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22 (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 (master)



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彚考卷第五





元設宣政院。掌釋教僧徒及吐蕃之境。置院使。同知
[005-0040c]
副使。參議。經歷。都事。照磨之屬。諸元帥府。招討司。安
撫司。萬戶府。皆𨽻焉 按元史百官志。宣政院秩從
一品。掌釋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𨽻治之。遇吐蕃有
事則為分院往鎮。亦別有印。如大征伐。則會樞府議
其用人則自為選。其為選則軍民通攝。僧俗並用。至
元初。立總制院。領以國師。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來
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員同知
二員。副使二員。參議二員。經歷二員。都事四員。管勾
一員。照磨一員。二十六年。置斷事官四員。二十八年。
增僉院。同僉各。一員。元貞元年。增院判一員。大德四
年。罷斷事官。至大初。省院使一員。至治三年。置院使
六員。天曆二年。罷功德使司。歸宣政。定置院使一十
員從一品。同知二員正二品。副使二員從二品。僉院
二員正三品。同僉三員正四品。院判三員正五品。參
議二員正五品。經歷二員從五。品都事三員從七品。
照磨一員。管勾一員。並正八品掾史十五人。蒙古必
闍赤二人。回回掾史二人。怯里馬赤四人。知印二人。
宣使十五人。典吏有差。


斷事官四員從三品。經歷知事各一員。令史五人。
知印奏差。譯史通事各一人。至元二十五年。始置
 客省使秩從五品。大使二員副使一員。至元二
十五年。置 大都規運提點所。秩正四品。達魯花
赤一員。提點一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至元二十
八年。置 上都規運提點所。秩正四品。達魯花赤
[005-0041a]
一員。提點一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知事一員。至
元二十八年。置 大都提舉資善庫。秩從五品。達
魯花赤一員。提舉一員。同提舉一員。副提舉一員。
掌錢帛之事。至元二十六年。置 上都利貞庫。秩
從七品。提領一員。副使一員。掌飲膳好事金銀諸
物元貞元年。置 大濟倉監支納一員大使一員
 興教寺管房。提領一員 吐蕃等處宣慰司都
元帥府秩從二品。宣慰使五員 經歷二員。都事
二員。照磨一員。捕盜官二員。儒學教授一員。鎮撫
二員。其屬二 脫思麻路軍民萬戶府。秩正三品。
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副達魯花赤一員。副萬
戶一員。經歷一員。知事一員。鎮撫一員 西夏中
興河州等處軍民總管府。秩正三品。達魯花赤一
員。總管一員。同知一員。治中一員。府判二員。經歷
一員。知事一員。屬官稅務。提領寧河縣官寧河脫
脫禾孫五員。寧河弓甲匠達魯花赤 洮州元帥
府。秩從三品。達魯花赤一員。元帥二員。知事一員
 十八族元帥府。秩從三品。達魯花赤一員。元帥
一員。同知一員。知事一員 積石州元帥府。達魯
花赤一員。元帥一員。同知一員。知事一員。脫脫禾
孫一員 禮店文州蒙古漢軍西蕃軍民元帥府。
秩正三品。達魯花赤一員。元帥一員。同知一員。經
歷知事各一員 鎮撫二員。蒙古奧魯官一員。蒙
古奧魯相副官一員 禮店文州蒙古漢軍奧魯
[005-0041b]
軍民千戶所。秩從五品。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
副千戶一員。總把五員。百戶八員 禮店文州蒙
古漢軍西蕃軍民上千戶所。秩正四品。達魯花赤
一員。千戶一員。百戶一員。新附千戶二員 禮店
階州西水蒙古漢軍西蕃軍民總把二員 吐蕃
等處招討使司。秩正三品。招討使二員。知事一員。
鎮撫一員。其屬附 脫思麻探馬軍四萬戶。府秩
正三品。萬戶五員。千戶八員。經歷一員。鎮撫一員
 脫思麻路新附軍千戶所。秩從。五品達魯花赤
一員。千戶一員。副千戶一員 文扶州西路南路
底牙等處萬戶府。秩從三品。達魯花赤一員。萬戶
二員 鳳翔等處千戶所。秩從五品。達魯花赤一
員。千戶一員。百戶二員 慶陽寧環等處管軍總
把一員 文州課程倉糧官一員 岷州十八族
週迴捕盜官二員 常陽帖城阿不籠等處萬戶
府。秩從三品。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 階文扶
州等處蕃漢軍上千戶所。秩正五品。達魯花赤一
員。千戶二員 貴德州達魯花赤知州各一員。同
知州判各一員。脫脫禾孫一員。捕盜官一員。必
呈萬戶府。達魯花赤二員。萬戶四員 松潘客疊
威茂州等處軍民安撫使司。秩正三品。達魯花赤
一員。安撫使一員。同知一員。僉事一員。經歷知事
照磨各一員。鎮撫一員威州保寧縣茂州文山縣
文川縣皆𨽻焉 靜州茶上必里溪安鄉等二十六
[005-0041c]
族軍民千戶所。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 龍木
頭都留等二十二族軍民千戶所。達魯花赤一員。
千戶一員 岳希蓬蘿蔔村等處二十二族軍民
千戶所。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 折藏萬戶府。
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 吐蕃等路宣慰使司
都元帥府。宣慰使四員。同知二員。副使一員。經歷
都事各二員。捕盜官三員。鎮撫二員 朵甘思田
地裏管軍民都元帥府。都元帥一員。經歷一員。鎮
撫一員 剌馬兒剛等處招討使司。達魯花赤一員。
招討使一員。經歷一員 奔不田地裏招討使司。
招討使一員。經歷一員。鎮撫一員 奔不兒亦思
剛百姓達魯花赤一員 碉門魚通黎雅長河西
寧遠等處軍民安撫使司。秩正三品。達魯花赤一
員。安撫使一員。同知一員。副使一員僉事一員。經
歷知事照磨各一員。鎮撫二員 六番招討使司。
達魯花赤一員。招討使一員經歷一員。知事一員。
雅州嚴道縣名山縣𨽻之 天全招討使司。達魯
花赤一員。招討二員。經歷知事各一員 魚通路
萬戶府。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經歷知事各一
員。黎州𨽻之 碉門魚通等處管軍守鎮萬戶府
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二員。經歷知事各一員。鎮撫
二員。千戶八員。百戶二十員彈壓四員。 長河西
管軍萬戶府。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二員 長河西
裏管軍招討使司。招討使二員。經歷一員 朵甘
[005-0042a]
思招討使一員 朵甘思哈答李唐魚通等處錢
糧總管府。達魯花赤一員。總管一員。副總管一員。
答剌答脫脫禾孫一員。哈裏脫脫禾孫一員。朵甘
思瓮吉剌滅吉思千戶一員 亦思馬兒甘萬戶
府。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二員 烏思藏納里速古
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宣慰使五員。同
知二員。副使一員。經歷一員。鎮撫一員。捕盜司官
一員。其屬附見 納里速古兒孫元帥二員 烏
思藏管蒙古軍都元帥二員 擔裏管軍招討使
一員 烏思藏等處轉運一員 沙魯思地裏管
民萬戶一員 搽里八田地裏管民萬戶一員
 烏思藏田地裏管民萬戶一員 速兒麻加瓦田
地裏管民官一員 撒剌田地裏管民官一員
 出蜜萬戶一員 嗷籠答剌萬戶一員 思答籠
剌萬戶一員 伯木古魯萬戶一員 湯卜赤八
千戶四員 加麻瓦萬戶一員 扎由萬戶瓦一
員 牙里不藏思八萬戶府。達魯花赤一員。萬戶
一員。千戶一員擔裏脫脫禾孫一員 迷兒軍萬
戶府。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初厚江八千戶一
員。卜兒八官一員。


憲宗元年夏六月。以僧海雲掌釋教事 按元史憲
宗本紀云云。


世祖中統元年十二月。以梵僧八合思八為帝師授
以玉印。統釋教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005-0042b]


中統三年。作佛事 按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三年十
一月乙酉。太白犯鉤鈐。丁亥勅聖安寺。作佛頂金輪
會。十二月作佛事於昊天寺。七晝夜賜銀萬五千兩
中統四年。以建太廟作佛事 按元史世祖本紀。中
統四年三月癸卯。初建太廟 按續文獻通考。建太
廟命僧作佛事七晝夜。歲以為常。


