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26 教外別傳-明-黎眉 (X)



教外別傳卷十三法眼宗



南嶽下八世



清涼文益禪師羅漢琛法嗣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餘杭魯氏子。抵福州參長慶。
不大發明。後同紹修法進三人。欲出嶺。過地藏院。阻
雪少憩。附爐次。地藏問。此行何之。師曰。行脚去。地藏
曰。作麼生是行脚事。師曰不知。地藏曰。不知最親切。
又同三人舉肇論。至天地與我同根處。地藏曰。山河
大地。與上座自已。是同是別。師曰別。地藏竪起兩指。
師曰同。地藏又竪起兩指。便起去。雪霽辭去。地藏門
送之。問曰。上座尋常。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乃指庭
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師曰。在心內。地
藏曰。行脚人著甚麼來由。安片石在心頭。師窘無以
對。即放包。依席下求決擇。近一月餘日。呈見解說道
理。地藏語之曰。佛法不恁麼。師曰。某甲詞窮理絕也。
地藏曰。若論佛法。一切見成。師於言下大悟○子方
上座。自長慶來。師舉長慶偈問曰。作麼生是萬象之
中獨露身。子方舉拂子。師曰。恁麼會又爭得。曰和尚
尊意如何。師曰。喚甚麼作萬象。曰古人不撥萬象。師
曰。萬象之中獨露身。說甚麼撥不撥。子方豁然悟解。
[013-0314b]
述偈投誠。自是諸方會下。有存知解者。翕然而至。始
則行行如也。師微以激發。皆漸而服膺。海參之眾。常
不減千計○師問修山主。毫氂有差。天地懸隔。兄作
麼生會。修曰。毫氂有差。天地懸隔。師曰。恁麼會又爭
得。修曰。和尚如何。師曰。毫氂有差。天地懸隔。修便禮
東禪齊云。山主恁麼祗對。為甚麼不肯。及乎再請益。法眼亦祇恁麼道便得去。且道疑訛在甚麼處。若看
得透。道上座有來由 五祖戒出。法眼劈脊便打 保寧勇云。修山主。當時也好向法眼道。與麼會又爭得
徑山杲云。法眼與修山主。絲來線去。綿綿密密。扶起地藏門風。可謂滿目光生。若是徑山門下。更買草鞋行脚
始得。何故。毫𨤲有差。天地懸隔。甚處得這消息來 楚石琦云。二老漢。不會轉身句。如今忽問天寧。毫𨤲有差。
天地懸隔時如何。向他道。昨日有人問。三十棒趂出院去也○師與悟空禪師向

火。拈起香匙問曰。不得喚作香匙。兄喚作甚麼。悟空
曰香匙。師不肯。悟空後二十餘日。方明此語○僧參
次。師指簾。時有二僧同去捲。師曰。一得一失東禪齊云。上座
作麼生會。有云。為伊不明旨。便去捲簾。亦有道。指者即會。不指而去者即失。恁麼會。還可不可。既不許恁麼會。
且問上座。阿那箇得。阿那箇失 黃龍清云。法眼如鏌鎁在手。殺活臨時。二僧既齊捲簾。且道。那箇得。那箇失。
還會麼。世事但將公道斷。人心難與月輪齊○問寶資長老。古人道。山河

無隔礙。光明處處透。且作麼生是處處透底光明。寶
資曰。東畔打羅聲歸宗柔別云。和尚擬隔礙○師指竹問僧。還見
麼。曰見。師曰。竹來眼裏。眼到竹邊。曰總不恁麼法燈欽云。
當時但擘眼向師 歸宗柔別云。和尚祇是不信某甲○有俗士。獻畵障子。師

看了問曰。汝是手巧心巧。曰心巧。師曰。那箇是汝心。
俗士無對歸宗柔代云。某甲今日。却成容易○上堂。盡十方世界。皎
皎地。無一絲頭。若有一絲頭。即是一絲頭法燈欽云。若有一絲
頭。不是一絲頭○師指凳子曰。識得凳子。周匝有餘雲門云。識得凳
[013-0314c]
子。天地懸殊 雪竇顯云。澤廣藏山。理能伏豹 雲峯悅云。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薦福懷云。識得凳子。是楠
木做 五祖演云。這兩箇漢。一人過船。一人渡水。若檢點得出許。你具正法眼 圓通秀。舉法眼雲門天衣語
了云。山僧道。識得凳子。四脚着地。大眾其間。一出一沒。半合半開。有得有失。有親有疎。具眼禪人。一任驗取
泐潭清。舉法眼雲門雪竇語了云。三箇漢。總是依他作解。明昧兩岐。不脫見聞。如水中月。黃龍即不然。逼塞乾
坤外。開張日月前 徑山杲云。識得凳子。好剃頭洗脚雖然如是。錯會者多 天童華云。向周匝有餘處。會理
上偏枯。向天地懸殊處。會事上偏枯。且道。歸宗為人在什麼處。犀因翫月紋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 楚石琦
云。莫將閒話當閒話。徃徃事從閒話生 恕中慍云。松直棘曲。鵠白烏玄○因開井被沙。

