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28 明集禮-明-徐一夔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集禮卷十七
  嘉禮一
 朝㑹
   總叙
周天子之朝有四一曰外朝以聽訟二曰中朝以見羣
臣三曰内朝以聽政四曰詢事之朝國有大事致萬民
而詢之於是後世有常朝與大朝㑹之禮焉漢高祖用
[017-1b]
叔孫通起朝儀七年長樂宫成羣臣奉賀武帝十月朔
行饗㑹二千石以上上殿稱萬歲此大朝㑹也每月有
朔朝至宣帝則五日一朝此常朝也唐貞觀初宣政殿
每日臨朝十三年則三日一朝二十三年則毎日常朝
永徽間於太極殿五日一朝及朔望朝開元後不能日
見羣臣而獨朔望一朝其正旦冬至五月朔千秋節則
受朝賀焉宋太祖建隆二年正旦御崇元殿受朝賀元
豐中侍從官常叅於埀拱殿百司朝官五日一朝紫宸
[017-2a]
殿在京官朔望亦朝於紫宸殿其正旦五月朔日冬至
長春節則行大朝㑹禮於文德殿焉元世祖至元十一
年正旦始御大明殿受朝賀及後天壽節皆行朝賀禮
每日則宰執入延春閤及别殿奏事而已國朝之制正
旦冬至聖壽節於奉天殿受朝畢賜宴於謹身殿及東
西廡其蕃使表貢則以其所至之日而設朝毎日見羣
臣於謹身殿或奉天殿奉天門以為常朝焉今著歴代
朝㑹器服儀文之詳及國朝儀注圗本作朝㑹篇
[017-2b]
   乘輿冠服
周制天子受諸侯朝覲則服衮冕其常朝則用皮弁服
秦㓕禮學服尚袀𤣥袀繒/也冕旒前後邃延漢承秦弊服
無定制至明帝時始制冕服魏因漢制無所損益晉正
旦朝賀用介幘通天冠平冕服皂上絳下衣齊梁以下
皆因之隋正旦朝賀服衮冕聽朝則服赭黄文綾袍烏
紗折上巾唐正旦朝賀用衮冕冬至朝賀服通天冠絳
紗袍朔日受朝服皮弁絳紗袍其常朝則服赭黄或紅
[017-3a]
或淡黄䙆袍衫皂紗折上巾宋正旦朝賀服衮冕冬至
及五月朔受朝則服通天冠絳紗袍其常服赭黄淡黄
䙆袍衫或紅袍皂紗折上巾便坐視事則服窄袍烏紗
㡌元朝用本俗衣冠國朝正旦冬至聖節服衮冕降詔
則服皮弁常服則用烏紗折上巾盤領衣服色按月令
春用青夏用紅秋用白冬用黒其土王之日則用黄其
制度圗本詳見冠服篇
   皇太子冠服
[017-3b]
皇太子冠服之制周禮無所見至漢朝服用𤣥冠絳衣
魏用五時朝服晉用逺游冠介幘朱衣絳紗襮唐正旦
冬至朔日入朝以具服逺游冠絳紗袍五日常朝正旦
冬至受朝公服逺游冠絳紗單衣朔日及視事服弁服
絳紗衣其常服進德冠服袴褶宋朝㑹用逺游冠朱明
服其常服皂紗折上巾紫公服元朝用本俗冠服國朝
正旦冬至聖節皇太子服衮冕九章降詔侍朝用皮弁
服常服用皂紗折上巾服諸色盤領衣其制度圗本詳
[017-4a]
見冠服篇
   諸王冠服
諸王蓋即周之上公漢之諸侯王也周制朝天子上公
用衮冕九旒服九章漢諸侯王用逺游冠絳衣唐親王
用逺游冠黒介幘絳紗單衣宋親王用七梁冠服朱衣
朱裳元用其本俗衣冠國朝正旦冬至聖節諸王服衮
冕九章降詔侍朝服皮弁服用烏紗折上巾諸色盤領
衣其制度圗本詳見冠服篇
[017-4b]
   羣臣冠服
周制上公朝君執桓圭九寸衮冕九章侯執信圭伯執
躬圭鷩冕七章子執糓璧男執蒲璧毳冕五章漢羣臣
用五時朝服東漢用織文衣唐朝賀一品二品用五梁
冠服朱衣諸司三品御史臺四品兩省五品用三梁冠
四品五品六品用兩梁冠並服朱衣朔望日朝服袴褶
其毎日常朝則用公服三品以上紫五品以上緋六品
七品以緑八品九品以青宋大朝㑹冠服其常朝之服
[017-5a]
皆與唐同公服宋初與唐同神宗元豐間改一品至四
品服紫五品六品服緋七品以下皆緑元大朝㑹用唐
宋公服之制一品至五品服紫六品七品服緋八品以
下皆緑其常朝則用國俗衣冠國朝大慶㑹朝服一品
七梁冠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
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衣俱用赤常服則用烏紗帽
盤領衣束帶其詳見冠服篇
   儀仗
[017-5b]
漢以前朝㑹儀仗尚簡髙祖朝長樂宫庭中陳車騎戍
卒衛官設兵張旗幟殿下郎中俠陛陛各數百人後漢
正旦天子幸德陽殿大㑹則有虎賁羽林之屬執弧弓
撮矢列於陛之左右唐凡大朝㑹以三衛畨上分為五
仗號為衙門五衛一曰供奉仗二曰親仗三曰勲仗四
曰翊仗五曰散手仗元日冬至朝㑹宴見畨國王則供
奉仗散手仗立於殿上又有黄麾仗左右廂各十二部
為十二行又有夾轂隊持鈒隊歩甲隊辟邪旗隊又有
[017-6a]
清游隊朱雀隊𤣥武隊諸衛挾門隊長槍隊宋大慶殿
大朝㑹黄麾大仗用五千二十五人文德殿視朝黄麾
半仗用二千二百六十五人紫宸殿大遼使朝用一千
五十六人元大朝㑹設内外仗用七百四十八人國朝
大朝㑹奉天門外中道陳龍旗十二纛一豹尾一左右
布旗六十四毎旗用甲士五共用甲士三百二十奉天
門内設五輅仗馬六丹墀儀仗九十丹陛儀仗九十殿
門前擎執黄蓋校椅等儀二十四殿上擎執香罏等儀
[017-6b]
八其制度圗本詳見儀仗篇
   班位
周制朝㑹班位其在外朝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
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後靣三槐
三公位焉州長衆庶在其後斯聽獄之時所列位也樹/棘以為位者取其赤心而
外刺也列槐以為位者槐之言懐/也言懐來人於此欲與之謀也其在中朝則王南面
三公北靣東上孤東靣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
士武士在路門之右南面東上太僕太右太僕從者在
[017-7a]
路門之左南面西上此王視事於路門之位也王族故/士為士免退留宿衛者太右司右
也太僕從者小臣/祭僕御僕𨽻僕也其在詢事之朝則王南向三公及州
長百姓北面羣臣西面羣吏東面漢高帝長樂宫成功
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向文官丞相以下
陳東方西向唐開元禮正旦冬至受羣臣朝賀典儀設
文官三品以上位於横街之南道東介公&KR0566公於横街
之南道西武官三品以上於介公之西少南每等異位
重行北面相對為首設文官四品五品位於樂懸東六品
[017-7b]
以下於横街南毎等異位重行西向北上設諸州朝集
使位都督刺史及三品以上東方南方於文官三品之
東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武官三品之西重行北
面東上四品以下皆分方位於文武官當品之下諸州
使人分方位於朝集使下亦如之設諸親位於四品五
品之南皇宗親在東異姓親在西設諸方客位三等以上
東南方者於東方朝集使之東每國異位重行北面西
上西北方者於西方朝集使之西每國異位重行北面
[017-8a]
東上四等以下分方位於朝集使六品之下重行毎等
異位奉禮設門外位文官於東朝堂之前每等異位重
行西面介公&KR0566公於西朝堂之前武官於介公之南少
退每等異位重行東面諸親位於文武官四品五品之
南皇宗親在東異姓親在西設諸州朝集使位東南方
者在宗親位之南每等異位重行西面西北方者於異
姓親之南毎等異位重行東面諸州使人分方位於朝
集使之下亦如之諸方客位東南方者於東方朝集使
[017-8b]
之南每國異位重行西面北上西北方者於西方朝集
使之南東面北上宋大慶殿正旦冬至大朝㑹三師三
公侍中中書令左右僕射開府儀同三司在丹墀香案
之南少東次尚書左丞在其後皆北面西上親王在香
案之南少西北面東上門下侍郎位於其東次左散騎
常侍次給事中左諌議大夫次左司諌正言皆重行位
于其後觀文資政殿大學士學士端明殿學士位于次
南並西面北上中書侍郎位于其西次右散騎侍郎次
[017-9a]
中書舍人右諌議大夫次右司諫正言皆重行位于其
後翰林學士承㫖至寳文閣學士位于次南次樞密直
學士待制皆重行位于其後並東面北上契丹使在龍
墀之上少西北面宗姓節度使以下至率府副率在横
街之南分東西相對各重行異位北上夏國使在宫架
之東軍員在其後夏國從人次之髙麗使在宫架之西
軍員在其後髙麗從人次之諸道貢舉解首在其後皆
北面序班于大慶門外則東西相對以北為上元文武
[017-9b]
百司自一品至九品序列于崇文門外文班自外旁折
位入日精門武官自外旁折位入月華門各就東西起
居位立定然後趨丹墀就位行禮國朝文官齊班位於
午門外之東西向以北為上武官齊班位於午門外之
西東向以北為上午門西偏門入奉天門西偏門文官
起居位於文樓丹墀之南北上西向武官起居位於武
樓丹墀之南北上東向殿前班位於武官起居位之北
北上東向侍從班起居位於文官起居位之北北上西
[017-10a]
向文官一品二品拜位於内道上之東每等異位重行
北面西上武官一品二品拜位於内道上之西每等異
位重行北面東上文官三品以下拜位於丹墀内道下
之東每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武官三品以下拜位於
丹墀内道下之西每等異位重行北面東上分文武官
為十八位第一班正一品第二班從一品第三班正二
品第四班從二品第五班正三品第六班從三品第七
班正四品第八班從四品第九班正五品第十班從五
[017-10b]
品第十一班正六品第十二班從六品第十三班正七
品第十四班從七品第十五班正八品第十六班從八
品第十七班正九品第十八班從九品使客位文官之

