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25 高子遺書-明-高攀龍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高子遺書卷七     明 高攀龍 撰
  疏
   崇正學闢異説疏萬厯二十年為行/人上得㫖允行
臣惟自古治天下者未有不以教化為先務而教化之
汙隆則學術之邪正為之所係非小也是以聖帝明王
必務表章正學使天下曉然知所趨截然有所守而後
上無異教下無異習道徳可一風俗可同賢才出而治
[007-1b]
化昌矣臣見四川僉事張世則一本大略自謂讀大學
古本而有悟知程朱誤人之甚謂朱熹之學專務尚博
不能誠意成宋一代之風俗議論多而成功少天下卒
於委靡而不振於是以所著大學初義上獻欲施行天
下一改章句之舊臣惟自昔儒者説經不能無異同而
是非不容有乖謬是非謬則萬事謬矣以程朱大賢謂
其學曰不能誠意謂其教曰誤人之甚是耶非耶議之
於私家猶為一人之偏詖而於聖賢無損鳴之於大廷
[007-2a]
則遂足以亂天下之觀聴而於世教有害臣有不容己
於言者矣夫自孟子歿而孔子之學無傳千四百年而
始有宋儒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得其正傳而絶
學復續學者始知所從入之途其功罔極矣然是五賢
者生於宋而宋不能用其學之萬一前則章惇蔡京之
徒斥之為奸黨後則韓侂胄之徒斥之為偽學貶逐禁
錮以迄於亡恭惟我太祖高皇帝天縱神聖作民君師
即位之初首立太學拜許存仁為祭酒以司教化存仁
[007-2b]
為先儒許謙之孫謙承朱熹正學而存仁承上命以為
教一宗朱氏之學令學者非五經四書不讀非濂洛闗
閩之學不講而天下翕然向風矣我成祖文皇帝益張
而大之命儒臣輯五經四書大全而傳註一以濂洛闗
閩為主自漢儒以下取其同而刪其異别以諸儒之書
類為性理全書同頒布天下永樂二年饒州儒士朱友
季詣闕獻所著書專詆毁周程張朱之説上覽而怒曰
此儒之賊也特遣行人押友季還饒州令有司聲罪杖
[007-3a]
遣悉焚其所著書曰毋誤後人於是邪説屏息吾道中
天矣迨今二百餘年以来庠序之所教制科之所取一
稟於是學者幼而讀之老而不知一言為可用者固多
然而真儒如薛瑄胡居仁吳與弼陳真晟曹端羅倫莊
㫤章懋張元禎陳茂烈蔡清陳獻章王守仁諸人彬彬
盛矣至一代之風俗上有紀綱下重名節當變故之秋
率多仗義死節之士值權奸之際不乏敢言直諫之臣
賢士大夫之公評士庶之清議是非井然一有不當於
[007-3b]
人心羣起而議其後故至於今上下相維持非祖宗教
育之明騐與不意今日乃有如世則肆然斥之曰誤人
曰不誠欲變祖宗表章之至意率天下而盡背之也即
世則所論程朱之學亦可謂不得其門者矣夫程朱之
學其始終條理之全下學上達之妙固未易言語形容
然其大要則不出涵養用敬進學在致知二語此非程
朱之教也孔子之教也故窮理即博文之謂也居敬即
約禮之謂也非孔子之教也堯舜之教也故博文即惟
[007-4a]
精之謂也約禮即惟一之謂也二者合一並進而主敬
為本故理日明瑩則心日靜虚動直而初非溺於詞章
心益定靜則理益資深逢原而初不流於空寂此聖學
所以允執其中也至大學一書程子所揭為初學入徳
之門而章句之作則朱子所為一生竭盡精力之筆後
人學未造其域豈容輕議况古書皆有錯簡古本安可
盡信世則之言誠意是矣豈諸儒獨不教人誠意乎誠
者聖人之本學之所以成始成終功先格致正所以誠
[007-4b]
正也意有不誠心有不正即非所以為格致也若夫溺
於記誦狥外忘本此俗學所以為陋豈大學格致之教
哉夫孔子之道至程朱而闡明殆盡學孔子而必由程
朱正如入室而必由户世之學者誠能虚心涵泳切己
體察毋務新竒而先以一己之私意主張於前毋務立
説而取聖賢之言矯揉為己之用循循焉以周程張朱為
四書之階梯以四書為五經之階梯自得之而道可幾
矣故善學者黙而識之不言而信述而不作心逸日休
[007-5a]
况今天下不患無論説而患無躬行就聖賢已明之道
誠心而力行則事半而功倍矣何必嘵嘵焉必務自私
用智欲伸其一己之説為也世則又以宋之不振歸咎
於諸儒之學噫是何言也人主不能用其道雖以孔子
之聖生於魯而不能救魯之衰微何疑於諸儒宋之亡
也由前而言則壊於新法由後而言則壊於和議今不
咎王安石呂惠卿蔡京章惇黄潛善汪伯彦秦檜韓侂
胄之徒而咎諸儒之學何心哉夫所謂議論多而成功
[007-5b]
少者非言者之罪而用言者之罪也自古芻蕘獻説工
瞽陳規其議論豈不至多然而上之人善於用中則片
言可折而盈廷可廢天下見事功之實而不見議論之
虚上之人漫無可否則人持所見而邪正雜陳徒滋耳
目之煩無補經綸之實耳豈以人人緘黙而後為盛世
乎世則又謂本朝持衡國是者無決斷之勇分猷庶職
者有模稜之風庠序無真才實學之士朝廷鮮實心任
事之臣此信有之正不學之故也奈何反以咎程朱之
[007-6a]
學也抑臣有深憂焉自世廟以前雖有訓詁詞章之習
而天下多實學自穆廟以来率多玲瓏虚幻之談而弊
不知所終笑宋儒之拙而規矩繩墨脱落無存以頓悟
為工而巧變圓融不可方物故今高明之士半已為佛
老之徒然猶知儒之為尊必藉假儒文釋援釋入儒者
内有秉彞之良外有惟皇之制也而其隠衷真志則皆
借孔孟為文飾與程朱為仇敵矣故今日對病之藥正
在扶持程朱之學深嚴二氏之防而後孔孟之學明使
[007-6b]
世則之言一倡天下之棄其仇敵也不啻芻狗焉於是
人人自逞其私淫辭充塞正路榛蕪將二祖列宗之教
蕩然掃地矣伏願陛下皇建有極端本化人身體孔孟
