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54a]
大薩遮尼亁子所說經卷第八四
元魏天竺王藏菩提留支譯
如來無過功德品第八之三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如意神通智行
者爲欲調伏邪見剛强難化衆生令
従正法是故沙門瞿曇能示種種神
通教化若色相若勢力若變化色相
者謂示佛色像菩薩色像緣覺色像
聲聞色像釋提桓因梵天王四天王
色像轉輪聖王色像及餘種種乃至
畜生色像隨諸衆生應見受化悉能
示現而爲說法若有衆生恃身强力
而起憍慢瞋恚貢高爲欲調伏如是
衆生示現大力如那羅延以湏彌山
置一指端擲著他方無量世界或時
斷取三千大千世界下至水際以一
手舉高至有頂住經一刧現如是力
令彼憍慢自大衆生
說法變化者以變化力能變大海如
牛跡水大海不減牛跡不大變牛跡
水能成大海若刧將盡火灾起時應
見水者卽變爲水應見風者卽變爲
[10-1054b]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二張四
風水灾起時應見火者卽變爲火應
見風者卽變爲風風灾起時應見水
者卽變爲水應見火者卽變爲火作
如是等種種變化示諸衆生令生歡
喜而爲說法何以故是神通力信欲
精進禪定智慧諸法所攝調伏柔和
心得自在善修集故是名如意神通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漏盡通智行者
諸漏巳盡遠離一切煩惱習氣所謂
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不同一切聲
聞辟支佛等所得漏盡何以故一切
聲聞辟支佛等得漏盡巳一切生處
而有障㝵不具自在教化衆生是故
有㝵沙門瞿曇无有障㝵是名漏盡
智通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
如是神通智行是故我言无有過失
王言大師云何如來四無㝵智若言
大王四無㝵智者一者法無㝵二者
義无㝵三者辭無㝵四者樂說无㝵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法無㝵者謂觀
衆生初發心行多欲心行少欲心行
及善法惡法世間法出世間法可作
法不可作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爲法
[10-1054c]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三張四
無爲法黑法白法生死法涅槃法菩
提平等法性平等如實而知隨所應
聞而爲演說是名法無㝵智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義无㝵者於諸
法中知第一義智是無我智无衆生
智無人智无壽命智知於過去無有
罣㝵智知於未來无有
在一切種智知諸諦智是苦不和合
智知集不作智知滅自在智知道能
到智知諸衆生心行隨入智皆如實
知隨所應聞而能爲說是名義無
㝵智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辭无㝵智者悉
能了知一切音聲語言所謂知諸天
龍鬼神亁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
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所有音聲語
言文字悉能了知隨所應聞種類差
別一一能同方音差別說法說義是
名辭無㝵智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樂說无㝵智者
隨所應聞隨所來問一切語言及諸
文字口所分別正直而答心無猒怠
所謂一切禪定三摩跋提辯說三乘
[10-1055a]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四張四得進
隨諸衆生一切心行如應而答言辭
羔妙說無罣㝵猶如流水不可窮盡
是名樂說无㝵智大王當知沙門瞿
曇成就如是四無㝵智是故我言无
有過失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四無量心答言
大王四無量者所謂慈心无量悲心
無量喜心无量捨心無量大王當知
沙門瞿曇有十種无量大慈之心一
者平等大慈不選擇一切衆生故二
者饒益大慈能開天人善道涅槃閇
諸惡趣故三者救護大慈畢竟能度
一切衆生生死險難故四者哀愍大
慈不捨一切衆生長養諸根故五者
解脫大慈滅諸衆生煩惱熱故六者
出生菩提大慈示諸衆生無上涅槃
大菩提故七者於諸衆生無㝵大慈
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衆生界故八者
虛空等大慈救護一切諸衆生故九
者法緣大慈覺悟
眞實法故十者无緣大慈證離生死
實法性故大王當知是名慈心无量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有十種無量大
[10-1055b]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五張四得進
悲之心一者不共大悲性大悲故二
者不猒大悲代一切衆生受大苦故
三者入一切惡道大悲處在生死度
衆生故四者於諸天人受生大悲示
現諸法悉無常故五者不捨一切邪
