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099 維摩經文疏-隋-智顗 (master)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十六菩薩品第四初



【此品次弟子品而來者即是第三為破自體法界
緣集顯不思議解脫法身成如來淨佛國土之教
此品來意眾多豈是凡情所測今略用三意以通
[016-0581c]
釋此品文義也第一正明此品來意第二略釋菩
薩義第三入文解釋第一此品次弟子品來者大
聖法王欲令眾生得不思議正報解脫法身成依
報淨佛國土故前命諸大弟子弟子各述不堪者
以諸聲聞依三藏教皆取偏真作證悉滯無為緣
集故各辭往昔皆被淨名彈呵豈堪傳如來旨也
菩薩既不取偏真作證既不滯無為緣集故次命
也但菩薩雖不滯無為緣集而有自體法界緣集
之患故於昔皆為淨名彈呵此表三教所明皆是
方便不思議法身正報未顯真淨依報佛國之義
未成故諸菩薩各辭不堪傳如來旨往問疾也今
明此品來意亦略有五一為顯淨名不思議勝智
二為轉方便教門三為扶成佛國之教四為折伏
住方便行菩薩為入大品法華涅槃之哢胤五印
定成經此五意一往名數似同弟子品而義有殊
不可一槩混濫也第一為顯淨名不思議勝智者
前諸大弟子雖述被彈無答但聲聞智斷超三界
既是小乘福慧局淺何足備顯淨名神智如共小
兒捔力未足為健也所以次命四大菩薩及諸大
士令往問疾若皆述不堪是則時眾咸聞淨名智
德高遠超群莫不心生敬仰靡不歸伏若文殊被
命入室論道即皆沾大法利也此意似如為室內
作序但餘四義皆是正說從多為論故不得屬序
是義前以處處料簡第二為轉方便教門者亦是
[016-0582a]
轉觀義所以然者若是鈍根菩薩即是轉教此即
信行人也若利根菩薩即是轉觀此法行人也就
此即為二一明轉教義二明轉觀義一明轉教義
者佛為鈍根菩薩不堪聞圓入佛道之教故開方
便教門引接調熟此諸修方便行菩薩既以鈍熟
堪聞圓教入道今欲轉方便教故修諸方便教菩
薩各於往昔為淨名呵折今欲轉權用實事須重
述普使聞知次命諸菩薩往問疾也此即有三種
轉教不同一轉三藏方便教二轉得道夜般若中
方便三轉華嚴中方便教一轉三藏方便教者即
有二義一漸轉二頓轉一漸轉者鈍根菩薩一往
轉教與聲聞五味同教而約人小有異所以然者
三乘同學三藏二乘斷結成酪是則教人俱是酪
菩薩伏結教是酪人猶是乳也二頓轉者聲聞於
方等教中不得頓轉三藏教中有利根菩薩於此
方等教中即得頓轉入不二法門也此正是不定
教意如生蘇中毒發殺人也二約聞得道夜般若
中明轉方便教者得道夜般若即是佛從道至泥
洹夜常說般若此教若在三藏中為利人說即祕
密教若不在三藏中而諸菩薩別聞者即是不定
教也但此即從鹿野苑來而說般若備明三智是
中即有三種菩薩前兩種菩薩即是稟般若方便
教門故為淨名用圓教彈折若彈通教菩薩住一
切智而得見中道者即是生蘇中毒發殺人也若
[016-0582b]
彈稟般若別教得道種智即得開佛知見即是熟
蘇中毒發殺人也若稟般若修圓教一切種智則
是有彈不彈其不彈者即是深得圓教之意不執
生見亦不順道法愛生是則不須彈也所以應須
彈者雖稟圓教不得教意從實語生見或時順道
法愛生有如此過故為淨名之所彈也若心開悟
入不二法門即是醍醐中毒發殺人也三明菩薩
稟華嚴中方便別教修道種智偏取執滯即為淨
名所彈若心開悟亦是熟蘇中毒發殺人若稟華
嚴圓教此則有彈不彈也例稟般若圓教得失可
知復次四味是方便得意不得意俱被彈呵何以
故封行生見者是不得意必須彈呵也雖齊教行
行斷惑未是真實故須呵令入真實也若稟實教
不得意者則須彈呵其得意者不須呵也若生語
見及順道法愛生不得契理即須呵不生語見法
愛不生即自得不須呵也問曰何意如此答曰由
前來稟方便教教人俱廢是則不得俱被彈呵後
一稟圓教菩薩教行人不廢其得意者不須呵也
釋此一品通教別教兩菩薩一向彈破圓教菩薩
或彈出沒不定彈四菩薩入文多有此意恒須憶
