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40 黃帝內經素問補註釋文--王冰 (HFL)


[007-001a]
黄帝内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七
   陰陽别論篇
黄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
 經謂經脉從謂順從
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
月十二月應十二脉
 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浮冬脉沉謂四時之
 經脉也從謂天氣順行十二辰之分故應
 十二月也十二月謂春建寅卯辰夏建巳
 午未秋建申酉戌冬建亥子丑之月也十
[007-001b]
 二脉謂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之脉也
 以氣數相應故參合之
脉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深知則備識其變易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五陽謂五藏之陽氣也五藏應時各形一
 脉一脉之内包總五藏之陽五五相乘故
 二十五陽也○新校正云按玉機眞藏論
 云故病有五變五五二十五變義與此通
所謂陰者眞藏也見則爲敗敗必死也
[007-002a]
 五藏爲陰故曰陰者真藏也然見者謂肝
 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
 弦心脉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肺
 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膚腎脉至摶
 而絶如以指彈石辟辟然脾脉至弱而乍
 數乍踈夫如是脉見者皆爲藏敗神去故
 必死也累力/追切
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胃脘之陽謂人迎之氣也察其氣脉動靜
 小大與脉口應否也胃爲水穀之海故候
[007-002b]
 其氣而知病處人迎在結喉兩傍脉動應
 手其脉之動常左小而右大左小常以候
 藏右大常以候府一云胃胞之陽非也脘/音
 管
别於陽者知病處也别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陽者衛外而爲固然外邪所中别於陽則
 知病處陰者藏神而内守若考眞正成敗
 别於陰則知病者死生之期○新校正云
 按玉機眞藏論云别於陽者知病從來别
 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007-003a]
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
 頭謂人迎手謂氣口兩者相應俱往俱來
 若引繩小大齊等者名曰平人故言所謂
 一也氣口在手魚際之後一寸人迎在結
 喉兩傍一寸五分皆可以候藏府之氣
别於陽者知病忌時别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識氣定期故知病忌審明成敗故知死生
 之期
謹熟陰陽無與衆謀
 謹量氣候精熟陰陽病忌之準可知生死
[007-003b]
 之疑自决正行無惑何用衆謀議也
所謂陰陽者去者爲陰至者爲陽靜者爲陰
動者爲陽遲者爲陰數者爲陽
 言脉動之中也
凡持眞脉之藏脉者肝至懸絶急十八日死
心至懸絶九日死肺至懸絶十二日死腎至
懸絶七日死脾至懸絶四日死
 眞脉之藏脉者謂眞藏之脉也十八日者
 金木成數之餘也九日者水火生成數之
 餘也十二日者金火生成數之餘也七日
[007-004a]
 者水土生數之餘也四日者木生數之餘
 也故平人氣象論曰肝見庚辛死心見壬
 癸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脾見甲乙
 死者以此數是者皆至所期不勝而死也
 何者以不勝剋賊之氣也
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二陽謂陽明大腸及胃之脉也隱曲謂隱
 蔽委曲之事也夫腸胃發病心脾受之心
 受之則血不流脾受之則味不化血不流
 故女子不月味不化則男子少精是以隱
[007-004b]
 蔽委曲之事不能爲也陰陽應象大論曰
 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由是則味不化而精
 氣少也奇病論曰胞胎者繫於腎又評熱
 病論曰月事不來者胞脉閉胞脉者屬於
 心而絡於胞中令氣上迫貫心氣不得下
 通故月事不來則其義也又上古天眞論
 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衝脉盛月
 事以時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氣溢瀉由
 此則在女子爲不月在男子爲少精
其傳爲風消其傳爲息賁者死不治
[007-005a]
 言其深乆者也胃病深乆傳入於脾故爲
 風熱以消削大腸病甚傳入於肺爲喘息
 而上賁然腸胃脾肺兼及於心二藏二府
 互相剋薄故死不治賁音/奔
曰三陽爲病發寒熱下爲癰腫及爲痿厥腨

