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b0043 方廣大莊嚴經-唐-地婆訶羅 (master)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五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 詔譯


音樂發悟品第十三



爾時,佛告諸比丘:「菩薩處在深宮將欲出
家,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
羅、摩睺羅伽、梵釋四王,常以種種供具供
養菩薩,歡喜讚歎。又於異時,諸天龍神乾闥
婆等,各自思惟:『菩薩長夜成就眾生,以四
攝法而攝受之,是諸眾生根器已熟,菩薩何
故久處深宮,而不出家成道度彼?若不及
時,恐致遷移善心難保,後成正覺而無
可度。』作是念已,至菩薩前,頂禮希望,作
如是言:『云何當見菩薩出家學道,坐菩提
座降伏眾魔,成等正覺,具足十力、四無所
畏、十八不共佛法,三轉十二行無上法輪,現
大神通,隨諸眾生所有意樂,皆令滿足?』」


佛告諸比丘:「菩薩長夜不由他悟,常自為
師,了知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所行之
行,知時非時,遊戲神通未嘗退失,應眾生
根。猶如海潮無時錯謬,以神通智知諸眾
生,可攝益時,可摧伏時,可度脫時,可棄
捨時,可說法時,可默然時,可修智時,可
誦念時,可思惟時,可獨處時,可往剎利
眾會,可往婆羅門眾會,可往天、龍、夜叉、乾
[005-0565c]
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
護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眾會之
時。」


佛告諸比丘:「一切最後身菩薩將欲出家,法
爾有十方無邊阿僧祇世界諸佛如來神通
之力,令其宮內鼓樂絃歌,出微妙音勸請
菩薩,而說偈言:


「 「『宮中婇女絃歌聲,
 以欲而惑於菩薩,
 十方諸佛威神力,
 變此音聲為法言。
 尊昔見諸苦眾生,
 發願與彼為依怙,
 善哉若記昔諸行,
 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昔為眾生故,
 身肉手足而無悋,
 持戒忍辱及精進,
 禪定智慧皆修行,
 為求菩提勝福故,
 一切世間無能及,
 是諸眾生瞋恚癡,
 尊以慈悲皆攝伏。
 尊於愚癡邪見者,
 而能廣起大悲心,
 積集福智已無邊,
 禪定神通極清淨。
 身光能至於十方,
 如月無雲而普照,
 無數音樂聲微妙,
 勸請菩薩速出家。』」」



佛告諸比丘:「爾時菩薩住於最勝微妙宮中,
一切所須皆悉備具,殿堂樓閣眾寶莊嚴,幢
幡寶蓋處處羅列,寶鈴寶網而嚴飾之,垂
懸無量百千繒綵眾寶瓔珞。一切橋道以眾
寶板之所合成,處處皆有眾寶香爐燒眾
名香,珠交露幔張施其上。有諸池沼其水
清冷,時非時華周遍開發,其池之中鳧鴈鴛
鴦、孔雀翡翠、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出和雅音。
其地純以瑠璃所成,光明可愛猶如明鏡,
莊嚴綺麗無以為喻,人天見者莫不歡喜。
[005-0566a]
復於一時,諸婇女等樂器之音,由十方佛威
神力故,而說頌曰:


