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121-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二十二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九十八


  求古録


  吳越武肅王墻隍廟記


  重修墻隍神廟兼奏進封崇福侯記


  若夫㝠陽共理之規人神相賛之道傳於史冊今昔同
符切以浙東地號奥區古之越國當舟車輻凑之會是
[121-1b]
江潮衝要之津自隋末移築子墻因遷公署據卧龍之
髙阜雉堞穹崇對鏡水之清波風煙爽朗緬惟深固宜
叶㝠扶故唐右衛將軍揔管龎公諱玉頃握圭符首臨
戎政披榛建府吐哺綏民仁施則冬日均和威肅則秋
霜布令屬墻愛戴黔庻謌謡尋而罷市興嗟餘芳不冺
衆情追仰共立嚴祠鎮百雉之岡巒宰軍民之禍福殿
堂隆邃儀衛精嚴式修如在之儀仰託儲靈之應徃載
釁生劉氏妖起羅平予躬禀睿謀恭行天討數年擐甲
[121-2a]
兩復越墻皆資肸蠁之功以就勘平之業特為重増儀
像嚴潔牲牢邇來四野無塵重門罷柝丁卯嵗揚旌東
渡巡撫軍民躬奠椒漿目瞻靈像每暢吳風越俗共歌
道泰人安昔為兩鎮之疆今作一家之慶遂馳牋表請
降封崇所冀朝恩與西使牧齊標疑有誤羙稱共秦巒對
聳尋蒙天澤果賜允俞頒崇福之嘉名昇五等之尊爵
其所奉勅命具列如左右小字


  勅鎮東軍墻隍神龎玉前朝名將劇郡良材頃因剖竹
[121-2b]
之辰實有披榛之績剏修府署綏緝吏民豈獨遺愛在
人抑亦垂名終古况錢鏐任隆三鎮功顯十臣能求福
而不囬致效靈而必應願加懿號以表冥符宜臻岌嶪
之功用顯優隆之澤宜賜號崇福侯仍付所司牒至准
勅者右大字


  噫乎人惟神佑神實人依爰自始建金湯肅陳祠宇奠
兹中壘三百年來雖享馨未登列爵今則值予佐國
連統藩維啓吳越之雙封為東南之盟主况遇金行
[121-3a]
籙梁德克昌道既泰於君臣澤遂加於幽顯獲申奏薦
遽降徽章今則象軸煥新龍綸逺至表勲名於萬代昭
靈感於千秋固當永荷王私長垂幽賛保我藩宣之地
遐清災沴之源共泰斯民永安吾土烜矣赫矣永作煇
華今當吳越雙封一王理事亦仗土地隂隲㝠力䕶持
神既助今日之光榮予亦報幽靈之煥燿但慮炎凉改
易星嵗徂遷不記修崇莫源事始聊刋貞石以示後來
時大梁開平二年嵗在武辰 月  啓聖匡運
[121-3b]
同徳功臣淮南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守侍
中兼中書令吳越王錢鏐記


  右碑在紹興府卧龍山西岡上城隍廟中此碑以城
為墻以戊為武問之越人皆茫然莫對錢塘吳任臣
博物君子也一日予舉此碑詰之答曰五代史梁本
紀註曰梁嘗更戊曰武朱温父名成戊字類成故改
之城之改墻亦此故也然本紀言温父名誠非成亦
豈歐陽公誤耶 予按舊唐書哀帝紀天祐二年七
[121-4a]
月全忠請鑄河中晉絳諸縣印縣名内有城字並
落下如密鄭絳蒲例單名為文九月勅武成王廟宜
改為武明王十月勅改成徳軍曰武順十月勅管内
豪城曰槀平信都曰堯都欒城曰欒氏阜城曰漢阜
臨城曰房子避全忠祖父名也十一月勅改路州路
城縣曰潞子黎城縣曰黎亭又勅改河南告城縣曰
陽邑蔡州㐮城縣曰苞孚同州韓城縣曰緯元絳州
翼城縣曰澮川鄆州郢城縣曰萬安慈州文城曰屈
[121-4b]
邑澤州晉城縣曰髙都陽城縣曰濩澤安州應城縣
曰應陽洪州豊城曰吳髙又按五代史成徳軍梁祖
以成音犯廟諱改曰武順其曰音則以二字同音而
避之禮所謂嫌名者非誤也又曽子固因䟦韓公井
記云城改為墻者梁太祖父烈祖名誠當時避之此
更可據然因成而改戊甚為迂曲周公謹齊東野語
云此全無義理又戊本音茂不知何以有武音而鄭
樵謂十辰十二日皆為假借甲本戈甲乙本魚腸丙
[121-5a]
本魚尾丁本蠆尾戊本武已本凡又不知其説何所
本也


