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9 欽定執中成憲-清-雍正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執中成憲卷五
    唐虞
  書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于逸罔淫
  于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志惟熙蔡沈/曰百
  志猶百慮也言方/寸之間光輝明白㒺違道以干百姓之譽㒺咈百姓
  以從己之欲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益賛于禹曰惟徳動天無逺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
[005-1b]
  乃天道
  皐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勵翼邇可
  逺在兹蔡沈曰慎者言不可不致其謹也身修則無/言行之失思永則非淺近之謀厚叙九族則
  親親恩篤而家齊矣庶明勵翼則羣哲勉輔而國治/矣邇近也言近而可推之逺者正此道也盖身脩家
  齊國治而/天下平矣
  又曰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無曠
  庶官天工人其代之蔡沈曰無教逸欲有邦者言天/子當以勤儉率諸侯不可以逸
  欲導之也一日二日者言其日之至淺萬㡬者言其/㡬事之至多也盖一日二日之間事㡬之来且至萬
[005-2a]
 焉是可一日/而縦欲乎
 又曰天叙有典勅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
 禮有庸哉蔡沈曰有庸/當作五庸同寅協恭和衷哉蔡沈曰叙/者君臣父
 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倫叙也秩者尊卑貴賤等級隆/殺之品秩也言典禮雖天所叙秩然正之使叙而益
 厚用之使秩而有常則在我而已故君臣當同其寅/畏協其恭敬誠一無間融會流通而民彝物則各得
 其正所謂/和衷也天命有徳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
 用哉政事懋哉懋哉懋勉/也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
 畏蔡沈曰明者顯其/善畏者威其惡自我民明威蔡沈曰威/古文作畏逹于上
[005-2b]
 下敬哉有土蔡沈曰言天之聰明非有視聽也因民/之視聽以為聰明天之明畏非有好惡
 也因民之好惡以為明畏上下上天下民也言天人/一理通逹無間民心所存即天理之所在而吾心之
 敬是又合天民而一之者也有/天下者可不知所以敬之哉
   商
 書仲虺曰徳日新萬邦惟懐志自滿九族乃離王懋
 昭大徳建中于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予
 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已若者亡好問則裕自
 用則小
[005-3a]
 伊尹曰今王嗣厥徳㒺不在初立愛惟親立敬惟長
 始于家邦終于四海
 又曰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
 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徳㒺小
 萬邦惟慶爾惟不徳㒺大墜厥宗蔡沈曰言勿以小/善而不為萬邦之
 慶積于小勿以小惡而為之厥宗之墜不/在大盖善必積而後成惡雖小而可懼
 又曰慎乃儉徳惟懐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
 釋蔡沈曰括矢括也釋發也言若虞人之射努機既/張必往察其括之合于法度然後發之則發無不
[005-3b]
 中/矣欽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萬世有辭
 又曰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視逺惟明聽徳惟聰朕承
 王之休無斁蔡沈曰思孝則不敢違其祖思恭則不/敢忽其臣惟亦思也思明則所視者逺
 而不蔽于淺近思聰則所/聽者徳而不惑于憸邪
 又曰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㒺常懐懐于有仁鬼神
 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徳惟治否徳亂與治同
 道㒺不興與亂同事㒺不亡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后
 又曰若升髙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無輕民事惟難
[005-4a]
 無安厥位惟危慎終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
 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真徳秀曰聽言之道當/求義理之當不當順意
 見之偏茍合乎理雖逆吾意不可不/從茍拂乎理雖順吾意不可不察
 又曰君㒺以辯言亂舊政臣㒺以寵利居成功邦其
 永孚于休
 又曰天難諶諶信/也命靡常常厥徳保厥位厥徳靡常
 九有以亡
 又曰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徳非商求于下民
[005-4b]
 惟民歸于一徳徳惟一動㒺不吉徳二三動㒺不凶
 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災祥在徳蔡沈曰僣差也/惟吉凶不差在
 人者惟天之降/災祥在徳故也
 又曰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蔡沈曰左右者輔弼/大臣非賢才之稱可
 盡故曰/惟其人臣為上為徳蔡沈曰為上為徳左右厥辟也/不曰君而曰徳者兼君道而言
 也/為下為民其難其慎惟和惟一蔡沈曰難者難于/任用慎者慎于聽
 察所以防小人也和者可否相濟/一者始終如一所以任君子也徳無常師主善為
 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蔡沈曰克一者能一之謂也/博而求之于不一之善約而
[005-5a]
 會之于至一之理此聖/學始終條理之序也
 説苑伊尹曰王者得賢材以自輔然後治也雖有堯
 舜之明而股肱不備則主恩不流化澤不行故明君
 在上慎於擇士務於求賢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
 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賢者進以顯榮罷者退而勞力
 是以主無遺憂下無邪慝百官能治臣下樂職恩流
 羣生潤澤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皐陶不下堂而天
 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005-5b]
 書傅説曰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后克聖臣不
 命其承疇敢不祇若王之休命蔡沈曰言君果從諌/臣雖不命猶且承之
 况命之如此誰敢/不敬順其美命乎
 又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
 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亂治/也惟天聰明惟聖時
 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蔡沈曰天之聰明無所不聞/無所不見無他公而已矣人
 君法天之聰明一出于公/則臣敬順而民亦從治矣
 又曰慮善以動動惟厥時蔡沈曰善當乎理/也時時措之宜也
[005-6a]
 又曰惟厥攸居政事惟醇蔡沈曰居止而安之義安/于義理之所止也義理安
