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3 道德真經集註(一)--梁迥 (master)


[006-001a]
道德眞經集註卷之六      靡六
    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註
 德經雱曰德者得也物生乎道而名得於/道故謂之性得其性而不失則德之
 全也德未嘗異道而有其德者嘗至於自/私而失道彼眞人者不然性命道德之實
 渾乎其爲一而四者之名應世而殊號吾/莫知其異亦莫知其同也是德之玄者也
 雖然德者得也能無失乎哉唯以無得爲/德而德乎不德則可謂至矣是體道者也
 非有德/者也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
 河曰上德謂太古無名號之君德大無上
[006-001b]
 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
 循自然養人性命其德不見故言不德也
是以有德
 河曰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氣流行民得以
 全也○雱曰全德之人體道盡常德外無
 復餘物故無德名
下德不失德
 河曰下德謂號謚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
 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見其功可稱也
是以無德
[006-002a]
 明皇曰德者道之用也莊子曰物得以生
 謂之德時有淳醨故德有上下上古淳樸
 德用不彰無德可稱故云不德而淳德不
 散無爲化清故云是以有德逮德下衰功
 用稍著心雖體道跡涉有爲執德可稱故
 云不失跡涉於有此上爲麤故云是以無
 德○河曰以有名號及其身○雱曰德至
 則無德下德之人適今於德而已無德之
 德則非至人所謂德也經曰同於德者德
 亦得之
[006-002b]
上德無爲
 河曰謂法道安靜無所故爲也
而無以爲
 明皇曰知無爲而無爲者非至也無以無
 爲而無爲者至矣故上德之無爲非徇無
 爲之美但含孕淳樸適自無爲故云而無
 以爲此心跡俱無爲也○河曰言無名號
 雱曰上德無爲然亦無所事爲而德自足
 也
下德爲之
[006-003a]
 河曰言爲教令施政事也
而有以爲
 明皇曰下德爲之者謂心雖無爲以功用
 彰著跡涉於有爲故云爲之言下德無爲
 而有所以爲此心無爲而跡有爲也○河
 曰言以爲己取名號也○雱曰下德之人
 不修則不至是以既不至於無爲而又勢
 當有爲也所謂上德者兼下德之事方其
 有爲同於下德然未嘗離乎上德也
上仁烏之
[006-003b]
 河曰上德謂行仁之君其仁無上故言上
 仁也爲之者爲仁恩
而無以爲
 明皇曰仁者兼愛之名下德衰而上仁見
 所以爲兼愛之仁故云爲之行仁而忘仁
 亦欲求無爲故云而無以爲此則心有爲
 而跡無爲也且上仁稱無爲者據跡欲無
 爲而方上義爾未可以語下德之有爲也
 河曰功成事立無以執爲○雱曰仁乃善
 之長德之别名既别於德則是爲之也然
[006-004a]
 聖人之仁盡性而足不事於作故無以爲
上義爲之
 河曰爲義以斷割也
而有以爲
 明皇曰義者裁非之謂謂裁非之義故云
 爲之有以裁非斷割令得其宜故云而有
 以爲此則心迹俱有爲也○河曰動作以
 爲己殺人以成威賊下以自奉也○雱曰
 仁有不足乃經以義
上禮烏之
[006-004b]
 河曰謂上禮之君其禮無上故言上禮爲
 之者言爲禮制度序威儀
而莫之應
 河曰言禮華盛實衰飾偽煩多動則離道
 不可應也
則攘臂而仍之
 明皇曰六紀不和則爲禮以救之故云爲
 之禮尚往來不來非禮行禮於彼而彼不
 應則攘臂而怒以相仍引○河曰言煩多
 不可應上下忿爭故攘臂相仍引○雱曰
[006-005a]
 禮所以定上下别親疏審隆殺也種種分
 别得失始彰純誠已虧乃制其外外貌既
 嚴責望深矣雖名止邪之具兹實爭亂之
 端竊嘗原禮於物爲火於時當夏夏者萬
