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d0013 郝氏續後漢書-元-郝經 (master)


[000-1a]
  御題郝經續後漢書


  身充信使被拘留兩國恰逢奸計投元太祖既立欲與宋修好王文統素
忌郝經有重名請遣經乃以經充國信使至宋告即位且徴前日請和之議文統復隂屬李璮潛師侵宋欲假
手害經經至宿州遣副使請入國日期不報遺書三省樞密使及兩淮制置使亦不報先是賈似道為元兵圍
扵鄂州懼而請和且請稱臣納幣元人許之鄂圍始解似道匿其事以大捷聞及還朝使其客廖瑩中等撰福
華編頌鄂功通國皆不知所謂和也恐經至泄其謀因拘經於真州之忠勇軍營經上表請入見又數上書極
陳和戰利害皆不報遂留真州十六年因著此書願附魯連未遂志空言思託

著書酬


[000-1b]
  陳夀寜稱史筆人續之尊漢見誠醇陳夀三國志帝魏冦蜀論者非之然
司馬光作通鑑尚不能訂其誤至朱子作綱目始為改定經所著續後漢書獨以蜀漢紹炎劉正統其識甚正
彼固未見朱子之書也獨嫌董卓仍列傳即未叛臣亦亂臣經此書於
叛臣簒臣皆各為分𩔖而董卓則仍置尋常列傳中夫東漢之禍實由董卓其簒逆之謀久萌特未及逞耳縦
不列為篡臣獨不當另列為亂臣乎


  褒貶從来不可誣要公千載賞和誅簒臣仲達祇篡魏
篡漢寧非孟德乎經列司馬懿為篡臣而轉不及曹操夫㦤乃魏之篡臣若曹操實簒漢之
賊貶懿而舎操春秋之義有未當矣


[000-2a]
  福華編撰鄂功陳羈絆真州十六春未免南方君子笑
笑他不叛北方人


  帛詩或者假前題元史經本傳載汴中民射鴈金明池得繫帛書詩云霜落風髙恣所如歸
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中統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鴈獲者勿殺國信大使郝經書
於真州忠勇軍營新館盖經以久留音問不通不知中統之為至元也云云此盖好事者因蘇武事假為之然
經久羈宋地仗節不屈僅以著書自遣視蘇武之在匃奴娶婦生子不可同日語奚藉鴈書方表其忠乎

術忠誠孰可齊設使子卿逢地下著書差勝娶胡妻


[000-2b]










[000-3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四


  郝氏續後漢書    别史𩔖


  提要


  等謹按郝氏續後漢書九十卷元郝經撰
經字伯常陵川人官至翰林侍讀學士贈昭
文館大學士榮禄大夫追封冀國公諡文忠
事迹具元史本傳經以中統元年使宋為賈
似道所拘畱居儀真者十六年於使館著書
[000-3b]
七種此即七種之一也時蕭常續後漢書尚
未行於北方故經未見其本特著此書正陳
夀帝魏之謬即三國志舊文重為改編而以
裴注之異同通鑑之去取參校刋定原本九
十卷中間各分子卷實一百三十卷升昭烈
為本紀黜魏吳為列傳其諸臣則以漢魏吳
别之又别為儒學文藝行人義士髙士死國
死虐技術狂士叛臣簒臣取漢平吳列女四
[000-4a]
夷諸傳復以夀書無志作八録以補其闕各
冠以序而終以議贊别有義例以申明大㫖
特論頗為不茍而亦不能無所出入如士爕
太史慈皆委質吳廷而入之漢臣李密初仕
漢終仕晋晋書以陳情一表列之孝友而入
之髙士則於名實為乖又黄憲卒於漢安之
世葛洪顯於晉元之朝而皆入此書則時代
並爽其他晉漢諸臣以行事間渉三國而收
[000-4b]
入列傳者不一而足又八録之中徃徃雜採
史記前後漢書晉書之文紀載冗㳫亦皆失
於限㫁揆諸義例均屬未安然經敦尚氣節
學有本原故所論說多有禆於世教且經以
行人被執困苦艱辛不肯少屈其志故於氣
節之士低徊往復致意尤深讀其書者可以
想見其為人又非蕭常謝陛諸家徒推衍紫
陽緒論者比也是書與經所撰陵川集皆延
[000-5a]
祐戊午官為刋行然明以來絶少傳本惟永
樂大典所載尚多核以原目惟年表一卷刑
法録一卷全佚不傳其全篇完好者猶十之
六七其序文議賛存者亦十之八九今各據
原目編輯校正所分于卷悉承其舊間有殘
缺其文皆已具於陳志均不復採補以省繁
複又經所見乃陳志舊本其中字句與今本
往往異同謹各加案語標明以資考証書中
[000-5b]
原注乃書狀官河陽茍宗道所作經集載夀
正甫詩有新書總付徐無黨半臂誰添宋子
京句正甫即宗道之子元史所謂經畱宋久
書佐皆通於學茍宗道後至國子祭酒者是
也宗道序中有繾綣患難十有三年之語考
經以庚申使宋則是序當作於壬申歲而書
中不書至元九年蓋時南北隔絶尚不知中
統之改為至元也其註於去取義例頗有發
[000-6a]
明而列傳中或有全篇無注者殆脩永樂大
典之時傳寫佚脫歟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
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000-6b]










