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099 維摩經文疏-隋-智顗 (master)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二十一問疾品之三



「文殊師利言居士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


【此是第二文殊為實疾菩薩問調伏之觀法也就
此即有二一文殊問二淨名答一文殊問意巳如
前明為法行菩薩亦通為菩薩解行互相資發故
問也。】


「維摩詰言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
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


【此是第二淨名答正約三觀明調伏也所以然者
三觀破三種煩惱即是修三智明調伏界外通教
別教圓教三種菩薩實疾亦是調伏三土菩薩因
果之實疾也就此文即有三一從此以去正是約
從假入空觀明調伏界內見思疾二從以無所受
而愛諸受去明從空入假觀調伏恒沙無知病也
三從有疾菩薩自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去明中
道正觀調伏無明實病也淨名答文殊既正明三
觀調伏有疾菩薩三觀義具如前明今須更略分
別三觀之相三藏教菩薩既不見真不須論也若
通教菩薩但約二諦作三觀覈實只成二觀無第
三觀亦非淨名今答之正意也今但約別教圓教
[021-0627b]
二種以簡別三觀之相不同則有三種一者別相
三觀二者通相三觀三者一心三觀一別相三觀
者歷別觀三諦若從假入空但得觀真尚不得觀
俗豈得觀中道也若從空入假但得觀俗亦未得
觀中道若入中道正觀方得雙照二諦是義如前
三觀玄義巳具分別也二通相三觀者則異於此
從假入空非但知俗假是空真諦中道亦通是空
也若從空入假非但知俗假是假真空中道亦通
是假若入中道正觀非但知中道是中俗真通是
中也是則一空一切空無假無中而不空一假一
切假無空無中而不假一中一切中無假無空而
不中但以一觀當名解心無不通也雖然此是信
解虗通就觀位除疾不無患盡前後之殊別也三
一心三觀者知一念心不可得不可說而能圓觀
三諦也即是此經云一念知一切法即是坐道場
成就一切智故此觀前於三觀玄義巳具分別也
此三種三觀初別相三觀的在別教歷別觀三諦
也若通相三觀一心三觀的屬圓教也今此經室
內六品明三觀正是通相三觀意或用一心三觀
也何以故知初明從假入空觀云唯有空病空病
亦空此語似空於中道也又觀眾生品從假入空
徹觀三諦入文解釋方見此意分明也問此兩觀
既竝是圓教何意為兩答曰通相三觀約通論圓
此恐是方等教帶方便之圓非如法華所明也今
[021-0627c]
明從假入空觀亦名二諦觀即是修一切智慧眼
也此一段經文正為觀眾生品作本也今就此文
即有三一入眾生假空二入實法假空三入平等
假空有一入眾生假空者一往經文似如析假入
空所以然者初破我想及眾生想即是入眾生空
此言當起法想即是別修法空此乖鏡像拳指之
喻也今明不爾此別有意若聲聞人但求自度總
相明破人空即破法入法空菩薩為化眾生總相
別相入空若總但體三假皆如幻化即入空若別
相入空須前分別眾生實法平等無謬然後入空
何以故菩薩為一切眾生集法藥那可不細分別
假法逆助出假分別藥病作方便也是以智度論
釋菩薩用道慧入空遍分別諸道方入空也故此
經文雖前觀眾生入空而猶須更起法想下文云
以何為空但以名字故空若言但名字者此即是
幻化體入空意也今第一明眾生空文即有三一
正明破眾生假入空即是約因破果二釋即是約
果破因三結即是結眾生空也一正入空者經言
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忘想生
者此約因以破果也前世忘想即是無明行能感
今世識等五果若有此果即有病也虗妄之因既
不實果報身病理然虗假是中無的人我故言誰
受病者此文亦不的判是析假體假今望下文義
推多是用體假入空也。】
[021-0628a]


「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
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於我不應生著。」


【此是二釋即是以果破因也以果破因者果即是
此身有四大四大無主無主即無我破四大如前
約請觀音經明也而言以果破因者經重釋云又
此病者皆由著我也由迷此果計我即是癡若順
則生貪逆即生瞋即是愛取有故有未來生老病
死眾生苦不斷若知此身四大無主則不計我起
愛取有故言以果破因也。】


「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眾生想。」


【此是三明結成從眾生假入空也若知妄計我人
是病本者觀假入空即除我想及眾生想若我人
想滅則十六知見及六十二見一切屬見煩惱滅
即是須陀洹若智若斷是菩薩無生法忍也。】


「當起法想應作是念但以眾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
滅唯法滅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時不言我起滅時
不言我滅。」