定衆生大悲於无量刧起大誓心莊
嚴成就故六者不著己樂大悲爲與
一切衆生樂故七者不求報大悲自
心清淨故八者除滅一切衆生倒心
大悲說實法故九者說眞法性大悲
知諸法界自性清淨故十者說空空
無所有大悲不爲諸客塵煩惱染故
大王當知是名悲心無量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有十種无量大
喜之心一者大喜慶諸衆生發菩提
心故二者大喜念諸衆生捨諸有故
三者大喜於犯戒者不牛惡心教化
成就故四者大喜於諸一切諍訟衆
生悉令和合得無上智故五者大喜
爲諸衆生常護正法故六者大喜遠
離世間出世間故七者大喜令諸衆
生不著一切資生之具常樂正法故
八者大喜不共一切難摧伏故九者
[10-1055c]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六張四
大喜不壞法界令諸衆生常樂禪定
解脫三昧相續不斷故十者大喜令
諸衆生專求寂靜除滅乱心得無上
慧遠離邪見滿足諸願故是名喜心
無量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有十種無量大
捨之心一者大捨一切衆生恭敬供
養心不加喜一切衆生輕慢毀辱不
生惱故二者大捨常行
間八法所染故三者大捨知噐知時
於噐非噐心行平等故四者大捨不
與衆生聲聞辟支佛學无學法故五
者大捨遠離一切煩惱習氣故六者
大捨不歎修行二乘菩提猒生死故
七者大捨遠離世間涅槃語非離欲
語戲笑語惱他語聲聞緣覺乃至一
切障菩提語故八者大捨若有衆生
待時受化如來於中蹔時放捨故九
者大捨若有衆生應受佛化隨彼應
見種種色像卽能現故十者大捨遠
離二法無上无下無取无捨無虛无
實觀察平等安住眞實得淨忍故是
名捨心無量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
[10-1056a]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七張四得進
竟成就如是四無量心是故我言无
有過失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五根之相答言
大王五根相者所謂信根精進根念
根定根慧根大王當知沙門瞿曇信
根者信於四法何等四法一者於生
死中行施正見信於業報乃至奪命
終不作惡故二者信菩薩行不隨諸
見專求菩提不求餘乘故三者信解
諸法同空無相无願同第一義同於
了義甚深因緣无我無人无衆生無
有分別故四者信一切佛十力四無
畏十八不共法如是信巳除諸疑網
集一切佛法是名信根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精進根者若法
信根所攝是法卽爲精進根修是名
精進根若法精進根所攝是法終不
忘失是名念根若法念根所攝是法
不忘不失一心不乱是名定根若法
定根所攝是慧所觀是慧體性内自
照了不従他知自住正行是名慧根
大王當
五根是故我言無有過失
[10-1056b]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八張四得進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五力之相答言
大王五力相者所謂信力精進力念
力定力慧力大王當知沙門瞿曇信
力者是信一向不可沮壞乃至天魔
變爲佛身示現出入禪定解脫不能
傾動是名信力於諸善法得堅固門
如所得力修諸禪定諸天及人所不
能壞如本所願皆悉成就是名精進
力所住諸法不爲煩惱之所破壞何
以故是正念力能摧伏故如是念力
無能壞者是名念力遠離憒閙常樂
獨行雖有所說言語音聲不㝵初禪
善住覺觀不㝵二禪心生歡喜不㝵
三禪雖樂教化一切衆生不捨佛法
而亦不㝵第四禪心行四禪時諸妨
定法無所障㝵不捨諸定亦不隨定
而能自在處處受生是名定力知世
間法出世間法無有一法能壞是智
在在生處一切伎藝不従師受悉自
然知一切世間外道苦行爲化衆生
悉能受行是出世間法能過世間者
慧力所成是名慧力大王當知沙門
瞿曇畢竟成就如是五力是故我言
[10-1056c]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九張四得進
無有過失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七覺分相答言
大王七覺分者所謂念覺分擇法覺
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
捨覺分大王當知沙門瞿曇念覺分
者能觀諸法能分別法亦能觀察諸
法自相云何自相觀一切法自性皆
空念如是等一切覺了名念覺分若
能分別曉了八萬四千法聚如所了
法了義是了義不
諦是世諦第一義諦是第一義諦假
名是假名正了無疑分別選擇如是
等法是名擇法覺分若念法擇法喜
法倚法定法捨法以智攝取精進勇
猛欲不退轉勤修進趣不捨本意行
於正道是名精進覺分於所修行無
量清淨勝樂法中心生悦豫無有懈
怠是喜踊躍能除身心所有煩惱是
名喜覺分若除身心諸煩惱垢離於
諸蓋入定境界令心正住是名倚覺
分如所入定悉能覺了非不入定是
覺了法又了諸見煩惱結縛其心平
等一切諸法無別異相能如是覺是
[10-1057a]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十張四
名定覺分若法憂喜其心不沒亦復
不爲世法所牽無高无下正住不動
無有諸漏无喜無著无諸障㝵隨順
