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589 佛地經論-唐-親光菩薩 (TKD)


[15-0251c]
詔譯
經曰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生現滅
而此虛空无生無滅如是如來淨法
界中諸智變化利衆生事現生現滅
而淨法界無生无滅
論曰復有難言若淨法界遍在一切
所知境界不相捨離一向隨轉是則
法界應有生滅若無生滅不應遍在
所知境界不相捨離一向隨轉爲釋
此難故說第四太虛空喻又如空中
種種色相現生現滅等者此義意言
如太虛空遍在諸色容受色相不相
捨離一向隨轉諸色雖復現生現滅
而虛空性无生無滅如是如來清淨
法界遍一切境含容一切智所變化
利衆生事不相捨離一向隨轉智等
雖有現生現滅而淨法界無生无滅
就此密意契經中說曼殊室利不生
不滅故名如來乃至廣說就勝義諦
色等諸法亦無生滅就世俗諦施設
[15-0252a]
生滅是故言現此意說言就世俗相
現有生滅非勝義體實有生滅淨法
界中諸智變化利衆生事亦復如是
經曰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増現減
而此虛空無増无減如是如來淨法
界中顯示如來甘露聖教有増有減
而淨法界无増無減
論曰復有難言若淨法界遍在一切
不相捨離如來聖教現見有増彼當
減滅法界同彼應有増減若爾法界
應不清淨爲釋此難故說第五太虛
空喻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増現減
等者如來聖教於諸外道一切世間
邪劣教中最爲眞實殊勝清淨猶如
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槃永不死故
如是聖教奉行證聖得无學果千載
巳前多分有故說佛正法但經千載
非佛教法但住千歲又聲聞藏雖佛
去世百年巳後卽分多部而菩薩藏
千載巳前清淨一味無有乖諍千載
巳後乃興空有二種異論是故說言
如來正法但經千載而淨法界无増
無減者如來聖教就世俗理有増有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二張傳
[15-0252b]
減非就勝義法界爲性無増減故色
等亦爾法界爲性无増無減就勝義
理猶如虛空无増減相是故言現謂
就世俗識等變現似有増減非就眞
性淨法界中色等諸法皆離戲論分
別相故
經曰又如空中十方色相无邊無盡
是虛空界无邊盡故而此虛空無法
无來無動无轉如是如來淨法界中
建立十方一切衆生利益安樂種種
作用無邊无盡清淨法界無邊盡故
而淨法界无去無來无動無轉
論曰復有難言若諸如來法界爲體
如來施與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或去
或來法界與彼不相離故如所餘法
應有去來應有生等若爾法界應不
清淨法界若无去來等事不應十方
施諸有情利益安樂爲釋此難故說
第六太虛空喻又如空中十方色相
無邊无盡等者如虛空界无邊無盡
十方世界亦无邊盡是故其中種種
色相亦无邊盡無一方邊无諸方盡
或就時處是故說名無邊无盡而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三張傳
[15-0252c]
虛空無去无來無動无轉者以太虛
空含容一切遍一切故無作用故如
是如來淨法界中建立十方一切衆
生等者利樂作用無邊无盡義如前
說清淨法界無邊盡故者以淨法界
無邊盡故雖无行動而増上力能於
十方无邊世界無邊有情利樂事轉
而淨法界无去無來等者捨此就彼
名去捨彼就此名來无動無轉初摽
後釋法界无者無邊際故无形㝵故
若有邊際形㝵諸法可說異方去來
動轉非無邊際形㝵法界如虛空等
得說去來動轉作業此捻義言清淨
法界是諸如來勝義自體法界遍在
一切有情相續中有彼諸有情自善
種子成熟力故由淨法界増上緣力
