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4 周官集傳-元-毛應龍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官集傳巻一     元 毛應龍 撰
  天官冢宰第一
 宰者主治之名天下萬事無一不出於天天有是事
 人有是官凡有職位皆所以代天治事冢宰總六官
 之事無所不統故稱天官李氏曰古人位曰天位工
 曰天工職曰天職自有深意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
[001-1b]
 惟専辭也首稱惟王示天下後世尊歸天子之義劉
 氏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謂命之王也國王
 者所都劉氏曰能使四方諸侯朝宗覲遇奔走以聴
 命者王者所以國也國中九里九經九緯之制即野
 中九夫為井之制一九夫為井之制即提封九百萬
 夫之地之制四海之内放之而準國有體而野有經
 須立官以治民使民得其中正設官謂設天地四時
 之六官分職謂分治教禮政刑事之六職極者至極
[001-2a]
 之義標凖之名如北辰之為天極屋棟之為屋極常
 在屋之中央而四外望之以取正焉者此所謂民極
 即詩所謂立我烝民莫匪爾極洪範所謂汝極君牙
 所謂惟爾之中皆是也昔武王克商受命首訪九疇
 遷九鼎以定都洛之大計成王周公嗣守文武大訓
 作新大邑於東國洛卿眡土圭匠用水縣晝參日景
 夜考極星辨方正位法天道也體國經野順地道也
 設官分職以為民極立人道也此周公制作萬世不
[001-2b]
 能越自惟王以下至民極凡五句六官之首同此序
 文何同乎此也尊王也
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
 立者設其官使者授以職帥如子帥以正之帥邦王
 國也經中凡單言邦單言國者王國也連言邦國者
 諸侯國也王者之道有先後本末之序無逺近之私
 近者治而逺者不治非均也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
 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所謂均
[001-3a]
 也上云掌邦治尊得以統卑下言均邦國外可以包
 内王國所先侯國所後掌主為本均平為末六卿分
 任天地四時之官十二小卿應十有二月三百六十
 官之屬上當三百六十五度周天之數下應三百六
 旬有六日成歲之功而皆統於天官冢宰鄭注云象
 天者蓋謂此也
治官之屬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
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
[001-3b]
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大宰者對小宰為文也如司徒以下各著大小二字
 於官名之上冢既訓大若稱大冢宰則文義複重又
 無縁以小宰為小冢宰宰者主治之名故止曰大宰
 小宰此經中變文之例餘各以尊卑為倍差 劉氏
 曰府掌治典之籍史掌治書之札王氏曰有藏則置
 府有書則置史有令之事則置徒有徒則置胥孟子
 所謂庶人之在官者
[001-4a]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
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陳氏曰小宰中大夫治王宫之政令先王之治自内
 以及外以及朝廷及邦國自宰夫以下即叙宫正宫
 伯二官掌諸官府之在王宫者掌宮中之徒役掌貴
 㳺子弟宿衛王宫者 宫伯為宫正之貳正猶帥正
[001-4b]
 之正伯猶伯仲之伯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
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賈八人胥四
人徒四十人
 庖人膳夫之佐主辨名物故有賈八人辨名物者莫
 善於賈史之下次之以賈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
[001-5a]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

 饔有内外而皆統於膳夫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甸師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獸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001-5b]
䱷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
三百人
鼈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春獻鼈蜃為互物之首故以名官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腊從昔從肉言肉久而乾也
醫師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醫能知五運六氣以飲食之屬養性養形却疾故在
[001-6a]
 飲食官之間
食醫中士二人
 食醫掌調和飲食之齊當與膳夫為屬謂為醫也故
 次醫師
疾醫中士八人
瘍醫下士八人
 若今之外科醫
獸醫下士四人
[001-6b]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
 酒誥曰有正有事釋者曰正酒正也事羣吏之服其
