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d0013 郝氏續後漢書-元-郝經 (master)


[095-1a]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卷八十七上上  元 郝經 撰


  録第五上上


  禮樂


  天𩔖郊  合郊 五郊 六天 九天 六宗配郊 毁郊 告郊 朝日 夕月 星祠


  風雨雷師 髙禖 大雩朔 蜡 臘 儺 伏


  先王統理治體節制情性通天人之際以為經制者禮
樂是已非桎梏矯揉彊其不能因其固有者而導之也
[095-1b]
道之大端一動一静而已矣靜則大分定動則太和生
而卑髙上下之節律吕清濁之音充塞乎天地遍布於
萬物總萃於人而為性為情藴而為仁義禮智而不亂
發而為喜怒哀樂而不乖皆其固有者也於是先王因
其固有之分而為之禮因其固有之和而為之樂截然
之分為天下大本暢然之和為天下逹道抑弭僣犯消
鑠悖戾裁成輔相役使鼓舞崇徳享帝以人格天而建
太平故禮樂者王政之大綱也以性情治天下以人治
[095-2a]
人非有我之得私也禮樂之治先王之極治也其制始
乎宓犧成乎堯舜盛於三代備於周禮於是有尊卑貴
賤衰等之數有升降進退舒綴之儀有采章服色隆殺
之物有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之音有圭幣瑚簋鍾鼓管
絃之器為郊祀禘祫烝嘗祈享荐獻以事神為朝覲聘
問燕饗冠婚䘮祭以治人人道粲然神明彰矣故明則
有禮樂幽則有鬼神煥乎百代之盛典萬世之經制太
平之原也周衰先王之治體漸壞至秦而專尚法律治
[095-2b]
人不以人道箝勒束縳彊其不能而必其無有使相賊
狠以暌天下衡石平書而不能已鬭訟剷公分植私計
凛凛焉加兵於頸而禁人之和禮樂遂亡而先王之澤
盡矣漢興脱於劇鬭鬨罵洗血束髪而為帝其將相皆
刀筆軍功因秦之故而加虛名拾遺器叔孫之綿蕝特
以釋擊柱之劒而粗明約束耳孝文時天下屬安治賈
誼請興禮樂改正朔易服色而帝謙謙未遑孝武慨然
有為董仲舒請更化善治以興誦聲表章六經罷黜百
[095-3a]
家而不用乃惑於方士禨祥小數凡郊祀封禪皆以崇
侈非先王經制於是因訛踵陋亡秦之制遵為盛典搶
攘茍且卒無定制雖東漢明章之盛而禮樂終莫能興
矣况於三國之際乎嗚呼人之情性未亡道之固有者
自若也勝殘去殺世而後仁豈不能興之哉隋王通曰
使諸葛無死禮樂其可興乎嗟夫二賊未討而天奪之
遽禮樂不可復興矣姑録三代二漢及三國之有徴者
著於篇


[095-3b]
  漢因秦故始一用刑法而無禮制故叔孫通所撰禮儀
與律令同録藏於理官法家又不復傳賈誼請定制度
草具其儀議格不行河間獻王上古禮亦不用其一時
有事令禮官博士依倣古制推士禮以及天子故漢代
迄無經制東京禮文盛於明章之際而令曹褒撰漢禮
襍用䜟緯尤為不經為太尉張酺劾奏廢之然漢禮雖
不逮三代厯年四百其典故儀則度數亦多矣故蔡邕
作朝㑹車服志司馬彪作禮儀祭祀百官志范煜復為
[095-4a]
纂集尋被誅盡廢原注南史煜令謝儼撰志捜次垂畢會煜誅儼悉蠟以覆車至梁
劉昭捃拾漢典補註禮儀輿服祭祀百官等篇漢之遺
制猶可見也大抵質而不佻情而少文有夏后氏之忠
殷人之敬亦足為一代之典非後世所及也今故推本
二帝三王六經經制以稽秦漢三國得失庶㡬猶識先
王之遺意焉雖古有之秦漢以來遂廢者則畧而不録
文獻不足徴也按虞書舜命伯夷典三禮即天地人之
禮也故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
[095-4b]
示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則天地人者禮之綱也又曰
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賔禮
親邦國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親萬民謂之五禮則禮
之目也今推本禮之所自别為天地人三𩔖而吉㓙賔
軍嘉皆在其中矣郊合郊五郊六天九天六宗配郊毁
郊告郊朝日夕月星祠風雨雷師髙禖大雩朔蜡臘儺
伏十八類皆天之禮也故繋之天社稷軍社亳社靈星
先蠶五祀耤田嶽瀆山川封禪九𩔖皆地之禮也故繋
[095-5a]
之地明堂辟雍靈䑓養老燕射鄉飲二王後孔子祠羣
祀宗廟禘祫時享荐獻配享冠昏朝㑹䘮制短䘮䘮禁
厚葬薄葬火葬改葬招魂葬葬殤山陵上陵謚法二十
八𩔖皆人之禮也故繋之人焉共五十五𩔖云