彼識生時如是作用變現而轉說名
如來作諸衆生利益安樂除此作用
増上緣力更無如來法身能作有情
利益安樂事用如契經言善男子如
來都無去來等事而言如來去來
等者就受用身及變化身无相違過
經曰又如空中三千世界現
壞現成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四張傳
[15-0253a]
而虛空界无壞無成如是如來淨法界
中現无量相成等正覺或復示現入
大涅槃而淨法界非成等覺非入寂滅
論曰復有難言若淨法界離去來等
云何無有方所去來而得正覺般涅
槃等若有去來還得前過爲釋此難
故說第七太虛空喻又如空中三千
世界等者此難不然譬如世界現壞
現成而虛空界无成壞故淨法界中
雖有諸佛現成正覺般涅槃等而淨
法界眞實无有成等正覺涅槃等事
若有此事可爲此故有去來等如虛
空中現諸世界滅壞生成就世俗理
非眞實義彼如太虛皆性空故如是
如來清淨法界現無量相成等正覺
或復涅槃亦由世俗非眞實義成正
覺者入涅槃者皆无有故緣生諸薀
非我性故若淨法界就眞實義有此
二者應非眞實以眞實法不捨自相
取餘相故若許法界捨非正覺成等
正覺捨非涅槃得般涅槃則非眞實
若有意謂卽以此義名爲眞實等正
覺者曾無有時不等正覺般涅槃者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五張傳
[15-0253b]
曾无有時不般涅槃是故眞實若爾
餘事亦應如是壞刧恒壞无時不壞
成刧恒成無時不成缾等无時不是
缾等如是等事皆應眞實若爾不應
修觀行者度熾火等遍滿世界徃餘
世界應被其中火所燒等獲得増上
勝解力者於其地等應無自在轉變
作用非得勝定自在力者現等正覺
非等正覺現般涅槃非般涅槃是故
雖有先正覺位今涅槃位而淨眞如
不捨自相故淨法界非成等覺非入
涅槃此中二種皆是増益爲自相故
非眞實有作者作用皆是遍計所執
相故倶無所有而言隨覺一切法故
名菩提者此是出世無分別智成等
正覺此中亦以緣眞如智二種分別
不現行故非等正覺非般涅槃卽依
如是密意說言天子當知以一切法皆
无生故諸佛現生無得无證乃至廣說
遍計所執無所有故生等分別亦无
有故由世俗理施設二故由變化身
示現二故隨順所化有情意故如來
示現如是二事且舉二事類顯一切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六張傳
[15-0253c]
經曰又如依空種種色相壞爛燒燥
變異可得而虛空界非彼所變亦无
勞弊如是依止如來淨界衆生界内
種種學處身語意業毁犯
可得而淨法界非彼變異亦无勞弊
論曰復有難言若淨法界遍在一切
有情之類云何有情得有毁犯非法
界中有諸毁犯性清淨故制立學處
亦應唐捐以諸有情無毁犯故若有
毁犯應有勞弊應同二乘非極清淨
爲釋此難故說第八太虛空喻又如
依空種種色相等者此難不然如虛
空故譬如依空諸草木等種種色相
壞等變異種種可得而淨虛空不爲
彼物之所變異雖在其中而無變異
亦无勞弊無有壞等苦所逼故如是
依止如來淨界衆生界内雖有種種
毁犯可得而淨法界无有變異亦無
勞弊雖淨界中現見有情自分別起
身語意業二種毁犯謂在家者害父
母等種種不善毁犯可得諸出家者
隨其所應亦有種種毁犯可得及爲
遮止制立種種學處可得此
皆世俗佛地經論苐四卷苐七張傳
[15-0254a]
有所違犯而淨法界非彼違犯之所
變異无異性故亦無勞弊无逼切故
若爲苦逼不堪耐故則有勞弊如聲
聞等非淨法界不能堪耐一切苦逼
故无勞弊猶如虛空又如空中色等
諸法雖有壞等但是世俗而非眞實
如是如來淨法界中雖有毁犯制立
學處但假安立而非實有所以者何
身等三業不善等性皆由相應發起
勢力假名建立不由自性非塊石等
由發起力可實建立爲不善等身業
亦爾地等和合所成性故語業亦如
鍾皷聲等非不善等諸无表業唯以
不作爲其性故亦非實有意業亦由
相應勢力立不善等如餘相應亦非
實有因旣非實果亦應爾故法界中
若業若果一切皆是分別所起世俗
識等變現而生如變現相如是建立
皆非眞實
經曰又如依空大地大山光明水火