眞諦正直正道是名捨覺分大王當
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七覺分
是故我言無有過失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八正道分答言
大王八聖道分者所謂正見正思惟
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大
王當知沙門瞿曇正見者若見出世
不起我人衆生壽命養育士夫斷見
常見有見無見亦復不起善以不善
无記等見乃至不起生死涅槃二相
之見是名正見若能起彼貪欲瞋癡
諸煩惱等是名不正不起是事惟思
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能如是思
住戒聚中名正思惟凡所有說不令
自身及以他身而有損惱成就如是
善好語言起於正道是名正語若業
是黑有黑報白有白報若業黑白有
黑白報終不
非黑非白報若業能盡業是業必
作是名正業修行聖種頭陀威儀
不
[10-1057b]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十一張四得進
動不轉無諸姦諂不爲世間利養所
牽見他得利心不生熱於已利養常
知止足如是正行聖人所讃是名正
命若精進向邪非聖所讃所謂貪欲
瞋恚愚癡煩惱是正精進終不爲之
若法能入正諦聖道寂滅涅槃是正
精進若念不失不動於法正直不曲
見生死過進求涅槃繫心不忘不失正
道是名正念若定不乱於一切法住
是定時成正決定是名正定大王當
知住是三昧者爲一切衆生得解脫
故成正決定是名正定是八聖道悉
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行是名聖
道大王當知沙門瞿曇具足成就如
是三十七助菩提法依此法故沙門
瞿曇名爲如來應正遍知是故我言
無有過失而說偈言
瞿曇四念處及以四正勤禪定諸三昧
於中得自在惟瞿曇究竟更無第二人
是故說瞿曇无有諸過失瞿曇如意道
最勝無有比修諸四无㝵具足到彼岸
大聖能善解解脫噐差別是故如實知
能淨諸衆生梵行得自在慈悲及喜捨
[10-1057c]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十二張四得進
得正見寂靜是故無過失八聖正道水
清淨無垢濁洗諸罪衆生服七覺寶衣
將置彼不動無畏涅槃處
無有諸過失瞿曇如牛王獨勝過諸羣
衆聖皆尊仰世間無等倫離諸一切惡
具足諸功德常念利世間是故无過失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十種
智力王言大師何者是如來十種智
力答言大王十力者所謂知是處非
處智力知業集智力知性智力知信
智力知根智力知至處道智力知定
智力知宿命智力知天眼智力知漏
盡智力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知是處
非處智力者決定了知因果中智知
従是因能生是果不生是果知行不
善定得苦報不生樂報修行善因定
得樂果不生苦果是處者有是報非
處者无是報是名知是處非處智力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知業集智力者
如實能知過去未來現在諸業所得
果報知處知事知因知果或謂過去
事滅皆無沙門瞿曇說於過去雖无
現相是業能得未來世報若有作業
[10-1058a]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十三張四
是聲聞因是辟支佛因是菩薩因是
如來因沙門瞿曇悉能了知是名知
業集智力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知欲
力者如實能知一切衆生種種欲樂
知是衆生樂於五欲知是衆生樂於
修道知是衆生住邪定聚知是衆生
住正定聚知是衆生住不定聚知是
衆生樂聲聞道知是衆生樂辟支佛
道知是衆生樂無上道如是知巳隨
冝說法廣度一切諸衆生等是名知
欲智力
能知一切衆生无量種性有漏種性
無漏種性世間性出世間性常性无
常性法界性無差別性又知衆生所
樂習成難改之性従性起欲知其所
樂及知所起善性不善性起聲聞性
辟支佛性無上菩提性皆如實知
隨冝說法是名知性智
力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知根力者如
實能知一切衆生諸根差別知有漏
根無漏根利根鈍根知増知減能知
貪欲瞋恚愚癡有無量種各有輕重
悉
[10-1058b]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十四張四得進
如實知知有根能増長生死知有根
能損減生死知善根不善根知非善
非不善根知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
根意根男根女根命根苦根樂根憂
根喜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
慧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巳根知眼
根因乃至意根因知耳根因作眼根
緣知鼻根因作舌根緣知舌根因作
身根緣知戒莊嚴能修於施知施莊
嚴能修於戒能知誰可說施說戒乃
至智慧亦復如是能知誰可爲說四
念處乃至八正道分知誰可爲說聲