之微言首崇程朱之正學必親經書以窮理必收放心
以居敬朝乾夕惕省察克治思天之所與人而人之所
受於天惟有仁義禮智四者人君為天之子必克完天
之賦予而後永膺天之眷命一念之發一事之動審其
果合於仁合於義合於禮合於智則務擴而充之力而
[007-7a]
行之審其有不合者則務遏而勿思禁而勿行如是日
新又新純為天徳則萬化之源清萬幾次第畢舉聖主
之精神一奮天下之意氣維新矣於是體二祖之意振
正學於陵夷廢墜之餘明詔中外非四書五經不讀而
不得浸淫於佛老之説非濂洛闗閩之學不講而不得
淆亂以新竒之談學無分門士無異習人心貞一教化
大同如是而人才不出政治不隆者從古以来未之有
也臣入仕之初適見世則之疏不勝私憂隠慮遂有此
[007-7b]
論辨或曰四方多事何暇為此清談臣謂不然此天下
之大本古今之命脈危微之别毫釐千里之差千聖兢
兢於此而可以細故視之哉故不避僭越之嫌迂濶之
誚冒昧上陳伏乞聖明采擇
   今日第一要務疏萬厯二十年為/行人上留中
臣觀今天下事勢岌岌矣强敵既為門庭之患而倭賊
復為堂奥之災人情詾詾識者寒心所幸者紀綱未盡
壞人心尚在離合之間誠得其要而圖之則天心感格
[007-8a]
民心悦懌元氣一復神氣即振而天下可措於泰山之
安故不敢瑣聒特揭其至要者二端上聞一曰天下之
大本臣聞天下之事有本有末正其本者雖若迂緩而
實易為力救其末者雖若切至而實難為功所謂天下
之本者何陛下之心是也人君之心與天為一呼吸相
通一念而善天以善應之一念不善天以不善應之如
影之隨形纖悉不爽是以古之聖王終日乾乾操存此
心以對越在天故曰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
[007-8b]
爾游衍蓋自朝及夕出王游衍無息不與天相對故天
理流行人欲屏息而能常凝帝眷於無聲無臭之表然
人心至活倏忽之間起滅萬狀未有無所事事而能懸
空守之者故必觀經書以求聖賢存心養性之道或觀
史鑑以求古今治亂興亡之原君子小人立心行事之
别又必時召侍臣相與講説討論以求治國平天下之
要如是則一日之間此心常止於義理人欲不得而乗
之心有所止則靜心靜則氣和氣和則喜怒皆中節而
[007-9a]
刑罰不過其則聖心沖然和平聖體泰然安舒而後天
地之和應之七政循軌雨暘時若萬物茂盛百姓阜成
所謂篤恭而天下平蓋自然之實理也我太祖髙皇帝
曰人心虚靈乗氣機出入操而存之為難成祖文皇帝
曰人君不可有所好樂流而不返則欲必勝理朕每退
朝未嘗不思管束此心為切要此二祖所以逺紹堯舜
精一之傳而聖子神孫所當萬世佩服者也臣少伏草
茅側聞陛下憂天時亢旱布袍步行禱雨陛下此心何
[007-9b]
心也畏天命悲人窮惻然不能自寧故屈萬乗之尊為
步行之勞而不憚也然而靈雨隨車天心格矣當其時
臣見雖山童田叟莫不舉手加額歡欣鼓舞謂聖天子
舉動為萬代瞻仰是人心格矣陛下一舉而天人交格
如此孰謂蒼蒼者不可知而林林總總者不易化乎伏
願陛下常提此心保而勿失擴而充之每事皆然陛下
今日如此即今日之堯舜也明日如此即明日之堯舜
也堯舜之道至易至簡言之似迂闊而行之實無難故
[007-10a]
雖為山九仞苟一念怠荒即前功盡棄也雖未覆一簣
苟一念精進為之即是也陛下何憚而不為堯舜使聖徳
光於海隅休聲傳於萬世乎此為天下之大本伏惟聖
明留意臣愚不勝惓惓二曰天下之大機臣聞天下之
事必有其機事機一握則百年之業可底成於一朝兆
庶之情能轉移於俄頃何則機者神化之樞得其機而
化斯神也臣觀今日内而百官外而萬姓所引領望於
陛下其最急者曰除刑戮舉朝講用諫臣發内帑是四
[007-10b]
者陛下為之易如反掌然而天下臣民所注向忽快觀
於一朝如飢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飲觀聴遽新精神頓
聳天下之事無不可為矣夫上帝以生物為心天子以
天心為心豈以仁聖如陛下而獨不然乎臣固知必左
右使令之人懾於天威而舉動失措故益動天怒而刑
責太過耳夫不安則傾人極則變理之常也豈以睿知
如陛下不慮此乎臣以為慮之亦無益也反之固甚易
也陛下誠自今日開誠諭之許以更始盡除刑戮將見
[007-11a]
人心悦服皆如再生聖主推心置人腹而左右傾心戴
一人上下相安永無意外之變豈非挽囬天心奠安宗社
之至計乎特在陛下一念轉移間耳所謂舉朝講陛下即
未能盡復其舊或五日一舉或十日一舉稍省虚文使
聖躬不至厭倦孰曰不宜乎或以午朝或以晚朝預為
傳宣惟聖意所在孰曰不宜乎或御便殿時召輔臣從
容咨訪相與經畫天下人心豈不警䇿萬倍乎所謂用
諫臣非謂建言諸臣皆君子而無小人參於其間也夫
[007-11b]
天下固有沽名釣譽之小人而必無同流合汙之君子
故諸臣未必皆真而真者出於其中陛下容吏部從一
時之望精人倫之選擢而用之豈不彰天地無心之化
帝王從諫之美今必使秉銓者畏罪不敢推貶謫者以
官為禁錮是使賢不肖皆無由顯見而天下後世謂聖
人之朝以言為禁如聖徳何夫安居以享榮貴自守以
待遷除豈非人情所甚便諸臣明知其不利於已而必
慷慨論列者無他其一念忠君愛國之誠激於中而有
[007-12a]
不能自已耳為人子諫於父母逢父母之怒至於笞撻
及其事定之後父母未有不思其言而矜其情者臣固
知陛下於諸臣必有如父母之於子者矣所謂發内帑
臣非欲陛下盡損内廷之積為天下之用也臣觀古今
善理財者無如周公而周官所立泉府謂之曰泉者欲
其如泉之流而不滯也記曰有財此有用故財用相因
善用之則為治平之道不用則為無益之物臣以為宜
