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126 蜀中廣記-明-曹學佺 (WYG)


[094-1a]
欽定四庫全書
 蜀中廣記卷九十四
            明 曺學佺 撰
 著作記第四
  子部
   老子指歸
漢書嚴君平博覧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餘
萬言
[094-1b]
嚴君平註老子其文竒世多未見如云肝膽為胡越眉
目為齊楚又云生不枉神死不幽志又云天地億萬而
道王之衆靈赫赫而天王之倮者穴處而聖人王之羽
者翔虚而神鳯王之毛者蹠實而麒麟王之鱗者水居
而神龍王之介者澤處而靈龜王之百川並流而江海
王之又云言為禍匠黙為害工進為妖式退為㜸容嘗
鼎一臠可知其味也出丹鉛餘録
   註老子指歸十三卷
[094-2a]
晁氏曰其章句頗與諸本不同如以曲則全章末十七
字為後章首之類按唐志有嚴遵指歸四卷馮廓注指
歸十三卷此本卷數與廓注同題谷神子而不顯名姓
疑即廓也
   三十家注老子八卷
唐岷山道士張君相集河上公嚴遵王弼何晏郭象鍾
㑹孫登羊祜羅什盧裕劉仁㑹顧歡陶隠居松羅仙人
裴處思杜弼節解張憑張峒成𤣥靜大孟小孟竇畧宋
[094-2b]
文明禇柔劉進喜秦子晃成𤣥英車恵弼等注君相稱
三十家而列名止二十有九盖君相自以為一家言并
數之耳君相不知何時人而謂成𤣥英為皇朝道士則
唐天寳後人也以絶學無憂一句附絶聖棄知章末以
唯之與阿别為一章與諸本不同
   道徳經廣義三十卷
崇文總目唐青城賜紫道士杜光庭撰以明皇注疏演
其義
[094-3a]
   道徳經疏節解上下各二卷
崇文總目偽蜀喬諷撰諷為諫議大夫知制誥奉詔以
唐明皇注疏杜光庭義綴其要附以己意解釋之
   道徳經解二卷
宋隠居郭長孺撰志云不知何許人流寓入蜀遂為成
都人頗知黄老吐納之學
   蘇子由註老子二卷
子由調官筠州頗與學浮屠者游而有所得於是解老
[094-3b]
子嘗曰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
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此盖佛法也六祖謂
不思善不思惡則喜恕哀樂之未發也盖中者佛法之
異名而和者六度萬行之總目致中極和而天地萬物
生於其間非佛法何以當之天下無二道而所以治人
則異古之聖人忠信行道而不毁世法以此耳故解老
子亦時有與佛法合者其曰是謂襲明以為釋氏傳燈
之類東坡䟦曰使戰國有此書則無商鞅韓非使漢初
[094-4a]
有此書則孔老為一使晋宋間有此書則佛老不為二
   劉巨濟注老子二卷
陽安劉涇字巨濟篤志于學文詞竒偉早登子瞻之門
號前溪子
   南華經疏二卷
隋何妥棲鳯著爵里見前
   南華正義
唐劍南道士文如海著宋太平興國八年成都道士任
[094-4b]
奉古鋟諸木嵗久不傳元𤣥學講師錢大中翻刻之呉
澄序
   東坡廣成子解一卷
晁氏曰蘇子瞻取莊子中黄帝問道於廣成一章為之
解景迂嘗難之其序畧曰某晩玷先生薦賢中安敢與
先生異論然先生許我不茍同 按杜光庭有廣成子
一百卷不係此書
