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36 龜山集-宋-楊時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龜山集巻十五      宋 楊時 撰
  䇿問
書契之興至數千百歲其間聖帝明王公侯賢士大夫
暴君汙吏檮杌嵬𤨏之人賢妃淑女艷妻嬖妾與夫山
林居窮處獨之士隱德潜耀見于載籍葢不可勝記焉
然歴世綿逺編脱簡去其存而略可知者亦未易一二
數也班固表古今人列為九等之序究極經傳旁質諸
[015-1b]
子馳騁數千嵗之中如度量權衡之較物銖分不遺也
抑其書有所受歟將亦奮私智而為之歟何其説之詳
明也夫由千載而下而上論千載之人智愚賢否儔列
等降若親覿焉斯亦難哉其是非得失亦將必有在矣
諸君試考而折衷之
孟子沒聖學失傳六經之㫖晦蝕於異端諸子之書名
家而傳後世者非一人也然而論不詭於聖人者無
幾焉揚雄之太元王通之續經皆擬聖人之作也二人
[015-2a]
者亦以斯文為巳任其為書宜有異於諸子焉然當時
之論尚或以雄非聖人而作經猶吳楚之君僣號而稱
王葢貶絶之罪也後之論通者亦然予以謂為此論者
是特以名譏之未究其實也使其書不謬於聖人而有
補於六經則二子也奚罪焉學者審其是而巳又奚以
名為然觀雄之書三摹四分九據極八十首七百二十
九贊其用自天元推一晝一夜隂陽氣候星日度數律
歴之紀無不備具其閎意妙㫖馳騁乎有無之際可謂
[015-2b]
至矣其於易也何凖焉通之續經其始終之義四名五
志策命誥詔賛議誡諫㫁疑褒貶之法具載於其書可
考而知諸君試明其所以凖易之㫖與夫續經之作是
非得失詳擇而折𠂻之以釋論者之疑焉毋或謂其僣
擬而不足道也
古者士不患無名而患實之不至不患無位而患徳之
不孚故公卿大夫士至於抱關擊柝乗田委吏之賤皆
因實與名量能授位其養之有素考之有漸而賢愚善
[015-3a]
否不容相淆此三代所以直道而行而士亦無覬覦於
其間也周衰教養選士之法廢而縱横之士始相與乘
時射利觀時君之好因其剛柔緩急喜怒愛惡之變陽
開隂闔以遷惑其志揺吻動喙卒取卿相者無國無之
自是朝無常度而士亦鮮克有亷恥之行矣漢初剗除
前弊詔舉賢良方正州郡察孝亷中興以後復增四行
以網羅遺逸其規範雖未足方古其猶庶幾乎唐以六
科取士至楊綰舉詞藻宏麗又加詩賦國家因之専用聲
[015-3b]
律熙寧更新法度登延儒臣講明六經之㫖盡革雕蟲
之習未十餘年間士之應科舉者類皆剽掠補綴迭相
祖襲有司眩於銓擇識者患之欲復加詩賦而國論未
一諸君究觀前世得失試詳明之無或隱焉
宗廟之制尚矣漢興至本始間凡祖宗廟與在郡國者
合百六十七所其嵗時祠祝與衛士祝宰樂人皆以鉅
萬數至元帝時貢禹始議罷郡國廟定迭毁之禮未及
施行而禹卒其後天子追用其議然而通儒或非之異
[015-4a]
論紛如也而班固述父彪之言則獨稱劉歆之論博而
篤其是非安在幸詳明之
羿天下之善射也而弓撥矢鈎則雖羿不能取中造父
天下之善御者也而輿脱馬疲則雖造父不能以致逺
人主天下之利勢也而輔之以庸人小夫則雖有利勢
其能為治乎予觀虞周之間何其盛哉以舜武之為君
后稷周召之為臣而相與共成帝王之業豈不易歟孔
子稱曰才難則自古豪傑俊偉之人固不可多得而後
[015-4b]
可以為治也西漢之初承暴秦殘刻之餘髙惠之間卒
至太平其佐命之臣則有若蕭曹而巳孝宣中興丙魏
有聲兹四人者皆卓然一代之良弼也唐興垂三百年
則亦前稱房杜後稱姚宋而己所謂豪傑俊偉之人自
古不可多得者豈不信然歟然漢唐之治號稱近古而
文采足以表見於後世者抑亦兹數人之力其致治之
方所操之術亦必有可言者然卒不能追復舜武之盛
以自附於伊周禹稷之烈者其故何哉豈所操之術有
[015-5a]
未盡歟然是數人者之器業逺近優劣亦可以槩見諸
君其悉著于篇以觀所學
傳曰財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禮樂興自古帝王不
易之道也熈寧更新百度無非以理財為務其知此乎
故謂之青苖以寛民之財免役以寛民之力立市易以
權貨賄之阜通使兼并無所侵漁而窮乏者安其生農
得盡力於耕而游惰兼有所事其施設之意厚矣然未
十有年間羡餘之息充溢府庫而民反有受其弊者其
[015-5b]
故何哉是豈立法之方未盡與主上鋭意於為治凡法
有害於民者一切蠲除之可謂善矣然抑兼并振窮乏
寛民力役游惰其可無術乎將欲數者之利而無其害
學者宜知其説也幸悉陳之以俟采擇焉
光武不以功臣任職議者多非之史氏謂深圖逺算將
有以焉其説安在
周徳衰聖王不作㓂攘争取之禍起而名實不加於天
下久矣孔子懼而作春秋以明先王之法綱條大小罔
[015-6a]
不畢舉善善惡惡因實稱情而輕重長短各中權度無
錙銖分毫之差振幽顯微而亂臣賊子知懼焉孔子沒
更戰國至秦遂焚書坑學㣲言中絶漢興六藝殘缺葢
久而後完而春秋之學列為三家雖異端競起然自通
