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08 古今律歷考-明-邢雲路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十    明 邢雲路 撰
  厯代二
   厯代考
史記律書
史云六律為萬事根本而於兵械尤所重卒歸於漢文
之無議軍天下和樂言律本也又言律厯通五行八正
之氣不周風居西北東東壁又東營室至危十月也律
[010-1b]
中應鐘其於十二子為亥廣莫風居北方東至虚至須
女十一月律中黄鐘其於十二子為子十母為壬癸東
至牽牛至建星在/斗十二月律中大吕其於十二子為丑
條風居東北南至箕為正月泰蔟為寅南至尾至心至
房明庶風居東方二月夾鐘為卯為甲乙南至氐至亢
至角三月姑洗辰清明風居東南維西至軫至翼四月
仲吕已西至七星西至張星在張/西史誤至注咮也栁鳥/咮西近鬼五月
蕤賔景風居南午丙丁西至弧狼在/井涼風居西南維六
[010-2a]
月林鐘未北至伐參觜在/參上七月夷則申北至濁濁謂/之畢至留留即/昴
月南呂酉閶闔風居西方庚辛北至胃至婁至奎九月無射戌各
有名義焉皆古法也數則黄鐘既云八十一為宮又云八寸七分為
宮既又云九寸為黄鐘之宮何自相悖也不知黄鐘之九寸乃九
分之寸也九九八十一之九寸為是而八寸七分之説為非黄鐘
且然它可知矣其損益相生法數正變之實詳見别簡
史記厯書
按史記厯書云在古厯作於孟春鷄三號鳴三號鳴寅/時也謂黄
[010-2b]
帝調厯以前有上元太初厯等皆以寅為正及顓/頊夏后氏亦然惟黄帝及殷周魯厯並以子為正秦用
亥正漢興張蒼等雖明習厯論著不成今改夏正其更
以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甲/攝提格寅/月名
畢聚日得甲子十一月夜半朔旦冬至謂以夜/半為旦正北十
二無大餘無小餘無大餘無小餘焉逢攝提格太初元
年十二大餘五十四小餘三百四十八大餘五小餘八
何也太史公謂月名畢聚畢甲聚子甲子月也日得甲
子十一月甲子日夜半甲子時冬至子日為冬至故云
[010-3a]
正北子位北也謂每歲行周天全度外餘四分度之一
以十二辰分之則子年在子丑年在卯寅年在午卯年
在酉也十二者歲有十二月若有閏則云十三也無大
餘無小餘者甲子朔旦冬至滿甲子除盡朔旦以前無
竒日分故無朔之大小餘也又云無大餘無小餘者謂
冬至與朔同日時亦無竒日分故無氣之大小餘也曰
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大餘五十四者甲寅至乙卯十
二月每月二十九日共三百四十八日日下餘分每年
[010-3b]
盈六日共合三百五十四日故云大餘五十四小餘三
百四十八者每月二十九日下餘分四百九十九以歲
十二乗之以日法九百四十而一盈六日餘三百四十
八故每歲加小餘三百四十八為朔之餘也曰大餘五
小餘八者以三十二歲之積日一萬一千六百八十八
以日法三十二而一得三百六十五日○八滿甲子去
之餘五故曰大餘五餘八故曰小餘八為氣之餘也後
倣此如端蒙單閼為太初二年乙卯歲大餘四十八小
[010-4a]
餘六百九十六者每歲大餘五十四倍之為一百八滿
甲子去之餘四十八每歲小餘三百四十八倍之為六
百九十六為朔之餘也大餘十小餘十六者每歲大餘
五倍之為十每歲小餘八倍之為十六為氣之餘也
如游兆執徐為太初三年丙辰歲大餘十二小餘
六百三者謂丙辰前乙卯歲月十三有閏大餘於四十
八内應加二十三共為七十一小餘每年三百四十八
因有閏加四百九十九為八百四十七以加於六百九
[010-4b]
十六内共為一千五百四十三滿法九百四十收之盈
一日加於大餘七十一内為七十二日滿甲子去之餘
十二日仍餘六百三為小餘故曰大餘十二小餘六百
三為朔之餘也大餘十五小餘二十四者大餘十加五
為十五小餘十六加八為二十四為氣之餘也以歩氣
甲寅至丁巳凡四年小餘每年二十五刻四年積百刻
成一日故太初四年彊梧大荒落丁巳歲無小餘甲寅
至丙子凡二十三年置歲餘五日二十五刻以積年二
[010-5a]
十三乗之得一百二十日七十五刻滿甲子去之無大
餘仍餘七十五刻以日法三十二因之得二十四為小
餘故昭帝始元五年距太初元年積二十三年游兆困
敦丙子歲無大餘小餘二十四以斯歩至元帝建始四