   珞琭子
[094-5a]
鬼谷先生著大峨志云山有鬼谷洞相傳先生於其中
著珞琭子而上昇去通考以為即今禄命之書
   無盡居士注素書一卷
晁氏曰商英稱素書凡六篇按漢書黄石公圮上授子
房世人多以三略為是盖誤也晋亂有盜發子房塚玉
枕中獲此書商英之言世未有信之者
   荀子校勘二十卷
宋廣安黎錞希聲著
[094-5b]
   揚子法言十三卷
晁氏曰漢揚雄撰晋祠部郎中李軌注雄好古學見諸
子各以其知舛駁不與聖人同是非頗謬於經故人時
有問雄者常用法言應之譔此以象論語號曰法言每
篇復為序贊以發其大意然雄之學自得者少其言務
擬聖人靳靳然若影之守形既鮮所發明又往往違其
本指正古人所謂畫者謹毛而失貌者也
   殊言十五卷 宋經籍志作方言十四卷
[094-6a]
雄答劉歆書又勅以殊言十五卷君何由知之謹歸誠
底裏不敢違信雄少不師章句亦於五經之訓所不解
常聞先代輶軒之使奏籍之書皆藏於周秦之室及其
破也遺棄無見之者獨蜀郡有嚴君平臨卭林閭翁孺
者深好訓詁猶見輶軒之使所奏言翁孺與雄外家牽
連之親又君平過誤有以私遇少而與雄也君平財有
千言耳翁孺梗槩之法畧有翁孺往數嵗死婦蜀郡掌
氏子無子而去而雄始能草文先作縣邸銘玉珥頌階
[094-6b]
闥銘及成都城四隅銘蜀人有楊莊者為郎誦之於成
帝成帝好之以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外見此數者皆
都水君常見故不復奏雄為郎之嵗自奏少不得學而
心好沈博絶麗之文願不受三嵗之奉且休脱直事之
繇得肆心廣意以自克就有詔不可奪奉令尚書賜筆
墨錢六萬得觀書於石渠如是後一嵗作繡補靈節龍
骨之銘詩三章成帝好之遂得盡意故天下上計孝亷
及内郡衛率㑹者雄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
[094-7a]
其異語歸即以鈆摘次之於槧二十七嵗于今矣而語
言或交錯相反覆方論思詳悉集之燕其疑張伯松不
好雄賦頌之文然亦有以竒之常為雄道言其父及其
先君喜典訓属雄以此篇目頗示其成者伯松曰是縣
諸日月不刋之書也又言恐雄為太𤣥經由䑕坻之與
牛場也如其用則實五稼飽邦民否則為抵糞棄之于
道矣而雄獻之伯松與雄獨何徳慧而君與雄獨何譖
隙而當匿乎其不勞戎馬髙車令人君坐幃幙之中知
[094-7b]
絶遐異俗之語典流於昆嗣言列于漢籍誠雄心之所
志極至精之所想遘也仗聖朝逺照之明使君求此契
君之意誠雄散之㑹也死之日則今之榮也不敢有貳
不敢有愛少而不以行立於鄉里長而不以功顯于縣
官者訓此於帝籍但言詞情覽翰墨為士誠欲崇而就
之不可以遺不可以忘即君必欲脇之以威陵之以武
欲令入之於此此又未定未可以見今君又終之則縊
死以従命也且寛假延期必不敢有愛雄之所為得使
[094-8a]
君輔貢於明朝則雄無恨何敢有匿唯執事圖之謹因
還使雄叩頭叩頭
   太𤣥經三卷
漢書揚雄作太𤣥覃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于八十
一旁則三摹九据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
