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2 閩中理學淵源考-清-李清馥 (master)


[033-1a]
欽定四庫全書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三十三
          廣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文毅洪陽巖先生天錫學派
 按先生以開濟偉畧為廟堂倚重同郡邱氏葵早志
 考亭之學遊先生之門者最久又同時有徐擇齋先
 生明叔者亦與公同學齊名考泉南九日山石刻舊
 題寳祐六年公嘗從徐公明叔梁公椿選呂公中方
[033-1b]
 公澄孫王公廣翁同遊紀盛故梁呂方俱列之交友
 焉王廣翁未詳待考再按南軒門人蘓氏國台從孫
 三英亦登公與擇齋之門可知洪徐二公為一時典
 型物望宋季學派賴以維持淵源所漸盛矣
   文毅洪陽巖先生天錫
洪天錫字君疇號陽巖晉江人寳慶二年進士授廣州
司法歴知古田縣剖決無留按誅倚藩邸勢殺人者調
通判建寧郡大水擅發常平倉賑之擢諸司糧料院拜
[033-2a]
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理宗寳祐間宦寺肆横外閫
朝紳多出門下廟堂不敢言天錫來自孤遠首疏以正
心格君為說且曰臣職在憲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
㫖亦不敢奉承陛下風㫖朝端耳目一時聳動次月囊
封申劾宦官董宋臣外戚謝堂知慶元府厲文翁不法
狀疏上理宗力䕶之令大臣呉燧宣諭再三天錫力爭
謂貴倖作姦犯科根柢蟠固異日勢燄愈張雖欲活之
不可得已理宗俾天錫易疏欲自戒飭之天錫言自古
[033-2b]
姦人外雖憑怙心未嘗不畏人主之知茍知之而止戒
飭則憑怙愈張反不若未知之為愈章五上出關待罪
有詔謝堂厲文翁已改命宋臣續處天錫言臣義不與
宋臣共留㑹天雨土天錫奏其異為蒙為不辨君子小
人所致又言今蜀中地震浙閩大水上下困窮遠近怨
疾獨貴戚巨閹安享富貴不知陛下能獨與數十人者
共天下乎值宋臣復奪民田天錫申劾之上猶力䕶天
錫又言修内司祗供繕修比年動稱御前故凡姦贓老
[033-3a]
吏積捕兇渠皆竄名其間有司不得舉首小民展轉受
害恐使後日史臣書曰内司之横自今日始不報疏至
六七上最後請還御史印謂朝廷輕給舍臺諫百司庶
府而獨重北司倉卒之際臣實懼焉言雖不果行然終
帝之世閹人不至大竊威福葢天錫有力云御筆改大
理少卿遷太常皆不拜明年起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
至則戢盜賊尊先賢踰年大治遷直寳謨閣廣東運判
決疑獄劾貪吏治財賦皆有法則召為秘書監侍講以
[033-3b]
聵辭升秘閣修撰福建轉運副使又辭度宗即位以侍
御史兼侍讀累召辭不許乃疏所欲對病民五事曰公
田曰㑹子曰銀綱曰鹽鈔曰賦役又言在廷無嚴憚之
士何以寢姦謀遇事無敢諍之臣何以臨大節人物稀
疎精采銷愞隱情惜己者多忘身殉國者少擢工部侍
郎兼直學士院加顯文閣待制湖南安撫使知潭州改
漳州皆力辭又明年改福建安撫使力辭不許至官首
罷亭户買鹽之累止茘枝貢召為刑部尚書進顯文閣
[033-4a]
直學士五辭召命特改華文閣奉祠轉端明殿學士致
仕咸淳八年卒疾革草遺表以規君相上震悼贈正議
大夫諡文毅天錫動有凖繩居官清介臨事是非不憚
面折所著奏議經筵講義通禮輯畧味言發墨陽巖文
集宋周密曰近世敢言之士雖間有之其終始一節明
目張膽言人所難絶無僅有惟溫陵洪公一人閩書史/叅宋
   秘書呂時可先生中以下/交友
呂中字時可晉江人淳祐七年進士歴沂靖惠王府諸
[033-4b]
王官大小學教授輪對言當去小人之根革贓吏之弊
遷國子監丞兼崇政殿說書奏乞晚輪二員說書夜輪
講官直宿以備顧問又言進講經史乞依正文進讀不
宜節貼避忌不惟可察古今治亂亦以革臣下諂諛之
習又言人能正心則事不足為君能正心則天下不足
治尋以兄卒無後請假歸葬明年以秘書郎召丁大全
忌其直徙汀州在汀朞年演易為十圖景定中復舊官
卒著皇朝大事記治迹要畧論語講義閩書/
[033-5a]
   正守梁壽卿先生椿選
梁椿選字壽卿晉江人淳祐元年以省試經魁登第有
文學之譽歴官通正守寓在安溪來蘓里作湖山書院
學士多從之遊亦寓賢也再考安溪清水寺志景定四
年梁公曾為承議郎行監察御史崇政殿說書有記文
