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16 十誦律-後秦-弗若多羅 (master)



《十誦律》卷第十一第二誦之五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九十波逸提法之三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二客比丘向暮來,次
第得一房共住,一人得床、一人得草敷。二人
夜宿已,不舉便去。時草敷中生蟲,噉是草、噉
床脚、床梐、床檔、床繩、噉被褥枕,噉已入壁
中住。爾時有一居士,請佛及僧明日食,佛
默然受。居士知佛默然受已,即從座起頭
面禮足右遶而去,還到自舍。是夜辦種種多
美飲食,早起敷坐處已遣使白佛:「食具已辦,
唯聖知時。」諸比丘往居士舍,佛自住房迎食
分。諸佛常法,諸比丘往居士舍,爾時佛自
持戶鉤,從一房至一房看諸房舍。佛即持戶
鉤從一房至一房,開一房戶,見是草敷蟲生
噉草、噉床脚、床梐、床檔、床繩被褥枕。佛見已
入是舍內,徐徐舉被褥枕、安徐舉床,漸漸舉
敷草却蟲已,掃灑埿塗竟。抖擻被褥枕,打
床却蟲還著本處。敷臥具已閉戶下扂,還
在房舍,獨坐床上結加趺坐。是時居士見僧
坐已,自手行水,自與多美飲食自恣飽滿。爾
時居士知僧飽滿已攝鉢竟,自手與水,取小
床坐眾僧前欲聽說法。上座說法已,從座起
去,諸比丘隨次第出,還詣佛所。諸佛常法,
諸比丘食後還時,以如是語勞問諸比丘:「飲
食多美,僧飽滿不?」佛即問諸比丘:「飲食多
美,僧飽滿不?」諸比丘言:「飲食多美,眾僧飽
[011-0078a]
滿。」佛語諸比丘:「汝等入居士舍已,我持戶鉤
遊行諸房,開一房戶,見草敷中生蟲,蟲噉
是草、噉床脚、床梐、床檔、床繩、噉被褥枕,
噉已入壁中住欲齧人是=是人【宮】人,是人,是事不是、非法、不
應爾。云何僧臥具,取用踐蹋不知護惜?諸
居士血肉乾竭,為福德故,布施供養,汝等應
少用,守護者善。」佛語諸比丘:「誰是中宿?」諸比
丘言:「世尊!有二客比丘來,次第是中共住,
一人得床、一人得草敷,夜宿已地了便去。」佛
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用僧臥具,無所
付囑便去?」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
故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
丘,比丘房中敷僧臥具,若自敷、若使人敷,
是中坐臥,去時不舉、不教舉者,波逸提。」


比丘
房者,或屬眾僧、或屬一人,極小乃至容四
威儀行立坐臥。


自敷者,自手敷。


使敷者,教他
敷。


坐者,坐上。


臥者,身臥上。


不舉者,不自手舉。


不教舉者,不教他舉。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
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客比丘,比
丘房中敷僧臥具,出界去,波逸提。


若舊比丘,
比丘房中敷僧臥具,出界去,作是念:「即日當
還。」有急因緣不得即還,出界至地了時,突吉
羅。


佛言:「從今日聽付囑僧臥具已便行。」囑
者,有三種言:「此是戶鑰、此是房舍、此是臥
具。」若說:「此是戶鑰、此是房舍、此是臥具,應付
囑誰耶?」應付囑敷臥具者。若無敷臥具者,應
付囑典房者。若無典房者,應囑修治房舍人。
若無是人,應付囑是中舊比丘、善好有功德
持戒者。若無是人,是僧坊中,若有善好賢者、
[011-0078b]
若守僧坊民,應付囑。不應付囑無慚愧破
戒比丘,亦不應囑小沙彌。若不能得好人,若
有衣架、象牙我,應持被褥枕著上便去。若無
衣架、象牙我,是中有兩床者,持被褥枕著一
床上,以一床覆上,去壁四寸便去。


