KR6r0061 新修科分六學僧傳-元-曇噩 (master)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精進學



義一也。而 解有深淺。解在人。而義不在人。夫義
者固天以之覆。地以之載。人以之生也。然能知
天之所以覆而載其上。知地之所以載而履其
[021-0253b]
下。知人之所以生而處其中。此解之淺者。若其
深者。則一念之覆物之感其義者通乎天。一念
之載物之感其義者通乎地。一念之生物之感
其義者通乎人。此無他。精進力也。精進其可以
聲音肖貌為哉。然以義解感通二科系其下。學
精進者其察諸。


義解科



晉于法開



不知何許人。法蘭弟子也。善放光法華。慕
耆婆以藥施人。多神驗。甞乞食村家。值婦人在草危
急。眾醫拱手。開曰。此易治耳。其家方宰羊淫祀。因令
先以少肉作羮以進。即隨氣針之。頃之羊膜裹兒而
出。升平五秊。孝宗疾。開視脉知不起。固辭不復入。康
獻后令曰。帝小不佳。昨呼于公視脉。到門種種辭遜。
宜收付廷尉。諸未卒而帝崩。還石城。住元華寺。又移
白山靈鷲寺。與支公爭色空義。廬江何默。申明開義。
高平郤超。宣述遁解。並傳於世。弟子法威。清悟有辨
慧。最知名。開甞使威出都曰。汝還山陰。道林方講小
品。至某品汝往見之。則宜致難。且示其語數十番。曰
此中舊難通。威曰諾。既至遁講。果如開所指。因致難
攻之。遁遂屈。厲聲曰。君乃受人寄載來耶。開於哀帝
時累徵。至京師。講放光。謝安石王文度尤敬之。或問。
法師人天師。乃復遊戲於醫藥乎。曰吾以六度藥。治
四魔病。[顥-京+隹]不偉歟。年六十四歿。


晉于道邃



燉煌人。少孤。養於叔父。而奉母尤孝敬。秊
[021-0253c]
十六。事法蘭為沙門。兼內外學。善方藥草隷。其詣理
劇談。在師弟子皆莫優劣。嗜泉石。渡江為謝慶緒賞
識。偕其師西遊以歿。春秋三十一。


晉僧光



冀州人。常山淵公弟子也。少與道安相遇於
逆旅。時俱未受具。因悉披陳志慕。臨別謂曰。苟長大
毋相忘。後厲行。精通經論。石氏之亂。隱飛龍山。道安
從之論議。安曰。古所立義多違佛意。光曰。顧當自盡。
何敢於前輩置優劣邪。安曰不然。弘贊理教。宜令允
愜。法鼓競鳴。何先何後。既南遊。復還襄陽。遇疾而卒。


道護冀州人。有氣節。學解通達。亦隱飛龍山。


晉竺僧輔



鄴人也。以講學鳴京洛。值西晉饑亂。與道
安等。隱于濩澤。研析精微。後止荊州上明寺。禮懺進
脩。誓生兜率。為瑯琊王忱授戒師。壽六十。無疾而化。


晉竺法雅



河間人。凝遠有器度。少工文。長通佛經。衣
冠喜從之遊。其誨人。因其所習。以譬曉其義。以外書
準佛經。謂之格義。毗浮曇相輩。亦効之以訓徒。所居
寺。在高邑。眾千指。弟子曇習能世其學云。


晉曇徽



河內人。秊十二。師事安公為童子。精神大於
其身。安使受詩禮。又四年乃落髮。專心教誨。及壯以
講授有高名。隨安在襄陽。冠平乃東下荊州。止上明
寺。或問法師道化。何如印手菩薩。徽曰。和尚內行深
淺。未易可測。外緣所被。多諸應驗。在吾一渧寧比江
海。太元二十年歿。壽七十三。著立本論九篇。六識指
歸十二首。皆奇作。傳於世。
[021-0254a]


晉道立



不知何許人。少事安公。善放光般若。每講授。
緣飾以莊老。學者因所習。易得開悟。嗜閑曠。隱覆舟
山巖。不受供事。每深禪更旬日不起。忽出山集眾講
大品。或問其故。曰我至秋當遠行耳。及秋果化。


晉竺道一



出陸氏。吳人也。自落髮。則痛加晦藏。人無
能知者。瑯琊王兄弟獨知之。而敬事焉。大和中。至都
止瓦棺寺。從汰公受學。數年妙臻堂奧。汰有弟子曇
一。亦有雅風。時呼大小一別之。簡文皇帝尤所欽重。
帝崩。汰化。一東還依止虎丘。學徒蟻慕而至。若耶山
有帛道猷者。以詩寄之曰。連峯數千里。脩林帶平津。
雲過遠山翳。風至梗荒榛。茅茨隱不見。鷄鳴知有人。
閑步踐其逕。處處見遺薪。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
一得書。遂東適耶溪定交林下。後太守王薈。起嘉祥
寺。請一充僧首。久之還吳。止虎丘。以病卒。隆安中也。


晉曇影



不知何許人。靜退好學。貌重遲而機變迅激。
講法華經。光贊般若。聲馳關中。姚興敬之。羅什曰。影
僧之標式也。入逍遙園。助什傳譯。初出成實論。其中
問答語影結為五番。呈什。什大善之曰。深得吾意。因
著法華經義疏。又注中論。以義熈中沒。壽七十。


