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36 龜山集-宋-楊時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龜山集巻八       宋 楊時 撰
  經解
  春秋義
   始隠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春秋之
時詩非盡亡黍離降而為國風則雅之詩亡矣雅亡而
無政春秋所以作也故曰春秋天子之事詩亡適在平
[008-1b]
王之終而隠公之初春秋所以始隠
   不書即位
天子崩嗣子為君則朝諸侯布命於明堂此即位之禮
也康王之誥是已天子有天下諸侯有一國小大雖殊
其所以承宗廟之重則同耳以天子之事考之則諸侯
繼世為君者其亦若此歟故春秋於諸公所以書即位
也然隠莊閔僖不書即位何也穀梁曰繼弑君不書即
位正也繼弑君而行即位是與聞乎弑也此説是已蓋
[008-2a]
寢苫枕塊終身不仕而恥讐之不復者人子之志也況
先君不以其道終而嗣子遽可以行即位乎此不書即
位所以為正也然隠非繼弑君而亦不書何也以三傳
考之皆謂有讓桓之志則不書即位者蓋所以成公志
也古者君薨而世子生則百官總已以聴冢宰隠之不
敢為公也蓋亦有冢宰之事乎奚必踐南面而稱公也
不知出此而徒謂有讓桓之志則其貽禍也不亦宜乎
夫禮諸侯一娶而九女元妃卒則次妃攝行内事而已
[008-2b]
未聞有再娶之禮也用是言之則仲子非夫人桓公非
嫡子隠何為而不敢為公也然則蒍氏之禍隠實為之
也隠之不即位其失逺矣故春秋著之其有㫖哉
   鄭伯克段于鄢
不勝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比其得衆也
雖欲制之反畏人之多言則克段非國人之志也故不
稱國討而書鄭伯以譏之夫為人君不能明義以善俗
使不義者得衆則鄭伯之過大矣孔子曰我戰則克克
[008-3a]
者勝敵之辭也書克以見段之盛彊也段不弟故不言
弟所以參譏之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惠公仲子喪不見於春秋於此始賵不及事也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及者内為主也宋人外之微者也屈千乗之尊而與微
者盟故不書公蓋諱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
[008-3b]
祭伯來不稱使非王命也私來也書之者惡其外交也
   二年春公會戎于潛
戎狄之道徑情而直行非可以禮信結也與之會盟失
之矣蓋中國微然後戎狄始與諸侯抗與之會盟非得
已也至是而王綱可知也
   夏五月莒人入向
入者以兵入也公羊論得向不居是也
   九月紀裂繻來逆女
[008-4a]
譏不親迎也以文王親迎于渭諸侯不親迎非禮也
   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
日之盈虧有數存焉此巧厯者所知也何與於人事而
先王為之恐懼修省者謹天戒而已蓋於其常也賔餞
出納欽致其至所以若天道秩民事尤重於此則其有
變也可不為之警戒乎故春秋日食必書之所以重其
變也然或言朔或言日或不言朔日或朔日並書之史
失之詳畧異也
[008-4b]
   三月庚戌天王崩
王崩國之大事故書之不書𦵏魯不會𦵏故也新王即
位不書魯不朝也蓋以書考之則王既尸天子二伯各
帥諸侯入應門左右禮也魯之不朝則諸侯之不臣可
知矣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外卒皆名而此言尹氏者譏世爵也古者為臣不敢貳
其君故非銜君命則束脩之問不出境所以致臣節也
[008-5a]
生無相問則其死也何訃告之有乎不書可也後世國
亂君昏而為大夫者交政於中國故生或同盟死或相
訃非禮也故春秋於其訃告而書之所以正臣子之分
   秋武氏子來求賻
武氏子者未命也父死子将襲爵故稱武氏子以譏之
不稱使王有喪未出命故也夫邦有大事而魯不賻雖
問罪可也徳不足以致之反求焉則天子微魯之跋扈
不臣可知矣求者榖梁謂得不得未可知之辭是也
[008-5b]
   莊元年三月夫人孫于齊
奔謂之孫内諱也文姜之於齊父母之國也雖父母亡
無歸寧之義猶不當以奔志之也蓋文姜通於齊侯而
殺其夫則於義有可絶而兄弟之倫喪矣故不書姜氏
而以奔志之明其義當與齊絶也姜氏齊姓也獨此不