許户部得以通融出入有事則暫借為邊方之用不致
[007-12b]
天下急賦歛而激生他變無事則仍補還原數以備不
時之需既明示天下以天子無私財而實則府庫之財
未有非其財者也天下之事可言者不止於是而四者
其要機伏惟聖明留意臣愚不勝惓惓以上二者為今
日第一要務而聖心尤為根本必如是則天心格而天
下可無水旱之災民心悦而率土益堅尊親之戴陛下
試行臣言將見朞月之間萬事改觀邊方將吏勇氣百
倍何憂疆圉之不靖哉不然則上下之情日隔天下之
[007-13a]
心日離臣恐可虞之事不獨在叛軍彊敵海島不測之
夷而又有不可知者矣伏願陛下擴天覆地載之𢎞仁
垂日照月臨之精鑑慨然而俞之毅然而行之赫傳聖
諭示清秋朝講之期再下吏户二部議行臣説使百官
萬民窮年累月之望一旦易為歡騰踊躍之情無論其
他即此中外之人情亦足以感皇天而丕變四海矣
   聖明亟垂軫恤疏天啓元年為光祿寺寺丞擬/因臺臣李公疏先上得㫖允
   行遂/止
[007-13b]
臣三十年前官行人司行人曽於嚴寒見窮民赤體行
乞者不勝悚惕然間有之而已今䝉聖恩擢用再至京
師則窮民赤體者徧滿街衢矣每近日暮皇城左右哀
號之聲悲慘萬狀臣往来過之目不忍視耳不忍聞痛
心刺膓眠食俱惡臣日在東門恭進陛下膳羞慨然歎
曰滿目窮民不過費陛下一朝之享而足也昔齊景公
時天大雨雪景公衣狐白之裘臨朝而曰不寒晏嬰進
曰古之賢君飽而念飢暖而念寒景公悟脱裘發粟以
[007-14a]
與飢寒者夫景公一國諸侯能行一善名昭千古况我
皇上神聖何善不能為在一舉念間耳景泰中本寺寺
丞王鍾奏東安門外夾道中日有窮民跪拜乞錢四闗
無處無之遇寒沍必有凍死乞敇户部等衙門勘審人
給布衣一身米一斗審其原籍有親戚者待明年春暖
沿途給與口糧逓送還家其無親戚者在京以沒官房
給之仍行天下有司遇有窮民一體矜恤得㫖户部議
行成化時禮部尚書姚䕫奏乞特敕巡街御史督五城
[007-14b]
兵馬拘審道途乞丐殘疾之人有家者責親隣收管無
家者收入養濟院照例給薪米其外来者亦暫收之候
和暖量與行糧送還原籍有司一體存恤務令得所此
亦調攝和氣之一端也憲宗可其奏曰無問老幼男女
有無家及外来者順天府尹盡數收入養濟院記名設
法養贍無令失所萬厯四十年本寺少卿徐必達疏内
有請恤窮民一欵云文王哀先煢獨阿衡恥一夫不𫉬
奈何令輦轂下有此邇之不能逺於何有又言操臣丁
[007-15a]
賓署南光祿時清理南京飯堂籍闔城飢民姓名逐坊
約期給以錢米具受實惠况六飛親御之地何乃獨屯
其膏請敕令各城御史照二臣題准行兵馬司按坊按
鋪備核各飢民給以火烙印牌户部出米御史按牌親
給夜則查空閒官房分編字號亦按牌投宿其法甚善
惜此疏留中不行臣謂此一舉也王政所必不容己况
陛下一元伊始萬壽方新今萬國執玉九夷貢琛而令
赤子寒無一縷赤身立骨輾轉於塗泥之中叫號於風
[007-15b]
雪之夜豈盛世光景可使四海九州萬目萬耳聞且見
乎臣隠度之此類窮民多不過千餘目前最急者當人
與絮衣一身米一斗户工部百孔千瘡之時決不能及
此合宜於本寺預借庫銀四百兩倉米一百石且為千
人卒嵗之計容本寺臣涂喬遷等㑹同巡視科道清查
應節省錢糧上請陛下允行補還此數可以不費陛下
纖毫而增聖徳無量如不以臣言為謬立發本寺庫銀
四百兩倉米一百石委本寺堂上官一員督精敏署官製
[007-16a]
衣仍設法隨米給散務令人受實惠此係權宜後不可
為例更乞敕下户工二部如景泰成化間王鍾姚䕫題
准事例及萬厯間徐必達題請事理立為可久之制其
於導和迎祥豈曰小補
   破格用人疏天啓二年為光祿寺/少卿上得㫖允行
臣觀今日之事大不可測也敵人長驅與否不可測也
山海闗能堅守與否不可測也各邊口保無疎虞與否
不可測也西敵保無乗虚與否不可測也而我所以備
[007-16b]
之者泛泛然日復一日無一可見之實事則有坐待危
亡而已非常之時豈當守尋常之格臣以為宜特設一
防禦大臣專理守戰招豪傑如協理詹事府事禮部右
侍郎孫承宗其選也臣不識承宗見其言論忠義懇切
絶無瞻避詢之賢士大夫皆謂豪傑之士有為之才又
素留心兵事果其用之當以學士兼尚書都御史職銜
如在外總督之任於京師開府行事與部院名位相並
職事相通庶幾行無窒礙更别發帑金數萬令其修舉
[007-17a]
庶務不至支用各部擔延日月近奉㫖練兵教射之董
應舉舊奉㫖製造軍需之李之藻皆當加以職銜協佐
承宗此要著也夫守京師非獨於京師也四輔八府中
州近地自廵撫各道至各府州縣皆須得人今大計之
後豈其有不職者顧或資性與武事素不相習亟宜遷
以善地别選異才布滿畿地無事則練兵積穀有事則
率兵勤王此要著也守禦之道以人心為本民不知義
見難爭避不可守也無賴惡少瞥起搶劫不可守也姦
[007-17b]
細伏匿乗危竊發不可守也治之之法無踰保甲諸臣
既詳言之皇上既申命之矣然行之存乎其人責府縣
行不能也責五城御史行不暇也當專任一人行一事
巷至户到巡行稽察教以忠義旌其良善精擇壯丁使
習騎射如兵部職方主事鹿善繼可任也臣嘗一識其
人剛毅清約真實任事須以本部郎中帶御史職銜令
與五城御史事權相並與府縣職事相攝方便振行法
紀支取用度此要著也國家之事束縛於格套分岐於
[007-18a]
意見摇奪於議論所從来矣雖以聖明之朝無事不可
為而有志之士無事可為者大率坐此今日何日尚可
循沿積習乎臣以腐儒越庖言事罪以出位夫復何辭
伏望皇上行臣之言仍治臣之罪臣之願也
   釋羣疑銷隠禍疏天啓二年為光祿/寺少卿上報聞
臣觀今日中外人心皆疑戚畹鄭氏并及其昔日所用
之人以為敵人姦細伏陛下宮中一朝兵臨於外姦發
