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2 閩中理學淵源考-清-李清馥 (master)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三十
          廣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文忠真西山先生徳秀學派
 榕村語録論孟子敘道統曰見知聞知道豈不貴行
 而云知者正派要𦂳如領路人領差了行更有害當
 下不覺到歸宿處便大壞嗚呼公值宋季之時紫陽
 門徒次第零落矣如楊慈湖諸公逓有異論楊沒後
[030-1b]
 公辭行狀之作為之别識觀其平昔所學所守不為
 依違遷就而確乎篤信師傳公於慶元元年登第於
 時學禁議起越五年而晦翁沒公雖未親承指授然
 尚及私淑其髙弟如詹元善蔡節齋兄弟陳復齋李
 果齋諸前輩切磋講論至黄勉齋晚嵗與李敬子書
 云真景元陳師復二公異日所就又當卓然先師沒
 今賴有此耳又與李公晦書云真文所刋近思小學
 皆已得之後語亦得拜讀觀此則西山先生與勉齋
[030-2a]
 諸公當日扶持學脈風流相接厥後與魏鶴山身任
 斯道之責步履程朱正路絲毫不差一代斯文於兹
 未墜噫若先生於紫陽誠所謂見而知之者矣
   文忠真西山先生徳秀
真先生名徳秀字景元後更景希浦城人慶元五年進
士授南劍州判官繼試中博學宏詞科入閩帥募召為
太學正嘉定元年遷博士時韓侂胄已誅入對言侂胄
自知不為清議所貸至誠憂國之士則名以好異於是
[030-2b]
忠良之士斥正心誠意之學則誣以好名於是偽學之
論興今日改絃更張正當褒崇名節明示好尚召試學
士院改秘書省正字二年遷秘書郎四年遷著作佐郎
兼禮部郎上疏言金有必亡之勢然金亡則上恬下嬉
憂不在敵而在我多事之端恐自此始六年遷起居舍
人奏權奸擅政嘉泰之失已深於慶元往者朱熹彭龜
年以抗論逐吕祖儉周端朝以上書斥當時近臣猶有
爭者其後吕祖泰之貶非惟近臣莫敢言而臺諫且出
[030-3a]
力擠之更化之初羣賢皆得自奮未幾傅伯成蔡幼學
鄒應龍許奕諸人相繼以論事去繇是人務自全一辭
不措設有大安危大利害豈不殆哉尋兼太常少卿充
金國賀登位使至盱眙聞金人内變而還言於朝曰臣
自揚之楚自楚之盱眙沃壤無際陂湖相連民皆堅悍
強忍足為大江屏障若大修墾田之政領以專官數年
之後積儲充實邊民父子自保因其什伍勒以兵法不
待糧饟皆為精兵矣時史彌逺以爵禄縻天下士先生
[030-3b]
慨然謂劉晦伯曰吾徒須急引去使廟堂知世亦有不
茍為從官之人遂力請外出為秘閣修撰江東轉運副
使江東方傷旱蝗廣徳太平為甚先生遂與留守憲司
分所部九郡大講荒政而自領廣徳太平親至廣徳與
太守魏峴同以便宜發廩使教授林庠賑給竣事而還
百姓數千人送之郊外指道旁叢塜泣曰此皆往嵗餓
死微公我輩已相隨入此矣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泉
通外國自洋舶畏苛征至者嵗不三四先生首寛之驟
[030-4a]
增至三十六艘輸租令民自槩聴訟惟揭示姓名聴人
自詣海賊作亂將逼城官軍敗衂先生祭死事者親授
方畧擒之巡歴海濵増屯要害以備不虞十二年以集
英殿修撰知隆興府承寛弛之後乃稍濟以嚴尤留意
軍政以母憂歸十五年以寳謨閣待制湖南安撫使知
潭州以㢘仁公勤四字勵僚屬以周濂溪胡文定朱考
亭張南軒學術源流勉其士罷𣙜酤除斛靣米申免和
糴立恵民倉慈幼倉社倉以甦其民月試諸軍射捐其
[030-4b]
回易之利及官田租凡營中病者死未葬者孕者嫁娶者
贍給有差理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尋擢禮部侍郎直
學士院入見奏三綱五常扶持宇宙之棟幹奠安生民
之柱石我朝立國先正名分陛下不幸處人倫之變流
聞四方所損非淺霅川之變非濟王夲志前有避匿之
跡後聞討捕之謀情狀本末燭然可考願討論雍熈追
封秦邸故事濟王未有子息亦惟陛下興滅繼絶理宗
曰朝廷待濟王亦至矣先生曰人主當以二帝三王為
[030-5a]
法觀舜之所以處象則陛下不及明甚理宗曰一時倉
卒耳先生曰此已徃之咎惟願陛下知有此失而益講
學進徳次言霅川之獄未聞參聴于公朝淮蜀二閫乃
出於僉論所期之外天下之事非一家之私何惜不與
衆共之且言乾道淳熙間有位于朝者以饋送及門為
恥受任於外者以苞苴入都為羞今饋賂公行薰染成
風恬不知怪廷臣敏銳者多於老成雖嘗以耆艾襃傅
伯成楊簡以儒學褒柴中行以恬退用趙蕃劉宰至忠
[030-5b]
亮敢言如陳宓徐僑未䝉録用理宗問廉吏先生以知
袁州趙䈣夫對擢為監司具手劄入謝因言崔與之帥
蜀楊長孺帥閩皆有㢘聲乞廣加咨訪理宗初御清暑
殿因侍經筵進曰此髙孝二祖儲神燕閒之地仰瞻楹
桷當如二祖實臨其上惟學可以明此心惟敬可以存
此心惟親君子可以維持此心因極陳古者居䘮之法
與先帝視朝之勤寜宗小祥詔羣臣服純吉先生爭之
曰自漢文帝率情變古惟我孝宗衰服三年朝衣朝冠
[030-6a]
皆以大布惜當時不并定臣下執䘮之禮此千載無窮
之憾孝宗崩從臣羅㸃等議令羣臣易月之後未釋衰
服惟朝會治事權用黑帶公服時序仍䘮服臨慰至大
祥始除侂胄柄政始以小祥從吉且帶不以金鞓不以
紅佩不以魚鞍轎不以文繡此於羣臣何損朝儀何傷
議遂格先生屢進鯁言理宗皆虚心開納而彌逺益嚴
憚之謀所以相撼畏公議未敢發給事中王槩盛章始
駁先生所主濟王贈典繼而殿中侍御史莫澤劾之遂
[030-6b]
以煥章閣待制提舉玉隆宫諌議大夫朱端常又劾之
落職罷祠監察御史梁成大又劾之請加竄殛理宗曰
仲尼不為已甚乃止既歸修讀書記語門人曰此人君
為治之門如有用我者執此以往紹定四年改職與祠
五年進徽猷閣冄知泉州迎者塞路深村百嵗老人亦
扶杖出城中歡聲動地諸邑二稅嘗豫借至六七年先
生入境首禁之諸邑有累月不解一錢者郡計無出或
咎寛恤太驟先生謂民困如此寜身代其苦决訟自卯
