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20 釋氏通鑑-宋-本覺 (master)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第十二
宋括山一庵釋 本覺 編集
明善慶童子 畢之鉉 較訂


五代



後梁


朱氏。都汴遷洛。二主。共十七年。
| 丁卯太祖開元 |李克用天佑四 |李茂貞 |吳越武肅王錢鏐 |武穆王馬殷 |荊南南平
高季興 | |景帝楊渥 |太祖王審知 |王建 |南漢劉隱 |


梁太祖本名溫。僖宗賜名全忠。至是受唐禪即位。更
名晃○閩太祖請雪峯玄沙入內。求示心法。二師喚
云。大王志心聽取。幻化空身。是大王法身。知見了。總
[012-0127c]
是大王本源自性天真佛。大王。心心如木石去。如虗
空去。觀心無心。從妄想起。我心自空。即悟實相。百千
三昧智慧。俱在大王心。大王今既巳知本性。一時放
下。不得別生絲髮許也。此名無功之功。功不虗棄。此
是佛祖玄旨。願大王發大弘願。保持取作佛去。莫受
輪迴。不可容易。王禮二師曰。百生慶幸。得逢指示。二
師向王言。但念念常空寂。日用有大果。因但布施。廣
作利益。竝為助道之門。不拘有無之見。一切自在。但
日日脩無功用道。王拜謝。捨金二十鋌。二師各不受。
王又問玄沙。此一真心。本無生滅。今此一身。從何而
有。師曰。此本源真性。自徧周法界。為妄想故。有一點
識性。從父母妄緣而生。便即傳命。受千般苦。身有輪
迴。佛者覺也。大王既知覺了。不落惡趣。但請大王。頻
省妄念。歸真合道。大王作禮。信受奉行雪峰錄
| 戊辰開平二 |李克用病篤莊宗存勗立 | | | | | |武成元 | |


三月雪峯存禪師示疾。閩王命醫診視。師曰。吾非疾
也。竟不服藥。五月二日。遊藍田。歸澡身。中夜入滅。壽
八十七。臘五十九。師住山四十餘年。法席之盛。卓冠
天下。學者冬夏千五百人。閩王雅隆其道。為之增宇。
設像鑄鍾。以嚴其山。優施以充其眾。時迎館于府。請
求法論見碑○十一月玄沙師備禪師示寂僧寶傳云十二月
師初住梅溪。後居玄沙。一時天下叢林海眾。皆望風
欽服。閩帥王公。待以師禮。學徒垂千人。室戶不閉。師
應機接物。垂三十年。所演法要。有大小錄。行于世。壽
[012-0128a]
七十五。臘四十四。閩帥賜號宗一禪師五燈
| 已巳 |莊宗 | | | |隆演 | | | |


雲盖志安禪師一本曰志元。非。一日衡山道正。表奏湖南馬
王。乞與師論義。王遂請師至。具云茶罷。師就大王借
一口劒。乃握劒。問道正云。爾本教云。恍恍惚惚。其中
有物。是什麼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甚麼精。道得
即不斬。道不得即斬。道正無語。拜求悔過。安為王曰。
識此人否。王曰識。安曰誰。王曰道正。安曰不是。其道
若正。合對得臣僧。只是無主孤魂。王大悅。因斯道門。
不復紛紜五燈
| 庚午 | | | | | | | | | |


南嶽惟勁頭陀。集光化以來宗師機緣。為續寶林傳
四卷○欽山文䆳禪師。初巖頭雪峰。率師遊方。二大
士各承德山印記。師雖屢激揚。而終然凝滯。後於洞
山言下發解。年二十七。乃住欽山。師一日與道士論
義。士立義曰。麤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師曰。道士是
佛家奴。士曰。大麤生。師曰。第一義何在。道士無語五燈
| 辛未乾化元 | | | | | | | |永平元 |南漢劉岩 |


重雲暉禪師。深入圭峰。石壁間。見磨衲數珠。忽憶前
身道具。因就建寺。方薙草。有祥雲。出眾峰間。遂名曰
重雲。虎豹皆自引去。又塞龍潭。龍亦移他處。後唐明
宗賜額。曰長興。初暉居洛京中灘。日以施水給藥為
事。有癩比丘。求師洗摩。師為之無難色。俄有神光異
香。忽失所在五燈
[012-0128b]
| 壬申 | | | | | | | | |南漢 |


