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巻十四     錢唐倪濤撰


  金器欵識十四







[013-1b]








  第一卷髙一尺二寸甬長五寸二分徑一寸九分兩
[013-2a]
舞相距八寸三分横六寸兩銑相距九寸七分横七
寸一分枚三十六各長一寸重三十四斤銘二十二


  第二器髙一尺二寸六分甬長五寸八分徑一寸二
分兩舞相距八寸九分横六寸二分兩銑相去一尺
五分横七寸五分三十六枚各長一寸五分重三十
二斤銘二十二字


  第三器髙一尺一寸二分甬長五寸二分徑一寸七
[013-2b]
分兩舞相距八寸横五寸六分兩銑相距九寸三分
横六寸五分枚三十六各長九分重三十二斤銘二
十二字


  右三器皆銘曰走夫走自卑之辭如司馬遷所謂牛
馬走是也且孤寡不糓侯王自稱之耳曰文考者如
曹楚晉衞或侯或王皆以文稱盖以徳立國者必曰
文以功立國者必曰武是則稱文者特不一也然此
鐘制様皆周物豈以追享文王而作歟在周之時於
[013-3a]
后稷曰思文於文王曰文考於太姒曰文母稱其徳
也今曰皇祖文考則宜在成康之後作樂以承祖宗
時耳博古圖


  景祐中修大樂冶工給銅更鑄編鐘得古鐘有銘於
腹因存而不毁即寳龢鐘也余知太常禮院時嘗於
太常寺按樂命工叩之與王朴夷則清聲合初王朴
作編鐘皆不圓至李照等奉詔修樂皆以朴鐘為非
及得寳龢其状正與朴鐘同乃知朴為有法也集古録
[013-3b]
右寳龢鐘銘藏太常凡四鐘欵識並同初景祐間李
照修雅樂所鑄鐘其形皆圓與古製頗異時又别詔
胡瑗自以營法製鐘磬㑹官帑中𫉬此鐘其形如鈴
而不圓馮元等按其欵識以為漢魏時器于是令瑗
倣其状作新鐘一縣十六枚然不𫉬奏御但藏諸樂
府而已今按此銘文字皆古文為周以前所作無疑
而元以為漢魏時器盖失之矣金石録


  右二鐘銘皆曰走作朕皇考寳龢鐘走其萬年子子
[013-4a]
孫孫永寳用享按爾雅唐虞曰載夏曰嵗商曰祀周
曰年以此銘考之祝以萬年盖周器也走之名於經
傳無見盖昔人自以稱謂猶孤寡不糓臣僕愚鄙皆
謙損之辭故司馬遷自稱曰太史公牛馬走班固自
稱曰走漢書作僕文選作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説者謂以猶
今自稱下走之類此器所謂走者如此然則走之號
非獨始於漢盖亦上矣此銘上言走下言朕與左氏
所謂吾祖也我知之同意其曰皇祖文考者按左氏
[013-4b]
衞荘公之禱曰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
公此所謂皇祖文考者亦猶衞侯所謂皇祖文王也
走者周之宗室亦文王後故稱文王曰皇祖昔武王
伐商以造周嘗稱文王曰文考至其子孫距文王逺
矣猶曰考者盖推本而言之至若𢋫之文考尊師艅
之文考彞戠之文考敦但曰文考而不曰皇祖其皆
周初之器乎與此鐘異矣是鐘於于鼓之間飾以雙
鳯側著一字亦象鳯形若周烏鐘之制昔周之興也
[013-5a]
鸑鷟鳴于岐山盖在周文王之世而君奭有曰我則
鳴鳥不聞孔子亦思鳯鳥之至皆有懐於文王鸑鷟
鳯類也二鍾飾之其鸑鷟歟所謂作寳龢鐘者按國
語泠州鳩之論鐘曰大昭小鳴和之道也和平則久
久固則純純明則終終復作樂所以成政也故秦銘
勲鐘名曰昭和鐘而此名曰寳龢鐘意盖若此文王
以徽柔懿恭之徳脩和有夏後世於禮樂聲容之間
皆象其德故相禮於清廟則曰肅雝作樂於鐘則謂
[013-5b]
之寳龢龢平則久克成厥政宜子子孫孫寳用以傳
久也東觀餘論