帝釋眷屬乃至日月種種可得而虛
空界非彼諸相如是依止如來淨界
戒薀定薀慧薀解脫解脫智見諸薀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八張傳
[15-0254b]
可得而淨法界非彼諸相
論曰復有難言若淨法界遍一切法
應無戒等无漏薀相不相離故應如
法界亦非薀性爲釋此難故說第九
太虛空喻又如依空大地大山光明
水火等者此難不然如虛空故譬如
依空地等可得非與地等共相應故
空成薀性如是依止如來淨界雖有
戒等諸薀可得而淨法界非戒等薀
當知此中无漏淨戒名爲戒薀無漏
定慧名定慧薀無學勝解名解脫薀
无學正見名解脫智見薀前三是因
後二是果有義一切皆是無學緣解
脫慧名解脫智見餘慧名慧有義一
切通學无學學位分得無學圓滿諸
佛菩薩皆具五故如是五薀雖依法
界而淨法界不同彼相彼亦不失五
薀自相此中亦應說五取薀戒等无
漏同法界故且略宣說淨法界中雖
無戒等諸事功德而有眞理功德法
門彼増上緣生長一切有爲功德不
同虛空法界眞理功德法門是无爲
故非薀所攝依之生長一切功德有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九張傳
[15-0254c]
爲生滅是薀所攝无斷盡故亦說名
常非永不滅生必歸滅一向記故薀
所攝故非无爲法有緣慮等作用義
故以其勝故且說
五薀法界實是一切三乘功德所依
經曰又如空中種種因緣展轉生起
三千大千无量世界周輪可得而戲
空界无所起作如是如來淨法界中
具無量相諸佛
衆會周輪可得而淨法界无所起作
論曰復有難言若一切佛法界爲體
應無彼此受用差別云何得有衆會
不同若所受用有差別有云何諸佛
法界清淨爲釋此難故說第十太虛
空喻又如空中種種因緣展轉生起
等者此難不然如虛空故如虛空中
因緣生起三千界等周帀風輪圍遶
可得虛空雖无我所差別分別思慮
而能容受種種差別世界周輪如是
如來淨法界中自業増上所起種種
衆相圓滿得一切智灌頂菩薩同一
集會周輪可得別別因緣之所生起
非如一佛衆會因緣第二第
三亦復佛地経論苐四卷苐十張傳
[15-0255a]
如是餘契經中依此故說諸佛淨土
種種可得諸佛衆會種種可得而淨
法界无我我所受用差別及以造作
能取所取分別可得此捻義言如來
法身雖無差別戲論色像而受用身
及變化身由本願力自勝行力生起
種種衆相圓滿諸佛淨土諸佛衆會
差別可得皆是淨識如是變現種種
差別非眞實有如轉輪王由宿願力
亦爲饒益諸有情故造作勝行生女
寶等諸妙樂具種種差別諸佛亦爾
爲欲饒益諸有情故造作勝行自業
増上生起種種淨國衆會受用法樂
衆具差別但无分別與前有異
復次如是已說法界諸相甚深業用
甚深處所甚深相甚深者謂離十種
不清淨過當知卽是十清淨相不清
淨過有十種者一差別過二雜染過
三有行過四有爲過五増減過六行
動過七斷常過八勞弊過九積聚過
十攝衆過十清淨相者謂无差別相
無雜染相非有行相非有爲相无増
減相無行動相非斷常相无勞弊相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十一張傳
[15-0255b]
非積聚相無我所相如其次第業用
甚深當知卽是變化等業處所甚深
當知卽是无有行動衆相圓滿一切
如來淨土衆會於一切處皆以虛空
爲譬喻者爲顯法界一切麤相同虛
空故如契經言乃至所有施設譬喻
喻諸如來戒等功德一切皆是謗諸
如來唯除一喻謂虛空喻如來戒等
无量功德同虛空故乃至廣說
經曰復次妙生大圓鏡智者如依圓
鏡衆像影現如是依止如來智鏡諸
處境識衆像影現唯以圓鏡爲譬喻
者當知圓鏡如來智鏡平等平等是
故智鏡名圓鏡智
論曰巳建立斷當建立智依此故言
復次妙生大圓鏡等應知此中以喻
顯示大圓鏡智是能生現諸法影像
平等因緣謂諸如來第八淨識能現
能生智等影像如大圓鏡能現世間
一切影像智相應故假說名智言諸
處者謂内六處卽是眼等言諸境者
謂外六境卽是色等此内六處外六
境界卽十二處緣此十二生三智品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十二張傳
