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v0044 入菩薩行論廣解--寂天菩薩 (master)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十



庚四、由迴向支之門,釋學佈施之理,捨身財善根利他。分
二:


辛一、釋論文;辛二、出品名。初中分三:


壬一、總明迴向一切有情入菩薩行;壬二、廣釋迴向;壬三、
念恩禮敬。今初:


「 造此入菩薩行論,
 我今所有諸善根,
 悉以迴向諸眾生,
 願速趣入菩薩行。」



我今造論,總攝一切經所詮義,悉為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及
果,以修圓滿三士道次第之理,趣入菩薩行,細為論列,所得善
根,及於此論解說聽受,思維其義,所有善根,悉以迴向一切眾
生,願於菩薩行如理修行也。如《海慧菩薩請問經》云:「猶如滴
水入大海,大海雖乾水不盡。菩薩迴向善亦爾,未證菩提終不
[010-0273a]
盡。」亦如上文所述諸能與小果之善,能與廣大果,若不迴向暫時
即盡之善,終不竭盡且復增長,思維迴向功德,雖作小善亦應勤
為一切有情迴向無上菩提。《般若經》云:「一切善根,不應迴向,
不證一切種智,而迴向聲聞獨覺位。」其善以通達如第九品所說
三輪體空之般若力所攝持之體性中而作迴向與發願,雖無大差
別,特於求所欲果之欲為發願,特於因之諸善轉為其果之因之欲
為迴向也。


壬二、廣釋迴向。分三:


癸一、迴向利他;癸二、迴向自利;癸三、迴向安樂生源聖教
增盛。初中分二:


子一、迴向世間義利;子二、迴向出世義利。初中分四:


丑一、迴向息滅病等苦;丑二、迴向息滅惡趣苦;丑三、迴向
善趣;丑四、結明迴向一切有情。初中分二:


寅一、迴暫時安樂;寅二、迴向究竟安樂。今初:


「 所有諸方世界中,
 若身若心苦逼者,
 以我所作諸福德,
 願得安樂廣大海。」



所有諸方,若身若心,苦受攝持之病,願以我所有安樂福德,
今於彼病悉得解脫,獲得喜樂充滿如海。


寅二、迴向究竟安樂:


「 盡其所有輪迴際,
 此樂終當不失壞,
 願諸眾生恒得受,
 菩提大樂無窮盡。」



願是諸眾生,盡輪迴際,其樂終不失壞,最後證得無上妙樂,
恒流不斷。此四句頌之第一句有譯本作「乃至未證大覺中」義
同。


丑二、迴向息滅惡趣苦。分三:


寅一、息地獄苦;寅二、息畜生苦;寅三、息餓鬼苦。初中分
二:
[010-0274a]


卯一、迴向速息苦;卯二、迴向依他力息苦。初中分三:


辰一、總迴向息苦;辰二、息寒地獄苦;辰三、息熱地獄苦。
今初:


「 盡其所有世界中,
 所有一切諸地獄,
 其中所有諸有情,
 願皆安樂咸歡喜。」



願盡虛空際所有世界諸寒熱地獄等,其中所有一切有情,地
獄之苦,悉皆息滅,受安樂剎界之樂而生歡喜。


辰二、息寒地獄苦:


「 寒凍苦切得溫暖。」



諸疱等八寒地獄,為寒苦之所逼切者,願生安樂而得溫暖。


辰三、息熱地獄苦。分四:


巳一、迴向以從菩薩二資糧雲出生之水息苦;巳二、息近邊
地獄苦;巳三、滅地獄處所體;巳四、迴向滅近邊地獄餘苦。今
初:


「 從於菩薩妙大雲,
 出生無盡妙花雨,
 熱惱苦逼悉清涼。」



從菩薩積二資糧悲心大雲出生無盡之雨,熱惱苦逼者願悉
得清涼也。


巳二、息近邊地獄苦:


「 近邊地獄劍葉樹,
 對彼願為旃檀林,
 丘陵挺植諸荊棘,
 願悉萌生如意樹。
 鷗鷺鳧鷖鴻鵠珍禽等,
 和嗚哀雅翔舞以莊嚴,
 芬馥異香妙蓮廣大海,
 願諸地獄轉變咸安樂。」



