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26 教外別傳-明-黎眉 (X)



教外別傳卷四



四祖大醫禪師旁出法嗣



牛頭山法融禪師四祖下一世



牛頭山法融禪師者。潤州延陵人也。姓韋氏。年十九。
閱大部般若。曉達真空。忽歎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
般若正觀。出世舟航。遂隱茅山。投師落髮。後入牛頭
山幽棲寺。北巖之石室。有百鳥銜華之異。唐貞觀中。
四祖遙觀氣象。知彼山有奇異之人。乃躬自尋訪。問
寺僧。此間有道人否。曰出家兒。那箇不是道人。祖曰。
阿那箇是道人。僧無對。別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許。有
一懶融。見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麼。祖遂入山。
[004-0187a]
見師端坐自若。曾無所顧。祖問曰。在此作甚麼。師曰。
觀心。祖曰。觀是何人。心是何物。師無對。便起作禮曰。
大德高棲何所。祖曰。貧道不決所止。或東或西。師曰。
還識道信禪師否。祖曰。何以問他。師曰。嚮德滋久。冀
一禮謁。祖曰。道信禪師貧道是也。師曰。因何降此。祖
曰。特來相訪。莫更有宴息之處否。師指後面曰。別有
小庵。遂引祖至庵所。遶庵唯見虎狼之類。祖乃舉兩
手作怖勢。師曰。猶有這箇在。祖曰。這箇是甚麼。師無
語。雪竇顯代云。但亦作怕勢。又代云。洎合放過少選。祖却於師宴坐石上。
書一佛字。師覩之竦然。祖曰。猶有這箇在。師未曉。乃
稽首請說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
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
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
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
等。大道虗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巳得。更無別
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莫
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
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師曰。心既具足。何
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師
曰。既不許作觀行。於境起時。心如何對治。祖曰。境緣
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
既不起。真心任徧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
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於
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
[004-0187b]
汝玄化。僧問南泉。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百鳥銜花供養。南泉云。只為步步踏佛階梯。僧云。見後
為甚麼不來。南泉云。直饒不來。猶較王老師一線道雲門舉云。南泉只解步步登高。不解從空放下。僧問如
何是步步登高。雲門云。香積世界。如何是從空放下。雲門云。填溝塞壑 僧問趙州。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趙
州云。飽柴飽水。僧云。見後如何。趙州云。飽柴飽水祖付法訖。遂返雙峯終老。

師自爾法席大盛○唐永徽中。邑宰蕭元善。請於建
初寺。講大般若經。聽者雲集。至滅靜品。地為之震動
○博陵王。問師曰。恰恰用心時。若為安隱好。師曰。恰
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曲譚名相勞。直說無繁重。無
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


安國玄挺禪師四祖下六世牛頭威法嗣



宣州安國寺玄挺禪師。初參威禪師。侍立次。有講華
嚴僧問。真性緣起。其義云何。威良久。師遽召曰。大德。
正興一念問時。是真性中緣起。其僧言下大悟徑山杲云。
未興一念問時。不可無緣起也。時有僧云。未興一念問時。喚什麼作緣起。妙喜云。我也只要你與麼道 楚石
琦云。崑崙奴着鐵袴。打一棒行一步 萬峯蔚云。這僧即知開口問人。不知真性緣起。累他挺禪師道。大德正
興一念問時。是真性中緣起。其僧打失鼻孔。雖然得箇悟處。畢竟費力不少。且道未問巳前。緣在何處


徑山道欽禪師四祖下七世[鴳-女+隹]林素法嗣



杭州徑山道欽禪師者。蘇州崑山人也。年二十八。遇
素禪師。謂之曰。觀子神氣溫粹。真法寶也。師感悟。因
求為弟子。素躬與落髮。乃戒之曰。汝乘流而行。逢徑
即止。師遂南邁抵臨安。見東北一山。因問樵者。樵曰。
此徑山也。乃駐錫焉○問如何是道。師曰。山上有鯉
魚。海底有蓬塵徑山信云。這則公案。因國一答得新奇。古今無人齅着語風。今日橫推日
月。倒轉山河。吸盡源泉。掀翻五岫。管教井底無塵。而百劫長清。鯉魚插翅。而高冲霄漢。且道。這僧會不會

