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126 蜀中廣記-明-曹學佺 (WYG)


[095-1a]
欽定四庫全書
 蜀中廣記卷九十五
            明 曺學佺 撰
 著作記第五
  内典
   彭門光化寺石經
髙僧傳云唐初釋道因于彭門山寺習道安居以九部
㣲言三界式仰緬維法盡將翳龍宫遂於寺之北巖刻
[095-1b]
諸經典窮多羅之秘袠盡毘尼之正文縦堯世之洪水
襄陵任趙簡之北山燎狩必無他慮與劫齊休既而追
赴京邑止大慈恩寺與𤣥奘法師翻譯校定梵書兼充
證義奘師偏&KR0324賞之每有難文同加㕘酌
   宋板藏經
圓悟禪師刻于昭覺院予在遂寜廣徳寺見之又僧道
先言大慈寺尚存十之二三
   銅梁縣石洞遺經
[095-2a]
志云縣北十五里華嚴山絶壁岩洞裂出古遺經數千
卷因建寺藏之
   晋慧持龍淵寺經典
髙僧傳慧持乃廬山逺之弟也以晋隆安三年辭逺入
蜀止龍淵寺講説齋懴義熙八年卒于寺中以東間經
籍付弟子道泓西間法典囑弟子曇蘭泓業行清敏蘭
神悟天發並係軌師蹤焉
   釋道安譯維摩法華等經
[095-2b]
隋經籍志晋石勒時常山沙門衛道安禀性聰敏誦經
日至萬餘言以胡僧所譯維摩法華未盡深㫖精思十
年心了神悟乃正其乖舛宣揚觧釋時中國紛擾四方
隔絶道安乃率門徒南逰新野欲令𤣥宗所在流布分
遣弟子各趨諸方法往詣揚州恵逺之襄陽法和入蜀
道焉
   如來藏經㑹釋疏二卷 大無量夀經疏二卷
   勝鬘經疏四卷 般若心經 金剛經疏義
[095-3a]
俱釋知𤣥著髙僧傳𤣥眉州洪雅人著如來藏經疏命
僧徹撰法鑑以照象若十翼焉大無量疏經命僧徹撰
法燈闕類章指焉勝鬘經疏四卷命僧徹撰法苑以錯
綜猶緯書焉又般若心經金剛經各有疏義此外作釋
氏雜文外篇二十餘卷
   釋法泰書法華經
髙僧傳法泰眉州隆山人俗姓吕氏為道士十餘年逥
心正覺因而剃除始誦法華經尋即通利乃精勤繕冩
[095-3b]
一部數有靈瑞欲向益州裝演令人擔負一頭以籠盛
錢二千經置錢上一頭是衣服行至地名筰橋橋忽斷
負擔者墜水中人浮得出擔没不見泰於岸上搥胸號
哭曰錢衣閒事何忍溺經如能為漉得者賞錢兩貫時
有一人入水没得錢與衣襆而不得經泰轉悲泣近岸
上下望小洲上有一襆取之乃原經也草木所擎宛無
濕處泰不勝歡喜即以三千錢償所漉人其人曰法師
悲號劇䘮父母故為急覔非是貪錢弟子雖庸夫亦知
[095-4a]
福報請以此錢充莊嚴具言訖遁去既至成都裝演訖
將還誦持不輟時彪法師在彼開講夜欲看讀恒嫌泰
誦課聲髙自往請之見泰前有大衆皆胡跪合掌驚駭
流汗而退
   金字法華經七卷
元至正末年平江路女人鄒氏所書字畫端楷趙國師
畫引首佛像甚工緻今在合州某生家予及見之惜第
五卷非故物引首猶全
[095-4b]
   法華𤣥箋十卷
髙僧傳唐梓州慧義寺神清三教俱曉該𤣥鍳極受業
弟子黒白千餘前後撰得法華𤣥箋十卷併釋氏年志
三十卷新律疏要訣十卷初學儀一卷有宗七十五法
疏一卷亦名法源記又識心論澄觀論俱舍義鈔數卷
北山叅𤣥語録十卷
   銀字圓覺經
新都志云元大徳中西川成都府録事玉壘坊女子王
[095-5a]
潮捨在縣西五里華嚴菴
   圓覺經疏鈔十三卷 疏略二卷
髙僧傳唐圭峰禪師宗密果州人初齋次受經得圓覺