可考云按梁公椿選倡學湖山之來蘓里其遺踪往迹/莫得詳矣嘗讀清源文獻公於咸淳元年季春
撰安溪大成殿記畧曰夫子之道固不以廟興廢為存/亡然示學者之依歸尊正傳之宗主賴有此爾今為吏
者惟知簿書期㑹之間上以督責為功下以趨避為能/至有漠然視學校如傳舍者聖賢之居頽弊摧壓慢不
[033-5b]
之恤風俗日卑人材日陋莫有知其故者鍾侯國秀於/邑焦熬不憚撙節興此鉅役是則可書也已觀此知公
之崇奬名教挽回風俗所以規警為吏者至深切洵為/清溪一時興學之倡欲俎豆湖山師席者能無溯厥淵
源哉再按梁公事跡安溪舊邑志只載在奠方内未曾/立傳謂公係寓賢也因志乘缺寓賢一𩔖附見之此爾
後之欲修葺邑乘者似當增補此門目奉文公朱子為/寓賢之首葢文公之簿同安時奉檄往來安溪愛其山
川清淑是公開人文之先其始基之矣謹/識之以待考訂乾隆丁丑六月初十日
丁丑六月本閩書紀此傳之後因挾兒輩及黄甥等赴/郡應試念一日舟行九日山是日於延福寺午餐扶杖
登山麓摩挲石刻大槩宋元間碑蹟最盛未得徧觀因/讀宋寳祐六年三月徐仲晦諸公與公同遊九日山之
勝乃知公與諸賢同時往復自是一時之選因與甥/輩兒輩考同記憶石刻取筆錄歸今并附載備考
[033-6a]
寳祐六年三月甲戌徐明叔仲晦洪天錫君疇方澄孫/蒙仲王廣翁居安梁椿選壽卿同登懷古寺酌菩薩泉
瀹茶觀石像訪姜秦舊蹟小飲聚秀摩挲明/翰墨探韻賦詩抵暮期而不至呂中時可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六月十四日以旱暵踏勘田畝是/晚上清水巖宿尋訪清水志僧因取出舊刻底本數帙
為明季邑令許公自表所葺者内載蓬萊山清水寺興/造記一篇為有宋徐公明叔記知安邑事黄裳篆葢承
議郎行監察御史崇政殿說書梁椿選立石其記之年/為景定四年四月吉日讀此則梁公曾為監察御史崇
政殿說書而本傳寥寥莫詳只叙歴官通正守今增入/本傳錄此附考 閩書 清源文獻 安溪邑志奠方
𩔖巖清/水 志
  備考
[033-6b]
洪氏天錫序趙四書纂疏曰或問尹和靖讀易傳之法
和靖曰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李延平聞之曰此語固好
然學者須理㑹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有歸著方
可及此二先生豈異㫖哉言各有當也葢學不可以徒
博亦不可以徑約徒博則雜徑約則孤此約禮必先之
以博文而詳說乃所以反約也文公朱子之於論孟既
成集義又作詳說既約其精者為集注又疏其所以去
取之意為或問其後集注删改日以精密而或問遂不
[033-7a]
復修文公自謂集注乃集義之精細一字稱輕等重不
可增减讀論孟者取是書焉可也格庵趙公復取文公
口授及門人高弟退而私淑與集注相發者纂而疏之
閒以所聞附於其後使讀之者如侍考亭師友之側所
問非一人所答非一日一開卷盡得之博哉書乎然非
約之外有所謂博也人莫不飲食也知味者鮮文公一
生精力多在此書一章之㫖一字之義或數年更易而
後定或終夜思索而未安學者以易心讀之豈能得聖
[033-7b]
賢之意哉如援先儒與諸家之說有隨文直觧不以先
後為高下者有二說俱通終以前說為正者有二說相
須其義始備不可分先後者設非親聞未易意逆此纂
疏所以有功於後學也僕晚未聞道加以衰瞶廢學公
不鄙辱教且命之曰序以屬子竊惟論孟二書文公凡
幾序矣僕於要義而得熟讀深思優游涵泳之說於訓
蒙而得本末精粗無敢偏廢之說又於集義而得操存
涵養體驗充廣之說終身受持猶懼不蔇何敢復措一
[033-8a]
辭抑文公曾有言曰大學一書有正經有注解有或問
看來看去不用或問只注解足矣久之不用注解只正
經足矣又久之自有一部大學在吾胸中正經亦不用
矣此文公喫𦂳教人處也僕於集注纂疏亦云
  侍郎徐擇齋先生明叔學派
 按公為西山眞文忠公所鑒識指授與陽巖洪公齊
 名余氏謙一述綦詳矣
   侍郎徐擇齋先生明叔
[033-8b]
徐明叔字仲晦晉江人父伯嵩理宗紹定五年進士辟
江淮制幕秩滿幹辦廣漕清節益勵除太學錄通判漳
州以廉聞知英徳府徭冦不敢犯召為國子監丞潮冦
起命知潮州捕戮渠魁除直秘閣江右憲歲歉發義倉
賑民遷户部侍郎改兵部㑹元兵南下憂憤卒明叔學
有源委與洪天錫齊名人稱擇齋先生閩書/獻 莆陽文/
  備考
余氏謙一序徐擇齋文集曰往歲莆有後村劉公福有
[033-9a]
竹溪林公泉南有擇齋徐公陽巖洪公皆吾閩文章宗
匠竹溪後村集既板行家藏而人誦之矣陽巖擇齋後
卒不幸與壞刼㑹嗣子門生伏匿奔踣不暇遺集久之
莫克㑹萃有志於斯文者歎息焉一日擇齋之子籌老