 物去本盛末之時觀四時之有夏則禮者
 聖人所不免也方期去末歸本則以禮爲
 非亦所不免也聖人之教時而已矣何常
 之有而歸本之言於學者爲要矣
故失道而後德
 河曰言道衰而德化生也
[006-005b]
失德而後仁
 河曰言德衰而仁愛見也
失仁而後義
 河曰言仁衰而分義明也
失義而後禮
 明皇曰失道者失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
 失道夫道德仁義者時俗夷險之名也故
 道衰而德見德失而仁存仁亡而義立義
 喪而禮救斯皆適時之用爾故論禮於淳
 樸之代非狂則悖忘禮於澆醨之日非愚
[006-006a]
 則誣若能解而更張者當退禮而行義退
 義而行仁退仁而行德忘德而合道人反
 淳樸則上德之無爲也
夫禮者忠信之薄
 河曰言禮廢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
而亂之首也
 明皇曰制禮者爲忠信衰薄而以禮爲救
 亂之首爾用禮者在安上理人豈玉帛云
 乎哉○河曰禮者賤質而貴文故正直日
 以少邪亂日以生○雱曰太古之道降爲
[006-006b]
 帝德帝德又降乃有王者王者始任禮以
 治自王者之後天下之俗可見矣然則亂
 首之言豈其妄歟
前識者道之華
 河曰不知而言知爲前識此人失道之實
 得道之華
而愚之始也
 明皇曰識者人性識也謂在人性識之前
 而制此檢外之禮雖欲愚時實喪淳樸故
 云道之華禮以救亂所貴同和而失禮意
[006-007a]
 者則將矜其玉帛者其民詭如此之人性
 其愚昩之始○河曰言前識之人愚闇之
 倡始○雱曰智藏於賢人之德本華乃草
 木之精發見於外者也雖足以美一時之
 觀而華盛則本衰矣智者亦德性之精也
 固當深藏於本而乃發露乎外以爲前識
 夫事有常運至則應耳而奚以豫識其兆
 爲哉種種分别以示聰明世俗睹其有先
 幾之明而聖人以爲眞愚者之始孔子曰
 不逆詐不億不信亦惡夫爲華而已
[006-007b]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
 河曰大丈夫謂得道之君也處其厚者處
 身於敦樸
不處其薄
 河曰不處身違道爲世煩亂也
居其實
 河曰處忠信也
不居其華
 明皇曰有爲者道之薄禮義者德之華故
 聖人處無爲之事其厚也不處其薄矣退
[006-008a]
 禮義之行其華也自居其實矣○河曰不
 尚言也
故去彼取此
 明皇與河註同○河曰去彼華薄取此厚
 實○弼曰德者得也常得而無喪利而無
 害故以德爲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
 以盡德以無爲用以無爲用則莫不載也
 故物無焉則無物不經有焉則不足以免
 其生是以天地雖廣以無爲心聖王雖大
 以虚爲主故曰以復而視則天地之心見
[006-008b]
 至日而思之則先王之主睹也故滅其私
 而無其身則四海莫不瞻遠近莫不至殊
 其已而有心則一體不能自全肌骨不能
 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
 無執無用故能有德而無不爲不求而得
 不爲而成故雖有德而無德名也下德求
 而得之爲而成之則立善以治物故德名
 有焉求而得之必有失焉爲而成之必有
 敗焉善名生則有不善應焉故下德爲之
 而有以爲也無以爲者無所偏爲也凡不
[006-009a]
 能無爲而爲之者皆下德也仁義禮節是
 也將明德之上下輒舉下德以對上德至
 于無以爲極下德之量上仁是也是及於
 無以爲而猶爲之焉爲之而無以爲故有
 爲爲之患矣本在無爲母在無名棄本捨
 母而適其子功雖大焉必有不濟名雖美
 焉僞亦必生不能不爲而成不興而治則
 乃爲之故有弘普博施仁愛之者而愛之
 無所偏私故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也愛不
 能兼則有折抗正直而義理之者忿枉祐
[006-009b]
 直助彼功此物事而有以心爲矣故上義
 爲之而有以爲也直不能售則有斿飾修
