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228-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七十   錢唐倪濤撰


  古今書體一百二


  諸家字書序例


  宋陳汶禮部韻寳跋


  臣仰惟髙宗皇帝釋去萬幾游戲翰墨朝夕不倦聖心
沖澹不累於物合於道矣宜其超妙入神不可摹擬御
書禮部韻真草兼備凡二萬二千一百九十六字臣與
[228-1b]
懃得而秘藏之臣汶刋置墨妙亭以為萬世之寳


  承議郎權發遣湖州軍州兼管内勸農事臣陳汶
謹識


  宣議郎簽書昭慶軍節度判官㕔公事臣趙與懃
元李文仲字鑑叙四首


  伯英李君酷嗜古書旁収逺紹作類韻一百三十卷閱
十載甫脫藳用心良苦余為叙其始末未及鋟梓而伯
英下世矣余懼其齎志九原其傳泯泯一日忽其猶子
[228-2a]
文仲謁予出字鑑一篇謂伯父無恙時常在左右繙閱
舊書講求遺事伯父器之類韻備矣韻内字畫有未正
者伯父欲正之未及留以遺後人今以說文箴増韻之
誤以六書明諸家之失以卒伯父志子既叙類韻矣&KR0034
併及今編所由作可乎余觀歐陽公集古録原父楊南
仲所書韓城鼎銘愛其篆籀以今文古文参之喜形跋
尾重致意焉信哉字學之所當深究也今子用志是編
以續伯父之書昔人所謂芝蘭玉樹欲其並生於庭以
[228-2b]
其能増光先猷也以子之志為子之書方今聖朝崇重
儒道持此以往隨和在褏將有所遇矣於是乎書顔堯
煥書


  梅軒處士李君嘗訓其子伯英曰吾聞經典中用字類
多假借非止一音凡有疑必須究諸字書参之訓詁毋
怠伯英謹受教故其平日所讀經史傳記諸子百家之
書遇有字同而音異者未嘗不深求博采逺引旁證必
使音義瞭然而後已如是者有年手抄成帙於是著為
[228-3a]
一書名曰類韻示不忘先訓也至治改元甫脫藁鄉先
生前進士顔公敬學為之叙未幾而伯英殁其猶子文
仲求韻内字之未正者正之為字鑑一編復求顔先生
叙之所以卒伯父之志也吁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葢以
夫人有所傳授察脈明而用藥審是以服之無疑不然
則否今夫類韻之作始於梅軒翁終於伯英至文仲而
大備更三世而成一書信乎其能傳逺矣梅軒之卒先
子嘗為誌其墓伯英由儒入吏終漕府令史其兄弟子
[228-3b]
姪皆與余游故樂為之書吳郡干文傅書


  字學之晦久矣余毎讀經典怪其音與今四聲不恊間
有恊者亦不多見豈古今之殊音邪抑制韻者不能㑹
經典之文以成書邪葢書有六體唯假借為難明假借
明則六書明六書明則經典始明故凡古音與今不通
者皆假借之弗明爾呉郡李君伯英迺獨潜心於此考
抉經傳搜羅子史百家之言凡有涉於四聲者必彚而
次之積十年而成名曰類韻以字為本以音為幹以義
[228-4a]
訓為枝葉自一而二井井不可紊用功既已勤矣至其
從子文仲又能廣李君之未及辨正㸃畫刋除俗謬作
為字鑑以備一家之言余見而嘉之然則後之觀類韻
者循流尋原而字音以明觀字鑑者因岐達道而字以
正其有補於經史甚鉅故述其作之之由而書其首西
秦張楧叙


  字之為文始於倉頡之制作備於周官之六書頡之所
制去古既逺不可得而考矣惟六書之義載在方冊尚
[228-4b]
可尋繹而得之諸先達之叙于前者已嘗歴言其詳何
俟余贅顧惟六書之中假借為多如漢史所載祠官祝
釐是借釐為禧也厪身從事是借厪為勤也至於務省
緐費則借繇為徭神爵數集則借爵為雀是皆所謂假
借者也後世不考古字文義往往自出己意砭劑之砭
改而從金互市之互易而為□已不逃或者之議甚至
書魯為魚寫帝為乕而弄麞伏獵又有大可笑者豈非
不學之過邪姑蘇李君伯英博考載籍嘗編類韻一書
[228-5a]
有識者已印其可猶子文仲又作字鑑五卷援證詳明
視荆公字說何啻霄壤其不脛而走也可知巳余故表
而出之檇李唐泳涯書


  古之小學有六藝焉學之者必自數而書而樂而射御
而禮其為法至詳且密其為事又皆有次第而無敢以
捷疾取朝夕之效士生其時自幼至于成人非是六物
者不以役於四體接於心思磨礱長飬之有其素故其
進而博之以大學之教咸有以成其材而就其實詩所
[228-5b]
謂成人有徳小子有造者也小學之廢已久近世大儒
始采古經傳輯以為書學者誦其言徒知有六藝之目
而未嘗身習其事其習焉而不廢者書而已而又昧形
聲事意轉借之辨迷文字子母音聲之原然則雖書亦
廢矣聖賢之託於簡策以傳者魯魚亥豕其存幾何後
生小子方且玩思空言髙談性命而以為資身譁世之
具切近之意微夸傲之氣勝此士之所以成材就實如
古者少也呉郡李生文仲年未弱冠本說文作字鑑五
[228-6a]
篇誠有志於小學者豈不猶行古之道哉葢生之世父
伯英甫嘗撰類韻以明六書假借之用而於文字之偽
謬未及有所考正生之為是所以備一家之學云爾雖
然此小學也以生之有志於古又能弗失其為學之次
第如此則夫從事於大人之學以成就其材質者無患
乎不古若也子夏曰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予
於生則有望矣庸識諸篇端以為之叙