不犯者,是
房中留物去,乃至留盛富羅囊。十五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長老耶舍,與五百眷屬俱,
來向舍衛國欲安居。時諸比丘皆作安居先
事,謂塞壁孔罅、塞土墮孔、罅補缺壞、解治
繩床、抖擻被枕。爾時六群比丘懈惰不作,
遙見他作便生是念:「我等上座,須彼作竟受
臥具已,當於後入隨上座驅起。」作是念已,諸
比丘作竟受臥具已,六群比丘便隨後入。諸
比丘問六群比丘:「汝共我等來作先事不?」答
言:「不作。」諸比丘言:「汝等共我等來不作先
事,我等作先事竟,我不起。」六群比丘言:「如佛
所說:『隨上座次第受房。』不說不作先事者不
與。我是上座,云何不起?」六群比丘大力勦
健,不大謹慎,即強牽出。是比丘柔軟樂人,
頭手傷壞鉢破衣裂。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
行頭陀,聞是事已心不喜,種種因緣訶責:
「云何名比丘,比丘房中瞋恨不憙,便強牽出?」
種種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
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等實作是事不?」答
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
比丘,比丘房中瞋恨不憙,便強牽出?」種種因
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諸比丘結戒。
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比丘房中瞋恨
不憙,便自牽出、若使人牽出,癡人遠去,不應
[011-0078c]
住此,除彼因緣,波逸提。」


比丘房者,或屬僧、或
屬一人,極小乃至容四威儀行立坐臥。


瞋恨
者,不隨意故。


不憙者,瞋不憙見故。


自牽者,自
手牽出。使牽者,教他牽。若從床上至地、從房
內至戶、從戶至行來處、從高上至下處、從土
埵上至地,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
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瞋恨不憙
牽捉比丘,能牽者,波逸提;不能牽,突吉羅。若
使他牽,能者波逸提,不能者突吉羅。若從坐
床上,能牽者,波逸提;不能者,突吉羅。若從臥
床上、房內、戶外行處、高上、土埵上,若能牽者,
波逸提;不能者,突吉羅。


隨自牽、隨教牽,皆
波逸提、突吉羅。


若房舍欲破故牽出,不犯。
十六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長老迦留陀夷,惡眠不一
心眠,鼾眠齘齒䆿語頻申,拍手動足作大
音聲。諸比丘聞是聲,不得眠故食不消,食不消故身體患癢,惱悶吐逆不樂。諸比丘各
各共相近敷臥具,作是念:「莫令迦留陀夷入
中臥。」時迦留陀夷,強來入中敷臥具。諸比丘
言:「迦留陀夷,汝莫強入中臥。何以故?汝惡
眠不一心眠,鼾眠齘齒䆿語頻申,拍手動足
作大音聲。諸比丘聞是聲,不得眠故食不消,
食不消故身體患癢,惱悶吐逆不樂。」迦留
陀夷言:「我自安樂,汝不樂者便自出去。」作是
語已強敷臥具。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
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
比丘,知比丘房中先敷臥具,後來強敷?」種
種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
[011-0079a]
僧,知而故問迦留陀夷:「汝實作是事不?」答
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迦留陀夷:
「云何名比丘,知比丘房中先敷臥具,後來強
敷?」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
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知
比丘房中先敷臥具,後來強敷、若使人敷,不
樂者自當出去,除彼因緣,波逸提。」


知者,若
自知、若從他聞、若彼人語。


強敷者,不隨他
意,自強敷故。使敷者,教人敷。若敷坐床前、若
敷臥床前、若敷房內、若戶外行處、若高處、若
土埵前敷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
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知比
丘在比丘房中先敷臥具竟,後來於坐床前
強敷臥具,若能敷者,波逸提;不能敷者,突吉
羅。若臥床前、若房內、戶外行處、高處、土埵前,
若自敷、若使人敷,能敷者,波逸提;不能者,
突吉羅。如是處隨自敷、教敷,一一波逸提、突
吉羅。


若比丘為惱他故,閉戶開戶、閉向開向;
然火滅火、然燈滅燈;若唄、呪願、讀經、說法、問
難,隨他所不憙樂事作,一一波逸提。十七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二客比丘向暮來,是二
客比丘次得一房,一人得閣上、一人得閣下。
得閣下者是坐禪人,寂靜早入房中,敷床褥
結加趺坐,樂默然故。在閣上者多憙調戲,經
唄、呪願、問難、大聲戲笑,作種種無益語言,然
後入房,用力坐尖脚床上。以葦棧故,床脚及
支陷下,傷比丘頭垂死。是比丘從房出,語諸
比丘:「汝看是比丘,不一心坐臥故,床脚陷下
傷我頭垂死。」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
[011-0079b]
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
不一心坐臥,用力坐故,令床脚陷下,傷比丘
頭垂死?」種種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
集比丘僧,知而故問是比丘:「汝實作是事不?」
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
比丘,不一心坐臥,令床脚陷下,傷比丘頭垂
死?」種種因緣訶責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
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
比丘房閣中,尖脚床用力坐臥,波逸提。」