湖州道場山如訥禪師。自翠微受訣。乃止道場山。薙
草卓庵。學徒四至。遂成禪苑。
| 癸酉均王乾化三 |滅燕 | | | | | | | | |


杭州瑞應幼璋禪師。請吳越錢王。每年於天台山。建
金光明道場。諸郡黑白大會。逾月而散。光明大會始
於師也五燈
| 甲戌 |十一 | | | | | | | | |


四月六日投子大同禪師示寂一云乙亥。壽九十六。詔謚
慈濟大師。
| 乙亥真明元 |十二 | | | | | | | | |


石門蘊禪師。自得旨於青林虔。初住黃嶽蘭若。未幾
遷夾山。道由潭州。時楚王馬氏出城延接。便問如何
是祖師西來大道。師曰。好大哥御駕六龍。千古秀玉
街。排仗出金門。王大喜。延入天冊府供養。師應機多
云好大哥。時稱大哥和尚。
| 丙子 |十三 | | | | | | | |□正元 |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常以杖荷一布囊并破席。凡
供身之具。盡貯囊中。日市見物則乞。或醯鹽魚𦵔。才
接入口。分少許投囊中。時號長汀子。師臥雪不沾。而
每示吉凶必應。常在街立。僧問。和尚在這裏作麼。曰
等箇人。曰來也。師曰。汝不是這箇人。師曰。乞我一文
錢。是年一云三年丁丑三月師將示滅。於岳林寺廊下。端坐
磐石。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
[012-0128c]
人。時人自不識。乃安然而化。其後復現於他州。亦負
布袋而行。四眾競圖其像。師有歌偈。行于世。
| 丁丑 |十四 | | | | | |天漢元 |乾享元 |
| 戊寅 |十五 | | | | | |光天元 | |


龍湖普門禪師。一日集徒曰。吾將他適。院事付聰教
二門人。乃說偈曰。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箇歇
處。住山聚眾三十年。對人不欲輕分付。今日分明說
似君。我歛目時齊聽取。寺眾凄然堅請。且為佛法住
世。師曰。汝等豈不知達磨隻履西歸。普化全身脫去
之旨耶。何以去來生滅視吾也。既而跨虎。凌晨抵信
州應供。到彼齋僧方集。供罷。就長者。更覔一分。與行
者。長者謂師獨行。不諾所請。遂覔水一盂。撰拄杖為
虎。高馭而去。至開元寺。而龍湖寺僧至彼追之。乃祝
之曰。吾不復歸山中。巳有聰禪師矣。故龍湖無開山
祖師之塔。惟有跨虎庵基。為古今之證。又有禪師。照
水自寫真像。至今存焉。勑謚圓覺禪師。凡有祈禱。其
應如響。而院前有師所坐之杉。至今間生異華別本謂示
寂者非也

| 己卯貞明五 |十六 | | | | |吳武義元 | |順正公衍乾德年 |


正月鄂州青平山令遵禪師歸寂。謚法喜禪師。
| 庚辰 |十七 | | | | | | | |


漳州羅漢琛禪師。初參玄沙。與慧球齊名。號二大士。
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韜晦。漳州牧王公。請住城西石
山地藏。十餘年接法眼及善脩洪進山主三人。後遷
[012-0129a]
止羅漢。破垣敗簀。人不堪其憂。非忘身為法者不至。
| 辛巳龍德元 |十八 | | | | |睿湟傳順義元 | | |


九峰虔禪師。先是馬祖歿於豫章開元寺。百丈等。塟
舍利於海昏石門百丈廬塔。十餘年。乃㳂馮川上車
輪峰。逢司馬頭陀。勸百丈留止。因不復還石門。虔自
九峰往游焉。遂成法席。為泐潭第一世。繼百丈遺蹤
也。是年安坐而化。謚大覺。塔曰圓寂。
| 壬午 |十九 | | | | | | | |