【此是第二明法空文即有三一先分別法二破除
三釋一先分別法者菩薩為化眾生先須分別法
相分明方入空也故智度論云先用法智分別諸
法次用涅槃智也所以入眾生空竟更起法想分
別諸法然後體法入空者如身子利根見道竟即
能斷結成羅漢果而停留七日為作隨佛轉法輪
大將須在學地遍知學人所行法方證羅漢果也
[021-0628b]
今菩薩欲觀法假入空須先起法想也經言但以
眾法合成此身者即先分別法也眾因緣法所謂
過去二因成今五果陰入界眾法共聚成此假名
身也亦是十法界也何以知然眾生身具有六道
法後破涅槃即是破四種行人計涅槃也經言起
唯法起者陰入界生唯是法生是中無有我人使
起使滅又解起唯法起者六道因果法起也滅唯
法滅四種聖人得二種涅槃即是三界因果法滅
也經言又此法各不相知者色不知心心不知色
陰入界皆如是各不相知也所以各不相知者諸
法無相性各無知者見者以何而知也經言起時
不言我起者前言知者此是互不相知今言諸法
無性各自不知起也此即雖有法起無自佗性皆
虗假不實也。】


「彼有疾菩薩為滅法想當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顛
倒顛倒者是即大患我應離之云何為離離我我所
云何離我我所謂離二法云何離二法謂不念內外
諸法行於平等云何平等謂我等涅槃等。」


【此是二明破除法想也經言為滅法想知法想顛
倒是大患者無法而生法想即是顛倒此即是巳
體知如幻化不同數人也若有法想即是癡使違
順即有貪恚因此有十使九十八使善惡業起即
有分段三界因果實疾故言即是大患也乃至計
有四種人得涅槃皆是大患也經言我應當離者
[021-0628c]
離此顛倒分別二邊之法想也此有二義一知所
分別法如化得離法想二知由心有分別若體內
心隨理三假所成不自生不佗生不共生不無因
生能如前玄義明從假入空四十八番破見惑即
無有等四見法想又用九百七十二番破思惑即
三界惑法想究竟盡是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羅漢若智若斷皆是菩薩無生法忍即是體法假
入空也經言云何為離離我我所者內心能有法
想為我計十法界為所若體知內心能起法想顛
倒如幻如化虗假不自生不佗生如前破者即是
離我也若體知所分別十法界皆如幻如化虗假
不自生不佗生者即是離所也經言云何離我我
所謂離二法不念內外者若約前解即是離能觀
之我為內所觀之所為外名不念二法若約後解
即是生死界內為內涅槃界外為外名不念二法
也若二邊皆空名為平等即是體假入法空之行
經言謂我等涅槃等者如前明能起法想之心為
我此我即空涅槃為所所計涅槃即是空空理無
二即是等也亦應說生死為所但以涅槃為所尚
空生死之法為所豈不空也。】


「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以何為空但以名字
故空如此二法無決定性。」


【是三釋也以我及涅槃此二皆空者此即是從體
二邊法假以入空也又重釋言以何為空以名字
[021-0629a]
故空二法無決定性者此即是正顯體隨理假入
空非是析隨假入空正意在此故前判此明初觀
是摩訶衍體三假入空為有此明文也經言以名
字無決定性者即是生死涅槃相待故有名字無
定生死涅槃之法也此須用不自不佗四句覈若
不可得而說二法者即是但有名字無決定性也。】


「得是平等無有餘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


【此是第三平等空也即是體平等假以入空也所
言平等者生死是有為法相涅槃是無為法相二
法相異故不等也今二法相皆空空無二種法相
之異即名平等若存平等而不破者只是平等非
平等空如存眾生實法不破只是生法非生法空
也今經言得平等唯有空病空病亦空者即是破
平等體平等假以入空也所以平等是假者待不
平等故有平等即是相待假也若體平等入空者
當約自佗四句檢覈若不可得但有名字名字即
是空即是體平等假入空空病亦空也問曰此與
瓔珞經相違瓔珞經明第二觀從空入假方是平
等觀今此始是初觀何得以言平等空也答曰利
根菩薩若不得生死即知涅槃亦空能玄破體空
之病此有二種若作通教入空未發真智妄計涅
槃為有而生戲論者此如大智論明破第一義空
引毗曇有無為緣使也知此空病亦空即無空病
見偏真第一義是通教意也若別教圓教則不爾
[021-0629b]
若見偏真涅槃起染著者則不能入假如住化城
故名空病知此空病亦空即見中道也復次若言
我等即是生死但空涅槃等即真諦空空病亦空
即是妄計中道之病空也若一往望經文意謂如
此但此觀既是通相從假入空如前說非但假空
真亦空中道亦空初觀之者雖如此知位行終在
從假入空觀不可以知中道空即巳斷無明也類
如聲聞在方便道未入正位雖復虗心破空實未
入見諦也細尋此一段經文意與前初番慰喻意
同也。】


