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286-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三百二十八  錢唐倪濤撰


  歴朝書譜


  唐


  李邕


  李邕字泰和揚州江都人少知名李嶠與張庭
珪薦邕文髙氣方直召拜右拾遺開元初歴汲
郡北海太守代宗時贈秘書監邕文名天下時
[286-1b]
稱李北海唐書本傳


  李邕字㤗和嘗作北海守故世號李北海父善有雅
行愽通古今然不能属文人號曰書簏邕資性超悟
才力過人精於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善註文選書成
以問邕不敢對而意欲有所更善令邕補其遺邕則
附事見意燦然明白善以其意不可奪故兩存其書
邕一日謁特進李嶠自言讀書未備願一見秘書及
假直秘書未幾月而辭去嶠驚問其奥篇隱帙了辨
[286-2a]
如響嶠歎服之邕剛毅忠烮臨難不茍免少習文章
嫉惡如讐不容於衆邪佞為之側目然雖詘不進而
文名天下盧藏用謂之如干將鏌邪難與争鋒但虞
傷缺耳邕初學變右軍行法頓挫起伏既得其妙復
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李陽氷謂之書中仙手裴休
見其碑云觀北海書想見其風采大扺人之才術多
不兼稱王羲之以書掩其文李淳風以術掩其學文
章書翰俱重於時惟邕得之當時奉金帛而求邕書
[286-2b]
前後所受鉅萬餘自古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觀邕之
墨蹟其源流實出於羲之議者以為骨氣洞達奕奕
如有神力斯亦名不浮於實也杜甫作歌以羙之曰
聲華當健筆灑落冨清製為世之所仰慕率皆如是
今御府所藏行書十


  光王帖 檢校帖 奐上人帖 閻爵帖 永康
帖 披雲帖 潭永帖 勝和帖 葛粉帖 古
詩帖宣和書譜


[286-3a]
  李邕文章書翰正直辭辨義烈皆過人時謂六絶朝野
僉載


  邕為文長於碑誦多自書墨池編


  唐人説李邕前後撰碑八百首按邕傳邕尤長碑
誦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齎金帛求其文杜詩
曰干謁滿其門碑版照四裔豐屋珊瑚鈎騏驎織
成罽紫騮隨劒几義取無虚嵗盖謂邕也邕碑今
尚遺者左羽林將軍臧懐亮碑耀州開元寺碑淄州
[286-3b]
寺大照和尚普寂碑西京李府君碑西京普光寺碑泗州
娑羅木碑楚州大雲禪寺碑老子孔子顔回賛海州
望山法華寺碑越州嶽麓山寺記大律故懐道闍黎
福州石室記端州有道先生葉公碑東林寺碑江州
武衛尉將軍李思訓碑雲麾將軍李秀碑鄂州刺
史盧府君碑髙似孫緯畧


  唐追魂碑李邕書在嵩陽永寧觀葉法善求邕書不
得夜追其魂書之法帖神品目


[286-4a]
  處州松陽觀永寧觀碑李邕書傳云葉法善修此觀
求邕書隔逺不至乃夜追其魂書之謂之追魂碑葢
神異其事爾此碑予曽見其拓本信為超絶或者傳
之與碧落碑相類墨池瑣録


  杜子美稱李北海碑板照四裔余行遊天下見東林
岳麓諸碑皆宋以後重刻耳大照禪師碑乃唐時硬
黄雙鈎神彩煥發結搆古雅宋時尚不聞其名况見
其跡乎書畫眼


[286-4b]
  李邕雲麾將軍碑題跋俱見前


  李邕岳麓寺碑題跋俱見前


  李邕有道先生葉公碑題跋俱見前


  李邕臧懐亮碑題跋已見前


  李邕大雲寺禪院碑題跋已見前


  李邕淄州開元寺碑題跋已見前


  李邕東林寺碑題跋俱見前


  李邕娑羅樹碑題跋已見前


[286-5a]
  李邕法華寺碑題跋已見前


  李邕大照禪師碑題跋已見前


  李邕永康帖


  宣和内府所藏李公十帖此其一也今人往往喜效
李書而罕得見其真蹟余幸獲見之而又不能學安
得相求而相值哉黄文獻公集


  右李邕永康帖米芾家故物也上有親蹟等印具
在芾以摹本刻之甚為寳惜而此真本其子友仁
[286-5b]
紹興中進之藏之秘府今卷首唐李邕永康帖六
字髙宗御書也宋亡歸於元國初流落于鳳陽某家
洪武庚午余里人侯成章得之歿後余兄簡約購
得以為觧氏之寳好事可以一覧而足兼有装演
題識其左右皆為人禠去葢售其偽此真者正不
湏也觧學士集


