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九十九 明 程敏政 撰
行實列女/
蔣貞婦傳 宋 濓
蒋貞婦徳新世居歙之黄山自幼荘靜父忠甫為之擇
配鮮有當意者年二十有八始歸同郡羅宣明宣明鄂
州刺史諸孫家法素謹貞婦奉尊章處先後咸底禮度
中外稱之弗置至正壬辰蘄黄妖冦起破州郡屠劉人
[108-1b]
如割草菅蔓延将至歙宣明散家貲募兵保障郷井巳
而兵大集歙城陷官軍復者再三宣明功為多癸巳夏
四月元帥沙布迪音治歙城以宣明慷慨仗義俾分築一
百三十尺宣明之家索於用兵其計無所從貞婦盡售
奩中物相之宣明忘其憂乙未冬十二月祁門黟縣惡
少年搆浮梁劇盜來歙宣明謂貞婦曰我素負殺賊名
賊必不貸我汝宜相從軍中如何貞婦曰婦人在軍中
兵氣恐不揚子獨不聞之乎妾有兄弟在香山砦柵頗
[108-2a]
可守妾徃依之君努力自愛勿以妾為念也遂灑泣而
别丙申春正月歙城復陷宣明請兵江浙行中書賊聞
宣明妻孥在香山攻之益力二月大雨雪寨破賊大肆
焚掠初貞婦以宣明從征不忍茹酒肉至是炮炙行觴
命左右醉飽以二子驢兒馬兒屬蒼頭奴詹寄詹勝寶
曰事勢至此我誓不受辱一死決矣然不可使羅氏無
後汝宜護二兒還主翁也言訖勝寶負驢兒出媵人挾
馬兒繼之貞婦又繼之遇賊石崖上賊遂褫其衣貞婦
[108-2b]
力拒賊攫貞婦髮貞婦齧其臂爪其面出血罵曰死狗
奴汝何不殺我賊怒斫其臂以刀舂之墜崖而死驢兒
見母死哭罵曰賊賊爭忍殺吾母他冦曰何等小物敢
爾邪横槊刺其背死勝寶遁寄不勝怒執木㦸擊傷數
冦與媵人皆遇害日将夕㓂退貞婦從姪蒋志道從積
屍中縁崖下見貞婦屍如生傍有衣篋類物窣然動
啓視之馬兒在焉亟抱以歸宣明云
太史公曰喪亂之餘女婦以節著者有矣若歙之蒋氏
[108-3a]
何其烈哉夫以柔脆之身竟欲抗如虎之盜自非義激
于中視死如歸其氣不如是之烈也大扺故家遺俗詩
書之澤弗替宣明又能奮揚而飭導之使一門之内婦
死於夫子死於母而一蒼頭之微亦能為其主捐軀此
殆難以聲音笑貌為也然則宣明亦賢矣哉賢者宜有
後篋中之兒所以能獲全於今也
程氏妯娌節義傳 周原誠
歙衮繡郷堨田里程氏妯娌曰鄭氏吕氏素柔順恊一
[108-3b]
克相夫家至正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官軍再復郡
治賊遁郡西二十五里巖寺樹柵圑衆力守號曰老砦
明年正月十五日官軍夜半四出襲之比曉砦垂破而
後軍總制不至官軍失援遂敗歸時居民倉黄遯逸不
能逺鄭吕匿里之王鎮橋吕姿貌白晳不類田家婦負
其兒甫三嵗敗卒至擄之吕與兒大哭伏地不前卒欲
拽去鄭匍匐救拒不輟卒怒斬之顧吕曰從我則生不
從則死吕且哭且大罵曰汝為官軍不能殺賊而擄我
[108-4a]
又殺吾妯母我寧死不願從汝卒佯舉刃吕時猶抱其
兒復大罵曰賊汝止殺我無殺我兒卒怒捽而斬之吕
死猶舉手若抱其兒者三卒乃投刃去兒今無恙吕名
勝弟年三十六鄭名春年四十二鄭身長而癭予及識
之
論曰變亂以來王侯将帥没於賊而背其君忘其家者
有矣其有如吕持節不囘死猶知抱其兒者乎世之兄
弟同氣一體偶小嫌小忿視如塗人而致其死者有矣
[108-4b]
其有如鄭以異姓之親而以死捍其難者乎節義之大
世臣巨族或不能行而田舎婦人能之不亦悲夫至若
主帥失律致賊貞良罪固莫贖其亦有位者之永鑑也
已然則吕鄭之死不亦悲夫
蜀源鮑孝婦傳 周原誠
孝婦姓吳氏名息歙袞繡郷蜀源里鮑琪妻也年二十
五事姑吕以孝謹聞至正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官軍
克復郡治明日琪偕里父詣轅門請號或謂賊去未逺
[108-5a]
遊卒必下郷哨掠宜率老幼逺遯吳獨不去曰吾姑卧