故觀易者見其卦而名之觀𤣥者數其畫而定之𤣥首
四重者非卦也數也其用自天元推一夜隂陽數度律
歴之紀九九大運與夭終始故𤣥三方九州二十七部
[094-8b]
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贊分為三卷卷
首有陸績述𤣥一篇
   太𤣥指歸
三國涪人李譔著爵里見前
比齊司馬膺之好讀太𤣥經注揚雄蜀都賦每云我欲
與揚子雲周旋
   太𤣥發隠三篇
巽巖李氏曰章詧撰詧有太𤣥講疏四十九卷其説甚
[094-9a]
備發隠之作盖在講疏以前
   章氏太𤣥經註十四卷講疏三十卷
東坡志林云詧本閩人遷于蜀者數世遂為成都人博
通五經尤長易與太𤣥王素趙抃守蜀皆賔禮之賜號
冲退處士素所請也詧將死其鄉人夢詧以小童自隨
投謁告别曰此間囂塵非脩行地吾歸閬苑矣詧盖明
術數得道者云
   太𤣥經疏十八卷
[094-9b]
晁氏曰郭元亨撰元亨謂雄之作𤣥傳于侯芭後獨有
張衡桓譚張華見而稱歎呉郡鄒伯岐求本不能得宋
𠂻為訓陸績為解范叔明王涯亦注之皆未明白元亨
在蜀自淳化末迄于祥符八年僅三十年撰成今疏又
云太𤣥潤色於君平未知何所據而然
孫明復曰揚子雲太𤣥非準易乃明天人始終之理君
臣上下之分盖疾莾而作也桓譚曰是書也可與大易
準班固曰經莫大于易故作太𤣥使子雲被僭經之名
[094-10a]
二子之過也出丹鉛録
   王長文通𤣥經四卷
晋書長文字徳叡廣漢郪人著書四卷擬易名曰通𤣥
經有文言卦象可用卜筮時人比之太𤣥同郡馬秀曰
揚雄作太𤣥惟桓譚以為必傳後世晩遭陸績𤣥道遂
名長文通𤣥經未遭公紀君山耳
   陳漸演𤣥十五篇
宋史漸字鴻漸堯佐従子也少以文學知名淳化中與
[094-10b]
其父堯封皆以進士試廷中擢第不就願讓其父太宗
許之好太𤣥經著書十五篇號演𤣥
   潛虚
司馬光著自序曰𤣥以凖易虚以擬𤣥𤣥且覆瓿而况
虚乎其棄必矣然子雲曰後世復有揚子雲必知𤣥吾
於子雲雖未能知固好之矣安知後世復無司馬君實

   墨子秘書
[094-11a]
梁陳方慶梓州射洪人好道術得墨子五行秘書及白
虎七變之法隐於郡之武東山大同中仕至新城郡司
馬即子昻逺祖也見本集
   日華子
蜀志補遺射洪陳子良撰即子昻之兄也詩工樂府見
文苑英華兼精毉術著日華子行于世
   文中子十卷
隋王通著通初為蜀郡司户書佐草創是書
[094-11b]
   長短經十卷
北夢瑣言云趙&KR0331&KR0331梓州塩亭人博學韜鈐長於經
世夫婦俱有隐操不應辟召其書論王覇機權正變之
術第十卷載隂謀家言本缺今存者六十四篇
   黄帝隂符五十六萬七千言
成都古今集記綿竹鄭山古授之軍校黄承真者其字
一㸃一畫皆以五行属配實竒書也五代孫光憲猶及
見之仁夀龍昌期後乃作註
[094-12a]
   𤣥成子一卷
唐成都袁天綱著
   補履書十卷
唐通泉李浦徳川著本孟軻揚雄之㫖世號補履先生
徳宗幸褒中丞相張延賞表薦之拜右拾遺不就再詔
見賜緋衣正色執辭當朝敬懾
   炙轂子三十卷
唐進士王叡著六經得失史冊差謬無不鍼其膏而藥
[094-12b]
其肓焉按張君房七籖載叡卒於彭山道中年八十後
人又見之于成都市及樂温縣云
   贅隅子歔欷𤨏㣲論十卷
蜀人黄晞撰贅隅子晞自號也序曰贅隅者持物之名