 又禮敬之者尚好修敬校責往來則不對
 之間忿怒生焉故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
 攘臂而仍之夫大之極也其唯道乎自此
 已往豈足尊哉故雖德盛業大富有萬物
 猶各有其德而未能自周也故天不能爲
 載地不能爲覆人不能爲瞻萬物雖貴以
 無爲用不能捨無以爲體也不能捨無以
 爲體也失其爲大矣所謂失道而後德也
[006-010a]
 以無爲用則德其母故能己不勞焉而物
 無不理下此已往則失用之母不能無爲
 而貴博施不能博施而貴正直不能正直
 而貴飾敬所謂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也夫禮也所始首於忠信不
 篤通簡不暢責備於表機微爭制夫仁義
 發於内爲之猶僞况務外飾而可乆乎故
 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前
 人而識也即下德之倫也竭其聰明以爲
 前識役其智力以營庶事雖得其情姦巧
[006-010b]
 彌密雖豐其譽愈喪篤實勞而事昏務而
 治薉雖竭聖智而民愈害舍己任物則無
 爲而泰守夫素樸則不順典制聽彼所獲
 棄此所守識道之華而愚之首故苟得其
 爲功之母則萬物作焉而不辭也萬事存
 焉而不勞也用不以形御不以名故仁義
 可顯禮敬可彰也夫載之以大道鎮之以
 無名則物無所尚志無所營各任其貞事
 用其誠則仁德厚焉行義正焉禮敬清焉
 棄其所載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聰明
[006-011a]
 則仁失誠焉義其競焉禮其爭焉故仁德
 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義之正非用義
 之所成也禮敬之清非用禮之所濟也載
 之以道統之以母故顯之而無所尚彰之
 而無所競用夫無名故名以篤焉用夫無
 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舉
 其末則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
 華不作故母不可遠本不可失仁義母之
 所生非可以爲母形器匠之所成非可以
 爲匠也捨其母而用其子棄其本而適其
[006-011b]
 末名則有所分形則有所止雖極其大必
 有不周雖盛其美必有患憂功在爲之豈
 足處也○雱曰自拔於常流之中而思比
 德於至聖非眞大丈夫孰能如此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
 明皇曰一者道之和謂沖氣也以其妙用
 在物爲一故謂之一爾○河曰昔往也一
 無爲道之子也○弼曰昔始也一數之始
 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爲主也
[006-012a]
 物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一以居成居
 成則失其母故皆裂發歇竭蹶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河曰言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地得一故
 能安靜不摇動
神得一以靈
 河曰言神得一故能變化無形○雱曰神
 謂鬼神之神靈者神之散也
谷得一以盈
 河曰言谷得一故能盈滿而不絶也○雱
[006-012b]
 曰一之爲一無乎不遍故谷虚而能應者
 一存乎中也
萬物得一以生
 河曰言萬物皆須道以生成也
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
 河曰言侯王得一故能爲天下平正
其致之一也
 明皇曰物得道用因用立名道存則名立
 用失則實喪矣故天清地寧神靈谷盈皆
 資妙用以致之故云其致之○河曰致誡
[006-013a]
