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3 東溪日談錄-明-周琦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溪日談録卷二
             明 周琦 撰
  性道談下
太極之性分見於天人曰元亨利貞曰剛健中正此天
之道曰仁義禮智曰仁義中正此人之道剛健中正其
統體而元亨利貞其流行也仁義禮智其稟受而中正
亦禮智也人之仁義禮智即天之元亨利貞其實一理
[002-1b]
而已皆太極也
太極之理只是一誠故資始者誠之源各正性命者誠
之立元亨者誠之通利貞者誠之復一誠流行而有隂
陽動静之機與易之天下雷行物與无妄詩之維天之
命於穆不已中庸之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及微之顯
誠之不可掩者孰非太極之誠矣乎
天地人物中之一物而人則物中之一物人傑於物聖
人傑於人聖人與人與物一太極之性也
[002-2a]
太極流行有理有氣其理曰無極之真其氣曰二五之
精其理與氣流行人得之而為人物得之而為物惟人
得之最靈於物故人之生能得其性之全其形既生其
神發知其心之靈仁義禮智信之五性而不失者於是
乎用事焉是故性焉安焉之謂聖復焉執焉之謂賢發
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逹而充之謂堯舜禹湯
文武臯䕫稷益伊傅周召之治窮而充之為孔孟顔曽
周張程朱之學其壞則朱均桀紂幽厲秦政李斯以及
[002-2b]
蘇張孫商楊墨荀揚之儔不可數也太極之道無預焉
壞之者人也是故修其全則懼其壞懼其壞則得其全
太極之性其成於道矣夫
孔子曰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乾道變化各正
性命保合太和孟子曰性善此指本然之性出之於天
者也無氣質之染也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逺也又曰
上知與下愚不移此指氣質之性具之於人者也非本
然之真也是故三代之時道雖不行其道明者性明也
[002-3a]
有孔孟為之維持也荀子曰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至
曰生而好利順是故予奪生而辭讓亡生而疾惡順是
故戕賊生而忠信亡此指本然之性為有偽指有生之
性為本然也揚子曰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
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氣也者所適善惡之馬也此亦指
有生之後性為本然是不知理氣一轍謂氣能使理為
善而為惡也韓子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
而已矣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矣其
[002-3b]
所以為性者五曰仁曰禮曰信曰義曰智上焉者之於
五也主於一而行於四中焉者之於五也一不少有焉
則少反焉其於四也混下焉者之於五也反於一而悖於
四此亦指有生之後性為本然且亦不知五性一理謂
主一而行四一少而四混反一而悖四也是故三代之
後道之不行不明者性不明也有孔孟之言無孔孟之
人荀揚之輩不惟不能為之維持且又為之訛言也孟
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噫不
[002-4a]
求其故性何可識歟
近世言性如程子所謂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
未有不善喜怒哀樂未發何嘗不善發而中節無往而
不善其得孔孟之㫖者歟
孟子才無不善之説是言才之發於性者無有不善葢
性善故才亦善也程子才有善不善之説是言才之原
於氣者葢人之氣質有美惡美則善惡則不善二説各
有所指理氣之别耳
[002-4b]
許氏説文曰人之陽氣性善者也從心生聲通論曰人
因五方之風山川之氣以生故曰性者生也既生有稟
曰性故於文心生為性世謂性以善從心生取義與前
二説不同以予言之心本有性非從心生其從心生者
情也非性也故以説文通論為是漢唐之儒不識性字
故性不明耳
心即性性善心豈惡耶其惡者氣質也習染也氣質梏
而習染誘不壞於其初者鮮矣
[002-5a]
心主於身四體皆聽命焉心豈徒血肉哉其不徒為血
肉者以有性耳性統乎萬物體之逹於用萬物原於性
用之根於體大本逹道也指血肉而曰心槁木死灰也
豈能㑹發生耶是不知心之為性者也
性不外道道不外性性在心是道之未發者道在事是
性之已發者孔孟之時道雖不行而亦明者性明也是
故言性以告萬世者子思也子思得孔子之家法也其
曰率性之謂道者如仁率於父子義率於君臣禮率於
[002-5b]
長㓜智率於夫婦是已言性以告當時者孟子也孟子
得子思之心法也其告世子以性善者仁得於天之元
義得於天之利禮得於天之亨智得於天之貞是已此
言性道之得者也孔孟之後道之不明性之不明也性
明焉道豈不明哉故四百年漢一董子而已論道明曰
道之大原出於天則於道為天地之本己背正心以至