之至下勿生疑也或可前方便教法與病俱呵後
稟圓教呵病不呵法問曰若從得道夜說般若即
有通教之身者便即應有二乘得道也問曰方便
菩薩定一向須呵也答曰此教既未與法華經齊
[016-0582c]
其有於方便得益恐未得全廢也但是顯大乘正
意分明故如前判耳或可前方便教菩薩但呵病
不呵法此須分別若約修行之人是則法之與病
二種俱呵若是方便之法此法是如來方便之法
擬接後人但使前人捨病未必須捨法也問曰華
嚴經是圓頓之教何得菩薩學此教猶須呵彈轉
教也答曰華嚴經即是日出先照高山其諸利根
菩薩於彼得悟豈須破也但其有在座神根劣者
猶須別教接引此別教不移即是失華嚴正意故
須呵彈還令入華嚴圓頓法界海也或雖聞華嚴
圓頓之說若執實語生語見者即不得悟入故須
呵令入華嚴法界海也是則淨名呵彈失華嚴正
意之滯非是呵彈頓法教法輪也問曰又經云從
得道夜至泥洹夜常說涅槃大涅槃經佛答迦葉
我成道巳有十方菩薩來問此義是中亦應有菩
薩方便未了之者那不出此意也答曰雖有此意
未見明文若初成道巳來即說涅槃異華嚴般若
亦應有執方便菩薩及滯圓之者為淨名之所彈
也若猶是華嚴般若之異名者前明呵彈即其義
也問曰從得道夜說般若為即是華嚴之異名為
當有別所說答曰若尋大智論明般若有二種一
共二乘人說二不共二乘說般若如不思議經若
案此文華嚴似是般若之異名復次大智論歎般
若偈云若如法觀佛般若及涅槃是三則一相其
[016-0583a]
實無有異華嚴從大方廣佛以得名般若即是從
智慧以受稱涅槃即是從解脫以當名若案此論
文三經異部異名理亦無失三經只是一部異名
亦無妨未見經論明文一異未可定判也問曰自
淨名呵彈文前亦應有諸方等教菩薩稟此教有
滯著淨名彈呵轉教那不出此意也答曰此事有
無未可定判故不別出也二明為轉觀者法行利
根菩薩隨其所住方便觀門若聞大士彈諸菩薩
即轉觀也是人既利根聞三藏教或聞得道夜來
說般若教或聞華嚴方便別教心即信解開悟但
隨其解悟猶是方便觀解偏執未見正道若聞大
士呵諸菩薩即豁然心開意解各得入不二法門
復次若有菩薩聞三藏或從得道夜來聞般若教
或聞華嚴教隨少有所聞即能發心修習猶是凡
夫如乳若入空發真見理是即如酪若從空入假
法眼見俗即是生蘇若發相似中道之解即是熟
蘇若發中道真解即是醍醐若聞大士呵諸菩薩
初心中即悟入不二法門即是乳中毒發殺人若
入空見真得悟入不二法門即是酪中毒發殺人
若見俗得悟入不二法門即是生蘇中毒發殺人
若是中道相似解得悟入不二法門即是熟蘇中
毒發殺人若見真中道更進入上位即是醍醐中
毒發殺人也是則大士往昔彈諸菩薩槌砧以成
菩薩行也彼時各有得益今此大眾悉有堪聞之
[016-0583b]
機故如來次命諸菩薩問疾各述往昔被彈之事
是則時座大眾悉沾轉教轉觀之利益如前彈呵
得利益故次命諸菩薩問疾意在此也復次往昔
諸菩薩隨處異聞利益不多今菴羅盛集恒沙大
眾圍遶世尊同聞重述是則利益無量既親為佛
印可於轉教之義始是決定也問曰大士呵諸菩
薩只用一教何得普皆利益也答曰夫子尚云詩
三百一言以蔽之諸大士用一圓教呵彈諸菩薩
稟權實有滯礙者皆得一道之益何足致疑也問
曰大士呵諸菩薩定皆得一圓教之益不答曰一
往尋呵四大菩薩文似如皆是圓益但諸菩薩各
述文既不度豈可定判且諸方等經猶帶方便明
義未得頓同法華何容全不得隨機方便益也第
三為符成淨土之教者如此呵時諸稟方便教門
菩薩隨其緣集斷處即是罪除鄣轉福慧增明堪
見淨土故入室同見室空又見燈王淨土香積佛
國也又隨其緣集斷處各得生三土也又隨福慧
增明隨所調伏眾生成佛時如此眾生皆來生其
國也此是符成如來上所說淨佛國土之教也第
四為入大品法華涅槃之哢胤者如法界性論云
若利根人於摩訶般若入法界若中根人於法華
入法界若下根人於涅槃入法界以呵生蘇為熟
蘇故至般若成醍醐教於大品得入法界也以呵
酪為生蘇故於般若為熟蘇於法華成醍醐故於
[016-0583c]
法華中得入法界也以呵乳成酪故至大品成生
