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7 御纂性理精義-清-李光地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性理精義卷三
 皇極經世書
[003-2a]
 
 
 
 
 
 
 
 
[003-2b]
 案邵子傳先天之學者也然伏羲卦以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為八卦之象而邵子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
 為八卦之象葢自為一家之學非謂伏羲之夲象如/此也○邵子以八者為天地之體推而至於寒暑晝
 夜之往來雨風露雷之聚散性情形體之隱顯走飛/草木之動静在人身則有精神魂魄血氣骨肉之精
 粗在人事則有耳目鼻口聲色氣味之感應元亨利/貞天之道也吉凶悔吝民之故也大運世數則有元
 㑹運世之始終道化功烈則有皇帝王霸之升降要/統以易書詩春秋之學而盡焉其說錯見於内外篇
 中然其所推元㑹運世之數非世系所可知非星日/所可歩正荘周所謂存而不論者邵子之學之精葢
 不在此也故舊圖/所載今竝未録
[003-3a]


[003-4a]
 
 
 
 
 
 
 
 
[003-4b]
 
 
 
 
 集說鍾氏過曰右圖天之體數四十地之體數四十/八天數以日月星辰相因為一百六十地數以
 水火土石相因為一百九十二於天數内去地之體/數四十八得一百一十二是謂天之用聲於地數内
 去天之體數四十得一百五十二是謂地之用音凡/日月星辰四象為聲水火土石四象為音聲有清濁
 音有闢翕遇竒數則聲為清音為闢遇耦數則聲為/濁音為翕聲皆為律音皆為吕以律倡吕以呂和律
[003-5a]
 天之用聲别以平上去入者一百一十二皆以開發/收閉之音和之地之用音别以開發收閉者一百五
 十二皆以平上去入之聲倡之○祝氏涇曰聲之位/去不用之四十八止百十二所以括唐韻之内外八
 轉而分平上去入也音之位去不用之四十止百五/十二所以括切字母脣舌牙齒喉而分開發收閉也
 謂之無聲百六十位中有位而調不出者謂之無音/百九十二位中有位而切不出者以聲音統攝萬物
 之變及於無聲/無音則備矣
 案上格四聲即唐人韻部下格四音即唐人等母也/多禾四聲歌麻韻也開回四聲佳灰韻也良光四聲
 陽韻也丁兄四聲庚青韻也千元四聲元寒刪先韻/也臣君四聲真文韻也刀毛四聲蕭肴豪韻也牛○
 四聲尤韻也妻衰四聲齊韻也○龜四聲支微韻也/宫龍四聲東冬江韻也魚烏四聲魚虞韻也心○四
[003-5b]
 聲侵韻也男○四聲覃鹽咸韻也古□四音見母也/坤□四音溪母也黒黄四音曉母也五吾四音疑母
 也安□四音影母也母目四音明母也夫父四音非/母也武文四音微母也卜歩四音邦母也普旁四音
 滂母也東兊四音端母也土同四音透母也乃内四/音泥母也老鹿四音來母也走自四音精母也草曹
 四音清母也思寺四音心母也□□四音無字葢對/日母而取其輕齒音也山士四音審母也耳二四音
 日母也荘乍四音照母也又崇四音穿母也卓宅四/音知母也拆茶四音徹母也此其大致相同者其聲
 之入聲音之清音有與唐人/不同者古今南北字韻異爾唐人廣韻凡五十七/部通之則只三十部
 經世括之以七聲又分為十四又别為二十八此聲/之不同者等韻之母凡三十六經世括之以十二又
 分為二十四又别為四/十八此音之不同者韻部之法或分或合故門/類多寡歴代不同惟等母
[003-6a]
 則有定音疑不可加損者而有三十六四十八之異/何也葢字母原只二十四此圖所分二十四格是也
 并清濁音則有四十八此圖所别四十八行是也等/韻專取平聲之有字者標題故止於三十六經世兼
 取仄聲之有字者標題故終於四/十八此則雖小異而實大同矣精於樂府者分/唐韻為六部支
 微齊魚虞歌麻皆直收夲字喉聲為第一部此天地/之元聲也佳灰與支微齊同收聲為第二部蕭肴豪
 尤與魚虞同收聲為第三部東冬江陽庚青蒸收鼻/聲為第四部真文元寒刪先收舌齒聲為第五部侵
 覃鹽咸收脣聲為第六部其法暗與本朝字書同但/樂家未知後五部皆第一部之所生爾經世四聲部
