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126 蜀中廣記-明-曹學佺 (WYG)


[066-1a]
欽定四庫全書
 蜀中廣記卷六十六
            明 曹學佺 撰
 方物記第八
   鹽譜
世本曰廪君乗土船至鹽陽鹽水神女子止廪君廪君
不聽鹽神為飛蟲諸神從而飛蔽日日為之晦廪君不
知東西所向者七日七夜乃以青縷遺鹽神曰纓此與
[066-1b]
爾俱生鹽神受而纓之廪君應青縷而射鹽神死按廪
君宕渠巴賨之先世也後漢書曰成哀間成都羅裒訾
至鉅萬初賈京師隨身數十百萬為平陵石氏持錢其
人彊力石氏訾次如苴親信厚資遣之令往來巴蜀數
年間致千餘萬裒舉其半賂遺曲陽定陵侯依其權力
賒貸郡國人莫敢負擅鹽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
其貨焉
   川西井
[066-2a]
蜀都賦家有鹽泉之利華陽國志蜀郡廣都縣有鹽井
又有小井十數所犍為郡牛鞞縣有陽明鹽井又云李
氷識齊水脉穿廣都鹽井諸陂池蜀於是盛有養生之
饒焉郡國志云唐武德二年分魏城置鹽泉縣以地有
鹽井民得採漉為四方賈售之地按廣都今雙流牛鞞
今簡州魏城今屬左綿也陵井監圖經漢時有山神號
十二玉女為道人張陵指陵上開鹽井因此陵上有井
故名陵州雲笈七籖云張天師經行陵州山中有十二
[066-2b]
玉女來謁願奉箕箒天師知其地下陰神也謂之曰汝
等何以為獻將觀厚薄而納焉玉女各獻玉環徑皆數
寸天師曰獻同奈何乃化十二環為一環徑尺投入地
約曰有得者即納之投地地陷成井玉女爭脱衣入井
以探環天師取其衣藏石匱中玉女遂不得出即陵井
也井直下五百七十尺透兩重大石方及鹹水今每年
一淘洗須歌唱喧聒然後入否則必見玉女祼居井中
不利淘時或絙索斷損皮囊墜落唯於天師前炷香良
[066-3a]
久自有為掛結者云是玉女之靈也十二玉女戌亥二
神在天餘十支在井煎鹽至戌亥時水必歇寰宇記云
益部鹽井最多而陵井最大在仁壽縣縱廣三十丈深
八十丈汲以大牛皮囊刑徒充役甚苦後廢陵井更開
狼毒井今之煑井是也又云仁壽縣五井二井存曰營
井在縣南二十五里隋大業元年開水淡遂廢至宋乾
德三年重開日收鹽四十斤曰蒲井在縣南四十里唐
武德初開水淡遂廢至宋太平興國三年重開日收鹽
[066-3b]
三十八斤五兩三井廢曰賴賓井石羊井賴因井 有
麗甘井取玉女美麗其鹽味甘為名又有聶甘井古鹽
井也其傍有神廟謂之聶社云 又貴平縣一井曰上
平在陵州東北九十三里唐朝日收鹽一石七斗五升
與百姓分利偽蜀廢乾德三年重開日收鹽一百七十
斤益州記貴平有主井官有兩竈二十八鑊一日一夜
收鹽四石如霜雪也 輿地紀勝云唱車廟在貴平舊
縣南九里漢朱辰為巴郡守有恩於人及罷吏人送辰
[066-4a]
到蜀囘至此又為立廟以其山近鹹井聞推車唱歌之
聲為廟號 寰宇記云井研縣二十一井曰研井在陵
州南百三十三里唐時日收鹽八斗貞觀二十一年崩
壞總章二年重修偽蜀淺塞宋乾德三年重開日收鹽
四十九斤曰思陵井在州南一百九里唐時官私日收