丘房者,或屬僧、或屬一人、極小乃至容四威
儀行立坐臥。


閣者,一重已上皆名為閣。


床者,
臥床。臥床者,五種:阿珊蹄脚、波郎劬脚、羝
羊角脚、尖脚、曲脚。坐禪床亦有五種:阿珊
蹄脚、波郎劬脚、羝羊角脚、尖脚、曲脚。


坐者,
身坐上。


臥者,身臥上。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
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臥床,
一脚尖、三脚阿珊蹄,若二脚尖、二脚阿珊蹄,
若三脚尖、一脚阿珊蹄,若四脚尖,是中隨用
力坐臥,一一波逸提。


若臥床,一脚尖、三脚波
郎劬,若二脚尖、二脚波郎劬,若三脚尖、一脚
波郎劬,若四脚尖,是中隨用力坐臥,一一波
逸提。


若是臥床,一脚尖、三脚羝羊角,若二脚
尖、二脚羝羊角,若三脚尖、一脚羝羊角,若四
脚尖,是中隨用力坐臥,一一波逸提。


若是臥
床,一脚尖、三脚曲,若二脚尖、二脚曲,若三脚
尖、一脚曲,若四脚尖,是中隨用力坐臥,一
一波逸提。坐禪床亦如是。


若以石支尖脚床,
波逸提。若以甎支、若以木支、若以白鑞支、若
鉛錫支,一一波逸提。


若以材棧、板棧、櫂子棧、
[011-0079c]
若厚泥、若是床脚支木朽腐、若草團支、若衣
團支、若納團支,不犯木支=技【三】【宮】支=技【宋】【元】【明】【宮】支朽則軟,不能傷人,故言不犯支朽則軟,不能傷人,故言不犯十八竟


佛在俱舍彌國。爾時長老闡那,用有蟲水
澆草和泥。諸比丘語闡那言:「汝莫用有蟲水
澆草、和泥,殺諸小蟲。」闡那答言:「我用水和泥,
不用蟲。」諸比丘言:「汝知是水有蟲,云何用和
泥?汝於畜生中無憐愍心。」是中有比丘少欲
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訶
責:「云何名比丘,知水有蟲用澆草和泥?」種
種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問闡那:「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
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知水有
蟲用澆草和泥?」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
十利故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知水有蟲,自用澆草和泥、若使人用,
波逸提。」


知者,若自知、若從他聞。


蟲者,若眼
所見、若漉水囊所漉。


澆草者,自手澆。使澆者,
教他澆。


和泥者,自手和。使和者,教他和。



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
犯者,若比丘知水有蟲用澆草,隨蟲死,一一
波逸提。若使他澆草,隨蟲死,一一波逸提。



比丘知水有蟲用和泥,隨蟲死,一一波逸
提。若使他和泥,隨蟲死,一一波逸提。


牛屎、乾土乃至以竹蘆葉著有蟲水中,隨蟲死,一
一波逸提。


若比丘,有蟲水中有蟲想用者,波
逸提。有蟲水中無蟲想用,波逸提。有蟲水疑
用,波逸提。無蟲水中有蟲想用,突吉羅。無
蟲水生疑用,突吉羅。無蟲水中無蟲想用,不
犯。十九竟
[011-0080a]


佛在俱舍彌國。爾時長老闡那,欲起大房
閣,是人性懈墮,作是念:「誰能日日看視?」即
一日掘地築基累壁竟,安戶向成第二重。安施戶向泥壁塗治架椽覆訖,即日作竟即日
崩倒。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起
大房閣大用草木泥土,即日作成即日崩倒?」
種種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
僧,知而故問闡那:「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
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闡那:「云何名比
丘,起大房閣大用草木泥土,即日作成即
日崩倒?」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
故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
丘欲起大房,當壘壁安梁戶向治地,應再三
覆。過是覆者,波逸提。」