 分皆已得之唯多禾與開回同部宮龍/與魚烏同部為不合此聲之可疑者見溪羣疑/鼻音也端
 透定泥知徹澄孃與來字皆舌音也精清從心邪照/穿牀審禪與日字皆齒音也非敷奉微邦滂竝明皆
[003-6b]
 脣音也影喻曉匣則喉音也經世四音部分皆從其/類惟黒黄與五吾同部安□與母目同部為不合此
 音之可/疑者又知徹澄孃等韻夲為舌音不知何時變/入齒音今惟閩廣間尚是舌音不改爾等
 韻次於舌音之後經世次於齒音/之後則疑邵子之時此音已變也又韻母二十四/音者見溪疑端
 透泥知徹孃精清心照穿審非㣲邦滂明影曉來日/也羣即見之清音定即端之清音澄即知之清音從
 即精之清音邪即心之清音牀即照之清音禪即審/之清音奉即非之清音&KR0008似亦即㣲之濁音古今音
 不同耳竝即邦之清音喻即影之清音匣即曉之清/音凡為三十六也經世二十四音則無孃字而以其
 位對日字為輕齒之音亦如/上條所云齒舌之變而誤也以等韻之例求之&KR0008/字當自為一音與滂
 字對如此則等韻有二十五母而經世/止於二十四葢此字絶少因失此音也又經世四/音分開發
[003-7a]
 收閉意亦等韻開口齊齒合口撮口之呼/然以類求之多不合者當以等韻為正經世以/為萬物
 有聲色氣味而色不可圖氣味不可寫惟聲出於人/口可以翻切而得故為聲音圖以窮色氣味之變以
 盡動植之數其說雖汗漫不可窮然正聲同文乃王/政之切務亦學者所當知自等韻之外惟邵子之書
 最有條理故稍為分晰其源/流同異之大致以俟知者
 觀物内篇
物之大者無若天地然而亦有所盡也天之大隂陽盡
 之矣地之大剛柔盡之矣
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静者也一動一静交而天地之
[003-7b]
 道盡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
 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静之始則柔生焉静之極
 則剛生焉一剛一柔交而地之用盡之矣
動之大者謂之太陽動之小者謂之少陽静之大者謂
 之太陰静之小者謂之少陰
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
 而天之體盡之矣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
 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體盡之矣
[003-8a]
 集說邵氏伯温曰混成一體謂之太極太極既判初/有儀形謂之兩儀兩儀又判而為陰陽剛柔謂
 之四象四象又判而為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太剛少/剛太柔少柔而成八卦太陽少陽太陰少陰成象於
 天而為日月星辰太剛少剛太柔少柔成形於地而/為水火土石八者具備然後天地之體備矣天地之
 體備而後變化生成萬物也所謂八者亦夲乎四而/已在天成象日也在地成形火也陽燧取於日而得
 火火與日夲乎一體也在天成象月也在地成形水/也方諸取於月而得水水與月夲乎一體也在天成
 象星也在地成形石也星隕而為石石與星夲乎一/體也在天成象辰也在地成形土也自日月星之外
 髙而蒼蒼者皆辰也自水火石之外廣而厚者皆土/也辰與土夲乎一體也天地之閒猶形影聲響之相
 應象見乎上體必應乎下皆自然之理也葢日月星/辰猶人之有耳目口鼻水火土石猶人之有血氣骨
[003-8b]
 肉故謂之天地之體陰陽剛柔則猶人之精神而所/以主耳目口鼻血氣骨肉者也故謂之天地之用夫
 太極者在天地之先而不為先在天地之後而不為/後終天地而未嘗終始天地而未嘗始與天地萬物
 圖融和㑹而未嘗有先後始終者也有太極則兩儀/四象八卦以至於天地萬物固已備矣非謂今日有
 太極而明日方有兩儀後日乃有四象八卦也雖謂/之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實一