[030-7a]
至申未巳曰郡邑凋弊僅有政平訟理可以恵民建炎
初置南外宗政司于泉中公族僅三百人而已至先生
時増至二千三百餘人郡坐是愈不可為先生請於朝
詔給度牒以足之尋以顯謨閣待制知福州時彌逺死
上始親政赫然有為鄭清之亦慨然以天下為己任收
召賢才擢之於是御史洪咨䕫王遂等力請召崔與之
魏了翁真徳秀入朝是時聞金亡京湖帥奉露布欲進
取潼闗先生因上封事諫止召為户部尚書入見理宗
[030-7b]
迎謂曰卿去國十年每切思賢先生以大學衍義進復
陳祈天永命之說謂敬者徳之聚儀狄之酒南威之色
盤遊弋射之娱禽獸狗馬之玩有一於茲皆足害敬理
宗欣然嘉納改翰林院學士知制誥時政多所論建踰
年知貢舉已得疾拜參知政事同編修勅令經武要畧
三乞祠禄理宗不得已進資政殿學士提舉萬事觀兼
侍講辭疾亟冠帶起坐乞謝事猶神爽不亂時端平二
年也遺表聞理宗震悼輟朝贈銀青光禄大夫諡曰文
[030-8a]
忠學者稱西山先生先生長身廣額容貌如玉望之者
無不以公輔期之立朝不滿十年奏疏凡數十萬言皆
切當世務四方人士想見其風采宦遊所至恵政深洽
不愧其言由是中外交頌都城人不時驚傳先生將至
傾擁出闗咸切快覩時相益以此忌之輒擯不用及歸
朝則既衰矣自侂胄立偽學之禁以錮善𩔖凡近世大
儒之書顯被禁絶先生晚出獨慨然以斯文自任講習
服行黨禁既開而正學遂明於天下後世多其力也所
[030-8b]
著有大學衍義讀書記文章正宗西山甲乙藳等書子
志道戸部侍郎明正統間從祀孔廟成化三年追封浦
城伯國朝康熙四十五年准學臣沈涵之請
賜御書力明正學四大字匾於祠宋史道宏簡録/書 南源委 閩/聖
學知統録翼/ 聖門禮樂統/ 歴代名儒傳/
 西山真先生文
  洪範
武王克商之初未皇他事首以彛倫之敘訪於亡國之
[030-9a]
臣訪云者不敢召而就問之也彛倫者治天下之常理
先後本末各有自然次第非人之所為乃天之所設也
天之於民既黙陟之於善又助合厥攸居然君師治教
之責則於我乎屬我乃未知常理之次敘焉此所以問
於箕子也堯憂洪水使鯀治之鯀不能因性順導顧乃隄
而塞之以激其勢水既失性火木金土從而汩亂葢水
者五行之首一行亂則五者皆亂矣五行天之道鯀汨
而亂之則逆乎天矣故天動威怒而不與以大法九疇
[030-9b]
鯀以死禹繼而興隨山濬川行所無事而水患以平天
乃以大法九疇與之神龜負文出於洛水龜所負者數
耳大禹聖人心與天通見其數而知其理因次之以為
九𩔖即今九疇是也初一至次九即所謂彛倫也五行
者天之所生以養乎人者也其氣運乎天而不息其材
用於世而不匱以天道言莫大於此故居九疇之首五
事者天之所賦而具乎人者也貌之恭言之從視之明
聴之聰思之睿皆性之本然也必以敬用之則能保其
[030-10a]
本然之性不以敬用之則貌必至於嫚言必至於悖以
視聴則昏且窒以思慮則粗且淺而本然之性喪矣五
者治身治心之要以人事而言莫切於此故居五行之
次身心既治然後可施之有政食貨生民之本衣食既
足不可忘本故有祀焉司空居民既得其安矣又有司
徒之教焉教之而不從者又有司冦之刑焉接逺人以
禮而威天下以兵凡此皆所以厚民生故曰農用八政
民政既舉則欽天授人有不可後於是繼以嵗月日時
[030-10b]
星辰厯數之紀推步占騐必求以合乎天故曰協用五
紀皇者君之稱極者極至之義標凖之名位乎中而四
方所取則也故居人君之位者由一身而至萬事莫不
盡至而後可以為民之極建者立之於此而形之於彼
之謂故曰建用皇極至於正直剛柔之施又必視時之
治否因俗之強弱君當攬權無使威福之移乎下臣當
循法無使顓恣而僣乎上為治之道無越乎此故曰乂
用三徳國有事必先詳慮於已而後謀之於人人不能
[030-11a]
决則又諏之卜筮以决之於天天人相參事無過舉故
曰明用稽疑五事之得失極之所以建不建也然何從
而騐之觀諸天而已雨暘寒燠風皆以其時則建極之
騐也五者常而無節則不極之騐也天人相應若影響
然人君所當念念而致察也故曰念用庶徴皇極建則
舉世之人皆被其澤而五福應之故堯舜之民無不仁
且夀者此人君之所當嚮慕也故曰嚮用五福皇極不
建則舉世之人皆䝉其禍而六極隨之故桀紂之民無
[030-11b]
不鄙且夭者此人之所當畏懼也故曰威用六極洪範
九疇六十有五字耳而天道人事無不該焉原其本皆
自人君一身始此武王之問箕子之對所以為萬世著
龜也
  丹書
武王之始克商也訪洪範於箕子其始踐祚也問丹書
於太公可謂急於聞道者矣而太公望所告不出敬與
義之二者葢敬則萬善俱生怠則萬事俱廢義則理為
[030-12a]
之主欲則物為之主吉凶存亡之所由分上古聖人已
致謹於此矣武王聞之惕若戒懼而名之器物以自警
焉葢恐斯須不存而怠與欲得乘其隙也其後孔子賛
易於坤之六二曰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先儒釋之曰敬
立而内直義形而外方蓋敬則此心無私邪之累内之
所以直也義則事事物物各當其分外之所以方也自
黄帝而武王孔子其皆一道與
  說命
[030-12b]
傳說言為學之要惟在遜志時敏遜志者卑遜其心雖
有如未嘗有也時敏者進修及時日新而又新也凡人
之害於學者驕與怠而已驕則志盈善不可入怠則志
惰功不可進遜則不驕敏則不怠所修之道自將源源
而來如井之泉愈汲愈有夫人孰不知此然體之不誠
則雖得易失惟信之深念之篤然後道積於厥躬積猶
積善之積今日造一理明日又造一理今日進一善明
日又進一善持久不替則道積於身身即道道即身渾
[030-13a]
然無間矣學之一字前此未經見也髙宗與說始言之
遂開萬世聖學之原厥功大哉
  周頌敬之
成王即位之初羣臣進戒首以敬之敬之為言成王則
謂子小子不聰而未能敬方期日有所就月有所進其
道何由惟學而已蓋學則有緝熙光明之功凡人之性
本自光明大學所謂明徳是也惟其學力弗繼是以本
然之光明日以闇昧今當從事於學猶婦功之績接續
[030-13b]
而不已以廣吾本性之光明然輔弼吾使能當此負任
則羣臣之責也願示我以顯明之徳行使曉然知用力