塞却泉眼。師曰。泉眼不通。被沙礙道眼不通。被甚麼
礙。僧無對。師代曰。被眼礙○問僧甚處來。曰泗州禮
拜大聖來。師曰。今年大聖出塔否。曰出。師却問傍僧
曰。汝道伊到泗州不到浮山遠云。這僧到即到。泗州只是不見大聖 道場全云。
這僧見即見。大聖不曾識法眼 東禪觀云。這僧到也到。泗州見也見。大聖識也識。法眼只是自討頭不見

○師謂小兒子曰。因子識得你爺。你爺名甚麼。兒無
對。法燈欽代云。但將衣袖掩面師却問僧。若是孝順之子。合下得
一轉語。且道。合下得甚麼語。僧無對。師代曰。他是孝
順之子○師問。講百法論。僧曰。百法是體用雙陳。明
門是能所兼舉。座主是能法座是。所作麼生說兼舉
有老宿代云。某甲喚作箇法座 歸宗柔云。不勞和尚如此○師因患脚。僧問訊
次。師曰。非人來時不能動。及至人來動不得。且道。佛
法中下得甚麼語。曰和尚且喜得較。師不肯。自別曰。
和尚今日似減○師一日。與李王論道。罷同觀牡丹
花。王命作偈。師即賦曰。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髮
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豔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
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王頓悟其意。
[013-0315a]


南嶽下九世



天台德韶國師清涼益法嗣



天台山德韶國師。處州龍泉陳氏子也。後唐同光中
遊方。首詣投子。見同禪師。次謁龍牙。乃問。雄雄之尊。
為甚麼近之不得。龍牙曰。如火與火。師曰。忽遇水來。
又作麼生。龍牙曰。去汝不會我語。師又問。天不葢。地
不載。此理如何。龍牙曰。道者合如是。師經十七次。問
龍牙祇如此答。師竟不諭旨。再請垂誨。龍牙曰。道者
汝巳後自會去。師後於通玄峯澡浴次。忽省前話。遂
具威儀焚香。遙望龍牙禮拜曰。當時若向我說。今日
決定罵也。又問疎山。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疎山曰。
左搓芒繩縛鬼子。師曰。不落古今請師說。曰不說。師
曰。為甚麼不說。曰箇中不辯有無。師曰。師今善說。疎
山駭之。如是歷參。五十四員善知識。皆法緣未契。最
後至臨川謁法眼。法眼一見深器之。一日法眼上堂。
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曰。是曹源一滴水。僧
惘然而退。師於坐側。豁然開悟。平生凝滯。渙若冰釋。
遂以所悟。聞於法眼。法眼曰。汝向後當為國王所師。
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尋回本道。遊天台山。覩智者
顗禪師遺蹤。有若舊居。師復與智者同姓。時謂之後
身也。初止白沙。時忠懿王為王子。時剌台州。嚮師之
名。延請問道。師謂曰。他日為霸主。無忘佛恩。漢乾祐
元年戊申。王嗣國位。遣使迎之。伸弟子之禮。有傳天
台智者教羲寂者。即螺谿也屢言於師曰。智者之教。年祀
[013-0315b]
浸遠。慮多散落。今新羅國。其本甚備。自非和尚慈力。
其孰能致之乎。師於是聞於王。王遣使。及齎師之書。
往彼國。繕寫備足而回。迄今盛行於世○師有偈曰。
通玄峯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法眼聞曰。
即此一偈。可起吾宗徑山杲云。滅却法眼宗。只緣這一頌○師因興教。
明和尚問曰。飲光持釋迦丈六之衣。在鷄足山。候彌
勒下生。將丈六之衣。披在千尺之身。應量恰好。祇如
釋迦身長丈六。彌勒身長千尺。為復是身解短邪。衣
解長邪。師曰。汝却會。明拂袖便出去。師曰。小兒子山
僧若答。汝不是。當有因果。汝若不是。吾當見之。明歸
七日吐血。浮光和尚勸曰。汝速去懺悔。明乃至。師方
丈悲泣曰。願和尚慈悲。許某懺悔。師曰。如人倒地因
地而起。不曾教汝起倒。明又曰。若許懺悔。某當終身
給侍。師為出語曰。佛佛道齊。宛爾高低。釋迦彌勒。如
印印泥。