「是有疾菩薩以無所受而受諸受。」


【此是第二約從空入假明調伏也此觀正調伏界
內界外恒沙無知實疾亦名平等觀即是修道種
智法眼此正為佛道品作本也經云是有疾菩薩
以無所受而受諸受者以無所受即是仍上明從
假入空觀以斷界內見思諸受也所以受此諸受
者為化愛見眾生也菩薩出假不同略有三意一
從念處燸頂等入相似空即出假二發見諦而出
假三者斷見思盡而出假所以然者菩薩行行本
為眾生化物心重斷煩惱是自行則輕故慈悲重
者不務怱怱進行斷結從念處燸頂忍相似空解
即便出假教化眾生界內見思未斷故言有疾菩
薩也二從得見諦真解終不退為凡夫即出假教
化眾生三界思惑未盡即是有疾菩薩也三斷見
[021-0629c]
思盡內心清淨方從空入假教化眾生通教明出
假齊此此乃無三界正病猶有習氣恒沙無知亦
是有疾菩薩也若別教明入界外無量四諦恒沙
煩惱佛法之假故名從空入假也但別教圓教皆
有入假之觀今取通教斷分段盡時正是別教明
出假之位故借通教來顯非是用通教也但別教
明恒沙別惑見思無明之惑猶自未除故於別教
圓教所明猶是界外具足有疾菩薩也前明有疾
菩薩從入空既體三假入空今明入假亦還入三
種假也上第二明別教慰喻約入假慰喻經文具
有五今此第二觀明入假調伏經文具有五此文
雖不次第大意孱同也今約此五意文即有五一
以無所受而受諸受此是神根利堪出假也二未
具佛法不應滅受取證者此是大精進能為眾生
集佛法也三設身有苦當起悲心即是大悲也四
我既自調亦當調彼即是四弘誓願也五能調伏
惠利即是勇健心也今解以無所受而受諸受若
是念處燸頂於方便道伏見名無所受若見諦一
受不退永寂然不受六十二見名無所受斷見思
巳盡則位齊羅漢故法華經言於諸法不受皆成
阿羅漢若智若斷是菩薩無生忍以有為緣集斷
處齊即是真無所受也若形比界外猶名為受不
妨三界見愛巳斷隨分得名真無所受也大品經
明不受有五謂受不受不受亦不受亦受亦不受
[021-0630a]
亦不受非受非不受亦不受不受不受亦不受前
四不受破我人不受即是不受生死故得入涅槃
後一不受不受亦不受正是不受涅槃也若不受
涅槃不沈空故能入假也菩薩慈力故愍念眾生
應須拔濟云何捨而不受而受涅槃此事不可應
須入假度物受其諸受故云眾生病則我病也眾
生若得離此見思諸受我亦離受故言若眾生病
愈我病則愈為是義故以無所受而受諸受諸受
總有三種一凡夫受二聲聞辟支受三菩薩受一
凡夫受有二種一屬愛二屬見愛見各有二種一
惡二善一屬愛惡受者即是魔羅樂生死起三毒
十使闡提謗方等五逆無間四重十惡三途如是
等一切諸惡之受菩薩以無所受而受此諸惡受
如調達婆藪受重罪業入地獄受苦化眾生乃至
受諸餓鬼畜生亦復如是此即是入假受於愛惡
之受也二屬愛善受者受從愛等煩惱起十善十
二門禪受脩羅人天果報也同事方便附近用四
悉檀而化導之故名屬愛善受也二屬見受者見
有二種一因見造惡如尼揵見也二因見造善即
梵志見也菩薩心無諸見實非九十六種而愍此
二種屬見眾生受於尼揵惡見梵志善見和光不
同塵用四悉檀而化度之也二明受二乘受者此
有二種一三藏教二乘二通教二乘一三藏教有
四門受一見有得道如毗曇菩薩入空知生生不
[021-0630b]
可說豈有生滅有之可受為眾生應以生滅有門
而得度者而受此受說法造毗曇用四悉檀有門
化眾生也二受空門者如成實論明見空得道菩
薩久知生生不可說豈有析生法二空乃至滅三
心涅槃之不可受也為接從析法空門入道眾生
受此生法二空作成論用四悉檀空門化眾生也
受亦有亦無門如昆勒論所明受非有非無門如
為車匿說離有無經也二受通教受二乘者通教
約十喻明四門如中論觀法品明也故大智論歎
般若云般若譬如大火炎四邊不可取菩薩從假
入空久知不生生不可受不說但為眾生有此四
門入道根性而入假受此四門說法造論用四悉
檀教化二乘人也三明菩薩受者菩薩從假入空
知四不可說不受四教大乘但有四種大乘根性
眾生從空入假而受三藏教四門通教四門別教
四門圓教四門化四教大乘根性用四悉檀說法
造論而度脫之也是為菩薩從空入假以無所受
而受諸受也問曰若入假受圓教四門者何須更
說第三觀也答曰上巳說通相從空入假一切假
非但假是假若空若中無非假也觀此經文意必
須要此義通釋也。】


