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a0007 前漢書-漢-班固 (WYG)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前漢書卷二十一上
  漢  蘭  臺  令  史班 固撰
  唐正議大夫行秘書少監琅邪縣開國子顔師古注
 律歴志第一上
   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春秋左氏傳曰前志有之
虞書曰乃同律度量衡師古曰虞書舜/典也同謂齊等所以齊遠近立
民信也自伏戲畫八卦由數起師古曰萬物之數因八/卦而起也○劉攽曰志
[021-1b]
言卦起於數顔云/數起於卦非也至黄帝堯舜而大備三代稽古法度
章焉師古曰三代夏殷周也稽考/也考於古事而法度益明周衰官失孔子陳後
王之法曰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舉逸民四方之政行
師古曰此論語載孔子述古帝王之政以示後世權/謂斤兩也量斗斛也法度丈尺也逸民謂有徳而隠
處/者漢興北平侯張蒼首律歴事師古曰首/謂始定也孝武帝時樂
官考正師古曰更/質正其事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燿名譽徴天
下通知鐘律者百餘人使羲和劉歆等典領條奏言之
最詳故刪其偽辭取正義著于篇師古曰班氏自云作/志取劉歆之義也自
[021-2a]
此以下訖於用竹爲引/者事之宜也則其辭焉
 一曰備數二曰和聲三曰審度四曰嘉量五曰權衡參
五以變錯綜其數稽之於古今効之於氣物和之於心
耳考之於經傳咸得其實靡不協同
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也書
曰先其算命師古曰逸書也言王者統/業先立算數以命百事也本起於黄鐘之
數始於一而三之三三積之孟康曰黄鐘子之律也子/數一泰極元氣含三爲一
是以一數變/而爲三也歴十二辰之數十有七萬七千一百四十
[021-2b]
七而五數備矣孟康曰初以子一乘丑三餘則轉因其/成數以三乘之歴十二辰得是積數也
五行隂陽變化/之數備於此矣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
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蘇林曰六觚六角也度角至角/其度一寸面容一分算九枚相
因之數有十正面之數實九其表六九/五十四算中積凡得二百七十一枚徑象乾律黄鐘
之一而長象坤呂林鐘之長張晏曰林鐘長六寸韋昭/曰黄鐘管九寸十分之一
得其一/分也其數以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陽六
爻得周流六虚之象也孟康曰以四十九成陽六爻爲/乾乾之策數二百一十六以成
六爻是爲周流/六虚之象也夫推歴生律張晏曰推歴十二/辰以生律呂也制器規
[021-3a]
圜矩方權重衡平凖繩嘉量張晏曰準水平量/知多少故曰嘉探賾索
隠鉤深致遠莫不用焉師古曰賾亦/深也索求也度長短者不失豪
孟康曰豪兎豪也十豪爲/氂師古曰度音大角反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應劭/曰圭
自然之形隂陽之始也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孟康曰六十四黍爲圭師古曰撮音倉括反權輕重
者不失黍絫孟康曰絫音累蠡應劭曰十黍爲絫十絫/爲一銖師古曰絫孟音來戈反此字讀亦
音纍紲/之纍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衍於萬其法在
算術宣于天下小學是則職在太史羲和掌之
聲者宫商角徴羽也所以作樂者諧八音蕩滌人之邪
[021-3b]
意全其正性移風易俗也八音土曰塤應劭曰世本暴/辛公作塤師古
曰燒土爲之其形銳上而平底六孔吹/之塤音許元反字或作壎其音同耳匏曰笙應劭曰/世本隨
作笙師古曰匏&KR0602也/列管&KR0602中施簧管端皮曰鼓師古曰鼓者郭也言郭張/皮而爲之○宋祁曰郭景
本/廓作竹曰管孟康曰禮樂器記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尚/書大傳西王母來獻白玉琯漢章帝時零
陵文學奚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絲曰絃石曰磬金曰鐘
木曰柷師古曰柷與俶同俶始也樂將作先鼓之故謂/之柷狀如漆桶中有椎連底撞之令左右擊音
昌六/反五聲和八音諧而樂成商之爲言章也物成孰可
章度也師古曰度/音大角反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
[021-4a]
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爲四聲綱也徴祉也物盛
大而緐祉也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夫聲者中於宫
觸於角祉於徴章於商宇於羽故四聲爲宫紀也協之
五行則角爲木五常爲仁五事爲貌商爲金爲義爲言
徴爲火爲禮爲視羽爲水爲智爲聽宫爲土爲信爲思
以君臣民事物言之則宫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徴爲事
羽爲物唱和有象故言君臣位事之體也五聲之本生
於黄鐘之律九寸爲宫或損或益以定商角徴羽九六
[021-4b]
相生隂陽之應也律十有二陽六爲律隂六爲呂律以
統氣類物一曰黄鐘二曰太族師古曰族/音千豆反三曰姑洗四
曰蕤賓五曰夷則六曰亡射師古曰亡讀曰/無射音亦石反呂以旅陽
宣氣一曰林鐘二曰南呂三曰應鐘四曰大呂五曰夾
鐘六曰中呂師古曰中/讀曰仲有三統之義焉其傳曰黄帝之
所作也黄帝使泠綸師古曰泠音/零綸音倫自大夏之西應劭曰/大夏西
戎之/國也昆侖之隂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脫也谷竹溝也/取竹之脫無溝節者也一
說昆侖之北谷名也/晉灼曰谷名是也生其竅厚均者應劭曰生者治也/竅孔也孟康曰竹
[021-5a]
孔與肉薄厚等也晉灼曰取谷中之竹生而肉孔外内/厚薄自然均者截以爲筩不復加削刮也師古曰晉說
是/也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爲黄鐘之宮師古曰黄鐘之/宮律之最長者
十二筩以聽鳯之鳴師古曰筩/音大東反其雄鳴爲六雌鳴亦六
比黄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爲律本師古曰比合也/可以生之謂上
下相生也故謂之/律本比音頻寐反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
之風氣正十二律定孟康曰律得風氣而成聲風和乃/律調也臣瓚曰風氣正則十二月
之氣各應其/律不失其序黄鐘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鐘者種也天
之中數五韋昭曰一三在/上七九在下五爲聲聲上宮五聲莫大焉
[021-5b]
地之中數六韋昭曰二四在/上八十在下六爲律律有形有色色上
黄五色莫盛焉故陽氣施種於黄泉孶萌萬物師古曰/孶讀與
滋同滋益也/萌始生也爲六氣元也以黄色名元氣律者著宮聲
也宮以九唱六孟康曰黄鐘陽九林/鐘隂六言陽唱隂和變動不居周流六
虛始於子在十一月大呂呂旅也言隂大旅助黄鐘宣
氣而牙物也位於丑在十二月太族族奏也言陽氣大
奏地而逹物也師古曰/奏進也位於寅在正月夾鐘言隂夾助
大族宣四方之氣而出種物也位於卯在二月姑洗洗
[021-6a]
絜也言陽氣洗物辜絜之也孟康曰辜必也/必使之絜也位於辰在
三月中呂言微隂始起未成著於其中旅助姑洗宣氣
齊物也位於已在四月蕤賓蕤繼也賓導也言陽始導
隂氣使繼養物也位於午在五月林鐘林君也言隂氣
受任助蕤賓君主種物使長大楙盛也師古曰種物種/生之物楙古茂
字種音/之勇反位於未在六月夷則則法也言陽氣正法度而
使隂氣夷當傷之物也師古曰/夷亦傷位於申在七月南呂南
任也言隂氣旅助夷則任成萬物也位於酉在八月亡
[021-6b]
射射厭也言陽氣究物而使隂氣畢剝落之終而復始
亡厭已也位於戍在九月應鐘言隂氣應亡射該臧萬
物而雜陽閡種也孟康曰閡臧塞也隂雜陽氣臧塞爲/萬物作種也晉灼曰外閉曰閡師古
曰閡音胡待反下言該/閡於亥音訓並同也位於亥在十月三統者天施地
化人事之紀李竒曰/統緒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陽氣伏於地下
始著爲一萬物萌動鐘於太隂故黄鐘爲天統律長九
寸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爲萬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
隂與陽師古曰易/說卦之辭六月坤之初六隂氣受任於太陽繼
[021-7a]
養化柔萬物生長楙之於未令種剛彊大故林鐘爲地
統律長六寸六者所以含陽之施楙之於六合之内令
剛柔有體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師古曰此亦/說卦之辭也乾知大
始坤作成物師古曰此/上繫之辭正月乾之九三○宋祁曰九/三當作九二
物棣通孟康曰棣謂通意也師古曰棣音替○宋祁曰/南本有臣瓚曰案陽氣上下相及逮而通之也
族出於寅人奉而成之仁以養之義以行之令事物各
得其理寅木也爲仁其聲商也爲義故太族爲人統律
長八寸象八卦宓戲氏之所以順天地通神明類萬物
[021-7b]
之情也師古曰宓/讀與伏同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師古曰此/說卦之辭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師古曰此/上繫之辭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
地之宜以左右民師古曰此泰卦象辭也后君也謂王/者也左右助也左讀曰佐右讀曰佑
此三律之謂矣是爲三統其於三正也黄鐘子爲天正
師古曰正音之/成反下皆類此林鐘未之衝丑爲地正太族寅爲人正
三正正始是以地正適其始紐於陽東北丑位易曰東
北䘮朋迺終有慶孟康曰未在西南陽也隂而入陽/爲失其類也師古曰此坤卦彖辭
應之道也及黄鐘爲宮則太族姑洗林鐘南呂皆以正
[021-8a]
聲應無有忽微孟康曰忽微若有若無細於/髮者也謂正聲無有殘分也不復與它
律爲役者同心一統之義也非黄鐘而它律雖當其月
自宮者則其和應之律有空積忽微孟康曰十二月之/氣各以其月之律
爲宮非五音之正則聲有高下差/降也空積若鄭氏分一寸爲數千不得其正此黄鐘至
尊亡與並也易曰參天兩地而倚數師古曰易說卦之/辭也倚立也參謂
竒也兩謂耦也七/九陽數六八隂數天之數始於一終於二十有五其義
紀之以三故置一得三又二十五分之六凡二十五置
終天之數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終於十者乘之
[021-8b]
爲八百一十分應歴一統孟康曰十九嵗爲一/章一統凡八十一章千五百
三十九嵗之章數黄鐘之實也繇此之義師古曰繇讀/與由同由用
也/起十二律之周徑孟康曰律孔徑三分參天之/數也圍九分終天之數也地之
數始於二終於三十其義紀之以兩故置一得二凡三
十置終地之數得六十以地中數六乘之爲三百六十
分當期之日林鐘之實孟康曰林鐘長六寸圍六分以/圍乘長得積三百六十分也師
古曰期音基謂十/二月爲一期也人者繼天順地序氣成物統八卦調
八風理八政正八節諧八音舞八佾監八方被八荒以
[021-9a]
終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其義極天地之變以天地
五位之合終於十者乘之爲六百四十分以應六十四
卦大族之實也孟康曰太族長八寸圍八/分爲積六百四十分也書曰天功人
其代之師古曰虞書咎繇謩也言聖/人禀天造化之功代而行之天兼地人則天故