疾吾将安之乎雖死可也既而村墟寂無一人姑忽思
美啜吳即懐其嬰兒至村疃依苧薄採莧為具俄游卒
至執之吳號曰吾姑方病俟吾歸作羮續命願貰我卒
欲汚之不屈復大罵以走卒怒斬其首不殊蹴其屍入
澗中吳猶抱其兒不置并浸死
周先生曰嗚呼世之亂離極矣人心天理消蝕盡矣三
綱蕩然無所底矣吳也於斯能委身至危以事其姑犯
[108-5b]
身至險以致其養及卒不幸焉復潔其身以死死也復
懐其子如生雖古烈丈夫精神果毅者不啻也吾兹傳
焉蓋所以著人心之不死也其亦浩然於天地者哉彼
頑乎其無恥者可以奮矣嗚呼悲哉
汪氏三節婦傳 宋 濓
汪琰妻潘氏徽州婺源人年二十八而琰卒潘氏誓不
他適以其夫從兄之子元圭為後元圭時始三嵗鞠之
不啻已出潘氏卒年六十二元圭之子良垕有子燕山
[108-6a]
燕山卒時妻李氏年二十四無子乃守志自誓父母欲
奪而嫁之不聴燕山兄子惟徳娶俞氏惟徳早死二子
甚幼俞氏守節辛勤不墜家業故人賢汪氏之門而稱
曰三節同郡歙縣吳子恭之妻蒋氏年二十八而夫亡
孀居五十年年七十八卒至正十四年旌表門閭此婺/源回
嶺汪/氏也
鄭氏雙節傳 唐文鳳
鄭國英婦王氏以節見舉於郷人将申請間仇家誣以
[108-6b]
不實于御史臺御史陜右韓公重其事即日帥郡守八
閩黄公教授天台江公躬詣其郷拘集郷里髙年知識
厯言其節如出一口因詣其家但見中有元史忠義傳
懸于壁末有其妻聞之君茍死吾其相從地下矣之句
愕然嘆曰節孝世家併以鄭玉婦何氏守節之情上聞
雙旌其門按王氏名禪歙人也何氏名萱浙人也王於
國英何於子美皆側室國英子美堂兄弟友愛惇睦先
後繼卒值時荒歉干戈日尋征科日倍負孤農圃計日
[108-7a]
紡績三十餘年貞操無瑕回視其世母鄭昌齡妻孀居
六十一年夀享九十有六始終一節者大有光也君子
謂王何年相若同門同苦于始同榮其終婦道之冠姆
儀之尊因小人之誣引君子之敬不特聮美栢舟之詩
又将得乎拔茅連茹之易邪旌表鄭昌齡妻洪氏皇帝/聖旨裏徽州歙縣申来照
得至順元年十二月欽奉詔書内一欵節該民年八十/以上迤逓䝉古地面居止者各賜二表裏其餘州郡之
人别無為非者有司旌以高年耆徳之名欽此除遵奉/外竊見本都八保已故鄭昌齡妻洪氏轉娘自二十六
嵗夫亡無子守制至今六十餘年始終一節栢舟自誓/今巳八十八嵗並無非違如䝉欽依旌以高年耆徳之
[108-7b]
名實愜輿論申乞照詳施行得此據本都體勘相同本/縣看詳所舉鄭昌齡妻洪氏轉娘詩禮之家志節卓異
旌以高年耆徳之名誠可激勸為此合行下仰照驗欽/此至順二年十月二十日 鄭氏又有孝子名慶師字
有年讀書每夜分不寝父母或疾常有憂色日夕不離/側未嘗解衣父存仁授蘇州常熟縣丞在獄遘疾孝子
奉湯藥獄卒叱去之拜泣懇請先嘗獄卒為感動父得/藥而瘳謫戍普定衛發其家徃戍所染疫疾舟行至池
州幼弟及妹皆疫而母病益甚孝子每夕禮北辰求以/身代因刲股雜糜粥進其母母稍痊而孝子疾作矣甫
七日至湖廣嘉魚縣将亡告其母曰慶師且死但恨不/得復見吾父母㑹聚之日以盡孝養之心耳語未終而
卒時洪武癸亥十一月甲子也是日葬嘉魚縣旁之原/明年叔父訪其墓但見白兔馴狎地産靈芝之異至今
稱為孝/子墓
[108-8a]
序王節婦汪氏 趙 汸
漢世復除之令蓋本於周官郷師辨其可任與施捨者
孝悌力田者復其身則又由閭師書其敬敏任恤者而
推廣之唐之盛時乃命旌表孝子順孫義夫節婦終身
勿事則感諷之道備矣自是以来數百年間雖田里山
谷之民莫不知有綱常之重豈可不思其故歟吾邑有
汪氏者邑人王天民之妻也年二十七而喪其夫辛勤
刻勵鞠二男一女至于成立雖遭艱難涉憂患未嘗少
[108-8b]
動其心閭里賢之逺近稱之凡三十年如一日於是有
司援著令復其家表其門誠斯時之曠典矣嗟乎吾聞
孝悌力田之科唐人以為無益而罷之刲股廬墓論者
謂非中道不取獨節婦之貞古今表顯無異義豈非以
父子天性茍能感慨矯勉於一時而無服勞敬養之實
