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溪日談録卷九
明 周琦 撰
經傳談上
總說
三代以前無書可讀聖賢迭興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
孔子之聖有臯䕫稷契伊傅顔曾思孟之賢三代之後
有書可讀其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聖臯䕫稷契
[009-1b]
伊傅顔曾思孟之賢無聞焉人病道耶道病人耶吾不
得而知也至宋始有羣賢者出可接孔孟之統至我皇
明有列聖者出可接堯舜禹湯文武之統三代以後惟
僅此兩見而已
六經之在天下如夜行有燭樂經乆亡今止五經其得
爲全書者惟周易春秋耳詩書亦遺落其不能爲五經
匹者禮也何止於樂哉
易
[009-2a]
伏羲之畫畫即字也如一即竒字其象陽也一即耦字
其象隂也今旣變而成文故謂彼曰畫謂此曰字當知
伏羲之畫即古造字之始
天下之理不外隂陽伏羲一畫之陽則天下理之屬乎
陽者括盡無餘一畫之隂則天下理之屬乎隂者亦括
盡無餘只此二畫已盡許多道理
三畫合成一卦如三字一句之義此一句義包涵許多
變化在内八卦通六十四卦則又該括天下許多變化
[009-2b]
在内故六十四卦可畢天下之能事矣
未造字之前以畫發象造字之後以字發畫故伏羲以
畫發象文王周公以字發畫者也
天下民僞日滋伏羲有畫無文之卦難見情僞故文王
繋辭於卦之下也又難見焉故周公繋辭於爻之下也
然皆指人之所趨避者也
天地間理不外隂陽故乾該天之道坤該地之道而咸
恒以下該人之道孔子因文王周公之道而擴充之傳
[009-3a]
其彖以擴彖辭之㫖傳其象以擴成卦成爻之由皆以
天地之道合人之道而言焉則亦莫非隂陽也
孔子見易之理無有窮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
辭不能盡發其意故又别作十章之傳繋於辭後曰繋
辭也後世謂非孔子所作者非也
伏羲文王周公皆達而在上行乎道者也故其易主於
教民趨避朱子本義祖之孔子窮而在下明乎道者也
故其易主於發揮義理程子易傳祖之明進退存亡得
[009-3b]
䘮之道無踰於易
世之營營於功名富貴間者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
知亡知得而不知䘮是不知易者也
易具進退存亡得䘮之道者以其有隂陽消長之機也
董孟平民以易教宜陽某推易道以告之曰河圖者道
之原八卦者道之發乾坤象傳繋辭可以當中庸家人彖
傳可以當大學論語之要在養心而易利人心之貞孟
子之要在正心而易不爲小人謀象著先王之行實則
[009-4a]
書帝王之典謨爻明隂陽之相求則詩性情之正邪遏
惡揚善而順天休命者春秋賞罰之權行辨上下定民
志而作樂崇德者禮樂和序之理著與夫乾坤之君臣
蠱孚之父子咸恒之夫婦同人于宗兄弟之私情兊澤
講習朋友之公義養賢于鼎賔王于觀節己於損惠人
於益撥亂於蠱成治于賁兵戎用之于師刑法决之於
噬嗑制奸去邪於夬赦過宥罪於解觀師比而井田封
建之法明玩否㤗而國家成敗之機顯濟弱扶傾於大
[009-4b]
過防微杜漸於既濟而道無不備也易豈卜筮之書哉
易之性理全在繋辭與乾坤兩卦如乾道資始坤道資
生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繼善成性顯仁藏用一隂一陽
謂道隂陽不測謂神堯舜以來無是言也惟孔子言之
說卦取象之義是孔子推廣卦象非據經中之象而言
故多與經不合
書
治世之道當先德行而後事功故堯典曰欽明文思安
[009-5a]
安允恭克讓然後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舜典曰濬
哲文明温恭允塞以及慎徽五典然後至於四門穆穆
納於大麓風雨弗迷皆先德行而後事功則唐虞之治
所以非後世所能及也
唐虞之世堯之去鯀僉曰於鯀哉帝曰吁咈哉舜之用
禹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用垂僉曰垂哉帝曰俞用
益僉曰益哉帝曰俞用伯夷僉曰伯夷帝曰俞用賢去
不肖皆曰僉者公朝之舉也堯舜之所以成其治者豈
[009-5b]
惟德哉盖亦公用人之道也精一執中堯舜禹相傳之
道故其爲治古今之所未有者也
治天下之道惇五典用五禮彰五服用五刑然皆曰五
者事理自然之數也
御世之道怠則亂不怠則治故大禹謨曰毋怠毋荒四
夷來王不怠則四夷來王怠則四夷不來王矣怠不怠
治亂之所關也唐虞三代爲治如此焉有不致治者哉
大禹謨所載允執厥中堯告舜之言也人心惟危道心
[009-6a]
惟微惟精惟一舜又益此以告禹也帝王以天下與人不獨𫝊
其位而又傳其治之之法此所以謂之聖人也歟然曰
中者上古所未有之言其言自堯始堯自得是中於心
而信之以爲心之法故傳之舜舜亦信焉又以精一執