 也謂下五事也○弼曰各以其一致此清
 寧靈貞盈生○雱曰一者不二在彼在此
 其所謂一其體常一無有别一故惟一可
 以致一不可以他致一也一之爲義天下
 之至精唯精故能神神則盡之矣而神之
 爲德常在一也
天無以清將恐裂
 河曰言天當有陰陽施張晝夜更用不可
 但欲清眀無已時將恐分裂不爲天○弼
 曰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則
[006-013b]
 清不失用清則恐裂也故爲功之母不可
 舍也是以皆無用其功恐喪其本也
地無以寧將恐發
 河曰言地當有高下剛柔氣節五行不可
 但欲安靜無已時將恐發泄不爲地
神無以靈將恐歇
 河曰言神當有王相囚死休廢不可但欲
 靈無已時將恐虚歇不爲神也
谷無以盈將恐竭
 河曰言谷當有盈縮虚實不可但欲盈滿
[006-014a]
 無已時將恐枯竭不爲谷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河曰言萬物當隨時生死不可但欲生無
 已時將恐滅亡不爲物也
侯王無以烏貞而貴高將恐蹶
 明皇曰得一者不可矜其用故誡云天無
 以其清而矜之將恐分裂地無以其寧而
 矜之將恐發泄神矜則靈歇谷矜則盈竭
 物矜則生滅侯王矜其貴則將顛蹶矣聖
 教垂代本爲生靈雖遠舉天地之清寧而
[006-014b]
 會歸只在於侯王守雌用道耳故下文云
 河曰言侯王當屈己以下人汲汲求賢不
 可但欲貴高於人將恐顛蹶失其位也 
 雱曰一之爲一無乎不在欲言其理詞不
 勝窮且以人形言之凡人初生精爲之本
 因精集神體象斯具精之既喪形斃神離
 或形其理無二也一本無爲貞而三宇
故貴以賤烏本
 河曰言必欲尊貴當以薄賤爲本若禹稷
 躬稼舜陶河濱周公下白屋也
[006-015a]
高以下烏基
 明皇曰侯王貴高兆民非下爲國者以人
 爲本基當勞謙以聚之令樂其愷悌之化
 不有離散○河曰言必欲尊貴當以下爲
 本基由築墻造功因卑成高下不堅固後
 必傾危○雱曰水於五行其數爲一而趨
 下不爭乃陰陽之情也知此道者雖居貴
 高而不忘基本故居位也安猶體神而存
 精則神常存也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轂
[006-015b]
 一本作轂○河曰孤寡喻孤獨不轂喻不
 能如車轂爲衆輻所凑
此其以賤烏本邪
 河曰言侯王至尊貴能以孤寡自稱此非
 以賤爲本乎以曉人
非乎
 明皇曰孤寡不轂則凡情所惡侯王自稱
 以謙爲本非乎者明是以賤爲本爾○河
 曰嗟嘆之辭○雱曰一於數至少而爲萬
 物本故知本在於賤知賤乃貴也
[006-016a]
故致數譽無譽
 御本作數輿無輿弼本作數譽無譽○明
 皇曰數與則無與輪轅爲與本數貴則無
 貴賤下爲貴本元爲與本當存元以定與
 賤爲貴本當守賤以安貴將戒侯王以賤
 爲本故致此數與之談也○河曰致就也
 言人就車數之爲輻爲輪爲轂爲衡爲曰
 尊無有名爲車者故成爲車以喻侯王不
 以尊號自名故能成其貴○雱曰知一者
 以賤爲本而内韜至貴故世不得而貴亦
[006-016b]
 不得而賤苟爲己而數致稱譽豈眞譽乎
 一本譽作輿非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明皇曰琭琭玉貌落落石貌以賤爲大○
 河曰琭琭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見貴石
 多故見賤言不欲如玉爲人所貴如石爲
 人所賤當處其中也○弼曰清不能爲清
 盈不能爲盈皆有其母以存其形故清不
 足貴盈不足多貴在其母而母無貴形貴
 乃以賤爲本高乃以下爲基故致數譽乃
[006-017a]
 無譽也玉石琭琭落落體盡於形故不欲
 也○雱曰玉石體堅而一定不能曲變非
 所謂一也若夫萬變而常一則眞一矣故
 玉琭琭貴而已矣不能賤也石落落賤而
 已矣不能貴也老氏既明一義恐不悟者
 執一不變堅如玉石則失一之理矣夫唯
 體一者一貴一賤其德如水方圓枉直應
 物無窮而不離於一故不得而貴賤以一
 無貴賤故也此篇義最奥密難言今粗明