  李邕勝和帖


  右唐秘書監李邕字太和墨蹟五十字易於吕文靖
[286-6a]
丞相家戸部尚書穉卿之孫端問有三帖第一帖有
張子有字淡墨昏第二帖有晉雲字紙掲幀此第三
帖也精彩動人墨渇筆勁想運筆神助丁丑嵗漣漪
郡齋手装寳晋英光集


  李邕縉雲三帖


  黄長睿評張從申書出於北海趙子固又以北海學
子敬病在欹側若張從申即無此矣然從申書寔似
北海之法華寺碑而北海出竒不窮故當勝云余嘗
[286-6b]
謂右軍如龍北海如象世必有肯余言者董其昌題
珊瑚網


  李邕荆門行


  李北海書荆門行刻於羣玉堂帖余疑李北海在
太白集中者皆沉鬱髙古無此流易及觀王建詩
有荆門行乃知宋人所集雲麾碑等石刻蒙之北
海也羣玉堂帖有虞永興天馬賛亦見桞州集書畫


[286-7a]
  張旭


  張旭蘇州吳人嗜酒每大醉呼呌狂走乃下筆或以
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世呼張
顛初仕為常熟尉有老人陳牒求判宿昔又來旭怒
其煩責之老人曰觀公筆竒妙欲以藏家爾旭因問
所藏盡出其父書旭視之天下竒筆也自是盡其法
旭自言始見公主擔夫争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意
觀倡公孫舞劒器得其神後人論書歐虞禇陸皆有
[286-7b]
異論至旭無非短者傳其法惟崔邈顔真卿云文宗
時詔以李白歌詩裴旻舞劍張旭草書為三絶唐書本傳
張旭蘇州人官至長史初為尉時有老人持牒求判
信宿又來顚怒而責之老人曰愛公墨妙欲藏家無
他也老人因復出其父書旭視之天下竒筆也自是
盡其法旭喜酒呌呼狂走方落筆一日酒酣以髪濡
墨作大字既醒而視之自以為神不可復得嘗言初
見擔夫争道又聞鼓吹而知筆意及觀公孫大娘舞
[286-8a]
劍然後得其神其名本以顚草而至於行書小楷又
復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雖竒怪百出而求其源流
無一㸃畫不該規矩者或謂張顚不顚者是也後之
論書者凡歐虞禇薛皆有異論至旭無所短者故有
唐名卿傳其法者惟顔真卿云今御府所藏草書二
十有四


  竒怪書 醉墨帖 孔君帖 大弟帖 諸舍帖
乆不得書帖 徳信帖 定行帖 自覺帖


[286-8b]
  平安帖 承告帖 洛陽帖 永嘉帖 清鑑等
帖 縑素帖 華陽帖 大草帖 春草帖 秋
深帖 王粲評書 長安帖 酒船帖 千文宣和
書譜


  張旭草書為世所重有人家貧因卜旭為鄰數四致
簡於旭得其報章遂鬻於市後獲冨足焉金壺記
張顚以善草得名余曽見小楷樂毅虞禇之流歴代名畫


[286-9a]
  後漢崔子玉歴鍾王以下傳授至於永禪師而至張
旭始𢎞八法次演五勢更備九用韓方明授筆要説


  陸彦逺傳父書法以傳張旭旭彦逺之甥也書史會要
旭之傳法葢多其人若韓太傅滉徐吏部浩顔魯公
真卿魏仲犀又傳清河崔邈盧攜臨池妙訣


  書張少公判状


  張旭為常熟尉有父老訴事為判其状欣然持去不
數日復有所訴亦為判之他日復来張甚怒以為好
[286-9b]
訟叩頭曰非敢訟也誠見少公筆勢殊妙欲家藏之
爾張驚問其詳則其父葢天下工書者也張由是盡
得筆法之妙古人得筆法有所自張以劍器容有是
理雷太簡乃云聞江聲而筆法進文與可亦言見蛇
闘而草書長此殆謬矣東坡題跋