奉先集以授門人余謙一俾為之序開編伏讀則公年
耆老官顯榮之日所作葢公平生藁就輒棄嗣子少長
始從旁抄錄得之兹特太山之毫芒耳謙一既喜於成
編而又懼不敢當序筆辭不獲乃稽首而言曰昔之人
[033-9b]
論著多矣少壯之氣銳而老則衰窮苦之辭工而貴則
墮呂紫薇周平園猶未免此病而公年益老官益高作
為文章略無一毫頽墮衰竭之態此其故何哉葢不以
老壯窮達為進退者氣實為之天地間有所謂至剛至
大者是為浩然之氣故孟氏之學以養氣為先是氣也
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良平失其智眉山蘓氏亦以
是稱昌黎公然後知孟子韓子之文純粹明白汪洋而
大肆者氣之所充也豈特韓孟為然蘓氏之文亦然故
[033-10a]
欲論公之文者不于其文而于其氣公為人剛方嚴峻
一介不以取予人意所不可雖當路有權勢者不肯以
辭色假借之開口論時事若不知有諱忌以故憚黯疾
固者多人輒斥召輒寢所謂諫書講卷綸言史筆皆公
所宜擅曾不得一出其所長山林歲月之外麾節弓鈇
竟展轉外服以老徳祐初元嘗以第一人起之而公老
且病矣今觀公之論著文與詩大抵尚妥律不尚奇怪
尚典雅不尚纖巧陽巖每稱仲晦之文最宜臺閣人以
[033-10b]
為知言公於書無所不讀料飽而思敏每下筆娓娓千
百語不能休西山眞公之守泉也公以翰墨受知遂付
以斯文之事淵源所漸有本固如是夫因竊歎西山為
南渡歐蘓門人經指授者多以文名于世四十年來凋
零殆盡巋然靈光獨東澗與公耳二公殁文章之統紀
遂絶而奎運終焉嗚呼斯文興廢豈非天邪讀斯編者
將必掩卷而流涕矣
   州守余子同先生謙一
[033-11a]
余謙一字子同莆田人祖奭之元孫師魯之子也與弟
士明連中江西漕試而謙一第咸淳元年進士調泉州
石井書院山長召為國子監書庫官除太學博士改宗
正寺簿差知化州宋亡不仕好為古學辭語渾成警切
名文章家著述數十藁兵後多散佚士明亦以進士得
官知南安縣
  附錄
書文安公帖後曰右先文安公遺墨一紙於里巷學童
[033-11b]
剪截故紙中得之雖不甚完猶得五十八字葢宦遊他
鄉與母家延陵所作也方承平時公之眞蹟懸金莫能
致况兵火後乎冷笏舊氊誠吾家至寳此紙為家書内
幅不過候問彝恭耳然篤實忠厚藹然見於情文自其
本求之孝之所推也端方嚴重凛然見於翰墨由其内
觀之敬之所形也書法心法也心法家法也艾軒先生
論公父子嘗嫓之萬石君家一言以蔽之亦曰孝謹而
已烏乎後之人其勿替之哉
[033-12a]
寄軒記曰文章宗師曰歐蘓氏歐自瀧岡竣事一迹不
至家林守潁樂其風土遂為終焉之計蘓亦出蜀不復
歸既欲歸嵩洛又欲居廬山甚者以蒜山房客自詭末
年竟歸陽羡以死委先廬樂僑寓捨故鄉留他國詎非
通人一蔽歟丁丑冦作吾族之甍連棟接者化而為烟
為埃族之人往往流徙奔竄近稍還集顯伯弟於故居
一牛鳴地得三間墼屋攜妻子以居一軒明快遂以寄
名蓋曰吾先人之廬吾力未能復而心未嘗忘寄於此
[033-12b]
非敢安於此昔重耳以晉難故奔於狄十二年一朝至
齊即懷其安不復以反國為意向微子犯悔其可追乎
兹名所以識也夫不更宅左氏所書能復宇周公所頌
予聞其言而有取焉莊列之論以身世為逆旅以宅居
為傳舍此論行能使人厭檢束而事猖狂舍眞實而崇
幻妄余又慮夫末流之弊寄而至於媮也故君子於此
不敢一日廢吾學伯鸞之於呉貧而寄者也舂廡之下
禮敬行焉臺卿之於北海急而寄者也複壁之中訓義
[033-13a]
出焉乃若遭世亂離少陵翁于夔于襄于成都所寄無
定在詩自夔州以後鏗鍧蹈厲端可上嫓風雅循其所
寄之跡考其歲月而論其為人學問功夫誠有不可誣
者今顯伯之寄於斯非他州異縣也非傍人籬落也其
視二三子之困厄窮亦足以為安矣人之情當厭亂之
餘則喜聞放逹之論處幸安之境則易忘兢畏之心顯
伯勉諸此學之所以不可已也顯伯為余言將求扁額
二大字於石巖方子予恐未悉其所以名故為之記如
[033-13b]
此以著其心而又使覽觀自省焉
  教授徐進齋先生幾學派
 按先生與何文定公基同以布衣被召其學出自紫
 陽西山之傳宋之末造宗朱學者儘多其人往往託
 跡山長晦匿海濱未得與金華四子並傳者亦多矣
 尋源溯派望若晨星余不能不憮然慨慕
   教授徐進齋先生幾
徐幾字子與號進齋崇安人嘗與詹琦築靜可書堂於
[033-14a]
武夷博通經史尤精於易自晦翁之後理學之傳能臻
其奧景定間廷臣交薦與何基同以布衣召對授崇政
說書上甚器重之詔補廸功郎遷建寧府教授兼典建
安書院山長撰經義以訓多士宇内尊之稱曰進齋先
生其撰靜可書堂記曰余愛武夷佳山水且有佳友晚
歲徙居焉詹兄琦景韓久從余遊知其為人孝弟忠信