以五位之合乘焉唯天爲大唯堯則之之象也師古曰/則法也
論語稱孔子曰大哉堯之爲君也唯天/爲大唯堯則之美帝堯能法天而行化地以中數乘者
隂道理内在中餽之象也師古曰餽字與饋同易家人/卦六二爻辭曰无攸遂在中
饋言婦人之道取象於隂無所必/遂但居中主饋食而已故云然三統相通故黄鐘林
[021-9b]
鐘太族律長皆全寸而亡餘分也天之中數五地之中
數六而二者爲合六爲虛五爲聲周流於六虛虛者爻
律夫隂陽登降運行列爲十二而律呂和矣太極元氣
函三爲一孟康曰元氣始起於子未分之時天地人混/合爲一故子數獨一也師古曰函讀與含同
後皆類/此也極中也元始也行於十二辰始動於子參之於
丑得三又參之於寅得九又參之於卯得二十七又參
之於辰得八十一又參之於已得二百四十三又參之
於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參之於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
[021-10a]
又參之於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參之於酉得萬九
千六百八十三又參之於戌得五萬九千四十九又參
之於亥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隂陽合徳氣鐘
於子化生萬物者也故孶萌於子紐牙於丑引逹於寅
冒茆於卯師古曰茆謂叢/生也音莫保反振美於辰巳盛於巳咢布於
蘇林曰/咢音愕昧薆於未師古曰薆/蔽也音愛申堅於申留孰於酉畢
入於戍該閡於亥出甲於甲奮軋於乙師古曰軋/音於黠反明炳
於丙大盛於丁豐楙於戊理紀於己斂更於庚悉新於
[021-10b]
辛懐任於壬陳揆於癸故隂陽之施化萬物之終始既
類旅於律呂又經歴於日辰而變化之情可見矣玉衡
杓建天之綱也如淳曰杓音猋斗端星也孟康曰斗在/天中周制四方猶宮聲處中爲四聲綱
也師古曰杓/音必遙反日月初躔星之紀也孟康曰躔舍也二十/八舍列在四方日月
行焉起於星紀而又周之猶四聲爲宮紀也晉灼曰下/言斗綱之端連貫營室織女之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
月故曰星紀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是/謂天之綱紀也師古曰躔踐也音直連反綱紀之交以
原始造設合樂用焉律呂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
指顧取象然後隂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師古曰條逹/也鬯與暢同
[021-11a]
故以成之數忖該之積孟康曰成之數者謂黄鐘之法/數該之積爲黄鐘變生十二辰
積實之數也忖除也言以法數除積得九寸即黄鐘之/長也言該者該衆律之數也師古曰忖音于本反○劉
敞曰故以成之數忖該之積按上言南呂任成萬/物然後成之數謂酉也從酉數除亥數則得九矣如法
爲一寸則黄鐘之長也孟康曰得一寸則所謂得/九寸也言一者張法辭參分
損一下生林鐘張晏曰黄鐘長九寸以二乘九得十八/以三除之得林鐘六寸其法率如此推
當算乃解晉灼曰蔡邕律歴記/凡陽生隂曰下隂生陽曰上也參分林鐘益一上生太
族參分太族損一下生南呂參分南呂益一上生姑洗
參分姑洗損一下生應鐘參分應鐘益一上生蕤賓參
[021-11b]
分蕤賓損一下生大呂參分大呂益一上生夷則參分
夷則損一下生夾鐘參分夾鐘益一上生亡射參分亡
射損一下生中呂隂陽相生自黄鐘始而左旋八八爲
孟康曰從子數辰至未得八下生林鐘數未至寅得/八上生太族律上下相生皆以此爲率伍耦也八八
爲/耦其法皆用銅職在大樂太常掌之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師古曰度音大/各反下皆類此
起黄鐘之長以子榖秬黍中者師古曰子榖猶言榖子/秬即黑黍中者不大不
小也言取黑黍榖子大小/中者率爲分寸也秬音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黄鐘
[021-12a]
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
引而五度審矣其法用銅高一寸廣二寸長一丈而分
寸尺丈存焉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其方法
矩高廣之數隂陽之象也孟康曰高一分廣六/分一爲陽六爲隂也分者自
三微而成著可分别也寸者忖也尺者蒦也師古曰/蒦音約
者張也引者信也師古曰信讀/曰伸言其長夫度者别於分忖於寸
蒦於尺張於丈信於引引者信天下也職在内官師古/曰内
官署名也百官表云内官長丞/初屬少府中屬主爵後屬宗正廷尉掌之師古曰法度/所起故屬廷
[021-12b]
尉/也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師古曰龠音/籥合音閤所以量多少也本起
於黄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師古曰因度以生量也其/容謂其中所容受之多少
也/以子榖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凖其㮣
孟康曰㮣欲其直故以水平之井水清清則平也師古/曰㮣所以㮣平斗斛之上者也音工代反又音工内反
合龠爲合十合爲升十升爲斗十斗爲斛而五量嘉矣
師古曰/嘉善也其法用銅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鄭氏曰庣/音條桑之
條庣過也算方一尺所受一斛過九氂五豪然後成斛/今尚方有王莽時銅斛制盡與此同師古曰庣不滿之
[021-13a]
處也音/吐彫反其上爲斛其下爲斗孟康曰其上謂仰斛也其/下謂覆斛之底受一斗
左耳爲升右耳爲合龠其狀似爵以縻爵禄晉灼曰/縻散也
三下二參天兩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隂陽之象也其
圜象規其重二鈞備氣物之數合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孟康曰三十斤爲鈞釣/萬一千五百二十銖聲中黄鐘始於黄鐘而反覆焉
孟康曰反斛聲中黄鐘覆斛亦中黄鐘之宮宮爲君也/臣瓚曰仰斛受一斛覆底受一斗故曰反覆焉師古曰
覆音芳/目反君制器之象也龠者黄鐘律之實也躍微動氣
而生物也合者合龠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
[021-13b]
升之量也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夫量者躍於龠合
於合登於升聚於斗角於斛也職在太倉大司農掌之
師古曰米粟之/量故在太倉也
衡權者衡平也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
其道如底師古曰底平也謂以底石/厲物令平齊也底音指以見凖之正繩之
直左旋見規右折見矩其在天也佐助旋璣斟酌建指
以齊七政師古曰七政/日月五星也故曰玉衡論語云立則見其參
於前也孟康曰權衡/量三等爲參在車則見其倚於衡也又曰齊之
[021-14a]
以禮此衡在前居南方之義也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
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本起於黄鐘之重一龠容千二
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爲兩二十四銖爲兩十六兩爲斤
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忖爲十八易十有八變之象也
孟康曰忖度也度其義冇十八也黄鐘龠銖兩鈞斤石/凡七與下十一象爲十八也張晏曰象易三揲蓍而成
一爻十八變具/六爻而成卦五權之制以義立之以物鈞之其餘小
大之差以輕重爲宜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孟康曰/謂爲錘
之形如環也如淳曰體爲肉孔爲好師古曰錘者稱之/權也音直垂反又直睡反○宋祁曰南本爲好字下冇
[021-14b]
肉者環之實好/者環之虛十字周旋無端終而復始無窮已也銖者物
繇忽微始至於成著可殊異也兩者兩黄鐘律之重也
李竒曰黄鐘之管重十二/銖兩十二得二十四也二十四銖而成兩者二十四
氣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銖易二篇之爻隂陽
變動之象也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乘四方之象也鈞者
均也陽施其氣隂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權與物
均重萬一千五百二十銖當萬物之象也四百八十兩
者六旬行八節之象也孟康曰六甲爲六旬一嵗冇八/節六甲周行成嵗以六乘八節
[021-15a]
得/之三十斤成鈞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權之大者也
始於銖兩於兩明於斤均於鈞終於石物終石大也四
鈞爲石者四時之象也重百二十斤者十二月之象也
終於十二辰而復於子黄鐘之象也孟康曰稱之數始/於銖終於石石重
百二十斤象十二月銖之重本取於子律黄鐘一龠/容千二百黍爲十二銖故曰復於子黄鐘之象也
九百二十兩者隂陽之數也三百八十四爻五行之象
也四萬六千八十銖者萬一千五百二十物歴四時之
象也而嵗功成就五權謹矣權與物鈞而生衡孟康曰/謂錘與
[021-15b]
物鈞所稱適/停則衡平也衡運生規規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凖
韋昭曰立凖以/望繩以水爲平凖正則平衡而鈞權矣是爲五則規者
所以規圜器械令得其類也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
失其形也規矩相須隂陽位序圜方乃成凖者所以揆
平取正也繩者上下端直經緯四通也凖繩連體衡權
合徳百工繇焉以定法式輔弼執玉以翼天子詩云尹
氏大師秉國之鈞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師古/曰小
雅節南山之詩也言尹氏居太師之官執持國/之權量維制四方輔翼天子使下無迷惑也咸有五
[021-16a]
象其義一也以隂陽言之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
於下於時爲冬冬終也物終臧乃可稱水潤下知者謀
謀者重故爲權也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
時爲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禮者齊齊者平
故爲衡也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KR1195師古曰&KR1195/子由反&KR1195斂乃成孰金從革改更也義者
成成者方故爲矩也少陽者東方東動也陽氣動物於
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木曲直仁者生生者圜
[021-16b]
故爲規也中央者隂陽之内四方之中經緯通逹廼能
端直於時爲四季土稼嗇蕃息信者誠誠者直故爲繩
也五則揆物有輕重圜方平直隂陽之義四方四時之
體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順其方而應其行職在
大行鴻臚掌之師古曰平均曲直齊/一遠近故在鴻臚書曰子欲聞六律
五聲八音七始詠以出内五言女聽師古曰虞書益稷/篇所載舜與禹言
子者帝舜也言以律呂和五聲施之八音合之成樂七
