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WYG)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卷二十三  明 程敏政 撰
  題跋
   書王國瑞料院所刋遺教經 程 珌
此編勸善戒惡不啻萬言然大㫖不離乎仁義禮智信
五字而己吾儒之道與天地並約之不盈一指充之可
彌六合故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

[025-1b]
   書李林甫傳後      程 珌
肅宗欲發李林甫之墓李泌諫曰若爾如明皇何肅宗
泣曰思不及此泌之言一時承顔之孝也古人達孝其
然哉
   書紹興正論後      程 珌
尚書金公不附檜者一閒十八年檜死方出此書乃缺之
   跋李用之太極問答    吕 午
朱文公先生太極中庸説所謂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025-2a]
者舎是他求猶厭五榖而欲吸風露以為竒也或知尊
其説矣未免輕下注腳則一字一句易流於差又將如
五榖不辨種類而以莠為苗者有之惟能遵守先生之
學規於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致力焉則亦庶
乎其可矣此御史李公所以致問於西山旁採於諸人
反覆講明以求真是之歸也
   題增廣字訓       程元鳳
晦菴述近思録首列隂陽變化性命之説或疑非始學
[025-2b]
者之事東萊曰特使之知其名義有所嚮望而已至於
講學之方躬行之實具有科級今觀宗人達原所輯字
訓葢所謂知其名義者也學貴乎名義之知而止邪讀
之者必於講學躬行之際加之意庶幾非茍知之
   跋程少章文藁      方 岳
少章少時挾老筆場屋間大畧如李將軍與匈奴左賢
王戰時漢矢且盡吏士無人色而意氣自如軍中服其
勇也既不得與諸校尉等伍輙棄去更為表啓箴頌以
[025-3a]
從諸公貴人遊則又似東方曼倩與郭舍人戲為隠語
所謂伊優亞狋吽牙漫不知為何等言而應對鋒出莫
能窮者今老矣見予辟雍眎其謁官人矣亟屣履迎謂
之曰飛將軍迷失道天也非有先生得無甞紿騶朱儒
乎何其恩澤侯也少章曰士有桑樞甕牖矻矻窮年而
莫之與者有髙冠侈袂放浪江湖而莫之返者要之亡
羊等耳予家筆峰下有田一廛予將駕黄犢其中時或
作勞酤老瓦盆以醉雖與子州里吾將洗吾耳也況諸
[025-3b]
公貴人哉予笑曰少章今又一變為漢隂丈人邪
   儀禮經傳通解目録跋   朱 在
右先君所著家禮五巻鄉禮三巻學禮十一巻邦國禮
四巻王朝禮十四巻今刋於南康道院其曰經傳通解
者凡二十三巻葢先君晚嵗之所親定是為絶筆之書
次第具見於目録惟書數一篇缺而未補而大射禮聘
禮公侯大夫禮諸侯相朝禮八篇則猶未脫藁也其曰
集傳集註者此書之舊名也凡十四卷為王朝禮而下
[025-4a]
卜筮篇亦缺餘則先君所草定而未暇刪改者也今皆
不敢有所增益悉從其藁至於喪祭二禮則甞以規摹
次第屬之門人黄幹俾之類次他日書成亦當相從於
此庶幾此書始未具備顧念先君早嵗即甞有志於是
書比在經筵甞具奏欲請於朝乞招致生徒置局編次
而不果上然其著述之㫖意具存此篇今謹繕録如右
讀者當有以識其心之所存矣禮缺樂壞千有餘年今
幸討論粗見端緒而天不假之年使不究竟其大全而
[025-4b]
所就者止此嗚呼已矣其可為千古之恨也夫嘉定丁
丑八月甲子孤在泣血謹記
   易吕氏音訓跋      朱 鑑
先公著述經傳悉加音訓而於易獨否者以有東萊先
生此書也鑑既刋啟蒙本義念音訓不可闕因取寳婺
臨漳鄂渚本親正訛誤六十餘字而併刋之如豫爻之
晁作戠婺漳/鄂本作戩損象之窒晁作&KR0034婺本作&KR0034/漳作&KR0034鄂作&KR0034則有未詳
