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099 維摩經文疏-隋-智顗 (master)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五從復有萬梵訖目不蹔捨



「復有萬梵天王尸棄等從餘四天下來詣佛所而聽
法。」


【此下第三辨凡夫眾雜明諸天八部四眾同聞此
經為證成傳經不繆也此中不無大小兩乘聖人
但以從多為論又對前聖眾故制為凡夫也就此
有實有權若實隨結業受生即是實凡若法身菩
薩住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應迹受生即是權
也此經上歎菩薩云而生五道以現其身即其義
也又云以眾生病故菩薩亦病意在此也所以諸
天八部四眾預座聞經者應作四句料簡今傍涅
槃經云於戒緩者不名為緩於乘緩者乃名為緩
解此乃有多途今取一邊義便用通此經文具作
四句分別一戒乘俱急二戒緩乘急三戒急乘緩
[005-0492a]
四乘戒俱緩若通論戒乘一切善法一切觀行皆
得是戒皆得是乘今別判戒乘不同者三歸五戒
十善八齋出家律儀乃至定共能防身口遮惡道
果得人天報名之為戒乘者若聞經生解若觀智
推尋四諦十二因緣生滅無生滅理智慧能破煩
惱運出三界名為乘也故大品經云有相之善不
動不出無相之善能動出但戒有麤細之殊乘有
大小之別今明此義即為二別一玄釋二帖經文
一玄釋略為七意。



