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90 上陽子金丹大要--陳致虛 (master)


[014-001a]
上陽子金丹大要發真卷之十四睦十
    紫霄絳宫上陽子觀吾陳致虚撰
   脫胎去留
弟子復進曰敢問金丹之言脫胎者何也上
陽子曰天機深遠未可猝聞弟子曰今而不
言也夫時也者可乘而不可失此因縁時節
之來者也今而不聞也非乘時之謂也曰將
語乎汝若秘之焉夫先天地鉛汞之一合而
歸于黄金室内是云金胎神室也却運火行
符十月乃足是云男兒懷胎也曰胎完已後
[014-001b]
其功何如曰十月功足是聖胎已就也則移
居上丹田保養之長大之一周二載則化爲
陽神陽神出入去來無礙是云脫胎而去也
曰是則此身抑有死壞耶曰難言也曰願師
指示曰夫一切常人聞暗識汙其謂神仙既
得道矣必合留形長生永居於世者矣此凡
俗之說也仙與佛則不然曰敢問其方上陽
子曰蓋有身則爲患仙者欲去其患也雖然
仙道已成無所不可各隨所欲焉有白日而
飛肉尸者黄帝之謂也有優游而住世者彭
[014-002a]
祖之謂也有受命而居天職者天師之謂也
有或隱而或顯者黄石公之謂也有拔宅而
上升者旌陽之謂也有示疾而終世者重陽
之謂也有尸解而脫殻者紫清之謂也有入
仕而匡世者東方朔之謂也各隨其所欲初
不拘於長生而住世也口若是則飛升而居
天職者爲上長生爲次尸解示疾又其次也
曰否曰願聞其略曰子不聞之河上公乎河
上公之居于河濱也聲聞于闕文帝車駕禮
焉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賔莫非王
[014-002b]
臣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子雖有道猶朕民
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足使人富貴貧賤
須臾河上公冉冉昇于空中曰今上不至天
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帝悟禮謝遂
授以老子章句畢失所在子抑聞之蘇公堤
之說乎宋有蘇雲卿者乃管仲樂毅之流也
隱居豫章張德遠薦以爲相高宗令其尋訪
之德遠奉命作書托守臣躬親禀請及造其
所乃一人獨居茅舍日以種園織履爲生得
書不剥佯許詣朝其夕隱去翌早守臣悉來
[014-003a]
迎接唯見請書留案遺一詩云多年别作一
家風豈料聞名達帝聦自有時人貪富貴莫
將富貴污蘇公後名其處曰蘇公堤云斯人
也者其列禦寇之流乎其子陵之流乎其范
蠡之流乎子不聞之列禦寇乎列禦寇居鄭
圃也四十餘年人無識者其始事壺丘子也
聞道而志不篤復師老商氏友伯高子相規
以道禦寇行之九年乃能御風以行子又不
聞范蠡乎范蠡之爲越相也一舉而滅吴乃
曰功高不可以久處也遂飄然遊于五湖齊
[014-003b]
君聞其賢往聘而相焉曰大名之下不可以
久居也乃去之易名更姓稱陶朱公將營財
以養其老忽遇濮上人文子者辛鈃音/刑字計
然授以長生之道乃又曰財者所以就事也
道成則無用財也且財曰利利能害人如此
則財不可以久積也孰若吾身之多於財也
竟散其財而隱去後修其道而仙焉若此者
多不可以枚數也噫彼神仙之云爲豈世凡
所能測之者哉
   三教一家
[014-004a]
弟子曰蒙師指示金丹之道已敢問古之聖
人立教分三師乃合三教而歸一家夫如是
矣道唯一乎抑有三乎上陽子曰天下無二
道也昔者孔子曰叅乎吾道一以貫之老子
曰萬物得一以生佛祖云萬法歸一是之謂
三教之道一者也聖人無兩心佛則云明心
見性儒則云正心誠意道則云澄其心而神
自清語殊而心同是三教之道惟一心而已
然所言心却非肉團之心也當知此心乃天
