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25 高子遺書-明-高攀龍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髙子遺書巻四     明 髙攀龍 撰
  講義
   小引
聖人之言多矣而曰欲無言明乎所言者皆言其無言
者也而天下後世卒未免求聖人以言求聖人之言於
聖人若與我不相渉者然此學之所以不可不講也講
學者明乎聖人之言皆言吾之所以為吾也夫吾之所
[004-1b]
以為吾果何如哉知之一日而有餘行之終身而不足
者也知者不知乎此行者不行乎此人各以其所知所
行者言焉其於聖人之言多覿面失之矣此學之所以
不可不講也吾郡舊未有講學者顧涇陽先生倡之數
十年来津津焉秉彛之在人心觸之而動有火然泉逹
而不容己者不佞幸從諸先生後不能無請益之言實
不敢求聖人於言求聖人之言於聖人然所言者其所
知所行也懼其覿面而失聖人之言聊舉以就正有道
[004-2a]
求吾之所以為吾者乙卯秋日/
   六十而耳順二莭甲寅/
人生只有理欲二途自有知識以来起心動念俱是人
欲了聖人之學全用逆法如何為逆法只從矩不從心
所欲也立者立於此不惑者不惑於此歩歩順矩故歩
歩逆欲到五十而知天命方是順境故六十而耳順矣
七十而心順矣由此觀之聖凡之判只在順逆二字凡
人自幼與人欲日順一日故與天理日逆一日聖人自
[004-2b]
幼與人欲日逆一日故與天理日順一日天理者人所
固有原是順的人欲者人所本無原是逆的此一㸃機
括只在學與不學學而知其固有故順還他順逆還他
逆不學而不知其所固有故順者反逆逆者反順吾輩
要學聖人耳順從心有兩句拙法曰逆耳之言必深察
從心之事莫輕為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章丙辰/
今人將聖人說仁看作𤣥微道理以為非聖賢不能與
[004-3a]
於此在自家身上是沒要沒緊的不知其為民生日用
須㬰不可離也人生有身必有所處不處約便處樂不
仁之人約也處不得樂也處不得即使暫處斷不能久
長是此身無一處可著落也然觀世人窮約的他也混
過一生富貴的他自道受用一生何以見其不可處不
可處者聖人見之彼不知也其不知處即不仁處也今
看約者日在愁苦中過日而已樂者日在醉夢中過日
而已其中心何曽有安穏處何曽有順利處聖人謂不
[004-3b]
可處真不可處也然則可安可利者何物仁而已惟仁
者能安之惟知者能利之論造詣安仁者大賢也大賢
以下方是利仁者然仁是人的本心人能自識得本心
隨心應用何利如之隨人自得何安如之纔見仁之為
利便是知者纔見仁之為安便是仁者吾輩不可將聖
賢到頭處諉於不可及當從聖賢入頭處信得人皆可
為安仁利仁總在處約處樂上見不可處約不可處樂
總在不安不利處見聖人不說窮逹順逆說箇約樂二
[004-4a]
字自相對待約者収斂之義樂者發舒之義仁者處約
愈収斂愈發舒仁者處樂愈發舒愈收斂約而樂不見
不足在己樂而約推其有餘及人便是本心之則便是
仁不仁者愈約愈局更無過活處愈樂愈放更無収煞
處然則聖人說仁果是懸虚道理否果是民生日用須
㬰可離者否
   富與貴章庚戌/
此章聖人就人情上㸃出天性来欲惡情也欲富貴惡
[004-4b]
貧賤人情之最切也然試看同是不以道得之一則不
處一則不去何也以情言富貴好過貧賤難過以性言
處非道之貧賤反好過處非道之富貴反難過只這一
㸃過得過不得處便是仁只不瞒昧了這㸃過得過不
得處便是不去仁便是君子所以成名由此觀之名便
是仁總是實心不是外面妝得門面的仁便是名總是
實事不是裏面㺯得虚頭的只此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二句聖人便把千古以来不好名而不脩行好名而不
[004-5a]
根心的都破盡了說君子不去仁說到終食造次顛沛
已到至宻處何故却從富貴貧賤說来盖仁是人人具
足的只被那世情俗見封蔽了不得出頭今於富貴貧
賤看得透了心下方得湛然無事方見仁的真體有這
真本體方有真工夫所以君子終食也在這裏造次顛
沛也在這裏實落做得主宰摇撼他不得此方是了生
死學問若此處看不透自家身子渾在世情俗見裏却
把些清明景象慈愛念頭平坦心腸𤣥虚見解當做仁
[004-5b]
如何算得帳即終食之頃不知有幾多起滅事變之来
手忙脚亂如何支持得去他日夫子稱夷齊求仁得仁
便是不處非道富貴的様子稱顔子不改其樂便是不
去非道貧賤的様子孔門求仁是學問真血脈此章是
求仁的真血脈
   我未見好仁章乙夘/
聖人論為仁此章至為嚴宻人心只有好惡二者自有
知覺以来無息不逐於外物都離根去了惟好仁惡不
[004-6a]
仁方始反情復性好仁惡不仁總是一箇仁好之者保
聚之也至無以尚之方無一念夾雜惡不仁者防閑之
也至不使加身方無一息間斷尚即是加夾雜處即間
斷處間斷處渾身已不仁了無加無尚是全體至極純
一不已境界故聖人未見然却人人可到何也好惡之
力人人具足也此力用之於外物便有不足幾見好富
貴的都好得来惡貧賤的都惡得去可見有用力不得
處若用於仁幾見有好仁而好不来惡不仁而惡不去
[004-6b]
者可見無不足之力也一日用力是人生大翻身處将
從前散漫精神一切收拾轉向身来豈但無不足當日
強日盛亹亹而不能已故聖人又為疑辭以決言其未
見也吾輩今日只要窮究得無以尚之實理人生以來
除了這箇仁更有何物今各人胸中營營擾擾的子細
推究何者不是虚妄即如此身究竟終非我有原其所
始反其所終豈不是只有此仁更有何物可以尚之若
一事不仁一息不仁自家性命即時喪失了由此觀之
[004-7a]
天下之可好者孰有甚於仁可惡者孰有甚於不仁若
實信得自不患不用力矣
   一貫章辛亥/
此章是聖門傳心之要不可只將道理來解說過了如
只解作一心貫萬事人人能說却與各人身上總無交
渉須要究到聖人所以能貫處曽子所以能唯處所謂
一不是只說一箇心是說這箇心到至一處譬之於金
當其在鑛時只可謂之鑛不可謂之金故未一之心只
[004-7b]
可謂之心惟精之心方可謂之一一便四方上下徃古
来今一齊穿透何所不貫曽子何以便拈出一箇忠恕
假如人自為謀是一様為人謀又是一様便是不忠不
忠便不一了如何貫得去自待是一様待人又是一様
便是不恕不恕便不一了如何貫得去曽子平日三省
為人謀不忠省不一也與朋友交不信省不一也傳不
習省不一也精察力行其心已到至一處被夫子一㸃
當下便貫了忠恕只是這箇忠恕但悟前只喚做忠恕
[004-8a]
是下學人事悟後便是一貫是上逹天徳若不是平日
實做忠恕如何當下唯得一貫觀門人一時共聞茫然
不知所謂可見矣曽子悟處全在而已矣三字平日還
認夫子有甚髙妙到此方知只是如此别無餘法此之
謂豁然貫通此之謂凍解冰釋吾輩今日這箇心與孔
曽當日的心是一箇竝無些子差池然聖凡相去直如
天淵只爭箇一與不一耳若從今鍛鍊去到得一處便
知夫子貫處曽子唯處
[004-8b]
   吾道一以貫之庚申/
一貫二字乃夫子自言其道如此夫子所以自生民以
来未有者正在於此自古聖人不及夫子者只是貫不
去如孟子言清任和者是矣二氏所以畔於吾道者只
是貫不去如程子言名為無不周徧實則外於倫理者