者然非有害於文義已足為善本矣至於嵩山古易跋
[025-5a]
語先公甞折衷鼂吕之説於其後今三本所載不同而
文集中乃有晚嵗書委鄂教滕珙以改換最後兩版者
其為後出無疑云鑑謹誌
   書楚詞後        許月卿
虚以待之兮無為之先文公集註謂虚以待之於無為
之先恐兩之字當作一様看虚以待事於無為之先無
為事先也無為之先猶言勿為事始事來然後應之不
先以事累吾心也恐屈原本意如此
[025-5b]
淑離不淫集註淑善也離如離立言孤特也按離立出
戴記離坐離立毋往參焉離立者不出中間則離為兩
人相麗明矣屈原本意恐謂麗者易淫惟橘麗而不淫
此其所以為善麗也離當訓麗恐不當引離立若引離
立則離坐豈亦孤特乎
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韓湯都亳文王都豐武王都
鎬身都卿相之類都皆訓居今訓為大可謂文王大豐
武王大鎬身大卿相乎建邦設都豈可謂建邦設大乎
[025-6a]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
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予于初度兮肇錫予以嘉名名予
曰正則兮字予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内美兮乂重之以
修能扈江蘺與薜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集註降叶乎攻
反能叶奴代反按此六句一韻也文公以為三韻恐非
是庸與降叶如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萬年保其家
邦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之類是也江與
庸叶則降豈不可與庸叶乎葢四聲通用也庸與名叶
[025-6b]
如爾牧來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爾羊來思矜矜兢兢不
騫不崩之類是也名與均叶如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
思西方美人之類是也能與佩叶如嗇於財親賢而任
此成王冠/祝詞也之類是也財與能叶則佩豈不可以與能
叶乎葢四聲通用也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
瑰玉佩葢思亦與財叶也觀於詩可見
哀民生之多艱終不察夫民心民人也原自謂也集註以
為天下之民恐非是但味語脉則可知矣古者民與人
[025-7a]
通騷經一篇此類甚衆如民生各有所樂集註以為人
生相觀民之計極集註以為人事民好惡其不同集註
以為人性民之訓人集註既有明證哀民生之多艱終
不察夫民心此二民字亦當訓人葢原自人也
瞻前而顧後集註瞻臨視也顧還視也恐當云瞻仰視
也凡後之於前下之於上則言瞻臨者以上臨下也恐
詩靡瞻匪父民具爾瞻魯邦/所瞻仰昊天論語瞻之在前
歴吉日乎吾將行集註歴遍數而實選也恐此歴字只
[025-7b]
是治歴明時之歴不當作經歴字解葢古者只有此一
歴字經歴用此歴字治歴明時亦用此歴字後世以經
歴从止歴象从日乃創立此字以别於經歴耳如堯典歴
象亦後世所改
   題五顯事實後      胡 升
本朝神祠見㑹要姓氏皆可攷惟此獨無姓氏何邪升
曰莫之為而為者鬼神也周禮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