鹽五斗五升龍朔元年壞上元元年重開偽蜀淺塞乾
德二年重開日收鹽三十斤一十兩曰稜井在州南百
里日收鹽五十三斤八兩曰律井在州南九十里日收
[066-4b]
鹽五十五斤曰田井在州南百五十一里日收鹽三十
六斤俱乾德重開已上五井存曰獠母曰還曰賴倫曰
石烈曰茫曰宋曰桶曰栁泉曰頼郎曰遮曰新曰董村
曰潘令曰小羅曰依郎曰帶已上十六井廢 井研志
縣北二里井鑊山神唐僖宗入蜀時見命祠之其山俯
臨鑊井因以為名葢鹽神也 寰宇記始建縣七井曰
羅泉井舊廢至宋乾德三年重開日收鹽三十五斤今
存曰塔泥井石縫井賴胡儒井赤石井賴子井賴溲井
[066-5a]
已上六井廢 文同丹淵集云井研縣自慶厯已來始
因土人鑿地植竹謂之卓筒井以取鹹泉鬻鍊鹽色後
來其民盡能此法為者甚衆遂與官中略出少月課乃
倚之為姦恣用鐫琢廣專山澤之利以供侈靡之費豪
家至有一二十井其次亦不減七八曏時朝廷嘗亦知
其如此創置無已深慮寖久事有不便遂下本路轉運
司止絶不許開造今本縣界内已僅及百家其所謂卓
筒井者以其臨時易為藏掩官司悉不能知其的實多
[066-5b]
少數目毎一家須役工匠四五十人至三二十人皆是
他州别縣浮浪無根著之徒抵罪捕逃變易名姓來此
傭身賃力平居無事則俯伏低折與主人營作一不如
意則逓相扇誘羣黨譁譟筭索工直偃蹇求去聚墟落
入鎮市飲博姦盜靡所不至已復又投一處習以為常
按始建今入井研縣
陵井監圖經云井有玉女廟號靈真夫人乃監司奏立
者若以火投井中即雷吼沸湧煙氣上衝濺泥漂石甚可
[066-6a]
畏也或謂井泉傍通江海㣲有敗船木浮出云 郡國
志張道陵於此得鹽源因投紙排車引役人唱排車樂
祀玉女於井内俗傳玉女無夫嵗取一少年擲井中配
之否則水竭又云狼毒井有毒龍藏井中及鹽神玉女
十二為祟天師以道力驅出毒龍禁玉女於井下然後
人獲鹹泉之利及周平蜀宇文貴為益州總管聞玉女
之事乃曰吾為媒以嫁玉女可乎於是擇日張樂迎玉
女像置於西山神祠云將玉女配山神也是時成都西
[066-6b]
山有蟒害土人祠之嵗用一童女置祠中蟒吸去則吉
不然則亂傷人云
雲笈七籖天師初以陵地荒梗無人安居山川不可耕
植化鹽井以救窮民民聚居井傍户口日衆遂置州統
之以天師名故曰陵州師誓曰我所化井以養貧民若
官奪其利千年外井當陷又云項年陵井屬東川有張
常侍主鹽務於事稍怠而課不登交替後縻留不得解
去替人素崇道與䖍吿於天師願借神力増加所出為
[066-7a]
其填納自是每日所煎水數如常而鹽數羨溢五六日
内課足仍煎如舊數無復増矣
沈存中夣溪筆談云陵州鹽井深五百餘尺皆石也上
下甚寛廣獨中間稍狹謂之杖皷腰舊自井底用栢木
為幹上出井口自木幹垂綆而下方能至水井側設大
車絞之嵗久井幹摧敗屢欲新之而井中陰氣襲人入
者輒死無緣措手惟候天雨則陰氣隨雨而下稍可施
工雨晴復止後有人作木盤葢井上滿中貯水盤底穿
[066-7b]
小竅釃水一如雨㸃謂之雨盤令水下終日不絶如此
數月井幹為之一新而利復舊
文同奏避張陵名狀云臣到本州求所以得名之由據
地志梁以前常為懷仁郡西魏時始改為陵州因境内
有陵井故名焉陵井始後漢張陵開興因陵以名井後