晉道祖



吳國人。史不書氏。少師事臺寺支法濟。有敏
才。與僧遷道流。依慧遠學。遠歎曰。此輩易悟。不復憂
後生矣。俄遷流蚤喪。遠尤痛惜之。道流撰諸經目。未
就。祖為成焉。後還京師瓦棺寺講說。桓玄每往觀聽。
謂人曰。道祖愈於遠公。但聞見之博未逮耳。玄輔政。
[021-0254b]
欲使沙門敬王者。祖乃辭還吳之臺寺。玄篡位。敕郡
送祖至京師。祖以疾辭。元熈元年歿。壽七十三。


慧要
曇順曇詵。皆遠公弟子也。要長於巧思。以木刻芙蓉
十二葉。流轉水中。定山中晷。漏無少誤。又甞作木鳶。
飛可至數百步。


宋慧觀



出崔氏。清河人。十歲以警慧稱。棄家為沙門。
始詣廬山從遠公。又詣長安從什公。於是精通奧義。
學者所至圍繞。什既沒。乃遊荊州。州將司馬休之。建
高惺寺以延之。化行荊楚間。宋武平荊州。見觀如舊
識。時文帝以中郎從行。尤相敬愛。載還建鄴。止道場
寺。元嘉三年上巳。駕幸曲水。公卿畢集。觀亦至。詔皆
賦詩。觀先就以獻句。有奇勝之韻。帝大悅。以示百官。
皆歎服其高材。歿年七十一。同時有僧馥者。亦著述
有高行。


宋慧安



不知何許人。有講學。幼誦經。三十餘萬言。為
沙門。止廬山凌雲寺。學者自遠而至。甞投一杖。光色
香潔。上有旁行字。人無識者。云得之西域僧。羅什見
之驚曰。杖乃隨子遊乎。譯其字曰。本生天竺娑羅林。
南方喪亂草付興。後得羅什道教隆安。以杖付西域
僧波沙那以歸。宋元嘉中歿。


宋慧靜



出王氏。東阿人也。少為沙門。遊伊洛間。有高
名。狀黑瘠。悟解絕人。時有沙門道經。耳長大而博學。
時人語曰。洛下大長耳。東阿黑如墨。有問無不詶。有
詶無不塞。靜每握塵奮辯。千人俱廢。誦法華小品。注
[021-0254c]
維摩思益經。著涅槃略記大品指歸達命論。元嘉中
沒。壽六十。


宋僧苞



京兆人。史失其氏。為沙門。受羅什法道。日誦
萬言。宋永初中。又從黃山靜定二公。增益智證。而普
賢齊懺之脩。多致祥應。至京師。值祇洹寺方講。苞弊
衣垢面。繫所乘驢。立戶外。高座唱題竟。苞趨出欲問。
高座曰。客何名。對曰名苞。又曰。盡何所苞。對曰。高座
之人亦可苞耳。於是折難數番。無敢抗其詞者。乃自
為主客徵析。一眾𥈭眙。高座媿而止。時王弘范泰。聞
之歎賞。願結友。請住祇洹寺。謝靈運見苞歎。以為非
常勝侶。有問。或者曰。謝公何如。苞對曰。靈運識不殆
苞遠甚。才差相揖耳。元嘉中沒。時瓦棺沙門法和。亦
精通經論。為高祖所禮。


宋曇鑒者



出趙氏。冀州人也。師事竺道祖。以解律稱。
詣關中。從羅什受學。什曰。子真一聞持者也。住江陵
新寺。厲志求生安養。臨終果見奇祥。方斂目有異香。
壽七十。


宋曇無成



出馬氏。扶風人。避亂居黃龍。年十三。為沙
彌。性姿頴異。未受具。負笈入關中。從羅什。什問。沙彌
乃能遠來乎。對曰。道之所在。安問近遠。什喜。於是授
以諸經奧旨。一日姚興謂曰。馬季長。碩學高明。素傲
當世。法師固不當爾。對曰。以道御心。正欲除此過耳。
興歎異之。及姚祚衰替。住淮南中寺。常講涅槃大品。
著實相明漸等論。元嘉中歿。壽六十四。
[021-0255a]


宋僧念



不知何許人。博學精天文。棄家為沙門。深入
法窟。講大涅槃。為學者宗向。元嘉七年。新興太守陶
仲祖。建靈味寺以居之。時彭城任函著無三世論。舍
因作神不滅論以抗之。又作聖智圓鑑法身無生等
論。及法華宗疏義。無疾而化於潯。


宋僧弼



吳人。史亡其氏。善儀止。與沙門曇幹。同依羅
什受業。有講學。什稱之。使預參譯。後遊歷名邦。或請
弼為寺主。辭以自非定慧兼足。無以鎮立風猷。後南
居楚郢。大化江表。河西王沮渠蒙遜。聞其名。遣使襯
遺。時入都講。既於彭城寺。文帝尤加器重。元嘉九年
沒。壽七十八。


宋僧徹



出王氏。太原人。初客寄襄陽。年十六。造廬山
遠公。公異之。問曰。寧有出家志邪。對曰。遠塵離俗。是
其本心。成就法器。當煩匠者。遠笑曰。種性巳能無畏。
它日其可量哉。於是落髮。以精究經論。文學有稱於
時。甞至山南。拊寒松而舒嘯。谷風遠至。山鳥和鳴。超
然自得。因而問遠。律禁絲管。絕謌舞。固也。若乃一吟
一嘯。可得為乎。遠曰。以散亂言之。皆謂違法。於是終
身不妄談笑。遠使講小品。辨傾輩流。難者不能折。南
遊止江陵五層寺。為彭城王義康所敬。元嘉二十九
年沒。壽七十。