  田藝衡同文集序三首讚一首


[228-6b]
  子藝田先生同文集成屬龍生徳孚序之序曰書代結
繩昉於犧畫畫演而文文益而字字以象聲聲具乎
音心畫中聲相合而成下總萬形上括元化隆汚之稽
與保氏以藝教國子五曰六書外史掌之考而一焉以
故書同文文同聲文之所為古也叔代政異俗殊聲譌
形舛周籀變為大篆秦斯變為小篆程邈王次仲變為
隸書為八分書而古文絶矣魏繇善隸書變隸為楷書
又曰正書其實一隸也至唐衛包更為楷書雜以俗體
[228-7a]
經生沿習遂貽字學千古之厄行書作于劉徳升而杜
伯度張伯英則以草書稱焉今藝文家所名四體篆隸
真草是已四體不同統於六書六書以象形為本形不
可象屬諸事事不可指屬諸意意不可㑹屬諸聲聲諧
矣可轉而注也五者不足假借生焉㑹通於六者之間
曰母子相生而已不習六書難語字義不諳母子難語
六書繇母子以㑹通乎六書之奥聲形允叶文字攸同
俗釐雅復文治斌斌古矣聲同體異考異歸同同文之
[228-7b]
集其可少諸先太守公習書法嘗手蒐四體諸集授先
别駕兄徳化令裒成集亦名同文幾成而燬於災不肖
孚儗勉成之未能也兹序子萟集有慨感焉字以母類
注附聲韻體裁具悉秘古旁蒐編歴三年稿凡六易良
工苦心哉子萟破萬卷官外史學優正字職在考文而
遘兹天王右文注神藻翰同文之㑹千載一時也題曰
大明同文集云子萟多所著述可傳者不盡是是亦足
以傳子萟矣汪生以成亟拜而傳之無亦棻巴之徒與
[228-8a]
萬厯壬午立夏日楚武陵友弟龍徳孚撰并書


  夫作者務稱古昔尚矣遡自犧畫文字有所繇始顧弗
深考尊古之謂何龍穗科斗之文靡得而悉記云頡籀
而下變體紛紛總之不離六書者是已漢世去古未逺
孔壁鐘鼎所遺存者什一自賈逵修復至叔重因有說
文始見全書其他最著者則有玉篇廣韻六書統諸集
豈不彬彬第沿波流而忘彼岸遂至子母多溷則漸靡
使然也我髙皇帝稽古考文正韻一篇足訂千古内制
[228-8b]
絲綸學士經生屬辭摛藻率繇斯軌同文之化猗與盛
矣西蜀楊太史用修氏以博雅名海内□剔古文至有
偏旁未講之歎竟力詘末年論者惜焉錢塘田子萟先
生因而成之子萟業富三餘學窮二酉故於字書獨究
精微斯集之彚要在指摘偏旁發明字母破諸家之拘
攣直從所生彚析焉俾後之覽者猶之乎按譜牒以窮
夫世系之自大宗小宗犁然較著其羽翼文教之功豈
淺鮮哉余先司理子萟尊公門下士也余又忝與子萟
[228-9a]
同官新安顧區區好古頗相臭味嘗語余以字學之敝
寖失初意竊有同嘅焉迺今三復兹集葢爽然適矣夫
師曠審音離朱辨色余于子萟之字學亦云萬厯壬午
夏六月十有五日莆田黄衮撰


  書契興而文字繁大小篆不同實肇六書之法秦漢變
古其意猶存迨唐開元張說輩省減篆文專為楷法雖
體尚遒媚文從易簡而於象形指事之制失矣是故
廣韻則以平上去入為律玉篇則以金木水火為編學
[228-9b]
者欲求某字象某形某字從某生則倀倀乎昧之矣不
佞每竊思之而未得所宗辛巳來歙田先生間嘗辨說
字體推求同異務與古篆六書為合而深闢諸家之失
遂出大明同文集以示每字則先楷使知字之名也次
篆使知字之形也次隸次草使知字之變也楷之下四
聲備焉篆之下大小殊焉而又以一字為母偏旁近似
者為子各從其類遡河而有原尋枝而有本千岐萬狀
舉目而覩識之誠易易也因請梓以廣其傳先生難之
[228-10a]
㑹婺源汪子奮然任之而書克成殆天假爾也嗟夫漢
隸晉草祇為書法之工海篇字說卒貽覆瓿之誚是集
也四體兼該古今備悉則先生博矣形聲二畫蒐索詳
明則先生精矣編劘五年而成帙模搦百五十日而成
梓髯髩蒼然眸子瞀瞀則先生勤且勞矣讀者玩而得
焉其知先生之博之精之勞且勤也與黄岡劉賢撰


