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07 道德真經取善集--李霖 (master)


[004-001a]
道德眞經取善集卷之四墨九
  宋饒陽居士李霖集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御註一陰一陽之謂道物得以生之謂德
 道常無名豈可形容所以神其德德有方
 有體同焉皆得所以顯道性修反德德至
 同於初故唯道是從
 纂微曰道常無名唯德以顯之至德無本
順道而成之言大德之人容狀若於諸相
[004-001b]
 豈可見邪唯有順道之容髣髴是其狀矣
 動容周旋中禮盛德之至也盛德容貌若
 愚豈可見邪唯從事於道之容略可見矣
 故目視耳聽鼻聞口言手持足行無非道
 也故唯道是從
道之爲物唯恍唯惚
 御註道體至無而用乃妙有所以爲物然
 物無非道恍者有象之可況惚者有數之
 可推而所謂有者疑於無也故曰道之爲
 物
[004-002a]
 顧歡曰欲言定有而無色無聲言其定無
 而有信有精以其體不可定故曰唯恍唯
 惚如此觀察名爲從順於道所以得
 馬巨濟曰無若有曰恍有若無曰惚此即
 道之物也道以恍惚無物則復歸於無物
 矣所謂不可容者也
 王元澤曰道兼陰陽陰陽之微若無若有
 謂之恍惚
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御註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物恍惚之中
[004-002b]
 象物斯具猶如太空變爲雷風猶如大塊
 化爲水火以成變化以行鬼神是謂道妙
杳兮冥其中有精
 御註杳者幽之極冥者明之藏杳冥之中
 至陰之原而天一所兆精實生焉
其精甚眞其中有信
 王元澤曰精者形生之始精無不眞而更
 云甚眞者由物有失理喪精沉於人偽故
 也杳冥之精萬物作類而物之生者各正
 性命度數法象一有儀則可以前知無或
[004-003a]
 差舛此之謂信莊子曰未形有分
 精者天德之至眞則不偽信則不差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河上公曰自從也從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王元澤曰常道常名未嘗變易
 馬巨濟曰萬物變化名號隨易昔日爲是
 今日爲非在古今以獨存者道而已
以閲衆甫
 王弼曰衆甫物之始也以無名閲萬物始
 也
[004-003b]
 閲披閲也甫本始也言道常住故能遍閲
 萬物之本始閲如閲人多矣之閲
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蘇子由曰聖人所以知萬物之所以然者
 能體道而不去故也
 纂微曰閲度也又披閲也甫本始也夫道
 上自往古下及來今湛然常在何曾去爾
 形雖不見名且在焉以喻至人得道長年
 故能閲度萬物之本始知萬物皆始於道
 而披閲之以成其形質也然又設問我何
[004-004a]
 以知萬物皆資禀於道生死終始之然哉
 答以道之恍惚杳冥常在不去故能應變
 爲治清淨無爲而已度閲萬物之遷移未
 有不資禀於道者以此也
 此章言盛德容貌若愚從道則容狀可見
 道之爲物恍惚難名杳冥莫測體之者常
 存而不去故能閲衆甫之變以知其所以
 然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
[004-004b]
 王弼曰不自見其明則全
 車惠弼曰此是行言能却曲柔和逶迤順
 物物無損害内保己身性命完全
 委曲從衆不自專故全其形生而不虧莊
 子曰外曲者與人爲徒
枉則直
 王弼曰不自是則其是彰也
 枉屈也受彼屈辱而伸人乆乆自得直也
 經云大直若屈如藺相如屈於廉頗是也
 枉曲不異何以再言蓋自屈爲曲曲之自
[004-005a]
 然也受屈爲枉曲之使然也保生爲全正
 曲爲直自曲則其生可保受彼屈則被曲
 可正
窪則盈
 河上公曰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
 王弼曰不自伐則其功有也
弊則新
 王弼曰不自矜則其德長
 王元澤曰非秋冬之凋弊無春夏之榮華
少則得
[004-005b]
 蘇子由曰道一而已得一則無不得矣
 一者少之極也守一足以該萬事
多則惑
 御註道要不煩聞見之多不如其約也以
 支爲指則終身不解兹爲大惑
 吕吉甫曰能知衆甫之然則能抱一致柔
 抱一致柔則能曲能枉能窪能弊矣曲者
 曲之自然者也枉者曲之使然者也天下
 之物唯水爲幾於道一西一東而物莫之
 能傷是曲則全也避礙萬折而必東枉則
[004-006a]
 直也善下而百谷歸之是窪則盈也受天
 下之垢莫清焉是弊則新也惟得一者爲
 足以與此故曰少則得衆人所以不能然
 者以其不一故也故曰多則惑
 多數之不一也多則擾學多則惑性列子
 曰學者以多方喪生
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
 御註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惟天下
 之至精能爲合天下之至神聖人抱一以
 守不摇其精故言而爲天下道動而爲天
[004-006b]
 下則
 一者精也式者法也一者多之宗聖人以
 少得天下以多惑聖人抱一而不離於精
 天下棄多而歸一故爲天下法式
不自見故明
 御註不蔽于一己之見則無所不燭故明
