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2 閩中理學淵源考-清-李清馥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十
         廣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海濵四先生學𣲖
 海濵四先生者忠文陳公襄助教周公希孟祭酒鄭
 公宏中教授陳公季慈同時倡學於閩者也閩自唐
 歐陽四門開人文之先海濵四先生繼之先哲嘗述
 宋初安定徂徠泰山三先生倡學於周程未起之先
[010-1b]
 功不可忘若四先生在閩倡學於楊羅李朱未起之
 日功亦豈可没哉按楊文靖公撰浦城學記曰國家
 慶厯中詔天下郡縣立學是時陳先生襄以經術德
 義為一時儒宗適主縣簿孜孜以教育人材為務又
 朱子曽言安定胡氏規模雖稍疏然却廣大著實如
 孫明復春秋雖過當然占得氣象好如陳古靈文字
 尤好嘗過台州見一豐碑説孔子之道甚佳此亦是
 時世漸好故此等人出有魯一變氣象其後遂有二
[010-2a]
 先生若當時稍加信重把二先生義理繼之則可以
 一變而乃為王氏所壊亦是氣數使然觀此則古靈
 與孫胡諸先生同時羽翼明道而先哲共以儒宗追
 許之也又按蔣氏垣叙閩學源流曰四先生倡明道
 學德動朝廷遂召陳季慈為國子直講厥後道南勃
 興劉修撰藻林文昭之竒黄勉齋幹諸公繼之儒道
 盛行故吕東萊詩云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忩舊
 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静巷南巷北讀書聲朱子見當
[010-2b]
 時諸儒輩出大書海濵鄒魯四大字扁於西闗譙樓
 則海濵四先生實操道化之始以丕變舊俗云今備
 列伊洛諸學𣲖而繼之以宋初海濵四先生者葢溯
 閩學興廢所自其漸有因尚論啟迪開倡之功其淵
 源豈可誣哉再按陳氏襄劉氏彞陳氏祥道兄弟闡
 述經説至今言禮者因之所謂代用其書垂諸國胄
 者也後之欲擬議陳請經師進於俎豆者似當倣古
 者樂祖祭於瞽宗之義歟謹述以俟採擇乾隆庚午
[010-3a]
 九月十四日書
   忠文陳古靈先生襄
陳先生襄字述古侯官人少孤自立出逰鄉校與鄭穆
周希孟陳烈為友一時學者沉溺彫琢之文所謂知天
盡性之説皆迂濶之而莫之講先生與三人者始相與
倡之海濵聞者始皆驚笑四人者不為變守之益堅躬
行於家達於州閭久之信從者衆由是閩中士人宗之
稱為海濵四先生先生舉慶厯二年進士調簿浦城攝
[010-3b]
令事縣多世族以請托脅持為常先生欲革其俗每聽
訟召數黠吏前立私謁者不得發老奸縮手慶厯中詔
天下郡縣立學是時先生以經術德義為一時儒宗孜
孜以教育人材為務遂繕學舍學成使邑之子弟造焉
先生為入學講説不斁士風翕然知河陽縣留意教化
時富弼為郡守一見即禮遇之至和二年富公入相首
以文學政事薦公召試秘閣校理判祠部出知常州濬
導蘇常二州積水之患民害以除郡庠下窄公更為經
[010-4a]
始晨入其中授諸生經義旁決郡事由是興學造士請
顧臨秘校主教事毘陵學者盛於二浙將行閲公帑雜
收無名錢輸償無力官逋入為開封府推官鹽鐵判官
神宗立奉使契丹以設席小異不即坐契丹移檄疆吏
坐出知明州熈寧元年還鄉省松楸是冬被召二年夏
到闕遷尚書刑部郎中同脩起居注知諌院改侍御史
上殿劄子進誠明説上學校貢舉劄子又論青苗法不
便乞貶王安石吕惠卿以謝天下又乞罷韓絳政府以
[010-4b]
杜大臣争利而進者不聽召試知制誥先生以言不行
辭乞補外上惜其去留修起居注復懇辭諭以手詔乃
就職安石累擠之上不許踰年擢知制誥尋直學士院
益為安石所忌摘其書詔小失出知陳州徙杭州入為
樞宻直學士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元豐
三年卒年六十四贈少師諡忠文家居古靈時稱古靈
先生先生蒞官所至務興學校講求民生利病在經筵
上顧遇甚厚訪以人才舉司馬光吕公著韓維可備心
[010-5a]
膂不宜久外鄭俠愚直敢言願乞生還又薦范純仁程
顥張載蘇軾蘇轍等三十三人上不能盡用葉氏祖洽
撰行狀門人孫覺撰墓誌劉氏彞撰先生祠堂記略曰
先生於學志在考古以治其性為本事君以建其忠為
業始與里人陳烈周希孟鄭穆友善同志於道比仕則
彞也又以經術政事更相磨琢而鋭於經綸天下大務
尤能受盡言樂聞已過喜於為善而夙夜弗忘者詩與
易也故其鈎考皆得姬孔幾微之藴傳注所至弗迨其
[010-5b]
籓籬矣度量淵廣長於包荒樂於教民其職精於治體
其政先於變俗其仁勤於濟衆其交貴於謙光故其出
入中外裕裕然弗以進退榮辱動其心焉每曰惟大人
為能格君心之非吾徒之事也其講求賢才以永基祚
莫若興起學校教之經術用其德行之為要云故常州