至元元年。遣僧祈雨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元年
四月壬子。東平太原平陽旱。分遣西僧祈雨。


至元二年。詔州郡設僧錄等官。設三學講。三禪會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年二月甲子。詔諭總統所。
僧人通五大部經者。為中選。以有德業者。為州郡僧
錄判正副都綱等官。仍干各路。設三學。講三禪會。


至元三年。詔僧道祈福。以僧機為總統 按元史世
祖本紀。至元三年夏四月庚午。勅僧道祈福於中都
寺觀。詔以僧機為總統。居慶壽寺。


至元四年春正月。禁僧官侵理民訟 按元史世祖
本紀云云。


至元六年。作佛事於太廟。詔升國師八思巴。號大寶
法王賜玉印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六年十二月。
作佛事於太廟。七晝夜 按八思巴傳。八思巴者土
番薩斯迦人族。欵氏也。世祖即位。尊為國師。授以玉
印。命製蒙古新字。至元六年。詔頒行天下。詔曰朕惟
字以書言。言以紀事。此古今通制。我國家。肇基朔方。
俗尚簡古。未遑制作施用文字。因用漢楷及畏吾字。
[005-0042c]
以達本朝之言。考諸遼金。以及遐方諸國。例各有字。
今文治寖興。字書有闕。於一代制度。實為未備。故特
命國師八思巴。創為蒙古新字。譯寫一切文字。期於
順言達事而巳。自今以往。凡有璽書頒降者。並用蒙
古新字。仍各以其國字副之遂升號八思巴。曰大寶
法王。更賜玉印。


至元七年。禁僧冒據民田。更定其服色。是年啟建白
傘蓋佛事歲以為常。請膽巴金剛上師。住持仁王寺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七年𨳝十一月。詔諭西夏
提刑按察司管民官。禁僧徒冒據民田。十二月建大
護國仁王寺於高良河。勅更定僧服色 按祭祀志。
至元七年。以帝師八思巴之言。於大明殿御座上。置
白傘蓋一頂。用素段泥金書梵字於其上。謂鎮伏邪
魔。護安國剎。自後每歲二月十五日。於大殿。啟建白
傘蓋佛事。用諸色儀仗社直。迎引傘蓋。周遊皇城內
外。云與眾生。祓除不祥。導迎福祉。歲正月十五日。宣
政院同中書省奏請。先期中書奉旨。移文樞密院八
衛。撥傘鼓手一百二十人。殿後軍甲馬五百人。擾舁
監壇漢關羽神轎軍。及雜用五百人。宣政院所轄宮
寺三百六十所。掌供應佛像壇面幢幡寶蓋車鼓頭
旗三百六十壇。每壇擎執擡舁二十六人。鈸鼓僧一
十二人。大都路掌供各色金門大社一百二十隊。教
坊司雲和署掌大樂鼓板杖鼓篳篥龍笛琵琶箏𥱧
七色四百人。興和署掌妓女雜扮隊戲一百五十人。
[005-0043a]
祥和署掌雜把戲男女一百五十人。儀鳳司掌漢人
回回河西三色細樂每色各三隊三百二十四人。凡
執役者。皆官給鎧甲袍服器仗。以鮮麗整齊為尚。珠
玉金繡。裝束奇巧。首尾排列。三十餘里。都城士女。閭
閻聚觀。禮部官點視諸色隊仗。刑部官巡綽喧閙。樞
密院官分守城門。而中書省官一員總督視之。先二
日於西鎮國寺迎太子遊四門。舁高塑像。且儀仗入
城。十四日帝師率梵僧五百人。於大明殿。內建佛事。
至十五日。恭請傘蓋於御座奉置寶輿諸儀衛隊仗。
列殿前。諸色社直暨諸壇面。列崇天門外。迎引出宮。
至慶壽寺具素食。食罷起行。從西宮門外垣海子南
岸入厚載紅門。由東華門。過延春門而西。帝及后妃
公主。於五德殿門外塔金脊吾殿綵樓而觀焉。及諸
隊仗社直送金傘還宮。復恭置御榻上。帝師僧眾作
佛事。至十六日散。謂之游皇城。六月中。上京亦如之
 按續文獻通考。至元七年。詔請瞻巴金剛上師。住
持仁王寺。普度僧員。


至元八年。五月己巳。修佛事於瓊華島 按元史世
祖本紀云云。


至元九年。遣使祀興國寺。又集僧誦大藏經 按元
史世祖本紀。至元九年春正月。勅燕王遣使持香旛。
祀五臺興國寺。秋七月集都城僧誦大藏經九會。十
二月建大聖壽萬安寺。


至元十一年。以亦鄰真襲帝師位 按元史世祖本
[005-0043b]
紀。至元十一年三月。帝師八合思八歸土番國。以其
弟益鄰真襲位。建大護國仁王寺成。


至元十三年。設資戒會。又命國師作佛事 按元史
世祖本紀。至元十三年二月辛酉。車駕幸上都。設資
戒大會於順德府開元寺。𨳝三月甲子。禁西番僧持
軍器。九月壬辰朔。命國師益鄰真。作佛事於太廟。辛
酉設資戒會於京師。


至元十四年二月。詔以僧亢吉益鄰真加加瓦。並為
江南總攝掌釋教。除僧租賦。禁擾寺宇者 按元史
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六年命散都修佛事。置大護國仁王寺總管
府。帝師卒勅設齋賜號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
六年夏四月令泉州僧。依宋例。輸稅以給軍餉。五月
丙寅。勅江南僧司文移母輙入遞。七月命散都修佛
事十有五日。八月置大護國仁王寺總管府。十二月
建聖壽萬安寺於京城。帝師亦鄰吉卒。勅諸國教師
禪師百有八人。即大都萬安寺。設齋圓戒賜衣 按
八思巴傳。至元十六年。八思巴卒。訃聞賻贈有加賜
號。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
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


至元十七年。立都功德使司賜國師掌教所印。又印
造戒本。頒諸路僧人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七
年三月乙卯。立都功德使司從二品。掌奏帝師所統
僧人。五月辛酉。賜國師掌教所印。十二月勅鏤板印
[005-0043c]
造帝師八合思八新譯戒本五百部。頒降諸路僧人
至元十九年。罷都功德使。詔帝師答耳麻八剌剌吉。
統領釋教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九年夏四月。
禁土番僧給驛太煩擾害於民。自今非奉旨勿給。秋
七月闍婆國貢金佛塔冬。十一月罷都功德使脫烈
其修設佛事妄費官物。皆徵還之。十二月詔立帝師
答耳麻八剌剌吉塔。掌玉印統領諸國釋教。造帝師
八合思八舍利塔。


至元二十年。春正三月。臺臣言五臺山造寺伐木及
南城建新寺役重。詔罷之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一年。以宋陵冢金銀寶器。修天衣寺 按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一年春二月。立法輪竿於
大內萬壽山高百尺。秋九月丙申以江南總攝楊璉
真加。發宋陵冢所收金銀寶器。修天衣寺。


至元二十二年。毀宋郊天臺為佛寺。大集諸路僧。作
資戒會。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
毀宋郊天臺桑哥言。楊璉真加云。會稽有泰寧寺宋
毀之以建寧宗等攢宮。錢塘有龍華寺宋毀之以為
南郊皆勝地也。宣復為寺以為皇上東宮祈壽。時寧
宗等攢宮巳毀建寺。勅毀郊天臺亦建寺焉。辛卯發
諸衛軍六千八百人。給護國寺修造。十二月集諸路
僧四萬於西京普恩寺。作資戒會七日夜命帝師也
憐八合失甲自羅二思八等。遞作佛事於萬安興教
慶壽等寺。凡一十九會。
[005-0044a]


至元二十三年。以亦攝思憐為帝師。命西僧作佛事。
凡三十會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三年春正
月。以江南廢寺田土為人占據者。悉付總統楊璉真
加修寺。是歲以亦攝思憐為帝師。命西僧遞作佛事
於萬壽山玉塔殿萬安寺凡三十會。


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癸亥。立尚乘寺。是歲命西僧
監臧宛卜卜思哥等作佛事。坐靜於大殿寢殿萬壽
山五臺山等寺。凡三十三會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
云。