 時具足如有形則有影有一則有二有三以至於無/窮皆然是故知太極者有物之先夲已混成有物之
 後未嘗虧損自古及今無時不存萬物無所不稟則/謂之曰命萬物無所不夲則謂之曰性萬物無所不
 主則謂之曰天萬物無所不生則謂之曰心其實一/也古之聖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盡心知性以知天
 存心飬性以事天皆夲乎此也○或曰舍金木水火/土而用水火土石何也曰日月星辰天之四象也水
[003-9a]
 火土石地之四體也金木水火土者五行也四象四/體先天也五行後天也先天後天之所自出也水火
 土石本體也金木水火土致用也以其致用故謂之/五行行乎天地之間者也水火土石葢五行在其間
 矣金出於石而木生於土有石而後有金有土而後/有木金者從革而後成木者植物之一類也是豈舍
 五行而/不用哉
日為暑月為寒星為晝辰為夜暑寒晝夜交而天之變
 盡之矣水為雨火為風土為露石為雷雨風露雷交
 而地之化盡之矣
暑變物之性寒變物之情晝變物之形夜變物之體性
[003-9b]
 情形體交而動植之感盡之矣雨化物之走風化物
 之飛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飛草木交而動植
 之應盡之矣
夫人也者暑寒晝夜無不變雨風露雷無不化性情形
 體無不感飛走草木無不應所以目善萬物之色耳
 善萬物之聲鼻善萬物之氣口善萬物之味靈於萬
 物不亦宜乎
人之所以能靈於萬物者謂其目能收萬物之色耳能
[003-10a]
 收萬物之聲鼻能收萬物之氣口能收萬物之味聲
 色氣味者萬物之體也目耳鼻口者萬人之用也
是知人也者物之至者也聖也者人之至者也物之至
 者始得謂之物之物也人之至者始得謂之人之人
 也夫物之物者至物之謂也人之人者至人之謂也
 以一至物而當一至人則非聖而何
何哉謂其能以一心觀萬心一身觀萬身一物觀萬物
 一世觀萬世者焉又謂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
[003-10b]
 手代天工身代天事者焉又謂其能以上識天時下
 盡地理中盡物情通照人事者焉又謂其能以彌綸
 天地出入造化進退古今表裏人物者焉
噫聖人者非世世而效聖焉吾不得而目見之也雖然
 吾不得而目見之察其心觀其迹探其體潛其用雖
 億萬千年亦可以理知之也
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所以謂之理者物之理也所
 以謂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謂之命者處理性者也
[003-11a]
 所以能處理性者非道而何
是知道為天地之本天地為萬物之本以天地觀萬物
 則萬物為物以道觀天地則天地亦為萬物
道之道盡之於天矣天之道盡之於地矣天地之道盡
 之於物矣天地萬物之道盡之於人矣人能知天地
 萬物之道所以盡於人者然後能盡民也天之能盡
 物則謂之曰昊天人之能盡民則謂之曰聖人
夫昊天之盡物聖人之盡民皆有四府焉昊天之四府
[003-11b]
 者春夏秋冬之謂也陰陽升降於其間矣聖人之四
 府者易書詩春秋之謂也禮樂汚隆於其間矣春為
 生物之府夏為長物之府秋為收物之府冬為蔵物
 之府號物之庶謂之萬雖曰萬之又萬其庶能出此
 昊天之四府者乎易為生民之府書為長民之府詩
 為收民之府春秋為蔵民之府號民之庶謂之萬雖
 曰萬之又萬其庶能出此聖人之四府者乎昊天之
 四府者時也聖人之四府者經也昊天以時授人聖
[003-12a]
 人以經法天天人之事當如何哉
孔子贊易自羲軒而下序書自堯舜而下刪詩自文武
 而下脩春秋自桓文而下自羲軒而下祖三皇也自
 堯舜而下宗五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文
 而下孫五霸也
人謂仲尼惜乎無土吾獨以為不然獨夫以百畝為土
 大夫以百里為土諸侯以四境為土天子以九州為
 土仲尼以萬世為土若然則孟子言自生民以來未
[003-12b]