於内其禍有不忍言臣從田間久聞此語今来都下人
[007-18b]
言更甚通國危疑莫必其命近且流言入於大内矣臣
伏而思之人言何為而然耶往者張差謀逆實係鄭國
泰主謀差之供招具在劉保謀逆實係盧受通謀劉于
簡供招具在受亦鄭氏之人不可掩也則人言洶洶有
自来矣然臣以為祖宗功徳甚厚陛下福祚方隆天地
鬼神森列擁䕶故張差劉保先後伏誅凡謀者必敗敗
者必誅即天下至愚不應復萌此念况鄭養性等䝉三
朝不殺之恩正保守富貴之日豈復更有邪謀而無奈
[007-19a]
人心之積疑不解也人心與國勢相為存亡人心疑則
懼懼則易動而不可固雖有髙城深池堅甲利兵其何
以守臣以姦細之説不必論其事之有無當思所以處
之之道不過從人心所積疑者而解之非以害之正使
之逺害以自全也故在鄭養性自為計不宜以人所共
指之人自處危疑陛下為養性計不宜以人所共疑之
人密邇禁近亟當使歸湖廣原籍仍令帶俸以示優厚
者也至於李如楨一家交闗鄭氏計陷名將殺百萬軍
[007-19b]
民失千里土地禍延至今皆其兄弟所為劉于簡原招
明言李永芳約如楨内應陛下不誅如楨直是養虎遺
患所當亟正典刑以除禍本者也至於崔文昇者當先
帝新䘮哀痛萬幾勞瘁凡有疾病其證必虚雖至庸醫
亦能辨之文昇故以泄藥元氣一泄不可復收是明以
藥弑也在律故違本方殺平人者皆斬况於至尊乎陛
下不即誅夷僅止斥逐四海人心已憤鬱不平今文昇
復潛住京師意欲何為亟當明正典刑以全陛下父子
[007-20a]
至情示天下君臣大義者也蓋文昇素為鄭氏腹心特
當時失刑不及考訊故不如張差劉保早正謀逆之罪
其罪豈在張差劉保下乎天下事當其可為則絲綸出
納而有餘當其不可為則斧斨破缺而不足今事急矣
伏望陛下立賜乾㫁將鄭養性一家發囘原籍將李如
楨崔文昇即正典刑則人心之危疑可釋肘腋之隠禍
可銷國家之紀法一明天下之神氣一振然後戰守之
事次第可行也事闗安危大計臣下皆可直言臣不敢
[007-20b]
辭出位之罪
   恭陳聖明務學之要疏天啓二年為太常寺少/卿上得㫖罰俸一年
臣觀帝王之徳惟明而已惟其明也天下誦之曰明明
后雖以堯舜之聖不過明其峻徳為明明后也故明明
后者必明明徳明徳者何也人之心也人心本明有不
明者何也心本明又須人自明之故放於外則不明復
於身則明著於欲則不明循於理則明動於氣則不明
安於止則明荒於怠則不明居於敬則明騖於動則不
[007-21a]
明主於靜則明其明與不明在一念轉移間如反覆掌
無難也今陛下臨朝百官肅肅於下陛下肅肅於上陛
下之心無不明也陛下臨祭百執事肅肅於庭陛下肅
肅於位陛下之心無不明也然而未為明也何者朝祭
之頃陛下之心無不明陛下不自知其明也必反而思
曰此時心中不著一事豈非心無為以守至正乎是所
謂心復於身也循於理也安於止也居於敬也主於靜
也是所謂不放於外不著於欲不動於氣不荒於怠不
[007-21b]
騖於動也故曰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得者知吾心之
明本来如是非由人為造作也然後陛下知吾心之無
外即天也吾心之有主即上帝也故曰上帝臨汝無貳
爾心故曰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此心一刻放失即貳其
心非所以事上帝矣夫然後深宮之中得肆之地雖欲
不凜然保之不可得矣至於深宮之中得肆之地凛然
保之而後為明明徳也夫然後陛下讀聖賢書知無一
字不言心無一字不言心之明而津津有味焉至津津
[007-22a]
有味於書而此心之保不難矣自昔聖帝明王未有不
好讀書者人主好讀書未有不為賢君令主者人心易
放而難操舎讀書别無操之之道如大學一書既講於
經筵入於聖慮臣以為即此書反覆玩味明明徳於天
下裕如矣推而廣之宋臣真徳秀大學衍義不可不讀
也再推而廣之先臣丘濬大學衍義補不可不讀也陛
下盡心於三書而帝王心法治法無不具備夫然後知
若何行政若何用人若何理財若何治兵人臣若何為
[007-22b]
正若何為邪臣下之言若何為是若何為非若何為似
正而實邪若何為似是而實非皆了然於聖心而後為
明明徳而後為明明后也如近日禮部尚書孫慎行論
舊輔臣方從哲一疏闗係甚大隄防甚逺從哲之罪非
止紅丸其最大者乃在交結鄭國泰國泰父子所以謀
先帝者不一始以張差之梃繼以美姝之進終於文昇
之藥而從哲力左右之培植其為鄭者鋤擊其不為鄭
者一時若狂知有鄭氏而已此賊臣也討賊則為陛下
[007-23a]
之孝而説者乃曰為先帝隠諱則為孝此大亂之道也
不可不明也又如戎政尚書黄克纘論選侍一事陛下
念聖母則宣選侍之罪念皇考則優選侍之禮義之盡
也仁之至也而説者乃曰為聖母隠諱則為孝明如聖
諭以為假捏忠如楊漣以為居功人臣避居功甘居罪
君父有急冷眼旁觀此大亂之道也不可不明也一惑
其説孝也不知其為孝不孝也以為大孝忠也不知其
為忠不忠也以為大忠忠孝大節皆可反黑為白何事
[007-23b]
不可指鹿為馬昔宋朝欲貶蔡確嶺表宰執恐開端朱
熹歎曰使後世見無禮於君拱手坐視而不敢逐必此
言矣今務隠諱而已將何所不至哉事有不辨於至微
貽禍於無窮者皆若此類在陛下多讀書精義理此心
常明自能辨之果其辨之則如方從哲鄭養性大義豈
容不討何可一日復令居輦轂下耶臣䝉陛下擢於廢
棄玷於朝班八閱月矣伏見陛下真有為堯為舜之資
天下真可被為唐為虞之福而禍亂未已治平未臻羣
[007-24a]
臣之言鉅細畢具然舉而措之在陛下一人所以囘天
地之運握宇宙之樞提挈綱維兼總條貫又在陛下一
心不然如無舵之舟無鍼之車何所執持何所適從乎