[004-0187c]
馬祖。令人送書到。書中作一圓相。師發緘。於圓相中
著一點。却封回忠國師聞乃云。欽師猶被馬師惑保福展云。甚處是惑處。作麼生得不
惑去 雪竇顯云。徑山被惑且置。若將呈似國師。別作箇什麼伎倆。免被惑去。有老宿云。當時坐却便休。亦有
道。但與畫破。若與麼。祇是不識羞。敢謂天下老師。各具金剛眼睛。廣作神通變化。還免得麼。雪竇見處。也要諸
人共知。祇這馬師。當時畫出。早自惑了也 五祖戒云。兩彩一賽。又云。三人指路擬何為 溈山[土/口*土/口]云。諸人還
識馬祖徑山麼。一點水墨兩處成龍。國師道。欽師猶被馬師惑。可謂千里同風。不見道。手執夜明符。幾箇知天
曉 浮山遠云。欽師被馬師惑且置。國師惑却多少人。雪竇云。只這馬師。當時畫出。早自惑了也。穿却天下人
鼻孔 徑山杲云。馬師仲冬嚴寒。國一孟夏漸熱。雖然寒熱不同。彼此不失時節。忠國師因甚却道。欽師猶被
馬師惑。還委悉麼。無風荷葉動。決定有魚行 楚石琦云。圓相中着點墨。日月無光。天地黯黑。初未惑欽師。馬
師先自惑。累及老南陽。也一場狼籍。良久。平生肝膽向人傾。相識如同不相識○馬祖。令智

藏來問。十二時中。以何為境。師曰。待汝回去時有信。
智藏曰。如今便回去。師曰。傳語却須問取曹溪○崔
趙公問。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師曰。出家乃大丈夫事。
非將相之所能為。公於是有省○唐大曆三年。代宗
詔至闕下。親加瞻禮。師一日同忠國師。在內庭坐次。
見帝駕來。師起立。帝曰。師何以起。師曰。檀越何得向
四威儀中見貧道。帝悅。謂國師曰。欲錫欽師一名。國
師欣然奉詔。乃賜號國一焉徑山杲云。不向四威儀中。又如何見國一


鳥窠道林禪師四祖下八世徑山欽法嗣



杭州鳥窠道林禪師。本郡富陽人。屬代宗詔國一禪
師至闕。師乃謁之。遂得正法。及南歸。見秦望山。有長
松盤屈如葢。遂棲止其上。故時人謂之鳥窠禪師。有
侍者會通。忽一日欲辭去。師問曰。汝今何往。對曰。會
通為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誨。今往諸方學佛法去。師
[004-0188a]
曰。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少許。會通曰。如何是和尚
佛法。師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會通遂領悟玄旨大溈
秀云。可惜這僧認他口頭聲色。以當平生。殊不知自已光明蓋天蓋地 神鼎諲舉了。遂於身上拈布毛示大
眾。隨後一吹云。會麼。久後不得孤負老僧 真淨文頌云。鳥窠吹布毛。紅日午方高。趙王因好劒。合國人帶刀
 徑山杲云。溈山與麼批判。也未夢見鳥窠在 楚石琦云。會通於拈起布毛處便喝。免致諸方檢點。我恁麼
道。也是為他閑事長無明○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茲郡。因入

山謁師。問曰。禪師住處甚危險。師曰。太守危險尤甚。
侍郎曰。弟子位鎮江山。何險之有。師曰。薪火相交。識
性不停。得非險乎。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
莫作。眾善奉行。侍郎曰。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師曰。
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侍郎作禮而退。


五祖大滿禪師旁出法嗣



蒙山道明禪師五祖下一世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者。鄱陽人。陳宣帝之裔也。國亡
落於民間。以其王孫甞受署。因有將軍之號。往依五
祖法會。極意研尋。初無解悟。及聞五祖密付衣法。與
盧行者。即率同志數十人。躡迹追逐。至大庾嶺。盧見
師奔至。即擲衣鉢於磐石曰。此衣表信。可力爭邪。任
君將去。師遂舉之。如山不動。踟蹰悚慄。乃曰。我來求
法。非為衣也。願行者開示於我。盧曰。不思善。不思惡。
正恁麼時。阿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師當下大悟。
徧體汗流。泣禮數拜。問曰。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別
有意旨否。盧曰。我今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
自已面目。密却在汝邊。師曰。某甲雖在黃梅隨眾。實
[004-0188b]
未省自已面目。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盧曰。汝若如是。則吾與汝同
師黃梅。善自護持。師又問。某甲向後宜往何所。盧曰。
逢袁可止。遇蒙即居。師禮謝。遽回至嶺下。謂眾人曰。
向陟崔嵬遠望。杳無蹤迹。當別道尋之。皆以為然。師
既回。遂獨往廬山布水臺。經三載後。始往袁州蒙山。
大唱玄化。初名慧明。以避六祖上字。故名道明。弟子
等。盡遣過嶺南。參禮六祖。