  寳龢鐘髙八寸一分衡甬髙四寸四分兩舞距七寸
七分横五寸五分兩欒距八寸九分横六寸六分重
十斤五兩祕閣寳龢鐘銘曰走作朕皇祖文考寳龢
鐘走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寳用享吕氏説曰太史公
稱牛馬走其後班固蔡邕亦皆以走自見於書盖卑
以自謂託於此也或謂托於下走自漢如此周人未
[013-6a]
嘗有此嘗攷之夫以作宗器薦之祖廟宜刻名以自
列其曰走為賤稱非言懼名禮此昔人所慎也走自
是著名以别支子况於子孫其可以名廢耶古人於
書走足辵疋同文在今其有据者如此又如不可据
者尚多此皆未有可考也禮官曰銘稱皇祖文考謂
祖文王也世數雖逺盖推本原不然昔人衞荘公曰
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古人稱文祖文考不
必舉謚如襄公曰文祖則可以考矣豈必文王之子
[013-6b]
而謂文考以其皇祖稱考又不可附其説古器刻銘
若𢋫作文考尊師艅作文考彞戠作文考敦豈皆以
文王享乎且諸侯不可得通天子其得通天下而享
之非周制也廣川書跋


  寳龢鐘二與前一器同制而較小禮官考其權量度
數其髙七寸五分衡甬髙四寸二分兩舞相距七寸
横五寸三分兩欒相距八寸四分横六寸重十三斤
十二兩以今太府法制求之如此其鐘以雙鳯為飾
[013-7a]
又其旁刻字作鳯形若烏鍾飾烏為名舊號鳯鐘古
著字本象形故凡有形之物必冩象以見欲其有識
也至於形不可得與無形象而可求則凡有意可㑹
有事可指皆為别類以見若其事可假其聲可諧其
意可轉而相授皆字之變也嘗考古文鳯字但畫鳯
尾為之小篆轉以為朋司馬彪曰鵬者鳯也然則鳯
形為銘知為鳯也或曰周之興鸑鷟鳴于岐陽疑周
人著瑞以示後世此余不得而知也廣川書跋
[013-7b]




  第一器髙一尺三寸六分鈕髙三寸九分濶九寸五
分兩舞相距一尺横六寸六分兩銑相距一尺一寸
七分横九寸四分枚三十六各長三分重三十三斤
銘六字


  周宋公䪫鐘二
[013-8a]