是矣要知聖人一貫只看中庸自喜怒哀樂未發貫逹
徳逹道九經三重篤恭而天下平者是矣曽子與門人
指出忠恕即中庸之理非有二也吾輩當在日用間實
[004-9a]
體貼如一念對不得上帝便是天人不一貫一事質不
得鬼神便是幽明不一貫不可考三王俟百世便是古
今不一貫如此自待不如此待人便是人我不一貫知
攝其心矣不致謹於威儀言動知謹於行矣不能徹身
心性命便是内外不一貫諸如此類不貫者總是不一
聖人只在一處求故曰非多學而識
   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節庚申/
尋常見能自知過而悔且改者徃徃有之聖人何以曰
[004-9b]
未見又何以曰已矣乎作絶望之詞盖縁粗看了聖人
此語也此正是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盖見
過於㡬不逺而復者也訟者必有箇對頭若無對不成
訟人果能見得天理精明方見得人欲細微一動於欲
便礙於理如兩造然遂内自訟一訟則天理常伸人欲
消屈而過不形於外矣是黙識黙消何等力量顔子而
下便難語此聖人所以重為已矣乎未見之歎與今也
則亡未聞好學者語意同故曰見性斯能見過見過斯
[004-10a]
能復性若泛然知過能改者是過已形於事祇於悔者
也豈可同日而語哉
   十室之邑節甲寅/
若論本性則人性皆善何以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
論生質則聖人之質創古一見何以云十室之邑必有
如某盖常人所以髙視聖人者見得聖人聰明睿知絶
世無比以為聖人是天生的決不可學不知聖人却看
得這聰明睿知在各人用得如何桀紂之不善原未嘗
[004-10b]
無絶人之資全算不得帳常人所以卑視自家者見得
自家質樸老實無知無能以為這是沒用處的如何做
得聖人不知聖人却看得這是天生人的原来本色隨
他大聖大賢不過是還他本色原不曽有别様伎倆世
間人便懁巧利的果是難與入道質樸老實的果是十
室而有聖人便曉得這箇忠信若不學便逐日澆散若
不好學也不能究竟堅固的所以終日孜孜如饑食渴
飲如救焚拯溺一生只做得一件事不過是這箇忠信
[004-11a]
非是把忠信做箇基本忠信之外又有甚學問也於此
見聖人所為聰明睿知者只是認得這忠信真做得這
學問徹其不可及者乃在此若使十室之忠信有肯回
頭猛省的豈不是絶世聰明睿知
   人之生也直章己未/
聖人直指人心無如此語直指人性無如此語信得此
語本體工夫一齊俱到如何信得只當下體認人生何
處有一毫不停當何處有一毫不圓滿自家做得不停
[004-11b]
當覺得不圓滿皆是有生以後添出来勾當添出来念
頭原初本色何曽有此子細勘破真可啞然一笑但一
直照他本色終日欽欽不迷失了故物便到聖人地位
也只如此若迷失了便喚做罔罔者冥然罔覺悍然不
顧之謂人若罔了真似投火之蛾投網之魚撞来撞去
至死後已其未死者幸而免耳總只在一念警醒上警
醒便直不警醒便罔生死闗頭所爭毫末危哉危哉一
念不回千古長夜直字止如此
[004-12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章庚申/
知即是知此可樂者若不是知此可樂者如何能好而
樂之但其功力則愈進愈妙耳吾輩今日且當共研可
樂者果是何事聖門論學主於求仁吾輩且當共研仁
之可樂者果是何味要知樂且將不樂反觀不樂却是
人時時有之何以不樂不樂者皆生於對待也如心便
與境相對一見有境境安得處處盡如我心所以生出
種種不樂已便與人相對一見有人人安得事事盡如
[004-12b]
我意所以生出種種不樂此是世俗上病痛至細微處
更有聖凡相對凡如何企得他聖又有天人相對人如
何希得他天種種懸慕又生出種種不樂此是道理上
病痛不樂處正是不仁處也人心若仁這對待的便都
一貫了無境非心有何通塞無人非已有何隔礙無凡
非聖有何欠缺無人非天有何拘局真是求其不樂者
而不可得也但不知則不能好不好則不能樂然不樂
算不得好不好算不得知在各人自證自脩總不在言
[004-13a]
語上或曰君子終身之憂如何曰正是憂不得此樂也
   中庸之為徳章壬子/
吾輩學問譬如行路者胸中必有箇主意要到何處去
方可上路走若無箇去處出門罔罔東西南北何所適
從學者於中庸正如行路者所欲到之處也今人却認
壊了中庸俱就世情俗見上以圓融委曲不犯手脚不
惹是非的為中庸若如此中庸世間稍稍乖巧者皆能
之何以曰民鮮能久矣中庸不是懸空說道理是從人
[004-13b]
身上顯出来的學者要識中庸須是各各在自家身上
當下認取何者為中即吾之身心是也何者為庸即吾
之日用是也身心何以為中只潔潔淨淨廓然大公便
是身心不是中能廓然無物即身心是中也日用何以
謂之庸只平平常常物来順應便是日用不是庸能順
事無情即日用是庸也到這裏一絲不掛是箇極至處
上面更無去處了故曰中庸其至矣乎此是人生来天
然本色古如是今如是聖如是凡如是停停當當箇箇
[004-14a]
如此然人却生来箇箇迷昧了何故迷昧了縁有兩種
病一是只向外不向裏一是只知増不知減此兩種病
生出千病萬病賢智之過愚不肖之不及都坐此病所
以民鮮能久矣然則中庸遂為絶徳乎非也只去得病
痛淨盡還他原来本色便是中庸初無難事也夫子曰
中庸其至矣乎分明說此是天地間第一件事曰民鮮
能久矣分明說世人俱將第一事丢去了有志之士不
要做世人所共能者須要做世人所鮮能者
[004-14b]
   志於道章己酉/
人生只有箇念頭自生至死瞬息無停這箇念頭為賢
為聖也是他為禽為獸也是他只看人安頓何如若安
頓在人欲上去便把聲色貨利官爵等項結果了一生
目前自謂快樂不知喪失了自家性命千秋萬古却在
一生壊了若安頓在天理上去便把聲色貨利官爵等
項一切擺脱目前雖覺平淡却全復了自家性命這一
生做却千秋萬古的事了所以聖人教人志必於道據
[004-15a]
必於徳依必於仁游必於藝這志據依游是人的念頭
道徳仁藝便安頓在天理上了所謂攝心以復性也道
不在𤣥逺舉目皆是舉歩皆是活潑潑在這裏人莫不
飲食鮮能知味知味與不知味直是天壤懸隔故朱子
下箇知此而心必之焉知字最重是夢覺生死關據於
徳徳就是這道不志道便迷失了由迷失而得所以為
據依於仁仁就是這徳不據徳便不仁了由不仁而仁
所以為依游於藝藝就是這道徳仁但有本領的人看
[004-15b]
這藝便都是道徳仁以之養心不以之汨心所以謂之
游沒本領的人看這藝只是藝不是沉溺喪志便是粗
心玩忽不可謂之游聖人舉此四者一項有一項工夫
一層有一層滋味取要言之只在吾人現前一念不瞞
昧自家實實落落在人倫日用間是者知其為是非者
知其為非是者決定去做非者決定不去做只這一念
更無二念志道者此據徳者此依仁者此游藝者此到
得此念至純至粹便是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自凡夫做
[004-16a]
到合徳天地不過這一箇念頭爾
   自行束脩以上二章庚申/
聖人不是無主意的學問故看書不可作無主意的解
說如今說誨便是誨行束脩以上者啓便啓其憤者發
便發其悱者復便復其以三隅反者此所謂無主意的