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順以歌詠五常之言聽之則順
[021-17a]
乎天地序乎四時應人倫本隂陽原情性風之以徳感
之以樂師古曰以徳化之以樂動/之詩序曰上以風化下莫不同乎一唯聖人
爲能同天下之意故帝舜欲聞之也今廣延羣儒博謀
講道修明舊典同律審度嘉量平衡鈞權正凖直繩立
于五則備數和聲以利兆民貞天下於一同海内之歸
師古曰貞正也易下繫之辭曰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言皆以一爲正也又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言塗雖殊其歸則同慮雖百/其致則一也故志引之云爾凡律度量衡用銅者名自
名也師古曰取銅之/名以合於同也所以同天下齊風俗也銅爲物之
[021-17b]
至精劉云當爲銅之爲物至/精○宋祁曰當去之字不爲燥溼寒暑變其節不
爲風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於士君子之行師/古
曰介然特/異之意是以用銅也用竹爲引者事之宜也李竒曰/引長十
丈高一分廣六分唯/竹篾柔而堅爲宜耳
歴數之起上矣傳述顓頊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
臣瓚曰南正司天則北正當司地不得言火正也古文/火字與北相似故遂誤耳師古曰此說非也班固幽通
賦云𤣥黎淳耀于高/辛是則黎爲火正也其後三苗亂徳二官咸廢師古曰/三苗國
名縉雲氏之後爲諸侯者/即饕餮也二官重黎也而閠餘乖次孟康曰以嵗之/餘日爲閠故曰
[021-18a]
閏餘次十二次也史推歴/失閏則斗建與月名錯也孟陬殄滅孟康曰正月爲孟/陬歴紀廢絶閏餘
乖錯不與正嵗相/值謂之殄滅也攝提失方孟康曰攝提星名隨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歴誤春
三月當指辰而乃/指已爲失方也堯復育重黎之後使纂其業故書曰
廼命羲和欽若昊天歴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嵗三百
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嵗允釐百官衆功皆
師古曰此皆虞書堯典之辭也欽敬若順也昊天言/天氣廣大也星四方之中星也辰日月所會也羲氏
和氏重黎之後以其繼掌天地故堯命之使敬順昊天/歴象星辰之分節敬記天時以授下人也匝四時凡三
百六十六日而定一嵗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則餘六日矣又除小月六日是爲嵗有餘十二日未
[021-18b]
盈三嵗便得一月則置閏焉以定四時之氣節/成一嵗之歴象則能信理百官衆功皆美也其後以
授舜曰咨爾舜天之歴數在爾躬舜亦以命禹至周武
王訪箕子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紀明歴法孟康曰嵗/月日星辰
是謂五紀也師古曰大法九章即/洪範九疇也其四曰協用五紀也故自殷周皆創業改
制咸正歴紀服色從之順其時氣以應天道三代既没
五伯之末史官䘮紀疇人子弟分散如淳曰家業世/世相傳爲疇
在夷狄故其所記有黄帝顓頊夏殷周及魯歴戰國擾
攘秦兼天下未遑暇也亦頗推五勝孟康曰五行相勝/秦以周爲火用水
[021-19a]
勝/之而自以爲獲水徳乃以十月爲正色尚黑師古曰獲/水徳謂有
黒龍/之瑞漢興方綱紀大基庶事草創襲秦正朔以北平侯
張蒼言用顓頊歴比於六歴疏濶中最爲微近然正朔
服色未覩其真而朔晦月見弦望滿虧多非是至武帝
元封七年漢興百二嵗矣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
令司馬遷等言歴紀壞廢宜改正朔是時御史大夫兒
寛明經術師古曰兒/音五奚反上廼詔寛曰與博士共議今宜何
以爲正朔服色何上寛與博士賜等議皆曰帝王必改
[021-19b]
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於天也創業變改制不相復
師古曰復重也因也/音扶目反次下亦同推傳序文則今夏時也臣等問學
褊陋不能明陛下躬聖𤼵憤昭配天地師古曰躬聖者/言身冇聖徳也
𤼵憤謂念正朔/未定也昭明也臣愚以爲三統之制後聖復前聖者二
代在前也今二代之綂絶而不序矣唯陛下發聖徳宣
考天地四時之極則順隂陽以定大明之制爲萬世則
於是廼詔御史曰廼者有司言歴未定廣延宣問以考
星度未能讎也師古曰/讎相當蓋聞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
[021-20a]
𤼵歛定清濁起五部建氣物分數應劭曰言黄帝造歴/得仙名節㑹察寒暑
致啟分𤼵歛至定清濁起五部五部金木水火土也建/氣物分數皆叙歴之意也孟康曰合作也黄帝作歴歴
終而復始無窮已也故曰不死名春夏爲發秋冬爲歛/清濁謂律聲之清濁也五部謂五行也天有四時分爲
五行也氣二十四氣也物萬物也分歴數之分也晉灼/曰蔡邕天文志渾天名察𤼵斂以行日月以歩五緯臣
瓚曰黄帝聖徳與神靈合契升龍登仙故曰合而不死/題名宿度候察進退史記曰名察宿度謂三辰之度吉
凶之/驗也然則上矣書缺樂弛朕甚難之師古曰弛廢/也音式爾反依違
以惟未能修明師古曰依違不決/之意也惟思也其以七年爲元年李/竒
曰改元封七年/爲太初元年遂詔卿遂遷與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
[021-20b]
師古曰姓/射名姓也議造漢歴廼定東西立晷儀下漏刻以追二
十八宿相距於四方舉終以定朔晦分至躔離弦望應/劭
曰躔徑也離遠也臣瓚曰案離歴也日/月之所歴也鄧展曰日月踐歴度次廼以前歴上元
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嵗至於元卦七年復得閼逢攝
提格之嵗中冬孟康曰言復得者上元泰初時亦是閼/逢之嵗嵗在甲曰閼逢在寅曰攝提格
此爲甲寅之嵗也師古曰中讀曰/仲○劉攽曰十七嵗當作十一嵗十一月甲子朔旦冬
至日月在建星李竒曰古以建星爲宿今以牽牛爲宿/孟康曰建星在牽牛間晉灼曰賈逵論
太初歴冬至日在牽牛初者牽牛中星也古歴皆在建/星建星即斗星也太初歴四分法在斗二十六度史官
[021-21a]
舊法冬夏至常不及太初歴五度四分法在斗二十一/度與行事候法天度相應○宋祁曰建星在斗後十三
度在牽牛前十一度當/云在斗牛間孟說非太嵗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
正姓等奏不能爲算師古曰姓/即射姓也願募治歴者更造密度
各自增減以造漢太初歴廼選治歴鄧平及長樂司馬
可酒泉候宜君師古曰可者司馬之名也宜君亦候之/名也候官號也故曰東南一尉西北一
候/侍郎尊及與民間治歴者凡二十餘人方士唐都巴
郡落下閎與焉晉灼曰三人姓名也史記歴書唐都分/天部而巴郡落下閎運算推歴師古曰
姓唐名都方術之士也姓落下/名閎巴郡人也都與閎凡二人都分天部孟康曰謂分/部二十八宿
[021-21b]
爲距/度而閎運算轉歴其法以律起歴曰律容一龠積八
十一寸則一日之分也孟康曰黄鐘律長九寸圍九分/以圍乘長得積八十一寸也
與長相終律長九寸百七十一分而終復三復而得甲
子夫律隂陽九六爻象所從出也故黄鐘紀元氣之謂
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與鄧平所治同於是皆觀新星
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閎平法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
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藉半日名曰陽歴不藉名曰
隂歴所謂陽歴者先朔月生隂歴者朔而後月廼生平
[021-22a]
曰陽歴朔皆先旦月生以朝諸侯王羣臣便廼詔遷用
鄧平所造八十一分律歴罷廢尤疏遠者十七家復使
校歴律昬明宦者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歴晦朔弦望皆
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孟康曰謂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時七
曜皆㑹聚斗牽牛分度夜盡如合璧/連珠也師古曰言其應候不差也陵渠奏狀遂用鄧
平歴以平爲太史丞後二十七年元鳯三年太史令張
夀王上書言歴者天地之大紀上帝所爲傳黄帝調律
歴漢元年以來用之今隂陽不調宜更歴之過也詔下
[021-22b]
主歴使者鮮于妄人詰問夀王不服妄人請與治歴大
司農中丞麻光等二十餘人雜候日月晦朔弦望八節
二十四氣鈞校諸歴用狀○宋祁曰鈞/校當作鈎校奏可詔與丞相
御史大將軍右將軍史各一人雜候上林清臺課諸歴
疏密凡十一家以元鳯三年十一月朔旦冬至盡五年
十二月各有第夀王課疏遠案漢元年不用黄帝調歴
夀王非漢歴逆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有詔勿劾復候
盡六年太初歴第一即墨徐萬且長安徐禹治太初歴
[021-23a]
亦第一師古曰且/音子余反夀王及待詔李信治黄帝調歴課皆
疏闊又言黄帝至元鳯三年六千餘嵗丞相屬寳長安
單安國安陵桮育治終始蘇林曰桮音布回反師古/曰姓桮名育也單音善
黄帝以來三千六百二十九嵗不與夀王合夀王又移
帝王録舜禹年嵗不合人年夀王言化益爲天子代禹
師古曰化/益即伯益驪山女亦爲天子在殷周間皆不合經術夀
王歴廼太史官殷歴也夀王猥曰安得五家歴師古曰/猥曲也
又妄言太初歴虧四分日之三去小餘七百五分以故
[021-23b]
隂陽不調謂之亂世劾夀王吏八百石古之大夫服儒
衣誦不祥之辭作妖言欲亂制度不道奏可夀王候課
比三年下師古曰比頻也下/下獄也音胡稼反終不服再劾死更赦勿劾
師古曰更經/也音工衡反遂不更言誹謗益甚竟以下吏故歴本之
驗在於天自漢歴初起盡元鳯六年三十六嵗而是非
堅定至孝成世劉向總六歴列是非作五紀論向子歆
究其微眇師古曰眇細也音莫小/反又讀曰妙他皆類此作三統歴及譜以說
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師古曰自此以下皆班/氏所述劉歆之説也
[021-24a]
夫歴春秋者天時也列人事而因以天時傳曰民受天
地之中以生師古曰此春秋左傳劉康公/之言也中謂中和之氣也所謂命也是
故有禮誼動作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以之福不
能者敗以取禍師古曰之徃也徃就福也/自此以上皆劉康公辭故列十二公
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隂陽之中制其禮故春爲陽中
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是以事舉其中禮取其
和歴數以閏正天地之中以作事厚生皆所以定命也
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師古/曰離
[021-24b]
下兌上故云金火/相革此革卦彖辭又曰治歴明時師古曰此/革卦象辭所以和人
道也周道既衰幽王既䘮天子不能班朔魯歴不正以
閏餘一之嵗爲蔀首孟康曰當以閏盡嵗爲蔀首今失/正未盡一嵗便以爲蔀首也師古
曰蔀音剖/又音部故春秋刺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於是辰
在申孟康曰辰謂斗建臣瓚曰日月之/會爲辰師古曰事在襄二十七年而司歴以爲在
建戌史書建亥哀十二年亦以建申流火之月爲建亥
張晏曰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再失閏當爲八月建/酉而云建申誤也仲尼曰火猶西流司歴過也劉歆徒
以詩七月流火爲喻不/知八月火猶西流也而怪蟄蟲之不伏也自文公閏
[021-25a]
月不告朔至此百有餘年莫能正歴數故子貢欲去其
餼羊孔子愛其禮師古曰餼生牲也禮人君每月告朔/於廟冇祭事故用牲子貢見其禮廢