聞乘辟支佛乘无上佛乘知緣覺根
覺聲聞乘知正覺根學聲聞乘辟支
佛乘知下根人能修上根上根之人
修於下根知衆生根未可調者則生
捨心可調伏者爲說正法知根熟不
熟相不熟熟相不熟不熟相熟有熟
相知生死根知解脫根知莊嚴根知
具足根如是知巳而爲說法是名知
根智力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知至處道力者
如實能知行是道者墮於地獄乃至
[10-1058c]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十五張四
生天行是道者
根欲性生知有漏業故生於五道无
漏業故得至涅槃如是能知正定聚
邪定聚及不定聚知於困力及果報
力知過去世福德因緣知現在世莊
嚴因緣難調易調略說廣解廣說略
解知是衆生能得解脫知是衆生不
得解脫知不定者遇善知識住正定
聚不得善友則无解脫如是知巳隨所
應聞而爲說法是名能知至處道力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知禪定力者如
實能知禪定解脫三昧三摩拔提知
垢知淨知住知増知諸衆生以是因
緣貪樂生死以是因緣貪樂涅槃云
何名因云何名緣知諸衆生思惟不
善是生死因緣因不善思惟故生長
無明是故不善爲因无明爲緣因無
明故則生於行是故无明爲因諸行
爲緣如是乃至因生則有老死等苦
是故生則爲因老死爲緣煩惱爲因
諸業爲緣諸見爲因愛結爲緣煩惱
爲因五蓋爲緣是名爲因是名爲緣
而諸衆生以是因緣貪樂生死何因
[10-1059a]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十六張四
緣故貪樂涅槃有二因二法令諸衆
生樂於涅槃一者憙樂聽法二者樂
正思惟復有二法一者舎摩他二者
毗婆舎那又知說法因緣得聲聞三
昧緣覺三昧菩薩三昧如是知巳而
爲說法是名知定智力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知宿命智力者
如實能知自身過去一切生處有色
无色種性名字飮食色貌形相苦樂
壽命長短念他有滅生於他有如知
自身知他亦尒知是衆生所有業因
是諸衆生造是業因得他有身知諸
衆
悉知三世無有始終勸諸衆生觀諸
過去所作善惡果報苦樂如是知巳
隨所應聞而爲說法是名知宿命
智力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知天眼智力者如
實知見一切衆生生滅墮落若受善
色若受惡色若生善有若生惡有知
諸業因皆悉明了知是衆生身口意
惡誹謗聖人増長邪見以惡業故捨
此身巳卽墮地獄知是衆生身口意
[10-1059b]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十七張四得
進善不謗聖人増長正見以是業緣捨此身巳
卽生善有能見十方諸佛世界無有
邊際猶如虛空無有限量悉見衆生
生時滅時見諸世界成時壞時亦知
衆生發菩提心生時滅時見一切佛
始成正覺轉正法輪入涅槃時見諸
聲聞證解脫巳取涅槃時見諸緣覺
以神通力報諸衆生信施恩時如是
等事一切五通聲聞緣覺及諸菩薩
所不能見沙門瞿曇天眼成就如是
功德以天眼故觀諸衆生誰應爲佛
之所化度誰復應爲聲聞緣覺之所
化度如是見巳隨應度者示現其身
而爲說法是名知天眼智力大王當
知沙門瞿曇知漏盡力者諸漏巳盡
畢竟解脫是故唱言我生巳盡梵行
巳立所作巳辯更無後有佛漏盡智
清淨微妙言清淨者无習氣故聲聞
之智有邊有量何以故有習氣故辟
支佛智亦有邊量何以故無大悲故
佛漏盡智无量無邊何以故知一切
行故具足成就一切智故永斷一切
諸習氣故攝取大慈大悲莊
[10-1059c]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十八張四
嚴四無所畏於一切
世間所不能勝行住坐臥无諸過失
猶如虛空清淨無㝵不離煙雲佛漏
盡智亦復如是不離一切煩惱習故
能爲一切衆生說法令彼聞者斷諸
煩惱是名知漏盡智力大王當知沙
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十種智力以
是莊嚴故名如來應正遍知是故我
言無有過失而說偈言
是處及非處諸佛如實知大尊實語者
是故無過失於諸過去世聖照無障㝵
未來及現在智慧不迷沒業及業果報
所有果因智皆能如實知是故名爲佛
世人無量性種種如實知於性中善解
是名無等人世間種種信及无量信者
如實智慧知是故不異語如實知下根
及知中根者如實知根熟於根得自在
生一切處道世尊如實知力通根禪定
覺分解脫者知染及清淨差別如實解
如來無有障以離諸障故過去无量生
種種知力見自身及他身智者如實知
佛淨眼无垢過天人世間依彼清淨眼
見衆生生退知諸漏盡智及知於解脫
[10-1060a]
尼亁子經卷苐八苐十九張四得進
所有無漏界聖人如實知
佛世尊自在於一心中現而心无分別
不取亦不捨自然而現前如輪依本業
自然而迴轉一念如實知衆生諸心念
於心及衆生不起二種相於一切法中
具足諸功德是故說瞿曇自在
无過失大薩遮尼亁子所說
經卷第
八癸卯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彫造
[10-1060b]
大薩遮尼亁子所說經卷第九四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如來無過功德品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