  書張長史草書


  張長史草書必俟醉或以為竒醒即天真不全此乃
長史未妙猶有醉醒之辨若逸少何嘗寄於酒乎僕亦未
[286-10a]
免此事東坡題跋


  書張長史書法


  世人見古徳有頌桃花悟者便争頌桃花便将桃花
作飯吃喫此飯五十年轉沒交渉正如張長史見擔
夫與公主争路而得草書之法欲學長史者日就擔
夫求之豈可得哉東坡集


  跋張長史草


  張長史作草乃有超軼絶塵處以意想作之殊不能
[286-10b]
得其髣髴嘗作得兩句云清鑑風流歸賀八飛揚跋
扈付朱三未知可贈誰遂不能成章山谷題跋


  跋翟公所藏石刻張長史帖


  張長史千字及蘓才翁所補皆怪逸可喜自成一家
然號長史者非張公筆墨余中年來稍悟作草故知
非張公書人到余悟處乃當信耳


  張長史行草帖多出於贋作人聞張顛未嘗見其筆
墨遂妄作狂蹶之書託之長史其實張公姿性顛逸
[286-11a]
其書字字入法度中也楊次公家見長史真跡兩帖
天下竒書非世間隔簾聼琵琶之比也山谷題䟦


  跋張長史書


  此亦竒書但不知所作以為長史則非也予嘗於楊
次公家見長史行草三帖與王子敬不甚相逺盖其
姿性顛逸故謂之張顛然其書極端正字字入古法
人聞張顛之名不知是何種語故毎見猖獗之書輙
歸之長史耳山谷題跋


[286-11b]
  張長史草書


  百技原於道惟致一則精復神化此進乎道也世既
以道與技分矣則一渉技能便不復知其要妙此豈
託於事遊泳乎道者耶張旭於書則進乎技者也可
以語此矣故凢於書一寓之酒當時沈酣不入死生
憂懼時振筆大呼以發其鬱怒不平之氣至頭抵墨
中淋漓墻壁至于雲煙出沒忽乎滿前醒後自視以
為神異初不知也今考其筆蹟所寄殆真得是哉夫
[286-12a]
神定者天馳氣全者材放致一於中而化形自出者
此天機所開而不得留者也故遇感斯應一發而不
可改有不知其為書也莆田方宙子正得君謨所藏
張長史帖為書其後崇寧二年十一月壬申廣川書跋


  張長史别本


  見鐻於山不䘮其天見蜩於林不分其神誠能知此
可以語書矣嘗見劍器渾脫舞鼓吹既作孤蓬自振
驚沙坐飛而旭得之於書則忘其筆墨而寓其神於
[286-12b]
羣帝龍驤雷霆震怒之初矣落紙雲煙豈復知耶此
殆假于物者神動應于内者天馳耶昔崔延伯毎臨
陳則令田僧超為壯士歌然後单馬入陳所向無前
至僧超死則不復能戰是知以氣勝者氣能葢天下
然後可以勝天下矣宜純氣之守者萬物不得窺其
蹟也廣川書跋


  跋張長史帖後


  賀八清鑑風流千載人也沈吟此語恍若季真在目
[286-13a]
長史此帖不獨草聖可賞也東觀餘論


  張旭春草帖


  余嘗見懐素書云鄴下見顔平原曰吾書傳得長史
八法其平原尚師之而張草之聖則不待言而可知
矣今春草帖即宣和書譜所載者宋内府收附不存
及前賢印章數䖏亦皆磨㓕後有元祐以降諸公題
跋惜乎嵗逺紙損不幸失於䕶持致令字畫細㣲斷
裂此可為恨然精妙之神具存誠為世寳皇慶改元
[286-13b]
十二月朔日喬簣成仲山書書畵題跋記