[000-7a]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目録


  年表一卷


  帝紀二卷


  列傳七十九卷


  録八卷


  年表           卷一


  闕


[000-7b]
  帝紀


  帝紀第一        卷二


  昭烈皇帝


  帝紀第二        卷三


  末帝


  列傳


  列傳第一上后妃     卷四上


  昭烈甘皇后     穆皇后兄懿懿族弟班


[000-8a]
  末帝敬哀張皇后   張皇后


  列傳第一下昭烈二王  末帝太子六王 卷四下


  魯王永       梁王理


  太子璿弟瑤 琮 瓚諶 恂 䖍


  列傳第二宗室諸劉    卷五


  陳王寵      劉焉子璋 董扶任安 王商


  劉虞       劉繇子基兄岱


  劉表子𤦺 琮 蒯越 韓嵩劉先 傅巽 王雋


[000-8b]
  列傳第三漢臣      卷六


  皇甫嵩       朱雋


  蓋勲


  列傳第四        卷七


  何進弟苖      鄭泰


  何顒        种劭


  王允王宏 士孫瑞趙戩


  列傳第五        卷八


[000-9a]
  董卓李傕 郭氾 楊奉 韓暹樊稠 張濟 李樂 胡才


  韓遂馬騰 成公英閻行  張楊董承


  吕布張邈 邈弟超 陳宫髙順 陳珪


  列傳第六        卷九


  袁紹上下子譚 熈 尚 從兄遺 外甥髙幹逢紀 審配 沮授 田豐 麴義


  李孚王修


  袁術上下


  列傳第七        卷十


[000-9b]
  陶謙笮融趙昱      公孫瓚


  公孫度子康 恭康子晃 淵


  列傳第八        卷十一


  張燕       張繡


  張魯閻圃 劉雄鳴    士燮子徽 廞燮弟壹 䵋 武


  壹弟匡


  列傳第九        卷十二


  荀爽       黄琬


[000-10a]
  楊彪


  列傳第十        卷十三


  盧植        趙岐孫賓碩


  列傳第十一       卷十四


  徐璆        馬日磾


  陳登        太史慈


  許劭        徐庶石韜孟建


  列傳第十二       卷十五


[000-10b]
  諸葛亮


  列傳第十三       卷十六


  關羽        張飛


  趙雲陳到      黄忠


  馬超


  列傳第十四       卷十七


  龎統        法正祖父真


  列傳第十五       卷十八


[000-11a]
  許靖        麋竺弟芳


  孫乾        簡雍


  伊籍        秦宓


  費詩        杜微五梁


  列傳第十六       卷十九


  董和胡濟      楊顒賴厷姚伷


  李福        劉巴


  馬良弟謖      向朗兄子寵


[000-11b]
  張裔        楊洪


  何祗


  列傳第十七       卷二十


  劉封        劉琰


  彭羕        李邈


  廖立        李嚴


  魏延        楊儀


  列傳第十八       卷二十一


[000-12a]
  王連        李恢


  吕凱        馬忠


  王平        張嶷


  霍峻子弋      羅憲


  列傳第十九       卷二十二


  蔣琬子斌 顯劉敏    費禕


  董允董恢      吕乂


  陳祗        董厥樊建


[000-12b]
  列傳第二十       卷二十三


  姜維        張翼


  廖化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二十四


  楊戯        王嗣


  常播        衛繼


  譙周子熙 孫秀文立   郤正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二十五


[000-13a]
  曹操上下武帝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二十六


  曹丕文帝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二十七


  曹叡明帝      曹芳齊王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二十八


  曹髦髙貴鄉公    曹奐陳留王


  列傳第二十六上家人   卷二十九上


[000-13b]
  曹操卞夫人武宣皇后丁夫人


  曹丕甄后文昭皇后  郭后文徳皇后


  曹叡毛后明悼皇后  郭后明元皇后


  列傳第二十六中曹操三子 卷二十九中


  曹彰任城威王    曹植任城王子志


  曹熊蕭懐王


  列傳第二十六下操丕諸子 卷二十九下


  曹昻豐愍王     曹鑠相殤王


[000-14a]
  曹冲鄧哀王     曹據彭城王


  曹宇燕王      曹林沛穆王


  曹衮中山恭王    曹玹濟陽懐王


  曹峻陳留恭王    曹矩范陽閔王


  曹幹趙王      曹子上臨邑殤王


  曹彪楚王      曹子勤剛殤公


  曹子乗穀陽殤公   曹子整郿戴公


  曹子京靈殤公    曹均樊安公


[000-14b]
  曹子棘廣宗殤公   曹徽東平靈王


  曹茂樂陵王     曹協贊哀王


  曹㽔北海悼王    曹鑒東武陽懐王


  曹霖東海定王    曹禮元城哀王


  曹邕邯鄲懐王    曹貢清河悼王


  曹儼廣平哀王


  列傳第二十七諸夏侯諸曹   卷三十


  夏侯惇弟亷 子充 楙韓浩 史渙夏侯淵子衡 覇 威恵 和


[000-15a]
  夏侯尚從弟儒    曹仁弟純應余


  曹洪        曹休子肇肇孫攄