「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取證也。」


【此是二明精進能具佛法也利根菩薩從空入假
雖能以無所受而受諸受如空中種樹若無大精
[021-0630c]
進力即不能於諸受成就一切佛法猶如嬾人雖
得作器不能有所成辦若大精進即如大施太子
止用蜯殻能空大海水也如華嚴明七地欲沈空
諸佛所不許勸發更起其精進力也故菩薩入假
未具足一切佛法當勤精進不應滅受取證也今
明具佛法者當還約三種受中入假修習具一切
佛法一約凡夫受修二約二乘受修三約菩薩受
修一約凡夫受修一切佛法者即約屬愛受屬見
受也屬愛即有惡受者一闡提謗方等造五逆四
重十不善三毒十使三途受此諸受具足修一切
佛法也菩薩於諸不善受知病識藥知病即是知
苦集識藥即是知道滅知四不可說而通四種四
諦即是行於非道通達佛道此不善道即是如來
種用四悉檀自行化佗此如佛道品之所具明也
次約屬愛善受具足佛法者此受於十善十二門
禪生三善道也於此善受能知天文地理韋陀書
史五明六藝輪王十善化法五通之人神仙之論
釋提桓因種種善論諸梵天王說出欲論無不皆
知又於此法知四不可說而能通達四種四諦用
四悉檀自行化佗即是行於非道通達佛道也次
明屬愛見惡受善受以邪相入正法修一切佛法
亦如是二明受二乘受具一切佛法即是三藏教
四門二門二乘通教四門皆知四不可說而通達
四種四諦具一切佛法也二乘非佛道而知有四
[021-0631a]
種者即是四教之佛道是為行於非道通達佛道
具如佛道品之所明三明受菩薩受具一切佛法
者四教明菩薩如前說菩薩知四不可說入假度
眾生三藏教菩薩有門生滅四諦起四弘誓願阿
僧祇劫行六度具一切佛法而能於生滅四諦通
達三種四諦通教佛道別教佛道圓教佛道自利
利佗也三藏教餘三門亦如是通教四門別教四
門圓教四門皆如是若受凡夫受取證乃至受二
乘受菩薩受亦如是也華嚴經呵七地沉空意當
在此瓔珞經云等覺地無量百千萬劫入重玄門
修凡夫事即是未滅凡夫受取證也凡夫受尚爾
二乘菩薩受未具佛法豈得滅而取證也。】


「設身有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


【此是三明入假起悲也菩薩入假欲精進具學一
切佛法本為化佗若大悲心少則精進心羸故須
加修悲心也經言設身有苦者若是念處燸頂出
假止伏惑未斷若入生死苦來逼身或生退悔若
斷結見真有苦或自存巳樂欲入涅槃放捨精進
故勸愍念止惡趣眾生無量劫來不識真正沈淪
苦海此苦難忍今得念處燸頂知空苦尚難忍何
況彼耶如此念時悲心即當增長也乃至見諦出
假今有思惟苦尚難忍況具縛眾生惡趣受苦乃
至斷見思盡出假今正使盡止有習氣苦猶難忍
況三界凡夫受苦也如是念時大悲皆悉增長甘
[021-0631b]
心受苦荷負眾生出假精進終不退也此義具如
前慰喻中釋以巳之疾愍於彼疾此意同也。】


「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
為斷病本而教導之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
則為病本何所攀緣謂之三界云何斷攀緣以無所
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何謂無所得謂二見何謂二
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


【此是四明弘誓心也就此文即有四一明酬本願
欲化物二去取三正化物四傳釋經言我既調伏
亦當調伏一切眾生者此是一明酬本願也所以
然者大悲誓願為利物但為內疾猶重未成化佗
之法今巳修二觀調伏取相若薄若盡恒沙無知
稍破故言我既調伏本願度物今須調伏一切眾
生也經言但除其病而不除其法者即是二明去
取也有師解言如人眼病見空中華眼病差時即
無華可除眾生亦爾者妄見諸法但除妄義妄惑
亦滅則無法可除此是本無法義何謂不除法也
今言一切眾生悉具十法界法不明不了觸處病
生若有智慧即無礙自在悉為佛事譬如火是燒
法若觸燒痛謹慎不觸即是除病不可除火若除
此火則失溫身照闇成食之能十二因緣三道之
法亦爾此有去取法不同除也又火能燒人得法
術者出入無礙不須除火故八萬四千煩惱凡夫
為之受惱諸佛菩薩以為佛事也亦如治眼之法
[021-0631c]
去病不得損睛珠也經言為斷病本而教導之此
是三正明化物也病本即是一念無明取相故華
嚴經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今謂唯是一念無
明取相心作也此即三界生死之病本也若知無
明不起取有即畢故不造新即是斷病本也經言
何謂病本謂攀緣者此是四傳釋也文即有二一
初釋出病本二釋教化斷除何謂病本者即是釋
出病本也攀緣只是妄念取相若過去即是無明
與行合若現在即是愛取與有合也過去攀緣為
現在病本現在攀緣為未來病本也經言何所攀
緣謂之三界者過去現在攀緣皆緣三界若離三
界無別攀緣之境也經言云何息攀緣者此次釋
教導為斷病本也經言謂以無所得者無相空慧
不得一念無明取三界內外相即心無所得妄念
攀緣皆息如經無所攀緣也經言謂離二見如前
謂我及涅槃是二皆空即是內見外見心無所得
若心無所得無明取相攀緣覺觀皆息則心水澄
清珠相自現若得清淨心常一則能見般若是為
化物之要道也。】