書姜氏者於其始奔正之也
   夏單伯逆王姬
天子嫁女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禮也單伯大
[008-6a]
夫之命乎天子者也魯君弑於齊而使之主婚姻與齊
為禮則天子固失義矣仇讐之人非所以接婚姻衰麻
非所以接冕弁則魯之臣子亦不當受也故書曰單伯
逆王姬以罪魯之臣子不辭而往逆也
   秋築王姬之館于外
王姬之館于廟則已尊於寢則嫌於羣公子之舍則已
卑為之改築禮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則築于外非
禮也魯之主王姬違義悖禮其惡大矣
[008-6b]
   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桓公在所誅絶而反追錫之則王綱之紊甚矣
   紀侯大去其國
大去者舉國而去之之辭也紀季以酅入于齊事之以
土地也猶不免焉故舉國以違其難此智者之事畏天
者所為也春秋善之書曰大去與夫書奔者異矣或曰
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故國君死社稷義之不得避
也然則紀侯之去國無亦傷世守之義乎曰昔者大王
[008-7a]
避狄而去邠非擇而取之不得已也孟子所以教滕文
公者亦如是而已此古人皆然何獨至於紀侯而疑之

  詩義
   将仲子
孟子曰取之而燕民悦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
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
是也文王之所為不違民而已夫共叔段繕甲治兵國
[008-7b]
人説而歸之而詩人以刺莊公何也曰叔段以不義得
衆其失在莊公之不制其早也君明義以正衆使衆知
義則雖有不義者莫之與也雖有僭竊者莫之助也尚
何使人説而歸之哉民説而歸之則其取之也固不説
矣故莊公雖以仲叔為可懐而終畏人之多言也夫取
之而燕民不悦則勿取文王固嘗行之矣叔段得衆而
民説則勿取不亦可乎曰彼其得衆以不義也則民化
而為不義不義則後其君矣勿取則危亡之本也
[008-8a]
   叔于田
仁且有禮矣而又有武焉固宜國人之所説而歸之也
雖使之一天下朝諸侯無不可矣而詩猶以為不義得
衆何也曰先王之迹微而禮義消亡政教不明而國俗
傷敗故人之好惡不足以當是非而毁譽不足以公善
惡則其所譽而好之者未必誠善也所毁而惡之者未
必誠惡也叔段不義而為衆所説者亦以衰俗好惡毁
譽不當其實故也然則所謂仁者豈誠有仁哉所謂禮
[008-8b]
者豈誠有禮哉所謂武者亦若此而已孟子曰未有仁
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而禮者節文斯
二者而已莊公之於叔段以仁言之則兄也以義言之
則君也彼誠仁且有禮矣則孰肯遺而後之哉以是觀
之則俗之所好惡可知矣
   狡童
不與我言兮是弗與治天職也不與我食兮是弗與食
天禄也為人臣任君之事然後食君之禄者義也故弗
[008-9a]
與治天職則其憂至於不能餐弗與食天禄則不與賢
人國事又甚矣故其憂又至於不能息也
  孟子解
   梁惠王問利國
君子以義為利不以利為利使其民不後其君親則國
治矣利孰大焉故曰亦有仁義而已何必曰利
   賢者亦樂此乎
人君當樂民之樂臺池鳥獸豈足樂哉
[008-9b]
   移民移粟
移民轉粟荒政之所不廢也不行先王之道而徒以是
為盡心宜孟子之不與也夫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
澤者不行先王之道故也自不違農時而下使民養生
送死無憾者仁心仁聞而已未及為政也故為王道之
始自五畆之宅而下至黎民不饑不寒此制民之産先
王之政也如是而後王道成矣故曰不王者未之有也
夫有仁心仁聞而不行先王之道是謂徒善徒善不足
[008-10a]
以為政行先王之政而無仁心仁聞是謂徒法徒法不
能以自行二者不可偏舉也故曰堯舜之道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其斯之謂也
   仁者無敵
一視而同仁夫誰與為敵
   無道桓文之事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宫曰賢者亦樂此乎而孟子對以
晏子之言則霸者之事非無傳也君子務引其君於當