至元二十五年。以宋宮室為塔寺。改釋教總制院。為
宣政院。是歲作佛事。凡五十四會 按元史世祖本
紀。至元二十五年春二月。江淮總攝楊璉真加言。以
宋宮室為塔一為寺五巳成。詔以水陸地百五十頃
養之。夏四月甲戌。萬安寺成。佛像及窗壁。皆金飾之。
凡費金五百四十兩有奇。水銀二百四十斤遼陽省
新附軍逃還各衛者。令助造尚書省仍命分道招集
之。冬十月瀛國公。趙㬎學佛法於土番。十一月改釋
教總制院。為宣政院。秩從一品。印用三臺。十二月命
亦思麻等七百餘人。作佛事。坐靜於玉塔殿寢殿。萬
壽山護國仁王等寺凡五十四會。


至元二十六年。詔集僧誦梵寺所貯經。命帝師及西
僧作佛事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六年冬十
二月。詔天下梵寺所貯藏經。集僧看誦。仍給所費。俾
為歲例。幸大聖壽萬安寺置旃檀佛像。命帝師及西
[005-0044b]
僧。作佛事坐靜二十會。


至元二十七年。立營田提舉司。掌僧寺貲產。禁諸王
遣僧建寺擾民。是歲作佛事凡七十二會 按元史
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七年三月。立江南營田提舉司。
秩從五品。掌僧寺貲產。六月繕寫金字藏經。凡糜金
三千二百四十四兩。九月乙巳。禁諸王遣僧建寺撥
民。是歲命帝師西僧。遞作佛事。坐靜於萬壽山厚載
門茶罕腦兒聖壽萬安寺桓州南屏庵雙泉等所。凡
七十二會。


至元二十八年。以輦真朮納思為釋教都總統。授吃
剌思八斡節兒為帝師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
十八年春二月癸酉。以隴西四川總攝輦真朮納思。
為諸路釋教都總統。五月遣脫脫塔剌海忽辛三人
追究僧官江淮總攝楊璉真加等盜用官物。辛亥罷
脫脫塔剌海忽辛等理算僧官錢穀十二月宣政院
臣言。宋全太后瀛國公母子以為僧尼。有地三百六
十頃。乞如例免徵其租從之。辛卯授吃剌思八斡節
兒為帝師。統領諸國僧尼釋教事。宣政院上天下寺
宇四萬二千三百一十八區僧尼二十一萬三千一
百四十八人。


至元二十九年。給還楊璉真加。土田人口之𨽻僧坊
者。詔聽僧食鹽不輸課。是歲修佛事七十二會 按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九年春三月壬戌。給還楊
璉真加。土田人口之𨽻僧坊者。初璉真加重賂桑哥。
[005-0044c]
擅發宋諸陵。取其寶玉。凡發冢一百有一所戕人命
四攘盜詐掠諸贓為鈔十一萬六千二百錠。田二萬
三千畆。金銀珠玉寶器稱是。臺省諸臣乞正典刑。以
示天下。帝猶貸之死。而給還其人口土田。六月戊辰
詔聽僧食鹽不輸課。十二月命國師諸僧呪師修佛
事七十二會。


至元三十年。冬十月戊申。僧官總統以下有妻者罷
之。是歲作佛事祈福五十一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
云。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以合剌思八斡節而為帝
師 按元史成宗本紀。至元三十一年夏四月即位。
六月以合剌思八斡節而為帝師賜玉印。冬十二月
用帝師奏。釋京師大辟三十人杖以下百人。賜諸鰥
寢貧民鈔二百錠。


成宗元貞元年。以國忌飯僧七萬。賜帝師佛冠及玉
印。是歲大建佛寺 按元史成宗本紀。元貞元年春
正月壬戌。以國忌即大聖壽萬安寺。飯僧七萬。二月
製寶玉五方佛冠賜帝師。三月以東作方殷。罷諸不
急營造。惟帝師塔及張法師宮不罷。四月丙午為皇
太后建佛事於五臺山。以前工部尚書。涅只為將作
院使。領工部事。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使宋德柔為
工部尚書。董其役。以大都保定真定平陽太原大同
河間大名順德廣平十路。應其所需。五月戊寅以魯
國大長公主建佛寺於應昌。給鈔千錠金五十兩。九
[005-0045a]
月乙亥用帝師奏。釋大辟三人杖以下四十七人。冬
十二月荊南僧普照等偽撰佛書。有不道語。伏誅。甲
子賜帝師雙龍紐玉印。


大德元年。皇太后將往佛寺祈祝。李元禮止之 按
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元年春三月。五臺山佛寺成。皇
太后將親往祈祝。監察御史李元禮上封事止之。五
月給鈔千錠建臨洮佛寺。


大德二年三月戊子。詔僧人犯奸盜詐偽。聽有司專
決。輕者與僧官約斷約不至者罪之 按元史成宗
本紀云云。


大德三年。命補陀僧使日本。罷江南諸路釋教總統
所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三年春三月癸巳。命妙
慈弘濟大師江浙釋教總統。補陀僧一山齎詔使日
本。詔曰。有司奏陳向者世祖皇帝常遣補陀禪僧如
智及王積翁等兩奉璽書。通好日本。咸以中途有阻
而還。爰自朕臨御以來。綏懷諸國。薄海內外。靡有遐
遺。日本之好宜復通問今如智巳老。補陀寧一山道
行素高。可令往諭。附商舶以行庶可必達。朕特從其
請蓋欲成先帝遺意耳。至於惇好息民之事。王其審
圖之。五月壬午。罷江南諸路釋教總統所。秋七月庚
辰。中書省臣言。江南諸寺佃戶五十餘萬。本皆編民。
自楊總攝冒入寺籍宜加釐正。從之。


大德五年。賜諸寺地仍賜鈔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
德五年。春二月戊戌。賜昭應宮興教寺地各百頃興
[005-0045b]
教仍賜鈔萬五千錠。上都乾元寺地九十頃。鈔皆如
興教之數。萬安寺地六百頃。鈔萬錠。南寺地百二十
頃。鈔如萬安之數。七月癸丑。詔禁畏吾兒僧陰陽巫
覡道人呪師。自今有大祠禱必請而行。違者罪之。命
御史臺檢照。宣政院并僧司案牘。


大德六年。詔僧犯罪御史臺與宣政院同鞫。以星變
命設水陸大會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六年春正
月詔。自今僧官僧人犯罪。御史臺與內外宣政院同
鞫。宣政院官徇情不公者。聽御史臺治之三月壬寅。
太陰犯輿鬼。命僧設水陸大會七晝夜。十一月詔江
南寺觀。凡續置民田及民。以施入為名者。並輸租充
役。


大德七年。罷修寺工役禁僧人以修寺擾民。又罷白
雲宗攝所仁王寺營田提舉司及僧官有妻者。按元
史成宗本紀。大德七年三月。罷修建僧寺工役。夏四
月左丞相答剌罕言。僧人修佛事畢。必釋重囚。有殺
人及妻妾殺夫者。皆指名釋之。生者苟免死者負冤。於
福何有。帝嘉納之五月辛巳。詔僧人與民均當差役。
秋七月禁僧人以修建寺宇為名。齎諸王令旨。乘傳
擾民。罷江南白雲宗攝所其田令依例輸租。八月己
丑罷護國仁王寺。元設江南營田提舉司。九月丙子
罷僧官有妻者。十一月甲子命依十二章斷僧官罪
大德八年。以輦真監藏為帝師 按元史成宗本紀。
大德八年春正月庚午以輦真監藏為帝師冬十一
[005-0045c]
月丁卯。復免僧人租。壬申詔僧姦盜人者。聽有司專
決。


大德九年。以相加班為帝師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
德九年。春正月戊午。帝師輦真監藏卒。賻金五百兩
銀千兩幣帛萬匹。鈔三千錠。仍建塔寺。二月乙未建
大天壽萬寧寺。三月庚戌以吃剌八思斡節兒姪相
加班為帝師。冬十月常州僧錄林起祐以官田二百
八十頃。冒為巳業施河西寺勅募民耕種。輸其租於
官。