熱地獄近邊獄中,有劍葉林,對彼地獄有情,願轉成帝釋歡
喜園中,可愛歡樂林苑。鐵山丘陵,其樹生刺如鑽下垂,願悉轉
成出生一切需欲之如意樹,於其樹上鷗鷺鳧鷖鴻雁出和雅音以
為莊嚴。以具足芬馥妙香之池沼,令地獄方所,悉享安樂也。
[010-0275a]


巳三、滅地獄處所:


「 爐炭煻煨轉為珍寶聚,
 熱鐵地基琉璃一掌平,
 眾合諸山轉為無量殿,
 供養十方如來滿中住。
 所有熾熱鐵丸刀劍雨,
 從今轉成花雨降繽紛,
 等活瞋心刀劍互斬斫,
 願令天花互散起慈心。」



熱地獄熾然炭聚,願亦轉成種種寶聚,熱鐵地基願亦轉成悅
意琉璃地基。如羺頭等眾合諸山願皆轉成供佛之無量宮殿,如
來充滿其中。所有熾熱鐵丸刀劍,從今願皆轉成花雨,又等活等
互相斬斫者,亦願從今為嬉娛故以花互投。


巳四、迴向滅餘近邊地獄苦:


「 無極大河大猛火流沉溺者,
 肌肉糜爛骨上如開古姆花,
 以我善根力故願得天人身,
 共諸天女澡浴池中徐灌浴。」



沸水怒潰之無極大河,猶如猛火,諸沉溺其中者,肌肉糜爛,
骨上如古姆花色,是諸眾生,願以我善根力轉得天身,共諸天女
住於浴池中徐徐灌浴遊戲。


卯二、迴向依他力息苦。分四:


辰一、願以金剛手力息苦;辰二、願以觀音悲心息苦;辰三、
願以文殊神通息苦;辰四、願以餘諸大菩薩力息苦。今初:


「 異哉何故此中獰惡閻摩獄卒鵰鷲皆懼懾,
 黑暗盡除悉生安樂是誰神力具此大威能,
 翹首仰觀瞻見空中持金剛手威光赫然住,
 生大歡喜由斯勢力離諸罪垢隨彼願往生。」



地獄中住之諸有情,忽然離苦作是思維此地獄中,損害我等
閻摩獄卒鵰鷲等類兇惡無比,何故恐怖?一切黑暗悉皆盡除,身
心安樂,是誰之力令其生起?仰觀虛空見虛空中,執金剛手威光
[010-0276a]
赫然而住,於彼依怙而作皈依。由是極歡喜力,先積之罪悉皆出
離,願即隨彼往生也。


辰二、願以觀音悲心息苦:


「 降樹香水攙和微妙天花雨,
 地獄猛火頓熄淅瀝得清涼,
 思維忽爾安樂適悅是何故,
 願諸地獄有情見執蓮花母。」



復次降攙和香水之花雨,見地獄猛火,淅瀝漸熄,諸地獄有
情,作是思維,我等何故忽然安樂適悅?觀之願見手執蓮花之觀
世音也。


辰三、願以文殊神通息苦:


「 諸伴勿得恐怖願速來至我等所在處,
 以誰神力諸苦悉離忽然安樂生,
 一切眾生普皆救護菩提大悲心奮發,
 五髻童子威光赫奕能施無畏者降臨。
 汝今應以帝釋天冠供彼足下妙蓮花,
 大悲淚眼頂上天花繽紛無數降如雨,
 可愛樓閣百千天女韻音歌揚我今見,
 嘩然相喚願諸地獄有情如是見文殊。」



結伴者呼諸伴侶,來此來此地獄諸怖畏者願速來此,我等此
處,是誰之力,諸苦悉離,心無怖畏,安樂勢力降臨於此?生起普
救一切眾生光明慈悲之母,頂具五髻童子,光明熾然能令我等心
無怖畏者降臨於此也。呼喚而來,復謂諸伴侶云:汝今當觀諸天
以寶冠供其足下蓮花,於具足大悲淚眼者頂上,降多種天花積聚
之雨,百千天女歌揚贊韻,悅意樓閣隨身與俱,願地獄有情見施
安穩之文殊,如是嘩然相喚也。