  郊


  天子所以祀天地之大禮也以人交天祀之郊外故謂
之郊天體陽剛位乎髙明故其祭迎長日之至大報天
而主日兆於南郊以就陽位掃地而祭牲用騂犢其席
[095-5b]
槀稭其器陶匏𤣥酒太羮大裘不裼大圭不琢素車不
飾皆本天地之性貴誠尚質大報本反始地巨配天其
體隂柔位乎卑下故其祭極日之北至以大報地而主
月兆於北郊以就隂位凡壇壝位置器幣度數皆異於
天所以别也故禮祭法曰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
泰折祭地也原注折之設反鄭𤣥曰壇折封土為祭處也壇坦也坦明也折昭晢也必為昭明之
名尊神也爾雅曰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埋皆曰泰者壇則下交乎上折則上交乎下故曰泰壇泰折也

官大司樂曰奏黄鍾歌大吕舞雲門以祀天神奏太蔟
[095-6a]
歌應鍾舞咸池以祭地示原注鄭𤣥曰黄鍾陽聲之始大呂為之合奏之以祀天神
尊之也大蔟陽聲第二應鍾為之合咸池大咸也又曰雲門之舞冬至日於地

上之圜丘奏之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咸池之舞夏
至日於澤中之方丘奏之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原注
圜丘天之象方澤地之象也其日用上辛上丁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皆可接神也於是一歳而再蕆事其禮簡其事質其用
省其行常不瀆不慢不侈不費神人有序而經制定矣
周衰諸侯僣天子遂用天地之祀故孔子作春秋於魯
[095-6b]
凡九書郊正其僣譏其不時而志其變言成王不當賜
伯禽不當受諸公不當用而又違時變禮瀆天地之甚
也秦人始列於諸侯即作西畤祠白帝原注秦襄公也文公作
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宣公作宻畤祭青帝靈公作上
畤祭黃帝作下畤祭炎帝獻公作畦畤祀白帝始皇并
天下乃三年一郊常以十月上宿郊見原注秦以十月為歳首故用十
月郊上宿上旬也通權火原注師古曰權舉也通舉火或以天子不親至祠所而望拜或以衆祠各
處欲其一時薦享宜知早晏故以火為節度拜於咸陽之旁其用如經祠原注
[095-7a]
服䖍曰經常也於是天地正位大祀皆廢而為諸畤不經之祠

矣漢興髙帝復立北畤祠黒帝合秦為五畤祠五帝有
司進祠不親祀文帝幸雍郊見五畤作渭陽五帝廟立
五帝壇凡再郊見景帝不親祀武帝復郊見五畤後率
三歳一郊亳人謬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
一佐曰五帝原注顔師古曰青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黒帝叶光紀黄帝含樞紐一
説蒼帝名靈符赤帝名文祖白帝名顯紀黒帝名𤣥矩黄帝名神斗 即秦所祠四畤之帝髙祖所祠北畤黒帝
立其祠長安城東南郊外又立祠祠三一天一地一

[095-7b]
泰一又太史談祠官寛舒議立后土祠於汾隂脽上如
上帝禮原注脽音誰顔師古曰脽者其形髙起如人尻脽一説汾水上地名鄈音轉為脽又立
泰畤於甘泉親郊見於是幸河東祠后土幸甘泉祠泰
畤畧如古南北郊然事不經見皆方士之説也昭帝不
親祀宣帝元帝皆五郊泰畤祠汾隂后土成帝即位丞
相衡等議奏原注匡衡韋元成等議甘泉泰畤紫壇八觚宣通象
四方五帝壇周環其下又有羣神之壇紫壇有文章采
鏤黼黻之飾及玉女樂石壇仙人祠瘞鸞路騂駒寓龍
[095-8a]
馬皆非因天地之性埽地而祭貴誠善質之義宜皆勿
脩宜於長安定南北郊帝皆從之於是始祀南北郊罷
雍五畤甘泉汾隂祠尋以上無繼嗣復泰畤汾隂祠罷
南北郊帝崩復南北郊哀帝即位復泰畤汾隂祠平帝
即位王莽奏議復南北郊三十餘年之間天地祠凡五
徙焉光武即位二年始立郊兆於雒陽城南其後幸蒲
坂祠后土中元元年始於雒陽城北兆北郊明年春正
月辛未郊别祀地祗明章盛修禮文既祀南北郊復移
[095-8b]
郊於明堂宗祀五帝以二祖配終東漢之世昭烈章武
二年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然終末帝世無郊見
事魏曹丕黄初二年正月郊祀天地於明堂曹叡太和
元年春正月丁未郊祀武帝以配天宗祀文帝於明堂
以配上帝然祗有事於明堂無南北郊兆景初元年冬
十月乙卯始營雒陽南委粟山為圜丘詔曰盖帝王受
命莫不恭承天地以章神明尊祀世統以昭功徳故先
代之典既著則禘郊祖宗之制備也昔漢氏之初承秦
[095-9a]
滅學之後采摭殘缺以備郊祀自甘泉后土雍宫五畤
神祗兆位多不經見是以制度無常一彼一此四百餘
年廢無禘祀古代之所更立者遂有闕焉曹氏繫世出
自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號圜丘曰皇皇帝天
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天郊所祭曰皇
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地郊所祭曰皇地之祇以武
宣皇后配宗祀皇考髙祖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十
二月壬子冬至始祀皇皇帝天於圜丘以始祖有虞帝
[095-9b]
舜配始有郊兆分祭天地而不别為南北於義未備而
分配之位有五又非制也正始以後終魏世不復郊祀
吳嘉禾元年羣臣以孫權未郊祀奏議曰頃者嘉瑞屢
臻逺國慕義天意人事前後備集冝脩郊祀以承天意
權曰郊祀當於土中今非其所於何施此重奏曰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王者以天下為家昔周文武郊於豐鎬
非必土中權曰武王伐紂即作於鎬京而郊其所也文
王未為天子立郊於豐見何經典復奏曰伏見漢書郊
[095-10a]
祀志匡衡奏徙甘泉河東郊於豐權曰文王性謙讓處
諸侯之位明未郊也經傳無明文匡衡俗儒意說非典
籍正義不可用也原注志林曰吳王糾駮郊祀之奏追貶匡衡謂之俗儒凡在見者莫不慨
然以為統盡物理逹於事宜至於稽之典籍乃更不通毛氏之説云堯見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國之扵邰命使
事天故詩曰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言自后稷以來皆得祭天猶魯人郊祀也是以棫樸之作有積燎
之薪文王郊豐經有明文匡衡豈俗而枉之哉文王雖未為天子然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伐崇戡黎祖伊奔告
天既棄殷乃眷西顧太伯三讓以有天下文王為王於義何疑然則匡衡之奏有所未盡按世宗立甘泉汾隂
之祠皆出方士之言非據經典者也方士以甘泉汾隂黄帝祭天地之處故孝武因之遂立二畤漢治長安而
[095-10b]
甘泉在北謂就乾位而衡云武帝居甘泉祭於南宫此既誤矣祭汾隂在水之膲呼為澤中而衡曰東之少陽
失其本意此自吳事於傳無非恨無辨正之辭欲矯之云太元元年權初祭南郊至