臣故舉要言之必讀書以明理明理以明心明心以出
治始可𢎞濟於艱難建中興之大業也臣非迂言四十
年體騐於身心考究於經史信其理之必然食芹而美
曝日而温以獻至尊臣老矣不能久事陛下不敢不畢
其所欲言伏惟聖明少垂察焉
[007-24b]
   辭免重任疏天啓四年為刑部侍郎/上得㫖令遵新命供職
臣聞命而驚俯躬而媿臣嘗讀易曰徳薄而位尊知小
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臣䝉聖恩拔擢貳於秋
官自揣逾分方切循牆况於都御史者天下之事皆得
而言之臣工之邪皆得而糾之然而世習之漸靡難言
矣臣子不真心為國家不真心修職業悠悠忽忽則有
難振之氣以請託為固然以貨賂相結納則有難洗之
習升遷壅滯仰屋書空則有難定之志謬同異為是非
[007-25a]
誤愛憎為好惡則有難清之見無端而起畛域藩籬無
端而起弓蛇鬼豕則有難調之情所以難者皆縁人心
各有隂私故各成隔礙必居此位者自心先無隂私而
後可潛銷人之隂私自心先無隔礙而後可潛通人之
隔礙至於御史簪筆朝端公論之明晦由之持斧㝢内
一方之安危由之必為之長者聯為一體萃為一心惟
君國之是殉母身家之苟營而後可𢎞濟於艱難今者
大計在邇巡方之使當使循良之麟鳳悉耀光明貪殘
[007-25b]
之豺虎皆投有北庶幾困窮之四海災荒之孑遺尚獲
少延喘息不然御史之失職即都御史之失職此之闗
係何如重大乃以臣之薄劣當之是易所謂覆餗者也
况英賢滿朝以臣視人真皆勝己以臣自視真不如人
伏乞聖明亟收新命任臣舊職别選賢能以當兹選
   糾劾貪汚御史天啓四年為都察院左/都御史上得㫖允行
臣惟御史囘道考察憲網至嚴也列聖之明㫖皇上之
申飭蓋諄復鄭重矣乃不意有慢視憲規恣行無忌如
[007-26a]
巡按淮揚御史崔呈秀者陛下不以臣為不肖使長西
臺豈非欲其是則是非則非無所媕阿隠黙乎臣初入
院適見有兩御史囘道一為江西巡按御史謝文錦一
為崔呈秀臣心訝曰異哉兩御史一時囘道一至清一
至濁涇渭較然臣不别白為陛下明言之是不忠之大
者也即發河南道考核無何河南道御史袁化中以所
考核謝文錦者至臣即以稱職考奉㫖囘道訖越二旬
而化中始以所考核呈秀者至化中蓋有難於言者矣
[007-26b]
臣於去年奉差而出今年復命而入往来淮揚間所見
淮揚士民無不謂自来巡方御史未嘗有如呈秀之貪
汙者强盜地方大害也每名得賄三千金輒放訪犯地
方大惡也每名得賄千金輒放不肖有司應劾者多以
賄免不應薦者多以賄薦至御史出巡每有節省公費
助國用者呈秀到處透支至一萬四千兩各縣賠補不
勝其苦彰彰於地方耳目臣時以非職掌所闗不敢訪
其主名何人過付何人至於舉劾失真貪酷漏網則有
[007-27a]
兩淮運司同知談天相在是呈秀所薦也呈秀甫離地
方而鹽臣樊尚燝按臣劉大綬且臚其贓私入告矣則
又有霍丘知縣鄭延祚在是呈秀所薦也吏科都給事
中魏大中且發其餽遺奉㫖提問矣是賄而薦之實證
也臣嘗竊笑人臣之負國又自負也受國家寵榮若何
而所為者不務於可榮皆蹈於至辱御史巡方寵榮極
矣如呈秀者辱身辱國何如哉臣聞其知談天相之貪
欲論劾也天相稔其易與奉之以千金求免劾而卒免
[007-27b]
天相益稔其易與也又奉之以千金求薦而卒薦則是
摇山撼岳之威祗供其禦貨攫金之用而墦間壟㫁之
賤且冒居觸邪指佞之官臣故謂其至辱所當重處以
一洗巡方之辱者也伏祈皇上敕下吏部議覆施行
   申嚴憲約責成州縣疏擬未上/
臣觀天下之治端本澄源必自上而率下奉法守職必
自下而奉上故朝廷膏澤至州縣始致之民州縣者奉
法守職之權輿也州縣賢則民安州縣不賢則民不安
[007-28a]
顧天下之為州者凡二百二十有一為縣者凡一千一
百六十有六豈能盡得賢者而用之賢者視君為天不
敢欺也視民為子不忍傷也奉法修職出於心所不容
己非有所為也其次則有所慕而勉於為善有所畏而
不敢為不善其下則不知職業為何事法度為何物恣
其欲而已是民之賊也故為政者拔才賢除民賊約中
人天下惟中人為多約之於法皆不失為賢者太守約
州縣者也司道約府州縣者也撫按無所不約約之使
[007-28b]
人人守法如農之有畔焉而無越思則天下治矣臣謹
條畫州縣所當持行者令自撫按而下以逓相約皇上
不以臣言為謬謂可施行仍乞天語申敕令臣等刋刻
成書發各差御史頒行天下臣等按以覈天下州守縣
令并以覈約州守縣令者庶幾皇上之仁恩得實究之
民也謹列欵如左
 一課農桑須中心誠懇欲開民衣食之源賞勤警惰
  使民興起毋得徒事虚文差人下鄉反滋民害
[007-29a]
 一興教化教化自身而出非以彌文故曰民不從其
  令而從其好為人上者敬以持身廉以勵操肅以
  御下民自觀而化之更須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孝
  子順孫義夫節婦必表揚之鄉紳耆徳必尊禮之
  邑中經明行修令譽著聞者必稽考其實聞之巡
  按御史疏薦於朝以補鄉舉里選之廢典而不孝
  不悌及一切闗人倫傷風俗者必寘之法如是久
  之而教化自興
[007-29b]
 一育人才朔望臨學宮必以聖賢明訓為諸生諄切
  教誨俊秀之士必令讀四書五經小學近思錄性
  理綱目以端其心術正其識見為國家有用之才
 一鄉約為教化内一要事但縣官不以誠心行之徒
  成虛文而約正約副等反為民害果有力行者必
  敦請邑中徳行郷紳或孝廉貢士為民欽服者主
  其事而約正副等以供奔走鄉約行則一鄉之善
  惡無所逃盜息民安風移俗易皆得之於此有記
[007-30a]