於正萬民則於格物致知之功已缺三百年唐一韓子
而已仁曰博愛則仁之本體已失性曰三品則性之本
[002-6a]
體不明此言性道之失者也孔子之不言性與天道者
豈吝哉不輕以告人也若漢唐之儒便不易知直有以
俟乎五星聚奎之宋也性則心之苗蘖心則性之根種
故君臣父子賔主是非方其未接則苗蘖未生根種在
心立天下之大本矣萬物統體一太極之時初無仁義
禮智之别葢渾然者耳及君臣父子賔主是非接焉則
苗蘖生而仁義禮智各應於事行天下之逹道矣一物
一太極之時性率而為道也是故極在心為本然之體
[002-6b]
在事為本然之量本然之體或壞於稟受極非其極矣
不得謂之統體本然之量或壞於不充其量亦不得謂
之各一太極皆非所謂本然者矣是故天下之道在吾
心而吾心之性在天下也天下之物自君臣父子以至
昆蟲草木天下之事自忠信孝弟以至動静食息君臣
父子有父子君臣之極昆蟲草木有昆蟲草木之極忠
信孝弟有忠信孝弟之極動静食息有動静食息之極
自太極而觀萬物萬物之理皆原於太極故曰萬物統
[002-7a]
體一太極萬殊而一本也自萬物而觀太極太極之理
散見於萬物故曰一物各具一太極一本而萬殊也則
亦莫非性也莫非道也
孔子曰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仁義禮智本至
明也本至善也即所謂極也不能明之何以止之故未
善也况至善乎是自失其極者也失其極者人也豈天
之與我者無是極哉故君子當無所不用其極
君止仁臣止敬父止慈子止孝國人止信一物一太極
[002-7b]
也其未仁未敬未慈未孝未信者極未止也其不仁不
敬不孝不慈不信者極之壞也極未止而且壞者人也
豈天乎哉
鳥止飛獸止走草止花亦實木止實亦花一物一太極
也其不能止於飛於走於花於實者非天也氣不實也
失其極也物之極天之性也失其極失其性也物失其
性與人失其性等耳豈得為全物哉
張子心統性情之説性是心之未發者情是心之已發
[002-8a]
者性無有不善其不善者情也譬諸水焉泉心也止而
不流者性也流而洋溢者情也流之不汩泥沙而清斯
濯纓者情之善也汩泥沙而濁斯濯足者情之惡也故
濁者流也非泉也濁乃流之所自為也豈泉之罪哉是
故不善者情也非心與性也心與性豈不善哉
心統性情之統非籠統總統之統乃統馭之統如將統
乎卒者也性非心以統馭則静無存養情非心以統馭
則動無省察是故用統御之説則詞嚴矣
[002-8b]
天之生才性固無不善雜乎氣質始有善不善之分善
則君子之才不善則小人之才是故君子之才剛而正
小人之才柔而邪氣使之也豈君子有才而小人無其
才哉但小人之才用事邪也不能如君子之正也
人心不同如其面所謂心者人心也非道心也道心乃
仁義禮智之心無有不同若人心則耳目口鼻之私故
不同如其面
仁義不自生而生之者心也孺子入井不忍不忍便是
[002-9a]
仁餔啜不食不食便是義仁義皆生於心則心非槁木
死灰可見矣
終日對越在天所謂天者理而已理無時而不在故君
子無時而不敬終日對越在天只是不喪其敬而已耳
先儒謂心本善發於思慮則有善有不善既發則可謂
之情不可謂之心觀此則人之為不善者情也非心之
罪也
聖賢言性之善不是據理言之是有所指實明驗而真
[002-9b]
見之如入井孺子勃然惻隱餔啜飲食咈然羞愧出門
大賔率然恭敬議論是非瞭然明白倉卒之間便如此
發見出來初非安排而應之則仁義禮智之性在中可
知若非本有性善在中如何倉卒便能發見此便是性
善指實明驗處
董子曰道之大原出於天與孔子所謂太極兩儀邵子
所謂道為天地之本者實相背葢太極者道也兩儀者
天地也太極生兩儀故道生天地非天地生道而道豈
[002-10a]
原於天邪況大原非小原而大原即太極若太極出於
天而天何所出邪是未知孔子之㫖者矣故邵子為得
孔子之遺意者此邵子之學所以非董子之所能及也
天地之性一誠而已故聖賢之學在先知性然後求實
之仁義禮智性也實仁實義實禮實智誠也聖人自無
不實賢人則欲其實故曰信焉安焉之謂聖復焉執焉
之謂賢性焉安焉其性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誠也復
焉執焉其性思而後得勉而後中誠之者也聖賢之性
[002-10b]
天地之性聖賢之誠天地之誠自是而入豈非與天地
同流者哉
兩間之物惟人最貴鳥獸次之草木又次之此皆太極
理氣之所賦予者也謂有貴賤髙下則可謂無太極之
性則不可故曰天下無性外之物
兩間之物與理皆以偶立物之獨陽不生理之德不孤
立皆以兩對物與理皆然耳程子止以理言未及乎物
其謂天地日月隂陽剛柔風雨雷電水火山川鳥獸草
[002-11a]
木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君子小人覆載清濁仁義善惡
性情中和才徳爵禄賢否公私邪正是非得失窮通榮
辱動静屈伸消長吉凶休咎尊卑上下長㓜左右前後
東西南北凡物與理皆以兩對非但理也程子専以理
言愚復兼物與理推之如此
兩間物數各以四成者天有四獸地有四方天有四徳
四時人有四性四體字有四聲物有四隅皆以四成亦
天地自然之數邵子嘗言矣愚因而推廣之
[002-11b]
元亨利貞在一嵗要一嵗之始終在一世要一世之始
終在一事要一事之始終在一物要一物之始終此本
要理而言之推之以要事物亦無不合
 
 
 
 
 東溪日談録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