之方蓋成王慮學之難成望於羣臣者如此成王之學
惟欲充其性之光明進其身之徳行豈後世務外者比

  湯誥
成湯可謂知君師之職矣葢天能予人以至善之性而
不能使之全其性能使人全其性者君師之任也𠂻即
[030-14a]
中也天之生民莫不各賦以仁義禮智之徳渾然全具
無所偏倚所謂中也自天所降則謂之𠂻自人所受則
謂之性天之降於人者初無智愚之間而人之受於天
者清濁粹駁隨所禀而不同必賴君師之作順其有常
之性而開廸之虞之徽五典周之教六徳六行皆其事
也性本至善因而教之是之謂順若其本惡而強教以
善則是逆之而非順之也然則人性之善可知矣猷者
道也道即性也以體言則曰性以用言則曰道其實一
[030-14b]
也順其性使安其道非君不能何謂安父安於慈子安
於孝知其自然而不可易與其當然而不容巳然後為
安成湯有天下之初即以此自任故曰可謂知君師之
職矣厥後秉彛受中之言相繼而發至於孔孟性善之
理益明而開其源則自成湯始嗚呼聖哉
  易大傳繼善成性
按程子曰隂陽氣也所以隂陽者道也朱子亦曰隂陽
迭運者氣也而其理則所謂道葢隂陽二氣流行於天
[030-15a]
地之間來往循環終古不息是孰使之然哉理也理之
與氣未嘗相離繼繼而出莫非至善成之在人則曰性
焉理無不善性豈有不善哉性善之理葢至孟子而益
明然其源實出乎此
  大雅抑
此衛武公自警之詩也十有二章之中言及威儀者凡
五六抑抑云者密而又密也觀威儀之嚴密則可知其
徳之嚴宻猶見隅角之方正可知其宫庭之方正也有
[030-15b]
諸中必形於外其可掩也哉民視儀而動聴倡而應者
也上能敬慎其威儀則可以為民之法矣上能淑慎其
容止不愆於儀形無僣差無暴亂則民鮮不以為法矣
温者和易之意築室者以基為固修身者以敬為先故
此温温恭謹之人有五徳之基也首章曰徳之隅後章
曰徳之基熟味其辭武公作聖之功於是焉在
  明道先生書堂記
堯之授舜曰中而已舜之授禹加三言焉其曰人心人
[030-16a]
欲之謂也其曰道心天理之謂也擇之精守之一而後
中可執也大學論語孟氏指言義利之分未嘗以天理
言獨見於樂記曰不能反躬天理滅矣物至而人化物
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世謂禮記之書𩔖出漢儒
漢儒之言傳者多矣有及於是者乎自時厥後道日晦
冥更千餘年以及我朝治教休明風氣醲厚於是始有
濓溪周子獨得不傳之妙明道先生見而知之闡幽發
微益明益章今觀遺書所載先生論學必以逹天徳為
[030-16b]
本論治必以行王道為宗天人内外一以貫之故嘗語
學者曰吾學雖有所受然天理二字自吾體騐而表出
之嗚呼至哉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品物流行而理賦焉
仁義禮智之性惻隠辭遜羞惡是非之情耳目口鼻四
肢百骸之為用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為倫何莫
而非天也人知人之人而不知人之天物欲肆行義理
汨喪於禽獸奚擇焉知人之天而後知性善知性善然
後能窮理能窮理然後能誠意以脩其身推之於治國
[030-17a]
平天下無非順帝之則也自有載籍而天理之云僅一
見於樂記先生始發揮之其說大明學者得以用其力
焉所以開千古之秘而覺萬世之迷其有功斯道盛矣
  袁州濂溪昌黎二先生祠記
昔者聖人言道必及器言器必及道自清浄寂滅之教
行乃始以日用為糠粃天倫為疣綴韓子憂之於是原
道諸篇相繼而作其語道徳也必本於仁義而其分不
離父子君臣之間其法不過禮樂刑政之際飲食裘葛
[030-17b]
即正理所存斗斛權衡亦至教所寓道之大用粲然復
明者韓子之功也自湯誥論降𠂻詩人賦物則人知性
之出於天而未知其為善也繼善成性見於繋易性無
不善述於七篇人知性之善而未知所以善也周子因
羣聖之已言而推其所未言者於圖發無極二五之妙
於書闡誠源誠立之指昔也太極自為太極今知吾身
有太極矣昔也乾元自為乾元今知吾身即乾元矣有
一性則有五常有五常則有百善循源而流不假人力
[030-18a]
道之全體煥然益明者周子之功也二子之學所造不
同而其扶持天常植立人極要皆有功於百世
  南雄州學四先生祠堂記
道之大原出於天其用在天下其傳在聖賢此子思子
之中庸所以有性道教之别也葢性者智愚所同得道
者今古之共由而明道闡教以覺斯人則非聖賢莫能
與故自堯舜至於孔子率五百嵗而聖人出孔子既沒
曾子子思與鄒孟子復先後而推明之百有餘嵗之間
[030-18b]
一聖三賢更相授受然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所以
開天常立人紀者粲然昭陳垂示罔極然則天之生聖
賢也夫豈茍然哉不幸戰國嬴秦以後學術泮散無所
統盟雖以董相韓文公之賢相望於漢唐而於淵源之
正體用之全猶有未究其極者故僅能著衛道之功於
一時而無以任傳道之責於萬世天啟聖朝文治休洽
於是天禧明道以來迄於中興之世大儒繼出以主張
斯文為己任葢孔孟之道至周子而復明周子之道至
[030-19a]
二程子而益明二程之道至朱子而大明其視曾子子
思鄒孟氏之傳若合符節豈人所能為也哉天也然四
先生之學豈若世之立竒見尚新說求出乎前人所未
及耶凡亦因乎天而已葢自荀楊氏以惡與混為性而
不知天命之本然老莊氏以虚無為道而不知天理之
至實佛氏以剗滅彛倫為教而不知天叙之不可易周
子生乎絶學之後乃獨深探本原闡發幽秘二程子見
而知之朱子又聞而知之述作相承本末具備自是人
[030-19b]
知性不外乎仁義禮智而惡與混非性也道不離乎日
用事物而虛無非道也教必本於君臣父子夫婦昆弟
而剗滅彛倫非教也闡聖學之户庭袪世人之矇瞶千
載相傳之正統其不在茲乎嗚呼天之幸斯文也其亦
至矣南雄為郡邈在嶠南士習視中州號稱近厚夫以
近厚之資迪之以至正之學必將有俛焉自力者然陳
君之所望於學者果焉屬耶天之命我萬善具全一毫
