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20 釋氏通鑑-宋-本覺 (master)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第十一
宋括山一庵釋 本覺 編集
明真如居士 畢廷瓚 較訂




武宗



庚申開成五年


正月六日。終南山圭峯宗密禪師趺坐示寂。荼毗得
舍利。明白潤大。壽六十二。持服四眾哀泣喧野。宣宗
追謚定慧禪師。初於圓覺經有所悟。為遂州道圓禪
師法嗣。尋至上都。見華嚴疏主澄觀大師。執弟子之
禮。觀曰。毗盧華藏。能隨我游者。其汝乎。北遊清涼山。
迴住鄠縣草堂寺。未幾復入寺南圭峯蘭若。大和中。
徵入內。賜紫衣。帝累問法要。朝士歸慕。惟相國裴休。
深入堂奧。受教為外護。師著禪源諸詮集一百卷。都
序兩卷。又著圓覺華嚴涅槃金剛唯識起信法界觀
等經疏鈔。裴相國為撰傳法碑。略曰。師皇皇於濟拔。
[011-0115c]
汲汲於開誘。故親師之法者。貪則施。暴則歛。昏則開。
惰則奮。憧憧而來。忻忻而去。所在不可勝紀。吾不識
其境界之廣狹。議者又烏知大道之所趣哉此據裴〔休〕國傳
法碑所紀也。傳燈謂。師會昌元年示寂。此是月文宗崩。武宗即位○九

月召道士趙歸真等。入禁中。脩金籙道場。十月帝昇
玄壇。親受法籙。左拾遺王哲諫云。王業之初。不宜崇
信太過。帝不納。


辛酉會昌元年


六月以道士劉玄靜。為光祿大夫○十月雲巖晟禪
師示疾。二十六日喚主事僧。令備齋。來日有上座發
去。至二十七夜。師乃歸寂。荼毗得舍利千餘粒。謚無
住大師。塔曰淨勝。得法上首洞山价禪師也。


壬戌


裴休廉于洪州。自黃蘗山。迎希運禪師。至州憩龍興
寺。旦夕問道。贈詩曰。自從大士傳心印。額有圓珠七
尺身。挂錫十年棲蜀水。浮盃今日渡章濵。一千龍象
隨高步。萬里香華結勝因。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
法付何人。


癸亥


九座山正覺大師諱智廣。興化軍仙遊人。元和二年
示生。初參鹽官安國師。及鄂州無等禪師。有省。遂南
旋止泉州。常持鐵鉢。并一百犬自隨。至是值武宗將
廢教。乃遁岩谷。宣宗復教。復出南山王與□□□□。


甲子
[011-0116a]


三月以道士趙歸真。為左右街道門教授先生。時帝
銳意求仙。歸真乘寵。每對必排釋氏。宜盡除去。帝深
然之。歸真復請與釋氏辨論。有旨。追僧道於麟德殿
談論。法師知玄登論座。辨捷精壯。道流不能屈。玄因
奏。王者本禮樂。一憲度。吐納服食。蓋山林匹夫獨擅
之事。願陛下不足留神。帝色不平。侍臣諷玄。賦詩以
自釋。玄立進五篇。有鶴背傾危龍背滑。君王且住一
千年之句。帝知其刺。特放還桑梓傳燈


乙丑


趙歸真為諫官數論。遂舉鄧元超。及召至。與歸真劉
玄靖等。愈排釋氏○五月敕。併省天下佛寺。上都各
留四寺。寺僧三十人。上州各留一寺。下州寺竝廢。上
寺留僧二十人。中寺留十人。下寺五人。餘僧及尼皆
令歸俗。毀寺院凡四萬餘區。歸俗僧尼二十六萬餘
唐史○時福州龜山智真禪師有二偈。明月分形處
處新。白衣寧墜解空人。誰言在俗妨脩道。金粟曾為
長者身。忍仙林下坐禪時。曾被歌王割截肢。況我聖
朝無此事。只令休道亦何悲傳燈


宣宗



丙寅會昌六年


三月武宗不豫。因服金丹發背。遍體惡瘡。以至躁悶
失常。心生狂亂。旬日不能言而崩。年三十三。舊史贊
曰。昭肅削浮圖之法。懲桑門之流。志欲矯步丹梯。求
珠赤水。徒見蕭衍姚興之旁學。不悟秦皇漢武之妄
[011-0116b]
求。蓋受惑左道之言。故偏斥異方之教。況西來之法。
將及千年。蚩蚩之民。習巳成俗。畏其教甚於國法。樂
其徒不異登仙。一朝隳殘金像。燔棄胡書。結怨於膜
拜之流。犯怒於匹夫之口。帝稱為明斷。然聽斯蔽矣
唐史○其月宣宗即位。帝憲宗第十三子。初武宗忌之。
沈之宮廁。宦者仇公武潛施拯護。俾髠髮為僧。乃周
游天下。甞居鹽官安禪師會中。遇黃蘖禮拜次。帝問
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用禮何為。蘖云。常
禮如是事。帝曰。用禮何為。蘖便打。帝曰大麁生。蘖又
打。後雪竇有頌云。凜凜威風不自誇。端居寰海定龍
蛇。大中天子曾輕觸。三度親遭弄爪牙。初帝至鹽官
時。安禪師一日預戒知事曰。當有異人至此。明日行
脚僧數人參禮。安默識之遂令維那高位安置。禮殊
他等。安每接談話。益加貴氣。乃曰。寺眾患齋不供。就
求一供疏。帝為製之。安覽之驚悚。知供僧賷去。所獲
豐厚。乃語帝曰。時至矣。無滯泥蟠。囑以佛法後事而
去。洎鹽官示寂。帝詩悼云。像季何教禍所鍾。釋門光
彩喪驪龍。香階懶踏初生草。抵掌悲看異日容。玉柄
永離三教座。金鳴長鎮萬年蹤。知師下界因緣盡。應
上諸天第幾重。後出授江陵少尹。武宗崩。左神策軍
中尉楊公。諷宰臣百官迎立之。及帝即位。接對羣僚。
處决庶務。中外翕然。方見其隱德焉祖庭事苑○五月敕
道士趙歸真劉玄靖鄧元超等十二人。以蠱惑先朝。
排毀釋氏。竝賜朝堂决杖配嶺表○敕上都東都各
[011-0116c]
復大寺八所。并賜新額。帝居藩邸。甞異夢如漢明事。
始龍躍之年。悉復名寺云。


