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589 佛地經論-唐-親光菩薩 (TKD)


[15-0276a]
詔譯
經曰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論曰當說四頌捻攝上義略顯佛地
淨法界相如來地中一切有爲無爲
功德皆是清淨法界攝持皆是清淨
法界之相所相能相倶名相故於四
頌中前三頌半別顯其相後半捻結
別顯相中有義此中初半顯示清淨
法界次半顯示大圓鏡智次半顯示
平等性智次半顯示妙觀察智次半
顯示成所作智次半顯示四智所攝
眷屬功德後半顯示五法所成三身
差別復有義者此中顯示清淨法界
有六種相捻攝一切佛地功德謂自
性相因相果相若作業相若相應相
若差別相如其次第初有一頌餘各
半頌
經曰一切法眞如二障清淨相
論曰有義此顯清淨法界謂一切法
空無我性所顯眞如永離二障本性
[15-0276b]
清淨今復離染能爲一切善法所依
是故說名清淨法界一切法者謂世
出世有漏无漏薀界處等眞如卽是
諸法實性無顚倒性與一切法不一
不異體唯一味隨相分多或說二種
謂生空无我法空無我眞如實非空
无我性離分別故絕戲論故但由修
習空無我觀滅障眞如我我所執而
證得故名空无我或說三種謂善不
善無記眞如是此三法眞實性故或
說四種謂三界繫不繫眞如是此四
法眞實性故或說五種謂心眞如廣
說乃至无爲眞如亦是五法眞實性
故或說六種謂色眞如廣說乃至無
爲眞如五薀无爲眞實性故或說七
種一流轉眞如謂一切行無始世來
流轉實性二實相眞如謂一切法二
空无我所顯實性三唯識眞如謂一
切法唯識實性四安立眞如謂有漏
法苦諦實性五邪行眞如謂業煩惱
集諦實性六清淨眞如謂若无爲滅
諦實性七正行眞如謂諸有爲無漏
善法道諦實性或說八種謂不生不
佛地経論苐七卷苐二張傳
[15-0276c]
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八
遣相門所顯眞如或說九種謂九品
道除九品障所顯眞如或說十種謂
於十地除十无明所顯眞如卽十法
界如攝大乘廣辯名相如是増數乃
至窮盡一切法門皆是眞如差別之
相而眞如體非一非多分別言說皆
不能辯由離一切虛妄顚倒假名眞
如能爲一切善法所依假名法界離
損減謗假名實有離増益謗假名空
無分祈推求諸法虛假極至於此更
不可度唯此是眞假名實際是无分
別最勝聖智所證境界假名勝義如
是廣說言二障者一煩惱障二所知
障惱乱身心令不寂靜名煩惱障覆
所知境无顚倒性令不顯現名所知
障煩惱障者謂執實我薩迦耶見以
爲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隨煩
惱若所發業若所得果皆攝在中皆
以煩惱爲根本故所知障者謂執遍
計所執諸法薩迦耶見以爲上首所
有無明法愛恚等諸心心法及所發
業幷所得果皆攝在中皆以法執及
佛地経論苐七卷苐三張傳
[15-0277a]
无明等爲根本故有義法執及無明
等遍在一切善惡无記有漏心品及
與二乘無漏心品皆不了逵法无我
故皆似相分見分起故有義唯在不
善無記有漏心品瑜伽師地說諸无
明但有二種一者不善二者無記復
有二種一者染汙二不染汙不言有
善不可非善善心相應性相違故又
善心品必與无癡善根相應癡卽無
明不可一心癡无癡並如貪無貪瞋
无瞋等不相應故不可法執不與癡
倶若無无明無倒執故如執有我定
无明倶此亦應爾又諸善心性無迷
執皆信等俱順无我解與二空觀爲
前方便不可法執導法空觀我執未
曾見此事故是故有漏無漏善心決
定不與二執無明愛等相應違教理
故一切異熟无記心品亦無法執及
无明等分別力劣不能執故若有倒
執成法我見有无明等阿頼耶識不
應唯與五法相應晃無明等慧等攝
故又若此識有法執者无所熏故應
念念失不湏對治則成大過煩惱障
佛地経論苐七卷苐四張傳
[15-0277b]