而欲去其羊孔子曰賜也汝/愛其羊我愛其禮事見論語而著其法於春秋經曰冬
十月朔日有食之傳曰不書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
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厎日禮也蘇林曰厎致也師/古曰音之履反
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於朝言告朔也師古曰劉家/本有此語
典歴始曰元傳曰元善之長也共養三徳爲善孟康曰/謂三統
之微氣也當施育萬物故/謂之徳師古曰共讀曰供又曰元體之長也合三體而
[021-25b]
爲之原故曰元於春三月每月書王元之三綂也三綂
合於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爲法孟康曰辰有十/二其三爲天地
人之綂老子曰三生萬物是以餘九辰得三氣乃能施/化故每辰皆以三綂之數乘之是謂九三之法得積萬
九千六百/八十三十一三之以爲實孟康曰以子數一乘丑三/餘次辰亦每三乘之周十
二辰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實如法得一黄鐘初九律之首陽之
變也因而六之以九爲法得林鐘孟康曰以六乘黄/鐘之九得五十四
六呂之首隂之變也皆參天兩地之法也孟康曰三三/而九二三而
六參兩/之義也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損之皆以九爲法九
[021-26a]
六隂陽夫婦子母之道也孟康曰異類爲子母謂黄鐘/生林鐘也同類爲夫婦謂黄
鐘以大呂/爲妻也律娶妻如淳曰黄/鐘生林鐘而吕生子如淳曰林/鐘生太族天地
之情也六律六呂而十二辰立矣五聲清濁而十日行
李竒曰聲一清一濁合爲二五聲凡十合於十日從/甲至癸也孟康曰謂東方甲乙南方丙丁之屬分在
五方故五/聲屬焉傳曰天六地五數之常也天有六氣張晏曰/六氣隂
陽風雨/晦明也降生五味孟康曰月令五方/之味酸鹹是也夫五六者天地之
中合孟康曰天陽數竒一三五七九五在其中地隂/數耦二四六八十六在其中故曰天地之中合
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孟康曰六甲之/中唯甲寅無子
[021-26b]
故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畢言終而復始太極中央元氣
故爲黄鐘其實一龠以其長自乘故八十一爲日法所
以生權衡度量禮樂之所繇出也經元一以綂始易太
極之首也春秋二以目嵗鄧展曰春秋則爲二矣孟康/曰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
隂中萬物以成舉/春秋以目一嵗易兩儀之中也於春每月書王易三
極之綂也於四時雖亡事必書時月易四象之節也時
月以建分至啟閉之分易八卦之位也張晏曰二至二/分立春立夏立
秋立/冬象事成敗易吉凶之効也朝聘㑹盟易大業之本
[021-27a]
也故易與春秋天人之道也傳曰龜象也筮數也物生
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師古曰左氏傳載/韓簡之言也物生
則有象冇象而滋益滋益乃數起/龜以象告吉凶筮以數示禍福是故元始有象一也
春秋二也三綂三也四時四也合而爲十成五體以五
乘十大衍之數也而道據其一其餘四十九所當用也
故筮以爲數以象兩兩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
之又歸竒象閠十九孟康曰嵗有閠分七分滿十九/則爲閠也師古曰竒音居宜反
所據一加之因以再扐兩之師古曰扐音勒○劉攽曰/兩之得九十八三之得二
[021-27b]
百九十四四之得一千一百七十六象閏所據一加/之爲一千一百九十六兩之爲二千三百九十二
爲月法之實如日法得一則一月之日數也而三辰之
㑹交矣是以能生吉凶孟康曰三辰日月星也軌道相/錯故有交會交會即隂陽有干
陵勝負故/生吉凶也故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
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
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
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師古曰皆/上繫之辭并終數爲十九易窮則
變故爲閠法孟康曰天終數九地終數十窮終也言/閠亦日之窮餘故取二終之數以爲義
[021-28a]
天九兩地十是爲㑹數參天數二十五兩地數三十是
爲朔望之㑹以㑹數乘之則周於朔旦冬至是爲㑹月
孟康曰㑹月二十七章之月/數也得朔旦冬至日與嵗復九㑹而復元孟康曰謂四/千六百一十
七嵗之月數/也所謂元月黄鐘初九之數也經於四時雖亡事必書
時月時所以紀啟閉也月所以紀分至也啟閉者節也
分至者中也節不必在其月故時中必在正數之月故
傳曰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履
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
[021-28b]
不誖師古曰自此以上左氏傳之辭也履端於始謂歩/歴之始以爲術之端首也舉正於中謂分一朞爲
十二月舉中氣以正月也歸餘於終謂有餘/日則歸於終積而成閏也誖乖也音布内反此聖王之
重閠也以五位乘㑹數而朔旦冬至是爲章月四分月
法以其一乘章月是爲中法參閠法爲周至以乘月法
以減中法而約之則六扐之數爲一月之閠法其餘七
分此中朔相求之術也朔不得中是爲閠月言隂陽雖
交不得中不生故日法乘閠法是爲綂嵗三綂是爲元
嵗元嵗之閠隂陽災三綂閠法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
[021-29a]
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隂九孟康曰易傳也所謂陽九之/戹百六之㑹者也初入元百
六嵗冇戹者則前元之餘氣也若餘分爲閏也易爻有/九六七八百六與三百七十四六乘八之數也六八四
十八合爲四/百八十嵗也次四百八十陽九孟康曰亦六乘八之數/也於易爻六有變故再
數也如淳曰六八四十八/爲四百八十嵗有九年旱次七百二十隂七孟康曰亦/九乘八之
數也八九七十二/爲七百二十嵗次七百二十陽七孟康曰亦九乘八/之數也於易爻九
變故再數也如淳曰八十嵗紀一甲子冬至以/八乘九八九七十二故七百二十嵗乃有災也次六百
隂五次六百陽五孟康曰七八爻乘八之數也七乘八/得五百六十嵗八乘八得六百四十
嵗合千二百嵗也於易爻七八不變氣不通故合而數/之各得六百嵗也如淳曰爻有七八八八六十四七八
[021-29b]
五十六二爻之數合千二百滿純隂七/八不變故通其氣使各六百嵗乃有災次四百八十隂
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孟康曰此六乘八之數也六既有/變又隂爻也陽竒隂偶故九再數
而六四數七八不變又無偶各一數一元之中有五陽/四隂陽旱隂水九七五三皆陽數也故曰陽九之戹如
淳曰九六者陽竒隂偶偶故重出覆取上六八四十八/故同四百八十嵗正以九七五三爲災者從天竒數也
易天之數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繫天故取其竒爲災/嵗數八十嵗則甲子冬至一甲子六十日一嵗三百六
十日八十嵗得四百八十甲子又五日五八四十爲四/百日又四分日之一八十嵗有八十分八十分爲二十
日凡四百八十日得七十甲子八十嵗合四百八/十七甲子餘分皆盡故八十嵗則一甲子冬至也凡四
千六百一十七嵗與一元終經嵗四千五百六十災嵗
[021-30a]
五十七孟康曰經嵗從百六終陽三也得災嵗/五十七合爲一元四千六百一十七嵗是以春
秋曰舉正於中又曰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
以作事事以厚生師古曰言四時漸差則置閏以正之/因順時而命事事得其序則年榖豐
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正也何以爲
師古曰自此以上皆左/氏傳之辭也爲治也故魯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
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
啟閉必書雲物爲備故也至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
至失閏至在非其月梓慎望氛氣而弗正不履端於始
[021-30b]
也故傳不曰冬至而曰日南至極於牽牛之初日中之
時景最長以此知其南至也斗綱之端連貫營室織女
之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星紀五星起其初日
月起其中凡十二次日至其初爲節至其中斗建下爲
十二辰視其建而知其次故曰制禮上物不過十二天
之大數也經曰春王正月傳曰周正月火出於夏爲三
月商爲四月周爲五月夏數得天師古曰自此以/上左傳之辭得四
時之正也三代各據一綂明三綂常合而迭爲首師古/曰迭
[021-31a]
互也音大結/反此下亦同登降三綂之首周還五行之道也師古曰/還讀曰
旋/故三五相包而生天綂之正始施於子半蘇林曰子/之西亥之
東其中間也或曰於子半曰地綂受於丑初臣瓚曰謂/分十二辰各有上中下言半謂在中也又受於寅初此
謂上/也日萌色赤地綂受之於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
日牙化而白人綂受之於寅初日孽成而黒至寅半日
生成而青天施復於子地化自丑畢於辰如淳曰地以/十二月生萬
物三月/乃畢人生自寅成於申如淳曰人功自正/月至七月乃畢故歴數三
綂天以甲子李竒曰夏/正月朔日地以甲辰韋昭曰殷/正月朔日人以甲申
[021-31b]
李竒曰周/正月朔日孟仲季迭用事爲綂首三微之綂既著而五
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五行與三綂相錯傳曰天有三
辰地有五行然則三綂五星可知也易曰參五以變錯
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師古曰易/上繫之辭太極運三辰五星於上而元氣轉三綂五行
於下其於人皇極綂三徳五事故三辰之合於三綂也
日合於天綂月合於地綂斗合於人綂五星之合於五
行水合於辰星火合於熒惑金合於太白木合於嵗星
[021-32a]
土合於塡星三辰五星而相經緯也天以一生水地以
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勝相
乘以生小周以乘乾坤之策而成大周隂陽比類交錯
相成故九六之變登降於六體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
象二象十有八變而成卦四營而成易爲七十二參三
綂兩四時相乘之數也參之則得乾之策兩之則得坤
之策蘇林曰/策數也以陽九九之爲六百四十八以隂六六之
爲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隂陽各一卦之微算策也
[021-32b]
八之爲八千六百四十而八卦小成引而信之師古曰/信讀曰
仲/又八之爲六萬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爲十三萬
八千二百四十然後大成五星㑹終觸類而長之以乘
章嵗爲二百六十二萬六千五百六十而與日月㑹三
㑹爲七百八十七萬九千六百八十而與三綂㑹三綂
二千三百六十三萬九千四十而復於太極上元九章
嵗而六之爲法太極上元爲實實如法得一隂一陽各
萬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氣體之數天下之能事畢矣
[021-33a]
 