丁卯大中元年


閏三月詔曰。會昌季年併省寺宇。雖云異方之教。有
資為理之源。中國之人久行其道。𨤲革過當。事體乖
謬。其靈山聖境。應會昌五年所發寺宇。諸宿舊僧。可
仍舊脩復住持唐史○龜洋慧忠禪師。聞重興之詔。乃
曰。仙去者未必受籙。成佛者未必須僧。遂過中不食
不宇禪迹。不出山者三十年。有三偈曰。雪後始知松
栢操。雲收方見濟淮分。不因世主令還俗。那辨雞羣
與鶴羣。多年塵土自騰騰。雖著伽梨未是僧。今日歸
來酬本志。不妨留髮候傳燈。形容雖變道常存。混俗
心源亦不昏。試讀善才巡禮偈。當年豈例是沙門傳燈
○七月詔列李德裕罪惡。流潮崖而卒○是年尚書
白居易卒。年七十五。歷尚書左僕射。初居易被遇憲
宗。為當路所忌。遂遭擯斥。所蘊不得施。乃放意文酒。
能順適所遇。託佛死生之說。若忘形骸者。後與弟行
簡敏中友愛。所居履道里。疏沼種樹。架石樓香山。鑿
八節灘。號醉吟先生。晚節好佛尤甚。至經月不食葷。
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每肩輿往來。白衣鳩杖。自
稱香山居士。與胡景等九人宴集。皆高年不仕者。人
慕之。繪為九老圖。居易既卒。以其所居第。施為佛寺。
居易甞畵彌陀佛像。而禮事之。自為之記。略曰。我本
師釋迦如來說言。西方有世界號極樂。以無八苦四
[011-0117a]
惡道故也。其國號淨土。以無三毒五濁業故也。其佛
號阿彌陀。以壽無量願無量。功德相好光明無量故
也。諦觀此娑婆世界眾生。無賢愚。無貴賤。無幼艾。有
起心歸佛者。舉手合掌。必向西方。有怖厄苦惱。開口
發心。必先念阿彌陀。又範金合土。刻石綉紋。乃至印
水聚沙。童子戲者。莫不率以阿彌陀佛為上首。不知
其然而然。由是而觀是。彼如來有大誓願於此眾生。
眾生有大因緣於彼國土明矣。不然南北東方過現
未來佛多矣。何獨如是哉。唐中大夫太子少傳白居
易。當衰暮之歲。中風痺之疾。乃捨俸錢三十萬。命工
畵西方世界一部阿彌陀佛坐中央。觀音勢至二大
士侍左右。人天瞻仰。功德成就。弟子居易稽首。跪於
佛前。願此功德。回施眾生。眾生有如我老者。如我病
者。竝離苦得樂。斷惡脩善。不越南部。便覩西方。青蓮
上品。隨緣往生。現在未來常得親近。欲重宣此義。而
說讚曰。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惡道及眾苦。願如我
身老病者。同生無量壽佛所文集


戊辰二年


觀察使裴休守宣城。甞與名緇講道。門人謂公曰。敢
問三界之言未立。人不知脩行。不見因果。介景福者。
不為之少。洎斯教也。行乎中夏。愚人畏罪損其惡。賢
人望福增其善。增之不巳。則至今當盡善矣。損之不
巳。至今當無惡矣。何昏迷暴虐。無減於秦漢之前。福
慧聽明。不增於魏晉之後。歸之者殊途輻凑。立之者
[011-0117b]
萬法雲興。宜使吾人盡昇覺路。不宜蚩蚩庶類由古
它□。若斯之迷也。由之之固。庸非溺乎。公笑謂之曰。
大明肇啟。法不齊備。聖人繼出。代天為工。結繩畫卦。
文質滋改。一聖立一法生。天道人事。顯若符契。夫燧
人氏之未有火也。則天無火星。人無火食。龜無火兆。
物無火灾必矣。少昊氏之未理金也。則天無金星。人
無金甲。龜無金兆。物無金灾必矣。及聖人攻木出火。
鍛石取金。於是乎精芒主宰。騰變上下。則知世法時。
事隨聖人也。探精神之源。窮性命之表。作大方便。護
於羣生。羣生受之而不知。蓋猶天道運行。物以生茂。
皆謂自巳。孰知其然也。於是問者廓然自得佛味。及
詔許立寺。而宣之。士民。相鼓以□請。先立之于宣郛。
遂復新興寺焉○是年裴休復禮請黃蘖運禪師。至
州寓開元寺。旦夕受法。


已巳三年


湖南觀察使裴休。謁華林覺禪師。休問師有侍者否。
曰有一兩個。休云在什麼處。覺乃喚大空小空。時二
虎自庵後而出。休大驚。覺語虎曰。且去。有客在。二虎
哮吼而去。休問。師作何行業感得如斯。覺云會麼。休
云不會。覺云山僧常念觀音。休歎異而去。覺隱居常
持錫。夜出林間。七步一振錫。一稱觀音號。有僧來參。
方展坐具。覺曰。且緩緩。僧曰。和尚見個什麼。覺云。可
惜許磕破鍾樓。其僧有省。


庚午四年
[011-0117c]


八月黃蘖運禪師示寂。謚斷際禪師。塔曰廣業。丞相
裴休紀其語曰。傳心法要有一二十章。皆直指之道
傳燈


辛未五年


五月詔京兆弘辨禪師入內。帝問禪宗何有南北之
名。對曰。禪門本無南北。自諸祖至弘忍大師。有二弟
子。一慧能。受衣法居嶺南。一名神秀。在北揚化。得法
雖一。而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頓北漸。非禪
宗有南北之名也。帝曰何名戒定慧。對曰。防非止惡。
名戒。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心境俱空。照覽無惑。
名慧。帝曰。何名方便。對曰。權巧之門。拔接中下。曲施
誘廸。謂之方便。設為上根。言捨方便。但說無上道者。
斯亦方便之談。以至祖師玄言忘功絕謂。亦無出方
便之迹。帝曰。何為佛心。對曰。佛者覺也。謂有智慧覺
照為佛心。帝曰。有人念佛如何。對曰。如來說法。隨根
器而說。為上根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中下根者。未
能頓曉。是以佛開觀門。令念佛生於極樂。帝曰。有持
經呪求佛如何。對曰。如來種種說法。皆為一乘。如百
千眾流。莫不朝宗于海。如是差別諸緣。皆歸薩婆若
海。帝曰。祖師既傳心印。金剛經云。無所得法如何。對
曰。佛之一化。實無一法與人。但示各各自性同一法
藏。當時燃燈如來。但印釋迦本法而無所得。方契然
燈本意。帝曰。禪師既會祖意。還禮佛看經否。對曰。沙
門禮佛誦經。蓋是住持常法。有四報焉。依佛戒脩身。
[011-0118a]
參尋知識。漸脩梵行。履踐如來所行之迹。帝曰。何為
頓見。何為漸脩。對曰。頓明自性。與佛無二。然有無始
染習。故假漸脩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喫飯。非一口
便飽。是日辨對七刻方罷。帝悅。賜號圓智禪師○是
日有詔。增脩天下祖塔。應未經賜謚者。所在以聞。大
常考行頒賜五燈


壬申


江州復廬山東林寺。刺史崔黯為碑。略曰。佛以諸法
化人。所謂救溺以手。救火以水。其於生人。恩亦弘矣。
今天子取利益生人。復其教。江州奉列詔。予訪茲地。
松籟冷然。喜而復之。甞觀晉史。見遠公之事。其辨若
注。其言若鋒。足以見其當時。且金陵六代。代促俗薄。
臣以功危。主以疑慘。□□為四方之中。有江山之美。
遠公豈非得計於此。而視於時。□□□□□□□□
□□□□□□□□□□□□□□□□□□□□
□□□□□□□□□□□□□□□□遠三相挾。
而為天下具美矣○帝加謚遠法師。曰辨覺廬山記


癸酉


溈山靈祐禪師住溈山。學者輻湊。值武宗毀教。遂空
其所。師褁首隱於民。後值宣宗興教。裴休請迎而出。
復到其所居。為同慶寺。諸徒復來。其事如初。師敷揚
宗教四十餘年。達者不可勝數。入室弟子四十一人。
是年正月九日碑云八年正月。盥漱敷坐。怡然而寂。壽八十
三。臘六十四。謚大圓禪師。塔曰清淨。相國鄭愚為碑。
[011-0118b]
略曰。天下之言道術者多矣。各用所宗為是。而五常
教化之外。於精神性命之際。史氏以為道家之言。故
老莊之類是也。然至於盪情累外。生死出於有無之
間。超然獨得。則浮屠氏之言禪者。庶幾乎盡也。非明
達瓌宏之器。不能得其傳。當其傳。是皆鴻龐偉絕之
度也。師居溈山。恬然晝夕。非夫外死生忘憂患。其順
大和者。孰能與於是哉。且生死於人得喪之大者也。
既無得於生。必無得於死。既無得於得。必無得於失。
故於冥間得失是非。所不容措委化而巳。其為道術。
天下之能事畢矣。噫人生萬類之。最靈者。而以精神
為本。自童至老。始於飲食。漸加功名。利養是非。晝夜
纏縛。行坐則思想。偃臥則魂夢。以□淫之利。欲役老
朽之筋骸。曾不知息陰休影。捐慮安神求。須臾之暇。
以至溘然而盡。親交不翅如行路。利養悉委于他人。
愧負積於神明。辱殆流於後嗣。淫渝汗漫不能自主。
斯皆自心而發。不可不制以道術。道術之妙。莫有及
此。佛經之說。愚益神往。然其歸趣悉臻無有全覺通論
大安禪師初參百丈。問何者是佛。丈曰。騎牛覔牛。師
云。識後如何。曰騎牛至家。云如何保任。曰如牧人執
鞭視之不令犯人苗稼。師領旨後。同參祐禪師。既創
居溈山。師亦躬耕助道。至是眾請繼住溈山。上堂。有
二十年在溈山牧牛之語五燈