中無此事故又法空觀初現前時此識
應斷障治相違不倶行故若爾所餘
有漏種子應无所依所修功德應無
熏習无所熏故不可說言熏習鏡智相
應淨識非無記故猶未得故阿頼耶
識旣無法執餘轉識中異熟果者亦
應如是性類同故於五識中亦无法
執无有猛利分別用故不推求故攝大
乘說能遍計心唯是意識故知五識
不緣遍計所執自性如無分別无推
求見不能計我故亦不能計度諸法
然由意識計我計法起愛恚等引五
識中非見所攝愛恚等起雖无有見
而有愛恚無明等法二障所攝是故
二執分別推求唯在第六第七意識
若愛恚等非見所攝不推求者亦在
五識諸我執等煩惱障體唯在不善
有覆無記二心中有若法執等所知
障體亦在无覆無記心中二乘无學
亦現行故無學位中無有不善有覆
无記此就二乘名爲無覆若望菩薩
是染汙故亦名有覆故所知障亦名
无覆亦名有覆一體二名所望別故
佛地経論苐七卷苐五張傳
[15-0277c]
煩惱障中有所知障是所依故必執
有法而計我故體雖無二而用有別如
一識體取境用多由此熏生一種子
體亦有多用起時雖倶而漸次斷聖
道勢力有分齊故若所知障就二乘
說无覆無記四无記中何無記攝異
熟生攝以従異熟識生起故若爾何者
非異熟生如増上緣餘所不攝皆此
攝故威儀等心不堅執故非普遍故
無二障體若善無覆无記心中無法
執者云何不能了逵法空亦无我執
云何不能了逵生空此旣由與第七
識中我執倶故不逵生空亦應由與
第七識中法執倶故不逵法空旣似
相分見分而起云何不名法執所攝
諸佛菩薩无漏智等亦有二分云何
非執是故緣生相分見分依他起攝
若於此上妄計心外或定性有方名
爲執故所知障在第七者遍與六識
三性心倶非相應品且止廣諍應釋
本文清淨相者謂此眞如本性清淨
二障所覆如淨虛空煙雲等障相似
不淨得出世間證眞如道漸
除一障佛地経論苐七卷苐六張傳
[15-0278a]
所有種子猶如大風吹煙雲等金剛
喻定現在前時滅離一切障種子盡
得淨法界究竟轉依名清淨相如是
巳顯前五法中清淨法界有義此顯
自性一分法界淨相卽六相中自性
一分文同前釋
經曰法智彼所緣自在無盡相
論曰有義此顯大圓鏡智法者卽是
依他起性緣法鏡智名爲法智大圓
鏡智亦緣世俗依他起性現彼影故
不迷彼故彼所緣者彼謂眞如非彼
法智雖復隔句義勢相應故无有過
法智用彼爲所緣故名彼所緣非謂
法智是彼所緣大圓鏡智亦緣勝義
圓成實性窮生死際内證彼故此說
鏡智緣一切法自相共相依他起性
圓成實性倶爲境故遍計所執但是
凡愚妄心所計非聖智境故不說緣
如論中說遍計所執唯凡智境圓成
實性唯聖智境依他起性亦凡智境
亦聖智境遍計所執以无體故非聖
所證若爾聖智不知一切彼旣是無
智何所知若知爲有則成顚倒若知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七張傳
[15-0278b]
爲無則非遍計所執自性心所現無
依他起攝眞如理无圓成實攝是故
聖智雖知有無而不緣彼遍計所執
自性爲境言自在者大圓鏡智六到
彼岸所修成故具十自在妙用无㝵
無盡相者窮生死際无間無斷相續
常故相謂所相或復能相表自體故
如是捻顯前五法中大圓鏡智有義
此顯自性一分佛果四智卽六相中
自性一分有爲功德法者卽是大圓
鏡智由對治力轉去一切麤重所依
阿頼耶識轉得清淨依他起性遠離
一切心慮分別所緣能緣平等平等
不可宣說緣生法性不増不減内證
行相能現一切諸法影像於一切境
普能照了无分別故捻說名法智者
卽是平等性智由對治力轉去執著
衆生及法第七未那轉得清淨依他
起性緣鏡智等及淨法界平等平等
内證行相故名爲智彼所緣者卽餘
二智由對治力轉去世間分別六識
轉得清淨依他起性或出世間或世
出世彼後所得緣上眞如及法智等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八張傳
[15-0278c]
依他起性以爲境界无執分別似所
緣現分別自内所證能證用彼上說
眞如法智爲所緣故名彼所緣如是