有虧是曠天職昔之君子凛然淵氷沒世弗懈者凡以
[030-20a]
全吾所受焉耳嗟後之學何其與古戾也利欲之風深
入肺腑理義之習目為濶迂已之良貴棄置如弁髦而
軒裳外物則决性命以求之弗舍也吁是可不謂之大
惑乎志於道者其將奚所用力乎𬗟觀往昔百聖相傳
敬之一言實其心法葢天下之理惟中為至正惟誠為
至極然敬所以中不敬則無以為中也敬而後能誠非
敬則無以為誠也氣之决驟軼於奔駟敬則其御轡也
情之横放甚於潰川敬則其隄防也故周子主静之言
[030-20b]
程子主一之訓皆其為人最切者而子朱子又丁寜反
復之學者儻於是而知勉焉思慮未萌必戒必懼事物
既接必恭必欽動静相因無所間斷則天徳全而人欲
冺大本之所以立逹道之所以行其不由此歟
  送全永叔序
陳良楚産也而北學於中國近世游楊二先生亦自閩
徂洛受業於程夫子之門昔之君子崇徳廣業不安於
耳目之近大抵若此使良之徒不中變於許行之學則
[030-21a]
傳周孔之道於南方必陳氏也龜山先生終身宗其師
說故能得斯道而南卒啟延平紫陽之緒使其僅守鄉
黨之舊聞而以間關河路為憚顧安有是哉世習日陋
後生小子所志不越簮裳之末所玩不逾程試之文百
金謁書肆閉門而誦之曰吾業足矣明師良友近在州
里且弗暇過而問焉况逺乎今全君永叔乃獨慨然思
廣其所聞束書辭親將北之信饒西之浙求師友以自
益其志篤矣然士之於學寡聞固易以陋多聞亦易以
[030-21b]
雜夫並耕之說至淺也陳相且悅而從之况今之譚者
有侈於是乎吾州子朱子之學萬世之學也然其功循
序而不躐其言平淡而無竒其守据正而不媮吾子槩
嘗聞之而未知篤信否也一朝出門衆說交進子能不
為變遷也乎吾懼其不得為游楊而且將為陳相也子
往矣嗚呼其亦謹所擇哉
  送周天驥序
上饒周君天驥篤志於學願聞為學之要終其身而可
[030-22a]
行者予之於學也涉獵而未醇觕淺而弗精將何以告
子雖然亦嘗聞其畧矣以聖賢大道為必當繇異端邪
徑為不可蹈此明趨嚮之要也非義之富貴逺之如垢
汙不幸而貧賤甘之如飴蜜志道而遺利重内而輕外
此審取舍之要也欲進此二者非學不能學必讀書然
書不可以汎讀先大學次論孟而終之以中庸經既明
然後可觀史此其序也沈潜乎訓義反覆乎句讀以身
體之以心騐之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此其法也然
[030-22b]
所以維持此心而為讀書之地者豈無要乎亦曰敬而
已矣子程子所謂主一無適者敬之存乎中者也整齊
嚴肅者敬之形於外者也平居齊慄如對神明言動酬
酢不失尺寸則心有定主而理義可入矣葢操存固則
知識明知識明則操存愈固子朱子之所以教人大畧
如此
  心經賛
舜禹授受十有六言萬世心學此其淵源人心伊何生
[030-23a]
於形氣有好有樂有忿有&KR1264惟慾易流是之謂危須臾
或放衆慝從之道心伊何根於性命曰義曰仁曰中曰
正惟理無形是之謂㣲毫芒或失其存幾希二者之間
曽弗容隙察之必精如辨白黑知及仁守相為始終惟
精惟一惟一故中聖賢迭興體姚法姒持綱挈維昭示來世
戒懼謹獨閑邪存誠曰忿曰慾必窒必懲上帝實臨其
敢或貳屋漏雖隠寜使有愧四非當克如敵斯攻四端
既發皆擴而充意必之萌雲捲席撤子諒之生春嘘物
[030-23b]
茁雞犬之放欲知其求牛羊之牧濯濯是憂一指肩背
孰貴孰賤簞食萬鍾辭受必辨克治存養交致其功舜
何人哉期與之同維此道心萬善之主天之與我此其
大者歛之方寸太極在躬散之萬事其用弗窮若寳靈
龜若奉拱璧念茲在茲其可弗力相告先民以敬相傳
操約施博孰此為先我來作州茅塞是懼爰輯格言以
滌肺腑明忩棐几清晝爐熏開卷肅然事我天君
  夜氣箴
[030-24a]
子蓋觀夫冬之為氣乎木歸其根蟄坯其封凝然寂然
不見兆朕而造化發育之妙實胚胎乎其中葢闔者闢
之基正者元之本而艮所以為物之始終夫一晝一夜
者三百六旬之積故冬為四時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
天壤之間羣動具閴竊乎如未判之鴻濛維人之身嚮
晦宴息亦當以造物而為宗必齊其心必肅其躬不敢
弛然自放於牀簀之工使慢易非辟得以賊吾之衷雖
終日乾乾靡容一息之間斷而昏㝠易忽之際尤當致
[030-24b]
戒謹之功葢安其身所以為朝聴晝訪之地而夜氣深
厚則仁義之心亦浩乎其不窮本既立矣而又致察於
事物周旋之頃敬義夾持動静交養則人欲無隙之可
入天理皦乎其昭融然知及之而仁弗能守之亦空言
其奚庸爰見箴以自砭常凛凛而瘝恫
 問答
  問新民章
朱文公言洗濯其心以去惡猶沐浴其身以去垢斯言
[030-25a]
盡矣葢身之有垢特形骸之凝耳然人猶知沐浴以去
之惟恐塵垢存則其體汙穢至於心者神明之府乃甘
心為利欲所溺以昏蔽之甚如積糞壤如聚蜣蚘而不
肯一用其力以去之是以形體為重以心性為輕也豈
不謬哉唐人有櫛銘曰人之有髪朝朝思理有身有心
胡不如是深得成湯銘盤之意禪家亦有所謂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
勤拂拭莫遣著塵埃之句雖/云異端然此言亦自可取也禮記儒行篇云儒
有澡身而浴徳謂洗濯其身沐浴其徳亦盤銘之
[030-25b]

  問格物致知
物謂事物也自吾一身以至於萬事萬物皆各各有箇
道理須要逐件窮究且如此一身是從何來須是知天
地賦我以此形與我以此性形既與禽獸不同性亦與
禽獸絶異何謂性仁義禮智信是也唯其有此五者所
以方名為人我便當力行此五者以不負天之所與而
所謂仁者是如何義者是如何禮智信又是如何一一
[030-26a]
須要理㑹得分曉此乃窮一心之理其次則我為人之
子事親當如何為人之弟事兄當如何為人之幼事長
當如何逐件理㑹如事親須知冬便須温夏便須凊出
便用告反便用靣如曲禮内則等書所載事親說話都
要曉得以至事兄事長等事一一如此窮究此則窮一
身之理也心之於身乃是最切要處其他世間事物皆
用以漸考究令其一一分明皆所謂格物也格訓至言