 事者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酒人之下疑有闕文奚賤者之稱唯其有宫中之役
 故有奄有女酒有奚下倣此 王氏曰奄者蓋民之有
 是疾先王因擇而用之與籧篨蒙鏐戚施直鏄聾聵
[001-7a]
 司火瞽矇修磬同應龍曰籧篨本疾名晉語曰籧篨/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鏐弩眉
 也金之美者鏄鍾鱗也/鍾上横木木上金華
漿人奄五人女漿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漿人六飲言入於酒府者以酒正當奉之故也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奚二十人
 女籩女奴曉共籩實之事者木豆為豆竹豆為籩瓦
 豆為豋籩宜乾物豆宜濡物 聶氏禮圖云案士虞
[001-7b]
 禮注云籩以竹為之有縢縁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
 棗栗梅桃菱芡脯羞膴鮑糗餌之屬有巾 聶氏巾
 圖説籩巾用綌被纁裏圜一幅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鹽人奄二人女鹽二十人奚四十人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001-8a]
十人
 劉氏曰宫人掌其修潔者亦用士人焉應龍曰古者
 燧人王而始庖割軒轅帝而始棟宇故飲食居處之
 事雖並陳而先後有序
掌舎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001-8b]
賈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賈善辨物及蓄藏之事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賈八
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賈知玉者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㑹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
[001-9a]
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東萊吕氏曰自大府至外府掌府藏財賦自司㑹至
 職歲掌㑹計財賦故大府為府藏長以下大夫為之
 司㑹為㑹計官長以中大夫為之權勢足相檢括不
 得為姦利也歐陽謙之曰自大府至外府貨財之所
 在而主藏者也若宋監左藏庫官是矣自司㑹至職
 幣貨財數目多少之所在而主計者也若宋户部是
 矣後世通謂之九府豈考之不詳而相襲以為説乎
[001-9b]
司書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職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職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職歲主出歲者以歲斷
職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賈四人胥二
人徒二十人
 古文幣與弊通謂事止功就而財有餘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001-10a]
 當是冬官裘氏之長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胥八人徒八十人
 王内官之長 陳君舉曰嘗讀闗雎知三代而上后
 妃極天下之選矣則宫掖之政一以聴之所為奚不
 可者今迺内小臣而下凡閹官九嬪而下凡婦官下
 至於女奴曉祝者曉書者曉裁縫者必屬之大臣則
[001-10b]
 夫員數之増損職掌之廢置禄秩之多寡賜予之疏
 數皆禀命於朝廷而后不與且使内宰得以稽其功
 緒而賞罰其勤惰苟違有司之禁雖天子不得自以
 為恩是故私謁不行而内政舉古之所謂正家者葢
 如此而非屑屑然也今出房闥而方較是非於侵紊
 之後爭予奪於縱弛之餘抑末矣漢太尉楊秉糾中
 常侍而尚書詰以三公統外安得越奏近官葢内治
 不聴於公卿大夫矣無恠乎後世之多亂也歟
[001-11a]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稱上士者食其禄也曰内小臣者别夏官之小臣
閽人王宫毎門四人囿游亦如之
 刑人於守門則有之謂閽人則未詳以地官司徒守
 國門者下大夫二人又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屬豈宫
 門嚴近而無官有司之職乃屬於刑人此於官名之
 下不見大夫士之官者當有闕文或是毎門四人者
 為之長刑人者為之役也囿如王者靈囿之囿㳺㳺
[001-11b]
 幸之所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内䜿倍寺人之數
九嬪
 嬪賔從之義
世婦
 鄭鍔曰名世婦者亦以廣嗣之路
女御
[001-12a]
 鄭鍔曰女御八十一人經亦不言數其義亦如世婦
女祝四人奚八人
女史八人奚十有六人
 毛氏詩註曰古有女史彤管之法 鄭鍔曰古者天
 子有史官左記言右記動故為天子者不敢有過舉
 王與后同體言動不謹則家道不齊無以舉天下之
 内治故有女史掌彤管之職
典婦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賈
[001-12b]
四人徒二十人
典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十有二人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奚八人