歔欷者兼歎之聲𤨏㣲者述之之謂故以名書其畧云
腐薪不可以撻兵涣泥不可以膠物莊周韓非終日求
道徳而智巧入焉終日求真實而浮偽入焉古之譁人

[094-13a]
   凡將篇
藝文志云漢興閭里書師合蒼頡爰歴愽學三書斷六
十字為一章併名蒼頡篇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
無複字若史游之急就李長之元尚皆蒼頡正字也
按桞玭訓序言其在蜀時嘗閲書肆字書小學率雕板
印紙則字學在蜀尤謹
   訓纂
漢書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于庭
[094-13b]
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作訓纂一篇以續蒼頡又易蒼頡
中重複之字凡八十九章
   林氏小説三卷
五代成都林罕著古今記云罕與孫逢吉同郡同時俱
擅文學著説文二千篇目曰林氏小説附石經刻于學

晁氏曰書凡五百四十一字以説文部居隨字出文以
定偏傍其説頗與許慎不同而互有得失仁宗時邵必
[094-14a]
進禮記石經陛對帝問罕之書如何必曰雖有所長而
㣲好怪説文歸字従堆従止従帚以堆為聲罕云従追
於聲為近此長於許氏矣説文哭従吅従獄省罕乃云
象犬嘷此怪也有石刻在成都公武嘗従數友就觀之
其解字殊可駭笑不疑好怪之論誠然
   釋貫休重集許氏説文
偽蜀宰相王鍇作讚云曇域戒學精㣲篆文雄健重集
叔重説文見行于蜀
[094-14b]
   唐氏字説解一百二十卷
晁氏曰知卭州唐耜撰紹聖以來用字説程試諸生解
者甚衆耜集成此書頗注其用事所出一時稱之在卭
州日奏御
   陳伯英教書
元青神陳瑛著呉澄序略曰秦隷興而篆書廢漢四百
年莫有能者觀於漢代碑刻可見矣三國六朝間亦無
聞焉唐三百年李當塗一人而已自秦丞相迄宋初盖
[094-15a]
千年僅有徐騎省以篆學自許何寥寥也最後魏文靖
留心於此學者稱之陳伯英為文靖鄉人所書千文字
體整潔可以上希文靖其先世少師公於蘇文忠大父
行參政公當南渡之際以詩名家咸淳省試春秋第一
人其季父也伯英今受朝命為郡教授一家文學之傳
如此
   韻英十卷
唐翰林學士元庭堅罷遂州參軍讀書郊外有人身而
[094-15b]
鳥首者衆鳥隨之詣元曰願教君以字音及鳥語庭堅
不之怪與往來嵗餘盡傳音律清濁之㫖至隂陽術數
無不通達在翰林日著韻英十卷未施行而西京陷賊
庭堅亦卒出游宦紀聞
   書林韻㑹一百卷
陳氏曰無名氏蜀書坊所刻規摹韻類題選而加詳焉
 按韻㑹乃蜀孟㫤勅史館編進楊用修云在京師及
見此書
[094-16a]
   有聲無字韻一卷
宋史句中正字坦然華陽人孟昶時授崇文館校書郎
復舉進士及第歸朝太平興國二年獻八體書召入授
著作佐郎直史館被詔詳定篇韻復與徐鉉校定説文
太宗問凡有聲無字者幾何中正退條為一卷以獻上
曰朕亦得二十一字可并録之也又與呉鉉楊文舉同
撰定雍熙廣韻一百卷特拜虞部員外郎淳化中累遷
屯田郎中杜門守道以文翰為樂嘗以大小篆八分三
[094-16b]
體書孝經摹石咸平三年表上之真宗召見便殿賜坐
問所書幾許時曰臣寫此書十五年方成上嘉歎賜金
紫命藏于祕閣卒年七十四中正喜藏書家無餘財