 有如孔子也斯亦未為之過矣
夫天下將治則人必尚行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言也
 尚行則篤實之風行焉尚言則詭譎之風行焉天下
 将治則人必尚義也天下将亂則人必尚利也尚義
 則謙讓之風行焉尚利則攘奪之風行焉
三王尚行者也五霸尚言者也尚行者必入於義也尚
 言者必入於利也義利之相去一何逺之如是耶
是知言之於口不若行之於身行之於身不若盡之於
[003-13a]
 心言之於口人得而聞之行之於身人得而見之盡
 之於心神得而知之人之聰明猶不可欺況神之聰
 明乎是知無愧於口不若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若
 無愧於心無口過易無身過難無身過易無心過難
 既無心過何難之有吁安得無心過之人而與之語
 心哉是故知聖人所以能立於無過之地者謂其善
 事於心者也
日月星辰者變乎暑寒晝夜者也水火土石者化乎雨
[003-13b]
 風露雷者也暑寒晝夜者變乎性情形體者也雨風
 露雷者化乎走飛草木者也暑變飛走木草之性寒
 變飛走木草之情晝變飛走木草之形夜變飛走木
 草之體雨化性情形體之走風化性情形體之飛露
 化性情形體之草雷化性情形體之木
性情形體者本乎天者也走飛草木者本乎地者也本
 乎天者分陰分陽之謂也本乎地者分柔分剛之謂
 也夫分陰分陽分柔分剛者天地萬物之謂也備天
[003-14a]
 地萬物者人之謂也
 觀物外篇
 張氏崏曰觀物有内外篇内篇先生所著之書也外/篇門弟子所記先生之言也内篇理深而數畧外篇
 數詳而理顯學先/天者當自外篇始
天數五地數五合而為十數之全也天以一而變四地
 以一而變四四者有體也而其一者無體也是謂有
 無之極也天之體數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地之
 體數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
[003-14b]
 集說張氏崏曰一謂太極四謂四象天以一而變四/謂太陽太陰少陽少陰也地以一而變四謂太
 剛太柔少剛少柔也天之體數四而用者三三謂三/陽其不用一者去太陰而言也地之體數四而用者
 三三謂三陰其不用一者去太剛而言也由是而知/十者天地之全數包太極而言也八者天地之體數
 幷交數而言也六者天地/之用數去交數而言也
天見乎南而潛乎北極於六而餘於七是以人知其前
 昧其後而畧其左右也
天之有數起乾而止震餘入於無者天辰不見也地去
 一而起十二者地火常潛也故天以體為基而常隱
[003-15a]
 其基地以用為本而常藏其用也
陽爻晝數也陰爻夜數也天地相銜陰陽相交故晝夜
 相離剛柔相錯春夏陽也故晝數多夜數少秋冬隂
 也故晝數少夜數多
圓者星也厯紀之數其肇於此乎方者土也畫州井地
 之法其倣於此乎葢圓者河圖之數方者洛書之文
 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敘之而作範也
易之大衍何數也聖人之倚數也天數二十五合之為
[003-15b]
 五十地數三十合之為六十故曰五位相得而各有
 合也五十者蓍數也六十者卦數也五者蓍之小衍
 故五十為大衍也八者卦之小成則六十四為大成
 也蓍徳圎以況天之數故七七四十九也五十者存
 一而言之也卦徳方以況地之數故八八六十四也
 六十者去四而言之也蓍者用數也卦者體數也用
 以體為基故存一也體以用為本故去四也圎者本
 一方者本四故蓍存一而卦去四也
[003-16a]
歸竒合掛之數得五與四四則策數四九也得九與八
 八則策數四六也得五與八八得九與四八則策數
 皆四七也得九與四四得五與四八則策數皆四八
 也
五與四四去掛一之數則四三十二也九與八八去掛
 一之數則四六二十四也五與八八九與四八去掛
 一之數則四五二十也九與四四五與四八去掛一
 之數則四四十六也故去其三四五六之數以成九
[003-16b]
 八七六之策也
