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00 布水臺集-明-道忞 (master)


布水臺集卷第十一
住明州天童寺匡廬黃巖沙門道忞著




重修城南海會寺記



都城之南有寺曰海會者。刱于嘉靖乙未之歲。世穆
二廟咸命僧代度於此。至萬曆元年慈聖國太后復
發帑金。命內臣周宣范江攃其圯壞而增修之。江陵
張相國為文紀其事詳且悉矣。緬惟神宗顯皇帝臨
御天下四十有八載。厥聲匪赫赫也。厥靈匪濯濯也。
然而歲稔時和。民安物阜。家邦以靖。壽考以寧。是遵
何德哉。推本而言。實由聖母垂範宮壺。凡百施為無
非慈祥。豈弟之仁。福國祐民之事。神廟惟能孝思無
斁。故陰受其庇廕而不知耳。乃後世弗循也。誤聽訛
言。悉舉累葉所崇之象。設萬夫牽挽出諸禁門。燬為
通錢焉。及當陽九之厄也。報亦如之。語云。君以是始
亦以是終。可不戒與。今上受天眷命。撫有萬方。其于
致福未索索然也。特於我法不忘佛屬。維時順治丙
申。歲久寺頹。都人士謀欲鼎新。乃削牘命本寺僧走
江淮請今憨璞聰公住持是剎。禪眾川趨。宗風大振。
丁酉上幸寺。延見聰。復召入禁庭。問佛法大意。奏對
稱旨。乃命結冬萬善殿。賜明覺師號。日昨上謂忞曰。
朕初雖尊崇象教而未知有宗門耆舊。知有宗門耆
舊則自憨璞始。憨璞固有造于祖庭者也。由是觀之。
聰公非明道蓄德之有素。何以導利人主。人主顧久
而景慕。且殷殷不解于懷哉。公住海會凡五載。殿宇
廊廡與夫鐘樓鼓閣之屬率煥然一新。多三韓耿公
樂助而檀越羅一清實破產隳家。力襄是舉者。今秋
庚子功用告成。一清念因緣之不偶。締造之維艱也。
丐予言記之。將以昭示後人。使永為十方常住不墜
風規焉。庶檀膏信脂為不唐棄云。於乎劫火洞然。大
[011-0350b]
千俱壞。須彌巨海。磨滅無餘。矧一四天下中有閻浮
提。閻浮提中有大清國。大清國中有海會寺。刱之自
世宗。修之自神廟。以及今之重修。皆未百年也。興廢
圯成。曾不旋踵如此。欲以予言永之。不亦迂且昧乎。
然則如何而可。傳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在聰公
與後。聰公而起者之品望去存。則海會之隆替可十
矣。聰公望天童悟老人為四世孫。蓋視予為猶祖也。


古齊安丘縣準提菴記



安丘多高門巨姓。而忠孝節義之家首推馬氏。馬氏
一宗四世。祖孫父子兄弟五登科甲。甲第之穹崇。閨
門之雍穆。麟角鳳毛之相似固矣。乃奉佛逃禪則又
咸有一德。何也。自非善根同植。悲願夙承。曷以臻是。
故是菴之建雖由勉初廣文。與其室人孫氏。為子孝
廉。諱長春者廣嗣胤。而崇信淵源。則自大中丞定宇
先生刱發也。先生廉仁徹骨。簡在帝心。生子北溟。見
素二公。同登神廟壬辰進士。北溟歷官至祠部郎中。
早卒。勉初蓋其冢。嫡云見素。尤深禪學。歷官至刑科
給事中。以母老終養在籍二十年。溫凊如一日。甲申
之變避地句容。未幾掩息遺言。葬骨於此。以江南一
抔土猶為大明地也。後順治三年。出會平度州賈總
憲思塞先生于勞山。笑譚終日。勞山道士與公相識
者亦往往見之。謂公非心宗有契而能若是乎。矧我
薙染者流顧耽著乎死生哉。故居是菴者當觀我由
四大以假合。菴由磚瓦木石而禠成。皆空如乾城。如
幻士而無實體者也。誰為能住之人。所住之菴。人菴
不見則上絕攀緣。下絕己躬。然後回光返炤。冥搜力
索而親達乎本地風光焉。則豈啻神遊山海。將見化
現無方。通身手眼。可改禾莖為粟柄。可易短壽作長
年。可決砌下龍淵沛滂法雨。可拈印臺文石剖示全
經。即我之神通為準提之妙用。奚有豪髮之間。然苟
[011-0350c]
或受施生心。因菴起著。昧井藤之危脆。忘白鼠之交
侵。一朝報盡。正恐樹耳酬餐。得不貽長者之多累哉。
是居者有損有益。建者復有利有害矣。菴距城東南
一里。前有高岡隆然特起。周方而四正者印臺也。印
臺之陰地最低窪。故城西諸水咸赴於此。匯為龍淵。
古老相傳。深莫可測而涸於萬曆年中。然秋潦未退。
亦方舟可泛。崇禎十三年始建菴其上。今榆柳繁陰。
蔽虧雲日。青齊絕少山水。此實佳精藍也。