大德十年。罷江南白雲宗都僧錄司 按元史成宗
本紀。大德十年春正月戊午。罷江南白雲宗都僧錄
司。汰其民歸州縣。僧歸各寺。田悉輸租。五月癸未詔
西番僧往還者。不許馳驛。給以舟車。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以別不花建寺為國祝釐詔
厚賜之。又詔諸寺僧誦藏經為三宮祈福。以中書省
言。詔省佛事。又詔作佛事毋釋重囚 按元史武宗
本紀。大德十一年五月即位。六月徽政使𠇗頭等言。
別不花以私錢建寺。為國祝釐。其父為諸王斡忽所
害。請賜以斡忽所得歲賜命以五年與之。甲寅勅內
郡江南高麗四川雲南諸寺僧。誦藏經。為三宮祈福。
八月丙午建佛閣於五臺寺。九月皇太子建佛寺。請
買民地益之。給鈔萬七百錠有奇。十一月建佛寺於
五臺山。十二月丁巳。以中書省言國用浩穰。民貧歲
歉。詔宣政院。併省佛事。中書省臣言。自元貞以來。以
[005-0046a]
作佛事之故。放釋有罪。失於太寬。故有司無所遵守。
今請凡內外犯法之人。悉歸有司。依法裁決。從之。十
二月勅內庭作佛事。母釋重囚。以輕囚釋之。


武宗至大元年。立營繕署及白雲宗攝所。又立萬億
河渠司以僧為之。又以西番僧為翰林承旨。是歲大
建佛寺。為水陸大會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元年
春二月。發軍五千百人。修五臺山佛寺。己未。以皇太
子建佛寺。立營繕署。秩五品。三月復立白雲宗攝所。
秩從二品。設官三員。五月丙子以西番僧從駕上都。
途中擾民。禁之禁白蓮社。毀其祠宇以其人還𨽻民
籍。八月戊申立中都萬億司寧夏立河渠司。秩五品
官二員。參以二僧為之。冬十月甲辰。從帝師請以釋
教都總管朵兒只八。兼領囊八地產錢物。為都總管
府達魯花赤。總其財賦。以西蕃僧教瓦班。為翰林承
旨。乙巳改護國仁王寺昭應規運總管府為會福院。
秩從二品。十一月以軍五千人。供造寺工役。辛巳以
銀七百五十兩。鈔二千二百錠。幣帛三百匹。施昊天
寺。為水陸大會。癸未皇太后造寺五臺山。摘軍六千
五百人供其役。𨳝十一月勅河西僧戶準先朝定制。
從軍輸稅。一與民同。


至大二年。罷白雲宗攝所。立頭陀禪錄司。詔僧俗相
犯照舊法治租稅亦不許奏免。又詔封西僧子為寧
國公賜金印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二年三月辛
卯。罷杭州白雲宗攝所。立湖廣頭陀禪錄司。六月以
[005-0046b]
皇太子言宣政院先奉旨毆西番僧者截其手詈之
者斷其舌。此法昔所未聞。有乖國典且於僧無益。僧
俗相犯巳。有明憲。乞更其令。又言宣政院文案不檢
覈於憲章有礙。遵舊制為宣。並從之。九月以大都城
南建佛寺。十二月封西僧迷不韻子。為寧國公。賜金
印。


至大三年。營五臺寺。改承華普慶寺總管府。為崇祥
監。封僧亦憐真乞烈思。為文國公。是歲立規運總管
府。又改為隆禧院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三年春
正月。營五臺寺。役工匠千四百人。軍三千五百人。夏
四月改大承華普慶寺總管府。為崇祥監。六月庚戌
立規運都總管府。秩正三品。領大崇恩福元寺錢糧。
置提舉司。資用庫。大益倉𨽻之。冬十月封僧亦憐真
乞烈思為文國公。賜金印。十一月壬午。改大崇恩福
元寺規運總管府。為隆禧院。秩二品。


至大四年。仁宗即位。賜國師板的答。鈔萬錠建寺。又
以西僧藏不班八為國師。賜玉印。又大賜普慶寺
 按元史仁宗本紀。至大四年春正月。武宗崩。二月戊
申。罷運江南所印佛經。御史臺臣言。白雲宗總攝所
統江南為僧之有髮者不養父母。避役損民。乞追收
所受璽書銀印。勒還民籍。從之。丁卯命西番僧。非奉
璽書驛券。及無西番宣慰司文牒者。勿輙至京師。仍
戒黃河津吏。驗問禁。止罷總統所及各處僧錄僧正
都綱司。凡僧人訴訟。悉歸有司。三月庚寅帝即位。夏
[005-0046c]
四月罷僧道也里可溫答失蠻頭陀白雲宗諸諸司。
五月癸未賜國師板的答鈔萬錠以建寺於舊城。六
月已未。復置長信寺。𨳝七月辛亥。以西僧藏不班八
為國師。賜玉印。冬十月己巳。勅繪武帝御容。奉安大
祟恩福元寺月四上祭。辛未賜大普慶寺金千兩。銀
五千兩。鈔萬錠。西錦綵縀紗羅布帛萬端。田八萬畝。
邸舍四百間。丁丑禁諸僧寺。母得冒侵民田。辛巳罷
宣政院理問僧人詞訟。


仁宗皇慶元年。陛崇祥監。為崇祥院。置五臺寺濟民
局。又賜西僧金幣及諸寺地。勅拘還回回合的先降
璽書 按元史仁宗本紀。皇慶元年春正月癸卯。勅
諸僧犯奸盜詐偽鬬訟。仍令有司專治之。己未陛崇
祥監。為崇祥院。秩正二品。二月壬申。遣使賜西僧金
五千兩。銀二萬五千兩。幣帛三萬九千九百匹。三月
置五臺寺濟民局。秩從五品。賜汴梁路上方寺地百
頃。夏四月辛未。給鈔萬錠。修香山永安寺。六月壬申
賜崇福寺河南官地百頃。十二月勅回回合的。如舊
祈福。凡詞訟悉歸有司。仍拘還先降璽書。


皇慶二年。勅修佛事。以蔬食。毋釋重囚諸王駙馬佛
寺毋微田擾民僧俗辨訟。令有司及主僧同問 按
元史仁宗本紀。皇慶二年春二月。各寺修佛事日用
羊九千四百四十。勅遵舊制。易以蔬食。丁亥功德使
亦憐真等。以佛事奏釋重囚。不允。賜西僧搠思吉斡
節兒鈔萬錠。夏四月乙酉。御史臺臣言西僧以作佛
[005-0047a]
事之故。累釋重囚。外任之官身犯刑憲。輙營。求內旨
以免罪。諸王駙馬寺觀臣僚土田每歲徵租。亦極為
擾民。請悉革其幣。制曰可六月乙亥詔諭僧俗辨訟
有司。及主僧同問。續置土田。如例輸稅。秋七月癸巳。
以作佛事。釋囚徒二十九人。九月以相兒加思巴為
帝師。勅鎮江路建銀山寺。勿徒寺傍塋冢。


延祐元年。以作佛事擇釋獄囚 按元史仁宗本紀
延祐元年三月乙巳。以僧人作佛事。擇釋獄囚。命中
書審察。𨳝三月罷呪僧月給俸。六月甲辰。拘河西僧。
免輸租。賦璽書。


延祐二年。春正月己巳。置大聖壽萬安寺都總管府。
秩正三品。二月庚子詔以公哥羅古羅思監藏班藏
卜為帝師。賜玉印。仍詔天下冬十月授白雲宗主沈
明仁榮祿大夫司空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三年。賜諸寺田。置織佛像提調所。禁僧以所佩
印。移文有司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三年春正月
壬戌。賜上都開元寺江浙田二百頃。華嚴寺百頃。秋
七月辛酉。賜普慶寺益都田百七十頃。八月戊戌置
織佛像工匠提調所。秩七品設官二員。十一月大萬
寧寺住持僧米普雲濟。以所佩國公印。移文有司。紊
亂官政。勅禁之。


延祐四年。給帝師寺廩食及鈔。禁總攝沈明仁以印
移文有司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四年春正月己
未。給帝師寺廩食鈔萬錠。六月癸亥禁總攝沈明仁
[005-0047b]
所佩司空印。毋移文有司 按八思巴傳。延祐四年。
宣徽使會每歲內庭佛事。所供。其費以斤數者。用麵
四十三萬九千五百。油七萬九千。酥二萬一千八百
七十。蜜二萬七千三百。