  大明同文集讃


  維是㸃畫文字之宗字之不正文將焉從猗歟田先學
[228-10b]
得㑹通博極牛毛獨觀鴻濛籀斯得失許顧異同析類
窮源振落發蒙一統同文萬世膚功休寧卲正魁


  田藝衡大明同文集舉要章則


  自引


  自漢叔重開先字書之學多矣惜乎偏旁之學未講也
葢訓詁之不明繇于字學之無本反切之罔㑹繇于形
聲之未從如東之為字起于木而成于日日疑于曰而
東疑柬凡涷棟煉埬錬字皆從東而生文固非由于水
[228-11a]
木火土金也皆由東而得音亦非由于水木火土金也
今諸書皆棄其母而反從其子又析其類而復分其韻
則賁數與啜之十音敦與哆之十一音摽之十二音卷
之十四音咥與苴之十五音皆將散漫而無所統屬矣
學者彼此互見平仄莫諧目眩心疑曽不可以成句況
能窮其奥㫖也哉且㸃畫之形易淆疑似之義罔辨自
古而變今自篆而變隸自隸變楷自楷變草愈流愈忽
其敝已極辟諸生人之初由開闢來得姓氏後秦越各
[228-11b]
竄音問莫通譜牒不傳而統緒日紊宗祖既逺而影響
難追如此而漫云某世家某鉅族吾見其索然無情渙
然罔合矣讀書無本之學何以異於此哉因稽說文玉
篇書統正譌諸家輯為此編首之以楷欲其易曉也次
之以小篆欲知其原也既正其訛復辯其俗略總其韻
刪訂其註悉類而附之然後證以古文博以鐘鼎并隸
與草而略載焉使龍文龜畫重見目前商鼎周彞並陳
几上豈不為學書者一大快事也哉古者始于子而終
[228-12a]
于亥今則始于一而終于萬葢一以貫萬所謂得其一
而萬事畢者也庶幾可備一家之言以資兒童之訓云
爾烏敢竊附于作者之林乎


  大明同文集釋


  藝衡旅食新安清署多暇祇以文字自娯三易寒暑方
成是編凡六易稿矣力綿不克就梓乃今得汪子四如
披卷一覽犁然當心遂為校正付之剞劂實始于萬厯
辛巳季冬之朔也因名之曰大明同文集云夫謂之大
[228-12b]
明云者一以紀聖世文教之盛一以昭古今字學之成
也謂之同文云者經傳子史同一書也則同一文也其
有不同焉者流俗之稍異其習耳篆隸真草同一文也
則同一解也其有不同焉者繁簡結搆之少異其制耳
平上去入同一文也則同一母也其有不同焉者南北
風氣清濁重輕之稍異其音耳形雖不同而義實同聲
雖不同而書實同稽之保氏肄之小學達于里巷考于
朝廷豈特車同軌行同倫而已哉殆見貫古今合華夷
[228-13a]
而書亦莫不同其文矣四如以能書通籍南宫文雅兼
長望懸翰苑即所著四家千文亦澤豹之一斑也觀者
當自得之誠閎博君子哉


  六書考略


  學士好事第稱上古上古自治固無事于治也結繩之
政雖聖人猶思焉夫木而繩之即文之萌也繩而結之
即書之蘖也尚得謂之無事也哉於戲邈乎𤣥哉不可
以形聲論也包犧氏創畫竒偶以象隂陽而造化之秘
[228-13b]
啟矣乃命飛龍氏昉為龍書而盈天地間又何者而非
可書者乎神農變而為穗書顓頊變而為科斗自倉頡
史籀而下龜螺蓬薤已十數種天王息踪列國異籍嬴
秦焚毁八體遂分曰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
書隸書炎劉表章草書間作王莽亂政又變六書曰古
文竒字篆佐繆鳥蟲古法寖亡不可殫紀矣漢命賈逵
修理舊文而許慎從受古學作說文解字始有成書焉
都尉祇有字音祭酒元無反切始子終亥者其形也始
[228-14a]
東終北者其聲也嗣後傳宗漸加附益而徐鉉始以孫
愐唐韻音切為定殊不知音切雖便于檢閱而字之本
乎偏旁有形無聲者不復可知之矣書曰予欲觀古人
之象有味哉斯言乎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也此同
文集之所由作也


  六書辨正


  楊用修有云六書當分六體周官之名曰象形指事㑹
意諧聲假借轉注舊矣班固則曰象形象事象意象聲
[228-14b]
假借轉注予獨舍經而有取于孟堅焉非好異也以其
因名而可以得其義也固意若謂六書四者有象故以
象名假借轉注則隱于四象之中而非别有字也大抵
六書以十為分象形居其一象事居其二象意居其三
象聲居其四假借則借此四者也轉注則注此四者也
四象以為經假借轉注以為緯四象之書有限假借轉
注無窮也周伯𤦺曰象形指事文也㑹意諧聲字也轉
注假借文字之變也夫既知轉注為文字之變是矣而
[228-15a]
云轉注者側山為&KR0671亦是象形倒之為帀亦是㑹意豈
所以解轉注哉可謂深明六書之㫖者矣


  二書形聲彚編解


  是書之初也將名之曰二書形聲㑹編二書者何伏羲
制字之初惟竒偶兩畫而已其三畫以下皆一二重卦
之文大易生生之妙也形聲者何天地之間仰觀俯察
近取逺求惟形可覩惟聲可聞于是廣為六書以肖之
其指事㑹意皆象形之所生也轉注假借皆諧聲之所
[228-15b]
生也故形立而事意自諧聲叶而注假自寓矣彚編者
何但取其體貌之相類又求其音韻之相從則檢閱者
既便仄切者易明如此而諸家可以㑹萃矣文之所由
同者其在兹乎


  音韻考略


  九經互考云古無四聲只有九韻而已漢以前未有反
切之學鄭康成亦止稱呼如某字王輔嗣注易始言音
某者二遯卦音臧否井卦音舉止之止杜預注左傳亦
[228-16a]
止二音泥音如甯殷音近烟善乎康成有云其始書之
也倉卒無字或以音類比方假借為之趣于近之而已
受之者非一邦之人其鄉同言異字同音異于兹遂生
輕重訛謬矣自元魏胡僧神珙入中國方有四聲反切
于是後魏孫叔然著爾雅音梁沈休文乃分四聲韻至
今稱詩者宗之而李巽巖作五音譜以叔重部叙為準
虞仲房又改用徐楚金韻也嗚呼文日多而紊聲日雜
而淆孰能反其初以復彬彬之盛乎