杭州龍冊寺順德怤大師。自雪峰得旨。初住越州鏡
清。學者奔湊。副使皮光業謂人曰。怤師高論。人莫窺
其極也。次錢王欲廣府中禪會。命居天龍寺。始見師
乃曰。真道人也。致禮勤厚。由是吳越盛於玄學。其後
又創龍冊寺。延請居焉五燈
| 癸未 |唐同光元 | | | | | | | |


九月十三日龍牙遁禪師趺坐而化。壽八十九。夏六
十九。師有偈頌。行于世○二月唐莊宗李存勗。即位
于晉陽。十月滅梁○梁二主十七年國除。


後唐


李氏都鄴遷洛。四主。十四年
| 甲申唐莊宗同光二秦 |吳越 | |南平 |吳四 | |蜀六 |漢八 |


京兆蜆子和尚。事迹頗異。居無定所。自印心於洞山。
混俗閩川。不畜道具。不循律儀。冬夏一衲。逐日㳂江
岸。採掇鰕蜆。以充其腹。暮即宿東山白馬廟紙錢中。
居民目為蜆子和尚。華嚴靜禪師聞之。欲決真假。先
潛入紙錢中。深夜師歸。嚴把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
[012-0129b]
意。師遽答曰。神前酒臺盤。嚴放手曰。不虗與我同根
生。嚴後赴莊宗。詔入長安。師亦先至。每日歌唱自拍。
或乃徉狂。泥雪去來。俱無蹤迹。厥後不知所終五燈
莊宗詔興化獎禪師入內。帝執弟子禮。扣問宗旨。頗
有契會。帝一日曰。朕收復中原。得一顆明珠。未有人
酬價。師曰。請陛下珠看。帝以手舒開幞頭脚。師曰。君
王之寶。誰敢酬價。
| 乙酉三秦王從曮 | | | | | | | |


京兆華嚴休靜禪師。自東山得旨。初住福州東山華
嚴。未幾莊宗徵入輦下。大闡玄風。一日莊宗請入內
齋。見眾僧看經。唯師與徒眾不看。帝問。師為甚不看
經。師曰。道泰不傳天子令。時清休唱太平歌。帝曰。師
一人即得。徒眾為甚也不看。師曰。師子窟中無異獸。
象王行處絕孤蹤。帝曰。眾僧為甚麼總看經。師曰。水
母元無眼。求食須賴蝦。帝曰。既是後生。為甚麼却稱
長老。師曰。三歲國家龍鳳子。百年殿下老朝臣。師後
於平陽示滅。謚寶智禪師五燈○西蜀禪月大師貫休
示寂○興化獎禪師示滅。
| 丙戌明宗天成元 | |吳越寶正元 | | | |閩惠宗 |知祥 | |


四月莊宗殂。明帝即位○東京普淨院常覺禪師。初
訪歸宗章。聞法省悟。因遊上都。於麗景門外。獨居二
載。間有北隣信士張生。請師供養。張有悟入。乃設榻
留宿。至夜與妻竊窺見。師體遍一榻。頭足俱出。及令
婢僕視之。即如常。倍加欽慕。曰弟子夫婦垂老。今願
[012-0129c]
割前堂。以裨丈室。師欣然受之。至天成三年。遂成大
院。賜額曰普淨五燈
| 丁亥 | | | | |吳乾貞元 | | | |


四月瑞龍璋禪師。從錢王乞墳。王笑曰。師便爾乎。遣
陸仁璋。於西關。建塔。塔畢。璋往辭錢王。囑以護法恤
民。還而坐化。壽八十七。坐七十夏。
| 戊子天成三 | | | | | | | |漢大有元 |