延祐五年。書金字藏經。陞印經提舉司。為延福監。置
永福寺都總管府。是歲以作佛事釋囚 按元史仁
宗本紀。延祐五年二月。給。書西天字維摩經金三千
兩。三月給金九百兩。銀百五十兩。書金字藏經。夏四
月陞印經提舉司。為延福監。秩正三品。九月甲戌。以
作佛事。釋重囚三人。輕囚五十三人。辛巳置大永福
寺都總管府。秩三品。冬十月勅僧人除宋舊有及朝
廷撥賜土田免租稅。餘田與民一體科徵。壬辰建帝
師巴思八殿於大興教寺。給鈔萬錠。


延祐六年。授僧從吉祥等大司空司徒及開府儀同
三司。又大賜諸寺鈔。仍陞乾元寺提點所。為總管府。
是歲以作佛事。釋輕重囚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
六年春二月。特授僧從吉祥榮祿大夫大司空。如榮
祿大夫大司徒。僧文吉祥開府儀同三司。三月壬午
賜大興教寺僧齋食鈔二萬錠。六月壬子賜大乾元
寺鈔萬錠。俾營子錢供繕修之費仍陞其提點所。為
總管府。給銀印。秩正三品。給鈔四十萬錠。秋七月甲
戌。皇姊大長公主祥哥剌吉作佛事。釋全寧府重囚
二十七人。勅按問全寧守臣阿從不法。仍追所釋囚
還獄。命分簡奴兒及流囚罪稍輕者。屯田肇州。九月
[005-0047c]
癸巳。以作佛事釋大辟囚七人。流以下囚。六人。十月
中書省臣言。白雲宗總攝沈明仁強奪民田二萬頃。
誑誘愚俗十萬人。私賂近侍。妄受名爵。巳奉旨追奪。
請汰其徒。還所奪民田。其諸不法事。宜令覈問。有旨。
朕知沈明仁姦惡。其嚴鞫之。


延祐七年。英宗以白雲宗攝沈明仁坐罪詔籍冒為
白雲僧者為民。罷諸僧濫爵。及即位以西僧為法師
授金印。大作佛事建佛寺。又詔各郡建帝師殿。召西
僧。赴京師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七年春正月辛
卯。江浙行省丞相。黑驢言白雲僧沈明仁擅度僧四
千八百餘人獲鈔四萬餘錠。既巳辭伏。今遣其徒沈
崇勝潛赴京師。行賄求援。請逮赴江浙。併治其罪。從
之 按英宗本紀七年春正月。仁宗崩。二月壬子罷
造永福寺。丁巳修佛事。丁卯白雲宗攝沈明仁為不
法坐罪。詔籍江南冒為白雲僧者為民。已巳修鎮雷
佛事於京城四門。罷上都乾元寺規運總管府。奪僧
輦真吃剌思等所受司徒國公制。仍銷其印。三月帝
即位。甲午作佛事於寶慈殿。夏四月以西僧牙八的
里為元水延教三藏法師。授金印。乙丑仁宗喪卒哭
作佛事。七日五月己卯。禁僧馳驛。仍收元給璽書。壬
寅監察御史請罷僧道濫爵及建寺之費。丙午御史
劉恒請興義倉。及奪僧道官。六月京師疫。修佛事於
萬壽山。辛酉詔免僧人雜役。辛未修寧夏欽察魯佛
事。給鈔二百一十二萬貫。秋七月乙未。賜西僧沙加
[005-0048a]
鈔萬五千貫。九月甲申。建壽安山寺。給鈔千萬貫。冬
十月壬子。作佛事於文德殿。四十日庚申。勅譯佛書。
乙丑幸大護國仁王寺帝師請以醮八兒監藏為土
番宣慰司都元師。從之。庚午命拜住督造壽安山寺。
十一月丁亥。作佛事於光天殿。丁酉詔各郡。建帝師
八思巴殿。其制視孔子廟有加。十二月庚戌。鑄銅為
佛像。置玉德殿。壬戌召西僧輦真哈剌思赴京師。勅
所過郡縣肅迎。已巳勅罷明年二月八日迎佛。


英宗至治元年。大建佛寺作佛像。及金浮屠又金書
西番經製御服珠袈裟。又以僧法洪為司徒遣使賜
西番僧金銀幣帛。有差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
年春正月丁丑。修佛事於文德殿。以壽安山造佛寺
置庫掌財帛。秩從七品。二月己酉。作仁宗神御殿於
普慶寺。辛亥調軍三千五百人。修。上都華嚴寺。大永
福寺成賜金五百兩。銀二千五百兩。鈔五十萬貫。幣
帛萬匹監察御史觀音保鎖咬兒哈的迷失成珪李
謙亨諫造壽安山佛寺。殺觀音保鎖咬兒哈的迷失
杖珪謙亨竄於奴兒干地。丁卯以僧法洪為釋源宗
主。授榮祿大夫司徒三月丙子建帝。師八思巴寺
於京師。辛巳遣使賜西番撒思加地僧金二百五十
兩。銀二千二百兩。袈裟二萬。幣帛旛茶。各有差。壬午
遣呪師朵兒只往牙濟班十二國取佛經。癸未製御
服珠袈裟。乙酉寶集寺金書西番波若經。成置大內
香殿。益壽安山造寺役軍。五月丙子。毀上都回回寺
[005-0048b]
以其地。營帝師殿。丁亥修佛事於大安閣。六月作金
浮屠於上都。藏佛舍利。冬十二月。車駕幸西僧灌頂
寺。命帝師公哥羅古羅思監藏班藏卜。詣西番受具
足戒。賜金千三百五十兩。銀四千五十兩。幣帛萬匹
鈔五十萬貫。乙丑置中瑞司。冶銅五十萬斤。作壽安
山寺佛像。


至治二年。以西僧為司徒。又以西僧疾。詔為釋囚。復
賜鈔。遣迎帝師於宣德府。是歲稅江浙僧寺田。括僧
有妻者為民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二年春正月
癸巳。以西僧羅藏為司徒。二月西僧亦思剌蠻展普
疾。詔為釋大辟囚一人。笞罪二十人。三月庚辰。勅江
浙僧寺田。除宋故有永業。及世祖所賜者。餘悉稅之
𨳝五月癸卯禁白蓮佛事。九月辛亥。幸壽安山寺。賜
監役官鈔人五千貫。丙寅西僧班吉疾。賜鈔五萬貫。
十一月括江南僧有妻者為民。乙卯遣西僧高主瓦。
迎帝師宣德府十二月西僧灌頂疾請釋囚。帝曰釋
囚祈福。豈為師惜。朕思惡人屢赦。反害善良。何福之
有。


至治三年。建佛寺。勅金書藏經。又勅天下諸司。命僧
誦經十萬部。又勅釋囚放生。是年泰定帝即位。大作
佛事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三年春正月壬寅。命
太僕寺僧給牝馬百匹。供世祖仁宗御容殿祭祀。二
月癸亥朔。作上都華嚴寺八思巴帝師寺。及拜住第
役軍六千二百人。丁亥勅金書藏經二部。命拜住等
[005-0048c]
總之夏四月壬戌朔。勅天下諸司。命僧誦經十萬部。
甲戌勅都功德使闊兒魯。至京師。釋囚大辟三十一
人。杖五十七以上者六十九人。放籠禽十萬。令有司
償其直。勅京師萬安慶壽聖安普慶四寺。揚子江金
山寺。五臺萬聖祐國寺。作水陸佛事。七晝夜 按泰
定。帝本紀。至治三年八月即位。冬十月癸亥。修佛事
於大明殿。十一月車駕次於中都修佛事於昆剛殿。
十二月丙子。命嶺北守邊諸王徹徹禿月修佛事。以
却宼兵。已卯命僧作佛事於大內。以厭雷。塑馬哈吃
剌佛像於延春閣之徽清亭下。


