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d0013 郝氏續後漢書-元-郝經 (master)


[091-1a]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卷八十四中下  元 郝經 撰


  録第二中下


  歴象


  緯曜占候 日 月 嵗 熒惑 填


  太白 辰 雜星 煇氣 五行 災異


  緯曜占候


  孔子於天道命罕言不語怪力亂神其作春秋略瑞慶
[091-1b]
紀天變而不言占示人以常經通誼使之篤恭行事銷
弭其本所以事天立命也子産謂天道逺人道邇禆竈
焉知天道亦孔子志也然書載月之從星則以風雨星
有好風星有好雨詩載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
于何不臧日有食之亦孔之醜正月繁霜我心憂傷煜
煜震電不寧不令月離于畢俾滂沱矣皆孔子所删定
周禮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
之遷辨其吉凶原注遷亦變也以推移言則又周公之所制作孔子
[091-2a]
以為禮經者也則變異之有占候尚矣苐孔子志而弗
辨爾故其說見於百家傳記皆出於孔子六經之後徃
徃國殊窟穴家占物怪凌雜米鹽然稽其說先天則有
見後天則有徴於贏縮犯守飛流陵戾之際則必有兵
喪水旱禍亂之端亟以告語亦足使恐懼修省不敢泄
天自肆以天道正人事以幽契明以逺徴邇於道教有
補焉故司馬遷作天官書察變異本禨祥謹占候漢代
諸儒亟言災異後世賢宰相謂人君惟天可畏日取四
[091-2b]
方所上災變水旱事奏之以福其君使側身修行迂儒
或以為天變不足畏者卒禍其國聖人志而弗辨後世
既書復說又為圖象本諸行事於天道命益詳有功於
聖人矣天官書曰常星之變希見三光之占亟用常星
五宫列舍原注中宫及東南西北也三光七政緯曜也常星既不移
徙祗有大小明闇角動芒刺而已故其變希見七政則
周行乎天贏縮不常又為彗孛攙搶篷燭殘賊不勝妖
異故其占亟用故自日月薄食朓朒原注朓土了反朒女六反五星
[091-3a]
之變兩星同度曰聚精氣變化曰散芒角相接曰鬬輪
郭侵入曰食在上而下曰乗在下而上曰凌穿宿而過
曰歴居宿不動曰守周匝曰環屈曲曰繞東西曰句南
北曰已二尺内曰觸一尺内曰犯近逼曰抵相覆曰掩
自中曰出由外曰入先期曰蚤後期曰晩已見而伏曰
伏已伏而見曰見退行而西曰逆軌道而東曰順凡二
十四變其妖星之變則又有方所丈尺氣色音聲而各
有占戰國秦漢以來占候家有甘石歴五星法天官書
[091-3b]
太初歴京氏占風角書集星章天文志至建安初劉表
為荆州牧令武陵太守劉叡集諸家占自經星緯曜變
占外又有瑞星妖星客星流星等占號荆州占今取其
傅於理者著於篇其事騐詳見三史及晉書故不重出


  日


  天秉陽垂日徑一千里太陽之精人君之表隂陽之為
日月乾坤之坎離也離為日内隂而外陽内闇而外眀
[091-4a]
坎為月内陽而外隂内明而外闇隂陽之精互藏其宅
故其體不易登天而曜其精入地而構其精萃而為天
地之精散而為萬物之精進退而為寒暑徃來而為晝
夜著道體本然之明更代迭繼輝光不已為天地虛靈
不昧之心容光必照為鬼神之良知故日為天之魂月
為地之魄日為天地之命月為天地之性日光不定陽
之動也月光瑩定隂之靜也日行陽度則盈行隂度則
縮賔主之道也月逺日則明生而遲近日則魄生而疾
[091-4b]
君臣之義也陽消則生隂故日下而月西出隂盛則敵
陽故日望而月東出天為父日為子故天左旋日右行
日為夫月為婦故日東出月西生也日為衆陽之宗七
曜之主将旦則清風發羣隂伏出於𤾉谷則為大昕宜
照天下天子當陽嚮明而治萬里同軌夕則入于䝉汜
轉于地中匿于隂墟羣生嚮晦入宴以息以存夜氣晝
夜一周與天同度其数十原注自甲至癸故有十時原注日中當王食時
當公平旦為卿鷄鳴為士夜半為皂人定為輿黄昏為𨽻日入為僚晡時為僕日㫙為臺隅中日出闕不在第
[091-5a]
尊王公曠其位二分二至進退有常以别四時主照臨萬物發

達元陽施仁行惠以賛化育典致天神謂之曜靈王者
當陽能自昭明徳平章百姓百姓昭明焞曜光澤晷道
不忒行失中違常則晷道僣差長為潦短為旱奢為扶
原注奢大扶附也扶則邪臣進正臣䟽君子不足小人有餘原注
晷極短尺五寸八分極長丈三尺一寸四分中則七尺三寸六分或過不及則為差也心昏塞沈

湎非度謂之反陽為隂則煤而無光國亂無政民不聊
生則晝昏而行人無景苛急而暴則行疾怠慢而慠則
[091-5b]
行舒凶沴感變則變色示象赤則亂臣謀逆黄則兵戰
其國紫黒則乗輿晏駕青黒則宸扆憂疾白黒則兵喪
並起象見則山河分裂入而復出則僣王彊二三並出
則主分立烏出則天子蒙塵烏見則昏童在位中有黒
子黒氣黒雲乍三乍五賊臣犯主樞星直井無影則食
隂盛而合朔之際為月魄揜之也月先天則食晦合朔
則食朔後天則食朔夜皆臣專君子逆父婦乘夫
小人病君子之象故詩人以為不臧而幽王身
[091-6a]
弑國亡春秋書三十六食而弑君三十六則日食天變
之至大者也是以天子不舉修徳以自責伐鼓于社以
責隂諸侯伐鼓于朝以自責用幣于社以禮隂故右虧
則折右肱左缺則喪左弼上食則君失位太子登極下
食則君變將失位分同度至相遇則災輕正陽之月慝
未作則災重原注分二分至二至孟夏為正陽月慝隂也王日則天子下席
相日則宰輔伏辜囚死則臣下短折休廢則人民疾疫
春食則水夏食則旱秋食則兵冬食則饑分則輕過則
[091-6b]
重既則尤重始食之分輕當食之分重復明之分吉夘
辰前則事重午未後則事輕食而星殞怨讟並興國亂
易政食而地震訛謡並興國亡易主方食而雲興雨降
天子有徳


  月


  天秉隂垂月徑一千里太隂之精后妃之表大臣之象
配日佐陽含𢎞光大而代終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其
數十二一晦朔而與日會日行十三度有竒十二月而
[091-7a]
周天消息見伏百里為品千里立表萬里連紀晦朔正
終始弦為繩墨望成君徳春夏南從陽秋冬北復隂制
節謹度以順為正以謙為徳所以長衆隂也典致地祇
人鬼謂之素靈其體本黒受日之光而白為日之影分
為二曜坤順承天配為二儀也三五而盈三五而闕者
月一靣受日之光如彈丸塗粉之半側視之則纔見如
鈎對視之則正圓如鏡半側半正則如上弦故月光常
圓自人視之乃有偏正而為晦朔弦望非明魄羡生而
[091-7b]
有盈闕也故以人觀象消長盈闕合夫八卦隂魄為主
陽明為賔自然之數也晦而存神合朔而化三日而始
見一陽之光於西方庚地坤之震也八日而上弦見二
陽之光於南方丁地坤之兊也十五日望則三陽全於
東方甲地坤為乾也十六日下見一隂而生魄平旦没
於西方辛地乾之巽也二十三日見二隂之魄而下弦
平旦沒於南方丙地乾之艮也三十日則晦而無所見
三陽盡伏於西北壬地乾為坤也於是周天會日而復
[091-8a]
見一陽月中有景者月金水皆受日星之光故皆能受
物之景天包地外地在天中中間太虚日月徃來日隨
天而在地中則月隨天而在天中日光從地四旁而上
月乃受之以為光故月中之景即地之景其空明者地
涯之水景也日行中道為黄道又為光道而月則有九
道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
西青道二出黄道東立春春分東從青道立秋秋分西
從白道立冬冬至北從黒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然用
[091-8b]
之一决房中道青赤出陽道白黒出隂道行中道則安
寧和平若失節度而妄行出隂間多隂事外北三尺隂
星多慢政北三尺太隂大水兵出陽間人主驕恣外南
三尺陽星多暴獄南三尺太陽大旱喪以静虚卑遜為
徳隂幽肅殺而主刑以厝而不用為道故㤗之六五隂
乘陽尊則曰帝乙歸妹以祉元吉歸妹之六五則曰其
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隂不敵陽后不夷
主臣不過君也故敵日則奪曜同度則無光伏而晦藏
[091-9a]
乃得其常晦而見於西方謂之朓朔而見於東方謂之
側匿朓則侯王舒側匿則侯王肅小僣小毁大驕大滅
君刑緩則行疾君刑急則行徐不當沒而沒不當望而
望則破軍殺將當出而不出當弦而不弦臣下懐姦刺
則賊臣專政將臣不肅原注刺光如刺出也齒則后妃絶理賞罰
不當原注光如鋸齒也二三並出則中國亂亡乍南乍北
則兵刑失理或進或退則外戚亂朝晝明則姦邪
並作眀動則女主失行變色則將帥有殃虹貫則中宫
[091-9b]
僣位重輪則椒房有慶色青則主病人饑色赤則兵起
大旱色白則其分有喪色黑則宫闈有賊色黄則其君
有徳五星入則其君逐食五星没則其國亡五星環繞
則王者惡之兩角出則山河分裂三無魄則其望必食
月傍受日光一面則圓而眀至眀中有闇虛望則與日
正對為闇虛所射且至精不二受故陽勝隂火息水是
以食皆君臣父子夫婦綱常之錯亂故亦凶也必食於
望者誅其盛也是以謂之常故食則修刑后妃理内政
[091-10a]
所以修隂也食既其分大將凶食戊巳則水旱丙丁則
豐穰辰巳之方無麥午未之方無禾方戰而食則主敗
食而雲興雨降有兵不戰連月食后妃凶大臣憂外國
易主


  歲


  木行之精蒼帝之神震氣之曜是為歲星徑一百里於
乾為元於徳為仁於事為貎其位東方其日甲乙其時
主春其色青其音角其性柔惠生物之星也日行二十
[091-10b]
八分一十八秒謹按史記作日行十二分度之一東行十二度百日而
止逆行八度百日復東行歲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
其在四孟四季則歲行二舍四仲則歲行三舍歲歴一
辰十二歲而一周天故謂之歲星取一歲之義命之也
一曰攝提一曰重華一曰應星一曰星紀凡四名歲隂
在寅正月歲星在營室是月日月亦會營室室為歲廟
謂之清廟原注甲乙為陽寅夘為隂歳隂太歲所在之辰也凡日月右轉所會之次謂之辰五星亦
右轉與日月同會於其次之宿乃其星之廟也謂之廟者日月隂陽之精五星遇其會則乘隂陽之王氣故謂
[091-11a]
之廟猶三光所會謂之帝庭帝座也按天官書與漢志歲星之出與所在之舍多不同天官攝提格歲歲隂左
行在寅歲星右轉居丑正月與斗牽牛晨出東方名曰監徳色蒼蒼有光其失次有應見栁歲早水晚旱漢志
甘氏在建星婺女太初歴在營室東壁單閼歲歲隂在夘星居子以二月與婺女虚危晨出曰降入大有光其
失次有應見張歲大水太初在奎婁執徐歳歲隂在辰星居亥以三月與營室東壁晨出曰青章青青甚章其
失次有應見軫歲早旱晚水太初在奎婁大荒落歲歲隂在巳星居戌以四月與奎婁胃昴晨出曰跰踵熊熊
赤色有光其失次有應見亢太初在參罰敦牂歲歲隂在午星居酉以五月與胃昴畢晨出曰開眀炎炎有光
偃兵惟利公王不利治兵其失次有應見房歲早旱晚水石氏曰啓眀太初在東井輿鬼叶洽歲歲隂在未星
居申以六月與觜&KR3083參晨出曰長列昭昭有光利行兵其失次有應見箕太初在注張七星涒灘歲歲隂在申
[091-11b]
星居未以七月與東井輿鬼晨出日天音昭昭白其失次有應見牽牛甘氏在弧太初在翼軫作鄂歲歲隂在
酉星居午以八月與栁七星張晨出曰長壬作作有芒國其昌熟榖其失次有應見危有旱而昌有女喪民疾
甘氏在注張太初在角亢閹茂歲歲隂在戌星居巳以九月與翼軫晨出曰天睢白色大眀其失次有應在東壁
歲水女喪太初在氐房心大淵獻歲歲隂在亥星居辰以十月與角亢晨出曰大章蒼蒼然星若躍而隂出旦
是謂正平起師旅其帥必武其國有徳將有四海其失次有應見婁石氏曰天皇太初在尾箕困敦歲歲隂在
子星居夘以十一月與氐房心晨出曰天泉𤣥色甚眀江池其昌不利起兵其失次有應出昴石氏曰天宗太
初在建星牽牛赤奮若歲歲隂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與尾箕晨出曰天皓黫然黒色甚眀其失次有應見參
石氏曰天昊太初在婺女虛危漢志曰甘氏太初歴所以不同者以星贏縮在前各錄後所見也其四星亦畧
[091-12a]
如此凡建寅之月日月會於營室天官書謂歲隂在寅星居丑正月與斗牛同出則不合度太初歴謂在營室
則與日月同會為合故室為歲廟也故曰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逆順其

精升為天帝降為太稷佐天為冡宰貴臣出震而首庶
物體元居正有人君之象主發政施仁主福司人之徳
主歲事為統首紀號令主穀及百果草木故又為大司
農司肅典致時雨原注肅時雨若主岱宗於地則主齊魯及東
夷清潤安靜則天子夀昌天下安寧人民尚徳風雨時
順百穀豐登王者不仁慢神虐民而貎不㳟不能建元
[091-12b]
育物童山赭林窮極土木逆春令傷木氣則歲星行罰
緩則不行急則過分逆則占趨舍為贏退舍為縮贏則
兵不復縮則國有憂兵敗将死所去失地所居得地所
在之國謂之得歲不可伐可以伐人對為衝歲國乃有
殃贏縮之衝其殃尤甚乆守則福重逆行則禍起揺動
人主怒無光仁道失又其星各有占歲星赤而角其兵
張黄而沉其野穰青黑為疾為賊赤灰為喪為敗順角
而戰者勝逆則不勝乍小乍大其色數變王者惡之宜
[091-13a]
行赦令當見而忽亡野死之王周禮保章氏以十有二
歲之相觀天下之祅祥原注相所見之相也七政而祗以歲占故
自左氏傳天官書諸星家歲星之占為重以其居五星
之首也故王者奉天必謹候歳星凡月食五星其國皆
亡食歲星則饑后妃傾歲星入月其野有逐相襲月逮
之臣逼君女主憂與它星遇而鬬天下大亂二星相近
者殃大相逺則淺從七寸以内必之原注必有禍也歲星與土
合為内亂饑主勿用戰敗填不避歲則后帝共政與水
[091-13b]
合則變謀更事火為旱為饑金為白衣會為水及大將
死鬬則破軍殺将水金在南為牝牡年榖大熟原注水金隂歲
陽故曰牝牡隂南陽北相交故榖熟金水北歲偏無原注隂陽不交故歲或有或無凡三