 于自然則一矣一故/政事醇而不雜也
 又曰非知之艱行之維艱王忱不艱允協于先王成
 徳惟説不言有厥咎蔡沈曰王忱不艱言/王忱信之亦不為難
 又曰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事不師
 古以克永世匪説攸聞蔡沈曰人求多聞者是惟立/事然必學古訓深識義理然
 後有/得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懐于兹道積于
 厥躬蔡沈曰遜其志如有所不能敏于學如有所不/及虚以受人勤以勵己則其所修如泉始逹源
[005-6b]
 源乎其来矣篤信而深念乎此/則道積于身不可以一二計矣惟斆學半念終始典
 于學厥徳修㒺覺蔡沈曰斆教也言教人居學之半/始之自學學也終之教人亦學也
 一念終始常在于學無少閒斷則/徳之所修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
   周
 書箕子曰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蔡沈/曰羞
 進也使進其行則官使者/皆賢才而邦國昌盛矣
 又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
 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
[005-7a]
 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僣忒
 三畧呂望曰軍井未逹将不言渇軍幕未辦将不言
 倦軍竈未炊将不言饑與之安與之危故其衆可合
 而不可離以其恩素篤謀素和也
 書召公奭曰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
 用物民乃足
 又曰不寶逺物則逺人格所寳惟賢則邇人安
 又曰夙夜㒺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徳為山九仞
[005-7b]
 功虧一簣
 周公曰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
 小人之依蔡沈曰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者以勤居逸也
 逸周書周公曰王者所佩在徳徳在利民昌大在自
 克無過在數懲不困在豫慎見禍在未形除害在能
 斷安民在知過用兵在知時勝大患在合人心施舍
 在平心不幸在不聞其過福在受諫基在愛民固在
 親賢禍福在所密利害在所近存亾在所用尊在慎
[005-8a]
 威安在恭已
 國語史佚曰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徳莫若讓事莫若
 咨
 左傳周任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
 夷藴崇之藴崇積/聚也絶其根本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又曰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國語虢文公曰夫民之大事在農上帝之粢盛於是
 乎出民之蕃庶於是乎生事之共給共供/也於是乎在
[005-8b]
 和協輯睦於是乎興財用蕃殖於是乎始敦龎純固
 於是乎成
 左傳季梁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
 致力於神故務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
 禋祀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
 國語内史過曰國之将興其君齊明衷正齊齋/也精潔
 惠和其徳足以昭其馨香其恵足以同其民人神饗
 而民聽民神無怨故明神降之觀其徳政而均布福
[005-9a]
 焉
 曹劌曰夫惠本而後民歸之民和而後神降之福若
 布徳於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動
 不違時器不過用財用不匱莫不共祀是以用民無
 不聽求福無不豐
 管子管夷吾曰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
 御則法不可不審法者将立朝廷者也将立朝廷者
 則爵服不可不貴也爵服加於不義則民賤其爵服
[005-9b]
 民賤其爵服則人主不尊人主不尊則令不行矣法
 者将用民力者也将用民力者則祿賞不可不重也
 祿賞加於無功則民輕其祿賞民輕其祿賞則上無
 以勸民上無以勸民則令不行矣
 又曰規矩者方圓之正也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
 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而正
 方圓雖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
 又曰天子有善讓徳於天諸侯有善慶之於天子大
[005-10a]
 夫有善納之於君民有善本於父慶之於長老此道
 法之所從來是治本也
 又曰雖有明君百歩之外聽而不聞閒之堵墻窺而
 不見也而名為明君者君善用其臣臣善納其忠也
 信以繼信善以傳善君信而臣繼之/君善而臣傳之是以四海之内
 可得而治
 又曰天不為一物枉其時冬不為松柏不凋輟其霜/雪夏不為薺麥枯死止其
 雨/露明君聖人亦不為一人枉其法天行其所行而萬
[005-10b]
 物被其利聖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
 又曰昔年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然俱
 王天下者何也必國富而粟多也夫國富多粟生於
 農故先王貴之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
 作文巧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民事
 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强兵
 强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是以先王知衆民強兵廣地
 富國之必生於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農事
[005-11a]
 又曰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
 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
 無不知也
 又曰天生四時地生萬財以養萬物而無取焉明主
 配天地者也教民以時勸之以耕織以厚其養而不
 伐其功不私其利故曰能予而無取者天地之配也
 又曰天之道滿而不溢盛而不衰明主法象天道故
 貴而不驕富而不奢行理而不惰故能長守貴富久
[005-11b]
 有天下而不失也故曰持滿者與天
 又曰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亷四曰恥
 又曰一年之計莫如樹榖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
 之計莫如樹人
 又曰人君泄則言實之士不進言實之士不進則國
 之情偽不竭於上
 又曰夫民别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雖有湯武
 之徳復合於市人之言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
[005-12a]
 發於衆心之所聚先王善與民為一體與民為一體
 則是以國守國以民守民也
 又曰天因人聖人因天
 又曰公之所加罪雖重下無怨氣私之所加賞雖多
 士不為歡
 又曰明主之治國也其當賞者群臣不得辭也其當
 罰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賞功誅罪所以為天下致利