泰定帝泰定元年。大作佛事。受戒於帝師。又繪帝師
像。頒各行省。俾塑祀之。是歲宋本等請罷僧濫爵張
珪等請罷功德使司稅僧田遣僧有妻者為民不聽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春正月。命僧諷西
番經於光天殿二月己未。修西番佛事於壽安山寺。
曰星吉思吃剌。曰闊兒魯弗卜。曰水朵兒麻。曰颯間
十里喃家經僧四十人。三年乃罷。甲子作佛事命僧
百八人及倡優百戲導帝師游京城。癸未宣諭也里
可溫。各如教具戒。三月監察御史宋本李嘉賓傳巖
起言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職。濫假僧人。及會福殊
祥二院。並辱名爵。請罷之。不報。夏四月。修佛事於壽
昌殿。甲戌命呪師作佛事厭雷。六月丁卯。大幄殿成
作。鎮雷坐靜佛事。辛未修黑牙蠻答哥佛事於水晶
殿。癸酉帝受佛戒於帝師。秋七月丙午。以畏兀字驛
[005-0049a]
西番經置長慶寺。以宦者阿亦伯為寺卿。八月辛未。
繪帝師八思色像十一。頒各行省俾塑祀之。九月乙
巳。昭獻元聖皇后忌日修佛事。飯僧萬萬人。冬十月
丙子。命帝師作佛事於延春閣。辛丑造金寶蓋飾。以
七寶。貯佛舍利 按張珪傳。泰定元年六月。車駕在
上都。先是帝以灾異。詔百官集議珪。乃與樞密院。御
史臺。翰林集賢兩院官。極論當世得失。與左右司員
外郎宋文瓚詣上都奏之。其議曰累朝斡耳朵所立。
長秋承徽長寧寺。及邊鎮屯戍。別議處之。自古聖君。
惟誠於治政。可以動天地感鬼神。初未甞徼福於僧
道。以厲民病國也。且以至元三十年言之。醮祠佛事
之目。止百有二。大德七年。再立功德使司。積五百有
餘。今年一僧其目。明年即指為例。巳倍四之上矣。僧
徒又復營幹近侍。買作佛事。指以算卦。欺昧奏請。增
修布施莽齋。自稱特奉。傳奉所司。不敢較問。供給恐
後。況佛以清淨為本。不奔不欲。而僧徒貪慕貨利。自
違其教。一事所需金銀鈔幣。不同數計。歲用鈔數千
萬錠。數倍於至元間矣。凡所供物。悉為巳有。布施等
鈔。復出其外。生民脂膏縱其所欲。取以自利。畜養妻
子。彼既行不修潔。適足褻慢天神。何以要福。比年佛
事愈繁。累朝享國不永。致災愈速。事無應驗。斷可知
矣。臣等議宜罷功德使司。其在至元三十年以前。及
累朝忌日醮祠佛事名目。止令宣政院主領修舉。餘
悉減罷。近侍之屬。並不得巧計壇奏。妄增名目。若有
[005-0049b]
特奉傳奉從中書。復奏乃行。


泰定二年。詔僧寺續置田與民均役。罷西僧修佛事。
及金書藏經。是歲帝與皇后。俱受佛戒於帝師。濮州
鄄城縣。請徒堯塚上佛寺。御史乞更正僧人給驛法。
俱不報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二年正月。中書
省臣言。江南民貧僧富。諸寺觀田土。非宋舊置。并累
朝所賜者。請仍舊制。與民均役。從之。二月已亥。命西
僧作燒壇佛事於延華閣。四月丁酉。濮州鄄城縣言。
城西堯塚上有佛寺。請徙之。不報。七月癸亥。修大乾
元寺。庚午以國用不足。罷書金字藏經。壬申御史臺
臣言。西僧修佛事。所費不貲。於國無益。宜除罷。從之。
冬十月乙未。皇后亦憐真八剌。受佛戒於帝師。丁巳
幸大承華普慶寺。祀昭獻元聖皇后於影堂。賜僧鈔
千錠。十二月乙酉。帝復受佛戒於帝師 按帝師八
思巴傳。泰定二年。西臺御史李昌言。甞經平凉府靜
會定西等州。見西番僧佩金字圓符絡繹道途。馳騎
累百。傳舍至不能容。則假館民舍。因迫逐男子奸污
女婦。奉元一路。自正月至七月往返者。百八十五次
用馬至八百四十餘匹。較之諸王行省之使。十多六
七。驛戶無所控訴。臺察莫得誰何。且國家之製圓符。
本為邊防警報之虞。僧人何事而輙佩之。乞更正僧
人給驛法。且令臺憲得以糾察。不報。


奉定三年。大修佛事。建寺書經鑄銅佛像。以帝師兄
尚公主錫王爵。賜帝師金銀鈔幣以萬計。又賜諸寺
[005-0049c]
鈔及土田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三年春二月
乙未。修佛事厭雷於崇天門。丙申建顯宗神御殿於
慮師寺。賜額曰大天源延壽寺。勅以金書西番字藏
緣。甲戌建殊祥寺於五臺山。賜田三百頃。三月甲子。
命功德使司簡。歲修佛事。一百二十七。遣僧修佛事
於臨洮鳳翔星吉兒宗山等處。五月乙巳。修鎮雷佛
事三十一所。乙卯以帝師兄鎖南藏卜。領西番三道
宣慰司事。尚公主。錫王爵。秋七月壬子。皇后受牙蠻
答哥戒於水精殿。甲寅幸大乾元寺。勅鑄五方佛銅
像九月辛亥。命帝師還京。修灑淨佛事於大明興聖
隆福三宮。冬十月壬午帝師以疾還撤思加之地。賜
金銀鈔幣萬計。勅中書省。遣官從行備供億。賜大天
源延聖寺鈔二萬錠。吉安臨江二路田千頃。中書省
臣言養給軍民必藉地利。世祖建大宣文弘教等寺。
賜永業。當時巳號虗費。而成宗復搆天壽萬寧寺。較
之世祖。用增倍半。若武宗之崇恩福元仁。宗之承華
普慶。租榷所入。益又甚焉。英宗鑿山開寺。損兵傷農。
而卒無益。夫土地祖宗所有。子孫當共惜之。臣恐茲
後藉為口實。妄興工役。徼福利以逞私欲。惟陛下察
之。帝嘉納焉。十一月癸卯中書省臣言。西僧每假元
辰。疏釋重囚。有乖政典。請罷之。有旨。自今當釋者。勅
宗正府審覆。以皇子小薛夜啼。命帝師修佛事。釋重
囚三人。置大承華普慶寺總管府。罷規運提點所
 按帝師八思巴傳。元起朔方。固巳崇尚釋教。及得西
[005-0050a]
域。世祖以其地廣而險。遠民獷而好鬬。思有以因其
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於
帝師。乃立宣政院。其為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為之。
出帝師所辟舉。而總其政於內外者。師臣以下。亦必
僧俗並用。而軍民通攝於是帝師之命。與詔勅並行
於西土。百年之間。朝廷所以敬禮而尊信之者。無所
不用其至。雖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為之膜拜。正衙
朝會。百官班列。而帝師亦或專席於坐隅。且每帝即
位之始。降詔褒護。必勅章佩監絡珠為字以賜。蓋其
重之如此。其未至而迎之。則中書大臣。馳驛累百騎
以往。所過供億送迎。比至京師。則勅大府。假法駕半
仗。以為前導。詔省臺院官以及百司庶府。並服銀鼠
質孫。用每歲二月八日迎佛威儀往迓。且命禮部尚
書郎中。專督迎接。及其卒而歸葬舍利。又命百官。出
郭祭餞。大德九年。專遣平章政事鐵木兒。乘傳護送。
賻金五百兩。銀千兩。幣帛萬匹。鈔三千錠。皇慶二年。
加至賻金五千兩。銀一萬五千兩。錦綺雜綵。共一萬
七千匹。雖其昆弟子姓之往來。有司亦供億無乏。泰
定間。以帝師弟公哥亦思監將至。詔中書持羊酒郊
勞。而其兄瑣南藏卜遂尚公主封白蘭王。賜金印。給
圓符。其弟子之號司空司徒國公。佩金玉印章者。前
後相望。為其徒者。怙勢恣睢。日新月盛。氣𦦨熏灼。延
於四方。為害不可勝言。


泰定四年。皇子受佛戒於智果寺。以西僧為帝師。賜
[005-0050b]
玉印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四年春正月庚申。
皇子允丹藏卜。受佛戒於智果寺。二月帝師參馬亦
思吉思卜長出亦思宅卜卒。命塔失鐵木兒紐澤。監
修佛事。三月命西僧作止風佛事。夏四月甲午。以西
僧公哥列思巴沖納思監藏班藏卜為帝師。賜玉印。
仍詔諭天下僧。冬十月癸卯。命帝師作佛事於大天
源延聖。