  善簿記惡簿又須有改過簿許令自新
 一郷飲鉅典不得濫及匪人
 一社學務選教讀得人
 一學宮敝壊即申詳修理境内凡有古先聖賢及祀
  典所載山川祠宇敝壊者即時修理完好者仍要
  埽除潔淨闗鎖祠門不得容人堆積雜物坐臥作
  踐四方過客瞻拜有識者常以此占州縣官之品
  何可忽也
[007-30b]
 一積貯民之大命豐無所儲荒無所賑尚可稱民父
  母乎必須隨宜設法使一縣積穀足備一縣賑濟
  豈獨活民即以弭亂州縣之功在蒼赤慶流子孫
  端係於此
 一社倉是救荒良法各鄉勸搢紳及名家自造倉厫
  自放自收不可以官府與之其法量人户種田多
  少人口多少以二分息於青黄不接時借貸又必
  二三十户連名保借欠者即同保内人户攤賠小
[007-31a]
  荒減利中荒捐利大荒連本米下熟徵催官府給
  與印信文簿為究治奸頑使之可久
 一境内有荒蕪田土宜竭力開墾流移人民宜竭力
  招撫
 一境内有陂池宜浚者及時開浚圩岸宜築者及時
  脩築城垣頽塌橋梁毁壊者及時整理髙原汙下
  所宜樹木及時種植
 一倉穀主守須擇殷富謹厚者量以禮待每年交盤
[007-31b]
  更換勿令偏累傾家但令接管者照數交收勿令
  吏書參與以滋需索及時斂散出陳易新皆縣官
  躬親
 一養濟院近来竟成弊藪㷀獨不霑實惠皆由吏胥
  添捏詭名混冒須是州縣官據其陳告者審實給
  以面貌木牌仍不時查核分别革留凡男婦犯重
  罪或游蕩傾家及有子孫壻姪可養者不得混收
  以妨無告
[007-32a]
 一州縣極貧待斃之民大約可計每嵗動支預備倉
  穀城中四門擇寺觀寛綽者煑粥每人米五合即
  可苟延殘喘自十月十五日起正月十五日止孤
  老有糧不許混冒約費米百餘石耳設誠行之利
  濟不少所當委任得人稽查出納無成虚文
 一錢糧一縣大事秋冬之交必先算定分泒由帖使
  小民先知辦納之數徵糧則總立一簿算定人户
  額田數田糧數均徭里甲條編數分為十限每月
[007-32b]
  限完幾分比較只用此簿不得别立第二簿完欠
  俱用實寫不得用浮票民間依限完者即不聴比
  過限不完方拘其尤者比責須是分數明白如欠
  一兩而從来未完者即從重究欠十兩而完過七
  八分存剰者即從寛處毋得但論多寡而不分全
  欠零欠之别催徵止用里甲間於奸頑之户行不
  測之威票拏一二無得徧差皁快執牌下郷徒空
  雞犬無益繭絲
[007-33a]
 一徵銀不加火耗即頌聲徧地此亦易事何海内寥
  寥信矣立志高逺者之難所宜猛省
 一收銀要不時取收頭法馬等子查對令解户親自
  敲鍼
 一起解銀兩須委佐貳不得用窮官猾吏以致失事
 一天下庫藏未有不為庫吏書侵欺者查盤時那借
  支吾非其實也必須訪的監禁即時變產完納者
  貸其死不完者即申上司置之法一應收放掌印
[007-33b]
  官纖悉自封自判勿復入其手
 一無情之詞十無一實縣官貪取贖罪輒多准詞狀
  致原被兩家同歸於盡民之窮困此其一端為民
  父母當肫切勸化令勿輕訟事涉倫理而無大故
  者即為焚其狀詞免其仇隙其他苟無闗係槩勿
  聴可也
 一人命狀詞尤不可輕准出牌在城告人命者縣官
  即至其家相騐審問四隣誣告者重懲情真者方
[007-34a]
  准在郷者必令帶尸到壇帶四隣到尸所然後投
  狀縣官即到壇中相騐審問一如在城之法則不
  真者自不敢輕告非但官省事民保家以人命詐
  人者亦息老穉之獲全其命者多矣
 一佐貳不得令擅受民詞擅出牌票衙役尤宜箝束
  佐貳之害民即令之害民也
 一勾攝止差里長非真正强盜人命巨惡不得濫差
  皁快下郷以滋詐擾是造福小民第一義
[007-34b]
 一本縣人不得容棍徒在别縣赴告除强盜外闗提
  者勿聴
 一婦人非犯姦及人命及被公婆夫男所訟俱不許
  拘
 一輕犯罪人勿得輕送監鋪致染瘟疫及為牢頭索
  詐婦人不係大辟及勘合追贓家屬雖娼婦亦勿
  濫禁
 一罪犯除大辟及引例充軍外其祖父母父母老疾
[007-35a]
  家無次丁者照大明㑹典發本州縣擺站做工煎
  鹽哨嘹在京無論軍民發兩京府㑹同館擺站各
  照徒流年滿釋放此刑罰中仁恩不可廢而不行
  也
 一獄中重囚日間寛鬆夜間當嚴禁獄門不得容人
  出入常以不測查㸃
 一吏書門皁暱之縱之皆縣令也衆胥役分其利一
  縣令受其名愚者不為往往愚而不悟何也所宜
[007-35b]
  猛省
 一善人者一方元氣民間有孝子悌弟其上矣次則
  仗義好施者次則終身自守不作非為者必須訪
  實各書所長扁額表其門免其雜泛差役以為民
  勸
 一惡人者良民蟊賊蟊賊去而良民始安凡天罡地
  煞打降把棍之類訪其首惡重治仍籍之於官使
  禁其黨類一有黨類詐害良民者并其首治之
[007-36a]
 一訟師教唆起滅破民家壊民俗一段機械變詐無
  識者競以為能浸淫入於其術而不覺不復顧天
  理人心為何物矣所當訪實悉牓其名於申明亭
  審出刁誣詞狀追究寫狀之人并拏重治
 一豪奴倚主人之勢魚肉小民莫可控訴訪實惡端
  申巡按御史拏治
 一刑杖竹箆不得重一斤務要削平稜節不許打在
  一處不許打腿灣拶指不得過兩時非强盜人命
[007-36b]
  不許輕用夾棍夾不得過兩時敲杖不得過三十
 一堂上須要肅清不得容吏書皁快門役擁立左右
  致姦弊出於意外
 一每日所行事須立一簿逐件登記完者勾之一月
  内事必於一月内了使吏書不得延捱索詐上司
  事亦不至沉閣取咎
 一私衙要闗防嚴密多有清謹官為妻子僮僕親戚