壽州道樹禪師五祖下二世北宗秀法嗣



壽州道樹禪師。唐州人也。遇秀禪師。言下知微。乃卜
壽州三峯山。結茅而居。常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譚詭
異。於言笑外。化作佛形及菩薩羅漢天仙等形。或放
神光。或呈聲響。師之學徒覩之。皆不能測。如此涉十
年。後寂無形影。師告眾曰。野人作多色伎倆。眩惑於
人。只消老僧不見不聞。伊伎倆有窮。吾不見不聞無
盡。


嵩嶽破竈墮和尚嵩嶽安法嗣



嵩嶽破竈墮和尚。不稱名氏。言行叵測。隱居嵩嶽。山
塢有廟甚靈。殿中唯安一竈。遠近祭祀不輟。烹殺物
命甚多。師一日領侍僧入廟。以杖敲竈三下曰。咄此
竈。只是泥瓦合成。聖從何來。靈從何起。恁麼烹宰物
命。又打三下。竈乃傾破墮落。須臾有一人青衣峩冠。
設拜師前。師曰。是甚麼人。曰我本此廟竈神。久受業
報。今日蒙師說無生法。得脫此處。生在天中。特來致
[004-0188c]
謝。師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彊言。神再禮而沒。少選
侍僧問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誨。竈神得甚麼徑
旨。便得生天。師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別也無
道理為伊。侍僧無言。師曰會麼。僧曰不會。師曰。本有
之性。為甚麼不會。侍僧等乃禮拜。師曰。墮也墮也。破
也破也後義豐禪師舉似安國師。國師嘆云。此子會盡物我一如。可謂如朗月處空。無不見者。難
搆伊語脉。義豐問云。未審。甚麼人搆得他語脉。國師云。不知者 龍門遠頌云。禍福威嚴不在靈。殘杯冷炙笑
何人。一從去後無消息。野老猶敲祭鼓聲○有僧從牛頭處來。師問曰。來

自何人法會。僧近前叉手。遶師一匝而出。師曰。牛頭
會下。不可有此人。僧乃回師上肩。叉手而立。師曰。果
然果然○僧問。如何是大闡提人。師曰。尊重禮拜。曰
如何是大精進人。師曰。毀辱嗔恚。其後莫知所終。


終南惟政禪師五祖下三世嵩山寂法嗣



終南山惟政禪師。平原人也。得法於嵩山普寂禪師。
即入太一山中。學者盈室○唐文宗。好嗜蛤蜊。㳂海
官吏。先時[逅-口+巿]進。人亦勞止。一日御饌中。有擘不張者。
帝以其異。即焚香禱之。乃開。見菩薩形儀。梵相具足。
帝遂貯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錦。賜興善寺。令眾僧
瞻禮。因問羣臣。斯何祥也。或奏。太一山惟政禪師。深
明佛法。乞詔問之。帝即頒詔。師至。帝問其事。師曰。臣
聞。物無虗應。此乃啟陛下之信心耳。故契經云。應以
此身得度者。即現此身而為說法。帝曰。菩薩身巳現。
且未聞說法。師曰。陛下覩此。為常邪非常邪。信邪非
信邪。帝曰。希奇之事。朕深信焉。師曰。陛下巳聞說法
[004-0189a]
竟。皇情悅豫。詔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像。


嵩山峻極禪師破竈墮法嗣



嵩山峻極禪師。僧問。如何是修善行人。師曰。擔枷帶
鏁。曰如何是作惡行人。師曰。修禪入定。曰某甲淺機。
請師直指。師曰。汝問我惡。惡不從善。汝問我善。善不
從惡。僧良久。師曰會麼。僧曰不會。師曰。惡人無善念。
善人無惡心。所以道。善惡如浮雲。俱無起滅處。僧於
言下大悟。後破竈墮聞舉乃曰。此子會盡諸法無生
薦福懷云。前頭則官不容鍼。後面則私通車馬。若能辯得。許你具擇法眼 昭覺勤云。窮善善自何來。究惡惡
從何起。有問崇寧。如何是大修行底人。對他道。修禪入定。如何是大作業底人。對他道。擔枷負鎻。且道是同是
別 徑山杲云。爭奈在髑髏前。作妄想何