「 「『尊憶往昔發弘願,
 愍諸眾生無依怙,
 若證甘露大菩提,
 救濟令之離苦惱。
 如昔諸佛所行行,
 獨處空山林野間,
 證得如來一切智,
 見諸貧乏施財寶。
 尊昔已行於大施,
 一切財寶皆能捨,
 為諸眾生雨法雨,
 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於淨戒無缺減,
 自昔多劫常修習,
 解脫眾生諸煩惱,
 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修百千諸忍辱,
 世間惡言皆忍受,
 常以忍辱而調伏,
 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行精進極堅強,
 長時修習摧魔眾,
 滅除一切三惡趣,
 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以勝定除諸垢,
 灑甘露雨洽群生,
 充滿世間諸渴乏,
 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以無邊大智慧,
 斷除邪見愚癡惑,
 尊應思惟昔弘願,
 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昔已行無量億,
 慈悲喜捨諸勝行,
 以此一切諸勝行,
 分布世間諸眾生。
 婇女絃歌甚微妙,
 以欲而感於菩薩,
 十方諸佛威神力,
 一切皆令為法音。
 尊憶往昔為國王,
 有人於前而從乞,
 與我王位及國土,
 歡喜捨之無悔恨。
 尊昔曾為婆羅門,
 名曰輸迦極精進,
 慈孝供養於父母,
 成熟無量婆羅門,
 及餘眾生歸善道,
 捨是身已生天上。
 尊憶往昔作仙人,
 歌利王瞋斷支節,
 起大慈心無惱恨,
 所傷之處皆流乳。
[005-0566b]
 昔作奢摩仙子時,
 父母居山同苦行,
 王以毒箭誤而中,
 抱慈無恨歡喜死。
 尊憶昔為金色鹿,
 見人渡河而被漂,
 因起慈心以救之,
 後反加害無瞋恨。
 尊憶昔者為仙人,
 寶珠誤墮於大海,
 起精進心抒彼海,
 龍王驚怖還寶珠。
 尊於昔者為大仙,
 慈心護彼歸命鴿,
 有人從尊索是鴿,
 自割身肉而稱之,
 與鴿輕重乃齊等,
 畢至命終為擁護。
 又尊昔為奢摩仙,
 人來問樹有幾葉,
 善知多少而酬答,
 其人不信天來證。
 尊昔曾為鸚鵡鳥,
 釋化為人來詰問,
 所依之樹既枯折,
 何為守之而不離?
 答云依此而成長,
 帝釋便生希有心,
 即令枯樹重榮茂。
 尊是受持功德者,
 安處世間諸眾生,
 置佛無邊功德海。
 如是十方佛威神,
 讚歎菩薩諸功德,
 變諸婇女絃歌曲,
 勸請菩薩速出家。
 尊昔長劫發弘願,
 拔諸眾生生死苦,
 請憶往昔所行行,
 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往昔無邊劫,
 以金銀等眾珍寶,
 頭目王位及妻子,
 見來求者歡喜施。
 昔為首鞞幢牙王,
 月燈珠髻及大悲,
 堅猛妙目諸王等,
 皆有威力能行施。
 尊於多劫能持戒,
 其戒清淨如明珠,
 堅持守護無纖過,
 亦如𤛆牛自愛尾。
 尊憶曾為大象王,
 獵師以箭中其身,
 而起慈心無所報,
 捐彼六牙而守戒。
 尊憶多劫修諸忍,
 因修忍故受眾苦,
[005-0566c]
 請憶昔日為熊身,
 見人凍餓而溫養,
 彼歸路逢畋獵者,
 將來共屠心不恨。
 尊以精進堅固力,
 為菩提故修諸行,
 當伏魔王及軍眾,
 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昔為駿逸馬,
