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40 黃帝內經素問補註釋文--王冰 (HFL)


[001-001a]
黄帝内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一
    唐太僕令啓玄子王氷次注
    宋光禄卿直祕閣林億等校正
    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新校正云按王氏不解所以名素問之義
 及素問之名起於何代按隋書經籍志始
 有素問之名甲乙經序晋皇甫謐之文已
 云素問論病精辯五叔和西晋人撰脉經
 云出素問針經漢張仲景撰傷寒卒病論
 集云撰用素問是則素問之名著於隋志
[001-001b]
 上見於漢代也自仲景已前無文可見莫
 得而知據今世所存之書則素問之名起
 漢世也所以名素問之義全元起有說云
 素者本也問者黄帝問岐伯也方陳性情
 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問元起雖有此解
 義未甚明按乾鑿度云夫有形者生於無
 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
 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
 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疴
 瘵由是萌生故黄帝問此太素質之始也
[001-002a]
 素問之名義或由此
   上古天眞論篇第一新校正按全九/起註本王氏重
   次篇第移冠篇首今綻逐篇必具全/無起本之卷第者欲存素問舊第目
   見今之篇次皆/王氏之所移也
昔在黄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
而敦敏成而登天
 有熊國君少典之子姓公孫徇疾也敦信
 也敏達也習用干戈以征不享平定天下
 殄滅蚩尤以土德王都軒轅之丘故號之
 曰軒轅黄帝後鑄鼎於鼎湖山鼎成而白
[001-002b]
 日升天群臣葬衣冠於橋山墓今猶在徇/徐
 閏/切
廼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
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
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天師岐/伯也岐伯對
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上古謂玄古也知道謂知修養之道也夫
 陰陽者天地之常道術數者保生之大倫
 故修養者必謹先之老子曰萬物負陰而
 抱陽冲氣以爲和四氣調神大論曰陰陽
[001-003a]
 四時者萬物之終始死生之本逆之則災
 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此之謂
 也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食飲者充虚之滋味起居者動止之綱紀
 故修養者謹而行之痹論曰飲食自倍腸
 胃乃傷生氣通天論曰起居如驚神氣乃
 浮是惡妄動也廣成子曰必靜必清無勞
 汝形無摇汝精乃可以長生故聖人先之
 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飲食有
[001-003b]
 常節起居有常度不妄不作太素同楊上
 善云以理而取聲色芳味不妄視聽也循
 理而動不爲分外之事
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形與神俱同臻壽分謹於修養以奉天眞
 故盡得終其天年去謂去離於形骸也靈
 樞經曰人百歲五藏皆虚神氣皆去形骸
 獨居而終矣以其知道故年長壽延年度
 百歲謂至一百二十歲也尚書洪範曰一
 曰壽百二十歲也
[001-004a]
今時之人不然也
 動之死地離於道也
以酒爲漿以妄爲常醉以入房
 以酒爲漿溺於飲也以妄爲常寡於信也
 醉以入房過於色也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眞
 樂色曰欲輕用曰耗樂色不節則精竭輕
 用不止則眞散是以聖人愛精重施髓滿
 骨堅老子曰弱其志强其骨河上公曰有
 欲者亡身曲禮曰欲不可縱○新校正云
[001-004b]
 按甲乙經耗作好
不知持滿不時御神
 言輕用而縱欲也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
 其已言愛精保神如持盈滿之器不愼而
 動則傾竭天眞眞誥曰常不能愼事自致
 百疴豈可怨咎於神明乎此之謂也○新
 校正云按别本時作解
務快其心逆於生樂
 快於心欲之用則逆養生之樂矣老子曰
 甚愛必大費此之類歟夫甚愛而不能救
[001-005a]
 議道而以爲未然者伐生之大患也
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亦耗散而致是也夫道者不可斯須離於
 道則壽不能終盡於天年矣老子曰物壯
 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此之謂離道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虚邪賊風避
之有時
 邪乘虚入是謂虚邪竊害中和謂之賊風
 避之有時謂八節之日及太一入從之於
 中宫朝八風之日也靈樞經曰邪氣不得
[001-005b]
 其虚不能獨傷人謂人虚乃邪勝之也○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上古聖人之
 教也下皆爲之太素千金同楊上善云上
 古聖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爲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勝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
 衆故曰下皆爲之太一入從於中宫朝八
 風義具天元玉册中
恬憺虚無眞氣從之精神内守病安從來
 恬憺虚無靜也法道清靜精氣内持故其
 虚邪不能爲害
[001-006a]
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
 内機息故少欲外紛靜故心安然情欲兩
 亡是非一貫起居皆適故不倦也