縫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師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屨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001-13a]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
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張氏曰周禮惟大宰之職難看蓋無許大心胷包羅
 記得此復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當如捕龍蛇搏虎
 豹用心力看方可 建立也謂立國以來之典故也
 在朝廷曰經謂常所秉執以理天下也在邦國官府
 曰法謂常所守以為法式也其目則治教禮政刑事
 總言其書曰六典按六典八法八則九賦九式九貢
[001-13b]
 九職大宰所掌大史所書司書所藏小宰司㑹有其
 貳他官各共所守不出乎六典之中佐者相左右也
 治者總教禮政刑事之法隨事施宜或損或益故為
 六官之首大宰之事于氏曰宰者濟其清濁和其剛
 柔而納之中和者此之謂也 吕氏曰周官三百六
 十綱目盡在六典宰相之職乃天下事之總統㑹要
 處也 陳氏曰六官各有典夏書曰政典葢從來久
 矣𫝊有秩官九刑大司馬法之類皆周六典也藝文
[001-14a]
 志司馬法百五十五篇初劉歆以入兵家班固出之
 以為軍禮固之説是也今所存五篇 朱氏曰考工
 記即事典也 應龍曰禮典恐即是儀禮今儀禮相
 傳為周公作韓子曰儀禮行之於今者葢寡然文王
 周公之法制粗在於是刑典如吕刑中所言是其槩
 也
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
 萬民侯國之萬民此三者治法之大節目有經則有
[001-14b]
 緯陳大猷曰經如今機織家先立絲以為之經有綱
 則有紀司馬温公曰若網之有綱若絲之有紀應龍
 曰經邦國者九服碁布於外經之使不易其常紀萬
 民者細民絲紛於下治之而不遺其小言紀則於經
 為詳也官府者王國之官府治之所從起也先言邦
 國次言官府明諸侯國亦各有官也天子曰兆民諸
 侯曰萬民舉外以包内也
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擾萬民
[001-15a]
 安者使安其分得其所教則授之以為治之意使之
 習熟於告戒然後施之事者無悖也擾如擾龍之擾
 馴伏其性而調順之
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
 諧如八音克諧蓋八音清濁大小其音不同
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
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
 刑者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所以禁止其惡敺而之善
[001-15b]
 也糾割也察也刑百官如刑于四海之刑所謂士致
 百姓于刑之中也三山陳氏曰刑者特隄防之具爾
 鄭鍔曰萬民有過懼其積小以致大必糾其纎微無
 使藏姦匿惡以致於亂
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
 事者度地居民興事造業民日用之生生不窮如十
 三卦聖人制器之類通變宜民衛文公務材訓農通
 商惠工馴致殷富又曰周官一書全只以典為本理
[001-16a]
 財雖以九式為要而九式亦不出乎六典之外
以八灋治官府
 典灋則式其義皆相附近典包法則式之事法則式
 各得典之一義以者施用之名八灋者官屬官職官聨
 官常官成官法官刑官計也治者舉辨㑹聴經正糾弊
 也官府見上注又按諸解以此八法之目即小宰所
 掌六屬八成之類名同而實非也小宰所掌乃此八
 灋之貳
[001-16b]
一曰官屬以舉邦治
 屬者系屬如物相系屬則可舉舉者有所秉執而興
 起之也書曰各帥其屬凡建官則設屬以佐之以小
 傅大以卑隸尊脈絡貫通無不舉者
二曰官職以辨邦治
 鄭鍔曰官雖設屬必有分職之法則邦治可辨葢庖
 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尊俎而代之官各有職則責
 各有歸治不患其無辨也應龍曰職專事治如目辨
[001-17a]
 色
三曰官聨以㑹官治
 大宰統百官均四海故有官聨以㑹官治聨者總衆
 異以為同㑹者合萬殊而為一自有衆賢肅和同寅
 協恭氣象
四曰官常以聴官治
 歐陽謙之曰官常一官之常職任一官之事者守其
 一官之職待夫事之屬於本職者然後以其職而治
[001-17b]
 之此所謂以聴官治王氏曰八灋惟官聨官常曰官
 治者以官之聨事官之常數特言一官爾故不言邦
 而言官也
五曰官成以經邦治
 經者一定不易之名事至視已成之式以成其事物
 至視已成之式以成其物謂之成憲有司依據而行
 者也
六曰官灋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糾邦治八曰官計以
[001-18a]
弊邦治
 官刑即書所謂制官刑儆於有位糾者割制之使不
 為非察舉之使不敢慢
以八則治都鄙
 法如衡之有權則如尺之有度三山鄭氏曰法有變
 有通欲得其平則立為定式使之取則應龍曰稍地
 曰家邑大夫/之采縣地曰小都六卿/之采畺地曰大都三公/之采
 邑以處大夫及王子弟之封邑視大夫者縣邑以處
[001-18b]
 卿及王子弟之封邑視卿者大都以封公及王子弟
 之封邑視公者家邑附内縣都附外此八則者治都
 鄙之法也故秋官有都則之職掌都家之八則春秋
 𫝊曰有先君之主曰都謂其始封之君也 鄭鍔曰