清涼泰欽禪師清涼益法嗣



金陵清涼泰欽法燈禪師。在眾日。性豪逸。不事事。眾
易之。法眼獨契重。法眼一日問眾曰。虎項金鈴。是誰
解得。眾無對。師適至。法眼舉前語問。師曰。繫者解得。
法眼曰。汝輩輕渠不得○上堂。某甲本欲居山藏拙
養病。過時奈緣先師。有未了底公案。出來與他了却。
時有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師便打曰。祖禰
不了。殃及兒孫。曰過在甚麼處。師曰。過在我。殃及你。
江南國主。為鄭王時。受心法於法眼之室。暨法眼入
[013-0315c]
滅。復甞問師曰。先師有甚麼不了底公案。師曰。見分
㭊次 翠巖芝云。為眾竭力。禍出私門 天童覺云。這僧若是箇漢出來。便與掀倒禪牀。不惟自有出
身之路。亦免祖禰不了。殃及兒孫 昭覺勤舉云。山僧卑志。本亦如斯。今日出來。祇為五祖。先師有箇現成公
案。對眾舉揚。有不惜性命底。試出來挨拶。看如無不免自拈自弄去也。喝一喝。以拂子擊禪牀下座


靈隱清聳禪師清涼益法嗣



杭州靈隱清聳禪師。福州人也。初參法眼。法眼指雨
謂師曰。滴滴落在。上座眼裏。師初不喻旨。後因閱華
嚴感悟。承法眼印可。


百丈道恒禪師清涼益法嗣



洪州百丈道恒禪師。參法眼。因請益。外道問佛。不問
有言。不問無言。敘語未終。法眼曰。住住汝擬向世尊
良久處會那。師從此悟入。


永明道潛禪師清涼益法嗣



杭州永明寺道潛禪師。河中府武氏子。初謁法眼。法
眼問曰。子於參請外。看甚麼經。師曰。華嚴經。法眼曰。
總別同異。成壞六相。是何門攝屬。師曰。文在十地品
中。據理則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具六相也。法眼曰。空
還具六相也無。師懵然無對。法眼曰。汝問我。我向汝
道。師乃問。空還具六相也無。法眼曰空。師於是開悟。
踊躍禮謝。法眼曰。子作麼生會。師曰空。法眼然之。異
日因四眾士女入院。法眼問師曰。律中道。隔壁聞釵
釧聲。即名破戒。見覩金銀合雜朱紫駢闐。是破戒。不
是破戒。師曰。好箇入路。法眼曰。子向後有五百毳徒。
為王侯所重在。
[013-0316a]


報恩慧明禪師清涼益法嗣



杭州報恩慧明禪師。姓蔣氏。南遊於閩越間。歷諸禪
會。莫契本心。後至臨川。謁法眼。師資道合○一日有
新到參。師問。近離甚處。曰都城。師曰。上座離都城到
此山。則部城少。上座此間剩。上座剩。則心外有法少。
則心法不周說。得道理即住。不會即去。僧無對徑山杲代
云。和尚謾。某甲不得。某甲亦謾。和尚不得。復云。即今莫有道得相謾句者。麼若也道得許汝。跳得金剛圈。吞得
栗棘蓬○師尋遷天台山白沙卓庵。有朋彥上座。博學

強記。來訪師敵論宗乘。師曰。言多去道轉遠。今有事
借問。祇如從上諸聖及諸先德。還有不悟者也無。彥
曰。若是諸聖先德。豈有不悟者哉。師曰。一人發真歸
源。十方虗空。悉皆消殞。今天台山嶷然。如何得消殞
去。彥無對○漢乾祐中。忠懿王。延入府中問法。命住
資崇院。師盛談玄沙及地藏法眼。宗旨臻極。王因命
翠巖令參。等諸禪匠。及城下名公。定其勝負。天龍禪
師問曰。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未審此經
從何而出。師曰。道甚麼。天龍擬進語。師曰過也。資嚴
長老問。如何是現前三昧。師曰。還聞麼。資嚴曰。某甲
不患聾。師曰。果然患聾。師復舉雪峰塔銘。問諸老宿。
夫從緣有者。始終而成壞。非從緣有者。歷劫而長堅。
堅之與壞。即且置。雪峰即今。在甚麼處。法眼益別云祇今是成是
老宿無對。設有對者。亦不能當其徵詰。時羣彥弭