地正中之心也當知此心乃性命之原也是
[014-004b]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大道歌云神是性兮氣
是命達磨東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三教
之道皆當明性與命也孔子曰一隂一陽之
謂道老子曰萬物負隂而抱陽六祖教示云
日與月對隂與陽對是三教之道不出於隂
陽二物之外也孔子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老子曰玄之又玄衆妙之門佛云無上真實
不二之門是云三教各門而同歸者也是以
教雖分三而道則一也若言有二者即非聖
人之心也後之所謂三教者各指其門而不
[014-005a]
能升其堂況欲入其室乎是以尊孔子者謂
之儒雖讀其書而不知其性命之道也尊釋
迦者謂之佛日拜其佛而不知屋裏之真佛
也尊老子者謂之道日遊於中而不知金丹
之大道也是皆名而不實也其崇儒者是非
今古訾毁佛老却不明孔子一貫之道是何
物也其尚佛者口談禪機勤勞枯坐却不明
最上一乘之道是何物也其習老者燒竭朱
汞弄盡傍門却不明金液還丹之道是何物
也若知還丹之道而勤修之則謂之上仙若
[014-005b]
知一乘之道而勤脩之則謂之真佛若知一
貫之道而勤脩之則謂之大聖人矣曰三教
各門而道則一弟子敬受教矣而又有一貫
一乘金丹之道爲異敢問其名之不同歟曰
一貫即一乘也一乘即金丹也金丹即一貫
也夫人皆禀隂陽二氣之全而生者也既禀
隂陽二氣則必能變化矣物之久者成精松
之久者茯苓魚之久者化龍草之腐者化螢
而況於人乎人也者爲萬物之靈也人能久
固其真也謂之真佛人能久存其神也謂之
[014-006a]
神仙人能超凡而入聖也謂之上聖皆不離
於性命皆不逃於隂陽而皆出入於中心緫
謂之金液還丹也是云聖人無兩心也曰上
聖大賢已證高仙佛果其視下也一撮爾已
禍福奚爲乃謗道詆佛之人多有報之者何
也曰否一切仙佛已成道矣或居天職或住
世間以匡救劫運爲心一切凡間萬寳供養
百般布施立寺度僧寫經造塔奉迎佛骨音
聲法事是皆無益論者亦欲正其所正爾抑
又何罪焉但其辭峻又未得其道乃引古之
[014-006b]
是而證時之非不能濟事救時反成萋菲旋
受其咎宜矣彼仙佛者奚屑屑於是哉後來
緇黄之流見其排斥之文以爲詈己何其昩
哉儒者見佛老之書不肯深明其道有可取
者例言異端即肆詆毁以昭其名是又惑之
甚也夫漢之賢子房爲高乃從赤松子遊萬
世之下無能及者唐之賢李白爲首而號爲
謫仙宋之賢子瞻爲亞而呼爲坡仙者也以
其教則毁之以爲異端以其名則美稱而借
重假使識得其道而爲真仙真佛則孰云不
[014-007a]
美乎見之偏者各不識羞故相毁也古之聖
賢自相尊禮唯明是道而已矣今指佛老爲
楊墨差了多也況三教多儒名而墨行者亦
多墨名而儒行者況仙佛乎上士至人唯求
其道而棄其餘也故云天下無二道
   世人皆得
弟子問曰古今之所以成仙作佛者貴富乎
貧賤乎上陽子曰此莫得歷歷而盡也貴富
也貧賤也皆可脩也若大路焉若旁蹊焉在
人之行何如耳曰弟子敢問所以者何曰昔
[014-007b]
者黄帝問道於廣成子廣成子謂黄帝曰彼
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爲終彼其物無測而人
皆以爲極得吾道者上爲皇而下爲王失吾
道者上見光而下爲土今夫百昌皆生於土
而返於土故余將去汝入無窮之門以遊無
極之野吾與天地爲常黄帝修之騎龍上昇
無上元君謂老子曰神丹入口壽無窮矣老
子修之是大道祖後言金丹之道爲黄老術
不知聖人所傳乃金丹至道脩仙作佛之大
事非術也是道也非得真師口傳安有天生
[014-008a]