  所壊交通衙役私出官票暗騙民財時宜覺察
[007-37a]
 一縣官鄉里親戚不得容留在寺院説事得財以速
  官謗
 一本縣每日供給須照時價給現銀與市民兩平易
  買不得倚官減值虧短賖欠不得縱容買辦人索
  取鋪行錢物佐贰衙一并禁戢
 一各役工食按季放給不得預放扣減
 一生辰令節不得受禮物以長奔競
 一不得假借巡緝查㸃將不到人役科罰銀穀
[007-37b]
 一不得稱貸富室及至富室監生家飲宴
 一上司鋪陳往往借用當鋪江南則派糧長借辦極
  為擾害須本縣節省公用置辦著庫吏收領封貯
  入查盤事件内無令移用以至缺少
 一俵解備用馬匹不得剋減馬價
 一保甲所以弭盜安民今本縣開報保長時既饜飽
  吏胥一番而棍徒充當保長又詐害良民無已竟
  使善法皆成厲政團練鄉兵亦然徒滋擾害而已
[007-38a]
  既不可懲噎而廢食豈可不循名而責實要在賢
  者著實舉行周密防備天下多事之時二者實為
  未雨綢繆之計不可忽也
 一武備不但地方保衛亦官府自身保衛昔人作縣
  猝遇大盜詐作承差突入縣庭拔刀劫庫縣官紿
  以庫銀大錠不堪發用為批票取之大户所僉大
  户皆民壯之驍勇者諸人知令有急皆襁塼石而
  入遂擒羣盜使非掄選平時安能應變倉卒故據
[007-38b]
  各州縣民壯弓兵汰其老弱實其虚冒儘足以募
  壯士練精兵備不虞也
 一盜賊地方大害必有窩家必與捕快交通平日當
  密訪窩家及通盜捕快置之於法一有生發即行
  嚴捕必擒獲而後已此等風采彰聞自然盜賊屏
  息乃不肖有司護盜如子既欲邀盜息民安之譽
  又避上司地方多盜之責往往深怒失主呈告反
  責捕快詐誣其甚者與盜相通納其貨賄致盜賊
[007-39a]
  以此縣便於行劫縱横無忌失主不敢告捕快不
  敢擒釀成大亂恒必由之所當痛以為戒
 一强竊盜到官縣官即刻自審勿輕用刑只嚴急起
  贓贓真然後具招勿輕信扳誣而容捕快先拷勿
  先發佐貳審問
 一賭博為盜賊之源必須嚴禁民間開塲賭博者責
  令兩鄰首告不首者同罪
 一娼家為盜賊之藪不許容留城内居住有居住者
[007-39b]
  兩鄰不首同罪
 一白蓮無為等教自古倡亂之首務要密察訪嚴驅
  逐無致遺害地方
 一州縣官表率一方宜先簡儉以挽侈靡之俗即宴
  㑹名刺不可以為小事漫從流俗當照憲規刋刻
  小約與本地搢紳彼此遵行節財用於易忽移風
  俗於不覺矣
 一民間渰殺子女最傷天地之和有犯者重治四鄰
[007-40a]
  不首者同罪
 一宰殺耕牛粘網飛鳥當設法嚴禁亦仁政之一端
  近江南有以鳥銃射彈飛鳥一發輒斃多命尤為
  殘忍所當嚴禁
   自請罷斥疏得㫖囘籍/
臣於本月初八日奉㫖㑹同吏部尚書趙南星看議御
史陳九疇論新推山西巡撫謝應祥及文選司員外夏
嘉遇與九疇互相奏辨事隨具疏上聞十二日奉嚴㫖
[007-40b]
處分矣夫應祥之推巡撫出冢臣真見以為他人遇缺
干求應祥恬静自守欲以此奨勸恬士故與夏嘉遇言
之而特用應祥㑹官推舉衆論僉同已䝉皇上㸃用不
謂陳九疇謂其昏耄謂其圖謀乃以誣不要錢不説事
之吏科都給事中魏大中也天地神明昭布森列九疇
誤為人使以欺皇上臣則何敢欺皇上以欺天地神明
今大中嘉遇俱已降斥部院被含糊偏比委曲調停之
㫖臣媿死無地自傷愚昧不能仰當聖心報皇上知遇
[007-41a]
之恩又傷煩言亂政致干聖怒虧皇上平明之理臣諫
臣之長以諫為職當有顯諫顧伏而思之臣之事君如子
事父母父母有怒為子者當䕫䕫齋慄待親心之自明
親怒之自霽何可更為激瀆臣又伏而思之九疇疏中
有背公植黨之語前代往往以黨之一字空善類傾人
國亦由當時大臣過激以速成其禍今日何可别為激
瀆然而臣之職失矣官以諫為職而失其職則皇上何
取失職之臣為哉伏乞即將臣罷斥以為人臣不盡其
[007-41b]
職者之戒
   遺疏
臣雖削奪舊係大臣大臣受辱則辱國故北向叩頭從
屈平之遺則君恩未報結願来生臣髙攀龍垂絶書乞
使者執此報皇上
  揭
   罷商税揭
伏見天津撫臺李懋明老先生疏内有復商税一欵攀
[007-42a]
龍不覺頓足歎曰何意斯言發於賢者夫神祖朝羣臣
敝舌秃穎請罷税而不可得光考一朝罷之海内歡呼
有若更生光考一月仁政千秋令名此事最大夫罷而
歡呼則復而怨咨歡呼而誦光考之仁聖則怨咨而謂
皇上為何如主耶此一事耳皇上子道所闗君道所闗
今日輿人之口即他年信史之筆人臣縱不畏一身受
譏讒獨不畏君父䝉譏議乎此而不畏則王安石之人
言不足恤矣今日定亂以人心為本舉朝方惴惴憂加
[007-42b]
派之失人心而商税之失人心倍蓰於加派加派之害
以嵗計商税之害以日計商税非困商也困民也商以
貴買決不賤賣民間物物皆貴皆由商算税錢今税撤
而價不減者實由鑛税流禍四海困窮加以水旱頻仍
干戈載道税撤而物且踊貴况税復而寧知底極乎兵
興以来言利者細無不舉無一足恃實非䇿也鈔闗當
舖皆令民怨而天怒反致悖入而悖出以奪民之財非
生財之道也生財之道生之節之兩端而已試觀二祖
[007-43a]
開基軍國浩費曽有今日之諸款乎曽有今日之不足
乎不過屯田鹽法錢鈔等事行之得宜耳宋仁宗用師
西夏命近臣及三司議省浮費詔自乗輿服御及宮掖
所須務從簡約若吏兵祿賜毋得輒行裁減治朝生財
如此今生之不能遽生節之不肯遽節目前急著在天
下巡撫得人使其隨地相機隨宜措置每年務設處若
干以佐國用豈遂不及復税所得之數乎以此俟屯田
之成外患之弭庶幾其可商税一事言之痛心萬望李
[007-43b]
老先生前念皇考後念皇上慎勿以復税為念同朝諸