四智妙用無㝵故名自在窮生死際
常用不息故名无盡大圓鏡智平等
性智常无間斷故名無盡妙觀察智
成所作智雖有間斷而蹔作意卽能
現前數起无窮亦名無盡相謂體相
皆従緣生說名清淨依他起性皆无
顚倒說名清淨圓成實性皆有内證
照境作用似境顯現說名
爲智如是等義能表自體故名
爲相經曰普遍眞如智修習證圓滿
論曰有義此顯平等性智謂初地中
初現觀時得此平等无分別智觀眞
如等一切平等於後諸地漸次修習
轉勝轉淨乃至佛地證得圓滿究竟
清淨證法界等一切理事皆悉平等如是顯
示前五法中平等性智有義此顯六
中因相謂初地中无分別智觀初法
界見道三心斷見道斷百一十二根
本煩惱及隨煩惱幷滅見斷不染無
明分別法執最麤一分顯初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九張傳
[15-0279a]
法界智種増長従此巳後於一切地
修道位中无分別智觀餘法界如如
於彼一切法門聞思修等加行智等
方便等位漸次修習如是如是隨其
所應漸伏修斷十六煩惱及隨煩惱
幷隨所應漸滅修斷不染无明倶生
法執所餘諸分顯餘法界智種増長
由此爲因乃至佛地證得法界四智
圓滿
經曰安立衆生二諸種無盡果
論曰有義此顯妙觀察智謂此妙智
能爲衆生說妙法等安立衆生利益
安樂故名爲二卽此二種有多品類
故名諸種如是二事窮生死際常作
不絕故言无盡此卽名果是智果故
如是顯示前五法中妙觀察智有義
此顯六中果相謂淨法界及四妙智
皆能安立一切衆生利益安樂令修
善因名爲利益令得樂果名爲安樂
又令離惡名爲利益令其攝善名爲
安樂又拔其苦名爲利益施與其樂
名爲安樂此世他世世出世等應知
亦爾品類衆多故名諸種窮未來際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十張傳
[15-0279b]
故名無盡如是二事諸種無盡是淨
法界及四智果由此起故
經曰身語及心化善巧方便業
論曰有義此顯成所作智謂智能起
身語心化稱順機冝故名善巧加行
不絕故名方便此卽名業或復此智
善巧方便能起身語心三化業如是
顯示前五法中成所作智有義此顯
六中業相謂淨法界及四妙智能起
身語心三化業及與善巧幷方便業
成所作智起身語心三種化業妙觀
察智起善巧業觀機冝等極巧便故
其餘二智及淨法界起方便業以能
任運與一切業爲方便故身化三種
一自身相應謂化自身爲輪王等種
種形類及現種種諸本生事二他身
相應謂化魔王爲佛身等變舍利子
爲天女等寄他身上示現種種變化
形類三非身相應謂現大地爲七寶
等或現無量佛化身等或施光明照
无邊界如是等類離自他身別現化
作情非情色種種形類動地施光風
香等事皆爲利樂諸有情故一切皆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十一張傳
[15-0279c]
名佛化身業如是語化亦有三種一
自身相應謂佛自身化現梵音遍告
无邊諸世界等種種語業二他身相
應謂令聲聞大弟子等以佛梵音宣
說大乘甚深法等是故聲聞諸菩薩
等說非巳分甚深妙法皆是如來變
化所作非彼自力三非身相應謂化
山海草木等類乃至虛空亦出音聲
說大法等如是皆名變化語業心化
唯二一自身相應謂自心上化現種
種心及心法影像差別二他身相應
謂令他心亦現種種心及心法影像
差別此並相分似見分現有義定力
能令自心解非分法名化自心加被
有情令愚昧者解深細法令失念者
得正憶念名化他心然心无化無形
質故如論說言心无形故不可變化
又說化身无心心法所就二乘及諸
異生定力而說彼定力劣不能化現
无形質法諸佛菩薩不思議定皆能
化現若不爾者云何如來現貪瞋等
云何聲聞及傍生等知如來心云何
經說化無量類皆令有心云何上說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十二張傳
[15-0280a]
諸化意業云何經說有依他心但諸
化色同實色用化根及心但有相現