甲戌


終南山一僧住庵習定。一日僧失伽梨。乃見猴披在
[011-0118c]
岩宴坐。後見羣猴皆習定。間有坐脫者。今有五獼猴
塔。宣宗有偈贊云。嗟汝獼猴能入定。心猿不動幾千
春。罷攀紅樹三冬菓。休弄碧潭孤月輪。雙眼巳隨青
嶂合。兩眉猶對百花顰。自從坐脫終南後。悟了浮生
多少人。


乙亥


無著文喜禪師。入五臺山。求見文殊。忽見士翁。著揖
曰。願見文殊大士。翁曰。大士未可見。汝飯未。著曰未。
翁引入一寺。引著升堂命坐。童子進玳瑁盃。貯物如
酥酪。著飲之。覺心神清朗。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
著曰。末代比丘少奉戒律。曰多少眾。曰或三百或五
百。著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曰龍蛇混雜。凡聖同居。
曰眾幾何。曰前三三後三三。遂談緒及暮。翁命童子
引著出行。未遠。著悽然悟翁即文殊也。不可再見。稽
首童子。乞一言為別。童子有無垢無染即真常之語。
言訖。童與寺俱隱。伹見五色雲中文殊乘金毛獅子
往來。忽白雲覆之不見別集


丙子


□□師辨章為三教首座○潭州道林沙門疏言。詣
大□□。訪求藏經。高士李節餞以序。略曰。業儒之人。
喜排釋氏。□論必曰。禹湯文武孔子之代。皆無有釋。
釋氏興於衰亂之際也。宜革絕之。使不得滋此。論者
之言粗矣。抑能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也。吾請言之。
昔有一夫。膚腯而色凝。氣□而神清。未甞謁毉。未甞
[011-0119a]
禱鬼。恬然保順。罔有札瘥之患固善也。即一夫不幸。
而有寒暑風濕之痾。於是攻熨之術用焉。禳禬之事
紛焉。是二夫豈特相返耶。蓋病與不病。勢異耳。嗟乎
三代之前。世康矣。禹湯文武。德義播之。周公孔子。典
教持之。道風雖衰。漸漬猶存。詐不勝信。惡知避善。三
代之季。世病矣。道風大衰。詐以覆信。善以柔退。惡以
強用。上下相仇。激為怨俗。釋氏之教。以清虗為禪定。
以柔謙為忍辱。故怨爭可得而息也。以菲薄勤苦為
脩行。以窮達壽夭為因果。故賤陋可得而安也。故其
云必煩惱乃見佛性。則本衰代之風激之也。夫衰代
之風。舉無可樂者也。不有釋氏以救之。尚安所寄其
心乎。論者不責衰代之俗。而尤釋氏之興。則是抱疾
之夫。而責其醫禱攻療者也。徒知釋因衰代而興。不
知衰代須釋氏之救也。何以言之。夫俗既病矣。人既
愁矣。不有釋氏使安其分。勇者將奮而思鬪。智者將
靜而思謀。則阡陌之人。將紛紛而羣起矣。今釋氏一
縷之分。不責於人。故賢智雋朗之士。皆息心焉。其不
能達此者愚人也。惟上所役焉。故罹亂之俗。可得而
安賴此也。若之何而剪去之哉。論者不思釋氏扶世
助化之大益。而疾其雕鏤綵繪之小費。吾故曰。能知
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會昌季年。武宗大剪釋氏。天
下祠宇。毀撤如掃。天子建號之初。雪釋氏之不可廢
也。詔徐復之。嘻釋氏之助世。既言之矣。向非我君洞
鑒理源。其何能復立之耶通論○初令僧尼受戒給牒
[011-0119b]
通鑑


丁丑十一


洞山价禪師。初參南泉溈山。次參雲岩晟。因問無情
說法話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
思議。若將耳聽應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後因過水
覩影。大悟。有偈曰。切忌從它覔。迢迢與我踈。我今獨
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
麼會。方得契如如。至是於新豐山。接誘學徒。次盛化
於高安之洞山。師甞問僧。世間何物最苦。僧曰。地獄
最苦。師曰不然。在此衣線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五燈


戊寅十二


萬敬孺。廬州人。三世同居。喪親廬墓。刺血寫佛經。斷
乎二□。□□生川。改所居曰。成孝鄉廣孝聚。宣宗表
其家□○溫州瑞安本寂禪院。僧無繹。自會昌沙汰。
隱于東北谷。結菴禪定。閱十年。藤蘿纏繞。儼然不動。
號藤蘿尊者。後人立祠。至今奉之永寧編


己卯大中十三年


八月帝崩。帝聰明仁愛恭儉。天下稱為小太宗○懿
宗即位○泉州龜洋慧忠禪師。焚香安坐而化。全身
塟無了禪師塔之東。後數年塔忽折裂。主僧將發視
之。是夜宴寂中見無了曰。不必更發也。今為沈陳二
真身無了姓沉見馬祖師姓陳


懿宗



庚辰咸通元年
[011-0119c]


五月撫州守蔡京。撰廬山東林經藏碑記。有曰。後周
武帝。以三教不同。詔逍遙公。定其優劣。對以三教雖
殊。同歸於善。跡有淺深。理無階級。京常以束教泥迹
者。徒見其異。玄解達識者。必會於同。儒之忠恕。老之
柔謙。佛之慈忍。蹈之則福。違之則殃。君子之於三教。
無溺無毀。探其玄精。以翊真粹。用是為治。理必茂矣
○普化將示滅。乃問人乞直裰。或與裘襖。皆不受。臨
濟令人送一棺。師笑曰。臨濟廝兒饒舌。便受之。乃辭
人曰。明日東門死。郡人送出城。師曰。明日南門死。第
二日又曰。明日西門方吉。第三日曰。明日北門遷化。
第四日自擎棺出北門。振鐸入棺而逝。郡人揭棺視
之。巳不見。唯聞空中鐸聲漸遠○舒州投子大同禪
師。初參翠微無學。得旨歸鄉。居投子山。一日趙州到
庵。師携油歸。州曰。久嚮投子。到來只是賣油翁。師曰。
汝只見賣油翁。且不識投子。州曰。如何是投子。師曰。
油油。州問。死中得活時如何。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
到。自此師道聞於天下。


辛巳


時曹山本寂禪師。諱耽章。至高安謁洞山。依此十餘
年。名冠叢林。


壬午


二月杭州大慈山寰中禪師。不疾而逝。壽八十三。謚
性空大師。師甞示眾云。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說
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四月敕於兩街四寺。各置
[011-0120a]
戒壇度人。三七日。上奉佛至信。每於禁中設講席。自
唱經旨。手錄梵本。數幸諸寺。施與無數。