十二章深達義趣誓傳是經在漢上因病僧付華嚴句
義未嘗隷習即爾講之由是乃著圓覺華嚴及湼槃金
剛盂蘭法界觀行願經等疏鈔及法義類例禮懴修證
圖傳纂畧又集諸宗禪言目為禪藏
金紫光禄大夫同門下平章事裴休序曰夫血氣之屬
[095-5b]
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所謂真凈明妙虚徹靈通卓
然而獨存者也是衆生之本源故曰心地是諸佛之所
得故曰菩提交徹融攝故曰法界寂靜常樂故曰湼槃
不濁不漏故曰清凈不妄不變故曰真如離過絶非故
曰佛性䕶善遮惡故曰總持隠覆含攝故曰如來藏超
越𤣥閟故曰密嚴國統衆徳而大備爍羣昏而獨照故
曰圓覺其實皆一心也背之則凡順之則聖迷之則生
死始悟之則輪迴息親而求之則止觀定慧推而廣之
[095-6a]
則六度萬行引而為智然後為正智依而為因然後為
正因其實皆一法也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凡夫也
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菩薩也具足圓覺而住持圓
覺者如來也離圓覺無六道捨圓覺無三乗非圓覺無
如來泯圓覺無真法其實皆一道也三世諸佛之所證
盖證此也如來為一大事出現盖為此也三藏十二部
一切脩多羅盖詮此也然如來垂教指法有顯密立義
有廣略乗時有先後當機有深淺非上根圓智其孰能
[095-6b]
大通之故如來於光明藏與十二大士密説而顯演潛
通而廣被以印定其法為一切經之宗也圭峰禪師得
法於荷澤嫡孫南印上足道圓和尚一日隨衆僧齋於
州民任灌家居下位以次受經遇圓覺了義卷未終軸
感悟流涕歸以所悟告其師師撫之曰汝當大𢎞圓頓
之教此經諸佛授汝耳禪師既佩南宗密印受圓覺懸
記於是閲大藏經律通唯識起信等論然後頓轡于華
嚴法界宴坐於圓覺妙塲究一雨之所霑窮五教之殊
[095-7a]
致乃為之疏解凡大疏三卷大鈔十三卷略疏兩卷小
鈔六卷道塲脩證儀一十八卷並行於世其序教也圓
其見法也徹其釋義也端如析薪其入觀也明若秉燭
其辭也極於理而已不虚騁其文也扶於教而已不茍
飾不以其所長病人故無排斥之説不以其未至盖人
故無胷臆之論蕩蕩然實十二部經之眼目三十五祖
之骨髓生靈之大本三世之達道後世雖有作者不能
過矣其四依之一乎或凈土之親聞乎何盡其義味如
[095-7b]
此也或曰道無形視者莫能覩道無方行者莫能至况
文字乎在性之而已豈區區數萬言而可詮之哉對曰
噫是不足以語道也前不云乎統衆徳而大備爍羣昏
而獨照者圓覺也盖圓覺能出一切法一切法未嘗離
圓覺今夫經律論三藏之文傳於中國者五千餘卷其
所詮者何也戒定慧而已脩戒定慧而求者何也圓覺
而已圓覺一法也張萬行而求之者何衆生之根噐異
也然則大藏皆圓覺之經此疏乃大藏之疏也羅五千
[095-8a]
軸之文而以數卷之疏通之豈不至簡哉何言其繁也
及其斷言語之道息思想之心忘能所滅影像然後為
得也固不在詮表耳嗚呼生靈之所以往來者六道也
鬼神沉幽愁之苦鳥獸懐獝狘之悲修羅方瞋諸天正
樂可以憗心慮趣菩提唯人道為能耳人而不為吾末
如之何也已矣休常遊禪師之閫域受禪師之顯訣無
以自効輙直讚其法而普告大衆耳其他備乎本序
   新繁縣空中般若經
[095-8b]