 虞舜明四目以廣其所視可謂不自見也
 至於明於庶物察於人倫兹非明乎成王
 疏通開達無遏爾躬可謂不自見也至於
 介爾昭明而昭明有融兹非明乎
[004-007a]
不自是故彰
 御註不私于一己之是而惟是之從則功
 大名顯而天下服故彰
 吕吉甫曰因天下之所是而是之而我不
 自是也則所是莫之能盡故曰不自是故
 彰
不自伐故有功
 御註書曰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舒王曰不自伐則善不喪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004-007b]
 御註書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吕吉甫曰任萬物以能而我不自矜也故
 長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御註人皆取先己獨處後曰受天下之垢
 若是者常處於不爭之地敦能與之爭乎
 蘇子由曰忘我則不爭不自是不自見不
 自伐不自矜皆不爭之餘也故以不爭終
 之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虚言哉
[004-008a]
 河上公曰古者曲從則全身此言非虚
誠全而歸之
 御註聖人其動若水以交物而不虧其全
 其應若繩以順理而不失其直知窪之爲
 盈無亢滿之累知弊之爲新無夸耀之迹
 若性之自爲而不知爲之者致曲而已故
 全而歸之可以保身可以盡年而不知其
 盡也是謂全德之人豈虚言哉
 鍾會曰誠能守曲全必歸之
 此章之義養生之㫖也其要在乎忘我惟
[004-008b]
 忘我故委曲以應變而不自恃一己之見
 枉己而伸人而不私一己之道知窪之爲
 盈無自伐之心知弊之爲新無自矜之行
 若性之自爲而不知爲之者致曲以全其
 形生而已故終始以曲則全言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顧歡曰希少也人能愛氣少言則行合自
 然
 纂微曰夫至人有問即應接物即言動靜
[004-009a]
 以時故合於自然
 陸佃曰夫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
 然者謂之自然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王元澤曰風雨者陰陽交感所爲飄驟者
 交感之過所以不能乆也
 飄風疾風也驟雨暴雨也從旦至晡爲終
 朝自早及暮爲終日飄風驟雨氣之暴戾
 非出於常然也故雖天地爲之尚不能有
 終朝終日之乆人之言不出於自然則多
[004-009b]
 言數窮宜矣
孰爲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乆而況於人乎
 御註天地之造萬物風以散之委衆形之
 自化而雨以潤之任萬物之自滋故不益
 生不勸成而萬物自遂于天地之間所以
 長且乆也飄驟則陰陽有繆戾之患必或
 使之而物被其害故不能乆
 風雨者陰陽交感所爲飄驟者交感之過
 天地之大猶不能乆況人處天地之間眇
 乎小哉爲於多言速滅可知
[004-010a]
故從事於道者
 王弼曰從事謂舉動從事於道者也道以
 無形無爲成濟萬物從事於道者以無爲
 爲君不言爲教綿綿若存而物得其眞與
 道同體故曰同於道
道者同於道
 河上公曰道者謂好道之人同於道所謂
 與道同
德者同於德
 河上公曰德者謂有德之人同於德所謂
[004-010b]
 與德同
失者同於失
 蔡子晃曰有爲躁競執教生迷名爲失既
 爲同失不能虚心冥㑹而言道失者獨失
 道也
 自然之謂道從事於道者悟道忘言所謂
 與道同得道之謂德德者希言所謂與德
 同失道之謂失失者多言所謂與失同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
於失者失亦得之
[004-011a]
 河上公曰與道同者道亦樂得之與德同
 者德亦樂得之與失同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有不信
 鍾㑹曰我信不足於道道亦不信應我所
 以兩相失只是同於道者道得之信於道
 者道信之同於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
 信也
 此章以希言爲主希言則以道而言也道
 偶而應故合自然故下文云同於道者道
 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觀其失得之
[004-011b]
 本皆言之希與多爾多言之人外則招愆
 内則耗氣人欲長乆希言内守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御註跂而欲立跨而欲行違性之常而冀
 形之適難矣以德爲循則有足者皆至
 跂者急於有立跨者急於有行皆非行立
 之常也則不能乆故雖立不立雖行不行
 立身行道之人不可欲速順其常然則身
 立而道行
[004-012a]
自見者不明
 舒王曰自見者不明則前所謂不自見者
 乃能無所不見
自是者不彰
 河上公曰自以爲是而非人者衆共蔽之
 使不彰顯也
自伐者無功
 顧歡曰興功濟物而自取其名名既屬己
 則功不在物
自矜者不長
[004-012b]
 郭象曰矜誇自恃不解忘功衆所不與故
