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099 維摩經文疏-隋-智顗 (master)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二十二不思議品第六



【此下五品經文次問疾品來者即是入室大段第
二重決前問疾品也所以然者前問疾品約權疾
辨果實疾明因所說既略利根之徒如八千天子
巳發無上道心其諸未悟之流為此更廣辨果明
因決前權疾義故次有此五品來也就此第二大
段五品即分為二第一此不思議一品正為決前
問疾品約權疾明果也第二從觀眾生品至香積
四品正為決前問疾品約實疾明三教慰喻三觀
[022-0636c]
調伏之因今略用三意通釋此一品文義第一明
此品來意第二略釋不思議第三入文帖釋第一
明此品來意者問疾品明疾有二種一權二實權
疾即是果地法身應用是則有本迹有所居各有
其土故淨名空室現疾而臥表土表本表迹文殊
覩相知有所表故因疾往復論決果地依正義意
雖顯而不思議垂迹權疾依正莫測之用猶未具
明故因身子覩室空念欲須床座淨名因致須彌
燈王之座入室小室能容大座其數甚多而無妨
礙即顯不思議垂迹權疾所居神用莫測因此廣
論果地從本起迹迹中變用依正自在重廣顯前
權疾若垂迹同眾生疾能如是不思議變現利物
若眾生疾愈即諸佛菩薩淨名之疾亦愈故有此
品來重顯前權疾不思議也第二略釋不思議義
者即有二意一明三德解脫不思議二明本迹所
居土不思議一明三德解脫不思議者即有三種
一真性解脫不思議二實慧解脫不思議三方便
解脫不思議故淨名云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思
議若菩薩住此解脫能以須彌之高內于芥子乃
至種種變現莫測即是三種解脫不思議義也所
以然者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思議者即是真性
解脫之理不思議也若菩薩住此解脫者即是實
慧解脫不思議也能以須彌內於芥子種種示現
即是方便解脫不思議但四教皆明三種之理悉
[022-0637a]
有不思議義而不思議義有二種不同一者相待
不思議二者絕待不思議所明即是相待之不思
議所以然者三教既是隨佗意語約斷結明解脫
即是相待不思議也圓教是隨自意說約不斷結
明解脫即是絕待不思議也相待即是有思之不
思絕待即是無思之不思若有思之不思覈理而
言皆是思議也若絕待明不思議即是無思之不
思具足不思議也今明此品正以絕待不思以釋
不思議也所以三教亦明三法皆是相待不思議
者如三藏教明佛果見真斷正習盡所得神用變
化凡夫二乘及諸菩薩之所莫測即是不思議也
若待通教體法解脫還是思議也若通教所明八
地以上見真斷正使盡侵除習氣道觀雙流二乘
下地之所莫測即是不思議若待佛地猶是思議
也通教若待別教還是思議也若別教明登地見
真一實諦斷無明得三德解脫三乘通教菩薩別
教三十心所不解量即是不思議若待上地是思
議也此三教即是更相形待明下地望上地所不
能思上地非是當位絕待之不思議也今明圓教
明絕待不思議者十二因緣三種非道即是三德
解脫之佛道若菩薩能行此十二因緣三種煩惱
不破三法而解住三種解脫之道即是不思議絕
待三德之解脫也是則非但下地不能思上地名
不思議乃至十地諸佛菩薩亦不思下地及一切
[022-0637b]
眾生十二因緣三道此即是絕待之不可思議也
故文殊般若云佛界不可思議眾生界不可思議
二界不可思議無有異也是義前釋此經一名不
可思議解脫以具明今不重述也二約依報佛土
明不思議者前品空室表土文殊見相往伏問於
佛國但明常寂光土畢竟空寂此但是法身本土
不可思議未顯應身迹居不思議相今用神力致
座廣明迹居淨穢國土現不思議事須彌大海地
水火風十方佛國集在一國示一切人如是等皆
是於依報佛土現不思議莫測之相具出下文若
迹居分段依報國土塊然之有尚爾無礙不思議
者迹居有餘土果報土豈當可測量皆是不可思
議也問曰此經十四品皆明不思議義今何得獨
此一品標不思議名答曰雖復品品皆是明不思
議但此品廣出不思議變用莫測之事義顯故別
以不思議用標品題也如摩訶波若從始至終皆
明波若而佛言欲求波若當於須菩提品中求而
須菩提對佛釋提桓因舍利弗問難論一向皆入
真空實相即是波若正意故勸須菩提中求也此
品別受不思議名其義亦爾也。】