  第二器髙一尺二寸八分鈕髙三寸九分闊九寸三分兩
舞相距九寸五分横七寸五分兩銑相距一尺一寸三分
横九寸三分枚三十六各長五分重三十二斤銘六字




[013-8b]
  第三器髙一尺二寸鈕髙三寸八分濶八寸四分兩
舞相距八寸横六寸五分兩銑相距一尺横七寸二
分枚三十六各長三分重二十六斤有半銘六字




  第四器髙一尺二寸二分鈕髙三寸七分闊八寸八
分兩舞相距九寸一分横七寸一分兩銑相距一尺
[013-9a]
五分横八寸二分枚三十六各長五分重二十八斤
八兩銘六字




  第五器髙一尺一寸鈕髙三寸七分闊八寸七分兩
舞相距七寸五分横五寸五分兩銑相距九寸一分
横六寸七分枚二十六各長四分重十有八斤一十
[013-9b]
兩銘六字




  第六器髙一尺三分鈕髙三寸九分闊八寸六分兩
舞相距七寸一分横五寸一分兩銑相距八寸六分
横六寸三分枚三十六各長三分重十有六斤有半
銘六字


[013-10a]
  右六器銘略無小異皆曰宋公成之䪫鐘夫歴代之
樂顓帝曰六莖帝嚳曰五英黄帝曰雲門堯曰大章
舜曰大韶禹曰大夏商曰大濩周曰大武夫䪫字與
莖通用則䪫鐘者是為顓帝之樂宋者商之系二王
之後得用天子禮樂則歴代之樂章故當有之盖此
鐘者特其一代之名耳宋自㣲子有國二十世而有
共公固成又一世而有平公成又七世而有剔公成
則所謂宋公成者不知其為誰也惟太祖有天下實
[013-10b]
起睢陽故號大宋是六鐘既出於宋地而銘文又有
曰宋公成則其於受命之邦出為太平之符者正其
時歟由是作樂之初特詔大晟府取是為式遂成有
宋一代之樂焉當知古今符命莫不各有所感召云
博古圖


  銘曰宋公成之䪫鐘按史記平公名成當周簡王時
共公卒華元魚石立少子成是為平公立四十四年
當魯昭公時見書春秋宋本商後而商出自帝顓頊
[013-11a]
當髙陽氏之世樂號六莖今考于書曰䪫樂名其字
與莖同列子以為瑩其實一也宋均曰能為五行之
道立根莖此説恐不然古人以英為華以莖為實髙
辛氏既發其英則髙陽氏實之于莖所以反本流根
以宣暢其和氣使天下咸得而遂焉夫是故以名云
當周之世樂用六代獨不見英莖之作於時疑宋為
商後于其國而用之以存其禮樂兹故得而作也嘗
考之襄公世作商頌以祀成湯故閔馬父曰正考父
[013-11b]
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之太師其輯之辭曰自古
在昔先民有作夫以校而輯之則考父所作也太史
遷曰襄公之時修仁行義欲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
美之追道契湯髙宗商所以興作商頌韓詩章句曰
商頌美襄公作也馬昭曰宋為殷後郊祭天以契配
于郊㝠者異於先王故詩詠契之德宋無圜丘之禮
惟以郊為大祭且欲别之於夏禘故曰大禘夫能祀
契湯商宗有道則其臣宜作歌頌以薦之廟是宋用
[013-12a]
商之禮樂其作頌者無可怪也考其詩大禘春初則
祭用殷也食嘗有樂則禮用殷也錯衡三等同之非
周制也鞉鼓楹貫於宣王時考父效之如考父不作
頌且謂晞尹吉甫者何哉余故謂頌成湯作莖樂則
宋之制得以考矣天子方作大成樂以紹百王絶業
故嘗求鐘之制不得周之舊鐘存者衆矣側&KR1136則隓
而不應横貫則扶摇而不得定考擊備設則震掉而
或不得盡其音聲有司患之翌日制詔丞相御史以
[013-12b]
䪫鐘為正故今鐘得調焉乃下詔曰得英莖之器於
受命之邦非天相之其能盡感徳之事哉廣川書跋


  右宋䪫鐘六其銘欵曰宋公成之䪫鐘崇寧三年甲
申嵗得於南都之崇福院尋貢之内府考其文則宋
鐘原其出則宋地也聖詔有曰得英䪫之器於受命
之邦即此鐘也是時帝作大晟即取以為鐘法謹按
樂緯叶圖證曰帝顓樂曰六莖宋均注曰能為五行
之道立根莖也䪫即古文莖繇帝顓而後歴帝嚳唐
[013-13a]
虞夏商以及于周六莖之制其傳可謂逺矣然周備
六代之樂雲門咸池韶夏濩武皆存特五英六䪫無
之惟宋商之後故宋公猶得其傳成者平公名也宋
自㣲子二十六世而至平公其名始見於魯昭公之
十年春秋書曰宋公成與此鐘銘合而其立也以周
簡王之十年乙酉嵗距皇朝崇寧甲申凡一千六百
八十年而是䪫鐘之器出于受命之邦適丁聖上駿
惠先烈登崇耆英制作之盛際也大晟既成神人以
[013-13b]
和治音洋洋際天蟠地豈特為五行之道立根莖哉
且莖鐘雖鑄自宋公而實帝顓之樂今也地不愛其
寳為時而出盖以昭聖上盛徳茂功比隆五帝夏商
以還弗足儷也又古鐘之得於今者惟周為衆其制
類多上設衡甬旁傅旋蟲或内實而側垂之或仰通
而中貫之率皆振掉弗安惟䪫鐘也雙螭蹲踞以為
平紐大晟之鐘實取則焉故其垂之也正其鼔之也
和而無振掉弗安之患此其制作所以過于三代也
[013-14a]
非五帝之樂何以及此東觀餘論