之學人材輩出世以其功比安定胡公焉其記文元祐
八年延平陳了翁先生瓘為之書刋于碑石云所著易
講義一卷中庸講義一卷郊廟奉祀禮文三十卷古靈
[010-6a]
集二十五卷孫宇累官知州曽孫塏官終端明殿學士
諡清毅皆有聞於時宋史靈閩書集/陳古 先生
   與陸學士説
天下士儒惟言泉福建興化諸郡為盛其間中髙第歴
顯官福吾天子之民者為不少然而守是土者奉天子
詔令外興學養士無如此急也泉之學興久矣養士之
資與器莫不備具但未有能舉之者執事之去是邦士
儒之望固如何宜舉之也然興學之本要在得士得士
[010-6b]
之要在於擇守長守長賢則上下服上下服則舉所有
之士莫不備至矣某嘗聞州之進士有蔡黄庭楊舒辛
維莊覃王實李翼者皆善講説而黄庭維覃尤有行檢
黄庭通三傳不善臨幹學事但可講授耳舒有老學然
困於貧窮時不能固陳從古葢長者若崔虞臣郭堪陳
説者皆有材行文學可使為之長而堪通講郡經吕鑑
許蕃柯適柯述柯迪皆雋邁有詞學蕃作事近古有節
槩適述迪皆有志於古而勇於道一學之中若盡得此
[010-7a]
十數人者同居而和相厲以道而執事政有餘閒之時
不憚煩勞日往臨之俾有宗主有賢行者尊寵之有才
美者長育之有不能招來者以身下之有貧窮難安者
以資養之有不能長者以禮退之有不能羣者以義導
之有過缺未至者以道厲之有不率教者以法移之如
此行之數月則舉郡之士皆必興於學矣賢人事業未
必不由此而光大也某之所聞葢得於士大夫間未必
盡詳抑猶有不知者尚在執事求而擇之也士患有其
[010-7b]
道而無其位與其地耳既有其道又得其位與地然而
不為之者真可惜也伏惟執事留意焉
   與福州蔡學士書
某聞有道之士不假言辭而後通非有道之士言辭雖
亟通而其志愈辱而窮長樂小人父母之邦也太守長
民也治其土以保安先人之墳墓而已又為之氓詩曰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假使至者絶庸常人茍不一候其
起居通其言辭尚為廢禮矧遇執事禮宜如何今反箝
[010-8a]
口黙黙無一字以通左右豈無説焉竊念古人之相待
茍其心相通其道相同雖去之千百年立言行事和合
如一况生而同俗學而同道仕而同時哉則其所相待
者宜愈昵也夫道者所以冒天下而非私於一身先進
之於人與己同道雖往者呼之不與己同道雖來者拒
之固不必言而後通不言而後以為不同也至於後進
亦然與己同道則合而不求不與己同道雖求而不合
亦不必言而後從不言而後為不恭也小人之待執事
[010-8b]
持此説焉二者又自患乎已之道未有所立非進取之
時言之無益兹固弗言皆所以懈執事也方欲引退林
壑求其二三友生終始力學以成志其庶幾得朝夕繼
見執事為之師資可進而後進焉今兹尚縻於官不得
即去言念君子憂心不遑歲晏伏惟起居萬福謹先奉
書以聞左右伏冀憐察
   常州請顧臨祕校主學書
某竊以東南之學廢而不振也已久安定先生之去吳
[010-9a]
興葢十餘年天下學者之興較之當時固已寖盛而東
南之士又常倍之然而魁竒特起之才禮樂愷悌之風
反不如吳興昔時之盛何也豈非庠序之教所由廢興
也歟某之不肖領郡于兹雖不敢以斯道為己任然常
患近世之士溺於章句之學而不知先王禮義之大上
自王公下逮士人其取人也莫不以善辭章者為能守
經行者為迂濶而士之榮辱亦從而應之以是天下之
士習非舍是固已塗瞶其耳目而莫之能正矣某自蒞
[010-9b]
事以來惟日汲汲以興學養士為先務以明經篤行為
首選其心如是直將以待夫有志之士焉耳彼州人之
子弟與夫四方之學者輕千里而至其亦有望於兹也
雖然德薄任重知不足以獨當其責思得先生老成之
士為之表率而未能也伏惟足下才足以宰制於人義
足以矯厲於時其所為文又有以驚動時人之耳目今
將表一學之生徒而教之以德行道藝之術所宜無讓
也謹遣諸生躬詣門下以請
[010-10a]
   答周公闢書
某前月領書及將公儀詩序其文與韓退之相比甚善
甚善續承教命予字曰述古者使之慎取堯舜周孔之
作而侈大之甚非余敢當也抑嘗聞字者朋友之職大
體有激勸則不敢有辭讓云比辱書勸諭諄誨以古聖
人經籍大㫖為之依歸又見吾黨於平生交逰中所補
者大近予亦以閒燕之隙觀詩及書以稱道堯舜文武
之德而慎簡之自餘三禮書紀綱文章易春秋天人之
[010-10b]
説猶所未至葢力不足故也予觀唐室若子厚輩皆有
名於當時至於韓文公未始以一言稱譽其道者豈非
駁而不純者乎自秦漢以來去聖日逺耼周楊墨釋子
之説衣被天下故後之習孔子者多聞見則易慎擇之
則難自予來居西山窮且病吾道無一相往來獨混然
與浮屠居幸望其少過蓋亦難矣足下近以予不助二
教者心誠有之亦嘗患今之人不若古故予未易言之
前日豫章公來此篤信他道予亦以言排之自時復有
[010-11a]
書相往來俱以理勝且未嘗屈己之道以從彼之欲此
足下知予心所處者如何耳孔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
