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36 龜山集-宋-楊時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龜山集巻十九      宋 楊時 撰
  書四
   與游定夫其一
春初至建安曾託志寧附書計塵聽覽為别滋久瞻系
之至旦夜不能忘夏熱不審起居何如某自衢買舟渡
江沿淮入清河過吕梁百步凡五十有二日始達彭城
東南風波之險所歴幾盡幸而舉家㓜累各安差足為
[019-1b]
慰彭城古郡僻寂達官顯人不至其境頗無將迎之勞
而民事又簡雖弊司有庫務兼局之多然出納有時亦
不至勞力尤稱養拙也在鄙心為可悔恨者特去親逺
耳其他無足念者所懐千萬臨紙不能悉布惟冀為道
自重
   其二
某四月二日到官舍初四日交承職事彭城風物質陋
與吾鄉大異幸有魚稻鶉雉之類足以充食故南人處
[019-2a]
之差為便耳太守王大夫寛厚頗有愷悌之風屬吏之
幸也某離家將半年思親之懐日甚一日其情意若不
可堪不知愈久何以處之定夫官期猶一年思後時常
相聚講學之樂何可量但欽羡耳志寧曽來相㑹否企
仰髙論無日忘之惟數以書見教庶足少慰鄙心暑毒
千萬珍衛
   其三
某窮居習閒久矣乍爾莅事不無應接之煩然義所當
[019-2b]
勉亦不敢茍且自隨事有間即讀易然無朋游共學相
與講明毎有所疑徒切瞻企耳去年相别時定夫亦讀
易計須精到有便願以所得見教不宜有吝也葢吾儕
所學既與世背馳朋友數人又各南北切磋之益以待
面求亦無及矣公宜亮之固不敢嘿嘿亦當有浼問以
取質左右也吾友閒居從游者必多所得有人否其質
有可進者宜切誘掖之不當以彊聒為恥也敝鄉二楊
與舍弟欲親炙席下果然否幸加驅䇿區區非紙可盡
[019-3a]
   其四
主上睿聖方進退大臣以興復太平之功元豐丕績計
指日可望政令一新但恐䟱愚無以奉承耳學中長貳
為誰近不聞報蘇季明向除愽士曾到任否京師非食
貧之地公聚口頗衆度其勢能久居否趨舍之方宜審
處也㳺守太學博士得此書即/求補外葢紹聖改元也
   其五
易傳後序顯道為之某跋尾已削去不用前年在京師
[019-3b]
與顯道議云先生亦嘗有意令門人成之故其序述如
此葢舊本西人傳之已多惟東南未有此書欲以傳東
南學者不叙其所以恐異時見其文有異同不足傳信
也與顯道初議如此恐此書方秘藏未敢出示人或未
安更希示諭序云隨時變易以從道某初亦疑此語細
思之如繫辭云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不可
謂易與性命為二也乾之六爻初則潜二則見三則乾
乾若此類皆隨時變易以從道於理似無害更思之如
[019-4a]

   其六
伊川先生在時世人迂恠之論皆歸之以為訕笑今往
矣士大夫尊信其學者漸衆殊不可曉也先生語錄傳
之寖廣其間記錄頗有失真者某欲收聚刪去重複與
其可疑者公幸閒居無事可更愽為尋訪恐有遺失聞
朱教授在洛中所傳頗多康侯皆有之侯尋便以書詢
求異時更相校對稍加潤色共成一書以傳後學不為
[019-4b]
無補先生之門所存惟吾二人耳不得不任其責也
   與鄒至完
竊惟天子睿聖方嗣位之始未有左右便嬖近習之私
迎意而取悦未有姦邪䜛佞欺負之徒投間而亂其聰
聖度虚明忠言易入書曰為上為徳孟子曰一正君而
國定矣此正其時不可失也宜迪之以先王道徳之要
言為治之大方參之以古今成敗之明效使聖智益明
則天下之利病左右之忠邪自判矣舍此宜無足為者
[019-5a]
公之道學究極天人之藴某之所知葢公之所厭餘者
安能上裨髙明萬一然愚鄙嘗辱一眄之私故輒自竭
惟寛仁不罪其狂瞽乃幸也
   與劉器之
向承垂示許丞易義其用意精深自成一家之學伏讀
之久開發多矣然鄙意猶有疑者復卦義曰怒惡之使
也東方之情也元善之長也東方之徳也善惡之分吉
凶始焉中庸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
[019-5b]
謂之和四者一本於中則怒不可獨謂惡之使也怒而
中節是謂達道而遂以元怒為善惡之分亦恐未可也
又曰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