解說也不知聖人所誨者何事所啓發反復者何事聖
人為著此道急急皇皇欲呼世人之寐者而醒之自行
束脩以上皆向道而来者聖人未嘗不即引之大道無
[004-16b]
奈學者皆看作泛泛教誨不自敏求故不憤不悱不以
三隅反聖人亦遂無如之何也憤悱三隅反說盡求道
者精思力踐模様皆專專在一處求聖人亦專專在一
處開之憤是無罅縫可入心懣悶之甚悱是明明看得
在眼前心欲言而口不能逹三隅反是平日用力既深
聖人舉著一隅便知三隅皆是此物若無此三様是不
知當人有一件大事未嘗一日用其力何從啓發而復
之可見誨在聖人學須自學方及門之人未嘗不可入
[004-17a]
道在門牆之久至道不可得而聞也
   葉公問孔子章甲寅/
子路所以不對葉公之問不是以葉公不足言亦不是
以聖人難言孔門自顔子以下實見不得聖人要領處
葉公忽然問著子路茫然罔措不知所以對也夫子於
子貢子路每每時切提醒此處又更透露曰女奚不曰
責之者深矣曰其為人也示之者深矣夫子明見得天
下莫有知其為人者須索自說然原自說不得的須索
[004-17b]
人自見說箇發憤忘食必有一件大幹當的事在說箇
樂以忘憂必有一件大受用的事在說箇不知老之將
至必有一件進進不已的事在顔子則便黙識子路若
㑹疑也須問夫子為著甚事而終不能也夫子見他不
能對直代之對令他思而再問子路便道只教他對葉
公者如此依舊耳中過了今日當大家窮究聖人所以
能忘食忘憂忘老者為著甚事若不知此事即不知聖
人為人不知聖人為人即不知自家為人
[004-18a]
   二三子以我為隠章甲寅/
當時門人亦不是疑聖人有所隠而不以誨人只是認
聖人人倫日用是一件神化性命是一件謂聖人所可
見者非其至也其至處則隠而不可見也審爾則忽略
現前懸慕髙逺不成學問了故聖人提醒之如此吾無
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一句極活的話意在言表要看
箇者字謂爾以我有隠乎爾則我平日這無行而不與
二三子者又是何物此即是某也爾又於何者求某乎
[004-18b]
此無他只一箇道理而已矣但這道理從聖人身上發
揮出来便如天工變化神妙不測所以顔子曰仰之彌
髙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顔子便悟得此不是
在聖人身上求的只求諸己卓然便在這裏今日要認
是某也都不離自己認得自己真方信聖人真無隠乎

   仁逺乎哉章乙卯/
人心道心非有兩心一撥轉便天壤懸絶聖人於此常
[004-19a]
示轉換法如欲富貴惡貧賤人心也而轉之為不處不
去之仁欲立欲逹人心也而轉之為立人逹人之仁論
語中兩說欲仁仁如何欲又如何至此是即刻可驗夫
欲者人之心也仁者心之道也以心欲道却成兩箇了
不知只是這箇心逐物而外馳便是欲反躬而内斂便
是仁由馳而斂却如由外而至者然故曰我欲仁斯仁
至矣此是聖人教人點鐵成金超凡入聖最㨗法念頭
撥轉向裏便是或曰人心内斂如何便為仁曰仁是生
[004-19b]
生之理充塞天地人身通體都是何曽有去来有内外
自人生而静以後誘物為欲遂認欲為心迷不知反耳
若一念反求此反求者即仁也别尋箇仁即誤矣曰如
此不幾認心為性乎何以言心不違仁曰心性不是兩
箇但看人所逹何如程子謂人心反復入身来自能尋
向上去下學而上逹者也心是形而下者仁是形而上
者逹則即心即仁不逹則心只是心看人自得如何心
不違仁者其心常仁如目常明耳常聰之謂人心常收
[004-20a]
斂即常仁矣此一轉念是生死關頭千聖都從此做成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癸丑/
嘗疑聖人之學汲汲孜孜如有所追求焉要及這一件
物事如有所奉持焉惟恐失這一件物事不知是甚物
事子細研究原来只是這一箇心但孔門心法極難看
竝不是懸空守這一箇心他只随時随處随事随物各
當其則須合一部論語来看方見盖這箇心不是别物
就是大化流行與萬物為體的若事物上蹉失就是這
[004-20b]
箇蹉失聖人亦别無勞攘只順事無情物各付物但無
走失爾所以曰逝者如斯不舎晝夜此所以為天徳學
者不知本領的只去事物上求却離了本知得本領的
要守住這箇心又礙了物皆謂之不仁這裏見得方知
聖人所謂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逹巷黨人章
逹巷黨人稱大哉孔子誠然其大也稱博學誠然博學
也稱無所成名誠然無所成名也句句說著夫子然稱
[004-21a]
其大也以博學稱其博學也以無所成名句句說不著
夫子夫子以其似是而非故說破見學有所執以成名
者射御之數而已然則聖人所以為聖人者如何如太
虚然四時自行百物自生無所不有實無所有此所謂
天理也聖人於世間人欲病痛能去得淨盡不能於天
理本分上加得毫末吾輩擇者擇此執者執此不然是
擇射御之擇執射御之執而已
   絶四章辛亥/
[004-21b]
吾輩學問只要復性吾性蕩平正直合下與天地同體
自有軀殻以来便有箇我便將極廣大的拘局做塊然
一物將極靈妙的障蔽做蠢然一物從我上起出意来
只㑹要長要短順之則喜逆之則怒只㑹見長見短同
之則喜異之則怒終日起来但是作好作惡偏黨反側
去了從我起意從意成我中間遞生固必只此四者滚
過一生自家真性時時現前如隔千山了不知為何物
也聖人直下便絶此四者何以絶之只一箇毋字而已
[004-22a]
此毋字只是箇醒字一醒便毋了何者今人錯認這意
是我的心故終身沉迷而不返若猛然自醒這箇不是
便當下豁然這箇毋字方是我的真心必須體認得這
箇明白方立得主宰方得心君出頭所謂立天下之大
本也聖門四教四絶同是教法毋正所以絶之正要人
下工夫若作無便不是了從古無現成的聖人故聖人
無現成的說話絶而用毋聖人原做常人的工夫但毋
而便絶常人到不得聖人本體耳夫子自言無可無不
[004-22b]
可孟子稱夫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
可以速則速正是絶意必固我處或曰中庸言固執何
也曰毋意必固我所以擇善也擇善而拳拳服膺更不
入於意必固我所謂固執也擇善固執方是絶四故曰
無適無莫義之與比
   夫子聖者與二章癸丑/
此兩章聖人一自以為無能一自以為無知天下萬世
視聖人不可及者以其無所不能聖人却自以為不過
[004-23a]
少賤之鄙事以其無所不知聖人却自以為不過鄙夫
之兩端然則聖人所知所能者何事耶曰但看赤子有
伎倆否有知解否其所知能不過孩提愛敬已耳聖人
亦然不過盡得孩提愛敬已耳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
子之心者也若聖人果在多知多能真不可學若不在
多知多能豈不人人可為人人有聖人知能却自埋沒
了終身矜已誇人不過就聖人所鄙者拾得一二而已
豈不棄家珍而襲臭腐乎
[004-23b]
   顔淵喟然歎章辛亥/
此章書向来為註中髙堅前後語道體也一句所疑更
理㑹不来若說道體是人人具足處處充滿雖曰神化
無方然却冥㑹即是以顔子黙識黙成於此豈有間隔
若云仰鑽瞻忽是顔子於道體全是恍惚想象了况竭