 騰空利益諸世間,
 於夜叉國濟眾生,
 安置之於無畏處。
 如是精進無邊劫,
 神通智力除煩惱,
 心極調柔坐寂定,
 以此利益諸眾生。
 尊於昔者為國王,
 普使眾生行十善,
 是諸眾生行善故,
 命終皆得生梵世。
 尊智能知善不善,
 及了眾生諸根性,
 智慧能入諸理趣,
 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愍眾生墮邪見,
 生老病死苦海中,
 淨除生死險惡道,
 示現涅槃真實路。
 如是一切十方佛,
 讚歎菩薩諸功德,
 皆變婇女絃歌曲,
 勸請菩薩速出家。
 尊昔為王名勝福,
 尸利尼彌訖瑟吒,
 及雞薩梨千耶若,
 法思光明堅強弓,
 戒月光明進德光,
 知恩能捨大威德。
 王仙月形及猛實,
 增長菩提求妙法,
 善住月光殊勝行,
 地塵勇施諸方主,
 惠施寶髮清淨身,
 作是及餘無量王,
 皆悉能捨於難捨,
 為諸如來雨法雨。
 尊昔值遇恒沙佛,
 悉皆承事無空過,
 為求菩提度眾生,
 今正是時速出家。
 初事不空見,
 值堅固花佛,
 以一念清淨,
 見毘盧舍那,
 又遇栴檀佛,
 以草炬供養,
 又佛入城時,
 以金末散地,
[005-0567a]
 逢法自在佛,
 說法讚善哉,
 值普光如來,
 一稱南無佛,
 見大聚光佛,
 供養以金花,
 值光幢如來,
 奉獻以掬豆,
 又見智幢佛,
 無憂花如來,
 持粥以供養,
 於彼發弘願。
 又值寶髮佛,
 供養以明燈,
 見花光如來,
 供養以良藥,
 又值無畏佛,
 施以寶瓔珞,
 婆胝伽羅佛,
 施波頭摩寶,
 見娑羅王佛,
 供養以純乳,
 施名稱如來,
 奉以師子座,
 又見真實佛,
 及高智如來,
 曾頂禮圍遶。
 又見龍施佛,
 供養以衣服,
 見增上行佛,
 施以栴檀香,
 又見致沙佛,
 供養以妙鉢,
 又見大嚴佛,
 施優鉢羅花,
 又值光王佛,
 以妙寶供養,
 又見釋迦佛,
 施以金蓮華,
 又值宿王佛,
 讚歎如來德,
 又見日面佛,
 施以莊耳花,
 又值妙意佛,
 散以真頭花,
 又見降龍佛,
 施以摩尼寶,
 又值增益佛,
 奉上眾寶蓋,
 又見藥師佛,
 奉以勝妙座,
 值師子幢佛,
 奉以眾寶網,
 又見持德佛,
 以音樂供養,
 又值迦葉佛,
 奉以眾末香,
 又見放光佛,
[005-0567b]
 以妙花供養,
 又值阿鞞佛,
 奉以妙勝臺,
 又見世供佛,
 奉以妙花鬘,
 又值多伽佛,
 曾捨天王位,
 又見難降佛,
 施以眾妙香,
 又值大光佛,
 捨身而供養,
 又見尚花佛,
 獻寶莊嚴具,
 又值法幢佛,
 散以眾妙華,
 又見作光佛,
 奉優鉢羅花,
 盡心而供養。
 如是及餘無量佛,
 一一皆以諸供具,
 供養承事無空過,
 願尊憶念過去佛,
 及憶供養諸如來。
 眾生苦惱無依怙,
 請尊憶念速出家,
 尊憶昔值然燈佛,
 獲得清淨無生忍,
 及五神通無退失,
 從此即能往諸剎,
 一念遍事諸如來。
 有為諸法悉無常,
 五欲王位皆不定,
 為苦所逼諸眾生,
 願速出家救濟之。
 婇女絃歌奏清音,
 以欲將惑於菩薩,
 十方諸佛威神力,
 所出眾聲演法言。
 三界煩惱,
 猶如猛火,
 迷惑不離,
 恒為所燒。
 猶如浮雲,
 須臾而滅,
 合已還散,
 如聚戲場。
 念念不住,
 如空中電,
 遷滅迅速,
 如水瀑流。
 由愛無明,
 輪轉五道,
 循環不已,
 如陶家輪。
 染著五欲,
 如被網禽,
 欲如怨賊,
 甚可怖畏。
[005-0567c]
 處五欲者,
 猶如履刃,