「文殊師利是為有疾菩薩調伏其心為斷老病死苦
是菩薩菩提若不如是巳所修治為無惠利譬如勝
怨乃可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薩之謂也。」


【此是五明勇健心結釋前四義也文即有二一正
結釋二譬顯經言是為有疾菩薩調伏其心者結
[021-0632a]
從空入假伏心修一切佛法能利益一切眾生如
金剛般若經明菩薩降伏其心滅度無量眾生實
無眾生得滅度者即是此之調伏義也經言為斷
老病死苦是菩薩菩提者菩提言道若不利物即
是二乘道若利眾生是為菩薩菩提名道薩埵名
成眾生若不如是為無惠利者眾生不得其法施
之惠利於物無出生死之大益也經言譬如勝怨
者即是二明譬顯菩薩利物勇健心也愛見能化
眾生入於天魔外道化眾生入生死即是眾生入
佛道之怨菩薩能如前化度斷其見思破其老病
死因即是勝怨之義也兼除者兼言未正菩薩因
法界結惑生死未盡猶須自行傍兼利物故言兼
除也又兼除者在因且兼除眾生生死成佛則究
竟為斷除也。】


「彼有疾菩薩應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眾生病
亦非真非有。」


【此是第三明有疾菩薩用中道正觀調伏也前二
觀為方便此觀即是學佛菩薩智為斷無明法界
自體實疾故勝鬘經言無明住地其力最大佛菩
提智之所能斷若因此觀發真即開佛知見亦名
一切種智亦名佛眼此即是為入不二法門品作
本也正觀義具如前玄義巳明修此觀位約教分
別有三種不同若是通教六地斷四住盡七地行
方便斷塵沙八地道觀雙流若將別接通八地正
[021-0632b]
是修中道位為治無明病也若生似解入九地名
為聞見若發真解入十地名眼見也若別教明初
十住位巳斷四住惑十行除塵沙因前解行得修
此觀若生十品似解即是迴向若發真即入初地
分破無明道觀雙流自然流入薩婆若海也若圓
教明初五品弟子即修此觀若生相似解入十信
得六根清淨若發真明即入初發心住斷見自體
無明法界實疾道觀雙流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
婆若海但此位至等覺地斷無明未究竟皆名有
疾菩薩也以別接通斷伏別教斷伏此皆是方便
若今圓教明從初發心行生修乃至坐道場者當
知圓觀初心十信即學中道正觀位也就此文即
有二一正明中道觀體二明道觀雙流用今就明
觀體文即有二一正明觀體二簡非又就明正觀
體文亦有二一明自觀二明觀眾生也經言如我
此病非真非有者即是初門自觀中道法身有無
明自體之病也非真即是非空非有即是非假非
真者非前從假入空觀所治之病也次非有者非
前從空入假觀所治病也故前二觀為方便非是
正觀若因前二空得入今中道第一義諦觀無明
不自生不佗生四句檢無明畢竟不可得即知無
明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得是為入不二法門即見
如虗空之一實諦佛性名為中道正觀也此如前
玄義巳明第三觀相今不重出也若如是觀者即
[021-0632c]
破迷一實諦無明之疾也修此觀時非但自知菩
薩疾非真非有亦知一切眾生疾非真非有即是
二明觀眾生根本疾也所以然者眾生從本以來
即是非真非有與菩薩非真非有一如無二如不
異不別真是眾生迷故作有解真解故墮二邊有
界內界外生死也菩薩了知十法界一切眾生皆
有中道佛性無明自體之疾此即巳疾佗疾同是
真體一無明也將此一語驗知此經明觀中則無
假無空而不中也。】