  又按城隍二字始見於易爻城復於隍之文說文隍
城地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而非以為神也禮諸侯
祭五祀而國門居其一鄭氏以國門為城門則始有
祭城之説而非以為一國之主也洪武二年禮官奏
城隍之祀莫詳其始唐李陽氷縉雲城隍記謂祀典
無之惟吳越有之然成都城隍祠太和中李徳裕所
[121-5b]
建而張説有祭城隍文韓愈有祭潮州袁州城隍文
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則不獨吳越也蕪湖城隍建
於吳赤烏二年北齊慕容儼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
書於史則又不始於唐也予考其云赤烏年者固不
足憑而大約起於南北朝之世至唐末而無地不祠
無州不祭又必指一人以當之如吳之春申君永嘉
之周苛南昌之灌嬰潤州之紀信而此郡則以為前
總管之龎玉地祗人鬼合為一身祀典之不經至斯
[121-6a]
而極已或曰如子之言則令甲所封為神者非與非
人鬼也而可以察人間之善惡與曰奚不可哉在古
有之國社里社庻人所得而祭也啓之戰甘曰不用
命戮於社而王莽之誓其下曰有不為新室者社鬼
記之是故以土神而司生殺之柄者也今之城隍古
之社也名異而實同國家之所奉神則馮焉不必其
托於人鬼而後能靈爽也予既録此碑封號而慮為
後人之諂鬼者助之左證也故并論之


[121-6b]
  宋勑牒碑


  勅賜昭祐公碑碑額篆文


  尚書省牒 越州顯寜廟昭祐公大字


  太常寺狀准尚書省劄子三省同奉聖㫖駐蹕會稽今
已逾嵗妖祲不作行殿載寜越州城隍廟崇福侯可特
賜額封公竝令太常寺擬定申尚書省依准今降聖㫖
指揮欲擬昭祐公伏乞朝廷詳酌指揮施行申聞事
城隍廟崇福侯右小字


[121-7a]
  牒奉勅朕展義東南駐蹕都會宫室城郭之必葺殆嵗
之周氛祲妖孽之弗興繄神之祐是用錫上公之尊爵
加二字之榮名不顯其光庸示無窮之報自今以始常
儲有羡之祥宜特封昭祐公牒至准勑故牒右大字


  紹興元年五月    牒牒上有尚書省印


  参知政事張 沽官衘俱在中半截冩起


  尚書右僕射兼知門下省事


  少傅鎮潼軍節度使判紹興軍府事兼提舉學事兼管
[121-7b]
内勸農使充兩浙東路安撫使馬歩軍都總管信安郡
王食邑㭍千貳百户食實封叁千肆百户孟忠厚 立石
右碑在城隍廟中其隂大書曰賜顯寜廟額勅按宋
史建炎四年四月帝駐蹕越州五月癸丑以張守参
知政事與碑合


  式古堂書畵彚考


  米南宫書宗室崇公孝恭墓誌銘


  宋宗室持節隨州諸軍事隨州刺史充隨州管内觀察
[121-8a]
使上柱國天水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實封一
千四百户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崇國公再贈司空諡
孝恭墓誌銘