之民所謂出怒不怒葢以救世非修身之道也修身則
致虚守靜不可以動動則有怒有怒與仁違矣某以為
誠者合内外之道成已乃所以成物也謂不可以修身
而可以救世恐無是理修身不可與仁違治天下獨可
與仁違乎顔子不遷怒非無怒也不遷而已是謂中節
[019-6a]
此顔子所以修身也而孟子以禹稷之事與之謂之易
地則皆然葢救世修身本無二道故也大學論治天下
國家必始於正心誠意孟子則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
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皆是意也夫物我易觀不能通天
下為一正今日學者之失此弊尤當救之不可畏也又
曰孟子四十不動心顔子之年未至也是未以不動心
與顔子也又曰顔子復禮以存心故其静也仁是以仁
與之也公孫丑問不動心孟子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
[019-6b]
動心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夫仁孔子不敢居不
動心告子之所易以孔子不敢居者與之而不與告子
之所易者恐似不倫也又曰孟子之言不動心也曰我
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此方以不動涉動者也不動
則專氣致柔復以自知而已動則飬氣以為馬知言以
為途也孟子論知言養氣乃不動心之道所以異告子
者恐非專為涉動也又曰顔子之所養夜氣也孟子之
所養旦氣也夜氣不存則於旦氣乎何有旦晝之所為
[019-7a]
有以梏亡之則夜氣亦不存矣但深考孟子之言則其
義可見恐所養不須離而為二也古之好學者必就有
道而正焉某不敢自謂好學至於就有道而正焉心不
敢忘也故輒布所聞取正於左右如未中理願詳見教
   荅陳瑩中其一
辱示華嚴大㫖辭義精奥得所未聞幸甚然此書昔嘗
讀之雖未盡解要之大略可見其論布施也至於刳心
剔髓而不吝此其用心廣矣來書所謂其施也不欲挾
[019-7b]
其濟也不欲寡豈不信然歟然某毎讀孟子書至其論墨
子茍利天下雖摩頂放踵為之未嘗不憫其為人也原
其心豈有他哉葢亦施不欲狹濟不欲寡而已此與世
之横目自營者固不可同日議也而孟子力攻之至比
禽獸孟子豈責人已甚乎葢君子所以施諸身措之天
下各欲當其可而已禹思天下之溺猶已溺之稷思天
下之飢猶已飢之過門不入弗子其子至胼胝手足而
不為病君子不謂之過顔淵在陋巷飯疏飲水終日如
[019-8a]
愚人然君子不謂之不及葢禹稷被髪纓冠而往救之
者也顔淵閉户者也故孟子曰易地則皆然若顔淵禹
稷不當其可則是楊墨而已君子不與也此古人之様
轍章章明矣今公卿大夫比肩在上則天下有任其責
者自惟愚鄙無所用於世雖閉户可也故不敢出位冒
天下之責而任之以貽身憂非忘天下也循古様轍而
已若謂不辭一身之有過願成來者之無過竊意賢知
者過之則道終不明不行矣而欲來者之無過或恐未
[019-8b]
能也所謂仲尼無言顔子有言考之吾儒之書不知所
自荒蕪之學欲質於左右者非一二事願無惜見教以
開未悟
   其二
康節先天之學不傳於世非妙契天地之心不足以知
此某葢嘗翫之而陋識淺聞未及足以叩其闗鍵八卦
有定位而先天以乾巽居南坤震居北離兊居東坎艮
居西又以十數分配八卦獨艮坎同為三數此必有説
[019-9a]
也以爻當期其原出於繫辭而以星日氣候分布諸爻
易未有也其説詳於緯書世傳稽覽圖是也揚子草𤣥
葢用此耳卦氣起於中孚冬至卦也太𤣥以中准之其
次復卦太𤣥以周凖之升大寒卦也太𤣥以干凖之今
之厯書亦然則自漢迄今同用此説也而先天以復為
冬至噬嗑為大寒又謂八卦與文王異若此類皆莫能
曉也康節之學究極天人之藴翫味之久未能窺其端
倪況敢議其是非耶以公之精識貫通古今於先天必
[019-9b]
能洞見之矣願疏示一二所論康節學伏羲温公學仲
尼某亦不知其説夫自八卦重而為六十四易之大成
也孔子於易賛之而已竊謂無所加損焉而分為二説
皆深未諭也併乞開示夫孔子之賛易尤詳於乾坤二
卦繫辭中論釋諸爻亦多矣然未有及象數者豈得意