於亡不復郊見夫天地之大豈名數所極牲幣所稱故
舉萬世之典不足以為盛致天下之物不足以為備不
顯亦臨無斁亦保不愧屋漏敬共朝夕事天之本也簡
而不煩質而不華情而不文别而不黷歳一郊見不敢
妄舉亦不敢妄廢事天之禮也天地神祇之祖無所不
統故行禮於郊而百神受職舜之𩔖上帝即禋六宗望
[095-11a]
山川遍羣神周之祭法自泰壇泰折祭天地之外則埋
少牢於泰昭以祭時相近於坎壇以祭寒暑王宫以祭
日夜明以祭月幽宗以祭星雩宗以祭水旱四坎壇以
祭四方皆一時從祀然祇五帝日月星辰風伯雨
師五嶽四瀆山川羣神有主有位者三十六所而已原注
鄭𤣥曰昭明亦壇也時四時也隂陽之神也相近當作禳祈聲字皆誤祈寒於坎祈暑於壇王宫日壇夜明月
壇宗皆當作禜字誤幽禜星壇雩禜水旱壇春秋傳曰日月星辰之神則霜雪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山川之
神則水旱癘疫之不時於是乎禜之四方即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秦漢以來惑於方士

[095-11b]
亂於圖緯悖經任情瀆紊祀典從祀之位代為増羡宫
壝壇陛營道列位至千五百一十四神原注見光武郊兆圖其牲
幣璧玉之數又各有加至於衮冕玉路備極珠寳百官
儀衛鹵簿駕仗千乗萬騎舍宫廟去京師數百里西見
泰畤東祀汾隂守令罷奔命供具竭膏血賚予空帑藏
誠不足而侈有餘以天地為足厭之具於是不能歳時
經祠或三四年或五六年至有終身不得郊見又有再
世數世而曠祀於是天地乏祀民怨神怒往往蹙國短
[095-12a]
祚皆秦漢之侈為之也


  合郊


  其制不經見詩周頌昊天有成命其序曰郊祀天地也
以天地通言後世遂以為合祭天地之徴然其詩昊天
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宻於緝熈
單厥心肆其靖之言昊天有一成不易之命文武二后
受之以有天下成王嗣世不敢康寧自逸夙夜脩徳以
基定天命宥大而靜宻故能繼續文武之明徳既盡其
[095-12b]
心遂能安靖天下則康王祀上帝以成王配之樂歌也
終篇不及地序文誤也夫天即道體發為元陽無所不
宰地則天中之物而莫大焉乃為巨配故郊祀之制冬
至祀天於南郊以合乾元夏至祀地於北郊以合坤元
天尊地卑而乾坤定分隂分陽而貴賤位厚其别以明
道之分禮之大原從是而出焉故無合祭淆亂之制漢
元始中王莽援大司樂合樂祀天神祭地祇之説始定
合祭天地之禮祭天則以地配位皆南鄉光武中興遂
[095-13a]
以為故事而復合祭始拂經矣原注元始奏議制度詳見配郊𩔖後世
崇侈軼興一郊之費累鉅萬萬非動天下不能舉雖知
分祀之為禮而不能一歳再蕆事最近者乃三年於是
便於合祭員壇八陛中為重壇天地並位卒用元始之
制雖為黷祀愈於不祀地得並配愈於遂廢地祀也故
分祀者先王之經制合祭者後世之行權也