[008-10b]
道則桓文之事不足為也已蓋大匠不為拙工改其繩
墨故曰無以則王乎
   是心足以王矣
為天下舉斯心加諸彼而已其王也孰禦焉然雖有仁
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者不行先王之道故也故又以
制民之産告之使民不饑不寒而後曰不王者未之有

   今樂猶古樂
[008-11a]
魏文侯曰端冕而聴古樂則唯恐卧聴鄭衛之音則不
知倦則今樂與古樂固異矣而孟子之言如此者蓋樂
者天地之和也而樂以和為主人和則氣和氣和則天
地之和應之矣使人聞鐘鼓管絃之音舉疾首蹙頞則
雖奏以咸英韶濩無補於治也故孟子告之以此姑正
其本而已
   憂以天下樂以天下
憂民之憂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民亦樂其樂出乎爾
[008-11b]
者必反之理之固然也
   徵招角招
角為民徵為事巡所守述所職省耕斂皆民事也故齊
景公作君臣相説之樂曰徵招角招是也
   王欲行王政則勿毁之矣
世儒或以孟子教齊宣王行王政為臣不忠與孔子尊
王之意異蓋未嘗論世故也春秋之時名位未亡天下
猶以為君也故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至
[008-12a]
孟子時諸侯皆稱王則天下不復有周也分為東西君
之位號亦亡矣雖欲尊之尚可得乎聖賢之趨時合變
各有所當也世儒不論其世而謬為之説失其㫖矣
   好色好貨
知仁勇天下之達徳也知知之仁守之勇行之三者闕
一焉非達徳也則人君固不可無勇矣而齊王以是為
有疾故孟子告以文武之事使廓而大之則安天下無
足為者矣若夫好貨好色則生於人君之邪心不可為
[008-12b]
訓也然而孟子不以為不可者蓋譬之水逆行中流而
遏之其患必至于決溢因其勢而利道之則庶乎其通
諸海也故以公劉太王之事告之陳古之善而閉其邪
心引之於當道也其自謂齊人莫如我敬王者以此易
之睽曰遇主于巷亦斯之謂也
   聞誅一夫
三仁未去紂非獨夫也三仁去則天下不以為君矣是
誅一夫也何弑君之有世儒有謂湯武非聖人也有南
[008-13a]
史之筆則鳴條牧野之事當書曰簒弑蓋其智不足以
知聖人而妄論之矣
   姑舍女所學而從我
此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故其言如此
   亦運而已矣
民之去燕猶避水火也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齊王又
殺其父兄係累其子弟是水益深火益熱矣民将復避
之也故曰亦運而已運者反覆運轉之謂也
[008-13b]
   君請擇於斯二者
國君死社稷故告之以效死勿去正也至其甚恐則以
大王去邠之事告之非得已也然君子創業垂統為可
繼亦在彊為善而已故太王去邠民從之如歸市不知
為善而去國則民将適彼樂土矣尚誰從之哉然滕文
公未必能如太王也使其去國而遂亡則不若效死勿
去之為愈也故又請擇於斯二者
   不遇魯侯天也
[008-14a]
孟子之遇不遇治亂興衰之所繫天實為之非人所能
也夫何怨尤之有
   爾何曾比予於管仲
孔子謂由也千乗之國可使治其賦稱管仲曰九合諸
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則管仲之功非子路所
能也而曾西謂子路孰賢則曰吾先子之所畏也問管
仲則艴然不説曰爾何曾比予如是何也曰昔者王良
與嬖奚乗為之範我驅馳終日而不獲一為之詭遇一
[008-14b]
朝而獲十若子路者為之範也雖不獲一而不為歉管
仲詭遇也雖得禽若丘陵射者不為也仲尼之門羞稱
管晏亦猶是耳
   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
齊王不忍牛之觳&KR1100而易之以羊非愛其財而易之也
而百姓謂王為愛無以自解所謂不得於言也不求其
心則齊王誠為愛其財而易之矣故不得於言勿求於
心不可夫志者心之所之也而志為氣之帥則氣從之
[008-15a]
矣故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
志氣之帥則氣從志而已故曰志至焉氣次焉氣之從
志則持其志可也又曰無暴其氣者蓋蹶者趨者是氣
也而反動其心氣一亦能動志故也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通天下一氣耳天地其體也氣體之充也人受天地之