大房者,溫室、講堂、合
霤堂、高樓、重閣、狹長屋。


壁者,四壁若木、
若土。


梁者,棟所依處。


戶者,安扇處。


向者,
窓向通明處。


治地者,泥地、麁泥、糠泥。用赤
白黑堊灑,塗治、彩畫、黑畫、青畫、白畫、赤畫。


再三覆者,應若二若三覆。


波逸提者,煮燒覆
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
自知覆者,應自覆一分竟,第二分應發頭,第
三分應約勅言:「當如是覆。」約勅已便去。是
比丘若在中,即竟第三覆者,是舍若用草覆,
隨所用草,一一波逸提。若用木簀覆,隨用木
簀,一一簀波逸提。若以瓦覆,隨所用瓦,一
一波逸提。


不犯者,若用板覆,若用鳥翅覆,
若用優尸羅草根覆,不犯。二十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佛告諸比丘:「我教化四眾
[011-0080b]
疲極,令諸比丘當教誡比丘尼。」爾時諸比丘
受佛教已,次第教誡比丘尼。上座比丘次第
教誡竟,次至長老般特。時阿難往語般特言:
「汝知不?汝明日次應教誡比丘尼。」般特語阿
難言:「我鈍根、不多聞,未有所知。我夏四月
乃能誦得一拘摩羅偈:『智者身口意,不作一
切惡,常繫念現前,捨離於諸欲,亦不受世間,
無益之苦行。』阿難!得過是次者善。」阿難再三
語般特言:「諸上座已教誡竟,今次到汝。」般特
比丘亦再三報阿難言:「我鈍根、不多聞,未有
所知。夏四月乃能誦得拘摩羅一偈,得過次
者善。」阿難復言:「汝明日次教誡比丘尼。」即受
阿難語。夜過已,中前著衣持鉢,入舍衛城
次第乞食。食後還自房舍,空地敷坐床已入
室坐禪。爾時諸比丘尼聞今日般特比丘次
教誡比丘尼,皆生輕心:「是不多聞、誦讀經
少。夏四月過誦得一拘摩羅偈:『智者身口意,
不作一切惡,常繫念現前,捨離於諸欲,亦不
受世間,無益之苦行。』我等所未聞法云何得
聞?我等所未知法云何得知?所誦拘摩羅
偈,我等先已誦。」諸有比丘尼,先不入祇陀林聽法者,時皆共來。有五百比丘尼,出王
園比丘尼精舍,往祇桓聽法。詣長老般特
房前立,謦欬作聲扣戶言:「大德般特出來!」長
老般特即從禪起出房,至獨坐床上端身
大坐。諸比丘尼頭面禮竟,皆在前坐。時長老
般特以柔軟語言:「諸姊妹!當知我鈍根、少
所讀誦,夏四月過誦得一偈:『智者身口意,
不作一切惡,常繫念現前,捨離於諸欲,亦不
[011-0080c]
受世間,無益之苦行。』雖然我當隨所知說,汝
等當一心行不放逸法。何以故?乃至諸佛,皆
從一心不放逸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有助道善法,皆以不放逸為本。」作是語已,
用神通力於座上沒,在於東方虛空之中,現
四威儀行立坐臥,入火光三昧身出光焰,青
黃赤白種種色光,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下
出水身上出火,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
是,種種現神力已還坐本處。諸比丘尼見長
老般特如是神力已,輕心滅盡,生信敬心故
尊重淨心折伏憍慢。即隨比丘尼所憙樂法、
所應解法而為演說。眾中有得須陀洹果、斯
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有種聲聞道因
緣、有種辟支佛道因緣、有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因者。爾時眾中,得如是種種大利
益,是戒初因緣。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次教誡比丘尼,
時置教誡事、置教誨事、置說法語,作二種惡
說麁惡說。爾時有下座年少比丘尼不深樂
持戒,共六群比丘調戲輕語大笑,更相字名
種種不清淨事。是中有上座長老比丘尼,深
樂持戒在餘處經行,或立住待欲聞說法。又
一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大比丘尼眾
五百人俱,出王園精舍往詣佛所,頭面禮足
在一面立。五百比丘尼亦頭面禮佛足在一
面立,瞿曇彌比丘尼一面立已,白佛言:「世尊!
佛為利益故,聽教誡比丘尼,我等不得是利。」
佛問瞿曇彌:「云何我為利益故,聽教誡比丘
尼,不得是利?」瞿曇彌比丘尼,向佛廣說是
[011-0081a]
事。佛言:「實爾!我為利益故,聽教誡比丘尼,
汝等實不得是利。」時佛為瞿曇彌及五百比
丘尼,說種種法示教利喜已默然。時瞿曇彌
五百比丘尼,知佛示教利喜已,頭面禮佛足
右繞而去。時瞿曇彌五百比丘尼去不久,佛
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實
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
訶責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僧不差便教誡
比丘尼?」佛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
故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
丘,僧不差教誡比丘尼,教誡比丘尼者,波逸
提。」