 著五欲者,
 如抱毒樹。
 智者棄欲,
 猶如糞坑,
 五欲昏冥,
 能令失念。
 常為可怖,
 諸苦之因,
 能令生死,
 枝條增長。
 由彼漂溺,
 生死河中,
 聖人捨之,
 如棄涕唾。
 如見狂犬,
 疾走而避,
 如蜜塗刀,
 如毒蛇首。
 如戈戟刃,
 如糞穢瓶,
 不能捨離,
 猶如餓狗,
 囓其枯骨。
 五欲不實,
 妄見而生,
 如水中月,
 如谷中響,
 如焰如幻,
 如水上泡,
 從分別生,
 無有實法。
 年在盛時,
 愚癡愛著,
 謂為常有,
 不能厭捨。
 老病死至,
 壞其少壯,
 一切惡之。
 有財寶者,
 不知遠離,
 五家散失,
 便生苦惱。
 猶如樹木,
 花果茂盛,
 眾人愛之,
 枝葉彫零。
 棄而不顧,
 老弱貧病,
 亦復如是。
 亦如鷲鳥,
 世間惡之,
 如霹靂火,
 焚燒大樹,
 亦如朽屋,
 不久崩壞。
 有法能離,
[005-0568a]
 生老病死,
 願尊出家。
 為諸眾生,
 說如斯法。
 生老病死,
 纏縛眾生。
 如摩婁迦,
 遶尼拘樹,
 能奪勢力,
 損壞諸根。
 猶如嚴霜,
 彫諸叢林,
 盛年妙色,
 因而變壞。
 譬如山火,
 四面俱至,
 野獸在中,
 周慞苦惱。
 處生死者,
 亦復如是,
 願速出家,
 而救脫之。
 尊觀病苦,
 損惱眾生,
 猶如花林,
 為霜所彫。
 尊觀死苦,
 恩愛永絕,
 眷屬分離,
 無復重覩。
 猶如逝川,
 亦如花落,
 能害有力,
 令不自在。
 獨行無伴,
 隨業而去,
 一切壽命,
 為死所吞。
 如金翅鳥,
 能食諸龍,
 亦如象王,
 為師子食。
 如摩竭魚,
 能吞一切,
 亦如猛火,
 焚燒叢林。
 願尊憶昔,
 發弘誓願,
 今正是時,
 宜速出家。
 婇女伎樂,
 欲惑菩薩,
 諸佛神力,
 變為法音。
 是諸有為,
 皆當壞滅,
 如空中電,
 無暫停息。
[005-0568b]
 亦如坏器,
 如假借物,
 如腐草牆,
 亦如砂岸。
 依止因緣,
 無有堅實,
 如風中燈,
 如水聚沫,
 如水上泡,
 猶如芭蕉,
 中無堅實,
 如幻如化。
 猶如空拳,
 展轉相因,
 愚人不了,
 妄生計著。
 譬如人功,
 及以麻枲,
 木輪和合,
 以成其繩。
 離是和合,
 即不成繩,
 十二因緣,
 一一分析,
 過現未來,
 無有體性,
 求不可得,
 亦復如是。
 譬如種子,
 能生於牙,
 牙與種子,
 不即不離。
 從於無明,
 能生諸行,
 無明與行,
 亦復如是。
 不即不離,
 體性空寂,
 於因緣中,
 求不可得。
 譬如印泥,
 泥中無印,
 印中無泥,
 要因泥印。
 文像可覩,
 依止根境,
 有眼識生,
 三事和合。
 說為能見,
 境不在識,
 識不在境,
 根境識中,
 本無有見,
 分別妄計,
 境界相生。
 智者觀察。
 曾無相狀,
 如幻夢等。
[005-0568c]
 譬如鑽火,
 木鑽人功,
 三種和合,
 得有火生,
 於三法中,
 本無有火。
 和合暫有,
 名曰眾生,
 第一義中,
 都不可得。
 譬如咽喉,
 及以脣舌,
 擊動出聲,
 一一分中,
 聲不可得,
 眾緣和合,
 有此聲耳。
 智者觀聲,
 念念相續,
 無有實法,
 猶如谷響,
 聲不可得。
 譬如箜篌,
 絃器及手,
 和合發聲,
 本無去來。
 於諸緣中,
 求聲不得,
 離緣求聲,
 亦不可得。
 內外諸蘊,
 皆悉空寂,
 無我無人,
 無壽命者。
 尊於往昔,
 值然燈佛,
 已證最勝,
 真實妙法。
 願尊於今,
 為眾生故,
 雨甘露法,
 使得充足。』」」