* 第一明乘戒緩急值佛不同
* 第二明信法兩行根性
* 第三明大小兩乘根性
* 第四明聞漸頓根性
* 第五明菩薩應迹同凡
* 第六明觀心
* 第七明化佗


第一明戒乘緩急值佛不同者則是正釋前四句
也一明戒乘俱急戒急受人天報加修禪定發定
共戒受梵天身乘急見佛得道今此經諸天四眾
來會是也二戒緩乘急戒緩有所毀犯生三惡道
乘急值佛聞法今得聖道龍神夜叉阿脩羅乾闥
婆緊那羅迦樓羅伽等皆來聽法意在此也乃至
說大方等陀羅尼時婆藪從地獄出將諸罪人共
來聽法又諸餓鬼眾亦來聽法佛說大涅槃經種
種諸鬼神鳥獸等悉來又大品佛放光地獄即得
捨地獄身生六欲天來下聽法皆是往昔戒緩乘
急也問曰三惡道既是難處云何得道答曰少故
[005-0492b]
言不得非都不得道也大智度論云譬如人身有
黑靨子雖不名黑人非不有黑三明戒急乘緩戒
急得天人身受諸樂報乘緩不得值佛聞經設得
值佛聞經亦不得入道如舍衛國三萬億家不得
見佛三萬億家雖得見佛不來聽法也上界諸天
貪著天樂不來聽法即是其事周時佛興於世雖
復星殞如雨而此土不得見佛聞經皆其義也四
明戒乘俱緩則墮三塗乘緩不得見佛聞經流轉
生死未有邊際也第二明信法兩行根性不同者
即為二意一信行根性二法行根性一信行根性
者聞慧勳習所成也此人悉是過去多聞受持讀
誦聽講講說等人也就此即有四一戒乘俱急得
人天身見佛聞經入聖道也二戒緩乘急受龍鬼
等身值佛聞經亦得入聖道也三戒急乘緩雖生
人天受五欲樂不得見佛聞經入道也四戒乘俱
緩生三惡道不得值佛聞法流轉生死沈淪苦海
未有邊際也今時義學之人必須善得此意二法
行根性者修慧勳習所成即是過去坐禪觀行之
人乘戒四句分別得失類信行根性可知但利根
有殊少有所聞即能觀達為異也坐禪觀行人亦
深須在意也第三明大小根性不同者還約信法
兩種根性各有大小根性不同即為二一信行二
法行根性一明信行根性二種不同一大乘根性
信行人二小乘根性信行人初大乘根性信行人
[005-0492c]
過去聞大乘戒乘俱急戒急生人天乘急還聞大
乘從聞得悟餘三句得失不同類前可知次小乘
根性信行人過去聞小乘戒乘俱急戒急生人天
乘急還聞小乘從聞得悟餘三句得失不同類可
知二明法行根性亦有大小兩乘根性不同戒乘
緩急四句類信行可知但過去修觀行利根少聞
自惟見理為異耳第四明頓漸根性不同即為二
一明大乘法兩行各有頓根性二明小乘信法兩
行各有漸根性一明大乘信法兩行各有頓根性
即為二初明大乘信行頓根性若從無量劫來聞
大乘經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若乘戒俱急即生人
天釋梵身值盧舍那聞七處八會之說入佛知見
譬如日出前照高山若戒緩乘急墮三惡道受龍
鬼脩羅摩睺伽風雨神等身見盧舍那亦聞七處
八會之說悟解大乘入佛知見戒急乘緩雖受人
天之身佛值舍那聞七處八會之說若乘戒俱緩
墮三惡道不得值佛聞七處八會之說流轉生死
未有邊際次明大乘法行頓根性即是過去學大
乘坐禪修一心三觀假中中假觀行之人乘戒急
緩四句得失類大乘信行可知但利根少有所聞
自能觀達致有異耳二明小乘信法兩行漸根性
人即為二一信行漸根性人既無頓悟之機不預
華嚴七處八會之說由有漸悟之根緣得聞三藏
方等大品法華等教但須分別戒乘急緩四句行
[005-0493a]
有得失之殊類前知此如涅槃經明毒鼓之喻若
聞毒鼓聲近者亦死遠者亦死近者死喻聞華嚴