 除害也草茅弗去則害禾榖盜賊弗誅則傷良民夫
[005-12b]
 舍公法而行私惠則是利姦邪而長暴亂也行私惠
 而賞無功則是使民偷幸而望於上也行私惠而赦
 有罪則是使民輕上而易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意
 明主不為也
 又曰錯國於不傾之地積於不涸之倉藏於不竭之
 府下令於流水之原使民於不爭之官明必行之路
 開必得之門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
 不行不可復錯國於不傾之地者授有徳也積於不
[005-13a]
 涸之倉者務五榖也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
 畜也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於不爭
 之官者使各為其所長也明必行之路者嚴刑罰也
 開必得之門者信慶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
 不求不可得者不強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可久者
 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復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
 徳則國安務五榖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令
 順民心則威令行使民各為其所長則用備嚴刑罰
[005-13b]
 則民逺邪信慶賞則民輕難量民力則事無不成不
 強民以其所惡則詐偽不生不偷取一世則民無怨
 心不欺其民則下親其上
 又曰人主之所以令則行禁則止者必令於民之所
 好而禁於民之所惡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惡死莫
 不欲利而惡害故令於生利人則令行禁於殺害人
 則禁止
 又曰斷制五刑各當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驚
[005-14a]
 又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
 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又曰時者得天義者得人既時且義故能得天與人
 又曰主不周密則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
 危則人臣黨而成羣
 又曰凡民之從上也非從口之所言從情之所好者
 也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明君知民之必以上為心也
 故置法以自治立儀以自正也
[005-14b]
 又曰心治是國治也治心在於中治言出於口治事
 加於民故功作而民從
 又曰聽言之道勿望而距勿望而許許之則失守距
 之則閉塞
 又曰凡人莫不欲利而惡害是故與天下同利者天
 下扶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天下所謀雖立必
 隳天下所扶雖高不危
 又曰明主之道卑賤不待尊貴而見大臣不因左右
[005-15a]
 而進故無壅遏之患
 國語晉文公問於郭偃曰始也吾以國為易今也難
 對曰君以為易其難也将至矣君以為難其易也将
 至矣
 左傳胥臣曰敬徳之聚也能敬必有徳
 熊旅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
 豐財謂綏萬/邦屢豐年也
[005-15b]
 國語王孫説曰聖人之施舍也議之其喜怒取與也
 亦議之是以不主寛恵亦不主猛毅主徳義而已
 范燮曰賢者寵至而益戒不足者為寵驕
 又曰徳福之基也無徳而福隆猶無基而厚墉也其
 壊也無日矣
 左傳臧孫紇曰在上位者灑濯其心壹以待人軌度
 其信可明徴也而後可以治人夫上之所為民之歸
 也上所不為而民或為之是以加刑罰焉而莫敢不
[005-16a]
 懲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灑/讀
 作/洗
 士弱曰政不可不慎也務三而已一曰擇人二曰因
 民三曰從時
 子太叔問政於子産子産曰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
 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思而/後行如農之
 有畔言其/次其過鮮矣
 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論其/得失然明謂子産曰毁鄉
[005-16b]
 校如何子産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
 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
 吾師也若之何毁之我聞忠善以損怨為忠善則/怨謗息
 聞作威以防怨欲毁郷校/即作威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
 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道通/也
 如吾聞而藥之也以為已/藥石
 又曰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
 以安身
[005-17a]
 衛侯問北宫文子曰何為威儀對曰有威而可畏謂
 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
 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
 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故君
 子在位可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
 觀作事可法徳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
 章以臨其民謂之有威儀也
 晏嬰曰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
[005-17b]
 慈婦聽禮之經也君令而不違臣忠而不貳父慈而
 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
 貞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質也
 又曰君人執信臣人執恭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
 道也
 又曰君所為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
 為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而去其否是以政成而不
 干
[005-18a]
 晏子春秋晏嬰曰先王之立愛以勸善也其立惡以
 禁暴也昔者三代之興也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
 惡之故明所愛而賢良衆明所惡而邪僻滅
 又曰古之聖王其行公正而無邪故讒人不得入不
 阿黨不私色故羣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歛
 之人不得行
 又曰賢君之治國其政任賢其行愛民其取下節其
 自養儉從邪害民者有罪進善舉過者有賞其政刻
[005-18b]
 上而饒下赦過而救窮不因喜以加賞不因怒以加
 罰不從欲以勞民不修怨而危國上無驕行下無諂
 徳上無私義下無竊權上無朽蠧之藏下無凍餒之
 民賢君之治國若此