閩王延鈞。度民二萬為僧。由是閩中多僧通鑑○秋羅
漢琛禪師。沐浴安坐而化。壽六十二○扣水澡光古
佛。初參雪峰。峰曰。子異日必為王者師。後自鵝湖。歸
溫嶺結庵今永豐寺。繼居將軍岩。二虎侍側。神人獻地。為
瑞岩院。學者爭集。嘗謂眾曰。古聖脩行。須憑苦節。吾
今夏則衣楮。冬則扣氷而浴。故世人號為扣氷古佛。
後住靈曜。至是年應閩主之召。延居內堂。敬拜曰。謝
師遠降。賜茶次。師提起槖子曰。大王會麼。曰不會。曰
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辭。至十二月二日。
沐浴升堂。告眾而逝。王與道俗。備香薪茶毗。祥耀滿
山。舍利五色。塔於瑞岩正寢。謚妙應法威慈濟禪師。
自是至今。遠近禱祈。靈異非一。
| 巳丑 | | |南平從誨 |吳大和元 | | | | |


東京普淨院常覺禪師。以時機淺昧。難任極旨。乃曰。
我寧不務開法。由是每月三八施浴。僧道萬計。師嘗
謂諸徒曰。但得慧門無壅。則福何滯哉五燈○閩永福
縣高蓋院。有山若寶蓋。初有徐仙。弟妹七人上升。齊
[012-0130a]
建元。有陳慧炬禪師。謝智著侍者。絕粒坐禪。後俱坐
化。今二真身俱在。至是閩王封山。曰西岳焉長樂集
| 庚寅長興元 | |吳越五 | | | | | | |


雲門文偃禪師。初參睦州。州見來。便閉門。師三扣門。
州云。作什麼。師曰。巳事未明。乞師指示。州才開門。師
拶入。州擒住云道道。師驚不暇答。州推出曰。秦時𨍏
轢鑽。隨掩其扉。損師右足。師從此悟入。州即指師見
雪峰。到雪峰決擇久之。遍訪諸方。晚遊廣中。靈樹敏
請為第一座。先是敏不請首座。有勸請者。敏曰。吾首
座巳出家。久之又請。敏曰吾首座巳行脚悟道。久之
又請。敏曰吾首座巳度嶺矣。及師至。敏迎笑曰。奉遲
甚久。何來暮耶。即命之。偃不辭而就職。俄廣主劉王
將興兵。就敏決可否。敏前知之。手封奩子。語侍者曰。
王來出以似之。乃怡然坐化。王果至。聞敏巳化大驚。
問和尚何時得疾而遽亡耶。對曰。師不曾有疾。適封
一奩子。令候王至呈之。王開奩得一帖子。書云。人天
眼目堂中上座。王於是請偃繼其法席。又迎至府開
法。久之遷住韶陽雲門山。學者望風而至。
| 辛卯長興二 |吳越寶正六 |楚王希聲 |南平 |吳睿王大和三
| | | |


汝州風穴沼禪師。初游方。參鏡清怤不契。北遊襄沔。
寓止華嚴。遇南院侍者守廓。默悟南院宗旨。廓使更
見南院。院一見喜之。於是從容承稟。日聞智證。院曰。
汝乘願力。來荷大法。非偶然也。穴依止六年辭去。是
[012-0130b]
年至汝州。見草屋數椽依山。問於田父。父曰。古風穴
寺。歲飢眾弃去。餘佛像鼓鍾耳。穴入留止。日乞村落。
單丁者七年。檀信為新之。成叢林。
| 壬辰 | |楚王希範 | | | | | |


五月十七日。長慶稜禪師歸寂。師兩處開法。徒眾一
千五百。化行閩越。二十七載。壽七十九傳燈○八月六
日。吳奉化軍陸元浩。撰廬山仙居洞永安禪院記。略
曰。堯舜為君。仁化唯該於域內。周孔設教。軌儀但備
於寰中。尚乃千古從風。百王稟敬。而況釋氏興世。妙
用難思。慈悲遍洽於含生。行願廣弘於沙劫。永安院
唐僧如義卜焉。至是眾請惠從長老來住。鬱興舊院
廬山記
| 癸巳 |吳越穆文王元瓘 | | | | |閩龍啟元 | |


十一月明帝殂。閔帝從厚即位○契如庵主。初於玄
沙得旨。乃隱於小界山刳大杇杉。若小庵。但容身而
巳。一日清豁冲照二長老訪師。頗味高論。不覺及夜。
覩豺虎奔至庵前。自然馴遶二公。尋於大章山創庵。
請師居之。兩處孤坐。垂五十二載而卒。
| 甲午唐潞王清泰元 | | | | | |蜀明德元 | |