蘇至法華成熟蘇至涅槃成醍醐於大涅槃中得
入法界也若不如此則不能令上中下根得入法
界故言為入般若法華涅槃之哢胤也問曰此經
既明入不思議解脫何得不明入法界也答曰上
明轉教轉觀入不二法門是即入華嚴法界不異
也但未證入者至大品法華涅槃問曰若爾法界
性論何意不明方等經入法界答曰方等與大品
大同小異大同故說大品入即說方等入小異者
即是生蘇之殊也問曰上來明法華利根今法界
性論何得明大品是上根也答曰上來約三乘人
判法界性論約一佛乘人也問曰上於玄義判教
相皆云涅槃法華同是醍醐今何得至法華有如
熟蘇者答曰前於玄義約教判五味是則法華涅
槃定同屬醍醐今此約人判五味是故至法華有
如熟蘇者答曰如此問也第五為印成經者明昔
彈呵對機即起雖有當時之利未為佛所印可弟
子菩薩所說不得名經今若不命令問疾者則無
緣稱述往昔淨名之妙說也故次命諸菩薩問疾
各述往昔彈呵之事是則淨名往日所說大眾同
聞皆被如來印定成經流通利益未來也為此五
意故須次命四大菩薩及諸菩薩問疾也第二正
釋菩薩品翻菩薩名義具如前玄義解釋但四教
明菩薩不同一者三藏教明菩薩即依生滅四諦
[016-0584a]
起慈悲誓願發菩提心三阿僧祇劫修生滅六波
羅蜜伏界內煩惱純熟入阿鞞䟦致地也二通教
明菩薩義緣無生四諦起慈悲誓願發菩提心修
無生六波羅蜜斷界內見思入阿鞞䟦致地三別
教大乘明菩薩義緣無量四諦起慈悲誓願發菩
提心行無量六波羅蜜乃至十波羅蜜斷恒沙無
知界外別惑入阿鞞䟦致位也四圓教明菩薩義
緣無作四諦起慈悲誓願發菩提心修無作六波
羅蜜乃至十波羅蜜圓斷法界見思無明入阿鞞
䟦致位也四教明菩薩發心行位橫豎不同亦具
如前玄義分別但大聖於四不可說中有因緣故
用四悉檀赴求佛道眾生下中上上上四種根緣
不同故說此四教明菩薩義亦不同也前三為權
後一為實是則非權實而今言菩薩品者四大菩
薩及諸菩薩悉是釋迦如來法身眷屬如來應生
斯土赴緣利物示四種佛身說四教大乘法身菩
薩亦各隨機所感示為四種菩薩位居四教輔翼
法王引接四種有緣眾生各共信受修習其方便
所化三種菩薩觀道稍成如來意欲轉觀令學圓
教大乘究竟之道若不先折其師則弟子封執終
不可轉無容佛自說教菩薩自用教物忽然自改
蹤易轍是事不可淨名大士既從來多示居圓教
上地故得呵彈諸方便教上地上地菩薩既各屈
折其諸眷屬住方便教修菩薩行者即皆執心內
[016-0584b]
折自鄙所行未是真極莫不仰慕不思議圓真大
道或即發圓教菩提之心或豁然開朗入不思議
解脫得真實無生法忍也如此皆由四大菩薩及
諸大士方便善誘今如來命令問疾若各述往昔
被彈之事即是重益時座大眾成前五種利益故
言菩薩品問曰三萬二千菩薩皆隣果歎位與淨
名不殊何意頓爾皆被淨名之所彈折也答曰是
義雖以略明其意眾多今當略說有師言此諸菩
薩是實隣果淨名是權隣果為勝也復有師言同
是隣果如仁王般若云十地有三生諸菩薩是始
生住生之位淨名是終生之位於諸菩薩為勝也
今當如實判釋諸菩薩與淨名皆有本迹權則同
權實則同實但是法身大士共來輔佛顯權實二
教成就眾生是四大士及諸菩薩沒實用權輔成
權教淨名鴦掘沒權顯實輔成實教權者如砧實
者如槌共成眾生若論益物權實俱益若論扣激
槌彈砧受俱是不可思議事共利眾生尚非二乘
諸小菩薩之所知豈是博地凡夫能知本迹高下
也問曰上十弟子對十心數共輔法王顯成半滿
兩教五百之流成道各說身因淨名彈斥皆有所
以今四大菩薩復表何等答曰此四菩薩恐如法
華經中天雨四華表於開示悟入又法華經明下
方踊出有四大導師亦表開示悟入三萬二千之
中止取四人當是擬此四法門也又華嚴經明盧
[016-0584c]
舍那佛加四大菩薩說四十位初法慧說十住功
德琳說十行金剛幢說十迴向金剛藏說十地若
尋此品經文亦似有其意何以知然如彈彌勒一
向就真如寂滅之理以顯菩提恐擬開佛知見云
一切眾生即菩提相當知即開佛知見圓教明十
住之相也次彈光嚴說種種道場恐擬示佛知見
淨名說諸道場義一一切諸行無非道場即示佛