「爾時舍利弗見此室中無有床座作是念斯諸菩薩
大弟子眾當於何座。」


【就此一品文殊有六意一身子為眾念牀座二維
摩現神力借座三明不思議解脫神用四迦葉歎
[022-0637c]
仰五時眾得益六維摩述成就第一身子為眾念
須牀座文即為五第一身子生念二維摩問三身
子答四維摩彈呵五天子得法眼淨第一身子生
念欲須牀座者身子往古大聖迹示此念欲為開
發不思議之端若不生念無由得顯不思議解脫
之大用也又欲為令諸小乘未證果者得法眼淨
或因此發菩提心巳入正位者得成生蘇故示此
生念也所以然者若因此念致淨名彈呵為借須
彌之座廣說不思議解脫大用者則諸聲聞未證
果者得法眼淨或發大乘心巳證果者鄙小慕大
堪聞大品之說入法華即得開佛知見也若約事
為言大眾倚立巳久而維摩文殊方論大道言論
未巳恐大眾疲怠不染法利若有牀座咸得安隱
坐心無疲怠必獲大益故生此念也是則因前空
室致身子今有斯念若淨名因此彈呵神力借座
猶此得廣說不思議解脫神用此之神用皆是垂
迹權疾利物之功能也若有如此之能而化物者
則除眾生實疾生死因果豈得不念若眾生煩惱
疾愈者則佛菩薩淨名應同之疾皆愈是則成前
說果地明權實之義淨名前現空室今身子因此
生念意在此也。】


「長者維摩詰知其意語舍利弗言云何仁者為法來
耶求牀座耶。」


【此是第二淨名問身子所念身子雖生此念大眾
[022-0638a]
未必盡知淨名將欲呵彈故先問其所念為法界
耶求牀座耶若為求床座此非行人若言為法不
應欲求床座故須覈問若疑心路大眾同知方可
彈折也。】


「舍利弗言我為法來非為牀座。」


【此是第三身子答也身子即依實以所念而答為
法來非為牀座也尋此答意即有三失一心念牀
而道為法即是違心之失也二其所念聲聞經明
陰界入三寶四諦等法即是不稱理之失也三真
法無念而今興念者此是捨道法入凡夫之失也。】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貪軀命何況床座。」


【此是第四正彈文即有三一正約事呵彈違心之
失二約法呵為法不稱理失三呵興念有捨道法
矣失呵其違心失者經言夫求法者不貪軀命豈
辭倚久不沾法味身有疲怠謂眾亦然遂念須牀
座而今覈問答言為法若其為法不惜身命何得
疲怠念須牀座是則今之所念違本欲求法心也。】


「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識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
有欲色無色之求。」


【此是二約法呵也以身子雖聞大乘既不染心猶
存小法致身有疲怠念須牀座故呵其所存之小
法也就此為四一約陰入三界呵二約三寶呵三
總約四諦呵四別約四諦呵一約陰入界呵者身
子是聲聞人依三藏教門入道陰入界正是其報
[022-0638b]
身因此身修禪發欲界定四禪四空住此諸禪觀
三界陰入界生滅四諦之理斷三界結今雖成羅
漢巡觀入無漏還從此入也今淨名用摩訶衍教
意呵其入拙度入生滅觀求理不得即空法性色
法性受想行識非真求法不免還招變易生死又
以拙求故有入出觀以捨道法現凡夫事出觀則
有疲怠故念牀座。】


「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


【此是二約三寶呵也所以須約三寶呵者身子是
聲聞人從聞生解觀三空得入道由佛說法得入
僧數若呵其非者是過猶佛法一切僧亦非也故
淨名呵其不應取著不了義教所明三十二相為
佛九部經為法羯磨得戒為事僧見四諦得四果
為理僧也大乘究盡諸法實相智即是佛法性即
是法智理不二為僧又知法名佛離相為法無為
即僧若不識如斯一體三寶何得著別相三寶為
實也。】