  五郊


  周禮兆五帝於四郊而不言五火位午土位未火土相
[095-13b]
生共兆南郊雖四方而實五此五郊之始也然郊者郊
野之方所爾非祀天於郊之郊也天為隂陽之宗東西
隂陽之分南北隂陽之正中央隂陽之中而皆本於天
故五帝為天帝之佐分而言之則五精之帝合而言之
則昊天上帝天無不宰也祀天於南郊以就陽位而五
帝配祀五帝各於四郊定其壇域而天帝無位尊無二
上也故帝各主五行之氣分典天之隂陽帝於五方治
生長收藏之政成元亨利貞之徳正春夏秋冬之時為
[095-14a]
仁義禮智之性故月令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
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立秋
之日迎秋於西郊立冬之日迎冬於北郊謂之迎氣厯
秦漢皆行之平帝元始中王莽奏議謂天子父事天母
事墬今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稱地祗
曰后土與中央黄靈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稱宜令地祇
稱皇墬后祇兆曰廣畤易方以𩔖聚物以羣分分羣神
以𩔖相從為五郊兆天墬之别神中央帝黄靈后土畤
[095-14b]
及日廟北辰北斗塡星中宿中宫於長安城之未地兆
東方帝太皥青靈句芒畤及靁公風伯廟歳星東宿東
宮於東郊兆南方炎帝赤靈祝融畤及熒惑星南宿南
宫於南郊兆西方帝少皥白靈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
西宫於西郊兆北方帝顓頊黒靈𤣥㝠畤及月廟雨師
廟辰星北宿北宫於北郊兆制可於是五帝兼日月星
辰之祠位與天地埒變經制矣光武中興廢莽偽祀明
帝永平中復兆五郊於雒陽四方中兆在未壇皆三尺
[095-15a]
立春之日迎春於東郊祭青帝句芒車服皆青歌青陽
八佾舞雲翹之舞因賜文官太傅司徒以下縑各有差
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服皆赤歌朱明
八佾舞雲翹之舞先立秋十八日迎黄靈於中兆祭黄
帝后土車皆黃歌朱明八佾舞雲翹育命之舞立秋之
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服皆白歌西皓八佾舞
育命之舞天子射牲以祭宗廟名曰貙劉立冬之日迎
冬於北郊祭黒帝𤣥冥車服皆黒歌𤣥冥八佾舞育命
[095-15b]
之舞原注月令章句東郊去邑八里因木數也南郊七里因火數也中央五里因土數也西郊九里因金
數也北郊六里因水數也 繆襲曰漢有雲翹育命之舞不知所出舊以祀天今可兼以雲翹祀員丘兼以育
命祀方澤貙劉禮詳見兵録以五帝五神配五方之帝合扵月令以

為漢制并南北郊為七郊魏晉以來行之應經制矣又
仲夏有桃印季夏有黃郊事不經見乃漢制也原注後漢書禮
儀志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隂氣萌作恐物不楙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朴蠱鍾以桃印長六寸方三
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戸代以所尚為飾夏后氏金行作葦茭言氣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閉塞使如
螺也周人木德以桃為更言氣相更也漢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戸飾以難止惡氣日夏至
[095-16a]
禁舉大火止炭鼓鑄消石冶皆絶止至立秋如故事是日浚井改水日冬至鑚燧改火先立秋十八日郊黃帝
是日夜漏未盡五刻京都百官皆衣黃至立秋迎氣於黃郊樂奏黃鍾之宫歌帝臨冕而執干戚舞雲翹育命
所以養時訓也


  六天


  天一也其形體謂之天其主宰謂之帝其性情謂之乾
義理之所出鬼神之所本隂陽之所㑹則謂之道道無
體以天為體有天而後道可見也推見至隱其本則一
由隱之顯其數無窮凡書傳所載名數皆人為之非天有
[095-16b]
是數也春曰蒼天夏曰昊天秋曰旻天冬曰上天以四
時之氣言之也東方曰青帝南方曰赤帝西方曰白帝
北方曰黒帝中央曰黃帝以五方之色言之也月令以
古帝王配春以太皥夏以炎帝秋以少皥冬以顓頊中
央以軒轅以五行之徳言之也故周禮曰兆五帝於四
郊定五帝之位於四郊各主方祀非祀天也又曰以禋
祀祀昊天上帝加天於帝異於五帝矣秦人作宻畤祀
青帝下畤祀炎帝西畤祀白帝上畤祀黃帝漢増北畤
[095-17a]
祀黒帝謂之五畤其禮皆郊見盖因五色五方五帝四
郊之禮也其後定郊兆列五帝位次昊天上帝天帝統
五帝謂之六天未為失也至鄭𤣥以緯書用天官之名
太㣲五帝青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黃帝含樞紐白帝
白招矩黒帝叶光紀紫宫天皇大帝耀魄寳為六天非
天統五帝之義也禮經紊矣


  九天


  天問謂天有九重以天地體數竒耦相間天數極於九易
[095-17b]
之乾陽之爻皆謂之九天地相依有所呀入故有重數
非其體有九也漢初髙帝詔於長安置祠官如巫其梁
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
雲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屬原注顔師古曰東君日也雲中君雲神也巫社
巫祠皆古巫神族人炊古主炊母之神秦巫祠杜主巫保族纍之屬原注杜主
即秦於杜亳有五杜主祠在京兆杜縣非湯亳也巫保族纍二神名荆巫祠堂下巫先司

命施糜之屬原注堂下在堂之下巫先巫之最先者司命文昌第四星施糜其先嘗施設糜粥者
九天巫祠九天皆以歳時祠宫中夫諸巫小祠雖非祀
[095-18a]
典皆戰國秦人之常祠令諸巫主之未為失也天地五
帝亦令巫主之則慢且瀆矣既祠天地五帝又祠九天
説者謂中央鈞天東方蒼天東北旻天北方𤣥天西北
幽天西方昊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東南陽天為九天
原注見淮南子又謂東方旻天東南陽天南方赤天西南朱天
西方成天西北幽天北方𤣥天東北變天中央鈞天原注
顔師古注謂或一說不知所出何天之多哉皆方士曲説廢之可也