六祖大鑒禪師旁出法嗣



吉州志誠禪師六祖下一世



吉州志誠禪師者。本州太和人也。初參秀禪師。後因
兩宗盛化。秀之徒眾。往往譏南宗曰。能大師不識一
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
也。且吾師五祖。親付衣法。豈徒然哉。吾所恨不能遠
去親近。虗受國恩。汝等諸人。無滯於此。可往曹谿質
疑。他日回當為吾說。師聞此語。禮辭至韶陽。隨眾參
請。不言來處。時六祖告眾曰。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
會。師出禮拜具陳其事。祖曰。汝師若為示眾。師曰。甞
指誨大眾。令住心觀靜。長坐不臥。祖曰。住心觀靜。是
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過。師曰。未審和
[004-0189b]
尚以何法誨人。祖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
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聽吾偈曰。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
剛。身去身來本三昧。師聞偈悔謝。即誓依歸。乃呈偈
曰。五蘊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還不淨。


洪州法達禪師



洪州法達禪師者。洪州豐城人也。七歲出家。念法華
經巳及三千部。祖問曰。汝念此經。以何為宗。師曰。學
人愚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祖曰。汝試為吾
念一徧。吾當為汝解說。師即高聲念經。至方便品。祖
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
無越於此。何者因緣。唯一大事。一大事即佛知見也。
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
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巳
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
無別體。師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邪。祖曰。經
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汝。聽吾偈
曰。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久不明已。與義作讐
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
車。師聞偈。再啟曰。經云。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
度量。尚不能測於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
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又經說三車。大牛之車。
與白牛車。如何區別。祖曰。經意分明。汝自迷背。諸三
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
[004-0189c]
加懸遠。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此理若不肯信者。
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車。更於門外覔三車。况
經文明向汝道無二亦無三。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
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你去假歸實。歸實
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
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
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師既蒙
啟發。踊躍歡喜。以偈贊曰。經誦三千部。曹谿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
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祖曰。汝今後方可為念經
僧也。師從此領旨。亦不輟誦持。


壽州智通禪師



壽州智通禪師者。安豐人也。初看楞伽經。約千餘徧。
而不會三身四智。禮拜六祖。求解其義。祖曰。三身者。
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
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
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自性具
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
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師曰。四
智之義。可得聞乎。祖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
邪。若離三身。別譚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
還成無智。復說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
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
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
[004-0190a]
處那伽定。轉識為智者。教中云。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
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師禮謝。

以偈贊曰。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
物任隨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師曉。終
亡汙染名。


江西志徹禪師



江西志徹禪師。姓張氏。名行昌。少任俠。自南北分化。
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時北宗門人。自
立秀禪師為第六祖。而忌大鑑傳衣。為天下所聞。然
祖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方丈。時行昌受北宗門
人之囑。懷刃入祖室。將欲加害。祖舒頸而就。行昌揮
刃者三。都無所損。祖曰。正劒不邪。邪劒不正。只負汝
金。不負汝命。行昌驚仆。久而方蘇。求哀悔過。即願出
家。祖遂與金曰。汝且去。恐徒眾翻害於汝。汝可他日
易形而來。吾當攝受。行昌稟旨宵遁。投僧出家。具戒
精進。一日憶祖之言。遠來禮覲。問曰。弟子甞覽涅槃
經。未曉常無常義。乞和尚慈悲。略為宣說。祖曰。無常
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善惡一切諸法分別心也。行
昌曰。和尚所說。大違經文。祖曰。吾傳佛心印。安敢違
於佛經。行昌曰。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却言無常。善惡
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
違。令學人轉加疑惑。祖曰。涅槃經。吾昔者聽尼無盡
藏。讀誦一徧。便為講說。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乃至
為汝終無二說。行昌曰。學人識量淺昧。願和尚委曲
[004-0190b]
開示。祖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說甚麼善惡諸法。乃
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
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
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徧之處。故吾說常者。
正是佛說真無常義也。佛比為凡夫外道。執於邪常。
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於涅槃了義教
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汝今依言
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
後微言。縱覽千徧。有何所益。行昌忽如醉醒。乃說偈
曰。因守無常心。佛演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
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見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
得。祖曰。汝今徹也。宜名志徹。師禮謝而去。


信州智常禪師



信州智常禪師者。本州貴谿人也。髫年出家。志求見
性。一日參六祖。祖問。汝從何來。欲求何事。師曰。學人
近禮大通和尚。大通曰。汝見虗空否。對曰見。曰汝見
虗空。有相貌否。對曰。虗空無形。有何相貌。曰汝之本
性。猶如虗空。返觀自性。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
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
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極樂世界。亦名如來
知見。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示誨。令無凝
滯。祖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
一偈。曰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
法守空知。還如太虗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
[004-0190c]
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已靈光常顯見。師
聞偈巳。心意豁然。乃述一偈曰。無端起知解。著相求
菩提。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自性覺源體。隨照枉
遷流。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廣州志道禪師