老先生慎勿以復税為言也謹揭
   論學揭
近者黄門朱五吉老先生有憲臣議開講學之壇國家
慮啓門户之漸一疏指意歸重東林至欲以東林為戒
而不復講學此説一倡吾道之禍大矣天下國家之禍
大矣職東林人也即不言及於職何忍坐受東林之誣
正欲具疏旋奉明㫖如日中天不復瀆奏以啓爭端故
[007-44a]
謹具揭夫黄門所言東林非東林也乃攻東林者之言
也所言東林之禍非東林能禍人乃攻東林者欲禍東
林也數年来職每自詫理義人心同然何以言理義者
輒目為朋黨而不容於世乎一日憬然曰正惟其同然
也故以為黨也國家用一當用行一當行去一當去必
曰是東林之脈也或有人言一當用言一當行言一當
去必曰是東林之人也不論東西南北風馬牛不相及
之人苟出於正目為一黨東林何幸而合天下之衆正
[007-44b]
何不幸而受天下之羣猜弓蛇石虎塗豕鬼車皆非實
事也即如郭明龍正域生平未嘗講學生平不識東林
黄門謂與顧憲成開講東林即此而觀他可例推無亦
黄門師生姻婭之間涵濡浸灌之久於時局之説不自
覺其入之之深乎不然何以二三年来門户去於人口
依然還作當年口吻耶夫時局何為而攻東林耶方中
涵相國未入相之前首叅之者吳嚴所亮也既入相之
後首叅之者錢梅谷春也故一時承迎相國者皆以攻
[007-45a]
東林為職業摧殘善人戕害國脈率由於此此果東林
所為乎抑攻東林者所為乎以為東林所為東林能制
其郷里言官不叅論人乎昔程伊川先生講學於熙豐
而為蔡京諸人所攻朱晦菴先生講學於慶元而為韓
侂胄諸人所攻不以蔡京韓侂胄諸人為戒而以伊川
晦菴為戒可乎東林非程朱而習程朱之教者也不幸
類是矣夫學者何也人之性也性者何也天之道也知
道則刑名錢穀皆實事也不知道則禮樂刑政皆虚文
[007-45b]
也在此心迷悟間耳諸老從迷得悟不忍人之覿面而
迷故講以明之正使之即事為學非以學廢事也黄門
曰孰是仕優者乎乃可學不然勿言學職亦曰孰是學
優者乎乃可仕不然勿言仕審如是可仕者寡矣宇宙
甚大不可以一見相礙釋老且不能廢况可廢儒儒者
以明道者也非儒生帖括之謂也非督學膠黌之事也
收拾精神而非消耗精神者也人不知學世道交䘮於
是朋黨禍起相安則交安相危則交危故黨類之黨不
[007-46a]
能無是羣分之品也偏黨之黨不可有是亂亡之本也
知黨類之不能無使之各得其所而勿相猜忌知偏黨
之不可有使之各懲其禍而勿為已甚但得人人自反
勿專尤人則無不可融異為同化小為大故有教則無
類并黨類之黨亦可融之者其必由學乎惟學可消門
户顧以學為立門户職未見立門户者而可以謂之曰
學也謹揭
  問
[007-46b]
   解頭問
或問解頭之役曰江南自糧解而外解役之最重者有
四一硃漆解也一茶蠟解也一皇塼解也一胖襖解也
四者皆足以破民家而殺其身曰若是其甚與曰民趨
役於三千里外而受命於宦豎宦豎之視富民虎之視
肉也何厭之有曰然則將奈何曰民辦物官為解民厚
出解綱給之使解官有利無害斯善矣曰辦者非解者
解者非辦者民競為粗惡以塗塞物不堪解而解官何
[007-47a]
所呼號於輦轂之下也曰是有主者終無所逭其責民
則何敢且物不具解官不行也曰解官挾不行之勢以
漁民奈何曰解官有轄民有控何病曰主者為誰曰上
富户也次富為貼不及下富曰户上下於何知之曰上
富表表邑中不必以田知田有飛詭也次富以田知之
差其多寡為等當事者平日當有一小冊差等富户參
伍咨訪周知四境以審糧役㸃解户不淆於臨事不欺
於胥吏矣曰吾聞役法莫不善於用貼譬之一牛駕一
[007-47b]
犁牛未必憊一犁駕十羊羊斃而犁不舉矣曰貼有二
貼役者雖釐毫亦同其不測之禍謂之以羊代牛可也
貼錢者雖銖兩必有定派之額謂之衆擎易舉可也吾
所謂貼貼錢而非貼役也曰其法如何曰一解役出則
㸃幾上户為主必其三年内無糧長等項重役者仍量
其所費若干與貼户若干貼户出錢主者辦解物具而
差官解官亦必擇其人之可任者即今候缺小吏窮困
無聊如年度日民出錢以餼官官出力以惠民官民兩
[007-48a]
利計莫善於此也曰費之多寡何以知之曰此須細詢
令經役而熟於事者詳開某件時價若何某件工價若
何此可以知解户之費矣詳開沿途某費若何到京某
費若何此可以知解官之費矣解户務在多與貼而不
困其力解官務令多與糈而不苦於行斯上下相便而可
久也每見往時民解既易官解官解旋復民解者非官
解之不可行解綱儉而官稱厲也當其議官解時民不
勝吝即令微益於解官而不能平及其復民解時民又
[007-48b]
不勝苦即欲厚輸於解官而不可得夫民可與樂成而
不可慮始固在上之人力持而公裁也若曰官解終不
可行則金花亦屬官解經收亦屬宦官何以人爭求之至令
居間為也則以金花解綱最饒故也曰官解既久宦豎
知解綱饒獨不窮索解官乎曰固也視民則有間矣解
官有官差可憑有當路可告有地方仕宦可丐以宦豎
及各衙門吏胥視之則雞肋也孰與富民先儒有言天
下事未有有利而無害者擇其利多而害少者為之耳
[007-49a]
抑愚復有慨焉今天下白糧獨出江南江南獨出七府
宮闈百官胥食之民出財力輦輸以供國家者獨當海
内勞苦而白糧船所至闗津復税之何耶今民貿易米
麥闗津亦不加税豈貢賦之米反當税耶或曰非税糧
税私貨耳此又不仁之甚者也夫糧有定額船亦有定
額所帶幾何而不使勞民自潤乎此聖王之必宜聴而
不禁者也誠得當路特奏免之其錫福於民者無涯斂
福於身者亦無涯矣此則蘇民間糧解之最苦者也
[007-49b]
 
 
 
 
 
 
 
 高子遺書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