辰四、願以餘諸大菩薩力息苦:
[010-0277a]


「 願祈以我如是所作諸善根,
 如普賢等菩薩離障妙樂雲,
 降法具足妙香清涼甘露雨,
 地獄有情現前觀見歡喜生。」



如是以我之善根,願諸地獄有情,見普賢彌勒地藏虛空藏等
諸大菩薩,具願力者,從無障之雲,降注清涼妙香之雨,現前皆歡
喜也。


寅二、息畜生苦:


「 願諸一切旁生類,
 遠離互相吞啖怖。」



以自他所有善力,願諸畜生,離互相吞啖之怖畏。


寅三、息餓鬼苦:


「 願諸餓鬼得安樂,
 猶如北俱盧洲人,
 大悲自在聖觀音,
 從手降注白乳流,
 施諸餓鬼得飽足,
 浴體常恒淨無垢。」



願諸餓鬼咸皆安樂,衣食受用,隨意出生,如北俱盧洲之人。
聖觀自在,手中降注甘露乳流,諸餓鬼食之飽滿充悅,浴之恒得
清涼也。


丑三、迴向善趣。分二:


寅一、迴向離苦:寅二、迴向得樂。初中分四:


卯一、迴向無諸根不具及胎孕苦;卯二、迴向無貧乏憂惱苦;
卯三、迴向無病苦及怨憎會苦;卯四、迴向息滅行旅之苦及非人
損害。今初:


「 願諸盲者能見色,
 願諸聾者能聞聲,
 願諸孕婦無災損,
 猶如天女幻化生。」



願諸盲者目能見色,願諸聾者常能聞聲,願諸孕婦無災而
產,如天女幻化生也。


卯二、迴向無貧乏憂惱苦:
[010-0278a]


「 願諸裸露得衣被,
 願諸飢虛得餱糧,
 願諸渴者得淨水,
 甘美芬芳亦清涼,
 願諸貧匱得寶藏,
 願諸憂惱得歡忻,
 願頹喪者皆振奮,
 所作堅毅悉圓成。」



諸無衣裸露者願其得衣,諸飢餓者願得色香味具備之食,諸
渴者願得淨水,甘美飲料。諸匱乏資具之貧乏人願得財寶,諸失
其所欲憂惱衰損者願得歡喜,諸失壞圓滿心灰意冷者,願復振
奮,不為憂苦壓伏,勇力堅毅成就圓滿。


卯三、回向無病苦及怨憎會苦:


「 所有病因苦有情,
 迅速痊好具力興,
 一切有情無病者,
 長時健康無災患,
 諸恐怖者願無畏,
 諸繫縛者願解脫,
 諸無力者願具力,
 互相愛念起慈心。」



盡其自他所有善力,願一切病苦有情,速離病苦,眾生身心
無餘諸病,悉皆常不發生,諸怖畏怨敵者願無怖畏。諸無自在為
他所繫縛者,願從繫縛而得解脫。諸少自在無威力者願具威力,
且互相愛念作親友饒益想也。


卯四、迴向息滅行旅之苦及非損害:


「 願諸一切行旅客,
 諸方隨處常安樂,
 遠行所求一切事,
 不勞勵力皆成就。
 願諸船舶航行者,
 意所希求定成辦,
 安抵水濱止泊處,
 親知會聚皆歡喜。
 願諸漂泊憂惱原,
 歧路能逢勝伴侶,
 盜賊虎狼怖畏無,
 不勞疲苦達其行。
 曠野迷途恐怖中,
 愚蒙衰老無依怙,
 睡眠醉夢極狂癡,
 願乞諸天為佑護。」


[010-0279a]


商賈等十方行旅者,願於諸方悉得安樂,為何事而往,其事
不勞勵力即得成辦。為求寶等入於大海,住船舶舟航之內,如意
成就,安抵水濱,親知歡聚。憂惱曠野等,歧途漂泊者,願遇令得
安隱之伴侶,無盜賊虎狼之畏,無諸疲苦安穩而往。於曠野中迷
失道路,恐懼愚迷,衰老無依,睡眠醉夢極狂癡者,願善類諸天為
作佑護也。


寅二、迴向得樂。分二:


卯一、總為人迴向;卯二、別迴向出家。初中分三:


辰一、迴向得圓滿;辰二、迴向入正道;辰三、迴向暫時富樂。
初中分四:


巳一、迴向得暇滿所依受用圓滿;巳二、迴向無逼惱威光圓
滿;巳三、迴向色相圓滿劣轉成殊;巳四、迴向善法圓滿。今初:


「 願悉脫離諸無暇,
 正信智悲皆具足,
 飲食受用資糧圓,
 世世恒常存正念,
 寶藏充滿遍虛空,
 受用常不感缺乏。」



修行正法善得人身,離八無暇,正信般若,利他意樂悲心具
足,飲食受用完全圓滿,生生世世常存正念。一切受用匱乏者,
如得虛空藏三摩地,受用常無缺乏也。


巳二、迴向無逼惱威光圓滿:


「 無爭無損而自在,
 安然如意而受用,
 若誰有情威光小,
 從此威光增雄偉。」



願彼此無爭,不為他所損惱,自在受用。為他人所輕賤之有
情,威光小者,願其威光增長雄偉也。


巳三、迴向色相圓滿劣轉成勝:


「 遁世苦行形鄙陋,
 轉變可愛好身圓,
 所有世間諸婦女,
 願皆轉變得男身,
 願諸卑賤得高位,
 亦能摧諸我慢心。」


[010-0280a]


以寒熱等逼苦其身之苦行者,身形陋劣,願彼悉得圓滿妙
身。所有世間婦女,願彼悉皆轉女成男。卑種下賤者,願得高
種,得已復能摧伏我慢也。


巳四、迴向善法圓滿:


「 我今以此諸福德,
 迴向無餘諸有情,
 願悉斷離一切罪,
 恒常安住善法行。」



以我所修菩提心等之福德,迴向無餘有情,所有斷命等罪障
違緣悉皆遮止,恒常能行善法也。


辰二、迴向入正道。分二:


巳一、修解脫道意樂加行完全圓滿具足之願;巳二、順緣全
備違緣不遇之願。今初:


「 菩提妙心永不離,
 菩薩大行恒勇毅。」



願一切有情,不離菩提心,於菩薩行具足勇毅。


巳二、順緣全備違緣不遇之願:


「 普為諸佛所護持,
 諸魔事業皆除斷。」



願自緣普為善知識諸佛之所護持,能作中斷諸魔事業悉皆
除遣也。


辰三、迴向暫時富樂。分三:


巳一、迴向長壽器世間清淨;巳二、迴向饒益之人充滿受用
安樂剎土;巳三、迴向所需資具圓滿損害消滅。今初:


「 願彼一切諸有情,
 壽量綿長終無盡,
 恒常享受諸安樂,
 死字言聲亦不聞。」



願彼一切有情,生善趣已,長壽無量,彼長壽者,復常受安
樂,死字言聲亦不聞也。


「 如意樹林歡喜園,
 諸佛佛子悉充滿,
 宣揚正法微妙音,
 願令諸方悉普聞。
 願令大地一切處,
 悉無砂礫及丘陵,
[010-0281a]
 平如手掌琉璃淨,
 輕軟柔和自性成。」



如意寶樹歡喜園林,諸佛佛子充滿其中,聽聞宣說正法,說
法之音,願諸方悉充滿也。一切方所剎土廣大,無砂礫荊棘,平
如手掌,琉璃自性輕軟柔和之所成也。


巳二、迴向饒益之人充滿受用安樂剎土:


「 眷屬輪圍眾會中,
 菩提薩埵極眾多,
 以自妙善為莊嚴,
 如是地上願安住,
 水鳥樹林與光明,
 乃至從於虛空中,
 說法如流聲不絕,
 願諸有情常值遇,
 一切如來諸佛子,
 願以無邊妙供雲,
 供養眾生無上師。」



說法眷屬輪圍中,有眾多菩薩,以自妙善圓滿功德,而為地
上莊嚴,安住其中。如得自在之菩薩,一切有情從水鳥樹林及虛
空中,常聞法音,恒流不斷。願諸有情常時值遇諸佛佛子。願以
無邊供雲大海,供養眾生無上師佛也。


巳三、迴向所需資具圓滿損害消滅:


「 諸天應時降甘雨,
 願諸禾稼悉豐盈,
 願王理國皆如法,
 願世康樂皆繁榮,
 藥餌具力有神效,
 誦持密咒悉地成,
 願彼空行藥叉等,
 悉皆慈愍具悲心,
 有情悉皆無痛苦,
 亦無罪垢無逼惱,
 更無怖畏及侵陵,
 無一有情不安樂。」



修行順緣中,天降時雨,禾稼豐盈,自在人王如法治國,諸世
間人安樂繁榮。諸藥具力,能愈疾病,持誦能成息災增益等悉之
密咒者,如其所需,隨語能成。空行夜叉野獸等,悉具慈心,迴向
離非所欲一切有情,身無諸苦,心無怖畏,亦不為他之所輕賤,願
無一人不安樂也。
[010-0282a]


卯二、別迴向出家。分五:


辰一、總迴向僧伽;辰二、迴向比丘;辰三、迴向比丘尼;辰
四、迴向戒德圓滿;辰五、迴向受用樂果。今初:


「 諸僧伽藍持誦者,
 誦持增上善安住,
 僧眾和合心和順,
 一切僧事如法成。」



安住僧伽藍中,諸僧眾等,讀誦經論,宣揚廣佈,妙善安住。
僧眾常時,於善所作,合和一心。僧伽利生等事,隨其所欲,願悉
成辦也。


辰二、迴向比丘:


「 諸比丘欲護學處,
 願得清淨阿蘭若,
 願諸散亂皆遠離,
 寂靜修心輕安起。」



願諸比丘,欲守護學處,無失壞者,能為律儀之障,身之憒鬧
亦願寂靜,得清淨阿蘭若。心之散亂一切遠離,身心極調柔安
樂,以為莊嚴,願以心輕安而修善法。


辰三、迴向比丘尼:


「 諸比丘尼具四緣,
 遠離鬥爭無災害。」



願諸比丘尼具足如法利養,鬥爭及他所侮弄等災害悉離也。


辰四、迴向戒律圓滿:


「 如是一切出家者,
 願持淨戒皆無損,
 若犯律儀速還淨,
 願令罪根常消盡,
 獲得安樂善趣生,
 仍住禁戒無少損。
 諸有智者咸恭敬,
 諸分術者應器盈,
 身心相續咸清淨,
 名稱普聞遍十方。」



如是諸出家者,願究竟律儀無損。若於戒稍有違犯,願即於
彼生起憂悔,常時令罪消盡。以此之故,後世亦復能得善趣,於
彼復持戒不失。願世間人,於諸有智者恭敬承事,諸乞食者,皆
得利養。相續無我慢等,普皆清淨,遍於十方具足美善名聞。
[010-0283a]


辰五、迴向受用樂果:


「 惡趣苦痛不再經,
 亦不勞修諸苦行,
 依於勝天微妙身,
 願速咸皆成正覺。」



願不受惡趣之苦,三門事業,不須猛烈難行,即得超勝諸天
異熟之身,具足成就一切智之增上生之七種功德,願彼諸善巧
者,速成正覺也。


丑四、結明迴向一切有情:


「 願彼一切諸有情,
 數數多次供如來,
 如來妙樂不思議,
 願彼常時皆具足。」



願以所有善力,令一切有情,多次恭敬供養如來,依彼學菩
薩行,常具足諸佛無邊安樂也。


子二、迴向出世義利。分三:


丑一、迴向成辦諸菩薩所許義利;丑二、迴向如來事業究竟;
丑三、迴向成辦聲緣所許義利。今初:


「 諸菩薩眾利眾生,
 悲心憶念咸成就。」



依此造論等善根,願諸菩薩,為一切有情,分位究竟利益事
業,如其悲心所憶念者,悉皆成辦。


丑二、迴向如來事業究竟:


「 依怙悲心所憶念,
 願諸有情悉圓滿。」



有情依怙一切如來,所有悲心憶念,欲諸有情具足一切安樂
之事,願彼安樂於諸有情,悉圓滿也。


丑三、迴向成辦聲緣所許義利:


「 如是獨覺及聲聞,
 願令悉皆得安樂。」



如是願諸緣覺及諸聲聞,亦得涅槃安樂。


癸二、迴向自利。分四:


子一、願得分位之果;子二、願為文殊親所攝受;子三、願安
住菩薩行;子四、願利他究竟。今初:
[010-0284a]


「 願我亦由文殊恩,
 速得登於歡喜地,
 生生正念無忘失,
 常得出家修梵行。
 願我亦得饔飧具,
 少須稻麥以支身,
 生生常住阿蘭若,
 一切圓滿具足成。」



承此諸善之力,願我亦由文殊之恩,乃至登歡喜地,於一切
生中正念不忘,常得出家成功德器。願我亦得少須食物青稞等,
支身續命,安樂存活,一切生中,身心遠離憒鬧,住阿練苦,獲
得具足一切圓滿。


子二、願為文殊親所攝受:


「 任何時中或欲見,
 及有少許欲問者,
 於所怙主妙吉祥,
 願無障礙常得觀。」



任何時中,欲觀佛經,或具義文詞,稍有欲問者,即於依怙妙
吉祥,現前親見,無有障蓋,無間即見也。


子三、願安住菩薩行:


「 十方虛空盡邊際,
 有情普利修習故,
 文殊如何所行為,
 願我行為亦如是。」



為成辦十方盡虛空界一切有情,分位及究竟義利故,所有文
殊如何所作,願我亦如是行也。


子四、願利他究竟:


「 乃至虛空世界盡,
 乃以眾生界盡時,
 此中願我恒安住,
 盡除一切眾生苦。
 願諸一切眾生苦,
 悉皆成熟報我身,
 願諸一切菩薩僧,
 令諸眾生享安樂。」



乃至何時有生死輪迴,乃至何時有流轉輪迴之眾生,爾所時
中,願我恒常安住,盡除一切眾生之若。隨諸眾生有何苦果,願
彼悉於我身成熟,願以菩薩僧力自性,令諸眾生悉受安樂也。


癸三、迴向安樂生源聖教增盛:
[010-0285a]


「 療有情苦唯一藥,
 一切安樂出生處,
 聖教恒常住世間,
 為諸供養承事處。」



依所有善根之力,願除眾生一切苦之唯一妙藥,生眾生一切
樂之無盡泉源,正士大覺世尊聖教,盡輪迴際,久住世間,為眾生
所恭敬供養。


壬三、念恩禮敬:


「 以誰殊恩發善心,
 聖妙吉祥恭敬禮,
 以誰殊恩我宣揚,
 我亦敬禮善士師。」



為正因之殊勝善知識,賴其恩德,我始得修菩提心,學菩薩
行,乃以彼為所詮,而造此論,如是善心發起之正因,聖妙吉祥,
我今禮敬,賴其恩德,安立我於學處,且由生起聞思修等觀證之
門,於我相續,宏揚善法,於是諸善知識我亦敬禮。


此最後一品,特於分位究竟諸願以猛利慾心為能令轉變之
迴向,廣釋身財善根捨以利他,學佈施之理,前已於他處釋學佈
施之理,故不另作學佈施品。


攝頌云:聞思修等所有一切善,乃至禮敬供養少善根,恒流
無盡輾轉增長故,迴向莊嚴咸令歡喜生。


辛二、出品名:


入菩薩行論廣解佛子津梁釋普皆迴向品第十


甲四、結義。分二:


乙一、明論主;乙二、明譯師。今初:


《入菩薩行論》者,大阿闍黎辛達德瓦寂天,為極尊文殊親所
攝受,棄王位如塵土,具足眾多希有妙行,圓滿一切菩薩行處,特
修無上瑜伽極無戲論成就金剛持位者之所作也。此之文義,善
說圓滿。


乙二、明譯師:


印度堪布薩瓦惹德瓦一切智天,乃德聚譯師,參考迦濕彌羅
[010-0286a]
本抉擇。後有印度堪布達馬喜瓦扎法賢及譯師寶賢善為翻譯,
參考抉擇。後有印度堪布釋迦慧,及譯師寶賢,依後藏本及註
解,譯註抉擇。又於後時尼泊爾班尺達,尼泊爾人所謂巴登達
巴,小一切智,及所謂所馬的格底妙慧,與西藏譯師釋迦比丘具
慧般若,對照迦濕彌羅本善為譯述,說聽抉擇。宜譯之白文,及
註釋之根本頌,多有不同,根本頌文諸譯亦多不同,詳辨其義而
安立也。