 綱領而已蓋道生一一則德之全體於物
[006-017b]
 則幾於道者是也上篇序德經之大旨次
 以此篇則論德之者亦猶終以小國寡民
 而更有信言不美耳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
 明皇曰此明權也反者取其反經合義反
 經合義者是聖人之行權行權者是道之
 運動故云反者道之動○河曰反本也本
 者道之所以動動生萬物背之則亡也○
 弼曰高以下爲基貴以賤爲本有以無爲
[006-018a]
 用此其反也動皆之其所無則物通矣故
 曰反者道之動也○雱曰反本則靜靜乃
 能動譬如秋冬能起春夏也
弱者道之用
 明皇曰此明實也弱者取其柔弱雌靜柔
 弱雌靜者是聖人之處實處實者是道之
 常用故云弱者道之用○河曰柔弱者道
 之所常用故能長久○弼曰柔弱同通不
 可窮極○雱曰道之用無所不克可謂健
 矣而獨揵不能自健必以弱爲之本此相
[006-018b]
 生之情故下文原其本以明之
天下之物生於有
 一本作萬物○河曰萬物皆從天地生天
 地有形位故言生於有也
有生於無
 明皇曰夫實之於權由無之生有故行權
 者貴反於實用有者必資於無然至道沖
 寂離於名稱諸法性空不相因待若能兩
 忘權實雙泯有無數輿無輿可謂超出矣
 河曰天地神明蜎飛蠕動皆從道生道無
[006-019a]
 形故言生於無此言本勝於華弱勝於强
 謙虚勝盈滿也○弼曰天下之物皆以有
 爲生有之所始以無爲本將欲全有必反
 於無也○雱曰無以生有有復爲無反復
 相生萬物一致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明皇曰了悟故勤行○河曰上士聞道自
 勤苦竭力而行之○弼曰有志也○雱曰
 士學者也故尚志無志則終不可以語道
[006-019b]
 矣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明皇曰中士可上可下故疑疑則若存若
 亡○河曰中士聞道治身以長存治國以
 未平欣然而存之退見財色榮譽或於情
 欲而復亡之也○雱曰人聞夫子之道而
 悦者是也
下士聞道大笑之
 明皇曰迷而不信故笑○河曰下士貪狠
 多欲見道柔弱謂之恐懼見道質樸謂之
[006-020a]
 鄙陋故大笑之○雱曰道大故似不肖淺
 見者所不識故笑誠如下文所云豈流俗
 能睹乎
不笑不足以爲道
 明皇曰不爲下士所笑不足以爲玄妙至
 道○河曰不爲下士所笑不足以名爲道
 雱曰孑然有體以投世俗耳目者豈道也
 哉
故建言有之
 明皇曰建立也將欲立言明此三士於道
[006-020b]
 不同○河曰建設也設言以有道當如下
 句○弼曰建由立也
明道若昧
 河曰明道之人若闇昩無所見○弼曰光
 而不耀○雱曰大明若晦察察於美惡而
 有其明非明乎道也
夷道若纇
 明皇曰上士勤行於明若昩於進若退於
 夷若纇故中士疑而下士大笑之○河曰
 夷平也大道之人不自别殊若多比纇也
[006-021a]
 弼曰纇㘨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執乎
 以割物其平不見乃更反若纇㘨也○雱
 曰莊子曰以不平平其平也已
進道若退
 河曰進取道者若退不及○弼曰後其身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雱曰孟子曰其
 進銳者其退速故進道當因時任理以直
 養之不可躁於有成故若退也彼揠苗者
 異乎此矣
上德若谷
[006-021b]
 明皇曰虚沿而容物○河曰上德之人若
 深谷不恥垢濁也○弼曰不德其德無所
 懷也○雱曰上德不德而其用不窮谷虚
 而能應者也
大白若辱
 明皇曰純潔而含垢○河曰夫潔白之人
 若污辱不自彰顯○弼曰知其白守其黑
 大白然後乃得○雱曰知其白守其黑孔
 子曰涅而不淄涅故似辱
廣德若不足
[006-022a]
 明皇曰大成而執謙○河曰德行廣大之
 人若愚頑不足也○弼曰廣德不盈廓然
 無形不可滿也○雱曰塊然有餘者豈廣
 德哉
建德若偷
 明皇曰立功而不衒○河曰建設道德之