  曹真


  列傳第二十八魏臣    卷三十一


  荀彧子惲  孫甝 霬    荀攸


  賈詡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三十二


  鍾繇子毓      華歆子表 博 周孫廙 矯 澹


[000-15b]
  王朗


  列傳第三十       卷三十三


  程晃孫曉      郭嘉


  董昭        劉煜


  蔣濟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三十四


  張遼        樂進


  于禁        張郃


[000-16a]
  徐晃        朱靈


  李典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三十五


  李通孫秉 秉子重     臧霸孫觀


  文聘        吕䖍


  許禇        典韋


  龎惪        郝昭


  張特        龎淯張猛 楊豐鮑出


[000-16b]
  閻温張恭 恭子就就子斆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三十六


  袁渙子侃 寓 奥 凖從弟覇 徽 敏 曽孫宏


  張範弟承      邴原張閣


  凉茂        國淵


  余奕        何夔


  邢顒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三十七


[000-17a]
  陳羣子泰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三十八


  劉劭        傅嘏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三十九


  桓階        陳矯子本薛悌


  徐宣        衛臻孫權


  盧毓子欽


  列傳第三十七      卷四十


[000-17b]
  和洽        常林


  杜襲        趙儼


  裴潛


  列傳第三十八      卷四十一


  韓暨韓宣      崔林


  髙柔        孫禮


  王觀


  列傳第三十九      卷四十二


[000-18a]
  辛毗        楊阜


  髙堂隆棧潛 張茂董尋


  列傳第四十       卷四十三


  劉馥子靖孫𢎞      司馬朗


  司馬芝子岐     梁習王思劉𩔖


  張既徐英      㳺楚父殷


  楊沛        温恢


  賈逵


[000-18b]
  列傳第四十一      卷四十四


  任峻棗祗      蘇則吉茂


  杜畿子恕孟康      鄭渾從子袤


  倉慈皇甫隆 顔斐 令狐邵孔乂 沐並 時苗


  列傳第四十二      卷四十五


  滿寵子偉 奮奮子長武    田豫


  牽招子𢎞      郭淮


  列傳第四十三      卷四十六


[000-19a]
  徐邈        胡質子威


  王昶        王基


  列傳第四十四      卷四十七


  劉放孫資 資孫楚秦朗 孔桂


  列傳第四十五      卷四十八


  曹爽弟羲 訓 何晏 鄧颺 丁謐畢軌 李勝 桓範 魯芝 楊綜


  列傳第四十六     卷四十九


  孫堅        孫策


[000-19b]
  列傳第四十七      卷五十


  孫權大帝


  列傳第四十八      卷五十一


  孫亮侯官侯     孫休景帝


  孫皓歸命侯


  列傳第四十九上家人   卷五十二上


  孫堅呉夫人弟景   孫權謝夫人弟承


  徐夫人父琨兄矯     步夫人


[000-20a]
  王夫人       王夫人


  潘后袁夫人     孫亮全后父尚


  孫休朱后      孫和何姬


  孫皓滕后


  列傳第四十九下孫權五子 卷五十二下


  孫登宣太子 謝景羊衜 司𤣥  孫慮建昌侯


  孫和南陽王     孫霸魯王


  孫奮章安侯


[000-20b]
  列傳第五十諸孫     卷五十三


  孫靜子瑜 皎 奐奐子壹 張梁  孫賁子鄰 鄰子震曽孫恵 策族兄香


  孫輔        孫翊子松


  孫匡子泰孫秀      孫韶兄楷


  孫桓


  列傳第五十一吳臣    卷五十四


  張昭子承 弟子奮      張紘子𤣥


  列傳第五十二      卷五十五


[000-21a]
  周瑜子𦙍      魯肅子淑


  列傳第五十三      卷五十六


  吕䝉        陸遜


  列傳第五十四      卷五十七


  孫邵        顧雍子劭 劭子譚承 雍孫榮


  族人悌殷禮       歩騭子闡 周昭李肅


  諸葛瑾少子融


  列傳第五十五      卷五十八


[000-21b]
  程普        黄葢


  韓當        蔣欽


  周泰        陳武子脩表


  董襲        甘寧


  凌統父操      徐盛


  潘璋        丁奉


  列傳第五十六      卷五十九


  朱治子才      朱然子施績


[000-22a]
  吕範        朱桓


  列傳第五十七      卷六十


  薛綜子珝瑩      胡綜徐詳


  駱統父俊謝淵      陸瑁


  是儀        李衡


  列傳第五十八      卷六十一


  賀齊子建弟景      全琮子懌緒


  吕岱徐原      鍾離牧少子徇


[000-22b]
  潘濬子翥 祕芮𤣥    周魴子處


  列傳第五十九      卷六十二


  陸凱子禕 弟𦙍何定   陸抗子晏景


  列傳第六十       卷六十三


  諸葛恪聶友     滕𦙍


  孫峻孫琳華融      濮陽興


  孟仁        丁固