 都鄙之於王國譬之一家户庭之於堂室也為父兄
 馭子弟之術不過立為凖式使之取則王者之於都
 鄙殆亦然爾以其有先君之主故曰都以其在王畿
 之鄙故曰鄙其地不出王畿之外非如邦國諸侯得
[001-19a]
 以自治其國故王朝立施設之則使之事事取則於
 此焉
一曰祭祀以馭其神
 祭祀者其先君社稷五祀所食也大宗伯頒祀於邦
 國都家鄉邑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禮此有其則不可
 以僣瀆不可以怠廢馭者馴而納之於善謂調習之
 使各由其所當行之路而不出於法度之中也歐陽
 謙之曰馭葢制馭之意所謂馭其神非所以施之於
[001-19b]
 神所以制馭夫都鄙之君所以事神之道
二曰灋則以馭其官
 歐陽謙之曰有都鄙之主則有官屬其屬有其長得
 自除者有必待朝廷除者兼品秩禄廩之厚薄員數
 之多寡皆須為之定法乃馭其所以處官職之道也
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或因事而建置事畢省廢皆不使至於冗濫故謂之
 馭吏羣吏也庶人之在官者 歐陽氏曰都鄙之長
[001-20a]
 雖曰畿内諸侯然猶王所自治如都宗人都司馬家
 司馬朝大夫都則都士家則家士皆王國自命之是
 其可不同夫内之官府察其人而廢置之其權可不
 在王國乎
四曰禄位以馭其士
 禄田禄位朝位 歐陽謙之曰學士即卿大夫之子
 卿大夫即都鄙之長取其子弟之有賢能精學業者
 而擢用之此成周教胄子之本意也或問八則禄位
[001-20b]
 以馭其士鄭司農注士學士也其説似拘如何曰士
 以禄位言固難一槩論按夏官司士之職掌羣臣之
 版賈氏謂羣臣者畿内朝廷及鄉遂都鄙諸臣故陳
 氏云凡以道藝仕於國者不以貴賤總謂之士始附
 於版者士也故曰司士又按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
 凡在版者此所謂士乃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庶子
 王氏曰庶子國子之未仕者愚謂以士對庶則士為
 己命者也此經馭其士者都鄙之士也上文既曰馭
[001-21a]
 其官馭其吏此又曰馭其士信乎為都鄙言之則士
 者公卿大夫之子而已
五曰賦貢以馭其用
 九賦斂財之則九貢制用之則都鄙以十一之法賦
 於民以四之一參之一之制貢於王而後得用其餘
 而其用度亦又有則 歐陽謙之曰賦即邦縣邦都
 家削之賦是也貢即閭師貢其物之類是也都鄙之
 地食其公田之入即所謂賦然豈無山林川澤可以
[001-21b]
 税取者乎是所謂貢周人之法征其米粟征其布縷
 征其力役惟闗市有泉布及無職者出夫布宅不毛
 者有里布外此未嘗取民以錢也孟子亦謂有布縷
 之征力役之征而已而鄭氏解九賦專引漢法以為
 口率出泉不知所考而云夫泉布者官所自鑄非民
 之所有也周人制賦惟以民之所有不責其所無若
 角人齒角之物羽人羽翮之政掌葛絺綌之材者皆
 使之以當邦賦是可見也至闗市有泉以交易則或
[001-22a]
 征之其宅不毛與凡田不耕與無職事者稍征其布
 以困苦之而使無舎本趨末而已非征賦之本意也
 詎可以後世之横取而誣先王之仁政哉
六曰禮俗以馭其民
 節文必因乎人情好尚不違乎禮制
七曰刑賞以馭其威
 鄭鍔曰當刑而刑當賞而賞必循吾賞罰之則應龍
 曰刑賞忠厚之至洪範曰惟辟作威盖此都家之獄
[001-22b]
 必上於國所以制為所得用之刑賞而有其則爾
八曰田役以馭其衆
 田畋狩之總名役師徒之總名散而居曰民合而興
 曰衆古者諸侯田不過三祭祀賔客充君之庖役不
 過三凡一夫歲用其力三日上農夫食九人可用者
 家三人所以立為之限制使循吾田役之則也鄭鍔
 曰田役合民而用之故曰衆馭其衆則彼不敢非時
 而用衆
[001-23a]
以八柄詔王馭羣臣
 大宰八柄大臣之事與内史八枋有司之事不同大
 臣之事有揆度有司之事奉法而已 鄭氏曰柄所
 秉執者王氏曰言操此以為用也應龍曰馭者馭而
 納之於善羣臣受命於上有職位者大宰之職如六
 典八灋八則之屬凡不言詔王者皆佐王所施行之
 事如八柄八統之屬凡言詔王者皆冢宰常行之事
 但以其目詔告于王也周官有官府有羣臣有羣吏
[001-23b]
 皆謂之臣官府則備一官為卿百官有司統焉羣臣
 則命士以上者之稱羣吏掌於小宰乃庶人之在官
 者府史胥徒之屬
一曰爵以馭其貴
 一命以上不與凡民齒貴也鄭鍔曰以爵為貴其柄
 在我乃所以馭之也
二曰禄以馭其富
 有爵則有田賦吏民所以賦也鄭鍔曰以禄為富其
[001-24a]
 柄在我乃所以馭之也
三曰予以馭其幸
 鄭氏曰予者賜予也鄭鍔曰幸者人臣一時之遇也
四曰置以馭其行
 置者特有所建立之名行謂徳之可見於行事者也
五曰生以馭其福
 王制弗故生也亦此義
六曰奪以馭其貪七曰廢以馭其罪八曰誅以馭其過
[001-24b]
 奪者絀爵削地收其田里之名此禄以馭其富之反
 也
以八統詔王馭萬民
 統猶綱也舉於上而下自從焉
一曰親親二曰敬故
 親謂父母兄弟宗族故謂舊老成人親親仁也敬故
 義也親敬二字便是詔告於王以統馭萬民之體要
 處論語曰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
[001-25a]
 不偷
三曰進賢四曰使能
 進者推舉而登進之使者稱其能而任之賢者能者
 凡民平日所景慕而從之者也
五曰保庸六曰尊貴
 以其嘗有功於民能保民者故保安之尊貴者天下
 有達尊三爵一是也此二者民之望也
七曰達吏八曰禮賔
[001-25b]
 達先之也吏有司也語曰先有司吏者承流宣化道
 民情者也書曰臣為上為徳為下為民賔異於常人
 者以禮禮賔之如先代之後及故舊先哲把宋與箕
 子商容之屬 考大宰職首至以富得民又當分兩
 節看六典八法八則八柄八統是掌邦治之事為一
 節九職九賦九式九貢九兩是制國用之事為一節
 上一節六典為要其𦂳處在八統下一節九式為要
 其𦂳處在九兩八統九兩皆歸宿於民民者邦本
[001-26a]
以九職任萬民
 萬民諸侯國之萬民舉外以見内陳君舉曰天之生
 民未有無能而養者能其事而後可以養無事而食
 衆之殃也故聖人制天下之民各從其能以服於事