於事物之理窮究到極至處也窮理既到至處則吾心
[030-26b]
之知識日明一日既久且熟則於天下之理無不通曉
故曰物格而後知至也此一段聖人教人最𦂳要處蓋
縁天下之理能知得方能行得若知得一分只是行得
一分知得十分方能行得十分所以用逐事窮竟也今
學者窮理之要全在讀書如讀此一書須窮此一書道
理一字一句都用考究如未曉了即須咨問師友求其
指歸且如讀大學自頭至尾都窮究過既曉得此一書
了又讀論語孟子亦自頭至尾窮究過理㑹既多自然
[030-27a]
通悟若泛泛讀過便以為了何縁知得義理透徹義理
既不透徹胷中見識亦無由能進雖窮理不止於讀書
而其大要却以讀書為本不可不知也
萬物各具一理萬物同出一原所謂萬物一原者太極
也太極者乃萬物總會之名有理即有氣分而二則為
隂陽分而五則為五行萬事萬物皆原於此人與物得
之則為性性者即太極也仁義即隂陽也仁義禮智信
即五行也萬物各具一理是物物一太極也萬理同出
[030-27b]
一原是萬物統體一太極也太極非有形有器之物只
是理之至者而已故曰無極而太極
  問其所當然而不容已與其所以然而不容易
所當然如為君當仁為臣當敬為子當孝為父當慈與
國人交當信之𩔖此乃道理合當如此不如此則不可
故曰所當然也然仁敬孝慈信之屬非是人力強為有
生之初即禀此理是乃天之所與也故曰所以然所當
然是知性知其理當/如此也所以然是知天謂知其理/所自來也
[030-28a]
  問人之所以為學心與理而已或問/中語
存心窮理二者當表裏用功蓋知窮理而不知存心則
思慮紛擾物欲交攻此心既昏且亂如何窮得義理但
知存心而不務窮理雖能執持靜定亦不過如禪家之
空寂而已故必二者交進則心無不正而理無不通學
之大端唯此而已
  問端莊靜一乃存飬工夫語録中/語下同
端莊主容貌而言靜一主心而言蓋表裏交正之義合
[030-28b]
而言之則敬而已矣
  問學問思辨乃窮理工夫
程子曰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欲窮理而不知持
敬以養心則於義理必無所得知持敬以養心矣而不
知窮理則此心雖清明虚靜而無許多義理以為之主
其於應事接物必不能皆當釋氏禪學正是如此故必
以敬涵養而又講學審問慎思明辨以致其知其静則
湛然寂然而有未發之中其動則泛應曲當而為中節
[030-29a]
之和天下義理學者工夫無以加於此者自伊川發出
而文公又從而闡明之中庸尊徳性道問學章皆同此
意也
  問大學只說格物不說窮理
器者有形之物也道者無形之理也明道先生曰道
即器器即道兩者未嘗相離葢凡天下之物有形有
象者皆器也其理便在其中大而天地亦形而下者
乾坤乃形而上者天地以形體言乾坤以性情言/乾健也坤順也即天地之理
[030-29b]
日月星辰風雨霜露亦形而下者曰性曰心之理乃形
而上者至於一物一器莫不皆然且如燈燭者器也其
所以能照物形而上之理也且如床桌器也而其用理
也天下未嘗有無理之器無器之理即器以求之則理
在其中如即天地則有健順之理即形體則有性情之
理精粗本末初不相離若舍器而求理未有不蹈於空
虚之地非吾儒之實學也所以大學教人以格物致知
葢即物而理在焉庶幾學者有着實用功之地不至馳
[030-30a]
心於虚無之境也
  問誠意數條
自慊是為己言己之所以為善者乃是我合當如此若不
為善此心自不快足自不能安非是為他人而為善也
自欺是為人本無實意為善但外靣畧假借以欺人欲
人稱好而已殊不知人心之靈昭如日月何可欺也只
是自欺而已
自慊是誠誠則/一自欺是偽偽則/二
[030-30b]
  問正心脩身章
問聖人恐無怒容否朱子曰當怒時亦必形於色如治
人之罪却為笑容則不可曰如此則恐涉忿厲之氣否
曰天之怒雷霆亦震但當怒而怒便中節事過便消了
更不積問古人喜怒不形於色是正否曰此是養得胷
中和粹故雖中有喜怒而不形於色此正是涵養之效
安得謂之不正又問古人憂國至於白首怒敵至於裂
眥此正否曰憂國怒敵憂與怒之正者雖若太過然亦
[030-31a]
是不失其為正但此乃志義之士所為若聖人則未必
然必如是觀之乃盡
  問體用二字
大凢有體而後有用如天地造化發生於春夏元/亨而斂
藏於秋冬利/貞發生是用斂藏是體自十月純坤陽氣既
盡不知者謂生意已熄不知斂藏者乃所以為發生之根
自此霜雪凝沍草木凋落蟲蛇伏藏微陽雖生於下隠
而未露一年造化實基於此惟冬間斂藏凝固然後春
[030-31b]
來發生有力所以冬暖無霜雪則來嵗五榖不登正以
陽氣發泄之故也人之一心亦是如此須是平居湛然
虚靜如秋冬之閉蔵皆不發露渾然一理無所偏倚然
後應事之時方不差錯如春夏之發生物物得所若静
時先已紛擾則動時豈能中節故周子以主靜為本程
子以主敬為本皆此理也動靜皆道而周子乃以主靜/為本者葢靜時養得虚明然
後動而不失其時故中庸於喜怒哀樂未發之時須要/戒謹恐懼以養本然之中然後發而為中節之和程子
主敬之說即/中庸之意也
[030-32a]
  問仁字之義此下並/論語
仁之一字従古無訓且如義訓宜禮訓理又訓履智訓
知皆可以一字名其義唯仁不可以一字訓孟子曰仁
者人也亦只是言仁者乃人之所以為人之理亦不是
以人訓仁葢縁仁之道大包五常貫萬善所以不可以
一言盡之自漢以後儒者只將愛字說仁殊不知仁固
主乎愛然愛不足以盡仁孟子曰惻隠之心仁之端也
惻隠者此心惻然有隠即所謂愛也然只是仁之發端
[030-32b]
而已韓文公言博愛之謂仁程先生非之以為仁自是
性愛自是情以愛為仁是以情為性也至哉言乎朱文
公先生始以愛之理心之徳六字形容之所謂愛之理
者言仁非止乎愛乃愛之理也蓋以體言之則仁之道
大無所不包發而為用則主乎愛仁者愛之體也/愛者仁之用也愛者
如見赤子入井而惻然欲有以救之以至矜憐憫惜慈
祥㤙恵愛之謂也性中既有仁矣發出來便是愛仁如
根上發出苖以苖為出於根則可以苖便為根則不可
[030-33a]
以愛出於仁則可以愛便作仁則不可故文公以愛之
理三字言之方說得盡又曰心之徳何也葢心者此身