法苑珠林益州新繁縣西四十里許有王李村隋時書
生有姓茍者在此教學大工書而不顯迹人欲其書終
不肯出廼毆之亦不出嘗以筆於前村東空中四面書
金剛般若經數日便了云此經擬諸天讀之人初不覺
其神也後忽雷雨大澍牧牛小兒於書經處住而不澆
濕其地乾燥可有丈許村人怪之爾後每雨往驗皆然
唐武徳中有非常僧語村人曰此地空中有金剛般若
經諸天於上設盖覆之不可輕汚村人因此四周欄楯
[095-9a]
至今天雨其地恒乾毎齋日常聞天樂聲振繁㑹盈耳
   石刻尊勝幢呪一章
唐大中間馬繼武書於石幢上幢似柱髙三四尺其式
如觚萬歴初年金沙寺僧修砌掘得完全可搨
   朱郎中血字經
蘇文忠集云朱夀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寫經求
之五十年去嵗始得於蜀中作古風以賀
   楞嚴經資中疏
[095-9b]
恒沇法師者蜀人也因京師惟慤疏楞嚴經義乃作義
章開釋此經號資中疏
   金字華嚴經
唐開元中蕃王子譯進今在遂寜廣徳寺
   華嚴合論
髙僧傳眉州中嵓華嚴祖覺禪師㓜聰慧書史過目成
誦著書排釋氏惡境忽現悔過出家未幾疽發膝上五
年醫莫愈因書華嚴合論畢夜感異夢旦即捨杖歩趨
[095-10a]
一日誦至現相品曰佛身無有生而能示出生法性如
虚空諸佛于中住無住亦無去處處皆見佛遂悟華嚴
宗㫖府帥請講于千部堂詞辯宏放衆所歎服因號為
華嚴禪師云
   本事經七卷 譯經圖記四卷
髙僧傳釋靖邁梓潼人貞觀中𤣥裝法師西囬勅令翻
譯師預其選同棲𤣥明濬等執筆綴文譯本事經七卷
又著譯經圖記銓序古今經目譯人名位單譯重翻疑
[095-10b]
偽等科一皆條理編于藏
   唐藏經音義四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分四聲以類相従蜀中印本也
   起信論註一卷
馬鳴大士造僧宗密註
   原人論一卷
亦宗密撰斥執迷褊淺直顯真源通本末凡四篇為一

[095-11a]
   三教圓通論
任夀龍昌期著
   護法論
蜀州張無盡嘗見梵冊整齊嘆吾儒之不若夜方執筆
抒思妻向氏問何作曰欲作無佛論向曰既曰無又何
論公駭其言而止後閲藏經悚然有悟乃作護法論見
唾玉集
   水懴文
[095-11b]
唐悟逹國師法諱知𤣥初逰學時寓一寺結夏有隣僧
患迦摩羅疾衆皆惡之𤣥獨時為將理久而益勤夏竟
分袂疾僧謂曰感君髙誼昭佩不忘吾舊居蜀彭州九
隴山有二長松為門之表君他日榮遇後將罹宿障之
疾能一見尋或可療治言已登途𤣥師學行既充聲徳
昭著居京師安國寺宏開法席咸通十二年懿宗駕幸
安國賜以沉香寳座署為國師恩渥隆厚忽生大瘡於
膝上眉目唇豁狀如人面動轉艱難疼不可忍徧召名
[095-12a]
醫莫之能為也因憶前約逺詣成都抵九隴山時值晡
晩四顧彷徨見二長松欝乎盖張挺立雲表遂趨而入
崇樓廣殿金碧交輝昔之隣僧門迎而入禮貌勤至延
佇止宿詢問所來遂告厥苦彼曰無傷引至巖阿有泌
其泉清湛可愛試令洗之以愈其疾方將掬水瘡作人
語揚聲大呼未可洗濯試聼厥由公今博識必達古今
曽讀西漢書見袁盎殺鼂錯事否錯當趨避東廂心知
袁盎之進言乎載赴東市受刑寜不大興怨恨盎即公
[095-12b]
也錯即我也其寃為何如哉以公十世皆為髙僧戒律
精嚴故吾不得伸其銜今膺異寵損徳以奢方能𠇍及