「夫求法者無見苦求無斷集求無造盡證修道之求
所以者何法無戲論若言我當見苦斷集證滅修道
是則戲論非求法也。」


【此是三總約四諦呵也所以淨名次約四諦呵者
身子不愜若言三寶不實不應存著者親聞四諦
見理何得無三寶之可存也淨名即呵有作四諦
非究竟也文有二意一呵二釋一呵云無見苦斷
[022-0638c]
集造盡修道之求者此正是呵三藏教所明生滅
四諦也若住此四諦見理不進求者如住化城終
不至寶所也如此上呵須菩提云不壞於身而隨
一相豈得破析觀苦言見理也不斷婬怒癡亦不
與俱豈定斷集也以五逆相得解脫豈以煩惱盡
以為證滅此如化城之造作也有師作造詣之造
解恐此不如作化城義解也不斷癡愛起於明脫
即是於非道通達佛道豈可離非道而別有正道
之修也若如聲聞經所明四諦執此為實者此之
見諦不見大乘無生無量無作等四諦也二釋者
經云法無戲論若言我當見苦斷集證滅修道是
則戲論者若執生滅四諦不悟有諍論者即是界
內有為緣集見論之戲論也若實因此見真斷界
內愛論見論者猶是界內無為緣集之戲論也今
身子雖斷有為緣集猶存此四諦者即是無為緣
集之戲論非求大乘即空假中三諦之法豈得見
佛性入三昧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也。】


「唯舍利弗法名寂滅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


【此是四別約四諦呵也此猶是四諦而淨名更歷
別呵者當是身子情猶未愜若言四諦是戲論者
何得佛開四諦作種種法門化眾生也又解當時
眾生有未悟者故須歷別呵也即有四意初一番
約苦諦呵次兩番別約集諦呵次四番別約滅諦
呵次二番約道諦呵初呵苦諦云法名寂滅者陰
[022-0639a]
界入等苦法本自不生今則無滅即是陰滅義若
觀陰界入等苦法見生滅乃是行於生滅豈得見
無生一實諦理若不得見理即非求法如呵迦旋
延無以生滅心說實相法若作如此求法者既不
得無生一實諦理還招變易生死之苦也。】


「法名無染若染於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
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


【此是二次有兩番別呵集者集為二因所成一習
因二報因習因多約煩惱報因多約業習報相依
煩惱業合能招苦果故名集諦今初呵習經云法
名無染者如大涅槃經明愛有九種能令生死相
續如染世諦即有分段生死名界內集若染真諦
涅槃即有變易生死即是界外之集何謂得真斷
集也次呵報因云法無行處者即是呵行業也能
觀之智為行所觀之境即是處也故經云說智及
智處皆名為般若心行於境即是行業若凡夫行
世諦能招界內之苦二乘行真諦之理亦能招變
易生死苦即是集也。】


「法無取捨若取捨法是則取捨非求法也法無處所
若著處所是則著處非求法也法名無相若隨相識
是則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於法是則住法
非求法也。」


【此是三次有四番別呵滅諦者經云法無取捨者
一實諦真滅之理本無取捨而凡夫取世諦捨涅
[022-0639b]
槃故有界內生死不得真滅今二乘取真諦涅槃
捨世諦生死即受變易生死亦非真滅諦也猶有
取捨不見中道非求法也法無處所者此亦呵滅
諦滅諦即是有餘無餘涅槃三乘行人歸心究竟
之處若著滅諦涅槃之處即有煩惱生死非真滅
諦非求法也經云法名無相者此亦呵取滅諦無
相涅槃也所以然者凡夫取世間相生六識故有
界內生死不名為滅聲聞經明無相三昧緣滅若
取滅諦相者即生七識亦是隨相生識則有界外
生死非真滅求法也經言法不可住者此亦是呵
住滅諦所以然者凡夫住俗諦分段生死不滅二
乘住真諦有餘無餘涅槃即有變易生死豈得真
滅以住真諦得有餘無餘滅諦不見佛性不得大
涅槃究竟滅豈是求法也。】


「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
求法也法名無為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