佛告諸比丘:「菩薩聞是偈已,專趣菩提
正念不惰。何以故?菩薩於長夜時,尊重恭
敬供養正法及說法師,深生淨信求於正
法,好樂正法住於正法,隨所聽聞心無
厭足,開悟眾生。於法施主深生尊重,為他
演說無所希望,亦不因法而求財寶,為眾
說法未曾慳悋。勇猛精進一心勤求,法為依
止守護法藏,住於忍辱修行波若通達
[005-0569a]
方便。」


佛告諸比丘:「菩薩於多劫來,遠離世間五
欲之過,為成就眾生,示現處於貪欲境
界,積集增長一切善根殊勝福德資粮之力,
示現受用廣大微妙五欲境界,而於其中心
得自在。菩薩是時憶念往昔所發誓願,由
是昔願思惟佛法皆悉現前,而起大悲觀
察世間,富貴熾盛會歸磨滅,又觀生死多
諸煩惱險惡怖畏,欲速除斷入大涅槃。」


佛告諸比丘:「菩薩久已了知生死過患,不
取不著,樂求如來真實功德,依阿蘭若寂
靜之處,其心常樂利益自他,於無上道勇
猛精進,令一切眾生得安樂故、得利益故、
得寂靜故、得涅槃故,常起大慈大悲,能
以四攝攝諸眾生無有厭倦,觀諸眾生
猶如一子。於諸境界心無所著,設大施會
增長福德,遠離慳貪施不望報,於長夜
中勇猛精進,善能降伏貪瞋憍慢慳嫉煩惱,
未曾暫忘一切智心。著大施甲被精進鎧,
以大悲心度脫眾生,智力堅強恒無退失,
等心眾生隨其意樂皆令滿足。知時非時
悟法非法,迴向菩提。於惠施中三事清淨,
以金剛智除斷四魔,戒行成就善能守護
身語意業,乃至小罪而懷大懼心常清淨,
於諸垢濁,惡言毀呰、輕弄誹謗、打辱繫縛,
曾無濁亂。具足忍辱心性調柔,所作事業
常能堅固,於一切善心無退轉。念智具足
恒修正定,獲智慧明能破諸暗。心常觀見
苦空無常不淨之法,已善修習四念處、四正
[005-0569b]
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
分。又常安住奢摩他、毘鉢舍那,深入緣起
覺悟真實,恒自了知不因他解,遊三脫門,
了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水中月,如
鏡中像,如熱時焰,如呼聲響。」


佛告諸比丘:「菩薩從多劫來,於四威儀恒
住如是智慧、如是功德、如是精進、如是
利益。十方諸佛復令宮中婇女樂器出微妙
聲勸發菩薩。又欲化諸宮中婇女,即時證
得四種法門。何等為四?一者方便布施愛
語利行同事,而攝取之。二者紹三寶種能
使不絕,不壞一切智性不退願力。三者
智力堅固,大慈大悲不捨眾生。四者有殊勝
智慧資粮之力,分別一切菩提分法。大嚴法
門得現前故,以此四種為欲成就宮中諸
婇女故,即於是時作大神通,令諸婇女解
悟樂音所出言詞百千法門,所謂廣大心,愍
眾生心,求菩提心,發起深心,而於佛法令
生淨信,遠離憍慢尊重正法,知善不善,
憶念諸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
神通,四攝法,四無量,四念處,四正勤,四如
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一一
分別奢摩他、毘鉢舍那。無常苦空無我不
淨,無貪寂滅,無生盡智,乃至涅槃。菩薩神通
令音樂中出如是聲。諸婇女等聞是聲已,
生希有心歡喜踊躍得未曾有。」


佛告諸比丘:「菩薩處王宮時,能令八萬四
千諸婇女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
有無量百千諸天聞如是法,於阿耨多羅
[005-0569c]
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說微妙偈,勸請菩
薩速疾出家。」


感夢品第十四



爾時佛告諸比丘:「諸天勸發菩薩已,菩薩
是時現夢於輸檀王,王於夢中乃見菩薩,
剃除鬚髮行出宮門,無量諸天圍遶而去。
時王從夢寤已問內人言:『太子今者為在
宮耶?為出遊觀?』內人答言:『太子在宮無所
遊觀。』王心尚疑菩薩已去,悵然憂惱如箭
入心,作是思惟:『如我所夢事相既爾,定知
太子必當出家。』復作是念:『從今以往更勿
復許太子遊觀,令諸婇女誘以五欲生其
愛著。』