  翰林學士朝奉大夫知制誥兼侍講實録脩撰雲騎
尉賜紫金魚袋臣鄭居中撰


  承議郎權知淮揚軍管句學事兼管内勸農事飛騎
尉賜緋魚袋借紫臣米芾書并題葢


  公諱世恬字静之太祖皇帝之元孫曽祖燕懿王徳昭
[121-8b]
祖彰化軍節度使舒國公惟忠父宣州觀察使宣城侯
從謹嫡母髙平郡夫人薛氏庻母永嘉郡太君李氏公
以慶歴三年六月生七年賜名授太子右内率府副率
皇祐二年明堂恩改右監門率府率稍遷右千牛衛將
軍英祖神考哲廟嗣登天極累遷右金吾衛大將軍康
州防禦使又改遷貴州防禦使上踐阼遷隨州管内觀
察使崇寜元年五月十一日以疾終於睦親第享年六
十詔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崇國公仍賜以黝纁贈玉
[121-9a]
又勅以一品鹵簿殯於城北佛舍遣太常博士吳矜軷
祭於國門諡孝恭繼以子令寤郊恩贈司空公恭儉孝
慈出於天資始宣城侯薨纔七嵗哀泣摧毁若成人及
長事髙平夫人昏定晨省未嘗少懈夫人尤愛之髙平
殁殯於佛寺公伯仲願廬墓以終其䘮宗正拘文不許
公乃命子姪訴於庭神宗為之歎息褒羙詔從之宗室
廬墓自公始也既冠鋭意經史研精理致日夜與伯仲
講習求古人學問手録訓釋溢於几席宫教王慥善否
[121-9b]
臧人物一見公灑然異之乃以公進士業上焉將召試
公謂所厚善曰學以為己豈忍與吾家人角一日之長
而徼倖爵禄哉終不就舉既失怙恃事兄嫂如父母宗
子間指以為法永嘉棄飬哀號擗踊水漿不入口者累
日出殯普照寺廬次纔數楹公苫塊其間足不踰閾人
以為難伯仲俱亡公長其族屬内外幾百口雍睦上下
閨閫肅然雖見孫妷必具衣冠拊循訓飭動合禮則其
有䘮葬婚姻力不給者必捐資厚遣於人了無徳色嵗
[121-10a]
時祭享列子孫拜跪庭下至有跛倚者公曽不知倦永
嘉葬卜地神岡距京城幾半驛四時薦獻必躬親之晩
嵗以疾筋力不强視世事一不留意獨嗜書史以教子
孫欲人自表見於世故所延納皆當時知名士而一門
之内舉進士者幾十人其子令晙嘗試藝中髙等問學
該博孝友純篤掌教官交薦於朝崇寜温詔且以宗子
久失教飬為念以其事付宰臣俾之講議於是宫邸大
闢黌宇倣太學三舍法教飬宗子令晙首率子姪執經
[121-10b]
就列月書季考以行藝升内舍者一嵗凡三人令戅子
泰舉進士中第子鈜赴試京東轉運司以魁薦復試南
廟擢第一聨名奏籍者一子三孫集英唱第令晙以環
衛入侍稱謝殿陛再三人頗榮之令洧自内殿承制詣
登聞乞試遂中程易文階其他試吏亦各有聞皆公教
督有素也每病少間則奉朝請無虛日雖霾風暴雨未
始或渝人為言公方病瘳未宜勤四體公曰宗子享厚
禄且無吏責茍無病辭不能勉强趨朝縱於法寛假獨
[121-11a]
不愧於心乎間命諸子取前代史抗聲誦之傾耳而聴
一字輙誤則詰證之已則戒之曰古人之言不妄可不
審諦耶凡親舊踵門雖病應接略無倦容聞賔客語及
經籍必命子孫録之至如薦紳先生嘉言竑識徃徃識
於屏幛間朝夕載閲諷誦不忘公之好賢樂善皆此類
也世或賣婚取資習久成俗公獨慎擇望族間得善士
其所奉飬甚薄至於供祭祀接賔客恤孤獨則倒廪傾
笥不吝所有惟恐不滿人意公雖嚴而恕雖寛而栗儼
[121-11b]
然莊重人自畏愛娶邢氏封太寜郡君贈和義郡太君
故太師昺之孫女也先公六年而亡男十八人長令幼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次令萃贈定州觀察使令緻贈左
屯衛大將軍令曄右内率府副率皆亡令晙右監門衛
大將軍康州刺史令寤内殿承制令俌内殿崇班令緄
令注故右侍禁先亡令戣東頭供奉官令洧宣徳郎令
□西頭供奉官令戅宣義郎簽書安國軍節度判官㕔
公事令名右侍禁令莇右班殿直女十八人供備庫副
[121-12a]
使鄭僅朝奉郎知開州軍州事郭伯山左侍禁馬能夫
東頭供奉官宋昻承務郎范良右班殿直張汝明三班
奉職馬公彦通仕郎田有成右侍禁張汝能右班殿直
閣門祇候鄭繹三班奉職焦天任皆公婿也一在室孫
男二十人子鈜宣義郎子泰將仕郎宻州司户參軍子
鑑亡子訪子巽子履竝殿直子彀子瀾子殳子笈子友
竝奉職餘未仕孫女二十二人長適東頭供奉官劉絢
次適右侍禁陳元發次三班奏職張由庚次三班奉職
[121-12b]
盛鏜次三班奉職王蘋次承務郎开公南次將仕郎張
章餘未行曽孫男三人曽孫女四人皆幼以大觀元年
三月廿九日葬於河南府永安縣銘曰赫赫崇公藝祖
之裔能嗜於學於焉飬智恭儉孝慈好賢樂施教督孫
子而業於藝比比登科以儒顯世人有一善亦足名家
公兼有之德則無瑕銘以示後實而非誇