僧不差者,僧未一心和合差令教誡。


波逸
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
犯者,若一比丘,僧未差教誡一比丘尼者,一
波逸提。若一比丘,教誡二、三、四比丘尼者,四
波逸提。若二比丘,教誡二比丘尼者,二波逸
提。若教誡三、四、一比丘尼者,一波逸提。若三
比丘,教誡三比丘尼者,三波逸提。若教誡四、
一、二比丘尼者,二波逸提。若四比丘,教誡四
比丘尼者,四波逸提。若教誡一、二、三比丘尼
者,三波逸提。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知僧不差教誡
比丘尼,便出界外自相差次教誡比丘尼,然
後入界。諸比丘尼來時,便語諸比丘尼言:「僧
差我教誡比丘尼,汝來我當說教法。」以是因
緣集比丘尼眾已,置教誡事、置教誨事、置說
法語,作二種惡。是中有年少比丘尼不深樂
持戒,共六群比丘調戲,輕語大笑更相字名
種種不清淨事。是中有上座長老比丘尼,深
[011-0081b]
樂持戒在餘處經行、或立住待,是時比丘尼
僧共和合相近。佛遙見比丘尼僧共和合相
近,佛知故問阿難:「何以故?比丘尼僧共和
合相近。」阿難答言:「世尊!是六群比丘,知僧
不羯磨令教誡比丘尼,便出界外自相羯磨
教誡比丘尼,然後入界,見諸比丘尼來,便作
是言:『僧一心羯磨我教誡比丘尼,汝等來,
我當說教法。』以是因緣故集比丘尼,置教誡
事、置教誨事、置說法語,作二種惡。是中有年
少下座比丘尼不深樂持戒,共六群比丘調
戲輕語更相字名。是中有上座長老比丘
尼,深樂持戒在餘處經行立待。世尊!以是因
緣故,比丘尼僧共和合相近。」佛以是因緣
集比丘僧,語諸比丘:「從今日比丘有五法,
不應差令教誡比丘尼。何等五?一者未滿二
十歲、未過二十歲;二者不能持戒;三者不能
多聞;四者不能正語說法;五者犯十三事處處污三眾。未滿二十歲者,從受具戒來未滿
二十歲。不能持戒者,破佛所結戒、不隨具
戒中教、不知威儀、不知應行處不應行處,乃
至破小戒無怖畏心,不能次第學持戒。不多
聞者,二部具戒不合義讀誦。不能正語說法
者,不能善知世間正語上好言辭。犯十三事
者,若十三事中,處處污式叉摩尼、沙彌、沙彌
尼,是三眾邊犯罪,雖悔過亦不得教誡比丘尼。若比丘有是五法者,不得差教誡比丘尼。
若比丘成就五法,應差教誡比丘尼。何等五?
滿二十歲、若過二十歲;能持戒;能多聞;能
正語說法;不犯十三事不污三眾。滿二十歲
[011-0081c]
者,受具戒來滿二十歲若過。持戒者,不
犯佛所結戒,隨大戒教,知威儀、知應行處、
不應行處,乃至破小戒生大怖畏,知次第學、
持戒。多聞者,二部大戒合義誦讀。能正語說
法者,善知世間正語上好言辭。不犯十三事
者,十三事中不處處污。三眾者,式叉摩尼、沙
彌、沙彌尼。若比丘成就此五法者,僧應差教
誡比丘尼。若比丘不滿二十歲、不能持戒、不
能多聞、不能正語說法、犯十三事處處污三
眾。若僧差是人教誡比丘尼者不成差,若是
人教誡比丘尼者,波逸提。若滿二十歲若過、
不能持戒、不能多聞、不能正語說法、犯十三
事污三眾,若僧差是人者不成差,若差是人
教誡比丘尼者,波逸提。若滿二十歲若過、能
持戒、不能多聞、不能正語說法、犯十三事
污三眾,若僧差是人者不成差,是人教誡比
丘尼者,波逸提。若滿二十歲若過、能持戒、
能多聞、不能正語說法、犯十三事污三眾,若
僧差是人者不成差,是人教誡比丘尼者,波
逸提。若滿二十歲若過、能持戒、能多聞、能
正語說法、犯十三事污三眾,若僧差是人者
不成差,是人教誡比丘尼者,波逸提。若滿
二十歲若過、能持戒、能多聞、能正語說法、不
犯十三事不污三眾,若僧未差便教誡比丘
尼者,波逸提。成就五法已差,未僧中差便
教誡者,波逸提。成就五法已差、已僧中差,未
語便教誡者,突吉羅。成就五法已差、已僧中
差,已語、未僧中語,便教誡者,突吉羅。成
就五法已差、已僧中差,已語、已僧中語,不
[011-0082a]
問來者言:『諸妹一切皆來集不?』便教誡者,突
吉羅。成就五法已差,已僧中差,已語、已僧
中語,已問:『諸妹一切皆來集不?』未說八敬法,
便語後比丘者,突吉羅。成就五法已差、已僧
中差,已語、已僧中語,已問:『諸妹一切皆來
集不?』已說八敬法,次語後比丘者,不犯。」二十一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佛告難陀言:「汝當教誡
比丘尼,當教誨比丘尼,當為比丘尼說法。
何以故?若汝教誡比丘尼,與我無異。」即時長
老難陀默然受教。佛即時告諸比丘:「汝等差