復因井以名州隋易為隆山郡唐改仁壽郡至乾元中
復為陵州遂因仍至今矣按陵本沛人世有别傳載其
異事者尤多臣不敢以聞然觀其為井之功實非常人
[066-8a]
所能建置此州之民既賴之以為生復畏之以為神凡
過其祠廟及道其所以昔日為井之事皆懔然如肅不
敢少懈如在其上與其前後若是之恭也國家亦殊仰
其所利以贍給諸郡凡三載郊禮頒賞軍校一切皆於
此取之是所謂有功於國而有利及民者也但今以其
名配井與州而使其下負薪芻操瓢嚢者無男子婦人
稚幼耉老之屬日日道其名千萬在口臣愚竊謂州取
其名於國體固無嫌若屬之斯民臣恐於義或有未安
[066-8b]
者已臣聞晉羊祜開府南夏惠流百姓後人諱其名併
改户曹為祠曹王舒除㑹稽内史上言其父名㑹求換
他郡朝議以字同音異不許舒云音雖異而字同乃特
命以㑹為鄶授之唐陽城號卓行陽山道中有驛曰陽
城元稹過其處易之為避賢孟浩然獨能詩襄陽有浩
然亭鄭諴為刺史更其題曰孟亭此意皆謂賢者之名
當與隠避不欲使其下常斥之也同又奏免陵州井納
柴狀云臣自至當州訪問得所以為民之深害久而不
[066-9a]
能去者惟管内仁壽等四縣百姓毎嵗輸陵井監煎鹽
木柴共計三十八萬四千二百餘束當時立法但以五
等人户毎稅錢上以二文一分科令納柴一束故其等
高者不下千束雖下户亦三二十束矣其柴若常時私
下貨賣自可毎束直三四十文足錢官中曏亦以其不
易毎束更支鹽六兩後來常見其虧損百姓不復支鹽
却改毎束與見錢七文五分是官中大約破九文已來
貼折氏下三四十文柴一束其百姓所得貼錢悉為出
[066-9b]
旁引攬之人諸頭銷使尋亦隨手散盡又官中科配盡
須要納乾柴其百姓自入夏已來以蠺麥務忙不暇豫
先營置放令乾燥皆於二稅欲起之時若本家田内所
産乏少則須望林囘買生濕雜木翦截齎擎上州赴塲
送納依自來體例願以兩束折納一束是三四十文一
束之柴又只得四文有餘矣加此倍之則近納七八十
萬束生濕柴也偏州小縣盡是山坡田土瘠薄别無他
産而毎年於二税送納疋帛斛斗并科買紅花紫草出
[066-10a]
助役還青苖外又復有此七八十萬束木柴之役比諸
他州此方之民實被其苦臣子細體問得二三十年已
前本州止有官井數處所燒柴茒若不甚費其價亦不
至高大自許人開鑿卓筒之後郡下至今已及數百井
故栽種林木不能供得公私採斫以至山谷童秃極望
如赭縱有餘蘖纔及丈尺已為刀斧所環爭相翦伐去
輸官矣臣今管見輒謂官中雖有陵井止能供得成郡
府一路州軍公使軍食等鹽外並無畧有所獲雖言招
[066-10b]
召客人將絲絹展博其本監日煎鹽色皆是先已支過諸
州軍毎年所定合銷綱數更無贏餘見在以備客人入中
臣愚欲乞朝廷特下指揮令本路轉運提刑司一就用
出賣酒坊體例先為相度擘劃諸州軍公使并軍食等
鹽乞不於本監支給召人買穙上件陵井監官中自可
端然收納羨利臣嘗試約之除餘利可以霑及買穙人
外依卓筒小井課利用五分折納錢絹官中並無穈費
嵗可獲一萬三千八百餘疋絹帛井見大錢七千二百
[066-11a]
餘貫及免得酬與監中主當公人等一十一處塲務及
監内諸般銷費共一萬八百餘貫其餘外州軍盤鹽綱
役酬奬尚不在其數内如此則七八十萬束之柴能害