   樂
樂之為用尚矣周制小胥正樂懸之位王用宫懸故後
世朝㑹則設樂漢燕樂羣臣設黄門鼓吹樂武帝時宴
㑹則張四懸樂梁朝㑹設宫懸唐朝㑹設宫懸又設鼔
[017-11a]
吹又設十部伎樂以備華夷宋朝㑹設宫懸别殿上壽
則用教坊樂元正旦天壽節用雲和樂兼用武隊國朝
正旦冬至聖節朝賀用大樂宴㑹加奏細樂兼用舞隊
詳見樂書
   執事
周制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大賓要服以内/諸侯大客謂其
孤/卿漢髙祖朝長樂宫謁者引禮衛官設兵張旗幟張音/帳
殿下俠陛郎中數百人俠與/挾同大行設九賓臚句傳上傳/告下
[017-11b]
為臚下告/上為句有御史執法察不如儀者晉正㑹執事受䞇
郎掌受䞇謁者掌引王公禮大鴻臚掌羣臣禮大常掌
引導掌禮郎掌賛事大行令掌二千石禮大樂令掌奏
雅樂乘黄令掌陳車太官令掌行御酒司徒掌持羔大
司農掌持飯尚書掌持案唐正至朝賀執事尚舍奉御
掌設御幄守宫掌設羣官使客次大樂令掌展宫懸乘
黄令掌陳車輅尚輦奉御掌陳轝輦尚舍奉御掌設解
劍席典儀掌文武百官位於殿前奉禮掌設文武百官
[017-12a]
位於門外符寳郎掌奉寳通事舍人掌引禮中書侍郎
掌諸州鎮表案絳公服令史二人對舉給事中掌祥瑞
案絳公服二人對舉中書令掌奏諸方表黄門侍郎掌
奏祥瑞宋正至朝賀執事太樂令掌樂恊律郎掌舉麾
偃麾符寳郎掌奉寳侍中掌版奏中書侍郎掌押表案
給事中掌押祥瑞案中書令掌奏諸方鎮表門下侍郎
掌奏諸方鎮祥瑞户部尚書掌奏諸州貢物司天監掌
奏雲物光禄卿掌奏上壽尚食奉御掌進酒殿中監掌
[017-12b]
省酒通事舍人掌賛賜酒太官令掌奏廵周食遍大樂
丞掌引舞殿中監掌進爵元正旦朝賀殿上執事挈壺
郎二人司香二人主酒二十人主湩二十人主膳二十
人䕶尉四十人警蹕三人殿下執事司香二人䕶尉四
十人右階下五長凡六人都㸃檢一人右㸃檢一人左
㸃檢一人殿内將軍一人殿外將軍一人宿直將軍一
人左階下五長三人殿内將軍一人殿外將軍一人宿
直將軍一人司晨郎二人表案轝士四人禮物案轝士
[017-13a]
四人圉人十人右仗之東侍儀使二人引進使一人通
班舍人一人尚引舍人一人閲仗舍人一人奉引舍人
一人先輿舍人一人糾儀官四人左仗之西侍儀使二
人引進使一人承奉班都知一人宣表目舍人一人宣
表修撰一人宣禮物舍人一人奉表舍人一人尚引舍
人一人閲仗舍人一人奉引舍人一人先輿舍人一人
押禮官二人糾儀官四人知班三人宣賛舍人一人通
賛舍人一人護尉三十人立大明門闑外承傳二人立
[017-13b]
大明門楹間國朝朝㑹執事導駕侍儀使六員導皇太
子引進四員引親王四員宣表一員宣表目一員展表
二員通賛一人賛禮一人知班二人典儀二人引文班
舍人二人引武班舍人二人引使客舍人四人引殿前
左右班四人催班舍人四人鋪墊拜席界畫位次陳設
版位舍人二人舉丹墀表案舍人二人舉殿上表案舍
人二人執外辦牌舍人一人殿前班指揮使三員侍從
班光禄寺官三員殿門前拱衛司官二員丹墀階上宿
[017-14a]
衛鎮撫二員殿門前護衛執㦸千戸八員丹墀階下護
衛執斧三十四員丹墀南五輅轝士四十員御座左右
擎執内使八員丹陛上四隅執斧將軍四員殿門左右
執斧將軍六員奉天門將軍六員殿上執斧捲簾將軍
二員丹陛上鳴鞭四人殿門前擎執儀仗十六人丹墀
東西擎執儀仗九十人丹陛東西擎執儀仗九十人文
武樓南掌仗馬典牧所官二員控仗馬十二人樂工六
十四人奉天門外中道擎執十七人中道左右擎執旗
[017-14b]
弓弩三百二十人控象十二人虎豹柵轝士二十四人
午門外軍士若干人
   陳設
周官司几筵凡大朝覲設黼依依前南鄉白與黒之謂黼/畵斧於扆故名
黼依依與扆/同鄉音向設筦筵紛純筦蒲之細者以蒲為筵/以粉為純純音凖縁也加繅
席畵純繅席謂加繅飾畵/純畵衆色以章之加次席黼純次席以次列成/文黼純以斷割
為/義漢每大朝㑹必陳乘輿法物車輦於庭唐正至大朝
賀列仗衛備羽扇於兩廂之上尚舍奉御設御幄於太
[017-15a]
極殿北壁下南向鋪御座如常儀守宫設羣官客使等
次於東西朝堂太樂令展宫懸於殿庭設麾於殿之西
階乘黄令陳車輅尚輦奉御陳輿輦尚舍奉御設解劍
席典儀設文武官介公&KR0566公諸州朝集使諸親位諸方
客位於殿前奉禮設文武官介公&KR0566公諸親位諸州朝
集使位諸方客位於門外設諸州進表案於右延明門
外設祥瑞案於左延明門外設諸州貢物於太極門東
西廂宋正至大朝㑹前期有司設御座於大慶殿東西
[017-15b]
房于御座之左右少北東西閣於殿後百官宗室客使
次於朝堂之内外五輅先陳于庭兵部設黄麾仗于殿
之内外太樂令展宫架之樂於横街南鼓吹令分置十
二架於宫架外設恊律郎二人位於殿上及宫架西北俱
東向陳轝輦御馬于龍墀&KR1259扇於沙墀典儀設文武大
小百官位於丹墀南之東西設契丹使位于龍墀上又
設夏國使髙麗使位於宫架之東西元朝賀殿上設漏
案香案酒海殿門外中道設褥位丹陛中道設鳴鞭丹
[017-16a]
墀中道設香案又設表案禮物案中道南東西設樂位
設内黄麾立仗設外牙門立仗國朝陳設見于儀注圖