 不長也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御註自見則智不足以周物故不明自是
 則仁不足以同衆故不彰有其善喪厥善
 故無功矜其能喪厥功故不長道之所在
 以深爲根以約爲紀泰色淫志豈道也哉
 故於食爲餘於行爲贅
 道固無我無我則不爭夫自是自伐自矜
 者亦非其常也故其於道也爲餘食贅行
[004-013a]
 而已食飽則已有餘則病形完則已有贅
 則累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御註侈於性則盈天之所虧地之所變人
 之所惡也故有道者不處
 此章言立身行道不適其常而急於行立
 故終不能行立其自見等行亦非其常也
 故於道爲餘食贅行而已物或惡之故有
 道者不居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004-013b]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御註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曰渾淪合於渾
 淪則其成不虧易所謂太極者是也天地
 亦待是而後生故云先天地生然有生也
 而非不生之妙故謂之物
 羅什曰妙理常存名爲有物萬道不能分
 故曰混成
寂兮寥兮
 河上公曰寂者無音聲寥者空無形
 舒王曰寂者止也寥者遠也
[004-014a]
 寂無遺響太空寥廓
獨立而不改
 温公曰無與之匹故曰獨立變化終不失
 其常故曰不改
 鍾會曰廓然無偶故云獨立古今常一是
 曰不改
 道之眞體卓然獨立不與物偶歷萬世而
 無弊亘古今而常存
周行而不殆
 御註利用出入往來不窮言道之用
[004-014b]
 鍾㑹曰道無不在名曰周行所在皆通故
 無危殆
 道之妙用無乎不在靡不周徧未始有極
 易曰變動不居周流六虚
可以爲天下母
 御註萬物恃之以生
 車惠弼曰同化陰陽安立天地亭毒羣品
 子育含靈生之畜之可以爲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河上公曰我不見道之形容不知當何以
[004-015a]
 名見萬物皆從道生故字之曰道
强爲之名曰大
 唐明皇曰吾見有物生成隱無名氏故以
 通生表其德字之曰道以包含無其體强
 名曰大
 吕吉甫曰道之爲物用之則彌滿太虚而
 廢之莫知其所則大豈足以名之哉强爲
 之名而已
大曰逝
 御註運而不留故曰逝
[004-015b]
 顧歡曰逝往也諸物雖大大有極住此道
 之大往行無際本無住盡之處
 舒王曰大者雖六合之外而不能逃其麤
 毫末之小不能遺其細故大曰逝
逝曰遠
 御註應而不窮故曰遠
 孫登曰萬物逝行皆有停性之處此道逝
 行尋之彌遠莫究其源
遠曰反
 舒王曰遠之極則反於樸矣故遠曰反反
[004-016a]
 者反於本也和之彌滿六虚故曰遠近則
 不離己身故曰反遠者出於無極之外不
 窮也近在於己人不見之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御註道覆載天地者也天無不覆地無不
 載王者位天地之中而與天地參故亦大
 道覆萬物者也包裹天地至大無外故曰
 道大天地者形之大天至廣不可度地至
 大不可量故曰天大地大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德配天地道通
[004-016b]
 三才莫大於帝王故曰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御註自道而降則有方體故云域中靜而
 聖動而王能貫三才而通之人道於是爲
 至故與道同體天地同功而同謂之大王
 者人道之極也
 夫道未始有封而此言域中者謂雖域不
 域包裹無外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舒王曰人法地王亦大是也地法天地大
[004-017a]
 是也天法道天大是也道法自然道大是
 也蓋自然者猶免乎有因有縁矣非因非
 縁亦非自然然道之自然自學者觀之則
 所謂妙矣由老子觀之則未脱乎因縁矣
 然老子非不盡妙之妙要其言且以盡法
 爲法故曰道法自然
 人謂王也人法地之安靜故無爲而天下
 功地法天之無爲故不長而萬物育天法
 道之自然故不産而萬物化道則自本自
 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無所法也無法
[004-017b]
 者自然而已故曰道法自然此章言混成
 之道先天地生其體則卓然獨立其用則
 周流六虚不可稱道强以大名雖二儀之
 高厚王者之至尊咸法於道夫道者自本
 自根無所因而自然也
   重爲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爲輕根靜爲躁君
 河上公曰人君不重則不尊治身不重則
 失神草木花葉輕故零落根重故長存人
 君不靜則失威治身不靜則身危龍靜則
[004-018a]
 能變化虎躁故乃夭虧
 吕吉甫曰輕者先感重者後應應者感之
 所自生則重爲輕之根矣靜者役物躁者
 役於物躁常爲靜之所役則靜爲躁之君
 矣
 劉仲平曰輕生於重故重爲輕根躁起於
 靜故靜爲躁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
超然
 御註榮觀在物燕處在身身安然後物可
[004-018b]
 樂
 行以輕爲速然不可以無輜重觀以躁爲