之主而其理則得於天仁義禮智皆此心之徳而仁又
為五常之本如元亨利貞皆乾之徳而元獨為四徳之
首天之元即人之仁也元為天之全徳故仁亦為人心
之全徳然仁之所以為心之徳者正以主乎愛故也仁
所以能愛者葢天地以生物為心而人得之以為心是
以主乎愛也愛之理心之徳六字之義乃先儒所未發
[030-33b]
而文公始發之其有功於學者至矣豈可不深味之乎
  問過化存神温良/注
過化存神此四字本出孟子過化謂聖人凡所經歴處
人皆化之存神謂其中所存神妙正意只是如此至横
渠先生乃謂性性為能存神物物為過化下性字指本
然者而言上性字是謂我能存其性而不為情所蕩而
失其性則其所存者神妙而不可測下物字指事物而
言上物字指我之應物而言謂物物各自有理我隨其
[030-34a]
理以應之物各付物不以己之私意參乎其間則事過
弗留如氷之釋如風之休後來諸老先生多本其說獨
文公不以為然者葢孟子之意未說到如此深故也文
公解經每務平實如此然横渠先生之說亦不可不知

  問禮樂用和為/貴章
敬者禮之本制度威儀禮之文和者樂之本鐘鼓管磬
樂之文禮樂二者闕一不可記曰樂由陽來禮由隂作
[030-34b]
天髙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焉天尊於上地卑於下/萬物散殊有大有小
此即制之所由起/葢禮主乎别故也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隂陽/二氣
流行於天地之間未嘗止息二氣和合而化生萬物此/樂之所由興葢樂主乎和故也所謂隂陽二氣者日月
雷霆風雨寒暑之𩔖皆是/二氣和合方能生成萬物故禮屬隂凡天地間道理一/定而不可易者皆
屬/隂樂屬陽凡天地間流行/運轉者皆屬陽禮樂之不可闕一如隂陽之
不可偏勝一嵗之間寒暑之相易雨露霜雪之相濟方/能氣候和平物遂其生陽太勝則亢而為旱
隂太勝則溢而為水有隂無陽則/物不生有陽無隂則生而不成禮勝則離以其太嚴
而不通乎人情故離而難合樂勝則流以其太和而無
[030-35a]
所限節則流蕩忘返所以有禮須用有樂有樂須用有
禮此禮樂只是就性情上說然精粗本末亦初無二理
禮中有樂言嚴肅之中有自然之/和此即是禮中之樂樂中有禮言和樂之/中有自然
之節此即是/樂中之禮朱文公謂嚴而泰此即禮/禮有樂和而節此即樂/中有禮
  問仁字人而不/仁章
凡天下至微之物皆有箇心發生皆從此出縁是禀受
之初皆得天地發生之心以為心故其心無不發生者
一物有一心自心中發出生意又成無限物且如蓮實
[030-35b]
之中有所謂么荷者便儼然如一根之荷他物亦莫不
如是故上蔡先生論仁以桃仁杏仁比之謂其中有生
意才種便生故也惟人受中以生全具天地之理故其
為心又最靈於物故其所藴生意纔發出則近而親親
推而仁民又推而愛物無所不可以至於覆冒四海恵
利百世亦自此而推之爾此人心之大所以與天地同
量也然一為利欲所汨則私意横生遂流而為殘忍為
刻薄則生意消亡頑如鐵石便與禽獸相去不逺豈不
[030-36a]
可畏也哉今為學之要須要常存此心平居省察覺得
胷中盎然有慈祥惻怛之意無忮忍刻害之私此即所
謂本心便當存之養之使之不失則萬善皆從此而生
  問理明誠格問禘/章
葢凢人於世之近者如考妣/祖考妣則意其精神未散或嘗逮
事而記其聲容必起哀敬之心而不敢忽若世之逺者
相去已久精神之存與否不可得而知人素不識其聲
容則有易忽之意故禘禮非極其仁孝極其誠敬者不
[030-36b]
能知其禮不能行其事惟仁孝之深者能知此身之所/自來惟誠敬之至者能知我之
精神即祖/考之精神茍能知此理矣至難知者/鬼神之理則其他事物之理
又何難知之有茍能感格矣則推而格天地者此誠而
已推而感人心亦此誠而已故曰理無不明誠無不格
於治天下何難矣
  問終食不違仁
此章當作三節看處富貴貧賤之間而不茍此一節猶
是麤底工夫至終食不違又是一節乃是存心飬性細
[030-37a]
宻底工夫然猶是平居暇日之事可以勉而至者至於
造次急遽之時患難傾覆之際若非平時存養已熟至
此鮮有不失其存心者到此而猶不違乃是至細至宻
工夫其去安仁地位已不逺矣然此三節乃進徳之始
終若無麤底工夫作根脚基址豈有能進於細宻之地
者故必以審富貴安貧賤為本然後能進於終食不違
之地能終食不違矣然後能進於造次顛沛不違之地
用工之序葢如此正與前章無諂無驕樂與好禮相似
[030-37b]
當考參而熟玩也
  問志氣晝寢/章
孟子曰志者氣之帥也葢志强則氣亦强志惰則氣亦
惰如將勇則士亦勇將惰則士亦惰也學者欲去昏惰
之病必以立志為先
  問文章性與天道
夫子平時以身教人凡形於威儀容止語嘿動靜自然
成文自然有章者皆所以教學者所謂吾無行而不與
[030-38a]
二三子吾無隠乎爾者是也學者即其近者求之用功
既久自然可到精微之地若遽以性命之理告之則恐
其億度料想馳心元妙反無所益故於性與天道罕嘗
言之學者不可得而聞其於論語僅有相近一語亦只
是言氣質之性非指性之本至於易乾卦然後曰乾道
變化各正性命大傳曰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此二條又是正說性與天道亦可謂罕言

[030-38b]
  問敬字敬簡/章
伊川先生言主一之謂敬又恐人未曉一字之義又曰
無適之謂一適往也主於此事則不移於他事是之謂
無適也主者存主之義伊川又云主一之謂敬一者之
謂誠主則有意在學者用功須當主於一主者念念守
此而不離之意也及其涵養既熟此心湛然自然無二
無雜則不待主而自一矣不待而自一即所謂誠也敬
是人事之本學者用功之要至於誠則逹乎天道矣此
[030-39a]
又誠敬之分也
  問不違仁
心者指知覺而言也仁者指心所具之理而言也葢圎
外竅中者是心之體虚靈知覺者是心之靈仁義禮智
信是心之理知覺屬氣凡能識痛痒識利害識義理者
皆是也若仁義禮智信則純是義理人能克去私欲
則所知覺者皆義理不能克去私欲則所知覺者物我