  右張長史草書春草帖鋒頴纎悉可尋其源而麻紙
松煤古意溢目真足為唐人法書之冠晋跡不可復
見得見此跡亦末世之希世寳乎顔平原書家之集
大成者也猶言杜詩韓文顔法亦出扵此也因與袁
君子英獲觀陳彦亷氏賞歎竟日壬子人日倪瓉題
雲林集


  少陵觀張旭草聖極歎其妙東破題王逸少帖則詆
[286-14a]
張為書工昌黎石鼓歌又詆王為俗書是三公之言
何戾耶葢王之於石鼓張之於王其書固不可同語
然詩人詞氣抑揚不無太過論者遂欲以為口實未
為知書者也亦未為知詩者也世人不以韓言而短
王又可以蘓言而少張與因觀長史春草帖偶書洪
武紀元渤海髙啟識髙青丘集


  右唐張旭春草帖有宋名人題識其一㣲仲觀於東
府之東齋在元祐壬申其一師朴觀於樞府之前㕔
[286-14b]
其一器之觀於承㫖㕔之東軒皆在元祐癸酉其餘
乃紹聖宣和靖康時人葢壬申癸酉間吕公為左相
韓公為樞密劉公為樞密都承㫖一時君子在朝共
成元祐之治自此嵗後即非復元祐矣於是為紹聖
為宣和靖康而宋運中圯此帖遂隨南渡入張循王
家故有臣浚等印然則一紙之顯晦與宋之治亂相
仍歟披玩之餘不勝歎息時洪武壬子之秋稽嶽王
彝識徴士集


[286-15a]
  昔人評張長史草書雖竒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
㸃畫不該規矩者今觀陳彦亷氏所藏春草帖信然
亷彦嘗作堂奉其母節婦荘甚孝顔曰春草適得此
帖於他方與名堂之義相符豈因孝感而致是耶抑
物各有所遇而偶然耶他日有子若孫因斯帖也而
思與堂符名則油然而興夫孝思自不能不以此帖
為寳藏也後學張適識甘白先生集


  長史詩云春草青青千里餘邊城落日見離居情知
[286-15b]
海上三年别不寄雲間一紙書此帖書用白麻紙宋
祕府物元季藏於吾鄉陳彦亷家彦亷嘗為搆春草
堂人多詩之今歸嘉興王廷槐長史余同縣人余平
生閲唐人墨蹟凡十數卷長史書所見惟嘉陵帖及
此而已宛陵余竊疑其非真若此帖者當為唐人法
書第一信竒寳也寓意編


  張旭乾元帖


  察觀張長史與顔魯公論筆法嘗疑其用意處多觀
[286-16a]
乾元二年帖與琵琶詩乃知文不虚生皆有落花之
方易足固天機動爾盧文紀叶清㤗之卜遂掌樞極
初亦有所建明方事之棼乃能留意翰墨耶山谷集


  張旭草書酒徳頌


  張顛蘇人吳君斗南實與之同郡寳藏其書固宜然
莫子齊云章申公家有酒徳頌甚竒偉紹興間入御
府兹豈别本邪淳熈乙未八月旦平園集


  唐人之書藏於秘閣者頗多惟顛張真蹟甚鮮今觀
[286-16b]
所書酒徳頌出幽入明殆類鬼神雷電不可測度其
真所謂草聖者邪宋學士集


  張旭率意帖


  此一帖在故簽書樞密王倫家倫出使時得之故都
余少日嘗見之紹興改元五月甲子甫里陸遊識時
年六十有六距初見時四十有五年矣渭南集


  張旭草書真蹟


  東坡論長史草書頺然天放略有㸃畫意態自足山
[286-17a]
谷論長史性雖顛逸字字入法度懐素工於瘦長史
工於肥瘦勁易能肥勁難工持二公之説以勘是帖
有若符契顛而法肥而勁放而意足其為長史真蹟
無疑况又有君謨之私印可証乎其間多屋漏㾗筆
蹟識者當自知之王文恪公集