知見十行之相也次呵持世覺悟令知魔界如與
佛界如一如無二如魔家眷屬皆樂佛法修無盡
燈即是於事理無礙不相鄣隔能迴魔事為佛事
以佛事入魔事善惡融通俱得自在恐擬悟佛知
見十迴向之相也次呵善得行檀能於前境高下
不二財施即具法施能於財施中具足一切財具
足一切法上奉難勝如來下濟乞人悲敬二田等
無差別即是法施之會恐擬入佛知見十地之相
也淨名呵意多含一音異解何必一向皆對圓教
四位但一往尋文大意恐當如此也問曰若爾彌
勒正是補處應須顯深何得顯淺也答曰大人勝
者故須前命法應從淺至深故對彌勒須開佛知
見也復次雖一往對人顯四位正意不在淺深所
以然者圓教明從初一地具足一切諸地功德是
則初開佛知見即是示悟入也對彌勒顯初開義
光嚴顯初示義持世顯初悟義善得顯初入義此
無深淺前後之別只是一切圓位之四義耳問曰
[016-0585a]
破彌勒一人悉得有如上明轉教轉觀之益不答
曰彌勒次補佛處權實化物所化共行弟子不定
或見彌勒被呵其稟權者隨位淺深各放捨觀其
稟圓教不得意者即執實語心忘法愛自滅也若
得意者知是砧槌共利物耳問曰上明諸菩薩沒
實用權今何得言彌勒共行弟子稟實有得有失
也答曰上是一往之言補處菩薩隨機益物豈但
守株待兔也然事有傍正亦是從多為論也問曰
若如此者此經與華嚴法華更有何異答曰此經
偏就利根菩薩得有此義二乘及鈍根菩薩止是
轉酪為生蘇若華嚴經唯在稟圓菩薩得入二乘
諸小菩薩皆不預座若法華則一切悉入也。】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此下是第三次入文解釋也就此品經文大段自
有二意一先命四大菩薩問疾二次命諸大菩薩
問疾就第一先命四大菩薩文即有四依文可知
第一命彌勒菩薩文即有二一佛命問疾二彌勒
奉辭不堪所以如來先命彌勒者四教明彌勒當
教皆與受記無非補處今沒圓教補處猶存三教
補處是則稟佛方便教菩薩皆尊彌勒是當來大
師次佛也所言彌勒者有師言即是從姓立名今
雖不見明文意謂非姓恐是名也所以然者彌勒
此翻慈氏過去為王名曇摩流支慈育國人國人
稱為慈氏自爾至今常名慈氏有言其母本少仁
[016-0585b]
慈覺有身來慈仁非昔生出因名慈氏以此而推
慈氏非姓也其姓者姓阿逸多此翻云無勝也亦
有人言阿逸多是名既不親見經論翻譯亦不可
定執也彌勒是能仁補處而名慈氏者如諸經論
明慈有三種一眾生緣慈二法緣慈三無緣慈大
智度論云眾生緣慈取眾生相是有漏法法緣慈
或有漏或無漏無緣慈一向是無漏也復次四教
大乘明慈氏即有四種不同若緣有作道滅法起
慈與樂即是三藏教之慈氏也若緣無生道滅法
起慈與樂即通教之慈氏也若緣無量道滅法起
慈與樂即是別教之慈氏若發中道真心無緣無
念而能與無作道滅之樂及與前三種道滅樂如
磁石吸鐵即是圓教之慈氏也慈氏既補佛處有
四種補處亦有四種也此四種慈氏三權一實彌
勒是娑婆舊人輔佛行化多示行三權之教淨名
是佗方大士來遊此土輔佛行化多現行一實之
教是故彈呵彌勒以成眾生令入實耳若有眾生
宜見彌勒行實則沒權顯實若有眾生宜見淨名
行權即淨名沒實用權法身常寂猶如虗空尚不
存實何論有權但隨緣利物互為扣擊權實豈定
今佛次命彌勒意在於此也。】


「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此是第二彌勒奉辭不堪文即有四一奉辭不堪
二述不堪之由三正述被彈之事四結成不堪第
[016-0585c]
一奉辭不堪者良以往昔為兜率天王說不退之
行不能成諸天之道故為淨名彈呵豈堪傳如來
旨往彼問疾也。】


「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
轉地之行。」


【此是第二述被彈之由由為兜率天王說不退轉
地之行也所以兜率天王來至彌勒處者兜率諸
天曾聞釋迦如來為彌勒授記當生兜率天兜率