宋慧靜者



生邵氏。吳興餘杭人。有成儀。文學。志節高
峻。善泥洹經。居冶城寺。太始中歿。壽五十。


宋梵敏



李氏子。河東人。少遊關隴為沙門。往來彭泗
[021-0255b]
間。博通內外經書。有美名。留丹陽講授。謝莊張。永劉
虬。呂道惠。皆相友善。得法華要旨。沒於丹陽。壽七十
許。


宋道猛



西涼人。史失其氏。學三藏九部。大小數論。皆
精思洞徹。尤善成實。名重講席。元嘉二十六年。至京
師止東安寺。宋明帝特加敬禮。建寺於建陽門外。以
猛為綱領。以皇興名寺。每講授。帝親臨幸。公卿畢集。
施與甚厚。元徽三年歿。壽六十五。


宋道猷



吳人。史不書氏。生公弟子也。相從居廬山久
之。生公亡。乃遊臨川見新出勝鬘經歎曰。先師所說
義。闇與經合。惜先師不見之耳。乃注之以示不忘遺
訓。宋文帝問慧觀生公。頓悟成佛義。誰能復通者。觀
以猷對。即詔臨川津發至都。反乎伸述。則競辯之徒。
關責互起。猷必乘機挫銳。無不摧衂。上搏髀稱善。因
歎曰。生公孤情絕照。猷公直轡獨上。可謂克明師匠。
無忝徽音。住新安為鎮寺法主。武帝踐祚尤敬禮焉。
元徽中歿。壽七十。


宋慧通



生劉氏。沛國人。少為沙門。神情奧秀。講學精
明。止冶城寺。從之聽採者傾朝市。東海徐湛之。陳郡
袁粲。尤加敬。孝武皇帝詔與海陵建平二王為友。有
勝鬘雜心毗曇義疏。作駮夷夏顯證法性三論。及易
爻象記。雅為宋武所敬。升平中沒。壽六十二。


宋僧柔



生陶氏。丹陽人。幼耿介。有出塵志。九年為沙
門弘稱弟子。落髮。研究大小乘經論。年二十。即登講
[021-0255c]
席。一時名公卿等。爭師事之。去遊禹穴。與慧基同夏
入剡。止白山靈鷲寺。齊大祖建寺。徵至京師。止定林
寺。文惠文宣二王。日夕問道。延興元年春沒。壽六十。
柔剋意求生安養。至是果見殊祥云。


齊僧淵



生趙氏。頴川人。魏司空儼之後也。少為書生。
忽棄去。為沙門。遊彭城。從白塔法師僧嵩。受成實論
及阿毗曇學。以慧辯。致聲稱。姿彩豐碩。腰帶十圍。吐
詞如鍾。頎然行萬僧中。如鷄群中鸞鳳。隱君子劉因
之。捨所住為精舍。以延之。魏太和五年喪。壽六十八。
建元二年也。弟子曇度慧記道登。


齊道慧



生王氏。餘姚人。客建鄴。年十一。師事僧遠落
髮。讀廬山遠公傳。慕其為人。遊廬山見其遺跡。卜居
西林三年。還都。時王式大聚學徒。辯三相義。慧方年
十七。即發問數番。意造玄微。詮牒有次。眾咸愛其奇
俊。又就猛公。講成實論。猛以張融搆難稠疊。尤厭苦
之。因使慧與抗。融見慧少。有相驕稚意。慧盛氣必出
其上。楮燈謝超宗皆加敬焉。以母老。移居莊嚴寺。就
養。母憐之亦落髮。以宅為寺。建元三年卒。壽三十一。
有玄趣僧達者。皆精經論。見稱於時。


齊弘充



涼州人。史失其氏。少通莊老。善清言。棄家為
沙門。解經論。大明末渡江。止多寶寺。宿學耆衲多敬
畏之。講法華經十地論。聽者盈堂。文獻王義恭。特加
禮敬。明帝踐祚。詔住湘宮寺。齊求明中沒。壽七十二。
注文殊問菩提首楞嚴經。
[021-0256a]


齊僧慧



生皇甫氏。安定朝那人。移居襄陽。世為衣冠。
少師事荊州竹林曇順。年二十五。講涅槃法華十住
淨名雜心等。又善莊老。每說釋不用都講。吐詞如雲。
高士宗炳劉虬張暢等。皆事之。齊高祖下詔曰。荊州
僧主。風韻高簡。恊道輔世。有功於國。年運巳往。特聽
肩輿赴都。人聚觀以為榮。與玄暢俱被知遇。稱黑衣
二傑。永明四年沒。壽七十九。


齊曇度者



出蔡氏。江陵人。性敬慎。為沙門。善威儀。以
戒範稱。遊學京師。備貫涅槃法華維摩大品。後至彭
城。從僧淵受成實論。遂以此部見推於時。魏孝文聞
其名。徵至平城講受。學徒千餘人。撰成實蔬。大和十
三年沒。