癸未


制署法師知玄。為悟達國師。總教門事○杭州徑山
二世鑒宗禪師。初參鹽官悟空。决擇疑滯。至是住徑
山。宣揚禪教。後咸通七年閏三月示滅。謚無上大師。


甲申


雪峰義存禪師。自出嶺遊方。久歷禪會。三到投子。九
上洞山。因緣不契。後於德山句下有省。自是入室。日
益奧旨。是年與岩頭欽山。同到澧州敖山鎮止宿。岩
頭睡醒。猶見雪峰端坐。岩云。何不睡去。恰似七村裏
土地。峰點胸云。某這裏未穩在。岩云。我將謂爾高提
祖印。猶作這個語話。據爾見處。一一通來。是則與爾
證明。不是與你剗却。峰乃歷舉見處。巖咄云。汝若如
是。果然未徹。不聞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它後若欲
播揚大教。一一從自巳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
地去。峰言下大悟。便禮拜。連聲云。今夜始是鰲山成
道。於是二人分襟。岩頭乃庵于洞庭臥龍山。徒侶臻
萃。雪峰乃返閩川全錄


乙酉


七月雪峰登象骨山。曰。真吾居也。乃誅茅為庵。學徒
翕然。其山屬福州侯官縣。環控四邑。峭拔萬仞。先冬
而雪。盛夏而寒。因以雪峰名山焉。師住山後。甞作頌
曰。光陰迅速暫須臾。浮世那能得久居。出嶺年登三
[011-0120b]
十二。入閩早是四旬餘。它非不用頻頻舉。巳過還須
旋旋除。報與滿朝朱紫道。閻王不怕佩金魚。後僖宗
聞師道風。賜號真覺大師。仍賜紫袈裟○德山宣鑒
禪師。初居澧陽。垂三十年。自大中初。武陵守薛延望。
剏德山精舍。延請居之。大闡宗風。是年十二月將終。
謂眾曰。捫空追響。勞汝心神。夢覺覺非。竟有何事。言
訖。端坐而逝。壽八十六。謚見性禪師。法嗣九人全錄
叶律郎何蟾。作福州懷安縣天王堂記。略云。父母之
思。昊天罔極。將資冥福。式席玄因。大夫彭城公除。福
州監軍使公。離鄉積歲。逢時得君霜露之悲。每纏旦
夕。遂建北方毗沙門天王堂一所。清梵一揚。便同初
地。香煙不散。若襲慈雲。施入昇山靈岩寺□下院。兼
請本寺僧居簡住持。又割東湖田五十畝。永備齋粥。
生生之具。一無所闕。既而朝昏脩敬。贊唱禮懺。則其
席玄。因資冥福。信是無量矣。


丙戌


臨濟義玄禪師。自黃蘖得法。歸鄉住臨濟禪苑。學徒
奔湊。尋以兵動棄去。太尉默和。捨宅為寺。延請師居。
亦以臨濟為額。次至河府。府主王常侍。與師道契。晚
遷太名府興化寺閑居。存獎執侍。師乃付法。偈曰。㳂
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
吹毛用了急還磨。是年四月謂眾曰。吾滅後不得滅
却吾正法眼。三聖云。爭敢滅却和尚法眼。師云。巳後
有人問爾。作麼生道。三聖便喝。師云。誰知吾正法眼
[011-0120c]
藏。向這瞎驢邊滅却。言訖。端坐而化。敕謚慧照禪師。
嗣法二十一人。其上首三聖興化也。師甞示眾云。赤
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從諸人面門出入。未證據
者看。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搊住云道道。其
僧擬議。師托開云。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師示眾
有云。不如歇業無事去。巳起者莫續。未起者不要放
起。便勝十年行□。諸人皆是有心求佛。求出三界。癡
人爾要出。甚處去。爾一念心貪是欲界。一念心嗔是
色界。一念心癡是無色界。是爾屋裏具三界。爾一念
心歇得處。喚作菩提樹。一念心不歇處。喚作無明樹。
師又云。道流且要識取四種無相境。免被境緣擺撲。
爾一念心愛被水溺。一念心嗔被火燒。一念心疑被
地礙。一念心喜被風飄。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處
處用境。東涌西沒。邊涌中沒。為達四大如夢如幻故。


丁亥


福州玄沙宗一大師師備。閩人。姓謝氏。父以釣魚為
業。因夜泛船墜水。玄沙鼓棹而救。因見水中月。乃云。
先達有言。一切諸法皆如水月。若父存與其同殺。只
益三途之苦。今既不可救。可捨緣出家報其恩也。於
是投師受具。布衲芒屨。食才接氣。終日宴坐。與雪峰
義存禪師親近。師資道契。雪峰以其苦行。呼為備頭
陀。甞擕囊出嶺。欲遍歷諸方。忽到險峻之處。築著脚
指。血流痛楚。歎曰。是身非有。痛從何來。是身是苦。畢
竟無生。休休。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從此回
[011-0121a]
笻嶺嶠。與雪峰同力締構。玄徒臻萃。師入室咨決。罔
替晨昏。又閱楞嚴經。發明心地。由是應機敏捷。與脩
多羅冥契。諸方玄學有所未決。必從之請益。至與雪
峰徵詰。亦當仁不讓。雪峰曰。備頭陀再來人也。後忽
夜夢父來。謝云。得子出家。我得生天。故來報汝通明集及
五燈


戊子


長沙景岑禪師。初住鹿苑。為第一世。其後居無定所。
但狥緣接物。隨請說法。故時眾謂之長沙和尚。甞示
眾曰。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裏草深一丈。不得巳
向汝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眼。盡十方界是沙門全
身。盡十方界在自巳光明裏。三世諸佛共十法界眾
生。是摩訶般若光。仰山問。人人盡有這個事。只是用
不得。師云。恰是請汝用。仰云。作麼生用。師乃踏倒仰
山。山曰。直下似個大蟲。世因名岑大蟲。至是年示寂。


己丑


三月洞山价禪師將示寂。謂眾曰。離此殻漏子。向甚
處與吾相見。眾無對。遂剃髮披衣。湛然而寂。時學徒
千餘人。號慟移時。師忽開眸曰。夫出家人。心不附物。
是真脩行。勞生息死。於悲何有。乃召主事僧。令辨愚
癡齋一中。蓋責其徒戀情也。至七日。食具方備。師隨
眾齋畢。復謂眾曰。僧家無事。大率臨行之際。勿須喧
動。明日浴罷。端坐長往。壽六十三。諡悟本禪師。師權
開五位。善接三根。大闡一音。廣弘萬品。橫抽寶劒。剪
[011-0121b]
諸見之稠林。妙叶弘通。截萬端之穿鑿。又得曹山寂。
深明的旨。妙唱加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
玄風。播於天下。故諸方推尊之。曰曹洞宗○福州寧
德龜山原禪師。初參五洩默師。後住龜山。為第二世。
是年示寂。壽七十八。謚性空大師。


庚寅十一


相國裴休薨。休字公美。初剌洪州時。於黃蘖高僧在
甚處句下契入。遂迎入府。旦夕問法。及鎮宣州。亦命
與俱。由是深徹法源。復與圭峰密禪師。道緣尤密。大
中時。執政六年。次歷諸鎮節度。薨年七十四。公為人
醞藉。操守嚴正。宣宗甞曰。休真儒者。公居常不御酒
肉。甞披毳衲。於歌姬院。持鉢乞食。自以為不為俗情
所汩。可以說法為人。尤善屬文。著釋氏文數萬言。其
著圓覺經序。華嚴法界觀序。勸發菩提心文。後世雖
有作者。無能過矣。又著傳心偈。見載於傳燈錄。又著
圭峰禪源諸詮序。尤為明妙○十一月帝誕節。召兩
街僧。入內講道。帝悅。賜曇顯等十人紫衣統紀○夾山
善會禪師。初住潤州京口。道吾遇上堂。見僧問如何
是法身。師云。法身無相。如何是法眼。法眼無瑕。吾失
笑。師請吾為說。吾指往華亭船子處去。師造華亭。因
船子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鈎三寸。子何不道。師
擬開口。船子以篙打。落水中。才上船。子又云。道道。擬
開口。又打。師有省。乃點頭。船子云。釣盡江波。金鱗始
遇。師揜耳。子云。如是如是。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
[011-0121c]
迹。沒蹤迹處莫藏身。汝後不得住城隍聚落。但向深
山裏󰑁頭邊。接取一個半個。師辭行。頻迴顧。船子竪
橈云。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去。師住後。道聲既
播。學者交湊。至是海眾卜于夾山。遽成院宇。廣宣法
五燈