於民者盡去而五六萬貫之錢能利於國者盡得矣
   川南井
華陽國志南安縣有鹽□灘李冰所平也在漢有鹽井
按今嘉州之紅崖是其故處矣寰宇記云榮州有鹽井
五十七所朝野雜記云彭山有瑞應井味稍硝得隆榮
[066-11b]
鹵餅雜煎之然後成元豊崇寧兩嘗禁止以食者多病故也
杜預益州記云益州有卓王孫井舊常於此井取水煑
鹽又火井縣西五里有靜邊鹽井皆卭州地華陽國志
孝宣帝地節中穿蒲江鹽井二十所増置鹽鉄官寰宇
記蒲江縣金釡等八井見嵗出課鹽六萬三千斤東坡
志林云蜀去海逺取鹽於井陵州井最古淯井富順監
亦久矣惟卭州蒲江縣井乃祥符中民王鸞所開利人
為至厚焉雅安志州南十五里多白石鹽土人鑚取之
[066-12a]
名曰鹽崖
華陽國志江陽縣有富義鹽井以其出鹽最多商旅輻
輳言百姓得其饒富故名按此井深二百五十尺鑿石
以達鹹泉口俗亦稱玉女泉也乾德四年割為富順監
而縣廢管鹽井大小六嵗出鹽貨三十餘萬貫勝覽云
鹽井惟富順監最大舊日為額八百餘斤今日額千五
百餘斤楊光清操堂記三榮富順産鹽其地號為貪泉
矣富順志云富義井在縣西一里近年為淡水滲溢灶
[066-12b]
丁淘逺近舊井賠課而此井遂廢今鹽井十四曰鄧漆
園秦家富小新羅米謝家來周泉狗鳴鶴圓埧羅芹月
岩溪口石欄相者是 九域志云古金川廟鹽井神也
舊志在郭下井神王姓井主梅澤神梅姓本夷人晉太
康初見石上出泉飲之鹹乃鑿至二百尺鹹泉湧出煎
成鹽及死官為立祠祀之長寧縣淯井在縣北寳屏山
下古老云昔諸葛孔明登山謂此處當出一寳否則産
英賢及下山見井曰此足以當之矣輿地紀勝云淯井
[066-13a]
脉有二一自對溪報恩寺山趾度溪而入嘗夜有光如
虹亂流而濟直至井所一自寳屏隨山而入謂之雌雄
水初人未知有井夷人羅氏漢人黄姓者因牧而辨其
鹹僉議刻竹為牌浮於溪流約得之者以井歸之漢人
得牌聞於官井遂為漢有後人立廟祀黄羅二神按十
州五團記羈縻十州獻其鹽池官後為淯井監一統志
亦云長寧治北淯井二脉一鹹一淡取以煎鹽塞其一
則皆不流謂之雌雄井矣唐貞觀五年置南通州析置
[066-13b]
鹽泉縣以隷之王象之謂敘州近邊之地别無鹽泉意
者即今長寧之境則唐初必輸官矣元嵗課辦鹽三十
萬斤今嵗課辦鹽四十二萬五千五百斤按唐筠州下
有鹽水縣者是志云筠連縣南二十五里亭臺山像若
亭臺狀溪邊有鹽井即木桶井
吉州劉立之通判瀘州州有鹽井蜀大姓王䝉正者請
嵗倍輸以自占䝉正與莊獻明肅太后連姻轉運使等
皆不敢予奪君曰倍輸於國家猶秋毫耳奈何使貧民
[066-14a]
失業遂執不與見歐陽修傳華陽國志定筰縣渡瀘水
賔剛徼白摩沙夷有鹽池積薪以齊水灌而後焚之成
鹽漢末夷皆錮之張嶷往爭夷帥岑槃木明不肯服嶷
擒而殺之厚賞餘類乃安今北沙河是也
   川東井
華陽國志巴郡臨江縣枳東西百里接胊䏰有鹽官在
監塗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門亦家有鹽井水經注云江
水又東逕臨江縣南王莽之鹽江縣也自縣北入鹽井
[066-14b]
溪有鹽井營户㳂注溪井水矣郡志云武隆縣距白馬