   賛詞
漢武帝正旦朝賀二千石以上上殿稱萬歲後漢同晉
正旦謁者奏蕃王臣某等奉觴再拜上千萬嵗壽百官
伏稱萬嵗隋正旦冬至羣官上壽酒三稱萬嵗唐正旦
皇太子稱賀曰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陛下與天同
[017-16b]
休冬至稱賀曰天正長至伏惟陛下如日之升羣臣稱
賀曰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具尊號陛下與天同休
宣答云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千秋節侍中奉稱曰千
秋令節臣等不勝大慶宣答云得卿等壽酒與卿等内
外同慶宋正旦羣臣賛詞云元正啓祚萬物咸新伏惟
皇帝陛下膺乾納祐與天同休宣答云履新之慶與公
等同之冬至稱賀云晷運推移日南長至伏惟陛下與
天同休宣答云履長之慶與公等同之國朝正旦皇太
[017-17a]
子朝賀賛詞云長子某兹遇履端之節謹率諸弟某等
欽詣父皇陛下稱賀宣答云履端之慶與長子等同之
羣臣賛詞云兹遇三陽開㤗萬象惟新欽惟皇帝陛下
膺乾納祐奉天永昌宣答云履端之慶與卿等同之冬
至皇太子朝賀賛詞云長子某兹遇履長之節謹率諸
弟某等欽詣父皇陛下稱賀宣答云履長之慶與長子
等同之羣臣朝賀賛詞云律應黄鍾日當長至欽惟皇
帝陛下應乾納祐奉天永昌宣答云履長之慶與卿等
[017-17b]
同之
   賀表
章表之名起於漢至隋正旦及冬至朝賀有司奉上諸
州表此正至始有表賀之禮也唐元日在外諸州府軍
監長吏及諸道節度觀察防禦團練等使並奉表賀至
日中書令詣御前跪奏之冬至在外亦無進表之禮宋
制正旦冬至不受朝則宰臣率文武羣官詣東上閤門
拜表太宗承天節不受朝羣臣詣閣拜表獻壽若受朝
[017-18a]
則奏諸方鎮表而已元正旦聖節在内省院臺長官進
表稱賀在外行中書省亦然其所屬五品以上第進所
屬上司類進都省各萬戸府進樞密院亷訪司進御史
臺亦類進焉國朝正旦冬至聖節各行中書省及直𨽻
府州上表賀其行省所屬府州則進於行省類進中書
省朝賀之日宣表官取行省或方鎮大臣髙品者一表
跪宣於御座前在内宰執既具祝賛之詞不復表賀其
寫表儀式表文起首具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017-18b]
上言云云/中賀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欽惟皇帝
陛下云云/末後臣等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謹
奉表稱賀以聞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謹言表文
後具年月日具官臣某等謹上表以上並用小字真書/其署名加小端謹表
文前上面貼黄帖一方如印大帖下用印黄帖上所書/如正旦寫進賀正旦表文冬至寫進賀冬至表文聖壽
寫進賀聖壽表文謝恩寫進上謝/恩表文末後年月日上亦用印封皮上用黄帖如正/旦於上書寫進
賀正旦表文冬至寫進賀冬至表文聖壽寫進賀聖壽/表文謝恩寫進上謝恩表文黄帖下用印印下寫具官
臣某上進謹封於上進/謹封字上用印齊於下副本用手本小字真書後年/月日上用印黄綾表褙
[017-19a]
用木飾以金龍鎻鑰全黄羅夾袱二條上銷金龍文/小者褁表於匣内大者褁於匣外仍用氊片油絹袱
重/褁
   禮物
古之朝㑹臣下有贄見之禮周制諸侯朝天子奉束帛
加璧唯國所有以為庭實或馬或虎豹皮龜金丹漆絲
纊竹箭分為三享漢武帝正旦朝賀公侯執璧二千石
執羔六百石執鴈晉武帝有受贄郎正旦朝賀蕃王等
奉白璧各一太尉二千石等奉璧皮帛羔鴈雉以為賀
[017-19b]
禮畢以䞇授受䞇郎郎以璧帛付謁者以羔鴈雉付太
常梁元㑹王公以下奉珪璧以為䞇禮畢以付主客郎
唐開元間正旦朝賀户部以諸州貢物陳於太極門東
西廂禮部以諸蕃貢物取可執者蕃客手執入就内位
其重大者則陳於朝堂之前禮畢並以貢物付有司宋
正旦朝賀户部以諸州貢物禮部以諸蕃貢物各陳於
宫懸之南元正旦進賀禮物太師府馬一匹中書省馬
二十七匹納失失九匹金叚子四十五匹金香爐香合
[017-20a]
一副樞密院馬九匹御史臺馬三匹徽政院馬九匹宗
正府宣政院各馬二匹宣徽通政集賢翰林國史等院
大司農留守拱衛司及都䕶府各馬一匹太常寺太史
院秘書監各羅九匹
   鳴鞭
周官條狼氏掌執鞭以趨辟王出入則八人夾道又朝
士掌帥其屬以鞭呼趨且辟禁慢期錯立族談者晉中
朝大駕有執鞭之制又事物紀原云唐有鳴鞭蓋本乎
[017-20b]
周事也宋大慶殿正旦冬至朝㑹乘輿出殿上捲簾殿
下鳴鞭奏外辦殿上鳴鞭扇開殿下鳴鞭扇合簾下鳴
鞭元正旦朝㑹設鳴鞭位於殿前丹陛中道乘輿陞輦
鳴鞭三陞御榻鳴鞭三宴畢鳴鞭三其鞭之制緑柄鞭
以梅紅絲為之梢用黄茸而漬以蠟國朝正旦冬至聖
節朝㑹及蕃使來朝設鳴鞭四人於奉天殿丹陛上北
向立百官入旁折位皇帝出謹身殿鳴鞭三皇帝陞奉
天殿鳴鞭三朝畢皇帝還宫鳴鞭三常朝皇帝陞殿鳴
[017-21a]
鞭三朝畢鳴鞭三
   鷄唱
周官雞人大賓客㑹同則夜嘑音/呼旦以嘂音/呌百官蓋雞
知時之物故象之以告行事之期也唐大朝㑹則雞人
服絳幘唱籌以報時宋置挈壺正掌司辰刻其法每一
時為八刻二十分每一刻擊鼓八鼓後進時牌餘二
十分為雞唱唱絶擊一十五鼓為時正他辰並同唯午
時擊八鼓後雞唱唱絶擊百五十鼓為午時正凡大宴
[017-21b]
㑹則設司天雞唱樓於殿側以掌報時元正旦聖節大