星合是謂驚立絶行原注有兵喪故驚改主故絶其國外内大亂有
兵有喪民人饑乏改立公王四星合是謂大湯原注音盪滌也
其國兵喪並起君子憂小人流五星合是謂易行有徳
受慶改立大人奄有四方子孫蕃昌無徳受罰亡其國
家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一星居舍四星就
[091-14a]
合為從所聚之國王天下從歲星其舍真人以仁致天
下凡五星失次伏逆變而皆生妖星皆主兵喪大亂歲
星之變為天棓天槍原注楚行反天猾天衝國皇天攙原注音參
及登天根天荆真若天猿天樓天垣蒼彗凡十有四星
出以甲寅兩青方在旁原注京房集星章妖星皆見於日旁互有五色方雲五星所生
以五寅日出天棓星一名覺星本𩔖星末銳長四丈出東北

方西方則天下兵争天槍星長數丈兩端銳出西南方
不過三月必有亂君破國伏辜其餘殃為旱饑暴疾天
[091-14b]
衝星如人蒼衣赤首不動出則臣謀主兵變君死國皇
星大而赤𩔖南極老人去地三丈如炬火出則内難兵
喪大起天攙星長四丈本𩔖星末鋭𩔖雲状如牛出西
南方主捕制出則為兵為亂為喪為旱枯骨籍籍赤地
千里彗星亦曰埽星本𩔖星末𩔖彗小者数寸長或竟
天皆五星所變故其色各𩔖其星歲蒼火赤土黄金白
水黒體無光出必傅日而假其光故夕見東指晨見西
指在日南北隨日光而指頓挫其芒或長或短所出殃
[091-15a]
著所指殃發行遲殃深行疾殃淺皆為大喪大兵除舊
布新易主革命偏指曰彗芒氣四出孛孛然曰孛原注音背
惡氣之鍾尤重殃甚於彗出與本星合或行及本星原注
如蒼彗遇歲赤彗遇火或合他星而行及之原注如蒼彗及歲之妖星合遇火土金水
而孛之也皆為客犯主臣犯君必有簒弑放廢之禍大亂革

命之事故凡妖星彗孛其首也妖星之變見諸星家者
七十八名𩔖無象占其可攷者則各附本星之下歲星
之有象占者凡六星


[091-15b]
  熒惑


  火行之精赤帝之神離氣之曜是為熒惑徑七十里於
乾為亨於徳為禮於事為視其位南方其日丙丁其時
主夏其色赤其音徴其性剛烈長物之星也每十月入
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無道之國逺日專恣出入無
常日行七十六分四十杪月行十九度其東行急一日
行一度半行十六舍而止逆行二舍六旬復東行自所
止数十舍十月而入西方伏行五月出東方三十三歲
[091-16a]
一周天謂之熒惑者取不常之義命之也一曰罰星一
曰執法天地之初袛有水火故天一為水地二為火水
則川源波蕩蒸為雲雨趨下而緩薄於隂氣火則煙焰
激烈凝為日星騰上而速合為剛風皆有形而不定者
也故其變化不測而其行不常熒惑火精惟與大火合
而心為熒惑廟謂之眀堂故曰察剛氣以處熒惑其精
為風伯佐天為理内理政外理兵凡五星皆天之使熒
惑獨疾速專恣故為天子大使廵攝萬國司察臣下之
[091-16b]
過而主禍及天下火紀出納之令又為大鴻臚主死喪
司哲典致時燠原注哲時燠若主南嶽於地則主吴楚及南蠻
赤眀净潤軌道無變則上下有禮不僣不忒王道和平
無孽火之咎王者虧禮視不眀不能亨通長物逆夏令
傷火氣則熒惑行罰緩則不出急則不入違道則占反
道二舍以上居之三月其國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半亡
地九月大半亡地因與俱出入國絶祀歴紫宫太微謂
之火入室王者惡之凡失道為悖亂殘賊疾喪饑兵殃
[091-17a]
還至雖大當小乆而至當小反大其陽為男喪隂為女
喪角動環繞乍前乍後或左或右為之作態低昻為殃
益大出則兵起入則兵散晝見君弱權臣擅命大行誅
殺其出西方曰反眀主命者惡之東行疾則兵聚東方
西行急則兵聚西方緊小而闇謂之悖怒有急兵姦伏
滿野動揺厥弛原注張弛也則佞巧依勢微言毁譽進𩔖蔽
原注𩔖其黨也句己戰凶軍有圍退行芒角如鋒刃天子毋
出宫下有伏兵芒大四出衆為亂天下兵起色變如死
[091-17b]
灰瘞火謂之急繕賊臣犯上宫庭流血黑角刺中則兵
噐有焰孽火然地主喪國亡天下分裂其入守犯太微
軒轅營室大火為焚廟逐君主命惡之凡五星行至其
廟謹候其命當見而忽亡不知所出則下為童謡妖言
以告其徴然後出於危亡之國故曰雖有眀天子必視
熒惑所在月食則女主憂大臣大将凶襲月則逆兵入
宫與它星鬬光相逮禍深不相逮禍淺其所舍則兵聚
其下順戰勝逆戰敗從太白軍憂離之軍却出太白隂
[091-18a]
有分軍行其陽有偏將戰當其行太白逮之破軍殺將
與水合為焠原注忽内反相熄也與金合為爍為喪原注相銷也皆不
可舉事用兵大敗合土為憂生孽卿原注文耀鈎火土合則為鑪冶鑪冶
成則火興火興則土之子焠金乃銷鑠金鑠則土無子無子輔父則益妖孽故子憂也合木后妃

死為北軍用兵戰敗歲歉民饑原注焚木殺豰故饑北居舍而四
星來聚其分真人以禮致天下其精變而生妖星則為
昭旦蚩尤之旗昭眀司危天攙天隂晉若官張天惑天
崔赤若赤彗凡十有二星出以丙寅兩赤方在傍蚩尤
[091-18b]
之旗𩔖彗而後曲象旗或為赤雲其長竟天或謂其色
上黄下白或謂若植萑而長竟天或謂如箕而長二
丈其末皆有星凡妖星其末皆如星而非星若輝暈光
魄然而不定盖非五行正氣也蚩尤旗見外兵極外流
血四夷内兵極内流血宫闈昭眀星亦名歲華星赤帝
之精象如太白而七芒中角長出末鋭如筆又名筆星
或謂如太白光芒而不行或謂大而白無角乍上乍下
或謂狀如三足杌上有九彗上向或謂赤彗分而為昭
[091-19a]
眀昭眀㓕光為起覇起徳之徴所出之國兵起多變一
曰大人凶兵大起司危星大而白如太白有毛有目兩
尾兩角出正西方去地可六丈数動察之而赤為兵亂
乖爭天子以不義失國豪傑並起聲望大臣行主徳天
攙星彗屬状如劔㦸長四五丈色白数動主殺罰出則
䜛亂饑兵白骨蔽野戈㦸如林凡有象占者四星


  填


  填星土行之精黄帝之神坤氣之曜是為填星徑五十
[091-19b]
里於乾為貞於徳為信於事為思其位中央其日戊巳
其時四時原注月令土王季夏未月坤在西南離兌之間致養之道也今曰四時以分王為言也四
端不言信仁義禮智皆本信非信則徳不成四時無土位春夏秋冬皆本土非土則物不生故信分主於四徳
土寄王於四季皆十八日縂得七十二日其四時各去其十八亦各得七十二日共成三百六十日其専位則
在於季夏全體則分於四季也故曰其時四時其色黄九芒其音宫其性重厚

養物之星也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出百二十日而逆
西行二百二十日反東行見三百三十日而入入三十
日復出東方歲行一宿二十八歲一周天謂之填者取
[091-20a]
其安静之義命之也一曰地侯雖則地𩔖然根本五行
其行最緩亦不純繫乎地常以甲辰始建斗之歲仲冬
丑月日月亦會於斗而始行故南斗為瑱星廟謂之文
太室故曰歴斗會以定填星之位其精為靈星佐天為
司徒主布徳施教又為女主司天下女過又天子之星
有土之主察安危存亡之幾以降禍殃又主歲功穯事
土功喪葬復土之事凡丘墓陵寢之神司聖典致時風原注
聖時風若主嵩嶽於地則主三河宋鄭黄潤眀静軌道無變

[091-20b]
則有土之君厚下安宅四鄙不聳民狎于野時和歲豐
無物産之妖夫貎言視聽以心為主仁義禮智為心之
徳心思不妄而得其正則主静不動四徳皆失四事皆
違四時皆逆則心失其正為妄為狂於是四星皆失其
道填星乃為之動而行罰緩則不逮急則過舍逆則占
凡所居之國吉未當居而居已去而還居則得土不乃
得女當居不居已居還去則失土不乃失女不有土事
若女之憂不可舉事用兵其居乆國福厚易福薄原注易疾
[091-21a]
過也厚不可伐易可伐其贏王不寧縮軍不復失次上二

三宿有王命不成不乃大水失次下二三宿后慼其歲
不復不乃天裂地動句己芒角則為雹為雷山崩地坼
鬼哭人流龍蛇為妖角青黑主疾憂民大疫角白四刺
天子入陵大臣復土大水為災變色赤赤地千里為火
為饑當見而忽亡則為老人婦女下發隂禍天崩地陷
城復于隍改易太社月食有大誅殺襲月謂之土瘞水
女主入陵兵敗革政與水合穰而擁閼有覆軍其國不
[091-21b]
可舉事出亡地入得地一日為變謀更事為旱合金為
疾為喪為内兵亡地合木則饑外兵勝與歲相守内亂
易主居舍而四星來聚其分真人以重徳致天下其精
變而生妖星則為五殘獄漢燭星大賁昭星絀流旬始原注
旬一作營蚩尤虹蜺繫咎天上天伐從星天樞天翟天沸荆

彗黄彗凡十有八星出以戊寅兩黄方在旁五殘星亦
名五鋒星表有氣如暈有毛狀如辰星而角出正東方
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察之而青或謂蒼彗散為五
[091-22a]
殘五分毁敗之徴主乖亡急兵大喪政在伯野不利其
衝獄漢星亦名咸漢出正北方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
動察之中青下有三彗從横主逐王刺主出則隂精横
兵起其下大喪凶哭聲震野四夷驚動燭星状如太白
有三彗上出其出不行見則滅所燭者城邑亂有大盗
不成又以五色占旬始星出北斗旁状如雄雞其怒青
黑象伏鼈原注怒一作帑雌也一曰黄彗分為旬始主兵亂横起
諸侯雄鳴期十年聖人起而誅滅之凡有象占者四星


[091-22b]
  太白


  金行之精白帝之神兊氣之曜是為太白徑一百五十
里於乾為利於徳為義於事為言其位西方其日庚辛
其時主秋其色白其音商其性嚴厲收物之星也日行
一度二十七分一月行一辰一歲周天常以正月甲寅
與熒惑晨出東方二百四十日伏伏四十日又出西方
二百四十日而伏伏三十五日而復出東方出以辰戌
入以丑未其入其出必以風雨春見東方以晨秋見西
[091-23a]
方以夕其出不過參天原注三分天之一辰夘申酉之間也過午為經天
原注太白隂星也出東當伏東出西當伏西故出不過三天日陽也日出則星亡太白乃晝見午上行而過之
謂之經天謂之太白者取其方色命之也晨出東曰啓眀夕

出西曰太白一曰殷星一曰大正一曰營星一曰觀星
一曰宫星一曰大衰一曰大澤一曰終星一曰大相一
曰天浩一曰序星一曰月緯一曰開星一曰火鼻一曰
衆星一曰宦星一曰梁星一曰大囂一曰天表一曰大
爽凡二十二名附日而行仲冬日月會於角亢太白亦
[091-23b]
會於角亢亢為太白廟謂之䟽廟故曰察日行以處太
白其精為雨師佐天為大司馬大将軍位上公掌九伐
之法以行天討又為女主主罰凡金革兵械行陳法令
師衆律度車騎部曲皆主之司乂典致時晹原注又時𤾉若
西嶽於地則主秦隴羌戎西域白光静潤軌道無變則
天子有道中國安彊師貞而丈人吉王者悖義好殺綸
綍不從不能利物而反害之逆秋令傷金氣則太白行
罰緩則不出急則不入逆則占其始出東方行遲率日
[091-24a]
半度一百二十日必逆行一二舍上極而反東行率日一度
半二百二十日入其庳近日曰明星柔高逺日曰大囂剛
其始出西方行疾率日一度半百二十日上極而行遲日半
度百二十日旦日必逆行一二舍而入其庳近日曰太白柔
高逺日曰大相剛當出不出當入不入是謂失舍必有破軍
篡國野死之王當出不出未當入而入天下偃兵兵在外入
未當出而出當入而不入天下兵起所當之國破未當出而
出未當入而入天下兵起所當之國亡當期而出其國昌出
[091-24b]
東為東方入為北方出西為西方入為南方所居久其國
利易其鄉凶原注鄉向也出西逆行至東正西國吉出東至西
正東國吉入七日復出將軍戰死入十日復出相死入又
復出王者惡之出三日而復微入入三日乃復盛出是謂
耎而伏原注耎退也其下軍破將敗已入三日又復微出出
三日乃復盛入其下國有憂兵雖衆敵食其穀帥雖多
將為人虜出東為徳舉事左之迎之吉出西為刑舉事
右之背之吉反之皆凶西出失行外國敗東出失行中
[091-25a]
國敗色白五芒出蚤為月食原注先期而出與月相淩不見者則食晩為
天妖彗孛發無道之國出而留桑榆間病其下國原注行遲
而下也舉目平正出桑榆上餘二千里上而疾過參天原注未申之間疾其對國上