而忘象真孔子之學耶無由面承東望徒增企仰耳
   其三
辱示法界三門大㫖引據精愽極儒佛之奥使蔽陋者
[019-10a]
與聞焉幸甚幸甚然其間鄙意有疑者敢不請繫辭曰
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賁之彖曰柔來而文剛
分剛上而文柔剛柔相雜賁之所以為文也白賁受色
者也賁無色色色者也惟有質為能受惟無色為能賁
爻之辭曰白賁而卒乃曰賁無色斯謂之普融可也以
文㑹友以友輔仁此學者之事而已謂之㑹色歸空吾
儒之書或恐無此意也孟子曰固哉髙叟之為詩也則
為之一言恐未足以蔽二南也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
[019-10b]
蔽之曰思無邪則二南固在其中矣恐不須他求也顔
淵三月不違仁非由仁者葢有時而違也然而其復不
逺矣故以復之初爻當之復之未逺也坤之初六曰履
霜堅氷至夫坤之初陰始凝也未至乎堅氷矣而卒乎
堅氷者理之必至也辨之者不於始凝之時而於堅氷
而後辨則鮮不及矣若魯昭公高貴鄉公是也此二爻
以禹稷顔淵出入往來之事當之亦恐不相似也夫乾
一變而為姤五變而為剥坤一變而為復五變而為夬
[019-11a]
復者陽之來而剥者隂之極也陽極生隂隂極生陽故
剥窮而反反而復隂極故也竊意剥者其乾之終乎自
古亂臣賊子其初豈有意哉馴致其道以至於此耳故
易於小人幾㣲之際毎致意焉姤之辭曰女壯勿用取
女姤之初隂始生也女也者隂始生之象也始生未至
於壯也而有壯之道焉猶坤所謂履霜堅氷至也故曰
勿用取女葢取之則引而與之齊引而與之齊則終未
如之何也已昔陽城之於唐其任職非不久也其初裴
[019-11b]
延齡未用也不於未壯之時止之至天子將用為相乃
欲取白麻裂之而哭於庭豈不晚乎夫白麻王言也不
可裂天子之庭非哭所也以是而處昏主亂相之間其
免也幸而已矣故姤之初六曰繫于金柅葢於其未壯
而止之使勿行也與坤初六異矣坤之爻言曰履霜堅
氷至葢言順也而其卒也有疑陽之戰順而無以止之
故也自姤至於剥隂之進極矣坤順而艮止剥之所以
成象也觀剥之象則知所以治剥矣故曰順而止之觀
[019-12a]
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消息盈虚天且不能暴
為之而況於人乎然君子之尚消息盈虚無時而不然
獨於剥言之者葢君子小人相為消長至剥而極矣此
成敗之機而邦之興喪繫焉雖動息語黙之㣲一失其
機不可復救矣況施於事乎東漢之衰君子欲以力勝
之引姦凶而授之柄卒至乎俱傷兩敗而國隨以亡不
知此故也後之治剥者可不監之哉至於夬則陽之進
極矣君子衆而小人獨其夬之易矣然疾之已甚亂也
[019-12b]
故莧陸夬夬雖中行僅無咎而已未光也況過之乎當
是時若禹之班師可也夫亂世不能無君子治世不能
無小人特其消長異耳此天地之義隂陽之理也故治
世能使小人不為惡而已不能絶之使無也此處夬之
道也承示論坤復之義故輙及此以取質左右髙明以
為何如或未中理幸明教我
   其四
康節先生某少嘗聞其風矣毎恨不及見洛中諸嘗從
[019-13a]
先生游者皆略識之亦嘗見其子問之俱莫能傳其所
學萬一也前書所疑雖䝉諄誨愚陋終未能曉夫八卦
有伏羲文王之辨於經無見也天下之賾存焉豈人私
智能為哉康節之言必有稽也索隱之士宜知其所以
然者恨未得親叩之耳乾南而坤北離上而坎下位不
同也自乾左而至震一二三四自坤右而至巽八七六
五本宫之卦乾一兊二離三震四坤一艮二坎三巽四
數不同也以為未嘗同黙而識之可也位與數相為異
[019-13b]
同者明如此安得無説乎自羲農以來更六七聖人所
因習者八卦而已六十四卦之名未有也其制器尚象
乃有取於十三卦則羲農之世卦雖未重而六十四卦
之用已在鑪錘之中矣特其名未顯也故曰八卦成列
象在其中矣用是言之文王之易固具於伏羲畫卦之
初文王能因而用之不能有所加損也乾坤屯䝉之序
意必文王為之孔子序卦特釋其義而已乾履大有大
壯之序於易不見其端倪所謂文王闔其門而拒其出
[019-14a]
者文王闔之康節闢之此來書中語/ 其數其義必有
可玩而習者矣凡此皆某所深疑而未諭也願略疏示
使得稽其門叩其鍵而入則為賜多矣太𤣥之書昔嘗