「作是觀時於諸眾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捨離。」


【此是二明簡非為三一約愛見大悲簡非二約禪
定簡非三約二智簡非此三種簡非正就法身福
慧二種莊嚴簡也一約愛見簡非者經言若起愛
見大悲即應捨離若觀中道生愛見者即不能雙
照二諦若照二諦亦不能照中道也今觀中道不
生愛見若照中道即能雙照二諦不失中道即是
一心三觀即真中觀之正體此之愛見正約中道
不得就二諦若約二諦即屬前二觀也若就三諦
明權實者此是自行權實也所以然者自行照一
實諦為實照二諦為權也若約正道生愛見大悲
是法身之體有疾也就此為四一正明起愛見二
釋是非三引佛語證四結勸捨經言若起愛見大
悲須捨離者若於中道法身起愛見者即是順道
法愛生名為頂墮菩薩雖不墮二地而障不得菩
[021-0633a]
薩位若用此心而觀眾生欲拔二邊生死苦者名
為愛見大悲也是則非唯自體成病亦於定慧大
悲雙照不明損方便力障於大用也如人身若有
疾脚手逶迤不能進趣執作營辦正觀之體若有
愛見患者定慧大悲皆有障也又如人若脚手有
疾亦能累身令身羸困若定慧有障亦能障於正
觀之體也今此經明正觀之體若有愛用此心緣
眾生者即是愛見大悲非但自體有障此亦福慧
障莊嚴二諦雙照普利眾生也。】


「所以者何菩薩斷除客塵煩惱而起大悲愛見悲者
則於生死有疲厭心若能離此無有疲厭在在所生
不為愛見之所覆也所生無縛能為眾生說法解縛。」


【此是二明解斷釋除失顯得也即文有二一除失
二顯得一除失者經言菩薩斷除客塵者愛見即
是無明客塵煩惱能覆自性清淨心若用此心欲
拔眾生二邊苦者結經言即於生死有疲厭心所
以者何觀體若有愛見照二諦用則不分明慈悲
外化即有疲怠如身有所為作此是簡非也經言
若能離此無有疲厭者此明顯是也所謂若能離
此愛見客塵則內觀明徹雙照無滯無緣大悲化
物無倦也如內心無疾脚手行涉所作成辦也經
言在在生處不為愛見覆者若斷無明愛見客塵
則無界外煩惱慈悲誓願隨有疾眾生有緣之處
受身化物自既無分段變易縛能解界內界外眾
[021-0633b]
生之縛故經言所生無縛能為眾生說法解縛此
即顯是得義也。】


「如佛所說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若自無縛
能解彼縛斯有是處是故菩薩不應起縛。」


【此是第三引佛語證也淨名釋正觀義既邃其有
淺行未達容各生疑網故引佛語以證是非也解
釋分明證據有實足以斷疑生信故結勸不應起
縛也。】


「何謂縛何謂解貪著禪味是菩薩縛以方便生是菩
薩解。」


【此是第二約禪簡非顯是文即有二一約禪簡非
二約禪顯是一約禪簡非者經言貪著禪味是菩
薩縛縛即非是也所謂禪者禪名功德叢林即是
根本觀練薰修禪九種大禪也若貪著有漏根本
十二門禪是菩薩縛者即隨禪生同居土若貪著
無漏觀練薰修禪定是菩薩縛者即隨禪生有餘
土也若貪著九種大禪首楞嚴等百八三昧是菩
薩縛者即隨禪生果報土也經言以方便生是菩
薩解者二明約禪顯是也若觀中道不染凡夫十
二門禪而慈悲誓願生同居土若觀中道不染無
漏觀練薰修禪而大悲誓願生有餘土若修中道
不染九種大禪百八三昧大悲誓願生果報土即
以方便生也菩薩三土皆非煩惱業生三雖生三
土無三種業煩惱縛又能解三土眾生縛故言以
[021-0633c]
方便生是菩薩解也。】


「又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
解。」


【此是第三約二智明縛脫就此文有二一約修行
明二智二約真應明二智修行即是約因明二智
真應即是約果明二智也一約修行相二智縛脫
文即有三一略用四句標章二四番解釋三總結
一初四句略標章者初兩句標實智縛脫章門次
兩句標權智縛脫章門也。】


「何謂無方便慧縛謂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
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自調伏是名無方便慧
縛何謂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
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
有方便慧解何謂無慧方便縛謂菩薩住貪欲瞋恚
邪見等煩惱而殖眾德本是名無慧方便縛何謂有
慧方便解謂離諸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殖眾
德本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此是二釋前四章門也一經釋無方便慧縛謂以
愛見心者此是修正觀時不能體達不生不生不
可說又不能巧用助道資發實慧實慧不發致起
愛見若見用心行六度莊嚴佛土成就眾生修三
解脫門而自調伏者即不能發真破無明障顯出
法身自利利佗即是無方便慧縛也如人身疾手
足亦不能運為也二經釋有方便慧解謂不為愛
[021-0634a]
見心者此是修正觀時體達不生不生不可說又
能巧用助道資發實慧實慧既發能破無明顯出
法身以此真無漏心修行六度莊嚴佛土成就眾
生修三脫門而自調伏即能自利利佗無有疲怠
是為有方便慧如人內身無疾手足運為即能成
辦無疲倦也三經釋無慧方便縛謂住三毒者此
是修正觀時不加修真慧破通教三毒用不淨心
入方便萬行無導即是無慧方便縛如人手足有
疾不安快也四經釋有慧方便解謂離三毒者此
修正觀時加修真慧破通別三毒用清淨心入方
便導萬行迴向菩提即是有慧方便解如人手足
無患身亦安快手足皆有力也問曰愛見與後三
毒何殊也答曰前愛見是順道而起後三毒著妄
果依正而生也問曰前明成就眾生後明殖眾德
本此有何異也答曰前是利物明無緣大悲成就
眾生即是智集唯識通如是取淨土也後明自行
一心具萬行迴向三菩提即是非形第一義非莊
嚴莊嚴也。】