 人若可偷引使空虚也○弼曰偷匹也建
 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雱
 曰偷苟且也區區欲速務有所建豈足以
 爲德唯因時任理視若偷隋者其建大莊
[006-022b]
 子曰不得已而後起
質眞若渝
 明皇曰淳一而和光○河曰質樸之人若
 五色有渝淺不明○弼曰質眞者不矜其
 眞故渝○雱曰體性抱神以遊乎世俗之
 間者萬變從俗而其眞常眞故物莫知其
 眞彼漢陰丈人孑孑以眞爲己任而别乎
 世俗乃子貢之徒所驚而聖人以爲假修
 渾沌者豈所謂質眞乎
大方無隅
[006-023a]
 明皇曰不小立圭角○河曰大方正之人
 無妄曲廉隅○弼曰方而不割故無隅也
 雱曰大方道之體也若有四隅則形盡於
 所見其小乆矣
大器晩成
 明皇曰且無近功○河曰大器之人若九
 鼎瑚璉不可卒成也○弼曰大器成天下
 不持全别故必晩成也○雱曰帝王之功
 不如霸者之速效
大音希聲
[006-023b]
 明皇曰不飾小說○河曰大音猶雷霆待
 時而動喻常愛氣希言也○弼曰聽之不
 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
 有分則不宫而啇矣分則不能統衆故有
 聲者非大音也○雱曰道盈於無外而其
 體常寂諸物不能感觸其聲常聲而世莫
 得聞也莊子曰無聲之中獨聞和焉希聲
 之謂乎
大象無形
 明皇曰故能應萬類○河曰大法象之人
[006-024a]
 質樸無形容○弼曰有形則有分有分者
 不温則炎不炎則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雱曰能賦萬物之形而其體廓然不可得
 而有此道之全體由其有物故曰大象
道隱無名
 明皇曰功用不彰無名氏也○河曰道潛
 隱使人無能指名也○雱曰自希聲而下
 皆道之大全所由言者異故曰大音也大
 象也能體大音大象以爲道則其道至矣
 夫唯道之至思慮之所不及在有也爲實
[006-024b]
 在無也爲空處處皆然無乎不在故欲爲
 之名而不可狀無名之中常有此物欲見
 而不得故曰隱也
夫惟道善貸且成
 明皇曰雖隱無名氏而實善以沖和妙用
 資貸萬物且成熟之○河曰成就也言道
 善禀貸人精氣且成就之也○弼曰凡此
 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則爲大象而
 大象無形在音則爲大音而大音希聲物
 以之成而不見其形故隱而無名也貸之
[006-025a]
 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貸之則足以永終其
 德故曰善貸也成之不加機匠之裁無物
 而不濟其形故曰善成○雱曰道能供萬
 物之求而成就之然物之所得復歸其本
 故道雖贍足萬物而吾未嘗費貸之爲言
 應彼之乏而終以見還者也竊嘗論此篇
 曰道不遠人而世莫能睹者不明故也故
 首之以眀道大道甚夷而惟明者能由之
 以進故次曰夷道也進道也進於道而復
 乎性命之常則不德之德也故次之以上
[006-025b]
 德上德者自得其德而不同乎庶物者也
 故不染而白以其白自異於物則安能若
 谷乎故次之以若辱不辱而潔則是伯夷
 之隘也則安能廣乎故若辱而後曰廣德
 上德而能廣則是與人爲徒而可以爲君
 師矣故曰建德若偷偷者不汲汲乎有建
 者也建德則有所立而離本近偽矣故又
 要在乎不易吾眞故次之以質眞其序至
 此則道之在我者體既具矣故曰大方無
 隅有大方以爲體則所以應無方之傳而
[006-026a]
 可以緒餘爲人矣故曰大器大器者業也
 至人以其糠粃土苴爲器而器未嘗不大
 也孔子以管仲爲小器則帝王之功其大
 器乎道雖爲此而要其終則未嘗爲也未
 嘗有也故曰大音也大象也然則既盡之
 矣故能與道爲一而供萬物之求成萬物
 之性也嗚呼是道也不可以識識而况於
 以言言乎而余論之者亦其粗而已矣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
[006-026b]
 河曰道始所生者一
一生二
 河曰一生陰與陽也