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下交於陰陰上交於陽四象生
 矣陽交於陰陰交於陽而生天之四象剛交於柔柔
 交於剛而生地之四象於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錯然
 後萬物生焉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
 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猶
 根之有榦榦之有枝枝之有葉愈大則愈小愈細則
 愈繁
[003-17a]
乾坤定位也震巽一交也兌離坎艮再交也故震陽少
 而隂尚多也巽陰少而陽尚多也兌離陽浸多也坎
 艮陰浸多也是以辰與火不見也
震始交陰而陽生巽始消陽而陰生兌陽長也艮陰長
 也震兌在天之陰也巽艮在地之陽也故震兌上陰
 而下陽巽艮上陽而下隂天以始生言之故陰上而
 陽下交泰之義也地以既成言之故陽上而隂下尊
 卑之位也
[003-17b]
乾坤定上下之位離坎列左右之門天地之所闔闢日
 月之所出入是以春夏秋冬晦朔弦朢晝夜長短行
 度盈縮莫不由乎此矣
無極之前陰含陽也有象之後陽分陰也陰為陽之母
 陽為陰之父故母孕長男而為復父生長女而為姤
 是以陽始於復陰始於姤也
陽不能獨立必得陰而後立故陽以陰為基陰不能自
 見必待陽而後見故陰以陽為唱陽知其始而享其
[003-18a]
成陰效其法而終其勞
陽能知而陰不能知陽能見而陰不能見也能知能見
 者為有故陽性有而陰性無也陽有所不徧而陰無
 所不徧也陽有去而陰常居也無不徧而常居者為
 實故陽體虛而陰體實也
有變則必有應也故變於内者應於外變於外者應於
 内變於下者應於上變於上者應於下也天變而日
 應之故變者從天而應者法日也是以日紀乎星月
[003-18b]
 㑹於辰水生於土火濳於石飛者棲木走者依草心
 肺之相聮肝膽之相屬無他變應之道也
陸中之物水中必具者猶影象也陸多走水多飛者交
 也是故巨於陸者必細於水巨於水者必細於陸也
 案水中之飛鱗之類也水中之走介之類也/在陸者牡巨而牝細在水者牝巨而牡細
飛者食木走者食草人皆兼之而又食飛走也故最貴
 於萬物也
天有四時地有四方人有四支是以指節可以觀天掌
[003-19a]
 文可以察地天地之理具乎指掌矣可不貴之哉
 集說吴氏澄曰指節十二合之二十四有天之象/焉掌文後髙前下山峙川流有地之法焉
 案人有五指巨指屬土餘四指十二節應四時十二/月食指春也中指夏也無名指秋也小指冬也日冬
 短夏長而春秋/平故四指象之
神統於心氣統於腎形統於首形氣交而神主乎其中
 三才之道也
日月相食數之交也日望月則月食月掩日則日食猶
 水火之相尅也是以君子用智小人用力
[003-19b]
 集說張氏崏曰日月相對謂之朢相會謂之晦日常/食於朔月常食於望正如水火之相尅水之尅
 火掩而尅之小人用力也火之/尅水火隔物焉君子用智也
日隨天而轉月隨日而行星隨月而見故星法月月法
 日日法天天半明半晦日半贏半縮月半盈半虧星
 半動半静陰陽之義也天晝夜常見日見於晝月見
 於夜而半不見星半見於夜貴賤之等也
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數數立則象生象
 生則言著言著則意顯象數則筌蹄也言意則魚兔
[003-20a]
 也得魚兔而謂必由筌蹄可也舍筌蹄而求魚兔則
 未見其得也
天變而人效之故元亨利貞易之變也人行而天應之
 故吉㓙悔吝易之應也以元亨為變則利貞為應以
 吉㓙為應則悔吝為變元則吉吉則利應之亨則凶
 凶則應之以貞悔則吉吝則凶是以變中有應應中
 有變也變中之應天道也故元為變則亨應之利為
 變則應之以貞應中之變人事也故變則凶應則吉
[003-20b]
 變則吝應則悔也悔者吉之先而吝者凶之本是以
 君子從天不從人
乾坤天地之本離坎天地之用是以易始於乾坤中於
 離坎終於既未濟
坤統三女於西南乾統三男於東北
天之陽在南而陰在北地之陰在南而陽在北人之陽
 在上而陰在下既交則陽下而陰上