與閨門秉志一節終天者不可同日語歟况自喪亂以
来父子兄弟不能相保民俗為之一變視秦人徳色於
耰鋤誶語於箕帚又有甚焉則天理幾乎滅矣而孤嫠
[108-9a]
老媼獨以女婦之微係民彛之重不亦可尚也哉表其
門復其家使之享恩榮於桑榆非徒以報其終身勞瘁
亦所以厲婦節於無窮也雖然豈惟妾婦哉感明時優
異之渥竭甘㫖奉養之誠下以報慈母顧復之恩上以
答國家化民成俗之意則為人子者尤宜知所勸矣汪
氏二子長曰有則次曰得奴皆有男女子而汪氏康强
未艾天之所以報貞節者未可量也故為推本厯代復
除感諷之微意而學士君子有感於彛倫之重歌詩以
[108-9b]
係之
黄仲瑾妻吳氏貞節傳 汪 叡
洪武二十有一年徽屬縣休寧令周徳成以邑之五城
黄致逺母吳氏年八十四貞節聞六月郡守廣信何敏
中親臨覆實七月監察御史真定許公珪廉之輿言匪
異還奏爰樹異門表其貞節式昭徳音由是里之父老
以告于閒居病叟婺源汪仲魯徵文以傳永乆按黄與
吳皆同里名族吳氏名徳敬吳仁卿之女也生元之大
[108-10a]
徳乙巳年二十有二歸于黄仲瑾逾二年戊辰致逺生
庚午次子士衡生又二年而季子鋭生嵗癸酉仲瑾以
疾卒僅二十有九時致逺方六嵗二弟俱在孩提吳氏
辛勤紡績上事舅姑下撫諸幼氷清玉潔以持其身以
御童奴女婢嵗奉祭奠致禮宗族親姻訓子以詩書庭
無間言致逺之曾祖宋迪功郎國監檢閱諱彌髙由科
第起家子孫義居雍睦二弟雖紹其叔父怡愉恭讓以
孝友稱于郷壬辰兵變屋燬人逃二弟相繼先殞致逺
[108-10b]
子母相依以為生奔匿顛沛幾十餘載以底承平復於
故居吳氏始終不渝厥志已五十有五年矣兹幸際聖
皇御極萬方寧晏旌别淑慝表厥宅里以訓厲風俗而
吾邦賢守令宣上徳意躬詢里民吏卒職循雞犬不驚
郷無毫髮勤動而有感孚欣効之美嗚呼為善者由是
知所勸矣仲魯老病山居聞斯盛典喜而紀實為吳氏
貞節傳庶来者有考焉
鮑節婦傳 唐文鳳
[108-11a]
節婦姓宋氏名禮玉歙北寧泰郷人也世以貲雄郷里
節婦幼在室専於女紅性樸而淳不尚華靡在父母側
愉愉無疾言厲色以孝謹聞擇配名族年十有九始歸
于鮑尚褧鮑為儒宦宗家庭肅睦凡婦入門必遵禮服
勤節婦事舅姑以孝相夫以敬撫育前室子相以慈愛
尚褧能詩文工書精歐陽體篆𨽻亦可觀洪武初郡太
守王公以賢良舉一時翰苑名流推轂授翰林院典籖
尋除編修陞修撰莅職甫三載出為耀州同知在任未
[108-11b]
考滿俄以事株連不幸物故而節婦惸惸弔影抱其所
生子長安馳馬至京師收其夫遺骸還郷辛苦萬状道
路見者莫不哀之舅老而姑病悼其子死非辜怏怏觖
望節婦去脂澤躬儉約經紀其家政終喪舅姑相繼卒
葬祭合宜不五年子長安亦夭遇相不異已出娶婦抱
孫克底成立今年踰五十有一矣康强無恙蓋天之報
施而祐其苦節邪先是節婦歸父憫其年幼子喪欲奪
其志婦泣而告曰曩與吾夫於耀州官廨月下謂曰設
[108-12a]
若不幸罹禍汝肯守志乎婦具以實心對夫喜曰汝若
是吾無憾矣既已許之豈可以死生而異其心乎奉老
恤幼以迓續餘休庶無負吾夫也父語塞而止其子相
事之如所生母恐其名不傳迺屬予傳其事予與尚褧
篤斯文友誼故不辭而書之以俟觀民風者采焉
唐先生曰予嘗讀宋史知鮑氏父子爭相死事而以慈
孝稱前元江婦守節自誓郡邑白于省部将旌表其門
不幸壬辰俶擾而止今宋婦亦能厲志以踵江後可謂
[108-12b]
能繼美矣嗚呼父之慈子之孝婦之貞何獨見於鮑氏
之一門豈非觀感而然歟嗚呼賢哉
金節婦傳 沈夢麟
休寧金汝恭妻姓周名月歙邑名儒彦明之女幼承詩
書之訓婉娩柔順年二十歸于金氏奉姑嫜以孝睦宗
族以和尤勤儉篤於女工嵗時祭祀相夫子以備内外
之官閭里稱為賢婦越九年汝恭以事逮獄既而直白
其枉歸途受疾至家而卒月擗踊哭泣聞者哀之汝恭
[108-13a]
卒時有女纔數月乏嗣續伯氏以已子曰翁歸者為之
後月撫之教之鍾愛如已出嘗曰汝家素業詩禮簪纓