之教始見佛身即便信受入如來慧遠者亦死即
喻於漸悟根緣初作二乘遠離佛道次聞方等般
若至法華涅槃即皆巳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喻如
聞毒鼓聲遠者亦死五味相生即其意也今此不
思議解脫法座而有天龍八部為同聞眾者即是
戒急乘急戒緩乘急信法兩行大小漸頓根緣唯
得戒乘俱急戒緩乘急二種根性值佛聞經得道
問曰戒急乘緩戒乘俱緩亦有信法兩行根緣何
當得道答曰若值如來即為作乘戒俱急因緣若
不值佛聞經即於正像佛法為作戒乘俱急因緣
故如來將入涅槃遺囑令依波羅提木叉住四念
處修道又付囑流通皆為作信行乘戒俱急因緣
也問曰若但作戒乘俱急因緣何得復有戒緩乘
急之根緣也答曰諸佛如來用安隱道為作因緣
但眾生罪垢深重雖受持大乘坐禪觀行不能淨
持梵戒致成戒緩乘急之根緣也雖復戒緩墮三
惡道未來若值彌勒千佛出得聞漸頓之教便得
入道故涅槃經云於戒緩者不名為緩即其義也
於乘緩者乃名為緩乘緩戒急雖生人天受五欲
樂不值佛聞經果報若盡流轉生死是故於乘緩
者乃名為緩也故云寧為調達死入地獄不作鬱
頭藍弗生天受樂調達本得燸法惡業退墮地獄
[005-0493b]
出得人身成辟支佛聰明利智過舍利弗鬱頭藍
弗雖得生天天福報盡即墮三塗生死流轉未有
邊際也第五明菩薩應迹同凡者為接有緣共往
佛所聽經也法身菩薩住二十五三昧眾生二十
五有機感即應受二十五有之身若受四惡趣身
即是無垢三昧不退三昧心樂三昧歡喜三昧慈
善根力故受四趣之身為引戒緩乘急信法兩行
大小兩乘頓漸根性眾生來聽釋迦漸頓二教令
入道若戒乘俱緩為作俱急因緣也次住如幻三
昧等二十一三昧慈善根力受人天二十一種之
身為引乘戒俱急信法兩行大小兩乘漸頓眾生
皆來聽漸頓兩教令得入道二為戒急乘緩著人
天樂令修乘戒俱急之因緣也今不思議法座天
龍八部四眾之中有法身菩薩現受八部四眾之
身即其義也第六約觀心若人觀行莫問大小兩
乘若乘戒俱急未來當受人天之身得見彌勒聞
法入道若戒緩乘急未來當受三惡道身得見彌
勒聞法入道若戒急乘緩未來受人天之身不見
彌勒設使得見著樂放逸不能親近若戒乘俱緩
未來墜墮三途終不值佛聞經設使見聞終不能
發心歸向若不能坐禪觀行讀誦講說即成信行
根性戒乘急緩得失可知第七明化佗者若觀行
純熟坐禪講說當觀看心行用此四意分別得失
即見所化之人行業不同未來苦樂昇沉入道得
[005-0493c]
失宛然可知當以此意而導之第二釋經文就辨
凡夫眾為四一明梵天眾二明釋天眾三明八部
眾四明四部眾一明萬梵天王者梵是天竺語此
翻為離或云淨行梵王是娑婆世界主住初禪中
問毗曇云二禪以上無言語法不立王也瓔珞經
明禪禪皆有梵王今謂但加修無量心果報勝故
為王無有統御也初禪有覺觀言語則有主領之
事故作娑婆世界主也此由往昔戒乘俱急戒急
得初禪加修四無量心得生梵天為王領初禪諸
梵來聽法也若菩薩應迹即是白色三昧種種三
昧力薰故生初禪梵天化引諸梵眾來聽大乘也
所言尸棄此翻云火或云火首又言翻為蠡髻也
頂上肉髻似蠡故名蠡髻也望法華序恐是二禪
王也又言等者等三禪四禪王也此皆是往昔戒
乘俱急戒急得二禪三禪四禪悉加修四無量心
隨禪生上天也乘急故來聽法也若菩薩應迹即
是住雙三昧生二禪雷音三昧生三禪霔雨三昧
生四禪引諸梵眾來聽法也問曰何故從餘四天
下來答曰上界處空浩漫來處難知以下擬上則
知當向故言從餘四天下來也。】