辛卯十二


五月帝幸安國寺。賜國師知玄沉檀寶座高二丈餘。
珍麗絕甚。玄姓陳。世號陳菩薩。三學洞貫。名蓋一時。
異迹尤多○時宮中日齋萬僧。帝自為贊唄。宰相蕭
倣。諫以為天竺法。割愛取滅。非帝王躬踐。況佛者可
以悟取。不可以相求。帝雖不納。然嘉美其言唐史○洞
山道金禪師。於价和尚得旨。暨价圓寂。眾請接踵住
持。海眾悅服。玄風不墜。


壬辰十三年


道膺禪師。初參洞山。契悟宗旨。甞因南泉有天上無
彌勒地下無彌勒之語。師問洞山。天上無彌勒。地下
無彌勒。未審誰與安名。洞山被問。直得禪床振動。後
結庵三峰。經旬不赴堂。洞山問之。師曰。每日有天神
送食。山曰。我將謂汝是箇人。猶作這箇見解。至晚。山
召膺庵主。師應諾。山曰。不思善不思惡。是甚麼。師回
庵。寂然宴坐。天神竟尋不見。三日乃絕。師初止三峰。
其化未廣。而每月一來謁价。价呵其未忘情。於道為
雜。勉令隨方接人。遂焚其庵去海昏。登歐阜盧山西
北崦。冠世絕境也。就樹縛屋而居。號雲居。衲子亦追
[011-0122a]
求而集。散處山間樹下。久成苫架。說法其下。至是遂
成法席。學徒至一千五伯眾五燈○幼璋禪師。見江陵
騰騰和尚曰。汝往天台。尋靜而居。遇安即上。璋至天
台。於靜安鄉。建福唐院。符騰。二之言。又住隱龍院僧寶


癸巳咸通十四年


三月詔兩街僧。於鳳翔法門寺。迎佛骨。羣臣諫者甚
眾。上曰。朕生得見之。死亦無恨。廣造寶帳香[學-子+車]𣄢蓋。
皆飾以金珠錦綉。儀衛之盛。過於郊祀。元和之時。不
及遠矣。以四月八日。迎至京師。綵觀夾道。天子御安
福門樓迎拜。引入內道場。三日後出。京城諸寺。詔賜
兩街僧金帛。京城耆老悉厚賜。所過鄉聚。皆裒土為
剎。相望於途。考鼓鳴螺。以日繼夜。下詔曰。朕以寡德。
纘承洪業。十有四年。憂勤在位。愛育生靈。遂尊崇釋
教。至重玄門。迎請真身。為百姓祈福。今觀覩之眾。隘
塞路岐。載念陛牢。寢興在慮。嗟我黎人陷于刑辟。況
漸當暑毒。繫於縲絏。京畿及天下諸州。見禁囚。遞減
死一等。七月帝崩。僖宗即位。明年四月。詔送佛骨。歸
于鳳翔。都人耆耋辭餞。皆鳴咽流涕。


僖宗



甲午乾符元年


洛浦安禪師。初為臨濟侍者。濟常稱美曰。臨濟門下
一隻箭。誰敢當鋒。及辭濟。濟稱為一條赤梢鯉。遍遊
罷。直往夾山頂。卓庵經年。夾山知。乃脩書。令僧馳到。
[011-0122b]
師接得便坐却。僧迴舉。夾山云。這僧看書。三日內必
來。若不看書。斯人救不得。果三日後至。才見山。乃叉
手而立。山云。雞棲鳳巢。非其同類。出去。師曰。自遠趍
風。乞師一接。山云。目前無闍梨。此間無老僧。師便喝。
山云住住。且莫草草忩忩。雲月是同。溪山各異。截斷
天下人舌頭即不無。闍梨爭教無舌人解語。師佇思。
山便打。師因此服膺數載。


乙未


杭州徑山三世洪諲禪師。初參溈山宗。乃悟玄旨。自
咸通七年。住徑山。法道大振。光化四年九月。白眾而
化。後謚法濟大師。僧問如霜如雪時如何。師曰。猶是
汙染。曰不污染時如何。師曰。不同色。


丙申三年


襄州關南道吾和尚。初參道常禪師。蒙印所解。復參
德山。法味彌著。凡上堂示徒。戴蓮華笠。披襴執簡。擊
鼓吹笛。口稱魯三郎。有時云。打動關南鼓。唱起德山
歌。有時執木劍。橫在肩上作舞。大闡宗風。


丁酉四年 黃巢寇河南江浙


睦州陳尊宿。諱道明。初遊方。契旨於黃蘖。尋住觀音
院。常餘百眾。得數十載。後捨眾住開元寺房。常作草
屨。潛施道路。或貨屨。侍養老母。時人號為陳蒲鞋。巢
兵甞至。師標大草屨一隻於城門。巢欲棄之。竭力不
能舉。乃歎曰。睦州有大聖人。將捨城而去。更不敢入。
以是民免兵宼擾攘。師機峻急。造旨者稀。唯雲門一
[011-0122c]
人契師意。令嗣雪峰。師一日忽召眾曰。此處緣息。吾
當逝矣。乃跏趺而終。壽九十八。臘七十六。


戊戌五年 黃巢陷福建


漳州羅漢和尚。始於關南。常拳下悟旨。甞為歌。略曰。
心裏疑團若栲栳。遇師當胸打一拳。駭散癡團獦狙
落。舉頭看見日初圓。從茲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
快活。只聞肚裏飽膨脝。更不東西去持鉢。又偈。宇內
為閑客。人中作野僧。任從他笑我。隨處自騰騰。


己亥六年 黃巢陷廣南荊湖江淮


仰山慧寂禪師。初參溈山悟旨。執侍十五載。凡有言
句。皆為後世宗範。及領眾住王莾山。一日禪床陷入
地中。地神告以此山不任和尚居止。東南有大仰山。
乃人間福地。遂遷止仰山。


庚子廣明元黃巢陷東都潼關帝駕出奔十二月巢據京師號大齊建元金統


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值天下喪亂。一日有狂徒。持
刃上山。師乃隨宜說法。渠魁聞而拜伏。脫身服。施之
而去○子湖蹤禪師。居子湖說法四十五稔。是年無
疾歸寂。壽八十一。


辛丑中和元


僖宗幸蜀。親王宗室皆逃亡。龍湖普聞禪師。僖宗第
三子也。斷髮逸遊。造謁石霜諸。諸與語。嘆異曰。汝乘
願力而來。乃生王家。脫身從我。火中蓮也。聞夜入室。
問祖師別傳事。諸曰。待按山點頭。即向汝道。師因契
悟。依止數載。乃請遍遊名山。諸曰。逢乾即止。遇陳便
[011-0123a]
住。於是遠遊。過昭武抵大乾。遙望山顛。鬱然深秀。問
父老曰。彼有居者否。老曰。有一陳嗣者。久隱其中。因
悟師言。即撥草至山。陳嗣一見。乃分坐同住。因乞菜
種於嗣。願求斗斛。嗣曰。豈有斗斛。與之一合。遂入山
墾種。後谷口之人相謂曰。前日僧入山。經今不出。必
為虎所㗖。往視之。見茅廬一所行者數人。指呼百諾。
而重崗複嶺。菜巳青矣。蓋耕地播種者。乃山神所投。
行者乃虎也。陳嗣覺師道之勝。乃曰。吾居此。每苦惡
獸毒蟲之多。公來皆屏跡。道德吾所不及。五種之緣。
其屬公乎。言訖飃然而逝。今陳嗣庵址。具存是山寶
乘禪院。乃圓覺向日茅廬基也○十一月七日。夾山
會禪師辭眾。各善保護。至子夜。奄然而逝。壽七十七。
謚傳明大師。塔曰永濟。夾山順世。眾以洛浦安。次補
住持。尋又移澧陽洛浦山。十年宴處。後遷朗州蘇溪。
玄徒奔湊。