未替宜早夜篤志為學毋忘父祖之遺訓服闋不御綺
紈不施粉黛平居之奉澹如也或以年盛容未衰微
諷之曰貧苦若此㷀㷀孑立将何恃焉月頩然怒曰我
聞婦有三從之道况夫者天也今失所天唯當輔吾子
以綿金氏之嗣禽獸之行我不為也言者慙而退月美
志行及今三百一十甲子矣始終無二焉
[108-13b]
九十翁沈夢麟曰賢婦隆家人之道貞女勵栢舟之詩
月居孀守志堅如金石其子又能述母之志使書之彤
管以永其令名金氏之後可謂節孝兩全矣嗚呼賢哉
洪武丙子春三月朔日吳興郡花溪九十翁沈夢麟識
金節婦休寧金汝恭妻也金休陽詩禮族節婦姓周名/月歙邑儒者彦明之女年二十擇壻歸汝恭居九年不
幸而汝恭卒無子其兄彦文以子後之月竟以持身撫/子奉祭祀為志無一毫再醮之心其所守之堅金石蓋
有不如也吳興儒者沈夢麟因為立傳且目曰金節婦/云嗟夫婦人之賢雖曰本於父母其適人以後賢不賢
不以夫之存亡改節者亦有在其夫之身修者以節婦/之事觀之豈特節婦可稱尤見彦明有儒者之實汝恭
[108-14a]
能修身齊家伯氏之子懼其母之賢操泯而無傳求文/以彰之且以為人激勸是皆可書遂書是于巻末洪武
二十九年十二月初吉将仕/郎國子監學録同邑陳嵩書
許孝女刲股傳 唐文鳳
孝女姓許氏名淑𤣥城東故家許伯玉女也自幼警悟
縫紉烹飪無不精絶稍長能書算名數論語孝經列女
傳母孺人李氏口授輒成誦年十七伯玉病羸弱食飲
不進百藥弗効孝女依依侍側憂戚若不能生者或言
刲股可療孝女聞之乃齋沐祝天持刀入私室刲左股
[108-14b]
肉和糜以進伯玉聞香氣盡啜之疾頓愈舉家嗟異閭
里姻戚咸稱為孝女後二載伯玉疾復作孝女更欲為
之未及而伯玉卒孝女悲號終喪不輟年二十一始為
上路張以信妻詩禮家也孝女入門事上撫下不少違
禮法不幸舅姑先没祖翁介玉翁在堂孝女奉事尤謹
脯饈酒漿及老人所宜用者靡不備具咸稱為賢婦郷
先生江文興為述其事甚詳既没其孫惟達持以示予
請為傳
[108-15a]
論曰三代以前未聞刲股之説後世翳書載人肉能愈
痼疾孝子爭趨之至有剖脇取肝以為孝者豈欲矜其
名而為之哉父子天性也親病在牀巫藥無功危在旦
夕為人子者迫切至情不惜肌膚剚于刀刃以期萬一
之幸非孝誠之至能如是乎蓋於斯時知有其親不知
有其身故也若淑𤣥真可謂孝女矣孝誠根於心孰勸
之然哉彼進食怒罵臨死不顧者聞孝女之風可以少
愧矣
[108-15b]
節婦葉氏墓誌銘 胡 儼
歙有節婦姓葉氏諱徳夀百嵗而終既葬十有四年其
曾孫曰順孫来北京介其郷人胡思名録其事詣吾廬
拜而乞銘將刻石墓上以昭懿徳示子孫辭慤而意誠
乃序次其始終而銘諸節婦之父曰遷輔世為歙人生
節婦甚鍾愛年十六擇壻得同邑江萊甫而歸之初歸
江舅已殁朝夕事姑惟謹罔有闕遺相其夫辛勤以立
家克盡婦道既十年萊甫卒節婦時年二十有六無嗣
[108-16a]
以其兄呈甫之次子榮為後以紹宗祀榮在乳哺撫育
盡其心及長教訓之以義然閨門之内精白一心以
率其下春秋祭祀之典長幼衣食之需親賔徃来之禮
皆營於節婦不以煩其姑而人稱之元末兵亂奉其姑
避亂山谷中服勞奉養未嘗面憂戚之色而姑安之國
朝王師平禍亂乃奉姑還督僮孥營舊業土田日廣物
産日滋而家益富姑卒喪祭如禮人尤賢之洪武辛未
年八十有五嵗郡邑以其事聞詔旌表之署其門曰江
[108-16b]
萊甫妻葉氏貞節之門仍復其家於是閭里有光子孫
蒙休風俗用勸又十有五年而卒實永樂丙戌十月二
十五日距其生之年故元大徳丁未厯甲子五百九十
餘世鮮矣以卒之年十一月甲申葬歙北新州之清平
里祔其夫之墓子一人榮也孫二人長仁次祥女二人
長適孫善古田知縣次適吕士賢曾孫三人長即順孫
次義次禮女四人𤣥孫十一人曰積曰輝曰恩曰忠曰
從曰希曰政曰濟曰智曰信曰達女六人嗚呼洪範五
[108-17a]
福克全者難五福以夀為先夀登百齡尤難也世之人