【此是四次有兩番別呵滯道諦經云法不可見聞
覺知者凡夫有世俗見聞覺知則有見思煩惱是
以流轉生死此非見思無漏道若小乘慧眼見真
即是見從聞生解即是聞十六心悟理即是覺知
義故大涅槃經云須陀洹人以正覺道斷煩惱亦
名為佛也一切智知即是知也故於見諦道說智
眼明覺也若行如此見聞覺知不見一實諦者非
求大乘見思無漏道豈是真求法也見聞覺知即
[022-0639c]
四假也經言法名無為者小乘明滅諦是無為道
諦是有為無漏大乘明道諦滅諦皆是無為故大
涅槃經云聲聞弟子是有為僧上呵羅睺羅說有
為功德之利非為無為出家意在此也。】


「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


【此是三明結呵身子興念之失也只猶念求法致
有疲怠則念牀座若真求法無念無求待水澄清
珠相自現始是真求此無疲怠豈念牀座。】


「說此語時五百天子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此是第五明天子得法眼淨五百天人得法眼者
有師云是大乘法眼今推此文亦不的判大小比
准上來恐猶是小乘法眼淨所以然者淨名含中
道入真諦用摩訶衍通教說之求小乘人聞此巧
度之說即得法眼淨也又昔來分別推求法相道
理心水波動不得見理今聞說應無所求求心既
息心水澄清豁然便得見理如阿難竟夜懃劬策
觀欲盡殘結而不得盡放心就枕豁然發真三界
結漏盡此亦應然也。】


「爾時長者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仁者遊於無量千萬
億阿僧祇國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
座。」


【此是第二維摩現神力以借座上呵身子但為牀
座非為求法因此說法天人得道未顯不思議神
力淨名若不致座似如貧無財力不能營辦呵責
[022-0640a]
賓客今以神力借座用酬身子所念以為說不思
議解脫之由藉也就此文即有六一問文殊有好
座處二文殊答座處三現神力借座四燈王遣座
五大眾歎仰六淨名令時眾就座第一維摩詰先
問有座處者欲顯不思議神力設座必須稱賓客
之心所以先問有勝妙之座處理而解者文殊所
將大眾是機今淨名將欲逗機說不思議法必使
稱會是故先問也。】


「文殊師利言居士東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國有世界
名須彌相佛號須彌燈王今現在彼佛身長八萬四
千由旬其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嚴飾第一。」


【此是第二明文殊答文殊知燈王有好妙座正稱
今日時眾機宜故指須彌相世界有好嚴飾師子
座答也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表八萬四千諸
波羅蜜所成圓滿之法身其座高八萬四千由旬
者將表八萬四千真空無畏之境也。】


「於是長者維摩詰現神通力。」


【此是第三明神力借座也若如下經文淨名神力
遣化菩薩香積取飯今此經文不見有神力變化
之事當是大士心念靈通冥感所以須彌燈王如
來稱其心念遣座來也或可經家脫落不載其事
也。】


「即時彼佛遣三萬二千師子座高廣嚴淨來入維摩
詰室。」
[022-0640b]


【此是第四彼佛遣座也三萬二千師子座入維摩
詰方丈室內小室能容大座三萬二千座不迫窄
者住不思議神力能爾即表果報土無鄣礙之依
報也問曰神力何由頓爾答曰靈鬼志明千年狐
狸以車入塚塚口無損車不破壞小魅尚爾況不
思議菩薩神力也。】


「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見其室廣博
悉皆苞容三萬二千師子座無所妨礙於毗耶離城
及閻浮提四天下亦不迫窄悉見如故。」


【此是第五明大眾歎仰如此大座入于小室了無
迫窄毗耶等處本相無毀此是不思議希有昔所
未覩故稱歎也。】


「爾時維摩詰語文殊師利就師子座與諸菩薩上人
俱坐當自立身如彼座像。」


【此是第六命就座也文即有三一者令文殊及菩
薩就座二者得神通皆座而坐三者新發心及弟
子不能昇淨名語令就座而言身與座相稱現像
者如彼土菩薩之像而坐也。】


「其得神通菩薩即自變身為四萬二千由旬坐師子
座。」


【此是第二明神通皆稱座而坐也諸得神通菩薩
皆為四萬二千由旬身者上明佛身具足八萬四
千由旬今菩薩在因以讓果故折半也。】


「諸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皆不能昇。」
[022-0640c]