[15-0255c]
心及心法識爲主故摠名諸識卽此
諸識名衆像影種種行相差別現故
此後經言大圓鏡智於一切時依諸
緣故種種智影相貌生起如是等文
皆說能爲智影生因故名鏡智平等
性智以緣生事圓鏡智等爲境界故
妙觀察智以一切法自相共相爲境
界故成所作智應知亦爾如是三智
相應心品於内六處外六境界一切
所緣所取境上變似一切自相共相
種種影像分明顯現如是影像皆因
如來大圓鏡智而得生起分明顯了
故名爲現此唯如來智等所現如來
果位平等智等爲自性故智等生時
如自所有行相差別皆能證知唯有
如來覺慧分析說示其相餘无此能
大圓鏡智說名能現由此爲緣生彼
影像猶如時鏡現諸影故又處境識
三事各別處謂六根境謂六塵識謂
六識卽十八界衆像影現此衆像影
隨其所應三智品現觀察智等盡所
有性如所有性皆能現故如來鏡智
相應淨識爲緣生此三智影像
故名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十三張傳
[15-0256a]
爲現亦唯如來智等所現廣說乃至
唯有如來覺慧分析說示其相餘如
前說又十八界皆在如來大圓鏡智
相應心品影像顯現以諸如來鏡智
生時皆能照了一切境故諸處境識
猶如影像在此智中分明顯現由此
鏡智攝受彼相而生起故鏡智雖无
所取能取一異分別而有一切所知
影現如大圓鏡此智生時如是行相
爲自性故如來雖無所取能取一異
分別而能現證自心所現自相共相
諸法影像由證知故能无顚倒說一
切法自相共相由此影像如來成就
無忘失法一切所知境界影像於一
切時鏡智等上分明顯現无忘失故
若不爾者云何如來名一切智無鏡
智等不能恒時於一切法自相共相
現證知故若謂相續有堪能故名一
切智如有頌曰
相續有堪能如火食一切如是一切智
非頓知一切
此但虛言他心智等取一事時不取
餘事不知餘故非一切智就其相續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十四張傳
[15-0256b]
亦不能取知現在故汝宗一念但知
一分諸法共相若爾如來應假名說
爲一切智不可假說非一切智爲一
切智卽成眞實一切智者又以如來
鏡智爲緣餘相續中世出世善諸處
境識衆像影現以諸世間世出世善
若无鏡智皆不得生彼法生時皆由
此力亦能證知此義意言如來鏡智
増上緣力一切世間世出世善諸處
境識皆得生起如明鏡中衆像影現
雖諸有情各有因力而由鏡智爲増
上緣乃得生起如雖有種若无地等
芽等不生如雖有質若無鏡等衆影
不現若爾世尊應同妄見自在天等
爲世間因立爲世間一切果生平等
因故无此過失以彼生時唯能爲作
増上緣故非作者故是無常故於无
量刧修集福智二種資糧所生起故
一切衆生善及善緣由此得生外道
妄見自在天等與諸世間爲能作者
其性常住故不相似若無實影圓鏡
中生云何爲喻有質有鏡和合爲緣
如是相現故得爲喻謂諸有情顚倒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十五張傳
[15-0256c]
執著影像熏習成熟力故鏡面爲緣
自識變異似面影現由是世間起増
上慢謂我鏡中見其面影以无別影
鏡中生故經但說言衆像影現不言
生起如是應知一切境相皆是自識
變異顯現非別實有以識勝故但言
唯識非无心法亦不說言唯有一識
以諸有情各有八識及心法故一切
色等雖各有種皆是自識變異熏習
識上功能差別爲性故變現時還不
離識就世俗說別有心法非眞實義
以就勝義諸法皆无定別性故乃至
眞如雖非識變亦不離識識實性故
識上二空無我共相所顯示故此唯
識言但遮愚夫橫計一切心心法外
定性色等遍計所執不遣不離諸心
心法色等諸法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非无有故由平等故此二平等是故
說言平等平等世間圓鏡如來智鏡
倶無分別皆能
現影无有差別由是因緣名圓鏡智
經曰如大圓鏡有樂福人懸高勝處
无所動搖諸有去來無量衆生