自身及子孫者有之及曽孫者為難至於見𤣥孫不尤
難乎况婦人之行修於閨門人莫得而知至其終身則
可知矣若節婦者自少喪其夫守志以終身始終如一
日其享期頥蕃子孫揚休聲而垂世範者宜哉天之與
善信不誣矣銘曰
金石之堅有時而折氷玉之潔有時而涅嗚呼節婦之
志不可奪行皦皦兮女士之傑身五福兮名不滅
[108-17b]
方氏雙節婦傳 林 誌
婺源方氏之婦胡氏鄭氏以節稱于郷胡氏名壬夀雲
峯先生之族孫也長歸方氏曰順存者洪武中為贑州
寧都司税生剛寧娶同邑鄭氏名晉剛寧之孤齊同鄭
氏其母胡氏其大母也始司税官寧都一廉自将不以
家從胡氏經紀其家教子甚有禮度鄭氏之歸也喜有
姑愛樂有夫賢庭幃之間既肅而雍剛寧省寧都鄭氏
事姑盡禮族稱其孝司税卒于官剛寧匍伏護喪歸葬
[108-18a]
尋亦卒胡氏晝哭其夫夜哭其子郷人以為知禮時齊
同方生三月而鄭氏日抱其孤與胡氏哭于庭姑婦嬛
然形影相弔號慟殆絶者幾親戚交慰喻之既而曰嗟
乎方氏二世不絶如縷惟此孤爾天乎閔予庶儌惠于
其先人與其徒哀以死孰若保遺𦙍圖報乎於是姑婦
飲泣而誓既終喪屏粉飾惡衣服杜門紡績以養其姑
胡氏今年七十餘而鄭氏亦五十餘矣齊同長而賢孝
已娶有二子方氏竟有後者雙節婦之力嗚呼三十年
[108-18b]
來寖昌寖替雖奇男子視其先之積遺委如弁髦者徃
徃而然孰謂二婦人者於襁褓孤遺乃能自荷其責如
是而卒若執左契合右劵焉兹非人歟豈必皆天哉予
嘉其有以植名教厲薄俗故為之傳云考川胡貞華來/求其嫂氏死節
詩序云兄名亨華早喪父性敏能文年二十娶方氏名/細珍少兄一嵗性孝敬未半載夫患疾頗殆方氏百計
以療或禱天願減已算以益夫亨華度不能起謂方氏/曰恨吾不夀誤子之歸也方氏泣答曰勿慮有姑在堂
夫若不幸妾豈有他意哉生死之事有未完者俟妾為/之即當相從也亨華死方氏頓絶而蘇者數四卜葬里
之齊源囑工虚其右壙以待明年清明命工鑿石砌墳/祝曰妾事畢矣又託附音於兄弟曰吾茍有事實以義
[108-19a]
從慎勿見異夫家以負吾志家人防之方氏紿曰無他/也一日升堂㸃茶奉姑及諸長幼從容入房欲自經適
鄰嫗來呼門而覺頃間令婢於窻外混以紡聲入房溘/爾而殂聞者驚嘆以為真節義之婦方氏兄弟欲舉其
柩歸墓鄰田婦忽見亨華如生呼謂之曰吾夫婦生死/相同不宜異葬汝為我報之言訖不見田婦至言状舉
室又大驚異舉以葬前所虚之壙於乎感慨殺身易從/容就義難若節婦者非其天性之美其能從容處死若
是哉口聖賢之書身縉紳之流竊祿偷安曽靡廉恥者/視節婦何如哉節婦出吾邑方村其先有以雙節旌其
門者寧都司税其曾祖曾祖母與祖母其旌表者也前/海陽令汪早節婦外祖胡氏則皆祖明經書院山長雲
峯先生是三家者儒宦世胄予深嘉節婦而詳及之亦/稱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師友之意也承徳郎戸部主事
同邑汪/敬書
[108-19b]
太淑人袁氏墓誌銘 楊 溥
刑部右侍郎楊寧母太淑人夀七十正統八年三月乙
丑以疾卒于家訃聞遣官諭祭詔有司營葬寧奔喪奉
行狀踵予泣請墓銘予哀寧之喪重太淑人令徳乃誌
而銘之誌曰淑人姓袁氏錢塘儒家女歸同郡楊君昇
昇以經術起家為星子教諭陞邵武教授再調徽郡持
身清謹在官理教事至於餽答親識存䘏下人一切家
務皆付之淑人昇所至有賢聞淑人相成之有其道也
[108-20a]
昇厯教官三任俱迎二親就養淑人事舅姑先意承志
惟恐不及姑老多疾淑人侍湯藥候起居益乆益䖍未
嘗有倦色昇先父而卒舅獨在堂淑人率諸子謹奉之
舅安於所養及卒盡出裝奩命寧奉葬錢塘之先塋昇
殁時寧甫成童餘子女皆幼淑人躬事絲枲以助家用
課寧昆弟讀書夜績書案傍時具湯飲以資勞苦每至
夜深或念寧昆弟孤苦輒淚下及寧領郷薦賔客過從
者淑人竭所有欵之至易簮珥不厭寧登進士第任刑
[108-20b]