而自會者邪人但堅心求師無分富貴貧賤
也是以老子爲柱史彭祖爲大夫仇生仕殷
吕望太師伯矩爲卿士尹喜爲關令辛鈃崔
瞿皆上大夫庚桑隱毗陵子休治漆園留侯
帝者師四皓輔漢惠常生執鞭琴高執笏甯
封陶正方回閭士輔光仕漢馬丹仕晋旌陽
爲令鍾離棄宦許大雇僕純陽應舉海蟾帝
君燕國之相棄富貴而脩行故有詩云抛離
火院三千口屏棄門兵百萬家丹陽祖師富
家者也兩試殿庭年四十五遇重陽翁乃捐
[014-008b]
萬有歸於虚无待師乞化備歷苦辛結譚丘
劉郝爲弟兄自相規戒忍諸憂辱其雲遊也
常引古詩云三山有侣人清淡四海無家道
義深之句得其傳者亦多唯黄房公最先道
成我太虚真人得黄房公之傳以授先師紫
瓊真人而我師縁督子是得紫瓊之道焉凡
此言其畧也又如東方朔之於黄眉翁安期
生之於羡門子鹿皮翁之於王方平陸脩靜
之於孫遊岳陶弘景之於王知遠葉天師之
於羅公遠种放之拜希夷處厚之就紫陽富
[014-009a]
韓公之於王沖照朱晦庵之禮崔子虚劉志
畧交六祖龐居士禮馬師傅大士會嵩頭陀
崔相國叅東寺會陸大夫見投子陳尚書見
睦州慈明依昭陽良遂見麻谷趙霜臺送仰
山楊文公見石門李萬卷見歸宗裴相國禮
希運于迪叅紫玉房孺問國一韓昌黎禮大
顛於廣李刺史禮藥山於荆范文正禮古塔
主於江東李文和叅石門於京南楊翰林禮
惠璉於西京張無盡禮雪峰於湖南類此甚
多不能悉數是皆王公大人折節而卑禮者
[014-009b]
也雖然叅有實叅亦有妄叅妄叅者意裏非
真實叅則言下悟㫖悟㫖者進求非真則詆
謗詆謗者豈知自毁進求者必成道焉進者
更在心堅毁者終爲口業口業者雖賢能而
失本真心堅者雖愚賤而躋聖位信背只在
眼下學者可不戒之且已仕而聞道也因在
仕以濟其道焉聞道而未仕也將假途以成
其道焉或隱於仕宦或隱於賤役或隱於城
市或隱於山林財之足用則散之也財之不
足則求之也唯務道之成何分於貴富貧賤
[014-010a]
   觀水得道
上陽子示諸弟子曰來予有以語夫汝也且
吾嘗而觀夫水焉夫水之道暗合於吾之大
道也子不知夫水之道乎抑不知夫水之廣
乎則詎得而知乎水之清也耶子來且將以
語汝也語汝以水之源者也子學夫道而不
知水之源其於道也若有適而不知其舍也
則將焉往乎哉今語以水之源其源也縣崖
壁立孤峰危峭峻險萬仞仰之則彌高曠穴
難測鑽之則彌堅思而不可得瞻之在前見
[014-010b]
之不可用忽然在後是聖也是凡也是神也
是鬼也目如奔電不敢以一窺也深窈窈焉
黑漫漫焉須彌山上望之若大海焉此爲水
之源也故名之曰涅槃境界其中有泉出焉
皎皎如甘露滴滴如明珠溶溶似龍涎涓涓
似骨髓亦瓊漿之謂也亦酥酪之謂也其始
之流也若經乎洪波穢濁待夫兩晝夜旖旎
乎三百里此焉而得水也是水之至清者也
是云水之源者也有華池焉有曲江焉有癸
穴焉有庚渦焉此水也者其白如銀其清透
[014-011a]
底且吾得聞至人之真言也至人曰水之清
也中有白金化爲黑鉛紛紛如空中雪皚皚
若太素烟此水也得先天地一陽之正也此
水也不寒也冬温也不熱也夏凉也熱熱者
浴焉思渴者飮焉飮此水者無飢渴之害也
無睡眠之惱也無生死之念也子其記之是
水也或清或濁濁者遠而清者近也濁也者
人飮之而醉也清也者人得之而醒也是水
也又流五百里而漏焉當其漏也弗覩也無
庸而知也行且一月矣至于萬丈洪崖壁絶
[014-011b]
之口有月窟焉有子匯焉又有子午谷有金
華池於此而復得其源是源之再清也或𥗋
焉而逆注或寖焉如血液或浮焉如素練或
科焉如碧潭恍惚杳冥總流而合于溪溪合
而會于河也至河則汪汪焉湯湯焉浩浩焉
渺渺焉不可測其涯涘也于是時也私謂得
其水之至矣而猶有所未至者也於是分涇
渭泛五湖泝黄河清流也則行焉洪波也則
息焉遨遊而至于大海也乃索焉而驚大海
者無邊際也專于一誠戰戰兢兢唯一精純
[014-012a]
則不至於喪身而失命子其記之吾復聞至