【此是第三明新發意及弟子皆不能昇也文即有
四第一淨名語身子就座第二身子辭不能昇第
三維摩令禮燈王如來四新發意菩薩大弟子作
禮方得昇座第一明淨名語身子。】


「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就師子座。」


【身子上來念須牀座今既致座何意不同諸菩薩
坐也。】


「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廣吾不能昇。」


【此是第二明身子辭不能昇也此高廣法華經明
諸法空為座此空理豎深橫廣如前明其車高廣
義也身子內心未證此理及諸弟子新發意菩薩
等皆未得入佛慧不得不思議神通寧得同大菩
薩而昇也故雖見此座而不能昇如人見幻雖見
一為多多為一自不能作身子等又爾雖見室包
乾像而無此神力故不能昇也所以新發意菩薩
不能昇者若三藏教菩薩伏結雖得五神通既不
及二乘界內漏盡即是新發意豈能昇也若通教
菩薩六地斷結與羅漢齊功得界內六神通若望
圓教猶是新發意菩薩羅漢既不能昇六地豈能
昇也若別教三十心菩薩雖得界外五通亦名新
發意未入初住不思議解脫豈能昇也若圓教菩
薩在十信位雖得六根清淨亦名新發意未入初
發心住得如來真應二身豈能昇座也。】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乃可得
[022-0641a]
坐。」


【此是第三明淨名勸禮燈王如來所以勸禮者身
子及諸大弟子雖得羅漢皆是小乘未入大道新
發意等雖是菩薩未住不思議解脫皆內心有礙
不得自在自力既不能昇若禮燈王如來承佛神
力乃可得昇也又解小乘歸向如來即是迴心向
大表其至法華座當得安住實智授記作佛故得
昇也諸新發意菩薩若聞此不思議之說即心開
悟或至大品得入若至法華聞正直捨方便之教
皆有得入之義故得昇座也。】


「於是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即為須彌燈王如來作
禮便得坐師子座。」


【此是四明受旨作禮即得昇座也得昇座者即是
承佛神力亦是遠表將有內心稱大乘空理故得
昇座也。】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廣
之座於毗耶離城無所妨礙又於閻浮提聚落城邑
及四天下諸天龍王鬼神宮殿亦不迫窄。」


【此是第三正明淨名說不思議解脫大力用也就
此文即有二一身子見此不思議神用歎未曾有
二維摩答廣明諸佛菩薩住不思議解脫果有大
神用此是一明身子歎未曾有者身子見此神力
諸座高廣直置一座八萬四千由旬閻浮提巳不
容受所以然者閻浮提地只長七千由旬豈得容
[022-0641b]
斯一座何況三萬二千來入此室於毗耶離閻浮
提眾生依正兩報無所妨損了不迫窄莫測之然
故身子歎訝也問曰何得小室容諸大座也答曰
世諦有二種一思議世諦此小不能容大二不思
議世諦小則容大如尺面之鏡萬像皆現於內也。】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


【此是第二維摩約果地三德不思議解脫所以果
地三德解脫答者身子既覩不思議歎未曾有而
不測是何法門時眾未住不思議解脫亦莫知所
以然也故淨名顯諸佛所得不思議解脫法門答
也菩薩位住此解脫即能有大神力用今淨名是
大菩薩住此解脫故現此不思議之事也就此文
即有三第一約佛菩薩顯不思議之體二約菩薩
明住不思議之智三明不思議之大力此即是正
明三德解脫顯上問疾明果地法身大悲權疾之
用也所以然者上淨名現空室唯置一牀以疾而
臥今還重顯前意也所言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
思議者即是諸佛菩薩所得真性解脫也上唯置
一牀正表此也菩薩住是解脫者此是實慧解脫
智慧與真性相應入理波若名為住住者安靜休
息義實慧得見圓理息諸方便之行上現寢臥正
表此也能以須彌之高廣內於芥子即是方便解
脫上無疾方便現疾正表此也所以淨名重顯三
德解脫者上雖明權疾正為利物而未明利益物
[022-0641c]
不思議無量方便時眾豈知迹處權疾十方佛土
利物無涯之事也故今因神力借座入室為證迹
處權疾有不思議利物之大用也第一所以約諸
佛菩薩有解脫顯真性解脫者真性之理乃與一
切眾生共有但以諸佛菩薩能得此理故能有大
用如得如意珠則能雨寶也。】