   王知㣲韻篇
王著字知㣲成都人偽蜀明經及第赴闕授隆平主簿
太宗以字書訛舛欲令學士刪定少通習者轉運使侯
陟以著名聞改衛寺丞史館祗候委以詳定篇韻加著
作佐郎
[094-17a]
   五音韻補
丹稜李燾著自序曰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太尉祭酒許
叔重始為説文解字十四篇凡五百四十部其文九千
三百五十三晋東萊弦令吕忱繼作字林五卷以補叔
重所闕遺者于叔重部叙初無移徙忱書甚簡顧為他
説糅亂且傳寫訛脱學者鮮通今往往附見説文盖莫
知自誰氏始陳左將軍顧野王更因説文造玉篇三十
卷梁武帝大同末獻之其部叙既有所升降損益其文
[094-17b]
又増多于叔重唐上元末處士孫强復脩野王玉篇愈
増多其文今行于俗間者强所脩也叔重専為篆學而
野王雜以隷書用世既久故篆學愈㣲野王雖曰推本
叔重而追逐世好非復叔重之舊自强以下固無譏焉
大歴間李陽氷獨以篆學得名時稱中興更刋定説文
仍祖叔重然頗出私意以為詆訶學者恨之南唐徐鍇
著書四十篇總名繫傳盖尊許氏若經也惜其書未布
而鍇亡本朝雍熙三年鍇兄鉉初承詔與句中正葛湍
[094-18a]
王惟恭等詳校説文今三十卷内繫傳往往錯見豈其
同源果無異派歟鍇亡恙時鉉苦許氏偏旁奥密不可
意知因令鍇以切韻譜其四聲庶幾檢閲力省功倍鉉
又為鍇篆名曰説文韻譜其書當與繫傳並行今韻譜
或刻諸學官而繫傳訖莫光顯余蒐訪嵗久僅得其七
八闕卷訛字無所是正每用太息盖嘗謂小學放絶久
矣欲崇起之必以許氏為宗而鉉鍇兄弟最其親近者
如李陽氷林罕郭忠恕等軰俱當收拾採掇聚為一書
[094-18b]
使學者復覩純全似非小補顧力有所不及耳韻譜仍
便於檢閲然局以四聲則偏旁要未易見乃因司馬光
所上類篇依五音先後悉取説文次第安排使若魚貫
然開編即可了也説文所無而類篇新入者皆弗取若
有重音則但舉其先而畧其後雖許氏本在上去入聲
而類篇在平聲亦移在平聲大抵皆以類篇為定類篇
者司馬光治平末所上也先是景祐初宋祁鄭戬建言
見行廣韻乃陳彭年丘雍等脩繁省失當有誤科試乞
[094-19a]
别刋定即詔祁戬與賈昌朝同脩而丁度李淑典領之
書成賜名集韻度等復奏集韻添字極多與彭年雍等
前所脩玉篇不相參協乞别為類篇即以命洙洙尋卒
命胡宿代之宿奏委掌禹錫張次立同加校讎宿遷命
范鎮代之鎮出而光代之書乃成自集韻類篇列於學
官而廣韻玉篇㣲矣然小學放絶講習者寡猶幸其書
具存耳所謂廣韻則隋陸法言撰唐郭知𤣥附益之者
時號切韻天寳末陳州司馬孫愐者以切韻為繆略復
[094-19b]
加刋正别為唐韻之名大中祥符元年改賜新名曰廣
韻今號集韻則又寳元改賜也切韻廣韻皆莫如集韻
詳故司馬光因之以脩類篇嗚呼學無小而古謂字書
之學為小何哉亦以志學者當由此始云爾凡物雖㣲
必有理存何况斯文㓜而講習磨礲浸灌之久逮其長
也于窮理乎何有不則躐等凌節君子不貴矣今學者
以利禄之路初不假此遂一切棄捐不省喜字書者求
其心畫端方已絶不可得但肆筆趂姿媚耳偏旁横竪
[094-20a]
且昏不知矧其文理邪先儒解經固未始不用此匪獨
王安石也安石初是説文覃思頗有所悟故其解經合
處亦不為少獨恨求之太鑿所失更多不幸驟貴附和
者益衆而鑿愈甚盖字有六義而彼乃一之雖欲不鑿