 三陽謂大腸小腸及膀胱之脉也小腸之
 脉起於手循臂繞肩膊上頭膀胱之脉從
 頭别下背貫臀入膕中循腨故在上爲病
 則發寒熱在下爲病則爲癰腫腨㾓及爲
[007-005b]
 痿厥㾓痠疼也痿無力也厥足冷即氣逆
 也腨時兖切㾓鳥/兖切膕古或切
其傳爲索澤其傳爲頽疝
 熱甚則精血枯涸故皮膚潤澤之氣皆散
 盡也然陽氣下墜陰脉上爭上爭則寒多
 下墜則筋緩故睾垂縱緩内作頽疝
曰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
 一陽謂少陽膽及三焦之脉也膽氣乘胃
 故善泄三焦内病故少氣陽上熏肺故善
 咳何故心火内應而然
[007-006a]
其傳爲心掣其傳爲膈
 膈氣乘心心熱故陽氣内掣三焦内結中
 熱故隔塞不便掣尺制/切曳也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
風厥
 一陰謂厥陰心主及肝之脉也心主之脉
 起於胸中出屬心經云心病膺背肩脾間
 痛又在氣爲噫故背痛善噫心氣不足則
 腎氣乘之肝主驚駭故驚駭善欠夫肝氣
 爲風腎氣陵逆既風又厥故名風厥
[007-006b]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
 二陰謂少陰心腎之脉也腎膽同逆三焦
 不行氣控於上故心滿下虚上盛故氣泄
 出也
三陽三陰發病爲偏枯痿易四支不舉
三陰不足則發偏枯三陽有餘則爲痿易
 易謂變易常用而痿弱無力也
鼓一陽曰鈎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
陽至而絶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言何以知陰陽之病脉邪一陽鼓動脉見
[007-007a]
 鈎也何以然一陽謂三焦心脉之府然一
 陽鼓動者則鈎脉當之鈎脉則心脉也此
 言正見者也一陰厥陰肝木氣也毛肺金
 脉也金來鼓木其脉則毛金氣内乘木陽
 尚勝急而内見脉則爲弦也若陽氣至而
 急脉名曰弦屬肝陽氣至而或如斷絶脉
 名曰石屬腎陰陽之氣相過無能勝負則
 脉如水溜也
陰爭於内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
則熏肺使人喘鳴
[007-007b]
 若金鼓不已陽氣大勝兩氣相持内爭外
 擾則流汗不止手足反寒甚則陽氣内燔
 流汗不藏則熱攻於肺故起則熏肺使人
 喘鳴也
陰之所生和本曰和
 陰謂五神藏也言五藏之所以能生而全
 天眞和氣者以各得自從其和性而安靜
 爾苟乖所適則爲他氣所乘百端之病由
 斯而起奉生之道可不愼哉
是故剛與剛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
[007-008a]
 剛謂陽也言陽氣内蒸外爲流汗灼而不
 已則陽勝又陽故盛不乆存而陽氣自散
 陽已破敗陰不獨存故陽氣破散陰氣亦
 消亡此乃爭勝招敗也
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絶
 血淖者陽常勝視人之血淖者宜謹和其
 氣常使流通若不能深思寡欲使氣序乖
 衰陽爲重陽内燔藏府則死且可待生其
 能久乎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
[007-008b]
火乘金也
 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死
 木乘火也○新校正云按别本作四日而
 生全元起注本作四日而已俱通詳上下
 文義作死者非
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
 母來親子故曰生陽匪惟以木生火亦自
 陽氣主生爾
心之肺謂之死陰
 陰主刑殺火復乘金金得火亡故云死
[007-009a]
肺之腎謂之重陰
 亦母子也以俱爲陰氣故曰重陰
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
 土氣辟併水乃可升土辟水升故云辟陰
結陽者腫四支
 以四支爲諸陽之本故
結陰者便血一升
 陰主血故
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二盛謂之再結三盛謂之三結
[007-009b]
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所謂失法
二陽結謂之消
 二陽結謂胃及大腸俱熱結也腸胃藏熱
 則喜消水穀○新校正云詳此則少二陰
 結
三陽結謂之隔
 三陽結謂小腸膀胱熱結也小腸結熱則
 血脉燥膀胱熱則津液涸故隔塞而不便
 寫
[007-010a]
三陰結謂之水
 三陰結謂脾肺之脉俱寒結也脾肺寒結
 則氣化爲水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一陰謂心主之脉一陽謂三焦之脉也三
 焦心主脉并絡喉氣熱内結故爲喉痹痹/音
 
陰搏陽别謂之有子
 陰謂尺中也搏謂摶觸於手也尺脉摶擊
 與寸口殊别陽氣挺然則爲有任之兆何
[007-010b]
 者陰中有别陽故任去聲
陰陽虚腸辟死
 辟陰也然胃氣不留腸開勿禁陰中不廪
 是眞氣竭絶故死○新校正云按全元起
 本辟作避
陽加於陰謂之汗
 陽在下陰在上陽氣上搏陰能同之則蒸
 而爲汗
陰虚陽搏謂之崩
 陰脉不足陽脉盛摶則内崩而血流下
[007-011a]
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
 脾肺成數之餘也摶謂伏鼓異於常候也
 陰氣盛極故夜半死
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
 心腎之成數也陰氣未極故死在夕時
一陰俱搏十日平旦死
 肝心生成之數也
三陽俱搏且鼓三日死
 陽氣速急故


[007-011b]
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

 兼陰氣也隱曲謂便寫也
二陽俱搏其氣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
 腸胃之王數也○新校正云詳此闕一陽
 摶



黄帝内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