已孟子曰生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此
之謂也雖然亦豈謂登泰山之髙不測東海之深哉大
抵知名教有歸耳昔人有言曰摧枯朽者易為力㧞深
根者難為功自唐韓退之擯二氏當時葢六百年有餘
矣迨今歴世寖逺枝葉延蔓後復有為退之者雖持獨
智豈易為力哉知季甫比日於吾儒有功鄭第晦居菌
[010-11b]
山抑有逺志冀足下慎而折衷之天其意者將以有為
也詩云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在二三故人勉旃足下比
眼疾安否盛夏炎燠善自愛某無力書不能多云
   天台縣孔子廟記皇祐/元年
孔子聖人之大備者也使得百里之國以為政於天下
雖堯舜不可及已為天子者不以有己聽命以治其天
下為諸侯者不以有己聽命以治其國則必期月而為
東周矣惜乎天民之不遇命也自唐以來天下郡縣始
[010-12a]
立孔子廟追尊王爵春秋釋奠天子以下皆執弟子禮
世以為尊用孔子之道如是豈其然耶生而有盛德於
民死以祭禮報之如曰尊用其道則未也天下之文弊
久矣自周至於今宜黜浮偽尚忠厚百物或有失職者
宜正名王澤或有壅滯者宜任大臣逺近官政或有冗
濫者宜能官人賢者以政不賢者以禄教或有未至者
宜興學校隆師儒禮或有未脩者宜教民冠昏喪祭樂
或有未作者宜考五聲十二律放鄭衛豪傑或有未出
[010-12b]
者宜㧞賢才舉逸民鰥寡孤獨或有未養者宜弛力舍
禁授田以制取財以節民之蠧或有未去者宜黜佛老
戎狄之患或有未備者宜足兵孔子之道用必先於此
數者夫能立廟以守其祭祀尚無得禮者而况於用乎
天台縣有孔子廟不脩縣令石牧之始至歲十月相縣
之城南隅大作新廟屋總六十有二楹先樹正殿塑孔
子南向左右十哲曽子自餘弟子六十有一人與諸儒
傳經者二十有一人皆圖諸壁間皆以其所追爵等降
[010-13a]
如周之服冕圭璧惟孟軻荀卿楊雄韓愈氏服儒服焉
中樹講堂圖古之儒服禮樂之器於其兩壁後又設學
舍生師講習咸有位序祭器在西房庖厨在東房周迴
門廊環以墻宇又考古器作籩豆簠簋樽罍俎爵之屬
十二月廟成明年春秋釋奠入而行禮生徒與事品物
如制像圖尊嚴籩俎新嘉神明燕喜人物觀化先兹邑
民不識儒學又故廟湫隘與民雜居侮慢不尊至是耳
目間覺始有學者嗟乎石君可謂有志矣區區小邑而
[010-13b]
能為孔子立廟制度以禮春秋以時祀之俾民不忘是
己無愧於心如其欲用孔子則天也非力之所能及也
天其不欲以斯道覺斯民也則其已矣乎如欲以斯道
覺斯民也石君之志其必有遇矣
   備考
忠肅陳氏瑩中詩曰迺翁德望如邱山北斗以南誰可
班熈寧天子自㧞擢報君常以人所難忠誠皎皎落諌
疏史臣編綴不敢刪當年十語九十用真譽聞隨公議
[010-14a]
還三十三公半台輔經筵薦墨猶未乾雖然年位俱不
極却得千載聲名完薦賢之家門必大來者繩繩知可

右司諫陳氏公輔䟦云公輔為兒童時聞陳宻學先生
名今四十年始遇其長嗣中散來官臨海得公遺文而
觀焉方熈寧間新法用事大臣以權利籠取天下士而
一時沽榮希進之徒争相傾附公獨忠憤激發忘身許
國與君實獻可諸公出力排之公有青苗疏論尤詳知
[010-14b]
此法一行騷動天下胎禍之端自此始使當時從其言
豈復有今日事哉建炎二年九月
   縣令黄仲實先生頴
黄頴字仲實莆田人嘗從陳襄學於毘陵質疑於孫莘
老為襄莘老所愛重元祐間舉經明行修不就時天下
弗就舉者二人而頴其一適莘老為中丞因哲宗問及
條其學行以對詔降袍笏即家起之更三期母促之行
始調清溪尉歴知長泰縣劍浦簿郡守方全道以改官
[010-15a]
薦力辭請畀同列知長泰縣晨興治事日中與諸生講
肄有職田穀三百餘石悉與耕民尋權龍溪尉卒二縣
士民齎賻金帛其子公坦一無所受公坦舉進士官終
通直郎莆田邑志/ 閩書
   少師傅元通先生楫
傅楫字元通仙逰人少自刻勵從孫覺陳襄學襄女妻
之治平四年登進士調楊州司户參軍楊守遇僚屬厲
甚楫遇事未嘗希守意至捕其從者寘法守内不能平
[010-15b]
欲以煩劇困之檄攝天長令發摘隱伏姦猾屏跡轉福
清丞帥曽鞏知其人與鈞禮歴大谷令則鞏弟布為帥
曰是吾兄所重者卒部使交薦改知龍泉孫覺為御史
中丞語之曰君盍少留朝廷且用君楫曰仕宦所樂居
中者免外臺督責耳今俯首權門與外臺奚擇遂去不
顧道除太學博士居四年未嘗一跡大臣門既滿徑赴
銓曹楫嘗受知曽鞏及是布方執政薦為太常博士徽
宗為端王就學資善堂升楫記室參軍進侍講翊善時
[010-16a]
官僚多與中人涖事者狎楫獨穆然不可親一府嚴憚
之五年不遷鄒浩得罪貶楫以贐行免官徽宗即位召
為司封員外郎歴監察御史國子監司業起居郎拜中
書舍人曽布自以於楫有汲引恩冀為之用楫持正略
無所傾下凡命令有不當用人有未厭悉極論之布大
失望徽宗以舊學故多所延訪楫每以遵祖宗法度安
静自然為言歸則削稿雖至親莫得而聞他日李清臣