廣州志道禪師者。南海人也。初參六祖。問曰。學人自
出家。覽涅槃經。僅十餘載。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祖
曰。汝何處未了。對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巳。
寂滅為樂。於此疑惑。祖曰。汝作麼生疑。對曰。一切眾
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
身有常。無知無覺。經云。生滅滅巳。寂滅為樂者。未審。
是何身寂滅。何身受樂。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
散。全是苦苦。不可言樂。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
誰當受樂。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
體五用。生滅是常。生則從體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
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若不聽更生。即永歸
寂滅。同於無情之物。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
禁伏。尚不得生。何樂之有。祖曰。汝是釋子。何習外道
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據汝所解。即色身外。別有
法身。離生滅求於寂滅。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者。
斯乃執吝生死。耽著世樂。汝今當知。佛為一切迷人。
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
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虗假。枉受輪迴。以常樂涅
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
[004-0191a]
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
滅見前。當見前之時。亦無見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
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
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聽吾偈
曰。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
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
本。妄立虗假名。何為真實義。唯有過量人。通達無取
捨。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眾色象。一一音聲
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
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
想。劫火燒海底。風皷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
是。吾今強言說。令汝捨邪見。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
分。師聞偈。踊躍作禮而退。


永嘉真覺禪師



永嘉真覺禪師。諱玄覺。本郡戴氏子。丱歲出家。徧探
三藏。精天台止觀圓妙法門。於四威儀中。常冥禪觀。
後與東陽䇿禪師。同詣曹溪。初到振錫。繞祖三匝。卓
然而立。祖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
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師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祖
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師曰。體即無生。了本無
速。祖曰。如是如是。于時大眾。無不愕然。師方具威儀
參禮。須臾告辭。祖曰。返太速乎。師曰。本自非動。豈有
速邪。祖曰。誰知非動。師曰。仁者自生分別。祖曰。汝甚
得無生之意。師曰。無生豈有意邪。祖曰。無意誰當分
[004-0191b]
別。師曰。分別亦非意。祖歎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時
謂一宿覺雪竇顯舉至我慢處。便喝云。當時若下得這一喝。免見龍頭蛇尾。又向卓然而立處。
代祖云。未到曹谿。與你三十棒了也 浮山遠云。先行不到。末後太過 恕中慍云。永嘉承虗接響。祖師將錯
就錯。雪竇龜背刮毛。浮山馬頭安角。繞禪床三匝兮。眼似銅鈴。勉留一宿兮。頭如木杓。松風江月少人知。南海
波斯生白澤○證道歌曰。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

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
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虗出沒。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却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托-七+友]舌塵沙劫。頓覺了如來禪。
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
千。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比來塵鏡未曾
磨。今日分明須剖析。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
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放四大莫把
捉。寂滅性中隨飲[口*豕]。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
圓覺。決定說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直截根源佛
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
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淨五眼得
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
爭拈得。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調古神清
風自高。貌顇骨剛人不顧。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
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無價珍
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恡。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
通心地印。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但自
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從他謗任他非。把火
[004-0191c]
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觀
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冤親。何
表無生慈忍力。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非
但我今獨達了。河沙諸佛體皆同。師子吼無畏說。百
獸聞之皆腦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干。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閒閒。我師得見然燈
佛。多劫曾為忍辱仙。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
止。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入深山住蘭
若。岑崟幽䆳長松下。優游靜坐野僧家。閴寂安居實
瀟灑。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
天福。猶如仰箭射虗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
如意。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但得本莫
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
終不竭。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佛性戒珠
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降龍鉢解虎錫。兩鈷金環
鳴歷歷。不是標形虗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不求真
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
來真實相。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
羅影現中。一顆圓明非內外。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
蕩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捨妄
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
認賊將為子。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是以
[004-0192a]
禪門了却心。頓入無生知見力。大丈夫秉慧劒。般若
鋒兮金剛𦦨。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膽。震
法雷擊法皷。布慈雲兮灑甘露。龍象蹴蹋潤無邊。三
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徧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
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還共如
來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彈指圓成
八萬門。剎那滅却三祇劫。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
覺何交涉。不可毀不可讚。體若虗空勿涯岸。不離當
處常湛然。覔即知君不可見。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
中祇麼得。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有人問
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
順行天莫測。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閒相誑惑。建
法幢立宗旨。明明佛勑曹溪是。第一迦葉首傳燈。二
十八代西天記。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磨為初祖。六
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真不立妄本空。有
無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除光始現。
心法雙亡性即真。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
去聖遠兮邪教深。魔強法弱多怨害。聞說如來頓教
門。恨不滅除令瓦碎。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
人。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栴檀林無雜
樹。鬱密森沉師子住。境靜林閒獨自遊。走獸飛禽皆
遠去。師子兒眾隨後。三歲即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
[004-0192b]
法王。百年妖恠虗開口。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
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非不非是
不是。差之毫𨤲失千里。是即龍女頓成佛。非即善星
生陷墜。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
相不知休。入海筭沙徒自困。却被如來苦訶責。數他
珍寶有何益。從來蹭蹬覺虗行。多年枉作風塵客。種
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二乘精進勿道心。外
道聰明無智慧。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執
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虗揑恠。不見一法即如來。
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
債。饑逢王膳不能餐。病遇醫王爭得瘥。在欲行禪知
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
於今在。師子吼無畏說。深嗟懞懂頑皮靼。祇知犯重
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有二比丘犯婬殺。波離螢
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還同赫日銷霜雪。不思
議解脫力。妙用河沙也無極。傳燈作此即成吾善知識四事供養
敢辭勞。萬兩黃金亦銷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
然超百億。法中王最高勝。河沙如來同共證。我今解
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
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假使鐵
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
能壞真說。象駕崢嶸謾進塗。誰見螗螂能拒轍。大象
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莫將管見謗蒼蒼。未
了吾今為君決。
[004-0192c]