部主事陞郎中淑人訓戒之辭咸切於理道寧以考稱
得推恩封太安人寧從征麓川有功陞今官安人加封
太淑人子男二長寧也次宜郷貢進士女二人長順安
適光州學正劉安定俱先卒次定安適徽州府學訓導
張昊孫男四其昌其順其逢其祥孫女一人嗚呼寧以
高官厚禄方圖榮養而淑人卒宜其重有哀也而淑人
不殁者則存焉是宜銘銘曰
備婦之徳宏母之教家用相成子躋顯要霞佩珠冠龍
[108-21a]
章鳳誥恩典荐隆閫儀有耀天福其全用臻夀考慶源
之開實於斯肇鬱鬱髙阡黟水之表尚宜子孫永綏厥
兆
程徵士妻汪孺人墓誌銘 呂 原
徽之巨族惟程汪二姓最著程祖陳鎮西将軍開府儀
同三司忠壯公靈洗汪祖唐持節歙宣杭睦饒婺六州
諸軍事越國公華二公自宋以来皆封王爵廟食其土
子孫世為婚姻事具譜牒若徵士程君杜夀及其配汪
[108-21b]
孺人俱出徽之休寧亦二王之裔也徵士及孺人之先
簮紱相承奕世不乏至徵士之考吉輔孺人之考亦仲
始隠不仕兩君子比屋而友善故復締姻好焉孺人性
荘毅不茍言笑既嫁事舅姑相夫子承祭燕一循禮法
兩族之人皆嚴憚之徵士當洪武初嘗應薦當授官孺
人力贊之以親老辭去未幾徵士坐累謫戍北行自沁
徙衛輝孺人與同甘苦敬事不怠既定居河間益加勤
儉業以復興子女僮僕各有所職内外截然平居無敢
[108-22a]
謦欬者見孫信有美質復力賛徵士遣入學為生徒親
䣊或以給費為難孺人曰吾兩族固未始以貧廢學親
督家人力女紅以資之信受教惟謹遂登甲科躋顯融
晚嵗徵士與二子相繼物故孺人哀毁過甚因失明然
諸婦相率晨昏奉姑如平時凡百不敢少肆葢其家規
素定故也景泰癸酉二月十七日卒享年八十有四距
生洪武庚戌二月二十日子男二人長晟贈吏科左給
事中次昱孫男五人長信今山東布政司右㕘政次佲
[108-22b]
用武功為瀋陽中屯衛百戸次倫次儉次偉女五人長
二適儒學生白瓉王哲次贅田寛餘在室曽孫男三人
長敏政次敏徳次敏行女一人尚幼孺人之喪㕘政方
督餉于遼東以承重解官而歸將奉其柩與徵士合葬
河間城東金沙嶺之原過京師請予銘㕘政予同年進
士也才敏直諒有聞于時葢不日當顯受褒典上及二
代以華其族而裕其子孫孺人夫婦可以無憾矣通家
之誼不可以不銘銘曰
[108-23a]
猗嗟孺人徳性厲温由處而歸式對高門起家儉勤振
其初屯夀踰八袠顯有二孫兩河之間矗矗塋垣尚有
貤恩昭此慶源
孫母程氏孺人墓誌銘 方 勉
天命我太祖髙皇帝繼天立極植立人紀自洪武建元
迄今仁義禮樂之化深浹人心故忠臣孝子義夫節婦
旌門閭書史冊者比比矧新安子朱子過化之邦世家
右族徳澤之長乎此孫母程氏孺人之貞節所以不待
[108-23b]
教而然不煩褒其門而知於世也孺人諱添先世居休
寧桃梅系出梁将軍忠壮公靈洗曽大父某大父某父
子善俱抱才弗仕而家政秩然母某氏以賢淑稱孺人
生而孝敬慈惠年十六適溪東孫氏子希賢孫於程家
範相侔系出唐将軍萬登父安卿兄希佺俱世積仁厚
而希賢年甫二十有二疾卒嚴陵孺人少希賢一嵗服
喪哀毁勵志守節撫育孤子徳規誓不二夫初安卿老
而殁希賢尚垂髫遺命希佺子之希佺篤友于之義甚
[108-24a]
至而孺人躬炊爨事紡績奉希佺夫婦如事舅姑徳規
稍長教以義方出其餘貲俾之經畫帑積既充薄於自
奉孫曾侍前嚴於誡飭人皆謂孺人善為婦為母而天
之報之必以其福也有司嘗欲敷奏以貞節表其門孺
人聞而拒曰不幸不天居孀守志亦吾為婦當然也何
以旌為亟命徳規力辭徳規不敢違命遂寝其事此非
徳之尤賢者哉孺人生洪武丁巳正月八日卒正統戊
午夏五月二十六日夀六十有二子一人即徳規恭儉
[108-24b]
能文克紹休緒孫男五人曰守義曰永仁曰顯慶曰勞
芳曰全斌孫女一人適程纓曽孫男一尚器曾孫女一
幼在室徳規卜正統四年正月九日奉孺人柩葬于黄
石坑口祖塋之左大懼懿徳莫聞于後因處士汪君順
以其郷丈吳君以聲状来請誌其墓予與汪有桑梓瓜