天資近道聞詩書仁義之名言躍如也一日語余曰某
愛程子云性靜可以為學因名讀書之室曰靜可惟吾
[033-14b]
子一言以發之是為幸余因進而語之曰學者於道能
於其性之所近以求從入之門於道可至子性靜有志
於學誰曰不可今夫利欲鬭進躁競馳逐者去道日遠
茍能収斂此心鞭逼向裏勿為外物所動則其本立矣
故濂溪明道二先生發明為學之要必言靜者以大本
所當先也然伊川先生教人又用敬不用靜者以敬貫
動靜該體用若只用靜恐都無事了又失大本當先之
意故曰敬則自靜虛又曰靜中須有物始得必如是乃
[033-15a]
可言靜謂之可者亦僅可而有所未盡之辭程伯子言
云且以開學者從入之門耳會其歸要其至則動靜無
端陰陽無始聖人之於天道脗合無間然也大學之經
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
慮慮而后能得此古昔聖賢道學相傳之要㫖請以主
敬窮理為吾子勉他日隱屏有人曰靜可學者顧不羡
美歟
   詹景韓先生琦
[033-15b]
詹琦字景韓慕韓魏公為人故名琦宋末隱武夷山南
築靜可書堂與徐幾日以聖學相勵幾稱其孝弟忠信
金石君子也有滄浪集
  朝請劉靜齋先生垕學派
 按晦翁沒後門徒高弟次第凋落其緒言遺論亦稍
 墜矣公接守家學獨與蔡九峯眞西山相友善其子
 忠簡先生欽又從九峯學一時師友彚征為典型之
 望乾淳之後稱再盛云
[033-16a]
   朝請劉靜齋先生垕
劉垕字伯醇晦伯子寳慶三年知江寧為政愷悌不擾
而辨制閫以賢能薦俾兼幕府以収李全功轉朝請大
夫知常州衡州移南劍州辭疾不赴素與蔡九峯眞西
山相友善與學徒熊竹谷輩講道終身學者尊為靜齋
先生著有毛詩解家禮集註子欽
  王潛軒先生昭學派
 按南安邑志呂氏大圭傳云大圭少學於鄉先生潛
[033-16b]
 軒王昭昭師陳北溪安卿安卿師朱文公又泉郡萬
 厯間舊志呂大圭傳云大圭少學於陳北溪門人王
 昭已復盡屏詞章專務理學是邑志與郡志名字相
 符矣獨閩書呂大圭傳載圭叔少嗜學師事王昭復
 昭復之學得之陳淳陳淳之學得之朱文公同安志
 亦與閩書同伏考圭叔先生南安志載為邑之樸兠
 鄉人則少時師事王氏昭亦其鄉之人也今從南安
 志郡志為據而以閩書同安志附考焉再閩書有陳
[033-17a]
 景溫傳載景溫與同郡王昭復成之等同時知名考
 景溫在淳熙間時内舍生王氏昭復與之同時或别
 有王昭復其人歟待再考
   王潛軒先生昭
王昭號潛軒按南安邑志呂大圭傳大圭少學於鄉先
生潛軒王昭昭師陳北溪安卿安卿師朱文公號為溫
陵截派云邑志舊郡志新郡志俱作王昭閩/書同安志作王昭復 南安邑志
  侍郎呂樸鄉先生大圭學派
[033-17b]
 按先生之學淵源於紫陽文公世號溫陵截派者也
 宋祚運移先生大節不奪門徒丘氏葵贊之詳矣胡
 氏一桂稱其易學管見發明多好所著春秋或問何
 氏夢申跋後曰廣文呂先生加惠潮士諸士有以春
 秋請問者先生出五論示之咸駭未聞因并求全藁
 先生又出集傳或問二書葢本文公之說而發明之
 有五論以開其端有集說以詳其義又有或問以極
 其辨難之指歸而春秋之㫖昭白矣夢申預聞指教
[033-18a]
 不敢私秘與朋友謀而鋟諸梓以廣其傳焉今考春
 秋或問二十卷五論一卷易學管見論語孟子解以
 傳在學者得存然管見諸書皆不可見見者又僅此
 云詳見通志堂經解原序今節錄載之篇端
   侍郎呂樸鄉先生大圭
呂大圭字圭叔南安人少學於鄉先生潛軒王昭昭師
陳北溪安卿安卿師朱文公世號溫陵截派居家授徒
數百人登淳祐七年進士授潮州教授累遷簡討崇政
[033-18b]
殿說書吏部侍郎以操南音出知興化軍以俸錢代輸
中户以下賦著莆陽拙政錄徳祐初元轉知漳州軍節
制左翼屯戌軍馬未行屬蒲壽庚率知州田子眞降元
捕大圭至令署降表大圭不署將殺之適門弟子有為
管軍總管者扶出至家以平生所著書泥封一室變服
逃入海島壽庚遣兵追之將授以官不從被害年四十
九其泥封室盡毁于賊獨其門人所傳易經集解春秋
或問二十卷春秋五論一卷論語孟子集解學易管見
[033-19a]
行于世所居樸兠鄉人稱樸鄉先生元孔公俊建大同
書院祠朱文公以大圭配門人丘葵贊曰泉南名賢紫
陽高弟造詣既深踐履復至致身事君舍生取義所學
所守於公奚愧按黄氏道南統緒辨正謂呂氏大圭為/淳祐間進士歴官侍郎出知興化軍南
安邑志舊郡志同安志莆陽志皆同獨新郡志本之閩/書稍異今從黄氏本改正 南安邑志 舊郡志 道
南統緒/ 閩書 朱氏經義考/泉郡新志藁
  徵士丘釣磯先生學派
 按釣磯先生傳稱師於呂樸鄉洪陽巖之門最久當
[033-19b]