讀之雖未竟其義而其略可識也子雲覃思渾天三摹
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首旁則三摹九据極之七百二
十九賛當期之日又為踦贏二贊以盡餘分之數其用
自天元惟一晝一夜隂陽數度星日之紀與泰初歴相
應其取數似與易異矣其為書則欲自成一家初無意
[019-14b]
於賛易也考諸解難之文可見矣夫易之六十四卦八
卦相錯而成也𤣥之有方州部家則各有分域矣不可
相錯也故一而三之自三而九又三之為二十七終於
八十一而𤣥之首畢矣八十一家又離為三以極三𤣥
之數方州部各三之為九又三之為二十七家此一𤣥
之數也以次比之不可相易賛辭自一至九配麗五行
而日星節候分布其間皆有成數恐其書特易中之一
事與易經不盡相涉也世之治歴者守成法而已非知
[019-15a]
歴也自漢迄今歴法之更不知其幾人未有不知歴理
而能創法也求𤣥於歴理之内亦恐未足以盡𤣥之妙
更深考之併以見教近得温公太𤣥論閲之皆先儒所
共知者其隱賾不著之事殆未可窺其藴也溫公之學
篤於自信雖論語亦有未然者非其深造自得隱之於
心而不疑不輕以為信真善學者與世之耳濡目染遂
以為得者有間矣然子雲温公之學與論語孟子書其逺
近淺深必有能辨之者不可誣也温公自孔子而下獨
[019-15b]
揚雄為知道雄之論孟子曰知言之要知德之奥非茍
知之必允蹈之又曰諸子者以其異於孔子也孟子異
乎不異夫雄之言以孟子不異於孔子則其尊孟子也
至矣温公於孟子乃疑之則雖以雄為知道而於雄書
亦未盡信也夫衆言殽亂折諸聖自漢田焦費氏之學
興而三家之傳不一後雖名儒繼出而異説益滋易之
㣲言隱矣學者將安折𠂻乎折諸孔子而已某嘗用是
學易以為孔子之已言者當詳説而謹守之其未言而
[019-16a]
不見其兆者雖略之可也皇極之書皆孔子之所未言
者然其論古今治亂成敗之變若合符節故不敢略之
恨未得其門而入耳至其論易詩春秋配四時之府生
長收藏與易之詩易之書易之春秋之類竊恐聖人復
起未能易其言也譬之觀奕必以李劉為信法言曰
楊墨塞路孟子辭而闢之廓如也後之塞路者有矣竊
自比於孟子夫孟揚之自任重矣由漢而來士以李劉
望之非一日也李劉亦來書語/今其書具在疑而未
[019-16b]
信者如此則後之視今又焉知不猶今之視昔乎學者
審其是而已扵疑信尤當慎擇也然某於雄昔嘗疑之
重䝉誨諭繼今當力求之以補前過末由展晤一决蔽
䝉東望徒增惓耳
   其五
惡詩非敢自附於賢者之作厚意不可虚辱故勉强繼
之重䝉稱與過當徒用增愧先生有德齒之稱也宜施
於前輩如某之不肖徒有犬馬之齒耳輒以見稱何也
[019-17a]
恐聞者以為失言使老拙者重為世所訕笑繼此幸削
去至懇
   其六
孟子之書世儒未嘗深考之故尊之者或過其實疑之
者或損其真非灼知聖賢之心未易以私意論也世之
尊孟子者多失其傳非孟子過也而遂疑之亦過矣近
見一書力詆孟子之非恐非有所授難遽以口舌爭也
&KR1007以道/無由展奉一盡區區
[019-17b]
   其七
徳齒之説前書盡之重䝉以師說見諭三復來貺益用
慙惕古之人其道足以師世範俗惟孔孟足以當之東
漢而下師道益嚴然稽其所知所行皆不足以勝其任
也唐之韓愈固嘗欲以師道自居矣其視李翺張籍輩
皆謂從吾游今翺籍之文具在考其言未嘗以弟子自
列則師果可好為乎茍其道未足以達材成徳則雖欲
為之而人不與也愈且如是況其下者乎某愚陋齒髮
[019-18a]
已衰矣而未有聞焉葢孔子所謂不足畏者方且拘縻
升斗之禄未能從黑髮之士以承教左右而反以見謂
是豈當然乎哉非公樂與人為善務欲搜揚隱伏何以
有此將使清和之士不終為西山之餓夫東國之黜臣
葢古聖賢之用心也第恐説之不當徒有累於髙明耳
幸亮之臨紙愧汗言不能究
   其八
先天圖得太極所生自然數非人私智所能為也昔未
[019-18b]
嘗見幸得一觀此非堯夫不能知也䝉示法養觀與相
見乎離辭異㫖同開發蔽陋多矣幸甚世之昧者妄以
狂瞽無稽之言眩瞀學者方自以為得惡足與論此哉
然杜順集此不涉華嚴一字束以二門謂足以貫六經
之㫖可謂能説約矣然不知二門者於經何施也願更
開示以警未悟
 
 龜山集巻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