「復有萬二千天帝亦從餘四天下來在會座。」


【此第二明釋眾帝是釋提桓因地居天主也釋提
因翻為能作若此間釋提桓因昔迦葉佛滅度後
有塔頹壞有一女人發治塔復有三十二人發心
[005-0494a]
助治塔治塔功德作忉利天主三十二人助治塔
者作三十二輔臣君臣合數名三十三天此諸天
帝及眷屬皆是往昔戒乘俱急加修淨施諸功德
故得生彼天以乘急故同來此會也菩薩權迹天
帝及眷屬皆是難伏三昧薰生彼天為引著樂諸
天來聽法也從餘四天下來者此四天下但有一
天帝今既有萬二千故說從餘四天下來也問曰
上界勝天甚多何故別出梵王帝釋也答曰梵王
色界初天又是娑婆世界主故須別出又是請佛
轉法輪主又是佛檀越故別先辨又言等者等上
色界也天帝是欲界地居天主亦請轉法輪主亦
是佛檀越主也。】


「并餘大威德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緊
那羅摩睺羅伽等悉來會座。」


【此是第三累八部眾八部義多有所關今不具辨
但案此經文釋八部并餘大威力諸天大威力通
貫八部取勝而說悉是大威力也上所辨天但出
梵王天帝欲色大威力諸天及眷屬竝來會座今
更總出欲界有四天王及炎摩兜率化樂天佗化
自在天各有王眷屬與眷屬俱來聽法也若色界
四禪亦是五那含天王及眷屬此皆往昔戒乘俱
急及加修禪故生彼天乘急與諸眷屬皆來聽法
也若菩薩權迹生此等天者住不動三昧生四天
王天悅意三昧生炎摩天青色三昧生兜華天黃
[005-0494b]
色三昧生化樂天赤色三昧生佗化自在天照鏡
三昧生五那含天皆為引此諸天來聽法也問曰
無想天四無色何不來也答曰無想是外道天菩
薩住如空三昧亦生彼天從多為論往昔戒急乘
緩多不來也四無色天菩薩住無礙三昧生虗空
處住常三昧生識處住樂三昧生不用處住我三
昧生非有想非無想處亦生彼天但彼無色故不
來聽法設來無色不可見不可用證成同聞也如
此等諸天所未辨故重云諸天也龍者是畜生道
正報似蛇依報有七寶宮殿與天相似亦能變作
甚端正人往昔戒緩乘急也戒緩墮龍布施得好
依報似天乘急故與眷屬來聽法也如僧護比丘
為四龍說法閉口遠去而聞法即悟也菩薩住不
退三昧生龍道引諸龍聽法也神夜叉皆是鬼道
夜叉此翻云輕疾有三種夜叉一在地二在虗空
三在天為天給使此皆戒緩乘急毀戒故墮鬼神
以惡毒故受夜叉身少行布施亦微有果報車馬
施故故能飛空而行乘急故得與眷屬來聽法也
若菩薩迹同即是住心樂三昧作神鬼夜叉引其
來聽法也乾闥婆此翻云香陰此是陵空之神不
噉酒宍香唯須香資五陰又云是天主幢倒樂神
居十寶山身異相現即上天奏樂往世好觀聽妓
樂戒緩墮鬼神作樂神布施果報似諸天也阿脩
羅舊言無酒或言身大採四天下華於海釀酒不
[005-0494c]
成故言無酒又翻云非天此神果報最勝隣亞諸
天而非天也又翻云不端正唯生女舍脂端正父
兄眷屬皆醜故云不端正也有言男醜女端正此
神往昔嫉妬好[女*圣]佗故受報恒多怖畏也此亦是
戒緩乘急戒緩墮脩羅乘急故聽法也菩薩住歡
喜三昧應生彼引來聽法也迦樓羅此翻云金翅
鳥此畜生道攝亦是往昔戒緩乘急戒緩多慢故
墮迦樓羅行布施故頸下有如意珠以龍為食也
以乘急故得來聽法也菩薩住不退三昧迹同受
生引來聽法也華嚴經云法身金翅鳥四如意為
足慈悲明淨眼住一切智樹菩薩金翅鳥王生死
大海中搏撮天人龍安置涅槃岸此是不退三昧
金翅法門也當知法身住諸三昧龍神阿脩羅等
皆有法門類金翅可知也緊那羅此翻云疑神頭
上有角諸天絲竹之神果報小弱乾闥婆此亦往
昔戒緩乘急好樂音樂生鬼神道作樂神少修功
德微有果報也乘急故來聽法菩薩住心樂三昧
生彼引來聽法也摩睺羅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龍
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此
亦戒緩乘急毀戒邪諂多瞋少行惠施貪嗜酒肉
戒緩墮鬼神而多瞋蟲入其身而唼食之少行施
謙敬得人供養多送酒肉乘急值佛聞法菩薩住
心樂三昧現受此身引其聽法也釋八部皆一一
約信法兩行大小乘頓漸根緣不同類前可知。】
[005-0495a]


「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俱來會座。」


【此是第四累四部眾比丘名含三義如前釋尼者
女也有經云除饉男除饉女優婆塞優婆夷此翻
清信士清信女也亦云善宿男善宿女或云勳士
勳女雖在居家持五戒斷婬欲男女不同宿故云
善宿此解未可定用此往昔行因皆戒乘俱急戒
急生人道乘急值佛聞法為佛弟子學道也問曰
四眾即悉備戒乘俱急何意有出家不得出家也
答曰自有人心樂剪落好味佛法心形俱厭是故
值佛出家悟道自有雖樂佛法形不厭離是故值
佛在家悟道也菩薩住日光三昧月光三昧如幻
三昧熱炎三昧生四天下為佛四眾弟子引諸凡
夫令作四眾聽法入道也。】