既䝉迦諾迦尊者慈悲三昩之水濯我積世讎挾之心
自今與公兩釋無憾也掬浣之初痛徹心膂殆絶而蘇
其瘡即愈方知彼僧乃應真之化現也遂即其地樹刹
以表之深思積寃遇聖而釋因此興念彼或皆然遂述
懴文以為楷式取慈悲水能滌寃愆詒厥將來普令深
省名曰水懴厥軌可遵因起若斯覽者宜悉杭州沙門
[095-13a]
若訥序
   道一禪師語録
即馬祖也漢州什邡人見髙僧傳為四家語録之首
   恵禪師語録
師名山人元符間屢舉不第郡守吕由誠戯與僧勅明
日即削髪有語録行世
   長松長老顯禪師語録
蘇元老序云頃嵗吾蜀佛教惟講席律壇之為尚盖人
[095-13b]
自以為無等等法矣而未始知有祖道之髙晩得真覺
勝禪師自黄蘖歸闡化於成都昭覺寺初㑹易之廣大
變動周流六虚者又圓道之㣲妙混成先天地生者遂
言曰吾之法函盖乾坤不為大消殞虚空不為難當體
見成隨用立具于時西南緇素之士驟聞之率多聴熒
瞪矒不入久之各憮然為間曰異哉此故吾家物也胡
歴劫遺之乃今獲之莫不失喜落涕恨遭遇之晩勝禪
師既殁紹禪師繼之其法猶勝禪師也而化度之衆加
[095-14a]
多焉紹禪師既没顯禪師繼之其法猶紹禪師也而縁
合之法加盛焉前住長松今住保福其皈依之侣未可
計而濟㧞之功未有艾也時㑹下髙弟有法安者盡能
記禪師兩地為人言句録而刋之離為二通其保福之
語則平等居士已為冠篇矣而長松之録猥委元老承
之嗚呼釋迦别傳迦葉親授西天祖師之所護念中華
耆宿之所承襲邈哉遐矣不圖今日及吾身親見之然
以吾觀於禪師㣲言奥句關鍵幽密假令合天下禪盡
[095-14b]
眼㣲睇窺之吾知其不得髣髴直羞澁匍匐歸耳顧某
何敢妄談聊舉其觕以曉吾黨新發意者蘄與之交臂
作舞同趣師門云
   禪喜集
蘇東坡作載與緇宿往復語刻在呉中
   褒善録一卷
晁氏曰王蕃撰嘉祐中巴縣簿黄靖國死而復蘇道其
㝠中所見廖生嘗傳之而蕃刪取其要為此書
[095-15a]
   樂善録十卷
陳氏曰蜀人李昌齡伯崇撰以南中勸戒録増廣之多
是因果報應之事
   吉凶影響録十卷
晁氏曰中江岑象求編象求熙寜末閒居江陵披閲載
籍見善惡報應事輙刪潤而記之間有聞見者難于備
載亦采摘著于篇
   僧史一百卷
[095-15b]
僧祖覺撰即華嚴禪師也中嵓石笋上祖覺臺是其説
法處
   釋氏指心書六十四卷
簡州趙介胄著
   南紀緇林
宋末普州張山翁君夀撰
   益部寺記
劉悛撰齊人
[095-16a]
   成都大悲寺集二卷大慈寺記二卷
並李之純編
  𤣥書
   峩眉山洞石經二十字
雲笈七籖峩眉山北洞中石室户樞刻石書字鬱儀引
日精結璘致月神得道處上宫位稱大夫真凡二十字
不解其意義是何等事如此仙人不見其篇目者多矣
皆不得飛行上清欲行此道不必賢愚但地上無此文
[095-16b]
   三十九章經
七籖云太無晨中君刋此峩眉山中洞宫玉户曰太無
在洞景之表太素在幽𤣥之上九宫列金門於太素之
表丹樓沓七重於太無之庭乃三元君所逰也
   八道命籍
七籖云東海小童四極真人西城王君封此籍於峩眉
山西室中萬劫一傳有𤣥名帝簡紫字青宫玉藏之文
千年之内聴得三傳上學不得此文虚困山林終不得
[095-17a]
道所謂八道者日月四時八節所行也日行赤道月行
黄道黄赤二道隂陽之所恒行至於立春春分日月行
青道二出黄/道東立夏夏至日月行赤道二出黄/道南立秋秋分