齊慧次



尹氏。冀州人。少師事沙門志欽得度。時以徐
州沙門法遷有重望。經論精練。欽由以次托焉。遷公
南遊。隨止京口竹林寺。年十五。隨還彭城。以成實三
論馳譽講肆。入京師止謝寺。沙門智藏僧旻法雲。皆
當時俊傑。然所學亦依次折中。文惠文宣二王。師事
之。永明八年。講百法論。至破塵品微笑而化。壽五十
七矣。


齊慧隆



出成氏。平陽人。少貧。學無師友。卓然自悟。年
二十三。始為沙門。僅十餘年。凝心教乘。貫穿百氏。學
者宗之。宋太始中。止京師何園寺。明帝請止湘宮。講
成實論。乃立實法斷結義。以開張先舊諸說。負𧙍之
士餘八百。汝南周顒目之曰。隆公蕭散森疎。若霜下
[021-0256b]
松。永明八年沒。壽六十二。


齊慧基



出錢唐呂氏。幼俊邁。初棄家去。依祇洹寺慧
義為童子。至年十五。義為啟宋文帝落髮。立操刻苦
洞曉經史。僧伽䟦摩自西域來。義遣基入室事之。詣
蔡州受具足戒。䟦摩曰。汝當道王江東。不可久留京
邑。於是徧歷江淮講肆。精小品法華思益維摩金剛
般若勝鬘等經。然義愛其純懿。久留京師。與之同住。
義亡。還錢塘止顯明寺。巳而絕浙栖會稽山陰法華
寺。學者千餘人。宋太宗詔之。以疾力辭。元徽初又詔。
不得巳而行。次浙江疾作。還龜山建寶林寺。啟普賢
懺法。高士周顒劉瓛張融。並摳衣問道。文宣王慕仰
致書。訊法華宗旨。基乃著法華義疏凡三卷。注遺教
經。世敬仰其書為僧主。名重三吳。建武三年冬卒。壽
八十三。


齊法安



生畢氏。東平人。魏司𨽻校尉軌之後也。七歲
棄家去。依白馬寺慧光為童子。光以其精神秀出。為
落髮。使誦書傳。性彊記。奇俊之譽。聞一時。張永請斌
公講。問都下少年。斌以安對。邀至使誦佛性義。諸書
無底滯。永問年幾何。曰年十八。永歎曰。昔扶風朱勃
年十二。能誦書詠詩。未足多也。王僧䖍出鎮襄州。載
與俱。遂遊番禺。以涅槃義難攸公。攸媿服。讓其席。住
二年。道化海上。還京師。講涅槃成實維摩。一時名士
多從之。永泰元年沒。壽四十五。著淨名十地義疏高
僧傳五卷。
[021-0256c]


齊僧印



生朱氏。壽春人。少沈厚。耐勞苦。棄家得度。從
彭城曇度。受三論。又從廬山慧龍。受法華義。還京師
止中興寺。大明中。徵君何默。請印為法匠。以大闡講
席。聽者七百餘人。印學雖博涉。而偏嗜法華。故捉麈
尾者。凡二百五十二遍。永明元年沒。壽六十五。


梁智秀者



生仇氏。京兆人。客寓建鄴。少棄家。依蔣山
靈曜寺得度。善大小涅槃淨名般若諸經。以辯慧為
一時師宗。天監三年卒。壽六十三。


梁道超



姓陸氏。吳郡著族。丞相敬風之六世也。祖昭
尚書金部。父遵散騎常侍。超少以勤篤。與同郡慧安
友善。遊上京。時旻法師。講成實於靈基寺。諮仰之至。
以夜係晝。每撫髀歎曰。為爾漠漠生肇笑人。又聞龍
光寺僧整受眾請開演。歎曰。柰何以七尺軀。居人後
耶。因禮誦求加被。令如旻。事載旻法師傳。頃之果若
有所得。獨語獨笑。負氣凌俗。及乎解析疑伏。每無遺
逸。若遇機臨敵。求相擊抗靡不應躡。同寺道賁。齒臘
微長。雖隨眾同學。而性殊怠墮。他日謂超曰。我與卿
優劣何如。超盱衡嘯傲而巳。所居墳典擁膝。屏絕賓
伴。塵埃滿屋。蟋蟀鳴壁。中書郎里人張率咄曰。安能
對此而無忤耶。答曰。吾政以此為樂耳。時人高其放
達。平三十六。以天監初卒。慧安卒于湘宮寺。僅三十
二。嗚呼二人者。志同學同出處同。而壽亦差同。惜哉。


梁慧琳者



馬氏子。扶風郡人。年十六。師事荊州竹林
寺道馨。入湘山嶽麓習禪觀。詣彭城。受僧淵成實論。
[021-0257a]
還荊州為僧主。化行荊楚間。天監三年沒。壽七十四。
令露骸松下。弟子不忍。


梁僧盛者



生何氏。建鄴人。少為沙門。聰敏絕人。解經
論。有高行。頗工文章。為公卿所敬。天監中率。壽五十。


梁僧韶



姓王氏。齊國高安人。宋元徽初。居京邑之建
元寺。閑房自守。不妄交遊。齊受禪。始事講說。毗曇之
學。流化海內。齊文惠竟陵王。雅相欽禮。清河崔惠北
面諮承。天監三年。終于所住寺。春秋五十有八。建元
間。法亮法朗兄弟也。吳興武康沈氏亮。履行高潔。經
學脩明。詔住藥王寺。朗集註涅槃。並卒于天監中。