四月潞王從珂兵至。閔帝出奔。潞王即位○天台國
清靜上座。初於玄沙言下悟入。後居天台。三十餘載。
嘗有問。心念紛飛。未明攝伏。師答。却將紛飛之心。以
究紛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返究究心。
則能究之心安在云云師因覩教中幻義。述偈曰。若
[012-0130c]
道法皆如幻有。造諸過惡應無咎。云何所作業不忘。
而藉佛慈興接誘。有小靜上座答曰。幻人興幻幻輪
圍。幻業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諸幻苦。覺知如幻幻
無為。今國清遺蹤在焉。
| 乙未 | | |吳天祚元 |閩永和元 |蜀楚恭孝王昶明德二 | |


法眼文益禪師。初遇羅漢琛。琛問。山河大地。與自巳
是同是別。師曰同。琛竪兩指曰。兩箇。師有省。乃求決
擇。頓明大事。久之卓庵而居。次歷江外。至臨川。州牧
請住崇壽。有僧子方參。因舉萬象之中獨露身。方乃
大悟。自是諸方存知解者。翕然而至。始則行行如也。
師微以激發。皆漸而服膺。海參之眾。常不下千計。未
幾道化聞於江表。金陵國主。重師之道。迎居報恩。號
淨慧禪師。次遷清涼五燈
| 丙申清泰三 | | | | |康宗昶通文元 | | |


十月石敬塘兵至。而帝自焚死。十一月敬塘即位。改
元天福○唐國除○時胤孫罷歸田里。初學韓文。多
斥釋氏。後學佛有悟。乃撰法喜集佛國記。行於世。時
人曰侫。清泰不徹。乃來侫佛本傳


後晉


石氏。都沐。二主。十一年。
| 丁酉晉高祖天福二 | | | |烈祖李升受吳禪改昇元元 | | | |


正月風穴沼禪師。州牧聞其風。盡禮致之。上元日開
法。嗣南院○八月杭州龍冊寺順德大師道怤示寂。
黑白哀號。制服者甚眾。壽七十四。師三處開法。有語
五燈
[012-0131a]
| 戊戌 | | | | | |蜀廣政元 |十一 |


夏石亭光湧禪師。無疾而化。壽八十九。坐七十夏一云
丁酉年○溫州馬大卿。夢五百僧抵其家假館。翌日有

五百羅漢像。迎過其門。馬君感異。以屋借之。時出光
異。遂捨宅為寺。號羅漢寺皇朝祥符。賜崇信寺額。俗猶呼羅漢󳳝。是坊本名。清
政易為從善。亦因寺名也。見永寧編

| 巳亥 | | | | |景宗曦永隆元 | |十二 |


圓通緣德禪師。初參襄州清溪進。久之江南李氏有
國日。德混跡南昌上藍。宋公齊丘。至游經堂。僧眾趍
迎。師閱經自若。公旁立睨之。師不甚顧答。公問。上座
看甚經。師舉示之。公異焉。力請住舍利幽谷雙嶺諸
剎。師無所事。去留所至頹然默坐而巳。而學徒自成
規矩。平生著一衲裙。以繩貫其褶處。夜伸其裙以當
僧寶○上天竺僧道翊。一夕見山間光明。往視之。得
奇香木。乃命良工。刻成觀音像。白光煥發。夜亡列燭
之光。晝掩太陽之景。聖像既成。靈感尤盛。乾祐戊申
歲。有僧從勳。見曰。吾遊洛得古佛舍利一顆。寶之久
矣。今願置菩薩毫相中。可以助其神。翊師從之。至今
舍利或現頂冠肉髻間觀音文
| 庚子 | | | | | | |十三 |


閩王曦度民為僧萬一千人通鑑○廬州佛手岩行因
禪師。自鹿門真得法。尋抵廬山佛手岩下。有石窟可
三丈餘。師宴處其中。江南李主。三召不起。堅請就棲
賢開堂。不逾月。潛歸岩室。後示微疾。謂侍僧曰。日午
[012-0131b]
吾去矣。及期。下床行數步。屹然立化。李主備香薪。茶
毗建塔五燈
| 辛丑 |吳越文穆王元瓘薨 | | | | | |十四 |