 榮然不可以無燕處有輜重之物而不困
 於中道然後可以有行有燕處之宇而超
 然自得然後可以有觀夫何故重爲輕根
 靜爲躁君故也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吕吉甫曰終日之行與其榮觀猶且如此
 況乎萬乘之主任重道遠以觀天下其可
 不靜且重乎蓋迫而後動感而後應不得
[004-019a]
 已而後起則重矣無爲焉則靜矣苟其動
 常在於得已之際而不能無爲則是以身
 輕天下而不重不重則躁而不靜矣
 陸佃曰天下者人君之輜重而亦人君之
 燕處不可以離者故曰奈何萬乘之主而
 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御註不重則不威故失臣不唱而和則犯
 分故失君
 陸佃曰重者君之德靜者臣之道
[004-019b]
 松靈仙曰心若動亂即損於妙神神即君
 也
 此章戒人君以重靜爲本天下者人君之
 重靜也豈可以一身輕之修眞之士亦以
 重靜爲本重其身而不以物累形靜其心
 而不以物亂神形全神定是道之全矣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跡
 舒王曰善行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也故
 無轍跡
[004-020a]
 盧裕曰順道而行跡不殊物故無轍跡
 鍾㑹曰善行道者功名不顯
 蘇子由曰乘理而行無跡
 車行則有轍徒行則有跡則行固不能無
 轍跡也善行道者求之於身不出户庭行
 出於不行故無轍跡所謂不行而至也
善言無瑕謫
 杜光庭曰善言者得意忘言也故無瑕疵
 之病謫責之過
 吕吉甫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則言固不
[004-020b]
 能無瑕謫者也知言之所以言則言出於
 不言故曰善言無瑕謫
善計不用籌筭
 御註通於一而萬事畢況非數者乎故不
 用籌筭而萬殊之變若數一二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舒王曰善閉者萬物不得其門而入故無
 關楗而不可開
 温公曰固國不以山谿之險
 九竅者精神之門也善閉者精神内守而
[004-021a]
 不以外耗内雖無關楗其可開乎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顧歡曰結之以道雖無繩而自固結之以
 物雖有約而不堅故以威約人雖三軍而
 可離以道結志雖匹夫而難奪
 温公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杜光庭曰善修行之人萬慮都忘一念不
 二靜契於道與眞合同萬縁不能侵諸見
 不能誘此之謂善結其可解乎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004-021b]
 蔡子晃曰利物爲善弘濟曰救救羣生於
 十方即之本土運善常以冥被惠澤均平
 含生蒙益反流㑹道
 庶頑讒說帝舜教之而弗棄空空鄙夫宣
 聖叩兩端而竭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御註善者道之繼冥乎道則無善之可名
 善名立則道出而善世聖人體道以濟天
 下故有此五善而至於人物無棄然聖人
 所以愛人利物而物遂其生人樂其性者
[004-022a]
 非意之也反一無迹因其常然而已世喪
 道矣天下舉失其恬惔寂常之性而日淪
 乎憂患之域非聖人其敦能救之
 新說曰萬物有成理固有拂其理而逆之
 者萬物有常性固有戾其性而梏之者萬
 物有正命固有違其命而絶之者聖人惻
 然於是惟其所寳之慈以濟之因其悖於
 理也發其塞而通之因其戾於性也除其
 害而若之因其違於命也繼其絶而復之
是謂襲明
[004-022b]
 御註襲者非表而出之襲明則光矣而不
 耀
 吕吉甫曰彼其五者性命之理所同然者
 也惟聖人以知常之眀而救之於所同然
 之際雖行之言之計之閉之約之而莫知
 其所以然則眀襲而不可得見故曰是謂
 襲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御註資以言其利有不善人也然後知善
 之爲利
[004-023a]
 舒王曰善人教不善人者也故善人不善
 人之師無不善則不知善之爲善故不善
 人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蘇子由曰聖人無心於教故不愛其資天
 下無心於學故不貴其師聖人非獨吾忘
 天下亦使天下忘我故也
 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而得風仙九年之
 後亦不知夫子之爲我師若人之爲我友
 内外進矣此不貴其師也孔子見太公任
[004-023b]
 然後辭其交遊去其弟子此不愛其資也
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御註道之要妙不睹衆善無所用智七聖
 皆迷無所問塗義協于此
 李畋曰此章言聖人密用惟微形眹莫睹
 雖云常善妙在兼忘故能言教所不詮巧
 曆無由筭由是好師資爲漸修之路絶貴
 愛入頓悟之門契彼襲明救其萬物



道德眞經取善集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