復下下復上有反將經天天下革命是為亂紀人民流
亡晝見與日争明彊國弱弱國彊女主昌日方南太白
居其南日方北太白居其北為贏侯王不寧用兵進吉
退凶日方南太白居其北日方北太白居其南為縮侯
王有憂用兵退吉進凶出髙用兵深吉淺凶卑淺吉深
[091-25b]
凶行疾用兵疾吉遲凶行遲用兵遲吉疾凶出大後小
兵弱出小後大兵强小以角動兵起角敢戰吉不戰凶
擊角所指吉逆之凶進退左右用兵進退左右吉動揺
躁躁吉静凶圜以静静吉躁凶出則兵出入則兵入出
西方昏而出隂隂兵强暮食出小弱夜半出中弱鷄鳴
出大弱是謂隂陷於陽其在東方乗眀而出陽陽兵强
雞鳴出小弱夜半出中弱昏出大弱是謂陽陷於隂伏
而出兵兵有殃出夘南南勝北方出夘北北勝南方正
[091-26a]
出夘東國勝出酉北北勝南方出酉南南勝北方正出
酉西國勝其色大圜黄&KR1485原注音澤潤也可為好事其圜大赤兵
盛不戰其白比狼赤比心黄比參左肩蒼比參右肩黑
比奎大星赤角有戰白角有喪黑圜角憂有水事青圜
小角憂有木事黄圜和角有土事有年角眀見影戰勝
黑角銳刺伏兵大戰居實有得居虚無得原注實在宿合度盧贏縮
不常也行勝色原注合度勝色正色勝位原注色正勝居宿有位勝無位有

色勝無色行得盡勝之原注行得其道得一作徳當見而忽亡則為壯
[091-26b]
夫處於林麓以發兵禍大呼羣起革命易主月食以强
國戰襲月則大将戮女主憂行與月並為戰並西方主
戰並東方客戰一尺而城抜二尺而國病三尺而軍憂
五尺則不戰出東方若西方晦而未盡三日朔而始生
三日與月並其間容指入月八日戰主敗破軍殺將二
指則入月十二日主敗城抜三指則入月十七日主敗
將走四指則入月二十日兩軍交綏客主俱敗五指則
守而不攻陳而不戰入房心間謂之金上堂逆兵犯君
[091-27a]
凡犯列星小戰五星大戰其相犯太白出其南南國敗
出其北北國敗行疾武不行文遇火兵喪大起與木合
光戰不合不戰合相毁有破軍殺將故天子將將將軍
將兵必謹候太白居舍而四星來聚其分真人以義致
天下其精變而生妖星則為天杵天柎伏靈大敗司姦
天狗賊星天殘卒起若星帚星若彗竹彗穡星猿星白
雚白彗凡十有七星出以庚寅兩白方在旁天狗星状
如大奔星色黄有毛尾旁有短彗有聲如雷其下止地
[091-27b]
𩔖狗所堕望之如火光炎炎原注音熖衝天其上銳其下圓
如數頃田處或謂狀赤白有光下即為天狗又謂流星
有光見人面墜無聲若有足者曰天狗其色白其中黄
如遺火狀主守禦候兵討賊出則天下大戰破軍殺將
人相食其下流血千里天狗飲之國亡革政其惡氣所
鍾又甚彗孛其衝禍尤重賊星亦名六賊出正南方去
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有光或謂狀如彗惡氣如五殘
出則天下禍合逆祲開樞其下兵起不利其衝凡有象
[091-28a]
占者二星


  辰


  水行之精黑帝之神坎氣之曜是為辰星徑一百里於
乾為貞於徳為知於事為聽其位北方其日壬癸其時
主冬其色黒其音羽其性舒緩藏物之星也一日行一
度九十九分六十二秒一月行一辰一歲周天常以四
仲月出二月春分見奎婁五月夏至見東井八月秋分
見角亢十一月冬至見牽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二旬
[091-28b]
而入晨候之東方夕候之西方常與日月之會同辰而
出孟春日月㑹于營室春分辰見奎婁仲夏日月㑹於
東井辰星亦見東井且月行一辰出辰四正得辰之中
能正四時與北辰同象故命之為辰也一曰小正一曰
長庚一曰天攙一曰安周星一曰細爽一曰能星一曰
鉤星一曰紐星一曰㸑星一曰伺祠凡十名附日而行
季夏日月㑹於栁七星辰星亦㑹於栁七星七星為辰
星廟謂之員宫故曰察日月之㑹以定辰星之位其精
[091-29a]
為河伯佐天為廷尉偏將主生物以布其紀以理四時
眀罰敕法以平天下主凡天下水土之政與日月同精
故為女主掌八柱九川以載地故為大臣司謀典致時
原注謀時寒若主北嶽於地則主燕趙代北北夷諸㫋裘之
國引弓之民黒潤軌道無變則天子惠澤逮下汪濊涵
泳萬民豐樂理法平而無寃民四夷來王中國安彊河
漢安流民無水害王者瞢闇濫聽而行昏徳刑罰不中
寃訟上聞逆冬令傷水氣則辰星行罰緩則不出急則
[091-29b]
不入非時則占其時宜效不效為失原注效見也宜見不見為失罰之也
追兵在外不戰一時不出其時不和四時不出天下大
饑失其時而出為當寒反溫當溫反寒當出不出是謂
繫卒兵大起四孟皆出易主命四季皆出大兵喪國亡
早出為月食晩出為彗星天矢春不見大風物不生夏
不見旱六十日物不長秋不見有兵物不實冬不見雨
六十日漂没城邑物不藏當效而出色白為旱黄為熟
赤為兵黒為水青角兵憂黒角兵水赤行窮兵之所終
[091-30a]
免其春青黄夏赤白秋青白而歲熟冬黄而不眀即變
其色其時不昌黄而小出而易處天下之文變而不善
地亦大動五星中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
方外國利辰星出東方大而白有兵於外解常在東方
其赤中國勝其西而赤外國利無兵於外而赤兵起其
與太白俱出東方皆赤而角外國大敗中國勝其與太
白俱出西方皆赤而角外國利當見而忽亡則為婦人
發隂謀衆叛兵起國亡月食以女亂襲月為合戰與月
[091-30b]
並占同太白與他星遇而鬭天下大亂出房心間地動
合土為演戎狄兵興下人謀上亦為大水辰星與太白
俱附日其精感深皆鍾肅殺之氣為誅為伐為刑為法
效出對代相為兵徴辰星不出太白為客其出太白為
主出與太白不相從野雖有軍不戰出東方太白出西
方出西方太白出東方為格野雖有軍不戰原注辰水也太白金
也水生金母子不相從故不戰母子各出一方為格格不和也故亦不戰辰星入太白中五

日乃出及入而上出破軍殺将客勝下出客亡地辰星
[091-31a]
來抵太白太白不去將死正旗上出原注太白芒角為旗破軍殺將
客勝下出客亡地視旗所指以命破軍其繞環太白若
與鬬大戰客勝免主人吏死過太白間可椷劍原注椷音函其
間可容劍也小戰客勝免居太白前旬三日軍罷出太白左

小戰厯太白右數萬人戰主人吏死出太白右去三尺
軍急戰故凡占太白必占辰星則兵之進退勝敗决矣
居舍而四星來聚其分真人以法致天下其精變而生
妖星則為長庚枉矢破女拂樞滅寳繞綎驚理大奮祀
[091-31b]
天美天毚天殃天社天歴天麻天林天蒿端下黒彗凡
十有八星出以壬寅兩黒方在旁長庚星原注詩大東東有啟眀西有長
庚毛氏註皆以為眀星太白先日東方為啟眀日入西出為長庚庚續也續日之光也故星家又謂太白為長
庚將軍然啓眀為太白長庚為辰星皆附日而行云此長庚則又辰星之變為妖星者也如一匹布

著天見則兵起枉矢星𩔖大流星蛇行而蒼黒望之如
有毛羽然長數丈著天見則反兵殺將相合為亂亦為
以亂伐亂凡有象占者二星凡歲之天荆天猿火之照
旦天惑土之天樞荆彗金之竹彗白雚水之拂樞天蒿
[091-32a]
等雖無象占大抵皆彗孛攙搶之𩔖精氣之散惡氣之
生皆為喪為亂為兵為亡


  雜星


  自五星變散外得名而有象占者曰瑞星妖星客星流
星隕星凡五𩔖


  瑞星者出為天下之瑞而有徵者也天精見而曰景星景
星者徳星也其狀無常出於有道之國或謂赤方氣與青
方氣相連赤方中有兩黄星青方中一黄星三星合為景
[091-32b]
星又謂狀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為明見則人君有徳天
下大慶歸邪星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兩赤彗上向上有蓋
狀如氣下連星出則有歸國者格澤星原注一音鶴鐸狀如炎火
其中黄白起地上下大上鋭見則不種而穫不有土功必
有大害謹案前漢書晉書俱作必有大客此據史記周伯星色黄有光煌煌然
而無芒彗所見之國大昌含譽星光曜似彗所照有喜
妖星者其見無期其行無度錯出五緯之間而為妖祥
者也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可四丈或謂六丈餘星大而
[091-33a]
赤常以夜半出十月其下兵起大亂地維星亦名咸光
亦出四隅大而赤去地可六丈如月始出其下為亂者
亡有徳者昌篷星大如二斗器色白亦名王星狀如夜
光多至四五少則一二或謂出西南長數丈左右銳出
而易處出則大水大旱人相食其下亂臣戮死天鋒星
彗象矛鋒刺天從横見則天下兵起血流成川老子星
色淳白所見之國為饑為凶為善為惡為喜為怒蓬芮
星亦曰蓬絮色青而熒熒然所至之國風雨不節旱乾
[091-33b]
水溢無穀多蝗東南有三大星出名曰盜星出則天下
有大盜西南有三大星出名曰種陵星出則天下穀貴
十倍西北三大星出而白名曰天狗星出則人相食大
凶東北有三大星出名曰女帛出則大喪凶天鼓星有
音如雷而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所在有兵起金鼓震
地凡十一星謹案雜星序妖星後有客星一𩔖今闕


  流星者天使也光跡相連曰流絶跡而去曰飛殷殷而
大曰奔皆流星也星大者使大星小者使小聲隆隆者
[091-34a]
怒也行疾者期速行遲者期遲大而無光者庶人之事
大而有光者貴人之事大而光且動者其人貴且衆也
乍眀乍㓕乍闇乍亡者賊破敗也前大後小者憂恐也
前小後大者喜事也虵行者姦事也往疾者往而不返也
長者其事長短者其事疾奔星所墜其下有兵無風雲
而有流星良乆乃入為大風發屋折木小流星數百四
面行者衆庶流移之象也氣如流星鏜然震野野雉皆
鳴天下分裂易主革命流星有音如炬火下地野雉皆
[091-34b]
鳴名曰天保所墜國安有喜若流星水色青赤名曰地
雁其所墜者兵起流星有光青赤長二三丈名曰天雁
軍之精華也其國兵起當從星所之流星暉然有光白
長竟天者人主之星也主將軍從星所之飛星大如缶
若甕後皎然白前卑後髙此謂缶頓其所從者多死亡
飛星大如缶若甕其後皎然白星滅後白者曲環如車
輪此謂解銜其國人相斬為爵禄飛星大如缶若甕其
後皎然白長數丈星滅後白者化為雲流下名曰大滑
[091-35a]
下有流血積屍流星将有所徃分中斗折而旁去名曰
折星其下兵叛土地分裂有雲如壊山堕謂之營頭之
星所墜其下覆軍流血千里亦曰流星晝隕名營頭得
名者凡八星


  隕星者自上而下隕也有不及地而無象者春秋星隕
如雨是也有墜地為石者隕石于宋五是也星為少陽
其精剛而繫於剛風墜地則為石剛之體也故石中有
火而星中有光其𩔖同也陽隕而從隂剛墜而從柔皆
[091-35b]
薨死之象也小而無光者細民也大而有光者貴人也
黄圜而正墜者上相也赤角而側墜者誅也黒角而勃
然者賊殺也闇如死灰者憂而自殺也青圜而緩者髙
士也白角而鏜然有聲者大將也散落如雪者衆姦伏
誅也聚而墜者軍潰敗也


  謹案此下煇氣一篇闕


  五行


  宓犧畫八卦而不言五行禹叙九疇言五行而不言數
[091-36a]
孔子賛易推本易範之所自謂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
之言天地體數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
八天九地十十為河圖而九為洛書祗竒耦一數於是
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裏知其所以然
矣五行者脗合天地之數當河圖之五位運行於天地
之間者也原注五位者一六北二七南三八東四九西五十中也一三五七九為
竒為陽二四六八十為耦為隂竒陽合於耦隂耦隂合
於竒陽五位相合然後各一隂陽而各為一太極質具
[091-36b]
於地而氣行於天天一生水而地六成之地二生火而
天七成之天三生木而地八成之地四生金而天九成
之天五生土而地十成之生於陽竒者則成於隂耦生
於隂耦者則成於陽竒屈信徃來運行不已於天地之
間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說者謂數之所起本於隂
陽隂陽往來在於日道十一月冬至日南極陽來而隂
徃子水位也當以一陽生為水數五月夏至日北極隂
進而陽退午火位也當以一隂生為火數隂不名竒數
[091-37a]
必以耦故以六月二隂為火數乾貞於十一月子坤貞
於六月未而皆左行也冬至極於夏至當為陽來正月
為春木位也三陽已生故三為木數夏至極於冬至當
為隂進八月為秋金位也四隂已生故四為金數三月
春之季四季土位也五陽已生故五為土數此生數之
由也萬物之生皆自㣲至著水最微為一火漸著為二
木形實為三金體固為四土質大為五水火木金皆得
土數而後成故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成數所由
[091-37b]
也三陽陽之中故木之徳盛於春六陽陽之極故火之
徳盛於夏土為隂陽之中分王四時故其徳盛於四時
之中而位季夏三隂隂之中故金徳盛於秋六隂隂之
極故水徳盛於冬此盛衰之時也木曰曲直既能曲而
反伸也金曰從革一從革而不能自反也水火氣也故
炎上潤下與隂陽升降土不能得而制焉木金者土之
華實也其性有水火之雜故木之為物水漬則生火然
而不離也盖得土之浮華於水火之交也金之為物得
[091-38a]
火之精於土之燥得水之精於土之濡故水火相逮而
不害鑠之反流而不耗盖得土之精實於水火之際也
土者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終地之質化之終也水火之
所以升降物兼體而不遺也此又其氣質也木神仁水神智
土神信案此下脱金火二條水滋而生木木然而生火火燥而生土土
凝而生金謹案此下脫金生水一條相生為母子金剛而剋木木堅
而剋土土浸而剋水水濕而剋火火礫而剋金相勝為
夫婦此又其情性也帝王之歴數為運孔子謂帝出乎
[091-38b]
震故自騶衍以來有五運之說以五行之相生者相代
始於宓犧以木徳王於是神農火黄帝土少昊金顓頊
水帝辛木唐火虞土夏金商水周木漢火雖不經見理
亦宜然此又其運數也故行而為五行布而為五氣合
而為五徳成而為五性發而為五色激而為五聲藴而
為五味凝而為五體别而為五藏萬物莫不由之皆陽加
於隂隂加於陽脗合成體錯綜為用皆以一具兩各為
隂陽木具甲乙火具丙丁土具戊巳金具庚辛水具壬
[091-39a]
癸而為十母復天地之體數不即不離分而不殊故五
行一隂陽隂陽一太極也九疇之以五行居首者本天
地以生人也皇極居中而以一御八者立人道以配天
地也隂陽之精合而為五行五行之精合而為人於是
太極為人極人君居至尊之位為天下之極必順五行
正五事以修其身厚八政協五紀以齊其政然後其極
正而建天下之極天下之人㑹其極歸其極各以為極
而各保其極復權以三徳審以龜筮徴其休咎考其禍
[091-39b]
福於是天地位萬物育皇極建而天下治中表上下共
一太極天人一致理氣相通積善而必有餘慶積不善
而必有餘殃於是五事復居首合五行而並天地矣孔
子作春秋書大雨震電雨雪大水火災霜雹無冰雨木
冰皆志五行之錯亂舉其端以示人其事未既著也及
秦人作月令始言寒暑時令氣序之差傅以殃咎而為
之徴漢興董仲舒為春秋公羊學始言隂陽五行災異
劉向為春秋榖梁學乃為洪範五行𫝊數其禍福與仲
[091-40a]
舒錯以警懼時君漢二百年天人之書也其大法謂五
事修皇極建則五行無變禍亂不作其有變皆人君失
徳之所致乃禹箕子之志也其𫝊曰田獵不宿飲食不
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姦謀則木不曲直棄法律
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治宫室飾臺榭
内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穯不成好戰攻輕百姓飾
城郭侵邉境則金不從革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逆天
時則水不潤下五事之變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
[091-40b]
厥罰恒雨厥極惡時則有服妖時則有龜孽時則有雞
旤時則有下體生上之㢌時則有青眚青祥惟金沴木
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咎僣厥罰恒暘厥極憂時則有
詩妖時則有介蟲之孽時則有犬旤時則有口舌之㢌
時則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視之不眀是謂不哲厥咎
舒厥罰恒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臝蟲之孽時
則有羊旤時則有目㢌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聽
之不聦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恒寒厥極貧時則有鼓
[091-41a]
妖時則有魚孽時則有豕旤時則有耳㢌時則有黒眚
黒祥惟火沴水思之不睿是謂不聖厥咎霜厥罰恒風
厥極凶短折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有華孽時則有牛
旤時則有心腹之㢌時則有黄眚黄祥惟金水木火沴
土向子歆亦治左氏春秋言五行班固乃㩜仲舒别向
歆援引眭孟夏侯勝京房谷永李尋之說為五行志天
人之際凛凛乎可畏矣謹案五行一篇有縂論而無事占