閩王於城南西阜。建石塔七層。功未半而光發如蓋
者三夕。既成而光耀際天者又三夕。王慰幸。遂額曰
淨光。而於其下。建僧宇焉長樂集
| 壬寅 |吳越忠獻王弘佐 | | | | |殤帝玢光天元 |


天台韶國師。初參龍牙遁禪師。疎山矮師叔。見知識
五十四人。刮磨搜剝。窮極隱秘。不知端倪。心志俱疲。
至曹山。伹隨眾而巳。有僧問法眼曰。十二時中。如何
得頓息萬緣去。眼曰。空與汝為緣耶。色與汝為緣耶。
言空為緣。則空本無緣。言色為緣。則色心不二。日用
果何物為汝緣乎。韶聞悚然異之。又有問。如何是曹
溪一滴水。眼曰。是曹溪一滴水。詔聞乃大悟。平生疑
滯。渙若氷釋。感涕沾衣。眼曰。汝當大宏吾宗。行矣無
自滯。於是游天台。觀智者遺蹤。如故居。睠然有終焉
之心。
| 癸卯晉齊王重貴 | | | |元宗景保大元 |福恭懿王延政天德元 | |中宗成乾和元 |


法眼禪師。因江南李主。請入內庭。見牡丹花。主索師
詩。師乃頌云。擁毳對芳叢。由來逈不同。髮從今日白。
花是去年紅。艶異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
然後始知空。王頓悟其意。
| 甲辰開運元 | | | | | | | |


江南上元縣。一民暴死。三日復甦云。至一殿庭。忽見
[012-0131c]
先主樏械甚嚴。民驚問曰。主何至此。曰吾為宋齊丘
所誤。殺和州降者千餘人。冤訴囚此。汝既得還。仗汝
歸語嗣君。凡寺觀鳴鍾。當延之吾受苦。唯聞鍾則暫
休。或能為造一鍾尤善。吾在位。嘗與于闐國交聘。遺
吾一玉天王像。吾甞置於髻。後藏於瓦棺寺佛左膝。
人無知者。汝以此事為驗。民既還家。遂乞見主。具白
之。主親詣瓦棺。剖佛膝得之。感泣遂立造一鍾於清
涼寺。鐫其上云。薦烈祖孝高皇帝。脫幽出厄。以玉像
建塔。塟於蔣山出法苑○劉煦授司空平章事。撰舊唐
史。佛祖異迹並載之至本朝歐陽公撰唐書。始皆刪去
| 乙巳 | | | |天德三為唐滅 | | |


□□興聖國師神晏示寂。師自閩王請住山。三十餘
年。學徒雲集。閩王禮重。常詢法要。壽七十三○京兆
永安善靜禪師。初參樂晉安禪師。尋歸鄉。節帥創永
安禪苑。以居之。徒眾五百。明年囑累訖。右脇而化。壽
八十九。謚淨悟大師。
| 丙午 | | | | | | | |


吉州禾山無殷禪師。初參九峰䖍。虔沒游廬陵。止禾
山大智院。學者雲集。南唐後主聞其名。詔至金陵問
法。久之命居楊州祥光院。懇辭歸山。以翠岩院。乃江
西勝槩。逐詔居之。時上藍院復虗其室。命師來往闡
化。賜號澄源禪師五燈○明年正月。晉出帝為契丹所
執。國亡。


後漢


劉氏。都汴初即位太原後都大梁。二主。共四年。
[012-0132a]
| 丁未漢高祖天福十二 |吳越忠献王□佐卒 |文昭王希範 |南平文獻王 |元宗保大五

蜀楚恭孝王廣政□/KR6r0020/'>中宗乾和五



三月漢高祖即位。帝初名知遠。更名暠○七月清化
全怤禪師。安然坐逝。壽六十六一云。丙午年示寂。溈仰宗至此不嗣
吳越忠懿王。留心釋教。嗣位之初。凡兩浙諸郡名山。
聖迹之處。皆賜金帛。創建伽藍香火。福州支提山。乃
天冠菩薩道場。王施七寶。鑄天冠像一千身。仍創寺
宇。宏麗甲於七閩五燈
| 戊申乾祐元 |吳越忠懿王俶 |王希廣 | | |十一 | |