  范慎


[000-23a]
  列傳第六十一      卷六十四


  陶璜父基 子威孫綏   吾彦


  滕修子並


  列傳第六十二上上儒學  卷六十五上上經術總叙易 書 詩 春秋 禮樂 論語 孝經 孟子


  列傳第六十二上下儒學  卷六十五上下漢


  何休        服䖍


[000-23b]
  頴容        謝該


  許慎        蔡𤣥


  鄭𤣥        許慈


  孟光        來敏


  尹黙        李譔


  列傳第六十二下上儒學  卷六十五下上魏


  王肅子恂      董遇


[000-24a]
  賈洪        隗禧


  樂詳        嚴幹李義


  庾峻子珉敳


  列傳第六十二下下儒學  卷六十五下下吳


  嚴畯裴𤣥      程秉徴崇


  闞澤唐固      虞翻子汜 忠聳 昺


  陸績


[000-24b]
  列傳第六十三上上文藝  卷六十六上上


  文章總叙


  易部序 論 說 評 辨解 問 難 語 言


  書部書 國書 詔 冊 制 制策 赦 令教 下記 檄 疏 表 封事 奏 議


  牋 啟 狀 奏記彈章 露布 連珠


  詩部騷 賦 古詩 樂府 歌 行 吟 謡篇 引 辭 曲 琴操 長句雜言


  春秋部國史 碑 墓碑 誄 銘 符命頌 箴 贊 記 雜文


  列傳第六十三上下文藝  卷六十六上下


[000-25a]
  漢


  崔寔從兄烈烈子鈞     蔡邕


  禰衡        應劭


  列傳第六十三中上文藝  卷六十六中上漢


  荀悅        仲長統


  陳夀


  列傳第六十三中下文藝  卷六十六中下


[000-25b]
  魏


  潘朂孫尼 族子岳     路粹


  列傳第六十三下上文藝 卷六十六下上


  魏


  王粲        陳琳


  阮瑀        應瑒


  劉楨        吳質邯鄲淳 繁欽荀緯 王象


  桓威 薛夏應璩     劉廙繆襲 蘇林孫該 杜摯


[000-26a]
  衛覬        李康


  列傳第六十三下下文藝  卷六十六下下


  吳


  左思        陸機弟雲 孫拯禇陶


  列傳第六十四行人    卷六十七


  漢


  鄧芝        宗預


  陳震


[000-26b]
  呉


  顧徽        趙咨


  沈珩        陳化


  浩周        鄭泉


  馮熙        張温


  秦旦        鄭胄


  紀陟𢎞璆      張儼


  列傳第六十五義士    卷六十八


[000-27a]
  臧洪        田疇


  列傳第六十六上髙士   卷六十九上


  漢


  郭泰左原 茅容 孟敏 庾乗 賈淑史叔賔 黄允 謝甄 王柔


  符融        仇覽


  陳寔子紀 諶鍾皓    黄憲


  徐穉        姜肱


  申屠蟠       張𤣥兄陵


[000-27b]
  袁閎


  列傳第六十六中髙士   卷六十九中


  漢


  龎公        徐幹


  管寧王烈 張臶胡昭   李密子賜興


  列傳第六十六下髙士   卷六十九下


  魏


  范粲子喬      皇甫謐


[000-28a]
  王裒


  呉


  石偉        范平


  列傳第六十七上死國   卷七十上


  漢


  孔融脂習      傅彤子僉


  程畿        北地王諶


  諸葛瞻子尚黄崇


[000-28b]
  列傳第六十七中死國   卷七十中


  魏


  夏侯𤣥李豐 豐弟翼 張緝許允 劉陶


  王經        王凌令狐愚 單固楊康


  毌丘儉子甸 尹大目    諸葛誕文欽 欽子鴦虎 唐咨


  列傳第六十七下死國   卷七十下


  吳


  留贊子平      吕據


[000-29a]
  朱異        張悌孫震沈瑩


  列傳第六十八上死虐   卷七十一上


  魏


  邊讓        周不疑


  楊修        丁儀弟廙


  崔琰許攸婁圭      毛玠


  楊俊        鮑勛父信


  鄭小同


[000-29b]
  列傳第六十八下死虐   卷七十一下


  吳


  髙岱        于吉


  盛憲        沈友


  張休        吾粲


  朱據        王蕃


  樓𤣥        賀邵子循


  韋曜        華覈


[000-30a]
  邵疇        張尚


  列傳第六十九上技術   卷七十二上


  漢


  華陀吳普樊阿      薊子訓


  左慈        甘始東郭延年封君逹


  王真        郝孟節


  李意其       周羣張裕


  杜瓊何宗


[000-30b]
  列傳第六十九中技術   卷七十二中


  魏


  朱建平       周宣馬鈞


  管輅


  列傳第六十九下技術   卷七十二下


  吳


  吳範        劉惇


  趙達皇象      陳訓


[000-31a]
  葛洪


  列傳第七十上上狂士   卷七十三上上


  魏


  王弼        荀粲


  焦先        扈累


  石德林       嵇康


  向秀        郭象


  孫登        劉伶


[000-31b]
  列傳第七十上下狂士   卷七十三上下


  魏


  阮籍從子修     阮咸子瞻孚


  列傳第七十下上狂士   卷七十三下上


  魏


  王戎從弟衍衍弟澄


  列傳第七十下下狂士   卷七十三下下


  魏


[000-32a]
  樂廣        謝鯤


  胡母輔之子謙之   畢卓


  光逸        衛玠


  王濟


  列傳第七十一叛臣    卷七十四


  漢


  孟達父他申耽      黄權