[228-16b]
  徐蕆云音韻之至本諸字之諧聲有不可易者如霾以
貍得聲浼以免得聲賄痏洧鮪皆以有得聲波坡頗跛
皆以皮得聲又如服之為房六切其見於詩者凡十有
六皆當為蒲北切而無與房六叶者友之為云九切見
於詩者十有一皆當作羽軌切無與云九叶者以是類
推之雖母以他書為證可也


  古詩多出于列國閭閻婦人女子之所風頌其所傳者
文字而已其聲音固不可得而盡傳也陸徳明以為古
[228-17a]
人韻緩不煩改字真名言哉今之讀古書古韻者但當
隨其聲之叶而讀之不必盡改其字也


  周禮注云一字數義展轉注釋而後可通後人不得其
說遂以反此作彼為轉注許慎曰考老是也趙古則曰
轉注者展轉其聲而注釋為他字之用者也自慎以來
同意相受考老為轉注鄭𤣥以之而解經夾漈以之而
成略遂失其本㫖又若耆耇&KR3648&KR2766孝耊六字皆從老省
為義以㫖句勿占子至為聲今夾漈以之入轉注之篇
[228-17b]
可乎哉又若以日月成易而轉為明以目少作眇而轉
為省此又不達其㫖之尤者也至于毛晃云老字下從
匕音化考字下從丂音巧各自成文非反考為老也王
柏正始之音亦以考老之訓為非蕭楚謂一字轉其聲
而讀是為轉注程端禮謂假借借聲轉注轉聲皆合周
禮注展轉注釋之說足可以正考老之謬也


  司馬君實切韻指掌圖以三十六字母三百八十四聲
别為二十圖極五音六律之變分四聲八轉之異逓周
[228-18a]
則名音和旁求則名類隔同歸一母則為雙聲同出一
聲則為疊韻同韻而分兩切者謂之馮切同音而分兩
韻者謂之馮韻韻無字則㸃窠以足之謂之寄聲韻闕
則引鄰以寓之謂之寄韻人皆以為詳且備矣而呉幼
清則曰三十六字母俗本傳訛而莫或正之也羣當易
以芹非當易以威知徹牀娘四字宜廢圭缺羣危四字
宜増至于樂安陳晉翁又有指掌圖為之節要卷首有
切韻須知於照穿牀娘下注曰已見某字母下于經堅
[228-18b]
輕牽擎虔外出扄涓傾圜瓊拳則宜廢宜増者益可見


  楷書所起


  昔人有言字如牛毛不識一腿又曰所不識者惟八駿
圖中數字而已皆為古文說也即石經楚詞史漢所載
尚間存之楷書雖始于漢而實猶有古意顔之推曰世
之學者讀五經是徐邈而非許慎賦頌信禇詮而忽吕
忱史記專皮鄒而廢篆籀漢書悅應蘇而略蒼雅不知
[228-19a]
書音其支葉小學其宗系也自唐天寶三年詔集賢學
士衛包改六經古文更作楷書以便習讀而俗體始雜
之安知其無錯簡遺字也禍留萬世𤣥宗之罪可勝數
乎其亂倫喪國宜矣


  形聲辨異


  說者曰字皆左形而右聲或曰右形而左聲要皆不可
以執一論也左形右聲若驊騮騄駬之類也右形左聲
若鶺鴒鸂鶒之類也下形而上聲者膏肓聾瞽是也上
[228-19b]
形而下聲者蘼蕪篠簜是也亦有左右皆聲者若必之
八弋&KR0008之日乙&KR0008之委嵬躅之足蜀之類是也古之人
象意制文曷嘗有定形哉


  形聲始終解


  宇宙間有理而後有數一竒數也萬盈數也始于一而
終于萬所以紀二气之運而貫天下之事者也有形而
後有聲一為平聲而萬為入聲始于東而終于北所以
備四方之音也一為入聲而萬為去聲則始于北而終
[228-20a]
于西所以合五行之用也與許氏大同而小異焉要不
悖于先天兩畫之㫖而已豈用修所謂好異者哉


  字學之原


  古者變結繩而書契所謂龍書穗書鸞書科斗龜螺鐘
鼎薤葉等書皆絶無聞惟軒轅之史倉頡周宣之太史
籀二篆而已倉之鳥篆羲農龍穗之變也籀之大篆顓
頊科斗之變也至秦李斯始變頡籀二篆省文而為玉
筯亦曰小篆他如署書藁書楷書蓬書及懸針垂露飛
[228-20b]
白偃波等數十種皆出于六文八體因事而生變者也
漢許慎以賈逵之學集古籀斯雄之跡為說文解字十
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一
十三學者始見全書或謂即漢史所云倉頡篇也唐李
陽冰附新義以廣其㫖徐鉉増翻切以明其意弟鍇撰
通釋以衍其義雖或辯其舛戾而猶淆以俗體陽冰自
謂斯翁之後直至小生徐鉉以其言為不誣盖籀者頡
之變斯者籀之變而冰又斯之變也舒元輿亦謂斯去
[228-21a]
千年冰生唐時冰後無人篆止于斯繼是作者張有次
復古編鄭樵作六書略戴侗述六書故莫不原于許氏
然張失之拘鄭過于竒戴病于襍鄭樵言叔重之書詳
於象形諧聲而昧于㑹意假借此正樵之不知許氏之
妙者也此余形聲二編之所由作也