 左傳閔馬父曰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易孔子彖傳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
 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朱子曰泰通也小謂隂/大謂陽言坤往居外乾
 来居/内
[005-19a]
 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
 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
 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朱子曰/人能謙
 則其居尊者其徳愈光/其居卑者人亦莫能過
 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
 則刑罰清而民服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
[005-19b]
 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
 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
 矣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
 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兑説也剛中而柔外説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
[005-20a]
 人説以先民民忘其勞説以犯難民忘其死説之大
 民勸矣哉程子曰君子之道其説於民如天地之施/感於心而悦服無斁故以之先民則民悦
 隨而忘其勞率之以犯難則/民心悦服於義而不恤其死
 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象傳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
 宜以左右民程子曰裁成謂體天地交泰之道而裁/制成其施為之方也輔相天地之宜天
 地通泰則萬物茂遂人君體之而為法制使民用天/時因地利輔助化育之功成其豐美之利也如春氣
 發生萬物則為播種之法秋氣成實萬物則為收歛/之法乃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輔助於民也民之生
[005-20b]
 必賴君上為之法制以教率輔翼/之乃得遂其生養是左右之也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
 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
 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朱子曰以仁為體/則無一物不在所
 愛之中故足以長人嘉其所會則無不合禮使物各/得其所利則義無不和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
 之故足以/為事之幹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繫辭傳曰勞謙君子有終吉此謙九/三爻辭子曰勞而不伐
[005-21a]
 有功而不徳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徳言盛
 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朱子曰徳言盛/禮言恭言徳欲
 其盛禮欲/其恭也
 不出户庭无咎此節初/九爻辭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
 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㡬事不密則害
 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天地之大徳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朱子曰正/辭便只是
[005-21b]
 分别/是非
 禮記孔子曰儒有内稱不避親外舉不避怨程功積
 事不求厚禄推賢而進逹之不望其報君得其志茍
 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
 又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又曰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又曰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
[005-22a]
 教以慈睦而民貴有親教以敬長而民貴用命孝以
 事親順以聽命錯諸天下無所不行
 孔子侍坐於哀公公曰敢問何謂為政孔子對曰政
 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
 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公曰敢問為政如之何孔
 子對曰夫婦别父子親君臣嚴三者正則庶物從之
 矣
 子夏曰三王之徳參於天地敢問何如斯可謂參天
[005-22b]
 地矣孔子曰奉三無私以勞天下子夏曰敢問何謂
 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
 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
 孔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上好是
 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
 之表也
 又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荘則體舒心肅則
 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
[005-23a]
 孝經孔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
 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徳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盖天
 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
 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
 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諸侯之
 孝也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又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
[005-23b]
 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
 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
 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徳義而
 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
 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又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