 時師門講授無從可考所著諸經說及文篇亦無傳
 僅存者惟周禮補亡及其詩集耳周禮泉南尚有遺
 刻詩集其家有寫本同安林氏子濩鈔得之明季遺
 老盧牧洲若騰為之訂正
國朝康熙癸巳歲潯江施平園世騋重刻之云按其本
 即盧牧洲及子濩所手校者詩多失次後與輪山阮
 氏重訂之云以五百年沉埋之詩一旦遂傳于世然
 非其家子孫謹于藏弆諸公前後之勤於搜索殆不
[033-20a]
 及此云子濩名藿同安人馥按詩篇所存酬答諸賢
 僅存别號俱闕其名今詳詩中所許於斯文者錄出
 附之師友中以備尚論者考訂其一二有可考者錄
 傳附之并附張氏林氏訪釣磯故址記于後云
   徵士丘釣磯先生葵
丘葵字吉甫同安人家海嶼中因自號釣磯蚤有志考
亭之學初從辛介甫繼從信州呉平甫授春秋親炙呂
大圭洪天錫之門最久風度端凝如鶴立振鷺宋末科
[033-20b]
舉廢杜門勵學不求人知元世祖聞其名遣御史馬伯
庸與逹嚕噶齊奉幣徴聘不出賦詩見志所著有易解
義書解詩口義春秋通義四書日講經世書聲音既濟
圖周禮補亡等書年八十餘卒元時倭冦至其宅他無
所犯惟取遺書以去故其著述多無傳僅存周禮補亡
及詩集四卷行世周禮補亡今存論者謂其叅訂詳確
云其詩尚有八十四歲吟阮氏旻錫曰先生八十四歲
猶在卒之年月不載其子孫歲時祭祀必知之當候考
[033-21a]
周禮序作於泰定甲子歲時年八十一泰定於元世祖
歴五朝矣則卻聘時當七十餘歲也再考徵士與熊勿
軒先生禾交善其贈熊勿軒詩曰穆穆朱夫子於道集
大成嗟予亦私淑奥義終難明退翁獨何幸而乃同鄉
生雖後百餘載元機若親承斯文幸未墜載道來桐城
平生疑惑處喜得相考訂秋風吹庭樹忽作離别聲吾
儕各衰老何時重合并願言且少住勿棄斯文盟聖賢
千萬語只在知與行前修何可企朂哉共修程門人呂
[033-21b]
椿閩書/ 熊勿軒集/ 新舊郡志/ 宏簡錄/
  備考
滄浯盧氏若騰序詩集曰吾邑丘釣磯先生品著於宋
末元初論定於昭代既列祀鄉先賢且配享朱文公祠
矣八閩通志列之儒林傳中以其曾著四書日講易解
疑書直講詩口義春秋通義禮記解經世書聲音既濟
圖周禮補亡等書為大有功於經傳然其書今已無傳
僅存者惟周禮補亡及其詩集耳學士家每用惋惜而
[033-22a]
要之先生所以取重後世者不專在是夫為學莫急於
明理明理莫大於維倫先生倫完理愜行誼堪為後學
楷橅即不著書立言固足以當學宮之俎豆而無愧矧
其窮究天人洞徹性命晚年吟咏篇什足以見其大槩
又何必以諸書亡失為先生致惜也先生一抔土不立
碑碣萬厯年間或利其地形之勝遂指其祖兆而爭之
官為勘驗劚地得誌銘乃加封而表識焉馬鬛漁磯俱
巋然後天地老矣先生不求身後名而名卒不可揜無
[033-22b]
意於儌天之報而天卒昌厥後士生亂世其可不擇所
以自處也哉周禮補亡余曾見梓本詩集則惟其家有
寫本林子濩鈔得之喜而示予讀之苦多亥豕稍為訂
正擬俟時平梓行非徒表彰吾邑人物亦欲使後學知
所興起也夫庚子春正月下弦日同邑後學滄浯盧若
騰手題於與耕堂
晉江施氏世騋序詩集曰余論經軒中藏有周禮補亡
梓本讀其序即知吾鄉有丘釣磯先生而海濱耆老及
[033-23a]
童孺往往誦先生卻聘詩所謂皇帝書徵老秀才秀才
懶下讀書臺者即知先生工於詩必有集而無從搜訪
也阮輪山為予言先生家小登其子孫藏有先生詩集
不借人欲鈔者具紙筆就其家鈔之意同邑學士大夫
家必傳有鈔本歲乙酉林君子濩館於予攜有手訂刪
本予與輪山畧一借閱適歲暮子濩即取回明年子濩
復來泉未幾物故其殘書多散矣予亟屬呉君石門馳
札就其令嗣借取久之絶無回信倏經三載而竟茫然
[033-23b]
今春子濩令嗣以事至泉石門面徵之云鈔本為人所
借今撿得所存舊本隨即致上余按其本乃盧牧洲先
生及子濩所手較者本極醜惡詩多失次字復差訛兼
以敗楮壞爛更苦蟲蛀瞪目視之莫可辨識然的係全
集如玉在璞未經剖破殊可喜也予即付輪山從新訂
定白峯細閱重鈔余再加較正而授之梓噫以五百年
沉埋之詩一旦遂傳於世豐城寳劍躍出龍津豈不稱
快然非其家子孫之謹於藏弆諸公前後之勤於搜索
[033-24a]
殆不及此因思古來志士仁人遭時否塞其胸中鬱勃
不平之氣發而為詩必有一叚光芒不可磨滅之處經
千百年後有人焉曠世相感為之表彰而不至湮沒如
圅之于葢不期合而自合其所遇亦云奇矣然此非志
士仁人所遇之奇而表彰者之人所遇之奇也何也獨
行則不離跬步附驥則一日千里附前賢以不朽豈易
遘哉余因歎斯人所遇之奇心竊嚮往而深媿予固非
其人也康熙癸巳歲二月朔日後學晉江施世騋謹序
[033-24b]
輪山阮氏旻錫書先生卻聘詩辨正曰考堯山堂外紀
載楊鐵崖不赴召有述詩中有商山肯為秦嬰出之句