梁僧密



未詳氏族。幼出家於安樂鄉。蚤負令聲。然終
以其見聞未廣。將事遊方。請於其師。而不之許也。乃
竟遁去。從道明沙門受業。泰始初。濟江。住莊嚴寺。其
器望風儀。深沈詳正。不以利害嬰心。雖同居。未有測
其量者。時人以方之法汰。雖兼講眾經。而專志成實。
然自以其學力。所至恃材使氣。少所推挹。或構其短
於竟陵王。密弗自辯。遂受擯淮南擁笈。而與俱者三
十餘人。天監四年卒。七十有三矣。


梁智欣



丹陽建康潘氏子。幼聦警。世之瑣屑事。經耳
不忘。年七八歲。入棲靜寺。正值上講。聞十二因緣義。
曰生死輪轉無有窮巳。便慨然。即其寺就僧審禪師
求出家。博學好習鄙事。師謂之曰。觀汝若非率爾者。
而所玩非奧遠何也。答曰。正欲廣其節目耳。受具後。
從東安寺道猛。聽成實論。纔四徧。結袟而返。及至講
[021-0257b]
說。文義精悉。四眾推服。聽者八百餘人。永明末。太子
數幸東田。擕諸內侍。亟經過其寺。欣厭之。因謝病鍾
山。居宋熈寺。絕不與富貴者遊往。天監五年卒。壽六
十一。葬山中。


梁法令



董姓。未詳何許人。寓建康。少出家。住定林上
寺。好學經論。多所通達。善涅槃大小品。尤精法華阿
毗曇心。其講則先標綱要。旋析條流。言約指遠。馳名
京邑。且常禪燕。以觀心體。而動嬰疾瘵。事亦廢損。每
自訟。先身執相分別。起諸違害。今獲斯報。自是足不
下山三十三載。清淨調和。隨順梵行。仍課大品一部
以袪封滯。天監五年卒。壽六十有九。


慧泰慧纂同所
住寺。俱以學聞。泰篤勤禪智。纂心性清率。皆有國士
風。


梁智順



出徐氏。琅耶臨沂人。年十五。事鍾山智度為
沙門。少頴異。博通群經。尤精涅槃成實。門徒數百。甞
罹俗事所折困。而順無易所守。竟陵文宣王厚遇之。
延居冶城寺。司空徐孝嗣高其行。師承之。及東昏不
德誅孝嗣。孝嗣子緄。賴順營護而免。甞夜有盜。而使
令者獲之。順留密室中。黎明遺以金帛而導之善。乃
遣去。遊禹穴。寓雲門。名振江左。而神情肅物。見者懼
焉。天監中卒。壽六十。臨終遣弟子露骸以施禽鳥。門
人窆之寺側。


梁法護



姓張。東平人。年始十三。善於草穎。其師道邕
亦有清譽。甞撫其首曰。汝意氣如此。必能振起遺法。
[021-0257c]
既受具。仍遭父喪。房居四載。不與法席。宋孝建中。至
都住建元寺。常講毗曇。言去浮華。趣通文理。從之者
百有餘人。齊竟陵。於法靈寺建竪義齋。以護為標領。
所交皆名輩。齊侍中陳留阮韜。光祿阮晦。中書侍郎
汝南周顒。並虗心禮待。天監六年。卒于所住寺。亨年
六十九。于時新安寺志遠。天寶寺僧達。並勤學守志。
不務講說。好修福業。


梁寶亮



出徐氏。其先東莞胄族。避晉亂。徙東萊惤縣。
亮年十二。從青州道明師為沙門。明義學。高於世。亮
精勤有日新之功。及受具。欲留以報訓育。明謂曰。沙
門異俗。以宣通為理。豈可留滯愛網。使吾道不東乎。
亮感悟。遊京師。止中興寺。袁粲見而異之。與明書。其
略曰。頻見亮公非常人也。比日聞所未聞。不覺歲之
將暮。然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車。璧在邯鄲。秦王請
以華國。天下之寶。宜與天下共之。非復上人所得專
也。自是名益著。親亡。路阻不能歸。因屏居却掃。竟陵
文宣王躬臨。亮不得巳而應王請。結菩薩四部因緣。
復移靈味寺。講學盛於京邑。弟子三十人。亮英氣逼
人。詞鋒錯逸。或有蔽於理者。亮釋之莫不渙然。天監
八年。上詔著涅槃義疏十萬餘言。上為之序。後十月
卒于靈味寺。壽六十六。葬于鐘山之南。


梁法通



出褚氏。河南陽翟人。晉安東將軍[素-糸*力/石]之後也。
齠齓中而器量英發。年十二為沙門。博觀三藏。而尤
深於方等大品法華。學徒千里畢集。遊京師。初止莊
[021-0258a]
嚴。後居定林上寺。學者亦向風而至。齊竟陵文宣王。
宰輔文獻王。皆慕德焉。謝舉陸果張孝秀。躬造之而
受戒法。黑白弟子千餘人。居鐘山三十餘年。精修禪
誦。天監中沒。壽七十。