 
 
 
 
 
 
 
[021-33b]
 
 
 
 
 
 
 
 前漢書卷二十一上
[021-34a]
 前漢書卷二十一上考證
律歴志上孝武帝時樂官考正○臣召南/按此即禮樂
 志所云立樂府置協律都尉本志所云造太初歴是
 也顔注未明
使羲和劉歆典領條奏言之最詳注班氏自云作志取
 劉歆之義也自此以下訖于用竹爲引者事之宜也
 則其辭焉○臣召南/按一曰備數以下皆劉歆之詞
 而班氏稍加刪節所謂刪僞辭取正義也是以晉志
[021-34b]
 引此志直云劉歆序論而風俗通義引劉歆鍾律書
 當亦指此若隋書牛𢎞傳引劉歆鍾律書春宫秋律
 百卉必凋秋宫春律萬物必榮云云今志所無是則
 班氏所刪去者也
一曰備數云云○監本接連前文寫非也今另提行
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云云○臣召南/按隋志曰
 其算用竹廣二分長三寸正策三亷積二百一十六
 枚成六觚乾之策也負策四亷積一百四十四枚成
[021-35a]
 方坤之策也觚方皆經十二天地之大數也較此志
 亦少異
木曰柷注連底撞之○撞之别本作動之
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注○臣浩/按依孟康說應
 以取竹之解谷斷句生字連下文讀然於文義不順
 晉灼謂解谷爲谷名甚是但如晉說則之字當作往
 解亦與上文不順當以取竹之解谷生讀/其竅厚均
 者句/於文始順
[021-35b]
 注生而肉孔外内厚薄自然均者○監本孔字上脫
 肉字外内訛外肉今改正又截以爲筩監本訛䇶從
 宋本改
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爲黄鍾之宮○晉志作斷兩節間
 長三寸九分而吹之
九者所以究極中和云云○沈約宋志曰班氏所志未
 能通律呂本原空煩其文而爲辭費又推九六欲符
 劉歆三統之數假托非類以餙其說皆孟堅之妄矣
[021-36a]
 臣召南/按此志附㑹三統誠多穿鑿然皆劉歆條奏
 本文而班氏述之非班氏欲符劉歆三統之數也
正月乾之九三○宋祁曰九三當作九二○臣召南/
 宋說非也自子至午爲乾卦六爻自未至亥爲坤卦
 六爻此言人生于寅正是乾之九三泰卦三陽之象
 非九二也
參分損一下生林鍾云云○晉志曰校其相生所得與
 司馬遷同臣召南/按是志本劉歆歆言鍾律專主司
[021-36b]
 馬遷故與呂覽淮南京房三家小異
八八爲伍○按晉志引此文作八八爲位此傳寫之訛
 也
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黄鍾之長一爲一分○按隋志
 引此文作度之九十黍爲黄鍾之長一黍爲一分
廷尉掌之○舊本附注皇祐冬益州進士房庶言嘗得
 古本漢志云一黍之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廣度之九
 十分今文脫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八字臣召南/按房
[021-37a]
 庶此說范鎮深是之而司馬光力攻其謬光與鎮書
 有曰房生家有漢書異於今本不知傳于何世而相
 承積誤由古及今更大儒甚衆曾不悟也其書既云
 積一千二百黍之廣何必更云一黍之起此四字者
 將安設施子駿孟堅之書不宜如此冗長也
合龠爲合○宋祁曰舊本作十龠杭本作合龠予以後
 叅考之十當作合○臣召南/按玉海引胡瑗新樂圖
 曰今文訛作十龠唐六典曰二龠爲合然則合龠者
[021-37b]
 二龠也
書曰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詠以出内五言○劉
 攽曰七始詠以出内五言古文爲在治忽蓋字之變
 師說不同非孔氏虞書也○臣召南/按七始之文見
 於此泠州鳩言七律晏子言七音與此稍異漢初安
 世房中歌曰七始華始肅倡和聲注孟康曰天地四
 時人之始即用此志語然則漢初所傳尚書其文如
 此又按天地人三始即黄鍾林鍾太簇前文已明其
[021-38a]
 四時之始則隋時鄭譯荅蘇䕫云七調所從出謂姑
 洗爲春蕤賓爲夏南吕爲秋應鍾爲冬是爲四時始
 也
疇人子弟分散注如淳曰家業世世相傳爲疇○宋祁
 曰南本世世相傳爲疇下有歴年二十二傳之疇官
 各從其父學也臣浩/按史記集解亦引如淳此條但
 作律年二十二云云蓋引漢律文也宋祁所見之南
 本作歴亦誤
[021-38b]
有黄帝顓頊夏殷周及魯歴○臣召南/按皆後人依托
 爲之藝文志有黄帝五家歴三十三卷顓頊歴二十
 一卷又夏殷周歴十四卷至魯歴則杜預釋例云今
 世所謂魯歴不與春秋相符殆好事者爲之非眞也
未能讎也○史記歴書作未能詹也
名察𤼵歛注應劭曰名節㑹察寒暑致啓分𤼵歛至○
 臣世駿/按致啓分𤼵歛至六字費解以史記注正之
 作致啓閉分至五字較爲明白或疑當作察寒暑啓
[021-39a]
 閉分至理或然也臣召南/按歴家因此有𤼵歛率謂
 盈縮也見唐志
 又注臣瓚曰史記曰名察宿度○臣召南/按史記原
 文作名察度驗此作名察宿度蓋轉寫之誤也下文
 又云謂三辰之度吉凶之驗可知瓚說本不訛
廼以前歴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嵗至于元封七
 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嵗注此爲甲寅之嵗也○臣/
 永祚/按四千六百一十七嵗不應干支重逢此不可
[021-39b]
 解臣召南/按太初元年實丁丑嵗通鑑目錄云太初
 元年彊圉赤奮若丁丑是也若甲寅則在元朔二年
 前乎此二十四嵗矣唐志日度議云漢太初歴元起
 丁丑命曰閼逢攝提格之嵗而實非甲寅可謂至確
 蓋元封之六年嵗在丙子仲冬朔旦甲子冬至復得
 上古歴元之甲寅耳故後文曰太初元年前十一月
 甲子朔旦冬至嵗在星紀婺女六度又引漢志曰嵗
 名困敦是也
[021-40a]
夀王候課比三年下註下下獄也○顧炎武曰謂課居
 下也下文言竟以下吏乃是下獄師古注非
向子歆究其微眇作三統歴及譜以說春秋○沈約宋
 志曰歆作三綂歴以說春秋屬辭比事雖甚精巧非
 其實也
列人事而因以天時○因汲古閣本作目
故春爲陽中云云○臣召南/按漢世解春秋名義皆是
 如此故賈逵服䖍之說左氏何休之說公羊並承歆
[021-40b]
 說以隂中陽中爲義
降生五味注孟康曰月令五方之味酸鹹是也○臣召/
 南/按酸鹹之下似應有辛苦甘三字
故筮以爲數以象兩○筮監本訛蓍今改正
 
 
 
 前漢書卷二十一上考證
[02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前漢書卷二十一下
  漢  蘭  臺   令 史班 固撰
  唐正議大夫行秘書少監琅邪縣開國子顔師古注
 律歴志第一下
綂母
日法八十一孟康曰分一日爲八十/一分爲三綂之本母也元始黄鐘初九自
乘一龠之數得日法
[021-41b]
閠法十九因爲章嵗合天地終數得閏法
綂法一千五百三十九以閠法乘日法得綂法
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參綂法得元法
㑹數四十七參天九兩地十得㑹數
章月二百三十五五位乘㑹數得章月
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推大衍象得月法
通法五百九十八四分月法得通法
中法十四萬五百三十以章月乘通法得中法
[021-42a]
周天五十六萬二千一百二十以章月乘月法得周天
嵗中十二以三綂乘四時得嵗中
月周二百五十四以章月加閏法得月周
朔望之會一百三十五參天數二十五兩地數三十得
朔望之㑹
㑹月六千三百四十五以㑹數乘朔望之㑹得㑹月
綂月一萬九千三十五參㑹月得綂月
元月五萬七千一百五參綂月得元月
[021-42b]
章中二百二十八以閏法乘嵗中得章中
綂中一萬八千四百六十八以日法乘章中得綂中
元中五萬五千四百四參綂中得元中
策餘八千八十什乘元中以減周天得策餘
周至五十七參閏法得周至
綂母木金相乘爲十二是爲嵗星小周小周乘巛策爲
一千七百二十八是爲嵗星嵗數
見中分二萬七百三十六
[021-43a]
積中十三中餘百五十七
見中法一千五百八十三見數/也
見閏分萬二千九十六
積月十三月餘一萬五千七十九
見月法三萬七十七
見中日法七百三十萬八千七百一十一
見月日法二百四十三萬六千二百三十七
金火相乘爲八又以火乘之爲十六而小復小復乘乾
[021-43b]
策爲三千四百五十六是爲太白嵗數
見中分四萬一千四百七十二
積中十九中餘四百一十三
見中法二千一百六十一復/數
見閏分二萬四千一百九十二
積月十九月餘三萬二千三十九
見月法四萬一千五十九
晨中分二萬三千三百二十八
[021-44a]
積中七中餘千七百一十八
夕中分萬八千一百四十四
積中八中餘八百五十六
晨閏分萬三千六百八
積月十一月餘五千一百九十一
夕閏分萬五百八十四
積月八月餘二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見中日法九百九十七萬七千三百三十七
[021-44b]
見月日法三百三十二萬五千七百七十九
土木相乘而合經緯爲三十是爲鎭星小周小周乘巛
策爲四千三百二十是爲鎭星嵗數
見中分五萬一千八百四十
積中十二中餘一千七百四十
見中法四千一百七十五見數/也
見閏分三萬二百四十
積月十二月餘六萬三千三百
[021-45a]
見月法七萬九千三百二十五
見中日法一千九百二十七萬五千九百七十五
見月日法六百四十二萬五千三百二十五
火經特成故二嵗而過初三十二過初爲六十四嵗而
小周小周乘乾策則太陽大周爲一萬三千八百二十
四嵗是爲熒惑嵗數
見中分十六萬五千八百八十八
積中二十五中餘四千一百六十三
[021-45b]
見中法六千四百六十九見數/也
見閏分九萬六千七百六十八
積月二十六月餘五萬二千九百五十四
見月法十二萬一千九百一十一
見中日法二千九百八十六萬七千三百七十三
見月日法九百九十五萬五千七百九十一
水經特成故一嵗而及初六十四及初而小復小復乘
巛策則太隂大周爲九千二百一十六嵗是爲辰星嵗
[021-46a]

見中分十一萬五百九十二
積中三中餘二萬二千四百六十九
見中法二萬九千四十一復數/也
見閏分六萬四千五百一十二
積月三月餘五十一萬四百二十三
見月法五十五萬一千七百七十九
晨中分六萬二千二百八
[021-46b]
積中二中餘四千一百二十六
夕中分四萬八千三百八十四
積中一中餘一萬九千三百四十三
晨閏分三萬六千二百八十八
積月二月餘十一萬四千六百八十二
夕閏分二萬八千二百二十四
積月一月餘三十九萬五千七百四十一
見中日法一億三千四百八萬二千二百九十七
[021-47a]
見月日法四千四百六十九萬四千九十九
合太隂太陽之嵗數而中分之各萬一千五百二十陽
施其氣隂成其物
以星行率減嵗數餘則見數也
東九西七乘嵗數并九七爲法得一金水晨夕嵗數
以嵗中乘嵗數是爲星見中分
星見數是爲見中法
以嵗閏乘嵗數是爲星見閏分
[021-47b]
以章嵗乘見數是爲見月法
以元法乘見數是爲見中日法
以綂法乘見數是爲見月日法
五歩
木晨始見去日半次順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二十一日
始留二十五日而旋逆日行七分度一八十四日復留
二十四日三分而旋復順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一十一
日有百八十二萬八千三百六十二分而伏凡見三百
[021-48a]
六十五日有百八十二萬八千三百六十五分除逆定
行星三十度百六十六萬一千二百八十六分凡見一
嵗行一次而後伏日行不盈十一分度一伏三十三日
三百三十三萬四千七百三十七分行星三度百六十
七萬三千四百五十三分壹見三百九十八日五百一
十六萬三千一百二分○劉敞曰三百九十八日五百/一十六萬三千一百二分者通
計上文見伏之日分也今作壹見字疑後人/妄改之以下文金晨見伏夕見伏推之可知行星三十
三度三百三十三萬四千七百三十七分通其率故曰
[021-48b]
日行千七百二十八分度之百四十五
金晨始見去日半次逆日行二分度一六日始留八日
而旋始順日行四十六分度三十三四十六日順疾日
行一度九十二分度十五百八十四日而伏凡見二百
四十四日除逆定行星二百四十四度伏日行一度九
十二分度三十三有竒師古曰竒音居/宜反下皆類此伏八十三日行
星百一十三度四百三十六萬五千二百二十分凡晨
見伏三百二十七日行星三百五十七度四百三十六
[021-49a]
萬五千二百二十分夕始見去日半次順日行一度九
十二分度十五百八十一日百七分日四十五順遲日
行四十六分度四十三四十六日始留七日百七分日
六十二分而旋逆日行三分度一六日而伏凡見二百
四十一日除逆定行星二百四十一度伏逆日行八分
度七有竒伏十六日百二十九萬五千三百五十二分
行星十四度三百六萬九千八百六十八分一凡夕見
伏二百五十七日百二十九萬五千三百五十二分行
[021-49b]
星二百二十六度六百九十萬七千四百六十九分壹
復五百八十四日百二十九萬五千三百五十二分○/劉
敞曰此又妄改爲壹復自是/通計晨夕見伏之日分也行星亦如之故曰日行一