伏。王大喜悅。


雲居清錫禪師清涼益法嗣


[013-0316b]


南康軍雲居山清錫禪師。泉州人也。有廖天使。入院
見供養法眼和尚。真乃問曰。真前是甚麼果子。師曰。
假果子。天使曰。既是假果子。為甚麼將供養真。師曰。
也祇要天使識假。


羅漢智依禪師清涼益法嗣



漳州羅漢智依宣法禪師。與彥端長老喫餅餤。端曰。
百種千般。其體不二。師曰。作麼生。是不二體。端拈起
餅餤。師曰。祇守百種千般。端曰。也是和尚見處。師曰。
汝也是羅公詠梳頭樣○師將示滅。乃謂眾曰。今晚
四大不和暢。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浩浩地。還有人治
得麼。若治得。永劫不相識。若治不得。時時常見我。言
訖告寂。


報慈文遂禪師清涼益法嗣



金陵報慈文遂禪師。杭州陸氏子。甞究首楞嚴。甄會
真妄緣起。本末精博。於是節科注釋。文句交絡。厥功
既就。謁於法眼。述已所業。深符經旨。法眼曰。楞嚴豈
不是有八還義。師曰是。曰明還甚麼。師曰。明還日輪。
曰日還甚麼。師懵然無對。法眼誡令焚其所注之文。
師自此服膺請益。始忘知解。


報恩玄則禪師清涼益法嗣



金陵報恩院玄則禪師。滑州衛南人也。初問青峰。如
何是學人自已。青峰曰。丙丁童子來求火。後謁法眼。
法眼問。甚處來。師曰青峰。法眼曰。青峰有何言句。師
舉前話。法眼曰。上座作麼生會。師曰。丙丁屬火而更
[013-0316c]
求火。如將自已求自已。法眼曰。與麼會又爭得。師曰。
某甲祇與麼。未審和尚如何。法眼曰。你問我。我與你
道。師問。如何是學人自已。法眼曰。丙丁童子來求火。
師於言下頓悟○開堂日。李王與法眼俱在。會僧問。
龍吟霧起。虎嘯風生。學人知是出世邊事。到此為甚
麼不會。師曰。會取好。僧舉頭看。師又看。法眼乃抽身
入眾。法眼與李王。當時失色。法眼歸方丈。令侍者喚
問話。僧至。法眼曰。上座適來。問底話許。你具眼人天
眾前。何不禮拜。葢覆却法眼。摵一坐具。其僧三日後。
吐光而終。


歸宗䇿真禪師清涼益法嗣



廬山歸宗䇿真法施禪師。曹州魏氏子也。初名慧超。
謁法眼問曰。慧超咨和尚。如何是佛。法眼曰。汝是慧
超。師從此悟入昭覺勤云。有者道。慧超便是佛。所以法眼恁麼答。有者道。大似騎牛覔牛。
有者道。問處便是有甚麼。交涉若恁麼會去。不惟孤負自已。亦乃深屈古人 雪竇顯頌云。江國春風吹不起。
鷓鴣啼在深花裏。三級浪高魚化龍。癡人猶戽夜塘水


古賢謹禪師清涼益法嗣



澤州古賢院謹禪師。侍立法眼次。法眼問一僧曰。自
離此間。甚麼處去來。曰入嶺來。法眼曰不易。曰虗涉
他。如許多山水。法眼曰。如許多山水也不惡。其僧無
語。師於此有省。


南嶽下十世



永明延壽禪師天台韶法嗣



杭州永明延壽禪師。餘杭王氏子。往天台山天柱峰。
[013-0317a]
九旬習定。暨謁韶國師。一見而深器之。密授玄旨。仍
謂師曰。汝與元帥有緣。他日大興佛事。忠懿王。請開
山靈隱新寺。明年遷永明大道場。眾盈二千○僧問。
如何是永明妙旨。師曰。更添香著。曰謝師指示。師曰。
且喜沒交涉。僧禮拜。師曰。聽取一偈。欲識永明旨。門
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問如何是大
圓鏡師曰。破砂盆。