壬寅二年 長安大荒斗米三十緍 鍾傳據江西


帝避巢賊。幸成都。遣御史郭遵。賷璽書召知玄國師。
赴行在引對。大悅。賜號悟達國師○時九峰玄禪師
寓止豫章。南平鍾王執弟子禮。北面而師事之。王為
買末山。建精舍。號隆濟。以延之。學者風靡而至。


癸卯三年 李克用敗巢復京師


知玄國師。自成都行宮。辭還九隴。忽定中見菩薩摩
玄頂而慰安之。俄一珠入玄左股。隆起楚甚。上有晁
錯二字。玄知夙債。即右脇安臥而逝世稱知玄乃漢袁盎後身。盎與
[011-0123b]
錯有隙也。通論○十月福州大安禪師告寂。師大化二十餘

載。謚圓智。


甲辰四年 克用追黃巢斬之


淅東饑疫。幼璋禪師。於溫台明三郡。收󰢍遺骸數千。
時謂悲增大士○溫州法空院僧惠升。結廬北岩。甞
寫法華經精虔。至普賢勸法品。天雨舍利二顆。郡以
聞。賜額普賢懺院。祥符改今名永寧編


乙巳光啟元 三月帝歸京 十二月兵亂帝奔鳳翔


靈雲勤禪師。初在溈山。因桃花悟道。溈山可之。至是
乃返閩川。玄徒輻湊。因到玄沙。相看了。沙問。那裏何
似這裏。雲云。也只是桑梓。別無他故。沙云在也無。雲
云常然。沙云何不道。雲云有甚難。沙云便請道。雲云。
三十年來尋劒客。幾回葉落幾抽枝。自從一見桃花
後。直至如今更不疑。沙云。甚生桑梓之能。雲云。向道
固非外物。沙云如是。雲云不敢。沙云諦當甚諦當。敢
保老兄未徹在。雲云。正是和尚。還徹也未。沙云。與麼
始得。雲云。亘古亘今。沙云。甚好甚好。遂作偈送雲云。
三十年來只如常。幾回葉落放毫光。自此一出雲霄
外。圓音體性應法王玄沙全錄。今人以前頌為靈雲見桃華時作悟道頌者。非也。蓋
靈雲悟道之後。歸鄉。與玄沙相見時。拶出此頌耳。況其相見時。語句曲折如此。今傳燈所載不盡。後人不能無
妄議者。故於此詳載之。大慧武庫云。我平生好罵人。因看玄沙語錄。大喜他勘靈雲道。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
未徹在。可謂壁立萬仞。後來與靈雲說話。了爾恁麼方始是徹後頭却恁麼。撒屎撒尿。却問員悟如何。悟笑云。
他後頭却恁地。我也理會不得。遂下來歸到寮。方知玄沙大段作怪。遂舉似員悟。悟笑云。且喜爾知。晦堂云。今
時諸方多是無此藥頭。師云。切忌外人聞此麤言

[011-0123c]


丙午二年


六月節度薛正巳。撰廬山廣平公舊因記。略曰。甞聞
仲尼龍老聃。老聃師竺乾。竺乾先生即釋迦也。雖桑
田屢變。而斯道不泯者。以其智慧溥化也。九江郡有
匡山。山有東林寺。乃東晉慧遠大師所立。時結西天
淨社。具載史傳。大中壬申。廣平公先伯父。甞監於洪。
清河公黯牧於江先開府。統左廣司公德。因會昌之
後。復脩先開府。於內庭首倡。捨錢三伯萬。大幅三十
二。兼收贖戶部。東林西林。遺愛三寺園林。施者雲集。
功德俄就全。自先開府之力也。辛丑歲。海內多難。有
頴川公。來蘇八郡。廣平公來護藩閫。甲辰冬。干戈漸
弭。固多暇日。得訪舊因。因閱大中復東林之化疏。次
閱名氏。皆朝之英髦。欲再刊紀公。以列施之人。皆居
顯位。慶孫令子充塞門庭。安知東林皆種善果。遂磨
礲山骨。悉刻姓名。俾過者睹之。前脩不墜。豈獨以家
之良。因為念哉。


丁未三年 王朝據泉州


紙衲僧惟亮。謚介空。自龜山寺。來福州長溪。築庵於
龜湖禪院之前山。山崗有湖水。與海潮準。忽有大龜。
浮沉於湖。循庵游止。僧有所之。龜輒以載。師見餓虎。
乃棄身以飼焉。龜化為石。庵鞠為草。湖亦隨而埋沒。
後人乃棄舊庵基今院。至今興焉長樂集○四月岩頭
全奯禪師示寂。師甞密啟德山末後句。後居岩頭。謂
眾曰。老漢去時。大吼一聲了去。其後中原盜起。眾皆
[011-0124a]
避地。師端居自如。一日賊至。責無供餽。遂剸刃焉。師
神色不動。大呌一聲而終。聲聞數十里。壽六十一。後
唐追謚清嚴大師。其嗣羅山。能世其高風云。


戊申文德元 二月帝歸京 王建掠西川


三月帝崩。昭宗即位○四月石霜慶諸禪師告寂。師
止石霜二十年。學眾有長坐不臥。屹若株杌。天下謂
之枯木眾也。僖宗聞師道譽。甞遣使齎賜紫衣。師牢
讓不受。壽八十二。謚普會大師。塔曰見相一云二月滅
五月杭州千頃山楚南禪師。辭眾奄然而化。師得旨
於黃蘖。初抵姑蘇報恩寺。精脩禪定二十餘載。足不
踰閾。尋住寶林支磵慈雲。師雖應機無倦。而常儼然
處定。或逾月。或浹旬。光啟中。錢王請下山供養。昭宗
聞其道化。就賜紫衣。壽七十六。師著破邪論。行于世
○龍湖圓覺禪師。自住山數年。飯木實。飲谷水。甞危
坐於路傍杉木之上。占望形勢。引錫一擲。隨其所止。
即建堂殿。既而道德播聞。緇徒雲集。遂成巨剎。忽有
老人。跪請曰。我乃龍也。家于此山。以行雨不職。上天
有罰當死。願賜救護。師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
雖然汝可易形來。俄化為小蛇。師以錫杖引入淨瓶。
良久風雷挾坐榻。山岳搖振。師宴坐達旦。天宇澄霽。
蛇自瓶出。有頃。復為老人形。而謝曰。若非藉法力。則
血肉腥穢此地矣。無以報德。山中無水。何以安眾。當
以水延師道場也。即於峻谷窮源。刮石成穴。湧泉一
泓。始雖涓涓。終焉衍溢。遂成一湖。今在半山。龍湖之
[011-0124b]
名。蓋始於此。沍寒不氷。大旱不竭。其流四出。灌溉田
數百頃。邦人神之。建祠其上。歲時享祀焉。今遇上元。
乃師誕辰。龍必朝謝。有祥雲瑞氣之應。邦人由是益
歸於師。富者施財。貧者施力。翕然而成樓觀。院之右
十五里。有隋義寧歐陽太守之廟。即今福善王也。廟
食至是年歷二百七十餘載。其神極靈。禍福此邦。民
畏敬之。牲牢饗祭無虗日。師見而憫焉。一日杖策之
祠下。說偈見意。告之曰。悟道然同死。死中生不忘。虎
用無心伏。人來與惠降。殺生及祭祀。輪迴萬劫殃。為
報人天道。無遮福最強。欲種當生果。今生足資糧。到
處人驚悕。脩齋勸大王。昔年地獄裏。今日作天堂。復
與之約曰。能食素。持不殺戒。乃可為鄰。是夕里之父
老夢神云。我今受禪師戒。我不復血食。祭我當如比
丘飯足矣。於是易血食以齋羞。至今遵之。神人相安。
自是神顯靈異。護持此山。或云。師甞與神以道力角
勝負。廟傍有松。巨幹參天。師舉手拗下。佛地三匝。而
神實拂其二。遂屈而從之。右丞黃履作詩寄僧云。龍
湖曾與祐民談王曾祐民。手轉松梢拂地三。感得茹蔬今
尚爾。聞師孤潔可追參。後有僧紹新。偈云。古木寒雅
晝鎻煙。靈風長在劫頻遷。忽思圓覺當年事。只與談
因不論禪。審此則或者之說。又未必然。今併錄之。