二生三
 明皇曰一者沖氣也言道動出沖和妙氣
 於生物之理未足又生陽氣陽氣不能獨
 生又生陰氣積沖氣之一故云一生二積
 陽氣之二故云二生三○河曰陰陽生和
 清濁三氣分爲天地人也
三生萬物
[006-027a]
 明皇曰陰陽含孕沖氣調和然後萬物阜
 成故云三生萬物○河曰天地共生萬物
 也天施地化人長養之也○雱曰道兼陰
 陽有陰有陽有陰陽之中此三物者始應
 一二三之數而物之類莫不由此以出入
 故其情與形至纖至悉而考其法象咸類
 是矣知此者是知萬物之本也知其本則
 其於末也何有至人所用居今日而知萬
 世之後者或在是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
[006-027b]
 河曰萬物無不負陰而向陽回心而就日
沖氣以烏和
 明皇曰萬物得陰陽沖氣生成之故故負
 抱陰陽含養沖氣以爲柔和也○河曰萬
 物中皆有元氣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
 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與氣通故得乆生
 也○雱曰由之以生故無不負抱之者觀
 吾之形則其法見矣陰陽適中乃和凡此
 以眀物皆係陰陽之屬爲數所定當與之
 消息也
[006-028a]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玉公以爲稱
 明皇曰萬物皆以沖和之氣爲本而沖氣
 和柔守本者當須謙卑柔弱故王公至尊
 而稱孤寡不轂者以謙柔爲本故也○河
 曰孤寡不轂者不神之名而王公以爲稱
 者處謙卑法虚空和柔○雱曰陰極生陽
 陽極生陰陰陽之情也故高則傾窪則盈
 侯王居極尊之位其勢至危故取人之所
 惡自名以適陰陽之和也故下文云
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006-028b]
 明皇曰自損者人益之自益者人損之故
 朝宗者善於下謙弱者生之柄孤寡之稱
 不亦宜乎○河曰夫增高者崩貪富者致
 患○弼曰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
 由於無也因無乃一一可謂無已謂之一
 豈得無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
 二子生乎三從無之有數盡乎斯過此以
 往非道之流故萬物之生吾知其主雖有
 主形沖氣一焉百姓有心異國殊風而得
 一者王侯主焉以一爲主一何可令先多
[006-029a]
 愈遠損則近之損之至盡乃得其極既謂
 之一猶乃至三况本不一而道可近乎損
 之而益豈虚言也○雱曰澤下而肥山聳
 而瘦午過必昃虧至乃盈凡類屬陰陽數
 由一二者理極則反物物皆然至人以此
 適盈虛之時順消息之理常以謙沖自牧
 豈或强亢致菑者乎
人之所教
 河曰謂衆人所以教去弱爲强去柔爲剛
亦我義教之
[006-029b]
 明皇曰老君云人君所欲立教教人者當
 以吾此柔弱非虚之義以教之○河曰言
 我教衆人使去强爲弱去剛爲柔○弼曰
 我之非强使人從之也而用夫自然舉其
 至理順之必吉違之必凶故人相教違之
 必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違之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
 明皇曰强梁之人動與物亢求益而損物
 或擊之故不得其死○河曰强梁者謂不
 信玄妙背叛道德不從經教尚勢任力也
[006-030a]
 不得其死者爲天所絶兵刃所伐王法所
 殺不得以壽命而死也
吾將以爲教父
 明皇曰吾見强梁者亡柔弱者全故以此
 柔弱之教爲衆教之父也○河曰父始也
 老子以强梁之人爲教戒之始也○弼曰
 强梁則必不得其死人相教爲强梁則必
 如我之教人不當爲强梁也舉其强梁不
 得其死以教即吉云順吾教之必吉也故
 得其違教之徒適可以爲教父也○雱曰
[006-030b]