  災異


[091-41b]
  災者何凡水火暵旱霜雹蟲螟之害於人者也異者何凡
天地日星風霆妖孽之異於常者也異乃災之本災乃
異之徴皆本於人而應於天凡天文五行之占候徴騐
皆其事也初孔子作春秋書災異與事並列而不傅以
事視履考祥之法也自左氏及公羊傳下逮三史於災
異皆傅以行事紀𫝊之間既並列之又於書志反復稽
考雖大端有徴未免曲鑿牽彊有非聖人意者三國之
際漢史不書災異魏吴所載又復不同既不録於正紀
[091-42a]
僣國之傳法不可書於天人五行又不可曲相傅會其
與事相渉如赤星殞而諸葛亮薨金火交而孝獻入許
黄星見而曹氏簒漢流星墜而公孫淵誅等必當與事
並載其餘事不相渉特書屢書者則别為災異兩𩔖始
漢靈帝建興元年終晉武帝平吴之歲列於左方繫於
天文五行之後凡紀傳所書皆其事應治亂得失亦足
以稽考云爾謹案災異一篇有序無書


[091-42b]










[091-43a]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卷八十四下上  元 郝經 撰


  録第二下上


  厯象


  厯法上


  夫厯先王正時之書也其大法岀於易本於太極著於
隂陽形於天地錯綜於八卦流行於五行運轉於天文
綱紀於律吕合而為書定嵗月日時以為民用經於甲
[091-43b]
子起於黄鍾嵗首為至原注冬至日月初躔星紀月首為朔至朔
同日為章原注十九年七閏月為章冬至在朔日也同在日首為蔀原注
四章七十六年為蔀日首甲子日所謂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也蔀終六旬為紀

原注二十蔀千五百二十年為紀嵗朔又復為元原注三紀四千五百六十年為元五行相代一
終之大數也日以實之月以閏之時以分之嵗以周之章以

明之蔀以部之紀以紀之元以原之贏朒無方變化萬
殊推移遷次循環不已日月不過四時不忒生長收藏
各以其序故謂之厯此其大經也法始於宓犠初未有
[091-44a]
書黄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臾區占星氣伶倫造律
吕大撓造甲子頴首作算數容成綜此六術而調厯厯
之有書昉此少皥之衰九黎亂德民神雜揉不可方物
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
民絶地天通使復故常無相侵瀆乃更黄帝之厯以孟
春為元是時正月朔旦立春五星㑹于天厯營室氷始
泮蟄蟲始振鷄始三號天曰作時地曰作昌人曰作樂
鳥獸草木莫不應和而震正春離正夏兌正秋坎正冬
[091-44b]
二分為隂陽之中二至為隂陽之極而四時得其正人
得以順乎生長收藏之序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
寅開物於寅閉物於戌元㑹運世統紀不易而其用無
窮故顓頊為厯宗其後堯能則天厯象日月星辰敬授
民時以閏月定四時成嵗舜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而
𫝊之禹皆紀攝提貞于孟陬原注太嵗在寅曰攝提格孟&KR1101正月也而宗顓
頊湯武革命始改正朔以子丑為嵗首至班政教授民
時則仍以寅為正嵗其後顏淵問為邦於孔子孔子曰
[091-45a]
行夏之時又曰夏數得天予得夏時焉及作春秋書曰
元年春王正月以冬為春明夏時之正冬不可為嵗首
也以夏時冠周月無其位不敢改朔也秦人滅學事不
師古推五勝為水德革周正以亥為嵗首而用顓頊厯
漢初因而不革孝武始詔公孫卿司馬遷等考古厯法
于時有黄帝五家厯顓頊五星厯及夏商周魯厯凡六
厯推其宻率作太初厯始革秦正而復夏時孟春建寅
為嵗元原注漢書律厯志武帝元封七年漢興百二嵗矣太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
[091-45b]
等言厯紀壞廢宜改正朔於是詔御史曰廼者有司言厯未定廣延宣問以考星度未能讎也葢聞古者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發斂定清濁起五部建氣物分數然則上矣書缺樂弛朕甚難之依違以惟未能修明其以七
年為元年遂詔卿遂遷與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議造漢厯以前厯上元太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嵗至元封七
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嵗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嵗在子巳得太初本星度皆最宻日月
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元鳳初復候太初厯第一按太初元年實丁丑而曰復得甲寅者推本顓帝上元太始甲
寅之元至丁丑復以為元故名之曰太初也揚雄因之為太𤣥而劉歆更為

三統厯原注孝成世劉向總六厯列是非作五紀論向子歆乃究其㣲眇作三綂厯謂春秋於春三月每月書
王元之三統也三代各據一統明三統常合而迭為首登降三統之首周還五行之道也晉司馬彪曰劉歆為
[091-46a]
厯幾乎不知而妄言者杜預曰春秋日食有甲乙者三十四而三統厯惟一食比諸家最為疏也宋何承天曰
劉歆三統尤為疏闊方於四分六千餘年又益一日揚雄心感其説採為太𤣥班固謂之最宻著于漢志

復疎闊孝章元和中徴能術者課校諸厯定朔稽元為
四分厯行之其後或先天或後天而厯屢更矣葢天地
運氣有自然之差故司馬遷謂天運三十嵗一小變百
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三紀而大備惟其不
齊故能參伍以變錯綜其數日新其德不拘死法而為
活物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神無方易無體金火之
[091-46b]
革以治厯明時原注易離下兑上革象曰澤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故厯有大
法無定法久則必差差則必革當堯之時昬旦星中於
午至秦月令則已差於未由漢及晉而又差冬至日初
在牽牛今則在斗厯之始造測驗推步無不精宻久則
疎而不合非厯差也運氣自差也東漢以來凡五論厯
原注章帝永元元年十四年安帝延光二年順帝漢安二年靈帝熹平四年然祇用四分
而不革靈帝時泰山劉洪精於厯術徴拜郎中與蔡邕
於東觀共考古今厯注原其進退察其出入視其徃來
[091-47a]
度其終始悟四分於天疎闊皆斗分太多故也原注按商
厯以四分一為斗分三統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為斗分乾象以五百八十九分之一百四十
五為斗分景初以一千八百四十三分四百五十五為斗分葢厯元不同故斗分疎宻亦異厯家必校斗分者
日月初躔星辰之紀也日月合朔於斗以紀一嵗之星名一陽生於此萬物萌於此律厯起於此也甄耀度及
魯厯南方有狼弧而無東井北方有建星而無南斗者二十八宿周天之度惟井斗二宿其度最多故月令昏
弧旦建指以為的更不言井斗厯家所以必校斗分之疏宻以為元蔀之本也以五百八十九

為紀法百四十五為斗分作乾象法冬至日日在斗二
十二度以術追日月五星之行推而上則合於古引而
[091-47b]
下則應於今依易立數遯行相號潛處相求名為乾象
厯又創制日行遲速兼考月行隂陽交錯於黄道表裏
日行黄道於赤道宿度復進有退方之前法轉為精宻
建安初鄭𤣥受其法以為窮幽極㣲為注釋益詳實矣
昭烈在蜀未得洪厯故祇用四分終末帝之世呉中書
令闞澤於東萊受乾象法於洪而徐岳又加注解故孫
權黄武二年改漢四分用洪乾象及中常侍王蕃以洪
術精妙周推渾天之理以制儀象論故孫氏用乾象厯
[091-48a]
至于亡曹丕簒漢初仍用四分韓翊者初受洪法後乃
據其術而背其言欲更四分及乾象造黄初厯丕卒乃
罷至曹叡時楊偉亦因洪法更造景初厯行之遂不用
四分及乾象然皆不能造㣲入妙有加於洪第於斗分
增損之而已魏晉而下十餘代更厯者數十家咸本於
洪故厯家謂太初為厯祖乾象為厯師最疏而牽彊傅
會者三統也今先列乾象法後具韓翊諸人之議及楊
偉厯法以相參考云原注袁山松書劉洪字元卓泰山蒙隂人魯王之支庶也延熹中以校尉應
[091-48b]
太史徴拜郎中遷常山太守以父憂去官後為上計掾拜郎中檢東觀著作律厯記遷謁者穀城門侯會稽東
部都尉徴遷未至領山陽太守卒官洪善算當世罕儔作七曜術及在東觀與蔡邕共述律厯記考驗天官及
造乾象術十餘年考驗日月與象相應皆𫝊于世


  乾象厯法


  上元己丑已來至建安十一年丙戌嵗積七千三百七
十八年


  乾法千一百七十


  㑹通七千一百七十一


[091-49a]
  紀法五百八十九


  周天二十一萬五千一百四十


  通法四萬三千二十六


  通數四十一


  日法四百五十七


  嵗中十二


  餘嵗三千九十


  章嵗十九


[091-49b]
  没法百三


  章閏七


  㑹數四十七


  㑹嵗八百九十三


  章月二百四十五


  㑹率千八百八十二


  朔望合數九百四十一


  㑹日萬一千四十五


[091-50a]
  紀月七千二百八十五


  元月一萬四千五百七十


  月周七千八百七十四


  小周二百五十四


  推入紀


  置上元盡所求年以乾法除之不滿乾法以紀法除之
餘不滿紀法者入内紀甲子年也滿法去之入外紀甲
午年也


[091-50b]
  推朔


  置入紀年外所求以章月乗之章嵗而一所得為定積
月不盡為閏餘閏餘十二以上嵗有閏以通法乗定積
月為假積日滿日法為定積日不盡為小餘以六旬去
積日為大餘命以所入紀算外所求年天正十一月朔
日也


  求次月加大餘二十九小餘七百七十三小餘滿日法
從大餘小餘六百八十四已上其月大


[091-51a]
  推冬至


  置入紀年外所求以餘數乗之滿紀為大餘不盡為小
餘以六旬去之命以紀算外天正冬至日也


  求二十四氣


  置冬至小餘加大餘十五小餘五百一十五滿二千三
百五十六從大餘命如法


  推閏月


  以閏餘減章嵗餘以嵗中乗之滿章閏為一月不盡半
[091-51b]
法已上亦一有進退以無中月


  推弦望


  加大餘七小餘五百五十七半小餘如日法從大餘餘
命如前得上弦又加得望又加得下弦又加得後月朔
其弦望定小餘四百一以下以百刻乗之滿日法得一
刻不盡什之求分以課所近節氣夜漏未盡以算上為日
推没


  置入紀年外所求以餘數乗之滿紀法為積没有餘加
[091-52a]
盡積為一以㑹通乗之滿没法為大餘不盡為小餘大
餘命以紀算外冬至後没日求次没加大餘六十九小
餘六十滿其法從大餘無分無減


  推日度


  以紀法乗積日滿周天去之餘以紀法除之所得為度
命度以牛前五度起宿次除之不滿宿即天正夜半日
所在


  求次日加一度經斗除分分少損一度為紀法加焉


[091-52b]
  推月度


  以月周乗積日滿周天去之餘滿紀法為度不盡為分
命如上則天正朔夜半月所在度


  求次月小月加度二十二分二百五十八大月又加一
日度十三分二百一十七滿法得一度其冬下旬夕在
張心署之


  推合朔度


  以章嵗乗朔小餘滿㑹數為大分不盡小分以大分從
[091-53a]
朔夜半日分滿紀法從度命如前天正合朔日月所共㑹也
求次月加度二十九大分三百一十二小分滿㑹數從
大分大分滿紀法後度經斗除大分


  求弦望日所在度加合朔度七分二百二十五小分十
七半大小分及度命如前則上弦日所在度又加得望
下弦後月合


  求弦望月行所在度加合朔度九十八大分四百八小
分四十一大小分及度命如前合朔則上弦月所在又
[091-53b]
加得望下弦後月合


  求日月昏明度日以紀法月以月周乘所近節氣夜漏
二百而一為明分日以減紀法月以減月周餘為昏分
各以加夜半如法為度


  推月蝕


  置上元年外所求以會嵗去之其餘年以會率乘之如
會嵗為積蝕有餘加積一會月乘之如會率為積月不
盡為月餘以章閏乘餘年滿章月為積閏以減積月餘
[091-54a]
以嵗中去之不盡數起天正