[013-14b]
[013-15a]
[013-15b]


  攷古録云按史記鄭悼公元年鄦公 鄭於楚徐廣
曰音許公即許靈也鐘鼎欵識


  銘六十有五字鄦音許文異而音義同考古圖





[013-16a]



  銘二十有九字按類篇云賸送女也嬭娣也盖楚之
送女之器謂之南和鐘者樂縣在南也考古圖





[013-16b]







  右楚鐘銘政和三年獲於鄂州嘉魚縣以獻字畫竒
怪友人王夀卿魯翁得其墨本見遺按銘文云楚公
下一字不可識必其名也自作按楚自周成王時封熊繹以子男
[013-17a]
田居楚至熊渠乃立其三子為王後復去其王號至
熊通始自立為楚武王則是楚未嘗稱公不知此鐘
為何人作也金石録






[013-17b]
[013-18a]
[013-18b]






  右二銘前一器藏方城范氏皆得於安陸前鐘銘後
有一穆字兩商字後鐘銘後亦有卜&KR0034反宮反五字
其義未曉然恐宮商乃二鐘之聲律耳鐘鼎欵識


[013-19a]
  右楚鐘銘藏方城范氏云惟王五十六祀楚王下一字不
可識章按楚惟惠王在位五十七年又其名為章然則

此鐘為惠王作無疑也方是時王室衰弱六國争雄
楚尤强大遂不用周之正朔嗚呼可謂僣矣鐘後有
兩商字一穆字其義未曉金石録


  周鐘


  銘二十字頗類博古圖所載周蛟篆鐘而此又竒怪
不可識然考其制作當是周物無疑紹興古器評


[013-19b]
  周烏鐘


  祕閣烏鐘自上降出其髙八寸二分口徑六寸三分
其重若干鐘之制甚質鼓閒容六舞閒容四于閒不
及鼔二無旋蟲繞獸疑周初之器文未縟也其銘作
烏形秘閣謂畫烏為象以自别鼎余考古文大抵皆
畫也畫以象形則古之所謂書如此昔籀文烏象烏
形而㸃目以鳥目可見烏目不可辨篆文曰從烏而
鳴亦鳥之聲也古人制字可以類得之矣或曰流火
[013-20a]
伏屋為烏此周受命之符也鼎著以烏或宜本於此
余考蠆鼎鳯鼎皆以銘器安知烏非以其名著耶廣川
書跋


  景鐘


  御府藏大鐘不知其出何時銘曰景鐘景祐中諸儒
議樂出自上方參考度量初得其器圖之其髙三尺
二寸徑一尺二寸其下刻識皆滅沒不可辨或曰此
古景鐘也有功則銘其上古人貴於書名金石謂此
[013-20b]
也後世鐫金之功既廢世或不能知其制矣管子曰
黄帝作五鐘以正五聲所以分五行也而有景鐘則
景鐘自是寳器若夫晉人之銘魏顆自為晉景公鐘
不知其制與古同異許慎辨鍾為酒器而鐘為樂器
今考景鍾和鍾其銘皆作鍾不從童也惟寳和鐘作
鐘是知古人於此不一其書矣當漢世書文已譌而
鍾鼎或藏厚地堌&KR2962間未出慎不得見之故論書如
廣川書跋