得乎科試競用其説元祐嘗禁之學官導諛紹聖復用
嗜利禄者靡然風従鑿説横流汩䘮道真此吾蘇氏所
以力攻之而不肯置也若一切置此弗道則又非是今
國家既不以此試士為士者可以自學矣乃未嘗過而
[094-20b]
問焉余竊哀之雖老矣猶欲與後生共講習此故先為
此五音韻譜且叙其指意云
魏了翁答遂寜李侍郎書巽巖先生初作五音譜以許
叔重部叙為之後在遂寜出視虞仲房乃改用徐楚金
韻譜老先生雖勉從之終弗㥦也故後序及䟦語既云
要自别行又云要湏各行大抵始一終亥其行也始東
終法其聲也許氏元無反切後人漸加附益至徐鼎臣
始以孫愐唐韻音切為定自音切行人以為便於檢閲
[094-21a]
而不知字之本乎偏旁故老先生謂偏旁一切都置則
字之有形無聲者豈不愈難檢閲盖不以韻譜為然也
聞韻譜今已不存或使府别為刋元本五音譜置之學
中以廣其傳亦是一事不知台意以為何如
   字通一卷
彭山李肩吾従周撰
   䝉求二卷
成都范鎮景仁著取通鑑編為四言以訓初學
[094-21b]
   事韻擷英
元江西路教授西蜀張夀翁撰呉草廬曰昔歐陽公蘇
老泉王荆國諸人以黯然銷魂惟别而已八字分韻賦
詩送裴呉江老泉得而字曰談詩究字而荆國就席作
二首曰風作鱗之而曰兩忘我與而一座駭服宋以前
詩和意不和韻至荆國東坡山谷始以用韻竒險為工
盖其胸中蟠萬卷書隨取隨有愈出愈巧故得以相矜
尚也倘記覽不及前賢則不得不資檢閲於是乎有詩
[094-22a]
韻等書矣荆國嘗謂晏元獻用事的切後見其類稿乃
知其有自來纂輯之書亦不為無補也夀翁所編韻皆
竒險而無陳腐之字置一袠座右則人人皆荆國蘇黄
之鉅公矣
   太初歴
漢洛下閎著史記索隠引耆舊傳云閎字長公明曉天
文隠于洛下武帝徵待詔太史于地中轉渾天改顓頊
歴作太初歴曰後八百嵗此歴差一日當有聖人定之
[094-22b]
歴書曰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洛下
閎運筭轉歴然後日辰之度與夏正同
桓子新論云揚子雲好天文問洛下黄閎以渾天之説
閎曰我少作其事不曉達其意到今年七十始知其理
然則洛下其隠處黄其姓也
   續通歴一卷
五代孫光憲撰
   永昌正象歴
[094-23a]
偽蜀胡秀林撰北夣𤨏言初王衍以唐襲宅建上清宫
於老君殿列唐十八帝真備法駕謁之識者以為拜唐
乃歸命之先兆也先是司天監胡秀林進厯移閠在丙
戌年正月有向隠者亦進歴用宣明法閏在乙酉年十
二月既有異同彼此紛訴仍於界上取唐國歴日改閏
十二月街衢賣歴者云只有一月也其年十二月二十
八日國竟滅秀林本唐朝司天少監仕蜀别造永昌正
象歴推歩之妙天下一人然移閠之事不爽歴議常人
[094-23b]
未可輕非之
   本天歴
宋史端宗即位海上命禮部侍郎鄧光薦與蜀人楊某
等作歴賜名本天其法與奉元㑹天二歴並亡
   通書十卷 往事龜鑑十卷
宋鄧至著䨇流鄧綰之父也亦本歴書而作
   興道一篇
後漢景鸞抄風角雜書列其占驗所作
[094-24a]
   卦法一卷
漢嚴遵著見宋志
   十二時風雲氣候一卷
諸葛亮著見宋經籍志
   萇𢎞兵法十五篇
周大夫萇𢎞也資中人見白氏六帖
   陣圖秘訣一卷
陳氏曰昭武謝淵得之於瀘州盖武侯八陣法也為之
[094-24b]
釋而傳於世
   兵雲圖