不同實用又就下類故作是說若爾
云何不化非情令心相現非情巳是
心等相分云何復令有心相現若心
相現則名有情非非情攝是故化心
但說二種如前巳說妙觀察智能觀
自證陀羅尼門三摩地等能觀有情
根欲性等說妙法藥名善巧業其餘
二智及淨法界與諸功德爲所依止
能起種種利有情事名方便業
經曰定及捻持門無邊二成就
論曰有義此顯四智所攝眷屬功德
有義此顯六種相中相應之相定門
卽是八万四千三摩地門捻持門者
八万四千陀羅尼門如是二種通生
一切有爲功德通顯一切无爲功德
通引一切神力作用利衆生事故名
爲門无邊二者福德智慧二種莊嚴
於中差別有無量種八万四千福德
智慧或无量刧修所成故說名無邊
前五波羅蜜多名爲福德後五波羅
蜜多名爲智慧或隨所應自性眷屬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十三張傳
[15-0280b]
一一具二如是二門二種莊嚴四智
品中一一具足恒共相應亦復依止
清淨法界與淨法界不相捨離故名
成就
經曰自性法受用變化差別轉
論曰有義此顯五法所成三身差別
有義此顯六種相中差別之相雖諸
如來所依清淨法界體性无有差別
而有三身種種相異轉變不同故名
差別自性法者卽是如來初自性身
體常不變故名自性力無畏等諸功
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受用卽是
次受用身能令自他受用種種大法
樂故變化卽是後變化身爲欲利益
安樂衆生示現種種變化事故體義
依義衆德聚義捻名爲身如是略釋
三身名義
又法身者究竟轉依眞如爲相一切
佛法平等所依能起一切自在作用
一切自法増上所顯一切如來平等
自性微妙難測滅諸分別絕諸戲論
故契經言諸佛法身不應尋思非尋
思境超過一切尋思戲論受用身者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十四張傳
[15-0280c]
一切功德圓滿爲相一切佛法共所
集成能起一切自在作用一切自法
増上所起一切如來各別自體微妙
難消居純淨土任運湛然盡未來際
自受法樂現種種形說種種法令大
菩薩亦受法樂變化身者一切神變
圓滿爲相一切化用共所集成示現
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増上所引
一切如來各別化用微妙難測居淨
穢土現種種形說種種法成熟下位
菩薩二乘及異生衆令入大地出離
三界脫諸惡趣如是略釋三身相用
又前五法攝三身者有義前二攝自
性身中間二種攝受用身成所作智
攝變化身經說眞如是法身故論說
轉去阿頼耶識得自性身大圓鏡智
轉第八得故知前二攝自性身此經
中說成所作智起諸化業莊嚴論說
成所作智於一切界發起種種无量
難思諸變化事故知後一攝變化身
平等性智如餘論說能於淨土隨諸
菩薩所樂示現種種佛身妙觀察智
亦如論說於大集會能現一切
自在佛地經論苐七卷苐十五張傳
[15-0281a]
作用說法斷疑又說轉去諸轉識故
得受用身故知中二攝受用身又佛
三身皆十義中智殊勝攝故知三身
皆得有智有義初一攝自性身四智
自性相應共有及爲地上菩薩所現
一分細相攝受用身若爲地前諸菩
薩等所現一分麤相化用攝變化身
諸經皆說清淨眞如爲法身故讃佛
論說如來法身无生滅故莊嚴論說
佛自性身本性常故能斷金剛般若
論說受持演說彼經功德於佛法身
爲證得因於餘二身爲生因故諸經
論說究竟轉依以爲法身轉依卽是
清淨眞如非對治道故知法身唯淨
法界眞如爲性莊嚴論說大圓鏡智
是受用佛攝大乘說轉諸轉識得受
用身然說轉去阿頼耶識得法身者
此說轉去第八識中二障種子顯得
清淨轉依法身非說鏡智以說鏡智
是受用故又受用身略有二種一自
受用三無數刧修所成故二他受用
爲諸菩薩受法樂故是故四智相應
共有及一分化爲受用身經論皆說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十六張傳