  列傳第七十二上篡臣   卷七十五上


[000-32b]
  魏


  司馬懿子昭師     司馬孚子望


  列傳第七十二下簒臣   卷七十五下


  魏


  王沈        賈充韓夀夀子謐


  鄭冲        王祥弟覽


  何曽子邵      石苞子崇


  陳騫        荀顗


[000-33a]
  裴秀        荀朂馮紞


  列傳第七十三取漢    卷七十六


  鄧艾州泰段灼      鍾會向雄


  衛瓘


  列傳第七十四平吳    卷七十七


  羊祜        杜預子錫


  王渾        周浚


  王濬        唐彬


[000-33b]
  列傳第七十五列女    卷七十八


  漢


  𢎞農王妃      皇甫規妻


  隂瑜妻       盛道妻


  董祀妻


  魏


  龎娥親       姜叙母


  趙昻妻       杜有道妻


[000-34a]
  曹文叔妻      羊耽妻


  許允妻


  吳


  孫翊妻       張白妻


  列傳第七十六上北狄   卷七十九上


  四夷總序


  北狄匈奴 劉氏 石氏沮渠氏 赫連氏


  列傳第七十六下北狄   卷七十九下


[000-34b]
  烏桓


  鮮卑慕容氏 段氏 吐谷渾氏 禿髮氏乞伏氏 拓䟦氏 宇文氏


  列傳第七十七上西戎   卷八十上


  羌赤亭羌 湟中月氏胡氐 白馬氐 仇池氐畧陽氐 李氏 符氏 吕氏


  列傳第七十七下西戎   卷八十下


  西域六十國


  列傳第七十八東夷    卷八十一


  東夷夫餘 髙句麗 勃海 東沃沮 挹婁濊 馬韓 辰韓 弁韓 弁辰 倭人


[000-35a]
  列傳第七十九南蠻    卷八十二


  南蠻交趾 林邑 扶南巴郡南郡蠻 板楯蠻夷


  西南夷夜郎 牂牁 滇 哀牢夷卭都夷 冉駹夷


  録


  録第一上道術      卷八十三上


  正傳宓犠 堯 舜 禹 湯 文王 武王周公 孔子 顔子 曽子 子思 孟子


  録第一下道術      卷八十三下


  諸子荀子 董子揚子


[000-35b]
  百家


  異端楊墨 老莊 管商申韓 仙 佛


  録第二上上厯象     卷八十四上上


  太極隂陽      天地


  六天        儀象


  晷影        黄赤道


  録第二上下厯象     卷八十四上下


  天文經星      三垣紫微 太微天市


[000-36a]
  辰次        分野


  録第二中上厯象     卷八十四中上


  二十八舍      天漢


  録第二中下厯象     卷八十四中下


  緯曜占侯      日


  月         嵗


  熒惑        填


  太白        辰


[000-36b]
  雜星        煇氣


  五行        災異


  録第二下上厯象     卷八十四下上


  厯法上


  録第二下下厯象     卷八十四下下


  厯法下


  録第三疆理       卷八十五


  漢益州二十郡


[000-37a]
  魏司𨽻八郡     豫州九郡


  冀州十一郡     兖州八郡


  徐州五郡      青州六郡


  幽州十二郡     凉州八郡


  秦州三郡      荆州六郡


  揚州二郡


  吳揚州十四郡    荆州十五郡


  交州八郡      廣州七郡


[000-37b]
  録第四上職官      卷八十六上


  爵級        奉禄


  車服        印綬


  選舉        宰相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太師 太傅 太保司徒 司空將軍大將軍 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


  衛將軍 左右諸將軍 使持節都督 雜號將軍


  録第四中職官      卷八十六中


  九卿太常 光禄勲 衛尉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宗正 大司農 少府


[000-38a]
  將作大匠


  録第四下職官      卷八十六下


  京師兵官執金吾 城門校尉 北軍中候


  中宫東宫官     封建王 侯公主


  京輔官司𨽻校尉 京兆尹 河南尹


  州郡官刺史 郡守 縣令  外夷官


  録第五上上禮樂     卷八十七上上


  天𩔖郊 合郊 五郊 六天 九天 六宗 配郊 毁郊 告郊 朝日 夕月 星祠


[000-38b]
  風雨雷師 髙禖 大雩 朔 蜡 臘 儺 伏


  録第五上下禮樂     卷八十七上下


  地𩔖社稷 軍社 亳社 靈星 先蠶 藉田 嶽瀆山川 封禪


  録第五中上禮樂     卷八十七中上


  人𩔖上明堂 辟雍 靈臺 養老 燕射 鄉飲 二王後 孔子祠 羣祀 宗廟


  禘祫 時享 薦獻 配享


  録第五中下禮樂     卷八十七中下


  人𩔖下冠 婚 朝會 䘮制 短䘮 䘮禁 厚葬 薄葬 火葬 改葬 招魂葬


[000-39a]
  葬殤 山陵上陵 諡法


  録第五下上禮樂     卷八十七下上


  律吕        聲音


  録第五下下禮樂     卷八十七下下


  代樂


  録第六         卷八十八


  刑法


  闕


[000-39b]
  録第七         卷八十九


  食貨


  録第八上       卷九十上


  兵道        兵制


  録第八中       卷九十中


  兵陳        兵教


  兵法        兵柄


  兵將


[000-40a]
  録第八下       卷九十下


  兵地        兵機


  兵氣        兵占


  兵攻        兵守


  譎兵        夷兵




[000-40b]