年祝犂大荒落之己巳歲莫不皆然此史記歩厯之大
較也以授時推太初元年丁丑歲十一月壬子定朔分
二十九日七十二刻得癸巳日酉時合朔冬至分五十
七日六十四刻得十一月二十九日辛酉申時冬至史
[010-5b]
云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合朔冬至法推丁丑
年壬子月癸巳日辛酉時合朔丁丑年壬子月辛酉日
丙申時冬至固非至朔同日亦非其年月日時氣既非
子則非正北史云氣朔俱無大小餘法推是月朔大餘
二十九小餘七十二二十九日氣大餘五十七小餘六
十四史云四年無大餘二十三年無小餘者以斗分之
四分所累皆非也或解之曰史遷所謂以元封七年為
太初元年者謂七年十一月朔旦冬至無餘分如上古
[010-6a]
甲寅年甲子月朔旦冬至為起厯之元非謂七年即甲
寅也其以太初天漢太始征和以至六十年後建始各
年號分配年名之下乃後人以此厯譜附入太史公厯
述内非太史公自注也不然太史出於武帝時安能預
知六十年後年號而先書於厯述年名之下哉此必後
人増益之無疑也斯言誠是矣然漢太初元年十一月
朔非子時氣非朔日非至朔同日無餘分以此為得上
元則何以解焉班固志太初元年歲在丙子天正後丁
[010-6b]
丑今以史漢厯年附註於後
         史記  漢書
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甲寅  丁丑
端蒙單閼二年   乙卯  戊寅
游兆執徐三年   丙辰  己卯
彊梧大荒落四年  丁巳  庚辰
徒維敦牂天漢元年 戊午  辛巳
祝犂協洽二年   己未  壬午
[010-7a]
商横涒灘三年   庚申  癸未
昭陽作噩四年   辛酉  甲申
横艾淹茂太始元年 壬戌  乙酉
尚章大淵獻二年  癸亥  丙戌
焉逢困敦三年   甲子  丁亥
端蒙赤奮若四年  乙丑  戊子
游兆攝提格征和元年丙寅  己丑
彊梧單閼三年   丁卯  庚寅
[010-7b]
徒維執徐三年   戊辰  辛卯
祝犂大荒落四年  己巳  壬辰
商横敦牂後元元年 庚午  癸巳
昭陽協洽二年   辛未  甲午
横艾涒灘始元元年 壬申  乙未
尚章作噩二年   癸酉  丙申
焉逢淹茂三年   甲戌  丁酉
端蒙大淵獻四年  乙亥  戊戌
[010-8a]
游兆困敦五年   丙子  己亥
彊梧赤奮若六年  丁丑  庚子
徒維攝提格元鳯元年戊寅  辛丑
祝犂單閼二年   己卯  壬寅
商横執徐三年   庚辰  癸卯
昭陽大荒落四年  辛巳  甲辰
横艾敦牂五年   壬午  乙巳
尚章協洽六年   癸未  丙午
[010-8b]
焉逢涒灘元平元年 甲申  丁未
端蒙作噩本始元年 乙酉  戊申
游兆閹茂二年   丙戌  己酉
彊梧大淵獻三年  丁亥  庚戌
徒維困敦四年   戊子  辛亥
祝犂赤奮若地節元年己丑  壬子
商横攝提格二年  庚寅  癸丑
昭陽單閼三年   辛卯  甲寅
[010-9a]
横艾執徐四年   壬辰  乙卯
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癸巳  丙辰
焉逢敦牂二年   甲午  丁巳
端蒙協洽三年   乙未  戊午
游兆涒灘四年   丙申  己未
彊梧作噩神雀元年 丁酉  庚申
徒維淹茂二年   戊戌  辛酉
祝犂大淵獻三年  己亥  壬戌
[010-9b]
商横困敦四年   庚子  癸亥
昭陽赤奮若五鳯元年辛丑  甲子
横艾攝提格二年  壬寅  乙丑
尚章單閼三年   癸卯  丙寅
焉逢執徐四年   甲辰  丁卯
端蒙大荒落甘露元年乙巳  戊辰
游兆敦牂二年   丙午  己巳
彊梧協洽三年   丁未  庚午
[010-10a]
徒維涒灘四年   戊申  辛未
祝犂作噩黄龍元年 己酉  壬申
商横淹茂初元元年 庚戌  癸酉
昭陽大淵獻二年  辛亥  甲戌
横艾困敦三年   壬子  乙亥
尚章赤奮若四平  癸丑  丙子
焉逢攝提格五年  甲寅  丁丑
端蒙單閼永光元年 乙卯  戊寅
[010-10b]
游兆執徐二年   丙辰  己卯
彊梧大荒落三年  丁巳  庚辰
徒維敦牂四年   戊午  辛巳
祝犂協洽五年   己未  壬午