[15-0281b]
化身爲化地前衆生現種種相卽是
地前衆生境界故如非是眞實功德
但是化用經論唯說成所作智能起
化業非卽化身雖三種身智殊勝攝
法身是智所依證故化身是智所起
用故似智現故假說爲智亦無有過
如是三身受用變化旣有生滅云何
經說諸佛身常由二所依法身常故
又受用身及變化身雖有生滅以恒
受用種種法樂无休廢故於十方界
數數現化無斷絕故如常受樂如常
施食故說名常莊嚴論說常有三種
一本性常謂自性身此身本來性常
住故二不斷常謂受用身恒受法樂
无間斷故三相續常謂變化身沒巳
復現化無盡故如是法身雖離一切
分別戲論而无生滅故說名常二身
雖有念念生滅而依常身無間斷故
恒相續故說名爲常經說如來色受
等法一切常住依此道理非無生滅
无漏種子修習増長所生起故生者
皆滅一向記故色心皆見是无常故
常住色心曾不見故
佛地經論第七卷第十七張傳
[15-0281c]
如是三身六何形量法身清淨眞如
爲體眞如卽是諸法實性法无邊際
法身亦爾遍一切法無處不有猶如
虛空不可說其形量大小就相而言
遍一切處受用身者有色非色非色
諸法無形質故亦不可說形量大小
若就依身及所知境亦得說言遍一
切處色有二種一者實色二者化色
言實色者三无數刧修感色身相好
等業轉五根等有漏色身得佛無漏
五根等色无量相好莊嚴其身周遍
法界稱實淨土於生死中業有分限
阿頼耶識所變身形大小不定且如
此界贍部洲人善業最劣所得色身
極長四肘東勝身州善業次勝身長
八肘如是善業漸漸増勝所得色身
形量漸大乃至色界色究竟天感色
業中最殊勝故所得色身一万六千
瑜膳那量十地菩薩無漏善根所資
熏故身形轉大如經廣說金剛喻定
現在前時滅一切障善根勢力量无
邊故所得色身充滿法界遍實淨土
大圓鏡智相應淨識所變身土
無限佛地經論苐七卷苐十八張傳
[15-0282a]
重故諸佛識變同處同時其相相似
不相障㝵盡未來際無間无斷依此
能令諸佛受用廣大喜樂是故說名
受用身土如是身土唯佛乃知非諸
菩薩五根所證一一色根能證一切
所受境界無障㝵故是故諸佛无見
頂相無邊法音一切色根作用无限
以遍滿故言化色者由悲願力爲入
大地諸菩薩衆現種種身種種相好
種種言音依種種土形量不定變化
身者亦非願力爲化地前諸有情故
現變化身通色非色非色卽是變化
意業力无畏等諸功德相无形質故
無有形量色者變化身語業等隨時
隨處隨衆所冝所現身形其量不定
如經廣說
如是三身一切如來爲有差別爲无
差別法身實性一切如來皆共有故
無有差別就能證因有差別故假說
差別其餘二身各別因感各別自性
實有差別但无別執同處相似利樂
意樂事業平等說無差別是故說言
一切諸佛由所依止意樂事業於三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十九張傳
[15-0282b]
種身如其次第說无差別所依法界
無差別故利樂意樂无差別故共作
事業無差別故
如是三身爲有各別諸功德不如來
法身清淨眞如轉依爲相眞實善有
本性清淨遠離一切雜染法故一切
功德所依止故一切功德眞實性故
說名具足一切功德无有色心差別
功德佛受用身具足一切色心等法
眞實功德及爲他現化相功德佛變
化身唯具一切現色心等化相功德
是故三身皆說具有過殑伽沙數量
功德
一切如來所化有情爲共不共有義
皆共以一一佛皆能化度一切有情
福德智慧一切平等三无數刧勤修
行願同爲拔濟一切有情求菩提故
如說一佛所化有情卽一切佛有義
不共以佛所化諸有情類本相屬故
是故如來底沙佛時曾與慈氏同爲
弟子佛觀釋迦所化有情善根先熟
慈氏所化善根後熟又觀慈氏因行
先滿釋迦後滿遂於一處入火光定
佛地經論苐七卷卷二十張傳
[15-0282c]
令釋迦見七日七夜不下一足一頌
讃歎令超慈氏在前成佛乂佛將欲
入涅槃時作如是言我所應度皆巳
度訖又契經說佛涅槃時觀一所化
現在非想非非想處當生此間應受
佛化留一化身潜住此界先所受身