於此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十六張傳
[15-0257a]
觀察自身得失爲欲存得捨諸失故
如是如來懸圓鏡智處淨法界无間
斷故無所動搖欲令无量無數衆生
觀於染淨爲欲取淨捨諸染故
論曰高勝處者所謂高幢或餘勝處
淨法界者無垢眞如處謂安處或依
或緣无間斷故無動搖者由此鏡智
依緣法界窮生死際恒常隨逐相續
無斷故无動搖此義意言大圓鏡智
永離一切分別動搖一得巳後盡未
來際相續無斷其餘三智雖无妄計
而有無執作意分別證得巳後或行
不行非不動搖有義滅定平等性智
亦不現行論說滅定無第七故又說
亦滅一分恒行心心法故若爾論說
於三位中皆无第七是則初地巳上
無漏現觀行時及如來地應无此智
卽爲大失違經論故然說無者意說
无有染汙第七非一切無未得法空
無我智來法分別執常現依故如未
證得補特伽羅空无我智彼執恒行
依此識故決擇分說阿頼耶識定與
未那一識倶轉若起意識定與二識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十七張傳
[15-0257b]
一時倶轉若五識中隨起一識定與
三識一時倶轉乃至一時若起五識
定與七識一時倶轉故知聖道滅定
无學亦有無染法分別執平等智倶
第七識等行相細故不違滅定由此
滅定是无漏道所引發故體無漏故
與染汙意我執相違此一分滅非滅
一切故平等智於佛果上雖恒現行
而十地中證得巳後或起煩惱有漏
心昧此智不起有間斷故非不動搖
其餘二智於佛果上亦不常行故非
不動搖何故安處大圓鏡智在淨法
界爲令无量無數衆生觀染淨故何
故觀彼爲欲取淨捨諸染故染謂煩
惱及業生相捨謂伏斷由世間道及
出世道暫時畢竟伏斷彼故淨謂諸
善能令衆生心清淨故取謂任持安
立長養成熟種子隨所願求證解脫
故此中意說一切如來昔菩薩位爲
欲成辦一切有情一切種相利樂事
故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意樂常隨依
淨法界隨所修集福智資糧迴求相
續大圓鏡智方便善巧勤修習故證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十八張傳
[15-0257c]
得此智依緣法界相續无動雖無作
意分別戲論而相續轉爲増上緣令
諸有情隨所求願安立長養成熟无
量善根種子得世間樂出世解脫此
由如來大圓鏡智起化生用爲諸有
情宣說法要令知
染淨取淨捨染卽是利樂有情根本
經曰又如圓鏡極善摩瑩鑑淨无垢
光明遍照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佛
智上一切煩惱所知障垢永出離故
極善摩瑩爲依止定所攝持故鑑淨
無垢作諸衆生利樂事故光明遍照
論曰鑑謂自性極清淨故淨謂差別
離客塵故言无垢者捻前二種周圓
離垢極清淨故光者由鑑明者由淨
言遍照者由無垢故於佛智上等者
卽煩惱障及所知障倶名爲垢究竟
斷故名永出離由有永出諸障垢義
故說鏡智極善摩瑩又煩惱者謂貪
瞋等一切煩惱緾隨眠位若行不行
皆有勢力障生聖道障得涅槃乱身
心故名煩惱障所知障者於所知境
不染无知障一切智不障涅槃
雖有佛地經論苐四卷苐十九張傳
[15-0258a]
此障見聲聞等得涅槃故卽此二障
亦名爲垢㝵清淨智令不生故染淨
智故由得對治客塵障垢畢竟不生
名永出離由永離障大圓鏡智恒時
極淨是故說爲極善摩瑩爲依止定
所攝持故者是所依止故名依止大
圓鏡智依此生故依止卽定名依止
定或智依定名依止定従此無間解
脫道生極清淨故此所依定卽是殊
勝金剛喻定由彼定力障永斷故此
智爲彼所依止定力所攝持故名攝
持彼定无間此智生故由彼定力最
極清淨離諸分別無有分別鏡智生
故此智旣爲所依止定所攝持故鑑
淨无垢自體清淨故名爲鑑離煩惱
障故名爲淨離所知障故名無垢作
諸衆生利樂事故光明遍照者此智
爲定所攝持故亦能起作一切有情
諸利樂事由作此故光明遍照自性
清淨鑑故名光離煩惱障及所知障
如其次第名明遍照此中意說如大