正月漢高祖崩。隱帝承祐立○雲門大師。法道大行。
往來學徒。不下千人。廣主屢請入內問法。待以師禮。
一日王問。云何是禪門。云大王有問山僧對。一日王
齋眾僧次。問師曰。靈樹果子熟也未。師云。甚麼年得
信道生。王曰熟也。師曰。切莫忘却。王大悅。賜號匡真
禪師。是年七月。王迎師至內問道。九月師辭還山○
洞山初禪師。初參雲門。門問近離甚處。曰查渡。又問。
夏在甚處。曰湖南報慈。又問。幾時離彼。曰八月二十
五。曰放爾三頓棒。初惘然。良久又問。適來祇對無過。
何蒙賜棒。門呵曰。飯袋子。江西湖南。便恁麼去。初默
悟其旨。曰他日正當於無人煙處。不畜一粒米。供養
十方僧。即日辭去。北抵襄漢。至是眾請住洞山。易律
為禪。學徒奔湊。
| 己酉隱帝乾祐二 | | |保融 | |十二 | |


四月十日。雲門偃禪師以表辭廣主。垂戒學徒。端坐
[012-0132b]
而逝。法嗣六十一人○風穴沼禪師。值宼依郢州牧。
宼平。汝州宋太師施第為寶坊。號新寺。迎師居之。法
席冠天下。學者自遠而至偽周廣順元年賜寺名廣慧○韶國師
初寓止白沙時。吳越忠懿王。以國子剌台州。雅聞韶
名。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禮。日夕問道。韶曰。他日當為
覇主。無忘佛恩。至是王嗣國位。剏寺。遣使迎師。至尊
事之。以為國師。師所說法。簡而要。掃去枝葉。故人皆
易悟。
| 庚戌三年帝遇弑漢國除 | |恭孝王希蕚 | | |十三 | |


吳越錢王。命杭州報恩寺慧明大師。入府問法。命住
資崇院。開堂說法。時有天龍禪師等問道。師應機垂
答。詞旨的切。王大悅。密契其道。命師居之。即賜圓通
普照大師聯芳○廬山化城寺。昔正覺大師宴處。有悟
海大師。來革前基。架雲梯險。剪石飛泉。一紀而成功
盧山記


後周


郭氏。都汴。三主。十年。
| 辛亥周太祖廣順元 |北漢劉旻乾祐四 |楚王希崇 | |唐保大九

蜀十四/KR6r0020/'>南漢九



正月周太祖即位○吳越錢王。命永明道潛禪師入
府。授菩薩戒。賜號定慧慈化禪師。一日潛欲請塔下
羅漢銅像。過新寺供養。王曰善矣。昨夜夢十六尊者
乞隨師入寺。何昭應之若是。於師號加應真二字。留
潛於府問道。兩月還山。
| 壬子 | | |劉言 | | |十五 | |
[012-0132c]


南院慧顒禪師示寂○智覺延壽禪師。初為華亭鎮
將。因見漁船萬尾。戢戢惻然。以錢易之放于江。乃棄
家。投師剃髮。自受具。衣不繒纊。食無重味。持頭陀行。
嘗習定天台天柱峰之下。有烏巢衣襵中。時韶國師
眼目世間。北面而師事之。韶曰。汝與元師有緣。他日
大作佛事。惜吾不及見耳。師既得旨。初說法於雪竇
山。
| 癸丑 | | |玉逵 | |十一 |十六 |十一 |


韶國師。因吳越僧義寂曰。智者之教。年祀寖遠。必多
散失。唯新羅國有善本。願藉禪師慈力致之。使再開
東土人天眼目。於是師以聞忠懿王。王乃遣使航海。
傳寫以還。迨今聖教具備者。皆忠懿王與韶國師之
力。而韶適與智者同入。疑其後身也。
| 甲寅顯德元太祖崩世宗立 | | | | |十二 |十七 |十二 |