漢儀祠五祀宋朝明堂圖五方帝位於昊天之側從之
[025-8a]
以五人帝五官神皆五行真氣也葢五行為天地間至
大之物必有為之主宰者故曰元冥曰祝融曰勾芒曰
蓐收曰后土皆指水火金木土而言若五神豈非黙助
五行之造化以福生民乎或者以五聖為五通非也葢本
朝政和元年正月詔毁五通及石將軍妲己淫祠至宣
和五年適有通貺等侯之封前後十餘年間黜彼之邪
崇此之正昭然甚明尚可得而並論之乎亦縁鄉曲前
輩偶傳㑹佛有六通弟子五通之説以啟後人之疑耳
[025-8b]
迪功郎國史實録院編校文字胡升書
   跋彩選圖        胡 升
宣和間文物備具濰人王慎修思永博學知故實出入
京師從貴勝遊甞倣趙明逺裒類作彩選圖以縉紳之
升降詔㫖之予奪寓於戲博間紹興末其季子嵎抱遺
書請序於靈石山謝仍景思嘆思水官止於一命壽不
登於三秩幸此書傳世而行逺也予甞疑之消磨有限
之光隂馳騖不切之勝負人欲滋長其機甚可惜雖然
[025-9a]
幸彩選於一擲驟進不足喜驟退不足怒所以楊次公
於丁謂曰骰子選耳有志者觀此亦足以自警云
   書易啓蒙後       胡方平
易本義一書闡象數理義之原示開物成務之教可謂
深切著明矣啟蒙又何為而作也朱子甞言易最難讀
以開巻之初先有一重象數必明象數而後易可讀啓
蒙四篇其殆專明象數以為讀本義者設與象非卦不
立數非蓍不行象出於圖書而形於卦畫則上足以該
[025-9b]
太極之理而易非淪於无體數衍於蓍䇿而達於變占
則下足以濟生人之事而易非荒於无用且其間又多
發造化尊陽賤隂之意易之綱領孰有大於是者哉明
乎此則本義一書如指諸掌矣然啓蒙固為讀本義設
而讀啟蒙者又未可以易而視之也
   題朱子三書       朱 浚
四書廣大精微與天地並道之不明千載周子圖之書
之張子銘之我先文公曰通書與太極圖相表裏又曰
[025-10a]
太極圖於西銘都相貫穿然則四書之後有三書焉三
書者一書也妙而造化隂陽奥而道徳仁義大而天地
民物之理如日星之揭如雨露之潤而迺有疑無極太
極者議乾父坤母宗子者先文公既發明以示學者又
且衝鋒破焰而力争之逍繇是而無晦蝕今閩府通守
黄君益能㑹粹儒先之言倫通類聚覽之何其富也然
而㫖本師傳辭非已出述而不作如此真博學而詳説
者歟真入耳而著心者歟是知黄君篤志為已之學也
[025-10b]
向浚需次仙遊至官之時黄君去為湖湘帥咸淳辛未
浚甫列郎闈君過我甚厚惠示此編意其或有庭聞也
涵泳省察之餘敬題梗槩而歸之是嵗季夏中澣朱浚
敬書
   書皇極經世書二百五十六位本數圖後
               程直方
右本數十六大位總為一圖數起於東南世之世之世
一加一為二又加一為三又加一為四用左而右運之
[025-11a]
世之世與因上而下世之運之世之世皆以二為一加
一二為四又加二一為六又加一二為八次右㑹之世
之世與次下世之㑹之世之世以三為一加一三為六
又加一三為九又加一三為十二次右元之世之世世之
世與次下世之元之世之世皆以四為一加一四為八又加
一四為十二又加一四為十六於是縱横數之則一加
倍為二二加倍為四四加倍為八八加倍為十六自横
一層至於十六層縱一行至於十六行終西北於元之
[025-11b]
元之元之元二百五十六莫不皆然明道先生所謂加
倍法黙有契於邵子者於此見之葢皇極入門第一義
也是宜通數之除以此分杪動植既濟之行亦以此也
例見/後愚甞以易所得呈初菴先生傅公公謂數本不出
於易繫天一至地十生兩自生八也愚乃悟天一至地
十加一也生兩自生八加倍也加一倍法兼盡之者兩
四八不出乎天地十數之外也以是説尋繹諸數惟本
數為合因圖之將以呈公而公捐館矣聞公有廖氏𤣥
[025-12a]
𤣥集意其中有是説公之從孫實齊使君以鈔本見教
亟讀之至諸數起祖一圖謂其後必有本數起法首尾
熟閲無有也曲成諸圖不足以當之愚不揆因以附焉
又甞取世之世一位為圖以明分杪動植既濟之所由