  求次蝕加五月月餘千六百三十五五滿㑹率得一月月以望
推卦用事日


  因冬至大餘倍其小餘坎用事日也加小餘千七十五
滿乾法從大餘中孚用事日也


  求次卦各加大餘六小餘百三其四正各因其中日而
倍其小餘


  推五行用事


[091-54b]
  置冬至大小餘加大餘二十七小餘九百二十七滿二
千三百五十六從大餘得土用事日也加大餘十八小
餘六百一十八得立春木用事日加大餘七十三小餘
百一十六復得土又加土如得其火金水放此


  推加時


  以十二乘小餘滿其法得一度辰數從子起算外朔弦
望以定小餘


  推漏刻


[091-55a]
  以百乗小餘滿其法得一刻不盡什之求分課所近節
氣起夜分盡夜上水未盡以所近言之推有進退進加
退減所得也進退有差起分度後二率四度轉增少少
每半者三而轉之差滿三止厯五度而減如初


  月行三道術


  月行遲疾周進有恒㑹數從天地凡數乗餘率自乗如
㑹數而一為過周分以從周天月周除之厯日數也遲
疾有衰其變者勢也以衰減加月行率為日轉度分衰
[091-55b]
左右相加為損益率益轉相益損轉相損盈縮積也半
小周乗通法如通數而一以厯周減焉為朔行分也


  日轉度分   列衰     損益率


  盈縮積  月行分


  一日十四度十分  一退減    益二十二


  盈初   三百七十六


  二日十四度九分  二退減    益二十二


  盈二十二  二百七十五


[091-56a]
  三日十四度七分  三退減    益十九


  盈四十三  二百七十三


  四日十四度四分  四退減    益十六


  盈六十三  二百七十


  五日十四度八分  四退減    益一十二


  盈七十八  二百六十六


  六日十三度十五分 四退減    益八


  盈九十   二百六十二


[091-56b]
  七日十三度十一分 四退減    益四


  盈九十八  二百五十八


  八日十三度七分  四退減    損四


  盈百二   二百五十四


  九日十三度三分  四退減    損四


  盈百二   二百五十


  十日十二度十八分 三退減    損八


  盈九十八  二百四十六


[091-57a]
  十一日十二度十五分 四退加     損十一


  盈九十   二百四十三


  十二日十二度七分  三退加     損十五


  盈七十九  二百四十九


  十三日十二度八分 二退加      損十八


  盈六十四  二百四十六


  十四日十二度六分 一退加      損二十


  盈三十六  二百三十四


[091-57b]
  十五日十二度五分 二退加      損二十一


  盈二十六  三百三十三


  十六日十二度六分 二退減損二十損不足及減五為益盈有五謂益而損縮初二十故


  盈五縮初  二百四十四


  十七日十二度不足 三退減      益十八


  縮十五   二百三十六


  十八日十二度八分十 四進減     益十五


  縮三十三  二百三十九


[091-58a]
  十九日十二度十五分  三進減    益十一


  縮四十八    三百四十三


  二十日十三度十八分  四進減    益八


  縮五十九    二百四十六


  二十一日十三度三分  四進減    益四


  縮六十七    二百五十


  二十二日十三度七分  四進加    損四


  縮七十一    二百五十四


[091-58b]
  二十三日十三度十一分 四進加    損四


  縮七十一    二百五十八


  二十四日十三度十五分 四進加    損八


  縮六十七    二百六十二


  二十五日十四度   四進加    損十三


  縮五十九    二百六十六


  二十六日十四度四分  三進加    損十六


  縮三十七    二百七十


[091-59a]
  二十七日十四度七 三厯初進加分 三大周日   損十九


  縮三十一   二百七十三


  周日十四度九分   少進加     損二十一


  縮十二    二百七十五


  周日分三千三百三


  周虛二千六百六十六


  周日法五千九百六十九


  通周十八萬五千三十九


[091-59b]
  厯周十六萬四千四百六十六


  少大法一千一百一


  朔行大分一千八百一


  周半一百二十七


  推合朔入厯


  以上元積月乗朔行大小分滿通數四十一從大分大
分滿厯周去之餘滿周法得一日不盡為日餘日餘命
算外所求合朔入厯也


[091-60a]
  求次月加一日日餘五千二百三十三分二十五


  求弦望各加七日日餘二千八百八十三小分二十九
半分各如法成日日滿二十七日去之餘如周分不足
除減一日加周虛


  求弦望定大小餘


  置所入厯盈縮稱以通周乗之為實令通數乗日餘分
以乗損益率以損益實為加時盈縮也章嵗減月行分
乗周半為差法以除之所得盈減縮加大小餘小餘如
[091-60b]
日法盈不足朔加時在前後日弦望進退大餘為定小


  求朔弦望加時定度


  以章嵗乗加時盈縮差法除之所得滿㑹數為盈縮大
小以盈減縮加本日月所在盈不足以紀法進退度為
日月所在定度分


  推月行夜半入厯


  以周半乗朔小餘如通數而一以減入厯日餘餘不足
[091-61a]
加周法而減焉却一日却得周日加其分即得夜半入


  求次日轉一日因日餘到二十七日日餘滿周日分去
之不直周日也其不滿直之加周虛於餘餘皆次日入
厯日餘也


  求月夜半定度


  以夜半入厯日餘乗損益率如周法得一不盡為餘以
損益盈縮積餘無所損破全為法損之為夜半盈縮也
[091-61b]
滿章嵗為度不盡為分通數乗分及餘餘如周法從分
分滿紀法從度以盈加縮減本夜半度及餘為定度
求變衰法


  以入厯日餘乗列衰如周法得一不盡為餘即各知其
日變衰也


  求次厯


  以周虛乗列衰如周法為常數厯竟輙以加率衰滿列
衰去之轉為次厯率衰也


[091-62a]
  求次日夜半定度


  以變衰進加退減厯日轉分分盈不足章嵗出入度也
通數乗分及餘而日轉加夜定度為次日也竟厯不直
周日減餘千三十八乃以通數乗之直周日者加餘八
百三十七又以少大分八百九十九加次厯變衰轉求
如前


  求次日夜半盈縮


  以變衰減加損益率為變損日益而以轉損益夜半盈
[091-62b]
縮厯竟損不足反減為入次厯減加餘如上數


  求昏明月度


  以厯月行分乗所近節氣夜漏二百而一為分以減月
行分為昏分分如章嵗為度以通數乗分以昏後以明
加夜半定度餘分半法以上成不滿廢之


  求月行遲疾


  月經四表出入三道交錯分天以月率除之為厯之日
周天乗朔望合如㑹月而一朔合分也通數乗合數餘
[091-63a]
如㑹數而一退分也以從月周為日進分㑹數而一為
差率也


  隂陽厯   衰    損益率   兼數


  一日    一減   益十七   初


  二日    二減   益十六   十七


  三日    三減   益十五   三十七


  四日    四減   益十二   三十八


  五日    四減   益八    六十


[091-63b]
  六日    三減    益四    六十八


  七日    三減減不足反損為加謂益有一當加減三為不足益一過極損之謂月行半周度已過極則當損之七十二


  八日    四加    損二    七十三


  九日    四加    損六    七十一


  十日    三加    損十    六十五


  十一日   二加    損十三   五十五


  十二日   一加    損十五   三十二


  十三日限餘三千九百一十三微分千七百五十二此為後限一加厯初大分日損十六   大二十七


[091-64a]
  分日五千二百而三  少加小者 損十六   大十一


  少大法四百七十三


  厯周十萬七千五百六十五


  差率萬一千九百八十六


  朔合分萬八千三百二十八


  徴分九百一十四


  徴分法二千二百九


  推朔入隂陽厯


[091-64b]
  以㑹月去上元積月餘以朔合分定徴分各乗之徴分
滿其法從合分合分滿周天去之其餘不滿厯周者為
入陽厯餘去之餘為入隂厯餘皆如月周得一日算外
所求月合朔入厯不盡為日餘


  求次月


  加二日日餘二千五百八十徴分九百一十四如法成
日滿十三去之除餘如分日隂陽厯竟互入端入厯在
前限餘前後限後者月行中道也


[091-65a]
  求朔望定數


  各置入遲疾厯盈縮大小分㑹數乗小分為徴盈減縮
加隂陽日餘日餘盈不足進退日而定以定日餘乗損
益率如月周得一以損益數為加時定數


  推夜半入厯


  以差率乗朔小餘如徴分法得一以減入厯日餘不足
加月周而減之却得分日加其分以㑹數約徴分為小
分即朔日夜半入厯日日餘三十一小分如㑹數從㑹
[091-65b]
餘餘滿月周去之又加一日厯竟下日餘滿分日去之
為入厯初也不滿分日者直之加餘二千七百二小分
三十一為入次厯


  求夜半定日


  以通數乗入遲疾厯夜半盈縮及餘餘滿半為小分以
盈加縮減入隂陽日餘日盈不足以月周進退日而定
也以定日餘乗損益兼數為夜半定數也


  求昏明數


[091-66a]
  以損益率乗所近節氣夜漏二百而一為明以減損益
率為昏而以損益夜半數為昏明定數


  求月去極度


  置加時若昏明定數以十二除之為度其餘三日而一
為少不盡一為强二少弱也所得為月去黄道度也其
陽厯以加日所在黄道厯去極度隂厯以減之則月去
極度强正弱負强弱相并同名相從異名相消其相減
也同名相消異名相從無對互之二强進少而弱


[091-66b]
  上元己丑以來至建安十一年丙戌嵗積七千三百七
十八


  己丑 戊寅 丁卯 丙辰 乙巳 甲午 癸未


  壬申 辛酉 庚戌 己亥 戊子 丁丑 丙寅


  推五星


  五行木嵗星火熒惑土填星金太白水辰星各以終日
與天度相約為日率章嵗乗周為月法章月乗日為月
分分如法為月數通數乗月法日度法也升分乗周率
[091-67a]
為升分日度法用紀法乘同率故此同以分乘之


  五星朔大餘小餘以通法各乘月數日法各除之為大餘不盡為小餘以六十去大餘


  五星入月日日餘各以通法乘月餘以合月法朔小餘并之會數約之所得各以日度法除之則皆是


  生度數度餘減多為度餘分以周天乘之以日度法約之所得為度不盡為度餘過周天法之及十分


  紀月七千二百八十五


  章閏七


  章月二百三十五


  嵗中十二


[091-67b]
  通法四萬三千二十六


  日法千四百五十七


  㑹數四十七


  周天二十一萬五千一百三十


  升分一百四十五


  木


  周率六千七百二十二


  日率七千三百四十一


[091-68a]
  合月數十二


  月餘六萬四千八百一


  合月法十二萬七千七百一十八


  日度法三百九十五萬九千二百五十八


  朔大餘二十三


  朔小餘一千三百七


  入月日十五


  日餘三百三十八萬四千四十六


[091-68b]
  朔虛分一百五十


  升分九十七萬四千六百九十


  度數三十三


  度餘二百五十萬九千九百五十六


  火


  周率二千四百七


  日率七千二百七十一


  合月數二十六


[091-69a]
  月餘二萬五千六百二十七


  合月法六萬四千七百三十三


  日度法二百萬六千七百二十三


  朔大餘四十七


  朔小餘一千一百五十七


  入月日十二景初十三


  日餘九十七萬三千一十三


  朔虚分三百


[091-69b]
  升分四十九萬四千二十五


  度數四十八景初五十


  度餘一百九十九萬一千七百六


  土


  周率三千五百二十九


  日率三千六百五十三


  合月數十二


  月餘五萬三千八百四十三


[091-70a]
  合月法六萬七千五十一


  日度法二百七萬八千五百八十


  朔大餘五十四


  朔小餘五百三十四


  入月二十四


  日餘十六萬六千二百七十二


  朔虛分九百二十三


  升分五十一萬一千七百五


[091-70b]
  度數十二


  度餘一百七十三萬三千一百四十八


  金


  周率九千二十二


  日率七千二百一十三


  合月數九


  月餘十五萬二千二百九十三


  合月法十七萬一千四百一十六


[091-71a]
  日度法五百三十一萬三千九百五十八


  朔大餘二十五


  朔小餘一千一百二十九


  入月日二十七


  日餘五萬六千九百五十四


  朔虚分三百二十八


  升分一百三十萬八千一百九十


  度數二百九十二


[091-71b]
  度餘五萬六千九百五十四


  水


  周率一萬一千五百六十一


  日率一千八百三十四


  合月數一


  月餘二十一萬一千三百三十一


  合月法二十一萬九千六百五十九


  日度法六百八十萬九千四百二十九


[091-72a]
  朔大餘二十九


  朔小餘七百七十三


  入月日二十八


  日餘六百三十一萬九百六十七


  朔虚分六百八十四


  升分一百六十七萬六千三百四十五


  度數五十七


  度餘六百四十一萬九百六十七


[091-72b]
  推五星


  置上元盡所求年以周率乘之滿日率得一名積合不盡
為合餘以周率除之得一星合往年二合前往年無所
得合其年合餘減周率為度分金水積合奇為晨耦為夕
推星合月


  以月數月餘各乗積合滿合月法從月不盡為月餘以紀
月去積月餘為入紀月副以章閏乘之滿章月得一閏
以減入紀月餘以嵗中去之命以天正算外合月也其
[091-73a]
在閏交際以朔御之


  推入月日


  以通法乗月餘合月法乗朔小餘并以㑹數約之所得
滿日度法得一則星合入月日也不滿為日餘命以朔
算外


  推星合度


  以周天乗度分滿日度法得一度不盡為餘命度以牛
前五起右求星合


[091-73b]
  求後合月


  以月數加月數以月餘加月餘滿合月法得一月不減
滿嵗中即合其年滿去之有閏計焉餘為後年再滿在
後二年金水加晨得夕加夕得晨


  求合朔日


  以朔大小餘加合月大小餘上成月者又加大餘二十
九小餘七百七十三小餘滿日法從大餘命如前


  求入月日術


[091-74a]
  以入月日日餘加合入月日及餘餘滿日度法得一日
其前合朔小餘滿其虛分者減一日後小餘滿七百七
十三以上者去三十日其餘則後合入月日也


  求後度


  以度度加度餘加度餘滿日度法得一度


  木伏三十二日


  三百四十八萬四千六百四十六分


  見三百六十六日


[091-74b]
  伏行五度


  二百五十萬九千九百五十六分


  見行四十度除逆退十二度定行二十八度


  火伏百四十三日


  九十七萬三千一十三分


  見行百三十六日


  伏行一百一十度


  四十七萬八千九百九十八分


[091-75a]
  見行三百二十度除逆十七度定行三百三度


  土伏三十三日


  十六萬六千二百七十二分


  見三百三十五日


  伏行三度


  百七十三萬三千一百四十八分


  見行十五度除逆六度定行九度


  金晨伏東方八十二日


[091-75b]
  十一萬三千九百八分


  見西方二百四十六日除逆六度定行二百四十六度


  晨伏行百度


  十一萬三十九百八分


  見東方日度加西伏十日退八度


  水晨伏三十三日


  六百一萬二千五百五分


  見西方三十二日除逆一度定行三十二度


[091-76a]
  伏行六十五度


  六百一萬二千五百五分


  見東方


  五星厯步


  以術法伏日度及餘加星合日度餘餘滿日度法得一
從今命之如前得星見日及度也以星行分母乗見度
餘如日度法得一分不盡半法以上亦得一而日加所
行分分滿其母得一度逆順母不同以當行之母乗故
[091-76b]
分如母而當行分也留者乗前逆則減之伏不盡度經
升除分以行母為率分有損益前後相遇凡言如盈約
滿皆求實之除也去及除之取盡之除也