日月行白道二出黄/道西立冬冬至日月行黒道二出黄/道北
八道也
   天真皇人九仙經一卷
晁氏曰天皇人為黄帝説一行羅公逺葉法靜注崇文
書目按九僊經興廢記云此經黄帝留峩眉山石壁漢
[095-17b]
武帝時得之大中初嘗禁絶
   三一經
元氣論云黄帝求道於皇人皇人問所得者凡一千二
百事乃曰子所得皆末事也子欲長生三一當明夫三
一者乃上皇黄籙之首篇也能知之者萬禍不能干矣
   上真内經
集仙記云禹治水至巫山見雲華夫人夫人謂禹曰子
之功及於物矣勤逮於民矣善格乎天矣而未聞至道
[095-18a]
之要也吾昔於紫清之闕受書於我師三元道君曰上
真内經天真所寳封之金臺佩入大㣲則雲輪上征神
武抱關振衣瑶房遨宴希林長招仙公右栖白山而下
眄太空汎乎天津則乗雲騁龍逰此名山則真人詣房
萬神奉衛山精伺迎動遊八景玉輪静則宴處金堂亦
謂太上玉佩金璫之妙文也汝將欲越巨海而無飈輪
渡飛沙而無雲軒陟阨塗而無所轝渉泥波而無所乗
陸則困於逺絶水則懼於漂淪將何以導百谷而濬萬
[095-18b]
川也危乎悠哉太上愍汝之志亦將授以靈寳真文陸
䇿虎豹水制蛟龍斬馘千邪檢馭羣凶以成汝之功也
其在乎陽明之天耶吾所受寳書亦可以出入水火嘯
吒幽㝠收束虎豹呼召六丁隠淪八地顛倒五星久視
存身與天相傾也因命侍女陵容華出丹玉之笈開上
清寳文以授禹拜受而去
   黄表丹經一通
神仙傳曰隂長生裂黄表寫丹經四通其一通以黄金
[095-19a]
之簡刻而書之封以白銀之函置蜀綏山
   天元度人經
文獻通考富順監有太平觀二十四化殿唐貞觀八年
建宋嘉定七年重脩石砌中得經一卷曰天元度人妙
經道家未嘗見者凡六百餘字見板行云
   日月𤣥樞論一卷
晁氏曰唐劉知古撰明皇朝為綿州昌明令時詔求通
丹藥之士知古謂神仙大藥無出叅同契因著論上于
[095-19b]

   叅同契分章通真義三卷 明鏡圖訣一卷
陳氏曰真一子彭曉秀川撰蜀永康人也序稱廣政丁
未以叅同契分十九章而為之注且為圖八環謂之明
鏡圖曩在麻姑山傳録其末有秀川傳汪綱㑹稽所刻
本其前題祠部員外郎彭曉盖據秘閣本云爾麻姑本
附傳亦言仕蜀為此官
   張隨注參同契三卷
[095-20a]
晁氏曰隋皇祐中居青城山注魏伯陽書列十數圖於
其後
   壺中集三卷 三教論一卷 大寳論一卷
   二十四化詩一卷圖一卷 道教靈驗記二十
   卷 録異記十卷
並杜光庭撰
   王氏神仙傳四卷
晁氏曰杜光庭纂集王氏男真女仙五十五人以謟王
[095-20b]
建又有王虚中續纂三十人附其後
   授道心一篇
晁氏曰真宗朝楊谷常遇仙於成都藥市自授其道本
李氏書目亦載云谷自號純粹子
   通𤣥秘要悟真篇一卷
晁氏曰張用成平叔撰天台人熙寜中隨陸師閔入蜀
授道於隠者因成律詩八十一首
   養生丹訣一卷
[095-21a]
岷山道士皇甫士安撰
   太上洞𤣥靈寳修真論一卷
成都李道士撰宋史載不詳名代
   鬼神感應大義九卷
隋郫人何妥受詔與沈重撰
   文昌化書七十三則
宋淳熙重光赤奮若至日降筆神為晋越嶲張霶夫諱
亞續化書二十一則紹熙閼逢攝提中秋日降神之季
[095-21b]
筆也略見神明傳
 
 
 
 
 
 
 蜀中廣記卷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