才博識未有不由此而學也國家崇尚經術以訓釋之
造極其精㣲而於春秋獨廢而不講是何耶議者欲置
博士與諸經比或者其可乎幸眀言之將以告于有司
三代之政亡而暴君汙吏慢其經界天下無常産自戰
[015-6b]
國以來尚矣民無常産則無常心乗之以饑饉則老弱
者操瓢囊轉乎溝壑壯者則聚而為盗此其常也國家
興利修廢務以保民為心獨能無意於此乎然乗千載
之弊將欲追復三代之政使天下之人各有常産宜何
施而可幸明言之抑亦觀諸君之所藴
三代教學廢而禮義之澤竭士無中行非特今日也熙
寧之初天子尤鋭意於辟雍成均之法以作新人材為
務其有不在於兹乎然士雖無卑近之習而忠信之道
[015-7a]
㣲革雕蟲之弊而浮誕詭異之風熾薄亷恥而敦進取
則士之失又不特無中行也今將欲追三代教學之法
以漸摩士類使無過行宜何施而可博古之君子幸詳
言之母隱
荆江合蜀衆水所委源髙而流下自夷陵以東地多沮
洳陂澤無髙山大陵以為阻固所恃以禦水者隄防而
巳人力一不至則靡潰千里瀦為平流不見涯涘昔人
有支為九河以䟽瀹之者而後水之為患消荆人利之
[015-7b]
非一日矣瀕河之民玩習久安乃始盗河為田而河之
故道湮沒無復存者比年以來水患浸劇而今歲為尤
甚意者其職此之由乎國家脩明百度置丞以貳令正
以變移水陸為先務茍可以除民患者亦無不舉也諸
君親被其害者知其所自矣願詳言之將以告於有司
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於斯三者不得已而去之
則先兵又不得巳而去之則先食而信不可去夫聖人
恃民之信如此其重也國家遴選儒臣鎮撫玆土師出
[015-8a]
有名士以義奮投甲徒楊以趨敵也鴃舌之酋係頸束
手為地千里紹成先志可謂盛矣議者猶患兵食之不
足而有戍役轉輸之勞不可以持久諸君境地相鄰宜
習知其利害而承學之久孔子所謂去兵去食而恃民
之信亦必有説也幸詳言之毋隱
孟子沒聖人之道不傳六經微言晦蝕於異論士不知
所以學非一日也自熙寜以来訓明經術以風多士所
以迪之可謂至矣然大學之道必先知所止知所止然
[015-8b]
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慮不知所止而欲應酬曲當是猶
射者未知正鵠之所在而欲取中也其可得乎諸君承
學之久宜知所止矣異時施於有政將必有道也願試
言之以觀攸趣
孟子言禹稷顔回同道夫回之在陋巷飯疏飲水終日
如愚人然邈乎其若無意於世也禹思天下之溺者猶
巳溺之也稷思天下之饑者猶巳饑之也其以身任天
下之責可謂重矣則三人者疑若内外之不相及也而
[015-9a]
孟子曰易地則皆然則古之人所以修身善世之道葢
一而巳後世道學不明士大夫窮而善其身則進無以
經世之務汲汲於事功則退無以處簞瓢陋巷之樂自
漢唐以来徃徃皆是也其失果安在哉國家比詔有司
推原熈豐三舎之令播告之脩所以迪士者至矣葢將
養天下之成材而望之以禹稷之事也承學之士宜知
古人所以修身善世之道與夫後世之失躬蹈而力行
之以副朝廷出長入治之選請試言之
[015-9b]
三代之政亡暴君汙吏慢其經界天下無常産自戰國
以来尚矣民無常産則無常心乘之以饑饉則流亡轉
徙救死之不贍欲驅而之善尚可得乎國家修明百度
凛凛乎成周之際矣議者欲為限田之法漸復古制此
三代甚盛之舉也然豪宗大族富連阡陌一旦奪其有
餘以與不足得無紛紛乎此當今之要務施設之方學
者宜知其説也幸詳言之將以獻于有司
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此天下之常分古
[015-10a]
今之通義也先王度地以居民分田以制禄五家之寡
則以一下士長之其治野人可謂詳矣自比長而上至
於鄉老大夫皆養於野人者也一鄉之廣又二千五百
家而巳以今較之猶非赤望縣之比也而卿大夫士列
於其間無慮數千人豈不冗且多乎先王未嘗以餼廪
為憂而野人之養君子者亦不以為厲今之郡縣官有
常員宜其易祿矣而議者毎以冗官為患何也國家修
飾治具將復三代之制致治之原有在扵此學者宜知
[015-10b]
其説也幸著于篇
太極函三為一一而三之歴十二辰而五數備隂陽合
徳氣鍾於子而黄鍾之實全焉其長為度其籥為量其
重為權其實一也三者立斯民不約而信矣故曰律為
萬事根本而舜所以同律度量衡而天下治也周衰更
秦反古是今變亂先王之制無復存者魏晉而下因陋
襲弊律尺不同而諸儒紛紛無復稽正權衡度量至或
家自為之莫能相一上無以考其數度下無以立民信
[015-11a]
而禮樂亦或㡬乎熄矣可勝悼哉國家審法度修廢官
凡先王為治之具葢無不舉矣而舜之所以同律度量
衡與孔子所謂謹權量者或未備也獨何歟豈本末先
後固有序歟諸君講明經世之務詳矣願悉陳之
 
 
 
 
[015-11b]
 
 
 
 
 
 
 
 龜山集巻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