「彼時佛與無量百千之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此下訖七言偈是第二段別序也所言現瑞敘述
皆表別欲說此經相不同餘經也就此即為二一
從彼時佛與至長行盡名發起序二從長者子說
偈竟名敘述序一發起者即是現相別表欲說此
經也但相以表發為義既將說不思議解脫法身
之體佛國因果之宗故現三瑞表於欲說不思議
三德解脫法身三種所依之淨土也一現巍巍尊
特之身表欲說真性解脫法身之體亦表欲說性
淨真境常寂光國二長者子所獻五百寶蓋佛之
威神合為一蓋又表欲說眾因圓聚合成一實慧
[005-0495b]
解脫圓報法身亦表欲說圓淨實報之國也三現
三千國土諸佛說法悉現蓋中此是無方大用表
欲說方便解脫應身也問曰何以得知是現尊特
身表欲說不思儀真性解脫法身耶答曰如大品
經明尊特身以須彌映海為喻眾山無能及者此
經亦爾復次法華明長者所止一城威德特尊窮
子驚避者此是如來示尊特身說華嚴教小機不
堪是故遠避也即脫瓔珞著弊垢衣此是作老比
丘身擬說三藏教也過是以後心相體信入出無
難出現弊衣之身入現威德之體即是現尊特身
說方等教也長者在宅內現威德之體命於窮子
領知家物即是現尊特身命須菩提為諸菩薩轉
教說般若也又在宅內集國王大臣眷屬定父子
天性汝實我子我實汝父即是法華現尊特身為
諸聲聞受記時也初見遠避次出入無難次則領
知眾物後則定父子天性凡四現尊貴長者瓔珞
嚴身皆譬釋迦勝應尊特之身光明色像無量無
邊悉為表欲說實相法身也此經是方等之教入
出無難雖復出處草菴見弊衣長者入於宅內見
瓔珞長者瓔珞長者即是今佛與無量之眾恭敬
圍繞現尊特之身問曰那得知現尊特勝應表說
法身答曰法華經云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
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大品經云諸法如實相即
是佛諸法實相無去故此經亦云觀身實相觀佛
[005-0495c]
亦然也問曰何得復表寂光淨土答曰此經既以
佛國為宗既表淨智法身豈不即表淨境之國土
也法身即淨土離身無別土離土無別身但真如
實相非智非境說智說境非身非土說身說土既
表於身即是表土也故金剛般若論云智習唯識
通如是取佛土非形第一體非莊嚴莊嚴此經言
如其心淨則佛土淨表說實相真心豈非表說常
寂光土也伹表身義通通前說普集經表土義別
正表將說佛國也問曰合蓋現土何得知表報應
二身土也答曰五百小蓋合成一大蓋豈非表眾
因合成一大果大果者即是圓報法身有報身即
有報土故此經云菩薩修檀等行成佛時如是眾
生來生其國問曰此明應身成道豈得證報土也
答曰由報身成則有應身應國成也就發起序分
為二一明佛現身者文有三別一明佛為大眾說
法二譬顯三合譬一明佛為大眾說法者巍巍尊
重勝應之形表說不思議解脫法身者彼時佛與
無量百千之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眾者有四種
一發起眾如寶積文殊彌勒等更相發起者是也
二者影響眾此土佗方法身菩薩權迹天龍八部
四眾等是也三當機眾若聞說得益如五百長者
戒乘俱急戒緩乘急天龍八部四眾等是也四結
緣眾者為作毛孔受潤之緣為未來解悟由漸即
是戒急乘緩戒乘俱緩天龍八部四眾是也此四
[005-0496a]
通攝一切眾也恭敬圍繞者明內善機發圍繞者
四面周帀也此表如城四門通入見一帝主也四
門機動隨佛教轉見一不思議真性解脫法身也
而為說法者昔尚統師問長身耳三藏師云佛時
與無量大眾說何等法答曰說普集經普集者即
方等教攝所以得為今經作序者彼說正報因果
今說依報佛國因果正得有依故得為序也例如
先說無量義次說法華無量義即為序也。】


「譬如須彌山王顯于大海。」


【此二譬顯也須彌山者此翻云安明亦云好高何
但好高亦是好大此譬佛實報尊特之身窮實相
頂故言好高功德智慧遍滿法界故言好大顯于
大海者即顯此座有緣四眾四門善根亦顯一切
眾生生死海也如山盤峙滄溟而能秀出海外佛
不住生死不捨生死不住生死如山高出不捨生
死故影現大海如海水非青黃白頗棃等四色而
山四邊寶映之水則四邊有四種之色此明眾生
心非四門佛以悉檀方便說四門令善惡之心失
滅本相同佛法四門之教解更無異解也。】


「安處眾寶師子之座蔽於一切諸來大眾。」


【此三合譬安處眾寶是法性萬善之理師子無畏
之座是諸法空是為萬善無畏空為座也身相巍
巍與寶座相稱譬實慧微玅與眾善無畏空理相
應也此合須彌山譬蔽於一切諸來大眾者明說
[005-0496b]
大乘之教蔽於大眾妄解同成一大乘解也此即
蔽諸邪見四門亦蔽於小乘四門之解同成佛法
大乘四門之解也此合映顯大海譬。】


「爾時毗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
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各以其蓋共供養
佛。」