初與上同然上亢不及初之進也二與五同然二之隂
[003-21a]
 中不及五之陽中也三與四同然三處下卦之上不
 若四之近君也
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發乎目人之神寤則棲心寐則
 棲腎所以象天也晝夜之道也
雲有水火土石之異他類亦然
 集說張氏崏曰水火土石地之體也凡物皆具地之/體先生曰水雨霖火雨暴土雨濠石雨雹水風
 涼火風熱土風和石風烈水雲黒火雲赤土雲黄石/雲白水雷𤣥火雷虩土雷連石雷霹故一物必通四
 象/
[003-21b]
五行之木萬物之類也五行之金出乎石也故水火土
 石不及金木金木生其間也
氣則養性性則乗氣故氣存則性存性動則氣動也
凡事為之極幾十之七則可止矣葢夏至之日止於六
 十兼之以晨昏分可辨色矣庶幾乎十之七也
東赤南白西黄北黑此正色也驗之於曉午暮夜之時
 可見之矣
 集說張氏崏曰東方木色青南方火色赤西方金色/白北方水色黒中方土色黄此五行之氣色色
[003-22a]
 之分辨也東赤南白西黄北黒者一陽之氣色色之/遞變也故嬰兒始生而赤稍變而白人病則黄老死
 而黑物生地下而赤稍長而白萎菸則黄枯槁/而黑也物皆資一陽以生此四變者無物不然
 案此乃五行之序也始於水之黒發於火之赤變於/木之青金之白終於土之黄而復交於水之黑也
圖雖無文吾終日言而未嘗離乎是葢天地萬物之理
 盡在其中矣
氣一而已主之者乾也神亦一而已乗氣而變化能出
 入於有無死生之間無方而不測者也
不知乾無以知性命之理
[003-22b]
仁配天地謂之人唯仁者真可謂之人矣
氣者神之宅也體者氣之宅也
月者日之影也情者性之影也
心為太極又曰道為太極
草伏之獸毛如草之莖林棲之鳥羽如林之葉類使之
 然也
 案以此類水中之飛走則泳於水者/鱗如水之紋藏於石者介如石之體
木結實而種之又成是木而結是實木非舊木也此木
[003-23a]
 之神不二也此實生生之理也
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發而中節者也
任我則情情則蔽蔽則昏矣因物則性性則神神則明
 矣濳天濳地不行而至不為陰陽所攝者神也
在水者不瞑在風者瞑走之類上睫接下飛之類下睫
 接上類使之然也
先天之學心也後天之學迹也
神者人之主將寐在脾熟寐在腎将寤在肝正寤在心
[003-23b]
 集說張氏崏曰将寐在脾猶時之秋也熟寐在腎猶/時之冬也将寤在肝猶時之春也正寤在心猶
 時之/夏也
天地之交十之三
 案上言夏至之日止於七/分故此以其三分為交數
凡人之善惡形於言發於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諸心
 發於慮鬼神已得而知之矣此君子所以慎獨也
人之神則天地之神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慎哉
心一而不分則能應萬變此君子所以虚心而不動也
[003-24a]
夫聖人六經渾然無迹如天道焉故春秋録實事而善
 惡形於其中矣
寂然不動反本復静坤之時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陽
 動於中閒不容髪復之義也
理窮而後知性性盡而後知命命知而後知至
凡處失在得之先則得亦不喜若處得在失之先則失
 難處矣必至於隕穫
人必有徳器然後喜怒皆不妄為卿相為匹夫以至學
[003-24b]
 問髙天下亦若無有也
人必内重内重則外輕茍内輕必外重好利好名無所
 不至
天下言讀書者不少能讀書者少若得天理真樂何書
 不可讀何堅不可破何理不可精
天地日月悠久而已故人當存乎逺不可見其近
智數或能施於一朝葢有時而窮惟至誠與天地同久
 天地無則至誠可息茍天地不能無則至誠亦不息
[003-25a]
 也
漢儒以反經合道為權得一端者也權所以平物之輕
 重聖人行權酌其輕重而行之合其宜而已故執中
 無權者猶為偏也王通言春秋王道之權非王通莫
 能及此故權在一身則有一身之權在一鄉則有一
 鄉之權以至於天下則有天下之權用雖不同其權