[000-41a]
  續後漢書自序


  漢建安末曹氏廢漢自立稱魏孫氏據江左僭號稱吳
昭烈以宗子繼漢即位于蜀討賊恢復卒莫能相一而
折入于晉晉平陽侯相陳夀故漢吏也漢亡仕晉作三
國志以曹氏繼漢而不與昭烈稱之曰蜀鄙為偏霸僭
偽於是統體不正大義不明紊其綱維故稱號論議皆
失其正哀帝時滎陽太守習鑿齒著漢晉春秋謂三國
蜀以宗室為正魏雖受漢禪晉尚為簒逆蜀平而漢始
[000-41b]
亡上疏請越魏繼漢以正體統不用原注晉書習鑿齒臨終上疏曰臣毎
謂皇晉宜越魏繼漢不應以魏後為三恪而身微官卑無由上達懐抱愚情三十餘年今沉淪重疾性命難保
遂嘗懐此當與之朽爛區區之情切所悼惜謹力疾著論一篇寫上如左願陛下考尋古義求經常之表超然
逺覽不以臣微賤廢其所言論曰或問魏武帝功葢中夏文帝受禪於漢而吾子謂漢終有晉豈實理乎且魏
之見廢晉遒亦病晉之臣子寜可以同此言哉答曰此乃所以尊晉也但絶節赴曲非常耳所悲見殊心異雖
竒莫察請為子言焉昔漢氏失御九州殘隔三國乗間鼎峙數世干戈日尋流血百載雖各有偏平而其實亂
也宣皇帝勢逼當年力制魏氏蠖屈從時遂覊戎役晦明掩耀龍潛下位俛眉重足鞠躬屏息道有不容之難
躬蹈履霜之險可謂危矣魏武既亡大難獲免始南擒孟達東蕩海隅西抑勁蜀旋撫諸夏摧吳人入侵之鋒
[000-42a]
掃曹爽見忌之黨植靈根以跨中嶽樹羣才以翼子弟命世之志既恢非常之業亦固景文繼之靈武冠世克
伐貳違以定厥庸席卷梁益奄征西極功格皇天勲侔古烈豐規顯祚故以灼如也至於武皇遂并彊吳混一
宇宙乂清四海同軌二漢除三國之大害静漢末之交争開九域之䝉晦定千載之盛功者皆司馬氏也而推
魏繼漢以晉承魏比義唐虞自託純臣豈不惜哉今若以魏有代王之徳則其道不足有静亂之功則孫劉鼎
立道不足則不可謂制當年當年不制於魏則魏未曽為天下之主王道不足於曹則曹未始為一日之王矣
昔共工伯有九州秦政奄平區夏鞭撻華戎専總六合猶不見序於帝王淪沒於戰國何况暫制數州之人威
行境内而已便可推為一代者乎若以晉嘗事魏懼傷皇徳拘惜禪名謂不可割則惑之甚者也隗囂據隴公
孫帝蜀蜀隴之人雖服其役取之大義於彼何有且吳楚僭號周室未亡子文延陵不見貶絶宣皇帝官魏逼
[000-42b]
於性命舉非擇木何虧徳美禪代之義不同堯舜校實定名必彰於後人各有心事胡可掩定空虛之魏以屈
於己孰若仗義而以貶魏哉夫命世之人正情遇物假之際會必兼義勇宣皇祖考立功于漢世篤爾勞思報
亦深魏武超越志在傾主徳不素積羲險氷薄宣帝與之情將何重雖形屈當年意申百世降心全己憤慨於
下非道服北面有純臣之節畢命曹氏忘濟世之功者也夫成業者係於所為不係所藉立功者言其所濟不
言所起是故漢髙禀命於懷王劉氏乘斃於亡秦超二偽以逺嗣不論近而計功考五徳於帝典不疑道於力
政季無承楚之號漢有繼周之業取之既美而已徳亦重故也凡天下事有可借喻於古以曉於今定之往昔
而足為來證者當春秋之時吳楚二國皆僭號之王也若使楚莊推鄢郢以尊有德闔閭舉三江以奉命世命
世之君有徳之主或藉之以應天或撫之而光宅彼必自係於周室不推吳楚以為代明矣况積勲累功静亂
[000-43a]
寧衆數之所録衆之所與不資於燕噲之授不賴於因藉之力長轡廟堂吳蜀兩斃運奇二紀而平定天下服
魏武之所不能臣蕩累葉之所不能除者哉自漢末鼎沸五十六年吳魏犯順而彊蜀人仗正而弱三家不能
相一萬姓曠而無主夫有定天下之大功為天下之所推孰如見推於闇人受尊於㣲弱配天而為帝方駕於
三代豈比俛首於曹氏側足於不正即情而恒實取之而無慙何與詭事而託偽開亂於將來者乎是故故舊
之恩可封魏後三恪之數不宜見列以晉承漢功實顯然正名當事情體亦厭又何為虚尊不正之魏而虧我
道於大通哉昔周人詠祖宗之徳追述剪商之功仲尼明大孝之道髙稱配天之義然后稷勤於所職聿來未
以翦商異於司馬氏仕乎曹族三祖之寓於魏世矣且夫魏自君之道不正則三祖臣魏之義未盡故假塗以
運髙畧道不正故君臣之節有殊然則𢎞道不以輔魏而無逆取之嫌髙拱不勞汗馬而有静亂之功者葢勲
[000-43b]
足以王四海義可以登天位雖我徳慙於有周而彼道異於殷商故也今子不疑共工之不得列於帝王不嫌
漢之係周而不係秦何至於一魏猶凝滯而不化哉夫欲尊其君而不知推之於堯舜之道欲重其國而反厝
之於不勝之地豈君子之髙義若猶未悟請於是止矣宋元嘉中文帝詔中書侍