【此二明長者子獻蓋為三一長者子為表發之由
故獻蓋二如來合蓋現瑞三大眾覩瑞歡喜即此
現相以表三義何以故長者獻蓋如來合為一者
表因中慈迴向佛果成無緣慈即表圓報法身亦
表依報淨國即是表此經以佛國因果為宗也而
於此蓋現一切土即表果地淨土現一切應土表
此經之力用又見十方佛說法者表應土必有佛
化主也大眾歡喜者即是聞不思議解脫佛國機
發必沾大利預生歡喜故知現相密表發即此經
之由藉故為別序一長者子為表發之由故獻蓋
者為三意一明長者子與同類俱二明䖍敬三奉
蓋一明長者子與同類俱來者毗耶離具如前釋
城表涅槃故華嚴經云白淨法為城觀慧為墻壁
無上智樓閣慚愧為深壍三空解脫門正念為防
守四道為正路遊之出界建無上法幢摧滅一切
魔今明性淨涅槃如城非長者子亦非如來長者
子如來共住此城因故稱子果故稱佛本性非因
非果而因果依於本性義同城也釋寶積名義如
[005-0496c]
前與五百長者子事數可知若表法門或表五種
種性善根也五種性一種性有百即是五百種善
根也皆是因故悉稱為子也七寶蓋者表七覺調
停生實相真解名七寶歷法起慈名之為蓋蓋以
蓋覆為義慈心覆蔭一切眾生也來詣佛所者因
修歷法緣之慈迴向於果將成無緣大慈圓蓋也
二䖍敬者頭面禮足申其敬儀也表因智之上接
果智之下也三明奉蓋者因有資成果之義故言
供養。】


「佛之威神令諸寶蓋合成一蓋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此是二明如來合蓋現瑞通表欲說不思議解脫
法身淨土故現此不思議之相別而為言正表欲
說依報淨土佛國因果也就此為二一明合蓋二
正現相也一明蓋覆三千界者五百長者子各獻
即是表各各修因合為一蓋即表成一圓果也既
有正因能感正果則成佛國依因感得佛國之依
果也而言遍覆三千者表一果之體即是無緣大
慈普覆法界也若論正報佛於普集經巳說今所
現相正表欲說依報國土普覆法界也。】


「而此世界廣長之相悉於中現。」


【二明正現相者即有二一現國土二現諸佛說法
一現世界廣長之相下正表欲說依報國土現相
者有四一現國土廣長之相二現十山三現大海
江河四現日月天宮一現國土廣長即表國土依
[005-0497a]
報世間也橫極百億稱廣豎至有頂名長又解橫
極十方稱廣豎際四土名長也。】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諸須彌山雪山目真隣陀山摩
訶目真隣陀山香山寶山金山黑山鐵圍山大鐵圍
山。」


【二現十山恐表眾生世間也。】


「大海江河川流泉源。」


【三現大海江河也恐表五陰世間也。】


「及日月星辰天宮龍宮諸尊神宮悉現於寶蓋中。」


【四現日月天宮也或可是表器世間也上現四種
相恐是表四種世間也此四世間現蓋中者表既
說正報將說依報世間依報世間眾生五陰器世
間之所依也問曰現無情相何得表於情答曰佛
欲說一切大乘經現相何曾不爾若當合眾生世
間五陰世間器世間非不歷然但佛意難知且置
之也。】


「又十方諸佛諸佛說法亦現於寶蓋中。」


【此二明現諸佛諸佛說法若說依報佛國必有能
依之眾生既有可化眾生必應佛化導故蓋中現
佛現說法也以有四佛住於四土故皆名佛國也。】


「爾時一切大眾覩佛神力歎未曾有合掌禮佛瞻仰
尊顏目不蹔捨。」


【此三明大眾覩瑞歡喜也就此文有三別一者稱
歎未曾有是口業供養而言未曾有自昔以來未
[005-0497b]
曾現合蓋之瑞表欲說佛國之相也二合掌禮佛
即是身業供養也三瞻仰尊顏是意業供養也以
現瑞故必聞說不思議佛國當得三業清淨三輪
不思議化當得如是等無量功德故喜心預發所
以皆申三業供養也但現瑞表發正為發起物情
物情敬仰既發大聖即須赴緣說法喜敬為序義
轉親也。】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