昭宗



己酉龍紀元


九峰虔禪師。久參石霜諸。諸歿時。虔作侍者。眾請首
[011-0124c]
座。嗣諸住持。方議次。虔犯眾曰。未可。須明先師意乃
可耳。眾曰。先師何意。虔曰。只如道休去。歇去。一念萬
年去。古廟香爐去。如何會。座曰。是明一色邊事。虔曰。
果不會先師意。首座炷香曰。我若會先師意。香煙滅
則我脫去。不然。煙寂不能脫。言卒而脫去。虔拊其背
曰。坐脫立亡。不如首座。先師意則未會在。虔廬于普
會塔旁。三年而去。經行末山之下。住崇福寺。


庚戌大順元


洪州上藍令超禪師。正月十五日。齋畢。聲鍾。端坐長
往○曹山本寂禪師。初居撫州曹山。後居荷玉山。二
處法席。學者雲集。洞山之宗。至師為盛○溫州大雲
寺。因會昌例廢。至是高僧洪楚。投牒剌史朱誕。請復
建大雲寺。誕上其事。且請加晝錦二字為額。詔從之。
楚師誦經說法。陸地生蓮。靈蛇聽法。其後剌史錢元
珪。建楚師堂。清泰年。建高塔焉。


辛亥二年 楊行密據掦州封吳王


仰山慧寂禪師。一日見異僧乘虗而至。作禮而立。師
問。近離甚處。曰早辰離西天。師云。何太遲。僧曰。遊山
翫水。師云。神通妙用不如闍梨。佛法須還老僧。曰特
來東土禮文殊。却遇小釋迦。遂出西天貝多葉。與師
作禮。乘雲騰空而去。師又甞示眾云。聖邊事且莫將
心湊泊。但向自巳性海。如實而脩。三明六通。是聖末
邊事。如今且要識心達本。但得本不愁末。他時後日
自具去在。若未得本。縱饒將情。學他亦不得。豈不見
[011-0125a]
溈山道。凡聖情盡。體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先
是師預示偈曰。吾年七十七。老去是今日。任性自浮
沉。兩手攀屈膝。至是於東平。兩手抱膝而逝。敕謚智
通大師。師之異迹。及垂讖記。具存本山實錄○南塔
光湧禪師。初事仰山於石亭。仰指謂人曰。此子肉佛。
可以化人也。石亭沒。湧燃第三指以報法。又燃第二
指以報親。


壬子景福元


泉州莆田國歡崇福慧日大師。初名文矩。為縣獄卒。
常往神光靈觀及西院大安所。後往萬歲譚空禪師
落髮。不披袈裟。不受具戒。唯以雜綵為掛子。復至觀
所。觀令禮西院去。師擕一青竹杖。入西院法堂。安迨
見笑曰。入涅槃堂去。師輪竹杖而入。時有五百許僧
染時疾。師以杖次第點之。各隨點而起。閩王禮重。創
國歡禪院以居之。後頗多靈迹。乾寧中示寂。


癸丑景福二王朝據福州稱留後王 鎔帥鎮定 稱趙王錢鏐據浙西稱吳王釗仁恭為幽州盧龍節度
稱燕王


趙州從諗禪師。初參南泉得旨。後歸北地。眾請住趙
州觀音古剎。道風大振。一日燕王領兵至鎮府界。欲
取趙城。有觀氣者曰。趙州必有聖人者居。戰必不勝。
因此燕趙通和。聞有觀音院諗禪師道眼明白。此必
應兆。一日二王命駕。謁趙州和尚。師見王。端坐不起。
燕王問。人王尊。法王尊。師曰。在人中人王尊。在法中
法王尊。王唯然而巳。師良久乃問。那個鎮府大王。趙
[011-0125b]
王曰。弟子是。師曰。老僧濫在化部。不及趍見。須臾王
請說法。師曰。大王尊諱多。王曰。請去諱說法。師曰。我
佛世尊一稱名號。罪滅福生。大王先祖才有人觸著
名諱。便生嗔怒。趙州於是慈悲說法。二王大悅稽首
而退。至來日燕王有先鋒將入院。欲責慢君之禮。師
聞來乃出接。鋒云。昨日見二王不起。今日見某甲來。
何故出接。師云。待都使似大王。老僧亦不出接。鋒愧
而退○又趙王擕諸子。謁趙州入院。師坐而問曰。大
王會麼。王云不會。師曰。自少持齋今巳老。見人無力
下禪床。趙王加禮而去。翌日令客將傳語。師下禪床
接之。少間侍者問。和尚昨日大王來。却不下禪床。今
日軍將來。為甚麼下禪床。師云。非汝所知。上等人來
禪床上接。中等人來下禪床接。末等人來三門外接
○趙王請趙州和尚供養。師屆城。王敕令合城具威
儀。迎接入內。師下輦。王乃設拜。請上殿正位而坐。齋
罷。眾欲請師演法。師云。這裏巳坐却老僧。那裏更問
甚法。二尊不竝化。王乃止。時王與后在師左右侍立。
后曰。請師與王摩頂受記。師以手摩王頂云。願大王
與老僧齊年。


甲寅乾寧元


禪月大師貫休。以詩謁吳越王錢鏐。有一劒霜寒十
四州之語。謬令改作四十州乃可相見。休曰。詩不可
改。孤雲野鶴何天而不可飛。乃入豫章之西山。後入
蜀謁王。大王蜀僧齊巳。幼捐俗依溈山。及仰山慧寂
[011-0125c]
禪師住豫章觀音。巳公為總轄庶務。有粥疏曰。粥名
良藥。佛所贊揚。義冠三檀。功標十利。更祈英哲。各遂
願心。既備清晨。永資白業。其後居西山金鼓示寂。塔
尚存焉。龍盤乃其書堂雲臥紀談


乙卯二年


九座正覺大師智廣。自咸通六年。至九座山。忽逢巨
蠎。欲來吞師。師錫自飛。撑柱其口。師入其口。趺坐入
定。神來謝罪。師不顧之。逮師出定。蠎化為石矣。繼而
雷雨湧沙。夷成院基。山神移山。八維蔭映。乾符三年
示滅。是年謚正覺號云○五月灌溪志閑禪師。將示
滅。問侍者曰。坐化者誰。曰僧伽。曰立化者誰。曰僧會。
師乃行六七步。垂手而逝。