朝㑹設司辰郎二人一人立左樓上服朱衣候時北面
而雞唱一人立樓下服緑衣候時捧牙牌趨丹墀跪報
露堦之下其鷄唱之詞天欲曙淡銀河耿珠露平旦寅
闢鳯闕集朝紳日出卯伏羣隂光四表食時辰思政治
味忘珍禺中已聽政餘玩經史日南午散離明同率土
日昳未慮萬機猶抑畏晡時申入宴息静怡神日入酉
衛皇圖固扄守日已暮列周廬嚴拱戸甲夜已粲星躔
[017-22a]
皆順軌乙夜庚齊七政審璣衡丙夜辛夢上帝賚良臣
丁夜壬銀箭緩九重深戊夜癸復求衣思治理晝辭十
章夜辭五章國朝與元制同
   宴㑹
古者諸侯朝正于王王有燕樂之禮鹿鳴燕羣臣嘉賓
則又成周之盛事也自漢以降遇節慶朝賀必舉大㑹
髙帝十月朝諸侯羣臣置酒行九觴禮武帝十月朔享
㑹二千石以上舉觴御食前司空奉羔大司農奉飯百
[017-22b]
官受賜宴享大作樂後漢正月德陽殿大朝宗室公卿
大夫百官蠻貊胡羌雜㑹萬人賜酒食庭作魚龍變化
等戲魏武帝正㑹文昌殿用漢儀東晉正㑹皇太子在
三恪下三公上宋皇太子在三恪之上齊因之梁正㑹
皇太子劍履升座㑹訖先興隋朝㑹皇太子坐於御座
東南西向唐文官三品以上座於御座之東南西向介
&KR0566公座於御座西南東向武官三品以下於介公&KR0566
公之後朝集使東南方者座於文官三品之後西北方
[017-23a]
者於武官三品之後俱重行每等異位以北為上樂用
登歌二舞或間用九部伎樂上公上壽行羣官酒十二
遍禮畢宋大宴㑹有司預於殿庭設山樓排塲為郡仙
隊仗六蕃進貢九龍五鳯之狀設司天雞唱樓於側殿
陳錦繡幃帟設香毬文茵宰相使相三師三公叅知政
事東宫三師僕射學士大夫中丞三少尚書常侍賓客
太常宗正卿丞郎給事諌舍節度兩使留後觀察防禦
團練刺史上將軍統軍都指揮使坐於殿上文武四品
[017-23b]
以上知雜御史郎中郎將禁軍都虞候坐於朶殿餘升
朝官諸軍副都頭以上諸蕃進奉使諸道進奉軍將分
座於兩廊宰相使相座以繡墪叅知政事以下用二蒲
墪加罽毯軍都指揮以上用一蒲墪自朶樓而下皆緋
縁氊條席殿上器以金餘以銀宰相升殿進酒各就座
酒九行宴訖舞蹈拜謝而出元正旦聖節皇太子坐於
東南西面在宗室三公之上宗王勲臣皆服質孫各依
元定功臣位序坐於殿上東西相向丞相樞密使御史
[017-24a]
大夫坐於諸王勲臣之後西坐東向自餘文武三品以
上升殿立飲而退上壽行喝盞禮樂用大樂鼓吹及諸
舞隊酒行無算兼用馬湩國朝正旦冬至聖節宴㑹於
謹身殿御座東偏設皇太子西向座次諸王座其西偏設
諸王座東向與東偏諸王相對殿中左右第一行文武
官一品二品坐餘坐於左右第二行右第三行及後行
並坐三品以上武官左第三行及後行並坐三品以上
文官西廡坐四品以下武官東廡坐四品以下文官㑹
[017-24b]
之時拱衛司於殿庭設黄麾仗及擎執如奉天殿之儀
和聲郎列樂於殿上之南間作大樂細樂酒七行食闕/
凡行酒初行奏大樂作太清曲次行細樂奏感皇恩曲
三行細樂奏賀聖朝曲四行細樂奏普天樂曲五行舞
諸國來朝隊六行細樂奏朝天子曲七行舞長生隊細
樂奏醉太平曲凡進食則作大樂宴畢皇帝皇太子諸
王還宫百官以次出
   正旦朝賀儀注冬至儀注同但改/用賛詞並宣答
[017-25a]
前期内使監官陳御座香案于奉天殿設皇太子親王
次于文樓其丹墀中侍儀司設表案於内道之西北文
官起居位於文樓之南西向武官起居位於武樓之南
東向文官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之東每等異位重
行北向西上武官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之西毎等
異位重行北向東上文官三品四品以下拜位皆列於
内道之下毎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武官拜位於内道
之下每等異位重行北面東上使者位於文官拜位之
[017-25b]
東北面西上善世𤣥教僧道位於文官四品之東使客
位之北殿前班諸執事起居位於武官起居位之北東
向侍從班諸執事起居位於文官起居位之北西向捧
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位於表案之西東向糾
儀御史二人位於表案之南東西相向宿衛鎮撫二人
於東西陛下東西相向䕶衛百戸二十四人位於宿衛
鎮撫之南稍後東西相向典牧所官二人位於乘馬之
前東西相向司辰郎報時位於内道之中文武官拜位
[017-26a]
之北知班二人位於文武官拜位之北東西相向通賛
賛禮二人位於知班之北東西相向通賛在西賛禮在
東引文武班四人位於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後東西相
向引殿前班二人位於引武班之南引使者二人位於
引文班之南舉表案二人位於引武班之北舉殿上表
案二人位於西陛之下東向其丹陛上設皇太子親王
拜位於陛上正中殿前班指揮司官三員侍立位於
陛上之西東向光禄寺官三員侍立位於陛上之東西
[017-26b]
向儀鸞司官位於殿中門之左右東西相向護衛千戸
八人位於殿東西門之左右東西相向典儀二人位於
陛上之南東西相向鳴鞭四人位列於殿前班之南北
向將軍六人於殿門之左右各東西相向天武將軍四
人位於陛上之四隅各東西相向其奉天殿上尚寳司
設寳案於正中設表案於寳案之南皇太子親王位於
寳案之南文官侍從班起居注給事中殿中侍御史尚
寳卿位於殿上之東西向武官侍從班懸刀指揮位於
[017-27a]
殿上之西東向受表兼受表目官位於文官侍從班之
南西向内賛二人位於受表官之南東西相向捲簾將