之而爲心法之始故告之禹焉此堯舜禹所以有聖學
心法之傳其聖與治過天下後世也
堯之告舜猶孔子之告曾子舜之告禹猶曾子之告門
人雖有差等槪相類也
[009-6b]
臯陶一篇亦曰謨者皆禹臯問答陳其謀於帝前之言
也稽古臯陶以下迪德之事咸若時以下知人之事天
敘有典以下安民之事其陳有序自成一篇之義矣
蔡氏釋惇敘九族則親親恩篤而家齊庶明勵翼則羣
哲勉輔而國治即易家人之傳大學之義舜之睦族平
章上下一心亦可見矣
臯陶謨之末益稷之首語勢相連古人行簡重大分而
爲二今人不用行簡當如伏勝舊本合而爲一其義始
[009-7a]
備
益稷一篇舜因臯陶陳謨亦欲禹陳故禹拜臯陶之昌
言而述治水之本末内外欲舜之保治舜復責望於禹
而禹又以告舜戞撃鳴球以下則言后䕫典樂之功效
也有虞君臣其嘉㑹矣夫
禹貢一篇歴言水土之事者明禹之功也舜以天位傳
禹而不傳商均者以禹有治水土之功而商均不能有
也
[009-7b]
天子之軍曰六軍者即甘誓六卿各率其軍隨啟親征
有扈而名之也
夷狄之人惟知襲世之舊不知順天之宜故有扈之不
服也
湯誓曰非台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盖以
臣伐君本稱亂也惟天命歸湯則非所謂亂也
成湯放桀惟有慚德仲虺作誥以解其慚夫成湯慚德
不獨慮在一時而且慮在後世以爲口實此湯之德所
[009-8a]
以爲聖人也仲虺作誥不獨釋其愧心而且警其勝心
憂損聖人之德此仲虺之德所以爲賢也
湯放桀復告萬方盖恐天下有以臣伐君之議盖亦慚
德之發也
湯誥萬方監前代之亡慎今日之興且與諸侯保邦圖
治無一介自驕之志此聖敬所以日躋也
伊尹作書以訓太甲始言夏之興亡中言商之開前謹
後開前乃監夏之興謹後乃監夏之亡末言天人禍福
[009-8b]
所以訓太甲者至矣故放之也何疑
伊尹致仕作咸有一德以訓太甲忠君之志始終一律
也
說命三篇始而命相中而進戒又終而論學後世命官
固出於此而制詞之法亦不能外是矣
洪範九疇其易之謂歟
治天下大法雖有九類惟五建皇極爲本前四類五行
五事八政五紀必如此而後皇極所以建後四類三德
[009-9a]
稽疑庶徵五福六極必如此而後皇極所以行武王釋
箕子於囚陳之以此則亦天畀箕子於周而成八百年
之治也
箕子抱大道以事紂紂何足以知之邪箕子不違道以
事之而紂亦安知箕子之不違道也哉有道者之遇無
道其如是夫
西旅之獒能解人意非特高大可觀後世人君得之必
以爲竒也武王八十德成治定之日而西旅獻是焉召
[009-9b]
公猶慮其損德壊治作書以訓之如教小兒然嗚呼非
召公固不能作是訓非武王亦不能受是訓也君臣之
賢且聖可見矣
金縢所載武王有疾周公憂之將以身代非特兄弟私
情則亦爲王室圖矣
三叔因流言自懼故與武庚同叛後世叛人多類此也
箕子陳洪範於周而佐其治微子抱樂器歸周而受其
封殷雖不道似不當背矣盖陳範是爲世道謀而不爲
[009-10a]
周謀受封是爲永殷之祀而不爲臣周之褒武王亦以
賔禮而非臣之者也
酒誥之作朱子以管叔與殷民似紂酗酒故於醉中有
不利孺子之言因致叛焉周公特作此以告康叔也周
公之意或者其在此乎
武王有宅洛之志至成王嗣位周公輔成之召公實先
爲之經理及周公東歸召公作書致告以達於王而周
公又遣使告卜故成王命留周公治洛周公許之至留
[009-10b]
於洛又作多士之書以告商民遷洛微意及無逸之書
以勉成王治洛初政至召公去周公亦爲之留則有君
奭之書也周公成就王室之心其慎密如此享國八百
餘年寧無自乎
周之大統既集四方復多叛者先儒以爲殷之頑民如
此以愚觀之非殷民之頑凡前人之遺風餘烈以及後
世者孰不爲緬想前人雖紂一主之暴前之英君誼辟
亦皆賢主一旦易之能不追想遺風餘烈乎此亦人心天理
[009-11a]
之所在也觀夫武王周公迭爲撫綏而周官一篇皆正
上安下之意豈特大誥康誥酒誥梓材召誥洛誥多士
多方數篇邪若周公因留洛而即許因召公老去而即
留周公之心自以人心未定國本未固在不言之表也
無逸勉成王脩己立政而戒其用人盖脩己用人政之
大要也
無逸是立政用人於其始周官是訓廸百官於其終善
爲政者如是也
[009-11b]
周公薨而有君陳之命成王崩而有顧命之詞若君陳
足以代周公康王足以代成王周道豈衰微乎
康王命畢公保釐穆王命君牙爲大司徒命伯冏爲太
僕命司冦吕侯訓刑於四方周之道猶未衰也及平王
東遷以文侯爲方伯之後淮夷徐戎並起而師誓於其
費穆公悔過而師誓於其秦世道日降又無武成周召
之君臣豈復有西岐之望哉
周官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㤀一赦曰幼
[009-12a]
小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惷愚以及五刑之疑有赦五罰
之疑有赦者皆罪有可恕之門其與春秋莊公肆大𤯝
者有間矣
[009-12b]
東溪日談録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