  張旭草書蘭馨帖


  右草書帖云蘭雖可焚廿一字相傳為稽叔夜書余
驗筆意疑為張長史書山谷云顛工於肥素工於瘦
[286-17b]
而奔軼絶塵則同此書肥勁古雅非長史不能又余
嘗見公所書濯烟宛陵春草等帖結體雖不甚同而
其妙處則與此實出一關鈕也但其文義不可觧葢
唐文皇好二王書故屏幛間多晋人帖語一時化之
或長史書叔夜帖語亦未可知然今不可考矣嘉靖
丙辰三月長洲文徴明題六研齋二筆


  右張長史文綾上所書蘭馨帖二十字其為真蹟無
疑葢草書不入晋人格終成下品顛素之所以得名
[286-18a]
者在此今觀其奪字氣字佳字足下字人字皆從晋
人中來余閱書多矣未有如此卷之佳者世人重耳
輕目不可語此昔素師緑絹兩行因元章所題而重
他日必有以余言為是也者漫書以記嘉靖四十年
辛酉正月立春日文彭書同上


  張旭宛陵帖


  張長史宛陵帖有李建中蘓舜欽易簡三公題跋鬰
屈瑰偉氣沓歐虞長史雖以醉繼顛終無此精魄然
[286-18b]
所謂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吾師韓宗伯所藏以為甲
容䑓集


  張長史濯烟帖


  濯濯烟條拂地垂城邊樓畔結春思請君細看風流
意不是靈和殿裡時 上有明昌寳玩御府寳繪羣
玉中秘讃印珊瑚網


  張旭真蹟


  項𤣥度出示謝客真蹟余乍展卷即命為張旭卷末
[286-19a]
有豐考功跋持謝書甚堅余謂𤣥度曰四聲定於沈
約狂草始於伯髙謝客時都無是也且東明二詩乃
庾開府歩虚詞謝安得預書之乎𤣥度曰此陶𢎞景
所謂元常老骨更蒙榮造者矣遂為改跋文繁不及
具載其昌戯鴻堂法帖


  張旭肚痛帖


  肚痛帖長史名書也清臣書家周孔而服膺長史
不敢有忘後世傳者真書謹嚴顔為勝之而草
[286-19b]
書宏肆實亦具張之精神焉有宋一代大家只
分用得坐位中果地其於長史筆意猶未數
數然也葢自張芝之後右軍以筆學宋主當自
謂不减而已人或謂之草不如張自長史出而
槀法之統綽為聞知矣天啟乙丑九月十九日
墨林快事


  張旭郎官石記題跋俱見前


  張旭千字文題跋俱見前


[286-20a]
  李陽冰


  李陽冰字少温趙郡人官至将作少監善詞章留心
小篆迨三十年初見李斯嶧山碑與仲尼延陵季子
字遂得其法乃能變化開合自名一家推原字學作
筆法論以别其㸃畫又嘗立説謂於天地山川得其
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其經緯昭囬之度近
取諸身逺取萬類幽至於鬼神情状細至於喜怒之
舒惨莫不畢載後人不足以明此於是謬誤滋多義
[286-20b]
理掃地雖李斯之愽雅以束為束蔡邕之知書以豊
作豐故孔壁之餘文汲冡之舊簡所存無幾幸天未
䘮斯文宗㫖在已其自許慎至是作刋定説文三十
卷以紀其學人指以為蒼頡後身方時顔真卿以書
名世真卿書碑必得陽冰題其額欲以擅連璧之美
盖其篆法妙天下如此議者以蟲蝕鳥跡語其形風
行雨集語其勢太阿龍泉語其利嵩髙華岳語其峻
實不為過論有唐三百年以篆稱者惟陽冰獨歩舒
[286-21a]
元輿作玉筯篆志亦曰陽氷之書其格峻其力猛其
功備光大於秦斯倍矣此真見上天以字寳瑞吾唐
其知言哉今御府所藏篆書三 孝徳訓 新驛記
千文宣和書譜