諸天知彌勒捨身必生彼處為彼天師是故預有
歸依時來請道也經言彌勒為說不退轉地之行
者當是彼諸天子巳經聞方便教大乘發菩提心
天樂既重彌勒恐有放逸退轉故為說不退轉之
行也所言不退轉者見理之心即是不退轉也此
心住理不動能生眾善喻之如地因中得理有進
趣向果之義故云行也但四教明不退轉地之行
不同各有三種不退轉地之行所謂位不退行不
退念不退也若三藏教明菩薩三不退者三阿僧
祇行行人入燸頂忍位即是不退轉地之行也若
約數義即約忍法三品分別三不退若傍成論義
應約四念處為位不退燸頂為行不退忍法為念
不退若通教明三不退者從性地八人地見地乃
至阿羅漢斷結六地齊功皆是位不退辟支地七
地齊功侵習菩薩修方便即是行不退八地菩薩
道觀雙流名念不退也若八地與辟支齊九地始
[016-0586a]
是菩薩地念不退也若別教明三不退十住是位
不退十行十迴向是行不退登初地三觀現前心
心自然流入薩婆若即是念不退也若圓教明三
不退者十信初心為位不退中心巳來為行不退
登初發心住即是念不退也復次十信皆是相似
三不退登初住即真三不退前三為權後一為實
彌勒明識佛權實教三不退義當是沒實用前方
便三教明不退義為諸天子說故為淨名之所呵
也問曰彌勒知機何故沒實用權被淨名呵折也
答曰是諸天子應須前聞權教為砧欲顯淨名實
教槌共成諸天子道故示受呵折也其中或有聞
彌勒說圓不得正意因聞呵彌勒即得入也。】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第三正述被彈之事文即有五一先總定二
正呵彈難破三結過勸捨菩提見四廣說真菩提
相五諸天子得益第一先定者淨名言世尊授仁
者記一生當得三菩提此即是先定也所以須定
者將欲呵破故先定其得菩提記也一生者但取
未來更來閻浮提中生也大智論亦云三此生兜
率天生未來閻浮提生也三菩提義前在玄義巳
翻釋竟但四教明得菩提記不同若三藏教明一
生授記者彌勒後來生閻浮提菩提樹下三十四
心斷正習盡名菩提記如小彌勒經之明也若通
[016-0586b]
教明授一生記者彌勒界內正使以盡除習未盡
後身來生閻浮提菩提樹下一念相應慧現前斷
一切習盡名菩提記也大彌勒成佛經及大品經
所明也若別教明授一生菩提記者彌勒法身界
內正習俱盡界外十品無明之鄣亦滅住無垢地
餘有一品無明及習在後身應生閻浮提寂滅道
場示斷界外一品無明及界外煩惱習盡報身果
滿常住凝然即是別教菩提記也如華嚴經明善
財入樓觀見彌勒未來世成佛之相即其事也若
授圓教一生菩提記者明彌勒法身四十一品無
明巳盡住等覺地餘有一品無明及界外習氣在
後身應生閻浮提坐寂滅道場朗然大悟一品無
明及習俱盡即是以迹表本究竟妙覺菩提三身
不縱不橫如世伊字此是授圓教菩提之記也亦
具如華嚴經明善財童子入樓觀見彌勒未來成
道之相也前三種授記為權後一種授記為實但
彌勒法身常寂本地妙絕豈可測其高下伹為隨
機利物輔翼釋迦紹續行化故須能仁記別但隨
物所感眾生既有下中上上上四種根緣不同是
故大師釋迦隨物根緣為彌勒授亦有四種記莂
不同隨四種眾生各聞授一種菩提之記今淨名
逐眾生所聞不同一音演說隨類各解若彌勒一
往之記即是總定四種一生也。】


「為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016-0586c]


【此是第二正彈呵難破文即有二一就生門彈呵
難破二就無生門彈呵難破今釋此二呵作通別
兩解一作別解者初約生門正呵三藏教菩薩所
以然者三藏教明生滅為半字教門故中論云佛
為鈍根聲門弟子說十二因緣生滅相也二約無
生門呵者即是呵摩訶衍教菩薩也所以然者摩
訶衍以無生滅為滿字教門故中論云佛為利根
菩薩次說十二因緣不生滅相也淨名所以約無
生呵者呵諸菩薩取大乘中方便教即有通教菩
薩也又呵圓教菩薩雖稟圓教不得正意故生語
見及有順道法愛生等過也二通解者呵無生此
二呵通呵四教菩薩也所以然者四教皆有生皆