 大宰既任之職閭師又責其功故曰無職事者出夫
 布也王制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後之㳺民作無益以害有益者可勝計哉正義曰器
 能也因其各有所能供官後使以廩餼食之如晉文
[001-26b]
 公問八疾胥臣對云侏儒扶廬聾聵司火之類各以
 器食之扶廬持㦸柄也司火主然火也
一曰三農生九榖
 九榖黍稷稻粱麻大豆麥苽也周以農事開國故八
 政以食為首九職以農榖為先三農亦曰上中下三
 等之農
二曰園圃毓草木
 毓養也載師以場圃任園地因園圃之民而用之以
[001-27a]
 養毓之職則草木得遂其性矣草葵瓜之屬木桑棗
 之屬
三曰虞衡作山澤之材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山林川
 澤之職有聨事也作者作興凡國家用度需材山澤
 之産為多虞衡掌其政令識其可用之材作而興之
 如仲夏斬陽木仲冬斬陰木以至蒯紵菅葛染草之
 屬無棄物也
[001-27b]
四曰藪牧養蕃鳥獸
 凡魚鴈狼鹿之屬生藪麓之間牛羊六畜之物在牧
 養之數藪則大藪小藪虞人任其事牧則牧人及養
 鳥獸之官任其職 鄭鍔曰藪牧之民而任以養蕃
 之職則鳥獸不可勝用矣
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賈阜通貨賄
 工者審曲面勢飭財辨器之職飭者致力以治之化
 者因形移易以成之八材金本羽革骨角玉石如飭
[001-28a]
 金則化為鍾斧之屬爾雅曰珠曰切象曰磋玉曰琢
 石曰磨木曰刻金曰鏤革曰剥羽曰析今本珠作骨
七曰嬪婦化治絲枲
 鄭鍔曰嬪有夫者之稱書曰嬪于虞虞舜夫也婦有
 姑者之稱春秋書伯姬來逆婦伯姬姑也 應龍曰
 枲麻屬治絲而化之以為帛治枲而化之以為布
八曰臣妾聚斂疏材
 聚者收之於此斂者取之於彼疏麄也疏材未飭治
[001-28b]
 之材鄭鍔曰疏百草根實可食者材薪芻之/可委積者此說雖本注疏之言此不取
九曰閒民無常職轉移職事
 閒民閒隙之民任已職之外有餘閒可以執他人之
 事所謂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者 或問九職任萬
 民劉説亦善劉氏曰九職者任天下之民以九事也
 頒其職之事則大司徒主之任其民而徴其賦貢則
 閭師掌之大宰之所掌者域萬民用九職以為業則
 普天之下率土之濵無異業之民所以均四海統萬
[001-29a]
 民故無左道以惑衆者無㳺手以失職者無夷風以
 亂華者莫不係於鄉閭由於禮義而用中於五品者
 焉是故無遺一民毋棄一物無缺一用於天下以九
 職域其民故也秦漢以降其民不入于九職者多矣
 求建其極不亦勞乎
以九賦斂財賄一曰邦中之賦
 賦者自上取下之名其别有九財賄與貨賄同
二曰四郊之賦
[001-29b]
 按四郊去國四面各百里
三曰邦甸之賦
 按四丘為甸出車一乗
四曰家削之賦
 王昭禹曰家削家邑稍地
五曰邦縣之賦
 邦縣五鄙為縣
六曰邦都之賦
[001-30a]
 邦都四縣為都方五百里
七曰闗市之賦
 闗市市必有闗見司闗之賦
八曰山澤之賦
 名山大澤不以封山師川師掌其政令
九曰幣餘之賦
 歐陽謙之曰凡財之入於官者皆謂之賦而官貨財
 物之出入其籍各異其出而為用也既載於出財之
[001-30b]
 籍矣則用餘而復入於官也豈可不又載之入財之
 籍乎既載之入財之籍安得不謂之賦哉 徐筠曰
 此載師任地所征之賦也鄭氏曰賦者口率出泉後
 之筭民錢或謂之賦又曰幣餘謂占賣國中之斥幣
 二説皆非經義豈有九賦而出錢者
以九式均節財用
 均平也節為之防範使無過不及之差九式有一定
 之常目為不易之經制以之均財為有道以之節用
[001-31a]
 為有禮無有餘之浩不足之暴無豐年之奢凶年之
 儉當時皆别其書鄭鍔曰節其一而不節其二節於
 此而不節於彼非均節也凡事各有式以為之節是
 之謂均所謂式者為之書以記其多寡也
一曰祭祀之式
 鄭鍔曰祭祀有天神人鬼地示之殊應龍曰祭先血
 腥祀尚氣臭其大小有制豐殺有數
二曰賔客之式
[001-31b]
 賔客先代之後朝聘之禮有親逺新舊
三曰䘮荒之式
 以凶禮哀邦國之憂有輕重緩急鄭鍔曰䘮有&KR0608
 視其爵等之高下荒有賑救視其灾勢之輕重
四曰羞服之式
 羞飲食也服衣服也有尊卑貴賤曲禮曰庶羞不踰
 牲燕衣不踰祭服
五曰工事之式
[001-32a]
 器物必中度量有精麤廣狹如考工所記是也
六曰幣帛之式
 式謂有名物數制
七曰芻秣之式
 草曰芻榖曰秣有勞逸逺邇
八曰匪頒之式
 王所分賜羣臣之禮如分寶玉頒祀頒禽歸脤之類
 有親有賢
[001-32b]
九曰好用之式
 好與為好也玉府曰好賜此如燕勞羣臣兄弟明友
 賜玉賜器之類有功有故鄭鍔曰燕好所用者雖至
 尊用財不可以有司之法拘之亦不可過制焉
以九貢致邦國之用
 貢者下奉上之名庶民有田則有賦諸侯有國則有
 貢貢亦出於賦故致者至也使之自致而已不可以
 徴而求也周官制為九貢之法令五等侯國各守常
[001-33a]
 職以貢其所有以為王國之用度其不在九貢之法
 者上弗受也下弗進也歐陽氏曰致邦國之用乃朝
 廷所須以為用而出於邦國者則不致其無用之物
 可知矣
一曰祀貢二曰嬪貢
 鄭鍔曰祀貢祭祀所貢凡可以交神明之物
三曰器貢四曰幣貢
 鏐鏤石磬丹漆之屬凡可以為用器兵器禮樂器之
[001-33b]
 物
五曰材貢
 鄭氏曰材貢櫄榦栝柏篠簜也應龍曰按集韻杶亦
 作櫄夏書杶榦栝柏
六曰貨貢
 鄭鍔曰貨如金玉龜貝之類
七曰服貢
 絺紵𤣥纁纎纊織皮之類凡可為服之物
[001-34a]
八曰斿貢
 斿者鄭司農以為毛羽謂旌旗之末為斿也康成以
 為燕好珠璣琅玕之屬謂囿游之為斿也或曰司常
 斿車載旌以田之鄙以斿為田獵巡幸之名如所謂
 取於相土之東都以待王之東蒐者之類也應龍謂
 此當闕疑
九曰物貢
 如山澤各以其物貢是也
[001-34b]
以九兩繫邦國之民
 周官九兩之法使兩兩相繫有彼不可無此雖天下
 之廣萬民之衆體勢聨屬若系無間然也
一曰牧以地得民
 牧者牧民之官王制建五等諸侯五國以為屬屬有