商横涒灘建昭元年 庚申  癸未
昭陽作噩二年   辛酉  甲申
横艾閹茂三年   壬戌  乙酉
尚章大淵獻四年  癸亥  丙戌
[010-11a]
焉逢困敦五年   甲子  丁亥
端蒙赤奮若竟寧元年乙丑  戊子
游兆攝提格建始元年丙寅  己丑
彊梧單閼二年   丁卯  庚寅
徒維執徐三年   戊辰  辛卯
祝犂大荒落四年  己巳  壬辰
史記天官書云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昏建
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
[010-11b]
制四鄉分隂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
斗大角者其両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攝提者
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故曰攝提格註云龍角東方宿
為天三門攜連殷中也杓北斗之第七星衡第五星魁
第一星言昏建用杓指寅夜半建用衡指寅平旦建用
魁指寅也帝車乃大帝乗車無所不紀句曲提携也夫
曰斗杓攜龍角直攝提以建時節而寅月之昏杓指寅
方若以為定焉者以故日官定為斗分斗厯歴代因之
[010-12a]
多失其真不知昏杓指寅漢世則然嗣後天星漸移十
二辰昏之杓皆可指非一定也
又云織女天女孫也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註謂
晉灼云太歲在四仲則歲行三宿太歲在四孟四季則
歲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歲
而周天考周天宿井多至三十三度觜少不及一度歲
星之歲行三度二度豈能盡合以故史記歩五緯之率
竒零悉差
[010-12b]
史記封禪書云黄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
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黄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
復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僊登于天今
上戊辰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黄帝時等是
日昧爽天子乃郊拜太乙壇其賛饗曰天始以寶鼎神
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復始皇帝敬拜見焉而衣上
黄公卿言皇帝郊見是夜有美光及晝黄氣上燭天太
史公祠官寛舒等曰神靈之休福祐兆祥宜因此地光
[010-13a]
域立大畤壇三歲天子一郊見其秋伐南越告太乙畫
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大一鋒命曰靈旗
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次年南越平審如是則
氣朔分齊莫神斯日兵家之勝筭協帝之靈筴也然以
法歩元鼎五年己巳歲十一月定朔分一十五日八十
刻得己卯日戌時合朔冬至分一十五日五十五刻得
己卯日未時冬至氣朔同日乃己卯日其辛巳則月三
日非冬至亦非朔也漢厯止用一斗分歩平朔而盈縮
[010-13b]
遲疾俱無所以晦朔常差二日此之類也漢厯云先藉
半日名陽厯不藉名隂厯陽厯先朔月生隂厯朔後月
生今以初三為朔是朔日月真可生矣彼昏不知則實
併至與朔而同歩之三日也吁嗟歩厯之舛亡論已獨
柰何漢武以此事天感黄氣之祥協平蠻之吉然則太
乙之神非至朔同日亦可降祥而南旗之指即用月三
日亦能效靈乎則不可得而解矣
 古今律厯考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