  趙松雪書光福重建塔記


  塔者西域聖人之靈廟衆生滅罪致福之具也自阿育
[121-13a]
王建初後代震旦之來表刹興盛者莫盛於蕭梁之世
焉光福塔者實梁大同權輿唐會昌暴殄復興咸通至
趙宋宋至今朝大徳中住山磻師時畢方鳥棲其巔以
致鐡石瓦甓隳哉有不可葺者住持相師謨畫鼎創真
人周静翁仙宗而尚佛來自雙鳯作檀越主率寺鄰富
而信者㓜成徐公沙門愿而幹者成徹徳三公暨寺職
班員涓吉命匠篾棲鸞竹索以為綯材化羊杉縛以為
架徹頂至踵革古從新即舊基越舊制别絫層級至五
[121-13b]
半徐公脱屣索訶相師遷喬梵行施心願力唯静翁不
移走書來曰山中住持聞有更易倘林屋清師補處則
塔縁幸甚香火幸甚既而䟽來洞庭孤雲乃起一葦未
杭翁已羽化烏乎元度乎重來乎三歎終至至未席温
或謂塔縁幸歟不幸歟余曰佛三祗百刦修六萬行以
戒定慧力成舍利益衆生者塔之謂也由塔即廟廟即
貌貌佛聖徳令衆歸命行檀波羅而得福田今嗇一縁
將普萬化是苻佛本願益衆生歟果元度之類歟子知
[121-14a]
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歟於是越明年具梵禮迎銅像
出化東行首翁之兒婦魏氏母子承禎同調無改大父
之道樂助而之任洋沙頭大倉蘇臺蓂見四新稇載而
返尋不請之檀朱公闕工施財施藝特銀其相輪之頂
復有刺血為墨書妙經者二渡長江入長淮募逺者三
大概廿餘同袍輔勢忘倦宣勞聚諸財鳩諸工一舉而
完七級自尖以還飾蓋至四嵗暮收工明年像復出西
募春行夏歸秋作餘層列屋皆其落成輝輝乎摩尼圓
[121-14b]
明沓沓乎露盤屭贔碧瓦鱗集畫檐翬飛帀䦨楯而寳
鈴和鳴鎭山川而人天瞻仰具功德一十五種消罪業
八萬四千不夜常光免責備於香火實一不幸而衆幸
且甚也遂書其延祐改元二月十日之建始來年五月
望日之畢工系以辭曰


  阿闍世藏設利羅阿育得之出恒河八萬四千起塔婆
後世則之廣興建四方玲瓏或八面蕭梁以前世未見
我此靈廟實大同起伏二次三鳩工延祐以來又六冬
[121-15a]
清寜仙人徳相佛福縁慈縁普澤物白花巖頭橛屼屼
清也薄有銅像縁兩募一舉功其圓盡未來際民福田
常光歴刦射牛斗羗椅椅兮淑吾後哿矣富人夀長久
至治元年望月二日建 皇帝陛下千萬夀 佛慧雄
辯大師本寺住持沙門了清撰 前翰林學士承㫖榮
禄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孟頫書并篆題