益部耆舊傳云楊由有兵雲圖時竇憲將兵在外太守
髙安遣工従由寫圖以進憲由口授以成圖
   行兵法五卷 將苑一卷
並諸葛武侯著見宋史
   兵書十二篇
眉山王當撰
[094-25a]
   𤣥女墜金法一卷
袁天綱著見宋志
  陸氏集驗方五十卷
唐書陸贄字敬輿蘇州嘉興人為裴延齡所譖貶忠州
别駕在州十年閉關静處人不識其面復避謗不著書
家居瘴鄉人多癘疫乃抄撮方書為陸氏集驗方五十
卷行於代
   産寳二卷
[094-25b]
唐昝殷撰殷蜀人武宗大中初白敏中守成都其家有
因免乳死者訪問明醫或以殷對敏中迎之殷集備驗
方藥三百七十八首以獻其後周頲又作三論附焉
   纂集本草經
後蜀孟昶輯舊本草經止一卷藥三百六十五種陶隐
居増名醫别録亦三百六十五種因注釋為七卷唐顯
慶又増一百十四種廣為二十卷謂之唐本草至昶又
増益之謂之蜀本草
[094-26a]
葉石林曰顯慶中蘇恭請重脩本草上命長孫無忌等
廣為二十卷自是偽蜀韓保昇諸術家各自補緝辯證
者不一焉
   治蠱方書
皇祐初趙尚寛守忠州俗故有畜蠱殺人乃掲方書於
衢教人服藥造毒者悉捕殺之由是乃息
   虞庶注難經五卷
庶仁夀人寓居漢嘉少為儒已棄其業習醫為此書以
[094-26b]
補吕楊所未盡黎泰辰治平間序之
   靈樞經音註二十四卷
紹興中成都史崧校正本文九卷八十一篇増脩音釋
轉運司為之詳定以送秘書省自為序
   隂陽雜證論述
宋郭長孺撰
   夷堅志類編方
四川總領陳曄日華取夷堅志中所載書文藥方類為
[094-27a]
一編
   指南方二卷
陳振孫曰蜀人史堪載之撰凡三十一門門各有論
   嚴悟射訣一卷
晁氏曰唐王思永學射於成都工曺嚴悟成射法十篇
毎篇首必稱師云
   益州名畫録三卷
成都黄休復纂自唐乾元初至宋乾徳嵗録其圖畫之
[094-27b]
精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
陳氏曰中興書目以為李畋撰而謂休復書今亡按此
書有景祐三年序不著名氏而叙休復所録明甚又有
休復自為後序則固未嘗亡也未知題李畋者與此同

   茅亭客話十卷
黄休復撰茅亭其所居也暇日賔客話言及虚無變化
謡俗卜筮雖異端而合道㫖属懲勸者皆録之多是蜀
[094-28a]

  酉陽雜爼十卷
唐段成式隨其父節度使文昌入蜀所著以二酉山多
藏竒書而蜀在大酉之陽也今酉陽土司隷重慶云其
書亦多紀蜀事有一卷耑言般若感應盖文昌嘗誦此

   續事始五卷
偽蜀馮鑑廣唐孝孫而作
[094-28b]
   小名録三卷
文正倫濟道著括諸書重複者為之
   名號録二十卷
晁氏曰馬永易明叟編古今殊異名號如銅馬帝無愁
天子之類頃嘗見近世人増廣其名曰賔實録亦殊該

陳氏曰馬永易撰蜀人勾龍材校正文彪増廣刻之本
書三十卷後集三十卷義取名者實之賔也
[094-29a]
   蠶書三卷
陵陽孫光憲著
   牧豎閒談三卷
蜀人景渙纂十九事為篇又著野人閒話五卷
   諸老紀聞
宋中江呉昌裔著
   燕語考異十卷
陳氏曰成都宇文紹奕撰舊聞汪玉山嘗駁燕語之誤
[094-29b]
而未之見也
   文㑹談叢一卷
陳氏曰題華陽上官融撰不知何人天聖五年序
 
 
 
 
 蜀中廣記卷九十四