[013-21a]
  古鐘


  右古鐘銘五十二字藏宗室仲爰家象形書不可盡
識以其書竒古故列於諸器銘之首後又得一鐘銘
文正同一鐸銘字畫亦相類皆録于後金石録


  虢州古鍾


  虢州所上古鐘其髙三尺二寸有竒口徑八寸三釐
其頂徑一尺六寸銘曰王叔伯髙作其字磨滅不可
復識皇祐三年改造樂律内出古鐘命有司考詳聲
[013-21b]
韻安定胡瑗得古鍾四參定尺度明年樂成還之御
府廼俾工圖之因得其名以傳廣川董某書其後曰
考鍾之制於古有稽其度量或不能合者又往往其
器皆出三代有識可證蓋書之亡失不能備盡則器
之幸存猶有明訓是不可按圖而盡也今考其制在
上無枚其擊無隧銑甬雖備而祛鼓不辨有舞外承
有衡上列無旋蟲繞獸以飾其外此其異於經也夫
金尚羽其器有六以樂論者皆鍾也故曰中者為宮
[013-22a]
其大為鑮圜如碓頭大上小下曰錞如鍾為鐃如鈴
為鐸此古人所用以和樂者也今其制則然矣此殆
周人所謂錞于者耶故曰以金錞咊鼓干寳謂去地
一尺灌之以水又以其器盛水于下以芒當心跪注
以手震芒其聲如雷當寳之世其器與法猶世習之
不廢故得備列于此宜其考擊不受而無攠隧也漢
什邡縣段祖得鍾髙三尺二寸六分圍三尺四寸圜
如甬史臣不能盡攷故書如此不知其器可考亦異
[013-22b]
此説矣方後周時本玉斗以宷度則蔡邕古&KR1371合挍
晉前尺大一寸八釐其法與今黍尺適等則徑至八
寸有竒者以徑一圍三校之當三尺四寸矣此或周
節樂之器也廣川書跋





[013-23a]
[013-23b]
[013-24a]
[013-24b]






  此鍾銘一百四十二字藏在御府皇祐間嘗模其文
以賜公卿楊南仲為圖刻石者也鍾鼎欵識


  右秦昭和鍾銘曰秦公曰丕顯朕皇祖受天命奄有
[013-25a]
下國十有二公按秦本紀云自非子邑秦而秦仲始
為大夫仲卒荘公立卒襄公文公寧公出公武公徳
公宣公成公穆公康公共公桓公景公相次立太史
公於本紀云襄公始立為諸侯於諸侯年表則以秦
仲為始今據年表始秦仲則至康公為十二公此鍾
為共公時作也據本紀自襄公始則至桓公為十二
公而銘鍾者當為景公也故並列之以俟博識君子
治平元年二月社前一日書六一題跋


[013-25b]
  右秦鐘銘云丕顯朕皇祖受大命奄有下國十有二
公歐陽文忠公集古録以為太史公史記於秦本紀
云襄公始列為諸侯年表則以秦仲為始今據年表
始秦仲則至康公為十二公此鍾為共公時作也據
本紀自襄公為始則桓公為十二公而銘鍾者為景
公也余按秦本紀云自非子為周附庸邑于秦至秦
仲始為大夫仲死子荘公伐破西戎於是予之秦仲
後及其先大駱地犬丘並有之為西垂大夫荘公卒
[013-26a]
子襄公代立犬戎之難襄公有功周室於是平王始
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山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
我岐豊之地秦遂能攻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
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而詩美襄公亦
以能取周地始為諸侯受顯服蓋秦仲初未嘗稱公
莊公雖追稱公然猶為西垂大夫未立國至襄公始
國為諸侯矣則銘所謂奄有下國十有二公者當自
襄公為始然則銘斯鍾者其景公歟金石録


[013-26b]
  秦昭和鍾銘秦公曰丕顯朕皇考受天命奄有下國
十有二公不墜上帝嚴龔夤天命保大業故秦虩事
或釋作使字䜌夏曰余雖小子穆穆師表明徳獻敷明刑
䖍敬朕祀以受多福綏和萬民唬同虓夙夕刺刺&KR2545&KR2545
説文曰&KR2545田易居也羽元反成以文或作桓萬生是敕咸蓄百辟𦙍士趫
善縁木走之才讀若王子蹻文武鎮靜不廷優優佊音避古文爕從
言籀文爕從&KR2423&KR2423音飪讀若濕秦文作爕从辛百邦於秦執事匭古文簋字咊鍾