  玉篇字原之異


  文字之初本甚簡易只此五百四十字已不勝其重複
矣至梁大同九年呉顧野王撰為玉篇唐上元元年富
[228-21b]
春孫彊増加字三十卷凡五百四十二部新舊總二十
萬九千七百七十言大元至正十一年鄱陽周伯𤦺以
許氏五百四十字定其次叙複者刪之缺者補之㸃畫
音訓之譌者正之字系于文猶子之隨母分為十二章
以應十二月之象䟽六書于下名之曰字原然亦互有
得失也


  諸家子母考


  說文凡五百四十部原缺者二部 爿字入片字内
[228-22a]
母字入女字内


  玉篇較說文多者二部 云字 處字 又多者八部
父說文在又字内 喿說文在品字内 兆說文


  在卜字内 磬說文在石字内 索說文在木字内
弋說文在丿字内 單說文在吅字内 文說文


  在十字内 又不同者三部 書說文作畫字 酉
說文作酒字與丣各自一部 牀說文無見木字内


  字原較說文多者一十七部 廿說文十字内玉篇同
[228-22b]
丣說文酉字内 㠯說文已字内 亍說文彳字内
玉篇同 㐄說文久字内 卉說文艸字内玉篇同 □
說文卩字内 □說文□字内 &KR0034說文木字内
□說文&KR1834字内 也說文乙字内 羍說文芈字内
□說文丿字内玉篇同 乂說文丿字内 母說文


  女字内 尤說文乙字内 爿說文牀字内 又不
同者四部 百說文作皕玉篇同 其說文作箕 厃
說文作危 云說文作雲


[228-23a]
  字原較玉篇多者一十三部 眉玉篇目字内 廿玉
篇十字内說文同 后玉篇口字内 哭玉篇吅字内
㱃玉篇欠字内 教玉篇攴字内 延玉篇反字


  内 亍玉篇彳字内說文同 卉玉篇艸字内 &KR2257
篇行字内 弦玉篇弓字内 □玉篇丿字内 毌
玉篇作冠在冂字内


  字原較說文玉篇無者一十七部 飛字 儿字 &KR0990
字 凶字 &KR1234字 矛字 䇂字 壴字 鼓字
[228-23b]
臼字 有字 弓字 蓐字 㓞字 酋字 □字
亣字


  字學舉要


  古字甚少可以通用如曰某與某通曰某與某同者是
也史興文勝孳乳日多玉篇廣韻而下莫可紀極矣加
之中州篇海諸書雜以外典竒文原委混淆益不可溯
今但収其經見而恒習者于其怪異者則闕之篆先乎
許隸昉乎漢草法乎晉各詳其母而于其子則略之葢
[228-24a]
舉一隅則三隅自可反也神而悟之存乎其人焉从古
從字每字母下曰从某从某者此也


  朱光家字學指南序


  竊謂書之流而為楷猶詩之流而為律與夫詩盛於律
亦亡於律書便於楷亦失於楷何者流麗直致不如詰
曲弇鬱之中五音也圓匀遒媚不如篆籀科斗之合六
書也雖然自倉頡以降體凡五變業已寖失古意乃欲
以鐡畫銀鉤還之蟲書鳥跡是蘇子所謂食之以太牢
[228-24b]
而使之復茹其菽也得乎嗟嗟晩世學士總角就傅尋
行數墨人人能矣顧其㸃畫音聲迄皓首而不盡通者
比比也余友海上槐里朱先生少負材諝弗究於用晩
歳掩關謝事獨留心書法彚成一編名曰字學指南不
佞得而卒業焉凡蒼雅林統之緒鐘鼎鼓碣之遺聲韻
注叶之秘梵書仙笈之竒博採精硏可謂良工苦心此
集一出將使考古者免魯魚亥豕之疑掞藻者按疾徐
清濁之節無論嘉惠後學而於國家同文之治不亦有
[228-25a]
禆乎哉間乞不佞序言夫世有子雲迺稱識字士匪侯
葩安許問竒自揣何人敢贊一辭聞之弇州山人曰余
腕中有鬼故不任書目中有珠故不敢不任識書不佞
兩愧之聊論先生著述之意令習書者從此發軔云賜
進士嘉議大夫山東按察司按察使前云云通家眷弟
張仲謙撰


  古聖王以六藝教萬民而書居其一自經生學士以及
胥史道梵靡弗遵而用之惟施用漸廣注釋浩繁㸃畫
[228-25b]
偏旁聲韻之舛錯何所不有遂令村師俗究轉相沿襲
踵陋仍訛漸失先賢制字之初意則何說也總之六書
之㫖廢缺弗講而人情簡便之趨耳夫自龍鸞鳥薤之
書變而篆隸興焉簡矣篆隸變而八分八分簡之簡者
也八分又變而為楷為行為草各樹一家古道之存能
與有幾惜哉方今朝著野外一切崇尚楷正而文人騷
客間用古文判案移牒多用今文若闤闠券契又誤用
俗文要皆厭繁複而樂簡便故浸滛至此極也余友槐
[228-26a]
里朱先生少間博士業與余坎壈詞塲者二十餘年余
倖博一第而先生竟以儒官屏迹私門窮研典籍一意
著述尤究心于六書之學凡埤倉廣雅古今字詁字統
字林韻海韻集韻略及西僧反切諸書靡不㝠搜廣引
據古證今刋訛削謬類成一家言名曰字學指南珍藏
室笥余明農暇日購而讀之則首之以審音辨體次之
以正誤釋艱而復分系之二十二韻以便檢閱大都體
裁以說文為正而反切以梵學為宗數百年傅㑹損益
[228-26b]
與喉吻轉換之失悉舉而是正之真千古快事也設有
探竒好古之士取而付之梓氏行之當世豈惟海内羣
蒙藉以開關啟鑰即倉沮史李諸君子亦賴先生為忠
臣矣昔之評書者有言華人從見入故長於字而韻則
疎梵人從聞入故精於韻而字則略若先生者見聞並
進字韻兩絶詎不稱華梵一大傑哉萬厯辛丑冬十月
朔賜進士朝列大夫陜西布政司右叅議云云邑人王
圻撰