有無生也三藏教有生者即是生生也通教無生
者會入偏真即是諸法不生般若生亦是不生生
義也別教緣修中道佛性智慧生亦是不生生也
圓教真修生亦是不生生也圓教菩薩失意者實
語是虗語生語見故即須破也四教皆無生者三
藏雖未斷惑豈不同知有真諦之理至果必入無
生望佛果而行因是則因是生果是無生也通教
因是界內理無生果是界內事理俱無生也別教
因是界外理無生果是界外事理無生也圓教無
生一往同別教但真緣智斷有殊制立有異也若
四教菩薩各望果行因欲希記莂者當分皆被呵
也二往雖作別通兩釋若望此經正意前別釋正
[016-0587a]
合此品經文是則破生門屬三藏教破無生門屬
摩訶衍教也今就三藏教菩薩約生門偏呵難破
即為三一先約三世定得記二難破三世得記三
引佛說為證一先約三世定得記者若如阿毗曇
人明義三世是有過去雖過去善法不滅得繩繫
屬行人未來雖未來有善在未來時至則起現在
善法成就在心此則三世皆是有也曇無德人明
義二世是無過去實法善滅故無但假名不滅得
報不失未來未有故無也現在善法成就在心故
是有也二家雖明二世有無同而皆有三相數人
明一時三相成實論明異時三相者生時即有住
滅異時三相者生時非住住時非滅時為此前須
定三世也。】


「若過去生過去生巳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
在生現在生無住。」


【此是二正破三世得記經言若過去生過去巳滅
是則身之與善二俱滅謝巳滅之法即無身無善
何得受記若約現在取過去善受未來一生記者
何不於過去授記而於現在取過去善記也經言
未來生未至者未來之善即未有若未來巳有者
應巳來不名未來若未來有無身無善何得約未
來未有而得於現在身受記者一切眾生未來未
有亦應皆約現在身而授記也經言若現在生現
在生無住者現在善隨心生心念念滅善亦隨滅
[016-0587b]
滅識不至未來何得用現在善受未來一生記也
此是破三藏教薩婆多三世有義若破三藏教曇
無德二世無善者既無過去世何得用過去世善
受記既無未來世何得用未來善受記若言現在
是有得約現在受記者現在無住生而即滅尚不
能自住何得善至未來而約現在受未來一生記
也復次三世皆空尚無三世何得約三世授記也
空無受記而計有一生記者即是顛倒顛倒得受
記者一切眾生皆顛倒亦應皆與授記也。】


「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


【此是三明引佛語為證正證一現在無住不得受
未來一生記也所以然者彌勒情所未愜若過去
巳滅不得用過去受未來一生菩提記未來未有
亦不得約未來身受一生菩提記今佛約現在身
受未來一生菩提記何得言現在無住不得約現
在身受未來菩提記也為此淨名引佛所說比丘
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為證破彌勒計一期執
現在停住故約此身得受未來一生菩提記也亦
生亦老亦滅者若依薩婆多明三相同時起生時
即有滅雖言有一期報現而求之三相現在無暫
停住何得約現在而受未來一生菩提記也問曰
三相四相不說有老相今何得言佛說亦老也答
曰四相有異相老是衰變狀即是異義也所以但
取佛說老為證不取住相者為彌勒執佛說三相
[016-0587c]
四相中有住相約此住相現在得受記也今淨名
還引佛語三相中但有老無有住相以證成前現
在無住不得約現在受未來記也此是佛說仁者
若不受者即違佛語也若作曇無德二世無義故
自不得過去未來受記也但現在雖是有異同時
三相迅速雖云有住相佛說亦老若住即是老者
即變異相無定住相何得約此受未來菩提記也
有師謂淨名用空破受記此義乖宗尋此文還用
三藏教門破授三十四心一生菩提記何曾用空
破也。】


「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無