 一也
復次剝明治生於亂乎姤次夬明亂生於治乎時哉時
[003-25b]
 哉未有剝而不復未有夬而不姤者防乎其防邦家
 其長子孫其昌是以聖人貴未然之防是謂易之大
 綱
先天學心法也故圖皆自中起萬化萬事生乎心也
知易者不必引用講解是為知易孟子之言未嘗及易
 其閒易道存焉但人見之者鮮耳人能用易是為知
 易如孟子可謂善用易者也
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春秋者孔子之刑書也功過
[003-26a]
 不相掩聖人先襃其功後貶其罪故罪人有功亦必
 録之不可不恕也
某人受春秋於尹師魯師魯受於穆伯長某人後復攻
 伯長曰春秋無褒皆是貶也田述古曰孫復亦云春
 秋有貶而無襃曰春秋禮法廢君臣亂其間有能為
 小善者安得不進之也治春秋者不辨名實不定五
 霸之功過則未可言治春秋先定五霸之功過而治
 春秋則大意立若事事求之則無緒矣
[003-26b]
人言春秋非性命書非也至於書郊牛之口傷改卜牛
 又死猶三朢此因魯事而貶之也聖人何容心哉無
 我故也豈非由性命而發言也又曰春秋皆因事而
 襃貶豈容人特立私意哉人但知春秋聖人之筆削
 為天下之至公不知聖人之所以為公也如因牛傷
 則知魯之僭郊因初獻六羽則知舊僭八佾因新作
 雉門則知舊無雉門皆非聖人有意於其閒故曰春
 秋盡性之書也
[003-27a]
春秋為君弱臣强而作故謂之名分之書
或問才難何謂也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也曰何獨
 言才曰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曰古
 人有不由學問而能立功業者何必曰學曰周勃霍
 光能成大事唯其無學故未盡善也人而無學則不
 能燭理不能燭理則固執而不通
為學養心患在不由直道去利欲由直道任至誠則無
 所不通天地之道直而已當以直求之若用智數由
[003-27b]
 徑以求之是屈天理而徇人欲也不亦難乎
事無巨細皆有天人之理脩身人也遇不遇天也得失
 不動心所以順天也行險僥倖是逆天也求之者人
 也得之與否天也得失不動心所以順天也强取必
 得是逆天理也逆天理者患禍必至
鬼神者無形而有用其情状可得而知也於用則可見
 之矣若人之耳目鼻口手足草木之枝葉華實顔色
 皆鬼神之所為也福善禍淫主之者誰耶聰明正直
[003-28a]
 有之者誰耶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任之者誰耶皆鬼
 神之情状也
經綸天地之謂才逺舉必至之謂志并包含容之謂量
法始乎伏羲成乎堯革於三王極於五霸絶於秦萬世
 治亂之迹無以逃此矣
起震終艮一節明文王八卦也天地定位一節明伏羲
 八卦也八卦相錯者明交錯而成六十四也
數往者順若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
[003-28b]
 數往也知來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旋也皆未生之
 卦也故云知來也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此一節直
 解圖意若逆知四時之謂也
天使我有是之謂命命之在我之謂性性之在物之謂
 理
佛氏棄君臣父子夫婦之道豈自然之理哉
陰者陽之影鬼者人之影也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合而言之則一分而言之則二合
[003-29a]
  而言之則二分而言之則四始於有意成於有我有
  意然後有必必生於意有固然後有我我生於固意
  有心必先期固不化我有己也
 學在不止故王通云沒身而已
 
 
 
 
[003-29b]
 
 
 
 
 
 
 
御纂性理精義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