  六宗


[095-18b]
  孔安國註以祭法泰昭祭時坎壇祭寒暑王宫祭日夜
明祭月幽宗祭星雩宗祭水旱遂謂宗尊也所尊者其
祀有六謂四時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水旱也而周
制無明文孔叢子宰我問六宗夫子答如安國之説盖
其家學也然不經見漢興凡郊祀皆禋六宗而不著其
名數於是諸家之説紛紜不一平帝時王莽奏𩔖于上
帝禋于六宗歐陽大小夏侯三家説皆曰上不及天下
不及墬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間助隂陽變化實一而
[095-19a]
名六名實不相應天文日月星辰所昭仰也地理山川海
澤所生殖也易有八卦乾坤六子火水不相逮靁風不
相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故日月靁風
山澤易卦六子之尊氣所謂六宗星辰水火溝瀆皆六
宗之屬也於是定以六子為六宗光武都雒陽定郊兆
而六宗無位禋祀不主盖不從莽之亂制且諸儒之説
不可按也安帝時用司空李郃議謂易六子之氣日月
靁公風伯山澤為非是復用歐陽家説立六宗祀於雒
[095-19b]
陽西北戍亥之地禮比太社而不列諸南北郊東漢諸
儒又各立論不同賈逵則以日月星河海岱為六宗馬融
則以天地四時為六宗鄭𤣥則以星辰司中司命風伯
雨師為六宗盧植則以月令孟冬祈年天宗為六宗魏
曹叡景初中大議其神朝士紛紜各有所執惟㪚騎常
侍劉劭以為萬物負隂而抱陽冲氣以為和六宗者太
極冲和之氣為六氣之宗者也虞書謂之六宗周書謂
之天宗是時考論異同而從其議漢魏相仍著為貴祀
[095-20a]
凡宗祀百神放而不致有其興之則莫敢廢之宜定新
禮祀六宗叡從之則以太極元氣為六宗至晉及宋論
復不同劉昭補志謂𩔖于上帝祭天也禋于六宗祭地
也不言地故舉其中數後世人有日為陽宗月為隂宗
五星五行之宗十二辰列宿之宗北斗十二辰之宗北
辰衆星之宗又謂書稱神宗則古之聖帝為一代之宗
六宗乃宓犧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也𩔖于上帝故
禋六宗以配天二説為近然皆臆决無徴孔子曰殷禮
[095-20b]
吾能言之宋不足徴也文獻不足故也孔子殷人代猶
未逺已謂無文獻而不足徴况數千載之下乎吾猶及
史之闕文也闕疑可也世祖之郊兆廢其祀可也安帝
之特為一神而别祀之不敢廢亦可也不知其神特為
之名以為祀典亦弗享矣


  配郊


  祭法曰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
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
[095-21a]
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此配郊
之始也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而尊無二上道祗一本
故禘於廟中以祀祖宗必祀上帝以所出之帝配郊於
圓丘以祀上帝必推文祖以配故周公相成王郊祀后
稷以配天而歌思文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而歌
我將於是天為祖宗之天祖宗為王者之天以人配天
合為一天大報本反始而尊祖敬宗之道至矣故曰嚴
父莫大於配天原注鄭𤣥曰有虞氏以上尚徳禘郊祖宗配用有徳者而已自夏以下稍用其
[095-21b]
姓代先後之次有虞氏夏后氏宜郊顓頊殷人宜郊契郊一帝而明堂祭五帝小德配寡大德配衆亦禮之殺
也 按孝經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上帝即昊天上帝郊之天帝也非五方之帝也詩周頌我將祀文王
於明堂也思文后稷配天也故曰歌思文歌我將云自周而下厯秦及漢不見配