[228-27a]
  朱光家字學指南例論


  字之用有三形體可象謂之文文則豪釐必辨也啟口
有聲有字謂之音音則稱呼必欲正也文所該括
一字一理謂之義則㫖歸必欲明也不得于文即不得
于音不得于音即不得于義而發言下筆皆罔矣故是
編先于辨體正音


  古人謂讀書必先識字第揭書考索往往繙閱反覆而
得一字旋已就眩矣故是編先將易曉之字標出為綱
[228-27b]
即列同聲之字為目而分註其義于下依此讀之自可
了然


  字有文異而義同義同而體變者有一字而借用形同
而義别者既參錯難辨亦混目易忘是編俱彚集于首
分解其義庶易于别識而尤便于查考也


  反切音韻展轉相恊謂之反音翻兩字相摩截成音聲謂
之切昔胡僧了義製三十六字母先儒謂洩造化之巧
至以聖稱之誠字學入門之鈐鍵不可不知而知切之
[228-28a]
難難于用母是編首標之字本直音易曉亦注翻切即
填應用字母于旁覽者依仿黙切久而熟便則天機自
通無不曲暢矣


  六書之法始于象形以代結繩形不足斯指事斯㑹意
斯諧聲又不足斯假借斯轉注雖蟲篆變體古今異文
離此六者則為怪誕故是編于杜撰不經之字悉芟落
不載


  李當泰字學訂譌序


[228-28b]
  我國家同文之化逺矣即荒隅奥渫疇不禀正韻一書
也顧淺夫承學率因仍譌謬雖未必魯魚亥豕大乖書
體而周禮六書寖或靡敝識者憾焉于是有張少師之
問竒焦太史之字學亦無不推廣髙皇誕敷之㫖一祛
積陋而印證之心良苦已猶或有此存而彼缺甲注而
乙虚離之則獨傳兼之則兩見者余每欲合併二書芟
其複擷其真取衷正韻彚為一書以布都人庶于書法
大有禆益適予承乏江北校大比士士為文多不戾乎
[228-29a]
軌乃其字有不盡游乎軌者也余不能一一户說也事
竣居泗上謀之元祉李君李君深以為然日取二書參
互考訂㸃為讐畫為校疑則旁取羣書相質其間微文
奥義正音旁訓無不搜其精而窮其底裏凡四閱月書
成眎余余得詳攬焉簡而盡覈而有條亶哉無餘憾乎
因署曰字學訂譌以壽諸梓而公諸宇内余因元本論
之文字匪尠小技也觀乎天文則奎之象觀人文則夬
之義也古者男子生六歳而教數與方名十歳入小學
[228-29b]
學六甲書計事則文字之謂也自黄帝迄三代其文不
改秦廢古文更八體漢以來因之其治遂以不逮我髙
皇銳意古初更定文字俾抱槧持鉛者曉然如睹日星
而不敢肆其誖戾以干反古之辟至於今猶復有日用
而不知者則訂譌一書詎可少哉用之身心即無偏無
陂之教用之國家天下即不異政不殊俗之理也于以
對揚皇庥意至深長已書約二卷字凡三千二百有竒
㑹殺青竟而余以漕命戒行率書數言以志歳月萬厯
[228-30a]
丁未三月既望巡按直𨽻監察御史殷城黄吉士叔相
父題


  書者六藝之一小學之所有事也乃議禮考文獨屬之
王者自天子而下若不得而與焉又何嚴也吾且以禮
論之夫禮不離民用之常而當錯綜糾紛之際一失其
宜即非所以一道徳而同風俗自夫王者不作宣尼在
下議禮為多載在禮記者可考也夫亦以匡翊經制非
取古禮而更定之竟自名曰述而不作夫書亦若此矣
[228-30b]
想王者值興起之㑹當雲龍風虎之期集天下之賢能
而臨之以亶聰明之元后諸凡文字亦既考定之與天
下共守使天下童而習之白首而不敢易小學之教無
非推明其義俾心知之而不至譌且謬猶歳遣大行人
以叶之良以㸃畫微芒最易遷襲聲音習俗隨地而移
故重為之防焉耳自王者跡熄有年延及秦焚書變為
隸存古無幾迨於漢世庶稱王者而未有考文之主若
印章本以取信天下而増減轉折或至一方而互異他
[228-31a]
尚何言於斯之時有好古君子如賈逵氏許慎氏者出
而考求六書著明音義雖未能盡括而無遺吾猶幸有
二氏者續古書之命脈以待後人葢無非匡翊古書使
人心知而不墮於譌謬是後字學代有其人歴年滋多
其書充棟可謂明且備矣而又苦繁雜非閭巷所可周
知況夫小學之教不𨽻于縣官大行之職不設于令甲
而天子之位䍐遇考文之主洪惟本朝洪武正韻一書
為千古字學之一快第簡袠重大不能使家藏而户習
[228-31b]
之抑縣官令甲之所不及無論窮鄉下邑羣黎百姓即
皇皇京邑經生髦士亦或承譌襲故莫為是正曽古昔
童孺之所不逮好古君子于其間嘗目駭而心惻之矣
何圖直指黄公加意于斯又值厹猶李公研精此學往
朽夫栖息長于竊著正字千文而李公是之嘗為重刋
布諸遐邇然為千文者僅令童子誦習守其㸃畫而已
至於辨别聲音推明文義均所未及茍欲傳逺又慮繁
多兹公承直指之意特著訂譌一書儉于二冊羅諸家
[228-32a]
之厓略而不失之疎擷百氏之精義而不傷於煩中間
如創變如鄉音如王應電轉注之說皆書家之所宜聞
而罕聞者而悉載不遺可謂簡而文博而約夫固可家
藏而人習之於以匡翊正韻以禆一代同文之化寧非
朽夫之所快覩也歟哉書成徵序耄荒非所辭也二公
匪今之人並古之君子就是書明其一節諸所未及當
别有傳者萬厯丁未𬎼賔吉月舊知河南新野縣事上
元朽夫李登頓首書