津東三十餘里江岸有鹹泉初康定間有程運使舟次
鶻岸聞江中有硫黄氣襲人謂此必有鹹泉駐舟召工
開之果得鹹脉是時兩岸薪蒸贍足民未知烹煎之法
乃於忠州遷井灶户十餘家教以煑鹽之法未幾有四
百餘灶由是兩岸林木芟薙童然寰宇記彭水縣東九
十里有鹽井一今煎昌元縣南北五十里井九山側亦
有鹽井
[066-15a]
荆州圖副云八陣圖東南三里有一磧東西百步南北
廣四十步磧上有鹽泉井五口寰宇記云䕫州永安宫
南磧上鹽井以木為桶昔常取鹽即時沙壅冬出夏没
又云諸葛鹽井有十四自山下至山上其十三井常空
盛夏水漲則鹽泉迤𨓦遷去於江水之所不及東坡詩
五行水本鹹安擇江與井如何不相入此意復誰省人
心固難足物理偶相逞猶嫌取未多井上無閒綆荆州
記云朐䏰縣北岸有陽溪溪南有鹽井百二十所按陽
[066-15b]
溪水源出雲安縣北六百里又水經注胊䏰縣翼帶鹽
井一百所巴川資以自給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
張傘故因名之曰傘子鹽有不成者形亦必方異於常
鹽王隠晉書地道記曰入湯口四十三里有鹹石大者
如升小者如拳煑之水竭而鹽成葢蜀火井之倫水火
相得乃佳矣水經注建平郡北井縣南有鹽井井在縣
北故縣名北井建平一郡之所資也
宋開寳六年以䕫州大昌縣鹽井鎮置大寧監治距寳
[066-16a]
山十有七里距大昌六十九里其土多石剛裂不受陶
冶官民屋宇多覆茅竹及板以瓦者無幾突小不謹輒
火飲食旋給不憂凍餒不織不耕恃鹽以易衣食按朝
野襍記大寧監寳山有洞穴鹹泉流出如瀑故老相傳
其初屬民袁氏因獵於山下逐一白鹿入洞不見得泉
飲之自後置鑊煎鹽葢神所啓云
䕫志曰袁氏遇泉雖不知始於何時然代不乏嗣有坤
貴者藏遺殘誥命三四幅一幅置制防禦使牌前缺/
[066-16b]
袁定立補缺/職唐僖宗廣明年物一幅勅荆南峡中鹽
務院大昌置制所牒驅使官袁定立准勅補催遣官昭
宗乾寧年物一幅寧江軍節度安居鎮新補巡檢將袁
萬恭後蜀孟昶廣政二十四年物 大寧井廟三一曰
鹽溪龍王二曰鹽水龍王三曰古祠龍王 淳化中將
作監丞雷説知監事見井塲人户爭汲强弱相凌多抵
于訟乃于穴傍剏石為池以瀦水外設横板穿三十竅
承以脩竹謂之筧筒葢鹹泉初出勢暴不可遏故疏池
[066-17a]
為墟而三殺之泉流既平均節入筧無復奔衝不平之
患矣至嘉定中嵗久弊滋事聞於朝遣榮州資官令孔
嗣宗按置窮訪民瘼有不便者皆除之泉自穴入筧跨
溪為篊而分之南得十三北視南加二各立長以司其
平嵗一易筧其法視舊益詳矣民為立祠號孔長官祠
段氏遊蜀記云通開二州有鹽漆之利宣漢長腰井塲
鹹源出大江龍骨窟中灘名羊門兩崖峭峻鹹源自出
遂煎成鹽寰宇記曰開縣温湯其井有三曰栢木曰龍
[066-17b]
馬曰杉木俱出白鹽
   川北井
華陽國志巴西郡南充國縣和帝時置有鹽井蜀都賦
註充國縣有鹽井數十益州記曰南充縣西南六十里
有昆井即古鹽井也南部志縣西五十里寳馬寺有寳
井出鹽日可易一馬人共寳之故名寰宇記云新井縣
武德元年割南部晉安地置界頗有鹽井因斯立名
晉太康地記曰梓潼縣出傘子鹽九州要記云𤣥武縣