勸徽宗清心省事徽宗曰近臣中惟傅楫嘗道此然後
[010-16b]
人始知其所以啟迪君心者切至如此在朝歲餘見時
事寖異竊嘆曰禍始此乎遂上疏丐去以龍圖待制知
亳州卒年六十一徽宗念其藩邸舊臣賜絹三百匹子
諒友謙受義夫仙逰志/ 閩書
   助教周公闢先生希孟
周先生希孟字公闢侯官人通五經尤䆳於易知州劉
䕫曹頴叔蔡襄皆親至學舍質問經義部使相繼論薦
詔賜粟帛授將仕郎試國子監四門助教充本州學教
[010-17a]
授三表力辭不許卒門人曽伉等七百人相與塑像祀
之於五福寺所著有易義詩義春秋義雜文等書閩書/ 通
志舊三/山 志
   侍郎劉道元先生䕫
劉䕫字道元崇安人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累遷屯田員
外郎權侍御史會李昭改製大樂鐘磬䕫奏樂之大本
與政化通不當輕易其器願擇博學之士以補卿丞凡
四方獻妄説以要進者請一切罷之帝善其言歴三司
[010-17b]
户部判官直史館知陜西改太常少卿知廣州所至有
亷名桂陽盜起䕫以右諫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知漳
州兼湖南安撫使初至遣人諭降不從乃舉兵擊敗之
境内獲安河北大水民流為盜詔諭京東守備進䕫給
事中樞宻直學士以往至即發廪賑饑全活甚衆盜賊
衰息上賜書褒諭大臣議欲復河故道䕫極言不可遂
罷遷工部侍郎知福州嘗親至周希孟學舍質問經義
以户部侍郎致仕歸武夷山嘗遇隱者得養生術蔬食
[010-18a]
獨居退居一閣家人罕見其面至老手足耳目强明如
少壯時不治財産所收私田餘穀以賑鄉里貧人英宗
即位改吏部侍郎前數日自作遺表卒年八十三富文
定公弼稱其天賦絶識孫公沔稱其進為卿相退為神
仙范文正公仲淹稱其髙風孤躅賀監以後一人其見
重於名流如此閩書宏閩學源/流 簡録
   祭酒鄭閎中先生穆
鄭先生穆字閎中侯官人好學深造心仁氣正勇於為
[010-18b]
義進退容止動依禮經門人從學以千數四冠鄉書遂
登皇祐五年進士第主簿夀安召為國子監直講積官
太常博士乞納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從之改集賢較
理求外補通判汾州熈寧三年召為岐王侍講嘉王出
閣改諸王侍講府僚闕員御史陳襄請擇人神宗曰如
鄭穆德行乃宜左右凡居館閣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紀
非公事未嘗及執政之門講説有法岐嘉二王咸敬禮
焉元豐三年加朝散大夫出知越州奏免鑑湖連年水
[010-19a]
溢民逋官租萬緡元祐初除直集賢院拜國子祭酒毎
諸生請益無間寒暑雖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禮送迎諸
生皆尊事其經術服其教訓俄兼荆揚二府侍講揚徐
二府翊善拜給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寳文閣待制仍祭
酒六年請老提舉洞霄宫公卿大夫各為詩贈行空學
出祖汴東門外都人觀者如堵明年卒年七十五子瓘
事推官閩書録/宏簡
   州牧余景召先生祖奭
[010-19b]
余祖奭字景召莆田人初名祖禹唐校書鎬之後未冠
補太學生為學官鄭穆范祖禹及同舍生胡安國宗澤
所器愛登元符三年進士通判建州鄉人林學淵母老
逺倅邠慨然請易之自邠移蘭㑹地大震公私廬舍陷
折祖奭若有神䕶置隙地者迺亟拯傷殘活數百人瘞
死賑饑恩䘏備至蘭人德之代還主管福建轉運司文
字屬葉儂叛挺身諭賊以功轉南恩州海寇卓全髙沿
海焚掠祖奭内嚴控制外示間暇賊不敢犯召對指陳
[010-20a]
時弊忤秦檜意引疾乞祠歸封文安縣開國男祖奭性
至孝居母喪廬墓父喪過時猶毁瘠甘露降於塋林者
兩月因名其墳菴曰甘露城子武弼武揚莆陽文獻/ 閩書
   教授陳季慈先生烈
陳先生烈字季慈侯官人性孝友居親喪勺飲不入口
者五日自壯及老奉事如生學行端飭動據禮文里中
賢父兄以訓子弟必舉先生言行示之冠婚喪祭請而
後行從學者常數百鄉薦試京師不遇遂絶意仕進仁
[010-20b]
宗屢詔不起曰吾學未成也公卿郡守鄉老交章稱賢
嘉祐中以為本州教授歐陽修司馬光等言於朝右為
國子直講皆不就陳襄薦先生心仁氣剛才智篤越學
聖人之言而踐其實稽先王之法而適於時博通群經
尤明典禮文章淵源浩博肆筆而成求之今日鮮有倫
儷安貧力學積四十年著書數萬言未見其止累降召
命辭謝不至世以烈為潔身獨行之士非知烈者也烈
學師孔孟足興事業伏望陛下以禮特聘賜對清閑使
[010-21a]
陳二帝三王之術六經四子之要當世之務必有以上
稱尊賢重德之舉元祐初部使者復申薦之詔從其尚
以宣德郎致仕明年復教授本州在職不受廪俸鄉里