  李陽冰趙郡人父雍門湖城令兄弟五人皆負詞學
工於小篆初師李斯嶧山碑後見仲尼吳季札墓誌
便變化開闔如虎如龍勁利豪爽風行雨集文字之
本悉在心胸識者謂之蒼頡後身述書賦注


[286-21b]
  竇臮述書賦評見前


  李陽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後直至小生曹喜蔡邕
不足言也開元中張懐瓘撰書斷陽氷張旭並不及
唐國史補


  綘州有碑篆字與古文不同頗為怪異李陽冰見而
寢䖏其下數日不能去騐其文是唐初不載書者姓
名碑上有碧落二字人謂之碧落碑同上


  李陽冰尤精書學其豪駿墨勁當時人謂之曰筆虎
[286-22a]
金壺記


  陽冰雅好書石魯公之碑陽氷多題其額嘗貽書李
大夫願刻石作篆備書六經立於明堂號曰大唐石
經志不克就舒元輿嘗得陽冰真蹟在六幅素上見
蟲蝕鳥歩㾗跡若屈鐵石䧟入屋壁賛曰斯去千年
冰生唐時冰復去矣後來者誰千年有人誰能待之
後千年無人篆止於斯墨池編


  陽冰在肅宗朝所書是時年尚少故字畫差疎瘦至
[286-22b]
大歴以後諸碑皆莫年所篆筆法愈淳勁金石録
唐翰林禁經八卷李陽冰撰論書勢筆法所禁因以
名書郡齋讀書志


  張旭傳之李陽冰陽冰傳徐浩顔真卿鄔彤韋玩崔
三才圖會


  李陽冰裴公紀徳碣銘題跋見前


  李陽冰縉雲孔子廟記題跋見前


  李陽冰城隍神記題跋見前


[286-23a]
  李陽冰庶子泉銘題跋見前


  李陽冰滑州新驛記題跋見前


  李陽冰忘歸䑓銘題跋見前


  李陽冰阮客舊居詩題跋見前


  李陽冰篆千字題跋見前


  李陽冰琴銘題跋見前


  李陽冰書三墳記題跋見前


  李陽冰書先塋記題跋見前


[286-23b]
  李陽冰新泉銘


  新泉銘廼陽冰最佳者人多以舒元輿之言稱新驛
記殊不知此碑勝百倍也陽冰名潮杜甫甥也後以
字行因以為名而别字少温木𤣥虚海賦有云其下
陽冰不冶隂火潜然則知與潮又且有理人多不知
因詳其説又有李騰善偽作陽冰書吾丘衍學古編金石文字記
云陽冰與潮非是一人力辨其非詳見六十七卷彭元曜墓誌跋


  李陽冰篆書謙卦爻辭


[286-24a]
  陽冰唐人以小篆著者也其書謙卦爻辭謙字二十
餘多構别體乃以&KR2071代謙按説文&KR2071多語也人言冉
聲地名有&KR2071邯縣汝閻切謙敬也苦嫌切音義不同
相去千里乃以充乏衒竒徒以此學人所罕習是以
欺人如此豈知千載而下為識者所勘即楊升庵集
少温書猶蹈孔軌潜心改作當時謂為蒼頡後身觀
其上某大夫書其自任可知矣此刻舊藏蕪湖民家
近世始出簡翁此本乃舊搨可寳𤣥牘記


[286-24b]
  李陽冰此刻雖再登石居然有殘雪滴溜之状是廷
尉正脉至於謙卦當人置座右一紙弇州山人藁


  李騰


  李騰陽冰從子宰相世系表云隰州刺史説文字源一卷唐書藝文志
趙郡李陽冰神假篆法上鄰李斯時人獲之悉藏箧
笥大歴中篆故李司徒新驛記於東㕔之門右筆法
古淡識者宗師猶子檢校祠部員外郎騰能嗣其業
躭毎歎𨽻書轉訛難䆒會意篆體如正方辨發源小
[286-25a]
學中獨許慎説文最為首出因請騰繼世父之妙書
坯山之石藉其乆垂示将来兹賈躭説文字源序