明太祖曰老蠻子欲吾殺之以成名耳遂放回此乃世
俗流傳之誤也詩係吾鄉丘釣磯作見本集題云御史
馬伯庸逹嚕噶齊徵幣不出有述至今海邊童叟咸知
誦之其相傳久矣按宋潛溪撰楊鐵崖墓誌云洪武二
年召諸儒纂修禮樂書上以前朝老文學思一遣翰林
詹同文奉幣詣門謝不至明年又遣松江别駕追趣賦
[033-25a]
老客婦詞進御上賜安車詣闕留百有十日禮文畢史
統定即以白衣乞骸骨上成其志仍給安車還山葢丘
釣磯為宋秀才不赴元世祖之徵楊鐵崖為元進士不
受明太祖之職其志節大抵相𩔖故遂以卻聘詩冒入
鐵崖集中鐵崖詩名滿東南而釣磯僻居孤嶼詩集不
傳人多口誦遂致字句畧有不同耳今悉注之以備覽
堯山堂本云天子來徵老秀才鐵崖集作皇帝/書徵老秀才秀才嬾
下讀書臺嬾下一/作不下商山肯為秦嬰出黄石終從孺子來
[033-25b]
鐵崖集作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應知漢祚開一本作/商山本為儲君出黄石終期孺子來又一作諸葛應從
漢祚/來太守免勞堂下拜使臣且向日邊回鐵崖集免勞/作枉於一作
殷勤承上命且向鐵崖集/作空向一作繾綣日邊回袖中一管春秋筆不為傍人
取次裁鐵崖集作老夫一管春秋筆留/向胸中取次裁袖中一作袖藏其大畧如此夫
一首之詩甚微而所關人品則甚重余故不可以不辨
此詩為鐵崖所久假已經五百年今釣磯之集出而趙
璧復完則詩之隨時為顯晦其亦有數哉予固不禁為
之歡顏而破涕也癸巳仲春上弦後學八十七叟輪山
[033-26a]
阮旻錫書於𩔖村之廻清亭
林氏霍訪丘釣磯先生故址記曰同邑遵海而南巨島
錯列小登於諸島若漚浮海上最渺也而五百鍾靈宋
丘釣磯先生獨產其上先生後朱考亭百餘年而道學
獨祖考亭運當陽九斂德自全葢自讀書論世知有先
生久矣蔡虛臺公重修邑乘獨高先生之風而予居去
先生一水不能詳言其遺宅故墟予病焉乃於季夏之
八日戒小舟約王茂才諸君指小登訪焉舟行而東過
[033-26b]
石虎砦之前旋及懸崖崖下白沙數武有泉出沙之三
石間瀅徹而甘即泉郡誌所載仙人井者於是緣崖西
南行多石或峭或圓有方石周幾尺許鐫為象馬嬉局
而於中分一道則鐫萬機分子路一著笑顏回十字已
遭琢沒萬機分子四字完明可摹草甚工葢先生手筆
云輸局歩漸西則先生釣石在焉從此東行半里許為
鐘山之南有寺曰章法肇於宋而北則先生之所宅址
不半畝黍秀離離葢自明高帝以倭故徙登民一嶼皆
[033-27a]
虛成化初乃復舊籍丘氏俱望鐘山之麓列屋而先生
之舊址竟廢予與諸君撫景低徊就先生之裔朝凖君
别業休焉君因出所藏先生詩一編讀之先生之洞天
人徹性命觸發皆眞而為生人明大義為天地辨大分
考亭統緒存以不墜則先生之功誠大矣然先生之高
蹤逸韻亦今而後知其詳則豈非有數也哉既歸釋楫
遂記之萬厯四十年壬子季夏望後三日後學張日益
書於雲海館後六十一年壬子後學林霍再删訂時仲
[033-27b]
夏廿日書於欖園
   呂之壽先生椿
呂椿字之壽晉江人㓜從丘釣磯學書過目成誦作文
立就貧隱授徒所著有春秋精義詩書直解禮記解所
為詩自成一家閩書/
   莊容齋先生圭復
莊圭復字生道號容齋思齊之子晉江青陽人篤志勵
行以文學名少從遊於丘葵值宋季流亂手未嘗釋卷
[033-28a]
誠信孝友建祠宇立祭田入元隱於青陽吟咏自如至
順間福建閩海道知事清江范梈以圭學行聞於朝詔
書屢下終不起年九十一卒於家何鏡山撰莊氏族譜/序 新志 節張艿
墓志/
   教授楊敬在先生相孫
楊相孫字敬在其先本董姓餘杭人至祖君選為元從
事郎潮陽縣尹㓜孤從母鞠於楊從楊姓家於泉遂為
晉江人父伯淵為泉州蒙古字學正相孫以諸生為泉
[033-28b]
庠直學再補石井書院能公出納斥貪鄙以嚴正自持
陞仙遊教諭攝縣事轉長泰教諭諸政績多可紀朔望
講義諄乎身心之學遷莆田學正上陳參政陳忠肅文
龍死事請旌於朝鋟莆先正劉後村文集又舉攝德化
縣時邑多盜躬造其巢諭降之授漳州教授郡再被兵
學廟莽為儲胥禮樂之器散壞相孫請於大將移兵他
所亟補弊苴缺稍復舊規年七十卒於家相孫自童年
已有文譽及游丘釣磯之門盡去凡近篤志理學户屨
[033-29a]
常滿為文平實古雅務以理勝天性孝謹質諒父母䘮
哀毁逾禮廬墓三年所著文集若干卷泉郡新志畧/
   處士陳樂所先生必敬
陳必敬號樂所同安之陽翟人少穎悟通五經諸子百
家在宋末一舉不遇遂不復出嘗與丘吉甫講明濂洛
遺學所著有詩聨遺文同安邑志隱佚/
   教授劉秋圃先生志學
劉志學字師孔同安人少與兄璧齊名咸淳七年進士
[033-29b]
教授台州以親老歸省未幾元兵南下杜門娯親下帷