泰興靈雲禪院記



寶祚乏千年之國。金貂鮮百葉之家。世間無常。國土
危脆。皇皇佛語。詎不亶其然哉。然世固有高人達士
舍宅為寺。如晉之王右軍。許玄度輩。剎竿巍然。至今
無恙者。則本其人之願力堅強。故不為有力者負而
趨耳。泰興靈雲禪院者距城西六里。綠野平疇。市聲
不到。橋流水止。塵壤靡侵。足稱阿蘭若法菩提場矣。
初名圓通菴。由戴氏思敏孝廉君始君于萬曆丁酉
歲。舍地三十畝。刱宇延僧。為焚修計。逮經申酉之變。
則孝廉己即世。子載甫又舉義沒于軍。當是時煢煢
厥家。且為風雨飄搖。奚僧廬佛屋之與有。乃其媳廣
道人慨然。發丈夫之志。興繼述之思。更置田三十畝
僧寮若干。楹就金山。敦請箬菴禪師駐錫其中。易以
水月之顏。而叢社規模始駸駸有垂成之勢矣。嗣後
則有千仞岡公。別峰秀公。辛舌某公相繼住持。鯨音
不斷。法鼓常鳴。雲水來者眾漸多。居漸廓。制漸備。而
道人矢志熏修。行彌劭。願彌堅。心彌大。復舍莊居一
所為中田之廬。又感天心年茂才與邑中樂善之家
共舍田百餘畝。相與助揚激勸以成殊勝功德。嘻。懋
哉。皆可謂甚難希有者矣。計菴之始自前丁酉暨今
甲辰。歷年六十有八載。額題凡三易住持。凡五易廣
殿明樓。安僧可數百瑤田香界。食指可三千莖艸化
[011-0351a]
為寶坊。給孤過于祇樹。豈不刱者難成者猶不易與
於乎。託孤寄命。臨大節不可奪先賢且不謾為許可
特揭而歸諸君子之徒。矧道人僅孱孱一弱媳。乃能
強宗不與謀悍僕不得問直。繼人之志。述人之事。于
家國搶攘之秋。使生而鬚眉當六尺有託。百里有寄。
肯自謀身而為方命負孤之事哉。非願力堅強。大節
靡回。曷以臻此。今道人復不遠千里走使鹽官。問記
于予者。得無將來闡提之啗啄可虞。思借言以垂永
久。與夫善人君子。尼宣有莫見之悲。當吾世得見慷
慨磊烈如道人者是亦君子徒矣。聞其風有不興廉
起懦。仍鄙薄以居懷。且不可立天地號為人。況覬覦
三寶。生破滅心。其若韋天之寶杵何。勉矣道人。願力
堅強。即韋天寶杵當有默而呵殿之者。謹合掌贊美。
以為之記。