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彌勒受一
生記乎。」


【此是二明約無生門彈呵也所以約無生門呵者
即是呵取摩訶衍方便教通別兩種菩薩及稟圓
教失意菩薩也此正為呵摩訶衍中三教菩薩慕
果行因者求無生正位得受記莂致起心妄動鄣
入正道也所以然者此三藏教皆明見無生是正
受記也如首楞嚴經說有四種受記一有未發心
而與受記二密為受記三現前受記四無生受記
若依三藏教菩薩既不斷結不得見無生受記可
得有前三種受記也三藏教明有未發心而為受
記者此眾生雖是具縛凡夫或是二乘猶在方便
道而有三藏教大乘根性雖未發心而與受記也
[016-0588a]
如佛祇洹林邊為鴿雀受記也有密為受記者為
假名菩薩及伏忍乾慧地菩薩多用密記也若順
忍性地菩薩皆現前受記也三藏教不明菩薩見
真斷結故不說觀無生受記也問曰何故密為受
記答曰有菩薩心行未就若聞受記心則放逸不
得現前為受記也摩訶衍三教明菩薩悉得見無
生斷結入菩薩位約見無生以受記也前三種受
記非真受記後約見無生入菩薩位明授記者即
是真受記也所以然者前三種既未見理結業猶
在流轉生死未得自在自利利人之功未得成立
也若見無生受記即是入畢定位雖處生死縱任
自在自利利佗其功無退自然流入薩婆若記是
真受記三教菩薩心祈此記故淨名呵彌勒正寄
意破稟三教菩薩也就此經文即有二意一約無
生理彈破二約無生行彈破一約無生理彈破者
摩訶衍三教皆證無生理而有二種不同若通教
止詮偏真無生若別教圓教皆同詮中道佛性之
無生理也二種約真如明無生理前玄義及入文
次處處具明但三教明菩薩見無生入受記位一
往是同而義有殊別不可混濫也一通教明見無
生入菩薩受記位者若通明未發心而與受記者
眾生雖是具縛凡夫而有通教大乘根性或是二
乘人在方便中雖未發心而與受記也密受記者
為假名菩薩外凡夫伏忍菩薩多為密受記或為
[016-0588b]
現前受記也現前受記者柔順忍性地菩薩皆得
用現前受記也此三種記皆非決定記若入八人
地見地即見無生為受記也大品經云須陀洹若
智若斷是菩薩無生法忍此即是見偏真無生之
理入受記位也所以然者見諦所斷八十八使巳
盡入無漏道流即是見地亦名歡喜地若進觀無
生斷思惟惑修深禪定遊戲神通自行化佗成就
眾生淨佛國土若眾生三乘根鈍熟即得八相成
道故佛於通教大乘為受未來菩提記也二別教
明見無生入菩薩受記位者未發心而與授記者
有眾生雖是具縛凡夫乃至二乘人在方便道雖
未發心而有別教大乘根性是以雖未發心而為
受記密受記者若別假名菩薩多為密受記或為
現前記若外凡夫十信多為現前受記或為密受
記若為三十心內凡夫受記皆用現前受記也此
三種受記非決定受記若為初歡喜地受記即是
見真無生為授記也所以然者登地發真明初見
正道佛性即是見圓真無生之理即斷界外一品
無明見別惑盡此若智若斷即是見無生受記之
位也若授應佛八相之記一往似同通教但以迹
表本記得常住佛果為異也今類前通教解釋通
教明須陀洹見偏真斷界內見惑盡若智斷名通
教菩薩無生忍今別教見圓真斷界外見惑若智
若斷名別教無生法忍也是則心心寂滅自然流
[016-0588c]
入薩婆若海法身自行應化佗必成常住佛果是
故登地得真無生佛為受記是決定記也三圓教
明見無生入菩薩受記位若未發心而與受記者
有眾生雖是具縛凡夫而有圓教大乘根性或有
二乘在方便道乃至三藏菩薩通別教菩薩雖未
發心而與受記也密受記者若從初發心假名菩
薩多用密受記或用現前受記入隨喜五品弟子
之位多用現前受記或密為受記若十信相似六
根清淨皆用現前受記也此非無生受記也若為
十住初發心住受記即是見圓真無生受記也所
以然者初發心住見真即別教初歡喜地齊但教
門明斷界外惑如剝蔥切蔥之異耳諸師不得此
意者多疑此語尋諸經論不無此義若得意解用
則無過也前於玄義巳略明此意也是則初發心
住菩薩無生法忍若約此無生而為受記即是圓
教見無生而受記也是為摩訶衍三藏教明見無