正月南唐節度憑延巳。撰開先院碑。略曰。皇上詔以
廬山書堂舊基為寺。延巳肆覲于京。上於便殿語事
次。因曰。廬山書堂巳為寺矣。朕聞古先哲王握圖御
宇。唯德是務。與善同歸。久於其道。天下化成。恒沙如
來出世濟俗。依空說性。性外無空。信則脩崇。悟則解
脫。使人趍清淨之域。息貪兢之心。民用以淳。理又何
遠。是則菩提之教。與政通焉。朕今興建伽藍。以居禪
眾。示人至理。亦助化之端也。延巳奏以寺巳成功足。
使迷者得于陸之漸。達者登不二之門。非聖人用心。
其孰能與於此乎。云云廬山記○杭州龍興宗靖禪師。
[012-0133a]
初參雪峰得旨。錢王命居龍興。有眾千餘。王屢延入
府。署六通大師。是年十二月示滅。壽八十四。
| 乙卯周世宗顯德二 |北漢孝和□□乾祐八 | | |十三 |十八 |十三 |


二月世宗詔。併省天下無額寺院。凡三千餘所○九
月敕立監鑄錢。非縣官法物軍器。及寺觀鍾磬鈴鐸
之類聽留。外自餘民間銅器佛像。悉令輸官。給其直
上謂侍臣曰。卿輩勿以毀佛為疑。且佛以身世為妄。
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尚欲割截
布施。況此銅像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由是
羣臣不敢言通鑑○時鎮州大悲觀音銅像極靈。州之
士民。願以錢代。制不許。方毀其背。羣力皆墮腕而死。
遂停其半。後未四年。世宗發疽于背而崩。我宋 太
祖 太宗皇帝。目擊其實迹。由是益堅欽信。故受命
之初。復興天下佛寺歐陽外傳○時有沙門法敏。苦諫不
納。乃為之著顯驗論北山錄○詔郡國。歲造僧帳。凡死
亡還俗者。以時闕落之。僧帳自此而始統紀
| 丙辰 | | | |周行逢 |十四 |十九 |十四 |


重雲暉禪師。住山四十餘年。節度使王彥超。微時甞
從暉游。欲為沙門。暉曰。汝世緣深。當為我家垣墻。彥
超後果鎮永興。申弟子之禮。是年夏。詣永興。與彥超
別。囑以護法。超泣曰。公遂忍棄弟子乎。暉笑曰。借千
年。亦一別耳。七月二十四日。書偈曰。我有一間舍。父
母為脩蓋。往來八十年。近來覺損壞。早擬移別處。事
涉有憎愛。待他摧毀時。彼此無妨礙。乃跏趺而化。壽
八十四。
[012-0133b]
| 丁巳 |北漢天會元 | | | |十五 |二十 |十五 |


清涼法眼文益禪師。自住清涼。朝夕開法。諸方叢林。
咸仰風化。致異域有慕其法者。涉遠而至。師調機順
物。斥滯磨昏。應病與藥。隨根悟入者。不可勝紀。是年
僧寶傳云五年戊午七月示寂江南。李主駕至。慰問甚勤。閏月
望。沐浴辭眾趺坐而逝。停龕三七。顏貌如生。壽七十
四。臘五十四。公卿李建勳而下素服。奉全身建塔。謚
大法眼禪師。後重謚大智藏大導師。
| 戊午 | | | | |唐交泰元 |二十一 |南漢鋹天寶元 |


金陵報恩院清護禪師。初於鼓山國師言下發明。尋
金陵國主。命居長慶顯。德初退歸建州卓庵。節度陳
誨。創報恩禪苑。堅請住持。開寶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坐化。師操行孤標。二十年不服綿絹。唯衣紙布。辭藻
札翰。並皆冠眾。
| 己未 | | | | | |二十二 | |


世宗北伐。六月病背癰糜潰而殂于道。壽三十九。恭
帝宗訓即位。時年七歲。


庚申顯德七


正月恭帝。禪位于我
宋太祖皇帝。改元建隆。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