才之後止見卓立尚未與道為一卓立之後又歎末由
是終身與道為二豈成箇顔子以此懐疑不信及味程
夫子之言乃始躍然程子曰此顔子深知孔子而善學
[004-24a]
之者也盖喟然之歎直歎夫子不是歎道體道體是古
今聖凡所同夫子是古来聖人首出故仰之彌髙無階
可升鑽之彌堅無門可入在前在後無定體可據當時
只有顔子能知之亦惟顔子能學之盖顔子與夫子止
差得一間故一直要學夫子却是聰明才智一毫使不
著幸得夫子循循善誘博之以文約之以禮方知夫子
雖神妙也從這裏来這便是夫子的階梯夫子的門户
夫子的定體博約得一分見得夫子一分博約得十分
[004-24b]
見得夫子十分至竭才之後夫子真面目真精神徹底
呈露了一箇夫子卓然立於吾前矣然見得愈親切覺
得愈神妙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此所以為仰之彌髙鑽
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也末節是申明首節竭才
正是仰鑽卓立正是瞻前末由正是忽後也此章書為
一部論語的門户夫子是生民以来第一箇人顔子是
善學夫子的第一箇人如今就論語中求夫子真是彌
髙彌堅在前在後無可下手幸得顔子提出這箇法門
[004-25a]
周子所謂發聖人之藴教萬世無窮者在此但博文約
禮近世都說向心境上輾轉𤣥虚去令學者止是作弄
而無實功考究孔顔當時博文只是詩書禮樂約禮只
是躬行實踐吾輩今日將經書熟讀深味就是博文將
聖賢所言一一體之於心見之行事之實就是約禮至
於所謂日用動靜之文洗心退藏之約自在其中不必
言也
   子在川上章已未/
[004-25b]
生生之謂易無刻不生則無刻不易無刻不易則無刻
不逝所謂造化宻移是也在天地如此在人身如此在
物物如此但不可得而見可見者無如川流故聖人指
以示人云如斯夫者正謂物物如斯也此是人的性體
所謂天徳人自迷失了如何迷失了自有生以来此箇
真體變做憧憧妄念一般流行運用不舎晝夜遂沉迷
不反學者有極親切工夫但猛自反觀此憧憧者在何
處了不可得妄不可得即是真也緣真變妄故轉妄即
[004-26a]
真如掌反覆反覆皆此掌也若欲滅去此妄别求真性
如何可得故程子曰若說有不好的性請將好的性来
換了此不好的性正謂此也朱子欲學者時時省察不
使毫髮間斷不是教人將省察念頭接續不間斷此真
體原自不舎晝夜人間斷他不得但有轉變耳時時省
察不令轉變久之而熟乃為成徳也
   衣敝緼袍章甲寅/
當時夫子看得子路甚鄭重曰其由也與眼中真不多
[004-26b]
見也引詩贊得甚鄭重曰何用不臧直是可立躋聖地
也何也夫子之學下學而上逹即學即逹不離當下如
子路這様胸襟潔淨峻偉一逹便是更無階級所以夫
子毎每提醒他如是知也知徳者鮮矣之類是也到此
又直揭他真本領出来令他自認自家寳藏而子路却
把做兩句詩諷誦起来記者下箇終身字大妙這一誦
便是子路一箇終身了夫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不要
看死煞了聖人言語如化工造物豈有死死煞煞便說
[004-27a]
何足以臧之理盖借詩言又轉一箇端緒若曰是道也
所謂何用不臧者果何足以臧乎使子路深思之也子
路之病不在自足在於自昧若不自昧真可自足日進
無疆之道原在識得自家本無不足也今人往往好說
當下不知習心習氣一團利欲膠固室塞知他當下是
甚麽様必如子路不忮不求却當下便是矣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章庚申/
子張之學是闊大的於細宻處有不足焉子夏之學是
[004-27b]
謹細的於闊大處有不足焉二賢正相反子貢善方人
故舉以為問非是欲評定人品正欲辨明學術夫子一
過之一不及之而曰過猶不及盖言都不是也於此極
可窺見聖人之學聖人之學中而已矣過者求之髙逺
蹉過去了不及者局於近小見不及了所以一般迷失
若欲求師之過俯而就焉就商之不及企而及焉兩下
補湊以為中豈有是處然則吾輩將何以求中非直窮
其源不可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此真窮源矣
[004-28a]
然猶未也此中從何而来維皇上帝降衷於下民民受
天地之中以生一降衷一受中此中之所從来也然何
以謂之中要知天地間一太和之氣而已易曰天地氤
氲此所謂太和也人之生也得此以為生既生也得此
以為心渾然在中通徹三極情識未動純是此體故喜
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中節不失此體故謂之和一
切學問不過保合此而已有這體方有這用故能動靜
云為無過不及之差聖人精一之心乃其體也學問迷
[004-28b]
源只做得師商之學吾輩何敢輕視師商然辯學則須
開眼孟子曰皆古聖人也吾未能有行乃所願則學孔

   回也其庶乎章丁巳/
程張二夫子俱將屢空作心空若顔子之心屢空則是
頻復也何以為顔子朱夫子作數至空匱其味無窮能
數至空匱略不經心其心還有不空者否此方是真空
至於子貢貨殖又為不善看者說壊了顔子屢空全不
[004-29a]
算計此為受命子貢未免算計不至屢空此便是不受
命受命者生死一聴於命如夫子明日遂行在陳絶糧
之類惟顔子能之子貢貨殖但未能受命耳夫子看得
他徹骨徹髓原見他不是以貨殖累心的其心虚明能
億則屢中億則屢中緊跟上句說来顔子中道故能屢
空子貢貨殖止於屢中中道則不可云屢亦不可云億
億則雖云屢中未可云庶二賢品第只在屢空貨殖上
判貨字稍未脱體命字遂不到手聖人不受命三字㸃
[004-29b]
出萬世人沉冥痼疾亦便指授萬世人換骨靈丹
   克己復禮章乙卯/
聖門以禮教門弟子皆使由禮求仁禮與仁皆性也何
以禮之不即為仁也曰克已與不克己耳何以謂之己
人在大化中有箇身子如大海中一冰此冰是到死不
化的若化方知與含生之類同一海水不克己即使能
約禮禮只是禮故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僅可不畔於
道未知其仁也克己復禮則禮即仁矣此是聖人無我
[004-30a]
之學一直上逹天徳事惟顔子可以語此夫子恐其易
視之故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克復於一日天
下即歸仁於一日如呼吸然最可以觀仁夫子又恐其
難視之故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己是旋乾坤的
力量却是決江河的機括全看根器何如如顔子言下
便決矣所以略無疑滯便問其目何以問目顔子是極
沉潛的人極細宻的學他便知己之蟠根固漏竇多正
在節目細微㸃滴不漏方得根株永㧞此是何等見識
[004-30b]
何等精神夫子告以非禮勿視聴言動是禮在視聴言
動之先與視聴言動為一非此即勿之非簡㸃於視聴
言動之謂也大綱上克己手勢重細目上復禮工夫宻
綱如開創目如守成顔子問目正問守法得視聴言動
之說便刻刻有事了故曰請事斯語聖門為仁法程如

   仁者其言也訒章甲寅/