重修石霜慈明圜祖塔記



吾宗自達磨西來。六傳至曹谿。則得道者如林。八傳
至馬祖。則普天遭蹋殺。十一傳而至臨濟。則陰垂大
樹。遍界清涼。自此英靈蝟出。本支百世。弈葉芳聯。此
玉音所謂慧雨普施于一切。宗風常勝于五燈。緣衍
法之獨隆。斯傳衣之最眾。大哉王言。可為吾宗定衡
矣。慈明圜祖者。望臨濟七世。是為汾陽嫡子。捩轉黃
龍之鼻。故肆譏訶。摧殲諲老之鋒。平空脫賺。劍橫室
內。則戈戟叢生。榜揭僧堂。則波濤沸起。每每一時法
喜。的的從上爪牙。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師其據
虎頭。收虎尾。電卷而天旋者與。前後四坐道場。真歸
興化。塔建石霜。歷宋元明以迄今上。六百載鳳毛麟
角。繼繼承承。復二十有七葉。揆諸二五參之千七百
則。慧雨宗風。未有如師之光明盛大者也。第石霜交
荊吳僻壤。年深人遠。興廢不常。歲在丙戍。爾瞻尊公
始循四眾之請住持斯山。于時香臺寶所。亦越榛莽。
[011-0351b]
況靈塔之毀于侵伐而往蹟莫稽者乎。故星霜歷重
六。幾經鉏搜钁討。乃得于寺西之原。由是罄竭衣貲。
鳩良工。礱佳石。又二年而舊觀始復。則公智亦盡。能
亦索。心亦苦矣。是故叢林頌公德者不曰兄弟重添
十字。則曰同心更著一儀。山僧直謂髑髏眼裏春風
再動。應知從前五葉之華遍界吹開。則公之福我宗
圖不綦大乎。雖然無影樹下黃金充國。徒向南北潭
湘根尋源問。何如正法眼藏。滅卻瞎驢之為愈哉。既
從地倒。還從地起。三聖瞎驢。舍公奚問哉。公為誰。祖
磬山禰綠蘿望圜祖蓋二十六世孫云。


重修笑巖祖塔記



靈山正法眼藏首付摩訶迦葉。六十五傳以至我祖
笑巖寶禪師。寶出幻有傳祖。再世而分為二派。一曰
天童悟。一曰磬山修。天童出大溈學。三峰藏。東塔明。
徑山容。金粟乘。寶華忍。龍池微。雪竇雲。鶴林門。庉村
賢。通玄奇。與忞忝繼席天童為一十二人。磬山出陽
山授。竹林豫。報恩琇。山茨際。南澗問。又五人。故今寰
海宗工。凡弘濟上者皆師後裔。師唱滅萬曆辛巳。葬
燕城小西門外。汝芳羅大參實銘其塔矣。李闖犯闕
國變。塔幾毀。賴漢萍傑公保持之。厥後䒢溪森慧樞
地增土垣。而塔免芻牧之虞。今順治十七年。玄水杲
與憨璞聰共捐貲。重廓地若干畝。礱石為牆。中闢三
門。內修房舍。可寢可興。規制遂為大備。聰容孫杲微
孫森與地琇之子而傑則久參天童。稱角立者也。皇
清啟運。今上問道崆峒。徵車四出。一時報恩琇憨璞
聰首膺大覺明覺師號。䒢溪森慧樞地留供御園。玄
水杲亦屢蒙顧問。說法禁庭。不數世且名聞京國。道
契宸衷焉。抑知昔在中葉。宗圖九鼎。係吾祖一縷之
身乎。夫世運法運。均有盛衰。當其盛時能憂虞而密
挽之。可使不衰。當其衰時能堅志而力持之。可俾復
[011-0351c]
盛。今滋盛矣。吾恐其衰也。是在後之密挽而堅持者。


平江靈鷲寺十方僧田記



小釋迦之識。臨濟曰。一人指南令行吳越。而應之者
蓋風穴也。然自風穴後今七百載而天下之憧憧求
法者咸於吳越乎。是來豈大仰之讖有以肇之與。在
明中葉。祖道式微。光憙朝湛。然澄師與先師悟和尚
始號令吳越間。遂風聲稍稍起。自先師移主天童。則
學者奔走迨如水赴壑。眾幾三萬。指多有來自三韓
交廣外者。概稱說平江之靈鷲主者。接待有方情。至
順治丙戍。予亦謝事天童矣。又五遷至吳興之道場
山而守靜。祥公乃來言于予曰。姑胥城東北隅有靈
鷲寺者。應院也。崇禎十三年檀越某寺眾某延祥居
之。即大殿及僧房五六間為十方院會。雲水麇至。則
合謀聚貲。復今禪堂客舍諸寮。尤苦饘粥有不繼時。
則又因唯一潤師之唱募。置僧田若干畝。今願雖未
充。事頗有緒。乞師為祥記之。歸且劖之石。更以施者
之名載之碑陰。庶有力者不得負而趨焉。予為正告
之曰。僧奚以田哉。僧也者澹然無所營于世。泊然無
所介于中。衣以雜碎焉而鮮華非所衣矣。食以分衛
焉而煙爨非所食矣。居止以樹下冢間焉而棟宇榱
桷非所居止矣。蓋彼方視四大為毒蛇。五蘊為怨賊。
六入為空聚。故其于三界也則火宅之。于身世也則
夢幻之。于形骸也則土木之。時或尋求師友而決擇
身心也則茹冰飲檗靡所辭。立雪斷臂靡所吝。時或
志證真常而思息苦輪也則傷白鼠之推遷。念井藤
之危脆。寢以之廢。餐以之忘。時或垂手入廛而悲心
拯物也則開妙莊嚴路。閉三惡道門。天堂地獄而皆
往。虎穴魔宮而必赴。是以僧之為道尊。僧之為德備。
而天人龍鬼阿須倫之族于僧有禮敬供養者。莫不
祐臻此日。世度他生。一如大象藏龍鬥之香。設若燒
[011-0352a]
時。則興大光雲。降香水雨。身衣宮殿。其有觸者悉皆
金色。此僧所以為世植福之田而世無與僧為田者。
顧僧何以有田哉。有之自興崇三寶之佛心。天子菩
薩宰官與廣行檀度之長者居士耳。其始也代分衛
一精修。其終也啟晏安資攘奪。俾僧與俗卒陷泥犁
之苦者實田為之厲階也。田曷以記為。祥公曰。大哉
言乎。自今僧俗聞之。將必有以大警矣。是則天下精
藍之有僧田者。得斯言而與有永賴焉。詎曰祥之不
朽也哉。予遂無辭以拒公。因筆以為之記。