  虞邵菴書儗峴臺記


  尚書司門員外郎晉國裴君治撫之二年因城東隅作
[121-15b]
臺以游而命之曰儗峴臺謂其山谿之形擬乎峴山也
數與其屬與州之寄客者游而閒獨求記於予初州之
東其城因大邱其隍因大谿其隅因客土以出谿上其
外連山髙陵野林荒虚逺近髙下壯大閎廓怪竒可喜
之觀環撫之東南者可坐而見也然而雨隳潦毁蓋藏
棄委於榛藂茀草之間未有即而愛之者也君得之而
喜増甓與土易其破闕去榛與草發其亢爽繚以横檻
覆以髙甍因而為臺以脱埃氛絶煩囂出雲氣而臨風
[121-16a]
雨然後谿之平沙漫流㣲風逺響與夫浪波洶湧破山
拔木之奔放至於髙桅勁艣沙禽水獸下上之浮沈者
皆出乎履舄之下山之蒼顔秀壁巓崖拔出挾光景而
薄星辰至於平岡長陸虎豹踞而龍虵走與夫荒蹊聚
落樹隂晻曖游人行旅隱見而㫁續者皆出乎袵席之
内若夫烟雲開斂日光出没四時朝暮雨暘明晦變化
之不同則雖覧之不厭而雖有智者亦不能窮其狀也
或飲者淋灕歌者激烈或靚觀微歩仿偟徙倚則得於
[121-16b]
耳目與得之於心者雖所寓之樂有殊而亦各適其適
也撫非通道故貴人蓄賈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
&KR0008之灾少其民樂於耕桑以自足故馬牛之牧於山谷
者不收五穀之積於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
警發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簡静故得以休
其暇日而寓其樂於此州此州之人士女樂其安且治
而又得遊觀之羙亦將同其樂也故予為之記其成之
年月日嘉祐二年之九月九日也南豊曽鞏記


[121-17a]
  君作新臺擬峴山羊公千載得追攀歌鍾殷地登臨處
花木移春指顧間城似大隄來宛宛溪如青漢落潺潺
時平不比征吳日緩帶猶宜向此閒郡人王安石為裴
使君作南豐先生以嘉祐二年九月九日作此記先生
是年登進士第而歸鄉之時也裴侯名材記不書名亦
致敬邦君之意後七十八年其從子紆守撫重刻之久
之石又亡又後二百年雍虞集書并附王文公詩一首


  南豐曽氏新建文定公祠堂記


[121-17b]
  君子之欲行其道者時王之制有所不得為則推其法
意之所得為而為之此聖賢所以無不可行之時也昔
者諸侯之國其昆弟子孫得以公族為大夫為士有田
有禄以養之國有宗廟世守其祭祀百世之子孫祭於
大宗五世之子孫祭於小宗而祖考之神靈盖有所歸
矣後世貴為公卿而無國邑惠澤無以徧及其族人於
久逺君子原本而充類䀌然傷其心焉是以有置義田
以待後人之冠昬䘮祭者矣宗廟不立祭享無所君子
[121-18a]
酌於賢賢尊尊之意而不得有所為焉於其賢者則縁
夫尸而祝之於社之義而致其敬則亦庻幾而已南豐
曽氏自魯國公有六子其顯者三人文定公子固最賢
子開之文如其兄而子宣最貴子固之學在孟氏既殁
千五百年之後求聖賢之遺言帝王之成法於六經之
中沛然而有餘淵然而莫測赫然為時儒宗其文章深
追古作而君子猶以為特公之一事云爾魯公没時公
弱冠未仕也家甚貧嫁孤妺九人必得其所奉母夫人
[121-18b]
至孝老死不衰葢其根於天性者純明得於經學者深
至所以行其道者衆人固不盡識也是以官爵不過於
郡守奉入無踰於常僚猶悉其貲力置義田於臨川郡
城之後湖與屬邑金谿之南原立為規約以惠利其族
垂三百年矣此所謂能行其法意於可為者乎不然何
其能久也今其族孫元翊以其父正子之遺命作公祠
堂於後湖之上使其族之人食焉而思其本居焉而敬
其身則公之遺意雖去之百世而烏有終窮者哉嗚呼
[121-19a]
公之至元翊八世矣於廟則已逺於社則已踈即其所
遺田而祠之使羣情之渙者尚有所萃也不亦可乎元
統癸酉祠堂成適予自京師歸臨川來求文以為記故
為書此俾附諸義田規約之後而刻諸祠下云雍虞集


  歐陽圭齋楊公墓碑銘


  元故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事西昌楊公墓碑銘


  前翰林學士承㫖榮禄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渤
[121-19b]
海歐陽𤣥譔并書