只看聖人說仁者其言也訒便把仁者一箇欽欽翼翼
[004-31a]
的形像畵出来便把仁者一段欽欽翼翼的心事顯出
来司馬牛乃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矣乎聖人是說仁
者之言司馬牛是說言者之訒何啻天地懸隔凡聴言
不㑹意者類如此若今人便對他說言者是何物訒言
者又是何物都㸃在虚靈知覺上去了聖人便質質實
實說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這難字不是謂天下事難
做故言不輕說此一難字是千古聖人的心體聖人看
得天下事無一件是我能的看得君子躬行之事無一
[004-31b]
件是有於我的其難其慎為也如此言也如此輕浮恣
肆之意融化無存厚重凝宻之體造次不失這便是仁
凡論語言仁都是樸實頭如此可見為仁只在言行上
别無𤣥妙識仁只在此識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章己酉/
讀此章書為之悚然深懼夫謂之君子是天地間有數
的人其於小人判若白黒矣而猶有不仁者何也聖人
說未有小人而仁小人定是不仁不仁就是小人然則
[004-32a]
君子而不仁其去小人寧有幾何豈得不懼聖人於當
世之士自顔子而外未嘗輕下一仁字子文之忠而仁
曰未知崔子之清而仁曰未知由求赤之才而仁曰不
知原思之守而仁曰不知即以仲弓徳行而仁曰不知
由此觀之君子安得以影響冒認這仁然聖人曰為仁
由己而由人乎哉是不待求人的曰有能一日用其力
於仁未見力不足者是人人可做的曰我欲仁斯仁至
是刻刻可做的由此觀之小人何至遽自絶於仁盖既
[004-32b]
是小人定不肯去求此所以為小人若夫君子各因其
性之所近守其節之一偏往往自以為是不知不覺混
過了一生真是可惜夫仁者人也仁就是這箇人人只
有這箇仁天地間無論身外之物與我無干即七尺之
軀終非我有只這箇仁是我天之尊爵貴莫貴於此矣
人之安宅富莫富於此矣朝聞夕可夀莫夀於此矣所
以聖人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聖人看得如此緊要
此是何故涇陽先生曰聖人說有矣夫三字有無限警
[004-33a]
動有無限闗係自觀人者言之有矣夫者寛詞也曰斯
人即有是然而君子也烏得遽夷之於小人自自脩者
言之有矣夫者危詞也曰吾誠有是是小人也豈不貽
羞於君子寛之者扶之也危之者亦扶之也聖人之扶
陽也如是愚謂為世所寛其危甚矣是以君子以務學
為急
   莫我知章丙辰/
自顔子亡而聖人天徳之學無有知之者子貢雖不能
[004-33b]
知而可與知之故發此歎以啓其問因其問而直告之
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逹正聖人天徳之學也非
謂吾之學如是故人莫我知正謂人莫知其如是之學
也三句皆是天理自然如此極平常事然惟聖人能之
人安得而知之故曰知我者其天一部中庸聖人只此
三句道盡上天之載原来即吾人喜怒哀樂喜怒哀樂
原来即可位天地育萬物然則何處更有天而容怨何
處更有人而容尤何處更有𤣥妙竒特而可舎下逹上
[004-34a]
   君子脩己以敬章戊申/
吾輩須各各自認得箇已這箇已靈於萬物竝於天地
不可輕看了他他原生来一私不染萬物具僃天然完
全何故要脩只緣有生以後為氣禀所拘自家局小了
他為物欲所蔽自家汚壊了他失了他原初本色故須
要脩然脩之之法却甚簡易直截只爭箇敬不敬爾敬
則此心便在這裏耳便聰目便明四體便恭謹應事便
條理這箇已便是脩的不敬心便不在耳便不聰目便
[004-34b]
不明四體便頹放應事便乖謬這箇已便是不脩的只
爭這些子當下便分聖凡何啻天淵相隔聖人說箇脩
己以敬徹上徹下全體在此大用在此只要人見得透
信得及子路便信不及便曰如斯而已乎是看得這箇
已小了看得這箇脩己輕了不知聖人把握宇宙樞紐
萬化都在於此人也以此去安百姓也以此去安充其
分量就是堯舜也做不盡的這箇道理只在眼前平常
到極處故人人明白人人不明白大要先看透天下萬
[004-35a]
事除了脩己更無别事若不脩己更無一事可做若真
真實實脩了這已一正百正一了百了何處更要費一
㸃閒心腸枉一㸃閒氣力今之談學者多混禪學便說
只要認得這箇已他原自脩的何須更添箇脩原自敬
的何須更添箇敬反成障礙了此是誤天下學者只將
虚影子騙過一生其實不曽脩有日就汚壊而已若是
實脩須是整齊嚴肅著不得些怠惰放肆須是主一無
適著不得些胡思亂想須是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著
[004-35b]
不得些輕忽厭倦其初雖不免用力到習之而熟自有
無限風光今人又多錯認了這箇敬字謂纔說敬便著
在敬上了此正不是敬凡人心下膠膠擾擾只緣不敬
若敬便豁然無事了豈有敬而著箇敬在胸中為障礙
之理如今大㑹中大家雝雝肅肅心下潔潔淨淨便是
脩己以敬的様子一刻如此便做了一刻君子一日如
此便做了一日君子詩曰聖敬日躋只要日日躋陞去
   知及之章庚戌/
[004-36a]
聖學由知而入這知字却最闗係學術之大小偏正都
在這裏惟聖人方有全知一徹俱徹知之所及即仁即
莊即禮一以貫之自聖人以下便要處處著力仁不能
守是知及上帶来的病見不透也涖之不莊是仁守上
帶来的病守不固也動之不以禮是莊敬上帶来的病
養不熟也而統宗㑹元則在知之一字此處透一分以
下病痛便輕一分所以謂知之一字闗係最大古今學
術於此分岐何者除却聖人全知便分兩路去了一者
[004-36b]
在人倫庶物實知實踐去一者在靈明覺知黙識黙成
去此兩者之分孟子於夫子微見朕兆陸子於朱子遂
成異同本朝文清與文成便是兩様宇内之學百年前
是前一路百年来是後一路兩者遞傳之後各有所弊
畢竟實病易消虚病難補今日虚症見矣吾輩當相與
稽弊而反之於實知及仁守涖之以莊動之以禮一一
著實做去方有所就
   予欲無言章戊午/
[004-37a]
道一也天理之自然曰天道人事之當然曰人道人道
者求復天道之自然除却天道别無人道除却人道亦
别無天道聖人只言人道凡下學處皆人道也凡上逹
處皆天道也不學於何上逹不逹成何下學門人只述
聖人言語去為學多不知所學者何事故聖人直指天
道示之天道不可言故以欲無言示之以子貢智足以
知此故特於子貢發之四時行焉百物生焉現前皆是
也人人同在時行之中同為所生之物人人覿面不知
[004-37b]
若知得則聖人終日所誨此也學者終日所學此也若
不知得只是述聖人言語而已故曰予欲無言盖轉子
貢聴言語的心路令黙識乎此也如何要黙識乎此此
所謂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皆擇執乎此了此便
徹上徹下
   仲尼焉學章丁巳/
此子貢既聞一貫之後原以多學而識示人也學在明
宗宗未明要多學而識宗既明仍要多學而識若識得
[004-38a]
一以貫之觸處是道無小無大總是學無賢不賢總是
師不是多學而識者是一道一以貫之者又是一道也
如曽子一生用力忠恕唯前如此唯後亦如此但唯前
之忠恕與唯後之忠恕天人之隔霄壤不侔耳子貢之