吳興竹谿禪智寺長生田記



吳興為東南水鄉之國。居民富而樂施。故僧廬佛屋
與民居錯置井閭間。殆猶星分棋布然者。然而密邇
市里恆為富室豪家并吞者半。而富室豪家又以破
滅三寶之故。卒破滅其家族者亦半。獨郡治之南四
十里為竹谿鄉。中有寺曰禪智者。自唐至今幾千百
年。雖式廓虧矣。而殿堂樓閣尚兀然于菰蒲墟里之
中。豈天龍呵護之力與。抑竹谿多仁人君子踰于他
里與。寺無恆產。順治丙戍秋嬾牧泓上人領寺事始
節衣縮食。合諸檀施之半置田若干畝。用贍十方往
來。且取其生生不息之義。故以長生名之而問記于
予。然後歸劖之碣以示後之住此者。俾無失墜亦杜
塞夫若并之。原其為十方計長遠也悉矣。雖然予聞
諸佛說末法比丘行十六惡律儀則我法將滅。十六
惡律儀者所謂經營產業。畜養牛羊之類是也。猶慮
我儕比丘著于四大。復有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之誡。
凡以為此諄諄教敕者。誠欲吾輩除貪去著。遺身忘
世。務使生滅滅己而後寂滅乃始現前耳。今上人口
實是營。皆生滅之法。大非釋尊寂滅現前之道。奈何
上人則曰。佛以法住。法以僧住。僧以食住。無食是無
僧也。無僧則無佛法。無佛法則人天眼滅。眼滅人天
[011-0352b]
則從冥入冥。未有不墮於險惡大阬者也。是故經言。
閻浮提中若無三寶住於世間。一切眾生求輕地獄
且不可得。況復人天師取其中者正者以弘教法。我
儕小人師其纖者末者以福人天。不亦可乎。予由是
益大上人之言。謹序次以為之記。