葛之好且予長兒婦亦與徳規同譜故不辭誌之於以
見我朝徳化之盛世家徳澤之長致有婦如孺人之賢
而不自彰也誌已復為銘曰
[108-25a]
天厭元徳眷我皇明肇脩人紀四海擴清徳化乆洽被
于女婦婦曰程姬賢為孫母孫為著姓世居溪東母氏
貞節永揚休風國風休兮宜載信史勒銘詩兮庶昭千
禩
恭人畢氏墓誌銘 王 英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新安程公富鎮張掖之明年是為
正統壬戌其配恭人以疾卒于家子度遣人詣邊告哀
且請公求文以誌母墓乃以状告予請銘按状恭人諱
[108-25b]
靜一姓畢氏宋相士安之後也曾祖某祖仲榮父志善
世家于歙多隠徳弗華母陳氏實生恭人柔順靜顓敬
恭女事既長歸公慎修閫政相助惟謹公中永樂甲午
郷試上第時嗣未立恭人親擇骨肉得公姊所出子撫
而厚之名曰度愛育保養如已子而天錫嘉應育一子
一女諄諄訓戒俾有成舅年耄患風疾三載恭人躬奉
湯藥誠孝切至事姑尤孝謹遇疾籲天請代刲股作羮
疾遂愈事聞郷黨可徵也翁姑殁喪祭禮儀營備惟謹
[108-26a]
哀戚之情終喪不輟未幾公以才擢監察御史三載奏
績宣廟嘉之既進公階文林郎復封恭人為孺人公出
巡江右翦除大盤之㓂皇上嘉其功擢大理左少卿仍
賜誥命進階中憲大夫恭人遂拜今號恭人承褒益勵
恭謹未幾公轉今職總戎于邊恭人綜理家政治装嫁
女教子讀書勤勞弗懈遂以是致疾奄然捐世子男二
長度次鏞女惠適同里詹宗文前中書舎人孟舉曾孫
也孫男琰尚幼孫女細容聘邑人前審理曹從善孫度
[108-26b]
值嵗歉以貲易粟賑饑民事聞賜以璽書表其門為尚
義給復其家皆恭人家教所致恭人生於洪武丁亥七
月三日終於正統壬戌正月六日享年五十六嵗以是
嵗八月十五日葬于邑之古城闗先壟之左嗚呼恭人
相夫受顯秩教子成美才理家致阜業正宜安享高年
以食其報而乃至此是宜為銘銘曰
毓芳右族嬪慶門相夫教子多令聞良人秉節多大勲
貤封兩度承殊恩煌煌命服雲錦文被命感激心益勤
[108-27a]
春秋蘋蘩祀事敦旦暮紡績家業殷方期百年眉夀尊
奄然一夢消貞䰟有兒昂藏才出羣蘭芽玉茁兼有孫
移天方受恩命新恭人雖死如生存欲知懿徳觀斯文
程襄毅公夫人林氏墓誌銘 徐 溥
𢎞治八年乙夘七月十日程襄毅公夫人林氏卒于京
師官舎其子敏政解官扶喪歸襄毅卒時先朝巳贈太
子少保賜葬于休寧南山之原故夫人之卒止賜祭命
工部啓壙而窆仍給驛歸其喪蓋特恩云行有日敏政
[108-27b]
乃自述事状請予銘墓按状夫人姓林氏諱淑清世為
閩人唐九牧之後也派分環珠里號環珠林氏高祖謙
翁元宣授進義副尉曾祖起宗贑川録事司判官祖子
隆國朝洪武初坐累謫陜之綏徳再徙河間遂為河間
人考頎妣李氏子女各一子璵為淮之安東簿女即夫
人夫人生有慧質孝謹純至凡女事必精習讀列女傳
女戒諸書輒領其要喪父時尚未笄哀毁如禮安東治
家嚴重念夫人之賢必有以稱其選者乆而弗得程氏
[108-28a]
之先自新安来徙河間而襄毅在小學與安東同筆硯
為儕輩所服後入儒學其家以姻請安東乃白于母曰
程某逺大器必為女弟擇對無踰此矣既歸襄毅之祖
若考贈尚書公皆在堂母張夫人有四女一子未畢婚
嫁家務叢委夫人獨奉兩世舅姑至躬操井臼治酒漿
不憚勤勩寒暖饑飽居起之節必得其宜數年襄毅舉
進士授官夫人與有禄養而儉素如故凡遣四姑娶一
姒皆手分俸金甚者撤奩具為助前後四經舅姑之喪
[108-28b]
相襄毅無違禮襄毅厯給事中少卿都御史以至侍郎
尚書督邊儲治兵旅領巡撫之寄出入中外者四十年
茂著勲績而夫人獨任内政奉家祀施子教待新安河
間諸伯叔子必周必至擇安東諸子可教者俾就外傅
其一芳為河南長社巡檢其一英為山東青州訓導皆
底于成夫人馭臧獲有恩待親黨舊故有禮見鄰婦里
媪之貧者或解衣衣之雖數不厭其賢如此夫人凡三
荷封命景泰初以襄毅給事中貴勅封曰孺人天順中