遺問絲毫無所納卒年七十六宋史/閩書
  三山劉氏家世學𣲖
 馬恭敏撰鳳岡劉氏諸賢祠記曰劉氏諸賢祠祀宋
 名儒劉公彞康夫藻砥礪五先生尚遺其三初議或
 未之考耶馥/按三賢者樂昌令嘉譽迪功郎世南并
[010-21b]
 子玠也再按閩書劉氏之初其先泉人後徙居閩至
 若虚先生舉進士仕至尚書屯田員外郎知邵武軍
 有進退大節通五經大要又欲措之脩身治官之用
 不為空言宜其家學樸茂代有聞人也夫當洛學未
 開之先彞從胡安定學康夫從周希孟學皆能傳述
 經㫖根柢道德彬彬乎魯一變之風迨秘閣修撰藻
 樂昌令嘉譽從羅李逓傳中州𣲖的至孫曽等又出
 紫陽拙齋勉齋諸公之門信乎家多異才也夫山川
[010-22a]
 炳靈代不世有况乎萃一門之英潛心大業是淑於
 家庭者淵源有自禀之師訓者啟迪尤深也再按閩
 書劉氏彞康夫藻三先生屬閩縣劉氏嘉譽世南砥
 礪子玠五先生屬長樂似分𣲖兩支但恭敏祠記稱
 諸賢並生一門而巡撫龎惺菴與監察雙江曽竪華
 表題曰一門道學觀此則諸先生雖分兩𣲖而皆係
 一族無疑况恭敏屬三山舊獻其撰述似不至差訛
 故今仍舊記列為家學云
[010-22b]
   尚書郎劉叔揚先生若虚
劉若虚字叔揚其先泉人徙居閩縣父甫仕錢吳越鄉
閭稱亷孝若虚舉咸平五年進士以大理評事知永嘉
縣還上所為文章真宗召試就遷寺丞知温泉縣移通
判保定軍再遷太常博士通判洪州改尚書屯田員外
郎知邵武軍卒蔡襄銘其墓若虚嚴明有大略通五經
大㫖摘其㫖義以為脩身治官之用不茍為利禄學丁
謂為宰相私天下士士必歸我乃得進聞若虚名欲屈
[010-23a]
見之若虚辭不往居家事親親有疾不食酒肉居親側
雖大暑中夕必嚴衣冠其莅官敏於决疑静於臨劇初
若不更意慮及施下皆當理要守法不貸而民不敢怨
子奕异孫康夫姪彞閩/書
   通判劉象伯先生奕
劉奕字象伯天聖八年進士歴知滎陽縣慶厯間用兵
韓魏公為經略使辟奕鳳翔府判官兵民事劇多倚辦
集時連年兵敗民窮奕上書朝廷言兵所以敗民所以
[010-23b]
窮之狀格不報歴通判漳州潤州漳浦縣有䖍民四百
餘人入縣買官所賣鹽令捕之民因鬭拒令遂鞫其私
販窮治之其法應死囚久繫瘦殍相屬奕為察其非私
販而出其不鬭拒者坐法數十人而已卒於潤州歛無
新衣囊無餘貲民集錢二百千以賻奕妻辭郤之奕於
文章要以道理為的不茍為聲律其論性情推明孔子
之法力教於人開曉其路從之學者咸以吾道自處閩/書
   評事劉成伯先生异
[010-24a]
劉异字成伯隱居不仕鄉人號曰隱君後以州郡薦强
起授將仕郎大理評事按選舉志載天聖/八年進士 閩書
   教授劉公南先生康夫
劉康夫字公南幼聰敏不嬉玩名竒童父奕卒潤州僚
佐憐而厚賻之康夫尚幼謂母曰勿汚吾父却不受服
除就府學庠周先生希孟門人數百而康夫獨見推重
其居家嚴憚遇親族有恩故鄉人師其孝悌仁愛而康
夫亦以敦厚風俗崇奬名教為己任主鄉校者三十餘
[010-24b]
載從㳺千餘人部刺史張伯王元絳程師孟皆優禮之
治平中舉孝亷本道以康夫應詔坐後時罷熈寧中廣
東人乞請主番禺學朝廷下其事索所為文進志述二
十七篇竟以未仕不合格止異日大臣有言於天子曰
劉康夫天下士惜其幾老不得用將有特詔事遂成寢
復主温陵學士之精敏勤勵者必見推許而荒慢怠㳺
者必見斥罰其引經質問雖終日不倦泉人蔡彰録其
温陵教授之功以傳諸人初康夫不為詞賦莆陽蔡公
[010-25a]
襄勉使為之一試而魁中由是屢薦至元祐中以特奏
名舉前未唱名二日卒鄭俠表其墓謂康夫性純孝居
喪盡禮葢年未弱冠而所以慎終大事者成人有所不
逮葢其事親事長與夫恤窮撫稚訓養豪雋成就才哲
發於誠心施於行事無不可以勒金石感鬼神為文下
筆千百言若不繇思慮而羽翼詩書根柢仁義雖素搆
無以過之所著有經訓若干卷雜文及古律詩若干卷
其在熈寧苗役之役康夫嘗狀其事為之圖籍以獻竟
[010-25b]
不報又嘗擬乙丑廷䇿其略云去冬今春積隂常寒陽
氣不逹恐有以臣議君以子改父者乃致斯譴因具言
更張所宜而未嘗示人既亡而遺藁在笥見者始知公
之憂其君與民為何如門人諷誦緒餘遵承規矱皆可
以致主安民垂之文字而示後之學者云閩書俠省志/ 鄭 西塘
文集撰/墓表
   徵士劉孟潛先生渙
劉渙字孟潛太子洗馬仲甫之孫隱釣北溪之上歌詩
[010-26a]
自娱元祐中鄉人千餘薦之郡守許懋乞應逸民之詔
懋聞于朝渙力辭不就子達夫閩/書
   教授劉宣子先生達夫
劉達夫字宣子元豐中入太學以父渙年老歲一歸省
父卒遂無仕進意隱居北山數十年崇寧中舉遺逸有
司以應詔授松江簿擢温陵教授有薦于朝者召見將
仕以中都官辭曰非志也遷越州教授卒按選舉志載/政和二年進
士/書 閩/
[010-26b]
   修撰劉先生藻
劉藻懐安縣人按馬氏森撰鳳岡劉氏諸賢祠碑記云
秘閣修撰藻從羅豫章學以孝聞於朝賜粟帛并名其
里為錫類著禮書易解
  按閩書福州英舊傳遍考未得此公名字只韋布/傳云劉藻字昭信閩縣人與王普任文薦同以禮