  木晨與日合順伏十六日百七十四萬二千三百二十
三分行星二度三百二十三萬四千六百七分而晨見
東方在日没後順疾日行五十八分之十一五十八日
行十一度更順遲日行九分五十八日行九度留不行
二十五日而旋逆日行七分之一八十四日退十二度
[091-77a]
復留二十五日而順日行五十八分之九五十八日行
九度順疾日行十一分五十八日行十一度在日前
夕伏西方十六日百七十四萬二千三百二十三分行
星二度三百二十三萬四千六百七分而與日合凡一
終三百九十八日三百四十八萬四千六百四十六分
行星四十三度二百五十萬九千九百五十六分


  火晨與日合伏順七十一日百四十八萬九千八百六
十八分行星五十五度百二十四萬二千八百六十分
[091-77b]
半而晨見東方在日後順日行二十三分之十四百八
十四日行一百一十二度更順遲日行二十三分之十
二九十二日行四十八度留不行十一日旋逆日行六
十二分之十七六十三日退十七度日行十二分九十
二日行四十八度復順疾日行十四分百八十四日行
百一十二度在日前


  夕伏西方七十一日百四十八萬九千八百六十八分
行星五十五度百二十四萬二千八百六十分半而與
[091-78a]
日合凡一終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七萬三千一十三分
行星四百一十四度四十七萬八千九十八分


  土晨與日合伏順十六日百一十二萬二千四百二十
六分半行星一度百九十九萬五千八百六十四分半
而晨見東方在日後順日行三十五分之三百八十七
日半行七度半留不行三十四日旋逆日行十七分之
一百二日退六度復三十四日而順日行三分八十七
日逆行七度半在日前


[091-78b]
  夕伏西方十六日百一十二萬二千四百二十六分半
行星一度百九十九萬五千八百六十四分半而與日
合也凡一終三百七十八日十六萬六千二百七十二
分行星十二度百七十三萬三千一百三十八分


  金晨與日合伏逆五日退四度而晨見東方在日後逆
日行五分度之三十日退六度留不行八日旋順遲日
行四十六分之三十三四十六日行三十三度而順疾
日行一度九十一分之十五九十一日行一百六度更
[091-79a]
順益疾日行一度九十一分之二十二九十一日行百
一十三度在日後晨伏東方順四十一日五萬六千九
百五十四度行星五十度五萬九千九百五十四分而
與日合二日五萬六千九百五十四分行星亦如之


  金夕與日合伏順四十一日五萬六千九百五十四分
行星五十度五萬九千九百五十四分而夕見西方在
日前順疾日行一度九十一分之二十二九十一日行
百一十三度更順減疾日行一度十五分九十一日行
[091-79b]
百六度而順遲日行四十六分之三十三四十六日行
三十三度留不行八日旋逆日行五分之三十日退六
度而與日合凡再合一終五百八十四日十一萬三千
九百八分行星亦如之


  水晨與日合伏逆九日退七度而晨見東方在日後更
逆疾一日退一度留不行二日旋順遲日行九分之八
九日行八度而順疾日行一度四分之一二十日行二
十五度在日後晨伏東方順十六日六百四十一萬九
[091-80a]
百六十七分而與日合一合五十七日六百四十一萬
九百六十七分行星三十二度六百四十一萬九百六
十七分行星亦如之


  水夕與日合伏順十六日六百四十一萬九百六十七
分而夕見西方在日前順疾日行一度四分之一二十
日行二十五度而順遲日行九分之八九日行八度留
不行二日旋逆一日退一度在日前夕伏西方逆遲九
日退七度與日合凡再合一終一百一十五日六百一
[091-80b]
萬二千五百五分行星亦如之









[091-81a]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卷八十四下下  元 郝經 撰


  録苐二下下


  厯象


  厯法下


  魏黄初中太史令髙堂隆詳議厯數更有改革太史丞
韓翊以為乾象减斗分太過後當先天造黄初厯以四
千八百八十三為紀法千二百五十為斗分其後尚書
[091-81b]
令陳羣奏以為厯數難明前代通儒多共紛争黄初之
元以四分厯久逺䟽闊大魏受命宜改厯明時韓翊首
建猶恐不審故以乾象互相參校其所校日月行度弦
望朔晦三年更相是非不能决案三公議皆綜盡典理
殊塗同歸欲使效之璿璣各盡其法一年之間得失足
定奏可太史令許芝云劉洪月行術用以來且四十餘
年已復覺失一辰有竒孫欽議史遷造太初其後劉歆
以為䟽復為三統章和中改為四分以儀天度考合符
[091-82a]
應時有差跌日蝕覺過半日至劉洪改為乾象推天七
曜之符與天地合其叙董巴議云聖人迹太陽於晷景
效太隂於弦望明五星於見伏正是非於晦朔弦望伏
見者厯數之綱紀檢驗之明者也徐岳議劉洪以厯後
天潜精内思二十餘載參校漢家太初三統四分厯術
課弦望於兩儀郭間而月行九嵗一終謂之九道九章
百七十一嵗九道小終九九八十一章五百六十七分
而九終進退牛前四度五分學者務追合四分但減一
[091-82b]
道六十二分分不下道是以䟽闊皆由斗分多故也課
弦望當以昏明度月所在則知加時先後之意不宜用
兩儀郭間洪加太初元十二紀減十斗下分元起己丑
又為月行遲疾交㑹及黄道去極度五星術理實精宻
信可長行今韓翊所造皆用洪法小益斗下分所錯無
㡬翊所増減致亦留意然十術新立猶未就悉至於日
蝕有不盡效效厯之要在日蝕熹平之際時洪為郎欲
改四分先上驗日蝕日蝕在晏加時在辰蝕從下上三
[091-83a]
分侵二事御之後如洪言海内識真莫不聞見劉歆以來
未有洪比夫以黄初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戊辰加時未
日蝕乾象術加時中半彊於消息就加未黄初以為加
辛彊乾象後天一辰半彊為近黄初二辰半為遠消息
與天近三年正月丙寅朔加時申北日蝕黄初加酉弱
乾象加午少消息加未黄初後天半辰近乾象先天二
年少弱於消息先天一辰彊為遠天三年十一月二十
九日庚寅加時西南維日蝕乾象加未初消息加申黄
[091-83b]
初加未彊乾象先天一辰遠黄初先天半辰近消息乾
象近中天二年七月十五日癸未日加壬月丙蝕乾象
月加申消息加未黄初月加子彊入甲申日乾象後天
二辰消息後一辰為近黄初後天六辰逺三年十月十
五日乙巳日加丑月加未蝕乾象月加巳半於消息加
午黄初以丙午月加酉彊乾象先天二辰近黄初後天
二辰彊為逺於消息於乾象先一辰凡課日月蝕五事
乾象四逺黄初一近翊於課難徐岳乾象消息但可減
[091-84a]
不可加加之無可説不可用岳云本術自有消息受師
法以消息為竒辭不能改故列之正法消息翊術自踈


  木以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丁亥晨見


  黄初五月十七日庚辰見先七日乾象五月十五日戊寅見先九日


  土以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壬辰見


  乾象十一月二十一日丁亥見先五日黄初十一月十八日甲申見先八日


  土以三年十月十一日壬申伏


  乾象同壬申伏黄初以下十月八日戊辰伏先四日


[091-84b]
  土以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壬子見


  乾象十一月十五日乙巳見先七日黄初十一月十二日壬寅見先十日


  金以三年閏六月十五日丁丑晨伏


  乾象六月二十五日戊午伏先十九日黄初六月二十二日乙夘伏先二十三日


  金以三年九月十一日壬寅見


  乾象以八月十八日庚辰見先二十三日黄初八月十五日丁丑見先二十五日


  水以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癸未晨見


  乾象十一月十三日己夘見先四日黄初十一月十二日戊寅見先五日


[091-85a]
  水以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己酉晨伏


  乾象十二月十五日辛亥伏後二日黄初十二月十四日庚戌伏後一日


  水以三年五月十八日辛巳夕見


  乾象亦以五月十八日見黄初五月十七日庚戌見先一日


  水以三年六月十三日丙午伏


  乾象六月二十日癸丑伏後七日黄初六月十九日壬子伏後六日


  水以三年閏六月二十五日丁亥晨見


  乾象以閏月九日辛未見先十六日黄初閏月八日庚午見先十七日


[091-85b]
  水以三年七月七日己亥伏


  乾象七月十一日癸夘伏後四日黄初以七月十日壬寅伏後三日


  水以三年十一月日於晷度十四日甲辰伏


  乾象以十一月九日己亥伏先五日黄初十一月八日戊戌伏先六日


  水以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戊子夕見


  二厯同以十二日壬申見俱先十六日


  凡四星見伏十五乾象七近二中黄初五近一中


  郎中李恩議以太史天度與相覆校二年七月三年十
[091-86a]
一月望與天度日皆差異月蝕加時乃後天六時半非
從三度之謂定為後天過半日也董巴議曰昔伏犧始
造八卦作三畫以象二十四氣原注卦各三畫八卦則二十四畫故象一嵗月
節中氣二十四氣黄帝因之初作調厯厯代十一更年五千凡

有七厯原注黄帝少昊顓頊髙辛唐虞夏殷周秦漢十一代五千年也 七厯見前注顓頊以
今之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月朔旦立春五星㑹于天
厯營室也氷凍始泮蟄虫始發雞始三號天曰作時地
曰作昌人曰作樂鳥獸萬物莫不應和故顓頊聖人為
[091-86b]
厯宗也湯作殷厯不復以正月朔旦立春為節更以十
一月朔旦冬至為元首下至周魯及漢皆從其節據正
四時夏為得天以承堯舜從顓頊故也禮記大戴曰虞
夏之厯建正於孟春此之謂也尚書郎楊偉請六十日
中䟽宻可知不待十年若不從法是校方圎棄規矩考
輕重背權衡課長短廢尺寸論是非違分理若不先定
校厯之本法而縣聼棄法之末争則孟軻所謂方寸之
木可使髙于岑樓者也今韓翊據劉洪術者知貴其術
[091-87a]
珍其法而棄其論背其術廢其言違其事是非必使洪
竒妙之式不傳來世若知而違之是挾故而背師也若
不知據之是為挾不知而罔知也校議未定會丕卒而
罷曹叡太和中太史上漢厯不及天時因更推歩弦望
晦朔為太和厯叡以髙堂隆學問優深於天文又精乃
詔使隆與楊偉及太史待詔駱䘵参共推校偉䘵是太
史隆故據舊厯更相劾奏紛紜數嵗偉稱䘵得日蝕而
月晦不盡隆不得日蝕而月晦盡詔從太史隆所爭雖
[091-87b]
不得而逺近猶知其精㣲偉遂與太史䘵等因四分乾
象法更造景初厯表上之曰臣覧載籍斷考厯數時以
紀農月以紀事其所由來尚矣少昊則𤣥鳥司分顓頊
帝嚳則重黎司天唐帝虞舜則羲和掌日三代因之世
有日官日官司厯頒之諸侯諸侯受之頒于境内夏后
之世羲和湎滛廢時亂日書載𦙍征由此觀之審農時
而重人事厯代皆然也逮周室既衰戰國横騖告朔之
羊廢而不紹原注魯自文公閏不告月故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登臺之禮滅而不
[091-88a]
遵閏分乖次而不識孟陬失紀而莫悟大火猶西流而
怪蟄蟲之不蔵原注春秋哀公十二年冬十二月螽左氏傳仲尼以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
西流司厯過也杜預注周十二月今十月是嵗失置一閏悞以九月為十月故有螽火大心星也心星伏入北
方則孟冬孟冬十月心星猶見而西流未入北方則猶九月也故蟄蟲未畢伏而有螽劉歆厯譜以建申流火
之月為建亥司厯誤以七月為十月三失閏張晏注漢志謂當八月建酉而司厯誤以八月為十月再失閏夫
七月八月蟲豈蟄而未畢乎既以火伏蟄畢為之證則一失閏也歆晏之説皆誤是時也天子

不恊時司厯不協日諸侯不受職日御不分朔人事不
恤廢棄農時仲尼之撥亂於春秋説褒紏黜司厯失閏
[091-88b]
則譏而書之登臺頒朔則謂之有禮自此以降暨于秦
漢乃復以孟冬為嵗首閏為後九月中節乖措時月紕
繆加時後天蝕不在朔累載相襲久而不革至武帝元
封七年始悟其繆於是改正朔更厯數使大才通人更
造太初厯校中朔所差以正閏分課中星得度以考疎
宻以建寅之月為正朔以黄鍾之月為律厯初其厯斗分
太多後遂疎闊至元和二年復用四分厯施而行之至
于今日考察日蝕率常在晦是則斗分太多故先宻後
[091-89a]
疎而不可用也是以臣前以制典餘日推考天路稽之
前典驗之以蝕朔詳而精之更建宻厯則不先不後古
今中天以昔在唐帝恊日正時允釐百工咸熙庶績欲
使當今國之典禮凡百制度韜合往古郁然備足乃改
正朔更厯數以大吕之月為嵗首以建子之月為厯初
臣以為昔在往代則法曰顓頊曩自軒轅則厯曰黄帝
暨至漢之孝武革正朔更厯數改元曰太初因名太初
厯今改元為景初宜曰景初厯臣之所建景初厯法數
[091-89b]
則約要施用則近宻治之則省功學之則易知雖復使
研桑心筭𨽻首運籌重黎司晷羲和察景以考天路歩
驗日月究極精㣲盡術數之極者皆未能並臣如此之
妙也是以累代厯數皆疎而不宻自黄帝以來常改革
不已今始定矣遂改正朔施行偉厯以建丑之月為正
改其年三月為孟夏其孟仲季月雖與夏正不同至於
郊祀蒐狩班宣時令皆以建寅為正三年正月叡卒曹
芳立冬十二月詔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棄背天下臣
[091-90a]
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復用夏正雖違先帝通三綂之義
斯亦禮制所由變改也又夏正於數為得天正其以建
寅之月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為後十二月