軍二人位於簾前東西相向是日侵晨金吾衛陳設甲
士於午門外之東西擊鼓位於門外之中道列旗仗於
奉天門外之東西拱衛司於皇太子親王位設拜褥陳
儀仗於丹陛上及丹墀之東西陳五輅於丹墀之南北
向典牧所陳仗馬於文武樓南東西相向虎豹於奉天
門外東西和聲郎陳樂於丹墀文武官拜位之南侍儀
[017-27b]
司舍人二人舉表案入就殿上位舍人二人以表函置
于案舉入丹墀位擊鼓初嚴催班舍人各請文武百官
具朝服擊鼓次嚴引班引文武百官各依品從齊班於
午門外以北為上東西相向通班賛禮知班典儀内賛
宿衛鎮撫護衛鳴鞭殿内外將軍俱入就位引班引殿
前班指揮光禄卿糾儀官捧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
表官受表官各依品從序立於起居位東西相向諸侍衛官各
服其器服及尚寳卿侍從官入詣謹身殿候迎擊鼓三
[017-28a]
嚴引班引文官由午門東畔金水橋東奉天東門入
就起居位武官由午門西畔金水橋西奉天西門入就
起居位引僧道使客隨文班入立於文班之後立定侍
儀奏外辦御用監令奏請皇帝服衮冕御輿以出尚寳
卿捧寳及侍儀侍衛導從警蹕如常儀皇帝將出仗動
大樂鼔/吹振作陞御座樂止/將軍捲簾尚寳卿以寳置于案拱
衛司官由殿西門出降自西階引班引入起居位立定
通班唱某銜指揮使臣某以下起居賛禮唱鞠躬平身
[017-28b]
訖引班引至丹墀拜位北面立賛禮唱鞠躬樂作/拜興
拜興平身樂止/賛禮唱指揮使稍前指揮前立定賛禮
唱鞠躬指揮使及以下皆鞠躬唱聖躬萬福唱平身復
位指揮使復位賛禮唱鞠躬樂作/拜興拜興平身樂止/
通班唱各恭事殿前班侍從班及諸執事各就本位引
進引皇太子具衮服與親王俱由奉天東門入樂作/
自東階至丹陛拜位樂止/引進賛鞠躬樂作/拜興拜興
拜興拜興平身樂止/引進導皇太子親王詣奉天殿東
[017-29a]
門入樂作/引進立伺於門外内賛接引皇太子親王至
御座前行禮位樂止/内賛唱跪皇太子親王皆跪皇太
子稱賀云長子某兹遇履端之節冬至則云/履長之節謹率諸弟
某等欽詣父皇陛下稱賀制曰履端之慶冬至則云/履長之慶
長子等同之聽制畢内賛唱俯伏興平身皇太子親王
皆俯伏興平身内賛引皇太子親王由東門出樂作/
進引復丹陛拜位樂止/引進唱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
興拜興平身樂止/引進引皇太子親王降自東階樂作/
[017-29b]
文樓樂止/司辰再報時訖通班具丞相銜臣某以下起
居引班唱鞠躬平身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北
面立初行樂作/至位樂止/知班唱班齊賛禮唱鞠躬樂/
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引班引丞相詣西階
陞引班立候於階下捧表官詣案前搢笏捧表及宣表
官宣表目官展表官以次從丞相行樂作/至殿西門樂/
止/捧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立於殿西門外内
賛接引丞相至御座前内賛唱跪丞相跪賛禮唱衆官
[017-30a]
皆跪丞相跪奏具官臣某等兹遇三陽開㤗萬象維新冬/至
則云律應黄/鍾日當長至欽惟皇帝陛下膺乾納祐奉天永昌賀訖内
賛唱俯伏興平身丞相俯伏興平身賛禮唱俯伏興平身
衆官皆俯伏興平身内賛引丞相出殿西門樂作/丞相降
自西階引班引復位樂止/捧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
由殿西門入内賛唱進表捧表官捧表跪進於案前受表
官搢笏跪于案東受表及表目置於案出笏興退復位捧
表官出笏興退立于殿内之西東向内賛唱宣表宣表目
[017-30b]
官詣案前搢笏取表目跪宣于殿内之西展表官搢笏同
跪展宣畢展表官出笏復位宣表目官俯伏興以表目復
于案出笏退復位宣表官詣案前搢笏取表跪宣於殿内
之西展表官搢笏同跪展宣訖展表官出笏一人以表復置
于案俱退立于位宣表官俯伏興同捧表官宣表目官展
表官以次出殿西門降自西階各還本位賛禮唱鞠躬樂/
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給事中詣御座前跪承
制由殿中門出至丹陛上東南西向稱有制賛禮唱跪百
[017-31a]
官皆跪給事中宣云皇帝制曰履端之慶冬至則云/履長之慶
卿等同之宣訖給事中由西門入跪奏承制畢俯伏興
還侍位賛禮唱俯伏興平身賛禮唱搢笏鞠躬三舞蹈
唱跪唱山呼各官拱手加額曰萬嵗賛禮又唱山呼各
官又拱手加額曰萬嵗賛禮又唱再山呼各官又拱手
加額曰萬萬嵗凡呼萬嵗樂工軍校/齊聲擊鼓應呼之出笏俯伏興樂作/
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侍儀前跪奏禮畢鳴鞭
皇帝興樂作/警蹕侍從導引至謹身殿樂止/舍人各舉
[017-31b]
表案出引班引丞相以下文武百官以序出
   聖節儀注
前期内使監官陳御座香案於奉天殿設皇太子親王
次於文樓其丹墀中侍儀司設表案於内道之西北文
官起居位設於文樓之南西向武官起居位於武樓之
南東向文官一品二品拜位於内道上之東每等異位
重行北向西上武官一品二品拜位於内道上之西每
等異位重行北向東上文官三品以下拜位於内道下
[017-32a]
之東每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武官三品以下拜位於