 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
 一十國以為州州有牧各有分地故曰以地得民鄭
 鍔曰五等諸侯皆有地獨言牧何也葢牧者諸侯之
[001-35a]
 長諸侯雖有其地苟非八命之牧修方伯連帥之職
 使之大小相維亦無以保其地何以得民哉
二曰長以貴得民
 以官府則有長大事從之尊朝廷莫如尚爵尚爵者
 古今天下之達道也故曰以貴得民
三曰師以賢得民
 師者民之模範也有徳行賢于民民從而師之通貴
 賤以至四民九職必皆有師服勤至死為其賢也
[001-35b]
四曰儒以道得民
 儒通天地人之稱有行誼能傳道解惑引民由是而
 之者 師與儒二者在朝廷則有師氏保氏之官在
 閭里則有左右閭師之職 鄭鍔曰古之致仕而歸
 於鄉里者謂之師儒
五曰宗以族得民
 宗宗子也
六曰主以利得民
[001-36a]
 利者其都邑之民利賴之也泉府曰都鄙之民從其
 主國人郊人從其有司又大夫之家亦稱主歐陽氏
 曰民大夫之臣𨽻也大夫之家臣呼其大夫曰主左
 𫝊曰事吳敢不如事主
七曰吏以治得民
 吏治其賦者國人郊人從其有司是也
八曰友以任得民
 鄭氏曰友謂同井相友助者鄭鍔曰急難之際能相
[001-36b]
 保任則民不忍棄之
九曰藪以富得民
 澤無水曰藪有大中小三等虞人掌之鄭鍔曰澤中
 水去草生包藏孕育者多民欲其富而不去應龍曰
 先王之制於藪有虞掌其政令為之厲禁則其間所
 生之物充牣繁庶而民足以致富利重而難遷惟土
 物愛厥心臧也王次㸃曰財散則民聚故牧長主吏
 師儒宗友之後以藪富終焉善治者當務識其大體
[001-37a]
  應龍曰九兩大意與八統相似上一莭論治體不
 以八統馭之則徒法不足以固民心下一莭論財用
 不以九兩繫之則務財不足以得民聚
正月之吉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
 始和讀連下句正月者以是月為十二月之長和如
 四方民大和㑹百工播民和周書常用此和字周禮
 以歲終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㑹聴其致事至王
 正元㑹大宰以是日為始和布治法於天下夫治法
[001-37b]
 之在邦國都鄙固有一定而不可易者然古人平在
 朔易革故從新其事實繁方一歲之首豈無所當改
 易害則除之利則興之民之所既倦則不以困民民
 之所未安則不以強民將與時偕行新新而無窮也
 按周以建子為正此是正月元㑹所行在唐虞三代
 雖未見元㑹之文而考之載籍自有正月上日之文
 以來莫不從用此日可推而見
乃縣治象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
[001-38a]
 乃者承上文起下義此正歲建寅之月也縣垂也治
 象前所布治之象也又從而畫象其事以明其法也
 象闕雉門外東西兩闕也象者謂祖宗以來垂象於
 此也魏者當道高巍巍然也挾日從甲至甲十日一
 周浹也考周官之法並以建子之月謂之正月以正
 時王受命之紀而以建寅之月為正歲以正天運四
 時之序凡計月之一二必以正歲為一月也大宰掌
 邦治既於正月建子之月以其典籍布之邦國都鄙
[001-38b]
 藏在官府有司守之以時奉行矣又於孟春寅月四
 時之首萬民畢出之時以前所布之治法畫象其事
 垂之雙闕之下使臣民皆得觀見其法之形象縣之
 高則無不見斂之速則無玩詩曰周道如砥其直如
 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謂其均平洞達無不備也正
 歲見下小宰文 或問鄭氏以正月為周正之月正
 歲為夏正之月是一年有兩正月而集𫝊各從其説
 何也曰周雖改正朔而未嘗改時月周以建子為正
[001-39a]
 凡大朝㑹大建立行之於建子之正所謂時王之正
 也然春夏秋冬乃天運四時之正凡十二個月從古
 至今未嘗易考之書前乎周者以建丑為正其書始
 即位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以見月未嘗易考之史
 後乎周者以建亥為正其書始建國曰元年冬十月
 以見時未嘗易故周禮經文有正月又有正歲互見
 於大宰小宰葢小宰所以佐大宰者也大宰布治法
 於建子之月所以明一代時王元㑹之正故謂之正
[001-39b]
 月小宰帥屬觀治象於建寅之月所以明一歲天運
 時序之正故謂之正歲今以周之時月考之七月周
 公陳於成王之詩也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則成王時
 月未嘗改也六月宣王詩也而釋者曰盛夏出兵則
 宣王時月未嘗改也四月幽王詩也而曰四月維夏
 六月徂暑則幽王時月亦未嘗改也朱子曰所謂改
 正朔者以是月為歲首耳月固不易也葢改正朔為
 歲首者時王之正而月固不易者歲有四時所謂十
[001-40a]
 二月之序則不可紊也故嘗謂自堯典定時成歲之
 後不特三代無改時易月之事如四時十二月之序
 乃百世不能改者惟改正朔繫於時王之典各用所
 改之正以為正初不嫌於謂正月或者執朱子不改
 月之説遂疑鄭氏解周禮正月之吉為周正月則是
 改十一月為正月而建寅又為正月是一歲有兩正
 月不思朱子固嘗曰三代之正不同夏用人正商用
 地正周用天正以此推之商用地正則十二月商之
[001-40b]
 正月也周用人正則十一月周之正月也既曰正矣
 何嫌於以十一月十二月為正月乎至于一歲兩正
 月之疑以周禮考之經文所以特謂之正歲此固可
 見按史唐武后天授元年十一月朔日南至改用周
 正以十一月為正月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
 武后是時改唐為周取法周正則在周十一月不嫌
 於稱正月而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凡此者
 安知武后非據周而改作乎况周禮正月大宰布治
[001-41a]
 法於邦國都鄙至正歲而後小宰率屬觀治象而徇
 以木鐸以先後次序考之正月正歲之分固已可見
 兼經文尤有明白可信者如鄉大夫職云正月之吉