九奇遊記



往予二十三年前始擔簦造匡廬。聞有癖山水。愛九
奇松石譎怪。狂叫其下三月。鄰人不能忍。相與諍而
鬨不己者。予時心薄之。以為比丘雲鶴者流奚以樊
若籠哉。越二年。予散步開先松陰。邂逅一臞。山衣澤
舄。從西嶺來。蹁躚過予。屬天空雲淨。矯首望諸嶠。昺
然金闕前開。予時不覺劃然長嘯。而山臞徑前揖予
刺刺詫九奇拉予遊至再。因共小立。問從來。始晃然
耳。昔名而識所謂愛九奇匡公者。後予因事登山。為
一過九奇。公時遘予若平生歡。汲澗瀹茗。三四甌即
導予緣磴循崖造絕㠔。指石若戶若臺。峰若扇。松而
蜿蜒若虯。輪菌若蓋若蒲茵者。敦杖而四顧。徜徉德
甚。予時為一破顏。非所嗜也。自此十餘年。予多方外。
既無從至九奇。考石問水。況又初不經心。故今匡公
日夜所摩挲玩索。遊目所一見咨嗟。以為冠世絕境
者。予皆瞥然陳跡矣。但記山島竦峙。上干青雲。下屬
江河。有如匹練抴而東趨者。大禹疏鑿之江也。復有
如天城寶堞。屹立空際而湛然安住者。高廟龍興所
敕建之塔。若寺亭。若碣也。過此而往則青冥寥歷。委
蛇蹙縮。若起若伏。若滅若沒。皆淼瀰不可測識。況記
之哉。辛巳仲夏予自錢唐歸隱匡廬。山居無事。因為
汗漫之遊。于是復過九奇。則谷之涉而入者愈深。徑
之由而造者愈窈窕。石之怪而刻削者愈崢嶸。壁之
蘿封而蘚食者愈斑剝。木之春而葩秋而實者愈芳
烈而旖旎。居而洞房嵒突。坐而淨館明軒。莫不眎前
[011-0352c]
有加焉。是日也節序溫和。從者皆能詩。予遂因匡公
大發其天藏而博觀之。凡計一壑之中左右陟降無
慮十數迴。薄然而東之西遶脈理井然。登者不再登。
臨者不再臨。惟覺岑嵒參差。頃刻異狀。而藤林磴道
又皆淨瑩可鑒。故益奇也。俄沙彌報茶熟。遂還憩舀
雲軒。則楚水吳山錯如繡競。交舞夌亂。推排入座。予
方怪其唐突。亭桮欲問。適有片雲冉冉從水口來。斜
揮倒抹。瞚息瀰漫。予既欲問忘言。遂失江山所在。乃
笑謂匡公曰。君之九奇何如哉。公擬置答。予即呼杖
揖別。


涉園月室記



舟過峴山之西約二里許為夾山漾。漾中天水相摩
如鏡。環漾皆山。山光歷亂。山影參差。舟行五六里皆
漾。至老樹塢始漾窮而溪盡焉。於是舍舟而塗。塗行
三二里。陵迴阜曲。山益巃嵷。翠潑松篁。眉端欲滴。隱
隱有亭榭樓臺見於林薄者。蓋潘氏天行子之園。俗
所謂桃華塢也塢踞鹿山之前。簫篁嶺之右。疊嶂圍
空。層巒遶碧。無幽溪而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無怪
石而有虎踞師蹲之培塿。學學而堯堯。無千戶侯富
饒之資而有千樹桃千竿竹含風而引露。是皆造物
者與天行子互相裁成而補苴其不足者也。故來遊
者莫不歎其奇勝。樂而忘歸。天行子曰。未也。乃開關
延客。揖客而坐于昏幽之宇。窅窅冥冥。客將反走。天
行子曰。姑待之少焉。微明生於匕。寶室白焉。寥寥如
東方之欲曙。既而漸明漸曙。皎如清秋之月。出于雲
衢之上。華支弄景四壁。垂陰悉而數之。山川艸樹。雲
物化變。寫彷無方。客且以為神遊蓬壺之境。身入輞
川之圖。似真似幻。則又莫不嗟訝天行子月室之有
巧術也。山翁老人乃為之解曰。非巧也。由子之精神
與室之孔竅塞至而通。鬱極而暢者也。子不聞乎。其
[011-0353a]
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矣。今坐子
明軒之下。淨牖之前。天光非不下屬也。萬象非不森
羅也。然而形弗著。著弗明。何也。光散而不收。神颺而
不斂耳。然則妙道也者豈曰萬象森羅之昭著云乎
哉。心靈也者又豈曰天光下屬之分明云乎哉。乃喪
時費日。入作無從。又何也。則不憤不悱之故也。於乎
由天行子月室而通之天下之妙道其庶幾乎。