「若菩薩住是解脫者。」


【此是第二正明住不思議之智即是實慧解脫也
所以然者只以菩薩得實慧能以不住法住此真
性之理也若三藏通教皆不明此理所有菩薩皆
不得此理也別教明登初地即住此理圓教明入
初發心住即住此理皆能有無方大用如意珠也
今淨名後心住此理工用近無等等也。】


「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王本相如
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巳之所入唯應度
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不思議解脫法門又以
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嬈魚鼈黿鼉水性之屬而彼
大海本相如故諸龍鬼神阿脩羅等不覺不知巳之
所入於此眾生亦無所嬈。」


【此是第三明不思議之大用也正以實慧與真性
合故得有斯莫測之用此如大智論云水銀和真
金能度諸色像功德和法身處處應現往就此文
即有二一略別明不思議用二總廣明不思議用
一略別明不思議用者此止出十六事八雙相對
[022-0642a]
也初一雙山海相對亦是依正相對以明不思議
莫測之用也經云以須彌高廣內於芥子而無增
減亦不迫窄不覺不知者其不思議解脫者迹居
依報之境得自在也此義難解有師言神力能爾
今謂不思議性非天人脩羅佛之所作神力何能
爾有師言小無小相大無大相故得入也今謂小
是小大是大是自性小大不得相入者小大大小
既是佗性之小大何得入也今解華嚴經明一微
塵有大千經卷觀眾生一念無明心即是如來心
若見此心則能以須彌入芥子無相妨也下諸不
思議事窮劫說不能盡皆是此意耳所以然者此
經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若觀眾生心
行得諸佛解脫住此解脫則能現如是種種不思
議事也所以然者諸方便教二乘得偏真之理解
脫是思議解脫如得頗棃珠不能雨寶大乘圓教
明菩薩中道圓真真性解脫即是不思議解脫如
得如意珠能雨大千寶也見眾生心行真性得芥
子須彌真性一如無二若得芥子真性之小能容
須彌之大得須彌真性則須彌之大不礙芥子之
小舉此一意可以例下諸事也而言其中眾生不
覺不知唯應度者乃能見之者眾生既不見小大
真性之理豈覺知也其有得度之機神力加之即
得見此事也又若能觀此真性入觀行即相似即
因此必得如來滅度故言乃能見之故法華經明
[022-0642b]
六根清淨云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知也經言又
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者海水對須彌也又解云
海水入一毛孔者正報得自在也若會海水不思
議真性即是一毛不思議真性者能以水入一毛
孔於正報之身無所妨損也。】


「又舍利弗住不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
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恒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
不覺不知巳之所往又復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
來想而世界本相如故。」


【此是第二一雙擲世界去還相對也若菩薩住世
界真性解脫之理即能如此也。】


「又舍利弗或有眾生樂久住世界而可度者菩薩即
演七日以為一劫令彼眾生謂之一劫或有眾生不
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即促一劫以為七日令彼眾
生謂之七日。」


【此是第三雙延時促時相對也若菩薩住時節真
性解脫者即能如是一念眠夢而見三世事若言
其短見三世事若言其長只是一念眠時也。】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一切佛土嚴飾
之事集在一國示於眾生又菩薩以一切佛土眾生
置之右掌飛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動本處。」


【此是第四雙彼土現此此土現彼相對若菩薩住
依報國土真性解脫即能如此也。】


「又舍利弗十方眾生供養諸佛之具菩薩於一毛孔
[022-0642c]
皆令得見又十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於一毛孔普
使見之。」


【此是第五雙供養物國土所有相對於毛孔普使
見之若會依正真性解脫者即能如此也。】


「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諸風菩薩能吸著口中而
身無損外諸樹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盡燒時
以一切火內於腹中火事如故而不為害。」


【此是第六雙風火相對若會風火真性即能如此
也。】


「又於下方過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取一佛土舉著上
方過恒河沙無數世界如持鍼鋒舉一棗葉而無所
嬈。」