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志不貪故所欲皆順心易足故所願必從
 以不異求故無難得也老子曰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
 美其食者順精粗也任其服者隨美惡也
 樂其俗者去傾慕也○新校正云按别本
[001-006b]
 美一作甘
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至無求也是所謂心足也老子曰禍莫大
 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
 足矣蓋非謂物足者爲知足心足者乃爲
 知足矣不恣於欲是則朴同故聖人云我
 無欲而民自朴○新校正云按别本曰作
 日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目不妄視故嗜欲不能勞心與玄同故淫
[001-007a]
 邪不能惑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
 曰聖人爲腹不爲目
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情計兩亡不爲謀府冥心一觀勝負俱捐
 故心志保安合同於道庚桑楚曰養汝形
 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新校正云按
 全元起注本云合於道數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
全不危也
 不涉於危故德全也莊子曰執道者德全
[001-007b]
 德全者形全形全者聖人之道也又曰無
 爲而性命不全者未之有也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

 材謂材幹可以立身者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老陽之數極於九少陽之數次於七女子
 爲少陰之氣故以少陽數偶之明陰陽氣
 和乃能生成其形體故七歲腎氣盛齒更
 髮長
[001-008a]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衝脉盛月事以時
下故有子
 癸謂壬癸北方水干名也任脉衝脉皆奇
 經脉也腎氣全盛衝任流通經血漸盈應
 時而下天眞之氣降與之從事故云天癸
 也然衝爲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能
 有子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
 旬而一見也故愆期者謂之有病○新校
 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及太素甲乙經俱作
 伏衝下太衝同
[001-008b]
三七腎氣平均故眞牙生而長極
 眞牙謂牙之最後生者腎氣平而眞牙生
 者表牙齒爲骨之餘也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女子天癸之數七七而終年居四七材力
 之半故身體盛壯長極於斯
五七陽明脉衰面始焦髮始墮
 陽明之脉氣營於面故其衰也髮墮面焦
 靈樞經曰足陽明之脉起於鼻交頞中下
 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唇下交承
[001-009a]
 漿却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
 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手陽明之脉上
 頸貫頰入下齒縫中還出俠口故面焦髮
 墮也頞於葛切俠胡/莢切顱落胡切
六七三陽脉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
 三陽之脉盡上於頭故三陽衰則面皆焦
 髮始白所以衰者婦人之生也有餘於氣
 不足於血以其經月數泄脫之故
七七任脉虚太衝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故形壊而無子也
[001-009b]
 經水絶止是爲地道不通衝任衰微故云
 形壊無子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老陰之數極於十少陰之數次於八男子
 爲少陽之氣故以少陰數合之易繫辭曰
 天九地十則其數也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
有子
 男女有陰陽之質不同天癸則精血之形
 亦異陰靜海滿而去血陽動應合而泄精
[001-010a]
 二者通和故能有子易繫辭曰男女構精
 萬物化生此之謂也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强故眞牙生而長極
 以其好用故爾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丈夫天癸八八而終年居四八亦材之半
 也
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
 腎主於骨齒爲骨餘腎氣既衰精無所養
 故令髮墮齒復乾枯
[001-010b]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陽氣亦陽明之氣也靈樞經曰足陽明之
 脉起於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
 出俠口環唇下交承漿却循頤後下廉出
 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
 額顱故衰於上則面焦髮黄白也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
形體皆極
 肝氣養筋肝衰故筋不能動腎氣養骨腎
 衰故形體疲極天癸已竭故精少也匪惟
[001-011a]
 材力衰謝固當天數使然
八八則齒髮去
 陽氣竭精氣衰故齒髮不堅離形骸矣去
 落也
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
盛乃能寫
 五臓六府精氣淫溢而滲灌於腎腎藏乃
 受而臓之何以明之靈樞經曰五臓主臓
 精臓精者不可傷由是則五臓各有精隨
 用而灌注於腎此乃腎爲都會關司之所
[001-011b]