 受教法於司徒下文云歲終則令六鄉之吏㑹政致
 事正歲令羣吏攷法於司徒以退各憲之於其所治
 又州長職云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法下文
 云歲終則㑹其州之政令正歲則讀教法如初故嘗
 謂世儒泥執一偏之見率以大宰正月始和為夏正
[001-41b]
 月其意豈非謂正歲之文見於小宰而大宰乃縣治
 象之法本文原不曽有正歲二字因以鄭注為非却
 不知地官鄉大夫州長二經皆於上文云正月之吉
 於下文歲終之下又云正歲如此觀之經文三節極
 為明白要知正月即周正之月以十一月為歲首也
 歲終即豳詩曰惟改歲之月以十二月為歲終也既歲
 終矣又云正歲則是以夏正建寅為得一歲四時之
 正凡周人歲首之事又於此時重申之故觀鄉大夫
[001-42a]
 職云正歲憲之於其所治之國則大宰乃縣治象之
 法其在正歲為可知也觀州長職云正歲讀教法如
 初則所謂如初者即是如正月始和之初為可知也
 不然經文上下同此一職既曰正月又曰正歲既言
 受法於司徒又言考法於司徒既云屬其民讀法又
 云讀法如初此豈同一時之事哉後世儒者於周禮正
 月例以夏正為拘者但參以經文則是是非非不辨
 而明矣 或問周禮正月之吉與春秋王正月同乎
[001-42b]
 曰正月者周正之月二書所稱其義固同也嘗考春
 秋書元年春三字是一截書王正月三字又是一截
 左氏傳曰元年春王周正月此説最為明白不可例
 以傳不可信非之程子曰周正月非春也只此一言
 已足以袪千載之惑故觀程子之説有所謂周正月
 則知周禮經文稱正月之吉是周之正月無疑嘗觀
 胡文定公謂春秋以夏時冠周月其意葢謂冬不可
 以為春而誤認程子假天時以立義之説遂謂春秋
[001-43a]
 行夏時以繫年故以春之一字冠於周正月之上則
 是春者夏時之春也不思周以十一月為正而未嘗
 以十一月為春若以夏時之春為周正之月則似以
 冬為春此決不然葢周自東遷以後魯用魯厯國自
 為政時亦寖紊以聖經書法攷之則以十一月為春
 者魯之元年也何以言之魯隠公即位之歲則周平
 王四十有九年也在春秋書法當云王四十有九年
 正月而書曰元年春王正月以元年春繫之隠公以
[001-43b]
 正月繫之王其義昭然可見聖人之意若曰元年者
 魯自改元之元年非王之元年春者魯自以為春非
 王之春故曰元年春獨正月則王之正月爾故曰王
 正月要知聖人因魯史修春秋書隠公元年春者乃
 因魯史之舊文而寓王之一字於元年春之下者乃
 出夫子之特筆此説信為攧撲不破近世儒者以建
 寅之月為氣候始温和遂以周禮註疏釋正月建子
 為非徒執泛泛一偏之説而未嘗合前後經文參攷
[001-44a]
 而紬繹之故嘗為之説曰商以建丑為正周以建子
 為正而皆用夏時數月則以十一月十二月為正未
 嘗改月者固也然未知春秋書王正月則以尊時王
 之正朔周禮云正月之吉則以出歲首之政令二者
 皆建子之月此不易之論也或又問前説始即位書
 元祀十有二月始建國書元年冬十月以證歴代改
 正不改月是矣獨周公作六典夫子作春秋乃以周
 十一月改書正月何也曰元祀十二月元年冬十月
[001-44b]
 史官書法之當然也史以年繫月固不可易月以紊
 四時十二月之序若周公制禮于毎歲舉行元㑹之
 儀授時飭典以建子為十二月之長故大宰於是月
 布治所以昭時王之正則不得不稱正月至夏正建
 寅之月乃四時之首為一歲之正則不得不改稱正
 歲小宰於是月師屬觀象徇以木鐸此正有合於夏
 書孟春木鐸徇於路之事夏書徇鐸下文所舉政典
 先儒謂政典乃六典之一周之六典葢因於夏則周
[001-45a]
 禮正歲徇鐸宣令實遵夏之舊典攷之是月在夏曰
 正月在周曰正歲其為孟春則一也至若春秋所書
 王正月寓王之一字於元年春之下聖經所以著魯
 公無王之罪其義昭然 或問周公於周禮改建子
 之月為正月而以正歲表建寅之月然凌人又云正
 歲十有二月何耶曰於此見周用夏正數月而先儒
 月未嘗改之言信矣正歲者謂夏之建寅為正十有
 二月建丑乃冰堅腹厚之時按豳七月詩云二之日
[001-45b]
 鑿氷沖沖朱子詩傳謂周禮正歲十二月令斬氷是
 也攷之凌人正歲經文故書正為政鄭司農云凌人
 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於義亦通然以經文上下推
 之若以凌人掌氷政為句絶而下句以歲十有二月
 為文則不見周雖改正建子而用夏正數月乃歴代
 不易之制故杜子春謂政當為正以正歲向下為義
 是以註疏皆不能易其説也
乃施典于邦國而建其牧立其監設其參傅其伍陳其
[001-46a]
殷置其輔
 乃亦更端之辭也典六典也牧牧民之官監監守也
 王制天子使大夫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梓材王啓
 監厥亂為民吕氏曰黄帝立左右監監視萬國建者
 始初開創之名立者繼有植立之義合三人之益曰
 參叶五人之助曰伍傅者上下相附著也殷衆也謂
 衆士也陳則旅衆一體置則可自署置王制大國二
 卿五大夫 或問正月始和毎歲布治縣象以示更
[001-46b]
 新而所謂牧監以至殷輔亦皆毎歲建立設傅陳置
 之何若是之紛更與曰先王之時其修明法度督責
 臣下最為周宻故凡正月布治縣象於典則法之不
 宜者既有以變而新之矣經下文又曰乃施之于邦
 國都鄙官府此非他有所施也正所以督責夫推行
 於天下之人蓋謂布于此者欲其施于彼若夫玩法
 而不治之人大宰已得於歲終受百官致事之時至
 是豈可恬視而不為之變置故不得不繼之以建立
[001-47a]
 設置之事也大宰於歲終詔廢置彼自牧長至於殷
 輔凡不在所廢者則皆在所建立設傅陳置矣牧非
 世牧也九牧之牧取諸侯之有功徳者為之非若有
 國之諸侯得以世其國者監則監諸侯之國者其禄
 視諸侯之卿其爵視次國之君其禄取之於方伯之
 地凡此皆有升黜改易待正月而舉行之大宰歲終
 與公卿共飭國典以待來歲之宜者此皆其事也
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立其兩設其伍陳其殷置其
[001-47b]

 長都鄙之長兼二人之力曰兩