 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
 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况於士民乎故得百姓
[005-24a]
 之歡心以事其先君
 又曰君子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徳義可尊作事可法
 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
 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徳教而行其政令
 又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将順其美
 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左傳仲尼曰政寛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糾猶/攝也猛則
 民殘殘則施之以寛寛以濟猛猛以濟寛政是以和
[005-24b]
 又曰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
 其薄
 大戴禮孔子曰君子之道譬則防歟夫禮之塞亂之
 所從生也猶防之塞水之所從來也故以舊防為無
 用而壊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用而去之者必
 有亂患凡人之知能見已然不能見将然禮者禁於
 将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是故法之用易見
 而禮之所為難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
[005-25a]
 先王執此之正堅如金石行此之信順如四時處此
 之公無私如天地豈顧不用哉然曰禮云禮云者貴
 絶惡於未萌而起教於微渺使民日徙善逺罪而不
 自知也
 又曰福莫長於無咎
 又曰工女必自擇絲麻良工必自擇齎材賢君良上
 必自擇左右是故佚於取人勞於治事勞於取人佚
 於治事
[005-25b]
 又曰父之於子天也君之於臣天也有子不事父有
 臣不事君是非反天而倒行耶故有子不事父不順
 有臣不事君必刃
 家語孔子曰御四馬者正六轡御天下者正六官同
 是車馬或以致千里或不及數百里以其所為進退
 緩急異也同是官法或以致平或以致亂者亦以其
 所為進退緩急異也
 晏子春秋孔子曰古之善為人臣者聲名歸之君禍
[005-26a]
 災歸之身入則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則高譽其君之
 徳義
 賈誼新書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説苑孔子曰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士
 信慤而後求知能焉
 韓詩外傳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持滿之
 道抑而損之子路曰損之有道乎孔子曰徳行寛裕
 者守之以恭土地廣大者守之以儉祿位尊盛者守
[005-26b]
 之以卑人衆兵彊者守之以畏聰明睿智者守之以
 愚博聞强記者守之以淺夫是之謂抑而損之
 荀子顔淵曰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自古及
 今未有窮其下而無危者也
 大戴禮曽子曰君子成人之美朝有過夕改則與之
 夕有過朝改則與之
 又曰目者心之孚也言者行之指也作於中則播於
 外也故曰以其見者占其隐者
[005-27a]
 又曰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
 又曰古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内戰戰唯恐不能
 乂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内戰戰唯恐失損之大夫
 士日旦思其官戰戰唯恐不能勝庶人日旦思其事
 戰戰唯恐刑罰之至也是故臨事而栗者鮮不濟
 又曰與父言言畜子與子言言事父與兄言言友弟
 與弟言言承兄與君言言使臣與臣言言事君
 又曰孝子善事君
[005-27b]
 又曰與君子遊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
 之化矣與小人遊忒乎如入鮑魚之次久而不聞則
 與之化矣是以君子慎其所去就與君子遊如長日
 加益而不自知也與小人遊如履薄冰每履而下㡬
 何而不陷乎哉
 公羊傳公羊高曰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
 止其身善善及其子孫
 子華子程本曰上下洞逹而無疑是以天下和平天
[005-28a]
 下之所以平者政平也政之所以平者人平也人之
 所以平者心平也
 荀子荀卿曰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廪者財
 之末也窌窖/也百姓時和事業得叙者貨之源也等賦
 府庫等賦以差/等制賦也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
 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其
 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
 也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
[005-28b]
 後年榖豐熟而陳積有餘是無他故焉知本末源流
 之謂也
 又曰義與利者人之所两有也雖堯舜不能去民之
 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義也上重義則義
 克利上重利則利克義故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
 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通財貨從士以上皆羞利
 而不與民爭利樂分施而恥積藏
 又曰公生明偏生闇端慤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
[005-29a]
 夸誕生惑
 又曰有治人無治法
 陳囂問孫卿子曰先生議兵常以仁義為本仁者愛
 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何以兵為孫卿子曰非汝所知
 也彼仁者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故惡人
 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
 又曰刑當罪則威不當罪則侮爵當賢則貴不當賢
 則賤
[005-29b]
 又曰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
 逺也而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而輟行
 又曰聖人無欲無惡無始無終無近無逺無博無淺
 無古無今兼陳萬物而中懸衡焉是以衆異不得相
 蔽也
 又曰人心譬如槃水正措而勿動則湛濁在下而清
 明在上則可以見鬚眉而察理矣微風過之湛濁動
 乎下清明亂乎上則不可以得形之正也心亦如是
[005-30a]
  矣導之以理養之以清物莫之傾則足以定是非决
  嫌疑矣小物引之其正外易其心内傾則不足以察
  麤理矣
  又曰以仁心説以學心聽以公心辨説教人也聽聽/人之言也辨辨
  其是/非也
  又曰王者尚賢使能而等位不遺惜愿禁悍而刑罰
  不過使百姓暁然皆知為善於家而取賞於朝也為
  不善於幽而䝉刑於顯也
[005-30b]
 
 
 
 
 
 
 
欽定執中成憲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