生入受記位也但稟三教菩薩既未得無生法忍
入受記位內心悕望得入此位是為謬搆攀緣其
通別兩教菩薩所求皆是錯謬圓教菩薩雖所求
不錯然憶想心起如動水濁珠相不現為有是過
淨名寄呵彌勒所以寄呵者三教約無生受記雖
同見無生而位有高下彌勒位在三教補處將窮
三教無生之源諸求三教初發心菩薩雖知有無
生受記之位各未得入若大士彈呵彌勒三教補
[016-0589a]
處得真無生將極其源但佛為受一生當得菩提
之記三教所明無生之理大士難覈彌勒尚無受
記之義諸新學三教菩薩心祈初無生忍望得真
受記者豈不覺悟各息悕望也若通教菩薩別教
菩薩息求無生受記之位即可轉入圓教無生受
記之位也若圓教菩薩知無生正位無受記者則
不起心求無生受記之位是則心求證淨珠相自
現也復次通別兩教菩薩若通教菩薩住見地得
真無生受記此記莂非真彌勒後心無生明一生
菩提之記以理而彈尚無此義況復始入初見道
佛所受記而當是實是則雖入通教無生正位得
受記莂若見彌勒被彈則內心破折可轉入圓真
無生受記之位若別教菩薩得初地無生入受記
之位此同圓教初住不預所彈若是別教入三十
心未證真無生者雖得現前受記猶心祈望別教
真無生位乃至常住佛果此亦是錯得聞彌勒補
處見無生將極受一生之記約理尚致彈呵況在
下地三十心位而求執受別教常住佛果之記此
心若捨即可轉入圓教初住真無生受記位也若
圓教初發心及五品弟子起心悕望入真無生受
記位心水動濁即不能得入十信六根清淨今聞
大士呵彌勒圓教補處圓真無生將窮尚約理被
彈無受記義況復初心五品而望祈入無生忍受
記之位即憶想心滅若清淨心常一即發相似無
[016-0589b]
生入十信位得六根清淨也若得意根清淨如法
華經云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清淨如此是
則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為眾生說法悉聞能
受持思惟無量義說法亦無量終始不忘錯以持
法華故既無忘謬豈有憶想悕求入真無生位之
麤鄣起也十信尚爾況初發心住入圓教真無生
受記之位而須彈彌勒有所寄意也經云若以無
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此正就無生理破彌
勒理中不得有受記義所以者何受記本約未來
智斷滿足故智度論云菩提者滿足稱理非生滅
即無智斷何論智斷滿足是則偏真無生圓無生
真如皆非智斷尚無智斷之可得況有受菩提果
義也而言無生即是正法者偏圓二無生皆是正
位正位即是極理若約理明極極理非位而是眾
位之本如天子位極因此得有開府將軍柱國之
位今有無生三教菩薩之位者皆由無生之理也
若約偏真無生則有通教菩薩位約圓真無生即
有別圓兩教菩薩之位故金剛般若經云一切賢
聖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生正位即是平等真法
界佛不度眾生何得有受三教一生當得菩提義
也故經言於正位中亦無受記亦無得菩提果所
以然者二種無生正位皆非因豈得三教因中受
未來智斷滿足之記也二種無生正位非果豈論
得三教所明菩提之果義也故言云何彌勒受一
[016-0589c]
生記乎若彌勒證無生將隣極果無生正位尚無
受記之義況初發心三教行菩薩道三教種菩薩
而欲心悕入無生正位受菩提記也是以淨名呵
彌勒隣果受記正是寄意破稟三教菩薩悕望欲
求無生真受記之位也是則通別兩教菩薩錯求
之心皆轉圓教菩薩悕望之心皆可息也問曰淨
名但呵彌勒受一生菩提記何得知寄意斥稟三
教菩薩心悕入無生受記之位也答曰上文云為
兜率天王說不退轉地之行次下云實無發三菩
提亦無退者不退轉位即是入無生正位真受記
之位也。】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