「 執持能仁淨戒殊勝位,
 慧劍摧伏異部盡無餘,
 勇心大士佛子寂天師,
 妙論僅能恭謹釋文義。
 往昔此土雖多廣開解,
 如列星聚閃爍露微明,
 殊勝諸聖所行解脫道,
 未能顯明離邊因緣生。
 具足無比法眼無上師,
 大悲自在慧解越群倫,
 名聞十方千輻光明耀,
 正士善友妙說為榘繩。
 中觀緣生離二邊深義,
 如其依怙龍猛所開示,
 佛護月稱寂天諸論師,
 同一密意如是顯明釋。
 佛子正士妙語難了達,
 慧心劣小修行勢力微,
 若其此中叢積諸訛謬,
 願祈上師諸聖垂赦愍。
 此中所有勤苦所生善,
 生死涅槃繫縛諸眾生,
 願皆趣此菩提妙心行,
 悉皆證得無住涅槃位。
 我亦從今生生世世中,
 能仁淨戒清淨能受持,
 菩提妙心永永不離失,
 有暇圓滿所依心要成。」



此入菩薩行論廣解佛子津梁者,從眾生導師具足三戒顯密
經典聽聞究竟法令福德師,多次請問,復依擔荷聖教大寶,無有
疲厭深入顯密所攝教典精義,於三學處歡喜勤奮,善知識虛空
賢,及名稱獅子師二人,從蒙古西康而來,獻花供養再再勸請,名
稱獅子師,特獻廣大花供慇勤勸請,從大佛弟子極尊正士古馬[冒-目+阿]
[010-0287a]
馬底座前,及濁世大一切智賢慧名稱吉祥妙善座前,依於常時頂
戴足塵之思,而說其理,比丘達馬仁卿作於荒山伽藍尊勝洲。刊
行者,勤戒持教寶法王也。


以此迴向聖教大寶,依一切門於一切處,宣揚廣大,永永安
住,一切吉祥。



一九五一年依成都護國金剛道場所攝鐵
相寺僧伽藍安居期中譯述圓滿。



漢譯入菩薩行論廣解後記




論師寂天,公元八世紀時,蘇羅室蹉國王子。即位前夕,遁
至東印度,後去那爛陀寺依勝天出家。其治學著作,初為《經
集》,乃博覽群經廣集要義之心得;次為《學集》是從《經集》中提
煉出來依解起行之學處;《入菩薩行論》又為依解起行之入門要
點,堪稱寂天畢生治學之結晶。故藏傳佛教,行人均奉為圭臬。


北宋太平興國時天息災(公元?~一零零二)偕施護來中
國,曾將此論譯為漢文,題名《菩提行經》。謂係龍樹菩薩所造,
共四卷,八百三十餘頌。已收入藏經,文較艱澀,且無註解,不便
研學。


解放前夕,隆蓮在上能下海老上師門下。承賜與藏文本《入
菩薩行論廣解》,並受命迻譯。寂天論師之頌文妙諦連篇,傑操
大師之廣解精深簡要。奕世之後,始獲拜讀。不揣固陋,謹將全
書譯藏為漢,繕呈上師鑒閱,幸蒙審可。原書頌文,共九百一十
五頌,分為十品,約二萬五千字,廣解部分約十二萬餘字。


時為建國之初。雖四郊聿靖,匕鬯無驚;而萬象方蘇,幽微
有待。此稿遂藏於篋笥,幾易星霜。十年浩劫一帙癰存,倏歷半
世紀矣!學行無似,仰愧先哲。始計簡印,以充四川尼眾佛學院
[010-0288a]
教材之用。先複印手稿,送請趙樸初會長審評,幸蒙不遺細流,
為交金陵刻經處付印。


此書係照藏譯原本直譯,頌文句有長短悉依藏文。惟是頌
文並附有廣解之漢譯,實為首試,詞義必有不盡通暢。訛誤之
處,尚祈當代賢達,賜予指正。


所冀師長慈恩,檀那厚德,見聞隨喜,儻循般若之行,戴識含
靈,盍涉菩提之海。


隆蓮謹誌


一九九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