「文殊師利彼有疾菩薩應如是觀諸法。」


【此是三總結勸有無明實疾菩薩應如是巧用二
智觀諸法即是以助資正以正導助此即善用二
智自利利佗也。】


「又復觀身無常苦空無我是名為慧雖身有疾常在
生死饒益一切而不厭倦是名方便。」
[021-0634b]


【此是二明約真應辨二智亦是約因果辨二智也
文即有二一觀身有實疾權疾明二智二觀身疾
不離不滅明二智一觀身有實疾權疾明二智者
初觀法身有實疾即是實智次觀應身權疾即是
權智也所以然者照實權兩境隨境立二智名也
一觀法身實疾是實智者經言又復觀身無常苦
空無我是名為慧也所以言又復觀身無常者前
明實慧正觀中道法身之理湛然實境以為實慧
今有疾菩薩法身猶有因疾果疾是無常苦空無
我即事不實即是真如法性為實慧也菩薩未證
極果地法身有常無常二鳥俱遊之義意在此也
次經言雖身有疾常在生死饒益一切者即是二
明照應身權疾之境即是方便智也所以然者經
言雖身有疾即是菩薩法身惑累未盡猶有無明
變易實疾也經言常在生死者即是應身常在界
內界外生死也所以常在生死者經言為饒益一
切而無厭倦是名方便即是照權境為權智也。】


「又復觀身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是疾是身非新非故
是名為慧設身有疾而不永滅是名方便。」


【此是二約觀身不離不滅明二智也文即有二一
約不離明實智二約不滅明權智一約不離明實
智者經言又復觀身身不離病者有疾菩薩觀身
實相即是自性清淨心不染而染難可了知而染
若斷除未盡者此即是身不離病也又法身大悲
[021-0634c]
同眾生疾法身應疾故言身不離病也經言病不
離身者實疾權疾皆不得離法身而有也經言是
病是身非新非故者若無明實病與本有法身無
前無後俱非始有本有也若眾生病菩薩亦病眾
生無始巳來病非新非故菩薩同眾生有病亦非
新非故是名為慧者即實智之慧也經言設身有
疾而不永滅者二約不滅明權智也有疾菩薩既
住正觀不應四大增動而宿業所知設有重疾即
觀此入法門故言不永滅又設是假設權實二疾
皆是假設也實疾即是無明妄起之假設故金光
明經云無所有故假名無明也權疾因眾生而起
無疾現疾亦是假設故云設也而不永滅者亦有
二義一約實疾二約權疾一約實疾者雖有此疾
體此疾即是無疾不斷不破以巳之疾愍於彼疾
若觀此疾入實相者即得無緣大悲還用此疾化
眾生故不永滅也二約權疾不永滅者若一段眾
生疾滅於餘眾生猶須為現此病故不永滅也。】


「文殊師利有疾菩薩應如是調伏其心不住其中亦
復不住不調伏心。」


【此是第二大段因觀成行也此正為香積品作本
香積品明淨穢土菩薩行為成此義文即有二一
約前觀以為行本二正明成雙流之行一結前為
行本者文即有三一明調伏觀成二釋三結成行
本一明調伏觀成者如經菩薩如是調伏其心也
[021-0635a]
經言亦復不住不調伏心者上來明不斷煩惱不
除其法若不得意則縱煩惱心隨妄法還同凡夫
行也。】


「所以者何若住不調伏心是愚人法若住調伏心是
聲聞法。」


【此是二明結過釋也若住不調伏心是愚人法者
一往同凡愚未必即是凡愚也如罵人癡如驢非
即是驢也若住調伏心是聲聞法亦一往相似非
剉同聲聞也。】


「是故菩薩不當住於調伏不調伏心離此二法是菩
薩行。」


【此是三結成行本若離二法則縱容得所是菩薩
行也。】


「在於生死不為汙行住於涅槃不永滅度是菩薩行
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非垢行非淨行是菩
薩行。」