五蓮紀勝



書稱海岱惟青州。然差足以當之者東武也。東武之
山如障日馬耳。九仙五蓮皆層巒疊嶂。聳翠拖藍。有
從來人跡未至者。而九仙為勝。五蓮雖源溯九仙。九
仙猶含章在醅。五蓮則發洩盡矣。故五蓮為尤勝。從
東武來遊者。路自榆林谿口至寺約十里。而近初稍
平。至一里則緣幽澗入深林。林木既蓊蔚。益以蘿纏
蔦結。愈鬱密。當春芳載吐則奇葩異卉莫可名識。唯
辨杜鵑如血。紅映遊人而己。澗石大小磊磊然。有如
几可坐者。如榻可眠者。如室可興居者。如屏若障而
可題可跋者。有寬平如掌。足容數十人者。又有碣立
如老僧。三五輩下而來迎者。行五六里。越十八盤。始
明廓。復折而之北。則一峰卓立。百許丈。上凌霄漢。下
有老屋數間。隱隱依嵒根則古之雲堂寺也。陟磴升
高。數百武而後光明寺乃見焉。到門卻立。則群峰峭
峙。眾壑攢流。左聳望海。右擎天柱。間以燈臺玉燭羅
列森秀。踞中缽盂一峰。尤彷若日出連山。月圜當戶
者。寺後為大悲嵒。嵒之高丈不盈百。登巔而俯瞰其
背則獨拔千尋。無著攀攬處。下為大小馬椿峰。為師
子窠。為磨劍石。為硯池。石面東為蓮華峰。為龜峰。為
石樓。石船。石門。石塹。石之磊傀而崢嶸者。殆如林斯
立矣。由大悲嵒東岡而上。登望海樓峰。則汪洋巨浸。
一抹浮青。諦視琅玡。靈山諸臺島。直如鳧[工*几/鳥]鸂鷘。浩
[011-0353b]
蕩波間。彼萬斛艨艟之蠕蠕欲動者又不足言之也。
由大悲嵒西距天柱峰之北垂可一箭道。寺僧斲石
為垣。高二三丈。延斜十餘丈。上有亭臺閣道。極其壯
麗。旁開一門。從門納階。由階下塹。復西折而南。乃天
柱可登然。非側身猿臂。互相汲引莫能造也。既造其
巔矣。則復極平曠。千人可坐。甲申之變。賊入東武。哨
兵至山。鄉民與寺僧咸竄是中。相守彌日。環視無由
上。竟去。內有石小池。圜如鏡面。湛爾一泓。荇藻絲絲
浮動。覺有魚行其間者。因憶往遊八閩。道出江郎石
下。人言曾有錦鱗數尺從巔飛墮。驗茲益信。西下天
柱。復登望月樓峰。則僅隔九仙一岸。彼蒼此倩。爭出
靈奇。競相結秀。下有仙人碑。又下有千層塔。皆岧嶢
數十丈。極其穹崇高出焉。從望月樓南行一二里至
前岡。則延連一岫。兆分其五。仰視則青天一線。俯窺
則下臨無地。自此至東綿亙數里。一如大悲嵒背千
尋蘿壁。萬木琳琅。時有鷹隼翔鳴。嵒半諸餘猿鳥之
屬窅然絕跡矣。山本舊名五垛。神宗顯皇帝敕改今
名。賜今寺額為奉安。御藏之所也。


天井灣遊記



諸城日炤之間有山曰九仙者。周方百里而廣潮河
出焉。河源發自天井灣。天井龍淵也。歲旱官民恆禱
雨於此。禱則輒應。古老相傳。有投物是中者。往往獲
諸海堧。及鐵溝河內。皆相去百有餘里。則己通潮汐
矣。乙未予度夏五蓮。同山中人往遊焉。五六里外即
深溝斷岸。蹩躠難前。復迷道翳林莽中。乃攀蘿捫葛
上一高山。循岡造極。則潭反在下。嵒更蔽虧其半。殊
寓目無從。還步高岡南下。深澗跣足。順流而西。冷風
吹面。艸木皆腥。轉一巨灣則兩嵒夾連如巷。計九仙
山脊之水無慮數十隴咸匯於此。時方盛夏。亢旱尤
尚滔滔汩汩。當雷雨崩騰之候。又不知其湓涌何如
[011-0353c]
也。巷窮瀑落。去潭仍百尺。蹲嵒俯視。正環顧無策。忽
聞嘯聲傳響。從者己有徑造其庭者矣。則人人勇往
爭先。亟趨故道。從岡北下。如前逆流而西。僅及外潭。
三方皆峭壁。下深無際。唯南岸稍能容足。相與側身
扶壁。行百餘步。始達中潭。則嵒愈偪。潭益邃。視前如
巷者益狹然。深僅及肩。乃厲涉而過。復從石溜中匍
匐升高。而後天井灣者始造焉。四壁凌空。高嵒切漢。
飛流濺落。天半散作微雨霏霏。撲溼晴嵐。潭周可畝
許。瑩若古鏡新磨。雖片葉纖埃靡留此中者。蓋深固
莫測而寒光澹日。瀣氣陰森。令人立不能久。予行廬
嶽天台。閩之黃檗。觀潭眾矣。其以是為最乎神龍式
宅厥有由哉。








布水臺集卷第十一
[011-035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