多學而識亦然故曰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此一語便是
子貢一貫處然必說文武之道者何故此正是宗傳夫
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兹乎故易曰周易禮曰周禮寤
寐欲行者周公之道子思贊仲尼曰憲章文武孟子叙
[004-38b]
道統曰由文王至於孔子當時文武宗傳在夫子夫子
見滿天下人俱在文武道中故觸處玩味觸處茹納真
如大海與百川相灌相注所謂一以貫之亦何嘗不多
學而識如今吾輩何所師何所學由孔孟而来宗傳在
周程張朱昭代憲章即在周程張朱滿天下都是此道
道徳性命即賢者識其大傳註文義即不賢者識其小
莫不有程朱之道即莫不有孔孟之道要在能一貫不
能一貫耳
[004-39a]
   天命之謂性章丁巳/
孔門宗傳中庸二字而已子思子恐後世之失其傳故
作中庸以傳道也此章首釋中庸二字之義全篇皆推
明此義也中庸者何也人之性也性者何也天之命也
在大化上說謂之天在人身上說謂之性性即天也若
天命之者然故曰天命率此之謂道脩此之謂教率者
率循其自然天之道也脩者求循其自然人之道也然
則道也者性而已矣性即人之性也豈有須臾離人者
[004-39b]
哉試看不睹不聞時何如耳目有時離形聲人無時可
離道君子所以戒謹恐懼也不睹不聞說時亦可說體
亦可不睹不聞之時純是此體也玩乎其所三字便見
不睹不聞不落空戒謹恐懼非著相矣此天下之至隠
也而莫見焉至微也而莫顯焉所謂獨也獨者獨自之
獨各人自知之自慎之而已無他即人之喜怒哀樂未
發者之謂也即喜怒哀樂發而中節者之謂也未發謂
之中何隠微如之中節謂之和何顯見如之大本逹道
[004-40a]
總只在此慎獨者慎此者也慎之所以致之也此天地
所以為天地故致之而天地位萬物所以為萬物故致
之而萬物育一念不慎中不中和不和而天命㡬乎息
矣故握要只在慎獨
   仁者人也丁巳/
各在當人之身認仁已極親切而味未盡也須知天地
間這許多人總是一團生理各之則不仁一之則仁故
曰仁者人也大著眼看這人字八荒只一箇字所以為
[004-40b]
仁其最肫肫處則親親為大耳試㸔九經親也賢也大臣
羣臣庶民百工逺人諸侯總是這箇人試看五逹道君
臣父子昆弟夫婦朋友總是這箇人若不開得這眼各
人其人便是不仁如何行五逹道如何行九經行處只
此一處故曰所以行之者一也如此看来不知人真不
可事親不知天真不可知人只看這天還有兩箇否然
則許多人的心還有兩箇否將天字看人字何等明白
將人字看仁字何等明白
[004-41a]
 天一也無窮之天即昭昭之天然井中之觀非井外
 之觀學未豁然者即在當身體貼猶屬昭昭之天故
 余為此說以盡人字之味舉似葉叅之叅之曰仁者
 人也在衆人身上說固見大同在一人身上說亦無
 不盡盖一人即千萬人千萬人即一人也夫子語意
 渾涵原無所不該非必合許多人看方見是仁其實
 一人體仁便能通天下之志而道徳九經一以貫之
 矣所謂知人者知此知天者亦知此非有二也泥兄
[004-41b]
 之意恐不善理㑹者謂各在當人之身者猶未足盡
 仁必大著眼孔知天地間這許多人總是一團天理
 方完得這仁字則失之逺矣叅之此說又不可不知
   不動心章丙辰/
此章是聖人定志之學人心原是不動的所以動者道
義不足以貞其志志不足帥其氣也故不動心全在志
氣上志是箇主意主意一定匹夫亦不可奪但看北宫
黝孟施舎可見雖萬乗三軍皆不足以奪之孟子說箇
[004-42a]
守字便是志說箇勇字便是氣說二子便隠然見告子
所以不動心說曽子便隠然見自家所以不動心不動
心之道已竭盡無餘矣下特因問明之告子大主意只
是不求不求者不起一念也他也不要持志也不要養
氣一直恁地去未嘗不是不動心却全不是道義了其
病皆從不知義来故其心為蔽陥離窮之心其言為詖
淫邪遁之言其害至滅裂於政事而為大亂之道孟子
知言精義之學也此義從何来天地之間道者體也義
[004-42b]
者用也道義者天地之志也所以帥剛大之氣剛大者
天地之氣也所以配道義之志故集義乃生氣也集義
集字取鳥集於木之意集於義便摇撼不動即志即義
即義即氣非别有氣生也義襲襲字取衣襲於外之意
若不能集義縱有一事兩事偶合於義却如義来襲於
我而我掩取之合於此又不合於彼其不合處仍不慊
於心而氣索然矣既謂之義故必有事焉必有事者勿
忘之謂也勿正心者勿助長之謂也除却告子以為無
[004-43a]
益而舎之又有一等助長以害之者其為不知義一也
孟子精義之學又從何来從孔子来自有生民以来未
有盛於孔子正孟子知言處也乃所願則學孔子正孟
子定志處也孟子如何學孔子其謂智譬則巧是矣可
以仕則仕四者正孔子中紅心處孟子知孔子正在此
處此所謂義也化裁於仕止乆速而執極不移所謂集
義也知一義字所謂志者此也所謂氣者此也所謂持
所謂養者此也豈不為守之至約者哉
[004-43b]
   孟子道性善章庚戌/
要識性善只看夫道一而已矣便是註脚夫天地之道
為物不二只是一箇故古今聖賢别無兩箇此在人直
下認取吾與堯舜果是一是二既是一箇這箇果是善
是不善此可恍然悟矣悟得這箇方知我平日的還不
是這箇一切膠膠擾擾做箇甚麽一向悠悠蕩蕩成箇
甚麽吾性原自充滿具足無少欠缺吾性原自潔淨精
微無㸃塵汚從此豁開兩眼札住兩足看得世間更無
[004-44a]
一物入得我胸次方是學不知性如行者無家終無住
處如耕者無田終無種處故孟子開口便道這箇此事
難在一信字信了又難在一為字當時滕世子有二疑
一是聖凡之疑謂自己是箇凡人如何做得去故孟子
將成覸三段破他一是強弱之疑謂自己是箇小國如
何做得来故孟子將截長補短破他豈特世子人人不
上聖賢路只此二疑直將自己做得事公然寫甘退所
以不但不如聖賢漸次入於庸惡陋劣將自己今日便
[004-44b]
做得事要等待如何如何方去做所以終身只不做有
此疑者便是病病便須服藥學者痛自叅究自家做箇
人如何容他這等不明不白不乾不淨混帳過了一生
如何是好叅来叅去急尋箇出頭必有一朝通身汗下
如死復生之日此為瞑眩此為病瘳不肖同是病中人
正要共同志依方服藥爾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乙卯/
孟子七篇俱明性也此章又指出赤子之心来示人益
[004-45a]
明切矣天下人那一箇不從赤子来那一箇無赤子之
心赤子之心如何無知無能者也此無知無能者乃良
知良能也此良知良能者乃無不知無不能者也自赤
子以後外誘於物生出許多知能来人人認這是我的
心日充日長却把原来的真心日湮日沒得此則失彼
直相背而馳了若猛然警省我今所認的心千般萬様
總從軀殻上起軀殻六尺而已豈不是小當初赤子之
心便即天地之心豈不是大不失兩字不要看輕了有
[004-45b]
多少工夫在須是急急回頭般般放手到那一絲不掛
時猛然自省依然還是箇赤子從此戰戰兢兢惟恐失
之方能不失大人一生只照管得這箇在更别無一事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章丁巳/
幾希者差不多也吾輩試研究果在何處文公先生曰
知覺運動之蠢然人與物同仁義禮智之粹然人與物