故曰&KR0034柯額反枝柯也古文與格同邦其音&KR0008&KR0008雝雝孔煌文作其音
[013-27a]
光雝銧雝孔煌以昭&KR0034説文音落謂零落也楚詞曰水凍于&KR0034澤音鶴鐸顔之推以零音賜今此
字當作格古今字異也孝享以受毛魯古文作旅多釐眉夀無彊畯

惠在位髙引有慶匍楊南仲匍作薄借讀今以文考定當為撫百四方永
寳用宜 秦咊鍾皇祐元年春自内府降出俾考正
樂律官臣圖其状以黍尺度之口徑衡尺有五寸縮
尺有三寸九分深二尺六寸二分項徑衡尺有二寸
縮尺有一寸柄髙八寸銘曰秦公奄有下國考秦之
先蓋秦嬴受地西&KR1136為國附庸至秦仲始大逮襄公
[013-27b]
賜岐西地名在諸侯其世數可考而知也今曰丕顯
皇祖十有二公則秦公不自列於世矣史自襄公後
十二公為景公自非子始邑則十二公後當為成公
自秦仲十二公則為桓公秦至成公世號為强大其
稱受命蓋追本所始而諸侯有國則推大前世率以
公爵自列周自后稷十五王又諸先王不窋音术非王
而後世以王號推之則秦嬴稱公可以知矣嗚呼咊
鐘之作吾知其在成公之世矣楊南仲乃謂襄公十
[013-28a]
二世為桓公非子之後十二世為宣公非也廣川書跋
此鍾蓋慶歴中葉翰林清臣守長安所得上之大樂
攷之音中大吕胡恢題云世家言秦侯至穆公十三
世而中間出子遇殺豈不得列於世數耶歐陽文忠
題云据史記年表始秦仲至康公為十二公此鍾則
為共公時作也據本紀始襄公至桓公為十二公此
鍾則為景公時作也予按本紀周孝王命非子曰昔
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
[013-28b]
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
號曰秦嬴嬴生秦侯次公伯秦仲荘公襄公文公靖
史記作竫公不立寧公出子武公徳公宣公成公穆公康
公共公桓公以銘所謂十二公攷之若以非子始為
附庸則至成公為十二公若以秦仲始為周大夫襄
公始為諸侯則如歐陽説至康公以桓公為十二公
然據銘曰丕顯朕皇祖奄有下國十有二公言皇祖
奄有下國蓋謂始有土之君則當以非子為始雖曰
[013-29a]
附庸盖亦國也况有周錫命分土之文得不為奄有
下國乎自非子至成公十有二世則是鍾為成公作
無疑矣又所謂十有二公盖自始祖而下至今為公
之數而歐陽公以為十二公者先公也而言作鍾者
為十三世亦非也案銘之首稱秦公曰則知見為君
者固自稱公春秋時列國皆然不必言先公方謂之
公也東觀餘論


  秦鍾


[013-29b]
  銘十六字是器字畫皆作鸞鵠蛟螭之形頗類周蛟
篆鍾銘多有不可辨識角比周制短而無旋且無鉦
鼓枚篆之飾形製若鐸而絶小按周鳬氏所鑄有所
謂大鍾有所謂小鍾爾雅謂大鍾曰鏞中曰剽小曰
棧而不言其量數樂律所有之數由此觀之此鍾豈
棧之属歟紹興古器評


  漢周陽侯鐘


[013-30a]




  右藏歐陽公家銘曰周陽家金鍾漢器亦有周陽侯
甌盖一時器也鍾鼎欵識


  右鍾銘藏歐陽公家銘曰畔邑家今周陽家金鍾容
十斗重三十八斤第四十云金石録


[013-30b]










  六藝之一録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