難陀教誡比丘尼。若更有如是比丘,亦當差
令教誡比丘尼。應如是作,一心和合僧,一
比丘唱言:『大德僧聽!是難陀比丘,僧差令
教誡比丘尼。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差難陀教
誡比丘尼。白如是。』作白二羯磨。『僧差難陀比
丘教誡比丘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夜過已,難陀比丘中前著衣持鉢入城乞
食,食後還房,空地敷獨坐床,入室坐禪。時
諸比丘尼聞難陀教誡比丘尼,先未來聽法
者皆來集聽。五百比丘尼俱出王園精舍,入
祇陀林詣難陀房前,立謦欬作聲扣戶言:「大
德難陀!為我等說法教誡來。」時難陀從禪起
開戶出,至獨坐床上端身大坐。時諸比丘尼
頭面禮難陀足,皆在前坐。難陀即時說種種
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時諸比丘尼
得善法味,深愛樂故不欲起去。難陀作是念:
「是諸比丘尼得法味故,猶欲聞法。」即更為說
種種法示教利喜,乃至日沒。語諸比丘尼言:
「日沒可去。」諸比丘尼即起,頭面禮足右繞而
[011-0082b]
去。出祇陀林欲入城,城門已閉,即住城下
塹邊宿者、或在樹下、或在井邊、或在屏處障
處宿。晨朝開門,諸比丘尼即便先入。時守門
人問諸比丘尼:「諸善女!今從何來?」答言:「我
從祇陀林聽法,日沒來還城門已閉,不及
得入。」問曰:「何處宿?」各隨宿處答。有城下宿
者答言:「城下。」樹下宿者答言:「樹下。」井邊宿
者答言:「井邊。」屏障處宿者答言:「屏障處。」守
門人言:「何有此法?諸沙門釋子破梵行,至
夜共作惡,早起放來。如賊得婬女共宿,早起
放來門下,諸釋子比丘亦如是,暮共宿已早
起放來。」如是一人語二人,二人語三人,如是
展轉惡名流布滿舍衛城。是中有比丘少欲
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
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難陀:「汝實作是事
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難
陀:「汝不知時不知量,樂說法乃至日沒。」語諸
比丘:「以十利故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
如是說:若比丘,僧差教誡比丘尼,至日沒
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
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地了時教誡比
丘尼,乃至日沒竟時,波逸提。若比丘,地了竟
時、中前時、日中時、晡時、下晡時、日沒時教
誡比丘尼,至日沒竟時,波逸提。若日沒竟
時,生日沒竟想教誡,波逸提。若日沒竟時,
生不沒竟想教誡,波逸提。若日沒竟時,生疑
教誡,波逸提。若日未沒,生沒竟想教誡,突
吉羅。若日未沒,生疑教誡,突吉羅。若日未
沒,生未沒想教誡,不犯。二十二竟
[011-0082c]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自知不復得教
誡比丘尼,妬瞋作是言:「諸比丘為利養故教
誡比丘尼,謂衣鉢、戶鉤、時藥、夜分藥、七日藥、
終身藥。以是利故,諸比丘教誡比丘尼,不為
善好法。」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
作是言:『諸比丘為財利故教誡比丘尼。』」種種
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
而故問六群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
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作
是言:『諸比丘為財利故,教誡比丘尼。』」種種因
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諸比丘結
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作是言:『諸比
丘為財利故,教誡比丘尼。』波逸提。」