【此是第七雙明舉世界上下相對若會依報國土
真性即能如此但經略不將上著下義推必有其
事也。】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能以神通現作佛
身或現辟支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帝釋身或現梵
王身或現世主身或現轉輪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
眾聲上中下音皆能變之令作佛聲演出無常苦空
無我之音及十方諸佛所說種種之法皆於其中普
令得聞。」


【此是第八雙現身聲相對若會正報真性即能如
此若能如是即是垂迹權疾變現形聲利物是則
其見聞者皆巳得度。】
[022-0643a]


「舍利弗我今略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之力若廣說
者窮劫不盡。」


【此是第二總結廣明不思議大用無量也若住真
性解脫真性即諸法性法性無量無邊則不思議
大用亦無量無邊豈是窮劫之所能說即是三土
垂迹權疾利物與虗空等也成法身果地大悲權
疾其義孱然也。】


「爾時大迦葉聞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歎未曾
有。」


【此是第四大迦葉稱歎也就此文即有二一大迦
葉稱歎希有二語舍利弗說可歎之事一大迦葉
稱歎希有者迦葉聞說不可思議解脫大用莫測
二乘所得思議解脫無如此事亦是昔所未聞故
稱歎未曾有也。】


「謂舍利弗譬如有人於盲者前現眾色像非彼所見
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不能解了為若
此也。」


【此是第二語舍利弗說可歎之事也文即有四慶
菩薩得利一明小乘聞不能解者以小乘人無大
乘三無漏根故雖聞不可思議解脫不能解也大
迦葉自作盲者譬顯斯義即有二意一開譬二合
譬於盲者前現色像者盲雖不見非不聞有色之
事此喻二乘無大乘三無漏根聞說不可思議解
脫神力既不見真性之理不知神用意趣何所因
[022-0643b]
由如盲不見色雖聞異說莫知因起故言不能解
了若此也所以然者二乘雖得慧眼以取證故法
眼根壞雖聞說不可思議事不能發起識得見其
事如世盲人肉眼根壞雖對眾色不能發識有所
見也。】


「智者聞是其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是第二勸智者發心也除巳入正位二乘人餘
五乘行人有智之者皆可發心學此不可思議解
脫法門也。】


「我等何為永絕其根於此大乘巳如敗種一切聲聞
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皆應號泣聲振三千大千
世界。」


【此是第三明迦葉自責聲聞於此無分也一切聲
聞永絕其根者種子不能生牙也聞此皆應號泣
聲震三千者此明無有三界之用因於大千世界
永無不可思議益物之事故傷歎自責也大迦葉
此意欲折諸入正位小乘人成生蘇入大品成熟
蘇至法華成醍醐也。】


「一切菩薩應大欣慶頂受此法若有菩薩信解不可
思議解脫法門者一切眾魔無如之何。」


【此是第四明大迦葉慶諸菩薩得益也即有二一
慶勸頂受如文二明得此真法大士住此法門即
知魔幻故言菩薩信解法門者一切魔無如之何
也。】
[022-0643c]


「大迦葉說是語時三萬二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


【此是第五時眾聞法得益也天人得益正由聞淨
名說不可思議大用亦是迦葉自歎㢡勸故皆發
菩提心也。】


「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
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
故教化眾生現在魔王。」


【此是第六淨名述成大迦葉也上迦葉云此法門
者魔不能壞今大士述成此意有二一述魔不能
壞二明住不可思議菩薩能成就行人一魔不能
壞者作魔王者多是住此法門擊諸初學方便教
菩薩及修圓道初學之者若是真道不可壞如金
剛寶缾無能破者亦如野猪揩金柱轉益光色若
修道魔來更增功德智慧也。】


「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
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馬車乘金銀
琉璃車渠馬腦珊瑚虎魄真珠珂貝衣服飲食如此
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
之令其堅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有威
德力故行逼迫示諸眾生如是難事凡夫下劣無有
勢力不能如是逼迫菩薩譬如龍象蹴蹈非驢所堪
是名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智慧方便之門。」


【此是二明住不可思議菩薩能成就行人也若諸
[022-0644a]
稟方便教及圓教初學菩薩行檀等六度明住不
可思議菩薩多來試之令其牢固如法華經明釋
迦因地恒為調達所成也若小菩薩則不能爾即
作譬顯開譬合譬如文可解也。】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