致和元年。作佛事。帝受佛戒於帝師 按元史泰定
帝本紀。致和元年春正月。命帝師修佛事於禁中。三
月乙卯。帝御興聖殿。受無量壽佛戒於帝師。庚辰命
僧千人。修佛事於鎮國寺。丙戌詔帝師。命僧修佛事
於鹽官州。仍造浮屠二百一十六。以厭海溢。


文宗天曆元年。大作佛寺 按元史文宗本紀。天曆
元年秋九月。命高昌僧。作佛事於延春閣。又命也里
可溫。於顯懿莊聖皇后神御殿。作佛事。冬十月己丑
朔。命西僧作佛事。十一月辛未。遣西僧作佛事於興
和新內。戊寅作佛事於五臺寺。十二月丙午。幸大崇
恩福元寺。謁武宗神御殿。分命諸僧。於大明殿延春
閣興聖宮隆福宮萬歲山。作佛寺。又命西僧百人。作
佛事於徽猷閣。七日。


天曆二年。建佛寺置總管府。及營繕提點。總其工役。
並給以永業。又大作佛事。受佛戒於帝師。給金銀鈔
幣。送故帝師舍利還其國。免僧尼一切徭役 按元
史文宗本紀。天曆二年。春正月丙寅。帝幸大崇恩福
[005-0050c]
元寺。己巳賜內外軍士四萬二千二百七十人。鈔各
一錠。作佛事。中書省臣言。佛事歲費。以今較舊增多。
金千一百五十兩。銀六千二百兩。鈔五萬六千二百
錠。幣帛三萬四千餘匹。請悉減汰。從之。二月建遊皇
城佛事。三月已巳。命改集慶潛邸。建大龍翔集慶寺。
夏四月丁酉。給鈔萬錠。為集慶大龍翔寺。置永業。河
南廉訪司言。河南府路。以兵旱民飢。乞括江淮僧道
餘糧以賑。從之。五月以儲慶司所貯金三千錠。銀百
錠。建大承天護聖寺。乙亥幸大聖壽萬安寺。作佛事
於世祖神御殿。又於玉德殿及大天源延聖寺作佛
事。秋八月庚子。命阿榮趙世安。督造建康龍翔集慶
寺。甲寅置隆祥總管府。秩正三品。總建大承天護聖
寺工役。九月乙卯朔。作佛事於大明殿興聖隆福諸
宮。市故宋太后全氏田。為大承天護聖寺永業。己未
立龍翔萬壽營繕提點所。海南營繕提點所。並秩正
四品。𨽻龍翔總管府。冬十月己丑。立大承天護聖寺
營繕提點所。秩正五品。甲辰畏兀僧百八人。作佛事
於興聖殿。戊申作佛事於廣寒殿。庚戌以親祀太廟
禮成。詔天下罷大承天護聖寺工役。十一月乙卯。以
立皇后詔天下。受佛戒於帝師。作佛事六十日。后八
不沙請為明宗資冥福。命帝師率羣僧作佛事。七日
於大天源延聖寺。皇后以銀五萬兩。助建大承天護
聖寺。西夏僧總統封國公。沖卜卒。其弟監藏班臧卜
襲職。仍以璽書印章與之。丙寅改普慶修寺人匠提
[005-0051a]
舉司。為營繕提點所。秩從五品。𨽻隆祥總管府。以平
江官田百五十頃。賜大龍翔集慶寺。及大崇禧萬壽
寺。十二月以西僧輦真吃剌思為帝師。詔僧尼。徭役
一切無有所與。辛卯命帝師。率其徒作佛事於凝暉
閣。詔諸僧寺田自金宋所有。及累朝賜予者。悉除其
租。其有當輸租者。仍免其役。僧還俗者。聽復為僧。己
亥遣使驛致故帝師舍利還其國。給以金五百兩。銀
二千五百兩。鈔千五百錠。幣五千匹。壬寅命江浙行
省。印佛經二十七藏。甲辰以明年正月武宗忌辰。命
高麗漢僧三百四十人。預誦佛經二藏於大崇恩福
元寺。壬子織武宗御容成。即神御殿作佛事 按蓋
苗傳。苗擢監察御史。天曆初。文宗詔以建康潛邸為
佛寺。務窮壯麗。毀民居七十餘家。仍以御史大夫。督
其役。苗上封事曰。臣聞。使民以時。使臣以禮。自古未
有不由斯道。而致隆平者。陛下龍潛建業之時。居民
困於供給。幸而獲覩今日之運。百姓跂足舉首。以望
非常之恩。今奪農時。以剏佛寺。又廢民居。使之家破
產蕩。豈聖人御天下之道乎。昔漢高帝興於豐沛。為
復兩縣。光武中興。南陽免稅三年。既不務此。而隆重
佛氏。何以滿斯民之望哉。且佛以慈悲為心。方便為
教。今尊佛氏。而害生民。無乃違其方便之教乎。臺臣
職專糾察。表正百司。今乃委以修繕之役。豈其禮哉。
書奏。御史大夫。果免督役。


至順元年。帝及皇后。燕王。明宗皇子。並受佛戒。大賜
[005-0051b]
諸寺鈔幣田土為永業。遣使齎金銀詣杭州。書佛經。
命河南諸行省。誦藏經。是歲以中書省臣言。減上都
歲作佛事百六十五所。為百四所。永為例 按元史
文宗本紀。至順元年春正月。遣使齎金千五百兩。銀
五百兩。詣杭州書佛經。賜海南大興龍普明寺。鈔萬
錠。市永業地。戊寅賜隆禧總管府。田千頃。二月丁酉。
帝及皇后。燕王阿剌忒納答剌。並受佛戒。己亥命明
宗皇子。受佛戒。詔諭樞密院。以屯田子粒鈔萬錠。助
建佛寺。免其軍卒土木之役。命市故瀛國公趙㬎田。
為大龍翔集慶寺永業。御史臺臣言。不必予其直。帝
曰。吾建寺為子孫黎民計。若取人田。而不予直。非朕
志也。夏四月壬午朔。命西僧作佛事。於仁智殿。自是
日始。至十二月終罷。以陜西饑。勅有司作佛事七日。
壬辰。以所籍張珪諸子田四百頃。賜大承天護聖寺
為永業。壬寅括益都般陽寧海閑田十六萬二千九
十頃。賜大承天護聖寺為永業。立益都廣農提舉司。
及益都般陽寧海諸提領所。並𨽻隆祥總管府。五月
己卯。遣使詣五臺山作佛事。六月命河南湖廣江西
甘肅行省。誦藏經六百五十部。施鈔三萬錠。秋七月
命西僧。為皇子燕王作佛事。閏七月籍鎖住野里牙
等庫藏田宅奴僕牧畜。給大承天護聖寺為永業。中
書省臣言。內外佛寺三百六十七所。用金銀鈔幣不
貲。今國用不充。宜從裁省。命省人及宣政院臣。裁減
上都歲作佛事。百六十五所。定為百四所。令有司永
[005-0051c]
為歲例。八月有言蔚州廣靈縣地產銀者。詔中書大
禧院。遣人涖其事。歲所得銀。歸大承天護聖寺。辛酉
以世祖是月生。命京師率僧百七十人作佛事。九月
丙午。命西僧作佛事於大明殿。至治初以白雲宗田。
給壽安山寺為永業。至是其僧沈明琦以為言。有旨
令中書省改正之。十一月命帝師率西僧作佛事。內
外凡八所。以是日始。歲終罷。十二月詔龍翔集慶寺
工役佛事。江南行臺。悉給之。丁卯命西僧於興聖光
天宮十六所。作佛事。