河北智隍禪師



河北智隍禪師者。始參五祖。雖甞咨決。而循乎漸行。
乃往河北。結庵長坐。積二十餘載。不見惰容。後遇䇿
禪師激勵。遂往參六祖。祖愍其遠來。便垂開決。師於
言下。豁然契悟。前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


南陽慧忠國師



南陽慧忠國師者。越州諸暨人也。姓冉氏。自受心印。
居南陽白崖山黨子谷。四十餘祀。不下山。道行聞于
帝里。唐肅宗上元二年。勑中使賷詔徵赴京。待以師
禮。及代宗臨御。復迎止光宅精藍。十有六載。隨機說
法。時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通。肅宗命國
師試驗。三藏纔見師。便禮拜立于右邊。師問曰。汝得
他心通那。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三藏曰。和尚是
一國之師。何得却去西川看競渡。良久再問。汝道老
僧即今在甚麼處。三藏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却
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師良久復問。汝道。老僧只今
在甚麼處。三藏罔測。師叱曰。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
麼處。三藏無對僧問趙州。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見國師。未審。國師在甚麼處。趙州云。在三
藏鼻孔上。僧後問玄沙。既在鼻孔上。為甚麼不見。玄沙云。只為太近 僧問仰山云。大耳三藏。第三度。為甚麼
不見國師。仰山云。前兩度是涉境心。後人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見 又有僧問玄沙。玄沙云。汝道前兩度還見
麼 白雲端云。國師若在三藏鼻孔裏有什麼難見。殊不知。國師在三藏眼睛裏 翠巖芝云。只如三藏。還見
國師鼻孔麼 高峯妙云大小國師。平生伎倆。總被這胡僧勘破。雖然賴遇聖君證明 金粟悟云。即今若有
道在三藏眼睛裏。因甚不見。廣慧向他道。非汝境界○一日喚侍者。侍者應諾。

如是三召三應。師曰。將謂吾孤負汝。却是汝孤負吾
[004-0193a]
徑山杲云。叢林中喚作國師三喚侍者話。自此便有一絡索。惟雪竇見透古人骨髓。云國師三喚侍者。點即不
到。妙喜云灼然。侍者三應。到即不點。妙喜云。却不恁麼。將謂吾孤負汝。誰知汝孤負吾。謾雪竇不得。妙喜云。誰
道。復召大眾云。好箇謾雪竇不得。雖然如是。雪竇亦謾妙喜不得。妙喜亦謾諸人不得。諸人亦謾露柱不得。玄
沙云。侍者却會。雪竇云。停囚長智。妙喜云。兩彩一賽。雲門道。作麼生是。國師孤負侍者處。會得也是無端。雪竇
云。元來不會。妙喜云。雪峯道底。雲門又云。作麼生是。侍者孤負國師處。粉骨碎身未報得。雪竇云。無端無端。妙
喜云。[土*乃/木]生招箭。法眼云。旦去別時來。雪竇云。謾我不得。妙喜云。却是法眼會。興化云。一盲引眾盲。雪竇云。端的
瞎。妙喜云。親言出親口。玄覺徵問僧云。甚處是侍者會處。僧云。若不會。爭解恁麼應。玄覺云。汝少會在。又云。若
於此見得去。便識玄沙。妙喜云。漸惶殺人。翠巖芝云。國師侍者。總欠會在。妙喜云。猶較些子。投子云。抑逼人作
麼雪竇云。垛根漢。妙喜云。理長即就。復云。唯有趙州多口阿師。下得箇注脚。令人疑著。僧問。國師三喚侍者。意
旨如何。趙州云。如人暗中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巳彰。雪竇便喝。妙喜云。且道這一喝。在國師侍者分上。在趙州
分上。隨後喝一喝。復云。若不是命根五色索子斷。如何透得這裏過。雪竇云。若有人問雪竇。雪竇便打。也要諸
方檢點。妙喜云。作賊人心虗。雪竇復有一頌云。師資會遇意非輕。妙喜云。此語有兩負門。無事相將草裏行。妙
喜云。普州人送賊。負汝負吾人莫問妙喜云放待冷來看。任從天下競頭爭。妙喜云。只今休去便休去。若覔了
時無了時。復云。你若求玄妙解會。只管理會國師三喚侍者話。那裏是國師孤負侍者處。那裏是國師孤負侍者處。那裏是侍者孤負國
師處。有甚麼交涉。鵞王擇乳。素非鴨類。這箇便是國師用劍刃上事。又云。國師還見侍者麼侍者還見國師麼