「時輸檀王為菩薩故造三時殿:一者溫煖以
御隆冬,二者清涼以當炎暑,三者適中不
寒不熱。更造重門使難開閉,開閉之時須
五百人,開閉之聲聞四十里。所有善知天
文極閑相法及五通仙,皆悉窮問遣其先
記,如是等人皆云:『太子於吉祥門踰城而
出。』王聞是已轉增憂惱。諸比丘!後於一時
菩薩即便欲出遊觀,乃命馭者:『汝可嚴駕,
我當暫出。』馭者奏王:『今日太子欲出遊觀。』
王聞是已,即時遣使掃飾園林,復勅所司
平除道路,香水灑地散眾名花,於寶樹間
懸繒幡蓋,真珠瓔珞次第莊嚴,金銀寶鈴
處處垂下,和風搖動出微妙音,從城至園
周匝瑩飾,精麗清淨猶若天宮。復使路邊
無諸可惡衰老疾病及以死屍,聾盲瘖瘂六
根不具,非吉祥事並令駈逐。
[005-0570a]


「爾時菩薩與諸官屬,前後導從出城東門。時
淨居天化作老人,髮白體羸膚色枯槁,扶杖
傴僂喘息低頭,皮骨相連筋肉銷耗,牙齒缺
落涕唾交流,或住或行乍伏乍偃。菩薩見已
問馭者言;『此曰何人?形狀如是。』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馭者報菩薩言:
『此老人也。』又問:『何謂為老?』答曰:『凡言老者,
曾經少年漸至衰朽,諸根萎熟氣力綿微,
飲食不銷形體枯竭,無復威勢為人所輕,
動止苦劇餘命無幾,以是因緣故名為老。』又
問:『此人獨爾,一切皆然?』馭者答言:『一切世
間皆悉如是。』菩薩又問:『如我此身亦當爾
耶?』馭者答言:『凡是有生,若貴若賤皆有此苦。』
爾時菩薩愁憂不樂,謂馭者曰:『我今何暇
詣於園林縱逸遊戲?當思方便免離斯苦。』
即便迴駕還入宮中。時輸檀王問馭者言:
『今日太子園林遊戲歡樂以不?』馭者答言:『大
王當知!太子出城行至中路,忽於道上有
一老人,氣力衰微身體困極,太子見已即便
還宮。』


「時輸檀王作是思惟:『此是我子出家之相,阿
斯陀仙所言殆實。』於是更增五欲而娛樂
之。諸比丘!復於一時淨居諸天,既見菩薩
還處五欲,作是思惟:『我今應當更為菩薩
示現事相,使得覺悟令速出家。』


「爾時菩薩復召馭者而告之言:『我今欲往
園林遊觀,汝速為我啟奏大王,嚴辦車從,
我當暫出。』王聞是已召集諸臣而告之曰:
『太子前者出城東門,道逢老人中路而反
[005-0570b]
愁憂不樂。今復求出欲詣園林,宜應從城
至園悉令清淨,懸繒幡蓋燒香散花,勿
使糞穢不淨及老病死諸不吉祥在於衢路。』
所司受勅嚴麗過前。爾時菩薩與諸官屬,
前後導從出城南門。時淨居天化作病人,困
篤萎黃上氣喘息,骨肉枯竭形貌虛羸,處於
糞穢之中受大苦惱,二人瞻侍在於路側。
又問馭者:『此為何人?』報菩薩言:『此病人也。』
又問:『何謂為病?』答曰:『所謂病者,皆由飲食
不節嗜欲無度,四大乖張百一病生,坐臥
不安動止危殆,氣息綿惙命在須臾,以是
因緣故名為病。』又問:『此人獨爾,一切當然?』
馭者答言:『一切世間皆悉如是。』又言:『如我此
身亦當爾耶?』馭者答言:『凡是有生,若貴若
賤皆有此苦。』爾時菩薩愁憂不樂,謂馭
者曰:『我今何暇詣於園林縱逸遊戲?當思
方便免離斯苦。』即便迴駕還入宮中。時輸
檀王問馭者言:『今日太子出城遊觀歡樂以
不?』馭者答言:『大王當知!太子出城行至中
路,忽於道側見一病人,氣力綿惙受大苦
惱,太子見已即便還宮。』