郊之典至武帝元封二年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座合
髙皇帝祠坐對之祠后土於下堂始以髙帝對座五帝
亦無配天之文平帝元始五年王莽奏云髙皇帝因雍
四畤起北畤而備五帝未共天地之祀原注共讀為㳟孝文初
起渭陽五帝廟祭泰一地祇以髙皇帝配孝武皇帝立
[095-22a]
泰一祠亦以髙祖配今宜復南北郊周官天墬之祀樂
有别有合其合樂曰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
樂祀天神祭地祇祀四望祭山川享先妣先祖天地合
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義一也天地合精夫婦判合
祭天南郊則以墬配一體之誼也天地位皆南鄉同席
墬在東共牢而食髙帝髙后配扵壇上西鄉后在北亦
同席共牢如此則天墬合祀以祖妣配之義也其别樂
曰冬日至於墬上之圜丘奏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夏日
[095-22b]
至於澤中之方丘奏樂八變則墬祇皆出天&KR2297有常位
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隂陽之别於日冬至夏至
其會也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親合祀天墬於南
郊以髙帝高后配隂陽有離合易曰分隂分陽迭用柔
剛以日冬至使有司奉祠南郊髙帝配而望羣陽日夏
至使有司奉祭北郊髙后配而望羣隂皆以助致㣲氣
通道幽弱當此之時后不省方故天子不親而遣有司
此孔光平晏左咸劉歆等議而莽之㫖也其以髙祖配
[095-23a]
郊是已其合樂以髙后配地祇等皆非也夫大司樂之
大合樂謂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皆備傳所謂樂備
徧舞也其用樂則有序而不備故曰乃分樂而序之奏
黃鍾歌大吕舞雲門以祀天神奏大蔟歌應鍾舞咸池
以祭地祗奏姑洗歌南吕舞大㲈以祀四望奏㽔賔歌
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奏夷則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
妣奏無射歌夾鍾舞大武以享先祖分六律六吕以合
六舞用於天神地示四望山川先妣先祖别為六位謂
[095-23b]
之六樂非合祭天地配以祖妣也其日於地上之圜丘
奏之則天神皆降於澤中之方丘奏之則地示皆出於
宗廟之中奏之則人鬼可得而禮言六樂之用於三禮
皆可感格天神則在圜丘地示則在方丘人鬼則在宗
廟亦非以祖妣分配天地也凡郊祭天地皆天子親之
無遣有司之禮故孔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莽等乃謂
合祭則親之分祭則遣有司皆曲説也依放經文附㑹
邪説所謂莽誦六藝以文奸言者也鄭𤣥以先妣為姜
[095-24a]
嫄亦非也第周之先妣如太姜太任皆是也按詩書禮
經别男女辯内外其制甚謹如舜二妃啟母太姒邑姜
皆有大徳為帝后配聖娠賢祇以其主祔於宗廟而無
配食地祇之典莽等乃傅㑹輙以髙后列於郊兆位並
天地特褒母后容悦孝元后以為簒竊之資爾光武中
興既定郊兆亦未以祖宗配建武七年大議郊祀以為
周郊后稷漢當祀堯詔公卿大夫博士議議皆同帝亦
然之獨侍御史杜林以為周室之興祚由后稷漢業特
[095-24b]
起初不縁堯宜以髙皇帝配原注東觀記戴林疏曰方今政卑易行禮簡易從無
有愚智思仰漢徳樂承漢祀基業特起不因縁堯堯逺於漢民不曉信言提其耳終不悦豫后稷近於周民户
知之世據以興基由其祚本與漢異郊祀髙帝誠從民望得萬國之歡心隴蜀平増廣郊祀

髙皇帝配食位在中壇上西面北上禮也中元元年使
司空告祠髙廟以吕后賊害三趙專王諸吕㡬危漢室
不宜配食髙廟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徳慈仁孝文皇帝
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號曰髙
皇后配食地祇遷吕太后廟主於園四時上祭二年春
[095-25a]
正月初立北郊祀后土髙皇后配西面北上非禮也祖
妣先后非子孫之所得廢置也且復遵莽偽制黷天地
矣失古今之通議母后配地漢氏之私也明帝永平二
年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以配五帝始移郊於明堂祗
配五帝後率以為常魏曹丕黃初二年春正月郊祀天
地於明堂移郊明堂合祭天地而無配曹叡太和元年
春正月郊祀武帝以配天宗祀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
復分郊明堂以父祖配如周制景初元年詔祀圜丘曰
[095-25b]
皇皇帝天以始祖帝舜配方丘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
氏配天郊以太祖配地郊以卞后配明堂以文帝配上
帝既為圜丘方丘又為天郊地郊明堂推逺祖及母后
分配操不知生出本末或以為夏侯氏之子而乃祖虞
舜方之文王以配天皆偽制也晉武帝泰始初詔羣臣
議除先后配祀禮也


  毁郊


  匡衡劉向皆漢大儒毁立之際所議不同孰為正孔子
[095-26a]
謂非其鬼而祭之謟也滛祀無福謂臧文仲祀爰居為
不知則凡秦人不經之制與諸巫方士之滛祀罷之可
也衡議為正孔子於春秋特書毁泉臺公羊子曰何以
書譏何譏爾先祖為之已毁之不如勿居而已其父攘
羊而子證之人以為直孔子謂父為子隠子為父隠直
在其中故春秋之義為尊者諱為親者諱且神明無往
不在初無彼此之間敬之所存神之所存也故聖人不
輕創亦不輕改有其舉之莫可廢也郊丘之位至尊至
[095-26b]
重祖宗與大臣所共定而親郊見推配祖考㡬二百年
一旦廢罷則有蔑祖宗之心矣履霜堅氷漸不可長則
向議為正然其援引光怪鼓動音聲舉其來數以神其
徴則怪力亂神同夫方士君子不與也


  告郊


  按舜典堯使舜攝位舜受終于文祖肆𩔖于上帝告郊
之始也湯既勝夏復歸于亳作誥曰敢用𤣥牡敢昭告
于上天神后武王勝殷殺受柴望大告武成曰底商之
[095-27a]
罪告于皇天后土夫天下神器必受之天故堯不敢私
予舜不敢私受湯武不敢私取皆告於天而後即位至
秦漢有天下自以為功遂踐天子位不復告天光武討
賊復讎信倡大義復受天命紹開中興即位鄗為壇營
於鄗南原注春秋保乾圖曰建天子於鄗之陽名曰行皇作冊祝燔燎告天用
郊祀故事禋于六宗望于羣神始行告郊之禮光武崩
明帝遣太尉熹告諡南郊始見告天誄謚之禮原注熹趙熹也
禮記少不誄長卑不誄尊惟天子稱天以誄之 應劭風俗通曰禮臣子無爵謚君父之義故羣臣累其功美
[095-27b]
葬日遣太尉於南郊告天而謚之昭烈以宗室建議討賊魏既簒代傳