利害之私而已純是理即是不違仁雜以私欲便是違
[030-39b]

  問手足不仁博施/章
手足民物之比也風邪私意之比也人無私意之害則
民物之休戚自然相關一見赤子入井則此心為之怵
惕無風邪之病則手足之痒痾亦自然相闗雖小小疾
苦此心亦為之痛楚當如此玩味方曉程子痿痺不仁
之意
  問色舉翔集
[030-40a]
色斯舉矣去之速也衛靈公問陳而孔子行魯受女樂
而孔子去即此義也翔而後集者就之遲也伊尹俟湯
三聘而後幡然以起太公伯夷聞文王善養老而後出
即此義也古人所謂三揖而進一辭而退雖相見聚會
之間猶必如此况仕止久速之際乎賈誼賦所謂鳳縹
縹而髙逝兮夫固自引而逺去此即色斯舉矣之意又
曰鳳凰翔于千仭兮覽徳輝而下之此即翔而後集之
意後世如漢穆生以楚王戊不設醴而去諸葛武侯必
[030-40b]
待先主三顧而後從之皆有得乎此者也
  問太極中庸之義南雍李教授/問今附此
下問太極中庸二條自顧淺陋何足以辱姑即平時所
讀朱文公先生之書及嘗見所窺者略陳一二夫所謂
無極而太極者豈太極之上别有所謂無極哉特不過
謂無形無象而至理存焉耳葢極者至極之理也窮天
下之物可尊可貴孰有加於此者故曰太極也世之人
以北辰為天極以屋脊為屋極此皆有形而可見者周
[030-41a]
子恐人亦以太極為一物故以無極二字加於其上猶
言本無一物只有此理也自隂陽以下則麗乎形氣矣
隂陽未動之前只是此理豈有物之可名耶即吾一心
而觀之方喜怒哀樂之未發也渾然一性而已無形無
象之中萬理畢具豈非所謂無極而太極乎以是而言
則思過半矣喜怒哀樂之未發即寂然不動之時思慮
一萌則已動矣故程子以思為巳發此至論也來諭謂
思是已發則致知格物亦是已發此則未然葢格物致
[030-41b]
知自屬窮理工夫大凡講論義理最忌交雜今方論喜
怒哀樂之發未發而以致知格物雜之則愈混雜而不
明矣來諭又恐懸空無用力處此亦未然葢未發之時
則當戒謹恐懼其將發之時則當謹其獨逐時逐節皆
有用功之地惟其未發也戒懼而不敢忘將發也謹獨
而不敢肆則其發自然中節矣聖賢之學所以無弊者
正縁句句着實未嘗說懸空道理且如中庸始言天命
之性終言無聲無臭宜若髙妙矣然曰戒謹曰恐懼曰
[030-42a]
謹獨曰篤恭則皆示人以用力之方葢必戒懼謹獨而
後能全天性之善必篤恭而後能造無聲無臭之境未
嘗使人馳心窈冥而不踐其實也太極圖說亦然首言
無極太極次言隂陽五行亦可謂髙且逺矣要其歸宿
只在中正仁義而主靜之一語其與中庸戒懼謹獨之
云若合符節總而言之惟敬之一字可以該也葢戒懼
謹獨者敬也主靜亦敬也學者儻能居敬以立其本而
又窮理以致其知則學問之道無餘藴矣大率此理自
[030-42b]
文公盡發其秘以洞然無疑所慮學者欲自立一等新
竒之論而於文公之言反致疑焉不知此老先生是用
幾年之功沈潜反覆參貫融液然後發出以示人今讀
其書未能究竟底藴已先疑其說之未盡所以愈惑亂
而無所明也故區區常勸朋友間且將文公四書朝夕
涵咏既深達其㫖矣然後以次及於太極西銘解近思
録諸書如此作數年工夫則於義理之精微不患其無
所見矣又必合所知所行為一致講貫乎此則必踐履
[030-43a]
乎此而不墮於空談無實之病庶乎其可耳此平時拙
論如此故因垂問及之更望詳加鐫曉以補昏愚之所
不逮幸甚
  論主靜
周子嘗謂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要人靜定其
心自作主宰程子又恐只管靜去與事物不相交渉却
說個敬有問周先生說靜與程先生說敬義同而意異
否曰程子是怕人不得他靜字意便似入禪坐定周子
[030-43b]
之說只是無欲故靜其意大抵以靜為主朱子發明二
先生意如此至其為論有云明道教人靜坐李先生亦
教人靜坐須靜坐始能収斂又云始學工夫須是靜坐
則本原定又云心於未遇事時須是静臨事方用便有
氣力如當静時不靜思慮散亂及至臨事已先倦了伊
川解靜專處云不專一則不能直遂閒時須是收斂做
事便有精神又云心要精一方靜時便湛然在此不得
困頓如鏡様遇事時方好又云為學工夫須要靜靜多
[030-44a]
不妨才静事都見得然總是一個敬又云主静所以養
其動又云靜者養動之根又云主靜夜氣一章可見以
上數條葢祖周子主靜之根也至其門人以靜坐工夫
與役役應接不同為問則答之云不必如此反成坐馳
但收斂勿令放逸到窮理精後自然思量不至妄動凡
所云為莫非至理亦何必兀然靜坐然後為持敬又云
明道說靜坐可以為學上蔡亦言多著靜不妨此説終
是少偏才偏便做病道理自有動時自有靜時學者只是
[030-44b]
敬以直内義以方外見得世間無處不是道理不必專
於靜處求所以伊川謂只用敬不用静便說得平又云
不可特地將静坐做一件工夫但著一敬字通貫動静
則於二者之間自無間㫁矣又云存養之功不專在静
坐時湏於日用動静之間無處不下工夫乃無間㫁爾
又云無事静坐有事應酬隨時隨處無非自己身心運
用但常自提撕勿與俱往便是工夫事物之來豈以漠
然不應為是耶其答南軒書云來教謂言静則溺於虚
[030-45a]
無然此二字如佛老之論則誠有此患若以天理觀之
則物之不能無靜猶靜之不能無動也靜之不可不養
猶動之不可不察也但見得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敬義
夾持不容間斷之意則雖下靜字元非死物至靜之中
自有動之端焉是乃所以見天地之心者而先王之所
以至日閉闗葢當此之時則安靜以養乎此爾固非逺
事絶物閉目兀坐而偏於靜之謂但未接物時便有敬
以主乎其中則事至物來善端昭著所以察之者益精
[030-45b]
明爾來教又謂某言以靜為本不若遂言以敬為本此
固然也然敬工夫通貫動靜而必以靜為本今若遂易
為敬雖若完全然却不見敬之所施有先有後則亦未
得為的當也至於來教所謂要須靜以涵動之所本察
夫動以見靜之所存動靜相須體用不離而後為無滲
漏也此數言卓然意語俱到謹以書之左席出入觀省
以上數條則又本程子主敬之說而不專主於靜也