 非腎一藏而獨有精故曰五藏盛乃能寫
 也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
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所謂物壯則老謂之天道者也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言似非天癸之數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脉常通而腎氣有
餘也
 所禀天眞之氣本自有餘也
[001-012a]
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
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雖老而生子子壽亦不能過天癸之數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岐伯曰夫
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是所謂得道之人也道成之證如下章云
黄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
陰陽
 真人謂成道之人也夫真人之身隱見莫
 測其爲小也入於無間其爲大也徧於空
[001-012b]
 境其變化也出入天地内外莫見迹順至
 眞以表道成之證凡如此者故能提挈天
 地把握陰陽也
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
 眞人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故呼
 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
 子○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身肌宗
 一太素同楊上善云眞人身之肌體與太
 極同質故云宗一
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001-013a]
體同於道壽與道同故能無有終時而壽
 盡天地也敝皮祭/切盡也
此其道生
 惟至道生乃能如是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
 全其至道故曰至人然至人以此淳朴之
 德全彼妙用之道○新校正云詳楊上善
 云積精全神能至於德故稱至人也
和於陰陽調於四時
 和謂同和調謂調適言至人動靜必適中
[001-013b]
 於四時生長收藏之令參同於陰陽寒暑
 升降之宜
去世離俗積精全神
 心遠世紛身離俗染故能積精而復全神
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
 神全故也庚桑楚曰神全之人不慮而通
 不謀而當精照无外志凝宇宙若天地然
 又曰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
 於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際八
 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來干我者吾必盡
[001-014a]
 知之夫如是者神全故所以能矣睫音/接
此蓋益其壽命而强者也亦歸於眞人
 同歸於道也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
 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故曰聖人所以處天地
 之淳和順八風之正理者欲其養正避彼
 虚邪
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
 聖人志深於道故適於嗜欲心全廣愛故
[001-014b]
 不有恚嗔是以常德不離殁身不殆
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
 新校正云詳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一
 下文不屬
舉不欲觀於俗
 聖人舉事行止雖常在時俗之間然其見
 爲則與時俗有異爾何者貴法道之清靜
 也老子曰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母
 亦諭道也
外不勞形於事内無思想之患
[001-015a]
 聖人爲無爲事無事是以内無思想外不
 勞形
以恬愉爲務以自得爲功
 恬靜也愉悅也法道清靜適性而動故曰
 而自得也
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外不勞形内無思想故形體不敝精神保
 全神守不離故年登百數此皆全性之所
 致爾庚桑楚曰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
 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捐之此全性之道
[001-015b]
 也敝疲敝也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
 次聖人者謂之賢人然自强不息精了百
 端不慮而通發謀必當志同於天地心燭
 於洞幽故云法則天地象似日月也
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别四時
 星衆星也辰北辰也辯列者謂定内外星
 官座位之所於天三百六十五度遠近之
 分次也逆從陰陽者謂以六甲等法逆順
 數而推步吉凶之徵兆也陰陽書曰人中
[001-016a]
 甲子從甲子起以乙丑爲次順數之地下
 甲子從甲戌起以癸酉爲次逆數之此之
 謂逆從也分别四時者謂分其氣序也春
 温夏暑熱秋清凉冬冰冽此四時之氣序
 也
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將從上古合同於道謂如上古知道之人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不妄作勞也上古知道之人年度百歲而
 去故可使益壽而有極時也
[001-016b]


黄帝内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