  翰林學士資善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楊宗瑞篆


  延祐二年乙卯皇元初設進士科取士左右牓通得五
十六人至正乙酉丙戌間余與掄魁濟南張公夢臣同
為三史總裁暇日館中論及同年因嘆五十六人之中
物故過半盖三十有餘矣時西昌楊公賢可方上引年
之章朝廷優異之以翰林次對致事今年余老退閒居
[121-20a]
瀏上賢可之子凖來求墓銘則斯文又弱一箇矣為之
怊悵數日乃叙而銘之公諱景行字賢可號吟忩楊氏
在諸譜中最詳西漢赤泉侯喜至東京太尉震及今千
有餘年昭若指掌葢由代有聞人紀載不失故也其族
在廬陵者自唐虞部侍郎輅始遷宋忠襄公邦乂文節
公萬里皆出此族其自廬陵遷西昌者族甚繁然以科
第入官實自公始焉曽大父克恭大父叔球考復圭隱
徳弗耀以公貴考贈承事郎龍泉縣尹公幼頴悟三嵗
[121-20b]
記誦七嵗能作詩龍泉公常令侍側對客命題應聲而
就龍泉喜曰兒能繼先業矣它未暇論也稍長不事生
産人或迂之則捧腹以示曰千斯箱在是焉能效諸君
競刀錐之末乎初從師刌聲律賦賦諸葛亮草廬語警
㧞有竒氣師異之弱冠贑大家謝氏諸嫡於父所親知
加愛敬久而庻母遇其嫡子逾於已出闔門千指共爨
今稱義門贑俗有疾事巫鬼多不謁醫公力詆其陋一
日忽首疢若有感公正色不為動夜夢神人衣冠而語
[121-21a]
曰幽明異趣何苦相誚然君地坦彛繼此逺到吾不能
有加於君耳言已揖而去公寤而汗疢遂愈賔興之初
郡侯首以公薦既登第賜同進士出身調會昌州判官
會昌介萬山間地多瘴民不知井飲飲河河水惡致疾
公教民鑿井疾良已其為士鮮知學黌舍敝陋公到割
己俸表率好義者新作校宫若干楹増學田若干頃教
飬兼備士習一新餘力繕捕盗司公廨規措有法事竣
民不知役邑嚚民號十虎大為民害公捕寘諸法赭門
[121-21b]
以識其過者八人三年民丕變為善遷永新州判官永
新徃號吉之巖邑訟牒山委公先取隣境文移罥挂郡
民者悉格不問民入詞於官擇其尤無情者痛繩之衆
知畏訟乃簡官民田租嵗久積弊税或飛匿户多詭名
公抉硩弊根釐正其籍糧以石計者八萬千有竒居
三月善頌大作以丁艱去官民弔祭者自永新逹白下
繦屬不絶服闋除江西行省照磨在宰屬中以儒獨見
敬禮改宜黄縣尹抑豪横如會昌覈租税如永新受知
[121-22a]
部使者聶公延世旁郡邑獄訟久不決者皆移委公公
聼斷明允用法不頗其所承鞫咸得其情吏或舞紊上
諮秋官卒從公議陞撫州路推官行縣按囚人稱無寃
金溪之余宜黄之陶樂安之廖臨川之許皆以譁訐持
長吏短長恣睢不法有列其罪於公公各底其罰戍卒
尤五流民羅里自戕以誣平民公直其事釋被誣者僧
雲住發故官管運使墓厚訾鬻獄知公不可移其賂於
權要禱以細故攟公公不少衂亦莫之害遷歸安縣尹
[121-22b]
年及七十告老於朝拜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事至正
七年月日以疾卒於家是年十月二十八日𦵏州之螺
湖金盤原娶嚴氏封宜人繼室髙氏皆先公卒子男五
人介逺仁凖毅克世其學逺早夭女一人適陳孫男七
人章朝順名昌文脱頴孫女七人曽孫男一人公性亷
正剛果當官臨政淑慝分明好惡端直與朋友交悃愊
誠一急於義舉如廹饑渇座主李韓公晩敚爵命泰定
初公在京師聞同年在言路者欲上章申雪之數徃見
[121-23a]
同年風切之以義同年感公言章上遂還舊授自為布
衣至擢科日入仕始終以負所學自期未嘗刓方瓦合
以適時尚亦未嘗為習俗所移縉紳間論初科南士所
至以政事稱者江淛如干夀道江西如楊賢可誠不易
得者有詩集若干卷雍虞公集為之序廬陵劉公將孫
謂其節制老成句法兼有二陳所長采置雅南集銘曰
仁廟抑吏始更用儒儒承休風所尚亷隅侃侃楊公亷
匪近名曰予立志無負聖明我去吏汚守儒故常又懲
[121-23b]
儒迂盡吏所長治績至難尤難鄉邦公治會昌能吏伏
降再調永新又邇桑梓突未及黔善頌盈耳理棼如絲
操刄必割殖善如苗㧞莠斯活宜黄善製羙錦不傷庭
無滯訟户無瘦粮紆餘不徐奮摯不亟靡威匪畏靡馴
匪徳少卿信臣其進明經康成注律以誼定刑性習相
漸有蕕有薫人盡如公足彊斯文士生有文文足名世
仕而能官官者有實惠二羙曷并公則兼有惠流無窮
文托不朽念昔同升江右五士公與求師我銘其二維
[121-24a]
公壽考實多求師奕奕年家我心貺之有湖曰螺有原
金盤德人斯藏生也桓桓宜黄之碑會昌之祠過墓者
式眎兹銘詩