[228-32b]
  迴瀾字義總略序二首


  葢倉頡始為文尚矣今博士家手一編而習之則孰不
曰六書六書云呉生曰能者師其意顓蒙者溺其識不
務考其象形深維其義而猥云道古此與耳食何異則
未有如顧君之精於書者字義一書變窮於毫端而辨
悉於微眇令保章氏授簡而談未以易也葢其用意斯
亦勤矣以此羽翼六經夫不亦異論標幟非好學深思
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為論次令問竒者
[228-33a]
折衷焉而君故博極羣書淵停滙瀚所著有歴朝捷録
史學論草古雋考略諸書為詞林鑒賞則既有能言之
故弗具論東冶呉宗熹識


  顧君迴瀾博雅貫百家尤&KR0570於字學自為諸生時環而
問竒者無虚日君不任牙頰乃以間訂譌辨疑總諸家
大成而欿然有掛一漏萬之虞若曰此其大略云爾昔
人謂作文詞宜略識字而讀書難字過多古人病之兹
刻傳君之庭將無煩車馬逐逐乎雖然字心畫也結繩
[228-33b]
以前何字可學字學興而古人之心亡矧今雜流衆技
炫巧競新即聲音㸃畫大非倉頡氏故吾則人心可知
也君博極羣書要之不詭于正韻今天下書同文舍正
韻何適焉由心之畫求心之正人各正其心而天下平
斯君所為刻而傳之意與如云訂譌辨疑已矣彼栁許
孔張之徒豈真讀書不識字也者廬陵王命爵元徳父


  字義總略原序


[228-34a]
  余初成歴朝捷録手書付刻及考字義則隨族傳譌不
合式者幾半也愧加訂正采輯日曾及有通惠河道之
役門人陳其功為我鏤字義板後奉差南還僚友不欲
余擕板以歸乃留都水掛冠村居無所事事又不忍自
棄前功略加考索親録付梓時年已七十餘老眊不便
筆硯不堪入大方眼而時俗差譌之弊改正者多聊為
童蒙一助云逥瀾顧充識


  姚文燮通雅序


[228-34b]
  詩有四始雅居其二周公詁詩爰作爾雅太史公考黄
帝以來之書擇其言尤雅馴者著為史記雅之於文尚
已傳記宣聖雅言註穪恒言然則言非聖人所恒言即
謂之不經謂之俚語語之近于俚者聖人絶口不道可知
也吾嘗疑上古無俚語上古之俚語皆雅言也有如殷
之盤庚諸誥諄諄訓民遷都此即今之曉諭耳其文詰
曲聱牙後世博士家窮年呫嗶尚未盡通其義當時閭
巷編氓何以一見而即曉然於上指也則盤庚之文句
[228-35a]
後世以為艱奥必當時所為淺近通俗者矣司馬長卿
作賦竒麗沈博讀者倉卒不知其意思所在吾不知武
帝誦之何以飄飄有凌雲意也大抵漢去古未逺其發
言藴藉之深字句之奥風尚以然上至人主下逮細民
皆習之以為邇談是故一聞即悟所謂古人之俗語即
雅言是也後世風氣淺薄文字隨之方言里諺漸染既
久習而便之而於典謨載籍之文少所見多所怪反視
為古文竒字非訓詁不通俗學日深雅道日蕪可勝歎
[228-35b]
哉吾鄉方密之先生天資絶世讀書十行俱下又好學
覃思自童迄白首手不釋卷每有所得輒登諸油素聞
之西頑道人曰自先生未通籍即有通雅一書書成三
十餘年矣凡天人經制之學無所不該其大指尤在乎
辨㸃畫審音義因而考方域之異同訂古今之疑譌有
畫具而音訛有音存而字謬有一字而各音不等有一
音而數義以分引據古文旁稽謠俗博而通之不離乎
雅者近是先生生平著作等身今一旦盡棄之而講出
[228-36a]
世之學豈欲復以故紙問世乎然此三十年之心力所
以嘉惠後學無窮雖先生之土苴實後學之津梁也爰
蠲資付梓用公海内讀是書者儻能探賾以觀其通矯
俗以歸諸雅即文章風氣古道復興則先生之功當不
在禹下矣時康熈丙午夏日龍眠姚文爕題於芝山之
春草堂


  方以智通雅自序二首


  函雅故通古今此鼔篋之必有事也不安其藝不能樂
[228-36b]
業不通古今何以恊藝相傳詎曰訓詁小學可弁髦乎
理其理事其事時其時開而辯名當物未有離乎聲音
文字而可舉以正告者也爾雅之始於釋詁而統當名
物也十三經從之博而約哉自篆而楷也聲而韻也義
而釋也三蒼五雅註疏字說金石古文日以犁然匿庸
嗜竒一襲一臆兩皆不免沿加辯駁愈成紕繆學者紛
挐何所適從今以經史為概遍覽所及輒為要刪古今
聚訟為徴考而決之期於通逹免狥拘鄙之誤又免為
[228-37a]
竒僻所惑不揣愚瑣名曰通雅雖挂一漏萬然從今以
往各出所核歳月甚長備物致用採獲省力諒亦汲古
者所樂遊之苑囿也辛巳夏日皖桐方以智密之題於
上江小館