廣平守威禪師天台韶法嗣



福州廣平院守威宗一禪師。本州人也。參天台國師
得旨。乃付衣法。時有僧問。大庾嶺頭提不起。如何今
日付於師。師提起曰。有人敢道。天台得麼。


五雲志逢禪師天台韶法嗣



杭州五雲山華嚴院志逢禪師。餘杭人也。通貫三學。
了達性相。甞夢陞須彌山。覩三佛列坐。初釋迦。次彌
勒。皆禮其足。唯不識第三尊。但仰視而巳。釋尊謂之
曰此是補彌勒處師子月佛。師方作禮。覺後因閱大
藏經。乃符所夢。天福中。遊方。抵天台雲居。參國師。賓
主緣契。頓發玄祕。一日入普賢殿中宴坐。倐有一神
人。跪膝於前。師問。汝其誰乎。曰護戒神也。師曰。吾患
有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師有何罪。唯一小過耳。師
曰何也。曰凡折鉢水。亦施主物。師每傾棄。非所宜也。
言訖而隱。師自此洗鉢水盡飲之。積久因致脾疾。十
載方愈凡折退飲食。及涕唾便利等。並宜鳴指默念呪。發施心而傾棄之


智者全肯禪師天台韶法嗣


[013-0317b]


婺州智者寺全肯禪師。初參國師。國師問。汝名甚麼。
師曰全肯。國師曰。肯箇甚麼。師於言下有省。乃禮拜。


瑞鹿遇安禪師天台韶法嗣



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福州人也。得法於天台。
又常閱首楞嚴經。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師乃破句讀曰。知見立 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 見斯即涅槃。於此有省。有人語師曰。破句
了也。師曰。此是我悟處。畢生不易。時謂之安楞嚴。


瑞鹿本先禪師天台韶法嗣



溫州瑞鹿寺本先禪師。本州鄭氏子。參天台國師。導
以非風幡動仁者心動之語。師即悟解。爾後示徒曰。
吾初學天台法門。語下便薦。然千日之內。四儀之中。
似物礙膺。如讐同所。一日忽然猛省。譬如洗面摸著
鼻孔。


興教洪壽禪師天台韶法嗣



杭州興教洪壽禪師。同國師普請次。聞墮薪有省。作
偈曰。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
王身。


雲居道齊禪師清涼欽法嗣



洪州雲居道齊禪師。本州金氏子。徧歷禪會。學心未
息。後於上藍院。主經藏。法燈一日謂師曰。有人問。我
西來意。答它曰。不東不西。藏主作麼生會。師對曰。不
東不西。法燈曰。與麼會。又爭得。曰道齊祇恁麼。未審
和尚尊意如何。法燈曰。他家自有兒孫在。師於是頓
[013-0317c]
明厥旨。


千光瓌省禪師永明潛法嗣



杭州千光王寺瓌省禪師。溫州鄭氏子。幼歲出家。精
究律部。聽天台文句。棲心於圓頓止觀。後閱楞嚴。文
理宏濬。未能洞曉。一夕誦經既久。就案假寐。夢中見
日輪自空而降開口吞之。自是倐然發悟。差別義門。
渙然無滯。後參永明。永明唯印前解。無別指喻。


南嶽下十一世



瑞巖義海禪師雲居齊法嗣



明州瑞巖義海禪師。霅川人也。造雲居法席。雲居問。
甚麼物恁麼來。師於言下大悟。遂有頌曰。雲居甚麼
物。問著頭恍惚。直下便承當。猶是生埋沒。


淨土惟正禪師淨土素法嗣



杭州淨土院惟正禪師。秀州華亭黃氏子。提䇿東引。
學三觀於天台。復旋徑山。咨單傳之旨於老宿惟素。
惟素董臨安功臣山淨土院。師輔相之。久而繼席焉
○葉內翰清臣牧金陵。迎師語道。一日葉曰。明日府
有燕飲。師固奉律。能為我少留一日。欵清話否。師諾
之。翌日遣使邀師。留一偈而返。曰昨日曾將今日期。
出門倚杖又思惟。為僧祇合居巖谷。國士筵中甚不
宜。坐客皆仰其標致○師雅愛跨黃犢出入。軍持巾
鉢悉挂角上。市人爭觀之○杭守蔣侍郎。甞與師為
方外友。每往謁。至郡庭下犢。譚笑終日而去。蔣有詩
曰。禪客尋常入舊都。黃牛角上挂缾盂。有時帶雪穿
[013-0318a]
雲去。便好和雲畵作圖○師甞作山中偈曰。橋上山
萬層。橋下水千里。唯有白鷺鷥見我常來此。


教外別傳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