  周伯温書危太樸譔倪夫人墓銘


  有元故薛君思永配倪夫人墓銘


  至正十年夏𤣥儒薛毅夫𦵏其太夫人倪氏於信之貴
溪縣同耕原其友臨川危素方在史館屬其外兄桂孟
書其世出言行欲來求銘居亡何汝頴盗起道路隔絶
[121-24b]
後一紀始克航海至京師以請於素不敢辭也按夫人
諱瑞真姓倪氏其先在南唐時有信州雄石鎮鎮遏使
官至銀青光禄大夫奉化軍開國侯父恕軒先生母薛
氏生至元二年七月八日時見北斗光燭於庭父母異
之年十九歸同里薛君昶思永其字也君之父晩有足
疾不良於行扶掖起居供饋飲食必身先之父或謂之
曰宜自讀書不煩爾也對曰奉親餘暇方是讀書之時
上有大母夫人復從容曰妾當親為治具以養曽祖姑
[121-25a]
為學不可廢也君有父䘮慟哭過哀人不忍聞愳傷大
母之心既塟則哭於他室夫人開釋之終莫能止每見
大母則歡然改容服除竟以憂遘疾卒曽祖姑方涕泣
慮無以為塟夫人乃盡出嫁時衣服簪珥以為棺槨他
日撫二子曰汝大父嘗窘於徭役亦不知遽至於貧唯
日夜望汝成人以興吾家他日得從爾父於地下足矣
哭幾至絶由是堅苦自持蠶桑紡績得繒布奉曽祖姑
餘以資教子之費子既長則又訓之曰人多言汝勤能
[121-25b]
鄉學使汝父及見之喜當何如輒鳴咽流涕曽祖姑䘮
伯祖姑議均財治具夫人請曰所積錙銖豫備之矣人
尤以為難能嵗時祭祀必躬視俎豆無違於禮至正八
年十月戊辰得疾越五日壬申没得年五十有九子男
二毅夫其長也次餘祥先卒孫男一人薛氏之先亦仕
南唐為司徒乃徙貴溪之漸歩里五傳至宋朝奉郎尚
書駕部員外郎上䕶軍昌弼又六傳至修職郎金溪縣
丞玠君其曽孫也兩家俱著族云銘曰女婦之德由教
[121-26a]
而明維薛與倪世有簪纓婉婉令容訓戒是承爾行之
孝爾節之貞鬱鬱松栢原曰同耕為善之徴被厥雲仍
通奉大夫参知政事同知經筵事提調四方獻言詳定
使司事臨川危素譔中奉大夫同知太常禮儀院事鄱
陽周伯琦書