土晨始見去日半次順日行十五分度一八十七日始
留三十四日而旋逆日行八十一分度五百一日復留
三十三日八十六萬二千四百五十五分而旋復順日
行十五分度一八十五日而伏凡見三百四十日八十
[021-50a]
六萬二千四百五十五分除逆定行星五度四百四十
七萬三千九百三十分伏日行不盈十五分度三百三
十七日千七百一十七萬一百七十分行星七度八百
七十三萬六千五百七十分壹見三百七十七日千八
百三萬二千六百二十五分○劉敞曰此壹見與火一/見字皆妄與木通計義同
行星十二度千三百二十一萬五百分通其率故曰日
行四千三百二十分度之百四十五
火晨始見去日半次順日行九十二分度五十三二百
[021-50b]
七十六日始留十日而旋逆日行六十二分度十七六
十二日復留十日而旋復順日行九十二分度五十三
二百七十六日而伏凡見六百三十四日除逆定行星
三百一度伏日行不盈九十二分度七十三分伏百四
十六日千五百六十八萬九千七百分行星百一十四
度八百二十一萬八千五分一見七百八十日千五百
六十八萬九千七百分凡行星四百一十五度八百二
十一萬八千五分通其率故曰日行萬三千八百二十
[021-51a]
四分度之七千三百五十五
水晨始見去日半次逆日行二度一日始留二日而旋
順日行七分度六十七日順疾日行一度三分度一十
八日而伏凡見二十八日除逆定行星二十八度伏日
行一度九分度七有竒三十七日一億二千二百二萬
九千六百五分行星六十八度四千六百六十一萬一
百二十八分凡晨見伏六十五日一億二千二百二萬
九千六百五分行星九十六度四千六百六十一萬一
[021-51b]
百二十八分夕始見去日半次順疾日行一度三分度
一十六日二分日一順遲日行七分度六七日留一日
二分日一而旋逆日行二度一日而伏凡見二十六日
除逆定行星二十六度伏逆日行十五分度四有竒二
十四日行星六度五千八百六十六萬二千八百二十
分凡夕見伏五十日行星十九度七千五百四十一萬
九千四百七十七分壹復百一十五日一億二千二百
二萬九千六百五分○劉敞曰此壹復字/亦妄與金通計義同行星亦如之
[021-52a]
故曰日行一度
綂術
推日月元綂置太極上元以來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
餘不盈綂者則天綂甲子以來年數也盈綂除之餘則
地綂甲辰以來年數也又盈綂除之餘則人綂甲申以
來年數也各以其綂首日爲紀
推天正以章月乘人綂嵗數盈章嵗得一名曰積月不
盈者名曰閏餘閏餘十二以上嵗有閏求地正加積月
[021-52b]
一求人正加二
推正月朔以月法乘積月盈日法得一名曰積日不盈
者名曰小餘小餘三十八以上其月大積日盈六十除
之不盈者名曰大餘數從綂首日起算外則朔日也求
其次月加大餘二十九小餘四十三小餘盈日法得一
從大餘數除如法求弦加大餘七小餘三十一求望倍

推閏餘所在以十二乘閏餘加十得一盈章中數所得
[021-53a]
起冬至算外則中至終閏盈中氣在朔若二日則前月
閏也
推冬至以算餘乘人綂嵗數盈綂法得一名曰大餘不
盈者名曰小餘除數如法則所求冬至日也
求八節加大餘四十五小餘千一百求二十四氣三其
小餘加大餘十五小餘千一十林文炳曰當作小餘千/一十當云求二十四氣
加大餘十五三分其小餘千/一十蓋傳寫顚倒漏一分字
推中部二十四氣皆以元爲法
[021-53b]
推五行其四行各七十三日綂嵗分之七十七○宋祁/曰十七
當作/十四中央各十八日綂法分之四百四冬至後中央二
十七日六百六分
推合晨所在星置積日以綂法乘之以十九乘小餘而
并之盈周天除去之不盈者令盈綂法得一度數起牽
牛算外則合晨所入星度也
推其日夜半所在星以章嵗乘月小餘以減合晨度小
餘不足者破全度
[021-54a]
推其月夜半所在星以月周乘月小餘盈綂法得一度
以減合晨度
推諸加時以十二乘小餘爲實各盈分母爲法數起於
子算外則所加辰也
推月食置㑹餘嵗積月以二十三乘之盈百三十五除
之不盈者加二十三得一月盈百三十五數所得起其
正算外則食月也加時在望日&KR1240
紀術
[021-54b]
推五星見復置太極上元以來盡所求年乘大綂見復
數盈嵗數得一則定見復數也○宋祁曰景本/大綂作大終不盈者
名曰見復餘見復餘盈其見復數一以上見在往年倍
一以上又在前往年不盈者在今年也
推星所在見中次以見中分乘定見復數盈見中法得
一則積中法也不盈者名曰中餘以元中除積中餘則
中元餘也以章中除之餘則入章中數也以十二除之
餘則星見中次也中數從冬至起次數從星紀起算外
[021-55a]
則星所見中次也
推星見月以閏分乘定見以章嵗乘中餘從之盈見月
法得一并積中則積月也不盈者名曰月中餘以元月
除積月餘名曰月元餘以章月除月元餘則入章月數
也以十二除之至有閏之嵗除十三入章三嵗一閏六
嵗二閏九嵗三閏十一嵗四閏十四嵗五閏十七嵗六
閏十九嵗七閏不盈者數起於天正算外則星所見月