「時輸檀王作是思惟:『此是我子出家之相,阿
斯陀仙言不虛也。』於是更增五欲而娛樂
之。諸比丘!復於一時淨居諸天,既見太子
還受五欲作是思惟:『我今應當更為菩薩
示現事相,使得覺悟令速出家。』


「爾時菩薩復召馭者而告之言:『我今欲往
園林遊觀,汝可嚴駕,我當暫出。』馭者又奏
大王,王聞是已謂馭者曰:『太子前出東南
[005-0570c]
二門,見老病已還來憂愁,今者宜令從西
門出。我心慮其還不喜悅,宜遣內外莊
嚴道路,香花幡蓋倍勝於前,勿使老病死
等不祥之事在於道側。』所司受勅嚴飾倍
前。爾時菩薩與諸官屬,前後導從出城西
門,時淨居天化作死人,臥於輿上香花布
散,室家號哭而隨送之。菩薩見已心懷慘
惻,問馭者曰:『此是何人,而以香花莊嚴其
上?復有眾多眷屬而哀泣之?』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馭者報菩薩言:
『此死人也。』又問:『何謂為死?』答曰:『夫言死者,
神識去身命根已謝,長與父母兄弟妻子眷
屬,恩愛別離永無重覩。命終之後,精神獨行
歸於異趣,恩愛好惡非復相知。如此死者
誠可悲也。』又問:『唯此人死,一切當然?』報菩
薩言:『凡是有生必歸於死。』菩薩聞已轉不
自安而作是言:『世間乃有如此死苦,云何
於中而行放逸?我今何暇詣於園林,當思
方便求離此苦。』即便迴駕還入宮中。


「時輸檀王問馭者言:『今日太子出遊園苑
歡樂以不?』馭者答言:『大王當知!太子出城,
忽於路側有一死人,臥於床上四人舉輿,眷屬悲號,太子見已慘然不樂,遂於中
路即便還宮。』時輸檀王作是思惟:『此是我
子出家之相,阿斯陀仙無虛謬也。』於是更
增五欲而娛樂之。諸比丘!復於一時淨居
諸天,既見太子還於宮內處在五欲,作是
思惟:『我今應為菩薩更現事相,令速出家。』
爾時菩薩復召馭者而告之言:『今日欲往
[005-0571a]
園林遊觀,汝可嚴駕,我當暫出。』馭者又奏
父王,王聞是已謂馭者曰:『太子前出三
門,見老病死愁憂不樂,今者宜令從北
門出,嚴飾道路香花幡蓋使勝於前,勿
得更有老病死等非吉祥事在於路側。』所
司受勅嚴好過前。爾時太子與諸官屬,前
後導從出城北門。時淨居天化作比丘,著
壞色衣剃除鬚髮,手執錫杖視地而行,形
貌端嚴威儀庠序。太子遙見問:『是何人?』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馭者報菩薩言:
『如是名為出家人也。』太子即便下車作禮
因而問之:『夫出家者何所利益?』比丘答言:
『我見在家生老病死一切無常,皆是敗壞不
安之法,故捨親族處於空閑,勤求方便得
免斯苦。我所修習無漏聖道,行於正法調
伏諸根,起大慈悲能施無畏,心行平等護
念眾生,不染世間永得解脫,是故名為出
家之法。』於是菩薩深生欣喜讚言:『善哉,善
哉!天人之中唯此為上,我當決定修學此
道。』既見是已登車而還。時輸檀王問馭者
言:『太子出遊寧有樂不?』答言:『大王當知!
太子向出至於中路,皆悉嚴好無諸不祥。
忽有一人著壞色衣剃除鬚髮,執持應器
杖錫而行,容止端嚴威儀詳審。太子即便下
車作禮,言語既畢嚴駕而歸,竟亦不知
何所論說。』時輸檀王聞此語已,心自念言:
『阿斯陀仙言無虛謬。』於是更增微妙五欲
而娛樂之。」