人之言曰大海者天下之水歸焉昔蒙莊之
鵬運也以六月而一息其息也者則飮于此
海也子其記之也大海者人不得而窺其洋
也不得而測其深也不得而知其廣也有真
人焉吾就而問之真人之㫖曰大海者萬谷
所以流入者也百川所以歸納者也爲江漢
之所宗朝者也真人之㫖又曰此特其近焉
者耳夫知大海之說者水逆流焉大海之水
逆流者上接于天河水之逆流至于天河故
[014-012b]
有一消一息之道焉子其記之也夫水之逆
流是水之至者也吾乃今而所以知得水之
至者矣夫得水之至者有道存焉子其記之
也與弟子曰諾水之至者有道存焉上陽子
曰汝來吾復有以語子也且吾嘗而學焉其
昔之爲學也者工駢儷習聲律窮今古喜註
述談性理分是非大而易小而術益不倦于
學也私謂爲學之至矣而未知其有所未至
者也且不知夫世之有真人者也抑不之信
世有成仙作佛之道者也我師趙真人從太
[014-013a]
滌山脩行來授我以金丹之道並合天河逆
流之說吾乃今而所以知爲學之有夫至者
矣子其記之也水之道未至逆流則不知其
極也人之學未聞長生之道亦未爲學之至
者也夫海之接于天河則知水有逆流之道
人之爲學而知夫道則知身之可以長久子
其記之也與弟子曰諾爲學而知夫道則知
身之可以久長也是聞一也而得三焉得水
之道焉得爲學之道焉得長生久視之道焉
   見性成佛
[014-013b]
弟子問曰天下無二道固則然矣老子之道
唯金丹之道金丹之道是性命之道也而達
磨西來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豈此而出金
丹之外乎上陽子曰達磨之道即金丹之道
也世人根器各有利鈍佛祖慈悲方便立名
後之學人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夫何以故
智者不明脚跟底實際裏一件大事輝耀今
古迥脫牢籠能殺能生一死一活此處既昧
則任脚跟走也故云過之愚者不問肉團上
有箇無位真人擔荷大事此處既昧却以誦
[014-014a]
經念佛持齋兀坐將此而求見性成佛抑何
愚哉故云不及曰見性即成佛乎曰傅大士
云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夫見性猶聞道
而成佛猶成道也聞道須行故上士聞道勤
而行之見性須脩故雪山脩行積年而證佛
位奚有不學不脩而以見性爲成佛乎問曰
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又曰見解智識爲靈明
覺知二者云何而能成佛曰見解智識之性
不能成佛唯蠢動含靈之性則能成佛曰異
乎所聞敢問蠢動含靈之性爲己性乎曰然
[014-014b]
曰何哉曰然見解智識乃是非業障之性此
蠢動含靈乃造化萬物之性人唯不知蠢動
含靈之性所以難逃生死迷於涅槃彼見解
智識之性以聲色爭愛而爲執著妄想此蠢
動含靈之性處污穢而有大機大用彼見解
智識之性起於六賊門頭日爲恩愛纏縛無
有休歇此蠢動含靈之性在脚跟後如如不
動得大自在古德云地獄未苦袈裟下不明
大事是爲最苦世人豈認蠢動含靈之性即
真佛性悟此真佛則知屋裏自有却非木雕
[014-015a]
泥塑故云真佛屋裏坐到此方爲見性成佛
所以道即心是佛若不悟屋裏真佛即我之
真性却認見解智識之性爲佛性猶認他姓
爲我子差了多也所以道心不是佛既悟我
之真性即屋裏之真佛則此性此佛猶是四
大假合底未及長蘆四會之功所以道非心
非佛若悟我性是我真佛分明了也假之而
修假之而成所以道見性成佛故雪山四十
二年少林九年冷坐實皆爲此一段公案者

[014-015b]



上陽子金丹大要發真卷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