異然仁義禮智者五行之徳禽獸不能外五行而生何
能外五行之徳為性其所以偏而不全塞而不通者何
[004-46a]
故細看乃知孟子文字之微妙也其下云舜明於庶物
察於人倫人只有這一㸃明察是異於禽獸處明察者
何也乃知覺運動中之天則仁義禮智中之靈竅知覺
運動固物之所同這一㸃天則却不同仁義禮智非物
之獨異這一㸃靈竅却獨異雖以舜之大聖異處只此
些子耳謂之㡬希真㡬希也再看行之不著習矣不察
章庶民去之只在不著不察所謂㡬希愈明白矣然這
箇明察人人具足却在何處去了知誘物化以後都變
[004-46b]
作私智小慧在世情俗見中全不向人倫庶物上来所
以不著不察然一轉頭私智小慧又都作真明真察這
一轉亦惟人能之禽獸不能也吾輩提出這明察如日
中天其由於仁義之途如明眼人行於康莊不若行仁
義者尚是盲人待人詔告也
   天下之言性也章癸丑/
孟子謂天下之言性者何其紛紛也只須道一箇故而
已矣何謂故原来故物也就一人言之自有生以来原
[004-47a]
是如此的就天地間言之自有生人以来原是如此的
千萬人也如此千萬世也如此聖也如此凡也如此不
曽有些子差池性原是拈不出的只看這箇故便自了
然當下可認取但不可造作壊了他所以故者必以利
為本利者不鑿之謂也鑿便造作壊了今人皆以能鑿
為智不知正是智之可惡處這箇智就是故只以利為
本但看禹之行水當入江的還他入江當入海的還他
入海此之謂行所無事此之謂利此之謂智即如天之
[004-47b]
髙星辰之逺今年的便是千嵗以前的一般是這箇故
苟求其故千嵗日至可坐而得所以曰天下之言性則
故而已矣孟子此章最竒特拈一箇故字便把有生来
難描難畫的本色和盤托出来與人看更不須弄一些
𤣥虚拈一箇利字便把日用間無窮無盡的工夫一口
道出来與人做更不須用一些伎倆次節便是利字註
脚三節便是故字註脚看得二字透真所謂易簡而天
下之理得矣
[004-48a]
   伯夷目不視惡色章己未/
此章正孟子願學孔子處凡謂之聖人皆純乎天理而
無一毫人欲之私同是盡性的人如何有清任和時之
異盖未至大中至正處猶未免稍有意在稍有意在便
於全體有未滿處於妙用有未圓處夫子一生自言有
兩語最要曰無可無不可曰一以貫之一以貫之其全
體也無可無不可其妙用也夫子曰無可無不可孟子
則曰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
[004-48b]
速夫子曰一以貫之孟子則曰金聲而玉振之者也金
玉亦八音之二耳全重兼總條貫金一聲而衆音翕然
並作玉一振而衆音寂然俱止舉金聲玉振而八音一
貫矣故曰始終條理聖人知在一處知故萬理具僃行
在一處行故萬行具足知聖巧力一到俱到更不分輕
重孟子以樂喻聖人全體以射喻聖人妙用二節只說
孔子聖之時不渉三聖三聖聲調自别各自成家不可
謂是一音之小成不可謂力有餘而巧不足知到處自
[004-49a]
然力到無力到而知不到者孟子願學孔子豈獨是一生
志願便是萬古法程㸔來夷尹恵真學不得夫子之時是
人心同然天則自古至今自凡至聖到這紅心處便俱對
鍼此所以自生民以来未有之聖反是人人可學吾輩
若真發願要學孔子畢竟覻著這紅心這紅心何在孟
子固言之矣人之所不慮而知不學而能者是也這便
是極時的只依著他自然體無不僃用無不妙
   性無善無不善章壬子/
[004-49b]
道性善是孟子宗旨此章正孟子所以道性善也當時
論性有三種謂可善可不善是認習為性謂有善有不
善是認質為性俱在粗迹上看更不足道獨告子實有
所見無善無不善儘是𤣥妙須要總看他論性處識得
他所認為性者杞柳謂他是箇無雕琢的湍水謂他是
箇活潑潑的總是天生見成的如食色然生来便如此
豈是人學得的這裏著不得箇善不善何處要人用甚
工夫仁義禮智不過世間幾箇好名目逼迫人做的反
[004-50a]
弄得人不自在了此所謂外鑠也孟子則謂這箇果然
是天生見成的但不是這箇沒頭沒腦渾沌的物事他
極有條理有典則你看他當惻隠便惻隠當羞惡便羞
惡當辭讓便辭讓當是非便是非這便喚做仁義禮智
不是别有箇仁義禮智在外面強逼人做箇好名目也
由此觀之只是這一件物事各人認得不同告子認是
渾沌虚無的孟子認是仁義禮智的這一件是何物生
是也心也是他性也是他情也是他才也是他若認是
[004-50b]
渾沌虚無的便見是無善無不善一直還他渾沌虚無
便了不須思不須求不須盡其才所謂不可與入堯舜
之道者此也若認是箇仁義禮智的便見是善便須思
便須求便須盡其才所謂人皆可以為堯舜者此也試
看物則秉彛豈不是善豈不是天生見成的這箇生孟
子告子同在發出来處看但孟子妙處將惻隠等四者
換却他食色便條理秩然聖學異端其分岐處只在毫
釐間
[004-51a]
   乃若其情三節戊午/
孟子拈出情字證性之善拈出才字證性之無不善固
矣然人之為不善畢竟從何而来為即才也非才之罪
是誰之罪與曰不思之罪也思非今人泛然思慮之思
是反觀也吾輩試自反觀此中空空洞洞不見一物即
性體也告子便認作無善無不善不知此乃仁義禮智
也何者當無感時故見其無及感物而動便有惻隠等
四者出来何善如之隨順他天然本色應付去何善如
[004-51b]
之故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可以為善者乃才也若
不思則人是蠢然一物信著耳目口鼻四肢逐物而去
仁義禮智之才皆為耳目口鼻四肢之用才非性之才
則為不善豈才之罪耶然則如何為盡其才曰只於四
端知皆擴而充之
   富歲子弟多賴章甲寅/
此章喫緊在聖人與我同類者一句凡同類者無不相
似常人與聖人相似在何處只一㸃心之同然處也然
[004-52a]
心之所同然不是輕易說得的只看口之於味必須易
牙之味天下方同耳之於聲必須師曠之聲天下方同
目之於色必須子都之姣天下方同不然畢竟有然者
有不然者說不得同嗜同聴同美也心之理義何以見
得天下同然須是恱心者方是即如今人說一句話處
一件事到十分妥當的方人人同然稍有不到便不盡
同所以理必曰窮理義必曰精義不到那至處喚不得
理義不足以恱心不足以同於天下夫人所以易於陷
[004-52b]
溺其心者何故只縁無恱心之物故外物皆得勝之而
牽引萬端若到得自家恱心處人心同然處便是聖人
所先得處此是凡聖對鍼合縫更無毛髮差池孟子所
謂性善所謂人皆可為堯舜俱在此處認取此處下手

   牛山之木章乙夘/
從古聖人未曽說氣至孟子始說浩然之氣始說夜氣
最為喫緊何也天地間渾然一氣而已張子所謂虚空
[004-53a]
即氣是也此是至虚至靈有條有理的以其至虚至靈
在人即為心以其有條有理在人即為性澄之則清便
為理淆之則濁便為欲理便是存主於中的欲便是梏
亡於外的如何能澄之使清一是天道自然之養夜氣
是也一是人道當然之養操存是也操者何志也志帥
氣者也操存愈固夜氣愈清夜氣愈清操存愈固此是
天人相合處平旦幾希正見道心之微操存舎亡正見
人心之危若養之純熟莫知其鄉之心便是仁義良心
[004-53b]
更無出入可言仁義良心便是浩然之氣亦無晝夜之
别矣
   雖存乎仁者節己未/
孟子養氣章以集義生氣是氣生於心也此章以夜氣
存心是心存於氣也然則氣與心何以别之天地間充
塞無間者惟氣而已在天則為氣在人則為心氣之精