亦贅於左方庶見曲成四數非吾圖也其緒不可得而
抽也貨財失之尚可得尊長遺文失之不可復求矣變/故之餘毎抱悽恨一日王用賔出示此圖云前村
先生所作伏讀再四悲喜交集因特録之以附於事述/之後恍若窮廬暴富矣後之人當珍愛之族孫七十四
嵗翁樞/謹題
[025-12b]
   宋廣平梅花賦跋     方 回
皮日休桃花賦序有曰宋廣平為相其端姿勁質剛態
毅狀疑其鐵石心腸不解吐婉媚辭然觀其文而有梅
花賦清新富豔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為人似亦為
知言者葢唐人文襲六朝餘弊至元和而後大變此賦
誠有徐庾之風引傅粉何郎竊香韓壽九疑英皇姑射
神人通徳擁髻緑珠墜樓温伯雪子東郭順子靈均憔
悴曼倩欹傲文君嫵媚飛燕輕盈十二事以況之而繳
[025-13a]
之曰口吻雌黄儗議殆徧意謂世人之見梅花者其雌
黄未必皆中的也然後斷以己見謂凡草木皆無嵗寒
之操而此花獨君子之節措跡隠深寓形幽絶恥隣市
廛甘遯巖穴此十六字非尋常體物語終之以永保貞
固乃廣平一生剛勁之氣見乎辭者葢其為宰相也争
大事不少挫過於姚崇其未相在外跋涉之時多其既
相在位之時亦少視彼沾沾自喜以宰相為榮而固位
惜寵不肯退者萬萬矣信乎其為永保貞固也而日休
[025-13b]
乃謂賦語婉媚是不可不詳訂本末以示來哲
   題呉雲龍詩集      方 回
古之學者出於一曰義理之學無他學也後世之學去
孔子未久異端百出傷義悖理賴七篇之書闢之故其
説或亡或存而不行漢尚黄老魏晋而後佛老角立遺
世大患今當世之患獨存佛老之末流而失其本亦不
足畏也已奈之何儒者之學又自為乖異而不歸於一
哉然義理微言不絶於方冊者與人心俱未甞泯也及
[025-14a]
朱子注四書以貽後人而義愈明理愈精學者欲舎是
而求所謂學可乎傳註如毛鄭一學也詞賦如賈馬一
學也史筆一學也古文一學也制度考究一學也詩詞
之學自建安迄晚唐一學也雖各自名家而求其言之
合於義理號為知道君子則鮮其人況近世又有所謂
科舉穿鑿之學箋記偶儷之學畔義理而逐時好豈不
痛哉物極而返今之為士者一切不講惟詩辭之學僅
存予朱子之鄉晚出者也仕而歸老去朱子之没未百
[025-14b]
年求所謂義理之學者不一見焉而以詩歌之學求予
講書者則不勝其衆於衆之中而察夫胷次筆下之不
凡者又僅一見焉歙呉飛雲龍不凡之一二者也短篇
近體不尚工巧大篇古樂府沛然出特然竒予猶欲其
歛豪宕而入細潤抑悲感而就和平也雖然義理之學
自古聖賢傳至朱子固公於天下而非鄉人之所得私
也生於闕里為顔為曾彼獨非鄉人乎不此之務俾後
世獨以詩人見稱則胡邦衡以薦朱子者豈朱子之志哉
[025-15a]
雲龍勉之
   書婺源龍陂程氏譜    程 龍
歐陽文忠公謂程氏之族莫盛於唐族分為七三祖安
鄉夷考江南之程又七分族之半耳自陳亡隋興而江
南之族有返而北歸者自宋南渡而江北之族有轉而
南徙者葢江北中土始以三國之争繼以劉石之亂重
之以五季宋南渡之餘中原板蕩十室九空其族無噍
類者葢多矣何獨我程姓而已哉獨呉蜀僻居一隅以
[025-15b]
故族姓往往蕃衍雖盛唐七族其姓固有自江南徙者
我程自忠壯而下北歸已衆傳而至於黄墩四祖獨纂
祖一派蕃盛今其直下枝派可接者僅十之一二其子
孫衆多已難數計然而或以仕宦或以流移彼出此入
此出彼入互不可考有如江淮河漢之水同源異派及
流而至於海也亦莫别其為江淮河漢之水矣郭崇韜
拜汾陽之墓狄武襄謝梁公之譜是非賢否有後世公
議在各房子孫欲沿流究源者亦推證而傳信可也
[025-16a]
 
 
 
 
 
 
 
 
[025-16b]
 
 
 
 
 
 
 
 新安文獻志巻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