郎裴松之采三國異同凡數十家以注夀書補其闕漏
辨其舛錯績力雖勤而亦不能更正統體歴南北隋唐
五季七百有餘歲列諸三史之後不復議為也宋丞相
司馬光作通鑑始更蜀曰漢仍以魏紀事而昭烈為僭
原注通鑑魏黄初二年夏四月丙午漢中王即皇帝位于武擔之南改元章武臣光曰天生烝民其勢不
[000-44a]
能自治必相與戴君以治之茍能禁暴除害以保全其生賞善罰惡使不至於亂斯可謂之君矣是以三代之
前海内諸侯何啻萬國有人民社稷者通謂之君合萬國而君之立法度班號令而天下莫敢違者乃謂之王
王徳既衰彊大之國能帥諸侯以尊天子者則謂之霸故自古天下無道諸侯力争或曠世無王者固亦多矣
秦焚書坑儒漢興學者始推五徳生勝以秦為閏位在水火之問霸而不王於是正閏之論興矣及漢室傾覆
三國鼎峙晉氏失馭五胡雲擾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黜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朱氏
代唐四方幅裂朱邪入汴比之窮新運厯年紀皆棄而不數此皆私己之偏辭非大公之通論也臣愚誠不足
以識前代之正閏竊以為茍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無其實者也雖華夷仁暴大小彊弱或時
不同要皆與古之列國無異豈得獨尊奬一國謂之正統而其餘皆為僭偽哉若以自上相授受者為正邪則
[000-44b]
陳氏何所授拓跋氏何所受若以居中夏者為正邪則劉石慕容苻姚赫連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舊都也
若以有道徳者為正邪則蕞爾之國必有令主三代之季豈無僻王是以正閏之論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義
確然使人不可移奪者也臣今所述止欲叙國家之興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觀者自擇其善惡得失以為勸戒
非若春秋立褒貶之法撥亂世反諸正也正閏之際非所敢知但據其功業之實而言之周秦漢晉隋唐皆嘗
混一九州傳祚於後子孫雖微弱播遷猶承祖宗之業有紹復之望四方與之争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
子之制以臨之其餘地醜德齊莫能相一名號不異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國之制處之彼此鈞敵無所抑揚庶
幾不誣事實近於至公然天下離析之際不可無歲時月日以識事之先後據漢傳於魏而晉受之晉傳於宋
以至於陳而隋取之唐傳於梁以至於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齊梁陳後梁後唐後晉後周年號以
[000-45a]
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昭烈之於漢雖云中山靖王之後而族屬疎逺不能紀其世數名
位亦猶宋髙祖稱楚元王後南唐烈祖稱吳王恪後是非難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晉元帝為比使得紹漢氏之
遺統也至晦菴先生朱熹為通鑑作綱目黜魏而以昭烈

章武之元繼漢統體始正矣原注通鑑網目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曹丕黄初元
年是歲僭國一春正月丞相冀州牧魏王曹操還至洛陽卒太子丕自立為丞相冀州牧魏王冬十月魏王曹
丕稱皇帝廢帝為山陽公十二月魏主丕如洛陽昭烈皇帝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夏四月漢中王即皇帝位
孫權徙治武昌秋八月孫權遣使降魏魏封權為吳王二年魏黄初三年吳大帝孫權黄武元年舊國一新國
一凡二僭國後主建興四年魏黄初七年吳黄武五年夏五月魏主丕卒秋八月吳王權圍江夏不克七年魏
[000-45b]
太和三年吳黄龍元年夏四月吳王孫權稱皇帝遣衛尉陳震使吳及吳主權盟舊史及通鑑皆以建安二十
五年為魏黄初元年今猶繫之漢漢未亡也曹丕廢漢帝而昭烈即位乃以章武元年為漢魏自僭偽也孫權
受魏封爵始稱吳王著其封於魏也然終叛魏稱帝故以黄武之元並魏黄初為列國僭偽於是統體正矣其
齋居感興詩曰東京失其御刑臣㺯天綱西園植姦穢五族沈忠良青青千里草乗時起陸梁當塗轉凶悖炎
精遂無光桓桓左將軍杖鉞西南疆伏龍一奮躍鳯雛亦飛翔祀漢配彼蒼出師驚四方天意竟莫回王圖不
偏昌晉史自帝魏後賢合更張世無魯連子千載徒悲傷然而本史正文猶用夀書

經嘗聞搢紳先生餘論謂夀書必當改作竊有志焉及
先君臨終復有遺命斷欲為之事梗不能中統元年詔
[000-46a]
經持節使宋告登寳位通好弭兵宋人館留儀真不令進退束
臂抱節無所營為乃破藁發凡起漢終晉立限斷條目以更夀
書作表紀傳録諸序議贊十二年夏五月令伴使西珪借書於
兩淮制使印應雷得二漢三國晉書遂作正史以裴註之異同
通鑑之去取綱目之義例參校刋定歸於詳實以昭烈纂承漢
統魏吳為僭偽十三年冬十月書成年表一卷帝紀二卷列傳
七十九卷録八卷共九十卷别為一百三十卷仍故號曰三國
原注義例曰史之有書尚矣而稱謂不一如三皇之書則謂之墳五帝之書則謂之典虞夏商周則謂之書厯代寳傳則
[000-46b]
謂之訓周之世列國各有書而各有名晉謂之乘楚謂之檮杌魯謂之春秋其為記録言動則一其名則無定也戰國秦漢之世記
注愈繁如左氏傳國語世本戰國策鐸氏微秦紀八覽六論等不可勝紀皆不能為完書至司馬遷總為撰集自黄帝訖漢武之獲
麟名曰史記班固作前史始於髙帝終於王莽别為一代如虞夏商周而謂之漢書陳夀之為國志時東漢史尚無完書乃斷自獻
帝而下為魏蜀吳書總謂之三國志天下分裂統體不一如周衰列國故如國語别為書而謂之志志亦記也今雖増修革訛飾陋
正其統體其名不可易故仍曰三國志云先生比修新書先為義例以明更定去取之意今各具本條下 謹案陵川集載此序云
號曰續後漢書與此不同觀此注則知作序時本名三國志後乃改名續後漢書茍宗道所為行狀有云仍改曰續後漢書者是也
其後延祐間中書省咨文仍稱三國志至江西行省開刋始定稱續後漢書馮良佐序所云今所定稱者是也明代刋集者誤改其
文在此序中當仍其原本為是奮昭烈之幽光掲孔明之盛心祛操丕之鬼蜮破懿