○南泉到參。師問甚麼處來。曰江西來。師曰。還將得
馬師真來否。曰只這是。師曰。背後底聻。南泉便休長慶
稜云。大似不知 保福展云。幾不到和尚此間 雲居錫云。此二尊宿盡扶背後。只如南泉休去。為當扶面前
扶背後○麻谷到參。繞禪床三匝。振錫而立。師曰。汝既

如是。吾亦如是。谷又振錫。師叱曰。這野狐精出去○
師問僧。近離甚處。曰南方。師曰。南方知識。以何法示
人曰南方知識祇道。一朝風火散後。如蛇退皮。如龍
換骨。本爾真性。宛然無壞。師曰。苦哉苦哉。南方知識
說法半生半滅。曰南方知識即如是。未審和尚此間
[004-0193b]
說何法。師曰。我此間身心一如。身外無餘。曰和尚何
得將泡幻之身。同於法體。師曰。你為甚麼。入於邪道。
曰甚麼處是某甲入於邪道處。師曰。不見教中道。若
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雲門
偃舉云。身心一如。身外無餘。山河大地。何處有耶 神鼎諲云。若據這僧與麼道。傳語也未解。莫累及知識。據
國師與麼道。亦是龍頭蛇尾。前來身心一如。向什麼處去也。試點檢看 淨慈昌云。這僧當時待國師道。若以
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但云。苦哉苦哉。大小國師。半生半滅 東禪觀云。國師與這僧。
即色聲相見。離色聲相見。若離色聲相見。何異南方知識半生半滅。若即色聲相見。又道色見聲求是行邪道。
眾中莫有為國師作主者麼。我要問你。既是身心一如。身外無餘。泡幻之身。為什麼不同法體○南

陽張濆行者問。承和尚說無情說法。某甲未體其事。
乞和尚垂示。師曰。汝若問無情說法。解他無情。方得
聞我說法。汝但聞取無情說法去○肅宗問。師在曹
谿得何法。師曰。陛下還見空中一片雲麼。帝曰。見。師
曰。釘釘著懸挂著。帝又問。如何是十身調御。師乃起
立曰。會麼。帝曰不會。師曰。與老僧過淨瓶來。帝又曰。
如何是無諍三昧。師曰。檀越蹋毗盧頂上行。帝曰。此
意如何。師曰。莫認自已清淨法身。徑山杲云。諸人要見忠國師麼。只在
你眼睛裏。開眼也蹉過。合眼也蹉過。既在眼睛裏。為甚麼却蹉過。妙喜恁麼道。也蹉過不少帝又

問。師都不視之。曰朕是大唐天子。師何以殊不顧視。
師曰。還見虗空麼。帝曰見。師曰。他還眨目視陛下否
○一日肅宗到。師指石師子曰。陛下。這石師子奇特。
下取一轉語。帝曰。朕下語不得。請師下語。師曰。山僧
罪過。後躭源問。皇帝還會麼。師曰。皇帝會且置。你作
麼生會玄沙備云。大小國師。被侍者勘破○師與紫璘供奉論議。師
[004-0193c]
陞座。供奉曰。請師立義。某甲破。師曰。立義竟。供奉曰。
是甚麼義。師曰。果然不見。非公境界。便下座○一日
師問紫璘供奉。佛是甚麼義。曰是覺義。師曰。佛曾迷
否。曰不曾迷。師曰。用覺作麼。供奉無對。徑山杲代云。若不入水。爭
見長人供奉問。如何是實相。師曰。把將虗底來。曰虗底