梁慧集



出錢氏。吳興人。年十八。弃家入會稽。師事慧
基。性質而不華。精於毗曇。學者服膺。天監中卒。壽六
十。有毗曇疏義十萬餘言。行於世云。


梁僧詢



姓明。太子中庶山賓之猶子也。始成童。常聽
山賓共客談論。追領往復。了無遺謬。賓撫其首。以為
當起吾宗。其父奉伯。篤信大教。年十二。因令於奉城
寺出家。為僧辯律師弟子。辯性廉直。戒品冰嚴。精進
自持。常講十誦。詢後居冶城寺。從光宅法雲。咨稟經
論。歷耳涉目。略無忘失。每覆述。如瓶瀉。散帶伽藍。不
營雜務。時人嘉之。凡所見聞悉為記注。同學門友莫
不傳寫。天監十六年卒。壽三十五。時有道遂道標。既
同為海陵人。又於法雲同受業。


梁曇裴



出王氏。會稽剡人。少棄家。事慧基。洞明方等
深經。善莊老儒墨之書。遊方考究經典疑義。還鄉居
法華臺寺。學徒甚盛。裴神情秀朗。辭吐韻勝。如風行
川流。聲華於當時藉甚。衡陽孝王元簡。及廬江何胤。
皆師事之。張融周顒並從其遊。天監中卒。壽七十。同
時有沙門明慶者。餘姚人。戒行明白。而蘊藉尤甚。


梁僧若



僧璩之兄子也。璩見前傳。若十五歲。隷虎丘
東山出家。性好學。經數通達。道俗器賞。出都住冶城
[021-0258b]
寺二十餘年。太常卿吳郡陸惠。尚書陸澄。深相待納。
三十二年。反虎丘棲遁。雖復蔬茹或不充。禪複或不
贍。任運放懹。未甞計慮。琅耶王斌守吳。每法集為樂。
還都謂知巳曰。在郡賴得若公。大忘衰老。比歲見其
業於放生。仁及飛走。講說雖疎。津梁不絕。何必滅跡
巗岫方謂其高。但出處不失其機耳。天監八年。詔為
郡僧正。普通元年。春秋七十卒。其兄令亦以碩學知
名。不幸早世。定林寺之法度。莊嚴寺之慧梵慧朗。並
獲時譽。梵本剡之吳氏剛決強斷。朗肌貌霜潔。號白
朗。


梁明徹



夏氏。吳郡錢塘人。六歲喪父。即出家於上虞
王國寺。性好學。尤多感激奮厲。甞遇客讀晉道安傳
云。少孤為外兄所養。因歔欷嗚咽。良久乃巳。他日究
尋。見安弘法之美。撫髀歎曰。人生斯世可不爾乎。自
是專志。不弃寸陰。其房屋朽故。風吹且仆。眾皆懼其
壓而去。徹習業其下自若。會稽孔廣聞以為當成名
器。齊永明十年。竟陵王請律師僧祐講。徹從受十誦。
隨至楊都。居建初寺。建武初。依旻法師更業經論。太
傅蕭頴胄領荊州。𢹂以俱就第開淨名。太傅薨。贈麈
尾軟几以別。天監初。反都邑。常為旻公覆述。武帝欽
待不次。詔於華林園寶雲僧省類集毗尼簡要。將成。
忽遘沈疾於壽光殿。帝躬臨尉問。遷就醫于所住寺。
中使參候不絕于道。徹有遺表。文多不錄。帝省表哀
動左右。詔於寺設三百僧齋。帝為製發願懺悔文。普
[021-0258c]
通三年十二月七日也。詔給東園秘器。窆于定林寺
墓。


梁僧遷



姓樂氏。襄陽杜陵人。少出家。遊都邑。住靈根
寺。從靈味寺寶亮諮學。武帝引為家僧。吳平侯蕭昺
尤欵遇。天監十六年夏。帝甞夜見沙門慧詡。他日因
法會問詡曰。御前夜見何所道。詡曰。卿何忽問此。而
言氣甚厲。遷抗聲曰。我與卿同出西州。俱為沙門。一
時邀逢天接便爾。陵駕儕輩。我惟事佛。視鄉等蔑如
也。詡殊慚赧。普通四年卒。壽五十五。


梁法開



吳郡餘杭俞氏。幼從北倉寺曇貞出家。貞有
解行。其弟子僧流曇延。家盈財服。食富麗殊。忽開而
學。則莫之逮也。後開西遊居禪岡寺。依柔次二公。究
成實論。雖貧窘而益勤甚。業既充優。滋以佚[示*象]。然性
躁銳。善談論潛登竊發。當者輒挫。吏部尚書琅邪王
峻。永嘉大守吳興兵墀。皆揖敬推賞。還鄉止西寺。先
相陵駕者。望風隱避。以至于死。因爾講筵相接。道俗
趨向。法師智藏講成實論於禹穴。開往觀之。鯁難累
日。藏曰。開法師語論巳多。自可去矣。吾欲入文。開聞
之謂曰。釋迦說法。多寶涌現。法師指南命眾。而遣客
何也。藏有慙色。普通四年卒。春秋六十五矣。