序在已當纂漢統乃即位於成都武擔之南作冊祝燔
燎告類於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昭受天命復光武之初
曹丕簒代為壇於繁陽曰受禪壇升壇僭位亦作冊祝
告降壇視燎黃初四年以大軍當出使太常以特牛一
告祠南郊原注裴松之曰魏郊祀奏中尚書盧毓議祀厲殃事云具犧牲祭器如前後師出告郊之
禮如此則魏氏出師告郊也丕卒太尉鍾繇亦告謚南郊皆僭偽欺

天之事猶春秋魯之僭郊用郊也孫權據建業亦於南
[095-28a]
郊僭位作冊祝告事同丕矣夫即位之壇祀天天帝在
焉所以告也章帝元和三年詔髙邑縣祠即位壇五成
陌北臘祠門戸曹叡太和四年行過繁昌使執金吾臧
覇行太尉事以特牛祠受禪壇壇積土爾非禮也不告
上帝而祠虚壇果何禮哉亦云妄矣


  謹案朝日夕月以下缺十一篇



[095-28b]










[095-29a]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卷八十七上下  元 郝經 撰


  録第五上下


  禮樂


  地𩔖社稷 軍社 亳社 靈星 先蠶 五祀 藉田 嶽瀆山川 封禪


  謹案此卷内缺社稷軍社靈星先蠶藉田五篇


  亳社


  亳社勝國之社也初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
[095-29b]
及武王克殷乃變置社稷頒殷社于諸侯以為亡國之
戒不曰殷社謂之亳社者殷有天下之號亳則邑也邑
而不號號亡而地存也於是列國有周社有亳社謂之
兩社而卿大夫位于其間以聽政故傳謂間於兩社為
公室輔而魯宋皆有亳社見於經傳乃其徵也原注左氏傳亳
社災宋鳥鳴于亳社禮郊特牲曰喪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也薄

社北牖使隂明也原注薄與亳同絶其陽通其隂而已春秋書亳社災公
羊子曰蒲社者何亡國之社也原注蒲讀為亳社者封也其言災
[095-30a]
原注据封土非火所能焚亡國之社盖揜其上而柴其下原注揜柴之者
絶不得通天地四方以為有國者戒故火得焚之榖梁子曰亳社者亳之社也

亳亡國也亡國之社以為廟屏戒也原注立亳社于廟之外以為屏蔽取
其不得通天人君瞻之而致戒心其屋亡國之社不得達上也原注為屋不使
上通于天此周制也漢興除秦社稷令民立漢社稷自是不

復有勝國之社而戒心亡矣


  五祀


  五祀凡五天帝五方之帝及五行之神皆從郊祀謂之
[095-30b]
五祀其國家日用之所資而有功於人者如井竈門行
中霤等神位次社稷亦謂之五祀案以上大典為一條今據文義接編祭五
祀於廟用特牲有主有尸皆先設席於奥祀户之禮南
面設主于户内之西乃制脾及腎為爼奠于主北又設
盛于爼西祭黍稷祭肉祭醴皆三祭肉脾一腎再既祭
徹之更陳鼎爼設饌于筵前迎尸畧如祭宗廟之儀竈
在門外之東其禮先設席於門之奥東面設主于竈陘
乃制肺及心肝為爼奠于主西又設盛于爼南祭黍稷
[095-31a]
三祭肺心肝各一祭醴三既祭徹之更陳鼎爼設饌于
筵前迎尸如祀户之禮中霤之禮設主于室牖下乃制
心及肺肝為爼其祭肉心肺肝各一他如祀户之禮門
之禮北面設主于門左樞乃制肝及肺心為爼各一奠
於主南又設盛於爼東他如祭竈之禮行在廟門外西
為軷壤厚二寸廣五尺輪四尺北面設主于軷上乃制
腎及脾為爼奠於主南又設盛於俎東腎一脾再餘皆
如祀門户之禮此皆周制也厯秦及漢無徵孝武時方
[095-31b]
士李少君以祠竈榖道郤老方見上言上祠竈皆可致
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黄金黄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
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以封禪則不死於是天
子始親祠竈齊人少翁以方夜致竈鬼之貌天子自帷
中望見焉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及誅文成遂不復祠
非制也後世閭巷細民往往為井竈門行中霤之祭而
不復用周制𩔖皆禨祥小道而天子諸侯之祀典亡


[095-32a]
  嶽瀆山川


  凡山之墮高尊峻冠乎方域者則謂之嶽水之發源注
海獨行而為衆水之宗者則謂之瀆興雲致雨異於羣
山者則為名山經溝緯洫匯乎羣流者則謂之川皆所
以通天地之氣生衆珍育羣材潤萬物殖百穀以為生
民無窮之用故祀典之重次於天地其禮尚矣始見於
虞書帝舜之巡守曰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于南嶽
西嶽北嶽嵗徧而皆柴望望者望而祭之也祗四嶽而
[095-32b]
無崧嶽説者謂在天子畿内不以封故不巡守而嵗祀
之禮不録故周頌般為巡守之樂歌亦曰祀四嶽河海
而已禹别九州九山刋旅九川滌源舜復别為十二州
封十有二山濬川案以上大典為一條據文義接編四瀆視諸侯謹案此上當有
五嶽視三公五字諸侯祭山川之在封内者於是崧高列為五