講誦四方學者從之如雲暮年與同輩論譚淋漓翰墨
種菊數十本號秋圃以陶潛韓渥自方蒲壽庚欲羅致
門下固避之按先生詩集贈劉秋圃先生十年江上理/絲綸此日桐城喜見君造化由來最我輩
俗儒安得與斯文餘詳集中再按先生咸淳七/年辛未與兄璧同上舍釋褐云 閩書 通志
   詹野渡先生
詹先生名未詳别字野渡南劍人丘先生寄之詩曰聖
哲已往古吾儕空自今六經尋斷脈千里遇知音莫笑
[033-30a]
因緣淺相期造道深可憐山海隔無路盍朋簪按釣磯/先生詩
集云寄南劍詹野渡先生考之/南劍志乘未得其人錄此待考
   矩齋先生
矩齋先生姓名籍貫未詳先生輓之詩曰蚤悟官為祟
晚將家付兒公今返眞矣僕尚是人猗柿葉収遺墨梅
花憶贈詩自嫌聞道暮有淚哭先師按先生詩末語及/先師疑是師友于
此公者再按莆陽林氏應成號矩軒/疑先後同時未知是否錄出待考
   蘓仲質先生
[033-30b]
蘓仲質名籍貫未詳先生次韻寄之詩曰十年前事付
流水清夢悠悠何處尋老去誰憐三刖足生來不受四
知金窮途賴有雷陳友大雅應殊鄭衛音俗士紛紛敗
人意何時握手再論心按仲質疑應舉未售而與公同/志節為宋之遺民故云當此窮
途尚賴有雷陳之友共扶大雅之/音俗士紛紛皆非知心之侶矣
   張尚友先生
張尚友名籍貫未詳先生呈之詩曰秋風匹馬柳江邊
芹泮相逢意浩然吏部文章懸日月龍門史記在山川
[033-31a]
輸君何啻百籌上期我曾言千載前造物無情吾輩老
後生誰可囑遺編按詩中所相期許者皆欲希風千載/之上與公同輩行也嘆老囑遺編皆
暮年志事名/籍貫待考
   陳萬石呂潛心二先生
陳萬石呂潛心名籍貫俱未詳錄集中分韻詩一首題
云臘月二十九日陳萬石石室呂潛心三兄相訪夜坐
分韻得年字賦二首今錄一首詩曰二十年前舊師友
一燈相對坐談𤣥爐香茗椀不須睡惟有今宵是舊年
[033-31b]
按詩中有舊師友/之云故錄出待考
   玉巖先生
玉巖名姓籍貫俱未詳按集中贈詩題云懷玉巖先生
謫廣州忽自古杭有書至贈詩曰十二年前舊師友書
來欲折淚成行幾回相憶人千里往事追思夢一塲琴
劍知辭南國久干戈尚任北方强傷心吾道秋容冷遥
憶師門數仞牆按詩末云遥憶師門數仞牆疑師門即/玉巖也考丘公本傳釣磯早志考亭之
學初從辛介甫繼從信州呉平甫授春秋親炙呂太圭/洪天錫之門最久其號玉巖者未知屬誰俟考訂增入
[033-32a]
以上諸先生與丘公或師或友皆彼時共扶教道而非/區區以文術相高者惜志乘殘闕而詩集中又隱其名
未得猝考今並錄出/以待博考者訂正
  泉南諸葛氏家世學派
 按何鏡山先生撰諸葛氏世譜序云諸葛之姓葢漢
 司𨽻校尉諱豐丞相武鄉侯亮之後其家於泉為鼻
 祖者則宋轉運判諱安節由浙仕閩貧不能歸葬即
 家於南安五傳而為尚書兵部侍郎少保公以柱史
 使弔於金人求丹鞓墨帯之服往正色嚴辭顧盼折
[033-32b]
 爭於刀㦸之間凝然不動其為諄諄家訓者不出忠
 孝之一言諸葛氏之祖所以遺其子孫者如此清馥
 三復其譜牒所載者自少保之後人物輩生宋社既
 屋一門忠孝尤著其志皆欲扶國祚而終臣節其事
 皆可揭日月而昭天漢要皆忠武之遺風餘烈也今
 錄自宋以前家學載於編端至元明以後則有本編
 可考焉
   諸葛先生季文
[033-33a]
諸葛季文南安人以行誼文學聞於時家貧授徒以養
嘗著六經諸子解有益後學樂道人善如已有之子廷
清源文獻傅氏伯成撰諸葛廷瑞神道碑/
   少保諸葛麟之先生廷瑞
諸葛廷瑞字麟之南安人父季文以行誼文學聞於時
家貧授徒以養嘗著六經諸子解有益後學樂道人善
如已有之廷瑞穎悟博學擢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授龍
溪尉改知崇安時朱文公家食廷瑞每造詣以趙清獻
[033-33b]
嘗為崇安宰而胡文定邑人也訪求遺像因新學立祠
請文公為記歲歉屬書文公請於郡倅得粟賑饑守王
淮與轉運使者具以政績聞擢主管官告院奏對稱㫖
即日擢起居舍人光宗嗣位㑹金人有大喪命充弔祭
使至敵境伴使以三節人衣帯服飾為非請易之爭辨
甚厲廷瑞徐折之不為動金不能奪為之加禮使還兼
權吏部侍郎即進起居郎疏言兩淮藩籬不固乞詔侍
從臺諫於文武臣中各舉所知可為沿邊監司郡守者
[033-34a]
以待選用詔付三省施行拜中書舍人與留正有連避
改兵部侍郎歲餘以疾授朝散大夫守權兵部侍郎致
仕卒贈大中大夫蔭子二人按朱子文集并傅氏撰行/狀皆未叙及朱子之門惟
道南統緒錄之俟再考/獻 舊郡志 新郡志 清源文/閩書
   郡守諸葛子嚴先生直清
諸葛直清字子嚴以父任歴海口鎮主管南外睦宗院
知海陽縣通判廣州海陽多水患直清隄之以捍田民