[000-47a]
昭之城府明道術闢異端辨姦邪表風節甄義烈核正
偽曲折𨼆奥傅之義理徴之典則而原於道徳推本六
經之初苴補三史之後千載之蔽一旦廓然矣古之為
書大抵聖賢道否發憤而作屈平離騷馬遷史記皆是
也然皆曀昧一時道流百世故韓愈謂以彼易此孰得
孰失原注韓文栁子厚墓誌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立以致必傳於後
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今拘幽之極

而集是蓋亦失中之得古人之志也嗚呼安得復於先
[000-47b]
君而告卒事乎十有五日庚子翰林侍讀學士行臺宣
撫使使持節入宋國國信大使陵川郝經序


  續後漢書新註序


  三國事涉漢晉參出互見百有餘年諸所記註不啻數
十百家其行於世者漢史則華嶠漢書謝承後漢書司
馬彪續漢書袁宏漢紀袁暐獻帝春秋張璠漢紀樂資
山陽公載記王𨼆蜀記孫盛蜀世譜郭冲五事魏史則
王沉魏書傅𤣥魏書及𫝊子評斷孫盛魏氏春秋魚豢
[000-48a]
魏畧孔衍漢晉春秋隂澹魏紀吳史則韋曜吳書虞溥
江表𫝊胡沖吳厯虞預㑹稽典録環氏吳紀於晉則干
寳晉紀虞預晉書王隠晉書謝沉晉書孫盛晉陽秋傅
暢晉諸公贊徐廣晉紀皆各著一國之事以自名家獨
陳夀合魏蜀吳總為三國志號稱良史然其事多疏略
故宋文帝命裴松之為註大集諸家之書補其遺闕各
具本文下且為考正辨其得失其諸書疏援引事𩔖出
異書者註之事顯者則不註今宣相陵川先生更正陳
[000-48b]
志凡裴注之事當入正文者則為刪取其乖戾不合不
可𫝊信者則置之命宗道掇拾具註新書本文下陳志
之評裴註之論亦為具載其義理悖誤者則以所聞於
先生餘論為之辨正凡書疏論議所引古今事𩔖裴註
之未備者皆為補苴事已見者不重出無所考者則闕
之先生比為新書先作義例條目以明予奪之旨今各
具本文下其書法則復發凡舉例以見其義宗道初事
先生之父静直先生既又受學於先生先生之開府南
[000-49a]
陽辟宗道為屬掾奉使入宋又辟充典書狀繾綣患難
十有三年故不敢不承命亦庶㡬附驥尾而厠名於大
典之末云宣撫司都事充國信書狀官門生河陽茍宗
道序


  續後漢書後序


  人有恒言曰經史史所以載興亡而經亦史也書紀帝
王之政治春秋筆十二公之行事謂之非史可乎蓋定
於聖人之手則後世以經尊之而止及乎興亡則謂之
[000-49b]
史也古史分十七東漢而下西晉而上有三國志亦十
七之一也出於陳夀之筆不可謂失三國之實獨帝魏
而不知蜀之正統為史筆之玷又前史紀傳外有書志
所以載三才之奥禮樂食貨兵刑官職之異而夀皆未
及尤史筆之欠此紫陽朱文公詩云後賢合更張感歎
所繇發也後紫陽百餘年徒増閱史者之慨中統庚申
郝文忠公以行臺宣撫持節使宋而留滯儀真進退維
谷乃繼先志修舊史破藁發凡首帝昭烈魏吳止筆其
[000-50a]
實表外有紀傳以辨崇卑而復為八録以補陳闕各冠
以序𫐠其從起結以議贊㑹其指歸考前言徴後史而
損益之儀真受一時之抑而史書流百世之芳公之榮
逺矣公之先世詩書之澤鍾陵川清粹之氣嬉笑怒罵
鋪張吟諷皆成文章由賦詩而至移文復三十有九卷
公之文博矣若夫續後漢書暨陵川集則今所定稱也
延祐戊午集賢陳大學士以公書敷奏聖天子念故臣
之可憫喜藏書之有傳睿旨恩潤俾江西行省繡梓一
[000-50b]
哉王心繼今以往天下後世有以誦習而資徳業矣臣
良佐時職寄江西提衡儒學省堂孜孜欽承就委董役
率儒人胡元昌等詳正其字庶無訛矣工畢念不容已
用紀歲月云是年秋七月既望臣馮良佐頓首百拜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