波逸提
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
者,若比丘言:「諸比丘為鉢故教誡比丘尼。」
者,波逸提。若為衣、戶鉤、時藥、夜分藥、七日
藥、終身藥故,教誡比丘尼,皆波逸提。隨所說,
隨得爾所波逸提。二十三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與助提婆達多
比丘尼,共期同道行,調戲大笑、作麁惡語、種
種不淨業。是中有居士逆道來者,有隨後
來者,見已共相謂言:「汝等看是,為是婦耶?
為是私通?必共作婬欲事。」是中有比丘少欲
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
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實作
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
責:「云何名比丘,與比丘尼共期同道行,從一
聚落至一聚落?」佛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
[011-0083a]
丘:「以十利故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
是說:若比丘與比丘尼共期同道行,從一聚
落至一聚落,波逸提。」


期者,若比丘作期、若
比丘尼作期。


道者,有二種:陸道、水道。


波逸
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
犯者,若比丘與比丘尼,共期陸道行,從一
聚落至一聚落,波逸提。若中道還,突吉羅。
若向空地、無聚落處,乃至一拘盧舍五百弓量,波
逸提。若中道還,突吉羅。水道亦如是。


佛在
舍衛國。爾時諸比丘尼,從憍薩羅國遊行
向舍衛國,到險道中待多伴。時有諸比丘,亦
從憍薩羅遊行向舍衛國。諸比丘尼遙見諸
比丘,作是念:「我等共諸比丘去者,安隱得
過。」諸比丘來漸近,比丘尼問言:「諸大德!欲
何所去?」諸比丘答言:「向舍衛國。」比丘尼言:
「我等當共諸大德去。」諸比丘答言:「佛結戒,
諸比丘不得與比丘尼共期同道行。云何共
去?」諸比丘尼言:「若然者大德前去。」時諸比丘
眾多,安隱得過險道,賊不敢發。諸比丘尼隨
後緩來,賊見女人眾少,尋出奪衣,悉皆裸形
放去。諸比丘遊行,漸到舍衛國詣佛所,頭
面禮足一面坐。諸佛常法,有客比丘來,以如
是語勞問言諸比丘:「忍不?足不?安樂住不?
乞食易不?道路不極耶?」諸比丘答言:「世尊!
忍足、安樂住、乞食易得、道路不極。」即以是事
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種種因緣讚
戒、讚持戒,讚戒、讚持戒已,語諸比丘:「從今是
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與比丘尼共期同道行,
從一聚落至一聚落,除因緣,波逸提。因緣
[011-0083b]
者,若是道中要須多伴,所行道有疑怖畏,
是名因緣。」


疑者有二種:一疑失衣鉢,二疑失
糧食。若疑失糧食者,比丘尼飲食,比丘應取
持去。若疑失衣鉢者,比丘尼衣鉢,比丘應
取持去。若至安隱豐樂處,爾時應還比丘尼
衣食,應語言:「姊妹!汝等隨意,不得共行。」若
爾時即共同道行,至一聚落,波逸提。若中
道還,突吉羅。若從聚落向空地,乃至一拘盧
舍,波逸提。中道還,突吉羅。水道亦如是。


不犯
者,不期去、若有王夫人共行,不犯。二十四竟
《十誦律》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