名其田曰諸葛田祠官凡十二任仕終奉直大夫知臨
[033-34b]
安府事封開國男食南安縣三百户子珏琰珏知南安

   郡守諸葛先生珏
諸葛珏南安人祖廷瑞父直清直清子二珏琰珏知南
安軍按李昻英跋北溪陳氏中庸大學講義曰大學中
庸之微㫖朱夫子發揮備矣北溪翁從之游久以所得
鳴漳泉間泉之士有志者相率延之往教翁指畫口授
不求工於文采務切當於義理諸生隨所聞筆之成帙
[033-35a]
韶州别駕諸葛君當時席下士之一也廣其傳梓嘉與
後學共使之由北溪之流溯紫陽之源而窺聖涯不徒
口耳且必用力於實踐則曰希聖希賢工夫可循循而
詣矣予過曲江得見所未見茅塞豁然尹番禺而始創
黌舍者此諸葛君也珏其名朱氏經義考/
   僉判諸葛桂隱先生琰
諸葛琰字如晦號桂隱直清季子為李臞庵之壻宋紹
定三年以任子累官邵武軍光澤縣尉閩冦弄兵山谷
[033-35b]
州縣騷動琰提兵轉鬭以身士卒不旬日授首黎庶得
安田畝眞西山喜琰忠勤上其事於朝進階儒林郎官
至信州令書判官致政歸琰賦性豪邁有學術在官清
貧與白玉蟾相善蟾詩中所謂桂隱者即琰也再按譜
牒載宋少主南下琰之羣季韶州公參政公進士公倡
義開北城迎駕闔家同死蒲壽庚之難獨琰知宋臘不
再遠識幾先率其子隱武夷山中得免後乃屏居於城
西之古榕今所傳者獨琰一派耳按宋詩鈔石屏戴氏/復古詩中有久寓泉
[033-36a]
南待一故人消息桂隱諸葛如晦謂客舍不可住借一/園亭安下即事凡有十首讀此諸葛桂隱似字如晦
   進士諸葛先生寅
諸葛寅直清第五子璋之子嘉定十六年進士景炎丁
丑蒲壽庚拒命閉城寅首倡義開北門應張世傑之師
不濟為壽庚所害年六十九三子俱被害而史綱逸其
事可嘆也又按諸葛譜牒同時被難者甚夥詳見後備
考内諸葛譜牒事畧
  備考
[033-36b]
 諸葛宋世入泉州譜牒事畧
 入泉一世諱安節公
  四世諱季文篤學好古洞見大原嘗著六經諸子
   解接授後學循循不倦當時人士多宗之家貧
   晏如也子三長曰廷瑞尚書少保餘無錄
  五世諱廷瑞字麟之季文長子登紹興二十七年
   進士累官兵部侍郎守尚書卒于官贈太子少
   保子三長直清主管華州雲臺觀次曰禮未仕
[033-37a]
   而没三曰應祥提舉常平幹辦公事
  六世諱直清字子嚴少保長子以父任歴官知臨
   安府事封開國男子五長玠補承事郎二曰珏
   韶州府知府三曰琰信州僉書判官四曰琳五
   曰璋
  七世諱珏直清次子歴官至廣東韶州府知府男
   一曰洪
   諱琰直清第三子徙家古榕之始祖也以任子
[033-37b]
    恩歴官至信州僉書判官致政歸卜遷於古
    榕與白玉蟾交善白有贈詩見本傳琰知宋
    臘不再率其子隱於武夷山中未幾公之羣
    季果以倡義一門數百口同死蒲氏之難今
    之傳者獨公一派耳子一曰巽兩淮制置司
    提幹
   諱琳直清第四子子一曰坤
   諱璋直清第五子子二曰震曰寅
[033-38a]
   諱璉應祥長子子二曰甲孫曰葵孫
   諱璹應祥次子授職稅院男一曰仲孫
  八世諱觀承事郎諱玠之子
   諱洪諱珏之子授廣東常平司幹子某倡義為
    蒲壽庚所害
   諱巽信州僉判諱琰之子歴官兩淮制置司提
    幹子二長曰復次曰元中松江府同知
   諱坤琳公之子年三十四子一曰應老景炎丁
[033-38b]
    丑年倡義為蒲壽庚所害子應老年二十亦
    被害
   諱震璋公之長子景炎二年倡義為蒲壽庚所
    害其子亦被害
   諱寅璋公次子寧宗嘉定十六年癸未進士景
    炎丁丑年蒲壽庚拒命閉城寅首倡義舉開
    北門應張世傑之師不濟為壽庚所害時年
    六十九三子俱被害而史綱逸其事可嘆也
[033-39a]
    詳見諸葛譜牒忠節孝義篇
   諱甲孫璉公次子補登仕郎子二曰湜曰廉俱/殤
    不/畧又云景炎二年丁丑秋八月蒲壽庚閉城
    拒命公倡義開北門迎張世傑不克為蒲壽
    庚所害詳見忠節譜牒孝義篇
   諱葵孫璉公第三子官至廣西參知政事男一
    曰潛殤不/畧又云景炎丁丑同死蒲壽庚之難
   諱仲孫璹公之子景炎丁丑年倡義迎張世傑
[033-39b]
    為蒲壽庚所害配黄氏俱盡節
  九世諱復巽公長子註出繼/王氏
   諱元中巽公次子歴官松江府同知有傳子四
    長曰泰明溪廵檢次曰晋中書省檢校三曰
    謙諱泰諱晉二公見元代師友淵源考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