  徐浩


  徐浩字季海越州人嶠之子少舉明經工草𨽻以文
學為張説所器重肅宗即位召拜中書舍人時天下
事殷詔令多出於浩浩属辭贍給又工楷𨽻肅宗恱
其能加兼尚書左丞𤣥宗傳位誥册皆浩為之参兩
宫文翰寵遇罕與為比代宗時歴吏部侍郎集賢殿
[286-25b]
學士贈太子少師舊唐書本傳


  徐浩字季海官至太子少師擢明經有文辭張説一見
竒之謂浩後來之英也由魯山主薄薦為集賢校理肅
宗立由㐮州刺史召授中書舍人四方詔令多出浩手
遣辭贍速而書法至精帝喜之寵絶一時浩父嶠之善
書初以法授浩至浩益工撰法書論一卷為時楷模嘗
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𨽻尤勝論者謂其力如怒
猊抉石渇驥犇泉葢浩書鋒藏畫心力出字外得意䖏
[286-26a]
往往近似王獻之開元以來未有比者寫花蕚樓碑甚
工頃長安興慶池西南巢賊之亂兵火剥壊無復存者
袁昂嘗評其書謂如南岡士大夫徒好尚風範終不免
寒乞以浩書殊乏天才而窘在䋲律故爾然議者以為不
然嘗作書法以示子姪盡述古人積學所致真不易之
論且浩以書名其妙實在楷法也今御府所藏正書三
 朱巨川告 小字存想法 寳林寺詩宣和書譜


  竇臮述書賦評見前


[286-26b]
  浩善正書八分真行唐之工書者多求其三葉嗣名
者惟徐氏云墨池編


  徐浩書譜一卷古跡記一卷唐書藝文志


  先大夫退居中條山李忻州戎輟所寳徐公浩真蹟一
屏以為貺凡四十二幅所題多文選五言詩其朔風動
秋草邊馬有歸心十數字或草或𨽻尤為精絶司空圖書屏記
李北海為文浩自書碑又有朝議郎王釗排文排文
諸碑所罕見徐嶠之徐浩父子擅臨池之能故是唐
[286-27a]
之羲獻歐陽詢亦有歐陽通類徐氏然通小劣於率
更云書畫眼


  題徐浩碑


  唐自歐虞後能備八法者獨徐會稽與顔太師耳然
會稽多肉太師多骨而此書尤姿媚可愛時人快其
書以為如怒猊抉石渇驥奔泉余以為非是山谷題跋


  徐浩書張曲江告


  唐彭王傅徐浩書贈張九齡司徒告浩九齡之甥在
[286-27b]
其孫曲江仲容處用一尺絹書多渇筆有鋒鋩辭曰
正大厦者柱石之力匡帝業者輔相之功生則保其
雄名歿猶稱其盛徳飾終未允於人望加贈特至於
國章故荆州大都督張九齡維嶽降神濟川作相開
元之際寅亮成功讜言定於杜稷先覺合於蓍蔡永
懐賢相可謂大臣束帛所加樵蘇必禁荆州之贈相
府未崇爰從八命之秩更重三台之位可特贈司徒
嘗借留余家半月襄陽志林


[286-28a]
  徐浩𤣥隱塔銘


  徐浩張九齡碑


  徐浩開河碑


  徐浩嚴浚碑


  徐浩題經


  徐浩寳林寺詩


  徐浩不空禪師碑


  徐浩嵩陽觀碑


[286-28b]
  徐浩心經


  徐浩道徳經


  徐浩道徳經上卷在無錫華學士家黄花絹精薄乍
見似紙素諦觀知為絹本全學鐘元常世傳蘇玉局
學季海若以此卷品之全不相似以蘓用偃筆此卷
皆正鋒下卷不知落何處若得半卷臨冩經月可補
其缺此惟夢志之者畫禪集隨筆


  徐璹


[286-29a]
  徐浩古蹟記云臣長男璹臣自教書幼勤學書在於
真行頗知筆法法書要録 滑州新井銘徐璹正書説文
字源序徐璹正書


  徐峴


  徐峴善書工行草石曼卿得其石刻屢稱於人墨池編


  彭王傳徐浩碑次子峴書在偃師金石略


  辨正禅師塔院記題跋見前


[286-29b]









  六藝之一録卷三百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