[066-18a]
鹽井二近江水淡煎鹽不成飛烏縣管井七見煎三井
餘塞寰宇云郪縣鹽井四十三眼二十二眼見煎餘廢
志云梓州舊無鹽井有僧一新者不知何代人指地教
人鑿井鹹泉湧出為利無窮及卒土人置寺奉其遺軀
為塔祀之毎嵗暮春鸚鵡羣飛塔上至宋猶然
寰宇云涪城縣管鹽井五十五所十眼煎餘塞又云富
國監者本梓州郪縣富國鎮新井煎鹽之塲也宋置監
以董其事兼領通井飛烏等井地去梓州九十里又云
[066-18b]
通泉縣管鹽井七十四所
蜀記云靈江東鹽亭井古方安縣也周地圖記梁大同
元年於此立亭因井名縣管鹽井三煎一有女徒山在
縣東二十五里從閬州新井縣界來故老相傳昔有女
徒千人於通泉縣康督井配役遇賊於此乃於山頂置
柵禦捍遂破賊俗為之置祠今富順鹽井皆婦人推車
汲水由此而論則女徒之山可錄矣寰宇記東闗縣管
鹽井四見煎三井餘廢永泰縣管鹽井五
[066-19a]
蓬溪志云常鐵冠不知何許人天聖間寓蓬溪赤城山
縣東五里有鹽井或鹹水短少井民勾氏以吿常曰此
一蝦蟆作祟塞水眼耳即為出儀文三卷醮之其水如
血者累日鹹源復通後用其儀文禱井屢驗
   井課
杜氏通典云蜀道陵綿等十州鹽井總九十所毎年課
鹽都當錢八千五十八貫註云陵州鹽井一所課都當
錢二千六十一貫綿州井四所都當錢二百九十二貫
[066-19b]
資州井二十八所都當錢一千八十三貫瀘州井五所
都當錢一千八百五十貫榮州井十三所都當錢四百
貫梓州都當錢七百一十七貫遂州四百一十五貫閬
州一千七百貫普州二百七貫果州二十六貫
圖經云唐萬嵗通天二年右補闕郭文簡奏陵井監賣
水一日夜得四十五 半百姓貪利失業長安二年停
賣水依舊稅鹽先天二年加課利嵗有三千六百二貫偽
蜀時井塞宋乾德三年平蜀陵州通判賈璉重開舊井
[066-20a]
一晝夜汲水七十五函毎函煎鹽四十斤日獲三千斤
至雍熈兀年春冬日收三千八百一十七斤秋夏日收
三千四百四十七斤盖水源之有長短也
朝野雜記仙井嵗産鹽二百餘萬斤𨽻轉運司蒲江亞
之𨽻總領所大寜監二百五十餘萬斤嵗取其四分𨽻
總領所淯井鹽四十餘萬斤嵗取其贏五萬餘緡為軍
食之用自祖宗以来民間自煑鹽嵗輸課利錢八十萬
緡趙應祥變鹽法增至四百餘萬緡又逃絶之井許人
[066-20b]
增其額以承認鹽既益多遂不可售紹熈三年楊嗣勲
總計棧閣助筒二千鹽由是頓易自後井户稍紓而民
間食鹽愈貴矣
太平興國初有司言昌州鹽嵗收虛額十一萬八千五百
餘斤及開寳中知州李佩率意掊歛以希課最於嵗額
外别役部民煑鹽民甚以為苦轉運使以聞詔悉除之
䕫府舊志昔大寜鹽井𨽻監淳熈甲辰部使者楊公輔
更法歸之漕司監不復與熈寜中嵗額四百餘萬斤紹
[066-21a]
興中以二百四十萬斤為額閏年加十萬斤為二百五十萬斤
宋史熈寧中蜀鹽私販者衆禁不能止欲盡實私井運
解池鹽以足之議未決神宗以問修起居注沈括對曰
私井既容其穙買則不得無私易一切實之而運解池
鹽使一出於官售此亦省刑罰籠遺利之一端然忠萬
戎瀘間夷界小井尤多止之實難若列堠加警恐所得
不酬所費議遂寢按括本傳云市易司患蜀鹽不禁欲
盡實私井而輦解池鹽給之言者論二事如織皆不省
[066-21b]