 識陰陽之情則物物有理皆可以師强梁
 殞身物之至惡苟識理者睹之足以鑒消
 息之理以爲教父不亦宜乎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明皇曰天下之至柔者正性也若馳騁代
 務染雜塵境情欲充塞則爲天下之至堅
 矣○河曰至柔者水也至堅者金石也水
 能貫堅入剛無所不通○弼曰氣無所不
 入水無所不出○雱曰聖人所以執柔而
[006-031a]
 御群剛觀於物則水是也
無有入於無間
 河曰無有謂道也道無形質故能出入無
 間通神群生也○雱曰有纎物則動爲窒
 閡安能入無間乎觀於境則至虚是也此
 聖人所以體無而應群有
是以知無爲之有益
 明皇曰無有者不染塵境令心中一無所
 有無間者道性清靜妙體混成一無間隙
 夫不爲可欲所亂令心境俱靜一無所有
[006-031b]
 則心與道合入無間矣故聖人云吾見身
 心清靜則能合道是知有爲之教不如無
 爲之有益耳○河曰吾見道無爲而萬物
 自化成是以知無爲之有益於人也○弼
 曰虚無柔弱無所不通無有不可窮至柔
 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無爲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
 河曰法道不言帥之以身
無爲之益
 河曰法道無爲治身則有益精神治國則
[006-032a]
 有益萬民不勞煩也 
天下希及之
 明皇曰言天下衆教少能及之者○河曰
 天下謂人主也希能及道無爲之治身治
 國也○雱曰不言之教無爲之益不可以
 象告不可以言傳唯體無盡道者足以知
 之不亦希乎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
 明皇曰名者實之賔代人徇名以亡身設
[006-032b]
 問誰親欲令去功與名而全其眞○河曰
 名遂則身退也○弼曰尚名好高其身必
 疏
身與貨孰多
 明皇曰徇名者將以求財財得而亡身設
 問孰多欲令擲玉毀珠以全其和○河曰
 財多則害身也○弼曰貪貨無厭其身必
 少○雱曰莊子云足乎内外之分辨乎榮
 辱之境余嘗有言内外兩境雖眞僞不侔
 貴賤懸絶而常更相爲輕重不可不察者
[006-033a]
 也失性之人忘其不貲之有而貪逐外物
 矜攬無窮自以爲得而不知所取者塵穢
 臭腐非可已畜之物而所耗失沉陷者乃
 吾之所以爲我者也其爲親疏多寡之計
 亦己愚甚可不哀乎蓋知無待於外而唯
 内之務始可與語道故顔子之賢而孔子
 之所稱乃在乎樂陋巷之簞瓢然則君子
 之所養蓋可知矣今之士非乏聰明之資
 而志徇其外外重而内輕察其天機已在
 肝膈之上面目之間去本遠矣而猶欲語
[006-033b]
 古人之至論則亦見其勞而無功也觀老
 子此言若將無謂而乃學者之至戒修身
 之要務故余因廣其意而詳說之
得與亡孰病
 明皇曰問得名貨與亡名貨敦者病其身
 河曰好得利則病於行也○弼曰得多利
 而亡其身何者爲病也○雱曰得則有有
 有所不足有而疲神耗精以守之其病大
 矣
是故甚愛必大費
[006-034a]
 河曰甚愛色費精神甚愛財遇禍患所愛
 者少所亡者多故言大費
多藏必厚亡
 明皇曰甚愛名者必勞神非大費乎多財
 貨者必累身非厚亡乎○弼曰甚愛不與
 物通多藏不與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衆
 爲物所病故大費厚亡也○雱曰此必至
 之理而世俗之所未悟
知足不辱
 河曰知足之人給利去欲不辱於身○雱
[006-034b]
 曰我貴在我何辱之有
知止不殆
 河曰知可止則財利不累於身聲色不亂
 於耳目則身不危殆也○雱曰無求於外
 故常安也
可以長乆
 明皇曰知足者不甚愛知止者不多藏既
 無辱殆故可長久○河曰人能知止足則
 福禄在己治身者神不勞治國者民不擾
 故可長乆
[006-035a]
道徳眞經集註卷之六










[006-0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