梁慧超



王姓太原人。永嘉之亂。寓居襄陽。七歲出家。
為檀溪寺慧景弟子。以眾太喧雜。乞移禪房。依止僧
崇禪師習定業。年十二。又從同寺僧授學。通三玄。齊
永明中。竟陵王請智秀法師。隨方講授。士之願遊從
[021-0259a]
者無所限。超因受業。逮秀還都。居靈根寺。仍乞具足
於法常。誦戒不盈二日。聽律未終再席。皆文融義會。
得其微奧。普通初。武帝詔其師總正州之僧事。以節
儉聞。及師亡。依智藏探討經論。藏曰。此子秀發。必成
美器。因是出處與偕。備談諸部。至於使之代講。讓不
肯當。復究毗尼。慧集歎曰。不謂始學巳冰寒於水矣。
詔為壽光殿學士。僧伽婆羅。譯阿育王經於正觀寺。
詔筆受。性不矝伐。善論辨。投機抵郄。應躡如神。安成
康王蕭雅秀吳平侯蕭昺出之蕃鎮。俱邀以行。皆有
弘宣之益。卒年五十二。寔普通七年也。


梁慧澄



姓蘭氏。番禺高要人。年十四。依和尚道達出
家。住隨喜寺。齊季之亂。人易操行。而澄循持齋戒。閉
戶禮誦不輟。天監初。世向廓清。南路猶梗。間關寄託。
遂至京師。止莊嚴寺。從僧旻學經律論。鈎深索隱。勤
苦十年。桂楊王蕭象。聞其名。延屈講說。由是近遠欽
服。桂陽鎮南岳。請與之俱。然以違親歲久。將暫言旋。
且徇鄉社招徠之意。普通四年。仍居隨喜。闡揚微妙。
會者如林。僅五載間。法利無限。大通元年。卒於所居
寺。春秋五十二。時同學有慧朗慧略法生慧武等。並
業成實。朗貧而好學。博達變通。巧於傳述。略聦明儁
警。宣演有則。生訪異尋奇。銓以秘奧。武振揚文義。省
約不繁。雖皆久當師匠。奈何未廣流通。俱年三十餘
卒。


魏道寵



即故儒生張賓也。高齊元魏之際。國學有雄
[021-0259b]
安先生者。博學能文辭。為時師範。其徒李範齊鑣安
席。皆材藝所歸。而賓其一也。甞至趙州堰角寺。即今
之應覺寺也。渴因從寺索水。沙彌問賓。水具幾塵。必
言之。乃可以飲。賓罔然。沙彌遂澆其面。賓大慚。謂其
人曰。非直以辱我而巳。亦足以見佛法之不易知如
此。吾今投誠趨嚮矣。於是悉辭去其從者。而從寺出
家。寺法當三年歷試而後剃落。以賓名士故。即日使
受具戒。乃入西山。廣尋藏部。造詣淵微。歎留神之晚。
宣武皇帝崇尚大教。永平元年。詔西竺三藏菩提流
支於紫極殿。勒那摩提於太極殿。翻譯十地。然各置
禁衛。不相往來。四年方訖。及讎校義句恰同。其所不
同者。特一字耳。蓋或以為不二。或以為不盡。後那的
定為不異。而眾共稱美。謂合聖心。寵聞之。因訪流支
以所譯指趣。支授十地曲教。而寵於三冬之間。盡為
疏出。尋而講演。聽侶雲臻。鄴下歆艶焉。時魏收邢子
才揚休之等在座。寵默識之曰。諸賢既皆國華朝彥。
頗憶受業有所自來否。答以為始皆北面張君。君茲
厭俗。罔知所向。寵咄曰。師資之禮。典籍具存。今乃爾
何耶。三子遽拜伏謝過。轉以聞上。詔日賜黃金三兩。
以旌異之。而終其身。


齊慧順



姓崔。侍中光之弟也。幼厭塵罔。長為居士。從
聽涅槃無遺義。就座假寐。夢中聞有言者曰。此解乃
明。猶未為極。心疑之而莫能決也。年二十有五。即投
都下光律師出家。而依之學。教證兩途渙然冰釋。講
[021-0259c]
十地地持華嚴維摩。並立疏記。年將知命。又東歸鄉
里。博授戒法。勝筵纔啟。會者千餘人。齊趙瀛冀莫不
信向。僕射祖孝徵奏為國都。年七十二。終于鄴下總
持寺。


齊道憑



姓韓。平恩人。年十二。依貴鄉邵寺出家。始習
維摩經。一聞即憶。後學涅槃。復尋成實。尤於禪觀有
所向慕。既徧歷漳滏伊洛。以訪其指趣。乃於少林寺。
攝心長坐者八夏。於是問道之侶。披荊而至矣。逮乎
光師弘揚戒本。因往聽之。允愜大乘。深副期願。留十
年。闡化趙魏。涅槃華嚴四分。皆手不舉筆。目不尋文。
吐辭清爽。洞會詮旨。有若親證。故京師語曰。憑師法
相上師文句。言其俱絕世也。或有以其辯比身子。信
哉。天保十年三月七日。終于鄴城西南寶山寺。壽七
十有二。初誓生安養。臨終獨見光明滿室。來者尤聞
有異香氣。寺舊有大鐘二。至是其一亦小觸而破。且
憑家門富豪。而乞食自資。素出衣冠之裔。而袒肩洗
淨。脛臂無服。兼以不待文字語言之飾。而弘唱莫及。
其造詣可量哉。


齊靈詢



生漁陽傅氏。童丱出家。無所師授。即能以成
實論涅槃經刪注行世。後依光公十餘載。研究備至。
而微旨密意。罔有凝滯。雖博通群籍。而擅業維摩。兼
有疏記。至遷京漳鄴。遊歷燕趙。化霑四眾。然尤愛書
畫篇什文筆之華。美容貌。善風儀。辭辨雅淨。聽者無
倦。初為國都統。末為并州僧統。齊初卒於晉陽。時年
[021-0260a]
六十九矣。