沈括侍側帝顧曰卿知籍車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對曰
敢問欲何用帝曰北邊以馬取勝非車不足以當之括
曰古人所謂兵車者輕車也五御折旋利於速今民間
輜車重大日不能三十里世謂之太平車但可施於無
事之日爾帝曰人言無及此者遂問蜀鹽事對曰臣恐
得不足償費帝頷之明日二事俱寢
   井法
類要云鹽泉有絞篊引泉踏溪毎一筧用一篊其筧與
[066-22a]
篊毎年十月旦日以新易陳郡守作樂臨之井民相慶
謂之絞篊節
志林云慶厯皇祐以來蜀始開筒井用圜刃鑿如盌大
深者數十丈以巨竹去節牝牡相銜為井以隔横入淡
水則鹹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為桶無底
而竅其上懸熟皮數寸出入水中氣自呼吸而啓閉之
一筒可致水數斗凡筒井皆用機械利之所在人無不
知後漢書有水鞴此法唯蜀中鐵冶用之大畧似鹽井
[066-22b]
取水筒太子賢不識妄以意解非也 近時射洪士人
馬驥譔鹽井圖説云鹽井其來舊矣先世嘗為皮袋井
圍徑三五尺許底有大塘利饒課重工力浩鉅非一載
弗克竣今皆湮没殆盡不可考民循故業以納課率多
從竹井制其施為次第在井匠董之凡匠氏相井地多
於两河夾岸山形險急得沙勢處鳩工立石圏盡去面
上浮土不計丈尺以見堅石為度而鑿大小竅焉大竅
大鐵釬主之小竅小鐵釬主之釬一也大釬則有釬頭
[066-23a]
扁竟七寸有輪鋒利穿鑿興井日北口傍樹兩木横一
木於上有小木滚子以火掌繩釬末附於横木滚子上
離井六七步為一木樁糾火掌篾而耦舂之滚竹運釬
自上下相乗矣匠氏掌釬篾坐井口傍週遭圜轉令其
竅圓直初則灌水鑿之及二三丈許泉䝉四出不用客
水無論上石釬觸處俱為泥水毎鑿一二尺匠氏命起
釬用筒竹一根約丈餘通節以繩繫其梢筒末為皮錢
掩其底至泥水所在匠氏揉繩伸縮皮欹水入挹滿攪
[066-23b]
出泥水漸盡復下釬鑿焉次第䟽鑿不計功程力大較
至二三十丈許見紅石岩口大竅吿成矣隨議下竹竹
有木竹㮖竹二種木竹取堅也刳木二片以麻合其縫
以油灰釁其隙㮖竹出馬湖山中亦以麻裹之木竹末
為大麻頭纍纍節合下盡全竹四潰淡水障阻不能浸
淫迺截去大釬頭用釬梢鑿小竅法如大竅然鑿至二
十丈中見白沙數丈有鹹水數担名曰腰脉水去鹹水
不逺尋鑿之而鹹水淵涓自見也水有廣水晝夜力汲
[066-24a]
不竭然味近淡有鹹水晝夜計有數然味亦不齊有一
担而煑鹽五六斤者有八九斤至十二三斤者顧遇何
如耳厥工既就始樹樓架高可似敵樓上為天滚有轆
轤聲制筒索吸水如前吸泥水法而樞軸則管於車床
也床横木為槃槃有兩耳作曲池狀左右低昂逆施左
揖地右伸右揖地左伸循環用力索盡筒出鹹水就灰
笆潑水而煎燒有緒矣轉轆轤者葢三人為之力厚者則
制牛車車狀大力逸而功倍也此自成井而論耳若掘
[066-24b]
鑿之際釬偶中折而墜其中者或遭淤泥作阻者其出
法亦巧而為器亦異釬帶火掌篾而墮者以攪鎌鈎出
為力易易惟釬半墮或止墮釬頭者取之之法制為鐵
五爪如覆手狀爪背入木數寸以竹三尺許劈碎一尺