靈為心心之充塞為氣非有二也心正則氣清氣清則
心正亦非有二也孟子說不動心工夫在養氣說養氣
[004-54a]
工夫在持志持其志便不梏於物是終日常息也常人
無終日之功須假終夜之息夜氣者氣以夜而息息至
平旦稍稍清明故曰平旦之氣梏之反覆則終夜不足
以息之故曰夜氣不足以存然則息之義大矣哉氣息
則清氣清則為仁義良心心存則為浩然正氣也今人
以呼吸為息大謬矣息者止息也萬念營營一齊止息
胸中不著絲毫是之謂息真能持志集義者自能通乎
晝夜而息也
[004-54b]
   仁人心也章癸丑/
世上人說著心誰不曉得終日思量算計的便是孟子
說這箇不是心仁人心也說著路誰不曉得終日行来
行去的便是孟子說這箇不是路義人路也世人箇箇
曉得路孟子看来却箇箇舎其路而不由世人箇箇曉
得心孟子看来却箇箇放其心而不知求然則動歩就
是差的動念就是差的迷昧顛倒至死後已豈不哀哉
人有雞犬放無有不知求者做一箇人只有這一箇心
[004-55a]
却放而不知求何耶不知求者不知其放也他一箇身
子隨著世間滚去饑便思食渴便思飲見色逐色聞聲
逐聲終日營營非名即利何處覺得有甚放心所以全
要學問學問才曉得有這心才曉得這箇心放不放如
何為放不仁便是放如何為仁不放便是仁曰然則這
思量算計的是何物曰這就是心只緣放了放如流放
竄殛之放必有箇安置所在或在聲色或在名利才知
得放便在這裏所以曰不知求者不知其放也才知便
[004-55b]
是求才求便是仁故曰我欲仁斯仁至心一仁這終日
行走的便是義非别有路也只這些闗捩子聖凡相去
直如霄壤可畏哉
   徐行後長節丁巳/
此是孟夫子指示人為堯舜的訣法至顯而易知又至
微而難察至簡而易入又易失而難久非細心宻意在
日用煉習不可試察徐行一歩是何意思不知不覺已
是弟的心腸了便在堯的路上行疾行一歩是何意思
[004-56a]
不知不覺已是不弟的心腸了便在桀的路上行日用
間種種只是這箇闗頭如作事占些便宜便是疾行肯
喫些虧便是徐行非義之得要便是疾行不要便是徐
行非禮之色視之便是疾行不視便是徐行非意之加
較之便是疾行不較便是徐行諸如此類如在岐路口
一邊往堯一邊往桀間不容髪認得路頭明立得脚跟
定非能自得師不可歸而求之有餘師如何曰只這一
㸃不敢疾行的便是真師
[004-56b]
   盡其心者三章丙辰/
同是一箇命理一分殊一者千萬人千萬世是一箇殊
者一人是一箇一者心性也殊者夀夭貧富貴賤之類
是也一者雖命於天把柄却屬之於我殊者雖受於我
把柄却屬之於天把柄屬之我故雖有昏明强弱不同
却由我自立把柄屬之天故雖隨遇可盡道却聴天作
主今人所以營營擾擾費盡了不當用的心腸只緣不
知聴命所以悠悠蕩蕩蹉盡了當用的工夫只緣不知
[004-57a]
立命此三章首章言立命次章言順命求則得之舎則
失之是求有益於得又言立命事也求之有道得之有
命是求無益於得又言順命事也其實只一箇知性便
能立命便能順命天夀不貳脩身俟死又是順命處盡
其道而死又是立命處原非兩事知得順命一毫心腸
不閒用知得立命一刻工夫不浪廢方得精神并歸一

   萬物皆僃章癸丑/
[004-57b]
萬物總是一物故一物皆僃萬物我亦一物也萬物一
我也即萬為一故藏宻處不容一些散漫人被物欲牽
誘却全散漫了故須反身反身而誠即一即萬取之逢
原何樂如之即一為萬故推行處不容一些隔礙人被
物欲封閉却全隔礙了故須強恕強恕而行即萬即一
渾然同體何仁如之反字強字千觔萬兩天地原是一
闔一闢故學問只是一闔一闢
   人不可以無耻章戊午/
[004-58a]
孟子剔發人恥心曰人不可以無恥曰恥之於人大矣
又欲人以無恥為恥其鄭重如此但不知恥是恥著甚
事孟子固明言之恥者恥不若人也然人是何等様人
不若人是不若人何等様事世人恥不若人或恥技藝
不若人或恥富貴不若人非但不足恥且是不當恥恥
不若人須認得這人字人是一世萬世一人萬人對同
一様的有不相似的便是不若人如孟子所謂無惻隠
之心非人也人之有四端猶其有四體之類是人人本
[004-58b]
来如此雖至聖人原不曽加得些子走了這様便不若
人若為機變之巧便與這箇相背而馳彼看得這箇人
全沒些要緊這箇恥何處用得著故曰無所用恥盖彼
原不要若人又何若人之有孟子兩處言不若人此與
無名之指同看更明白人人手具十指有不若人便以
為惡人人心具四端有不若人曽不以為恥何也有能
忽然以此之無恥為恥者乎便是超凡絶𩔖的人天下
可恥之事更不能加於其身矣
[004-59a]
   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辛亥/
孟子道性善是言人人所同也此言君子所性言惟君
子有之者也性之所以為善者以仁義禮智仁義禮智
者求則得之者也惟君子能求而得之四者之入於心
如木之於地根深柢固故能發榮滋長暢茂條逹而生
色也不然則何分定之有分者分也天之生物人人分
與全副家當分得為分本分之内無纖毫欠缺所以大
行不加窮居不損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當我却無
[004-59b]
分了便至沿門持鉢仰息他人雖小小得失能加損之
況大行窮居乎吾輩今将何以求之孟子言之矣君子
以仁存心以禮存心是操存涵養的工夫凡有四端於
我者知皆擴而充之是體驗擴充的工夫如此時時習
去方得根心生色
   士何事章戊午/
若說士未得為大人之事止是尚志則事與志為二事
實志虚必須大人而後有事也王子問士何事孟子正
[004-60a]
說士以尚志為事王子問何謂尚志孟子正說以仁義
為事除却仁義更無事除却志更無仁義也殺一無罪
豈必是殺戮士君子一言之誤貽害於人一事之謬貽
害於人皆殺無罪也簞食豆羮苟為非義皆取非其有
也然則日用間住脚便是居仁息息有事在動脚便是
由義息息有事在大人之事不過如此不曽加得毫末
士之事不曽減得毫末故曰大人之事僃僃是體用完
僃於此非預僃之僃也然則孟子何不曰士以仁義為
[004-60b]
事而必曰尚志正謂志方是真仁義尚志方是真為仁
義如今人一切苟且為非仁非義者總是志不立若尊
尚此箇志来便浩然常伸萬物之表行一不義殺一不
辜得天下不為孟子一生得力只操持此志
   道則髙矣美矣章乙卯/
孔子之門以聖人所言皆易知易能而疑隠其髙者美
者孟子之門以孟子之道髙矣美矣而欲示其淺者近
者此何以故盖夫子平生只說一學字即說聖說仁總
[004-61a]
是說學世人不知學之一字是極微妙的乃以為淺近
孟子平生只說一性字即說孝說弟總只證性世人不
知性之一字是極平常的乃以為髙美是皆不知法度
出於自然非人所能為也孟子所謂繩墨彀率者何在
如論道徳必稱堯舜論征伐必稱湯武乃所願則學孔
子是也學問窮到至處方是䋲墨方是彀率方是性然
此箇道理亘古亘今充天塞地隨人具足拈著便躍然
當乎吾前此所以為中道惟實用力者方知之故曰能
[004-61b]
者從之孟子所謂性便是孔子所謂學若非孟子指其
源頭竭其分量學者不輕視聖人之學而别慕髙逺陷
於異端即娛視聖人之學而安於卑近墮入庸俗矣
 
 
 
 
 髙子遺書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