内道下之西每等異位重行北面東上善世𤣥教僧道
拜位於文官四品之東使客位北使者位驗品在文官
拜位之東北面西上殿前班諸執事起居位於武官起
居位之北東向侍從班諸執事起居位於文官起居位
之北西向捧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位於表案
之西東向糾儀御史二人位於表案之南東西相向宿
衛鎮撫二人於東西陛下東西相向護衛百户二十四
[017-32b]
人位於宿衛鎮撫之南稍後東西相向典牧所官二人
位於乘馬之前東西相向司辰郎報時位於内道之中
文武官拜位之北知班二人位於文武官拜位之北東
西相向通賛賛禮二人位於知班之北東西相向通賛
在西賛禮在東引文武班四人位於文武官拜位之北
稍後東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於引武班之南引使
者二人位於引文班之南舉表案二人位於引武班之
北舉殿上表案二人位於西陛之下東向其丹陛上侍
[017-33a]
儀司設皇太子親王拜位於丹陛上正中殿前班指揮
司官三員侍立位於陛上之西東向光禄寺官三員位
於陛上之東西向拱衛司官位於殿中門之左右東西
相向護衛千戸八人位於殿東西門之左右東西相向
典儀二人位於陛上之南東西相向鳴鞭四人位列於
殿前班之南北向將軍六人於殿門之左右各東西相
向天武將軍四人位於陛上之四隅各東西相向其奉
天殿上尚寳司設寳案于正中侍儀司設表案於寳案
[017-33b]
之南皇太子親王於表案之南文官侍從班起居注給
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寳卿位於殿上之東西向武官侍
從班懸刀指揮位於殿上之西東向受表兼受表目官
位於文官侍從班之南西向内賛二人位於受表官之
南東西相向捲簾將軍二人位於簾前東西相向是日
侵晨金吾衛陳設甲士於午門外之西丹陛上設皇太
子親王拜褥陳儀仗於丹陛上及丹墀之東西擊鼓位
午門外中道列旗仗於奉天門外之東西拱衛司陳五
[017-34a]
輅於丹墀之南北向典牧所官陳仗馬於文武樓南東
西相向虎豹於奉天門外之東西和聲郎陳樂於丹墀
文武官拜位之南侍儀司舍人二人舉表案入就殿上
位舍人二人以表函置於案舉入丹墀位擊鼓初嚴催
班舍人各請文武百官具朝服擊鼓次嚴引班引文武
百官齊班於午門外以北為上東西相向通班賛禮知
班典儀内賛宿衛鎮撫護衛鳴鞭殿内外將軍俱入就位
引班引殿前班指揮光禄卿紏儀官捧表官宣表官宣
[017-34b]
表目官展表官受表官各依品從序立於起居位東西
相向諸侍衛官各服器服及尚寳卿侍從官入詣謹身
殿候迎擊鼓三嚴引班引文官由午門東偏門東畔金
水東橋奉天東門入起居位武官由午門西偏門西畔
金水西橋奉天西門入起居位引僧道使客入立於文
班之後侍儀奏外辦御用監令奏請皇帝服衮冕御輿
以出尚寳卿捧寳及侍衛導從警蹕如常儀皇帝將出
仗動大樂鼓/吹振作陞御座樂止/將軍捲簾尚寳卿以寳置於
[017-35a]
案拱衛司鳴鞭司晨報時鷄唱訖諸侍從官由殿西門
出降自西階引班引入起就位立定通班唱某銜指揮
使臣某以下起居賛禮唱鞠躬平身引班引至丹墀拜
位北面立賛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初鞠躬樂作/
樂止/賛禮唱指揮使稍前鞠躬指揮使稍前及以下
皆鞠躬賛禮唱聖躬萬福平身復位唱鞠躬拜興拜興
平身初鞠躬樂作/平身樂止/通班唱各恭事殿前班侍
從班及諸執事官皆就本位引進引皇太子親王自奉
[017-35b]
天門東門入樂作/陞自東階至丹陛拜位樂止/引進唱
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初鞠躬樂作/平身樂止/
引進引皇太子親王由奉天殿東門入引進立於門外
内賛接引皇太子親王至御座前行禮位初行樂作/至位樂止内賛
唱跪皇太子親王皆跪皇太子稱賀云長子某欽遇父
皇陛下聖誕之辰謹率諸弟某等敬祝萬嵗壽賀訖内
賛唱俯伏興平身皇太子親王皆俯伏興平身内賛引
皇太子親王以次由殿東門出樂作/引進引復位丹陛
[017-36a]
拜位立定樂止/引進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
皇太子親王以次降自東階樂作/至文樓樂止/司辰再
報時訖通班具丞相銜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
身引班引入丹墀拜位初行樂作/至位樂止知班唱班齊賛禮唱
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引班引丞相詣
西階陞樂作/至殿西門樂止/引班立候於階下捧表官
詣案前捧表及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立於殿西門外
内賛接引丞相至御座前内賛唱跪通賛唱衆官皆跪
[017-36b]
丞相奏稱具官臣某欽遇皇帝陛下聖誕之辰謹率文
武官僚敬祝萬嵗壽賀訖内賛唱俯伏興平身賛禮唱
衆官皆俯伏興平身初俯伏樂作/平身樂止/内賛引丞
相由殿西門出降至西階引班引復位丞相初出殿西
樂作/復位樂止/捧表等官由殿西門入内賛唱進表
捧表官跪進受表官跪于案東受表置於案退復位捧
表官興退於殿西内賛唱宣表宣表目官詣案前取表
目及表跪宣于御座之西展表官同跪展宣表目訖展
[017-37a]