中以生均一氣耳故至大集義所生故至剛氣之剛大
[008-15b]
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蓋氣之本體也氣無
形聲之可名故難言也而以道義配之所以著名之也
   勿忘勿助長
必有事焉勿忘也勿正勿助長也助長老子所謂益生
也益生不祥忘與助長所趨雖異而其為害則同矣循
其自然而順養之無加損焉則無二者之害矣
   伯夷栁下惠
伯夷栁下惠之風聞之者莫不興起故可為百世師至
[008-16a]
其流風之弊隘與不恭則君子不由也
   孟子将朝王
齊王欲見孟子孟子辭以疾明日出弔於東郭氏公孫
丑曰昔者辭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夫孟子将朝王
則見王固所欲也為其召之故不往明日出弔蓋取瑟
而歌之意欲其知之也雖公孫丑猶不諭其㫖況餘人
乎此景丑氏所以問也夫天下有大戒二臣之事君義
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為大戒先
[008-16b]
王之時天下定于一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
也則士於其時無適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則君
命召不俟駕行矣禮也周衰諸侯各擅其土地士不遇
於齊則之楚之魏無不可者非一國所能専制也故士
於斯時有不為臣之義時君茍無尊徳樂道之誠心不
足與有為則雖欲亟見之且不可得況得而召之乎
   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
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徹者
[008-17a]
徹也蓋兼貢助而通用也故孟子請野九一而助國中
什一使自賦方里為井井九百畝八家皆私百畝其中
為公田所謂九一而助也國中什一使自賦則用貢法
矣此周人所以為徹也鄭氏謂周制畿内用貢法邦國
用助法有得於此歟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
舜之臣子十有二人而孔子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所謂五人者孟子所言者是也夫洪水横流草木暢茂
[008-17b]
禽獸偪人則禹雖欲施功未可也故孟子論五人者命
益使烈山澤而焚之在禹之先天下既平則命益若鳥
獸草木乃在皋陶之後蓋治人與若鳥獸草木其先後
之常序宜如此也不同亦時焉而已矣
   予天民之先覺者也
道一而已矣人心之所同然無二致也聖人先得人心
之所同然者故伊尹曰予天民之先覺者也衆人特夢
而未始覺耳而伊尹以斯道覺斯民非外襲而取之以
[008-18a]
與民也特覺之而已矣
   百世而下聞者莫不興起
伯夷栁下惠道不行於天下而流風足以澤世起後而
已故百世而下有聞風而起者伊尹徳被生民功施後
世夫子自生民以來未之有也門人謂賢於堯舜則其
流風不足道也
   遲遲吾行也
孔子之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然燔肉
[008-18b]
不至不税冕而行何遲遲之有曰孔子之欲去魯也久
矣欲以微罪行不欲為茍去故遲遲其行也燔肉不至
則得以微罪行矣過此復無辭以去故不税冕而行非
速也
   惟義所在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故孟子曰大人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以發明孔子之意
   不失赤子之心
[008-19a]
赤子之心發而未離夫本也故言大人以此而已語化
之則未也
   薛居州善士也
政不足與間也人不足與適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
非則雖一人可與王為善矣薛居州善士而已不足以
與此故一薛居州其如宋王何
   是皆已甚
段干木踰垣而避之泄栁閉門而不内皆已甚也孔子
[008-19b]
不為已甚者故陽貨先不得不見然陽貨矙孔子之亡
而饋蒸豚孔子亦矙其亡而往拜之夫是之謂稱揚子