圓鏡極善摩瑩鑑淨無垢爲令他見
面之得失爲饒益事是故說名光明
佛地經論苐四卷苐二十張傳
[15-0258b]
遍照大圓鏡智自性清淨遠離二障
鑑淨無垢雖不可見而起受用及變
化身能生諸智成辦衆生諸饒益事
是故說名光明遍照
經曰又如圓鏡依緣本質種種影像
相貌生起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一
切時依諸緣故種種智影相貌生起
論曰若圓鏡智是諸有情一切智等
影像生因云何影像相有差別云何
此智體无差別又一切時常能爲因
何不恒時頓生一切衆生及自智等
影像釋此難言又如圓鏡依緣本質
種種影像相貌生起非影異故鏡體
差別亦非恒時頓生影像待衆緣故
如是鏡智於一切時待衆緣故生智
等影種種差別非彼異故智成靑等
種種體別亦非恒時頓生一切衆生
及自聖智等影待時待緣乃能生故
此中意說大圓鏡智相應淨識有二
種用一因緣用謂淨識中具有一切
能現能生身土境智淨法種子若遇
外緣卽便變現身土境界種種影像
反能生起平等智等相應心品行相
佛地経論苐四卷苐二十一張傳
[15-0258c]
差別二増上緣用謂佛淨識善根願
力所生起故若諸衆生自因緣具爾
時淨識卽便資助令得無障
生長成滿是故鏡智體雖是一能現
能生諸法影像待外緣故非頓現起
經曰如圓鏡上非一衆多諸影像起
而圓鏡上無諸影像而此圓鏡无動
無作如是如來
圓鏡智上非一衆多諸智影起圓鏡
智上无諸智影而此智鏡無動无作
論曰若諸智影於鏡智上先巳有體
云何鏡智爲緣而生若先無體云何
能生諸智影像而无動作不見陶師
無有動作而能生起先无缾等釋此
難言如圓鏡上非一衆多諸影像等
如大圓鏡能起諸影同類數多故名
非一異類無數故名衆多觀待同類
簡一種故說言非一觀待異類顯无
數故說言衆多如是鏡上雖先無影
而起多影而无思慮分別動作鏡智
亦爾雖先無有智等影像而能生起
智等種種諸法影像觀待同類說
言非一觀待異類說言衆多雖生如是佛地経論苐四卷苐二十二張傳
[15-0259a]
智等影像而无思慮分別動作此中
意言如大圓鏡雖無分別而能生起
種種影像鏡智亦爾雖无我執及我
所執所取能取作意分別而能生起
種種智等諸法影像
經曰又如圓鏡與衆影像非合非離
不聚集故現彼緣故如是如來大圓
鏡智與衆智影非合非離不聚集故
不散失故
論曰若圓鏡智與諸智等影像和合
云何不由彼差別故此成差別若不
和合云何爲因不見種等與諸芽等
果不和合而能爲因非日光等與石
灰等不共和合而相顯照釋此難言
又如圓鏡與衆影像非合離等如世
圓鏡雖能爲因起衆影像而不與彼
影像和合彼未生前由未有體不聚
集故非此與彼或俱不俱可名和合
圓鏡與影亦非別離現彼緣故卽由
此義非不和合要由此有彼得有故
雖與影像爲現生因而非影緣有差
別故鏡成差別大圓鏡智亦復如是
雖能爲因生智等影而與智等非合
佛地経論苐四卷苐二十三張傳
[15-0259b]
非離不聚集故不散失故言非合者
彼未生前由未有體不聚集故言非
離者要有鏡智智等影生無則不生
不散失故離壞无有名爲散失與彼
相違名不散失攝生彼故或不忘失
所緣境相名不散失由鏡智中顯現
一切所知相故三世智等及諸衆生
若不遍知鏡智不生要知一切此智
乃生是故此智不忘一切所緣境相
名不散失不散失故所以非離雖能
爲因起智等影而不由彼有差別故
此成差別如大圓鏡無差別轉此中
意說如世圓鏡雖能爲因起諸影像
而非合離差別所觸鏡智亦爾雖能
爲因起智等影而非合離差別所觸
種等雖能爲芽等因而亦合離俱不
可說光明細分亦非色等共相和合
以俱有故令其識上似與色等和合
相生以世現見一切因果雖非合離
而能爲因是故無有因果二相決定
和合
佛地經論卷第四
壬益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佛地経論苐四卷苐二十四張傳
[15-0259c]
佛地經論卷第
五傳親光菩薩等造大唐三
藏法師玄奘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