  景初厯法


  壬辰元以來至景初元年丁巳嵗積四千四十六算止
此元以天正建子黄鍾之月為厯初元首之嵗夜半甲
子朔旦冬至


  元法萬一千五十八


[091-90b]
  紀法千八百四十三


  紀月二萬二千七百九十五


  章嵗十九


  章月二百四十五


  章閏七


  通數十三萬四千六百三十


  日法四千五百五十九


  餘數九千六百七十


[091-91a]
  周天六十七萬三千一百五十


  紀嵗中十二


  氣法十二


  没分六萬七千三百一十五


  没法九百六十七


  月周二萬四千六百三十八


  通法四十七


  會通七十九萬百一十


[091-91b]
  朔望合數六萬七千三百一十五


  入交限數七十三萬二千七百九十五


  通周十二萬五千六百二十一


  周日日餘二千五百二十八


  周虚二千三十一


  斗分四百五十五


  甲子紀第一


  紀首合朔月在日道裏


[091-92a]
  交㑹差率四十一萬二千九百一十九


  遲疾差率十萬三千九百四十七


  甲戌紀第二


  紀首合朔月在日道裏


  交㑹差率五十一萬六千五百二十九


  遲疾差率七萬三千七百六十七


  甲申紀第三


  紀首合朔月在日道裏


[091-92b]
  交㑹差率六十二萬一百三十九


  遲疾差率四萬三千五百八十七


  甲午紀第四


  紀首合朔月在日道裏


  交㑹差率七十二萬三千七百三十九


  遲疾差率一萬三千四百七


  甲辰紀第五


  紀首合朔月在日道裏


[091-93a]
  交㑹差率三萬七千二百四十九


  遲疾差率一萬八千八百四十八


  甲寅紀第六


  紀首合朔月在日道裏


  交會差率十四萬八百五十九


  遲疾差率十萬八千六百六十八


  交會紀差十萬三千六百一十求其數之所生者置一
紀積月以通數乗之㑹通去之所去之餘紀差之數也
[091-93b]
以之轉加前紀則得後加之未滿㑹通者則紀首之嵗
天正合朔月在日道裏滿去之則月在日道表加表滿
在裏加裏滿在表


  遲疾紀差三萬一百八十求其數之所生者置一紀積
月以通數乘之通周去之餘以減通周所減之餘紀差之
數也以之轉減前紀則得後不足減者加通周


  求次元紀差率轉減前元甲寅紀差率餘則次元甲子
紀差率也求次紀如上法也


[091-94a]
  推朔積月術曰置壬辰元以來盡所求年外所求以紀
法除之所得算外所入紀第也餘則入紀年數也以章
月乗之如章嵗而一為積月不盡為閏餘閏餘十二以
上其年有閏閏月以無中氣為正


  推朔術曰以通數乗積月為朔積分如日法而一為積
日不盡為小餘以六十去積日餘為大餘大餘命以紀
算外所求年天正十一月朔日也


  求次月加大餘二十九小餘二千四百一十九小餘滿
[091-94b]
日法從大餘命如前次月朔日也小餘二千一百四十
以上其月大也


  推弦望加朔大餘七小餘千七百四十四小分一小分
滿二從小餘小餘滿日法從大餘大餘滿六十去之餘
命以紀算外上弦日也又加得望下弦後月朔其日蝕
望者定小餘如在中節者定小餘如所近中節間限數
限數以下者算上為日望在中節前後各四日以還者
視限數望在中節前後各五日以上者視間限


[091-95a]
  推二十四氣術曰置所入紀年外所求以餘數乗之滿
紀法為大餘不盡為小餘大餘滿六十去之餘命以紀
算外天正十一月冬至日也


  求次氣加大餘十五小餘四百二小分十一小分滿氣
法從小餘小餘滿紀法從大餘命如前次氣日也


  推閏月術曰以閏餘減章嵗餘以嵗中乗之滿章閏得
一月餘滿半法以上亦得一月數從天正十一月起算
外閏月也閏有進退以無中氣御之


[091-95b]
  大雪十一月節限數千二百四十二間限千二百四十八


  冬至十一月中限數千二百五十四間限千二百四十五


  小寒十二月節限數千二百四十五間限千二百二十四


  大寒十二月中限數千二百一十三間限千一百九十二


  立春正月節限數千一百七十二間限千一百四十七


  雨水正月中限數千一百二十九間限千九十二


  驚蟄二月節限數千六十七間限千四十六


  春分二月中限數千八間限九百七十九


[091-96a]
  清明三月節限數九百五十一間限九百二十五


  穀雨三月中限數九百間限八百七十九


  立夏四月節限數八百五十七間限八百四十


  小滿四月中限數八百二十三間限八百一十三


  芒種五月節限數八百間限七百九十九


  夏至五月中限數七百九十八間限八百


  小暑六月節限數八百五間限八百一十五


  大暑六月中限數八百二十五間限八百四十五


[091-96b]
  立秋七月節限數八百五十九間限八百八十三


  處暑七月中限數九百七間限九百三十五


  白露八月節限數九百六十三間限九百九十二


  秋分八月中限數千二十一間限千五十一


  寒露八月節限數千八十間限千一百七


  霜降九月中限數千一百三十二間限千一百五十七


  立冬十月節限數千一百八十一間限千一百九十八


  小雪十月中限數千二百一十五間限千二百三十九


[091-97a]
  推没滅術曰因冬至積日有小餘者加積一以没分乗
之以没法除之所得為大餘不盡為小餘大餘滿六十
去之餘命以紀算外即去年冬至後没日也


  求次没加大餘六十九小餘五百九十二小餘滿没法
得一從大餘命如前小餘盡為滅也


  推五行用事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者即木火金水始
用事日也各減其大餘十八小餘四百八十三小分六
命以紀算外各四立之前土用事日也大餘不足減者
[091-97b]
加六十小餘不足減者減大餘一加紀法小分不足減
者減小餘一加氣法


  推卦用事日因冬至大餘六其小餘即坎卦用事日也
加小餘萬九十一滿元法從大餘即中孚用事日也


  求次卦各加大餘六小餘九百六十七其四正各因其
中日六其小餘


  推日度術曰以紀法乗朔積日滿周天去之餘以紀法
除之所得為度不盡為分命度從牛前五起宿次除之
[091-98a]
不滿宿則天正十一月朔夜半日所在度及分也


  求次日日加一度分不加經斗除斗分分少進退一度
推月度術曰以月周乗朔積日滿周天去之餘以紀法
除之所得為度不盡為分命如上法則天正十一月朔
夜半月所在度及分也


  求次月小月加度二十二分八百六大月又加一日度
十三分六百七十九分滿紀法得一度則次月朔夜半
月所在度及分也其冬下旬夕在張心署之


[091-98b]
  推合朔度術曰以章嵗乗朔小餘滿通法為大分不盡
為小分以大分從朔夜半日夜分滿紀法從度命如前
則天正十一月合朔日月所共合度也


  求次月加度二十九大分九百七十七小分四十二小
分滿通法從大分大分滿紀法從度經斗除其分則次
月合朔日月所共合度也


  推弦望日所在度加合朔度七大分七百五小分十㣲
分一㣲分滿二從小分小分滿通法從大分大分滿紀
[091-99a]
法從度命如前則上弦日所在度也又加得望下弦後
月合也


  推弦望月所在度加合朔度九十八大分千二百七十
九小分四十四滿數命如前即上弦月所在度也又加
得望下弦後月合也


  推日月昏明度術曰日以紀法月以月周乗所近節氣
夜滿二百而一為明分日以減紀法月以減月周餘為
昏分各以分如夜半如法為度


[091-99b]
  推合朔交㑹月蝕術曰置所以入紀朔積分以所入紀
下交會差率之數加之以通㑹去之餘則所求年天正
十一月合朔去交度分也以通數加之滿㑹通去之餘
則次月合朔去交度分也以朔望合數各加其月合朔
去交度分滿㑹通去之餘則各其月望去度分也朔望
去交分如朔望合數以下入交限數以上者朔則交會
望則月蝕


  推合朔交㑹月蝕月在日道表裏術曰置所入紀朔積
[091-100a]
分以前所入紀下交㑹差率之數加之倍㑹通去之餘
不滿會通者紀首表天正合朔月在表紀首裏天正合
朔月在裏滿㑹通去之表滿在裏裏滿在表


  求次月以通數加之滿㑹通去之加裏滿在表加表滿
在裏先交㑹後月蝕者朔在表則望在表朔在裏則望
在裏先月蝕後交會者看蝕月朔在裏則望在表朔在
表則望在裏交㑹月蝕如朔望合數以下則前交後㑹
如入交限數以上則前㑹後交其前交後㑹近於限數
[091-100b]
者則豫伺之前會後交近於限數者則後伺之


  求去交度術曰其前交後㑹者今去交度分如日法而
一所得則却去交度分也其前㑹後交者以去交度分
減㑹通餘如日法而一所得則前去交度也餘皆度分
也去交度十五以上雖交不蝕也十以下是蝕十以上
虧蝕㣲少光晷相及而已虧之多少以十五為法


  求日蝕虧起角術曰其月在外道先交後會者虧蝕而
西南角起先㑹後交者虧蝕東南角起其月在内道先
[091-101a]
交後㑹者虧蝕西北角起先㑹後交者虧蝕東北角起
虧蝕分多少如上以十五為法㑹交中者蝕盡月蝕在
日之衝虧角與上反也


  月行遲疾度  損益率


  盈縮積分          月行分


  一日十四度十四分益二十六


  盈初            二百八十


  二日十四度十一分益二十三


[091-101b]
  盈積分一十一萬八千五百四十四 二百七十七


  三日十四度八分 益二十


  盈積分二十二萬三千三百九十二 二百七十四


  四日十四度五分 益十七


  盈積分三十一萬四千五百七十一 二百七十一


  五日十四度一分 益十三


  盈積分三十九萬二千七十四   二百六十九


  六日十三度十四分益七


[091-102a]
  盈積分四十五萬一千三百四十一  二百六十一


  七日十三度七分 損一


  盈積分四十八萬三千三百五十四  二百五十四


  八日十三度一分 損六


  盈積分四十八萬三千三百五十四  二百四十八


  九日十二度十六分損十


  盈積分四十五萬五千九百     二百四十四


  十日十二度十三分損十三


[091-102b]
  盈積分四十一萬三百一十    二百四十一


  十一日十二度十一分損十五


  盈積分四十五萬一千四十二   二百三十九


  十二日十二度八分 損十八


  盈積分二十八萬二千六百五十八 二百三十六


  十三日十二度五分損二十一


  盈積分二十萬五百九十六    二百三十六


  十四日十二度三分 損二十三


[091-103a]
  盈積分十萬四千八百五十七  二百三十一


  十五日十二度五分 益二十一


  縮初            二百三十三


  十六日十二度七分 益十九


  縮積分九萬五千七百三十九  二百三十五


  十七日十二度九分 益十七


  縮積分十八萬二千三百六十  二百三十七


  十八日十二度十二分益十四


[091-103b]
  縮積分二十五萬九千八百六十三  二百四十


  十九日十二度十五分益十一


  縮積分三十二萬三千六百八十九  二百四十一


  二十日十二度十八分益八


  縮積分四十七萬三千八百四十八  二百四十六


  二十一日十二度三分益四


  縮積分三十一萬三百二十     二百五十


  二十二日十二度七分損一


[091-104a]
  縮積分四十二萬八千五百四十六  二百五十四


  二十三日十三度十二分損五


  縮積分四十二萬八千五百四十六  二百五十九


  二十四日十三度十八分損十一


  縮積分四十萬五千七百五十一   二百六十五


  二十五日十四度五分 損十七


  縮積分三十五萬五千六百三    二百七十一


  二十六日十四度十一分損二十三


[091-104b]
  縮積分二十七萬八千九十九  二百七十七


  二十七日十四度十一分損二十四


  縮積分十七萬三千二百四十  二百七十八


  周日十四度十三有小分六百二十六損二十五有小分六百二十六


  縮積分六萬二千八百二十六  二百七十九有小分六百二十六


  推合朔交㑹月蝕入遲疾厯術曰置所入紀朔積分以
所入紀下遲疾差率之數加之以通周去之餘滿日法
得一日不盡為日餘命日算外則所求年天正十一月
[091-105a]
合朔入厯日也


  求次月加一日餘四千四百五十求望加十四日日餘
三千四百八十九日餘滿日法成日日滿二十七去之
又除餘如周日餘日不足除者減一日加周虚


  推合朔交㑹月餘定大小餘以厯日餘乗所入厯損益
率以損益盈縮積分為定積分以章嵗減所入厯月行
分餘以除之所得以盈減縮加大小餘加之滿日法者
交㑹加時在後日減之不足者交㑹加時在前日月蝕
[091-105b]
者隨定大小餘為日加時入厯在周日者以周日餘乗
縮積分為定積分以損率乗入厯日餘又以周日日餘
乗之以周日日度小分并之以損定積分餘為後定積
分以章嵗減周日月行分餘以周日月餘乗之以周日
度小分并之以除後定積分所得以加本小餘如上法
推加時以十二乗定小餘滿日法得一辰數從子起算
外則朔望加時所在辰也有餘不盡者四之如日法而
一為少二為半三為太又有餘者三之如日法而一為
[091-106a]
彊半法以上排成之不滿法廢棄之以彊并少為少彊
并半為半彊并太為太彊得二彊者為少弱以之并少
為半弱以之并半為太弱以之并太為一辰弱以所在
辰命之則各得其少太半及彊弱也其月餘蝕望在中
節前後四日以還日以上者視限數在中節前後五日
以上者視間限定小餘如間限限數以下者以算上為