至順二年。加僧寶峯司徒。立廣教總管府。以掌僧尼
之政。又以僧為國師。賜金玉印。大建寺作佛事。以金
書佛經。是歲以宣政院臣言。列聖神御殿。及諸寺佛
事。歲二百十六。勅汰其十六。為定式 按元史文宗
本紀。至順二年春正月庚辰。住持大承天護聖寺僧
寶峯加司徒。丁亥以壽安山英宗所建寺未成。詔中
書省給鈔十萬錠供其費。仍命燕鐵木兒撒迪等。總
督其工役。戊子以晉邸部民劉元良等二萬四千餘
戶。𨽻壽安山大昭孝寺為永業戶。二月戊申。立廣教
總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凡十六所。曰京畿山後道。曰
河東山右道。曰遼東山北道。曰河南荊北道。曰兩淮
江北道。曰湖北湖南道。曰浙西江東道。曰浙東福建
道。曰江西廣東道。曰廣西兩海道。曰燕南諸路。曰山
東諸路。曰陜西諸路。曰甘肅諸路。曰四川諸路。曰雲
南諸路。秩正三品。府設達魯花赤總管同知府事判
[005-0052a]
官。各一員。宣政院選流內官。擬注以聞。總管則僧為
之。己未命西僧為皇子古納答剌作佛事一周歲。甲
子中書省臣言。陛下不用經費。不勞人民。創建大承
天護聖寺。臣等願上嚮所易鈔本十萬錠。銀六百錠。
助建寺之需。從之。甲戌命田賦總管府稅鑛銀。輸大
承天護聖寺。三月特令沙津愛護持必刺忒納失里。
為三藏國師。賜玉印。戊子以西僧旭你迭八答刺班
的。為三藏國師。賜金印。以籍入速速班丹徹理帖木
兒貲產。賜大承天護聖寺。為永業。庚子以將幸上都。
命西僧作佛事於乘輿次舍之所。夏四月命西僧於
五臺及霧靈山作佛事。各一月。為皇太子古訥答剌
祈福。發衛卒三千。助大承天護聖寺工役。詔以泥金
畏兀字書無量壽佛經千部。五月丙戌太禧宗禋院
臣言。累朝所建大萬安等十二寺。舊額僧三千一百
五十人。歲例給糧。今其徒猥多。請汰去九百四十三
人。制可。乙未詔以泥金書佛經一藏。甲辰宣政院臣
言。舊制列聖神御殿。及諸寺所作佛事。每歲計二百
十六。今汰其十六。為定式。制可。秋七月命西僧於大
都萬歲山憫忠閣。作佛事。起八月八日。至車駕還大
都日止。九月御史臺臣言。大聖壽萬安寺壇主司徒
嚴吉祥。盜公物畜妻孥。宜免其司徒壇主之職。從之。
冬十月辛酉。命西僧作佛事於興聖宮。十有五日。


至順三年。置興瑞司。掌中宮佛事。以作佛事。釋囚。遣
使往帝師所居。以珠織制書諭其屬。仍分賜鈔幣。又
[005-0052b]
給僧司徒印。是歲寧宗即位。以皇弟受戒於西僧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三年三月。置興瑞司。掌中宮
歲作佛事。秩正三品。乙未以帝師泛舟於西山高梁
訶。調衛士三百挽舟。四月以作佛事祈福。釋御史臺
所囚定興劉縣尹及刑部囚二十六人。五月遣使往
帝師所居撤思吉牙之地。以珠織制書宣諭其屬。仍
給鈔四千錠。幣帛各五千匹。分賜之。辛卯復以司徒
印。給萬安寺僧嚴吉祥。詔給鈔五萬錠。修帝師巴思
八影殿。秋七月乙亥。命僧於鐵幡竿修佛事。施金百
兩。銀千兩。幣帛各五百匹。布二千匹。鈔萬錠 按寧
宗本紀。至順三年十月。帝即位。以皇弟燕帖古思。受
戒於西僧加兒麻哇剌。


順帝元統二年。詔節佛事冗費 按元史順帝本紀。
元統二年春正月癸卯。勅僧道與民一體充役。三月
甲辰。中書省臣言。興和路起建佛事。一路所費。為鈔
萬三千五百三十餘錠。請依上都大都例給饍僧錢。
節其冗費。從之。夏四月乙酉。中書省臣言。佛事布施
費用太廣。以世祖時較之。歲增金三十八錠。銀二百
三錠四十兩。繪帛六萬一千六百餘匹。鈔二萬九千
二百五十餘錠。請除累朝期年忌日之外。餘皆罷。從
之。


至元元年冬十二月。詔凡有妻室之僧。令還俗為民。
既而復聽為僧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二年。冬十一月丁巳。遣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玥
[005-0052c]
珞普華於西番為僧。十二月以燕鐵木兒居第。賜灌
頂國師曩哥星吉。號大覺海寺。塑千佛於其內。


至元三年冬十二月。徵西域僧伽剌麻。至京師。號灌
頂國師。賜玉印。


至元五年。春正月癸亥。禁濫予僧人名爵。


至正元年春正月。命永明寺。寫金字經一藏 按以
上俱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二年。以納麟言。行宣政院。設崇教所。治僧獄訟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納麟傳。至正二年。麟
除行宣政院使。上天竺耆舊僧彌戒。徑山耆舊僧惠
州。恣縱犯法。納麟皆坐以重罪。請行宣政院設崇教
所。擬行省理問官。秩四品。以治僧獄訟。從之。


至正三年。冬十二月丙申。詔寫金字藏經。


至正六年。冬十二月甲申。詔復立大護國仁王寺。詔
應宮財用規運總管府。凡貸民間錢二十六萬餘錠
至正七年。春二月甲戌朔。興聖宮作佛事。賜鈔二千
錠。三月壬申。遣使修上都大乾元寺。冬十一月。撥山
東地土十六萬二千餘頃。屬大承天護聖寺。


至正十三年。春正月庚午朔。用帝師請。釋放在京罪
囚。三月甲申。詔修大承天護聖寺。賜鈔二萬錠 按
以上俱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十四年。作朵思哥兒好事建佛寺。皇太子以修
佛事釋囚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十四年春正月
丁丑。帝謂脫脫曰。朕甞作朵思哥兒好事。迎白傘蓋
[005-0053a]
遊皇城。實為天下生靈之故。今命剌麻選僧一百八
人。仍作朵思哥兒好事。凡所用物。官自給之。毋擾於
民。二月建清河大壽元忠國寺。以江浙廢寺田歸之。
冬十一月皇太子修佛事。釋京師死罪以下囚 按
帝師八思巴傳。歲時祝釐禱祠之常號稱好事者。其
目不一。有曰鎮雷阿藍納四。華言慶讚也。有曰亦思
滿藍。華言藥師壇也。有曰搠思串卜。華言護城也。有
曰朵兒禪。華言大施食也。有曰朵兒只列朵四。華言
美妙金剛迴遮施食也。有曰察兒哥朵四。華言迴遮
也。有曰籠哥兒。華言風輪也。有曰喒朵四。華言作施
食也。有曰出朵兒。華言出水濟六道也。有曰黨剌朵
四。華言迴遮施食也。有曰典朵兒。華言常川施食也。
有曰坐靜。有曰魯朝。華言獅子吼道場也。有曰黑牙
蠻答哥。華言黑獄帝主也。有曰搠思江朵兒麻。華言
護江神施食也。有曰赤思古林搠。華言自受主戒也。
有曰鎮雷坐靜。有曰吃剌察坐靜。華言祕密坐靜也。
有曰斟惹。華言文殊菩薩也。有曰古林朵思。華言至
尊大黑神迴遮施食也。有曰歇白咱刺。華言大喜樂
也。有曰必思禪。華言無量壽也。有曰覩思哥兒。華言
白傘蓋呪也。有曰收札沙剌。華言五護陀羅尼經也。
有曰阿昔答撒答昔里。華言八十頌般若經也。有曰
撒思納屯。華言大理天神呪也。有曰闊兒魯弗卜屯。
華言大輪金剛呪也。有曰且八迷屯。華言無量壽經
也。有曰亦思羅八。華言最勝王經也。有曰撒思納屯。
[005-0053b]
華言護神呪也。有曰南占屯。華言懷相金剛也。有曰
卜魯八。華言呪法也。又有作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
也。又有作答兒剛者。其作答兒剛者。或一作二所。以
至七所。作擦擦者。或十萬二十萬。以至三十萬。又甞
造浮屠二百一十有六。實以七寶珠玉。半置海畔。半
置水中。以鎮海災。


至正二十二年。皇太子召西番高麗諸僧。列坐清寧
殿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二十二年。冬十二月。皇
太子常坐清寧殿。分布長席。列坐西番高麗諸僧。皇
太子曰。李好文先生教我儒書多年。尚不省其義。今
聽佛法。一夜即能曉焉。於是頗崇尚佛學。


至正二十四年。秋八月。禁止西番僧人好事 按元
史順帝本紀云云。


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彚考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