表目官一人以表目復于案退立于西宣表目官俯伏
興宣表官宣于御座之西展表官跪同展宣訖展表一
人以表復于案宣表官俯伏興同捧表展表官以次出
還本位賛禮唱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
止/賛禮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跪唱山呼各官拱手加
額曰萬嵗又唱山呼各官拱手加額曰萬嵗賛禮再唱
山呼各官又拱手加額曰萬萬嵗凡呼萬嵗樂工/軍校應聲呼之出笏
俯伏興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初俯伏樂作/平身樂止/
[017-37b]
侍儀奏禮畢鳴鞭皇帝興樂作/警蹕侍從導引至謹身殿
樂止/舍人舉表案出引班各引文武百官以次出
   宴㑹儀注
奉天殿大朝賀畢錫宴于謹身殿拱衛司於殿廷左右
設黄麾仗及擎執如奉天殿受朝之儀内使監光禄寺
陳設御座又設皇太子座於御座東偏西向稍南設諸
王座以次而南皆西向又於御座西偏設諸王座與東
偏諸王相對以次而南皆東向殿内左右第一行第二
[017-38a]
行設文武一品二品官座以北為上東西相向左第三
行及後行設三品文官座以北為上皆西向右第三行
及後行設三品武官座以北為上皆東向又於東廡下
設四品以下至九品文官座以北為上西廡下設四品
以下至九品武官座以北為上和聲郎於殿之南楹陳
大樂細樂及諸舞隊光禄寺設御酒罇於殿之南楹皇
太子親王文武三品以上官酒罇於殿門左右御位司
壺二人尚酒尚食二人東偏皇太子親王司壺一人奉
[017-38b]
酒奉食二人西偏親王司壺一人奉酒奉食二人文武
官左右第一行各司壺四人兼供酒供食文武官左右
第二行各司壺四人兼供酒供食文武官左右第三行
及後行各行用司壺四人兼供酒供食東西廡各間光
禄寺置酒罇司壺一人供酒供食二人光禄寺陳御食
案及皇太子親王食案於殿中殿上左右文武官食案
東西廡文武官食案各設於本位前將宴諸執事各供
事舍人引文武百官常服侍立於殿門之左右引進引
[017-39a]
皇太子親王常服侍立於殿内之左右侍儀導引皇帝
常服陞御座鼓吹振作鳴鞭樂止/皇太子親王各就座
位丞相率禮部尚書光禄卿舉御食案進于御前禮部
侍郎光禄少卿轝食案各進于皇太子親王之前丞相
捧壽花進於御前禮部尚書工部尚書分進壽花於皇
太子親王之前文武百官各就座位禮部工部官及諸
執事人分進壽花於文武百官訖内使監令於御前斟
酒次司壺於皇太子親王及文武百官前各斟酒細樂/
[017-39b]
作/和聲郎北面立舉手唱上酒飲畢樂止/内使監令於
御前進食供食者於皇太子親王文武百官前各供食
大樂作/和聲郎北面舉手唱上食食畢樂止/凡酒七行
間進食五次上酒上食樂作樂止並如上儀惟酒第五
行及七行雜呈諸隊舞宴畢皇帝興大樂作/皇太子親
王侍從還宫樂止/文武百官以次出
   午門開讀赦書儀注開詔同/
前期翰林院官承㫖草赦奏聞訖前一日禮部告百官
[017-40a]
於皇城守宿至日鳴鍾後具朝服行禮内使監設御座
香案於奉天殿尚寳司設寳案於御座之南用寳案於
赦書案之東侍儀司設宣讀案于午門外之東西向龍
亭香案於北正中百官拜位于香案之南文官位於道
上之東每等異位重行以西為上武官位於道上之西
每等異位重行以東為上知班二人位於文武官拜位
之北東西相向賛禮通賛二人位於知班之北通賛在
西賛禮在東相向宣讀官位於宣讀案之北西向展讀
[017-40b]
官二人位於宣讀官之南西向樂工設樂於丹墀中之
南及文武官拜位之南俱北向將軍二人位於殿上簾
前東西相向將軍六人位於奉天殿門之左右分東西
相向又將軍六人位於奉天門之左右東西相向是日
金吾衛於午門外陳設甲士軍仗東西相向拱衛司設
儀仗於丹陛之東西和聲郎陳樂於丹陛之南及金水
橋伺候迎引金吾衛擊鼓初嚴禮部官捧赦書入置於
寳案上舍人催百官具朝服執事者各入就位導駕官
[017-41a]
侍從官入迎車駕擊鼓次嚴引班舍人引文武百官各
序立於宣讀案之南東西相向擊鼓三嚴引班引百官
就拜位侍儀奏外辦上位具皮弁服陞御座大樂作/
簾鳴鞭訖樂止/禮部官捧赦書於用寳案前尚寳跪奏赦
書用寳興開讀用訖禮部官同中書省左丞用黄銷金
袱褁赦書禮部官奏捧赦于午門外開讀興左丞又以
黄袱承赦捧由殿中門出大樂作/拱衛司擎黄蓋遮護
降自中階由奉天中門出金水橋樂作/前迎出午門外
[017-41b]
禮部官接赦書置于龍亭大樂陳於文武官拜位後樂/
止/知班唱班齊賛禮唱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
平身樂止/通賛唱宣讀宣讀官展讀官陞案禮部官捧
赦書授宣讀官宣讀官跪受赦書賛禮唱衆官皆跪展
讀官對展宣讀官宣讀訖以赦書授禮部官禮部官捧
赦書置于龍亭賛禮唱俯伏興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
興平身樂止/賛禮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跪唱山呼各
官拱手加額曰萬嵗賛禮又唱山呼各官拱手加額曰
[017-42a]
萬歲賛禮又唱再山呼各官拱手加額曰萬萬嵗凡呼/萬嵗
樂工軍校擊/鼓應聲呼之出笏俯伏興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
樂止/禮畢引進入報侍儀奏禮畢上位興樂作/鳴鞭
還宫樂止/百官仍具公服送赦書至中書省頒授使者