  斗二十六分四百五十五牛八  女十二  虚十


[091-106b]
  危十七   室十六  壁九


  北方九十八度分四百五十五


  奎十六   婁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


  畢十六   觜二   參九


  西方八十度


  井三十三  鬼四   柳十五  星七


  張十八   翼十八  軫十七


  南方百十二度


[091-107a]
  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


  東方七十五度


  中節日行在度  日行黄道去極度日中晷影 晝漏刻


  夜漏刻   昏中星  明中星


  冬至十一月中斗二十少百一十五度 丈三尺三寸 四十五


  五十五   奎六  亢二少彊


  小寒十二月節女二百一十三 丈二尺三寸 四十五八分


[091-107b]
  五十四二分  婁半彊   氐七


  大寒十一月中虚半彊百一十一太彊 丈一尺 四十六八分


  五十二二分  胃十一太彊 心半


  立春正月節 危十太弱百六少弱  九尺六寸 四十八六分


  五十一四分  畢五少弱  尾七半弱


  雨水正月中 室八太弱百一  七尺九寸五分五十八分


  四十九二分  參六半彊  箕


  驚蟄二月節壁八彊 九十五 六尺五寸五分五十三三分


[091-108a]
  四十六七分  井十七少弱 斗


  春分二月中  奎十四少彊八十九少彊 五尺二寸五分五十五八分


  四十四二分  鬼四   斗十一


  清明三月節胃一半 八十三少弱 四尺一寸五分五十八三分


  四十一七分  星四  斗二十一


  榖雨三月中昴二大 七十七太彊 三尺二寸 六十五分


  三十九五分  張十七  斗六


  立夏四月節畢七 七十三少彊 二尺五寸二分六十二四分


[091-108b]
  三十七六分  翼十七 女十少弱


  小滿四月中 参四少弱六十九 尺九寸八分 六十三九分


  三十六一分  角太弱   危太弱


  芒種五月節 井少半弱六十七少弱 尺六寸八分 六十四九分


  三十五一分  亢五  危十四


  夏至五月中   井二十五半弱六十七 尺五寸  六十五


  三十五   氐十二少弱 室十二


  小暑六月節 栁三太弱六十七太彊 尺七寸  六十四七分


[091-109a]
  三十五三分  尾一太彊  奎二太彊


  大暑六月中星四彊 七十   二尺   六十三八分


  三十六二分  尾十五半彊 婁三


  立秋七月節 張十二少七十三半彊 二尺五寸五分六十二二分


  三十七八分  箕九太彊  胃九太彊


  處暑七月中翼九半 七十八半疆 三尺三寸三分六十三二分


  三十九八分  斗十  畢三


  白露八月節軫六太 八十四少彊 四尺二寸五分五十七八分


[091-109b]
  四十二三分  斗二十一參五少彊


  秋分八月中角五弱 九十半彊  五尺五寸二分五十五二分


  四十四八分  牛五  井十六少彊


  寒露九月節 亢八少弱九十六太彊 六尺八寸五分五十二六分


  四十七四分  女七  鬼三少彊


  霜降九月中  氐十四少彊百二少彊 八尺四寸 五十三分


  四十九七分  虚六  星三


  立冬十月節 尾四半彊百七少彊  丈八寸二分 四十八二分


[091-110a]
  五十一八分  危八  張十五


  小雪十月中 箕一太强百一十一丈一尺四寸 四十六七分


  五十三三分  室三半弱  翼十五


  大雪十一月節斗六百一十三太弱丈二尺五寸六分四十五五分


  五十四五分  壁半彊   翼十五


  右中節二十四氣如術求之得冬至十一月中也加之
得次月節加節得其月中星以日所在為正置所求年
二十四氣小餘四之如法得一為少不盡少三之如法
[091-110b]
為彊所得以減其節氣昏明中星各定


  推五星術


  五星者木曰嵗星火曰熒惑星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星
水曰辰星凡五星之行有遲有疾有留有逆曩自開闢
清濁始分則日月五星聚于星紀發自星紀並而行天
遲疾留逆互相逮及星與日會同宿共度則謂之合從
合至合之日則謂之終各以一終之日與一嵗之日通
分相約終而率之嵗數嵗則謂之合終嵗數嵗終則謂
[091-111a]
之合終合數二率既定則法數生焉以章嵗乗合數為
合月法以紀法乗合數為日度法以章月乗嵗數為合
月分如合月法為合月合月之餘為月餘以通數乗合
月數如日法而一為大餘以六十去大餘為星合朔大
餘大餘之餘為朔小餘以通數乗月餘以合月法乗朔
小餘并之以日法乗合月法除之所得星合入月日數
也餘以朔通法約之為入月日以朔小餘減日法餘為
朔虚分以厯斗分乗合數為星度斗分木火土各以合
[091-111b]
數減嵗餘以周天乗之如日度法而一所得則行星度
數也餘則度餘金水以周天乗嵗數如日度法而一所
得則行星度數也餘則度餘也


  木合終嵗數一千二百五十五


  合終合數一千一百四十九


  合月度法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一


  日度法二百一十一萬七千六百七


  合月數一十三


[091-112a]
  月餘一萬一千一百二十二


  朔大餘二十三


  朔小餘四千九十三


  入月日一十五


  日餘一百九十九萬五千六百六十四


  朔虚分四百六十六


  斗分五十二萬一千七百九十五


  行星度三十三


[091-112b]
  度餘一百四十七萬二千八百六十九


  火合終嵗數五千一百五


  合終合數三千三百八十八


  合月法四萬五千三百七十二


  日度法四百三十萬一千八百一十四


  合月數二十六


  月餘二萬二


  朔大餘四十七


[091-113a]
  朔小餘三千六百二十七


  入月日一十三


  日餘三百五十八萬五千二百四十


  朔虚分九百三十三


  斗分一百八萬六千五百三十


  行星度五十


  度餘一百四十一萬二千一百五十


  土合終嵗數三千九百四十三


[091-113b]
  合終合數三千八百九


  合月法七萬二千三百七十一


  日度法七百一萬九百八十七


  合月數一十二


  月餘五萬八千一百五十三


  朔大餘五十四


  朔小餘一千六百七十四


  入月日二十四


[091-114a]
  日餘六十七萬五千三百六十四


  朔虚分二千八百八十五


  斗分一百七十三萬三千九十五


  行星度一十二


  度餘五百九十六萬二千二百五十六


  金合終嵗數一千九百七


  合終合數二千三百八十五


  合月法四萬五千三百一十五


[091-114b]
  日度法四百三十九萬五千五百五十四


  合月數九


  月餘四萬三百一十


  朔大餘二十五


  朔小餘三千五百三十五


  入月日二十五


  日餘十九萬四千九百九十


  朔虚分一千二十四


[091-115a]
  斗分一百八萬五千二百七十五


  行星度二百九十二


  度餘十九萬四千九百九十


  水合終嵗數一千八百七十


  合終合數一萬一千七百八十九


  合月法二十二萬三千九百九十一


  日度法二千一百七十二萬七千一百二十七


  合月數一


[091-115b]
  月餘二十一萬五千四百五十九


  朔大餘二十九


  朔小餘二千四百一十九


  入月日二十八


  日餘二千三十四萬四千二百九十一


  朔虚分二千


  斗分五百三十六萬三千九百九十五


  行星度五十七


[091-116a]
  度餘二千三十四萬四千三百六十一


  推五星術曰置壬辰元以来盡所求年以合終合數乗
之滿合終嵗數得一名積合不盡名為合餘以合終合
數減合餘得一者星合往年得二者合前往年無所得
合其年餘以減合終合數為度分金水積合偶為晨竒
為夕


  推五星合月以月數月餘各乗積合餘滿合月滿法從
月為積月不盡為月餘以紀月除積月所得算外所入
[091-116b]
紀也餘為入紀月副以章閏乗之滿章月得一為閏以
減入紀月餘以嵗中去之餘為入嵗月命以天正起算
外星合月也其在閏交際以朔御之


  推合月朔以通數乗入紀月滿日法得一為積日不盡
為小餘以六十去積日餘為大餘命以所入紀算外星
合朔日也


  推入月日以通數乗月餘合月法乗朔小餘并之通法
約之所得滿日度法得一則星合入月日也不滿日餘
[091-117a]
命日以朔算外入月日也


  推星合度以周天乗度分滿日度法得一為度不盡為
餘命以牛前五度起算外星所合度也


  求後合月以月數加入嵗月以餘加月餘餘滿合法得
一月月不滿嵗中即在其年滿去之有閏計焉餘為後
年再滿在後二年金水加晨得夕加夕得晨也


  求後合朔以朔大小餘數加合朔月大小餘其月餘上
成月者又加大餘二十九小餘二千四百一十九小餘
[091-117b]
滿日法從大餘命如前法


  求後入月日以入月日日餘加入月日及餘餘滿日度
法得一其前合朔小餘滿其虚分者去一日後小餘滿
二千四百九十一以上去二十九日不滿去三十日其
餘則後合入月日命以朔求後合度數及分如前合宿
次命之


  木晨與日合伏順十六日九十九萬七千八百四十二
分行星二度百七十九萬五千二百三十八分而晨見
[091-118a]
東方在日後順疾日行五十七分之十一五十七日行
十一度順遲日行九分五十七日行九度而留不行二
十七日而旋逆日行七分之一八十四日退十二度而
復留二十七日後遲日行九分五十七日行九度而復
順疾日行十一分五十七日行十一度在日前


  夕伏西方順十六日九十九萬七千八百四十二分行
星二度百七十九萬五千二百三十八分而與日合凡
一終三百九十八日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六百六十四
[091-118b]
分行星三十三度百四十七萬二千八百六十九分


  火晨與日合伏七十二日一百七十九萬二千六百一
十五分行星五十六度百二十四萬九千三百三十五
分而晨見東方在日後順日行二十三分之十四一百
八十四日行百一十二度更順遲日行十二分九十二
日行四十八度而留不行十一日而旋逆日行六十二
分之十七六十二日退十七度而復留十一日復順遲
日行十二分九十二日行四十八度而復疾日行十四
[091-119a]
分百八十四日行百一十二度在日前


  夕伏西方順七十二日百七十九萬二千六百一十五
分行星五十六度百二十四萬九千三百四十五分而
與日合凡一終七百八十日三百五十八萬五千二百
三十分行星四百一十五度二百四十九萬八千六百
九十分


  土晨與日合伏十九日三百八十四萬七千六百七十
五分半行星二度六百四十九萬一千一百二十一分
[091-119b]
半而晨見東方在日後順行百七十二分之十三八十
六日行六度半而留不行三十二日半而旋逆日行七
分之一百二日半而退六度而復留不行三十二日半
復順日行十三分八十六日行六度半在日前


  夕伏西方順十九日三百八十四萬七千六百七十五
分半行星二度六百四十九萬一千一百二十一分半
而與日合凡一終三百七十八日六十七萬五千三百
六十四分行星十二度五百九十六萬二千二百五十
[091-120a]
六分


  金晨與日合伏六日退四度而晨見東方在日後而逆
遲日行五分之三十日退六度留不行七日而旋順遲
日行四十五分之三十三四十五日行三十三度而順
疾日行一度九十一分之十四九十一日行百五度
而順益疾日行一度九十一分之二十一九十一日行
百一十二度在日後而晨伏東方順四十二日十九萬
四千九百九十分行星五十二度十九萬四千九百九十分
[091-120b]
而與日合一合二百九十三日十九萬四千九十分行
星如之


  金夕與日合伏順四十二日百十九萬四千九百九十
分行星五十二度十九萬四千九百九十分而夕見西
方在日前順疾日行一度九十一分之二十一六十一
日行百一十二度而更順遲日行一度十四分九十一
日行五度而順益遲日行四十五分之三十三四十五
日行三十三度而留不行七日旋逆日行五分之三十
[091-121a]
日退六度在日前夕伏西方逆六日退四度而與日合
再合一終五百八十四日三十八萬九千八百八十分
行星如之


  水晨與日合伏十一白退七度而晨見東方在日後逆
疾一日退一度而留不行一日而旋順遲日行八分之
七八日行七度而順疾日行一度十八分之四十八日
行二十二度在日後晨伏東方順十八日二千三十四
萬四千二百六十一分行星三十六度二千三十四萬
[091-121b]
四千二百六十一分而與日合凡一合五十七日二千
二十四萬四千二百六十一分行星如之


  水夕與日合伏十八日二千三十四萬四千二百六十
一分行星三十六度二千三十四萬四千二百六十一
分而夕見西方在日前順疾日行一度十八分之四十
八日行二十二度而更順遲日行八分之七十八日行
七度而留不行一日而旋逆一日退一度在日前夕伏
西方逆十一日退七度而與日合凡再合一終百一十
[091-122a]
五日千八百九十六萬一千三百九十五分行星如之
五星厯歩術以法伏日度餘加星合日度餘餘滿日度
法得一從金命之如前得星見日及餘度也以星行分
母乗見度分如日度法得一分不盡半法以上亦得一
而日加所行分滿其母得一度逆順母不同以當行之
母乗故分如故母而一當行分也留者乗前逆則減之
伏不盡度除斗分以行母為率分有損益前後相御武
帝侍中平原劉智以斗厯改憲推四分法三百年而減
[091-122b]
一日以百五十為度法三十七為斗分推甲子為上元
至泰始十年嵗在甲午九萬七千四百一十一嵗上元
天正甲子朔夜半冬至日月五星始于星紀得元首之
端餘以浮説名為正厯大抵景初舊法也


  議曰按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兹何功孰初
作之斡維焉繋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原注斡一作筦
並音管顔師古曰俗音焉合反非也説文轂端沓則是車轂之内以金為筦而受軸者也天極南北極加叶韻
音基 河圗云崑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素問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
[091-123a]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隈隅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敶原注沓徒合反敶列也與陳同十二子丑等十
二辰也列星三垣二十八舍也抑不知屈平知而故問之邪抑實不知

而問邪嗚呼夫既固有之矣抑又何問邪形而上則天
道形而下則人心實一理爾有是理則有是形器度數
不假修為而各得其所宜不安排而極天下之當不雕
刻而極天下之巧不改作而極天下之新不布算而極
天下之多故以天下而視一人不啻太倉之稊米較之
[091-123b]
物𩔖又大且多不及萬分之一焉乃能髙視太極之前
闊歩天地之中凡髙厚輪廣之量運轉推移之次死生
幽明之故道之所著神之所為雖千嵗之日至萬世之
逆數皆可坐而致何則道之所固有心之所固有也故
心為律身為度推此及彼絜矩範圍無非固有不煩繩
削而自合執柯伐柯其則不逺自有生之初即有此形
器度數自為嵗月日時寒暑民不乏于日用莫為制作
而法不加少自宓犧氏而下至于顓頊堯舜代為厯象
[091-124a]
制作既備以前民用而法不加多袛固有之象數理之
所當然爾故孔子賛堯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其賛舜
曰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言能法天之自然不以
小智自私故能同夫天道而無為其制作栽成焕乎其
有文章而為萬世用也故象數拙法爾人惟則之而已
凡紊而不適于用者人之私智亂之也心茍有差則理
差理差則無物不差矣惟天下之大拙能為天下之大
巧以是求象數之原不逺矣


[091-124b]
  賛曰道體則兩惟一為神遂生無窮氣㝠乎真隂輪陽
曜日星月辰竒耦相因本然天巧消息盈虚妙宰洪造
帝皇後天黙鑿幽討玉管金樞以正蒼昊通地于天合
天于人固無加損範圍寅賔夏正開初繋元于春萬世
一本惟絲伊緡


  謹案乾象景初二厯法皆與晉書所載無異其
前後議論則出自經筆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