[108-29a]
以都御史貴誥封曰淑人成化中以兵部尚書貴進封
曰夫人後其子貴雖累封而夫人秩號巳極不復加錫
惟享有祿養後襄毅之卒十有六年其年至七十有八
而卒謂敏政曰勉報上恩以光祖宗我年巳老得從爾
父地下於願足矣言訖而逝子三長即敏政進士及第
累官太常卿兼翰林侍講學士以文學顯于時次敏徳
詹事府主簿改蘄州判官卒次敏行儒學生亦卒女一
適忠義前衛指揮同知凌雲漢封淑人孫四長壎䕃授
[108-29b]
錦衣衛百戸次圻蚤世次塏次堂孫女四長適同邑臨
塘范祤次適婺源大畈汪𤣥錫次許適新安衛指揮子
朱儀次許適新安衛千戸子于恩銘曰
曷徵能婦夫為名臣曷徵能母子為聞人霞帔翟冠從
夫之貴堂居鼎食子養終遂康寧夀祉有錫自天人得
其一我實備焉視履考祥於理則有勒銘于幽以示永
乆大學士洛陽劉公䘏典記夫人林氏故南京兵部尚/書兼大理寺卿贈太子少保諡襄毅程公之配今太
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講學士臣敏政之母也尚書公既/卒夫人隨敏政留養京師𢎞治乙夘七月初十日卒宦
[108-30a]
邸禮部以聞朝廷特遣官諭祭命有司給官舟歸其喪/合葬尚書之壙仍許其孫錦衣衛百戸臣壎隨敏政扶
柩而南俱超一時常制葢殊恩也臣敏政期襄事畢敬/錄諭祭文及殊恩詔㫖刻之貞珉以侈上之䘏典而虚
其下方俾臣健記之健惟女婦之所託以終其身者夫/與予而巳夫顯而子貴女婦之榮且幸也而夫人以名
家賢裔配尚書公厯官中外三十餘年位登八座官階/二品克盡内助之道初封孺人再封淑人三封夫人而
又生子若敏政以文學才行聨芳仕途金紫輝映故朝/廷之於夫人生有褒封殁有哀䘏如此其為榮且幸固
非尋常女婦之可比矣况今敏政方盛年而文名時譽/溢於縉紳他日陟崇階被殊眷以顯親揚名於無窮有
不難致吾知夫人之為榮且幸又将有進於此者豈直/如今日而已哉臣健與敏政同官翰林同侍講幄最久
知其父子所履厯頗詳故謹為書之下方俾觀者知朝/廷之䘏典所以優崇程氏者極其至而程氏一門之為
[108-30b]
夫婦父子所以迓承/之者亦有所自云
吳節婦傳 程 信
吳節婦者名俶稳休寧吳清之妻傅築判官朱子範之
姪孫女也性荘敏行貞潔清本唐御史少微之裔居邑
治前教學于郷節婦相之嵗乆言笑不聞鄰壁孀姑葉
氏常稱之曰此婦柔順非常也清疾卒節婦年二十六
子脩三嵗姑老在堂或憂其少寡力難支吾諷早擇配
以圖慰老稚節婦毅然曰吾夙承世範之教知為婦之
[108-31a]
道既嫁侍姑談高祖姑汪氏之節義知守節之道今忍
為不義以取辱哉幸吾姑康强嗣祀有託何憂之有遂
屏容飾翦髮誓不他適辛勤紡績養姑不缺姑曰吾失
子而無憂者以有吾婦也姑嘗感風疾四旬寝不起湯
藥食飲溲泄痛癢晝夜事之未嘗少懈疾亟焚香告天
願減已夀以延姑算姑遂愈夀七十二而終喪葬如禮
哀戚彌至嵗時祭祀必誠必潔撫脩長遣從師日課其
業脩嗜學唯謹取春暉二字名堂朝夕以養親為事節
[108-31b]
婦喜曰吾幸獲見吳氏之有後也復遣孫琰入郡庠郷
人敬之稱為吳節婦白之於官郡守福山孫公遇覈實
以聞天順辛巳詔旌表其門今節婦年七十有八且康
健樂享恩榮子孫孝養噫天之所以報節義者如此夫
予叨侍纂修之末求貞節著聞可采如吳節婦者闔郡
僅三人耳既名登郡誌備史筆以昭聖化何待區區之
贅然居北郭相去不百步與脩詩社友故傳其目覩耳
聞者以俟名公申賛之縣志吳脩字仲成縣前人幼失/怙賴母朱氏撫育及長事母孝
[108-32a]
謹東西鄰火延百餘家抱母號泣告天火頓息家遂獲/免母卒廬墓三年羣鳥来巢服闋連旬雨雪歸之日忽
開晴禫祭畢雨雪如故人謂孝/感所致有司以聞覈實旌表
[108-32b]
新安文獻志巻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