乃施灋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設其攷陳其殷置其

 凡為各官之長皆正也凡為各官之倅貳者皆貳也
 攷稽也如今官府必有稽攷炤㸃磨勘之職或曰宰
 夫鄉師肆師之屬凡任稽攷之職者皆謂之攷餘同
 上又按此以上三條曰施典施則施法是布治之大
[001-48a]
 綱曰邦國都鄙官府是施行之次序曰建牧建長建
 正之屬是分職之大概鄭鍔曰上言布治謂治道隨
 時之宜毎歲有更革所以通其變此又云施典施法
 施則者邦國都鄙官府所守一定之制久而不易者
 也
凡治以典待邦國之治以則待都鄙之治以灋待官府
之治以官成待萬民之治以禮待賔客之治
 凡者其目不一發凡於此歲首布治施之於彼者歲
[001-48b]
 終受㑹以待之於此典必合於典則必合於則法必
 合於法也官成在八法禮在六典民則邦國都鄙皆
 有民而有閒田公邑之民王者使吏治之者不在典
 則之中而在官成之法賔客者先代之後王以賔禮
 接之雖其治法同在邦國之典而待之之禮則異於
 諸侯羣臣故二者别出之 又按周宫職文葢載未
 盡者皆於後稱凡以總之諸稱凡之例始此
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
[001-49a]
 五帝五方之帝春官兆五帝於四郊是也大昊炎帝
 黄帝少昊顓頊食焉誓戒其所當戒者具者牲牷器
 皿之屬脩者飭治掃除之類掌者掌其法而其事則
 有司者治之秋官條狼氏之職凡誓執鞭以趨於前
 且命之誓僕右曰殺誓馭曰車轘誓大夫曰敢不闗
 鞭五百誓師曰鞭三百誓大史曰殺誓小史曰墨
前期十日帥執事而卜日遂戒
 此上文誓戒目
[001-49b]
及執事眡滌濯及納亨贊王牲事
 贊助也亨熟之也及納牲受亨之時贊迎牽殺獻之
 事毛血爛腥熟之等
及祀之日贊玉幣爵之事
 自眡滌濯已下至此所謂具脩也
祀大神示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贊玉几玉爵
 玉几所以依神天子左右玉几宗廟獻用玉爵特言
 玉几玉爵者天地五帝不用不用者何無飾也無䙝
[001-50a]
 也
大朝覲㑹同贊玉幣玉獻玉几玊爵大䘮贊贈玉含玉
 㑹無常期謂若諸侯有不順服者其順服之國皆以
 師來助王討之而曰㑹也同者謂如王即位始建諸
 侯及王十二年不巡守則諸侯皆來朝而曰同也
 鄭氏曰贊助也玉幣諸侯享幣也玉者圭璋璧琮琥/璜幣者馬皮帛錦
 繡/黼玉獻諸侯獻國珍異亦執玉以致之如来獻其琛/之類足也
 玉几立而設几優尊者也凡大朝覲王位設黼扆前/南鄉筦筵繅席次席設左
[001-50b]
 右玉/几玉爵禮諸侯之酢爵王朝諸侯禮之於阼階上
 謂上公再祼而酢侯伯一/祼而酢助王所受之爵也應龍按朝覲㑹同之禮其
 事則大宗伯相之其細者司儀大小行人等掌之大
 宰惟助王受此四者而曰大朝覲㑹同此非常之禮
 也 朱氏曰覲是正君臣之禮較嚴天子當依而立
 不下堂而見諸侯朝是講賔主之儀天子當宁而立
 在路寢門之外相與揖遜而入
作大事則戒于百官贊王命
[001-51a]
 國有大事若軍旅之事之類戒飭百官有司則助王
 為教令若書曰周公以王命誥鄭鍔曰作者創始而
 為之贊則助之以言叙述王意以啓迪之也
王眡治朝則贊聽治眡四方之聽朝亦如之
 聽聽斷也四方之朝王出巡狩諸侯於方岳之下及
 六師在外亦有視朝聽斷之事
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待四方賔客之小治
 凡者其事不一總括不盡故言凡以該之例始於此
[001-51b]
 六典言佐王八柄八統言詔王此治之大者非大宰
 之所得聽也惟邦之小治冢宰得以專决四方賔客
 之來其治之小者亦得以自待之 鄭鍔曰治之大
 者不禀于王則嫌於專朝廷之權治之小者不聴於
 冢宰則無以重大臣之權姚崇為相常於帝前敘進
 郎吏帝以為我任崇以政大事吾當與決至用郎吏
 崇顧不能重煩我耶此亦以重其權也
歲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㑹聽其致事而詔王
[001-52a]
廢置三歲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
 歲終十有二月百官府非特治官之屬凡百官有司
 皆在焉治者有司之職㑹者宰夫司㑹之事聽者大
 宰之法廢置者王所柄執之權按廢置二義一為官
 職一為政事蓋布治所以端始正治所以成終此月
 令天子與公卿共飭國典之時也一歲之終將㑹計
 之先先戒令之使凡百官府各自正處其治狀各從
 有司者㑹之㑹之而致其功狀則聽而平斷之以告
[001-52b]
 於王而行廢置之法明始終之條理體統之崇卑周
 官之制自縣象至正治受㑹皆先事而教有忠厚之
 意無不戒視成之暴周官凡所施行皆如此 又按
 三歲則積歲終之㑹者三聽者三廢置者三而大計
 之三有功而不怠三有過而不改則誅者誅賞者賞
 此不言詔王者歲終詔王則三歲之大計可知按虞
 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至成周時其事寖繁而
 其法亦詳矣 或問周官歲終受㑹三載誅賞較以
[001-53a]
 唐虞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得無責效之太速與曰考
 課之法急之則詐偽生寛之則功實見待之以久則
 在職者安心展布以見其能此唐虞三考之法固善
 也而亦由當時朝無倖位百僚師師故可須之以久
 所謂考績不過時加警䇿以作其怠爾至若三考黜
 陟則流放止於四罪而臯陶稷契皆終其官不徙其
 在所陟者亦惟爵服之加而已此唐虞廣大氣象與
 王者固不同世降而王才不逮古夏商官倍至周而
[001-53b]
 才益難若不皆得其人必待九載而黜陟則貽害多
 矣此成周歲終受㑹三歲計治所以為百代不刋之
 典然周公之制不徒受㑹而必詔廢置不徒計治而
 必行誅賞豈若後世具文故事受成於歲終考滿於
 三載姦人得矯飾以肆其欺善人不得積久以精其
 職徒見夫指𤓰以待熟循級以俟遷要以如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