纒扼爪木令堅緻上一尺亦劈碎則活繫撞子釬不令
拘泥偏向中一尺通其節以待撞子釬假道撻伐垂爪
入井爪定所墮釬頭匠氏從上督索撞子釬由筒中擊
木木擊五爪數擊則爪攫剿釬頭者牢不可以游滑自
[066-25a]
匿雖欲不出不可得矣若被淤泥填溢大小竅猶闗格
症然甚者製為搜子以和解其膠密捜子者鐵條之有
嚙齒者也未甚者製為漕釬以衝擊其脂凝漕釬者撞
子釬之有嚙齒者也支解既析則為刮筒以取其泥刮
筒之制與鹽筒殊科不通其節而毎節之始鑿為方口
投井中吸泥亦如汲水式葢水可以疏通翕受泥則踰
節不可是則匠氏作法意也嗟乎一井之成其次第節
目如此亦云勞矣乃勞歸灶丁利歸商販富灶任逸傭
[066-25b]
灶任力終嵗窮日疲竭若何而徴輸又告急矣至有坍
塌而乾賠國課者有逋負而逃徙流離者是在上之人
寛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云
   火井油井
蜀都賦云火井沉熒于幽泉高焰飛煽于天垂王逸少
與周益州書彼鹽井火井皆有否足下目見不為欲廣
異聞異苑云蜀郡臨卭縣有火井漢室之隆則炎赫彌
熾暨桓靈之際火勢漸㣲諸葛亮一瞰而更盛矣
[066-26a]
博物志云臨卭火井一所從廣五尺深二三丈在縣南
百里十道要記云火井有水郡人以竹筒盛之照路接
其光而無炭常璩云蜀郡臨卭縣有布濮水從布濮來
合火井江有火井夜時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光以家火
投之頃許如雷聲火焰出通耀數十里以竹筒盛其光
藏之可拽行終日不滅也井有二水取井火煑之一斛
水得五㪷鹽家火煑之得無幾也
方輿云長江縣火井在客館鎮之北二里伏龍山下地
[066-26b]
窪若池以火引之則有聲隠隠然發於池中少頃熾炎
夏月積雨停水則焰生水上水為之沸而寒如故水涸
則土上有焰觀者至焚其衣裾
蓬池火井在縣西南三十里水涸時投火其中焰從地
出移時方滅若掘深一二丈頗有水出
陸游跋火池碑云予昔在征西幙府嘗得小校言火山
軍池枯燥不可鉏犂及地不及尺烈火隨出今江吳間
穿地尺餘則見水北人聞之亦未必信也夜讀蜀彭君
[066-27a]
火井碑乃知天地間何所不有亦喜彭君之善記事也
嘉泰壬戌閏月十有五日
通志云國朝正德末年嘉州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
夜其光加倍沃之以水則焰彌甚撲之以灰則滅作雄
硫氣土人呼為雄黄油亦曰硫黄油近復開出數井官
司主之此是石油但出於井爾葢由與産雄硫石脂諸
處源脉相通故有此物益部談資油井嘉眉青神井研
洪雅犍為諸縣有之居人皆用以燃燈官長夜行則以
[066-27b]
竹筒貯而當炬一筒可行數里價減常油之半而光明
無異 予以辛亥齎捧過犍為得井油少許令人試之
信然但其性暴烈不可嚮邇傳火之時稍不及避則焚
其手因為匡廬僧持去以廣山中聞見
 
 
 
 蜀中廣記巻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