【此是第二正明雙流行就文即有五一雙明雙流
二單明雙流行三約道品止觀明雙流行四約現
相自在明雙流行五約依正明雙流行一雙明雙
流行文即有三經言在於生死不為汙行者若中
道正觀相應自然流入俗不染也住於涅槃而不
永滅自然流入偏真不取證也次經云非凡夫行
者流入真也非賢聖行流入俗也自在不同二乘
也次經言非垢行者流入真也非淨行流入俗也。】
[021-0635b]


「雖過魔行而現降伏眾魔是菩薩行求一切智無非
時求是菩薩行雖觀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薩
行雖觀十二緣起而入諸邪見是菩薩行雖攝一切
眾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
是菩薩行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雖行於
空而殖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
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
切善行是菩薩行雖行六波羅蜜而遍知眾生心心
數法是菩薩行雖行六通而不盡漏是菩薩行雖行
四無量心而不貪著生於梵世是菩薩行雖行禪定
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


【此是二單明雙流有十五行經言雖過魔行而現
降魔者正觀相應即能流入俗諦降魔也經言求
一切智者流入真空不非時證一切智墮二地也
經言雖觀諸法不生者流入真空無生雖化二乘
不墮二地也經言雖觀十二緣起者流入俗諦十
二緣起六十二見化諸外道也經言雖攝一切眾
生者流入俗諦用四攝攝諸眾生入一實諦和光
不同塵故不愛著也經言雖樂遠離者流入真空
能遠煩惱生死喧煩而不灰斷也經言雖行三界
者流入行三界道照世諦而不壞法性即是照真
諦也經言雖行於空者流入偏真具修萬行如空
中種樹也經言雖行無相者流入偏真無作不妨
受六道身也經言雖行無起者流入偏真無起起
[021-0635c]
萬善也經言雖行六度者流入俗同六度菩薩而
任運圓照一切眾生心心數也經言雖行六通者
自然流入俗故得五通入真而不盡漏不同二乘
也經言雖行四無量心者流入梵天行俗諦而不
成集受梵世生死梵王身也經言雖行禪定解脫
三昧者若流入俗諦諸禪而不隨禪生色界隨定
生無色界隨解脫生五淨居不隨四空三昧生無
色界亦不隨解脫三昧生有餘土也。】


「雖行四念處而不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雖行四
正懃而不捨身心精進是菩薩行雖行四如意足而
得自在神通是菩薩行雖行五根而分別眾生諸根
利鈍是菩薩行雖行五力而樂求佛十力是菩薩行
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是菩薩行雖行八正
道而樂行無量佛道是菩薩行雖行止觀助道之法
而不畢竟隨於寂滅是菩薩行。」


【此是三約三十七品止觀明雙遊之行經言雖行
四念處者正觀相應自然流入析體四念處見真
而不捨俗諦身受心法也經言雖行四正懃者流
入析體四正懃入真而不捨俗諦身心精進也經
言雖行四如意足者流入析體如意見真而能得
俗諦自在神通也經言雖行五根者流入析體五
根見真而能入俗分別眾生諸根利鈍也經言雖
行五力者自然流入析體五力見真而能求佛照
俗之十力也經言雖行七覺分者流入析體七覺
[021-0636a]
見真而分別佛一切種智也經言八正道者流入
析體八聖道見真而樂行佛道也經言雖行止觀
助道之法者流入事止觀助道析體見真不入空
灰斷常在俗行化也此則二諦雙流皆異二乘故
悉結成菩薩行也。】


「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
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捨佛法是菩薩行雖隨
諸究竟淨相而隨所應為現其身是菩薩行。」


【此是第四約現相明雙遊之行文即有三經言雖
行不生不滅者若正觀相應任運流入真諦不生
不滅而現俗諦相好莊嚴也經言雖現聲聞辟支
佛威儀者流入現外威儀標入真而能入俗不捨
一切佛法此即內祕菩薩行外現作聲聞也經言
雖隨諸究竟淨相者流入知平等法界四不可說
而能界內界外隨現身利益也。】


「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是菩
薩行雖得佛道轉于法輪入於涅槃而不捨於菩薩
之道是菩薩行。」


【此是第五約依正結撮符成此經宗體也文即有
二經言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
佛土者若正觀相應即知常寂光土而能起界內
同居淨土界外有餘果報淨土此結成佛國因果
為宗也經言雖得佛道轉于法輪入於涅槃而不
捨於菩薩之道者若正觀相應別教入初地圓教
[021-0636b]
入初住若有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即能現八相
成道而真應未極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
地諸菩薩道故言不捨於菩薩行也此是正結成
住不思議之正體用也若諸師不信此經明界外
淨土法身者云何得消此文也。】


「說是語時文殊師利所將大眾其中八千天子皆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是品之第五大段明時眾得益也八千天子皆
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義具如前釋。】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