[021-55b]
推至日以中法乘中元餘盈元法得一名曰積日不盈
者名曰小餘小餘盈二千五百九十七以上中大數除
積日如法算外則冬至也
推朔日以月法乘月元餘盈日法得一名曰積日餘名
曰小餘小餘三十八以上月大數除積日如法算外則
星見月朔日也
推入中次日度數以中法乘中餘以見中法乘其小餘
并之盈見中日法得一則入中日入次度數也中次至
[021-56a]
日數次以次初數算外則星所見及日所在度數也求
夕在日後十五度
推入月日數以月法乘月餘以見月法乘其小餘并之
盈見月日法得一則入月日數也并之大餘數除如法
則見日也
推後見中加積中於中元餘加後餘於中餘盈其法得
一從中元餘數如法則見中也○宋祁曰景本/餘盈下有中字
推後見月加積月於月元餘加後月餘於月餘盈其法
[021-56b]
得一從月元餘除數如法則後見月也
推至日及入中次度數如上法
推朔日及入月數如上法
推晨見加夕夕見加晨皆如上法
推五歩置始見以來日數至所求日各以其行度數乘
之其星若日有分者分子乘全爲實分母爲法其兩有
分者分母分度數乘全分子從之令相乘爲實分母相
乘爲法實如法得一名曰積度數起星初見星宿所在
[021-57a]
宿度算外則星所在宿度也
嵗術
推嵗所在置上元以來外所求年盈嵗數除去之不盈
者以百四十五乘之以百四十四爲法如法得一名曰
積次不盈者名曰次餘積次盈十二除去之不盈者名
曰定次數從星紀起算盡之外則所在次也欲知太嵗
以六十除餘積次餘不盈者數從丙子起算盡之外則
太嵗日也贏縮傳曰嵗棄其次而旅於明年之次以害
[021-57b]
鳥帑師古曰帑/與奴同周楚惡之五星之贏縮不是過也過次
者殃大過舍者災小不過者亡咎次度六物者嵗時數
日月星辰也辰者日月之㑹而建所指也
星紀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牽牛初冬至於夏爲十一月/商爲十二月周
爲正/月終於婺女七度
𤣥枵初婺女八度小寒中危初大寒於夏爲十二月商/爲正月周爲二月
終於危十五度
諏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營室十四度驚蟄今曰雨水/於夏爲正
[021-58a]
月商爲二月/周爲三月終於奎四度
降婁初奎五度雨水今曰/驚蟄中婁四度春分於夏爲二月/商爲三月周
爲四/月終於胃六度
大梁初胃七度榖雨今曰/清明中昴八度清明今曰榖雨於/夏爲三月商
爲四月周/爲五月終於畢十一度
實沈初畢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滿於夏爲四月商爲/五月周爲六月
終於井十五度
鶉首初井十六度芒種中井三十一度夏至於夏爲五/月商爲六
[021-58b]
月周爲/七月終於柳八度
鶉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張三度大暑於夏爲六月商爲/七月周爲八月
終於張十七度
鶉尾初張十八度立秋中翼十五度處暑於夏爲七月/商爲八月周
爲九/月終於軫十一度
夀星初軫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於夏爲八月商/爲九月周爲十
月/終於氐四度
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於夏爲九月商爲/十月周爲十一月
[021-59a]
終於尾九度
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於夏爲十月商爲/十一月周爲十二
月/終於斗十一度
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
    東七十五度
斗二十六 牛八   女十二  虛十
危十七  營室十六 壁九
[021-59b]
    北九十八度
奎十六  婁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
畢十六  觜二   參九
    西八十度
井三十三 鬼四   柳十五  星七
張十八  翼十八  軫十七
    南百一十二度
九章嵗爲百七十一嵗而九道小終九終千五百三十
[021-60a]
九嵗而大終三終而與元終進退於牽牛之前四度五
分九㑹陽以九終故日有九道隂兼而成之故月有十
九道陽名成功故九㑹而終四營而成易故四嵗中餘
一四章而朔餘一爲篇首八十一章而終一綂
一甲子元首漢太初/元年 十辛酉 十九己未
二十八丁巳 三十七乙卯 四十六壬子
五十五庚戌 六十四戊申 七十三丙午中
甲辰二綂 辛丑 己亥 丁酉 乙未 壬辰
[021-60b]
庚寅 戊子 丙戌季
甲申三綂 辛巳 己卯 丁丑文王四/十二年乙亥微二十/六年
壬申 庚午 戊辰 丙寅孟愍二十/二年
二癸卯 十一辛丑 二十己亥 二十九丁酉
三十八甲午 四十七壬辰 五十六庚寅
六十五戊子○宋祁曰景/本作戊午 七十四乙酉中
癸未 辛巳 己卯 丁丑 甲戌 壬申 庚午
戊辰 乙丑季
[021-61a]
癸亥 辛酉 己未○宋祁曰景/本作乙未丁巳周公五年○宋/祁曰景本作丁
酉/ 甲寅 壬子 庚戌 戊申元四/年 乙巳孟
三癸未 十二辛巳 二十一已卯 三十丙子
三十九甲戌 四十八壬申 五十七庚午
六十六丁卯 七十五乙丑中
癸亥 辛酉 己未 丙辰 甲寅 壬子 庚戌
丁未 乙巳季
癸卯 辛丑 己亥 丙申 甲午 壬辰 庚寅成/十
[021-61b]
二/年 丁亥 乙酉孟
四癸亥初元/二年十三辛酉 二十二戊午 三十一丙辰
四十甲寅 四十九壬子 五十八己酉 六十七丁
未 七十六乙巳中
癸卯 辛丑 戊戌 丙申 甲午 壬辰 己丑
丁亥 乙酉季
癸未 辛巳 戊寅 丙子 甲戌 壬申惠三十/八年
己巳 丁卯 乙丑孟
[021-62a]
五癸卯河平/元年十四庚子 二十三戊戌 三十二丙申
四十一甲午 五十辛卯 五十九己丑 六十八丁
亥 七十七乙酉中
癸未 庚辰 戊寅 丙子 甲戌 辛未 己巳
丁卯 乙丑季商太甲元年○宋祁曰太/甲元年當在楚元三年上
癸亥 庚申 戊午 丙辰 甲寅獻十/五年 辛亥
己酉 丁未 乙巳孟楚元三年○宋祁/曰景本無三字
六壬午 十五庚辰 二十四戊寅 三十三丙子
[021-62b]
四十二癸酉 五十一辛未 六十己巳 六十九丁
卯 七十八甲子中
壬戌 庚申 戊午 丙辰 癸丑 辛亥 己酉
丁未 甲辰季
壬寅 庚子 戊戌 丙申煬二十/四年 癸巳 辛卯
己丑 丁亥康四/年 甲申孟
七壬戌始建國/三年十六庚申 二十五戊午 三十四乙
卯 四十三癸丑 五十二辛亥○宋祁曰/改作辛巳 六十一
[021-63a]
己酉 七十丙午 七十九甲辰中
壬寅 庚子 戊戌 乙未 癸己 辛卯 己丑
丙戌 甲申季
壬午 庚辰 戊寅 乙亥 癸酉 辛未
己巳定七年○宋祁/曰景作十一年 丙寅 甲子孟
八壬寅 十七庚子 二十六丁酉 三十五乙未
四十四癸巳 五十三辛卯 六十二戊子
七十一丙戌 八十甲申中
[021-63b]
壬午 庚辰 丁丑 乙亥 癸酉 辛未 戊辰
丙寅 甲子季
壬戌 庚申 丁巳 乙卯 癸丑 辛亥僖五/年
戊申 丙午 甲辰孟
九壬午 十八己卯 二十七丁丑 三十六乙亥
四十五癸酉 五十四庚午 六十三戊辰
七十二丙寅 八十一甲子中
壬戍 己未 丁巳 乙卯 癸丑 庚戌 戊申
[021-64a]
丙午 甲辰季
壬寅 己亥 丁酉 乙未 癸巳懿九/年庚寅 戊子
丙戌 甲申孟元朔/六年
推章首朔旦冬至日置大餘三十九小餘六十一數除
如法各從其綂首起求其後章當加大餘三十九小餘
六十一各盡其八十一章
推篇大餘亦如之小餘加一求周至加大餘五十九小
餘二十一
[021-64b]
世經
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來朝傳曰昭子問少昊氏鳥名
何故師古曰郯國名子其君之爵也郯國即東海郯縣/是也朝朝於魯也昭子魯大夫叔孫昭子也名婼
對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
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
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師古曰共讀曰/龔下皆類此太昊氏以龍紀故
爲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鳯鳥適至故紀
於鳥爲鳥師而鳥名言郯子據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
[021-65a]
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稽
之於易炮犧神農黄帝相繼之世可知師古曰炮/與庖同
太昊帝易曰炮犧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犧繼天而王爲
百王先首徳始於木故爲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漁取犧
牲故天下號曰炮犧氏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師古曰/祭典即
禮經祭法也伯讀/與霸同下亦類此言雖有水徳在火木之間非其序也
任知刑以彊故伯而不王秦以水徳在周漢木火之間
師古曰志言秦爲閏位亦/猶共工不當五徳之序周人□其行序故易不載鄧/展
[021-65b]
曰□去也以其非次故去之師古曰/此指謂共工也□古遷字其下並同
炎帝易曰炮犧氏没神農氏作言共工伯而不王雖有
水徳非其序也以火承木故爲炎帝教民耕農故天下
號曰神農氏
黄帝易曰神農氏没黄帝氏作火生土故爲土徳與炎
帝之後戰於阪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軒冕之服鄧/展
曰凡冠前卑後高故曰軒冕也師古曰此說非也/軒軒車也冕冕服也春秋左氏傳曰服冕乘軒故天
下號曰軒轅氏
[021-66a]
少昊帝考徳曰少昊曰清師古曰考徳者考/五帝徳之書也清者黄帝
之子清陽也是其子孫名摯立土生金故爲金徳天下
號曰金天氏周□其樂故易不載序於行
顓頊帝春秋外傳曰少昊之衰九黎亂徳顓頊受之廼
命重黎蒼林昌意之子也金生水故爲水徳天下號曰
高陽氏周□其樂故易不載序於行
帝嚳春秋外傳曰顓頊之所建帝嚳受之清陽元囂之
孫也水生木故爲木徳天下號曰高辛氏帝摯繼之不
[021-66b]
知世數周□其樂故易不載周人禘之
唐帝帝系曰帝嚳四妃陳豐生帝堯封於唐蓋高辛氏
衰天下歸之木生火故爲火徳天下號曰陶唐氏讓天
下於虞使子朱處于丹淵爲諸侯即位七十載
虞帝帝系曰顓頊生窮蟬五世而生瞽叟瞽叟生帝舜
處虞之嬀汭師古曰嬀水名也水/曲曰汭音人銳反堯嬗以天下師古曰/嬗古禪
讓字也其/下亦同火生土故爲土徳天下號曰有虞氏讓天下
於禹使子商均爲諸侯即位五十載
[021-67a]
伯禹帝系曰顓頊五世而生鯀鯀生禹虞舜嬗以天下
土生金故爲金徳天下號曰夏后氏繼世十七王四百
三十二嵗
成湯書經湯誓湯伐夏桀金生水故爲水徳天下號曰
商後曰殷孟康曰初契封商湯/居殷而受命故二號三綂上元至伐桀之嵗
十四萬一千四百八十嵗嵗在大火房五度故傳曰大
火閼伯之星也實祀商人後爲成湯方即世崩没之時
爲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書
[021-67b]
序曰成湯既没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訓伊訓篇曰惟
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誕資有牧
方明言雖有成湯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
于方明如淳曰覲禮諸侯覲天子爲壇十有二尋加方/明于其上孟康曰方明者神明之象也以木爲
之方四尺畫六采東青西/白南赤北黒上𤣥下黄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嵗
也後九十五嵗商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餘分是爲
孟綂自伐桀至武王伐紂六百二十九嵗故傳曰殷載
祀六百
[021-68a]
殷歴曰當成湯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
冬至終六府首師古曰府/首即蔀首當周公五年則爲距伐桀四
百五十八嵗少百七十一嵗不盈六百二十九又以夏
時乙丑爲甲子計其年廼孟綂後五章癸亥朔旦冬至
也以爲甲子府首皆非是凡殷世繼嗣三十一王六百
二十九嵗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萬二千一百一十三嵗其八十
八紀甲子府首入伐桀後百二十七嵗
[021-68b]
春秋歴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孟綂
之二㑹首也後八嵗而武王伐紂武王書經牧誓武王
伐商紂水生木故爲木徳天下號曰周室三綂上元至
伐紂之嵗十四萬二千一百九嵗嵗在鶉火張十三度
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再期在大祥而伐紂故書序曰惟
十有一年武王伐紂太誓八百諸侯㑹還歸二年乃遂
伐紂克殷以箕子歸十三年也故書序曰武王克殷以
箕子歸作洪範洪範篇曰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自
[021-69a]
文王受命而至此十三年嵗亦在鶉火故傳曰嵗在鶉
火則我有周之分壄也師初𤼵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
析木箕七度故傳曰日在析木是夕也月在房五度房
爲天駟故傳曰月在天駟後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
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故傳曰辰在斗柄明日壬辰䢅
星始見師古曰䢅古晨字也其/字從臼臼音居玉反癸巳武王始𤼵丙午還
師戊午度于孟津孟津去周九百里師行三十里故三
十一日而度明日己未冬至䢅星與婺女伏歴建星及
[021-69b]
牽牛至於婺女天黿之首故傳曰星在天黿周書武成
篇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孟康曰月二日以往月生魄死/故言死魄魄月質也師古曰霸
古魄/字同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歩自周于征伐紂序曰一
月戊午師度于孟津至庚申二月朔日也四日癸亥至
牧壄夜陳甲子昧爽而合矣故外傳曰王以二月癸亥
夜陳武成篇曰粤若來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劉
商王紂師古曰今文尚/書之辭劉殺也是嵗也閏數餘十八正大寒中
在周二月己丑晦明日閏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驚
[021-70a]
蟄四月己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
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
武王燎于周廟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
庶國祀馘于周廟師古曰亦今文尚書也祀馘獻於/廟而告祀也截耳曰馘音居獲反
王十五而生武王受命九年而崩崩後四年而武王克
殷克殷之嵗八十六矣後七嵗而崩故禮記文王世子
曰文王九十七而終武王九十三而終凡武王即位十
一年周公攝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殷歴以爲六
[021-70b]
年戊午距煬公七十六嵗入孟綂二十九章首也後二
嵗得周公七年復子明辟之嵗是嵗二月乙亥朔庚寅
望後六日得乙未故召誥曰惟二月既望粤六日乙未
又其三月甲辰朔三日丙午召誥曰惟三月丙午朏孟/康
曰朏月出也/音敷尾反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師古曰月采說/月之光采其書
則/亡是嵗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故洛誥篇曰戊辰
王在新邑烝祭嵗命作策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