  學稱朱子所謂三山前輩有明禮者此三人是也/其傳中改易數語見朱子語類乃與朱子答問之
  説但閩書劉藻入韋布閩縣人乃未入官者今考/馬氏鳳岡劉氏碑記有劉藻者係秘閣修撰似登
  仕籍而非韋布矣惟著禮書易解二書似相近又/考閩書英舊選舉目録内懐安故縣紹興五年乙
[010-27a]
  卯有劉藻係劉偁姪是懐安與閩縣不相符但馬/氏碑記中言懐安故縣即諸劉故里似即此劉氏
  耳再考新福州府志選舉内亦是紹興五年乙卯/附王普傳屬懐安縣人竊疑劉公藻或以朱子表
  章禮學後人立傳只載朱子問答往復之語而他/細事或不致詳亦未可知然據馬恭敏稱為羅豫
  章門徒又以孝德著聞於朝以名其里官至秘閣/修撰則當時乃表著人物相去數百載名公鉅儒
  採志乘者豈有不詳考立傳似不宜有闕漏也今/將馬氏祠記附諸劉之後待考并撮其語為傳再
  按黄氏海道南統緒辨正諸人出處之訛謂紹興/之進士禮部員外郎劉藻訛為布衣意即其人但
  其歴官與馬恭敏祠/記未符待考證之
   縣令劉德稱先生嘉譽
[010-27b]
劉嘉譽字德稱一名岡長樂人官至樂昌尉嘗受業李
延平子世南孫砥礪
   司理劉景虞先生世南
劉世南字景虞受業林之竒與吕祖謙相友善秉禮蹈
義鄉邦敬仰官至吉州司理參軍
   劉履之先生砥
劉砥字履之别號存菴六歲時日誦千言至覽忠孝大
節輒激憤感慨十歲通九經傳記綴詞賦與其弟礪舉
[010-28a]
乾道二年童子科嘗讀錫老詩嘆曰此不足習乃治舉
子業又嘆曰此不宜專習因徧取伊洛諸書讀之偕弟
礪往受業於朱文公文公授之先天太極圖傳充然有
得文公晚收禮書砥預編次以時方攻道學益無復仕
進意年四十五卒為文醇雅宏博詩不加琢而能達其
意著論語解孟子解王朝禮編弟礪
   劉用之先生礪
劉礪字用之别號在軒幼頴悟孝弟與黄勉齋最善朱
[010-28b]
子答陳才卿書曰禮書得直卿用之漸可整頓又曰二
劉到此并手料理方有汗青之日偽學禁興志尚愈篤
蔡西山竄道州礪兄弟饋贐特厚子子玠
   劉君錫先生子玠
劉子玠字君錫礪子從黄勉齋學非名士不交非義理
之書不存平居退讓若無有及其見義必為不類流俗
則尤人所難者以上閩書志/参三山郡
   備考
[010-29a]
明馬氏森鳳岡劉氏諸賢祠碑記曰劉氏諸賢祠祀宋
名儒劉公彞康夫藻砥礪五先生也永樂間當路肇建
於懐安邑鄉之八都豈以近里居而追崇表章樹之風
聲哉初扁名賢祠督學潘樸溪公改名諸賢祠宋陽山
公二山公龍灣公僉議著之祀典毎春秋次丁委官致
祭葢自萬厯二年始也夫聖賢之生弗偶五百年必有
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唐虞三代氣運隆升應期而
出至孔子時降世異故不得位而但與三千之徒大明
[010-29b]
其道以詔後世孟子没而學絶周濓溪崛起得不傳之
緒於遺經以授二程吾閩楊龜山載道而南其一脉所
宗者羅豫章李延平視當時諸賢較著朱晦翁則集諸
儒之大成濓洛闗閩並稱天下萬世宗之固鄒魯乎濵
海者也楊羅李朱皆延建産也其在福則有劉氏諸賢
銀青光禄大夫彞從胡安定學居官多治績召對以正
學啟沃著七經中義百七十卷明善集居易集各三十
卷水經四卷及註禮記大全奉議郎康夫從周希孟學
[010-30a]
著志述二十七卷秘閣修撰藻從羅豫章學以孝聞於
朝賜粟帛并名其里為錫類著禮書易解樂昌令嘉譽
從李延平學迪功郎世南從林拙齋學與吕東萊相友
善父子潛心問學蹈義秉禮為鄉邦敬仰砥礪中神童
科從朱晦菴學嘉其篤志授先天太極圖傳嘗言履之
兄弟可與進德以時禁偽學弗仕著王朝禮論語孟子
解子玠從黄勉齋學克承父志是皆賢人也而並生於
一門世豈有盛於此哉是宜祠而祀之然所祀止五賢
[010-30b]
尚遺其三初議或未之考耶程叔子謂無善治士猶得
以明乎善治之道以淑諸人而傳之後無真儒則天下
貿貿然莫知所之是可見澤在當時終不若繼往開來
為扶世功大也若劉氏諸賢究其所學皆足以羽翼夫
道統則固不可謂之非真儒也是故既崇之學宫列之
道南書院又專祠特舉秩文祀典如此其詳悉有以哉
今撫龎惺菴公因前監察臺雙江公曾竪華表題曰一
門道學既兵火復申題之屬予為之記云
[010-31a]
明蔣氏以忠龍峰巖記略曰長樂之北有龍峰去縣治
十里許里先輩劉砥者與其弟礪當宋乾道間嘗築室
讀書其上屬晦翁朱子南逰至邑二公從講學留斯巖
最久又翁在巖時曽作讀書處三大字勒於巖今隱隱
滅無乃鄭司冦環浦復補書之余為琢石刻諸門内以
見朱子之所留而又以明此山非黄冠緇流之所得而
有也是為記
  光禄劉執中先生彞學𣲖
[010-31b]
 按宋初三山劉執中與陳古靈周希孟諸先生皆以
 經學為邑人倡其時周程尚隱濓洛三山前輩之學
 以經鳴者皆淵源于四先生及先生云
   光禄劉執中先生彞
劉彞字執中閩縣人若虚從子從胡安定學安定謂其
善治水凡所立綱紀規式先生力居多慶厯六年進士
為邵武尉調髙郵簿移朐山令邑人紀其事目曰治範