嶽而江河淮濟特為四瀆又尊於十二山川而皆望祭
謂之四望四鎮凡郊祀天地則柴望血祭而貍沈原注貍亡
皆反埋瘞也沈沈之水中祭山林曰貍川澤曰沈順其性也東漢光武明章増修典

[095-33a]
禮廢淫祠復三代命祀名山大川始如禮秩魏曹丕黄
初二年初禮五嶽四瀆咸秩羣祀瘞沈珪璧遵漢制也
六年秋七月丕以舟師入淮九月壬戌遣使者沈璧于
淮曹叡太和四年秋八月遣使者以特牛一祠中嶽青
龍元年詔諸郡國山川不在祀典者勿祠曹奐咸熙元
年如長安遣使者以璧幣祠華山皆依放漢制也後世
嶽瀆禮秩尊重而四海並五嶽名川比四瀆加王加帝
升公升侯皆天子親署名致祝崇奉祈賽軼古典矣


[095-33b]
  封禪


  封禪其禮不經見仲尼之門所不道詩書所載五嶽四
瀆名山大川皆燔柴望祀禮器謂因天事天因地事地
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皆因天地山川
本然形質不為壇廟掃地而祭也升猶達也中中心之
誠也望秩之際因名山之煙燎達其誠於天也焉有蹈
藉神嶽鑽石磨崖建壇設陛泥金檢玉増翳高明之事
哉封禪之事始見於管仲之書謂封泰山禪梁父者七
[095-34a]
十二家列無懷宓犧神農炎帝黄帝顓頊帝嚳堯舜禹
湯成王十二家其六十家無聞殆非仲之言戰國方士
欲神其事増入之耳原注郊祀志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
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宓犧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
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黄帝封泰山禪云云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
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桓公曰
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南伐楚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
會三而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於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
[095-34b]
辭因設之以事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
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䲭梟數
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如是桓公乃止秦始皇帝并天下東巡詔齊魯儒

生博士七十人至泰山下議封禪或以古巡守柴望禮為
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掃地而祠席用苴稭始皇卑
之黜不用遂除車道上自泰山陽至顛立石丞相斯為
文頌德刻之從隂道下禪於梁父其禮頗采泰祝之祀
雍上帝所用其封藏皆祕世不得而記登封泰山下禪
[095-35a]
梁父始見諸此漢孝武惑方士神仙之説謂封禪古不
死之名而諛儒司馬相如臨終作封禪書言符命而以
尸請天子乃慨然欲封禪詔太常諸生議禮儀拘於詩
書古文而議各不同左内史兒寛以始皇事勸上自制
定其當謂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綜條貫金聲而玉振之
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上大悦遂自制儀采儒術以
文之拜寛為御史大夫先幸緱氏封中嶽太室遂東上
泰山立石山顛至梁父禮祠地主乃行事封泰山下東
[095-35b]
方如郊祠泰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有玉牒
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原注子侯霍去病子
復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隂道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
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下詔改年元封其後復修
封禪高里又禪凡山石閭五年一修封凡五修封侈大
繁瀆以名山為足厭之具古所未有也光武中興建武
三十年羣臣請封禪泰山詔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
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曽謂泰山不如林放大哉君人之
[095-36a]
言也可謂知禮矣三十二年因讀河圖㑹昌符曰赤劉
之九㑹命岱宗乃求元封故事遂幸奉高為石壇於泰
山顛用玉牒檢用金縷以水銀和金泥刻玉牒封之又
於山上刻文數千言燎祭天於泰山下以高皇帝配御
輦升山即位登壇大赦天下以建武三十二年為建
武中元元年明年帝崩矣以光武之英名乃惑於圖䜟
終為始皇孝武不經之事惜哉魏曹叡初中䕶軍蔣濟
曰夫帝王大禮巡狩為先昭祖揚禰封禪為首是以自
[095-36b]
古革命受符未有不蹈梁父登泰山刋無竟之名紀天
人之際者也故司馬相如謂有文以來七十二君案此文未
完晉書禮樂志載此文其下云或順所繇於前謹遺教於後太史公曰主上有聖明而不宣布有司之過也然
則元功懿德不刋梁山之石無以顯帝王之功示兆庶不朽之觀也語曰當君而歎堯舜之美譬猶人子對厥
親而譽他人之父今大魏承百王之弊亂拯流遁之艱危接千載之衰緒繼百代之廢業自武文至于聖躬所
以参成天地之道綱維人神之化上天報應嘉瑞顯祥以比往古無所取喻至於厯世迄今未廢大禮雖志在
掃盡殘盜蕩滌餘穢未遑斯事若爾三苗倔强於江海大舜當廢東巡之儀徐夷跳梁於淮泗周成當止岱嶽
之禮且去嵗破吳虜於江漢今兹屠蜀賊於隴右其震蕩内潰在不復淹無累于封禪之事也此議久廢非倉
[095-37a]
卒所定宜下公卿廣撰其禮卜年考時昭告上帝以副天下之望臣待罪軍旅不勝大願冒死以聞詔曰聞蔣
濟斯言使吾汗出流足自開闢以來封禪者七十餘君耳故太史公曰雖有受命之君而功有不洽是以中間
曠逺者千有餘年近者數百載其儀闕不可得記吾何德之修敢庶兹乎濟豈謂世無管仲以吾有桓公登泰
山之志乎吾不欺天也濟之所言華則榮矣非助我者也公卿侍中尚書常侍省之而已勿有所議亦不須答
詔也天子雖拒濟議而實使高堂隆草封禪之儀以天下未一不欲便行大禮會隆卒不復行




[095-3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