不可得。師曰。虗底尚不可得。問實相什麼○僧問。如
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文殊堂裏萬菩薩。曰學人不會。
師曰。大悲千手眼○師以化緣將畢。涅槃時至。乃辭
代宗。代宗曰。師滅度後。弟子將何所記。師曰。告檀越。
造取一所無縫塔。帝曰。就師請取塔樣。師良久曰。會
麼。帝曰不會。師曰。貧道去後。有侍者應真。却知此事。
乞詔問之。代宗後詔應真問前語。應真良久曰。聖上
會麼。帝曰不會。應真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
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船。瑠璃殿上無知識神鼎諲云。
前來國師作用。不能明了。次問躭源。躭源恁麼頌。且道。盡善不盡善。神鼎與你諸人下四轉語。湘之南潭之北。
君臣有路。中有黃金充一國。淨妙體圓。無影樹下合同船。千聖同轍。瑠璃殿上無知識。凡聖路絕。若與麼會去。
必不相賺。神鼎與麼註解。只是孤負國師 雪竇顯云。肅宗不會且置。躭源還會麼。祇消箇請師塔樣。盡西天
此土諸位祖師。遭這一拶。不免將南作北。有傍不肯底出來。我要問你。那箇是無縫塔。頌云。無縫塔見還難。澄
潭不許蒼龍蟠。層落落影團團。千古萬古與人看 保寧勇云。所謂非父不生其子。雖然如是。謾肅宗一人即
得。爭奈天下衲僧眼何。且道那箇是衲僧眼。便下座五祖演云。眾中道。國師良久。殊不知懸鼓待槌。當時肅
宗若是作家君王。待伊教詔躭源。但向道國師何必。後詔躭源。躭源呈頌云云。代云閑言語 圓悟勤頌云。八
面自玲瓏。盤空勢岌㠋。表裏鎮巍然。若為分六鑿。執名匿相。認影迷形。臥龍長怖碧潭清。合同船子開心椀。日
用如何不現成


荷澤神會禪師


[004-0194a]


西京荷澤神會禪師者。襄陽人也。年十四為沙彌。謁
六祖。祖曰。知識遠來大艱辛。將本來否。若有本則合
識主。試說看。師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祖曰。這沙
彌爭合取次語。便打。師於杖下思惟曰。大善知識。歷
劫難逢。今既得遇。豈惜身命。自此給侍。他日祖告眾
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
識否。師乃出曰。是諸法之本源。乃神會之佛性。祖曰。
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師禮拜而退。
祖曰。此子向後。設有把茆葢頭。也只成得箇知解宗
徒。法眼云。古人授記人終不錯。如今立知解為宗。即荷澤也祖滅後二十年間。曹
谿頓旨。沈廢於荊吳。嵩嶽漸門。盛行於秦洛。師入京。
天寶四年。方定兩宗。南能頓宗北秀漸教乃著顯宗記。行于世
○一日鄉信至。報二親亡。師入堂白槌曰。父母俱喪。
請大眾念摩訶般若。眾纔集。師便打槌曰。勞煩大眾。


耽源應真禪師六祖下二世南陽忠法嗣



吉州耽源山應真禪師。為國師侍者時。一日國師在
法堂中。師入來。國師乃放下一足。師見便出。良久却
回。國師曰。適來意作麼生。師曰。向阿誰說即得。國師
曰。我問你。師曰。甚麼處見某甲。師又問。百年後有人
問極則事如何。國師曰。幸自可憐生。須要覔箇護身
符子作麼五祖戒云。和尚終是老婆心切 保寧勇云。粉骨碎身。難報此恩 大溈泰云。大小
躭源。被國師一坐。直至如今起不得。若是古德。即不然。待國師道幸自可憐生。須要箇護身符子作什麼。只向
他道。暗中為照燭。險處作津梁○異日師擕籃子。歸方丈。國師問。籃

裏甚麼物。師曰青梅。國師曰。將來何用。師曰供養。國
[004-0194b]
師曰。青在。爭堪供養。師曰。以此表獻。國師曰。佛不受
供養。師曰。某甲只恁麼。和尚如何。國師曰。我不供養。
師曰。為甚麼不供養。國師曰。我無果子○百丈海和
尚。在泐潭山牽車次。師曰。車在這裏。牛在甚麼處。百
丈斫額。師乃拭目○麻谷問。十二面觀音。豈不是聖。
師曰是。麻谷與師一摑。師曰。想汝未到此境○國師
諱日設齋有。僧問曰。國師還來否。師曰。未具他心。曰
又用設齋作麼。師曰。不斷世諦。


教外別傳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