熈寧初為制置三司條例官屬以言新法非便罷神宗
[010-32a]
擇治水官除先生都水丞為兩浙轉運判官知䖍州著
正俗方訓斥尚鬼之俗使易巫為醫加直史館知桂州
禁與交人互市交阯陷欽亷邕三州坐貶均州團練副
使安置隨州又除名為民編𨽻浯州徙襄州元祐初復
以都水丞召還病卒贈銀青光禄大夫先生故明胡瑗
學神宗熈寧三年召問從學何人對曰臣少從學於安
定胡瑗神宗曰某人文章與王安石孰優先生曰胡瑗
以道德仁義教東南諸生時王安石方在塲屋修進士
[010-32b]
業臣聞聖人之道有體有用有文君臣父子仁義禮樂
歴世不可變者其體也詩書史傳垂法後世者文也舉
而措之天下能潤澤其民歸於皇極者其用也國家累
朝取士不以體用為本而尚其聲律浮華之詞是以風
俗偷薄臣師瑗當寳元明道間尤病其失遂明體用之
學以授諸生夙夜勤瘁二十餘年專功學校始自蘇湖
終于太學出于門者無慮二千餘人故今學者明夫聖
人體用以為政教之本皆臣師之功也神宗曰其門人
[010-33a]
今在朝為誰對曰若錢藻之淵篤孫覺之純明范純仁
之直温錢公輔之簡諒皆陛下所知也其在外明體適
用教於民者迨數十輩其餘政事文學粗出於人者不
可勝數此天下四方所共知而嘆美之不足者也神宗
悦所著有周禮中義十卷古禮經傳續通解二十九卷
洪範解六卷七經中義一百七十卷又有明善集居易
集水經注禮記大全等書
   縣令鄒堯叟先生棐
[010-33b]
鄒棐字堯叟邵武泰寧人嘉祐中進士調淮陽軍司理
參軍丁父憂服除再調南劍州劍浦縣主簿移福州閩
清令用薦者改宣德郎知宣城令少有文名工詞賦壯
逰四方從中山劉先生彞為學浸灌六經貫穿百氏各
得其宗棐為人重厚寡言雖家人未嘗見其喜愠貌温
氣和遇事堅正不可以非義回屈初在淮陽卒有受杖
不服而肆言守怒欲斬之議不决以其事付棐棐以為
事在有司則有常法執之不移士論韙之其蒞官臨民
[010-34a]
雖冗職必盡力故所至有風績雖當繁劇手未嘗廢書
也故其用志益深學之所造者逺矣龜山先生嘗曰余
自垂髫誦先生之文及長聞其名藉益甚元豐初家居
始獲從先生游焉其卒也龜山為志其墓并為文祭之
  三山王氏家世學𣲖
 按曽南豐氏序公文集略曰當先王之跡熄六藝殘
 缺道術衰微天下學者無所折衷深甫於是奮然獨
 起因先王之遺文以求其意得之於心行之於己其
[010-34b]
 動止語黙必考於法度而窮達得喪不易其志也文
 集二十卷其辭反覆辨達有所開闡非世之别集而
 已又按西麓周氏曰王深甫學於歐陽公與王介甫
 曽子固劉原甫㳺其文出歐陽體而尤純淡序事曲
 折不窮特壯偉不及也至於摘經傳語以為賦詞短
 而意深有味其言哉又南豐撰深甫之弟容季墓銘
 曰容季孝弟純篤尤刻意學問言行出處常擇義而
 動容季之伯兄回深甫以道義文章退而家居學者
[010-35a]
 所宗而仲兄向子直亦以文學器識名聞當世容季
 又所立如此學士大夫以謂此三人者皆世不常有
 未有同時並出於一家如此之盛云馬氏貴與文獻
 通考云候官三王之文葢宗師歐陽公者也其大家
 正氣當與曽蘇相上下故南豐折服其文而深悲其
 早世然晁陳二家書録並不收入四朝國史藝文志
 僅有王深甫集纔十卷則止有曽序所言之半而子
 直容季之文無傳焉亦不能知其卷帙之多少可惜
[010-35b]
 也今備録諸考論著之於編
   推官王深甫先生回
王回字深甫父平仕御史見閩書平卒葬頴州即家焉
回敦友孝行質直平恕造次必稽古人舉嘉祐二年進
士為衛真簿有不合稱病自免久之在廷多薦者治平
中以為忠武軍節度推官知南頓縣命下卒王氏安石
誌其墓曰吾友深甫書足以致其言言足以遂其志志
欲以聖人之道為己任葢非至於命弗止也故不以小
[010-36a]
亷曲謹以投衆人耳目而取舍進退去就必度於仁義
世皆稱其學問文章治行然真知其人而多見謂迂濶
不足趣時合變嗟乎是乃所以為深甫也令深甫而有
以合乎彼則必無以同乎此矣曾鞏序其文曰回當六
藝殘缺道術衰微之後奮然獨起因先王遺文以求其
意得之於心行之於己作為文詞反覆辨達有所開闡
其卒葢將歸於蕳也其破去百家傳註推散缺不全之
經以明聖人之道於千載之後振斯文於將墜回學者
[010-36b]
於既溺可謂道德之要言非世之别集而已弟向冏閩/書
   主簿王子直先生向弟冏/
王向字子直與回同舉進士仕縣主簿為文故有英氣
而能力自蟠屈以就法度自其少時則已著數萬言馳
騁上下偉麗可喜晚自為不足而悔其少作更欲窮探
力取極聖人之㫖要大行則欲發而見之事業窮居則
欲推而托之文章將與詩書之作者並而未知其孰後
先也冏字容季孝弟純篤自少能為文章長於叙事所
[010-37a]
為文出輒驚人其為人自重不馳騁衒鬻亦不孑孑取
名日與其兄講唐虞孔子之道以求其内言行出處擇
義而動其磨礱灌養而不止者方未量其所至而皆不
幸蚤卒向冏與兄回之文章皆宗歐陽脩正氣大家欲
與曽蘇上下曽鞏序向之文誌冏之墓深推服而悲其
蚤世閩/書
  三山陳氏家世學𣲖
 按三山陳氏祥道以禮學名於元祐間而弟暘著樂