  董思白書大中丞少司馬曹公生祠碑


  皇上厲精圖治修祖宗平臺召對故事史不絶書朝無
虚月而撫臣特召今有江南開府中州曹公於是公嚴
[121-26b]
程行矣鎮臣趙將軍世臣尚將軍廷棟等感知懐徳畫
像作祠以金石之事請於舊史固辭不獲予聞之軍志
曰威克厥愛允濟乃兹讀公撫吳疏草與檄草而知公
惠愛之深也葢以嚴得之云公馭吏嚴故儲&KR4264所頒二
月為期畫一絜令即際三空稱四盡必不游移以果胥
史之腹公馭將嚴故詢察所及狼貪必剪駑乗必汰即
借先容憑請託而必不以姑息逭敗類之驅公律己嚴
故牙纛所至二簋無加兼珍弗御即冐霜雪絶波濤必
[121-27a]
不以供帳開乾没之竇意嘗欲使國家有餘力以養兵
士卒有餘力以養氣所謂視之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
溪者此物此志也我吳荷殳持㦸之士守在海壖門庭
間二百餘年無長征之役公驟聞警飲血誓師曰戰
陣無勇不得比於孝子捐軀報知乃可齒於俠夫自古
開幕府謂之鑿凶門此何時乎束甲疾趨敵王所愾義
無反顧矣將士曰敬如公命於是旌旗獵獵驪駟駸駸
渡江而前壓滹沱而陣他方應援者或望屋食或鳥獸
[121-27b]
散或鴟張鼠竊幾激為涇原而吳軍獨否會騎先退
不得一當見長天子聞而嘉之有詔歸伍公當杕杜之
還復厪北門之恤向所厚給近於可追者一無所問蘇
軾曰天下之事成於豁逹大度之君子而敗於寒陋之
小人者謂是耶公所居唐鄧間即忠武侯抱膝南陽故
處武侯以嚴治國者惟其澹淡自將故能平心如枰開
誠廣益雖李平廖立不忘殉知况受知者公之治吳與
武侯治蜀恩威無異此方將士尸而祝之社而稷之者
[121-28a]
又寜有異也公對平臺必以夾袋所儲戎㫋已試孰可
建威萬里孰可獨當一面悉數於上前以備鞭撻東
之用我東南亦有榮施焉屹然一片石不足表東海乎
哉賜進士出身資善大夫南京禮部尚書前禮部左侍
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少詹事掌南翰林院學
士事修實録副總裁經筵講官治生董其昌撰并書


  張子藎書岣嶁山房記


  靈鷲山靈隱寺之西循曲徑踰小澗有泉泠然而清有
[121-28b]
石獅蹲而虎踞有梅數枝有竹數竿有屋數楹悠然其
間者岣嶁山房也其中為樓曰紫葢云者岣嶁山之别
峰也樓之上下析為小室者五凡燕居欵客却暑避寒
之所無不畢具樓之外揷槿為籬疊石為垣刳竹為瓦
引泉從垣間瀉出日夜作瀑布聲緑籬翠竹交暎其前
盛夏凛然如秋出樓之北躋石磴而上數十歩結檜為
亭曰来鶴因名為坪曰對奕又上十歩曰孤嘯臺為白
砂丹井為禮斗閣為香雪巢其外為桃蹊茶坂梅塢橘
[121-29a]
坡葢是山周遭不盈十畝而極備精致入之者如遊於
蓬萊方丈而莫能窮詰也山人姓李名元昭少喜任俠
有提戈取功名之志稍長更讀古書工詩詞已而棄去
習舉子業為諸生尋以祖爵襲千戸侯亡何又棄去始
一意飬生之術躬負瓢笠與其徒雲游湖海上凡名勝
之區足跡殆遍歴七寒暑然後歸構山房為終焉之計
室中刻木為小像傍列棺殮之具穴山為塜題曰岣嶁
山人墓是時山人年六十有五今七十有九矣余自甲
[121-29b]
子嵗聞山人名而訪之遂定方外交嗣是徃來錢塘必
造宿於山中徘徊累日不忍去噫自余交山人迨今十
餘年矣世故撓其外欣戚盪其中役役營營竟成何事
而山人負不覊之材挾文武之器乃能早謝去獨與造
物者游等勲業於浮雲視死生若旦暮今其年益耄神
益强視聴益聰明歩趨益蹻健雖其中所深詣非余所
敢知廼以余自視年為減山人之半而神氣不逮逺甚
顧猶馳逐於夢幻之塲而不知返視山人為何如雖然
[121-30a]
山中烟景固自無恙余行且從山人偕隱矣作岣嶁山
房記時萬厯丁丑張元忭譔







[121-30b]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