丙辰三年 馬殷據湖南 錢鏐兼鎮兩浙 李茂貞焚長
安宮室


二月九峰玄禪師。誡其徒曰。無虗度光陰。無虗消信
施。既巳出家。唯道是履。名大丈夫。於是寂然在定。至
三月二十日乃化。


丁巳四年 閩帥王朝薨弟王審知據其地


燕王尊仰趙州。甞自幽州降至命服。鎮府具威儀迎
接。持以奉師。師堅讓不受。左右曰。大王為和尚佛法。
故以為奉。請著此衣。師云。老僧為佛法故。不著此衣。
諸官咨聞再三。師乃取著。諸官禮賀。師唯應諾而巳
○十一月趙州示滅。壽一百二十。後謚真際大師。師
臨化。令侍者送拂子與趙王。囑云。此是老僧一生受
[011-0126a]
用不盡底。趙王贊師真曰。碧潭之月。清鏡中頭。我師
我化。天下趙州。趙王哭師頌二首。一曰。師離淲水動
王侯。心印光潛麈尾收。碧落霧霾松嶺月。滄溟浪覆
濟人舟。一燈乍滅波旬喜。雙眼重昏道侶愁。縱是了
然雲外客。每瞻瓶几淚還流。二曰。佛日西傾祖印隳。
珠沉丹沼月沉輝。影敷丈室爐煙慘。風送禪床松韻
微。隻履乍來留化迹。五天何處又逢歸。解空弟子絕
悲喜。猶自潛然對雪幃禪苑聯芳


戊午光化元


八月洛浦安禪師。誡門人曰。出家之法。長物不留。況
其他哉。切須在念。時光迅速。大道深玄。苟或因循。曷
由體悟。師二山開法。語播諸方。十二月一日夜坐化
一云二日午時


己未二年


華嶽玄偉禪師。編次貞元以來宗師機緣。為玄門聖
胃集○龍牙居遁禪師。初參洞山价。洞水逆流語下
大悟。服勤八年。日增智證。至是馬氏據有長沙。興崇
梵坊。請遁說法于龍牙法濟禪寺。有徒五百餘眾。僧
問祖意。師曰。待石龜解語。即向汝道。僧曰。石龜語也。
曰向汝道甚麼。其僧亦悟。


庚申三年


杭州文喜禪師。初參仰山。山令典常住。一日有異僧。
就求齋食。師減巳分饋之。山預和問曰。適來果位人。
汝給食否。答曰。輟巳回施。山曰。汝大利益。尋止浙右
[011-0126b]
千頃。次住仁王。光啟三年。錢王請住龍泉廨署。大順
元年。錢王表薦。賜紫衣。乾寧四年。又奏師號。曰無著。
是年十月。告眾曰。三界心盡。即是涅槃。言訖。加趺而
終。壽八十。塔于靈隱西塢。後天祐二年。叛兵廢師塔。
觀肉身不壞。髮爪俱長。武肅王奇之。遣裨將重封󰢍
焉。


辛酉天復元


曹山本寂禪師。一日有紙衣道者來參。師問。如何是
紙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掛體。萬事悉皆如。又問。如何
是紙衣下用。其僧拱立曰諾。即脫去。師笑曰。汝但解
恁麼去。何不與麼來。僧忽開眼曰。一靈真性不假胞
胎時如何。師曰。未是妙。曰如何是妙。師曰。不借借。其
僧退坐於堂中而化。時洪州帥南平鍾王。屢盡禮請
師。師不赴。但寫大梅和尚山居頌。付使者曰。摧殘枯
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見之猶不採。郢人
何事苦追尋。至是年六月夜。問知事。今是何日。對曰。
六月十五。師曰。曹山平生行脚到處。只管九十日為
一夏。明日辰時。吾行脚去。及時焚香安坐而化。壽六
十二。謚元證大師。塔曰福圓。


壬戌二年 錢鏐進爵越王


雲居膺禪師。居雲居三十年道遍天下。南昌鍾王師
尊之。願以為世世師。於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為眾
開最後方便。敘出世始末。眾皆愴然。是年正月三日。
問侍者。今日是幾。對云初三。師云。三十年後但云只
[011-0126c]
這是。乃端然告寂。謚弘覺禪師。塔曰圓寂僧寶○雲居
道簡禪師。久入先雲居之室。為堂中第一座。屬先雲
居將順寂。主事請問。誰堪繼嗣。居曰。堂中簡。主事意
謂。令揀擇可當者。僉曰。第二座可然。且備禮請第一
座。若謙讓。即堅請第二座。師既密承授記。略不辭免。
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攝眾演法。主事等不愜素志。罔
循規式。師察其情。乃潛棄去。其夜安樂樹神號泣。詰
旦主事大眾奔至麥莊。悔過哀請歸院。眾聞空中連
聲唱曰。和尚來也○是年同安威禪師示寂。


癸亥三年 以王建為蜀王


閩帥王大王。請雪峰與玄沙入內。王問。佛祖究竟脩
何因果。乃得成佛。峰云。須是見性。方得成佛。王問。爭
得見性。峰曰。悟即剎那間。不悟塵沙劫。此事未可造
次指示。緣山僧各有千百人眾。竝二三十年。密用此
事。未有一二人承當得。況今大王為俗天子。日為萬
民。判斷山河。有迷心念。爭覯得此真實法門。願大王
且為佛法主宰。於筆頭下。救護生靈。豈不是好事。王
大悅語錄


甲子天祐元八月帝崩哀帝立錢鏐封吳王 朱溫封梁王


南塔光湧禪師。道聲既著。南昌帥南平王鍾傳禮迎
之至府。遂嗣石亭法席。學者歸之如雲僧寶○台州瑞
岩師彥禪師。初於岩頭得旨。尋抵丹丘。終日如愚。四
眾欽慕。請住瑞岩。統眾嚴整。江表稱之。師每自喚主
人公。復自應喏。乃云惺惺著。他後莫受人瞞。一日有
[011-0127a]
村媼來作禮。師曰。汝疾歸去。救取數千物命。媼忩忙
至舍。乃見兒婦提竹器。拾田螺歸。媼接取放諸水濱。
師之異迹頗多語錄


哀帝



乙丑天祐二年 吳王掦行密薨子渥立


蘇州永光真禪師。上堂曰。言鋒若差。鄉關萬里。直須
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非常之旨。
人焉廋哉。


丙寅三年 南平鍾傳薨子匡時立尋為秦虜高季昌鎮荊南


幼璋禪師。初又嘗見憨憨和尚曰。汝後四十年。有巾
子下菩薩。王於江南。于時我法乃昌。至是師之道行
既著。錢王尚又遣使童建。齎衣服香藥。入山致請。至
府署志德大師。館于功臣院。日夕問道。建瑞龍寺於
城中延之。禪者雲集。乃契憨憨之語僧寶○閩王一日
問雪峰玄沙。朕今造寺脩福。布施度僧。遏惡行善。此
去還得成佛否。師云。未得成佛。但是有作之心。皆是
輪迴。王云。得何果報。師云。得生天報。得福壽報。王默
然少時。二師向王言。見性是佛。王云。將何為道。作何
脩行。師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
坐念實相。願大王識取實相。自然成佛。大王起禮二
師言。相救生死事大。師曰。真如佛性。三世諸佛。十二
部經。竝在大王本性自具足。亦不用求。切須自救。無
人相□為。若作佛。應須自度。一若悟真如性。不在多言。
佛言向無功用處。證道矣。願大王但觀本性。若見了。
[011-0127b]
一切自通。王聞二師指示。大起信心。誓志受持。終無
退志雪峰錄○雪竇常通禪師。初參長沙岑。咸通末。宣
城郡守。於謝仙山。奏置禪苑。號瑞聖院。請師居之。光
啟中。宼起。師領徒至四明。大順二年。郡守請居雪竇。
鬱然盛化。是年七月。集眾。焚香。付囑訖。合掌而逝一云
乙丑示寂○長慶稜禪師。於雪峰句下得悟。是年住招慶。

道化日盛。後閩帥請居長樂府之西院。奏額曰長慶。
號超覺大師。


丁卯天祐四


三月帝遜位于梁王朱全忠。改元開平。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