[021-71a]
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此命伯禽俾侯于魯之嵗也師/古
曰俾使也封/之使爲諸侯後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
師古曰/哉始也故顧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
王乃洮沬水作顧命師古曰洮盥手也沬洗面也洮音/徒高反沬即頮字也音呼内反
翌日乙丑成王崩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
故畢命豐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豐
孟康曰逸/書篇名
春秋殷歴皆以殷魯自周昭王以下亡年數故據周公
[021-71b]
伯禽以下爲紀魯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
六年而薨故傳曰爕父禽父並事康王師古曰爕父晉/唐叔虞之子禽
父即伯禽也父讀曰/甫甫者男子之美稱言晉侯爕魯公伯禽俱事康王也
子考公就立酋師古曰又記此酋者詣說不同而名/字或異也下皆放此酋音在由反
公世家即位四年及煬公熙立師古曰及者兄弟相及/非子繼父也下皆類此
煬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殷歴以爲丁酉距
微公七十六嵗師古曰煬/音弋向反世家煬公即位十六年子幽
公宰立幽公世家即位十四年及微公茀立㵒師古曰/茀音弗
[021-72a]
㵒古/沸字微公二十六年正月乙亥朔旦冬至殷歴以爲丙
子距獻公七十六嵗世家微公即位五十年子厲公翟
立擢厲公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及獻公具立獻公十五
年正月甲寅朔旦冬至殷歴以爲乙卯距懿公七十六
嵗世家獻公即位五十年子愼公埶立嚊師古曰嚊音/皮祕反又音
許器/反愼公世家即位三十年及武公敖立武公世家即
位二年子懿公被立戲師古曰戲/音許宜反懿公九年正月癸巳
朔旦冬至殷歴以爲甲午距惠公七十六嵗世家懿公
[021-72b]
即位九年兄子柏御立柏御世家即位十一年叔父孝
公稱立孝公世家即位二十七年子惠公皇立惠公三
十八年正月壬申朔旦冬至殷歴以爲癸酉距釐公七
十六嵗師古曰釐讀曰/僖下皆類此世家惠公即位四十六年子隐
公息立
凡伯禽至春秋三百八十六年
春秋隐公春秋即位十一年及桓公軌立此元年上距
伐紂四百嵗桓公春秋即位十八年子莊公同立莊公
[021-73a]
春秋即位三十二年子愍公啟方立愍公春秋即位二
年及釐公申立釐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殷歴以
爲壬子距成公七十六嵗是嵗距上元十四萬二千五
百七十七嵗得孟綂五十三章首故傳曰五年春王正
月辛亥朔日南至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童謠云丙子
之辰龍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旂師古曰袀音均又/弋均反振音之人
反/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師古曰賁/音奔焞音
徒門反又/土門反卜偃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
[021-73b]
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冬十二月丙子滅虢言歴者
以夏時故周十二月夏十月也是嵗嵗在大火故傳曰
晉侯使寺人披伐蒲重耳奔狄師古曰晉侯謂獻公也/寺人奄人也披其名也
蒲晉邑也公子重耳之所居獻公用驪姬之䜛故令披/伐之而重耳懼罪出奔也事見春秋左氏傳及國語
董因曰君之行嵗在大火師古曰董因晉史也本周太/史辛有之後以董主史官故
爲董氏因/其名也後十二年釐之十六嵗嵗在夀星故傳曰重
耳處狄十二年而行過衛五鹿乞食於壄人壄人舉凷
而與之子犯曰天賜也後十二年必獲此土嵗復於夀
[021-74a]
星必獲諸侯後八嵗釐之二十四年也嵗在實沈秦伯
納之故傳曰董因云君以辰出而以參入必獲諸侯春
秋釐公即位三十三年子文公興立文公元年距辛亥
朔旦冬至二十九嵗是嵗閏餘十三正小雪閏當在十
一月後而在三月故傳曰非禮也後五年閏餘十是嵗
亡閏而置閏閏所以正中朔也亡閏而置閏又不告朔
故經曰閏月不告朔言亡此月也傳曰不告朔非禮也
春秋文公即位十八年子宣公倭立師古曰倭/音於危反宣公春
[021-74b]
秋即位十八年子成公黑肱立成公十二年正月庚寅
朔旦冬至殷歴以爲辛卯距定公七年七十六嵗春秋
成公即位十八年子襄公午立襄公二十七年距辛亥
百九嵗九月乙亥朔是建申之月也魯史書十二月乙
亥朔日有食之傳曰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於是
辰在申司歴過也再失閏矣言時實行以爲十一月也
不察其建不考之於天也二十八年距辛亥百一十嵗
嵗在星紀故經曰春無冰傳曰嵗在星紀而滛於𤣥枵
[021-75a]
三十年嵗在娵訾三十一年嵗在降婁是嵗距辛亥百
一十三年二月有癸未上距文公十一年㑹于承匡之
嵗夏正月甲子朔凡四百四十有五甲子竒二十日爲
日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故傳曰絳縣老人曰臣生之
嵗正月甲子朔四百四十有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
一也師曠曰郤成子㑹于承匡之嵗也七十三年矣史
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則其日數也孟康曰下/二畫使就
身也師古曰杜預云亥字二畫在上併三六/爲身如算之六也下亥上二畫竪置身旁士文伯曰
[021-75b]
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春秋襄公即位三十一
年子昭公稠立昭公八年嵗在析木十年嵗在顓頊之
虛𤣥枵也十八年距辛亥百三十一嵗五月有丙子戊
寅壬午火始昬見宋衛陳鄭火二十年春王正月距辛
亥百三十三嵗是辛亥後八章首也正月己丑朔旦冬
至失閏故傳曰二月己丑日南至三十二年嵗在星紀
距辛亥百四十五嵗盈一次矣故傳曰越得嵗吳伐之
必受其咎春秋昭公即位三十二年及定公宋立定公
[021-76a]
七年正月己巳朔旦冬至殷歴以爲庚午距元公七十
六嵗
春秋定公即位十五年子哀公蔣立哀公十二年冬十
二月流火非建戌之月也是月也螽故傳曰火伏而後
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歴過也詩曰七月流火春秋哀
公即位二十七年自春秋盡哀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

六國春秋哀公後十三年遜于邾子悼公曼立寜悼公
[021-76b]
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子元公嘉立元公四年正月戊申
朔旦冬至殷歴以爲己酉距康公七十六嵗元公世家
即位二十一年子穆公衍立顯穆公世家即位三十三
年子恭公奮立恭公世家即位二十二年子康公毛立
康公四年正月丁亥朔旦冬至殷歴以爲戊子距緡公
七十六嵗師古曰緡讀與/愍同下皆類此康公世家即位九年子景公
偃立景公世家即位二十九年子平公旅立平公世家
即位二十年子緡公賈立緡公二十二年正月丙寅朔
[021-77a]
旦冬至殷歴以爲丁卯距楚元七十六嵗緡公世家即
位二十三年子頃公讐立頃公表十八年秦昭王之五
十一年也秦始滅周周凡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嵗
秦伯師古曰伯讀曰/霸其下亦同昭王本紀無天子五年孝文王本
紀即位一年元年楚考烈王滅魯頃公爲家人周滅後
六年也莊襄王本紀即位三年始皇本紀即位三十七
年二世本紀即位三年凡秦伯五世四十九嵗
漢高祖皇帝著紀伐秦繼周木生火故爲火徳天下號
[021-77b]
曰漢距上元年十四萬三千二十五嵗嵗在大棣之東
井二十二度鶉首之六度也故漢志曰嵗在大棣名曰
敦牂太嵗在午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楚元三年
也故殷歴以爲丙午距元朔七十六嵗著紀高帝即位
十二年
惠帝著紀即位七年
高后著紀即位八年
文帝前十六年後七年著紀即位二十三年
[021-78a]
景帝前七年中六年後三年著紀即位十六年
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各六年元朔六年十一月甲申朔
旦冬至殷歴以爲乙酉距初元七十六嵗元狩元鼎元
封各六年漢歴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萬三千一百二
十七嵗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嵗在星紀婺女六度
故漢志曰嵗名困敦師古曰/敦頓也正月嵗星出婺女太初天
漢太始征和各四年後二年著紀即位五十四年
昭帝始元元鳯各六年元平一年著紀即位十三年
[021-78b]
宣帝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鳯甘露各四年黄龍一年
著紀即位二十五年
元帝初元二年十一月癸亥朔旦冬至殷歴以爲甲子
以爲紀首是嵗也十月日食非合辰之㑹不得爲紀首
距建武七十六嵗初元永光建昭各五年竟寧一年著
紀即位十六年
成帝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各四年綏和二年
著紀即位二十六年
[021-79a]
哀帝建平四年元夀二年著紀即位六年
平帝著紀即位元始五年以宣帝𤣥孫嬰爲嗣謂之孺
子孺子著紀新都侯王莽居攝三年王莽居攝盗襲帝
位竊號曰新室始建國五年天鳯六年地皇三年著紀
盗位十四年更始帝著紀以漢宗室滅王莽即位二年
赤眉賊立宗室劉盆子滅更始帝自漢元年訖更始二
年凡二百三十嵗
光武皇帝著紀以景帝後高祖九世孫受命中興復漢
[021-79b]
改元曰建武嵗在鶉尾之張度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
年即位三十三年
 
 
 
 
 
 前漢書卷二十一下
[021-80a]
 前漢書卷二十一下考證
律歴志下統母○臣召南/按各本俱以統母二字連下
 文日法云云非也綂母五歩綂術紀術嵗術世經凡
 六項乃歴法之標目應另爲一行以挈綱領今改正
策餘八千八十什乘元中以减周天得策餘○臣永祚/
 按八千八十絶句什乘元中以减周天絶句古本從
 八千八十什絶句非也
乘巛策○巛古坤字
[021-80b]
積月十三月餘一萬五千七十九○監本誤割積月十
 三爲一行月餘爲一行今從宋本移正
金水晨夕嵗數○臣召南/按宋祁曰一本水作木按金
 水相距不遠不晨見則夕見故能同符恐無作木字
 之理
綂術○監本連接推日月元統又紀術二字連接推五
 星見復不知推日月元統推五星見復皆下文之首
 句也今移正
[021-81a]
以章嵗乘中餘從之○臣召南/按從之二字必訛但各
 本並同無可訂正以文義推之當是并之二字
諏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營室十四度驚蟄○臣召南/
 按古節氣以驚蟄爲正月中以雨水爲二月節鄭康
 成月令注曰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孔穎達春秋疏
 曰太初以後更改氣名以雨水爲正月中驚蟄爲二
 月節迄今不改據此志云云則是太初節氣猶仍古
 時至東漢始改雨水于驚蟄之前又改榖雨于清明
[021-81b]
 之後後書志可証也
角十二亢九云云○臣召南/按此洛下閎所度星度祗
 据赤道唐志詳言之其黄道度數自續志始載然後
 世歴家疎密不一惟黄道度較赤道爲易差郭守敬
 曰赤道列舍相距度數歴代所測不同非微有動移
 則前人所測或未密也今以此文星度校之元史具
 列唐一行宋皇祐元豐崇寧時所測元至元中用二
 線所測度分稍有不同然大致不異也則洛下閎之
[021-82a]
 術亦神矣
是其子孫名摯立○臣召南/按左傳郯子曰我祖少昊
 摯之立也是少昊名摯此志云名摯立渉彼文而訛
 者也
子考公就立酋注師古曰又記此酋者諸說不同而名
 字或異也○臣召南/按此志凡某公某立皆係世本
 之文其名或異者并記於下則史記世家文也如考
 公世本名就世家名酋微公世本名茀世家作魏公
[021-82b]
 㵒下俱倣此
世家煬公即位十六年○臣召南/按世家煬公六年但
 此志上文既曰煬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
 蔀首之嵗魯歴必有所据汲古閣本作即位六十年
 是也宋本訛作十六年監本亦從而訛以積年求之
 煬公二十四年爲蔀首又三十六年而薨歴幽公十
 四年至微公二十六年復爲蔀首恰符七十六嵗之
 數知本文作六十年無疑即世家亦于六字下脫十
[021-83a]
 字耳
世家獻公即位五十年○臣召南/按世家作三十二年
 又武公二年世家作九年與此文不符又孝公二十
 七年世家同而年表云三十八年
子惠公皇立○臣世駿/按皇世家作弗湟世本作弗皇
 年表作弗生
及桓公軌立此元年上距伐紂四百嵗○黄宗羲曰伐
 紂之嵗據漢志推之斷爲己卯嵗若依史記魯世家
[021-83b]
 推之爲戊子嵗然以授時歩戊子嵗距至元辛巳二
 千三百三十三年無一合者當從班氏以己卯爲凖
 而後春秋以上之時日乃可得耳
卜偃曰○卜訛上今改正
距上元年十四萬三千二十五嵗○按文不必有年字
 疑衍
漢歴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萬三千一百二十七嵗○
 臣召南/按元史三統積年一十四萬四千五百一十
[021-84a]
 一與此文異又按前文曰以前歴上元泰初四千六
 百一十七嵗至于元封七年又不同也
 
 
 
 
 
 
[021-84b]
 
 
 
 
 
 
 
 前漢書卷二十一下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