齊道慎



姓史。高陽人。十四出家。既受具。入洛依光師
學。仍稟上統地論。專志涅槃。然性度虗簡。以大法為
巳任。每參說戒。跪聽終席。講逗群機。辭無繁長。智者
不嫌其少。愚者不患其多。垂槖梱載。五眾愛重。文宣
詔為國都。綏撫無虧緒。時禪匠如僧達。論士如法靈。
其辨對之才。世皆欽伏。至風流蘊藉矯俗厲物。則真
過之遠矣。後因乘車送帝迴。兩轅併折。遂終於鄴城
定國寺。春秋六十有五。


周慧善



幼依楊都棲玄寺出家。徵擊法勝毗曇之理。
聽者歎伏。會梁緒不振。逃于秦壤。承聖之季。住長安
崇華寺。為大冢宰所知。別修供養敷導以終。時天和
間也。壽六十。善之開演智度論也。每引小乘證成其
義。譬諸星月助朗太陽。亦如眾華繽紛也散。故其所
述名散華疏。其序略曰。著述之體。貴言約而理豐。予
頗悉諸作今而覼縷者。正由斯轍。罕人諳練。是以觸
義殷勤。逢文指掌。有詳覧者尚監茲焉。


周寶彖



安漢趙氏。徙居綿州隆昌之蘇溪。始周歲。父
母以諸物羅置其前。觀其所取。以見其宿習。彖悉撥
棄。而獨取書疏。眾共歎異。七歲至巴西。太守楊眺問
曰。或謂兒頗讀書。且道老子何以得名。答曰。以其生
則頭白耳。年十六為道士童子。事梁平西王。使知營
功德事。偶見佛經。讀而喜之。由是每求訪奧旨。以袪
昏蔽。年二十有四。乃獲出家。受具戒。先究律藏。後研
[021-0260b]
成實。樂於傳授。有欲得其私記者。即以付之。無所靳
惜。未幾。又聽韶法師講。武陵王門師。大集摩訶堂。命
講請觀音經。此經素無文疏。而創茲開演。標敘委悉。
詞義允暢。四席歡慶。因輯其言。為文疏行世。復還涪
川。化度道俗。內外墳典相續訓釋。拔邪歸正。十室而
九。且鈔寫醫方以療疾苦。或報以金帛。無所受。因之
以投誠捨俗者甚眾。不然猶持八戒。以致其䖍恪云。
甞著大集經疏。至虗空藏品。義未通徹。方閉目長想。
不覺身在空中。去所坐牀三四尺許。豁然大悟。疏成。
益州武擔寺僧寶請講。屬僧崖菩薩為造經本。遂流
通至今。又著涅樂法華等疏。每言吾命不久。忽染風
疾不能出聲。臨終遽誨戒弟子。分付衣物。既而如故。
侍者以漿飲進。閉口拒之。兀然終日略無顧恤。惟稱
佛名。輒合掌加額。竟卒于潼州光興寺。即今之綿州
大振響寺也。當保定元年十月二十三日。壽五十。先
是寺山無故崩裂。山北人見寺像乘空北逝。幡華列
前。僧眾擁後。彖時方講。或以其所見白之。彖曰凡為
我也。巳而卒。


周寶海



生巴西閬中龔氏。少出家。聞京師佛法隆盛。
即下峽。依雲法師。聽成實。旁閱諸席。亟發清譽。因別
聚徒屬。卒冠于時。梁武帝躬開涅槃詔海昇論榻竪
佛性義。而手執鍮鉐香鑪。帝曰。法師既斷慳貪。而鑪
執鍮鉐。是豈理乎。海應聲曰。陛下方行慈忍。而帽簪
戴纛。亦有說哉。帝大悅。後還蜀住謝西寺。武陵王紀
[021-0260c]
作鎮。每過海宿。談玄理。晝夜忘倦。一日蚤作。王盥見
霽景可喜。顧海曰。日暉粉壁狀似城中風動剎鈴。乃
知寺內。巳而車蓋迎王馬群嘶。海遂曰。遙看蓋動喜
遇陳思。忽聽馬鳴慶逢龍機欣笑而出。王謂其御曰。
與海法師語。真令人盤桓不能去。其辯終類此。及周
氏兼有梁益。州牧庸公尤加敬。年八十。戒門人法明
曰。吾死當露尸施鳥獸。苟作圖塔。終堙滅耳。弟子不
敢違。建德間果屏除圖塔云。


後梁僧遷



姓嚴氏。吳郡吳人。師事鐘山靈耀道則法
師。後遊講肆。甞難招提慧琰禪品義。招提為更新章
句。高帝法集興善殿。銳辯如流。帝嘉之。且特詔遷。敷
述帝所制勝鬘義疏於壽光殿。皇儲尚書令何敬容。
並加扣擊。中興。為荊鄴大僧正。恂恂七眾不肅而成。
天保十二年四月十七日。卒於大寶精舍。壽七十九。
葬江陵之中華北山。還弱冠誦法華六千部。親見普
賢於夢𥧌中。香光洞燭摩頂加被。秘而不言。及是始
以告人云。且梁明帝有疏致遷。其說以為。等觀北面
歸依。時移三紀。擁經問道。十有三年。終識苦空。功由
善導。等觀帝法名也。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021-026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