  學惟古訓博乃能約當其博即有約者通之博學不能
觀古今之通又不能疑焉貴書簏乎古有博於文畫者
博於象數者典制者箋註者詞章者名物者隱怪者經
史既别各有專家小學原流忽為細故上下古今數千
[228-37b]
年文字屢變音亦屢變學者相沿不考所稱音義傳訛
而已上古眇矣漢承秦焚儒以臆決至鄭許輩起似為
犂然後世因以為典故聞道者自立門庭糟魄文字不
復及此其能曼詞者又以其一得管見洸洋自恣逃之
虚空何便於此考究根極之士乃錯錯然元本不已苦
乎摭寔之病固自不一屬書贍給但取漁獵訓故專已
多半傅㑹其以博自詡者造異志怪學子横子年且不
逮豈許差肩曼倩茂先間乎反不若君道至能草木狀
[228-38a]
虞衡志為足佐景純元恪有禆多識矣宋之編考夾漈
頗有所見馬章次之伯厚次之金石則比輯於歐趙吕
王而原父子固彦逺長睿辯考為力朱子每慕六一而
於存中泰之雜說亦無不留心也洪武初劉宋之根極
瓊山荆川之編彚潜谷本清之圖纂皆冐大略少有是
正子元仁寶瑣瑣記之陸文裕於文定時有一端京山
若有所窺矣支與流裔未委悉也李大泌阮霧靈可謂
强記李屬方子謙補韻㑹其疏略猶之直翁無大發明
[228-38b]
也新都最博而茍取僻異實未㑹通張東莞學新都竊
取尤多嶺南之九成子行也澹園有功於新都而晦伯
元美元瑞駁之不遺餘力以今論之當駁者多不能駁
駁又不盡當然因前人備列以貽後人因以起疑因以
旁徴其功豈可没哉今日之合而辯正固諸公之所望
也壬午夏以智又記


  顧藹吉隸辨自序


  隸辨之作竊為解經作也字不辨則經不解古文邈矣
[228-39a]
漢人傳經多用隸寫變隸為楷益失本真及唐開元易
以俗字名儒病其蕪累余因収集漢碑間得刋正經文
虞書大鹿舊本無林泰卦包巟後人加草鄭風摻執即
為操執榖梁壬臣當作王臣若斯之類取益頗多後於
北海孫氏見中郎石經殘碑經典釋文所云本又作者
皆碑中字也退古崇時相仍已久學者在今日得復鴻
都之舊亦難矣矧躐而上之哉於是銳志精思采摭漢
碑所有字以為解經之助有不備者求之漢隸字原準
[228-39b]
以說文辨其正變或省或加靡不兼載譌者非之疑者
闕之從古文竒字及假借通用者隨字附之下注碑名
並録碑語羣書有證則引為據恐生眩惑不憚辭繁類
以四聲便於討閱碑字出自手摹諦審無差字原乃多
錯謬䚗船爯再體或不分血皿朋多形常莫别悉從隸
釋隸續詳碑定字指摘無餘别有漢隸分韻字旣乖離
迹更醜惡所弗取也復依說文次第纂偏傍五百四十
字括其樞要又列叙諸碑之目折中分隸之說各為之
[228-40a]
考以彰信析疑筆法傳授雖云茫昧而規矩可師亦綴
篇末竭其愚才積三十年之久然後成書統為八卷所
撰經疑於兹搜覽藏諸家塾貽我後人世有同志亦無
隱焉長洲顧藹吉序


  項絪隸辨序


  篆變而隸隸變而真真去篆已逺而隸在其間挽而上
可以識篆所由來引而下可以見真所從出古隸書見
於世者賴有漢碑然多増減移易替代之字乍睹之眩
[228-40b]
莫能通也顧南原氏究心隸學徧見古碑備稽往籍作
隸辨八卷以印其是而砭其非昔之滯目礙膺者今皆
可以屬讀無復苦其牴牾矣前人亦嘗用意於此而無
其通貫明確隸釋諸家咸所不及也然豈僅為書體而
作哉經典之文亂於字迹者不少得考古者一二是正
幸莫大焉往往獲殘碑㫁碣而喜等之球璧者以其有
資於聖籍也夫欲讀書必先識字欲識字必先察形古
日以廢今日益譌古之小學今乃為絶學就其近者導
[228-41a]
之使知辨隸而篆亦在所舉矣斯南原之志也將為功
於羣經而豈矜能於藝學哉是書之精博焉可不鋟本
而急傳也康熈戊戌秋九月項絪識


  田汝耔漢隸分韻序


  隸書其來尚矣傳者有述焉吾無言也是書葢昔人取
兩漢碑文隸字分韻彚集乃即韻以便考文非為韻也
福州舊有刻本中更年所刻没而書弗傳吾在京師得
是書上帙臨本缺其下自至江右旁求故家士夫始獲
[228-41b]
下帙僣命學生臨補足成全書懼知之弗廣也稍取白
鹿洞榖募工刻焉夫六藝之中其五曰書書有篆有隸
有行有草行草姑置至篆隸楷書其法追上古篆有南
都監刻本六書統并書學正韻楷有北都隆福寺刻五
音篇海集韻若蘓州嘉定本韻學集成并此刻隸書三
體備矣或曰篆楷二刻中文字昉古下及近代若是隸
起漢漢止後世無編焉於乎水有源木有本字有因得
其本源可以尋夫枝流也已正徳丙子田汝耔序
[228-42a]









[228-42b]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