謂詘身以伸道非也
   若合符節
舜之事瞽叟與文王之事紂其揆一也易地則皆然故
曰若合符節
   君之視臣如犬馬
臣之視君如國人若鄭以忽為狂狡之童是也視君如
[008-20a]
冦讐若子胥之於楚平是也世之為臣蓋有如此者孟
子為齊宣王言之使知為君而遇其臣不可不以其道
也若夫君子於君臣之際無是理也
   天下之言性
天下之言性則故而已矣告子曰生之謂性是也列子
曰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生之謂性氣質之性也君子
不謂之性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如禹之治水因
其勢而利道之行其所無事是也不知行其所無事而
[008-20b]
用私智之鑿是以故滅命也所謂命者列子謂不知吾
所以然而然是也茍求其以利為本則雖天之髙星辰
之逺千嵗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孔子作春秋
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春秋之時詩非
盡亡也黍離降而為國風則雅之詩亡矣雅亡則無政
春秋所以作也然孔子曰述而不作竊比於我老彭而
孟子曰孔子作春秋何也蓋當是時周雖未亡所存者
[008-21a]
名位而已慶賞刑威不行焉孔子以一字為褒貶以代
刑賞前此未有也故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故謂之作然
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竊取之是亦述之
而已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
堯舜之道豈逺乎哉孝弟而已矣弟不弟乃在乎行止
疾徐之間人病不求耳伊尹樂堯舜之道即耕于有莘
之野是已寒而衣饑而食日出而作晦而息無非道也
[008-21b]
孔子之相師亦道也百姓日用而不知耳知之則無適
而非道也
   盡心
盡其心然後能存心知其性然後能養性知天然後能
事天此其序也世儒謂知我則敵事我則卑失其㫖矣
   執中無權猶執一也
禹思天下之溺猶已溺之稷思天下之饑猶已饑之至
於股無&KR0008脛無毛不當其可與墨子摩頂放踵無以異
[008-22a]
也顔子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未嘗仕也
茍不當其可則與楊氏之為我亦無以異也子莫執中
執為我兼愛之中也執中而無權猶執一也鄉鄰有鬬
而不知閉户室中有鬬而不知救是亦猶執一耳故孟
子以為賊道禹稷顔回易地則皆然以其有權也權猶
權衡之權量輕重而取中也不能易地則皆然是亦楊
墨而已矣
   栁下惠
[008-22b]
不惡汙君不辭小官可謂和矣而不以三公易其介則
雖和而不流此所以為栁下惠也
   同道不同道
禹稷顔回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故曰同道三聖人其
行不同不可以易地故曰不同道雖不同其趨則同歸
於仁而已與商之三仁或去或不去同謂之仁其揆一

   五十而慕
[008-23a]
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蓋人少則慕父母而鮮能終身
慕因物有遷也故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
仕則慕君舜生三十徵庸至五十則是數者具有之矣
而不足以解憂惟順父母為足以解憂則終身慕可知
矣言五十而慕蓋以此也
   五霸假之
堯舜性之由而行者也湯武身之體之者也五霸則假
之而已非已有也若管仲責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昭王
[008-23b]
南征不反非謀伐之本意假此為説耳
   形色天性
形色即天性也則踐形斯盡性矣故惟聖人為能與釋
氏色空之論一也吾聖人以為天下自然之理而以常
事言之故言近而聞者無懼焉異端之學自以為精微
之論其徒累千百言不能竟其義故學者莫知適從而
去道益逺矣此儒佛之辨也
 龜山集巻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