佛告諸比丘:「時淨居天欲令菩
薩速疾出家,重與父王作七種夢:一者夢
[005-0571b]
見有帝釋幢眾多人舁,從迦毘羅城東門
而出。二者夢見太子乘大香象徒馭侍衛
從迦毘羅城南門而出。三者夢見太子乘
駟馬車,從迦毘羅城西門而出。四者夢見
有一寶輪,從迦毘羅城北門而出。五者夢
見太子在四衢道中揚桴擊鼓。六者夢見
迦毘羅城中有一高樓,太子於上四面棄擲
種種珍寶,無數眾生競持而去。七者夢見
離城不遠忽有六人舉聲號哭。時輸檀
王作是夢已,心大恐懼忽然而覺,命諸大
臣而告之曰:『我於夜中作如是夢,汝宜
為我喚占夢人令解斯事。』


「時淨居天化作一婆羅門,著鹿皮衣立在
宮門之外,唱如是言:『我能善解大王之夢。』
諸臣聞奏召入宮中。時輸檀王具陳所夢,
語婆羅門:『如此之夢是何祥也?』婆羅門言:


「『大王當知!所夢帝幢眾人舁出城東門者,
此是太子當為無量百千諸天圍遶出家
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太子乘大香象徒馭侍衛
從城南門出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以十力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太子乘駟馬車從城西
門出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及四無畏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寶輪從城北門出者,此是
太子既出家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
法輪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太子在四衢道中揚桴擊
[005-0571c]
鼓者,此是太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諸天傳聞乃至梵世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高樓太子於上棄擲寶物,
無數眾生競持而去者,此是太子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已,於諸天人八部之中當
雨法寶,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
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種種諸法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去城不遠忽有六人舉聲
號哭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當得阿褥多
羅三藐三菩提,外道六師心生憂惱之像。』


「爾時化人為輸檀王解彼夢已,白言:『大王!
宜應欣慶,勿生愁惱。所以者何?此夢吉祥
獲大果報。』作是語已忽然不現。


「時輸檀王聞婆羅門解夢因緣,恐畏太子出
家學道,於是更增五欲之具。


「是時耶輸陀羅亦夢二十種可畏之事,忽然
覺悟,中心驚悸惶怖自失。菩薩問言:『何所
恐懼?』耶輸陀羅啼哭而言:『太子!我向夢見一
切大地周遍震動;復見一鮮白大蓋常庇蔭者
車匿輙來奪我將去;復見有帝釋幢崩壞
在地;復見身上瓔珞為水所漂;復見日月
星宿悉皆隕墜;復見我髮為執寶刀者割
截而去;復見自身微妙端正忽成醜陋;復
見自身手足皆折;復見形容無故赤露;復
見所坐之床陷入於地;復見恒時共太子
坐臥之床四足俱折;復見一寶山四面高峻,
為火所燒崩摧在地;復見大王宮內有一
寶樹被風吹臥;復見白日隱蔽天地黑暗;
復見明月在空眾星環拱,於此宮中忽然
[005-0572a]
而沒;復見有大明燭出迦毘羅城;復見此
護城神端正可憙住,立門下悲號大哭;復
見此城變為壙野;復見城中林木泉池悉
皆枯竭;復見壯士手執器仗四方馳走。太
子!我夢如是心甚不安,將非我身欲有殀
喪?將非恩愛與我別離?此是何徵,為凶為
吉?』


「爾時菩薩聞是語已,心自思惟:『出家時到表
是徵祥,乃令此妃見如斯夢。』慰喻耶輸陀
羅言:『妃今不應懷此恐懼。所以者何?夢想
顛倒無有實法,設令夢見帝憧崩倒日月
隕落,於妃之身何所傷損?車匿持蓋將去,
既曰夢奪,皆為虛妄,但自安寢不假憂愁。』
其夜菩薩自得五夢:一者夢見身席大地、
頭枕須彌、手擎大海、足踐渤澥。二者夢見
有草名曰建立,從䐡而出,其杪上至阿迦
膩吒天。三者夢見四鳥從四方來,毛羽斑駁,
承菩薩足化為白色。四者夢見白獸頭皆
黑色,咸來屈膝舐太子身。五者夢見有一
糞山狀勢高大,菩薩身在其上周匝遊踐不
為所汙。」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