  論定性
[030-46a]
定性者理定於中而事不能惑也理定之中則當靜之
時固定也動之時亦未嘗不定也不隨物而往不先物
而動故曰無將迎理自内出而周於事事自外來而應
以理理即事也事即理也故曰無内外夫能定能應有
寂有感心之妙也所以然者性也若以定與寂為是而
應與感為非則是以性為有内外也事物之來以理應
之猶鑑懸於此而形不能遁也鑑未嘗隨物而照性其
可謂隨物而在外乎故事物未接如鑑之本空者性也
[030-46b]
事物既接如鑑之有形者亦性也内外曷嘗有二本哉
知此則知事物不能累吾之性雖酬酢萬變未嘗不定

  備考
勉齋黄氏曰西山在朝屢進危言力扶大義公論藉以
開明善𩔖為之踴躍
邵菴虞氏曰先生大學衍義之書本諸聖賢之學以明
帝王之治據已往之跡以待方來之事慮周乎天下憂
[030-47a]
及乎後世君人之軌範葢莫備斯焉
敬齋胡氏曰自孟子後千四百年無人見得此道分明
董子見其大意孔明天資有暗合處韓退之揣見彷彿
至程朱方見得盡自朱子後無人理會得透徹真西山
庶幾
先文貞公觀瀾録曰朱子之後在宋魏之華不如真之
實也在元吳之僻不如許之醇也在明則薛蔡守師傳
而陳王立異户考其師友淵源所漸若猶慚于真許焉
[030-47b]
又榕村語録曰朱子後儒者真西山許魯齋氣象最好
真醇正許篤實
   郡守江叔文先生塤
江塤字叔文崇安人貌肅氣和學於真西山嘉定元年
進士歴官靖州通判以㢘白簡易稱遷知南平軍綏御
有法四境帖然嘗條奏五事皆熟察民隠帥臣上績改
知開州未任卒公自幼至老惟事問學在靖州日魏公
了翁以言事謫至築鶴山書院居之茆簷竹几間青燈
[030-48a]
濁酒旦夕談論令其子鉌師事焉魏公稱之曰叔文表
裏如一當於古人中求之子燧字華叔篤學有志操歴
官臨安判鎔字成叔頴敏特立歴知福清縣各有政聲
鉌見魏鶴山學派
   監院詹景憲先生淵
詹淵字景憲崇安人慶元進士授臨江户掾江西俗嚚
於訟案牘有數十年不决者淵一閱皆得其情凡所予
奪人皆無異論部使者知其材檄致幕下後監行在車
[030-48b]
輅院
   學士林以道先生存
林存字以道閩縣人受業真西山之門舉嘉熙二年詞
科累官吏部侍郎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兼侍講時朝
廷以參知政事蔡抗擅去國勉留不還詔除職予祠存
繳進奏寢其命寳祐五年秋明堂執綏偹顧問稱㫖除
禮部尚書兼侍讀提綱史事累遷同知樞宻院事兼參
知政事後以資政殿學士知建寜府不赴遂提舉洞霄
[030-49a]
宫復起為湖南安撫使知潭州閩書/ 新三山志/
   少卿王實之先生邁
王邁字實之自號臞軒仙逰人既冠以文謁鄉先正傅
誠誠嗟異謂他日必以文名世嘉定十年進士第四人
為潭州觀察推官丁内艱調浙西安撫司幹官會廷試
詳定官王元春欲私所親置髙第邁顯摘其繆元春怒
嗾諫官李知孝誣邁在殿廬聲髙免官調南外睦宗院
教授真徳秀方守福州邁竭忠裨郡政赴都堂審察丞
[030-49b]
相鄭清之曰學官掌故不足浼君俄召試學士院策以
楮幣邁援據古今考究本末謂國貧楮多弊始於兵議
者徒患楮窮弗懲兵禍今當以核軍實窒邊釁為捄楮
弊第一義又言修内司廣營繕内帑宣索多厚施緇黄
濫予嬪御未見裁撙徒聞有括田榷鹽之議向使二事
可行故相行之久矣又因楮以及時事言君子之𩔖雖
進而道未行小人之迹雖屏而心未服真徳秀在告聞
邁對善之帝再相喬行簡或傳史嵩之復用邁言舊相
[030-50a]
姦險刻薄天下所知復用則君子空於一網矣邁由疎
逺見上空臆無隠上為之改容言者劾邁論邊事過寔
魏了翁在經筵為理宗言惜邁去改通判漳州禋祀雷
雨應詔言天與寜考之怒久矣麯糵致疾妖冶伐性初
秋踰旬曠不視事道路憂疑天與寜考所以怒也隠刺
覆絶攸嬉尊寵綱淪法斁上行下效京卒外兵狂悖迭
起天與寧考所以怒也陛下不是之思方用漢災異免
三公故事環顧在廷莫知所付遥相崔與之臣恐與之
[030-50b]
不至政柄必他有所屬此世道否㤗君子小人進退之
機於是臺官李大同言邁交結徳秀了翁及洪咨䕫以
収虚譽削一秩免蔣峴劾邁前疏妄論倫紀請坐以非
所宜言之罪削二秩久之復通判贑州改福州建康府
信州皆不行淳祐改元通判吉州右正言江萬里袖疏
榻前曰邁才可惜不即召將有老不及用之歎理宗方
然忽有尼者祗除知邵武軍以亢旱應詔驛奏七事復
以立濟王後為先鄭清之再相以左司郎官召力辭以
[030-51a]
直秘閣提㸃廣東刑獄亦辭改右侍郎官諫官焦炳炎
論罷予祠卒贈司農少卿邁本以學問詞章發身尤練
世務李宗勉嘗論邁然邁獨評宗勉為近世賢相徐清
叟與邁有違言邁應詔謂清叟有人望可用故世服其
宏簡録/ 莆陽文獻/
   鄭先生寜
鄭寜按劉後村題鄭寜文卷詩云昔侍西山講習時頗
於函文得精㣲書如逐客猶遭絀辭取横汾亦恐非爭
[030-51b]
笛豈能諳雅樂綺紈原未識深衣嗟余老矣君方少勤
向師門叩指歸又小註後云西山先生編文章正宗如
逐客書之𩔖只作小字附見内詩歌一門初委子裒輯
余取秋風辭西山欲去之葢其議論森嚴如此鄭君試
以此意求之可也按此跋語自註云西山作跋考西山/集中未得再鄭君或即後村門士未
可知也録/此待考
   直閣鄭子敬先生寅
鄭寅字子敬永福人以父任補官歴知吉州召對言濟
[030-52a]
邸寃狀指斥權臣坐罷端平初調為左司郎中兼權樞
宻院副都承㫖又請為濟邸立廟具言三邊無備宿患
未除宜正紀綱抑僥倖裁濫賞汰冗兵以張國勢竟出
知漳州除直寳章閣致仕卒寅静重博洽多識典故家
所蔵書分為七畧曰經曰史曰子曰藝曰方伎曰文曰
𩔖真徳秀李燔陳宓皆與為友燔嘗疏薦海内名士十
二人寅其一云閩書/
   宗教詹叔簡先生師文
[030-52b]
詹師文字叔簡崇安人舉慶元二年進士刻意好學調
婺源尉捕盗有功不欲上以希賞再調江西憲司檢法
官讞獄無寃後授西外宗教以歸與真徳秀鄒應龍交
游有幔亭遺槀及通典編要建寜府志/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