   諸王來朝儀注
前期内使監官陳御座香案於奉天殿中如常儀設諸
王次于奉天門東耳房内尚寳司設寳案于御座前侍
[017-42b]
儀司設諸王拜位於丹陛上及御座前王府官拜位於
丹墀南内道上之東西文官依品從侍立位於文樓之
北西向北上武官依品從侍立位於武樓之北東向北
上殿前班指揮司官三員位于陛上東向光禄司官三
員位于陛上西向侍從班起居注殿中侍御史侍儀使
尚寳卿位于殿上西向指揮司懸刀武官位于殿上東
向拱衛司官位于奉天殿門之左右東西相向典牧所
官位於仗馬之前東西相向宿衛鎮撫位于丹陛東西
[017-43a]
階下東西相向護衛百戸二十四員於宿衛鎮撫之南
稍後東西相向護衛千户八員於殿東西門之左右東
西相向賛禮二人位於陛上王拜位之北東西相向内
賛二人位於殿上東西相向典儀二人位於丹陛上之
南東西相向知班二人位於王府官拜位之北東西相
向承傳二人位於知班之北東西相向鳴鞭四人位於
丹陛上之南北向天武將軍四人位於丹陛上之四隅東
西相向將軍二人於殿上簾前東西相向將軍六人於
[017-43b]
奉天殿門之左右東西相向將軍六人於奉天殿門之
左右東西相向是日金吾衛陳設甲士於午門外之東西
列旗仗於奉天門外之東西拱衛司陳儀仗於丹陛上
及丹墀之東西陳五輅於丹陛之南典牧所陳仗馬於
文武樓之南東西相向陳虎豹於奉天門外和聲郎陳
樂於丹墀王府官拜位之南擊鼓初嚴催班舍人催文
武官各具公服擊鼓次嚴引班引文武百官依品從齊
班於午門外以北為上東西相向殿前班指揮光禄卿
[017-44a]
各依品從序立於侍立位通班賛禮典儀内賛宿衛鎮
撫護衛鳴鞭殿内外將軍各執事人俱入就位諸侍衛
官各服其器服及尚寳卿侍從官入詣謹身殿奉迎擊
鼓三嚴引班引文官由午門西門東畔金水東橋奉天
東門入就侍立位武官由午門西門西畔金水西橋奉
天西門入就侍立位侍儀版奏外辦御用監令奏請服
皮弁服上位御輿以出尚寳卿捧寳及侍儀侍衛導從
警蹕並如常儀皇帝將出仗動大樂鼓/吹振作陞御座樂止/
[017-44b]
軍捲簾尚寳卿以寳置于案拱衛司鳴鞭司辰郎報時
雞唱訖引禮引王具衮冕由東門入東陛陞丹陛位引
禮引王府官入就丹墀位立定賛禮唱鞠躬樂作/拜興
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承傳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
平身樂止/引禮引王詣奉天殿東門入樂作/引禮立伺
于門外内賛接引王至御座前行禮位樂止/内賛唱跪
王與王府官皆跪王稱第幾子某王某兹遇孟春四時/隨時
改/易入覲欽詣父皇陛下朝拜内賛唱俯伏興平身承傳
[017-45a]
唱俯伏興平身王與王府官皆俯伏興平身内賛引王
由東門出樂作/引禮引復丹陛拜位樂止/賛禮唱鞠躬
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承傳唱鞠躬拜興拜興
拜興拜興平身王與王府官皆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
興平身樂止/賛禮賛禮畢侍儀奏禮畢上位興樂作/
蹕侍從導引至謹身殿引禮導王出樂止/引班引王府
官及百官以次出
[017-46a]


[017-47a]


[017-48a]


[017-49a]


[017-50a]


[017-51a]


[017-52a]


[017-53a]


[017-54a]
 
 
 
 
 
 
 
 
[017-54b]
 
 
 
 
 
 
 
 明集禮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