現入涅槃彼従非想非非想沒來生
此間佛所留化爲說妙法成阿羅漢
爾時化身方沒不現又諸經中處處
宣說能化所化相屬決定是故諸佛
所化不共如實義者有共不共无始
時來種性法爾更相繫屬或多屬一
或一屬多菩薩因時成熟有情亦不
決定或共不共故成佛巳或共化度
或別化度若所化生一向共者何湏
多佛一佛能化一切生故唯應一佛
常住世間教化衆生餘佛皆應入永
寂滅佛亦不應化餘衆生令趣大乘
以無用故但應化彼令得三乘入永
滅以易得故誰有智者捨易就難
燃燈助日是故所化非一向共若所
化生一向不共菩薩不應發弘誓願
歷事諸佛修學大乘蘇逵那等亦不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二十一張傳
[15-0283a]
應事多善知識諸佛不應以巳所化
付囑後佛如是等事皆悉相違是故
不應一向不共雖一一佛有化一切
有情功能然諸有情於无緣佛不肯
受化亦不見聞雖一一佛盡未來際
常住世間教化无量諸有情類而隨
所冝現種種化或現等覺或現涅槃
或名釋迦或慈氏等隨一化相所度
有情言皆度訖生非想者冝見釋迦
化相得度故留化待亦不相違若諸
如來同一所化何佛現前而化彼耶
諸佛皆有悲願力故不可一化餘皆
止息但有緣佛同處同時後得智上
各現一化其狀相似不相障㝵更相
和雜爲増上緣令所化生識如是變
謂見一佛爲現神通爲說正法如是
等事不可思議非唯識理不可解了
又自性身寂滅安樂正屬自利功德
所攝爲増上緣益衆生故兼屬利他
又與二身倶利功德爲所依故二利
所攝受用身者具有二分一自受法
樂分謂三無數刧修自利行滿足所
證色等實身令自受用微妙喜樂二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二十二張傳
[15-0283b]
他受法樂分謂三無數刧修利他行
滿足所證色等化身爲入大地諸菩
薩衆現種種形說種種法令諸菩薩
受大法樂由此二分或說此身唯自
利攝或說此身唯利他攝或說倶攝
皆不相違變化身者唯爲利他現諸
化相故利他攝
如是三身有四分故得爲四句一受
用非變化謂自利分實受用身二變
化非受用謂變化身爲化地前雜類
生故或麤或妙或令歡喜或令怖畏
改轉不定但名變化不名受用不必
令受現法樂故三亦受用亦變化
謂爲地上菩薩所現種種化身令
諸菩薩受法樂故隨時攺轉不決
定故四非受用非變化謂自性身或
處說佛有二種身一者生身二者
法身若自性身若實受用倶名法身
諸功德法所依止故諸功德法所集
成故若變化身若他受用倶名生身
隨衆所冝數現生故
又餘經說有十種佛一現等覺佛二
弘誓願佛三業異熟佛四住持佛五
變化佛六法界佛七心佛八定佛九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二十三張傳
[15-0283c]
本性佛十隨樂佛前五世俗後五勝
義隨其所應三身所攝如是等類隨
相應知
經曰如是淨法界諸佛之所說
論曰如是如來清淨法界諸佛同說
具足佛地五種功德三身差別或自
性等六句義相由此四頌略說佛地
一切功德及前廣說應知捻名聖教
所說
經曰時薄伽梵說是經巳妙生菩薩
摩訶薩等諸大聲聞世間天人阿素
洛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論曰此中顯示聞法衆會依教奉行
由佛淨識悲願所引變似契經増上
緣力時衆自心善根成熟似彼相現
謂聞佛說皆生歡喜信受奉行諸聲
聞等或現化作或是眞實受用變化
二土同處聽法徒衆所聞雖同所見
各異不相障㝵上亦見下下不見上
各各利益安樂事成
佛地甚深諸句義我今隨分巳略釋
功德普施諸羣生願速等成無上果
佛地經論苐七卷苐二十四張傳
[15-0284a]
諸有書寫所生福後後勝善等流果
願此相續盡未來利益安樂諸含識
佛地經論釋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