[010-37b]
 書在紹聖之代二書當時皆鈔録進御纂緝禮制者
 多折衷之所謂代用其書垂諸國胄者也朱子言三
 山前輩明禮者三人王氏普劉氏藻任氏文薦而祐
 之兄弟其嚆矢者矣再祐之先生從弟剛中以志節
 著朱子時此公已載長樂志遺厥歴官謫死事後朱
 子叩其鄉人表章之見朱子文集今考本傳已詳及
 之矣兹録其家學載於編
   秘書陳祐之先生祥道
[010-38a]
陳祥道字祐之閩清人治平四年進士嘗著禮書百五
十卷近臣以聞哲宗詔尚書給筆札抄録除國子監直
講遷館閣校勘兼太常博士終秘書省正字祥道為禮
書序曰先生之治以禮為本其宫室衣服車旗械用有
等其冠婚喪祭朝聘射御有儀即器觀理無非法象之
所寓即文觀義無非道義之所藏使人思之知所以教
守之知所以禁奢者不得騁無度之心儉者不得就茍
難之節竒不得亂常衺不得害正此上下所以辨民志
[010-38b]
所以定也晚周而下道散於異政法亡於殊俗君子不
得以行禮小人得以行非禮兩觀大路朱干玉磬天子
之禮在諸侯塞門反坫素衣朱襮諸侯之禮在大夫繇
是先王之制浸以掃地天下學者亦失其傳故隨武子
不知殽烝孟僖子不知相禮范獻子不知問諱曽子不
知奠方魯不知尚羔衛不知立市則時之知禮者葢亦
鮮矣漢興叔孫通之綿蕝徒規當時之近功法失於太
卑齊魯二生論禮樂必期百年後興言失於太髙賈誼
[010-39a]
有修禮之志而困於絳灌曹褒有定禮之議而沮於酺
敏傅咸極論于晉而誚于流俗劉蕡發䇿於唐而棄於
一時繇漢以來千有餘載其間欲起禮法於上者非一
君欲成禮法于下者非一臣有是君而下不足副之則
禮法終不明有是臣而上不能任之則禮事終不行此
龎政薄俗所以繼作唐虞三代之治不復見也今上有
願治隆禮之君下有博古明禮之臣都俞賡歌于廟堂
窔奥之間四方萬里涵泳德化制作之盛在此時矣臣
[010-39b]
嘗考六藝百家之文以究先王禮樂之迹凡寓於刑名
度數者必辨其志凡藏於道德仁義者必發其藴發憤
二十年著成禮書總一百五十卷其於歴代諸儒之論
近世聶崇義之圖或正所失或補所闕庶幾古人之髣
髴可以類推藏諸巾衍非敢以施當代豈謂伏䝉太皇
太后陛下皇帝陛下曲加采聽特給筆札俾寫上進臣
自惟淺陋不足備甄録姑用塞明詔又有論語句解與
禮書並行於世弟暘姪剛中登第閩/書
[010-40a]
   侍郎陳晉之先生暘
陳暘字晉之紹聖制科授順昌軍節度推官徽宗初進
迓衡集以勸導紹述得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所著有
樂書二百卷禮部侍郎趙挺之言其貫穿明備乞援其
兄祥道進禮書故事給筆札書成為序上之其文曰臣
聞先天下而治者在禮樂後天下而治者在刑政三代
而上以禮樂勝刑政而民德厚三代而下以刑政勝禮
樂而民風偷恭惟神宗皇帝超然逺覽獨觀昭曠之道
[010-40b]
本之為禮樂末之為刑政凡所以綱維治具者靡不交
修畢振典章文物一何煥然臣先兄祥道是時直經東
序慨然興思求以上副神考修禮正樂之意既就禮書
一百五十卷哲宗皇帝祗遹先猷詔給筆札繕寫以進
有㫖下議太常臣兄且喜且懼一日語臣禮樂治道急
務帝王極功比籠絡今昔逮及成書固亦已勤乃寤寐
在樂而情力不逮汝勉成之臣䝉先帝擢寘上庠陛下
陞之文館編修論次積年于兹著成樂書二百卷曲被
[010-41a]
誤恩俾録上進臣兄弟得以區區所聞補聖朝萬一制
作討論榮幸何如臣竊謂古樂之發中則和過則戾涵三
之道叅和為沖氣五六之數一貫為中合故冲氣運而
三宫臣焉叅兩合而五聲形焉叅五合而八音生焉二
六合而十二律成焉數度雖有不同要之會歸中聲而
已過此則衛鄭哇淫而不合於古也樂之有宫也與其
有黄鍾也尊而無上者也五聲十二律樂之正也二變
以變宫為君四清以黄鍾清為君樂之蠧也夫事以時
[010-41b]
作固可變也而君不可變太簇大宫夾鍾或可分也而
黄鍾不可分既有宫矣又有變宫焉既有黄鍾矣又有
黄鍾清焉是兩之也為是説者古無有也聖人弗論也
漢唐諸儒之所傅會歟存之則傷教而害道削之則律
正而聲和臣是敢辭而闢之也志在華國義在尊君庶
幾不失仲尼放鄭聲惡亂雅之意也循其序君子以成
焉明其義天下以寧焉樂之時用顧不大哉既上遷太
常丞進駕部員外郎為講議司叅詳禮樂官閩/書
[010-42a]
   縣令陳彦柔先生剛中
陳剛中字彦柔建炎進士性慷慨有志事功官迪功郎
紹興初上書言民力凋瘵國用匱乏願罷冗食去虚文
以足邦用遷太府寺丞應詔上封事主議恢復忤秦檜
意胡銓以言貶韶州剛中作啟賀行有云屈膝請和知
廟堂禦侮之無䇿張膽論事喜樞庭經逺之有人又云
知無不言願借上方之劍不遇故去聊乗下澤之車檜
尤憾之遂與張九成等七人同謫差知安逺縣至縣適
[010-42b]
有嶺冦來擾究心招撫感瘴而没其妻子扶柩葬於杭
州龍井山風篁嶺之沙盆塢新三山郡志/ 朱子文集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